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學習對大家來說都非常重要,掌握學習方法,可以幫助大家更加高效的學習。那么,應該怎樣學習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1
一、地理學科特點
1、以人地關系為線索。
地理學是研究人類居住的地理環境及其與人類關系的科學。高中地理學科體現了人類與其居住環境之問的密切關系,在教材安排上,上冊組織了地理環境的各個方面的內容,從地球的宇宙環境、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等五個方面闡述了自然地理知識;下冊則組織了人類與環境關系突出的幾個重要方面;資源與能源,既屬自然環境的一部分,又是人類和環境聯系的重要媒介,農業稱工業是人類生產活動的重要方面,人口和城市是人類自身發展的表現和重要過程,最后以人類和環境的關系總結全書內容。它選取了人文地理知識的九個突出的內容,是當前人類面臨的重要問題,這是以系統地理的形式組織教學內容的特點。
2、注重基礎知識的闡述。
高中地理以闡述地理概念、原理、規律和地理理論等理性知識為主,這符合高中學生認識規律和知識水平、智力發展特點。如在教材中介紹了天體概念及其運動,大氣運動及其原理,水平衡與水循環的原理,地殼運動及其構造理論,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資源能源的概念分類、特征,農業工業的發展條件,經營方式或布局原則等,這些知識都是在理論上進行說明的,能使學習者逐步樹立科學的人地觀、環境觀、資源觀、人口觀等觀點。
3、與我國的經濟建設相結合。
地理課的作用就是要進行地理教育,闡明人類與環境的關系,提高文化科學素質,將地理知識應用于實際建設中。高中地理更是緊密結合了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資源能源與糧食問題、城市化問題等,使未來的建設者能從小了解這些情況,樹立正確觀點,以便將來能參與解決這些問題。對我國經濟建設中的實際,如國土整治、資源開發、農業經營、工業布局、水利建設、城市規劃、人口發展、環境保護等也都有所涉及,使學習者對國情、國策從理論上進行理解。[1]
4、注重思維訓練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高中階段正是智能發展的關鍵階段,各學科知識的學習都應為學生的智力發展提供條件,高中地理學科為培養學生觀察、實習、調查、評價環境、運用圖表和數據分析地理問題的技能和能力方面,提供了充分的條件與可能。在使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說明地理事實、印證地理原理、總結地理規律、掌握學習方法和駕馭知識方面有一定的體現。教材中引用大量圖像,如原理示意圖、等值線圖、分布圖、景觀圖、數據圖表、關系式圖等,為訓練學生思維,培養綜合分析、比較判斷能力提供依據。[2]教材中還有部分選講內容,也可促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擴大視野、豐富知識,滿足他們自學和獨立獲取知識的需求。
二、地理學科基本學習方法
1、整理知識系統。
高中地理原理說明初中地理事實,初中地理事實可印證高中地理原理。以高中自然地理知識統帥初中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自然部分;以高中人文地理知識統帥初中中國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人文部分。這兩大知識系統打破了六本書的界限,使原理與事實、理論與實際、抽象與具體、理性知識與感性知識更好地聯系和結合。
例如:高中地理有關工業布局的基本要素和布局格局,可解釋、說明、評價初中所學過的許多具體的工業中心、工業區、工業基地的.分布。這些工業城市的形成發展可印證工業布局的有關原理,并作為例證進行分析或評價。
2、掌握重點與難點。
重點知識常常是全掌或全節的關鍵問題,與其他各部分內容聯系密切,有些是從知識體系看屬重要環節,必須掌握;有些是內容的要點或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該掌握,因此在學習時要突出重點,注意其多向聯系,反復加深印象,理解含義。難點知識屬于難于理解的抽象概念或原理,或距生活實際較遠無法聯系、體會和想象。既為重又為難點部分應設法突破,僅為難點而非重點部分則可作一般了解:有的只了解結論不必弄清過程,有的只了解論點不必了解論據,有的則只知道結果即可而不必深入了解原因。
例如:在學習有關大氣的運動知識時,教材中有許多原理示意圖和實際等壓線分布圖,這里既有模式圖,又有實際圖,前者說明典型情況為講原理規律進行觀察之用,后者則反映實際的復雜情況,其中又分一般原理與特殊情況、局部運動與全球運動、平面團與剖面圖等不同情況,掌握各圖像之間的聯系,有助于加深理解原理,突破難點,不致使知識孤立割裂。
3、加強知識練習,建立思維線索。
地理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及其他學科知識聯系密切,必須在聯系中掌握知識,才能學得扎實又靈活。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不斷豐富知識儲備,擴大知識領域,另一方面要聯系綜合,靈活運用,才能使思路暢通,舉一反三。也就是說,在頭腦中要聯系知識,建立思維線索,使知識不是孤立存在的個體,便于融會貫通,引申遷移,從多方面思考,超越空間與時間的跨度,尋覓顯現問題中潛隱的聯系。加強知識聯系的途徑有:知識的縱向聯系;知識的橫向聯系;知識的多向聯系;知識的逆向思維與假想性推測。
4、加強課內外基本訓練。
地理知識的實踐性很強,高中地理同樣具備這一特點,它需要通過廣泛地接觸自然、觀察社會,不斷擴大知識領域,理解原理,培養觀察、分析、調查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高中地理學習過程中,要重視課本中文字系統、圖像系統和作業系統三方面的有機結合,使課堂內外結合,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3]為了加強實踐環節,使學習從封閉式變為開放式,在教學大綱中都安排有“基本訓練要求”,這些要求一般是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由單項條件的簡單模仿到多項條件的綜合運用,由依靠課本提供的材料到實地調查、觀察或查閱資料。
三、結語
高中地理的學習和其他課程學習一樣,不僅要掌握書本知識,還要形成相應的地理學科能力,樹立科學的觀點,熟悉學習內容,講求學習方法,明確各部分的基本要求,以便達到要求,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2
用地圖學地理法:大家都知道,學地理時,首先要掌握的就是事物的地理位置。因為只有掌握了事物的地理位置,事物的許多地理屬性、特征、特點以及與其他地理事物間的內在聯系、內涵規律等才容易一下子揭示出來。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我們知道了某個城市的位置是在北緯35度某大陸西岸。這樣,我們就容易一下子推斷出:它是地中海式氣候。冬季多雨,夏季反而少雨。沒有長久的冰凍,生長著耐旱的,樹皮很厚的常綠灌木。春季景色最美,宜于游覽等等。
上述是僅就掌握事物的地理位置,談談地圖運用的效能。地圖對學好地理的作用當然不局限于此。有人曾說:離開地圖,便不是地理課。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要利用好教師在課堂上展示的掛圖。教師指圖講課時,學生一定要注意看圖,不要自己看書,或是做別的事情。教師指圖講課,事先是經過充分備課的。他會把圖中的知識直接指給學生,避免學生費時間走彎路地自己去查找。
運用好地圖的另一個做法是要把《中國地圖冊》、《世界地圖冊》和教科書中的插圖,作為自己學習上得心應手的.輔助工具。兩圖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與教材緊密配合的。而且色調鮮艷悅目,內容生動活潑。如《中國地圖冊》中《地球》一圖,只要看一眼,便會得出地表一片汪洋的結論,而且會掌握大陸分布的基本形勢。《地球五帶》一圖,作者更是用心巧妙,用冷暖顏色顯示地帶溫差,配合以動植物畫面,十分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地帶的特點。運用好地圖的最后一個做法是不要忽視地理作業填充圖的作用,一定要按教師的要求和布置認真做好填充圖作業。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3
地理其實是門極其綜合的學科,里面涉及的知識非常豐富,常常跨越多種知識領域:地質學、礦物學、氣象學、生態學、農藝學、經濟學、民俗學、國際政治學等等,所以如果你是個興趣廣泛、充滿好奇的人,那么在地理學里你會如愿以償。
學地理當然是其樂無窮,但練就基本功確實也需要下一番功夫。所幸的是即練就最基本的功夫,地理學也是妙趣橫生,它對人的訓練始終與圖形聯系在一起,非常直觀,更符合人的記性特性。
我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套色記憶法”。你看過版畫或者報紙的制作嗎?它們畫面上的色彩不是一次印上去的,而是分幾次,每次涂一種顔色,直到所有顔色全部印上去。
我的“套色記憶法”套幾次是沒有止境的,全看你自己的要求和期望了。我只介紹最起碼的三套。
高中地理學習總結(2) 第一套記憶的內容是地形地貌。先鋪一張白紙,然后對照世界地圖,反復描摹各大洲的海岸線,當然也包括散落在海洋里的主要島嶼,直到能完全隨心所欲地畫出一幅差不多的世界地圖,一提到某個島嶼、半島就能馬上在腦海想起以該地點為圓心的局部地圖。
這個前提達到后,馬上就可以在這個單薄的輪廓里填充顔色:蔚藍的深海,白色的平原,棕黃的高原,蒼黑的山脈,赤紅的火山,蜿蜒的河流。
第二套記憶的內容是國別和政區。剛剛記下了色彩繽紛地形地貌,現在要做的是把它們劃到各個國家里去。當然許多特別的地形常常被作為國家的疆界,像中印的喜馬拉雅山、亞歐之間的烏拉爾山、德法比荷之間的多瑙河等等,而且有時一些國家可以和一些特殊的地形形成極密切的關系,像恒河與印度,印度河與巴基斯坦,尼日爾河與尼日爾和尼日利亞,贊比西河與贊比亞,剛果河與剛果和扎伊爾,富士山與日本,科羅拉多峽谷與美國等等。
完成了這一步,你就會很清晰地把握每個國家大致的地形和地表情況,因為地形對大類的生活方式和生態分布都有極大的影響,所以你了解了一個國家的地形特征,你就會推測那個國家的人的大致生活和擁有的動植物種類。例如說以色列,西臨地中海,東面是高原,所以地形應該是由東向西傾斜,于是該國的河流應該大多向西流;又由于沙漠廣布,所以耕地和天然植被應該很少,水源緊張,當然還不能就此斷定以色列農業落后,糧食依賴進口,事實上以色列依靠先進的無土栽培和滴灌技術做到了糧食能夠自給自足。當然這是后面我們要做的。
第三套記憶的內容就是給劃分了政區的地形圖覆蓋上植物、動物、礦物、城市、鄉村、和交通線。
前面說過地形對生物的影響很大,但還不完整。首先起基礎作用的是該地區在緯度上的分布,由赤道到兩極熱量遞減,如果大地是平的,那么溫度將和緯度成反比,但事實上往往出現個別的情況,像拉薩緯度和上海差不多,但氣候要比上海寒冷得多,就是因為拉薩地勢太高的緣故,這就是地形對熱量的緯度分布規律的`干擾。二者結合起來就能大致推測任何地區的生態情況了,進而也就知道了每個地區的大致的農業生產方式。凡是在熱帶和溫帶有較大面積水流充足的平原分布的地方肯定是農業發達的地方,而農業發達的地方也一般是本國經濟中較發達的地區。不論歐美和東方都大致如此。而經濟發達的地方則較多地分布著重要的城市,而交通不論是鐵路還是航海都主要是連接重要城市的。依次類推,則可以省力地完成這第三套記憶。
當然無論如何,要完成這三步套色記憶都是要花一番功夫的,總得磨短幾支鉛筆吧,不過它的樂趣是時時刻刻隨著你記憶的過程發生的。每當你畫出意大利那靴子形的輪廓,你馬上就賦予它以崎嶇的棕黃色,在中部和靴子的絨球上分別有兩個赤紅的火山,那是著名的維蘇危火山和埃特納火山,瀕臨地中海氣候溫暖,但由于地形崎嶇,不適合種植糧食,但適合種植各種亞熱帶水果,等等。當然這都是理論上的大致推測,總會由于歷史和文化的因素有種種變異,但這也正是以后深入學習時所要探索的。把自然和人文的因素都納入地理學的研究是很高的境界,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很流行的文化散文亦不過如此。
當你不斷地在白色的輪廓上套上一層一層的內容由山川大海到生靈草木,由庶民生息到歷史更迭。據說晉人宗炳能躺在床上神游四海,所想景色如臨其境,世人謂之“臥游”。當你能完成三層以上的“套色記憶”,你何償不可以臥游呢?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4
理解多重聯系法 掌握高中地理學習方法
現今我們所面臨的社會是一個知識更新極快、知識急劇擴增的時代,學生學習無法再依賴于死記硬背而是要多重聯系,地理學習也同樣,必須在聯系中掌握知識,才能學得扎實又靈活。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不斷豐富知識儲備,擴大知識領域,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綜合聯系,靈活運用,才能使思路暢通,舉一反三。在頭腦中要通過知識聯系,建立思維線索,使掌握的知識不是孤立存在的個體,而是能融會貫通,引伸遷移,能從多方面思考,超越空間與時間的跨度尋覓顯現問題中潛隱的關系。加強知識聯系,用聯系的方法來學習,來掌握地理知識,學會地理技能。
一、縱向聯系法
從知識的縱向聯系看,它是指沿一定思路使知識向縱向延伸發展,從而掌握部分知識的聯系。
按地理知識體系的先后順序來聯系。如地質作用——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結成巖作用。在許多局部知識范圍中,也有縱向思路的體現,如從上到下,從老到新的巖層變化等。
按時間發展演化有從舊到新或從古到今的知識聯系,如人口再生產的類型:原始型—傳統型—過渡型—現代型。
按地理事物發展演變的不同階段或層次有由淺入深或由初級到高級的聯系。如工業的發展,從手工業——以蒸汽機的發明為標志的第一次技術革命——以電氣化為標志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以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及其普遍應用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技術革命等,這些地理事物的演變、發展的縱向聯系中,在每一階段或層次上又存在著多向或橫向聯系。
按地理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逐步推進的前后聯系。如空氣水平運動產生的根源:太陽對各緯度加熱不均——引起近地面空氣或升或降的垂直運動——導致同一水平面空氣密度差異——同一水平面氣壓差異——水平氣壓梯度力——空氣水平運動。
按地理事物存在的點、線、面、體的空間分布反映了由近及遠、由始至終的縱向聯系,如學習工業分布中的工業基地、工業地帶,城市群等,容易混淆,可在圖中抓住幾個中心城市,沿鐵路、或河流、或海岸線都可作縱向聯系,使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沿一定思維線索發展,便于理解其空間分布與空間聯系,也加強了記憶。
二、橫向聯系法
從知識的橫向聯系看,是指地理知識間的對比、相關、影響、制約等關系,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廣延性。
地理事物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關系。如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就存在著這種橫向聯系,因為它們都是由日光、空氣、水、礦物、生物、土壤、巖石等自然要素組成的,一個要素的變化引起其他要素相應變化,從而使它們緊密聯系起來,成為自然環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組成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在人代地理知識中,類似的影響與制約的內容也很多,而以人類活動與氣候的關系最為典型,氣候影響人類活動,使農業、工業、城市規劃、交通運輸、水利建設等受制于氣候;人類活動則通過改變局部地區的地面狀況,來影響或改變局部地區的氣候,象植樹造林、修水庫等就是通過人類活動來改善氣候的重要途徑;相反,毀林開荒、亂砍濫伐則會使氣候惡化,進而影響環境,使人類越來越難以在環境中生存下去,更談不上可持續發展了。所以,人類活動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從而造就更有利于人類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環境。
地理事物在空間分布上的相互關系,可從多方面橫向聯系。如水能的豐歉程度是由落差和水量共同決定的,我國水能資源儲量居世界首位,與我國地勢、降水特點緊密相關,我國地勢西高東低,降水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導致水能在空間分布上西南最多,華北最少。通過空間分布上的橫向聯系,可幫助我們全面思考問題,廣泛地聯系各項地理事物,并按一定思維線索使知識形成網絡。
各地理事物間的對比,無論相同、相似、相反、相異,都屬橫向聯系。區域差異可以對比,地理要素間也可進行對比,運用比較法是學好地理的一項重要方法。如冷鋒和暖鋒的比較,氣旋與反氣旋的比較,太陽日與恒星日的對比,地球公轉與自轉的對比,天氣與氣候的對比,內、外力作用的對比,不同地域類型的農業生產特點、措施的對比,三次技術革命對工業生產影響的對比,良性循環與惡性循環的對比等等,高中地理的每一章節都蘊含著許多這樣的橫向聯系。橫向聯系的對比一般要列表說明要點、概括特征、總結規律,并指出被比較事物的`聯系。
同一時間出現的不同自然現象或生產活動,在這些現象或活動之間,反映了同一時間地理事物的橫向聯系。這種聯系可解決一些覆蓋面廣、知識空間、時間跨度較大的問題。如地球在公轉時位置、太陽直射點位置、南北半球晝夜長短及季節狀況、氣團及氣壓帶、風帶勢力的強弱、氣候的變化等,可結合起來考慮,掌握地球運動的規律與氣候形成變化的原因。總之,要廣泛考慮在固定時間內的地理現象,才能適應這種橫向聯系的有關問題。
從知識的多向聯系看,這里既包括地理知識與學科內各部分之間的聯系,也包括與學科外各方面的聯系,前者稱內部聯系,如自然地理與人代地理,地形、氣候、水代、生物、土壤、資源、能源、農業、工業、城市、人口、環境等,都存在可以聯系的線索;后者稱外部聯系,如地理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的聯系,特別是與政治、歷史、生活實際、生產實際的聯系,與社會熱點等問題聯系,有助于知識的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在高考代綜試卷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三、多向聯系法
同一地理事物從多角度進行解釋,是運用發散思維進行知識的多向聯系的方式之一。如太陽直射23°26′N,可以從下面幾點取得聯系:(1)地球表面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2)北半球夏至日;(3)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晝;(4)地球公轉速度慢;(5)亞歐大陸受低氣壓控制,北太平洋受高氣壓控制等。(6)氣壓帶移動與北半球氣候變化等。
地理事物中一因多果的推導,是進行多向聯系的又一種方式。如因地理自轉產生地方時的變化、晝夜更替等。在高中地理中一因多果的例子很多,經常主動思考有關問題,有助于使知識的多向聯系更為廣泛。
地理事物中多因一果的分析,也是進行多向聯系的一種方式,它能幫助我們全面細微地考慮問題,加強對知識內在聯系的理解。如降水的成因有:(1)暖濕氣流前進時受地形阻擋上升冷凝而成地形雨(2)濕熱氣流強烈受熱上升冷凝而成對流雨(3)冷暖氣流相遇,暖空氣沿鋒面爬升冷凝而成鋒面雨(4)暖濕空氣沿臺風中心旋轉上升冷凝而成臺風雨。
四、知識的逆向思維與假想性推測
逆向思維即打破習慣定勢,不按常規從正面去思考,而從反面來思考,這樣既可加深對地理事物的理解,又可培養多向思維能力。如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體的條件,課本講了兩點:(1)有介乎0——100℃的溫度,這是液態水存在的溫度條件;(2)有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為什么會有水、大氣呢?我們可逆向分析如下:
地球適當的體積、質量——吸住大氣生命物質存在條件
日地距離適中——溫度適宜——水
打破習慣定勢思考問題的方法,有時也如數學上定理與逆定理,定理成立,逆定理不一定成立。如含化石的巖石一定是沉積巖,但沉積巖并不一定有化石。
假想性推測是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有效方法。如黃赤交角擴大或縮小引起的變化——陽光直射范圍、極晝、極夜范圍、五帶的劃分范圍亦隨之變化等。
總之,要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跟上時代的步伐,在學習中要取得成功,不能僅僅靠能力和勤奮,而且也要靠有效的學習方法,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培養主動學習的技能與習慣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5
1、對地圖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是地理技能的最突出的體現:
熟練判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和地形剖面圖,并能在地圖上填繪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區;熟練使用和說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像、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統計資料和圖表等,并能根據要求繪制簡單的地理圖表等,是地理技能的最突出的體現。
2.對地圖和地理圖像的學習方法:
(1)圖形分類分析法:
將各種地理圖像進行分類,如等值線圖、地形剖面圖、地理分布圖、景觀圖、示意圖、統計圖等;對不同類型的圖所反映的地理信息和特征進行分析,歸納概括出各種圖形的讀圖方法和技能。
(2)知識復習和記憶圖形化:
填圖和繪圖是記憶地圖和圖形的最好方法,凡是能夠通過填圖和繪圖來掌握的地理知識,一定要通過對圖的'掌握達到目的。在填繪圖的同時,還可以把與圖像相關的知識點標注在圖上或圖旁邊,使圖文緊密結合,融為一體。
(3)圖文轉換和圖形變式訓練:
教材中用文字敘述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和發展、演變過程,許多都可以通過圖形表現出來。運用圖文轉換和圖形變式進行能力考查是高考地理命題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高考復習中經常有意識地進行圖文轉換、圖形變式訓練,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是提高地理形象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
3.對地圖和地理圖像的學習方法:
(1)圖形分類分析法:
將各種地理圖像進行分類,如等值線圖、地形剖面圖、地理分布圖、景觀圖、示意圖、統計圖等;對不同類型的圖所反映的地理信息和特征進行分析,歸納概括出各種圖形的讀圖方法和技能。
(2)知識復習和記憶圖形化:
填圖和繪圖是記憶地圖和圖形的最好方法,凡是能夠通過填圖和繪圖來掌握的地理知識,一定要通過對圖的掌握達到目的。在填繪圖的同時,還可以把與圖像相關的知識點標注在圖上或圖旁邊,使圖文緊密結合,融為一體。
(3)圖文轉換和圖形變式訓練:
教材中用文字敘述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和發展、演變過程,許多都可以通過圖形表現出來。運用圖文轉換和圖形變式進行能力考查是高考地理命題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高考復習中經常有意識地進行圖文轉換、圖形變式訓練,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是提高地理形象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6
1.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共同點:終年高溫、有明顯的干濕季之分。
不同點: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地區分布 只分布于北半球的南亞、東南亞 南北半球均有分布,在非洲、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亞分布較廣。 月降水量 全部>0 個別月份可能為零 年降水量 1500~20xxmm 750~1000mm 雨季 短(4個月) 長(6個月) 最熱月份 有一個熱季(一般為3~5月),最熱月為5月 北半球為7月,南半球為1月 形成原因 海陸熱力差異;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
2.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共同點:最冷月平均氣溫<0℃,最熱月平均氣溫>15℃;降水都是夏季較多。
不同點:
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地區分布 南北緯40°~60°大陸內部 僅分布于亞洲東部 月降水量 全部<100mm 有>100mm的月份 年降水量 不足300mm 500~1000mm 降水類型 少雨型 夏雨型
高考地理的六大表述法
(1)特征描述性表達
特征描述是近幾年高題查比較多的一種,但失分率較高。究其失分的原因,一是不能捕捉特征,二是描述不清。如果能從特征的成因角度去組織文字,是正確把握和描述特征的一個。
(2)歸納總結性表達
經常會利用熱點報道,從要求、角度進行分析歸納比較好。這類答案通常就隱藏在文字和圖表中,但不能照樣摘抄文字,要結合地理原理將它重新組織。
(3)歸因層次性表達
某一地理現象(事物)的`發生,總是有其原因的,而且這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們在分析原因時要有主次先后,這樣才能顯得條理清楚、思路清晰。否則不僅會顛三倒四,還會漏答要點。
(4)分析推理性表達
這種表達方式與上面的“歸因層次性表達”不同,它是線性的;具有嚴密因果邏輯關系,層層推理,環環相扣;少一個環節就會覺得不夠嚴密。所以,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跳躍。
(5)區域比較性表達
這類表達是要緊扣不同區域之間的“異同點”進行比較的。有的是直接設問區域間的異同點,比如,“比較歐洲和北美洲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異同點,并分析其原因”;有的是不直接設問的,但它隱含著區域比較,如“為什么水稻種植的分布最北界是在三江平原一帶?”隱含著三江平原與其他同緯度地區的熱量比較。
(6)圖表輔助性表達
表達交流的不僅僅只有語言文字,圖像也是。所以,當僅用文字來表達有難度時,可以借助圖像,特別是涉及地理空間概念的一類問題。使用得好,即可以準確簡潔地表述,還可以節省時間。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7
一、運用左右手,巧記地球自轉方向
伸出右手,大拇指向上,四指彎曲。我們將大拇指看作地軸,從大拇指上方觀看,四指彎曲方向即可表示從北極上空俯視的地球自轉方向。同理,可用左手四指彎曲方向表示從南極上空俯視的地球自轉方向。
二、運用左右手,巧記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
伸開右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水平運動物體的初始方向,那么大拇指伸展所指方向即可表示北半球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同樣,用左手可以表示南半球水平運動物體的偏向。
我們還可以運用左右手同時演示南北半球向高緯水平運動的物體向東偏,向低緯水平運動的物體向西偏;向東水平運動的物體向低緯偏,向西水平運動的物體向高緯偏。
反過來,我們還可以由風向判定其附近的高低氣壓的相對方位。其方法是:掌心向上伸展四指,四指指向風吹去的方向;然后伸展大拇指,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為高壓所在方位。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確定高空的風壓關系時,讓四指與大拇指垂直;確定近地面的.風壓關系時,讓四指與大拇指成角小于45°即可。例如確定北半球高空東風附近的高低壓方位,讓四指指向西,那么大拇指所指的北方即為高壓所在的方位。
三、運用左右手,熟記氣旋、反氣旋及大洋環流
北半球氣旋、反氣旋用右手表示:大拇指向上,表示氣旋中心氣流上升,四指彎曲方向表示氣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逆時針方向流動;氣旋東部吹偏南風,西部吹偏北風。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氣旋中心氣流下沉,四指彎曲方向表示氣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反氣旋東部吹偏北風,西部吹偏南風。
南半球的氣旋、反氣旋用左手表示:大拇指向上,表示氣旋中心氣流上升,四指彎曲方向表示氣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順時針方向流動;氣旋東部吹偏北風,西部吹偏南風。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氣旋中心氣流下沉,四指彎曲方向表示氣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逆時針方向流動;反氣旋東部吹偏南風,西部吹偏北風。
因為中低緯大洋環流方向,北半球呈順時針流動,南半球呈逆時針流動;所以,我們可以像記兩半球反氣旋那樣用左右手記住它們的環流方向。對于北半球中高緯環流,我們可以像記北半球氣旋那樣用右手記住它們的環流方向。對于北印度洋的季風環流,可以用右手來記:大拇指向下表示降水多的雨季,四指彎曲方向表示此時大洋環流方向呈順時針;大拇指向上表示蒸發強烈的旱季,四指彎曲方向表示此時大洋環流方向呈逆時針。
四、運用拳頭記住大小月份及高低氣壓帶
握緊拳頭,手背向上,四指末端關節處的凸凹可以幫助我們熟記一年中的大小月份。其方法是:從左向右數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然后再從左向右數8月、9月、10月、11月、12月。這樣正好凸起的關節對應的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等7個大月份,相鄰兩個凸起的關節中間凹處對應的是2月、4月、6月、9月、11月等5個小月份。這樣就簡便地記住了一年中的大小月份了。
同樣,我們也可以利用這種方法記住地球上的高低氣壓帶的分布規律。方法是:從四指末端關節的左右兩端開始,向中間依次記為極地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赤道低壓帶。這樣凸起的關節可以表示高壓帶,相鄰兩個凸起的關節間的凹處可以表示低壓帶。這樣就很容易記住了高低氣壓帶的分布規律了。
另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左右手演示日月食的形成過程和地球上極晝、極夜的產生及其范圍的大小變化等等。總而言之,只要我們善于運用左右手,便會給我們的學習帶來極大的方便。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這,祝各位愉快!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8
1、做好預習。
預習一般是指在老師講課以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高中地理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課的準備。預習要做到:通覽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預習時如發現與新課相聯系的舊知識掌握得不好,則查閱和補習舊知識,給學習新高中地理知識打好牢固的基礎;在閱讀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發現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并做好記載,以便在聽課時特別注意。
2、注重理解。
高中地理兼有文科和理科的多種特點。有背誦的地理基礎知識,但也有邏輯性強的理解性內容,光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一定要多理解,弄懂各地理現象之間的聯系。
3、加強習題的練習。
地理技能的獲取只有在運用中才能得到提高,所以完成一定量的與課本配套的習題是很有必要的。當然,高中地理學習中地圖冊是必須放在手邊的常用工具書,借助地圖冊,多多的查閱各地理名詞,形成空間概念,可以讓學習變得更加順利。
4、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又是學習高中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9
技巧一、抓住一輪復習,全面掌握基礎知識
“能力為主導,知識為基礎”是高考永恒的話題。高考試題無論怎樣變化,都是地理基礎知識的不同演繹和遷移,即使是綜合試題也是在基礎之上的綜合。如果基礎知識不扎實,就很容易在考試過程中遇到障礙。一輪復習正是對基礎知識進行全面盤點的階段,因此,同學們一定要重視這個階段的復習,力爭做到“當天內容及時消化,每單元知識及時鞏固”,力爭吃透每個知識點。
技巧二、重視地圖,將地理知識落實到地圖上
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高考試題也往往以地圖為切入點,近年來高考試題的采點甚至出現微觀、局部地區,這就要求同學們有很強的讀圖能力和區域定位能力。因此,同學們平時應注重讀圖、填圖、默圖、甚至描圖訓練,只有把所有的知識都落實到地圖上,才能切實提高解題能力。
技巧三、關注時事熱點、聯系生活實際
地理時事熱點問題、生活中的地理問題都是地理學科非常關注的問題,也是歷年高考命題的'理想切入點。因此我們要時刻關注這些問題,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現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問題的解決措施、了解某些工程發展的最新進展、將某些時事與相關地理知識聯系起來等。同學們平時應注意經常看報,學會發現時事中隱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可以自編一些地理時事題與同學交流、互相考查提高。
技巧四、學會用規范的地理語言表述
地理高考說明中要求“進行文字準確、條理清楚、邏輯嚴密的表述”。有的同學客觀性試題做得相當不錯,但進行文字表述時卻常常不能到位,不是關鍵字抓不住,就是語言邏輯出現問題,使本該得到的分丟失。關鍵在于,平時就沒有使用規范的地理語言進行記憶與表述。課本是我們學習規范地理語言的重要工具,從現在起,同學們應盡量使用課本語言進行表述和記憶,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表述習慣。
總之,整個高三階段地理學習,一輪復習是關鍵,它好比是蓋高樓大廈時的打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同學們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全面掌握地理基礎知識,為后階段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10
第一,圖不離手。
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是地理學習的基礎。學好地理,必須掌握好基本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需要多看地圖。
第二,理解基本概念、原理、規律。
這是地理學習的難點和重點。學習地理首先要理解基本概念。例如地質作用與地質構造的區別與聯系、大氣環流與季風環流的關系,這些概念是學習陸地環境、大氣環境單元地理知識的基礎概念,是學習相應原理、規律的基礎。對原理規律的學習,初學者要多問為什么。
第三,建構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
這是地理學習的關鍵,是地理高手必須要突破的。自己要多畫思維導圖,建構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每個單元甚至每個知識點盡量都要做。
第四,做好總結。
最簡單的辦法是隨手做批注,把自己的總結、想法隨時記下來。日積月累,地理學習就會有信心,有感覺了。
第五,多參加地理課外活動。
學以致用,你會對地理越來越感興趣的。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11
1、地理基礎知識的復習應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全面系統地梳理教材的知識體系;
(2)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和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
(3)側重知識的形成原因、分布、發展、變化規律;
(4)注重學科內各部分知識的縱向與橫向聯系;
(5)注重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和應用。
2、地理基礎知識的主要學習方法:
(1)理解記憶: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其核心是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可以采用查圖、填繪地圖記憶、模糊記憶、特征記憶、味記憶、比較記憶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高考考試說明對記憶層次的基本要求不僅包括“知道→記住→想起來(再認、再現)”,而且包括“觀察、描述現象,了解規律”。描述是指對“記住了”的地理現象用文字做出準確、完整的再現和表達。描述能力除靜態描述外,還應注重動態描述和綜合描述能力的培養。
(2)分類歸納:對地理基礎知識進行分類和歸納整理,是全面掌握地理基礎知識的一種有效學習方法。
不斷對知識進行重新歸納和整合,可以使同學們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和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提高知識遷移和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
要特別注重:
①對地理概念的區分和相互聯系的歸納和總結;
②對地理規律和原理的歸納和整理。
(3)鞏固落實:基礎知識的鞏固落實是提高知識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
高考試題不是對教材中地理知識的簡單復述或再現,而是重點檢查考生理解地理基本規律和原理之后,分析、說明或者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和地理規律,最終目的是要學會運用書本知識的`原理和規律,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高考試題是考察學生地理知識與能力的主要方式,在對課本知識理解和熟悉的基礎之上,進行適量的習題訓練可以達到知識鞏固落實的目的,也是提高知識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12
1、梳理知識,抓主干知識。
地理知識很多,全都記住是不可能的。在最后階段要抓主干知識,綱舉目張,才能事半功倍。
如:自然地理部分偏重概念、原理、規律的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要抓癥結,在“懂”字上下功夫,一通而百通;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要抓思路,以“精”替代繁雜,用最簡單的話記住要點
2、學會用圖,落實地理事物的分布與特征
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及特征是高考必然涉及的內容,尤其最后兩道綜合大題,往往以某區域為背景,考查空間判定和一系列自然、人文特征。同時地理事物繁多的內容向來也是復習難點,而地圖形象、一目了然,便于掌握,在最后沖刺需要強記憶的'時候,使用地圖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從地圖入手,把地理分布、地理規律都落實在地圖上。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13
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學好地理,不僅要學好書本知識,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特別注意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將我們所學到的書本知識運用到社會生產和實踐活動中去,使所用的知識在實踐中得到鞏固和深化,同時也可以增強你學習地理的興趣。
在同學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多的地理問題;同時,當今社會中的許多熱點問題,如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等,也與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我們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有一個勤于思考的頭腦,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現象,要善于發現身邊的地理問題,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指導自己的生活實際,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就會學到更多的地理知識。
1.注意觀察地理現象,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
例如天象觀測。我們知道月亮有時象一個圓盤,而有時又呈現月牙形。我們就可以親自觀察一下月相是怎樣變化的,變化有什么規律;當然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進一步探究月相產生變化的原因。在晴朗的夜晚,我們還可以觀看天空中都有哪些星座,平常人們所說的北斗星、牛郎星、織女星、北極星在哪里?哪兒有銀河?晚上8點鐘與9點、10點,我們頭頂上的星座是否相同?
2.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現在正值六月,六月的石家莊是華北地區的高溫中心,天氣又干又熱,這是為什么?我們學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相反,海拔每降低100米,氣溫就會升高0.6℃,石家莊位于太行山東面的華北平原,來自西北方向的氣流在順太行山東坡下沉的'過程中增溫,同時濕度越來越小,空氣越來越干燥,這樣就使正在初夏增溫過程中的石家莊更加干熱。
細心觀察也會發現,人們的許多生活習慣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1)南澇北旱:我國屬于東亞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南方不僅雨季歷時長,而且由于夏秋季節降水集中,因而常常出現洪澇災害。而華北、西北降水較少,再加上墾殖、放牧過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臨嚴重的“水荒”。
(2)南米北面:我國南北方的飲食習慣不同。南方人愛米飯,北方人喜面食,其實這與南北方的農業生產結構不同有關。我國南方的氣候高溫多雨、耕地多以水田為主,所以當地的農民因地制宜種植生長習性喜高溫多雨的水稻。而我國北方降水較少,氣溫較低,耕地多為旱地,適合喜干耐寒的小麥生長。所謂“種啥吃啥”,長此以往,便養成了南米北面的飲食習慣。
(3)南船北馬:我國古代的交通運輸方式是南方以船為主,北方以馬為主。其原因是南方氣候濕潤,降水豐富,地表河網密布,因此為適應“水鄉”的船舶運輸便應運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氣候,草場廣布,畜牧業發達,馬匹除了提供乳肉產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馴化為代步工具,成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4)南尖北平:我國居民屋頂的坡度從南往北是逐漸減緩的。南方屋頂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氣候又炎熱,高而尖的屋頂利于排水,北方由于降水較少,所以屋頂多建成平頂,這樣既可節省建筑材料,還可兼作晾曬作物的場所。
(5)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學特征而言,我國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據統計,我國東北、華北地區的男子平均身高為1.693米,云貴川地區則是1.647米。從南北方的氣溫差異來講,由于南方氣候炎熱,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較快,生殖器官發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于氣候寒冷,影響了體內酶的活性,新陳代謝慢,生命周期長;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長而寒冷,人們的戶外活動少,體內營養物質積累多,因而長得“人高馬大”一些。
(6)南繁北齊:我國語言的地理差異表現為南繁北齊,即南方語言繁雜,北方語言比較單一。我國北方廣大地區都屬北方方言區,從哈爾濱到昆明直線距離3000多千米,兩地語言雖有區別,但通話、交流并沒有太大障礙。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區內,如閩方言區內,還分福州話、廈門話、莆田話、閩西話等,彼此差異極大,甚至聽不懂。這些語言的形成與地理環境是有一定關系的。一則我國北方多地勢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聯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機會多,彼此融合,因而語言差異不大。二則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嶇,交通閉塞,不利于人們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話”。
(7)南經北政:從總體上看,我國北方軍事、政治活動活躍,南方經濟、文化發達。北方歷來是我國的政治中心,秦、漢、唐定都長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國成立后,北京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這更確定了北方在全國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現代,由于西方的科學文化首先從我國東南沿海傳入,促進了南方經濟的飛躍發展,使得南方在經濟文化上的優勢不斷加強。因而“北方出當官的,南方出經商的”,這兩句話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經濟心態。
(8)南輕北重:由于受到資源和區位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工業布局有南輕北重的地域特征,即我國北方以重工業為主,南方輕工業相對比較發達。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國北方煤炭、石油、鐵礦石等礦產資源豐富,因而逐漸形成以采礦、冶金、機械制造等重工業為主的工業結構。而東南沿海地區資源貧乏,但交通便捷、資金技術力量雄厚,所以便揚長避短,發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業類型,因而輕工業相對比較發達。
(9)南拳北腿:南方由于緯度偏低,地處亞熱帶、熱帶區域,冬季平均氣溫在0℃以上,夏季最高氣溫常在30℃以上。因此,南方人發育較早。根據人體生理發育的規律,發育提前,生長發育期就短。因此南方人長得小巧玲瓏,下肢較短,用腿踢人在搏擊中是其所短,而手的運用則是南方人的優勢。此外,上肢運動時能量消耗比下肢少,產熱少,符合南方人耐熱的特點,這是南方人善用上肢拳法的地理原因之一。
北方則相反,發育年齡偏遲,發育期長,因此身體高大。而且北方人以雜糧、肉類為主,這就給北方人長得高大粗壯提供了物質基礎。又因為氣溫低,在寒冷的冬季,人們多用產熱多的下肢運動。
地形特征南方以舟為主要交通工具。因為船上的活動范圍有限,加上船的顛簸,在格斗中立足不穩,就有被擊倒或掉入河中的危險,故南拳自古就有“未學工夫先扎馬”之說。再由于地面區域相對較小,小范圍的上肢搏擊更利于擊敗對方。
而北方平地面積廣大,外出主要靠兩腿行走,腿部力量足是北方人的基本素質。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14
高中的地理學習,除了需要掌握書本上的基礎知識,還需要有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思路。以下是幾個學習地理的有效方法:
1.學會使用課本:課本是學習地理的主要工具,要學會吃透課本。首先,要通讀課本,了解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其次,要精讀課本,把重點內容逐字逐句地讀,掌握地理事物的名稱、分布、特征、成因等;最后,要反復閱讀課本,鞏固加深對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學會做筆記:做筆記可以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閱讀課本的基礎上,把重點內容記錄下來,并用自己的話概括總結。在做筆記的過程中,要學會分析歸納,把相關的內容進行分類。
3.學會記憶:地理學科的知識點多而雜,需要記憶的內容很多。因此,要學會科學的記憶方法。如聯想記憶、形象記憶、圖表記憶、口訣記憶等。同時,要學會理解記憶,理解是記憶的基礎,只有理解了才能記得更好。
4.學會聯系:地理學習要學會聯系實際,將課本上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如聯系當地的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文化習俗等方面,加深對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5.學會探究:地理學習要學會探究問題。首先,要學會提出自己的問題,并嘗試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考察等方式找到答案。其次,要學會分析地理問題,如地理環境對人類的影響、人類對地理環境的破壞等。最后,要學會總結探究結果,并把結論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總之,地理學習需要不斷地積累和實踐,只有通過不斷地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績。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15
一味背圖、填圖是乏味的。應根據人和動物共有的反射機制,對信息源做恰當處理。采用多辦法刺激,以獲得運動記憶和情緒記憶的最佳效果。把抽象的地圖符號化作具體物象激發聯想,如柴達木盆地區域圖有礦區,有鐵路,編成“冷湖向東把魚(魚卡)打,打柴(大柴旦)南去錫山(錫鐵山)下,揮汗(察爾汗)砍得格爾木,火車東運到茶卡”,一邊看圖一邊誦詞, 很快就能記住這部分圖。
地理有哪些好的學習方法
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如何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改變學習方法。傳統的學習方式是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和依賴性基礎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我們應該倡導的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打破原有的.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局面,改變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與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元化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學生必須積極適應教師教學方式的變化,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以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能力。
高中地理思維方法
1.地理聚合思維法
如:我國氣象學家竺可楨教授通過長期對氣溫、氣壓、風向和濕度等氣候要素的觀察,并仔細觀察*的初凍、融化以及物候現象等,得出了我國近五千年以來的氣候變化規律。
2.地理逆向思維法
這是以背道常規現象、由結論推原因或條件的思維方式。
如:近年來在青藏高原發現了巖溶地形,這一反常現象怎樣解釋?按青藏高原現在的自然條件,不能形成巖溶地貌。但如果反過來由果索因,從青藏高原的發展歷史來探尋*,則問題就解決了。
3.地理假設思維法
這種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科學假說。由于受科學水平和技術條件的限制,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對某些現象不能確切了解其產生和發展規律,往往借助猜測,作出假定說明。
如:魏格納用這種方法提出了“大陸漂移說”。科學家們對地中海未來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說”、“干涸說”、“擴展說”三種假設。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05-04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總結11-08
高中地理學習總結08-24
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5篇04-06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12-12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技巧04-17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15篇05-24
高中地理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范文05-22
高中地理學習方法15篇(熱門)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