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省示范小學的自查報告參考
一、學校基本情況
XX縣實驗小學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已有百余年歷史。曾數易其名,1986年命名為實驗小學。學校于2004年9月遷入新校址。新校址占地87.6畝,建筑面積22000余平方米,總投資4089余萬元。學校擁有48只普通教室,30只輔助教室,實驗樓、行政樓、體藝館、圖書館、報告廳、運動場、餐廳等一應俱全;學校還配有校園網絡系統、閉路電視系統、音響系統、通訊系統和多功能教室、語言教室、電子備課室、電子閱覽室。普教儀器等均按I類標準配備,簡易多媒體進教室。目前學校的環境、校舍、設施堪稱省內一流。
學校設計規模48班,現有學生1664人,31個教學班。教職工84人(其中3人內退),平均年齡37歲,學歷全部合格,高學歷占86%,中級以上職稱49人,其中市名師名校長2人,縣名師2人,市骨干教師1名,縣骨干教師5名,省教壇新秀1名,市壇新秀3名,縣教壇新秀17名。
幾年來,學校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奉行“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堅持嚴格規范的科學管理,長期致力于加強師德教育,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文化、業務素質,認真落實“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科研興師”的各項措施,不斷深化教學改革,逐步形成學校特色,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學校先后被評為“浙江省先進學校”、“寧波市示范性文明學校”、“象山縣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亦曾先后被評為“全國青少年科普創新示范學校”、“省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學校”、“省體育傳統學校”、“省教科研先進集體”、“省平安校園”、“市校本培訓先進集體”等。
二、學校工作回顧
(一)科學管理,營造拼搏氛圍
管理是學校教育的支柱。學校始終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先導,堅持“德育為首、教育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本著“教學為核心,學生參與為中心,教師提高為重心,學校發展為準星”的工作思路,實行“常規工作制度化,特項工作課題化”的管理模式,施行“分工協作、層級負責、任務到人”的垂直管理責任制,力求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方法民主,努力提高管理效率。在德育上,建立了以“合格、良好、優秀”三級班集體達標為載體的德育一體化研究,開展“五自爭章”和“一日常規監督制”活動,構建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班級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目標明確、內容有序、教育為先、養成為主、講究實效”的德育體系。在學科教學上,提出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策略,構建了“小學實踐型教學”的研究,確立了研究與實踐操作框架和運行方式,課內在“提前、滲透、拓寬、自學、分層、創新”課堂教學改革思路的指導下,建立了“自學、問疑、探究、交流、運用”的課堂教學基本程式;課外大力開展學科課外延伸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良好個性。在師資培訓上,圍繞“做人民滿意的教師”這一主題,堅持走校本培訓之路,堅持觀念與行為、理論與實踐、科研與教研相結合的思路,創建了以校總課題為載體,融學習、上課、科研為一體的校本培訓機制,采用“學習、備課、上課、交流、小結”的循環方法,開展學科教研活動,平時嚴格按“三級、一評、一考核”制度來保障師訓工作的展開,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在人事管理上,堅持“民主競爭、德才兼備、人盡其才”原則,采用工會主席直選、中層干部競聘上崗、教學崗位聘任,教師職務評聘分離等多種措施,把學校的民主管理推向前進。
(二)德育為先,培育一代新人
德育是學校工作的靈魂。我們根據德育自身的特點及新時期學生心理特征,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大力提倡“德育創新”,使革命傳統、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熱愛勞動、文明禮貌、社會公德、艱苦奮斗等教育時時閃爍著時代的脈搏,不斷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首先是拓寬行為規范教育的新路子,把德育工作的重點放在“行為養成、行為規范”教育上。學校制訂了《象山縣實驗小學學生常規手冊》一部,作為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同時,把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作為落實規范的有力措施,使“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在認知方面,要求學生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評價,學會全面認識自己;在情感方面,啟發學生自我體驗,自我激勵,達到自我反省,自我調整的目的;在行動方面,要求學生逐步養成自我檢查,自我訓練,自我調節的習慣。為此,學校在班集體建設上開展了小學生自主發展班集體三級達標活動——即“合格班集體”、“良好班集體”、“優秀班集體”三級評定活動。其基本操作程序為“定標——達標——驗標——認定”。這樣,大大促進行為規范的養成,推動學校德育工作上了一個新的臺階。目前我校的行為規范達標班為100%,優良班集體為80%。
其次是以活動為載體,實踐公民道德教育。我校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重點,力求把浙江省公民道德規范內容,進一步深化為學生的行為規范內容。使公民道德教育和養成教育做到五結合:即與學雷鋒活動相結合,開展爭做“社區小主人”活動;與科技活動教育相結合,評比“科技新星”;與學校勞動實踐相結合,開展“跟父母學一手”活動;與開展學習型家庭評比相結合,讓每個同學成為文明小使者;與少先隊爭章活動相結合,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每逢寒暑假,政教處、少先隊均安排以“實踐公民道德”為主題的相關活動,強化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此項活動收到較好的效果,2002年6月,我校顧曉嵐同學獲省十佳少先隊員稱號,同年12月顧曉嵐事跡被評為浙江省中小學生實踐公民道德10個最感人故事獎。同年,王譜絢、邵賢俊、顧曉嵐同學獲市青少年英才獎。
第三是構建網絡,形成教育合力。新時期的德育工作,單靠學校一個點進行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構建全方位的.德育網絡。學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學校、年級、班級三級德育教育主線。并建立了校、班家長委員會,形成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德育網絡。在日常工作中,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等形式,為家長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創造條件。為了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學校還與派出所、當地駐軍等單位簽訂協議書,建立了警民共建文明校園關系。同時還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了各類的社會實踐基地,讓它們成為學生認識社會和改造社會的教育場所。并聘請部分離退休老干部、老教師為校外輔導員,讓他們帶領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天天向上。使學校、社會、家庭教育協調一致,相互促進。
由于德育工作卓有成效,學校少先隊組織自1981年開始連續被評為省“紅花少年”先進集體,全國“紅領巾讀書讀報活動”先進集體、省少先隊活動先進集體、省“創造杯”活動先進集體、全國紅旗大隊、省雛鷹紅旗大隊。
(三)育人為本,造就學高之師
教師隊伍的素質是提高教育質量和實施教育改革的關鍵。學校始終把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素質精良的“學習型”教師隊伍作為有效推進素質教育、大力提高教育質量的根本來抓。
師德是“靈魂”。我們以教育部、全國教育工會頒發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要求為依據,制訂“師德公約”,在教師中開展自尊、自愛、自強競賽活動,把對學生的愛作為教育的基礎和從教的動力。1997年,學校還編制了《學校行政規章舉要》,詳載各級崗位和管理人員的職責,并選載現行國家的政策和教育法規,倡導“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教人求真、學做真人”的校訓,“嚴謹、勤奮、團結、文明”的校風,“敬業、精深、求是、創新”的教風,把“師德”的含義從愛生擴展到樹立主人翁態度,為培養創造型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重視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學校始終把教師的發展同學生的發展、學校的發展看得同等重要。十分強調教師的業務培訓和理論學習,鼓勵教師學習科學的教育管理理論,學習先進的課堂教學方法,學習現代的信息教育技術等,逐步實施《實驗小學教師學科訓練方案》。在校本培訓中,堅持從學校和教師教育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出發,從解決實際問題、改進教育行為,以提高教育質量為目的;堅持以教師的自學、探究、合作研討輔之以他人指導幫助為主要形式;堅持在教師的教育過程中結合教育實踐進行。通過“教學基礎達標活動”和“教師特長專項訓練”,組織青年教師進行“說課——寫教案——上課——交流——寫論文”等一系列教研活動,組織中青年教師開展公開課評比活動,組織全體教師開展寫字、簡筆畫、普通話、英語、計算機等專項培訓,促使教師深入鉆研業務,增強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水平。
實施“名師興校”工程和“名師帶徒”策略。學校出臺了《實小星級教師評選方案》和《教師量化考核方案》,以培植名師為契機,抓點促面,加強了骨干教師的梯隊建設和青年教師的培訓提高,實現了師資整體素質的再優化。“名師興校”工程的另一重點,是實施“名師帶徒”策略。學校積極實行“骨干帶徒”制度,把師徒的業績和榮辱緊捆在一起,為青年教師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教師的科研、教學水平明顯提高。幾年來,教師的論文在縣級以上發表、交流或編入文集的共計120余篇(其中全國一等獎3篇)。本學年縣、市級課題共結題6項,其中林彩球、勵賽斐、舒靜、歐緒成四人合作的《小學閱讀開放教學的探索和實踐》課題獲寧波市首屆基礎教研系統成果三等獎;吳伶俐的《教學生學會學習——小學數學“自學—輔導”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獲縣一等獎,市三等獎;舒靜的《開放性習作評價初探》、許照春的《利用現有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科學探究水平》兩篇論文分別獲市一等獎和三等獎;勵賽斐的《下水文——新課標理念下教師的特殊作業》一文獲寧波市一等獎、全國二等獎,并發表在《小學語文教學》第9期上。鑒于學校師訓工作成績顯著,于2000年和2002年學校兩次被市教育局評為市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先進單位。
(四)科研興校,追求優質教育
“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科研興師”是學校工作的主題。為此,在狠抓教學常規管理的基礎上,不斷加強教育科研工作,努力增加教育、教學中的科研含量,做到教研內容課題化、教研手段科研化、教學管理科學化,把教育、教學、管理等各項工作都納入教育科研體系。學校制訂了《科研工作條例》、《課題研究獎勵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的課題規劃領導小組,建立了校教科室,具體管理各級立項課題及指導全校教師教育科研實驗和理論研究。
在“科科有課題,人人有專題”的具體要求下,我們按教師的能力與特長,合理地把教師按課題組合。目前全校共有立項課題31項,參與教師66人,占專任教師的84%。其中校級23項,縣級5項,市級2項,省級1項,形成了省、市、縣、校四級課題網絡。并在長期探索中,形成了一個“學習——實踐——交流——小結”的研究程式,使教科工作扎實有序地開展。
對各級課題的申報、立項嚴格控制,每年召開選題會議,確保科研的正確方向;定期檢查《教育科研實施記錄》,舉行各級課題階段性匯報會,保證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堅持“科研圍繞教育改革的實際問題,科研為提高教育質量,為學生充分發展服務”是我們開展科研工作的理念。為了推進科技工作,我們開展了《小學實施科技教育途徑的探索》課題的研究(省立項課題);為了激勵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我們開展了《激發小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市立項課題;為了潛心改革課堂教學,我們開展了《小學“實踐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市立項課題);為了激發學生自我評價的積極性,我們開展了《小學實施成功評價的研究》的研究(市立項課題)。讓科研成為深化教研工作的指路明燈,使教研成為科研工作的廣闊天地。至今我們已初步形成“創設情景——提出問題——獨立嘗試探究——合作討論探究——發現知識——檢測——評議——延伸”的“實踐型”課堂教學模式。
學校于1986年定為省級電教重點學校,1996年市電教館定國“寧波市電教實驗學校”,1997年后,學校先后被定為“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各類學校科技活動及其師資培訓實驗學校”、“九五”教育科學《東南沿海地區小學道德啟蒙教育及小學生品德心理研究》課題成員學校。幾年來,學校《小學實施科技教育途徑的探索》課題研究成果榮獲省普教課題優秀成果一等獎。《激發小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研究與實踐》、《小學數學活動課的實踐與探索》、《城鎮小學實施勞動教育的探索》等11項科研成果均獲市級以上獎勵。學校因此多次被評為市、縣教育科研先進集體,1993—1994年和1995—1996年連續兩次被評為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五)發展個性,形成學校特色
學校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在于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創造各種機會讓他們得到與其成長相適應的教育,開發學生的潛質,使每個學生在學校中能夠充分地學習和發展,促進個性社會化,從而全面提高素質。我們深深懂得,要使學校躋身于先進行列,就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在辦學特色上下功夫。
科技教育結碩果。科技教育是學校的一大特色,源遠流長。1978年,為了響應全國科技大會提出的從小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號召,我們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廣泛開展科技活動,堅持一年一次“愛科學活動月”,在愛科學活動月內,要求每個學生開展“三個一”活動——讀一本科技書籍,講一個科學道理,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堅持一年一度的學生科技創造發明成果及科技小制作作品展覽,至今已舉辦“三小”(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作品展覽27屆,獲得各級各類小發明獎的作品計有209件,其中縣級83件,市級96件,省級25件,國家級5件。1987年學校被評為省、全國科技活動先進單位,2002年6月,學校成為首批“全國青少年科普創新示范學校”。為了繼承和推廣這一優秀的辦學成果,學校適時地提出了科技教育的新目標:夯實“三小”基礎,拓展科技教育內容,創造科技教育新特色。學校以《小學實施科技教育途徑的探索》為科技工作的總體思路,成立了創造發明、環境科學、科幻畫、三模等多個興趣小組,既抓普及又抓精品,廣泛開展科技活動,使本年度的科技教育在小發明、創新方案、科學論文等方面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一年來,舉行了“人類未來科學技術活動周”,科技之夏、科技之冬評比。在第19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同學的《赤潮對象山港海域影響及預防》獲三等獎,同時又獲中國少年兒童海爾科技“希望獎”,學校也因此獲海爾洗衣機一臺;在省18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有兩件作品分別獲一等獎和二等獎;在縣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我校有3件作品被作為精品選送市參賽,占全縣中小學作品總數的六分之一;在縣首屆中小學“三模”競賽中,我校獲團體第五名,有7名同學獲單項一、二、三等獎;全校共有3篇科普論文、生活妙點子、小發明設想發表,3篇環保論文在縣里獲獎;科技論文《關于南大河污染及治理情況的調查報告》獲寧波市小學生“珍惜、愛護水資源”二等獎,并推薦參加全國比賽。
藝術教育展個性。學校始終把藝術教育作為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開拓學生思維、提高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在縣教育局的支持下,從1986年起,學校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全面推進和強化特色相結合的原則,開設了文藝班,成立了“紅領巾藝術團”和器樂、書畫、手工等十多個藝術興趣小組。于1992年,學校還結合音樂教學改革,要求每個學生學會一種樂器,全校一千余名學生迅速掀起了學習樂器的熱潮。為了誘發學生的興趣,學校還邀請了號稱“世界笛王”的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上海江南絲竹學會會長陸春齡教授為學生作了精彩的表演,舉行了笛子大獎賽,組織“革命歌曲學唱月”活動。1993年在省“班班有歌聲”錄音比賽中獲二等獎。我們還根據教師的特長,開設琴、棋、書、畫、舞訓練班,形成班級藝術教育特色,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陶冶學生情操,發展學生個性,使學生在校內外都能受到美的熏陶。為了創設一個能使學生表現自己才能的環境,給學生提供充分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學校還堅持每學期舉行一次藝術節活動。藝術節期間,舉行書法、美術、攝影、集郵、編織、剪紙等作品展覽,舉行“小學課本劇”會演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讓學生在活動中享受童年的幸福,在活動中拓寬知識視野。學校書法小組每年均有多幅作品參加縣、市、省、全國展出,共有67人次獲獎,其中全國級28人次。1993年茅毅博、屠威均獲全國小百花杯少年兒童書法一等獎,王東升于2001年獲全國小學書法大賽金獎。學校美術小組創作的作品有40幅曾分別在縣、市、省、全國得到展出。《石浦無核桔大豐收》、《反腐蝕》等五幅作品被編入《寧波地區少兒畫冊》,有的還在《浙江日報》上刊出,《黃魚大豐收》榮獲全國少年兒童美術作品展覽優秀作品獎,還被選留在全國兒童少年活動中心長期陳列。學校的藝術教育不僅陶冶了本校學生的情操,促進了他們的身心發展,培育了一批藝術新苗,也推動了我縣藝術教育的蓬勃發展。
體育活動顯特長。我校是省、市田徑傳統學校。在2000年寧波市第十四屆運動會中,我校學生分別在田徑、舉重、射擊等項目上共獲得6.5枚金牌,為象山代表隊出了一份力。2003年在嘉興市實驗小學舉行的省傳統學校田徑比賽中,我校代表隊獲團體總分第六名,并被大會評為體育道德風尚獎。2003、2004年參加市傳統學校田徑比賽,分別獲得第六名、第八名。體育運動的成績,是教練員用汗水換來的,他們業余訓練時做到“三心”即恒心、愛心和奉獻的心,堅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發現苗子,及時做好學生與家長的工作向上一級體校輸送,并做到送一個成功一個。目前我校計有14名隊員在八一少年乒乓球隊、上海體院少年乒乓球隊、省體育運動學校、市少體校受訓,既為上級輸送人才,又為學校獲取各項運動成績奠定了基礎。
我們在積極做好正常性體育工作的同時,還利用重大的體育活動期間,廣泛做好宣傳發動工作,讓學生、家長、社會有更多的人來關心、支持學校的體育工作。比如在2001年7月13日,距奧運會選定年主辦城市還有100天時,全校1800余名師生在80米的長卷上舉行繪畫、簽名活動,由縣郵政局免費寄往北京奧申會,期盼北京申奧成功。又如在2002年“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我們在步行街最熱鬧的地方舉行“巨鷹杯”乒乓球擂臺賽,讓社會上乒乓球愛好者跟學校乒乓球小選手進行球藝上的切磋。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我們選手的球藝,同時還能激發起乒乓球選手鍛煉的積極性,讓社會有更多的人了解學生的乒乓球運動水平。
由于體育工作成績顯著,學校曾多次被評為市、省體育工作先進集體,2003年度獲寧波市業余訓練先進單位,學校田徑隊被評為先進團隊。2003—2004年度被評為寧波市傳統項目先進學校。最近還被推薦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三、指標達標情況
(一)學校管理
1、學校始終以學生、教師、學校三位一體同步發展的教育理念為先導,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以“辦人民滿意的學校、做人民滿意教師、育人民滿意的孩子”為辦學目標,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模范執行教育法規和政策,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此項達標。
2、學校實行“常規工作制度化、特項工作課題化”的管理模式,試行“分工協作、層級負責、任務到人”的垂直管理責任制,班子成員大都為縣內頂尖骨干教師,他們各懷所長,都有獨立組織指導工作的能力,平時工作開展有計劃、有檢查、有總結、條理清楚、管理規范。此項達標。
3、校長是寧波市首批名校長、教學管理專業大專畢業、研究生課程班結業、中學高級教師,分別參加過省、市中小學高級研修班學習,長期從事學校行政管理,具有較高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平時能任教一門課,聯系一個教研組,承擔一項課題,且有多項課題成果在省、市、縣獲一、二、三等獎。此項達標。
4、校園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布局合理、功能齊全。校園文化豐富多彩,以科技教育和傳統教育為載體的師生人文素養尤為突出。此項達標。
5、“做人民滿意的教師”是學校的辦學目標之一,也是學校師德教育的核心課題。全校教師樹立了教育就是服務的意識,明確愛生是師德的靈魂。近年來沒有發生侮辱、歧視、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惡性事件,師生關系平等、民主、和諧。此項達標。
6、學校建立了符合教師素質發展的評價機制,每年對教師進行“德、勤、能、績”的量化考核,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校內星級教師的評選。學科教學質量只是考核和評選的一個方面。此項達標。
7、學校建立對學生全面素質考評制度和特長生考核辦法,注重過程的測評,采用平時、期中、期末相結合和不同形式的多種評價相結合的方法,絕不采用一張試卷定終身的做法。此項達標。
8、學校把安全教育作為行為習慣的訓練的重要內容來抓,建立安全領導小組,健全安全防范、檢查制度。近三年來無重大安全事故,學校也無安全隱患。此項達標。
9、學校收費規范,嚴格按寧波市“一費制”規定收費,無亂收費現象。
(二)教師隊伍
10、全校教師學歷符合國家規定,81位教師中取得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有69人,占教師總數的85.2%,小學高級及以上職稱的有41人,占教師總數的50.6%。教師年齡結構、層次結構和學科結構較合理(男女結構欠合理)。此項達標。
11、學校按新課程標準開齊開足課程,學校配有音樂教師4人、體育教師4人、美術教師4人、外語教師4人、計算機教師1人,滿足平時教學的需要。此項達標。
12、學校教師奉行“敬業、精深、求是、創新”的教風,堅持“先教人成人,后教人成才”的教育觀和“一切為了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的學生觀。絕大部分教師一般能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此項達標。
13、全體教師能勝任本職工作,大多數教師能上縣級以上公開課,各年級各學科都有在本地影響較大的骨干教師,其中市名校長1人、市名師1人、縣名師2人,縣級以上骨干教師、教壇新秀21人。此項達標。
14、學校教師科研意識強烈,大部分教師掌握教育科研基礎知識。目前學校有省級課題1項,市級課題1項,縣級課題8項,校級課題20項,有66人參與課題研究,占專任教師的84%。此項達標。
15、學校把建設一支集學習、實踐、探究為一體的教師團隊作為校本培訓的目標,建立了以校總課題為載體,融“學習、課堂教學、教科研”為一體的校本培訓機制,制訂了近斯和中長期師訓計劃,開展了“二級一體”的校本培訓。此項達標。
16、縣財政按時足額發放教師的基本工資及縣級以上的政府出臺的各項政策性補貼、津貼和獎金等。此項達標。
(三)辦學條件
17、學校設計規模48個教學班,在校生2160人(現有31班,在校生1643人)。學校占地面積50954平方米,生均23.59平方米;建筑面積21380平方米,生均9.89平方米;綠化約24000平方米,生均11.11平方米。學校的辦學規模、用地面積、校舍面積、建設標準、環境配套及體育活動設施等已通過省標準化學校一級標準驗收。此項達標。
18、教學儀器設備,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設備,音、體、美教學器材設施、衛生器械設備達到省規定一類標準;勞動和勞技課教學器材沒有到位,勞動基地和勞動實習場所尚未建立,圖書生均還不到15冊;學校食堂、飲用水源及廁所等符合衛生部、教育部有關衛生標準或要求。此項基本達標。
19、學校日常公用經費定額標準達到縣規定標準,日常公用經費的來源除收取雜費外,其余由財政預算安排。此項達標。
(四)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及教育質量
20、學校把德育放在首位,相繼開展了“三級班集體達標”的研究和“以班集體三級達標為載體、德育一體化”的研究,力求以學生個體行為達標為基礎,全員參與為保證,把德育落實于各科教學和學校各項工作之中。此項達標。
21、學校是縣新課改的試點學校,其間學校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在主體性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學校致力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內容上提出:“提前、滲透、拓展”的改革思路,方法上提出“分層、自學、創新”的改革舉措,建立了“自學、問疑、探究、交流、運用”的主體性課堂教學基本程式和“課前、課中、課后”課外延伸的一系列方法,且效果顯著。學校按新課程標準開齊、開足規定課程。此項達標。
22、學校教研活動按“學習、備課、上課、交流、小結”的方法循環往復、正常有序地進行;校教科室定期匯編《教海探航》校刊,刊出教師的教學、科研文章。此項達標。
23、學校有中、長期的教學科研實施方案,也有每學期的實施計劃,且有較完善的科研檔案;學校訂有報刊61種,工具參考書135種之多,并配有教師電子閱覽室,教育教學和科研信息資料較齊備。此項達標。
24、學校本著“整體綜合優化與單項專題研究并進”的精神,堅持校本研究,多項課題在省、市、縣獲獎。科技教育是我校的傳統特色項目,曾被寧波市譽為市基礎教育的“五朵金花”之一,從78年至今學校共舉辦了27屆科技作品展,展出作品25000余件,其中70余件作品在全國、省、市小發明、小論文、小制作等競賽中獲獎,《小學實施科技教育途徑的探索》課題成果榮獲省普教科題優秀成果一等獎,推動了我縣科技教育的蓬勃開展。此項達標。
25、根據省、市、縣有關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文件精神,學校制訂了《實驗小學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實施意見》,保證了學生每天6小時的在校時間和每天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學生課業負擔合理、適當,教育質量高,學生品行好,真正收到了減負增效的效果。此項達標。
26、學校隨機編班,沒有重點班、快慢班和實驗班之分。此項達標。
27、十幾年來,學校無流生。此項達標。
28、學校重視推行使用普通話,并將普通話作為課堂教學的唯一語言,專任教師普通話該達標的全部達標。學校是寧波市“寫字教學實驗學校”,有良好的寫字規范教學基礎和氛圍。此項達標。
29、學校積極利用校外德育基地,建立了家委會,創辦了家長學校、法制學校和警民共建組織,并以“縣烈士館”為德育基地,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效果顯著,多項社會調查報告在省市獲獎。此項達標。
30、學校積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設立心理咨詢室、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聘任校外輔導員、邀請專家講座、施行師生結對幫扶等辦法對少數心理和行為有偏差的學生進行轉化工作。學生行為規范達標率高,無違法犯罪現象。此項達標。
31、學校高度重視家庭困難學生和學習有困難學生等弱勢群體的教育,采用黨員結對、學雜費減免、慈善捐助、個別輔導等辦法和措施,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此項達標。
32、科技教育和藝術教育是學校的傳統特色,學校每年舉辦科技節、藝術節、體育節等活動,建立特長生評選制度,平時充分利用學校的設施和場地,廣泛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假日活動,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素質。學校信譽得到社會、家長和領導的認可和肯定。此項達標。
(五)示范作用的發揮
33、學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尤其被命名為實驗小學以來,她是象山小學教育的縮影。在學校管理、德育工作、教育教學改革以及音、體、美、勞技教育等方面無不走在全縣的先列,特別是科技教育、藝術教育、教科研和師資培訓等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動和示范作用,也為兄弟學校培養和輸送了大量的教學骨干。此項達標。
34、結對幫扶、加強校際間的合作是學校工作的重點之一。幾年來,通過送教下鄉、派員指教,掛職培養、跨校帶徒等措施,與兄弟學校展開合作交流,收到良好的效果。
【申報省示范小學的自查報告參考】相關文章:
申報教學示范學校自查報告02-08
關于申報項目的請示范文03-14
武漢省示范高中有哪些03-05
河南省示范高中有哪些03-01
省重點高中和省示范高中有什么區別07-19
甘肅省示范幼兒園有哪些11-19
江蘇省高品質示范高中有哪些03-01
2017年省先進班集體申報材料03-30
依法治校示范校自查報告02-08
四川省一級示范高中有哪些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