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3三伏天來臨該如何養生
三伏天以高溫、高濕、高雨等特點為主,氣候炎熱,對于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帶來諸多不適和風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3三伏天來臨該如何養生,僅供參考,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三伏天來臨該如何養生
喝姜棗茶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時期,此時人體腠理都是開放的,很容易引起陽虛,此時喝一杯姜棗茶是可以養護身體,同時將身體內部多余的寒氣排出,養生又保健。
做汗蒸
人吃五谷雜糧,身體里面難免會沉淀一些毒素,時間長了容易引起身體疾病,三伏天的時候身體毛孔是打開的,這個時候去汗蒸可以加速身體的代謝速度,將毛孔深處的臟東西都排出來。
做艾灸
艾葉是溫熱型藥材,三伏天的時候做一個艾灸可以將身體里面淤積的濕寒之氣給排出體外,同時清除人在夏季身體苦夏不耐的暑熱,故此有消暑祛濕的養生作用。
貼三伏貼
三伏貼采用傳統中藥精制而成,三伏天的時候貼一個三伏貼可以幫助身體積蓄陽氣,避免冬天寒冷的時候身體陽氣不足而被寒氣所傷,因此有預防疾病的作用。
食補養生
紅豆燉鵪鶉,功能是補益氣血,利水健乳。
綠豆湯,功效是清熱解毒、去煩消暑。
泡腳
冬天的時候,人體血液循環變慢,腳部位于身體的最末端,血液流通到腳部是比較緩慢的,所以,腳部的微循環常常不是很充分,三伏天泡腳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并且帶走身體內的廢物,起到治療和預防冬病的作用。
拔罐
很多人常常有腰酸背痛的煩惱,這常常是由于身體的經脈堵塞不通導致的,三伏天的時候做一個拔罐,可以讓身體經脈變得順暢起來,對于身體疲勞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如何應對入伏天的高溫天氣
注意補水
高溫天氣下,人體容易失水,因此要多喝水,每天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量。可以選擇清涼飲品、水果等來補充水分。
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
盡量減少戶外活動時間,特別是在炎熱的中午時段。如果需要外出,記得涂抹防曬霜,戴上遮陽帽和太陽鏡,以減少紫外線的傷害。
注意飲食調理
入伏天氣炎熱,容易引起食欲不振。可以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避免暴飲暴食和油膩食物,保持飲食的均衡和營養。
適當鍛煉
盡量選擇清晨或傍晚時段進行戶外運動,避免在高溫時段過度運動。可以選擇室內運動或者涼爽的地方進行適度的運動,保持身體的健康與活力。
三伏天的習俗說明
“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組成。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個庚日叫中伏,如果第五個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需20天,俗稱兩個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叫末伏。出伏后,隨著日照時間縮短,天氣也一天比一天涼爽了。
伏天的說法據說歷史相當久遠,起源于春秋時期的秦國,《史記·秦紀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張守節曰:“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伏者,隱伏避盛暑也。”古代伏天時跟其他節令一樣,民間傳承著很多食俗。
“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小暑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南方則有“頭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的說法。
入伏適合吃什么食物
人伏吃雞是南方最常見的頭伏慶祝方法,這一天吃雞肉可以幫助補充營養開胃,除了雞之外,還可以吃餃子、餛飩、火腿、羊肉等。
我國北方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而南方則有:“頭伏餛飩二伏茶”、“頭伏火腿二伏雞”、“頭伏吃雞二伏鴨”的說法。除此之外,在我國的有些城市有頭伏吃羊肉喝羊湯的習俗,在我國彭城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的說法,在我國徐州頭伏還過“伏羊節”。
總之,頭伏是夏天的開始,進入夏天后人的體能消耗較多,吃以上這些熱量較高的食物,易于人體發汗,可以將冬天人體積攢的濕毒排出,同時這些偏咸的食物還可以為身體補充電解質。
三伏天注意事項
1、不貪涼。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這時候人體的毛孔處于張開狀態,如果過度地吹空調、喝冷飲,會使人體表面的溫度驟降,血管出現驟縮,毛孔關閉,體熱無法散出。
2、不熬夜。夏日的時候晝長夜短,高溫會導致人體的新陳代謝加速,三伏天熬夜的話,就容易引起氣血不足。
3、忌濕氣。一年中三伏天算是最悶熱的,這期間的濕熱之邪以及暑濕都易侵入人體,就會導致人們出現疲乏無力、胃口不佳、脾胃不適等癥狀。
4、防中暑:三伏天非常容易中暑,因此要保持室內適當通風,室外溫度過高時盡量減少外出,做好防護措施,防止中暑。
【三伏天來臨該如何養生】相關文章:
大寒該如何養生02-24
秋分該如何養生02-25
冬季該如何養生04-25
立冬該如何養生04-27
更年期該如何養生02-18
小滿時節老人該如何養生05-02
體質不同的人谷雨該如何養生04-26
男性該如何做好養生保健04-26
三伏天如何養生調理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