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校本研訓的自查報告范文
我校本著切實搞好校本研訓工作,更快更好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根據上級教育部門的有關指示精神,面向全體教師,以教育教研能力培訓、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和青年教師為重點,以新課程實驗改革為突破口,通過抓校本研訓,努力達到“以課改作為興校契機,以研訓強化教師素質”的宏偉目標,促進我校的快速發(fā)展,在實施過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現(xiàn)將我校03—XX年度的主要作法總結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我校現(xiàn)有53個教學班,2900多個學生,155位專職教師,初中教師71人,其中本科學歷28人,專科學歷41人,中師學歷2人,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7%;高中教師84人,其中本科學歷76人,專科學歷8人,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0%。校園面積168畝,校總建筑面積13467平方米,生均5.82平方米。有教學樓4棟(含有教室60多間);科學館1棟(含有200多個座位多媟體教室1間,圖書館、閱覽室4間,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及貯藏室9間,舞蹈健身室1間);綜合樓1棟(含有全校辦公室、會議室20間,電腦室4間,語音室3間),學生宿舍5棟,食堂10小間,標準運動場1個。學校安裝了衛(wèi)星教育網,全校辦公室配有電腦并已聯(lián)網,學校在海南省教育愽客成長網上建立校園網站,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網頁。學校圖書館藏書43680冊,各種報刋雜志230多種。各教室配備投影儀,語文、英語、音樂教師每人配備教學收錄機,
二、校本研訓工作的具體做法
我校在校本研訓活動中,根據學校“常規(guī)立校,科研興校”的辦學思想,以師德教育為根本,教師理論、教育科研、教師職業(yè)基本技能和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的運用培訓為基礎,重點以“課題為載體,教、研、修相結合”的校本培訓模式,切實抓好校本研訓工作,努力提高教師素質。
1.建立機構,建章立制
(1)建立研訓組織機構,是有效地開展教科研活動的基本保證。近三年,我校領導變動較大,為了確保校本研訓工作扎實有效地開展,我校隨機應變,始終保持著一個艱苦奮斗的領導班子。本年度成立了以岑啟和校長為組長,林明干書記、教研室主任張春、教務科主任滕紅楊為副組長,各學科組長和年級長為組員的校本研訓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求真務實、以時俱進、分工合作,責任落實,有力地促進了研訓工作順利開展。
(2)制訂切實可行的規(guī)章制度,是繼續(xù)教育工作順利進行的保障。在制度的建立上,領導小組組織全體成員認真學習貫徹省、農墾教育部門有關文件,結合學校實際,引入激勵機制,將繼續(xù)教育工作與教師的年度考核、評優(yōu)和職稱評定等掛鉤,根據分級管理、分層次實施的原則,制訂了研訓管理制度、教師集體備課制度、教師發(fā)展性評價制度、教學反思制度、檔案資料管理制度、教師工作量補貼制度和教師獎懲制度等一系列的校本研訓制度,使校本研訓工作有章可循。
2.分組活動,加強學習,統(tǒng)一思想,轉變觀念
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的綜合素質關鍵在于教師的繼續(xù)教育,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程度,直接影響著課改實驗進展。為此,研訓伊始,召開全校教師會議,由校長做校本研訓總動員,傳達省教育研究培訓院和農墾教育局、教研室有關校本研訓會議精神。然后以年級、科組為單位,認真貫徹執(zhí)行,科組主要進行常規(guī)教研活動,學習各學科專業(yè)內容,如《新課程標準解讀》、《新教材教學設計》等。同時考慮到我校教師多、培訓內容多,對教師又進行分組培訓,分成五個培訓小組:第一小組為師德培訓組,林明干書記任組長;第二小組為“三筆字”培訓組,滕紅楊教導任組長;第三小組為專業(yè)基本功培訓組,張春教導任組長;第四小組為現(xiàn)代教育理論培訓組,梁啟寶教導任組長;第五小組為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培訓組,吳君教導任組長,骨干教師為成員。各組有計劃、有針對性、有時間、有地點、有人員的開展活動。在培訓學習過程中要求每個教師堅持做到三有,即有內容、有心得、有筆記。同時還采用講座、座談、討論、交流等形式針對學校教育教學實際來談感想,并由各培訓組根據學習的內容命題,以“填空”、“選擇”、“簡答”、“問答”的題型進行測試和練習,使教師們充分明確了繼續(xù)教育的緊迫性、重要性和終身性,意識到只有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才能適應時代教育發(fā)展的要求,明確實施素質教育只有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不斷更新知識,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才能符合時代的發(fā)展的要求,實現(xiàn)師生共贏的教育目標,轉變“臘燭”“春蠶”“一桶水”“工程師”等片面觀念。
3.采用“教、研、修”相結合的多種途徑,全方位開展校本研訓
(1)以基本功為基本要求,努力提高教師職業(yè)素質
①集中培訓和自學相結合。教師基本功是繼續(xù)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師素質,教學質量的關鍵。在培訓中,除了采取有計劃集中學習外,學校還要求教師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個人學習培訓成長計劃,要求教師努力做到“八個一”即:每課寫一點教學后記,每周聽課一節(jié),每月寫一篇教學案例或反思,每學期上一節(jié)研討課,每學期寫一篇教學論文,每學年有一個研究課題,每學年開發(fā)并實施一個校本課程課,并且學校規(guī)定每位教師閱讀《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專題》《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走進新課程》《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等專著。鼓勵教師利用業(yè)余時間,自己閱讀教育教學雜志,或上網查詢有關新課程的先進理念,做好讀書筆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校組織教師每人自購課改有關書籍十多本,其中公共科有《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專題》《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走進新課程》等,專業(yè)類有《中學語文》《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中學數學》等,學校還為教師訂購四本培訓教材:《教育新理念》《課程新理念的更新》《新課程的設計思路與教學模式》《新課程的深化與反思》。
②以示范課及統(tǒng)一考試促進培訓。學校利用暑假和雙休日組織全體教師或派出課改班教師參加新課程理論培訓,到目前為止,參加國家級培訓有10多人次;省級培訓有100多人次(主要是高中教師),農墾培訓有100多人次(主要是初中教師),與兄弟學校交流聽課20多次,還充分利用現(xiàn)代音像設備,進行教學、研討,觀看專家錄像講座:全校性3場,分學科50多場(主要時間是在晚上)。學校每周每個科組都組織2-3次校級示范課或是公開課,還派出教師參加省、農墾舉辦的示范課或優(yōu)質課(如:賀建明、李美芳、徐文武、黃思艷、唐倩霞等10多位教師),林明干在省師德教育會上作經驗交流,張春、余梅英等教師還在農墾教師培訓班介紹我校的先進教學經驗,學校還初步嘗試自攝自制了一些示范課教學錄像。學校重視教師的考試,利用骨干教師進行培訓和輔導,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省、農墾教研中心舉辦的普通話培訓班學習,和普通話基本功測試,參加培訓教師普通話測試達標率為100%。并積極參加海南省及農墾新課程理論考試(初中教師3次,高中教師2次),全體教師合格率達99%。參加農場考試2次,我校組織考試6次,參加考試教師都取得較好成績,教師專業(yè)水平明顯提高,體現(xiàn)了校本研訓的巨大作用。
(2)以研促培,教研結合,促進繼續(xù)教育工作的開展
在開展校本研訓活動中,我校重視教科研工作,真正落實“五有三保證”的新課程校本研訓活動要求。“五有”即教師參加教研活動做到有問題、困惑、疑難,有專題,有中心發(fā)言人,有課題研究,有教研制度;“三保證”即教研時間有保證(每周五下午第三節(jié)課),教研人員有保證,教研實效有保證。
①開展課題研究,以科組和年級課題為載體,發(fā)揮團隊精神,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我校提出每個科組、每個教師都要有課題,各科組長每周都組織本組老師,針對該年級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確定一個專題研究,做到科科有課題(例:省級課題:中學語文新課程學習方式變革,其中子課題為高效課外閱讀、學生互評習作)、級級有課題(例:高一新課標準專題研究、新課標下學生學分評定專題研究),人人參與課題研究,學期末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研究的課題,寫1—2篇論文或總結報告上交學校,學校把課題研究作為評選先進科組的首要條件。
②建立正常的教學研究機制,開展每周1—-2節(jié)教研課活動。以教研組為單位,各科組長組織引導老師們參加“說、授、評”活動,通過自身的實踐和討論學習成功的案例,學習新課程課堂教學的設計,組織與引導教師剖析自己的教育行為,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結合新課程標準精神進行備課、上課、說課、評課,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機地結合。通過這樣的活動,有利于教師思維的碰撞和融合,有利于個體與集體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促進了教師之間相互啟迪與激發(fā),使教研活動從形式向務實提高方面轉化,有利地促進校本教研上一個新的臺階。
(3)專業(yè)引領奠定新課程校本教研的基礎,促進教師業(yè)務水平的提高
我校確定專業(yè)引領的'方針是:校外延伸,校內培植。校外延伸的專業(yè)指導人員對象主要有二級:一級為國家骨干教師。主要采取直面對話和親臨指導等方式。邀請省、農墾教育專家現(xiàn)場報告指導點評,如請海南省教育教研培訓院副院長龍官吾為全體教師作“新課程課堂教學思考”報告,孫孝武、陳大均、楊耀南、陳良興等專家親臨課堂指導教學;二級為在教育界有影響的人士,如學校師生書法美術作品展覽期間,邀請省美協(xié)、書協(xié)、海大、海師的二十多位專家與師生座談、獻藝指導。校內培植主要是以校內骨干教師,他們是校本研訓的主力隊伍,是校本研訓培訓者的培訓者,如省特級教師張因親、全國優(yōu)秀教師、省級課改領導小組成員岑啟和、省級骨干教師錢志忠、陳留寧,參加國家級培訓的教師以及二十多名墾區(qū)骨干教師。在校本教研的過程中他們能以身作則、示范及指導,做到人人能上導向課、示范課,能開講座,能深入課堂進行指導,能有效評價教學,能撰寫論文。如張因親校長作“新課程新理念”報告;岑啟和校長作“如何開展綜合實踐課程活動”、“新時期教師職業(yè)道德”報告;錢志忠副校長作“新課程心得體會”報告;張春教導作“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講座,滕紅楊傳達省教育廳關于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要求和指示等。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音像設備,組織教師觀看課程改革有關錄像,自攝自制教學錄像,形成自己的教學經驗,更富有親近感。總之,校外的專業(yè)引導側重于理論導向,校內的專業(yè)引導傾向于實踐探究,理論與實踐兩者有機結合,使我校校本研訓工作開展得扎實而有效。
(4)同伴互動貫穿課程校本教研的全過程,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新課程中談到:“現(xiàn)代社會要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開放的視野”。遵循這一思維方式,我校制定了“同伴互動”一系列合作活動,堅持集體備課即單元內容分期備課、集體研究、教案共享、教后總結的集體備課模式。師徒結對子,即缺泛教學經驗的青年教師選擇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骨干教師為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問題經常請教師傅,師傅則熱心地幫助自己的徒弟。跟蹤聽課,或走上講臺進行示范,經常指導,提高徒弟的教學能力。此外,學校除了提倡師徒相互聽課外,還由科組確定了重點培養(yǎng)的青年教師,要求他們在本組之間相互聽課,每人每學期不少于20節(jié),使青年教師迅速適應課堂教學,快速成長,有效的解決我校教師隊伍青黃不接的難題。
4.建立教師成長檔案袋,規(guī)范檔案管理
因為我們是農場學校,檔案及考核均由農場負責,所以檔案管理工作長期以來不被重視。在課改的東風吹開下,學校領導以課改作為興校契機,通過學習有關文件,意識到教師成長檔案袋是校本研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及其具有多種功能性。于是從零做起,建立了教師成長檔案袋,及時制定檔案管理制度,重要性和派專人負責管理。在校本研訓實施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對檔案資料的收集,基本按照“八個一”和學分登記冊的內容要求來設計,并且進行嚴格驗收。經過檢查記錄及相關資料的收集、裝訂,放入教師個人成長檔案袋,整理資料做到科學、規(guī)范、完整。其內容基本能反映出教師個人成長過程。檔案有編排科學、規(guī)范裝訂材料的目錄,有體現(xiàn)校本研訓學習的記錄,有方便教師教學反思的足跡,有激勵個人教學成長的成果。真正發(fā)揮了教師成長檔案袋的多種功能。同時學校領導還注重學分登記冊記分工作,組織有關人員負責登記,除新調入我校工作的教師外,其他教師都及時完成了記分工作,極大的促進我校教師的學習積極性,為校本研訓注入了新的活力。
5.做好校本研訓宣傳,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為了加大宣傳力度,使我校教師緊跟時代步伐,認識自身的價值,明白自己的不足,尋求先進的足跡。我校利用校內宣傳欄出刊了四期校本研訓專刊,展示了教師參加校本研訓和課改的成果,展示內容豐富多彩,有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課例、案例、論文、課改絮語、專家點評、教學活動剪影,課改標兵醒目照片和事跡等。為教師提供了展示舞臺,促進教師的成長,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6.組織編寫校本課程,體現(xiàn)繼續(xù)教育的成果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提出的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為了使學生了解家鄉(xiāng)文化,受到熱愛家鄉(xiāng)的教育,我校進行了校本課程開發(fā),以八一文化教育為主的校本課程———《八一,我們美麗的家園》、《八一總場場中學校史》。為了做好編寫工作我們分別走訪了場黨委、場史辦公室、工會、教育部門。還參觀了場史愽覽館、八一農場石花水洞,響水山瀑布,搜集了有關的圖片、資料、數據。準備工作做好后,我們正在著手編寫教材。校本教材的編寫,初步顯示了我校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可行性,我們將全力以赴認真去完成。
7.鼓勵教師參加學歷函授,提高教師隊伍學歷層次
教師參加高學歷函授是繼續(xù)教育的重要行徑,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為參培教師提供盡可能的方便,教師參加函授學習期間學校在時間上給予保證,學校照常發(fā)給課量補貼,教師參加學歷函授的積極性很高,目前教師人數155人,其中本科人數:113人,專科人數:41人,中師人數:2人,正在參加本科函授學習的14人,預計到XX年初中、高中教師學歷達標率可達到98%以上。
8.開展全員計算機培訓,提高現(xiàn)代教育技術
為適應現(xiàn)代教學需要,我校不斷更新計算機網絡,購置教學應用軟件,為實施校本研訓鋪設了一條寬廣通暢的“平臺”。利用暑假進行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培訓,要求50歲以下的教師全員參加,現(xiàn)在我校全體教師都能操作電腦,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少中青年教師能夠制作多媒體課件;我校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研修中心組織的信息技術教育考試,通過率達100%,最近由校信息技術組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①在網上查閱、下載、上傳資料;②建立個人電子郵箱;③參加海南教育成長愽客網和課件制作等技術培訓。教師積極性很高,物理組率先利用網絡直接與遠在天邊的廖伯琴專家對話請教指點迷津,及時解決物理教學中的疑難問題,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數學組利用3個課時對數學教師進行數學計算機應用教學。教師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掌握和應用,為我校教師進行校本研訓活動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的平臺。目前我校校園網已建立使用,教師與學生都積極的發(fā)表論文、習作、評論、感想、體會、總結、課例等文章205篇,評論561則,點擊57184次。
9.加大經費投入,保證校本研訓工作有效實施
學校是校本研訓的主陣地,校長是學校開展校本研訓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是校本培訓的重要組織者、領導者和指導者。為保證校本研訓活動的正常開展并取得較好的效果,校長把校本研訓投資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學校資金比較緊缺的情況下,優(yōu)先保證教師參加校本研訓的需要。除總場教育辦為教師外出培訓學習提供經費和按規(guī)定報銷差旅費外,近三年來學校共為校本研訓活動投入資金近20多萬元。其中派教師外出參觀學習花了4萬元,舉辦畫展花了2萬元,舉辦各類講座、競賽活動花了1萬元,購買課改資料、光盤、教學書籍、教學設備花了3萬元,建立各種檔案花了近1萬元,獎勵課改標兵、先進科組花了0.5萬元,參加優(yōu)質課評比及說課比賽花了3萬多元,全校互聯(lián)網設備投入1萬元,每位教師每學期補助資料費50元,學校為此投入4.5萬元。
三、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的設想
1. 取得的成果
①、近三年來,我校獲得了海南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校團委獲得海南省團委“五四紅旗”先進單位稱號。03—XX年度我校獲得墾區(qū)優(yōu)秀學校稱號。XX至XX年我校被海南省確定為海南省農墾中學教學研究培訓基地。同時被確定為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重點課題“中學語文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變革”實驗學校。學校課改總結評比獲得農墾二等獎。校長張因親獲得國家特級教師和省“十佳”校長榮譽稱號。副校長錢志忠獲得“十佳”班主任榮譽稱號。譚江平主任獲得海南省師德標兵榮譽稱號。
②、通過校本研訓,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研訓與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大家紛紛用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的經驗,結合課改的精神,對傳統(tǒng)教學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不少教師充分運用創(chuàng)新的意識對教材的內容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寫出了不少有創(chuàng)新的教學論文。據統(tǒng)計,學校在參加各種級別的論文評比中,獲國家級論文評比一等獎共有3篇,二等獎有12篇,三等獎有19篇;獲省級一等獎的有5篇,二等獎10篇,三等獎有18篇;獲農墾區(qū)級一等獎有15篇,二等獎有18篇,三等獎有20篇。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了廣大教師課堂教學藝術,不少新教師的教學能力有了提高,輔導學生參加各種競賽均取得了佳績。獲全國優(yōu)秀輔導員、園丁獎有12人。全國中青年教師優(yōu)質課三等獎2人;農墾初、高中優(yōu)質課,初中:一等獎1人,二等獎2人;高中:一等獎2人,二等獎1人;高考先進教學2人。
【中學校本研訓的自查報告】相關文章:
中學校本研訓自查報告03-31
中學校本研訓自查報告范本04-05
校本研訓總結03-14
校本研訓個人總結07-16
中學學期校本研訓工作計劃06-29
教師校本研訓計劃范文11-29
校本研訓學習心得05-02
校本研訓工作總結01-21
校本研訓工作總結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