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3-03-28 14:43:02 偲穎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精選10篇)

  在年少學習的日子里,是不是聽到知識點,就立刻清醒了?知識點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重要的內容。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精選10篇)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 篇1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第1課隋朝的統(tǒng)一與滅亡

  一、隋朝的建立和統(tǒng)一(581年-618年)

  建立:581年(楊堅建立隋朝,以長安為都城,楊堅就是隋文帝)

  統(tǒng)一: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tǒng)一全國)

  滅亡:618年(隋煬帝二世而亡)

  二、隋朝在諸多方面創(chuàng)規(guī)立制,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朝代,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新局面。具體表現(xiàn)在:選官制度上開始實行科舉制;在經濟方面開通了連接南北的大運河。

  1、大運河的開通(隋煬帝)

  ①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

  ②中心、起始點: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③長度和地位: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④四個組成部分: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⑤連接五條河流: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⑥開通的作用(意義和影響):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qū)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消極作用:但也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2、科舉制(隋煬帝)

  ①創(chuàng)立(隋朝):隋文帝開始用考試的辦法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設置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創(chuàng)立。

  ②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試科目,進士科最為重要。武則天:首創(chuàng)殿試和武舉。

  ③發(fā)展(明朝):八股取士

  ④科舉制的積極影響:1)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變革,加強皇帝選官和用人的權力,擴大官吏選拔范圍。2)推動教育發(fā)展。3)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續(xù)1300多年。

  三、隋朝的滅亡

  原因:隋煬帝的殘暴統(tǒng)治。時間:618年

  第2課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和統(tǒng)一(618年-907年)

  618年,李淵建立唐朝,以長安為都城,李淵就是唐高祖,并實現(xiàn)了全國的統(tǒng)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與“貞觀之治”

  (1)主觀原因:他吸取隋亡的歷史教訓,他勤于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

  (2)客觀措施:①任用賢能。唐太宗廣納賢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齡善于謀略,杜如晦敢于決斷(房謀杜斷),他們都是貞觀時期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首創(chuàng)于隋朝);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嚴格考查各級官吏的政績。

  ③經濟方面。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fā)展農業(yè)生產。

  ④邊疆管理。唐太宗時期先后擊敗東、西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tǒng)治。

  三、女皇武則天

  我國歷的女皇帝。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xù)實行唐太宗發(fā)展農業(yè)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社會經濟進一步發(fā)展,國力不斷增強。在科舉考試方面創(chuàng)立了殿試制度和武舉,親自面試考生,后人稱她的統(tǒng)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四、唐玄宗與“開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時期)

  (1)措施:①任用賢能。任用賢相姚崇和宋璟,實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整頓吏治,裁減冗員。③經濟方面。發(fā)展經濟,改革稅制。

  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第3課盛唐氣象

  一、經濟的繁榮

  1、農業(yè):出現(xiàn)了曲轅犁和灌溉工具筒車。

  2、手工業(yè):紡織業(yè)品種繁多,蜀錦冠于全國;陶瓷器生產水平也很高,越窯的青瓷、邢窯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

  3、商業(yè):長安城人口百萬,既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有市:商業(yè)區(qū)和坊:居民區(qū))。

  二、民族交往與交融

  1、政策: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各族首領尊稱為“天可汗”,意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太宗時期,將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藏族的祖先)贊普松贊干布。作用: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也增進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

  4、唐玄宗時,將金城公主嫁尺帶珠丹。

  三、開放的社會風氣

  特點:開放,充滿活力、兼容并蓄

  四、多彩的文學藝術

  1、唐詩:①李白的詩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濃郁的浪漫情懷,李白因此享有“詩仙”的美譽。②杜甫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情實況,故有“詩史”之稱,他被譽為“詩圣”。③白居易的詩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婦孺都會吟唱,深受大眾歡迎。

  2、書法:唐朝最的書法家是顏真卿、柳公權和歐陽詢3、畫家:唐朝最的畫家是閻立本和吳道子。

  第4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與日本的交往

  (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他們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筑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鑒真東渡:唐朝最富影響的僧人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佛法等,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貢獻。(為日本設計唐招提寺;前后12年,前5次東渡失敗,第6次才成功,雙眼失明)

  二、與天竺(印度)的'交往

  (1)玄奘西行:唐太宗貞觀年間,玄奘歷盡艱辛,西行天竺學習佛法。玄奘的見聞,由弟子整理成書——《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玄奘——《西游記》中唐僧的原型)

  三、交流頻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國來華的原因):

  A、唐朝政權強大,國家統(tǒng)一,社會安定;B、唐代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C、玄奘、鑒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D、唐朝海陸交通發(fā)達。

  四、唐朝的對外政策:對外開放和友好交往的政策。

  對我們今天的啟示:A.一個國家只有經濟發(fā)達,文化先進才能對于國外產生輻射力和吸引力.B.一個國家只有對外開放,積極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進步.

  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亂(導致唐朝由盛轉弱的轉折點)

  1、原因:A、開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益腐敗。B.社會矛盾尖銳,邊疆形勢緊張。C.節(jié)度使勢力膨脹,形成外重內輕。D.安祿山擔任三個邊地的節(jié)度使,逐漸擴張勢力。

  2、人物:安祿山和部將史思明

  3、結果和影響: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安史舊將和內地節(jié)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

  二、唐末農民起義:黃巢起義,結果:被朱溫與其他藩鎮(zhèn)聯(lián)合鎮(zhèn)壓,但給唐朝統(tǒng)治者以沉重的打擊。

  三、唐朝滅亡:907年,朱溫建立后梁政權,我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四、五代十國: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xiàn)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南方出現(xiàn)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jù)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

  影響:五代十國雖然是一個政權分立的時期,但統(tǒng)一始終是一個必然趨勢。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 篇2

  一、考點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統(tǒng)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fā)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于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fā)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tǒng)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xiàn)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后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yè)在唐朝有重要發(fā)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區(qū),市為繁榮的商業(yè)區(qū)。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tǒng)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于隋文帝時。

  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 篇3

  一、隋唐科舉制度:

  北:P20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時期創(chuàng)立并完善了科舉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

  二、武則天

  北:P13-15武則天是我國歷的女皇帝。

  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不拘一格選拔普通地主中的優(yōu)秀人才。注重減輕農民負擔,采取各種措施促進社會生產斷續(xù)發(fā)。當時,人口明顯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史稱有“貞觀遺風”,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三、“開元盛世”

  北:P15唐玄宗統(tǒng)治前期政局穩(wěn)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

  四、唐與吐蕃的交往:

  P28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聯(lián)姻,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

  (一)遣唐使

  北:P3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文化交流的使團;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歷法、書法藝術、建筑藝術以及生活習俗等帶回本國,對日本的生產、生活與社會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鑒真東渡

  北:P33鑒真到達日本除講授佛經,還詳細介紹中斬醫(yī)藥、建筑、雕塑、文學、書法、繪畫等技術知識,對中日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貢獻。(識圖P34鑒真東渡示意圖)

  (三)玄奘西行

  北:P35玄奘是唐朝的高僧,為了求取佛經精義,他西行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玄奘是第一個系統(tǒng)地把天竺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并介紹到中國的人。(玄奘西行示意圖)

  六、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略

  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

  一、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北:P64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xiàn)了南移的趨勢。兩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二、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實

  北:P75-761206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蒙古族的首領,尊稱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1260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繼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為元世祖。

  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危機

  一、清朝設置駐藏大臣

  北:P1101727年,清朝開始設立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的史實

  北:P110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重新統(tǒng)一新疆,促進了維吾爾族同中原地區(qū)的交流,對鞏固西北邊疆起到了重大作用。設伊犁將軍,加強中央對邊疆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管轄。

  三、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qū)管轄和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主要措施:略。

  四、戚繼光抗倭:明朝時戚繼光抗倭。

  P104-105(1)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qū),沿海居民稱他們?yōu)椤百量堋保鞒衅冢7浪沙冢粱紘乐兀量艿降教師龤屄樱拱傩盏纳敭a慘遭損害。明政府派年輕的將領戚繼光,到浙東沿海抗倭。(2)戚繼光訓練的軍隊作戰(zhàn)勇敢、紀律嚴明,多次挫敗倭寇的進攻,聲名大振,號稱“戚家軍”。1561年戚家軍在臺州九戰(zhàn)九捷,迅速蕩平浙江境內的倭寇。后又開赴福建和廣東,東南沿海抗倭寇基本肅清。

  五、鄭成功收復臺灣

  北:P105—106明末,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臺灣地區(qū),1661年,在東南沿海堅持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大軍從金門出發(fā),在當?shù)馗呱阶迦嗣竦膸椭拢樌卦谂_灣登陸并迅速包圍了入侵的荷軍。1662年,荷蘭總督被迫簽字投降,臺灣又回到祖國的懷抱。鄭成功收復臺灣,給荷蘭殖民者以沉重打擊,對亞洲和其他國家也起到保護作用。

  六、雅克薩之戰(zhàn)

  北:P106—107沙俄強占雅克薩和尼布楚。康熙帝決定用武力捍衛(wèi)祖國邊疆,1685年,清軍圍攻盤踞在雅克薩的沙俄軍隊,俄軍戰(zhàn)敗投降。1686年,清朝再次出兵雅克薩,重創(chuàng)俄軍。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過談判解決中俄兩國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兩國在尼布楚進行談判,雙方簽定了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 篇4

  一、試卷分析

  (一)試卷結構

  歷史考試時間60分鐘,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其中選擇題25個,50分,非選擇題四個,50分,總分100分。

  (二)試卷特點

  就全卷內容來看,本套試題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義務教育初中歷史教科書為依據(jù),沒有超出規(guī)定的范圍;試卷的設計與題型以多形式、多層次、多角度來考查學生;基礎性強,試題立足于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試卷的編排遵循了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試卷緊扣大綱,依據(jù)課本,重點突出,難易適中,導向明確。試題充分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基本要求,在題型、題量、難度系數(shù)基本保持穩(wěn)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了知識考查內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對指導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

  從試卷中我們可以看出:

  (1)全卷兩種題型,即:選擇、材料分析。兩種題型的優(yōu)化,全面考查了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全卷主客觀試題分配恰到好處,其中選擇題占了50%,便于檢測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論述題占50%,則側重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兩種題型的配置充分體現(xiàn)了水平測試的雙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課改、教改與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學生正確處理歷史材料以及綜合分析與表達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識面廣,且知識范圍分配合理。試題全面覆蓋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材,涉及經濟、政治、社會等各個方面知識點,而且知識范圍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要求。這就有利于全方位檢測學生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不同側面的歷史知識。

  3)突出了對學科主體內容和歷史知識內部聯(lián)系的考查。今年試卷考查的內容全部都是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沒有偏題、怪題,體現(xiàn)了初中歷史教學的普及性、基礎性。同時材料分析題和論述題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現(xiàn)實性,特別是從歷史事件本身的聯(lián)系與影響方面著題。

  (4)試題充分體現(xiàn)了課標與考標規(guī)定的知識與能力目標,靈活考查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比較、分析、綜合及遷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顯地反映出考查學生理解、分析、綜合層次的知識內容達50%,側重考查了學生多元歷史思維能力。

  二、答卷評述

  1、總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兩點:一在歷史教學中仍然只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與記憶,還沒有真正轉軌到能力的培養(yǎng)上來,而許多學生只知道死記書本;二是試題綜合性較強,難度偏高。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改革正逐步升溫,這對進一步啟動和推進我校新的課程改革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

  2、客觀試題、基礎知識試題得分率較高。

  3、主觀試題及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試題得分率較低。

  大多數(shù)學生對歷史教材的主干知識掌握得較好,能根據(jù)要求加以復習鞏固,對重點知識的掌握較熟練,并能正確地運用解題方法;大部分學生能采用較常用的直選法和排除法來解答選擇題,有一定的解題審題能力;部分學生的學科能力有所提高,善于運用已知知識進行判斷,反映了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但個別失分較嚴重的問題,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視的情況:

  4、基本功不扎實,書寫不規(guī)范,錯別字多。審題能力較差。

  5、部分學生歷史知識的應用能力和應變能力略顯不足。有些同學完全答不到點子上。

  6、復習不到位。例如選擇題失分較多的第16題、21題、22題,都是基礎知識;第28.29題還有0分的現(xiàn)象,也充分說明了復習過程中存在嚴重問題。 總之,考生在答卷過程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一系列表象,為指導我今后的歷史教學和考試提供可貴的一手資料,我應深刻反思。

  三、關于教學與考試的'理性思考

  20xx年七年級期中測試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讓我們清晰感覺到嶄新的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脈搏在沸騰,只有全面更新全體師生教與學的理念,徹底轉變師生教與學的方式,才能不斷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因此借助這次考試,我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學理念,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新的課改指導下的歷史教師,應全面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指導學生全面地辨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xiàn)實問題。學生應全面轉變學習方式,倡導積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勇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避免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從而把新的課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練把握課標和考標,高度重視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面對教考改革的新形勢,我應以“兩標”為基礎,組織學生理清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注重中外歷史知識的有機滲透,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歷史概念;應反復運用歸納法、演繹法、聯(lián)想法、比較法、啟發(fā)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罰,讓學生的思維在“發(fā)散--集中--發(fā)散”的多次循環(huán)往復中產和豐富的“歷史智慧”,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和基本的歷史素質。

  3、努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今后的歷史考試能力要求越高,學習難度越大。因此,培養(yǎng)興趣是關鍵,我們的歷史教師要想方設法,生動活潑地開啟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視后進生的轉化與提高,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4、在教學教程中,要抓主干、重基礎。突出主干知識的教學,夯實基礎知識,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歷史概念和一般規(guī)律。同時,平時教學中要強化歷史人名、地名、歷史專用名詞的書寫訓練,力求消滅錯別字。

  5、平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讀教材或引用課外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同時注重訓練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6、要加強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閱讀分析、概括歸納、比較能力和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時也要注意加強學生表述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以提高學生語言表述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

  7、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 篇5

  一、試卷分析

  1、本次期末考試檢測的范圍為初一下冊。試卷由這次期末考試試題由區(qū)命題,考試時間80分鐘,滿分100分。

  2、從總體上以基礎知識為主,同時也考察了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圖文并茂,題型設計靈活多樣。

  3、知識點考察全面,既有基礎知識的再現(xiàn),又有基本能力的提升,突出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把握了教學的改革方向,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導向鮮明,可以說命題思想和難度比較貼近歷年的中考試題。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1、本次考試全年級平均分為68分,合格率為73.4%,優(yōu)秀率為33.4%,高分率為8%。各率均在街道5所學校中分別排第5名、第5名、第4名、第5名,其中進步較大的班級是15班、2班、11班、4班。

  2、從單項選擇題的情況來看,選擇題滿分是60分,學生平均分為42.6分,得分率為68.67。其中選擇題中的第12題、第11題、第23題、第30題、第15題、第4題、第26題、第20題為錯誤率偏高的題目。這些題目集中體現(xiàn)了學生的讀題和解題能力缺失。尤其是錯誤率最高的唐朝對外關系于民族關系的.區(qū)別,這題的知識點并不難,主要是學會區(qū)分,分析兩組關系的根本區(qū)別,分辨“對內”和“對外”的區(qū)別。學生誤選的原因不外乎這幾點:基礎史實記憶不牢固、基本概念掌握不準確、基本原理理解不透徹、材料理解不到位。學生在牢固、全面地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還要輔之以一定的解題方法與技巧,才能真正答好選擇題。

  3、從綜合題的情況來看,綜合題滿分是40分,學生平均分為21分。可見綜合題某些部分設問較為靈活,學生審題能力和理解題意上存在不足,導致知識無法靈活轉換和運用。其中31(3)、31(4)、32(2)、32(3)、32(4)、33(2)、33(3)、33(4)的得分率均低于60%。具體分析如下

  答題中存在的問題:①錯別字比較多。隋煬帝的“煬”字,《本草綱目》沒有添加書名號等錯誤率很高。②知識點沒掌握。學生審題不清。第1、2問出現(xiàn)很多漏寫的現(xiàn)象,估計是因為問題是句號,不是問號;學生不仔細審題,出現(xiàn)漏題。③答題順序有誤。部分學生沒有按題目順序答案,答案位置調換。④學生書寫馬虎。由于部分學生的書寫馬虎,評卷時看不清楚答案的內容。⑤概括能力不足。學生對中醫(yī)藥,材料中的特點概括不到位,很多學生照抄題目的物品,并沒有理解特點二字。⑥答題不大規(guī)范。部分學生沒有寫清中國傳入西方和西方傳入中國分別是什么特點,而是回答了都具備什么特點;沒有分點回答,卷面比較亂。另外,出現(xiàn)口語化現(xiàn)象等。

  三、今后教學建議

  1、加強集體備課的研究,充分利用好每周二的教研活動,發(fā)揮集體的智慧,預先對下一周的教學活動進行深入的探討,結合教師的個人特色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二次備課,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3、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4、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進而提高選擇題的正確率。

  5、根據(jù)目前命題的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尤其要重視中考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堅持講練結合。

  7、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看到成績的進步,要善于表揚學生。

  8、對學生加強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正確運用歷史學科術語,全面、完整答題的能力。強調考試中學生一定要分點逐條書寫,注意條理一定要清晰,特別是要強調答案書寫的序號化。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 篇6

  本學期,我擔任初一年級的歷史教學工作,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按照學校的各項要求,立足現(xiàn)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xiàn)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認真?zhèn)湔n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jù)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并認真按搜集每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為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我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xiàn)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歷史課,就連以前極討厭歷史的學生都樂于上課了。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

  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jié)的學習上都積極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學,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克服自己的不足,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

  四、認真批改作業(yè)

  布置作業(yè)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書店、到圖書室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yè)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將他們在作業(yè)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tǒng),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把傳授知識、技能和發(fā)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

  存在的不足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對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還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這些都有待以后改進。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 篇7

  上周進行了期考試,我是初一歷史任課老師。閱完試卷,通過整個試卷的答題和得分情況,總體上,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鞏固情況。

  通過這次考試,作為歷史科任教師,我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并按照通過新課改的要求,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首先,我認為不能單方面關注成績,而應該關注學生對歷史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盡管這次考試,我代課班級成績不是非常突出,但我發(fā)現(xiàn),在講題過程中,給予學生解題思路引導和方法的肯定,是非常重要。本來學生有一部分學生基本功不扎實,學習興趣不濃厚,但需要耐心的引導,培養(yǎng)興趣,讓他們喜歡上這門課。因為要分析試卷,在上課之初,有學生反映后面聽不太清楚,希望老師能更大聲。雖然是個小問題,但是我很高興,通過這個小反饋,說明學生還是希望能聽清楚老師的講課,表達他們想學習歷史的良好愿望。因此我對座位做了調整。讓后面同學可以上課時,坐在教室前面的走廊或者講桌兩側,改善他們聽課的效果,發(fā)現(xiàn)在講題過程中,比較平時,他們的確能認真聽講,并且積極動腦。整個課堂的氣氛也活躍起來,這是我希望看到的情況,只要他們有學習的愿望,就不擔心后面的學生在老師講課時,事不關己的態(tài)度,而影響教學效果和對知識的鞏固,這是個非常讓人興奮的信號。而前面的同學,在課堂也表現(xiàn)出了應有的積極互動,思路活躍發(fā)言積極。讓后進的同學,受其感染,也能積極發(fā)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所有同學的積極融入,讓我覺得,對學生的關注和關心,非常重要,我自己也從中受益匪淺。

  其次,對學習方法的掌握,也是在平時需要不斷的滲透和培養(yǎng)。通過這次的答卷以及考試前,學生的自由復習時的觀察和分析發(fā)現(xiàn),在復習過程中,學生對應該掌握的知識點比較模糊,沒有抓住重點,所以復習時,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好多同學復習時,就是讀課文,平均用力。所以,在短時間,鞏固知識效果很差,不得重點。這是教學過程不夠完善導致的結果。所以,在上課過程中,需要突出重難點,讓學生了解哪些是要記憶掌握的,哪些是了解的。通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這樣在課前預習和課后預習都可以有目的和方法,做到事半功倍。通過試題解答的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的在各個題的解答環(huán)節(jié),缺乏技巧和方法。譬如選擇題,方法和技巧非常重要,譬如排除法等。而對于問題分析,這就要求平時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要求。而同學不得要領,往往盲目的填寫答案,不知道組織語言,反應出解題思路不清晰,知識掌握不牢固。一堆答案,沒有重點,失去得分機會。這個是需要在平時的能力培養(yǎng)中需要培養(yǎng)和提高的。

  最后,通過這個考試,更認識到,學生課前預習是需要再次強調的'。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新課程教學中有深度和廣度。通過自己課前預習和準備,學生可以清楚哪些是需要弄清楚,哪些需要提前查找資料了解的,準備功夫必須做足。拓寬了視野,同時也提高自己甄選資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都是需要平時在點點滴滴中積累的。通過這樣的訓練,新課程教學中,才會使課堂更加高效,才不會使得教學過程混亂和無序。因此需要教學過程生動,內容豐富,拓寬學生知識視野,同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和高效。

  歷史教學,特別是初中歷史教學,因為學生對歷史知識認知水平有限沒有充分的興趣,所以,要達到教學目標是有難度的。所以,需要不斷的調整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并多和同行交流,認真吸取同行們教學中的靈感和有效的方法,用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還需要自己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不斷學習才會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收放自如,課堂生動有趣,吸引學生學習歷史課的興趣,進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對歷史學習充滿興趣。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 篇8

  第1課時繁盛一時的隋朝

  1、隋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

  581年北周外戚建立隋朝,定都長安,他就是隋文帝;年,隋滅掉陳,統(tǒng)一南北。

  2、隋朝大運河:(1)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____________________。

  (2)時間:在在位時開鑿。從605年起。

  觀察課本第4頁的隋朝運河圖,填寫下面(3)至(6)項:

  (3)三點:中心在,北達,南至。

  (4)四段:大運河從北向南依次為、、邗溝、。

  (5)地位: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的運河。

  (6)作用:。

  第2課時貞觀之治

  1、隋朝的統(tǒng)治跟(朝代)很相似,只經歷兩代皇帝。隋朝第二位皇帝實行暴政,最終導致隋末農民起義。(隋朝:581-618年)

  2、唐朝的建立:時間年,建立者是李淵(唐高祖),都城在。高祖退位以后,傳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號。

  3、唐太宗在位期間,采取了許多鞏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fā)展較快,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tǒng)治為“”。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吸取隋亡的教訓;②重視農業(yè)生產,減輕人民負擔;③注意節(jié)儉;④整頓吏治;⑤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

  4、“房謀杜斷”指的是唐太宗時期重用的兩為宰相:、。而當時最著名的諫臣是,唐太宗把他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

  5、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國號為,她在位期間,繼續(xù)實行唐太宗發(fā)展農業(yè)、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fā)展,國力不斷增強。人們稱她的統(tǒng)治“”。

  6、元謀人約170萬年打制石器會使用火采集、狩獵

  北京人約70-20萬年保留猿特征打制石器會使用火保存火原始群居采集、狩獵

  山頂洞人一萬八千年和現(xiàn)代人基本一樣打制石器磨光、鉆孔人工取火審美氏族采集、狩獵、捕魚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是制造工具

  3、我國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萬年前

  第3課時開元盛世

  1、前期年號是開元,在他統(tǒng)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統(tǒng)治跟唐太宗的相似點有:善于任用賢臣,重視地方吏治,重視農業(yè)生產,注意節(jié)儉等。

  3、唐朝經濟繁榮表現(xiàn)在:

  農業(yè)方面:①水利事業(yè)發(fā)達;②耕作技術和栽培方法的進步;③新植物品種的出現(xiàn)(有新蔬菜品種和茶葉。唐朝時,飲茶之風全國范圍盛行,)④生產工具的改進——和。

  手工業(yè)方面:①絲織業(yè)發(fā)達;②陶瓷業(yè)發(fā)達,和(最為有名)

  商業(yè)方面:商業(yè)繁榮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廣州、揚州。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4、“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這句詩贊頌的哪位皇帝在位時出現(xiàn)的什么盛世局面?你能歸納一下該盛世局面出現(xiàn)的原因嗎?

  第4課時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

  1、科舉制的誕生:

  ⑴隋文帝時期,為改變魏晉以來的選官制度,開始用的方法來選拔官吏。

  ⑵隋煬帝時,正式設置,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2、科舉制的完善:唐朝時科舉制逐漸完善,常設的考試科目中以、兩科最為重要,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

  ⑴唐太宗:①擴充規(guī)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②嚴格錄取應試者(進士的錄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⑵武則天:武則天時創(chuàng)設了殿試和。

  ⑶唐玄宗:①唐玄宗時,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②玄宗曾八次親自面試應試者。

  3、科舉制的影響:⑴科舉制改善了;

  ⑵科舉制促進了的發(fā)展;

  ⑶科舉制促進了的發(fā)展;

  了解:科舉制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xù)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廢除。

  第5課“和同為一家”

  1、被稱為天可汗的是。之所以這樣稱呼他是因為他奉行的民族政策。

  2、在西域設立軍事和行政機構的皇帝是和。

  3、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紀前期,吐蕃杰出的贊普統(tǒng)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4、唐太宗時把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8世紀初,唐中宗時又將嫁到吐蕃。吐蕃贊普上書唐朝皇帝說,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了。

  5、是維吾爾族的祖先。其首領被唐玄宗封為懷仁可汗,后來回紇改名為回鶻。

  6、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后來南詔統(tǒng)一六詔,唐玄宗封其首首領為云南王。

  7、連線搭配:

  千尋塔吐蕃維吾爾族

  大昭寺南詔藏族

  布達拉宮回紇彝族、白族

  第6課對外友好往來

  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各國都稱中國人為。

  2、“”指今印度半島;“大食”指今阿拉伯半島;“波斯”指今伊朗。

  3、隋唐,中日兩國交往非常頻繁。日本為了學習我們唐朝先進的文化,派遣了許多使者來到中國,這些使者被稱為“”。

  4、唐玄宗時,高僧六次東渡日本,為中日兩國的友好和文化傳播作出重大的貢獻。與他相關的建筑是。

  5、唐太宗時,高僧西游印度取經,并寫成《》,是研究中亞、印度和新疆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第7課輝煌的隋唐文化

  1、隋朝李春設計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歐洲年后才建有類似的橋。

  2、唐朝最繁華的城市是,唐朝的是建筑藝術的代表。富麗堂皇。

  3、唐朝印制的《》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

  4、“人命至重,有貴千金”這是唐朝醫(yī)學家的.名言。他的醫(yī)藥學著作是《》。

  5、唐朝是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代。唐詩內容豐富,風格多樣,才華橫溢的詩人層出不窮。今天,我們依然能讀到唐朝多位詩人的近萬首詩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詩人,有、和。

  詩人稱謂生活的時代代表作作品主要特點

  詩仙初唐

  盛唐轉衰“三吏”“三別”

  白居易中唐

  6、完成下列表格內容

  7、提倡詩歌要更多的反映現(xiàn)實生活,達到教育目的的詩人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維

  第8課輝煌的隋唐文化

  1、唐朝著名書法家有:和。繼王羲之之后,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是,他自創(chuàng)“顏體”。柳公權自創(chuàng)“柳體”,后人把他們并稱為“”。

  2、唐朝著名的畫家有:和。被后世稱為“畫圣”。

  3、、連線題:

  顏真卿《步輦圖》

  柳公權《多寶塔碑》

  閻立本《玄秘塔碑》

  吳道子《送子天王圖》

  4、石窟藝術在時期大為發(fā)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大部分洞窟是時期開鑿的。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因為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畫,其內容主要是宣揚佛教。(飛天)

  第9課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

  1、10世紀初,族杰出首領,統(tǒng)一契丹各部,建立(遼),都城在。阿保機就是遼太祖。

  2、960年,后周大將發(fā)動陳橋兵變,建立,史稱北宋定都(開封),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3、北宋宋真宗時期,遼軍大舉進攻北宋,在寇準的建議下宋真宗來到澶州城親自作戰(zhàn),宋軍士氣大振,打退遼軍。遼宋議和,遼朝退兵,宋朝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和平局面。

  4、11世紀前期,族首領建立西夏,都城在。元昊稱帝后,連年與北宋交戰(zhàn),雙方損失很大。后來,雙方議和,元昊向北宋稱臣,北宋給西夏歲幣。

  5、12世紀初,女真族的首領,在會寧稱帝,國號,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6、金建立后,先滅遼,后又于1127年滅掉北宋。1127年,建立南宋,都城在(杭州)。

  7、南宋著名的抗金將領,他帶領的岳家軍英勇殺敵,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后來奸臣以所謂“謀反”罪殺害了岳飛。(炸秦檜——油條)

  如何評價岳飛?——女真貴族在對南宋的戰(zhàn)爭中擄掠殘殺,對北方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岳飛抗金,保衛(wèi)了人民的生命財產,符合廣大人民的利益,這是正義的。

  8、岳飛被害后,宋金達成和議,南宋向金稱臣,并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

  第10課經濟重心的南移

  1、五代十國、宋朝時期,江南經濟發(fā)展的原因(江南農業(yè)發(fā)展的原因)

  2、五代十國、宋朝時期,江南農業(yè)發(fā)展的表現(xiàn)

  3、五代十國、宋朝時期,南方手工業(yè)的發(fā)展表現(xiàn)

  4、五代十國、宋朝時期,商業(yè)發(fā)展表現(xiàn)

  北宋時,著名的商業(yè)城市市是和,南宋時最大的商業(yè)城市是。宋朝的海外貿易很發(fā)達,和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加以管理。

  5、北宋前期,四川地區(qū)出現(xiàn),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于商業(yè)發(fā)展。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 篇9

  1、時間

  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變法。

  2、內容

  A: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B:獎勵耕戰(zhàn),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jù)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C: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響:

  ①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加強,逐步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②戰(zhàn)國時期,各國經過變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

  (各國的變法:李悝在魏國變法;吳起在楚國變法,商鞅在秦國變法,其中最徹底的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

  1)商鞅變法的目的是為確立封建統(tǒng)治,發(fā)展封建經濟,使國家變得富強。

  2)商鞅變法取得勝利的原因:A:順應了封建制發(fā)展的歷史趨勢;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C:敢于同舊勢力作斗爭。

  4、商鞅變法對我們今天改革的借鑒意義:

  改革能使經濟發(fā)展,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只有順應時代潮流進行改革,國家才能有光明前途。改革會遇到種種舊勢力,舊習俗的反對,會付出沉重的代價,必須堅持不懈,克服阻力,才能成功。還要制定法律來保障改革的順利進行。

  5、商鞅變法的法令中最重要的'是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原因是確立了封建土地制度。

  法令中觸犯了舊貴族利益的是根據(jù)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商鞅變法的性質是封建地主階級的改革,商鞅應屬于法家家思想。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 篇10

  初一上半年歷史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是會不會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初一上半年歷史知識點:華夏之祖

  一、華夏之祖黃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黃帝

  二、堯舜禹的禪讓

  1.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度開始了。我國奴隸社會開始于公元前21世紀。

  2.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建立。

  初一上半年歷史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

  一、夏朝的興衰

  1.禹死后,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啟,使世襲制度代替禪讓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zhàn)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zhàn)。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為了鞏固統(tǒng)治,西周實行分封制。

  2.內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yōu)橹T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zhèn)守疆土,戰(zhàn)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zhàn)。

  3.作用: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加強了統(tǒng)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初一上半年歷史知識點:燦爛的青銅文明

  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經出現(xiàn)了青銅器。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偉)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與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qū)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矚目。

  初一上半年歷史知識點: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

  一、春秋爭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zhàn)國兩個時期。

  2.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fā)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為號令,逐步成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紀后期,晉楚雙方城濮大戰(zhàn)后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戰(zhàn)國七雄

  1.戰(zhàn)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2.發(fā)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zhàn)役是長平之戰(zhàn)。長平之戰(zhàn)使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擋秦國。

  初一上半年歷史知識點:大變革的時代

  一、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時期是我國奴隸制度瓦解時期,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封建制度的形成時期。

  2.我國農業(yè)發(fā)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遲春秋末年使用,戰(zhàn)國推廣。鐵農具:春秋出現(xiàn),戰(zhàn)國推廣。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戰(zhàn)國時期,李冰為秦國修筑的都江堰是舉世聞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三、商鞅變法

  1.時間、地點:公元前356年,秦國。

  2.內容: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zhàn),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jù)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不斷增強,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3篇03-23

初一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經典05-30

初一歷史下冊工作總結08-17

初一數(shù)學下冊知識點總結07-11

初一數(shù)學下冊知識點總結11-22

初一數(shù)學下冊的知識點總結07-25

初一語文下冊知識點總結12-27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11-04

初一歷史下冊教學計劃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