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研究策略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急劇變革,家庭的結構、父母的價值觀等都發生了明顯變化,也就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更多家長開始尋求理性的教育兒童的方法,為了使幼兒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促使幼兒健康成長,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研究策略,希望有所幫助!
(一)智力培養與道德教育并存
對于幼兒來說,結合日常生活來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以及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其他的教育形式更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育的成效也更加牢固。家長在重視兒童智力教育的同時,也要在生活中積極引導兒童,耐心的教育兒童明辨每一件事的是非對錯,坦然面對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把兒童教育成一個講文明、懂禮貌、尊敬長輩、友愛同輩的好孩子,使兒童從小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孩子在九歲左右,就會獨立思考問題,質疑家長的決定,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念,因此在這之前的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家長要進行正確的引導,以便兒童可以以一種陽光的心態成長。
(二)愛與嚴格教育相結合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在感性地對孩子關心和熱愛的同時,更需要理智地對孩子進行嚴格要求。只有把二者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首先,家長疼愛孩子是天性,但疼愛不等于溺愛,家長可以給予兒童親情方面的關懷,讓兒童有幸福感,有自信,有快樂的童年;同時不能夠盲目的答應孩子的所有要求,不能因為擔心就剝奪孩子合理鍛煉自我的機會,要愛而有理性,正確的愛不是盲目的,不是過度的,而是要為孩子的未來發展考慮,在家長的適度扶持下,給孩子一個面對自我的機會。
其次,家長對孩子的嚴格也不能變成苛刻。很多家長想將孩子變為代替自己完成未實現理想的工具,過度嚴格的要求孩子,比如在孩子的骨骼按動琴鍵時間長會受到傷害的幼小年紀,強迫孩子學習鋼琴,這并不符合人類成長的自然法則,揠苗助長的結果往往是事與愿違。嚴格要求也要適度,不抹殺兒童的天性。
(三)培養學前兒童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習慣
很多家長從來不給幼兒獨立生活和勞動的機會,而是自己代勞,這并不是對幼兒的幫助,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人類在滿足了溫飽、安全、歸屬與愛等需求以外,便開始追求尊重和自我實現,這一點兒童也不例外。家長滿足了兒童溫飽、安全、歸屬與愛的需求,在這個基礎上,需要更多的給兒童提供機會,讓他們獨立的體驗、生活和勞動,讓孩子擁有獨立的經驗和成功的自豪感,只有讓孩子有機會在能力范圍內去實現自己小小的價值,他們才會在今后遇到挫折的時候更加自信并迎難而上。
(四)家長要提高自身素質
由于兒童記憶優于成人的特點,很多小事,都會讓他們印象深刻。家長不經意的在自己的行為中出現不良現象,孩子就會效仿,比如講臟話、不講衛生,等等。家長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要發揮自己榜樣的作用,以身作則,在兒童面前樹立正面的、積極的、高大的形象,才能給孩子以好的引導,將其導向正確的成長之路。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研究策略】相關文章:
兒童家庭教育的誤區10-15
關于兒童家庭教育的誤區10-15
學前班的兒童故事精選07-15
兒童家庭教育也有誤區10-14
中學生學習策略研究的文獻綜述09-21
學前兒童防溺水安全教案(精選7篇)04-09
學前教育鋼琴教學中情感教學研究11-12
數學文本使用策略研究課題實驗的工作計劃03-12
家庭教育的誤區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