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教育知識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你要怎么辨別每天吃的食物是否安全?你又知道哪些食品安全知識?我們來了解一下食品安全知識,把好食品安全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教育知識,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一、食品安全小常識
1、購買食物時,注意食品包裝有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是否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營養成分是否標明,有無QS標識,不購買三無食品。
2、不到無證攤販處購買盒飯或食物,減少食物中毒的隱患。
3、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洗手,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4、用餐餐具洗凈、消毒,不用不潔容器盛裝食品,不亂扔垃圾防止蚊蠅孳生。
5、多喝白開水,少喝飲料;少吃零食、油炸、煙熏食品。
6、劇烈運動后不要急于吃食物或喝水。
二、預防食源性疾病的建議
1、不買不食腐敗變質、污穢不潔及其它含有害物質的食品。
2、不食用來歷不明的食物。
3、不食用在室溫條件下放置超過2小時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4、不隨便吃野菜和野果。
5、不飲用不潔凈的水或未煮沸的自來水。
6、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凈再吃,以免造成農藥中毒。
三、引起食物中毒常見因素及應急措施
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見因素主要有:
1、不適當地冷藏食物(冷藏溫度不夠)。
2、在室溫下貯藏食物(室溫在危險溫度帶范圍內)。
3、過早地準備食物(使細菌有足夠的繁殖時間)。
4、不適當地冷卻食物(冷卻時間過長)。
5、不適當地加熱食物(加熱不徹底或低溫長時間加熱)。
6、內務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衛生制度不健全,個人衛生習慣不良)。
8、不適當地解凍食物(在室溫條件下解凍)。
9、食品加工或制作人員有感染并且有不良衛生習慣。
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
食物中毒后的應急措施:
食物中毒者最常見的癥狀是腹痛、腹瀉,有的伴隨嘔吐、發熱,甚至可致休克。食物中毒發生后,千萬不要恐慌,應及時撥打120,同時報告老師。食物中毒者常會因上吐下瀉而出現脫水癥狀,可以采取以下應急措施:
催吐:用手指壓迫咽喉,盡可能將胃里的食物吐出。
飲水:立即飲用大量干凈的水,對毒素進行稀釋。
處理:將引起中毒的飲食進行有效處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保存導致中毒的食物樣本。如果無法取得樣本,也可保留嘔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醫生確診和救治。
拓展:
一、食品安全常識
1、購買食物時,注意食品包裝有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是否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營養成分是否標明,有無QS標識,不能購買三無產品。
2、打開食品包裝,檢查食品是否具有它應有的感官性狀。不能食用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若蛋白質類食品發粘,漬脂類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發酵的氣味或飲料有異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無證攤販處購買盒飯或食物,減少食物中毒的隱患。
4、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凈消毒,不用不潔容器盛裝食品,不亂扔垃圾防止蚊蠅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二、什么是食品摻假、摻雜和偽造?
1、“摻假”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價或沒有營養價值的物品,或從食品中抽去了有營養的物質或替換進次等物質,從而降低了質量,如蜂蜜中加入轉化糖,巧克力餅干加入了色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2、“摻雜”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雜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鈉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了紅磚木等。
3、“偽造”是指包裝標識或產品說明與內容物不符。
摻假、摻雜、偽造的食品,一般應由工商行政部門處理。對影響營養衛生的,應由衛生行政部門依法進行處理。
三、如何判別偽劣食品?
偽劣食品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們在日常購物時卻難以識別。《偽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記的方式引導消費者強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偽劣食品因缺乏市場而退出市場。防范“七字法”:即防“艷、白、反、長、散、低、小”。
一防“艷”。對顏色過分艷麗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蠟果一樣又大又紅又亮、咸菜梗亮黃誘人、瓶裝的蕨菜鮮綠不褪色等,要留個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問題?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會有漂白劑、增白劑、面粉處理劑等化學品的危害。
三防“長”。盡量少吃保質期過長的食品,3℃貯藏的包裝熟肉禽類產品采用巴氏殺菌的,保質期一般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長的食物,如果食用過多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業的產品,這類企業的食品平均抽樣合格率最低,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這些企業出現。
六防“低”。“低”是指在價格上明顯低于一般價格水平的食品,價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貓膩”。
七防“散”。散就是散裝食品,有些集貿市場銷售的散裝豆制品、散裝熟食、醬菜等可能來自地下加工廠。
★常見的飲食衛生誤區
1、用白紙包食物:有些人喜歡用白紙包食品,因為白紙看上去好像干干凈凈的。可事實上,白紙在生產過程中,會加用許多漂白劑及帶有腐蝕作用的化工原料,紙漿雖然經過沖洗過濾,仍含有不少化學成分,會污染食物。至于用報紙來包食品,則更不可取,因為印刷報紙時,會用許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質,對人體危害極大。
2、用酒消毒碗筷:一些人常用白酒來擦拭碗筷,以為這樣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醫學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度數為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在56°以下,并且白酒畢竟不同于醫用酒精。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根本達不到消毒的目的。
3、抹布清洗不及時:實驗顯示,在家里使用一周后的全新抹布,滋生的細菌數會讓你大吃一驚;如果在餐館或大排檔,情況會更差。因此,在用抹布擦飯桌之前,應當先充分清洗。抹布每隔三四天應該用開水煮沸消毒一下,以避免因抹布使用不當而給健康帶來危害。
4、用衛生紙擦拭餐具:化驗證明,許多衛生紙尤其是非正規廠家生產的衛生紙消毒狀況并不好,這些衛生紙因消毒不徹底而含有大量細菌;即使消毒較好,衛生紙也會在擺放的過程中被污染。因此,用普通的衛生紙擦拭碗筷或水果,不但不能將食物擦拭干凈,反而會在擦拭的過程中,給食品帶來更多的污染機會。
5、用毛巾擦干餐具或水果:人們往往認為自來水是生水、不衛生,因此在用自來水沖洗過餐具或水果之后,常常再用毛巾擦干。這樣做看似衛生細心,實則反之。須知,干毛巾上常常會存活著許多病菌。目前,我國城市自來水大都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所以說用洗潔劑和自來水徹底沖洗過的食品基本上是潔凈的,可以放心食用,無須再用干毛巾擦拭。
6、將變質食物煮沸后再吃:有些家庭主婦比較節儉,有時將輕微變質的食物經高溫煮過后再吃,以為這樣就可以徹底消滅細菌。醫學實驗證明,細菌在進入人體之前分泌的毒素,是非常耐高溫的,不易被破壞分解。因此,這種用加熱方法處理剩余食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7、把水果爛掉的部分剜掉再吃:有些人吃水果時,習慣把水果爛掉的部分削了再吃,以為這樣就比較衛生了。然而,微生物學專家認為:即使把水果上面已爛掉的部分削去,剩余的部分也已通過果汁傳入了細菌的代謝物,甚至還有微生物開始繁殖,其中的霉菌可導致人體細胞突變而致癌。因此,水果只要是已經爛了一部分,就不宜吃,還是扔掉為好。
★校園飲食衛生常識
1、不去衛生條件較差的馬路餐桌或個體攤點進餐或購買食品;
2、生吃的蔬菜、瓜果、梨桃之類的食物要去皮或洗凈表皮上的殘留農藥,最好在開水里燙3~5分鐘再食用。
3、在商店選購食品時,應注意生產廠家及生產日期,不食用無標簽或非正規生產廠家的包裝食品,不食用過期變質食品和病死的禽、畜肉;
4、食用魚、蝦、肉,蛋、奶等食品必須保證選料新鮮、干凈,不要吃隔夜變味的飯菜。此類食品應高溫加熱后食用,不要生吃;
5、存放食品的容器要清潔無毒,食品特別是熟食要存放在清潔、干燥、通風條件好的地方,并要防止老鼠、蚊蠅、蟑螂等污染食品,避免化學藥品與食物混放在一起;
6、要注意個人衛生,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良好習慣,盡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觸食物;
7、堅持一日三餐,做到有規律進食,聚會時切勿飲酒,盡可能根據氣候特點和個人身體狀況合理安排飲食,特別要注意患病期間的飲食衛生。
8、不隨便吃野菜、野果。
9、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
10、不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以及三無食品飲品無產地、無生產日期、無保質期。不喝生水。不食用過期食品和飲料。不要到衛生條件較差的地方進餐。不生吃海鮮、河鮮、肉類等。不食用病死的禽畜肉。生吃瓜果要洗凈。如果不清洗干凈,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不吃陌生人遞送的
食物及飲品。在吃飲各種食品前,要對飲食品進行一聞二看三品,如有異常,應立即停止飲食。
【食品安全教育知識】相關文章:
食品安全教育知識03-26
食品衛生安全教育知識06-16
食品安全知識08-29
食品安全知識07-11
幼兒園食品衛生安全教育知識點11-02
中小學生食品安全教育知識06-02
食品安全知識征文06-26
食品安全小知識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