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么和孩子溝通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了解過育兒知識,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家長怎么和孩子溝通相關內容,歡迎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家長怎么和孩子溝通1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三、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
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閑談,朋友聚會等等盡量少在家中接待。還有,就是要創造和睦、祥和、穩定的家庭氣氛,父母不要經常打架、吵鬧,影響了孩子的心理發展。
四、無條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好習慣、壞習慣基本上來自父母和周圍環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點,盡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五、多贊美、少批評。
恰到好處的贊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了解、欣賞、贊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贊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
最后請家長們記住以下幾句話: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賞識才能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七、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平等相處。
小明已經5歲了,在家里,父母叫他做事情時常常會這樣說,“去把杯子拿來”,“把報紙拿來”,“趕快去彈鋼琴”。
雖然有時候小明很愿意去做這些事情,可是每每聽到這樣的話,反倒沒有動力了。
家長怎么和孩子溝通2
1、把自己變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進行交流時,很多家長喜歡用訓斥和居高臨下的態度去對待幼兒,孩子在家里沒有玩伴,這會讓孩子心里對父母產生一種距離感和恐懼感,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怎么會敢和爸爸媽媽進行溝通,或對爸爸媽媽提出問題呢。和孩子密切相處,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溝通最主要的一個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媽媽們要騰出時間和孩子相處,密切觀察孩子對哪些事物感興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惱的問題,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尋找話題進行交流,這樣會激發孩子和父母交談的興趣,促進親子關系。
3、學會傾聽孩子,學會向孩子傾訴。
現在很多文章都在引導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但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家長要學會向孩子傾訴。溝通是互動的,是雙方面的。如果家長只一味傾聽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會變成一個只喜歡吐苦水,尋求別人幫助卻不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幫助別人的人了。
4、體會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的玩具壞時,或當孩子和小伙伴鬧別扭時,孩子會難過上好半天,如果家長認為:小孩嘛,很快就會忘記的。或者就只會一味和孩子說:“沒關系的,要堅強點。類似這樣硬邦邦的安慰,孩子會覺得你根本體會不到他的難過,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難時就不會和你說,而是一個人憋在心里了。如果父母改成說:”我也很難過,我們一起來想想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解決這件事情好嘛?“相信你的孩子會很愿意和你溝通的。
5、了解孩子的潛能,對孩子的要求要適當合理。
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資質和潛能,如果想讓你的孩子有良好的發展,那么現在開始先停止按你的喜好來為孩子選擇學習的內容,停止逼迫孩子進行一些活動。了解來自與觀察,例如:孩子對音樂聲特別敏感,聽到音樂聲就特別興奮,平時能模仿不同的聲音,對音階的掌握很準確,喜歡各種樂器,那么表明你的孩子在音樂方面有很大潛能,可以和孩子進行商量讓他參加音樂類的學習。
6、有條件盡量幫助孩子培養對人生關的態度。
在國外都是通過給孩子建立輕松成長,愉快是氣氛,在平等的條件下成長,這樣才能夠激勵他成長,也要讓他建立從小就樂于跟其他的人分享,樂于分擔痛苦的習慣,這樣可以給孩子創造一個正確的人生態度,從保姆式變身成為朋友式。
7.讓孩子有個輕松的心理環境。
無論家長一天的工作多么辛苦,也不管你今天多么不愉快,從接到孩子的那一刻起,就應該讓孩子在第一時間見到你的快樂笑臉。“終于盼到接你的時間了!”孩子永遠在大人的臉上尋找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你的“臉色”會直接影響孩子離園后的情緒。給孩子一個漂亮的開場,讓孩子有良好的傾訴欲望和表達意愿。
8、在讓他提問題的時候,盡量精簡明了。
在提問題的時候可與提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來讓他回答。如,吃飯了嗎,餓不餓,要不要吃蘋果等等。到了他上中班,大班的時候,就問他一些稍微難點的問題,如,今天和誰一起玩什么游戲,有沒有什么新鮮的事情發生呢,到了他再大點的時候就可以問些帶有反問的問題,讓他學會思考,不要問些簡單的問題,要根據他的年齡來問有關的問題,過于簡單是問題多了會讓孩子的積極性跟主動性下降。
家長怎么和孩子溝通3
1、說反話寶寶最聽話
正話反著說,好話壞著說,這種常見的表達方式常常被人們運用在生活當中。只是,當你也這樣對你家的寶寶也這樣說話時,會有什么結果出現呢?
有時候當孩子無理取鬧時,家長被逼得實在沒辦法可能就會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這下,孩子就乖乖地就范了。其實,哪個父母會忍心不要自己的子女,這不過是嚇唬孩子罷了。專家提醒,在適當時候說反話,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影響孩子正常的是非觀念,因此建議家長和孩子交流時,最好是正面引導、直面交流和坦誠相待。
媽媽的秘籍
歡歡今年5歲,她性格開朗,天性好強,在同伴中,總是扮演著“大姐大”的角色。“歡歡很聽話,也很懂事,有一次,歡歡小伙伴的玩具壞了,她主動把自己的玩具給小伙伴玩。”歡歡媽說,可是最近她發現歡歡變得很調皮、貪玩,叫她去寫作業,她卻拖拖拉拉不肯去,手臟了讓她去洗也不去洗,真拿她沒辦法。
有一次,歡歡又不愿意寫作業,可把歡歡媽惹急了,歡歡媽嚇唬說:“你再不去寫作業,晚上就不讓你上床睡覺”。沒想到歡歡乖乖地寫作業去了。看發脾氣這招挺管用的,歡歡媽也越用越多,歡歡不吃飯時,她說,“歡歡不用吃飯了哦,這樣媽媽就省糧食了”,歡歡貪玩不去學習時,她說,“歡歡下次語文考試肯定只拿50分,絕對不會上60分”。歡歡媽發現,每次這樣刺激歡歡時,她總會乖乖地去吃飯或寫作業。
2、正話反說可成教育“偏方”
專家分析
4~7歲的孩子已經進入了“競爭期”,此時,孩子在心理上表現為好勝、好強,同時還特別叛逆。這時,和孩子交流,如果正話反說,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如孩子寫作業慢時,家長可說,“我看你是你班上寫作業最慢的吧,明天交作業肯定比某某還要晚”,在“競爭期”的孩子肯定會說,“我才不是呢,我肯定比他快”,于是就加快速度寫作業了。
正話反說,主要是給孩子營造一個競爭的氛圍,故意挑起孩子的好勝心,正話反說也屬于一種溝通的技巧、教育的方法。
建議:這種教育方法是偏方,并不適合每個孩子,也不能隨時使用,要根據孩子所處的年齡段和孩子的性格來決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的次數。由于5歲的歡歡正處于4~7歲這個“競爭期”,她常表現出較強的叛逆性,事事都喜歡和家長對著干,此時正話反說可能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另外,還有些孩子天性好強,這時家長如果還是發揮一貫的嘮叨本色,跟孩子擺事實、講道理的話,是根本行不通的。請將不如激將,如果家長適時改變方法,正話反說,孩子反而會“順著”家長的意思。
3、反話?真話?傻傻分不清楚
反話陷阱多
3歲的妞妞不小心把牛奶弄灑了,媽媽說:“看你干的好事。”妞妞再次喝奶的時候,故意把杯子打翻,然后興奮地喊:“媽媽快來呀!我又干了一件好事!”
寶寶雖然已經會說很多話,但是對于語意的理解卻仍處于發展中,所以經常會出現詞不達意的現象。如果家長經常說反話,孩子就會很困惑,不利于孩子理解能力的發展,而且家長與話語完全不同的表情讓孩子無法猜測到家長真實的意思,不利于親子之間的溝通。
有的家長喜歡逗孩子,比如說“你吃飯吃得好快啊,一碗飯1個小時就吃完了”“我不喜歡你,不要你了”等。這樣長期下去,會導致孩子形成錯誤的行為規范,也不利于孩子形成正常的是與非、正和反的概念。孩子會認為話就得反著說。
建議:從孩子行為規范的建立,是非觀念的形成或是個性的`培養上考慮,家長都要盡量正常話正常說,多與孩子進行正向引導、直面交流做到坦誠相待。
寶寶模仿大人的反話
丹丹很愛哭,一件小事也會惹得她哭上一陣子,媽媽勸說無效后很是心煩,終于在丹丹又一次大哭的時候,媽媽說:“你哭吧!使勁哭!”然后去了另一個房間。丹丹哭了一會兒,見沒有人來安慰,就停止了,媽媽以為找到了一個對付丹丹哭鬧的法寶,每次丹丹哭的時候,都會這么說。丹丹在幼兒園,看見其他小朋友哭了,也過去說“你哭吧!使勁兒哭!”
4、說多反話會失去孩子信任
家長在一氣之下,偶爾說些不適當的話來發泄一下是在所難免的,可是千萬不要總是拿反話來刺激孩子,否則寶寶就會在同樣的情況下用這些話來“安慰”別人,因為他的語言能力還不足以發現什么是“反話”、什么是“正話”,他只會學著套用家長的用法,這很可能會阻礙寶寶與他人之間的溝通,讓別人產生錯誤的想法,認為寶寶不講禮貌、沒有同情心,會讓他在不知不覺間失去朋友。
家長適當正話反說,是用心思考教育方式的表現,但要把握好尺度。正話反說是一種壓力,但是這種壓力不應該把孩子壓垮,應該把這種壓力變成學習前進的動力。另外,家長經常正話反說,可能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印象:父母經常欺騙自己,從而影響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影響孩子的自信心的樹立和其正常的社交。
建議:教育孩子就像騎單車一樣,要隨時查看路況。在用反話激勵、“威脅”孩子的同時,要隨時觀察孩子,同時,一個孩子通過正話反說達到了較好的教育目的時,并不意味著另一個孩子也適用這種方法。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在和孩子交流中說反話時,如果孩子沒有反應或者反應過于激烈時,家長就應該停止。
家長怎么和孩子溝通4
1、注意場合和時間
與孩子交流感情的時候,最好是睡覺前,這是孩子心情最為平穩的時候,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技巧。
2、創造和諧的溝通氛圍
和諧的氣氛永遠是與孩子溝通的最好添加劑,要專心聽他們的意見和看法,要理解他們的情感和需求。
3、平行的對話藝術
聰明的孩子與孩子談話時,并不總是正面對著,而是并肩同行,朝著一個方向,這樣談起話來,顯得輕松、自然、很有人情味、孩子愿意聽、也樂于接受。
4、語言簡明扼要
在孩子的溝通過程中,不要長篇大論,父母殊不只,正是自己的長篇大論堵住了孩子的耳朵和嘴巴,當孩子以為溝通就是要長時間說教的時候,他就失去了和孩子溝通的機會
5、不當裁判當顧問
孩子經常對父母的規勸常表現出逆反心理,他們總覺得自己已經不需要大人管教,此時的孩子最需要一個顧問、一個參謀,幫他們出主意、想辦法,教他們正確處理方法,指導他們學會依靠自己的指揮擺脫困境,做出正確的選擇,家長之友《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技巧》。
6、給孩子留點獨立空間
孩子應有獨立空間,家長應給孩子留點獨立空間,讓他們有良好、健康的心境,只有這時,他才會她心里的話掏給你。
7、語言不要過激
好的意思要用好的語言表達才行,只要心平氣和的言語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良言一句三春暖”就是這個道理。
8、動之以情
凡是關系融洽的家庭,人們交談時,語言都充滿著愛心和親切感,態度和藹。而那種直來直去
9、尊重孩子的意見
在討論一般的“家事”時,不妨讓孩子也來參與一下,不管最后是否采納了他的建議,也讓他感受一下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如此一來,他們會尊重長輩的。
10、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不管你給孩子講什么,你都應該讓孩子把話說完,如果還沒聽孩子的話就發脾氣,事后應該給孩子賠不是,事實證明:給孩子說話的機會,是一種成功地育兒
家長怎么和孩子溝通5
一、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我們經常看到有的家長對孩子大聲地呵斥:"你怎么連這都不知道。""快點過來,聽到沒有?!"……這樣的事在我自己身上也時有發生,我們做父母的往往認為這樣居高臨下,命令式的語調能體現自己的威嚴,能讓孩子更聽話。可是你試過另外一種方法嗎:蹲下來和孩子說話。
無論是在自己、親戚、朋友家里還是在公共場合,當你要對孩子說什么的時候,請試著蹲下來,讓自己與孩子處在同一高度,用你的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親切的目光看著他,然后和顏悅色地對孩子說出你的要求。你是不是發現,用這樣的方式對孩子說話,孩子同樣聽你的話,而且還會更開心地去執行你的"指示",而且完成得更快更出色呢?達到的是同樣的甚至是更好的效果,所不同的只是你說話的方式而已,而孩子卻更開心了,對你的"命令"同樣是執行的。這就是因為你蹲下來了,你用和藹的口氣和他說話。
二、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當著生人和外人的面教訓孩子最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其實,小孩子的領悟能力相當強,當你不想讓他做某事時,只要輕輕地搖搖頭,或悄悄地對孩子瞪瞪眼睛,他就會明白的,完全沒有必要大聲說出來。如果你還是不放心,也可以在出門前和孩子達成默契,就當是你們之之間的秘密:"如果你看見爸爸搖頭,那就說明不能那么做;如果爸爸點頭,那就是同意了。"三、尊重孩子的獨立意識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的自主意識也會隨之增長。當你喂他吃飯時他說"我自己吃",當你幫他穿衣時,他說"我自己穿",可能他會弄得滿身是飯,可能他會把衣服穿得一團糟,但我們不要打擊你的興致,而要信任他,鼓勵他,給他學習的機會,否則孩子將永遠不會"長大"。
四、適時調整關愛的方式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要適當調整自己的關愛方式,不要把孩子當成永遠長不大的人,事事都包辦代替。我們可以利用一些好時機,對孩子提出新的要求,幫助他成長,這樣不會壓抑孩子的才智。
五、相互間多多交流不要只是一味想知道孩子的想法,也應該把你的想法告訴孩子,例如,爸爸上班時做什么工作,媽媽平時喜歡吃什么,爸爸媽媽對寶寶什么表現感到很高興等等。對孩子敞開你的心扉,孩子也會同樣對待你,交流的問題解決了,父母和孩子相互之間就有了默契,這對孩子的成長有裨益。
家長怎么和孩子溝通6
在孩子的生活中,家庭和學校占用孩子的時間最多,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也最大。因此,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家長能適時地與老師建立長期﹑有效的溝通,并與老師達成培養孩子的共識,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無疑是非常有幫助的。
許多家長意識到了這一點,常常給老師打電話詢問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近況。但是收效卻不一定讓人滿意。給老師打電話,看似簡單,卻也需要技巧。家長本身是愛孩子的,但如果讓孩子感到反感,那就不是愛了。
家長給老師打電話的時候,經常喜歡這樣開始問話:“孩子是不是上課搗亂啊?不注意聽講啊?有沒有不好的表現啊?”
于是,老師會有一個印象,認為這個家長比較關心孩子表現不好的方面,他的潛意識里就會關注你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從此,老師總是有意無意地注意孩子的錯誤。孩子精神緊張,越緊張就越容易出錯,越出錯越被批評,進入了惡性的漩渦。家長本來出于好意打的這個電話,卻適得其反,害了孩子。
正確打電話的方式應該是誘導性的:“老師啊,您真是費心了,我們孩子很喜歡你講的外語課。您當班主任,我的孩子在您的領導下有沒有進步啊?他有沒有改善啊?”老師就會意識到這位家長關注孩子的進步。這樣,老師就會經常注意你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孩子發現老師欣賞他,他會更樂于上學,樂于讀書上進。這就跟孩子知道媽媽欣賞自己,就更愿意回家,愿意跟媽媽在一起,是相同的道理。
但是,老師和家長間相互協助,絕不是說家長要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一個班有那么多學生,老師沒辦法全都了如指掌,有時候可能也難以避免地對某些孩子抱有偏見。而父母只有這一個孩子,所以對老師的意見,也要加以斟酌,要相信自己對孩子一直以來的觀察和了解,做出明智的判斷。
比如,孩子都有游戲的心理,喜歡跟老師起外號,還有的孩子喜歡拿一些難題來挑戰老師的權威。其實孩子并沒有什么惡意,可是老師臉面上掛不住了,覺得孩子冒犯了自己,就會跟家長反映。這時候,對孩子的行為,家長就需要有一個判斷。
孩子捉弄老師,其實對雙方都是一件好事情。第一,說明你在孩子的眼里很慈祥,孩子愿意親近你;第二,說明孩子很有創造性,也很聰明。換個角度看問題,收獲就多了。
【家長怎么和孩子溝通】相關文章:
家長應該怎么和孩子溝通11-28
怎么和孩子溝通相處02-19
家長怎樣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02-17
初三孩子不上學怎么辦 家長如何和孩子溝通08-12
家長怎樣和高中孩子溝通效果好10-08
和孩子溝通的方法05-01
初中早戀怎么溝通 家長如何勸說早戀的孩子08-11
家長和孩子溝通要從小時候開始02-17
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心得分享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