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廉潔家風主題征文1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征文吧,征文具有主題鮮明、內容清楚的特點。一篇什么樣的征文才能稱之為優秀征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廉潔家風主題征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廉潔家風主題征文 1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爺爺已經離開我們有十余載。但他的音容笑貌和諄諄教誨深深印刻在我的腦海里。良好的家風家訓是家庭和睦的基礎,從小到大,爺爺從很多方面影響著我,讓我一生收益。
爺爺出生于上世紀30年代,自小吃苦。雖然家里貧苦,但他從不會吝嗇對子女的教育。為了供養三個子女讀書,他做過許多工作,給人搬磚做瓦工、在工廠當搬運工等,這些都是日曬雨淋、最重最累的活。他夏頂三伏烈日,一身黝黑;冬披三九酷寒,嚴重凍傷,任何困難都沒有把爺爺難倒,只要子女想讀書,他都會全力以赴為他們提供機會。因為爺爺一直強調,只有讀書才是農村人的出路,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這也是爺爺一直對我們的教誨。
爺爺待人善良,且從不圖回報。我從小在爺爺身邊長大,爺爺一有時間就會牽著我的小手帶我去街頭逛逛,一路耐心跟我講著關于這條街的變遷,并感嘆著時代的發展之快。每次走到街尾的轉角處,看見有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蜷縮在角落里,爺爺就先停下腳步,從上衣的口袋里摸索出一張五角錢的紙幣,然后遞給我說:“你餓了嗎?要不要去旁邊的包子店買包子吃啊?”我興高采烈地買來兩個包子,遞給爺爺一個。但是爺爺沒吃,他牽著我徑直向角落走去,輕輕地放下包子,沒說一句話就牽著我繼續向前走。后來,我問爺爺:“為什么每次都要放下一個包子,那個老爺爺也沒有跟你說謝謝啊?”爺爺只是笑笑說:“那個老爺爺年紀大,更需要這個包子。”爺爺的教育讓我對每一個遭遇不幸的人都心懷善良。
小時候,爺爺總是帶我一起去空曠草地上放風箏。他喜歡自己做風箏,一張報紙、幾只竹簽、自制的'漿糊,在爺爺的手里幾下就變成簡易的風箏,而不懂事的我那時候還老是嫌爺爺做的風箏沒有其他小朋友買來的好看。爺爺邊跑邊有節奏地拉扯著,風箏迎著風慢慢越飛越高,我也一路跟在爺爺身后小跑著歡呼雀躍。待風箏在天上稍微穩定后,爺爺就把線軸交給我,讓我掌控著風箏。記得有一次,由于風速有點快,風把線軸的線迅速拉出去了。我為了風箏能飛得更高,加速放線,卻沒想到線在空中打結拉斷了,風箏帶著斷了的線緩緩飄遠。幸虧爺爺眼疾手快,縱身一躍,一把將線頭緊緊抓住,才沒讓風箏飛走。后來細想爺爺可真是老當益壯啊。爺爺在回去的路上跟我說:“要掌握線,才能控制風箏。我們做人,要像放風箏一樣,懂得觀察風向,把風箏的中線立正立穩,才能使風箏飛得高遠和穩當。”
爺爺帶給我的不僅是生活中衣食住行的照顧,他留給我的教誨更是我一生的“傳家寶”。
廉潔家風主題征文 2
“規矩誠設矣,則不可欺以方圓。”說的就是尺度。尺度很大,大到國家制度;尺度很小,小到家庭家規。尺度刻在哪里并不要緊,要緊的是守住分寸。
爺爺生于1936年,抗戰時期家里窮,爺爺在動蕩年代只上過幾年學堂,后來自己勤于學習,又寫得了一手好字,在六十年代成為了供銷社的一名會計,是一個嚴謹且極具責任心的人。
爺爺身邊沒有很多物件,穿的衣服更是破了再補、補了再補,但是一把黃連木質黃色木尺,爺爺一直視若“寶物”。木尺尺體光滑,原本微白的尺身被汗水浸染成了黃褐色,總是放在爺爺的案桌上。身為會計,爺爺的帳目一清二楚,像這把木尺:懂得規矩,講究尺度,守住分寸。爺爺心中有“尺”,從沒貪過公家的一點便宜,不屬于自己東西不能要,才能做一個清廉的人。
小時候我貪玩,在跟鄰居家小朋友玩游戲過程中偷過小賣鋪的零食,被發現后送回爺爺跟前。爺爺十分嚴肅地用木尺教育了我一頓,并給我講了一個故事:以前有個大戶人家的獨生子,寶貝得不得了。一天,搖撥浪鼓子的貨郎在他家屋后吆喝賣絲線繡花針,趁賣貨郎擔的人不注意他順手拿了一根繡花針,大人沒有責怪;第二回,他把人家雞窩里的雞蛋拿回來,大人還是沒管;第三回,他又把隔壁的老母雞偷了……等這孩子慢慢長大了,便拉人家馬,偷人家牛,最后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最終被官府殺了。事后,爺爺說:“你今天也許只是因為貪吃偷人家一袋零食,明天就有可能偷拿別人家錢。人心中沒把尺,就容易走上歪門邪路!”爺爺的話,讓我明白了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不能要的道理。
蔡元培曾在《中國人的修養》里寫,“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生之品行,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后來爺爺去世,臨終前,拿著陪伴他一生的木尺鄭重地告誡我:“做人要像這把木尺,心懷正直,懂得規矩,講究尺度,守住分寸。”家風是一種傳承,厚重淵源,可潤人性于無聲。爺爺用他親手制作的這把木尺丈量和規制了自己的處世態度,也將被代代傳承。
長大后的我進入了審計部門,成為一名審計人員,跟賬簿打交道,傳承了爺爺的“職業”。如今,我已工作兩年多了,感謝爺爺對我的'言傳身教,讓我成為了一個有素質、有道德的人。我把爺爺一生的“態度”融入到審計工作中來,時常提醒自己:守規矩,守清廉。
守規矩即保持向上的態度。不能說因為守規矩就什么都不做了,相反要多做事,勤學習。從進入審計部門開始,我就把審計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想把這份事業做好。我開始不斷的學習,從最初的賬本查賬、審計收支到后來的參與省廳和市局的大型審計項目、學習計算機審計。作為新人,在這段求知路程中會覺得很累,但卻感覺自己很踏實,因為通過勤學、多做事,能夠積累經驗,自己懂得越來越多了,越來越理解審計的職責與意義。
守清廉即保持清凈的心。擺正心態是第一步,要找準自己的位置。一是作為審計干部隊伍中的新生力量,在緊張和忙碌的工作生活中,要有敬畏之心,審計人員履行監督職責,必須用嚴于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打鐵先要自身硬,要有“自身凈”的持久耐心和耐力,面對各種誘惑時,要保持高度自信、自警和自省;二是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絕不觸碰各種紅線,要對人民敬,對貪欲畏,堅守“責任、忠誠、清廉、依法、獨立、奉獻”的核心價值觀,樹立“實、高、新、嚴、細”的工作作風,力戒“庸懶散”、“驕嬌暮”。
爺爺的木尺是一種傳承,更是我的家風“見證者”。它讓我懂得守規矩、守清廉,它也會伴隨我的一生……
廉潔家風主題征文 3
在現代功利教育的重圍下,更多家庭非但沒有舍棄良好的家風,更將其視為珍貴的家庭精神財富,孜孜以求,美好的人文情懷得以代代延續。
現在絕大多數家庭都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它的每一個細節都帶著家庭風氣的影響;而家庭風氣不是想出來的,是由家庭中每個成員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創造出來的.。如果成年人的言談舉止有失規范,即使是精心研究出來的教育方法也無濟于事。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為子女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風。子女的未來其實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
在一個學習型的社會里,人與人的關系正在發生許多變化,以前的家長經常把學習當經歷了起碼有幾十位老師,但是,我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這短短的幾句話,也反映出如雨的家風。
這也正是有些貧困潦倒、目不識丁的人之所以能把孩子培育得成名成家,而有些腰纏萬貫、學富五車的人卻做不到,原因在于有比金錢、物質和知識更為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家風,是一個家庭長期積淀下來的人文底蘊。
從這個意義上說,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要形成好的家風,做父母的就得事事從自我做起,不斷提高為人父母的素養。而不是只要求孩子如何做。
家風就是父母之風,父母的良好品質是孩子的無價之寶。父母的缺點就是孩子生命的伏險。父母的品質、作風、性格、愛好,都會自然地在孩子心靈上。
這正是找人要找個好人家的玄機了。
廉潔家風主題征文 4
母親今年76歲了,阿拉伯數字也不識一個,但特別有她的“信仰”。我很小的時候,她牽我的手走在路邊,指著地上一塊牛糞說:“你看,人家在周圍畫了一個圈,你就不能撿了,這就是規矩。”
1986年夏天,我初中畢業,進入高中的大門已經打開,但能不能進去,學費說了算。由于父親常年生病,家里也沒有值錢的東西,當時,鄰居親戚又來勸母親說,孩子也大了,就別上學了。
母親看出我的不甘心,并堅持讓我繼續學業。告訴我說:“人都得逼自己,沒人能幫你,繼續上學,學費就靠你自己了!”在母親的張羅下,我還不到14歲,每天天還不亮,就騎車到20公里外的冰糕廠,批發冰糕去買。心里有目標,干活就特別賣力,一天下來,也能賺幾塊、甚至是十幾塊錢了。
有一次,由于冰糕廠停電,關門歇業,村里同去冰糕廠的幾個人,都氣不打一處來,好像要把冰糕廠搬走才解恨。同村的大哥,見后門口有一鐵桶,一不做二不休,拿給我說:“你最需要錢,帶回去吧!”于是,塞進我的自行車后座的箱子里,一溜煙的跑回家去。
母親知道后,把同村的大哥狠狠罵了一頓,讓他陪著我,一定要把這鐵通還回去。她的話,至今在耳畔回響:“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老天爺的眼睛明亮著那,把你記在賬本上,你一輩子都還不起!”
一個暑假,我賺的錢已經足夠高中一年的學費了,母親的一舉一動,都告訴我,成功是用辛勞換來的,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有歪心思,更不能走歪路。現在,面對困難,我還想起母親的話——人都得逼自己!不能等、靠、要,更不能私自占有。
從這以后,母親常常給我講地主和高利貸的故事。她說,人這一輩子,是不能借貸的,不能為了解決了一時的困難,借的越來越多,搞得一輩子都爬不起來。
母親因為自己不識字,卻格外重視讀書,重視榮譽和名聲。讀小學的時候,每天放學回家,我大都要去田里割草,給家里的`牛羊吃。但也有例外,就是哪天老師布置了作業,我就可以待在家里,或者到同學家去做作業,這比割草要優先多了。
有一次,別的孩子都放學回家了,我卻遲遲沒有到家,母親憂心忡忡,她跑去問鄰居的孩子,我怎么沒回來,是不是犯了什么錯誤了。當聽說學校開表彰會,我在等著領獎狀的消息,母親的臉上,自豪就油然而生。多干點活,對母親來說,是再小不過的事了,每看著家里墻上貼著的獎狀,勝過萬貫家財,這是她的希望,這些更能讓她精神抖擻,干活從不感到累。
母親大道理不會說,但心里懂,有信仰。她常說:“跟好人學好人”“多替別人想想”“別讓人家生氣”“要靠自己”等等。這些散發著泥土清香的三言兩語,看似不“高大上”,卻一樣樸素感人,既聚正氣,還接地氣。直到現在,母親在電話里,還常常嘮叨這些話。
后來我上大學,有了工作,讀書一直陪伴著我,特別是名人自傳,家訓家書之類。期間,我閱讀了《誡子書》《朱子家訓》《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有關家風的書,字字箴言,這些優秀的家庭文化多是相同的,也是相通的。母親的言行,豈不正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寫照嗎。
前幾年,母親被推為村里寺廟的領頭人,她每逢什么節日,都要去燒香拜佛,祈福平安,之前常常嘮叨的話,也慢慢成了她“信仰”的一部分。有一次我和她聊天,她說:“你們共產黨人有信仰,群眾也應該有個信仰,我信我的,你也要信你的!”
廉潔家風主題征文 5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丫,擁有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雖然不算高,但也算很努力的生活著。如今他倆早已“解甲歸田”,過上了悠然自得的退休生活。有次與父親談起家風,父親說:“家風并不是種具體的可以描述的東西,它就像是我們所在的城市一樣,于無形中陶染著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家族的價值觀、人生觀。”提到“家風”二字,我時常會想到父親,他為人正直、善良、節儉,而他的廉潔自律最讓我信服。
父親作為知青下放黃梅,經過努力考進航校,后進入二航局工作,這一干就是40年。印象最深的.還是我上初一時,父親由于工作調動關系,去了一個新成立的公司,作為人事部經理,自然很多“親戚”聯系了過來。印象中,父親每次都是很客氣的接待客人,認真而又嚴肅的將招錄要求進行一一講解,紅著臉拒絕所有“開后門”請求。
記得有一次,家中一親戚帶了一份并不算貴重的禮盒,由于父母加班未歸,我手癢拆開后發現是一盒進口點心,平時家庭節儉,自然是趁著父母不在拆開品嘗,結果可想而知,父親很少發脾氣,而那次卻狠狠的教訓了我。隨后帶著我買了同樣的禮盒送還回去。歸途中,坐在父親自行車后座,父親向我說了很多,有原則、有制度,十二歲的我自然是聽不太明白,但父親說的“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這兩句中華俗語,一直深深的影響著我。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如今的我也在工作崗位上努力奮斗拼搏著。受父母耳濡目染的影響,“做人一定要自律,自律才能成就自己”的話語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根植于我的內心。
每次我從家里出發到項目去,父親都會找各種理由送我出小區,這一段路不算長,卻飽含著“千叮嚀、萬囑咐”。出院子后,我也會目送父親回家,看到父親穿著我“淘汰”的衣物和略有駝背的樣子,腦海中想起的不是朱自清的《背影》,而是從小到大我父親教導我的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好似“春雨潤物”般沁潤進了我的生命,無需過多的言語,卻也深深印刻在腦海里。它鞭策著我,激勵著我,也改變著我,變得更加自律、更加堅定。
廉潔家風主題征文 6
我的爺爺有一口視為寶貝的老式搖擺鐘,從我記事起,就在家里墻上掛著。
鐘身是紅木色,上半部表盤有兩個小孔,下半部掛著一個扁圓的搖擺,正面是刻印著漂亮花紋的玻璃門。每當擺鐘走時不準或者報時聲音不響亮了,爺爺就會從鐘肚里拿出鑰匙給它上弦。我很好奇,為什么每次上完弦后古鐘又能準時響亮了呢?后來參加工作回家,爺爺讓我給擺鐘上弦,我用鑰匙一圈一圈地擰動發條,不覺感嘆爺爺年紀大了,連弦都上不了。這時爺爺提醒我:“做人就像這鐘一樣,要時常上緊鐘弦,校準指向。你工作也一樣,要嚴于律己、腳踏實地。”這時我才醒覺,我不在家的時候,擺鐘可從來沒停過。
小時不識數,只能通過鐘聲來辨別時間,擺鐘半點會發出一聲響,整點幾點就發出幾聲響。每次“鐺、鐺、鐺”的鐘聲響起時,爺爺都會問我是幾點。這時我會仔細傾聽,掰著手指頭數著,等鐘聲響完后,大聲告訴爺爺幾點。每每這時,爺爺就會摸摸我的頭,“對啰,要記住時間寶貴,做什么都要抓緊時間。”后來,求學工作離開家后,再也聽不到鐘聲。每當感到疲憊懈怠的時候,鐘聲總會在記憶中響起,像是催著我向前。爺爺的話時常在腦海中響起,光陰可貴,做事不能半途而廢。
爺爺經常給我講一個鐘表小故事:一只新組裝好的小鐘表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么,它去問老鐘表。一只老鐘表說:“一年要走完三千二百萬次。”小鐘表非常吃驚,表示辦不到。另一只老鐘表說:“只要每秒滴答擺一下就行了。”小鐘表將信將疑,嘗試著每秒鐘“滴答”擺一下。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它擺了三千二百萬次。初聽不知所然,后來恍然大悟。這就是勤奮積累的'精神,工作要秉持勤勉的態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樸實的爺爺教育總是這樣潤物無聲,卻又發人深省。
擺鐘“滴答滴答”不知疲倦地走著,我也在不知不覺中成長。在成長這條路上,我始終謹記爺爺的“鐘言”:繃緊嚴于律己的弦,堅持警鐘長鳴,做到勤勉履職。
廉潔家風主題征文 7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家之風范,承載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態度、價值理念和人生觀,構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獨有之特色。作為普通人家的農家孩子,祖上自然也不可能有十分優秀的家風傳承。因為我的祖上都沒讀過什么書,大道理更是講不出來!但父母的言傳身教倒讓我受益終生。
做人要干凈!
我的老家在大山里,叫大靈山。在這里,“開門見山”不是一個成語,也不是一個比喻,而是一種現實的感官存在:我的家——開門只能見到山。只有走出大門,到院子里才能看到頭頂上的天。我姐頭上的一個哥哥,十九歲的時候,砍柴不小心滑到山后的池塘里,淹死了居然也沒人看見。哥哥的死,成了直接讓我母親一定要走出大山的導火索!在我父親親戚的幫助之下,走出大山,從山下生產隊的保管屋開始住起。記得小時候,我們住的土坯屋很破舊,但是屋里屋外總是被母親打掃得干干凈凈,在那間不知住了多少輩人的黑黢黢的灶屋里,母親總是把不同的飯菜和佐料用不同的土碗分別盛好,整整齊齊地擺放在那個灶口,柴禾煙氣氤氳著的味道,在我半生之后仍然記憶猶新。這就是我母親為我樹的第一個家風:做人要干凈!生活可以茍且,但做人做事也一定要干干凈凈的!
一定要好學上進!
“忠孝仁愛顯人品,勤儉耕讀展家風。”好學上進是母親傳給我的第二個家風。雖然我的母親自己并沒有讀過書,但她堅持要我們讀書。哪怕再苦再窮,哪怕借錢也要我們讀。因為她深深的知道:要想改變我們的命運,唯一的途徑就是讀好書!雖然她說不出:書中自有顏如玉,讀得書來勝大丘!現在想來,我已經忘記了在學校看過的大部分書,已經解不出復變函數、背不出行政法條款,也記不住歷史上朝代更迭的具體年份,然而沉淀下來的,可能是理性而嚴謹的思維方式,是最為基礎的管理知識和行政意識,還有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初步認識。但讀書為閉塞的我,打開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讓我變得豐富、變得厚重、也變得自信,讀書幫助我構建了唯物的世界觀,也讓我認識到自身的渺小和無知,使我一直保持謙虛的生活態度。讀書不僅讓我把謙虛的態度保持至今,也使我對新鮮事物保持好奇心,并始終保持學習的能力和欲望——60后的“高齡”,卻愿意去學習90后,00后的'小鮮肉的新鮮表達,網言網語各種表情包也能用得出神入化。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多年以后,我對我的閨女說,你一定要多讀書,也許某本書中的某個句子就會觸動你,讓你發現內心的夢想并愿意為之努力,改變生命的軌跡。
做人要善良!
“做人要善良”,是母親說得最多的、也是要求我們必須要做到的一句話!因為她自始至終都認為:好人一生平安。記得我們塆里有一戶比我們家還窮的人家,他家連吃飯的筷子都沒有。到吃飯的時候,就到人家的竹園里去折竹條當筷子。主人連系褲子的褲腰帶也沒有,經常見他用草腰子系褲子!為什么那么窮?是因為他們家的孩子多,又人人都在讀書。因為窮,他們家是經常窮得沒鹽吃,經常到我們家借鹽吃。可能借多了又有些不好意思,只好派幾個孩子輪流來借。只見過他們借,很少看到他們還過,我就不解地問母親:“他們總是說借,為什么從來沒有還?”
母親因為我這句話生氣了:“人不到無路可走,誰會借鹽吃!我們不借給她,她就沒地方借了。”如今,他們家是我們塆過得最好的人家、孩子們也是最有出息的……
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做個干凈正直的人,認真讀好書,修身潔行,這種樸素的家風給予我向上向善無窮力量。而干凈正直、嚴于修身、善待他人的社風民風又何嘗不是廉潔之基、正直之本。
家風是鏡,光可鑒人;家風是樹,蔭蔽后輩。我也將繼續傳承我家的家風,正己修身、廉潔從政,在服務群眾的道路上篤定前行。
廉潔家風主題征文 8
我從小跟著姥爺姥姥長大,從記事起,姥爺家就是現如今的模樣:黑漆大門的門楣上用瓷磚拼了四個大字——耕讀傳家。這四個字也伴隨著我的成長過程,在心里形成深深的烙印。
姥爺的農活做得是極好的,從耕地、播種、除草到收割,整套流程都堪稱是村里的典范,從小在他身邊長大的我,自然耳濡目染接觸了不少。記憶中最深的一項農活就是給谷子間苗和除草,這是一項極其需要耐心又極其瑣碎的工作:全程需要蹲在地上,拿一把二三十公分長的鐵質小鋤,在一排谷子苗中挑選出長得茁壯的幾顆,按照一定間距留好,其余全部拔掉,再拿小鋤翻松谷子苗旁邊的地,過程中不可把留好的'谷子苗鋤掉,而且往往一個人要照顧三壟。通常才干一會兒,腿就蹲得麻了,而且速度很慢。往往覺得自己干了不少活兒,但一眼向后望去,發現其實沒有前進多少步,沮喪和失落感就會紛至而來。
每到此時,姥爺總會說:“干這種精細活兒要有耐心和韌勁,腳踏實地,不必總抬頭,干著干著自然就向前去了。”當時聽的時候并沒在意,可是每次遇到事情,總是會想起他講的這句話,暗暗告訴自己每臨大事要有靜氣,沉穩耐心不焦躁。伺候莊稼是這樣,待人接物更是這樣。
除了干農活,讀書就是這個家庭的另一件大事了。我媽是老大,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為了讓兩個舅舅上學,小學畢業后就開始在村里干活領工分了。媽媽輟學的時候,姥姥和姥爺是有愧疚的,姥姥不止一次地說過,媽媽天資是不錯的,而且很要強,如果家里條件好,完全可以讀出來。也正因為此,兩個舅舅的求學之路比較順利。
當時村里的普遍情況是,每個家庭都做兩手準備,如果學習好就讓上學,能考得上大學是造化,考不上就回來種地或找個工作;如果學習不好就完全看孩子,混個初中或高中文憑了事。大舅第一次高考失利了,是選擇復讀一年還是直接工作成為他人生關口的一次抉擇。雖然姥爺姥姥極力支持他去復讀,可懂事的大舅一直也沒有提出要求,只是每天默不作聲地干著活兒。
大舅最終放下了包袱,如愿考上了大學。在大舅的榜樣引領下,二舅也一路讀書讀了出來,我們家成為村里為數不多的“讀書之家”“上學之家”。這在現在看來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之處,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執著、堅韌地踐行著內心的“耕讀之道”。
去年春節,大家團聚在一起談起“家風”這個話題時,二舅深情地說:“我們家的家風,就是耕讀傳家。”耕讀傳家的第一層意思就是要教人向善,要引導人走向正途,干活的人要認真工作、踏實上班,讀書的人要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第二層意思是每個人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虛此生,不虛此行;第三層意思是要把良好的傳統傳承、發揚下去,每一代人都有新的進步、新的發展。
現在,我已走上工作崗位7年有余,也已有了下一代,耕讀傳家這四個字,在我心中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現在早已不需要面朝黃土背朝天,每天躬耕于黃土地上了,但是我們今天所處的境況何嘗不是另一種耕作:對待工作,保持耐心、細致,富有韌性、腳踏實地,牢記忠誠、干凈,不好高騖遠,認真走好每一步;對待家庭,切實擔起兒子、丈夫和父親責任,發揮中流砥柱作用,全力維持家庭和睦,攜手向前;對待自己,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質,提升解決問題和干事創業的水平。
廉潔家風主題征文 9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我家的家風是:勤勞善良,誠實守信,孝順長輩。
我出生在一個農村的家庭,爸爸媽媽從小就教導我做人一定要勤勞。小時候每當家里農忙時,一家人總是全體出動,割麥子、掰玉米等等都干過,雖然很累,有時汗流浹背,但家人辛勤的勞作,換來了豐收的碩果,看在眼里,美在心頭,開心的總是不得了,這就是我家勤勞的家風,從小便讓我懂得只有付出了才會有回報,爸爸也一直這樣教導著我。
媽媽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善良,媽媽在生活中也一直為我們做著榜樣,有什么好東西總愿意與街坊鄰居分享。借了鄰居的東西用,總要及時完好的歸還人家。媽媽說:“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你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你著想,人與人之間就會有一種融洽快樂的氛圍。”我想就是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我才擁有了一個快樂的'生活,我想我們也都在享受著這份幸福。
誠實守信關系著我們的生活、工作……,一個人如果失去了誠信,就會讓人瞧不起,失去朋友,將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誠信給人帶來溫暖,有時很難做到,有時卻很容易做到,有時甚至身邊的一件小小的事情就是一份誠信;一句簡單的話語就是一份誠信;一個淡淡的微笑就是一份誠信。只要我們從點點滴滴做起,守住自己的那份誠信,整個世界將會變得無比的美好。
爸爸就經常對我說:“一個人要知足,要知道感恩,孝順長輩回報他人。”我自打懂事起,就聽爸爸說我們的老家在遼寧,在那里有著爸爸的至親朋友。剛到黑龍江來的時候家里的條件不是很好,老家的親人聽說后總會寄來一些錢和物品,收到這些東西的時候爸爸總會用本子記下來,他說以后有機會一定要報答人家。我家條件好了以后,尤其是有了電話之后,爸爸總是電話問候遼寧那邊的親戚,過年了送去親人的祝福。爸爸說:“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們更要知恩感恩。”
今天,我的爸爸媽媽也已上了歲數,在他們的教導下,我已經長大成人,雖不在他們身邊,但我總會電話問候,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回去看看他們,多陪陪他們,常回家看看。
如今我也是一名母親了,我會用我的一些舉動,影響我的兒子,讓他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下,成為勤勞善良、誠實守信、孝順長輩的好孩子!
廉潔家風主題征文 10
家風和家訓,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每個人家里都會有家風,家風包括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孝順父母。我家就有一種家風,那就是勤儉節約。
爸爸常常對我說:‘要省吃儉用,勤儉節約。’我一直將這句話記在心里了。每次吃飯,我都會把碗里的飯粒全部吃完,一點兒也不會留。
媽媽喜歡用洗菜水,淘米水,洗衣服的水用來沖馬桶,她常常會說:這樣可以省掉不少的清水,也很環保,這是一個佷好的方法。而爸爸更會節省,他沒有買過錢包,錢包是由一些廢紙制做而成。一頓菜夠他吃好幾頓飯了。有時媽媽會開玩笑地說:‘你這是小氣吧,連一個錢包都不肯買。’爸爸不服氣地反駁道:這有什么不好,能省就省,能儉就儉,報紙當錢包,還方便省錢又好用呢!’
廉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風家訓就包含在內。所有良好的家風家訓,都是由子子孫孫代代相傳教育而得來的.。盡管我們嘴里一直提到要做個廉潔清正的人,近幾年來還是有很多人進了監獄。這些人都是因為家教不好,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就會使孩子走上不良之路。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好的家風習慣,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在學校里同樣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節約紙張,不和別人比吃比穿。
家家戶戶都有一種良好家風,我們都要遵家規,做一個好公民。
廉潔家風主題征文 11
如果說,家庭是農田,那么孩子就是農田中的一顆小苗,家風就是雨,只有雨的滋潤,小苗才會健康成長,只有良好的家風,孩子才會養成好習慣。家風,幫助著我成長。
在家里,父母經常教育我如何做人。例如:禮貌善良虛心誠實寬容,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原則。他們還教育我,禮表儀態一定要好,如:衣著整齊,見到別人問聲好等。記得那一次,為了得到一個好玩的小皮球,我和朋友打起架來了,誰也不讓誰。父親走過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人要寬宏大量啊!這樣才是個好孩子。”父親的話深深地教育了我,從此以后,我牢記于心。
爺爺經常也對我說:“孩子呀,現在的生活多美好呀!我們一定要珍惜它。平常生活中,要節約用電節約用水珍惜糧食,還要尊老愛幼,見到老人扶一扶,見到需要幫助的幼兒幫一幫。”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他正在用行動教育著我。
這些文明家風一直伴隨著我,并幫助著我成長,它讓我養成了好習慣,好品質,樂于助人,拾金不昧,誠實,尊老愛幼……這些都與長輩平時的教育有著親密關系。是的,一個中國人,就必須有著良好的文明家風。
樹立端正的家風,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家風,也正是成長道路上的基礎,這正如y一句名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基礎性教育,良好的家風是未成年人成長的基石。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是祖輩、父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著下一輩的成長。”文明家風助我成長!
廉潔家風征文篇今天早上的時候,陽光明媚,爸爸媽媽說來說去的,商量著今天早上去哪呢?去小將?去回山?我決定了先去回山,再去小將。他們非常贊同我的意見。
我們一起拿著好吃的東西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們坐著小轎車去了回山的方向上,沿著彎彎曲曲的盤山公路,我們到了回山。我們一起去回山的,不,不止我們三個,還有哥哥姐姐妹妹一起來了,而且要一起去探親呢!
隨后我們吃了個午飯,說說家常話就下來了,我們在家里先準備了一下,爸爸媽媽實在太會磨蹭了,我說先下樓了,我就“唰”的一下就跑到了樓下,我開始在樓下耐心的等待著,等了會兒,我實在等不下去了,我一個人跑了下來,大聲地跟媽媽說:“我在叔叔的理發店里等!”媽媽給我一百元去買水果,十元的`橘子,還有一串香蕉,只要二十元,爸爸媽媽知道后,直夸我挺會買東西的。
我們的車子來了,和哥哥一起去小將看望外公外婆,我們說了幾句話,就下來了,下來前拿了很多東西,有毛豆,有青菜、菠菜,有番薯,還有野生的獼猴桃……收獲多多,這個星期看來不用買蔬菜了,都是綠色環保的蔬菜,我可有口福了。
我們回來了,一天的牢累并幸福著。開始整房間,爸爸媽媽正在整理自己的東西,我在整我自己的房間,你看,我們家的人多么的勤勞啊!而且我媽媽也很講衛生哦!比如:媽媽吃東西前都要洗一遍手,就連我想要偷懶的人也被我媽媽調教過來了。
你看看,這就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廉潔家風主題征文 12
古人云:“樹清廉家風,立崇廉家規。”家風和家規體現了一個家庭的美好思想品德。假如少了家風或家規,就好比一艘船少了船漿,一顆珍寶失去了光澤。
父母經常教育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因此,“樂于助人”便列入我家的家規,我也慢慢養成“幫助別人,從小事做起”的習慣。然而,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某些人,因怕麻煩,順手亂扔垃圾,給清潔工造成負擔;某些人,明明看到老人摔倒,卻袖手旁觀。這些人,是真的不懂得助人為樂嗎? 孔子曾說過:“民無信而不立!”可見誠信是多么重要啊!當然,講誠信也是我家的家規之一。曾子為了教自己的孩子講誠信,竟殺了自己家的豬;華盛頓小時候不慎砍到了一棵父親很喜愛的櫻桃樹,但他英勇地承認錯誤并得到了父親的諒解;北宋詞人晏殊,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在參與考試時,發覺考題是自己以前做過的.,并懇求改換其他題目。你們看,古人都能講誠信,我們為什么不能呢?
記得小時候,我因不留意弄壞了爸爸的“珍寶”—陶瓷工藝品,爸爸發覺后,趕忙找我問:“是不是你弄壞了我的東西?”我趕忙裝糊涂:“我剛剛明明在做功課呀。”爸爸無奈了,只好去整理地上被弄壞的陶瓷片。我突然感到很擔心,像有一塊石頭浮在空中,沒有方法放下來。在一段時間的思索下,我覺得應當說出實話。見爸爸來了,趕忙拉住他的衣角,紅著臉說:“爸爸,對不起,是我弄壞了你的東西。”爸爸低下頭,說:“沒事,你能承認錯誤就好了,要知道,說謊話的孩子會變成丑八怪哦!”我不禁被爸爸逗樂了,從今,誠信的種子便在我心中生根發芽。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優良的家風和家規是一個家庭、一個社會的“傳家寶”。可以說,一個家庭是一面折射鏡,它能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祖國的真實面貌!朋友們,讓我們舉起雙手,同駐美好家庭!
廉潔家風主題征文 13
家風好壞,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決定著家業能否興旺、濟世是否久長。對此,我深有體會。
記得孩提時的一天,我正在院里同小伙伴們玩耍,爺爺突然把我喊回家,讓我換雙鞋,說是要領我去市長家串門。市長家雖不豪華,但很敞亮。我就像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樣,東瞅瞅西看看,看啥都覺得新鮮。最讓我震撼的是,市長家的衛生間里有一個巨大的瓷家伙,聽說叫“浴盆”。要是有了這東西,就不用去澡堂子排隊洗澡了。艷羨之余,我心想:還是當官好。來之前,我曾聽家人說,市長打算提拔爺爺當局長。我暗自盤算:爺爺要真當上局長,我家也能裝上大浴盆了。可到了市長家之后,我才發現,爺爺借我這個“小道具”串門是為了談正事更好開口。當我偷聽到爺爺與市長的談話內容后,心都涼了。爺爺說自己不適合當局長,并舉賢薦能推薦了別人,還說這是為工作和大局著想。可我心里暗自叫苦,看來以后“我家也能裝上大浴盆”這個夢想也只能是夢想了。
其實,爺爺是“抗日戰爭開過槍,解放戰爭負過傷,抗美援朝跨過江”的老革命,論資歷和能力,不輸給一般的'同齡人。
他一生為人狷介正直、淡泊名利,對于自己能否被提拔毫不介意,而且經常對我們說:“莫圖權來莫貪位,時時想想老前輩;莫多占來莫去貪,時時想想打江山。”
爺爺一生清正廉潔,從不利用職務之便貪占便宜,用他的話說就是“寧可清貧讓人敬,不可濁富掙罵名”。爺爺的高風亮節、一言一行,深深地影響了家人。我父親是老三屆高中畢業生,下過鄉、當過兵,1977年高考恢復后又成為錄取率極低的第一批大學生,大學畢業后進入實權部門任職。
有一次,一個中年婦女抱著一條一米來長的大魚來到我家,一邊說話一邊掩面向父親哀求。父親一邊安慰她,一邊打電話同有關部門人員聯系,最終將她的合理訴求予以解決。婦女轉憂為喜,但父親堅決把她抱來的大魚擋了回去。當時,年幼的我很不理解,幫人辦事,接受一條魚算什么!可后來,當我聽說父親單位的一位叔叔被檢察院傳訊、一位阿姨被停職檢查、一位姐姐被要求寫檢查時,我才理解父親堅守底線的重要性。
“秀才說讀書,屠夫講殺豬,文人談禮義,蠻人論動粗。”在清正崇廉的家風感染下,家人平時閑談的內容則多是剛正不阿的包拯、秉公耿直的狄仁杰、一身浩然正氣的文天祥、不怕死不愛財不結黨的清官海瑞……
我走上工作崗位后,也逐漸成長為一名領導干部。在爺爺和父親的言傳身教下,“清正廉潔放在前”的家風教誨根深蒂固地刻在我心里,時刻提醒我不貪不占、秉公為民,鞭策著我在追求公平正義的路上勇往直前。
廉潔家風主題征文 14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風連著黨風政風,關乎國風國運。黨員干部應爭當家風建設的“領頭雁”,帶頭抓好家風建設,以好家風立志、正行、肅紀,滋養為民、擔當、廉政的大情懷,在以小我成就大我中凝聚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偉力。
以好家風立志,在堅守初心中滋養“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志向是指引我們前行的燈塔和干事創業的力量源泉,是在歷經磨難和千錘百煉后對初心的堅守。縣委書記的好榜樣谷文昌胸懷“為人民奮斗終身”的偉大志向,在14年艱苦歷練中百折不撓,創造了把荒島變成寶島的偉大奇跡,給家屬子女留下了“簡樸清貧、為民奉獻”的.家風。時代楷模朱彥夫身殘志堅,雖動過47次手術,卻從未忘記“為老百姓辦事”的志向,給家人留下了自強不息的家風。黨員干部要樹立為人民謀幸福的遠大志向,以“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堅守為民初心,身體力行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家風。
以好家風正行,在實干奮斗中滋養“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擔當情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工作崗位上,黨員干部的言行舉止都起著重要的示范帶動和風向標作用。黨員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把責任落在行動上,不圖虛名、不務虛功,說正話、做正事、交正友、走正道、樹正氣,立足本職崗位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心無旁騖干事創業,一心一意惠民生促發展,在實干奮斗者中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服務,以愛崗敬業、艱苦奮斗、甘于奉獻的實干家風滋養“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擔當情懷,書寫黨和人民偉大事業新篇章。
以好家風肅紀,在規己育人中滋養“一身正氣心坦蕩”的廉政情懷。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風正是為家中后人樹立的價值準則。家風問題不僅是道德問題,更是紀律問題。好的家風不僅要求黨員干部以身作則,做嚴于律己、勤政為民的表率,更要用嚴格的家規家訓規治育人。黨員干部要加強道德修養,對黨紀國法心存畏戒,筑牢信念之基,嚴守紀律底線,時刻將自己置于紀律、規約的約束之下。同時,要加強對家人的教育、管束,防止家屬利用自身職權影響做有違黨紀國法、損害人民利益之事,嚴守家中“廉潔門”、筑牢家中“廉潔墻”。唯有自身清正樹標桿與言傳身教強管理相結合,才能以“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護航為官從政路。
廉潔家風主題征文 15
中國,一個多么了不起的名字;中國,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種語言,五十六種習俗,可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家風——廉潔。
廉潔,就是不貪污腐化,不損公肥私,不奢侈浪費,不貪贓枉法。廉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翻開漫漫歷史長卷,我們不難看到:凡是清正廉潔,務實為民的人,總會受到百姓的崇敬與愛戴。如唐朝的魏征,剛正清廉,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清朝的鄭,兩袖清風,深受百姓愛戴。
我曾看過這樣一則故事: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并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這件事也說明,其實廉潔離我們并不遠。也有許多同學會說:“廉潔不是干部、大人的事。跟我們小學生能有什么關系?”但是,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學生時代正是一個人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接受什么樣的教育,經受什么樣的'文化熏陶,對其人生道路影響巨大。對于我們小學生來說,廉潔就是誠實守信等一些小事。
記得有一次,我去商店里買了兩塊錢的水,我給了商店老板五塊錢,而他卻找了我四塊錢。可能是因為當時人多沒看清,所以才會多找了我一塊錢。可卻因為這一塊錢,讓我心里糾結不已。我想把這一塊錢占為己有,可我又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我應該把一塊錢還給老板才對。這時,我的心里好像出現了兩個小人,一個說:“沒事,就一塊錢嘛,自己拿著吧,又不會有人知道。”另一個說:“一塊錢雖然不多,但這是關乎著誠信的問題,這是一個人的基本的道德品質。不管怎么樣,都應該把這一塊錢還回去。不能為了這一塊錢而毀掉了誠信。”對于這件事,我心里一直很糾結,到底是還還是不還。我思量了許久,決定不管怎樣都不能違背自己的道德底線。最后,我把錢還給了老板。
要做到廉潔其實很簡單,首先要做到誠實守信。誠實守信是為人之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實是指忠誠老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是指說話、辦事講信用,答應了別人的事,能認真履行諾言,說到做到,守信是誠實的一種表現。
作為新時代的少年,首先要做到誠實守信。其實廉潔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仔細觀察,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這一處美麗的‘風景’。我是新時代的小學生,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上都要努力爭做一個“廉潔小公民”。
我們應該時刻銘記廉潔這項家風,真正做到廉潔家風伴我行!
【廉潔家風主題征文】相關文章:
廉潔家風主題征文03-09
[熱]廉潔家風主題征文05-07
廉潔家風主題征文(集合)05-29
廉潔家風征文05-25
廉潔家風征文03-15
廉潔家風征文05-24
廉潔家風主題征文范例13篇05-28
廉潔家風主題征文[集錦13篇]05-29
廉潔家風主題征文實用[13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