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06-26 17:42:01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那么總結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

  生命的物質基礎

  考試占比6~8%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C(最基本)CHON(基本元素)CHONPSKCaMg(主要元素)]

  2、微量元素:生物體必需,但需要量很少的元素[Mo、Cu、B、Zn、Fe、Mn(牧童碰新鐵門)]

  植物缺少硼(元素)時花藥花絲萎縮,花粉發育不良。(花而不實)

  3、統一性:構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是生物所特有的。

  4、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元素在生物體體內和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原生質

  細胞內的生命物質,主要成分蛋白質、脂類、核酸,分化成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注:植物特有的由纖維素和果膠構成的細胞壁不是原生質的'成分)

  構成細胞的化合物

  無機物:

  ①水(約60-95%,一切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②無機鹽(約1-1、5%)

  有機物:

 、厶穷

 、芎怂(共約1-1、5%)

  ⑤脂類(1-2%)

 、薜鞍踪|(約7-10%是一切活細胞有機物含量最多的,干細胞中含量最多的)

  水在細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對生物的意義

  結合水:與細胞內其它物質結合是細胞結構的組成成分

  自由水:(占大多數)以游離形式存在,可以自由動。(幼嫩植物、代謝旺盛細胞含量高)

  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劑②運送營養物質和代謝的廢物③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2

  細胞周期的概念和特點

  細胞周期:連續_細胞,從一次_成時開始到下次_成時為止。特點:_期歷時長

  動、植物有絲_程及比較

  1。過程特點:

  _期:可見核膜核仁,染色體的復制(DNA復制、蛋白質合成)。

  前期:染色體出現,散亂排布,紡錘體出現,核膜、核仁消失(兩失兩現)

  中期:染色體整齊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

  后期:著絲點_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

  末期:染色體、紡錘體消失,核膜、核仁出現(兩現兩失)

  注意:有絲_各時期始終有同源染色體,但無同源染色體聯會和分離。

  2。染色體、染色單體、DNA變化特點:(體細胞染色體為2N)

  染色體變化:后期加倍(4N),平時不變(2N)

  DNA變化:間期加倍(2N→4N),末期還原(2N)

  染色單體變化:間期出現(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時數目同DNA。

  3。動植物有絲_區別

  前期:植物由紡錘絲構成紡錘體,動物由星射線形成紡錘體

  末期:細胞質_同,植物中部出現細胞板;動物從外向內凹陷縊裂。

  真核細胞_三種方式

  1。有絲_絕大多數生物體細胞的_受精卵的_

  實質:親代細胞染色體經復制,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

  意義:保持親子代間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2。減數_特殊的'有絲_形成有性生殖細胞。

  實質: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連續_次結果新細胞染色體數減半。

  3。無絲_不出現染色體和紡錘體。例:蛙的紅細胞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3

  1、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2、細胞中的化學元素,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3、細胞與與非生物相比,各種元素的相對含量又大不相同,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4、細胞內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蛋白質是以氨基酸為基本單位構成的生物大分子。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做肽鍵。

  5、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功能有:結構蛋白、催化作用(酶)、運輸載體、信息傳遞(激素)、免疫(抗體)等。

  6、核酸是由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堿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組成)連接而成的長鏈,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核酸分DNA和RNA兩種。DNA由兩條脫氧核苷酸鏈構成,堿基是A、T、G、C。RNA由一條核糖核苷酸鏈構成,堿基是A、U、G、C。

  7、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大致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其基本組成單位是葡萄糖。植物體內的儲能物質是淀粉,人和動物體內的儲能物質是糖原(肝糖原和肌糖原)。

  8、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C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

  9、一般地說,水在細胞的各種化學萬成分中含量最多。水在細胞中以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形式存在,絕大部分是自由水。結合水是細胞結構和重要組成成分,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

  10、細胞中大多數無機鹽以離子形式存在。無機鹽對于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11、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磷脂雙分子層是基本骨架,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細胞膜的功能有: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控制物質進出細胞(控制作用是相對的);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12、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

  13、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健那綠染液是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

  14、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15、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C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

  16、一般地說,水在細胞的各種化學萬成分中含量最多。水在細胞中以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形式存在,絕大部分是自由水。結合水是細胞結構和重要組成成分,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

  17、細胞中大多數無機鹽以離子形式存在。無機鹽對于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18、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磷脂雙分子層是基本骨架,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越多。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細胞膜的功能有: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控制物質進出細胞(控制作用是相對的);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19、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

  20、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健那綠染液是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

  21、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22、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分別在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膜上進行,CO2在第二階段產生,水在第三階段產生。無氧呼吸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無氧呼吸也叫做發酵。溴麝香草酚藍鑒定CO2(藍變綠變黃),重鉻酸鉀鑒酒精(橙色變成灰綠色)。

  23、葉綠素a和葉綠素b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胡蘿卜素和葉黃素主要吸收藍紫光。分布在類囊體的薄膜上。

  24、光反應階段的化學反應是在類囊體的薄膜上進行的,產物有[H]和ATP。暗反應階段的化學反應是在葉綠體基質中進行的,有沒有光都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25、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境因素有二氧化碳濃度、水分多少、光照強度、光的成分以及溫度的高低等。

  26、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為止,這一個細胞周期。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細胞周期的大部分時間處于分裂間期。分裂間期為分裂期進行活躍的物質準備,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同時細胞有適度的生長。

  27、分裂期分為四個時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制作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的制作流程為: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也稱為細胞編程性死亡。

  30、癌細胞的特征有:能夠無限增殖、形態結構發生顯著變化、表面發生變化。

  31、致癌因子大致分為三類: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癌變是一種多基因累積效應。

  32、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的產物所構成;細胞是一具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高考生物學習方法大全

  1、與學習其它理科一樣,生物學的知識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對于生物學來說,同學們要思考的對象即思維元素卻是陌生的細胞、組織、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以及他們之間奇特的邏輯關系。因此同學們只有在記住了這些名詞、術語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學的邏輯規律,既所謂“先記憶,后理解”。

  2、掌握高中生物的學習規律,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系。生物的學習有自身的規律,掌握這些生物的學習規律將有助于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學習生物同其他學科一樣,也要遵循認識規律。我們需要明白人的認識都是由淺到深,由少到多,逐步積累,逐步深入的。

  3、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系,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

  4、學習生物還需要有濃厚想學習興趣,有了興趣之后,學生會發現高中生物學起來真的很有趣。

  5、學習生物常常需借助圖形、標本、錄像等形象化的手段來幫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提升知識的理解效果。學習生物時,零散知識條理化,理論知識具體化、一般問題特殊化等突破難點的方法,都是高中生物學習的好方法。

  6、嚴謹是生物學科最大的特點,往往在概念上差之毫厘,結果上可能就會謬之千里。在碰到自己常錯的題目或是一些經典題目,高三學生要學會整理錯題。不要放過任何錯題,只有現在把所有的錯題改正并掌握好,才能在考試的時候不再犯相同的錯誤。

  7、想要學好生物,對于課本中的實驗也有給予重視,像是孟德爾測交實驗就是考試中經常出題的點。另外實驗中的常用方法也是考試中的重要出題點,像是演繹推理法、控制單一變量法等都是比較常見的,由此可以看出課本實驗的重要性。

  8、在做題時不能只做,還要學會分析。要知道題目考察的是什么,然后對照著書上的知識點復習,這樣學習更有針對性一些。對于做錯的生物題一定要做好標記或是整理在錯題本上,這樣可以在過一段時間再做一遍。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4

  蛋白質

  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生物體中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大約有20種,在結構上都符合結構通式。氨基酸分子間以肽鍵的方式互相結合。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稱為二肽,由多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稱為多肽,其通常呈鏈狀結構,稱為肽鏈。一個蛋白質分子可能含有一條或幾條肽鏈,通過盤曲、折疊形成復雜(特定)的空間結構。蛋白質分子結構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原因是: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不同數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折疊的方式不同、多肽鏈形成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由于結構的多樣性,蛋白質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其功能主要如下:

  (1)結構蛋白,如肌肉、載體蛋白、血紅蛋白;

  (2)信息傳遞,如胰島素

  (3)免疫功能,如抗體;

  (4)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如胃蛋白酶

  (5)細胞識別,如細胞膜上的糖蛋白。

  總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核酸

  核酸是遺傳信息的載體,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和變異、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兩大類,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堿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組成。組成核酸的堿基有5種,五碳糖有2種,核苷酸有8種。

  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細胞質中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是它的載體。

  核糖核酸簡稱RNA,主要存在于細胞質中。對于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其遺傳物質就是DNA;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有的遺傳物質是DNA如:噬菌體等;有的遺傳物質是RNA如:煙草花葉病毒等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5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第一節、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名詞:

  1、顯微結構: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中能夠觀察到的細胞結構。

  2、亞顯微結構: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細胞內各種微細結構。3、原核細胞:細胞較小,沒有成形的細胞核。組成核的物質集中在核區,沒有染色體,DNA 不與蛋白質結合,無核膜、無核仁;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與真核細胞不同。

  4、真核細胞:細胞較大,有真正的細胞核,有一定數目的染色體,有核膜、有核仁,一般有多種細胞器。

  5、原核生物: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藍藻、綠藻、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放線菌、支原體等都屬于原核生物。

  6、真核生物: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變形蟲、草里履蟲、瘧原蟲等。

  7、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這種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細胞要選擇吸收的離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過,而其它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質、核酸、蔗糖)則不能通過。

  8、膜蛋白:指細胞內各種膜結構中蛋白質成分。

  9、載體蛋白:膜結構中與物質運輸有關的一種跨膜蛋白質,細胞膜中的載體蛋白在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中都有特異性。

  10、細胞質:在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原生質,叫做細胞質。細胞質主要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11、細胞質基質:細胞質內呈液態的部分是基質。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12、細胞器:細胞質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種亞細胞結構的總稱。

  13、細胞壁:植物細胞的外面有細胞壁,主要化學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其作用是支持和保護。其性質是全透的。

  語句: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分類也就有了細胞生物和非細胞生物之分)。

  2、細胞膜由雙層磷脂分子鑲嵌了蛋白質。蛋白質可以以覆蓋、貫穿、鑲嵌三種方式與雙層磷脂分子相結合。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護作用外,還與細胞內外物質交換有關。

  3、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如:變形蟲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偽足,人體某些白細胞能吞噬病菌,這些生理的完成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

  4、物質進出細胞膜的方式:

  a、自由擴散:從高濃度一側運輸到低濃度一側;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

  b、主動運輸: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的離子(如K+ )。

  c、協助擴散:有載體的協助,能夠從高濃度的一邊運輸到低濃度的一邊,這種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叫做協助擴散。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5、線粒體:呈粒狀、棒狀,普遍存在于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

  6、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葉肉細胞里,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布在基粒片層的膜上。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7、內質網:由膜結構連接而成的網狀物。功能:增大細胞內的膜面積,使膜上的各種酶為生命活動的各種化學反應的正常進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8、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上,有些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9、高爾基體:由扁平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組成,為單層膜結構,一般位于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中。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分泌物的形成有關,并有運輸作用。

  10、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位于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中,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11、液泡:是細胞質中的泡狀結構,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內有細胞液;瘜W成分:有機酸、生物堿、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儲存養料、調節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12、與胰島素合成、運輸、分泌有關的細胞器是: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在胰島素的合成過程中,合成的場所是核糖體,胰島素的運輸要通過內質網來進行,胰島素在分泌之前還要經高爾基體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過程中線粒體提供能量。

  13、在真核細胞中,具有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葉綠體、線粒體;具有單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不具膜結構的是:中心體、核糖體。另外,要知道細胞核的核膜是雙層膜,細胞膜是單層膜,但它們都不是細胞器。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是葉綠體,而動物細胞沒有,成熟的植物細胞有明顯的液泡,而動物細胞中沒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動物細胞中有中心體,而高等植物細胞則沒有;此外,高爾基體在動植物細胞中的作用不同。

  14、細胞核的簡介:

  (1)存在絕大多數真核生物細胞中;原核細胞中沒有真正的細胞核;有的'真核細胞中也沒有細胞核,如人體內的成熟的紅細胞。

  (2)細胞核結構:

  a、核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核。說明:核膜是和內質網膜相連的,便于物質的運輸;在核膜上有許多酶的存在,有利于各種化學反應的進行。

  b、核孔:在核膜上的不連貫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

  c、核仁:在細胞周期中呈現有規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現(分裂末期),經常作為判斷細胞分裂時期的典型標志。

  d、染色質:細胞核中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提出者:德國生物學家瓦爾德爾提出來的。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質構成。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細胞中的兩種不同形態!

  (3)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代謝中心活動的控制中心。

  15、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也可以說是有無核膜,因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細胞核,無核膜就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這里有幾個問題應引起注意:

  (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2)原生動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是真核生物。

  (3)不是所有的菌類都是原核生物,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等)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等)是真核生物。

  16、在線粒體中,氧是在有氧呼吸第三個階段兩個階段產生的氫結合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能量;光合作用的暗反應中,光反應產生的氫參與暗反應中二氧化碳的還原生成水和葡萄糖;蛋白質是由氨基酸在核糖體上經過脫水縮合而成,有水的生成。

  第二節、細胞增殖

  名詞:

  1、染色質:在細胞核中分布著一些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這些物質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在細胞分裂間期,這些物質成為細長的絲,交織成網狀,這些絲狀物質就是染色質。

  2、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期,細胞核內長絲狀的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就形成了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見的染色體。

  3、姐妹染色單體:染色體在細胞有絲分裂(包括減數分裂)的間期進行自我復制,形成由一個著絲點連接著的兩條完全相同的染色單體。(若著絲點分裂,則就各自成為一條染色體了)。每條姐妹染色單體含1個DNA,每個DNA一般含有2條脫氧核苷酸鏈。

  4、有絲分裂: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的體細胞,以有絲分裂的方式增加數目。有絲分裂是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親代細胞的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

  5、細胞周期: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這是一個細胞周期。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間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間期。分裂期:在分裂間期結束之后,就進入分裂期。分裂間期的時間比分裂期長。

  6、紡錘體:是在有絲分裂中期細胞質中出現的結構,它和染色體的運動有密切關系。

  7、赤道板: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的著絲粒準確地排列在紡錘體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無絲分裂: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的變化。例如,蛙的紅細胞。

  公式:

  1)染色體的數目=著絲點的數目。

  2)DNA數目的計算分兩種情況:①當染色體不含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只含有一個DNA分子;②當染色體含有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含有兩個DNA分子。

  語句:

  1、染色質、染色體和染色單體的關系:第一,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細胞中的兩種不同形態。第二,染色單體是染色體經過復制(染色體數量并沒有增加)后仍連接在同一個著點的兩個子染色體(姐妹染色單體);當著絲點分裂后,兩染色單體就成為獨立的染色體(姐妹染色體)。

  2、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和DNA分子數的關系和變化規律: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以染色體著絲點的數目來確定的,無論一個著絲點上是否含有染色單體。在一般情況下,一個染色體上含有一個 DNA分子,但當染色體(染色質)復制后且兩染色單體仍連在同一著絲點上時,每個染色體上則含有兩個DNA分子。

  3、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1)分裂間期:完成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結果:每個染色體都形成兩個姐妹染色單體,呈染色質形態。(2)細胞分裂期:A、分裂前期:①出現染色體、出現紡錘體②核膜、核仁消失;記憶口訣:膜仁消失兩體現(說明是染色體出現和紡錘體形成 )B、分裂中期:①所有染色體的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在分裂中期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最清晰,觀察染色體形態數目最好的時期;記憶口訣:著絲點在赤道板。C、分裂后期:①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并分別向兩極移動②染色單體消失,染色體數目加倍;記憶口訣:著絲點裂體平分。D、分裂末期:①染色體變成染色質,紡錘體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現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記憶口訣:膜仁重現新壁成。

  4、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異同:①相同點是染色體的行為特征相同,染色體復制后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②區別:前期(紡錘體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細胞由細胞兩極發出紡錘絲形成紡錘體;動物細胞由細胞的兩組中心粒發出星射線形成紡錘體。末期(細胞質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細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形成細胞壁將細胞質分裂為二;動物細胞:細胞膜從中部向內凹陷將細胞質縊裂為二。

  5、DNA分子數目的加倍在間期,數目的恢復在末期;染色體數目的加倍在后期,數目的恢復在末期;染色單體的產生在間期,出現在前期,消失在后期。

  6、有絲分裂中染色體、DNA分子數各期的變化:①染色體(后期暫時加倍):間期2N,前期2N,中期2N,后期4N,末期2N;②染色單體(染色體復制后,著絲點分裂前才有):間期0-4N,前期4N,中期4N,后期0,末期0。③DNA數目(染色體復制后加倍,分裂后恢復):間期2a -4a,前期4a,中期4a,后期 4a,末期 2a;④同源染色體(對)(后期暫時加倍):間期N前期N中期 N后期2N末期N。

  7、細胞以分裂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征),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第三節、細胞的分化

  名詞:

  1、細胞的分化:在個體發育過程中,相同細胞(細胞分化的起點)的后代,在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的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2、細胞全能性:一個細胞能夠生長發育成整個生物的特性。

  3、細胞的癌變:在生物體的發育中,有些細胞受到各種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細胞分化,變成了不受機體控制的、能夠連續不斷的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

  4、細胞的衰老是細胞生理和生化發生復雜變化的過程,最終反應在細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

  語句:

  1、細胞的分化:a、發生時期:是一種持久性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活動進程中,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b、細胞分化的特性:穩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c、意義:經過細胞分化,在多細胞生物體內就會形成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多細胞生物體是由一個受精卵通過細胞增殖和分化發育而成,如果僅有細胞增殖,沒有細胞分化,生物體是不能正常生長發育的。

  2、細胞的癌變a、癌細胞的特征:能夠無限增殖;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癌細胞表面發生了變化。b、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輻射致癌;化學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細胞癌變的病毒叫腫瘤病毒或致癌病毒。c、機理是癌細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細胞發生轉化引起的。d、預防:避免接觸致癌因子;增強體質,保持心態健康,養成良好習慣,從多方面積極采取預防措施。

  3、細胞衰老的主要特征:a.水分減少,細胞萎縮,體積變小,代謝減慢;b、有些酶活性降低(細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會導致頭發變白);c.色素積累(如:老年斑);d.呼吸減慢,細胞核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e.細胞膜通透功能改變,物質運輸能力降低。

  4、從理論上講,生物體的每一個活細胞都應該具有全能性。在生物體內,細胞并沒有表現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為不同的細胞、器官,這是基因在特定的時間、空間條件下選擇性表達的結果,當植物細胞脫離了原來所在植物體的器官或組織而處于離體狀態時,在一定的營養物質、激素和其他外界的作用條件下,就可能表現出全能性,發育成完整的植株。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6

  1、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依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2、光學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對光→低倍物鏡觀察→移動視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鏡觀察:①只能調節細準焦螺旋;②調節大光圈、凹面鏡

  3、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根本區別為:有無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僭思毎簾o核膜,無染色體,如大腸桿菌等細菌、藍藻

 、谡婧思毎河泻四,有染色體,如酵母菌,各種動物

  注:病毒無細胞結構,但有dna或rna

  4、藍藻是原核生物,自養生物

  5、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統一性體現在二者均有細胞膜和細胞質

  6、細胞學說建立者是xxx和施旺,細胞學說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細胞學說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充滿耐人尋味的曲折

  7、組成細胞(生物界)和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種類大體相同,含量不同

  8、組成細胞的元素

 、俅罅繜o素:c、h、o、n、p、s、k、ca、mg

  ②微量無素:fe、mn、b、zn、mo、cu

 、壑饕兀篶、h、o、n、p、s

 、芑驹兀篶

 、菁毎芍刂校孔疃嘣貫閏,鮮重中含最最多元素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鮮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為蛋白質。

  10、(1)還原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可與斐林試劑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脂肪可蘇丹iii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iv染成紅色);淀粉(多糖)遇碘變藍色;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產生紫色反應。

  (2)還原糖鑒定材料不能選用甘蔗

  (3)斐林試劑必須現配現用(與雙縮脲試劑不同,雙縮脲試劑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結構通式為nh2—c—cooh,各種氨基酸的區別在于r基的不同。

  12、兩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二肽,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肽鍵。

  13、脫水縮合中,脫去水分子數=形成的肽鍵數=氨基酸數—肽鏈條數

  14、蛋白質多樣性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折疊方式千差萬別。

  15、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氫原子和一個側鏈基因。

  16、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核酸,它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一類是核糖核酸,簡稱rna,核酸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

  17、蛋白質功能:

  ①結構蛋白,如肌肉、羽毛、頭發、蛛絲

  ②催化作用,如絕大多數酶

 、圻\輸載體,如血紅蛋白

  ④傳遞信息,如胰島素

 、菝庖吖δ埽缈贵w

  18、氨基酸結合方式是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去一分子水,如圖: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9、dna、rna

  全稱: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分布: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細胞質

  染色劑:甲基綠、xxx

  鏈數:雙鏈、單鏈

  堿基:atcg、aucg

  五碳糖:脫氧核糖、核糖

  組成單位: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體、hiv、sars病毒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7

  必修3第一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1、體液:體內含有的大量以水為基礎的物體。

  細胞內液(2/3)

  體液細胞外液(1/3):包括:血漿、淋巴、組織液等

  2、體液之間關系:

  血漿、細胞內液組織液淋巴

  3、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內環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堿度、溫度。

  6、血漿中酸堿度:7.35---7.45調節的試劑:緩沖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正常的溫度:37度

  8、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內環境穩態指的是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平衡中。

  9、穩態的調節:神經體液免疫共同調節

  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第二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1、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反射。焊惺芷鳌鷤魅肷窠洠ㄓ猩窠浌潱窠浿袠小鷤鞒錾窠洝鳎ㄟ包括肌肉和腺體)

  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靜息時外正內負

  靜息電位→刺激→動作電位→電位差→局部電流

  2、興奮傳導神經元之間(突觸傳導)單向傳導突觸小體中有突觸小泡,突觸小泡中有神經遞質,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到突觸后膜,使后膜產生興奮(或抑制)所以是單向傳遞。

  突觸小泡(遞質)→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有受體)→產生興奮或抑制。

  3、人體的神經中樞:

  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水平衡調節中樞、生物的節律行為腦干:呼吸中樞小腦: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大腦:調節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脊髓:調節機體活動的低級中樞

  4、大腦的高級功能:除了對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大腦S區受損會得運動性失語癥:患者可以看懂文字、聽懂別人說話、但自己不會講話(S區→說,H區→聽,W區→寫,V區→看)

  5、激素調節: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

  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體液調節還有CO2的調節

  6、人體正常血糖濃度;0.81.2g/L低低血糖癥。高高血糖癥、嚴重時出現糖尿病。

  7、來源:

 、偈澄镏械奶穷惖南闸诟翁窃姆纸猗壑镜确翘俏镔|的轉化去向:①血糖的氧化分解為CO2H2O和能量

 、谘堑暮铣筛翁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③血糖轉化為脂肪、某些氨基酸。

  8、血糖平衡的調節(蛋白質類激素不能口服:胰島素)血糖濃度升高抑制促進作用胰島素(降血糖)拮抗胰高血糖素(升血糖)(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A細胞分泌)作用促進血糖濃度降低抑制。

  9、體溫調節

  寒冷刺激下丘腦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垂體→促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甲狀腺激素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

  甲狀腺激素(可口服)分泌過多又會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作用,這就是反饋調節。人體寒冷時機體也會發生變化;全身發抖(骨骼肌手縮)、起雞皮疙的(毛細血管收縮)

  10、激素(有機分子,信息分子)調節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通過血液)運輸、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細胞(發揮作用后失活)

  11、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別(復雜的生理過程需要神經和體液共同作用)

  比較項目作用途徑反應速度作用范圍作用時間神經調節反射弧迅速準確、比較局限短暫體液調節體液運輸較緩慢較廣泛比較長

  12、水鹽平衡調節飲水不足失水過多食物過咸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

  (-)↓()(-)細細下丘腦中的滲透壓感受器胞胞↓外外垂體大腦皮層液液↓滲滲↓抗利尿激素(垂體釋放,減少尿量)透透↓()壓壓產生渴覺下下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降降↓↓()主動飲水尿量減少

  13、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

 、伲翰簧賰确置谙僦苯踊蜷g接地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

  ②: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例如:甲狀腺激素成年人分泌過多:甲亢過少;甲狀腺腫大(大脖子病)

  嬰兒時期分泌過少:呆小癥下丘腦:內分泌中樞1;內環境穩態中樞(滲透壓,體溫,血糖)2;雙重調節

  免疫器官(如:扁桃體、淋巴結、骨髓、胸腺、脾等)吞噬細胞

  14、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細胞T細胞(在胸腺中成熟)淋巴細胞

  B細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質(如: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非特異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一道防線:皮膚,粘膜等

  15、免疫第二道防線:體液殺菌物質(溶菌酶)吞噬細胞特異性免疫(獲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線: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

  16、免疫系統的功能:防衛功能、監控和清除功能

  17、抗原:能夠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如:細菌、病毒、人體中壞死的細胞、組織)抗體(化學本質為球蛋白):專門抗擊抗原的蛋白質。

  18、免疫分為;體液免疫(主要是B細胞起作用)、細胞免疫(主要是T細胞起作用)

  19、體液免疫過程:(抗原沒有進入細胞)增殖分化漿細胞抗體、抗原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記憶B細胞

  記憶B細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對這種抗原的記憶,當再接觸這種抗原時,能迅速增殖和分化,產生漿細胞從而產生抗體?贵w與抗原結合產生細胞集團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20、細胞免疫(抗原進入細胞)

  增殖分化記憶T細胞(保持對抗原的記憶)侵入細胞的抗原T細胞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密切接觸)效應T細胞作用:使靶細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會被吞噬細胞吞噬1.過敏反應:再次接受過敏原

  20、自身免疫疾病:類風濕、系統性紅斑狼瘡

  21、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3.免疫缺陷病:艾滋病(HIV1、侵入免疫系統2、T細胞減少3、免疫系統遭到破壞4、嚴重感染惡性腫瘤。5、死亡。

  22、過敏反應的特點:發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也不會引起組織嚴重損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調節

  1、在胚芽鞘中:

  A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B向光彎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C產生生長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原因:

 、伲簷M向運輸(只發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單側光刺激下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

 、冢嚎v向運輸(極性運輸):從形態學上端運到下端,不能倒運

 、郏号哐壳时彻庖粋鹊纳L素含量多于向光一側(生長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生長素(溫特瓊脂實驗):吲哚乙酸(IAA)

  3、植物激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4、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

  在植物體中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

  5、生長素的分布:植物體的各個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對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分5、植物體各個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度不同:莖>芽>根

  6、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況下: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7、生長素的應用:

  無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涂抹柱頭

  頂端優勢:頂端產生的生長素大量運輸給側芽抑制側芽的生長

  去除頂端優勢就是去除頂芽;用低濃度生長素浸泡扦插的枝條下部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麥田除草是高濃度抑制雜草生長

  8、赤霉素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種子、幼根、幼葉

  主要作用:促進細胞伸長,從而促進植株增高;促進種子萌發、果實的成熟。

  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葉片

  脫落酸分布:將要脫落的組織和器官中含量較多

  主要作用:抑制細胞的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

  合成部位:根尖

  細胞分裂素主要作用:促進細胞的分裂合成部位:植物體各個部位

  脫落酸與細胞分裂素互相抵消,相互抑制乙烯主要作用:促進果實的成熟

  第四章種群和群落

  種群密度(最基本的數量特征)捕食者數量增多出生率、死亡率性別比例、遷入率、遷出率

  1、種群特征增長型環境阻力種群內部斗爭食物資源減少年齡組成穩定型衰退型性別比例

  2、種群密度的測量方法:樣方法(植物和運動能力較弱的動物)、(種群最基本的特征)標志重捕法(運動能力強的動物)

  3、種群: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稱

  群落: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

  生態系統:一定區域內的所有生物與無機環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4、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

 、佟癑”型增長曲線條件: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

 、凇癝”型增長曲線條件: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

  5、K值(環境容納量):在環境條件不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的最大數量,選擇在K/2時捕撈資源,在K/2之前進行蟲害殺滅(降低環境容納量)

  6、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

  互利共生(如圖甲):根瘤菌、大腸桿菌等

  捕食(如圖乙)

  7、種間關系競爭(如圖丙):不同種生物爭奪食物和空間(如羊和牛)強者越來越強弱者越來越弱寄生:蛔蟲,絳蟲、虱子蚤

  互利共生:同增同減捕食:先增后減寄生:“我存你亡”

  植物與光照強度有關垂直結構

  8、群落的空間結構:動物與食物和棲息地有關

  水平結構:地形變化,土壤濕度,鹽堿度,人與動物的影響

  9、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裸巖階段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灌木階段森林階段

  A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的地方發生的演替B.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它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第五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無機環境)

  生產者:自養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生態系統的

  組成成分消費者:絕大多數動物,除營腐生的動物

  1、結構

  分解者:能將動植物尸體或糞便為食的生物(細菌、真菌、腐生生物)

  食物鏈和食物網(營養結構):

  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其起點:生產者植物

  (第一營養級: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植食性動物)

  2、生態系統的功能: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由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構成

  3、生態系統總能量來源:生產者固定太陽能的總量生態系統某一營養級(營養級≥2)能量來源:上一營養級能量去處: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傳給下一營養級

  4、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①: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

  6、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之間的異同

  不同點:在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循環性)中,物質是被循環利用的;能量在流經各個營養級時,是逐級遞減的,而且是單向流動的,而不是循環流動

  聯系:

 、賰烧咄瑫r進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谀芰康墓潭、儲存、轉移、釋放,都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等過程

  ③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返

  7、生態系統中的信息種類:物理信息、化學信息、行為信息(孔雀開屏、蜜蜂跳舞、求偶)

  8、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傳遞;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

 、冢盒畔⑦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偬岣咿r產品和畜產品的產量

 、趯τ泻游镞M行控制

  9、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而且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的的;抵抗力穩定性: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保持原狀

  10、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恢復力穩定性: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后恢復到原狀的能力;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其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定性越高,恢復力穩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方法:

 、倏刂茖ι鷳B系統干擾的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該適度,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趯θ祟惱脧姸容^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能量投入,保證生態系統的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

  12、生態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

  13、生物多樣性: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潛在價值:目前人類不清楚的價值

  14、生物多樣間接價值:對生態系統起重要調節作用的價值(生態功能)性的價值直接價值: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使用意義,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

  15、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易地保護(動物園)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8

  1、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2、生命系統的由小到大排列: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3、科學家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兩大類。

  4、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5、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6、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脂肪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

  7、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組成大分子的基本單位稱為單體,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接成多聚體。例:組成核酸的單體是核苷酸;組成多糖的單體是單糖。

  8、水在細胞中以兩種形式存在。一部分水與細胞內的其他物質相結合,叫做結合水。細胞中絕大部分水以游離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叫自由水。

  9、細胞學說主要由德國的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共同建立,其主要內容為:

  10、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11、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12、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13、細胞中大多數無機鹽以離子的形式存在。

  14、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脂質中的磷脂和膽固醇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

  15、細胞膜的功能: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16、生物的膜系統:這些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這些生物膜的組成成分和結構很相似,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系,進一步體現了細胞內各種結構之間的協調配合。

  17、細胞核控制著細胞的代謝和遺傳。細胞作為基本的生命系統,細胞既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

  18、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19、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這種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

  20、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稱為原生質層。當細胞液濃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失水,使細胞壁和原生質層都出現一定程度的收縮,由于原生質層比細胞壁的伸縮性大,原生質層就會與細胞壁逐漸分離開來,即發生質壁分離。

  21、物質通過簡單的擴散作用進出細胞,叫做自由擴散;進出細胞的物質借助載體蛋白的擴散,叫做協助擴散(這種順濃度梯度的擴散統稱為被動運輸)。

  22、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這種方式叫做主動運輸。

  23、細胞中每時每刻都進行著許多化學反應,統稱為細胞代謝。

  24、分子從常態轉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統稱為活化能。

  25、同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因此催化效率更高。

  26、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27、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一般是在比較溫和的條件下進行的。

  28、ATP是細胞內的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

  29、細胞呼吸是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過程。

  30、有氧呼吸是指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能量,生成許多ATP的過程。

  31、葉綠素a和葉綠素b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胡蘿卜素和葉黃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32、葉綠體中的囊狀結構稱為類囊體。吸收光能的四種色素,就分布在類囊體的薄膜上。

  33、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它內部的巨大膜面積上,不僅分布著許多吸收、傳遞、轉化(少數葉綠素a)光能的色素分子,還有許多進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34、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35、光反應階段:光合作用第一階段中的化學反應,必須有光才能進行,這個階段叫做光反應階段。

  36、暗反應階段:光合作用第二階段中的化學反應,有沒有光都可以進行,這個階段叫做暗反應階段。

  37、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系限制了細胞的長大,細胞大小還受細胞核的控制范圍限制。通過模擬探究實驗看出:細胞體積越大,其相對表面積越小,細胞的物質運輸效率就越低。

  38、細胞在分裂之前,必須進行一定的物質準備。細胞增殖包括物質準備和細胞分裂整個連續過程。

  39、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周期。

  40、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41、細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42、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就叫細胞凋亡。

  43、有的細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細胞中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就變成不受機體控制的、連續進行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這種細胞就是癌細胞。

  44、細胞的衰老是指細胞的生理狀態和化學反應發生復雜變化的過程,最終表現為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

  45、衰老細胞的特征:細胞內水分減少、新陳代謝的速率減慢;多種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積累;呼吸速率減緩;細胞核的體積增大、核膜內折,染色質收縮、染色加深;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使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46、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47、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48、兩條遺傳基本規律的精髓是:遺傳的不是性狀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狀的遺傳因子。

  49、孟德爾成功的原因:正確的選用實驗材料;現研究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再研究兩對或多對性狀的遺傳;應用統計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基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而提出假說,再設計新的實驗來驗證。

  50、孟德爾對分離現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說: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遺傳因子是成對存在的;生物體再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

  51、薩頓的假說: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通過類比推理提出)

  52、基因在雜交過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獨立性;在體細胞中基因成對存在,染色體也是成對的;體細胞中成對的基因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同源染色體也是如此;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時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組合的。

  53、薩頓由此推論:基因是由染色體攜帶著從秦代傳遞給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體上。

  54、減數分裂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的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只復制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

  55、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大小一般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做聯會。聯會后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條染色單體,叫做四分體。

  56、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

  57、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目又恢復到體細胞中的數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體來自精子(父方),另一半來自卵細胞(母方)。

  58、基因分離的實質是: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的隨著配子遺傳給后代。

  59、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在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60、紅綠色盲、抗維生素d佝僂病等,它們的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所以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這種現象叫做伴性遺傳。

  61、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生物(如HIV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62、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主要特點: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的,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dNA分子中的脫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側;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并且堿基配對有一定的規律。

  63、堿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的關系,叫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64、dNA分子的復制是一個邊解旋邊復制的過程,復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條件。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準確地進行。

  65、遺傳信息蘊藏在4種堿基的排列順序之中,堿基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堿基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

  66、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分子片斷。

  67、RNA是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的,這一過程稱為轉錄。

  68、游離在細胞質中的各種氨基酸,就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這一過程叫做翻譯。

  69、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

  70、基因還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71、基因與基因、基因與基因產物、基因與環境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錯綜復雜的網絡,精細的調控著生物體的性狀。

  72、中心法則描述了遺傳信息的流動方向,主要內容是: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復制,也可以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即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但是,遺傳信息不能從蛋白質傳遞到蛋白質,也不能從蛋白質流向dNA或RNA。

  73、修改后的中心法則增加了遺傳信息從RNA流向RNA,從RNA流向dNA這兩條途徑。

  74、基因與性狀之間并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有些性狀是由多個基因共同決定的,有的基因可以決定或影響多種性狀。一般來說,性狀是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75、dNA分子發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缺失,進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叫做基因突變。

  76、由于自然界誘發基因突變的因素很多,基因突變還可以自發產生,因此,基因突變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77、基因突變是隨機發生的、不定向的。

  78、在自然狀態下,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

  79、基因突變可能破壞生物體與現有環境的協調關系,而對生物有害,也可能使生物產生新的性狀,適應改變的環境,獲得新的生存空間,還有些基因突變既無害也無益。

  80、基因突變的意義: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

  81、基因重組是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82、染色體結構的改變,都會使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目或排列順序發生改變,從而導致性狀的變異。

  83、染色體數目變異可以分兩類: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減少。

  84、注意三種可遺傳變異的區別:基因突變重在產生了新基因,基因重組是兄弟姐妹有差異的最主要原因,染色體變異是唯一可以在顯微鏡底下觀察到的變異。

  85、染色體組: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在形態和功能上各有不同,攜帶著控制生物生長發育的全部遺傳信息,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叫一個染色體組。

  86、單倍體: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叫單倍體(例:雄蜂)。

  87、二倍體和多倍體:由受精卵發育而成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幾個染色體組就是幾倍體。

  88、人工誘導多倍體的方法:低溫處理等。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

  89、單倍體植株長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但是單倍體育種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常用花藥(花粉)離體培養的方法獲得單倍體植株。

  90、人類遺傳病通常是指由于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人類疾病,主要可以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91、遺傳病監測(如:遺傳咨詢、產前診斷等)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預防遺傳病產生和發展。

  92、誘變育種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線、γ射線、紫外線、激光等)或化學因素(如亞硝酸、硫酸二乙酯)來處理生物,使生物發生基因突變。用這種方法的優點:提高突變率,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優良變異類型,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狀。缺點:盲目性。

  93、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術或dNA重組技術。通俗的說,就是按照人們的意愿,把一種生物的某種基因提取出來,加以修飾改造,然后放在另一種生物的細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

  94、歷史上第一個提出比較完整的進化學說的是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他提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創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而來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漸進化的;生物各種適應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這些因用進廢退而獲得的性狀是可以遺傳給后代的,這是生物不斷進化的主要原因(歷史局限性)。

  95、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過度繁殖(前提)、生存斗爭(手段或動力)、遺傳變異(基礎)、適者生存(結果)。

  96、進化理論的發展:從性狀水平到基因水平;從以生物個體為單位到以種群為單位。

  97、現代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單位);突變(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的統稱)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生物進化的過程實際上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無機環境共同進化的過程,進化導致生物的多樣性。

  98、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叫做種群。

  99、一個種群全部個體所含有全部基因,叫做種群的基因庫。

  100、基因突變產生新的等位基因,這就可能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

  101、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

  102、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共同進化。

  103、注意遺傳系譜圖的中顯隱性的判斷方法:無中生有是隱性,有中生無是顯性。

  104、如果是隱性病,而有父正女病,則可判斷此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如果是顯性病,而有父病女正,則可判斷此病為常染色體遺傳。

  105、可遺傳變異是指遺傳物質發生了變化而造成的變異,不一定能夠遺傳給下代(注意和遺傳給下一代的變異相區別)

  106、三代以內的近親是指從自己算起,向上推三代和向下推三代的同源而生的親屬。其中直系親屬是指自己和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其他的為旁系,注意親兄弟姐妹也為旁系

  107、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體內都含有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體統稱為體液。分為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其中細胞內液占2/3。

  108、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叫做內環境。血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是血漿;體內絕大多數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是組織液。

  109、內環境不僅是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而且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110、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種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做穩態。滲透壓、酸堿度和溫度是細胞外液理化性質的三個主要方面。

  111、溶液滲透壓是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溶液滲透壓的大小取決于溶質微粒的數目。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有關。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Na+和cl—。生理鹽水的濃度是0。9%的Nacl。細胞內液滲透壓主要由K+維持。

  112、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

  113、興奮是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種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

  114、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是發射弧,反射弧通常會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由傳出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

  115、興奮的產生:靜息時,由于鈉鉀泵主動運輸吸收K+排出Na+,使得神經細胞內K+濃度明顯高于膜外,而Na+濃度比膜外低。靜息狀態下,由于膜主要對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陽離子濃度高于膜內,產生外正內負靜息電位。受刺激時,細胞膜對Na+通透性增加,Na+內流,此時為協助擴散,使興奮部位膜內側陽離子濃度高于膜外側,產生外負內正動作電位。

  116、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雙向的

  117、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單向,只能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到下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前膜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后作用于突觸后膜上。

  118、大腦皮層除了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119、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的調節,這就是激素調節。

  120、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該系統工作,這種調節方式叫做反饋調節。反饋調節是生命系統中非常普遍調節機制,對于機體維持穩態具有重要意義。

  121、激素調節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細胞。

  122、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稱為植物激素。

  123、激素一經靶細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滅活了。激素種類多,量極微,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是調節生命活動的信息分子。

  124、免疫系統的組成: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脾臟、淋巴結、扁桃體)、免疫細胞、免疫活性物質(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

  125、免疫系統的功能:防衛,清除和監控。

  126、非特異性免疫:人人生來就有的,不針對某一類特定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第一道防線是皮膚和黏膜,第二道防線是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127、第三道防線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借助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而組成。其中B細胞主要靠生產抗體消滅抗原,這種方式稱為體液免疫,T細胞主要靠直接接觸靶細胞消滅抗原,這種方式稱為細胞免疫。

  128、免疫失調引起的疾。哼^敏反應、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注意其區別)

  129、免疫學的應用:免疫治療、免疫預防、器官移植。

  130、生長素的作用表現出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131、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調節作用的化學物質稱為植物生長調節劑。

  132、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就是種群密度。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

  133、種群的特征: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

  134、種群的空間特征:均勻型、隨機型、聚集型。

  135、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等,描述、解釋和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常常需要建立數學模型。

  136、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因此大多數種群的數量總是在波動中,在不利的條件下,種群數量還會急劇下降甚至消亡。

  137、研究種群數量變化規律的意義:防治有害動物,保護和利用野生生物資源,拯救和恢復瀕危動物種群。

  138、自然界中確實有類似細菌在理想條件下種群數量增長的形式,如果以時間為橫坐標,種群數量為縱坐標畫出曲線來表示,曲線大致呈“J”型。

  139、種群經過一定時間增長后,數量趨于穩定的增長曲線,稱為“S”型曲線。

  140、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環境容納量,又稱K值。

  141、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142、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重要特征。群落的種間關系包括:競爭、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競爭結果常表現為相互抑制,有時表現為一方占優勢,另一方處于劣勢甚至滅亡。

  143、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稱為豐富度。

  144、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就叫做演替。

  145、演替的類型:①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被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生的演替。例如:沙丘、火山巖、冰川泥、裸巖)。

 、诖紊萏妫ㄊ侵冈兄脖浑m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它繁殖體的地方發生的演替。例如:火災后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耕的農田)

  147、由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148、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食物鏈一般不超過5個營養級。

  149、生態系統的功能: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其渠道是食物鏈和食物網。

  150、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接成的復雜營養結構,就是食物網。

  151、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稱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152、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不可逆不循環,逐級遞減。

  153、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幫助人們科學規劃和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幫助人們合理的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的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154、生態學的基本原理:物質循環再生和能量多級利用。遵循這一原理,可以合理設計食物鏈,使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被分層次多級利用,使生產一種產品時產生的有機廢棄物,成為生產另一種產品的投入,也就是使廢物資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轉化效率,減少環境污染。

  155、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斷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境的循環過程,這就是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156、物質循環的特點: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無機環境中的物質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復利用。

  157、生態系統中信息的種類:物理信息(光、聲、溫度、磁力等)、化學信息(植物的生物堿和有機酸等代謝產物,動物的性外激素等信息素)、行為信息。

  158、物理信息的來源:可以是無機環境,也可以是生物。

  159、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信息的傳遞;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160、概括為:生態系統中,各種各樣的信息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調節種間關系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61、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一是提高農產品或畜產品的產量(延長光照提高雞的產蛋量;人工控制光周期,早熟高產);二是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利用音響設備發出不同的聲信號誘捕或驅趕;利用昆蟲信息素誘捕或警示有害動物,降低害蟲的種群密度。)

  162、目前控制動物危害的技術有: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機械防治。

  163、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叫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64、生態系統能維持相對穩定的原因: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但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不是無限的。

  165、負反饋調節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166、不僅在生物群落內部,而且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也存在負反饋調節。

  167、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或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168、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生物多樣性。

  169、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潛在價值、間接價值(也叫做生態功能)、直接價值。

  170、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加強法制教育和管理。

  171、就地保護:是指在原地對被保護的生態系統或物種建立自然保護區以及風景名勝區等,這是對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保護。

  172、遷地保護:是指把保護對象從原地遷出,在異地進行專門保護。如建立植物園、動物園以及瀕危動植物繁育中心等,這是為行將滅絕的物種提供最后的生存機會。

  173、保護生物多樣性,關鍵是要協調好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如控制人口的增長,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防治環境污染等。

  174、保護生物多樣性只是反對盲目地、掠奪式的開發利用,而不意味著禁止開發和利用。

  175、可持續發展的含義是“在不犧牲未來幾代人需要的情況下,滿足我們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經濟、社會的持久而協調的發展。

  176、設計實驗的三步曲:共性處理(注意分組、編號)、變量處理(平衡無關變量)、結果處理(要給出可操作定義,即衡量因變量的方法)。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9

  一、要建立學科知識體系,抓住重點。

  按教材順序一起來梳理一下,希望同學們在梳理的過程中可找到自己的知識擅長處與薄弱處,抓住學習重點。

  1.必修

  1:分子與細胞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生物學當然要研究"細胞"了,所以第一本教材便緊緊圍繞"細胞"這一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組成細胞的分子:此部分需掌握的內容主要為六大化合物的分布、結構、主要功能、及鑒定方法。

  (2)細胞結構:細胞膜、細胞質(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及功能)、細胞核此部分需掌握各部分的結構和功能。

  (3)細胞代謝(細胞中的各種生物化學反應統稱細胞代謝)

  ①物質的跨膜運輸:細胞代謝伴隨著物質的輸入與輸出該部分需掌握三種跨膜運輸方式的特點及實例。

 、贏TP:細胞代謝伴隨著能量的釋放或吸收,而細胞生命活動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是ATP。

  ③酶:細胞代謝需要酶的催化該部分包含的考點主要有酶的化學本質、酶的作用特點、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因素。

 、軆煞N重要的細胞代謝: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

  (4)細胞的生命歷程:細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變

  2.必修

  2:遺傳與進化

  具有遺傳現象是生物的重要特征,在遺傳中又存在著變異,變異的積累使生物產生進化,第二本教材的內容設置主要圍繞著遺傳、變異、進化這三個主題,而其中的遺傳部分是高考的重點也是難點,主要以非選擇題的形式出現。

  (1)遺傳部分:

 、倜系聽栯s交實驗的過程、結果及孟德爾兩大遺傳定律:基因分離定律和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在解題中的應用

  ②伴性遺傳

 、圻z傳的細胞學基礎:減數分裂

  親子代之間遺傳物質的橋梁細胞為雌雄配子,遺傳的細胞學基礎便是可形成雌雄配子減數分裂。

  ④遺傳的'分子基礎--DNA:主要包括DNA的復制、DNA上遺傳信息的表達(轉錄、翻譯),它們構成了體現生物遺傳信息傳遞過程的中心法則。

  (2)變異和育種:可遺傳變異的類型及特點、各種育種方式的原理及優缺點

  (3)生物的進化

  3.必修

  3:穩態與環境

  這本教材中所講的穩態既包括生物個體內環境的穩態及調節,又包括生物所生活的生態環境的穩態及調節。如今人們對自身健康及生態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此部分內容所涉及的知識點在高考中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對其歸納如下:

  (1)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主要指激素調節

  (2)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免疫調節

  (3)種群的概念、種群數量變化

  (4)群落的概念、種間關系、群落結構、群落演替

  (5)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的功能(物質循環、能量流動、信息傳遞)、生態系統的穩態。

  以上內容中的生命活動調節幾乎為高考必考點,有關生態系統的考點也頻繁出現,但它們的難度并不高,解題所需的時間也不長,所以相關題目要努力拿到滿分。

  4.選修

  4:生物技術實踐

  這本教材需要掌握的主要內容如下:

  (1)微生物的培養、分離、計數

  (2)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果酒、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泡菜的制作及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

  (3)DNA的粗提取與鑒定、PCR的過程及條件

  (4)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5.選修

  5:現代生物科技

  這本教材的內容均是目前最前端的一些生物技術或理念,主要內容如下:

  (1)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

  (2)細胞工程(克隆技術):

  植物細胞工程:植物組織培養過程及注意事項、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的過程

  動物細胞工程:動物細胞培養的過程、動物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動物)、動物細胞融合技術(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

  (3)胚胎工程:胚胎移植技術、胚胎分割技術、胚胎干細胞技術

  二、要做好難點突破工作

  做好知識體系的歸納和整理后,我們便可以找到自己的知識薄弱處,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便是潛下心來去思考、鉆研這些地方,將它們一一攻克,不留死結。

  對于這些難點,首先要將知識點掌握到位,然后再找一、兩道相關的題型練習一下,以做到知識的活學活用,我們的時間精力有限,習題不用做太多,但做過的習題一定要分析到位,注意總結,以提高學習效率。

  怎樣才能掌握這些知識呢,說到這里有的同學肯定想起了一個字"背",其實生物知識不是這么無趣,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賹τ"DNA子鏈的合成方向是5,→3,"這個知識點,如果死記硬背,枯燥無味且記不牢,也做不到知識的活學活用,我們可以這么做,首先搞清楚"5,端"和"3,端"是怎么回事兒,"DNA子鏈的合成方向是5,→3,"又是什么意思,最后為了方便記憶它的方向是"5,→3,",再聯想一下"幸運52"這個節目,這樣這個知識點便真正屬于你了。在這里想跟同學們提一下聯想記憶法,我們要識記的許多知識其實都可以通過諧音或者其他方式與你感興趣或熟悉的事物聯系起來,這樣通過聯想,知識的記憶就比較輕松了。

  ②對于"糖類的種類"這個知識點,你能發現它跟"3"有緣嗎,如糖類分3種:單糖、二糖、多糖;常見的二糖有3種:麥芽糖、蔗糖、乳糖;常見的多糖也有3種:淀粉、纖維素、糖原;這樣我們一旦抓住這個"3",識記這個知識點便不會有遺漏,印象也會更深刻。在這里想跟同學們提一下總結和發現的魅力,現在許多教輔上都有總結好的現成的東西供大家使用,如果同學們可以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總結和發現一些東西,那么用起來會更得心應手。

  ③對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這個知識點,有沒有感覺到有些亂哄哄呢,別著急,我們可以這么做,首先耐心的把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熟悉一遍,你會覺著它們兩個挺像,又有不同,于是忍不住便要比較一下,體液免疫既有T淋巴細胞參與又有B淋巴細胞參與,細胞免疫就不是了,它只有T淋巴細胞參與;它們都可產生效應細胞和記憶細胞,不過體液免疫產生的是效應B細胞和記憶B細胞,而細胞免疫產生的是效應T細胞和記憶T細胞…,這樣經過一番比較和推敲,你對"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便會有清晰的認識了,在需要的時候,還可以循著之前比較和推敲的思維過程再找找它們,孔子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反復熟悉它們的過程中,說不定還會有新體會新發現呢。這便是"比較學習法"的優勢了,通過比較對每個知識點有清晰的認識且可以把兩個或多個知識點聯系起來,用思維的網,將這些知識點牢牢地網在我們的腦海中。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0

  一、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理:發生了滲透作用,該作用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兩側溶液具有濃度差。

  2、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以紅細胞為例:紅細胞膜相當于一層半透膜):

 、佼斖饨缛芤簼舛;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吸水。

  ②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失水。

 、郛斖饨缛芤簼舛=細胞質濃度時,水分進出平衡。

  3、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僭诔墒斓闹参锛毎,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二者之間的細胞質)相當于一層半透膜。

 、诔墒熘参锛毎l生質壁分離的條件是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發生質壁分離復原的條件是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二、物質跨膜運輸的其他實例

  2、生物膜的特性: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可以讓水分子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因此它們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思考:半透膜和選擇透過性膜有哪些異同點?

 、傧嗤c:某些物質可以通過,另一些物質不能通過。

 、诓煌c:選擇透過性膜一定是半透膜,半透膜不一定是選擇透過性膜。

  細胞:

  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植物沒有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病毒的.相關知識: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主要特征:

 、佟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僅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③、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④、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煙草花葉病毒等。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1

  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統一性:元素種類大體相同差異性:元素含量有差異

  2組成細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

  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種元素:C、H、O、N

  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質量分數最大的元素:O(鮮重下含量最高)

  3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無機化合物: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無機鹽

  有機化合物:糖類

  脂質

  蛋白質(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核酸

  4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1)還原糖的'檢測和觀察

  常用材料:蘋果和梨

  試劑:斐林試劑(甲液:0.1g/l的NaOH乙液:0.05g/l的CuSO4)

  注意事項:①還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

 、诩滓乙罕仨毜攘炕旌暇鶆蚝笤偌尤霕右褐,現配現用

 、郾仨氂盟〖訜

  顏色變化:淺藍色棕色磚紅色

  (2)脂肪的鑒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葉或向日葵種子

  試劑: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

  注意事項: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會導致觀察時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顯微鏡觀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劑染色時間不同

  顏色變化:橘黃色或紅色

  (3)蛋白質的鑒定

  常用材料:雞蛋清,黃豆組織樣液,牛奶

  試劑:雙縮脲試劑(A液:0.1g/l的NaOHB液:0.01g/l的CuSO4)

  注意事項:①先加A液1l,再加B液4滴

 、阼b定前,留出一部分組織樣液,以便

  顏色變化:變成紫色

  (4)淀粉的檢測和觀察

  常用材料:馬鈴薯

  試劑:碘液

  顏色變化:變藍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2

  1、結合水:一部分水與細胞內的其它物質相結合,叫做結合水。

  2、結合水的功能:是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

  3、自由水:細胞中的大部分水以游離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叫做自由水。

  4、自由水和功能:

  (1)細胞內的良好溶劑。

  (2)參與生化反應。

  (3)為細胞提供液體環境。

  (4)運送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

  5、細胞中大多數無機鹽以離子的`形式存在。

  6、無機鹽的功能:

  (1)是細胞的結構成分。

  (2)參與并維持生物的代謝活動。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3

  緒論

  生物的基本特性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新陳代謝作用

  應激性

  生長、發育、生殖

  遺傳和變異

  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和影響環境生物體的基本組成物質中都有蛋白質和核酸。

  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核酸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

  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新陳代謝是活細中全部有序的化學變化的總稱。

  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生物學發展三階段:

  描述性生物學、實驗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細胞學說》——為研究生物的結構、生理、生殖和發育奠定了基礎;

  《物種起源》——推動現代生物學的發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孟德爾;DNA雙螺旋結構;

  生物科學發展生物工程、醫藥、農業、能源開發與環保疫苗制造——核心:基因工程

  抗蟲棉;石油草;超級菌

  生命的物質基礎

  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都有共同的物質基礎

  化學元素在不同的生物體內,各種化學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分類: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化合物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化學元素能夠影響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和差異性

  化合物水、無機鹽、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

  水——自由水、結合水

  無機鹽的離子對于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糖類——單糖、二糖、多糖。

  脂質——脂肪、類脂、固醇

  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可以把營養物質運送到各個細胞。

  維持細胞的滲透壓和酸堿平衡,細胞形態、功能。

  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也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

  脂肪是生物體內儲存能量的物質;減少身體熱量散失,維持體溫恒定,減少內臟摩擦,緩沖外界壓力。

  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膽固醇、維生素D、性激素;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和生殖過程。

  蛋白質與核酸蛋白質和核酸都是高分子物質。

  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核酸是遺傳信息的載體。

  蛋白質結構: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和肽鏈的空間結構。

  蛋白質功能:催化、運輸、調節、免疫、識別

  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細胞結構與功能細胞分類: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細胞具有非常精細的`結構和復雜的自控功能。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細胞膜結構:流動鑲嵌模型——磷脂、蛋白質。

  基本骨架:磷脂雙分子層

  糖被的結構:蛋白質+多糖。

  細胞壁:纖維素、果膠功能:流動性、選擇透過性

  選擇透過性:自由擴散(苯)、主動運輸

  主動運輸:能保證活細胞按照生命活動的需要,選擇吸收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排除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和有害物質。

  糖被功能:保護和潤滑、識別

  細胞質基質——營養物質

  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各種細胞器是完成其功能的結構基礎和單位。

  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葉綠體是細胞光合作用的場所。

  內質網——光面:脂類、糖類合成與運輸

  粗面:糖蛋白的加工合成

  核糖體

  高爾基體

  液泡對細胞的內環境起著調節作用,可以使細胞保持一定的滲透壓和膨脹狀態。

  細胞核結構:核膜、核仁、染色質

  核膜——是選擇透過性膜,但不是半透膜

  染色質——DNA+蛋白質

  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和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功能:

  核孔——核質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孔道。

  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細胞核在生命活動中起著決定作用。

  原核細胞主要特點是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細胞核。

  其細胞壁不含纖維素,而主要是糖類和蛋白質。

  沒有復雜的細胞器,但有分散的核糖體。

  擬核裸露DNA

  細胞相對較小

  細胞增殖方式:有絲分裂、無絲分裂,減數分裂。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遺傳的基礎。

  有絲分裂

  細胞周期有絲分裂是真核生物進行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體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有細胞周期

  動物與植物有絲分裂區別:前期、末期不同種類的細胞,一個細胞周期的時間不同。

  分裂間期最大特點:完成DNA分子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意義: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

  細胞分化僅有細胞的增殖,而沒有細胞分化,生物體不能進行正常的生長發育。

  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胚胎時期達最大限度。

  細胞穩定性變異是不可逆轉的。

  細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潛在能力。全能性表現最強的細胞是已啟動分裂的干細胞;

  受精卵具有最高全能性。

  細胞癌變細胞畸形分化。

  致癌因子:物理、化學、病毒。

  癌細胞由于原癌基因從抑制變成激活狀態,使細胞發生轉化而引起的。特征:無限增殖;形態結構變化;細胞膜變化。

  細胞衰老是細胞生理和生化發生復雜變化的過程,最終反映在細胞的形態、結構、功能上發生了變化。特征:水分減少,新陳代謝減弱;酶的活性降低;

  色素積累,阻礙了細胞內物質交流和信息傳遞;

  呼吸速度減慢,體積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第三章生物新陳代謝

  在新陳代謝基礎上,生物體才能表現(生長發育遺傳變異)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與非生物最本質的區別。

  酶酶是活細胞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蛋白質、核酸)特征:高效性、專一性。

  需要的適宜條件:適宜溫度和PH

  ATP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形成途徑:動物——呼吸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形成方式:ADP+PiATP在細胞內含量很少,但轉化十分迅速,總是處于動態平衡。

  光合作用意義:除了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并貯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糖類等有機物中,以及維持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外,還對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作用。藍藻在地球上出現以后,地球大氣中才逐漸含有氧。

  水分代謝滲透作用必備條件:

  具有半透膜;兩側溶液具有濃度差。

  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和這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蒸騰作用是水分吸收和礦質元素運輸的動力。

  礦質代謝礦質元素以離子形式被根尖吸收。

  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對礦質元素的吸收是相對獨立的過程。礦質元素的利用形式:N、P、Mg

  Ca、Fe

  營養物質代謝三大營養物質的基本來源是食物。

  糖類:食物中的糖類絕大部分是淀粉。

  脂類:食物中的脂類絕大部分是脂肪。

  蛋白質:合成;氨基轉換;脫氨基

  關注:血糖調節、肥胖問題、飲食搭配。

  只有合理選擇和搭配食物,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才能維持健康,保證人體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甘油&脂肪酸大部分再度合成為脂肪。

  動物性食物所含氨基酸種類比植物性食物齊全。

  三大營養物質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他們之間可以轉化,但是有條件,而且轉化程度有明顯差異。

  內環境與穩態內環境相關系統:循環、呼吸、消化、泌尿。

  包括:細胞外液(組織液、血漿、淋巴)

  內環境是體內細胞生存的直接環境。

  內環境理化性質包括:溫度、PH、滲透壓等

  穩態: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體內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穩態意義:機體新陳代謝是由細胞內很多復雜的酶促反應組成的,而酶促反應的進行需要溫和的外界條件,必須保持在適宜的范圍內,酶促反應才能正常進行。

  呼吸作用分類: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有氧和無氧呼吸的第一階段都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

  無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

  生物體生命活動都需要呼吸作用供能意義:呼吸作用能為生物體生命活動供能;呼吸過程能為體內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高考生物必背知識點

  1細菌進行有氧呼吸的酶類分布在細胞膜內表面,有氧呼吸也在也在細胞膜上進行(如:硝化細 菌)。光合細菌,光合作用的酶類也結合在細胞膜上,主要在細胞膜上進行(如:藍藻)。

  2.細胞遺傳信息的表達過程既可發生在細胞核中,也可發生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

  3.在生態系統中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不屬于初級消費者,仍屬于生產者的能量。

  4.用植物莖尖和根尖培養不含病毒的植株。是因為病毒來不及感染。

  5.植物組織培養中所加的糖是蔗糖,細菌及動物細胞培養,一般用葡萄糖培養。

  6.需要熟悉的一些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硝化細菌、大腸桿菌、肺炎雙球菌、乳酸菌。

  7.需要熟悉的真菌:酵母菌、霉菌(青霉菌、根霉、曲霉)。

  8.需要熟悉的病毒:噬菌體、艾滋病病毒(HIV)、SARS 病毒、禽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煙草花葉 病毒。

  9.需要熟悉的植物:玉米、甘蔗、高粱、莧菜、水稻、小麥、豌豆。

  10.需要熟悉的動物:草履蟲、水螅、蠑螈、蚯蚓、蜣螂、果蠅。

  11.需要熟悉的酶:ATP 水解酶、ATP 合成酶、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DNA 解旋酶、DNA 聚合酶、DNA 連接酶、限制酶、RNA 聚合酶、轉氨酶、纖維素酶、果膠酶。

  12.需要熟悉的蛋白質:生長激素、抗體、凝集素、抗毒素、干擾素、白細胞介素、血 紅蛋白、糖被、受體、單克隆抗體、單細胞蛋白、各種消化酶、部分激素。

  13表觀光合速率判斷的方法:坐標圖中有“負值”,文字中有“實驗測得”。

  14.哺乳動物無氧呼吸產生乳酸,不產生二氧化碳,酵母菌兼性厭氧型能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 植物無氧呼吸一般產生酒精、二氧化碳(特例:馬鈴薯的塊莖、玉米的胚、甜菜的塊根)。

  15.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動物細胞(受精卵、2~8 細胞球期、生殖細胞)也有全能性;通常講動物 細胞核具有全能性(實例:克隆羊),胚胎干細胞具有發育全能性。

  16.基因探針可以是 DNA 雙鏈、單鏈或 RNA 單鏈,但探針的核苷酸序列是已知的(如測某人是否患 鐮刀型貧血癥),則探針是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或熒光標記的鐮刀型貧血癥患者的 DNA 作為探針。

  17.病毒作為抗原,表面有多種蛋白質。所以由某病毒引起的抗體有多種。即一種抗原(含有多個 抗原分子)引起產生的特異性抗體有多種(一種抗原分子對應一種特異性抗體)。

  18.每一個漿細胞只能產生一種特異性抗體,所以人體內的 B 淋巴細胞表面的抗原-MHC 受體是有許 多種的,而血清中的抗體是多種抗體的混合物。

  19.生物學是研究各種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人類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生物,也就離不開生物學。

  高考生物復習策略

  注重概念、回歸教材

  概念是學科的基石,是理解知識點間聯系的基礎。在經歷了細致的一輪復習后,考生接下來的首要任務就是將教材中的概念進行再次整理。高中生物知識點多而瑣碎,尤其是必修一的基礎知識特別典型。但是對基礎概念的整理還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對概念進行整理能在較短時間內再次將基礎鞏固一遍,還能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將基礎再度夯實。

  建議:有一個簡單的整理概念的方法就是關注課本上的黑體字。將教材中的黑體字先按照教材編排順序進行抄寫,做到無缺、無誤。接下來認真理解每個概念的內涵,辨析概念間的聯系和區別。最后做到能夠將有關概念進行分類、總結。除此之外,還要做到能夠區分相似、易混知識點間的差異。

  注重實驗、探究的練習

  以實驗探究能力考查為核心,綜合考查學生理解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分析問題能力,是今后考試的一個方向。綜合型實驗題將成為考卷中的常見題型。但是對于實驗探究題的解答是考生最怕、最頭疼的。面對實驗探究題,考生往往不是無從下手,就是答非所問。所以在二輪復習中,同學們要加大此類題型的練習力度。

  方法建議:突出對實驗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生物試題的一大特點。復習時可對應考綱中17個實驗的實驗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驟及相關的操作技能逐一復習,重點掌握。對于教材中的經典實驗如酶的發現、生長素的發現系列實驗等,要對其材料選取、條件控制、對照設置、結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同時對教材實驗進行適當拓展與延伸,與生活中的實際經驗相結合,如細胞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的應用;測定細胞液的濃度;判斷細胞的生活情況;防腐殺菌,高濃度的溶液能使細菌等微生物因失水而死亡,從而有效地防止食品腐爛變質等等。另外還可以與近幾年的諾貝爾獎或者社會熱點相結合,如二型糖尿病等等。多留心身邊事,將生物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在平時即鍛煉個人的知識遷移、推理能力。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篇14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3.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5.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6.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7.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8.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9.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0.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1.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依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是細胞。

  12.光學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對光→低倍物鏡觀察→移動視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鏡觀察:①只能調節細準焦螺旋;②調節大光圈、凹面鏡

  13.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根本區別為:有無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僭思毎簾o核膜,無染色體,如大腸桿菌等細菌、藍藻

  ②真核細胞:有核膜,有染色體,如酵母菌,各種動物

  注:病毒無細胞結構,但有DNA或RNA

  14.藍藻是原核生物,自養生物。

  15.DNA,RNA全稱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16.細胞學說建立者是施萊登和施旺,細胞學說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細胞學說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充滿耐人尋味的曲折。

  17.糖類:

 、賳翁牵浩咸烟、果糖、核糖、脫氧核糖

 、诙牵蝴溠刻、蔗糖、乳糖

 、鄱嗵牵旱矸酆屠w維素(植物細胞)、糖原(動物細胞)

  脂肪:儲能;保溫;緩沖;減壓

  18.脂質: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膽固醇

  固醇:性激素: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育及生殖細胞形成

  維生素D: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Ca和P的吸收

  19.多糖,蛋白質,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組成單位依次為:單糖、氨基酸、核苷酸。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劑;參與生物化學反應;提供液體環境。

  20.水存在形式營養物質及代謝廢物結合水(4.5%)

【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總結04-11

2022年最新高考生物知識點總結11-28

生物知識點總結11-15

生物知識點總結02-27

生物的知識點總結03-28

生物知識點總結11-23

生物一知識點總結11-25

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03-01

生物一知識點總結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