- 相關推薦
家庭教育到底要給孩子什么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的老師。不管父母們是否同意,當孩子在襁褓中睜開眼睛,看到爸爸媽媽的那一瞬間,他已經在向你們學習了。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庭教育到底要給孩子什么,希望有所幫助!
家庭應該給予孩子的是規則,也可以叫是非觀。
孩子出生后的前三年絕大多數時間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這三年也是人生最關鍵的3年。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3歲前孩子的個性、習慣基本已經形成。而這些的形成,一定很大程度上和父母用言行告訴他的“規則”有很大關系。“紅燈停,綠燈行;在公共場所應該怎么做?什么樣的話可以講,什么樣的話不可以講?不能遲到、早退等等”這些都是規則。許多的父母都說,這些我都教過了啊。是的,或許都教過了,但往往是在孩子沒有遵守的時候或者點到為止,或者是睜只眼閉只眼,甚至是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孩子就學會了說一套,做一套。而且變得沒有原則,甚至為所欲為,而這樣的父母也往往在孩子面前沒有了威信。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的是觀念。
觀念,也就是對待問題的看法。比如說,當孩子被欺負了,有的父母是這樣教的“他打你,你就打回去”;有的父母會教“你要保護好自己,不能去功擊別人。”兩種不同的教育觀念,必然會教出兩種不同類型的孩子。比如,有的父母覺得女孩要貴養,有的父母卻倡導艱苦樸素,這也是兩種不同的觀念。還有一次一位媽媽告訴我,兒子在幼兒園吃飯慢,老師就威脅孩子說“你吃飯不乖,媽媽就不來接你了。”導致孩子后來不愿意上幼兒園。當媽媽因為此事來求助我的時候,我告訴媽媽“你要教會兒子對老師講‘我媽媽很愛我,她不會不來接我的。’”而且還要兒子笑著說,這也是觀念。早期父母對孩子觀念的影響,將直接影響孩子成年以后的價值觀。
父母給予孩子的是思維方式。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窮人之所以窮,是他根本就沒有想過他會富有”。如果這句話有道理,足以可見思維對人一生的影響力。學齡前孩子的思維80%來源于父母。在國外的一部電影《蝙蝠俠》的開頭有這樣一個情節,許多蝙蝠向一個孩子撲去。我在想,如果是中國的父母大多只會盡全力去保護好孩子。可這位父親的處理方式是,邊保護孩子,邊告訴他“孩子,蝙蝠之所以會功擊你,那是因為他怕你!”當父親說完這句話,原本很恐懼的孩子立即有了力量。可見父母的思維方式對孩子的影響。還有,在童童童我也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當孩子不和別人打招呼時,媽媽往往會說“他有點不舒服”或者“他沒有睡醒”。這樣的解釋,會影響孩子的思維方式——“不舒服就可以不打招呼”、“沒有睡醒就可以不叫人”。導致了孩子難以養成講禮貌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給孩子的影響主要是規則、觀念和思維方式。不管在哪所學校,這三條都不會被納入考試的范疇。在課堂涉及到的也是極少部分。然而,這三個方面卻是影響到人一生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在看到這篇文章之前,不管父母們是否已經意識到了,你們已經在這三個方面對孩子構成影響了。
教育孩子無非是兩條,第一是言傳,第二是身教。對于學齡前的孩子而言,身教的作用遠大于言傳。所以,希望父母們修正自己的是非觀,與時俱進提升觀念,向成功者學習思維方式。以其正確的身教,適當的言傳給予孩子優秀的影響。
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孩子小的時候由家人喂飯,報什么興趣班?家長說了算,每日作息也是家長羅列的清清楚楚,總想著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了。日常生活中過多的干預,使得自主能力被大人所剝奪,長大后,這些生活日常會了,但是行為模式較易形成被動、依賴、不積極的態度。尤其是媽媽愈主動幫孩子做過多的生活事務,孩子自主學習能力喪失得愈快。
青少年的人際關系能力
青少年時期,孩子開始發育,精力旺盛,對異性開始產生好奇,此階段的成長,需注意多方發展體育運動來消耗旺盛的精力,以便協助身體的自然成長,學習如何結交朋友與人際溝通;此階段若花過多的時間于讀書上,忽略了交友的重要性及運動習慣的建立,對人格與心理、生理的發展都不利,將來容易膽怯、害怕且人際關系不佳,極可能成為宅男、宅女。很多父母為了課業,在青少年期不給孩子充足的睡眠,使之缺少自然健康的飲食,也沒有足夠的運動,孩子當然長不好,但又不從問題根本上做改善。
再想想,你的孩子何時會主動大方地與人寒暄、打招呼?會與朋友或父母聊天討論人生?假日與同學一起出游,懂得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獨立生活能力
你的孩子何時可以自行規劃買機票、整理行李、計劃自己的行程?而你們不會擔心害怕呢?
上述能力的學習,學校的課程沒有教,中考、高考也不考,當然,還有好多好多學校沒有教的,而在家庭教育中,你該去做、該去教的,不知你教了沒有?
在動物的世界,母親傳播的是“生存技能”
在非洲的草原上,一只花豹媽媽帶著兩只花豹寶寶在狩獵,小花豹聚精會神地看著媽媽矯健的身手飛速奔向獵物,學習如何獵殺、如何躲開其他想要來搶奪食物的對手,如何將獵物叼上樹杈……飽餐一頓后,接著是玩耍游戲的親子時間,小花豹在游戲中練習捕捉獵殺的技巧,媽媽在旁慈愛地守衛著寶寶的安全。小花豹跟在媽媽身邊學習兩年,其中一只來不及長大,便在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下死亡。僅存的這只,偏偏不好好學習,總是依賴媽媽狩獵,坐享其成。到了小花豹該獨立的年齡時,有一次,媽媽將一只獵物完整地放在樹上留給小花豹,之后便默默地離開了。這是媽媽最后一次給它準備食物,以后的日子,小花豹就要靠自己了。
媽媽對孩子的愛就是幫助孩子獨立
在世界的另一頭,母熊媽媽帶著3只小熊在河邊覓食,一只公熊突然出現,朝著母熊的方向而來,打算搶奪食物,小熊看情形不對,慌忙躲了起來,而母熊媽媽為了保護寶寶,硬著頭皮和迎面而來的公熊廝打起來,公熊意外地被打落水中,媽媽趕緊回到小熊身邊。但是不久之后,也許是為了報復,這只公熊再度回來挑釁。遠遠的,母熊媽媽猶豫了一下(自己與公熊身體體形差異太大,勝算不高),但為了小熊的安危,仍然奮不顧身地越過河流沖向體形比她大上許多的公熊,猛烈攻擊,那種奮不顧身的氣勢,將公熊打得毫無招架之力,落荒而逃。媽媽再度回到小熊身邊,然后教小熊將剛剛的情景重新演練一遍(向母親學習)。
在動物的世界可以看到母愛的偉大,為了保護寶寶,媽媽奮不顧身的情形很多。可是每個動物到了一定的年齡,都會離開媽媽,自己獨立生活。而媽媽在孩子離開之前,會將所有生存的技巧通過不同的方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寶寶,媽媽對孩子的愛就是幫助寶寶們獨立!
“獨立”與“愛”是父母應該給子女的,過多或過少都不好。而獨立是有條件的,沒有循循善誘的綜合能力訓練,孩子不會一夜之間就可以獨立。父母的愛不是用來溺愛孩子的,而是幫助孩子早早獨立,讓他成為他自己而展翅高飛。受傷了,這個家永遠是他療傷的溫暖的避風港;傷好了,再鼓勵他繼續勇敢地飛。畢竟父母是孩子人生最初,也是影響最大的生命導師。
品德教育始于父母,伴隨一生
前幾年有則“奇怪”的新聞:一對姐妹沒戴安全帽跑去與朋友飆車,恰巧遇上警察執勤,為了躲避,與警方發生追逐戰,這對姐妹因車速太快撞上了電線桿,造成一死一重傷的慘劇。而事后媽媽趕到醫院得知事情始末,看著躺在急診室的女兒,哭喊著指責警察,說正是因為警察要一直追逐兩姐妹,才會發生此不幸。事情是這樣的嗎?你看出問題所在了嗎?媒體一面倒地指責執行公務的警察,可是卻沒有人問那哭得肝腸寸斷的媽媽:為什么你的寶貝女兒們深夜不待在家中而與朋友去飆車,又不戴安全帽呢?
古人有云:“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小朋友在幼兒園或讀經班中,常朗誦上述《弟子規》的文句。其意思是說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和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眾人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都是日常生活要做到的事,做到了以后,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地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回應。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去做,不可推托敷衍或偷懶卸責。父母教導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順從接受,不可頂嘴強辯,使父母生氣、傷心。
父母才是孩子品德教育的模范
假食物、假藥品……這些制作假產品的黑心家伙為了賺錢做出這樣傷天害理的事情,就是因為品德墮落。沒有品德的人永遠自私得只顧自己生存,不管他人死活,只要利益放在面前就可以六親不認。老百姓多是如此,社會不會安寧;反之,有品德的人做不出沒良心的事,百姓都如此,社會就會和諧。要提升民眾品德,就得從教育著手,學校教育是輔,唯有父母才是孩子品德教育的真正導師與身教的學習樣本。“現在不投資教育,以后就得花錢蓋監獄”真是至理名言啊!
家庭的基本教育決定孩子的品德
千萬不要說孩子還小,良好的品德就是從小開始培養的,愈晚開始愈難建立。不要說這是過時,這是“八股”,高科技并沒有讓人類更快樂,科學也并沒有提升人類心靈的凈化而讓社會更和諧。我們不珍惜自己最寶貴的文化資產,國外現在反而對儒家思想視為珍寶,努力研究,說起來是不是很慚愧,也很諷刺呢!
近年來已開始提倡品德教育,大大小小的團體陸陸續續、接二連三地在推行傳統文化,希望喚起父母和學校對品德教育的重視。不論團體是大規模地宣傳或默默地推行,只要有推廣,只要有開始,都是國家之幸,社會之福。
推卸責任是要付出代價的!別忘了,你的身教將是孩子品德的榜樣。
【家庭教育到底要給孩子什么】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到底要教孩子什么04-28
開學季要給孩子買什么07-30
入小學前要給孩子做什么準備06-24
補課與不補課的區別到底要不要給孩子補課09-30
學鋼琴到底培養了孩子什么02-28
孩子開學了到底買什么口罩10-16
《到底欠孩子們什么》閱讀答案10-24
教養孩子要給他適合年齡的自由10-13
考研到底考什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