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救助工作自查報告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社會救助工作自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社會救助工作自查報告1
生活無著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是新時期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基石。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和民政部門高度重視,十分關注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現就我鎮生活無著落流浪乞討人員社會救助管理工作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 我鎮生活無著落人員現狀
從各村(居委會)摸排情況看,XX、孫店、郭營三個集鎮是流浪乞討人員的主要乞討場所,通過摸排,共摸排無著落流浪乞討人員1人,是外地人員,來我鎮時間不長,靠沿街要菜,自己撿破爛及周圍好心人施舍為主,無固定住所,對社會的穩定不會造成危害。也曾將其送到鎮社會救助機構實施過救助。
二、 主要做法
(一)認真落實《XX省生活無著落流浪乞討人員管理辦法》及《實施意見》;
(二)建立鎮、村(居委會)及社會共管機制,形成鎮村信息網絡,做到及時發現,及時登記,及時報告;
(三)建立完善流浪乞討人員《個人基本檔案》;
(四)積極做好外地流浪乞討人員的勸返工作,加強對外地流浪乞討人員的安全防護;
。ㄎ澹┱J真做好和加強對流浪乞討人員的教育管理工作,依法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秩序穩定。
(六)堅持與派出所聯合排查制度對因家庭矛盾造成流浪乞討人員,努力做好說服教育工作,勸其返鄉。不能勸其返鄉的',要加強社會救助管理。因精神疾病、癡呆傻等生活不能自理的流浪乞討人員,在做好安全防護的同時,要履行安全檢查制度,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通過共同努力,無一起因流浪乞討人員而引發案件發生。
在上級民政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雖然我鎮生活無著落人較少,無群討群要、惡討惡要流浪乞討現象,但與上級的要求還有相當的差距,還存在諸多需要改進完善的地方,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是一項既復雜又長期的工作,力爭通過鎮、村(居委會)及社會多方共同努力,把我鎮流浪乞討人員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做好做細做扎實。
20xx年7月22日
社會救助工作自查報告2
一、城鄉低保制度執行與實施效果評估,進一步完善低保政策的意見和建議。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支柱之一,是社會保障制度中的“最后安全網”。規范最低保障制度的實施有其必要性,可以將有限資金集中救助到最需要的人身上。低保制度在促進社會認同,促進社會保障制度,促進保障權利實現和促進社會和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也導致了救助以外的效果,在滿足基本需求以外的外延不斷擴大,將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納入實施范圍,潛在問題逐漸凸顯。集中反映在三個方面
一是有助“福利依賴”的形成與低保配套的`多種優惠政策加起來比不少行業工資還實惠的多,享受低保吸引力也就越大導致處于低保邊緣的人千方百計得到低保待遇,吃政府“皇糧”,可以不要錢,但要低保證;
二是降低就業欲望,就業積極性下降,由追求工資收入,轉為追求福利待遇,威脅用人單位不許招其就業,甚至出現就業工資與低保救助倒掛,也要看重低保;
三是造成新的不公,低保戶與低收入家庭之間僅不到三百元差距,但隨著低保待遇含金量增加,使之成為反差,由此造成居民之間,干群之間關系緊張,甚至沖突,直接威脅社會穩定。
實施難點
1、利益分配和協調問題
利益分配是低保制度實施的難點,其一低保涉及每個居民的切身利益,其二救助標準低,達不到保障最低生活的目的,提供名目繁多的救助太高,不工作與工作又相差無幾,就會養懶漢,不利于發揮個人潛能。已經獲得低保待遇的,除非自己退保,否則很難取消低保待遇。
2、調查取證問題
1)“合法”創造條件獲取低保待遇,如提供醫療診斷,真假難辨。
2)隱性就業不申報或者瞞報。
3)人為失業,有勞動能力、沒病卻在規定時間內未能找到工作或有適合工作不干等(規正人員有意透露身份使之應聘失敗)
4)隱瞞工作收入,讓單位開無收入證明或低收入證明。
3、特殊人權退保問題
“歸正”人員,由于暫時無工作讓其享受低保待遇,然而當他們就業或者發生隱性就業,要取消低保待遇時,他們便軟磨硬泡甚至威脅社區,明知不再符合低保條件,但如果沒有做通工作還要繼續給予保留,否則他就破罐破摔,這也是居民最反感的。
二、醫療、教育、住房等專項救助制度實施效果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專項救助均可按照正常程序依法救助。
三、從實際工作經驗來分析低保制度、專項救助制度與臨時救助制度的關系,怎樣在制度設計上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基于低保制度的科學規范管理,低保內涵越來越豐富,從保障基本生存權到除保障基本生活外,還有醫療、教育、住房等優惠。各種單項救助和慰問措施同時集于低保家庭,促使部分有就業能力的形成“福利依賴”。
社會救助工作自查報告3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兩個率先”目標,在加快經濟發展、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的同時,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高度重視社會困難群體的幫扶工作,傾心盡力為他們辦實事、辦好事。方法上采取了政策、資金、覆蓋、管理、指導五個到位;形式上落實了災害、大并臨時、家屬、政策五種救助方式。同時對今后如何進一步做好社會救助工作提出了六大設想,使我市相當數量的社會困難群體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市人大常委會內司工委和辦公室的有關同志根據工作需要,先后赴虞山鎮和新港鎮開展了關于我市社會救助工作情況的調研,根據民政工作一線同志的要求和社會困難群體的呼聲,現提出幾點建議,供有關部門參考。
一、加強領導,進一步提高對社會救助工作的認識
社會困難群體就生活在我們身邊,是社會的一員。在這部分群體中,有曾經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犧牲和貢獻而致傷致殘的人員;有由于受國家體制改革和企業結構調整影響而下崗失業的人員;有由于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被拆遷造成失地、失業的人員;還有就是因病因殘致貧的困難群體,他們應當得到社會的補償和幫助。如果這些困難群體的困難不能很好地解決,必定將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
因此,社會困難群體救助是一項關系到我市實現“兩個率先”,關系到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和發展的大事,是影響社會凝聚力和社會穩定的民心事業。各級政府和領導必須高度重視,統一思想認識,切實加強對社會救助工作的領導,把社會救助工作擺上議事日程,并采取有力措施,幫助社會困難群體解決問題,把民心工程辦好、辦實。
二、規范制度,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
對社會困難群體的救助,是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的主要手段,而完善制度建設,是困難群體得到及時有效救助的保證。目前,我市的社會救助體系已進入穩定發展階段,針對困難群體不同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建立了多種救助方式。根據我市經濟發展水平,科學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特別是農村低保對象的`補助標準,要逐步與城鎮低保標準接軌。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使這部分困難群體有病能醫、有學能上。
要切實解決好“四殘”人員的安置工作,隨著企業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和轉制升級,原有不少福利企業中的“四殘”人員也紛紛下崗(不再享受補貼),基本的生活來源得不到保障,建議可采取社會化安置的方式,也就是按職工總數的比例來接收四殘人員或按比例負擔四殘人員生活費用。要繼續強化低保對象、貧困戶與企業掛鉤扶貧脫貧和結對幫扶制度,建議新一輪幫困的對象由鎮民政辦和居委會提出,從而能切實有效地解決困難群體的生活,做到扎口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三、增加投入,切實保障困難群體基本生活
資金是社會救助的物質基礎,政府資金等資金投入是開展社會困難群體救助的主要措施,也是提高我市社會救助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座談會中,廣大民政干部呼吁較為強烈的是要結合我市經濟發展水平,適度增加財政支付比例,增加社會幫扶資金,增加社會福利基金,使我市社會困難群體都能按政策規定及時足額地得到救助,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四、與時俱進,積極探索發展社會救助民間組織新路子
社會救助是一項涉及全社會的系統工程,要從政治、經濟兩方面著眼,采取政府決策、政策調整、法制建設、社會救援等多種手段,多管齊下,才能有效解決。要積極發展社會救助民間組織,鼓勵、吸收社會各界人士參與社會救助,是解決資金問題的有效途徑。要探索以社會互助為宗旨的民間組織和群眾自發組織的扶危、濟困、安老、助殘、扶幼、救孤等慈善會、福利會、基金會,使其成為救助社會困難群體的主要載體。
。1)實施鼓勵發展的政策。政府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職能,將部分社會救助和社會服務的具體事務工作轉移給民間組織去做。在城區將有條件的離退休人員和下崗失業人員組織起來,以社會團體的名義在社區開展各種類型的互幫互助活動,政府可出臺相應政策,對承擔社會救助責任的團體或組織給予資助,以吸引和帶動更多的社會財力,幫助困難群體。
。2)積極開展志愿者活動,組織以奉獻、互動、互助、互愛等內容的公益性福利工作。形成對社會困難群體,有殘幫殘、有弱幫弱的物質幫助和精神撫慰。
。3)積極探索設立社會救助基金會。目前,要在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的公立基金會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和允許國內外企事業單位、組織或個人利用其捐贈的財產設立私立基金會,并允許他們以個人或企業、組織的名稱命名,鼓勵有實力的先富起來的企業家回報社會,將一部分自由資金和財產捐贈出來,用于社會救助事業,允許他們有個人冠名權。凡是救助性民間組織捐贈的資金財產,可享受稅收優惠政策,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社會救助的積極性。
社會救助工作自查報告4
重慶市社會救助工作協調委員會辦公室:
今年以來,我縣認真貫徹執行《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立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的意見》(渝府發[2005]21號),及時出臺相關文件,成立相應機構,落實救助經費,整合社會救助資源,狠抓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供養、農村特困群眾生活救助、城鄉醫療救助等工作整體推進,基本形成了城鄉聯動、立體救助、協調一致、運作規范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按照《重慶市社會救助工作協調委員會辦公室關于2005年社會救助工作考核辦法的通知》(渝社救委辦發[2005]4號)要求,現將我縣社會救助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關于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工作
1、根據(渝府發[2005]21號)文件要求,縣政府迅速召開常務會專題研究,及時出臺了《奉節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立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的決定》(奉節府發〔2005〕64號),將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工作納入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重要議事日程,統籌協調、扎實推進我縣的社會救助工作。全縣基本建立了城鎮低保、自然災害救助、農村特困戶、五保供養、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援助、法律援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特殊困難群眾分類施救等11項救助制度。(自評4分)
2、成立了社會救助工作協調委員會及辦公室(奉節府辦〔2005〕107號),由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姚斌任協調委員會主任,分管副縣長王金龍任副主任,殘聯、民政、教育、衛生、司法、財政、國土、勞動等21個部門負責人為委員,統一組織協調全縣社會救助工作。民政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并以奉節府辦〔2005〕128號文件進一步明確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導、民政主管、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社會救助工作領導體制,并扎實開展了社會救助工作。建立了縣社會救助工作協調委員會聯席會議制度,由主任或副主任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問題。各成員單位都選派了一名思想政治素質好、業務熟悉、責任心強、熱心服務的工作人員為聯絡人員,定期報送救助工作開展情況。民政局在城區中心地帶專門開辦了“愛心超市”,定期發放“愛心卡”,為低保、五保、優撫等城鄉特困群眾無償或低償實施救助。(自評3分)
3、我縣各鄉鎮相應建立健全了社會救助工作協調委員會及其辦公室,完善了社會救助工作平臺,合理配置社會救助資源,形成了上下協調的.社會救助工作運行機制。(自評2.5分)
2005年以來,全縣30個鄉鎮近100個縣級部門或事業單位及個人紛紛參與社會救助工作,共救助困難群眾11萬人次,救助衣被、糧食、其它日用品等25萬件,救助資金及物品折款4200萬元。
二、關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截至2005年11月底,全縣有8549戶21543人享受低保待遇,占全縣非農業人口的18%,1—11月新增低保對象1561戶、4766人,停發1374戶、2968人。9月份享受對象人月均領取低保金65元,基本做到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不應保不予保”。
1、建立完善低保工作機制。專門成立了“奉節縣低保服務中心”,配備編制2名,各鄉鎮也由社會事務辦(民政辦)專門負責低保工作,落實必要的工作人員和經費。財政部門積極落實配套低保資金,確保了按期發放到低保對象手中。(自評3分)
2、嚴格低保操作規范。
一是加大審批把關力度。堅持實行社區居委會、鄉鎮、縣民政局“三次入戶調查、三次張榜公布、三級審核審批”的操作方法核定低保對象;
二是加大復查工作力度。在季度復查的基礎上,于今年3月份組織全縣鄉鎮和社區干部,對所有低保對象進行了全面普查,重新確定低保資格;
三是為各鄉鎮和社區統一配備了電腦,將低保對象家庭個人詳細檔案全部輸入微機,建立了縣、鄉鎮、社區三級低保信息管理網絡;四是認真落實優惠政策,各部門在低保對象就業、經商、就醫就學和廉租住房等有關費用予以免收(繳)。據統計,從今年以來,全縣落實優惠政策涉及低保戶1.5萬人次,共給低保戶減免費用數十萬元。(自評4分)
3、建立健全低保工作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低保金社會發放制度,在永安鎮、白帝城風景區(低保人數占全縣的78%)實行低保金銀行發放;
二是認真落實分類施保制度,對低保對象中“三無”對象、重殘、重大疾病等三類特困人員,共133戶145人實施了分類施保;
三是全面建立完善公益勞動制度,各鄉鎮組織低保對象約有2萬多人次參加了保綠、保潔和保安等形式的公益活動,參加活動面達100%;
四是加強低保督查制度,督查鄉鎮取消350戶879人的低保待遇;接待上訪50人次以上,受理舉報26件,督辦鄉鎮全部作了及時查處;
五是建立低保審批事前介入工作制。對18個鄉鎮新增申報低保審批前抽查,共取消282戶987人申報資格。(自評4分)
4、統計報表報送準確及時。
嚴格按規定時間及時上報各種低保統計報表,且報表填報內容或項目完整、齊全,統計數據真實、準確,表內平衡關系清楚,沒有出現任何差錯。(自評4分)
三、農村“五!惫B
1、農村五保供養金已經納入縣財政全額預算,全縣5600五保戶對象按每人每年500斤糧、650元現金按時足額發放,全縣已實現應保盡保。(自評3分)
2、我縣積極推進農村敬老院規范化管理,按照《重慶市民政局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敬老院管理服務工作的通知》(渝民發[2005]65號)要求,在永樂鎮探索試點,總結出了自我服務、民主議事、定期學習、財務公開、檔案規范、屬地管理、統一標識、建章立制等八大工作特色的敬老院管理模式,實行院長負責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敬老院規范化管理辦法,并在全縣推廣。全年無任何責任事故和違紀違法行為。(自評3分)
3、我縣在進行敬老院規范化管理的同時,努力提高入住率,在已建成的敬老院中入住了16個,床位640個,已入住530名,床位利用率達到82.8%。(自評3分)
4、今年我縣狠抓鄉鎮敬老院建設工作,按市民政局同意的計劃,完成了24個敬老院建設,統一為每個敬老院購置了電視機、洗衣機、烤火爐、床、柜以及毛巾、桌凳、盆桶日常生活用具和床上所有用品等,為敬老院修建了沼氣池,多數有條件的地方建有豬圈,為五保對象及時入住、實行集中供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自評2.5分)
四、農村特困群眾生活救助工作
我縣自去年成功實施農村特困群眾生活救助工作后,今年繼續實施農村特困救助制度,重點對農村殘疾、重病、缺勞、單親等特困群眾實施救助,籌集資金近100萬元,對生活特別困難的農村特困戶5143戶10015人實施行了救助。(自評5分)
五、城鄉醫療救助工作
今年以來,我縣高度重視城鄉醫療救助工作;
一是建立了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及時出臺了《奉節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的通知》(奉節府發[2005]36號),針對農村五保戶、特困戶和重點優撫對象,凡患有癌癥、腦溢血、大面積燒傷、重度精神病、尿毒癥等重大疾病,醫療費五保戶超過300元,特困戶和及以下優撫對象超過1000元的,超出部分分別按60%和40%給予救助。最高限額不超過3000元。全縣230人得到救助,救助金額70萬元。救助經費專項列支,縣財政足額配套了專項資金,審批發放程序規范,救助效果較好。
二是實施殘疾人醫療就診優惠制度,對全縣2萬多名殘疾人,統一辦理醫療就診優惠證,免收門診掛號費,減半收取住院床位費,手術費減免30%;三是積極推行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縣殘疾人、五保戶、特困戶、優撫對象全部參加農村醫療保險。每個人繳納10元,個人帳戶8元,同時享受醫療救助。(自評8分)
特此報告
【社會救助工作自查報告】相關文章:
社會救助資金自查報告09-25
社會救助自檢自查報告04-02
社會救助自檢自查報告(精選10篇)06-22
社會救助工作計劃11-13
社會救助工作總結10-18
開展社會救助專項資金檢查的自查報告07-03
關于社區社會救助的工作總結06-19
社會救助調研報告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