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么,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1
農業的分類
按生產對象分:基本為種植業和畜牧業,同時經營種植業和畜牧業的.稱為混合農業。
按投入多少分:密集農業(發達地區)、粗放農業(落后地區)
按產品用途分:商品農業(發達國家)和自給農業(發展中國家)
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為:
種植業:熱帶雨林遷移農業:熱帶雨林
種植園農業:熱帶地區,如東南亞
水稻種植業:如亞洲水稻
商品谷物農業:如美國中北部大平原
畜牧業:游牧業:如中國西部、蒙古
大牧場放牧業: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乳畜業:西歐
混合農業: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
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2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例如東經80°在東經1°的東面,在西經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范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
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3
世界各大區域經濟狀況:
一、東亞:
1、東南沿海:經濟發展快,人口稠密區,四個新興工業區(韓國,中國東南沿海,香港,臺灣)
2、西部內陸:畜產品加工業;
二、東南亞:
1、世界上的熱帶經濟作物區:
(1)馬來西亞:天然橡膠,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亞:胡椒,金雞納霜(第一);
(3)菲律賓:椰子,蕉麻(第一);
2、糧食作物:水稻(泰國出口第一,世界上的水稻出口國);
3、礦產:錫(馬來西亞),石油出口(印尼第一、文萊);
4、工業發展迅速;
三、中亞:
1、灌溉農業,畜牧業為主;
(1)有利因素:
a.平原、耕地面積大;
b.光照充足;
c.溫差大;
(2)不利因素:水資源缺乏;
2、小麥,棉花,畜產品——主要出口物資;
3、礦產豐富,種類多樣:煤,鐵,石油;
4、工業:采礦業,冶金業,軍事工業(重工業為主);
四、西亞和北非:
1、出口石油為主,主要向西歐,美國,日本;
2、特產:
(1)土耳其:安卡拉羊毛;
(2)摩洛哥:橄欖油;
(3)阿富汗:紫蓋皮羊毛;
(4)伊拉克椰棗;
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熱帶經濟作物;
2、采礦業;
注:二者為單一初級產品出口;
原因:由于移民經濟長期侵略,經濟大國操縱;
出路:振興民族經濟、開展多種經濟;
六、西歐:
1、資本主義革命最早,大多數為發達國家;
2、工業中心多,形成工業密集帶;
3、旅游業發達;
4、農業發達:荷蘭,乳蓄業占65%,挪威:石油業;瑞典:森林業;
七、北美:
1、農業-高度機械
2、工業-現代化程度高,部門齊全,科技含量高;
八、拉丁美洲:
1、所有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
2、單一產品出口為主,一些熱帶經濟作物產量巨大;
3、糧食以玉米為主,大多數國家糧食自給;
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4
判斷氣候類型
A、先以氣溫定帶(氣候帶),縮小范圍
全年平均氣溫高于20℃,最低氣溫月均溫在15℃以上,為熱帶(包括四種)氣候。
最冷月均溫在0-15℃之間,為XX熱帶季風氣候或季風性濕潤氣候、地中海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
最冷月均溫低于0℃,為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
B、再以降水定型(氣候類型),鎖定目標。
夏雨型: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XX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冬雨型:地中海氣候
全年多雨型:熱帶雨林氣候
全年均勻型:溫帶海洋性氣候
全年少雨型: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5
【大氣環境保護】
1.全球性的大氣問題:
全球變暖、臭氧層的破壞、酸雨
2.溫室氣體:能夠吸收和釋放熱紅外輻射的氣體成分。
地球大氣中主要的溫室氣體: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亞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
人類活動排放:氯氟甲烷(HFCs)、氫氟化物、全氟化物(PFCs)、硫氟化物(SF6)等
3.全球氣候變暖
自然原因:太陽活動、大氣環流、火山活動、地殼運動等
人為原因:燃燒礦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毀林
技巧1:全球變暖帶來問題:對全球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發生重大影響。
(1)全球變暖會引起海平面上升,從而對沿海低地國家及地區構成直接威脅
(2)全球變暖會引起世界各地區降水和干濕狀況的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技巧2:緩解全球變暖的措施
(1)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率
(2)采用新能源
(3)努力加強國際間的合作
(4)植樹造林,保護植被
4.平流層臭氧量減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受太陽活動等自然因子的影響
人為原因:主要表現為對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生產、消費和排放
5.平流層臭氧量減少的危害:
(1)直接危害人體健康(近年來皮膚癌、白內障患者增多);(2)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業造成破壞
技巧3:保護臭氧層的措施
(1)全球合作保護臭氧層
(2)減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烴等消耗臭氧物質的排放
(3)積極研制新的制冷系統
6.酸雨: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
產生原因:燃燒礦物燃料和汽車尾氣的排放,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氣體增多
技巧4:我國酸雨類型: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我國酸雨分布:《2004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04年我國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趨勢。酸雨區域分布范圍基本穩定,城市主要分布在華中、西南、華東和華南地區。華中酸雨區污染最為嚴重,湖南和江西是華中酸雨區酸雨最嚴重的。
我國酸雨主要分布區是長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貴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廣東等省,占我國國土面積的30%
我國的重酸雨區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別是浙江,江西,湖南,貴州,重慶等地。
7.酸雨危害
(1)使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生長繁殖甚至大量死亡
(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
(3)腐蝕建筑物和文化古跡
(4)危及人體健康。
【鹽度和洋流】
(1)鹽度的是紅海,原因:
①地處副熱帶海區,降水稀少,蒸發旺盛。
②周圍是熱帶沙漠地區,缺少大河注入。
(2)鹽度最低的是波羅的海,原因:
①地處較高緯度,氣溫低,蒸發弱。
②周圍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有淡水注入。
(3)巴爾喀什湖東咸西淡的原因:
①東部:地處內陸,降水稀少,蒸發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釋作用。
③中部窄,不利于兩邊水體交換,造成兩側鹽度差異較大。
(4)世界表層海水鹽度的水平分布規律:
從南北半球的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低緯度和高緯度遞減。
⑸判斷某洋流性質為寒(暖)流,判斷理由是:
溫度方面:洋流流經海區溫度較同緯度其他海區低(高),
方向方面:由較高(低)緯度流向較低(高)緯度。
高一必修一地理總復習:氣候與自然帶
(1)拉丁美洲氣候濕熱的原因:位于赤道兩側,周圍海洋廣闊。
(2)安第斯山南段東西兩側景觀差異原因:受安第斯山影響,山地東、西兩側降水差異較大。
(3)非洲缺失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原因:非洲同緯度是海洋。
(4)南半球缺失苔原帶的原因:南半球同緯度是海洋。
(5)同在北回歸線附近,卻出現了非洲的熱帶沙漠氣候、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我國東南部帶季風氣候等氣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熱帶高壓及來自大陸內部的信風影響,全年炎熱干燥。南亞受熱帶季風影響,我國東南部受帶季風影響。
歸納: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西岸的氣候差異及成因:--海陸位置與大氣環流形勢不同。
(6)我國旱澇災害主要分布于:東部季風區原因:副高強弱不穩定,夏季風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7)我國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來得早,去的晚,雨季時間長;北方雨季較短。
(8)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氣是:伏旱(答案)
(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現象,因此梅雨不是答案)
(9)為什么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地區熱帶山地環境與北半球其它地區相比,向北推進了5--6個緯度?
①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擋,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濕氣流通道;②夏半年,強大的西南季風從印度洋帶來大量暖濕氣流,深入大峽谷內部,使峽谷底部等溫線與同緯度相比明顯向北推進。
(10)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有:我國緯度跨度大,冬季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我國越往南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晝越長,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陽輻射越多,加之冬季風的頻頻南下,對我國北方的影響大。
(11)我國夏季普遍高溫的原因有: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北方雖比南方正午太陽高度小一些,但白晝時間卻比南方長,得到的太陽光熱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12)我國冬季比同緯度其它地區溫度低的原因是:受強大的蒙古-西伯利亞冷高壓影響(或受冬季風的影響)。
(13)印度比同緯度我國氣溫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了南下的冷氣流)。
(14)歐洲海洋性氣候比北美洲面積大的原因為:歐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來自海洋的西風能深入大陸內部。受陸地形狀及洋流勢力的影響歐洲西岸受暖流影響較大。
(15)巴西東南沿海、澳大利亞東北、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的原因:
主要是地形(山地)的影響,在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經過。
(16)氣溫的年較差緯度越高越高,原因是: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越大,晝夜長短的年變化越大,因而氣溫的年較差越大;低緯相反。
離海越遠氣溫年較差越大,原因是:陸地比海洋的熱容量小,夏季升溫快,溫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溫快,溫度比海洋低,因而氣溫年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響較大,比內陸年較差小。
(17)氣溫的日較差:緯度越高越小,原因是:主要是太陽高度的日變化小。氣溫日較差與天氣的關系為:陰天比晴天日較差小。氣溫日較差與海陸的關系為:內陸比沿海日較差大,
山頂的氣溫日較差比山下平原:小,年較差也小。
(18)青藏高原比我國同緯平原、盆地比較:氣溫年較差小,原因:低緯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較涼;冬季因緯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響南下的寒冷氣流影響不到,氣溫不太低;
日較差大,原因:海拔高大氣密度小,大氣的保溫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溫快,夜晚降溫快。
(19)天山南坡有無林帶無,原因為:背風坡,降水量少。
(20)亞寒帶針葉林在大陸東岸南緣偏南的原因:主要是東岸為寒流,西岸為暖流;其次東岸受來自大陸內部風的影響,西岸相反。
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6
洞庭湖濕地
1、作用:提供水資源,調節氣候,涵養水源,調洪蓄水,美化環境,凈化水中污染物,保護生物多樣性。(洞庭湖作用:維持生物多樣性,調洪蓄水,提供豐富的農產品,航運,旅游觀光。)
2、濕地減少:(原因)圍湖造田,上游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泥沙在湖區沉積。(影響)調洪能力下降,易發生洪澇災害,生物多樣性破壞,航運受到影響。
3、保護:退田還湖、還濕地,退耕還林還草,防治水污染,保護野生動植物。(長江流域)退耕還林、封山育林、退田還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賑、移民建鎮、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4、合理利用:保護濕地植被,禁止濫捕濫獵,保護生物多樣性,要保證濕地的`數量和質量,保證濕地的功能和效益。不合理利用:砍伐灌木,開墾土地,過度捕撈,泥沙淤積,環境污染,水體工程建設不斷,城鎮建設。
5、氣候特點:XX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6、商品糧基地:降水豐沛,雨熱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糧食生產基礎好。農業生產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增產潛力大。交通便利,科技含量高。
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7
一、地理概念與地理術語
1、水循環: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巖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層中
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
2、水循環的類型包括:海陸間循環、陸地內循環、海上內循環
二、地理原理
1、水循環原理:
(1)環節: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表徑流、植物蒸騰
(2)內流河、內流區域:陸地內循環外流河、外流區域:海陸間循環
(3)人類最容易干預的環節:地表徑流
(4)對陸地上的水得以補充、水資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環是:海陸間循環2、洋流的分類:
(1)按性質分類為寒流和暖流
(2)按成因分為:風海流、密度流、補償流
2、漁場的形成:
(1)寒暖流交匯:
a、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和千島寒流
b、紐芬蘭漁場墨西哥灣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
c、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寒流
原因:(1)將下層營養物質帶到表層為魚提供餌料
(2)兩種洋流匯合形成“水障”,阻礙魚類游動
(2)海底上升補償流:
d、秘魯漁場秘魯寒流原因:海水上涌把大量的營養物質帶到表層為魚提供餌料
三、地理事物分布規律
1、洋流的分布規律:
(1)中低緯度的大洋環流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反氣旋型大洋環流
(2)中高緯度的大洋環流以副極地為中心的氣旋型大洋環流
(3)北印度洋的大洋環流季風洋流: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4)環繞南極大陸的洋流西風漂流(寒流)
2、世界和我國水資源的分布規律
(1)世界:a、從全球來看,水資源分布是具有明顯的地區差異b、除南極洲外,亞洲最多,其次南美洲,大洋洲最少c、巴西最多,其次是俄羅斯,中國居第六位
(2)中國:
a、我國的水資源分布很不平衡
b、從地區分布看: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c、從時間分配看:夏秋降水多、水資源豐富;冬春降水少,水資源貧乏
四、地理事物間聯系
1、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洋流對大陸沿岸的氣候影響很大,暖流有增溫增濕作用,寒流有降溫減濕作用。
(2)洋流對海洋生物和漁場分布具有顯著的影響;寒暖流交匯和上升補償流往往形成著名漁場
(3)洋流對海洋航行也有影響
a、順洋流航行可節省燃料加快速度
b、寒暖流交匯相遇往往形成海霧,對航行不利
c、洋流從南北極地區攜帶的冰山給海上航運造成較大威脅
(4)洋流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加快凈化速度,但也擴大了污染范圍
2、厄爾尼諾現象(圣嬰)對氣候的影響
現象:是指某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東部的海面溫度異常升高的現象影響:
a、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東岸地區,氣候由原來的`干燥少雨變為多雨,引發洪澇災害
b、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地區,氣候由原來的濕潤多雨變為干燥少雨
3、拉尼娜現象對氣候的影響
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洋表面溫度大范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也稱為“反厄爾尼諾現象”影響:
a、拉尼娜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交替出現,但發生頻率要比厄爾尼諾現象低b、我國易出現冷冬熱夏,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個數比常年多
c、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部、巴西東北部等地降雨偏多
d、非洲赤道地區、美國東南部等地易出現干旱
4、陸地水體之間的關系:
從運動更新的角度看,陸地上的各種水體之間具有水源相互補給的關系
5、河流補給的來源有哪些、補給特點及典型地區
(1)雨水補給隨降雨量的變化而變化不連續且集中(我國東部季風區)
(2)季節性積雪融水春季升溫有時間性水量變化小(我國東北地區)
(3)高山冰川和永久性冰雪融水夏季高溫融水、水量較穩定西北和青藏地區
(4)湖泊水與河流的相對水位;對河流有調節作用長白山天池,長江中下游地區
(5)地下水與河流的相對水位;水量較小,但穩定可靠比較普遍
6、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1)水循環維持地球上各水體的動態平衡,聯系各個圈層,促進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2)水循環使陸地淡水不斷更新,但水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3)水循環影響全球的氣候,不斷塑造地表形態
五、人地關系
1、合理利用水循環的措施有哪些開源措施:
(1)合理開發和提取地下水
(2)修筑水庫把大氣降水及洪水期多余的河水蓄積起來;調節水資源的時間分布
(3)開渠引水(跨流域調水):把水資源豐富地區的水調入貧乏的地區;調節水資源的空間分布
(4)海水淡化
(5)人工增雨節流措施:
(1)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節水意識
(2)重視改進農業灌溉技術,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
2、世界水資源危機的原因
(1)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資源需求量增加
(2)水體污染現象嚴重
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8
1、信風帶(北半球——東北信風帶;南半球——東南信風帶)
形成原因:氣流由較高緯(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低緯(赤道低氣壓帶),氣流逐漸升溫,難以凝結致雨
氣候特征:高溫干燥
2、盛行西風帶(北半球——西南風;南半球——西北風)
形成原因:氣流由較低緯(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較高緯(副極地低氣壓帶),逐漸降溫,冷卻致雨
氣候特征:濕潤溫和
3、極地東風帶(北半球——東北風;南半球——東南風)
形成原因:氣流由極低東風帶吹向低緯(副極地低氣壓帶),難以致雨氣候特征:嚴寒干燥
(1)低緯度環流:
赤道低氣壓帶:因為熱力作用形成,氣流輻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帶。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
副熱帶高壓帶:因為動力作用而形成,氣流在30度緯度上空聚積而下沉,形成少雨帶(東亞季風區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亞的沙漠、北美美國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魯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亞大沙漠)
信風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信風。
(2)中緯度環流:
副極地低壓帶:由來自低緯的'暖氣流與來自高緯的冷氣流相遇運動上升而形成。形成溫帶多雨帶。
中緯西風帶:由副高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風,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風,習慣上叫西風,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區,在大陸西岸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9
1、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叫做地球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為一天、產生晝夜更替和時間差異
2、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圍繞太陽不停地旋轉,叫做地球公轉。公轉的方向也是自西向東、周期為一年、產生四季變化和晝夜長短變化
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太陽光直射赤道,3、4、5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是秋季)
6月22日前后(夏至日),太陽光直射北回歸線,6、7、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9月23日前后(秋分日),太陽光直射赤道,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12、1、2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3、地球是個球體,受陽光照射的情況不同,冷熱就有差別,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布狀況,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帶: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
4、五帶的分界線是:熱帶與北溫帶界線是北回歸線,熱帶與南溫帶的界線是南回歸線,北溫帶與北寒帶的界線是北極圈,南溫帶與南寒帶的界線是南極圈
5、地球五帶中,氣候終年炎熱的是熱帶,四季變化比較明顯的是南、北溫帶,氣候終年寒冷的是南、北寒帶
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10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概況
(1)方向:自西向東
(2)速度:1月初在近日點附近,速度較快;7月初在遠日點附近,速度較慢
(3)周期: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2、黃赤交角
(1)概念:黃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間的夾角
(2)度數:目前是23°26′
(3)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3、地理意義
(1)正午太陽高度的周年變化
(2)晝夜長短的周年變化
(3)四季的劃分:天文四季;氣候四季;我國傳統四季;候溫四季
太陽:
1、太陽系中心天體:太陽質量占太陽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體繞太陽運動
2、太陽輻射:
能量來源:太陽內部的核聚變
對地球影響:維持地表溫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與變化,是人類活動和生產活動的能量源泉
3、太陽活動:
太陽大氣層結構:自內向外為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
太陽活動類型:
①光球層:太陽黑子,活動周期為11年
②色球層:耀斑
對地球影響:引起電離層擾動,使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到影響,產生“磁暴”現象,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影響氣候
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氣候的變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巖石圈、生物圈等圈層得以不斷改造,生物對地理環境的作用,歸根結底是由于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聯系有機界與無機界,促使化學元素遷移;改造大氣圈,使原始大氣逐漸演化為現在大氣;改造水圈,影響水體成分;改造巖石圈,促進巖石的`風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環境創造了生物,生物又創造了現在的環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環境的生物,同時又是地理環境的塑造者。
(3)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舉例:我國西北內陸········由于距海遠,海洋潮濕氣流難以到達,形成干旱的大陸性氣候········河流不發育,多為內流河········氣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發育差,有機質含量少。
【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地理必修三知識點03-04
(熱門)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06-14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01-24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3-15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5-26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8-21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4-24
必修三地理知識點總結12-06
地理必修知識點整理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