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與環境學院的暑假實習周記
兩周的時間,46人同行相伴,走過了甘肅、青海、內蒙古三省,跨越了青藏高寒區、東南季風區和西北干旱區,行程超過3000多公里。期間通過學術報告系統的了解了知識,又通過野外實地考察領略了這個區域豐富多彩的地貌類型,體驗了蒙古族、藏族特有的民族文化,還有各種形式的聯誼活動增進了友誼。如今,聯合實習圓滿結束,整理完筆記和30頁總結報告的我,腦海中浮現的是收獲、是歡樂、是專業、是碰撞和滿懷的感謝。
為了準備這次實習的選拔考試我重溫了自然地理學的相關知識,而接下來的十四天里,實地的考察、測量無不是對書本知識的驗證,同時,大自然又是復雜多樣的,課本的單一知識在自然中衍生出許多變化和形態。實習中,老師耐心講解了地貌學、土壤學、植物學、水文學、氣象學等綜合地理知識,帶領我們考察了黃河階地、紅水河堆積階地的.物質組成、結構特征,測量秦王川盆地古沙丘斜層理傾向,繪制古風向玫瑰圖;挖掘、觀察、測量灰鈣土、山地森林灰褐土、高山灌叢草甸土剖面;考察古冰川遺跡,了解冰斗、刃脊和角峰等特殊冰川地貌的形態特征;翻閱祁連山、穿過河西走廊考察沿途一路的地質地貌、植被類型的垂直變化規律;通過觀察豬野澤湖泊沉積剖面,理解干旱區鹽湖沉積的“牛眼模式”;對比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本康丹霞和張掖彩色裂地的異同;考察青海湖東北岸的古湖堤、近代湖堤;參觀引大入秦工程、紅崖山水庫、海西鎮原子城、武威雷臺、文廟、天堂寺;品嘗白牦牛酸奶、烤全羊、青稞酒、武威“三套車”……這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李吉均先生在冰川擦痕石上“讀萬卷書窮通世理,行萬里路明德親民”題詞的意義,體會到資環人求真求實,腳踏實地,勤于思考,刻苦鉆研的精神傳承。
在西北,既看到了茂密植被,也看到了寸草不生。在生態脆弱、氣候變化敏感的西部,生態環境問題是人類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土地退化、荒漠化嚴重、生物群落退化、氣候異常、水文狀況的惡化、污染環境、毀壞生活設施和建設工程以及由此導致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都向我們敲響了警鐘。甘肅民勤綠洲的萎縮,新疆塔里木河下游胡楊林和紅柳林的消亡,甘肅阿拉善地區草場退化、梭梭林消失……一系列嚴峻的事實,告訴我們大自然是需要敬畏的,學習地理不是為了征服地球,而是為了更好的了解規律,保護她。
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地理、歷史各類知識“大雜燴”,讓行程中的我們一路都保持著好奇,而香港和內地的文化碰撞產生的奇妙火花讓原本奔波疲累的路途充滿了歡聲笑語。大Ray(香港同學)的咩咩之歌、蒙古女人日娜的爽快柔情、河北江西東北南京山東新疆河南廣東的方言碰撞、段子庫樂樂哥的引經據典、老師講解時中英文混合、Alice的20歲生日會……十四天很長,腳步丈量的路途、無涯學海的一隅,每天都有新發現;十四天又很短,朝夕相伴的友誼、博聞耐心的師長,怎么舍得說再見?我們彼此約定:都要走很遠的路,去到很多的地方,學習更多的知識,領略更美的壯闊。
最后,感謝風趣博學的王乃昂老師,感謝朝夕相伴,良師益友般的李卓倫老師、王君傑老師,蔡啟恒老師、徐勇老師以及毋兆鵬老師,感謝辛苦風趣、深藏不露的鮑師傅,感謝忙前忙后、關心成員的李若蘭學姐,感謝這次機會讓我們46人聚在一起,在20XX年的夏天留下難忘的回憶:
走三省,跨千里,十余天遍覽河山;
爬雪山,過草地,腳步丈量四千米;
挖剖面,看層理,入地探查億萬年;
看丹霞,察劣地,真假不同形相似;
河階地,湖岸堤,側向傾角湖進退;
上天堂,下九州,自然人文兩不誤;
越祁連,穿大漠,絲路重地訪古今;
兩岸之誼,朝夕相處,攜手同行兩大高原。
時光飛逝,往日成歌,感謝一路有你相伴!
【資源與環境學院的暑假實習周記】相關文章:
資源與環境學院暑假實習周記08-11
環境實習周記范文05-01
人力資源實習周記07-16
環境工程實習周記01-04
暑假的周記12-27
暑假周記的12-13
暑假的周記08-16
暑假周記02-25
暑假經典周記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