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在平時的學習中,說到知識點,大家是不是都習慣性的重視?知識點就是一些常考的內容,或者考試經常出題的地方。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愁,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1
1、19世紀著名的進化論的建立者是達爾文。
2、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布于非、亞、歐地區,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
3、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4、露西時代的古人類能使用工具,東非人時代的古人類,不僅能使用工具,還能制造簡單的工具。
5、現代類人猿還能進化成人嗎不能,(1)人類和類人猿都是森林古猿進化來的,類人猿已經適應了現在的環境了,(2)現在已不具有森林古猿進化人類的外界條件。
6、人類新個體的產生要經歷有雌雄生殖細胞結合,通過胚胎發育形成新個體的過程,這一過程是靠生殖系統完成的。
7、男女生殖系統
8、在男性生殖系統中產生和輸送生殖細胞的器官分別是睪丸和輸精管,在女性生殖系統中產生和輸送生殖細胞的器官分別是卵巢和輸卵管。
9、子宮是胚胎和胎兒發育的場所。
10、睪丸產生的精子和卵巢產生的卵細胞都是生殖細胞。
11、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是在輸卵管中。
12、睪丸是男性產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卵巢是女性產生卵細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13、分娩:懷孕到第40周時,胎兒就發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體的陰道排出,這個過程叫做分娩。
14、青春期的身體變化
(1)身高突增,神經系統以及心臟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顯增強。
(2)性器官迅速發育:男孩出現xx,女孩會來月經。
15、青春期是一生中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
16、青春期的性意識:初期的與異性疏遠,到逐漸愿意與異性接近,或對異性產生朦朧的依戀。
17、為了控制人口數量和提高人口素質,我國已經把計劃生育列為一項基本國策。
18、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1)晚婚提倡蔽法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22周歲,女不得早于20周歲)晚2-3年結婚。
(2)晚育提倡婚后推遲2-3年生育。
(3)少生穩定低生育水平。
(4)優生通過男女青年婚前體檢、孕婦定期檢查身體和科學分娩等措施,避免生出具有遺傳疾病的孩子。
19、堅持晚婚、晚育,對國家來說,有利于控制人口過快增長,對個人來說,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學習。少生是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關鍵。優生有利于提高我國的人口素質。
20、人體需要的六類營養物質: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
21、糖類、脂肪、蛋白質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有機物,并且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在人體內的消耗次序是糖類、脂肪、蛋白質,其中脂肪含能量最多。
22、脂肪一般是備用的能源物質。
23、人的生長發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都離不開蛋白質。
24、幾種無機鹽缺乏時的癥狀:
含鈣的無機鹽:兒童缺鈣易患佝僂病(雞胸、X形或O形腿);中老年人特別是婦女缺鈣,易患骨質疏松癥
含磷的無機鹽:厭食、貧血、肌無力、骨痛等
含鐵的無機鹽:缺鐵性貧血
含碘的無機鹽:地方性甲狀腺腫,兒童的智力和體格發育出現障礙
含鋅的無機鹽:生長發育不良,味覺發生障礙
25、人體缺乏維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癥
缺乏維生素A:皮膚干燥、夜盲癥(夜晚看不清東西)、干眼癥等。
缺乏維生素B1:神經炎、腳氣病(維生素B1缺乏癥)、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缺乏維生素C:壞血病(比如牙齦出血)、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維生素D:佝僂病、骨質疏松癥等。
維生素D可以促進磷、鈣的吸收和骨質發育。
26、27頁的課后練習題1、2、3題
27、第七類營養素膳食纖維
28、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
29、消化系統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的。
30、消化道是一條長長的管道。消化腺可分為兩類:
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肝臟,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內的小腺體,如腸腺。
31、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質都是分子大、結構復雜的有機物,進入消化系統后,逐步分解成簡單的物質才能被人體吸收,這個過程叫做消化。消化主要是通過多種消化酶的作用而進行的,除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以外,胃、小腸等器官中還有許多種消化酶。
32、淀粉在口腔里初步消化成麥芽糖在小腸里徹底消化成葡萄糖
蛋白質在胃里部分被消化成氨基酸在小腸里徹底消化成氨基酸
脂肪在小腸里由膽汁分解成脂肪微粒,在小腸里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33、在小腸里含有三種消化液:腸液、胰液、膽汁
34、食物在消化道內經過消化,最終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夠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各種營養物質在小腸等處被吸收后,隨著內壁血管中的血液運往全身。
35、口腔是糖類開始消化的地方有唾液淀粉酶
胃是蛋白質開始消化的地方有胃蛋白酶
小腸里糖類、蛋白質、脂肪、都能消化有消化糖類、脂肪、蛋白質的酶
36、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從塔基到塔頂表示五類食物的大致比例)書37頁
37、關注食品安全
38、人體呼吸系統的組成
39、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
40、呼吸系統中的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41、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發聲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
42、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共有的一各器官。
43、呼吸道并不僅僅是氣體的通道,它還能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到達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不過,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
44、書49頁的演示實驗
45、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當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收縮使得胸腔容積擴大時,肺擴張,肺內氣壓縮小,于是氣體被吸入。當肋骨間的肌肉和膈肌舒張使得胸腔容積縮小時,肺收縮,肺內氣壓增大,于是氣體被排出所以呼氣和吸氣是被動的不是主動的。
46、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呼出的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這種變化是怎樣發生的呢
吸入的氣體,順著支氣管在肺葉里的各級分支,到達支氣管最細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當你吸氣時,許許多多肺泡都像小氣球似地鼓了起來,空氣中的氧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同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過這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然后隨著呼氣的過程排出體外。
47、常見的大氣污染源一般有一下幾種:工業生產的排放、車輛、船舶尾氣、秸稈焚燒和地面揚塵。
48、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根本措施。植樹造林是防治大氣污染的有效措施。
49、血液屬于結締組織,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的。
50、將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裝有抗凝劑的試管中,用離心機離心或靜置一段時間后,可以觀察到血液有明顯的分層現象。書59頁血液分層圖。
51、人體在運動、缺氧,飽食時,紅細胞增加,貧血時,紅細胞減少。
人體在失血、劇痛、燒傷、炎癥、白血病時白細胞增加,在藥物中毒、骨髓造血機能損害時,白細胞減少。
貧血時,血紅蛋白減少。
血小板過少,機體會異常出血,過多,形成血栓。
52、血漿:血液分層后,上層淡黃色的透明液體。 (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等。
53、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A.紅細胞:(形態)血液分層后,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 (特性)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 (功能):有運輸氧的功能。
B.白細胞:(形態):有細胞核,成圓球狀。功能:防御和保護作用,特性:白細胞能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
C.血小板:形態:形狀不規則,無細胞核。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54、動脈是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彈性大,管內血液流速快。
靜脈是把血液從身體各部分輸送到心臟去的血管。管壁薄,彈性小,管內血液流慢。
毛細血管是連通于最少的動脈與靜脈之間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細胞間物質交換的場所。管壁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液流速最慢。
55、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56、心臟壁主要由心肌構成,心臟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個腔,只有同側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動脈連左心室,肺動脈連右心室,肺靜脈連左心房,上下腔靜脈連右心房。同側的心房和心室之間,以及心室和動脈之間都有瓣膜,這些瓣膜單向開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動,而不能倒流。
57、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房壁比心室壁薄。,
58、人體的體循環和肺循環
59、體循環: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后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的循環。經過體循環,鮮紅的動脈血變成暗紅的靜脈血。
60、肺循環: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動脈,再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的循環,經過肺循環,暗紅的靜脈血又變成了鮮紅的動脈血。
61、區別動脈血和靜脈血
動脈血:含氧豐富,顏色鮮紅。靜脈血:含氧較少,顏色暗紅。
62、體循環和肺循環是同時進行的。
63、ABO血型分為A型、B型、AB型和O型。
64、輸血是時候,應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
65、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會發生生命危險。
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出現頭暈、心跳、眼前發黑和出冷汗
一次失血不超過400毫升:喪失的血漿成分和血細胞短期內會恢復正常
66、從1998年起,我國實行無償鮮血制度,提倡18~55周歲的健康公民自愿獻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毫升不會影響身體。
67、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排泄。糞便是由食物消化后的殘渣形成的,她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排遺。
68、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
69、泌尿系統由腎臟(形成尿液)、輸尿管(輸送尿液)、膀胱(儲存尿液)和尿道(排出尿液)組成。
70、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各腎包括大約100萬各結構和功能單位,叫做腎單位。每個腎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等部分組成。
71、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72、尿液的形成:腎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的形成主要經過濾過和重吸收兩個連續過程。尿液的形成主要與腎單位有關系。腎單位中的腎小球和緊貼著它的腎小囊壁起濾過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中。腎小囊中的液體稱為原尿。人體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約150升。
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并且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無機鹽、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體每天排出的尿液約為1.5升。
73、尿的排出:腎臟中形成的尿液經輸尿管流入膀胱暫時儲存,當膀胱內的尿液儲存到一定量人就會產生尿意,進行排尿,尿液經尿道排出體外。排尿不僅可以排出廢物,還對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74、照相機的成像原理是透鏡成像原理,在拍照是,鏡頭的作用是調節物距,光圈的作用是控制光線,膠卷的作用是感光。
75、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76、與視覺形成有關的主要結構是:角膜、虹膜、晶狀體、玻璃體、視網膜。
77、人眼睛的顏色是由虹膜決定的。用來調節瞳孔的大小。
78、瞳孔用來調節進入眼內的光量。看遠處、暗處物體時瞳孔擴大,看近處、亮處物體是瞳孔縮小。
79、睫狀體用來調節晶狀體的曲度,看遠處物體時,晶狀體曲度變大,睫狀體收縮;看近處物體時,晶狀體曲度變小,睫狀體舒張。
80、我們平時所說的白眼球指的是鞏膜的顏色,黑眼球指的是虹膜的顏色。
81、視覺的形成: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并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最終落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物像。視網膜上有對光線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將圖像信息通過視覺神經傳給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就形成了視覺。
82、物體成像是在視網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縮小的像。形成視覺是在大腦的視覺中樞。
83、近視眼:如果晶狀體的調節負擔過重,晶狀體過度變凸不能恢復原狀,甚至眼球的前后徑過長,那么,遠處物體的光線通過晶狀體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會落到視網膜的前方,這樣看到的則是一個模糊不清的物像,這種看不清遠處物體的眼,叫做近視眼,近視眼可以通過配戴近視鏡凹透鏡加以矯正。
84、為了預防近視眼,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
三要:(1)讀寫姿勢要正確,眼與書的距離要在33厘米左右。(2)看書、看電視或使用電腦1小時有要休息一下,要遠眺幾分鐘。(3)一種哦定期檢查視力,認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不在直射的強光下看書,不在哦光線暗的地方看書,不躺臥看書,不走路看書。
85、聽覺的形成過程大致是: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了耳蝸對聲波敏感的細胞,這些細胞就將聲音信息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的聽覺中樞,人就產生了聽覺。
聽覺的形成是在大腦的聽覺中樞。
86、為了保護耳和聽覺,還應當注意:不要用尖銳的東西挖耳朵,一面戳傷外耳道或鼓膜;遇到巨大聲響時,迅速張開口,使咽鼓管張開,或閉嘴、堵耳,一保持鼓膜兩側大氣壓力平衡;鼻咽不有炎癥時,要及時治療,避免引起中耳炎;不讓污水進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87、身體各部分之所以如此協調,主要靠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
88、神經系統是由腦、脊髓和tamp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的。
89、概括的說,腦和脊髓是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組成中樞神經系統;腦神經和脊神經是神經系統的周圍部分,組成周圍神經系統。
90、小腦的功能是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
91、腦:.小腦、腦干大腦
92、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其功能是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
93、神經元結構示意圖
94、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95、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如:膝跳反射、縮手反射等簡單反射,以及望梅止渴、談梅分泌唾液等復雜反射。
望梅止渴等與語言文字有關的反射是復雜反射也是人類所特有的。
96、反射弧的結構: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2
初一生物知識點: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主要包括:水、無機鹽、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六大類。
其中糖類、脂肪、蛋白質能提供能量,它們被稱為三大產熱營養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貯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質是糖類。構成細胞的主要物質是水、基本物質是蛋白質。無機鹽是調節人體某些組織、器官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蛋白質是人體生長發育、組織更新和修復的重要原料。
2、檢測蛋白質用雙縮尿試劑,呈現紫色反應;檢測維生素C用吲哚酚試劑,呈現褪色反應。
3、糖的主要來源是谷類和薯類,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瘦肉、魚、奶、蛋和豆類,脂肪的主要來源是肉類、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維生素A,但含胡蘿卜素,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動物性食物含維生素A。
4、夜盲癥--缺維生素A;壞血病--缺維生素C;腳氣病--缺維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維生素B2;佝僂病--缺維生素D和鈣
6、人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消化腺兩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臟。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膽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塊脂肪變成微小顆粒,從而增加了脂肪顆粒的接觸面積,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腸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種類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納、磨碎、攪拌和運輸食物。
7、消化:食物的營養成分在消化管內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無機鹽、維生素,以及食物經過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過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的.過程。
8、需要經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質有淀粉、蛋白質、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腸。經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質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會變藍。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質有:水、無機鹽、維生素。
淀粉在口腔內初步分解為麥芽糖,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在胃內初步分解,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氨基酸。脂肪在小腸內先通過膽汁的乳化作用,最終消化為甘油和脂肪酸。
9、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腸,小腸適于消化、吸收的結構特點:1)消化道中最長一段,環行皺襞、小腸絨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積2)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3)含消化液腸液、胰液、膽汁,可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
10、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無吸收養分的功能胃:部分的水和酒精
小腸:絕大部分的營養物質大腸: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的維生素
11、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都屬于營養失調,造成營養失調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合理的飲食結構。
12、青少年應多吃含蛋白質和鈣豐富的食物。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3
1、加了抗凝劑(檸檬酸鈉)的血液會出現分層的現象。血液可分為血漿和血細胞。血漿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初一生物知識點),血漿主要功能是運載血細胞,運送營養物質和廢物。血細胞可分為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
2、血紅蛋白是一種含鐵蛋白質,呈紅色,決定了血液的顏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與氧分離
3、貧血是指紅細胞的數量少或血紅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營養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鐵,應多吃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4、動脈血:含氧量豐富,顏色鮮紅。動脈: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位的血管。
靜脈血:含氧量較少,顏色暗紅。靜脈:將血液從身體各部位送回心臟的血管。
5、血漿:加抗凝劑,血細胞在下,血漿在上,淡黃色半透明液體,含纖維蛋白原。
血清:不加抗凝劑,血液凝固后在血塊的周圍出現的黃色透明液體,不含纖維蛋白原。
6、血液的功能:1)運輸氧和二氧化碳、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的作用
2)防御保護作用3)體溫調節
7、 ABO型系統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種血型。輸血的原則是:輸同型血
8、比較三種血管的管壁、彈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及出血護理
9、毛細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廣4)數量最多5)管腔最小
10、心臟可分為四個腔,四腔的關系是:同側心房心室相通,異側心房心室不相通。心臟由心肌構成,當心肌收縮時,血液送到全身,當心肌舒張時,血液回心臟,此時心臟處于休息狀態。
11、心臟四腔與連接的血管:見書38頁圖
左心室主動脈右心室肺動脈左心房肺靜脈右心房上、下腔靜脈
12、比較房室瓣、動脈瓣、靜脈瓣的位置、開放方向、保證血流的方向
心室收縮時,房室瓣關閉,動脈瓣開放;心室舒張時,動脈瓣關閉,房室瓣開放。動脈中沒有任何瓣膜。
13、每分輸出量=每搏輸出量心率
每分輸出量也叫心輸出量,它是衡量心臟工作能量的一項指標。運動員主要通過提高每搏輸出量來提高心輸出量。
心動周期=60秒(一分鐘)心率心臟每收縮和舒張一次為一個心動周期。
14在一個心動周期中,舒張期比收縮期長的好處在于:
1)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臟2)使心肌有充分的時間休息
15、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
氧二氧化碳
肺泡
小結:1)各循環都是從心室開始的,終止于心房
2)體循環流出的'是動脈血,流回的是靜脈血;肺循環流出的是靜脈血,流回的是動脈血
3)兩個循環同時進行,最后在心臟匯合,形成一條完整的循環途徑。
4)在全身組織細胞毛細血管處:血液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在肺部毛細血管處:血液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5)心臟左側流動脈血,右側流靜脈血
16、血壓:血液在血管內向前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
我們通常所說的血壓是體循環的動脈血壓。它的表示方式:收縮壓/舒張壓可用血壓計在上臂肱動脈處測得。其數值通常用千帕(千帕斯卡)來表示。
心臟收縮時,動脈血壓所達到的最高數值,叫收縮壓。心臟舒張時,動脈血壓所達到的最低數值,叫舒張壓。健康成年人收縮壓正常值是:12~18.7千帕,舒張壓為8~12千帕。
17、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和血管組成。手上的青筋指的是靜脈。
18、成年人的血量約為體重的7%-8%,失血達1200ML以上會有生命危險。一次失血不超過400ML不會影響健康。提倡無償獻血。一次獻血200---300ML。
19、脈搏是指動脈的搏動,次數與心率相同,但意義不同,它測量的部位在橈動脈。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4
1、食物的熱價是指每克食物在體外充分燃燒時釋放的能量,單位是KJ/g 。食物中各成分貯存的能量的大小:脂肪38KJ/g,蛋白質23 KJ/g,糖類17KJ/g。
2、人體呼出氣體與吸入的氣體(空氣)比較:氧氣含量減少了,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3、呼吸作用:生物體細胞內葡萄糖等有機物氧化分解并釋放能量的過程。它的意義在于: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
4、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肺兩部分。其中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等器官。呼吸道的作用是:1)氣體進出肺的通道2)能溫暖、濕潤、清潔吸入的氣體。
肺的作用是:氣體交換的場所。痰的'形成部位是在氣管和支氣管。
5、肺位于胸腔內,左右各一個,由細支氣管的樹狀分支和肺泡組成。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它具有的特點:①肺泡數量多,總面積大②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③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薄,僅由單層細胞構成等,所以很適合進行氣體交換。
6、消化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咽是食物和空氣進入體內的共同通道。呼吸時會使軟骨像抬起的蓋子,使空氣暢通無阻;吞咽時,又像蓋子一樣蓋住喉口,以免食物進入氣管,為此,我們吃飯時不能大聲說笑,否則會厭軟骨來不及蓋住喉入口,食物進入氣管,容易引起劇烈的咳嗽。
7、呼吸運動是胸廓的擴大和縮小的運動。
胸廓是由脊柱、肋骨、胸骨及肋間肌組成,底部由膈封閉
8、肋間外肌收縮肋骨上提并外展,胸骨上移胸廓的橫徑加大
膈肌收縮隔頂下降胸廓的縱徑加長胸廓容積擴大肺容積擴張新鮮空氣由呼吸道進入肺,即吸氣
肋間外肌和膈肌舒張胸廓容積縮小肺容積縮小肺泡內部分氣體排出提外,即呼氣
因此,是胸廓的變化才引起吸氣和呼氣。通過呼吸運動實現了肺的通氣。
9、人體的氣體交換過程主要包括肺通氣、肺的換氣和組織氣體交換。它們的區別如下:
10、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人體血液中的氧氣與血紅蛋白結合,以氧合血紅蛋白形式在血液中運輸,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漿中運輸。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5
1、植物主要通過根吸收水分。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這使得根尖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積,因而具有強大的吸水能力。
2、導管(屬于輸導組織)導管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通道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莖的結構包括木質部和韌皮部。
在二者之間有形成層,形成層向外分裂形成韌皮部,向內分裂形成木質部。有些植物莖中沒有形成層,因而不能長得很粗。
莖從外到里:樹皮;韌皮部(有篩管);形成層;木質部(有導管)
葉片的結構:表皮(分上下表皮)、葉肉、葉脈
氣孔的結構:氣孔由兩個保衛細胞組成,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蒸騰作用的意義:
①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傷。
②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
③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促進生物圈水循環。
3、蒸騰作用:水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主要通過葉片實現
4、葉片由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葉肉與葉脈三部分組成。表皮分布有氣孔,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氣孔是由一對半月形的細胞—保衛細胞圍城的空腔,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時,氣孔張開;當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時,氣孔關閉。
5、蒸騰作用的意義:
①拉動水分與無機鹽在植物體內的動輸;
②通過蒸騰作用能降低葉片表面的溫度;
③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
6、綠色植物在水循環中起作用:
①植物蒸騰作用能夠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
②植物的莖葉承接著雨水,能夠大大減緩雨水對地面的沖刷。
③樹林中的枯枝落葉能夠吸納大量的雨水,補充地下水。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1、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步驟:暗處理、遮光處理、酒精脫色、漂洗葉片、滴加碘液、清洗葉片、觀察葉片顏色。
實驗注意事項:
①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處一晝夜原因是使葉片中原來貯存的淀粉轉運和消耗掉,
②實驗中要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遮蓋起來。
原因:為了做對照實驗。
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得到如下結論:
①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②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
③葉綠體既是生產有機物的“車間”,也是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的'“能量轉換器”。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天竺葵的光合作用實驗(P117)
①天竺葵放黑暗處一晝夜:將葉片內原有淀粉轉運消耗掉
②葉片的一部分用黑紙片從上下兩面遮住:對照實驗
③為什么要用酒精隔水加熱:酒精只能隔水加熱,否則將發生危險!
④為什么要漂洗葉片:洗去多余的酒精才不會干擾試驗效果
⑤綠葉在光下制造的有機物是:淀粉
2、光合作用實質: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3、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意義:
①滿足植物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
②綠色植物作為生物圈中的生產者,制造的有機物,通過食物鏈、食物網,養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6
七年級生物復習提綱(上冊)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二、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三、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光、水分、溫度等【光對鼠婦生活影響的實驗】探究的過程、對照實驗的設計(2)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最常見的是捕食關系,還有競爭關系、合作關系
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后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6、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陽光、水、空氣、溫度
7、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8、植物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動物是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細菌和真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9、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超過則會遭到破壞。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有許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等
13、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課本26頁。
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一、顯微鏡的結構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于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后方有準焦螺旋。準焦螺旋: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準焦螺旋。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二、顯微鏡的使用
1、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
3、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制成玻片標本。三、觀察植物細胞:實驗過程1、切片、涂片、裝片的區別P42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壁:支持、保護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液泡內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分)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液泡:細胞液
3、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即:動物細胞的結構)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細胞質:液態,可以流動
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5、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四、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五、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六、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七、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并產生氧。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二者聯系:都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
二者區別:葉綠體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線粒體分解有機物,將有機物中儲存的化學能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
八、動植物細胞都有線粒體。
九、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3、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5、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恒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6、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十、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一體。
十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1、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于:細胞的分裂和細胞的生長
2、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十二、新生命的開端---受精卵
1、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2、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
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形成器官。
3、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成在一起構成系統。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
4、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5、植物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6、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營養器官:根、莖、葉;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7、植物的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
十三、單細胞生物
1、單細胞生物:草履蟲、酵母菌、、衣藻、眼蟲、變形蟲
2、草履蟲的結構見課本70頁圖
3、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有利也有害十四、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種類
以寄主不同分: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2、病毒結構: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
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1、蕨類植物出現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而且還具有輸導組織、機械組織,所以植株比較高大。
2、孢子是一種生殖細胞。
3、蕨類植物的經濟意義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藥;③有些可供觀賞;④有些可作為優良的綠肥和飼料;⑤古代的蕨類植物的遺體經過漫長的年代,變成了煤。
4、苔蘚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而苔蘚植物的莖和葉中沒有輸導組織,不能運輸水分。所以苔蘚植物不能脫離開水的環境。
5、苔蘚植物密集生長,植株之間的縫隙能夠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蘚植物對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6、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在污染嚴重的城市和工廠附近很難生存。人們利用這個特點,把苔蘚植物當作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8、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9、藻類的經濟意義: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醫藥上使用
10、種子的結構蠶豆種子:種皮、胚(胚芽、胚軸、胚根)、子葉(2片)玉米種子:果皮和種皮、胚、子葉(1片)、胚乳
11、種子植物比苔蘚、蕨類更適應陸地的生活,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能產生種子。
12、記住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1、種子的萌發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過休眠期。
2、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會計算)和抽樣檢測
3、種子萌發的過程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胚根發育成根胚芽胚軸發育成莖、葉,首先突破種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軸發育來的
4、幼根的生長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根的生長一方面靠分生區增加細胞的數量,一方面要靠伸長區細胞體積的增大。
5、枝條是由芽發育成的
6、植株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氮、磷、鉀
7、花由花芽發育而來8、花的結構(課本102)
9、傳粉和受精(課本103)
10、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子房果實受精卵胚
胚珠種子子房壁----果皮(與生活中果皮區別)。
11、人工受粉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工輔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衰老和死亡。
第三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1、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水分是細胞的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水分是植物體內物質吸收和運輸的溶劑;水分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2)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不同2、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的根毛。
3、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4、葉片的結構
表皮(分上下表皮)、葉肉、葉脈、
5、氣孔的結構: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6、蒸騰作用的意義:
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傷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的主要動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境溫度,提高降水量。促進生物圈水循環。
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實驗暗處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目的: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淀粉全部轉運和消耗。
對照實驗:將一片葉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紙片遮蓋,目的:做對照實驗,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產生淀粉。
脫色:幾個小時后把葉片放進水中隔水加熱,目的:脫色,溶解葉片中葉綠素便于觀察。染色:用碘液染色
結論:淀粉遇碘變藍,可見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2、光合作用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實質: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4、光合作用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氧氣來源、能量來源。
5、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用來構建之物體;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義: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如:細胞分裂、吸收無機鹽、運輸有機物等)不可缺少的動力,一部分轉變成熱散發出去。
第五章綠色植物是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與生產生活的關系:中耕松土、及時排澇都是為了使空氣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進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機物,因此在儲存植物的種子或其他器官時,要設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溫度、減少含水量、降低氧氣濃度、增大二氧化碳濃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與生產生活關系:要保證農作物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的各種條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葉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和聯系(見課本131)
5、光合作用(130頁)和呼吸作用(125頁)公式
第六章愛護植被,綠化祖國
1、我國主要的植被類型
草原、荒漠、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
2、我國植被面臨的主要問題
植被覆蓋率低,森林資源和草原資源破壞嚴重
3、我國森林覆蓋率16.55%,
4、我國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
5、熱帶雨林-----地球的肺,
6、生物圈的“綠色工廠”----綠色植物。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7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1、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類群有: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其中前三種植物生長到一定的時期會產生一種叫做孢子的生殖細胞。因為通過孢子進行繁殖,所以又稱為孢子植物(沒有種子植物)。
2、藻類植物大多數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綿,衣藻海水:紫菜、海帶)
(1)形態結構: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2)營養方式:藻類植物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為自養。
(3)繁殖方式:用孢子進行繁殖。
3、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來源。(如魚類餌料)
(3)供食用。(如海帶紫菜)
(4)藥用。
4、苔蘚植物大多數生活在陸地上的潮濕環境(葫蘆蘚、地錢、樹干苔蘚)。
(1)形態結構: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但是莖中沒有導管,葉中也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體作用)。
(2)營養方式:苔蘚植物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細胞)進行繁殖。苔蘚植物是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類植物多數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如里白、貫眾、滿江紅)。
(1)形態結構:有根、莖、葉的分化,在這些器官中有專門運輸物質的通道——輸導組織。
(2)營養方式:蕨類植物細胞里都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養方式為自養。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細胞)進行繁殖。
蕨類植物與人類的關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藥用,如卷柏、貫眾等。
(3)作為綠肥和飼料,如滿江紅。
(4)煤的來源。
6、種子植物的分類:根據子葉數目分為:
(1)雙子葉植物:胚里具有兩片子葉的植物(葉脈網狀),營養都儲存在子葉中。如蠶豆、大豆、花生。
(2)單子葉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葉的植物(葉脈弧形),營養大部分儲存在胚乳中。如水稻、小麥、高粱。
7、種子的結構:
(1)種皮:保護作用。
(2)胚(包含胚芽、胚軸、胚根、子葉)是新植物的幼體,將來能發育成一個植物體。
(3)只有單子葉植物有胚乳。子葉、胚乳中儲藏的營養物質是胚發育成幼苗時養料的來源。
8、種子和孢子的比較:種子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具有適應環境的結構特點,如果環境過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處于休眠狀態。孢子只是一個細胞,只有散落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才能萌發。
9、種子植物的分類:根據種子外有無果皮包被分為①裸子植物(如:松、銀杏、蘇鐵、紅豆杉、水杉、圓柏、側柏)②被子植物
10、被子植物成為地球上分布最廣泛的植物原因:被子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發達的輸導組織,從而保證了體內水分和營養物質高效率地運輸;它們一般都能開花和結果,所結的果實能夠保護里面的種子,不少果實還能幫助種子傳播。
怎么充分利用生物課本教材學習
第一、詳略得當、粗中有細
有的同學只圖快,走馬觀花一遍,結果一點印象都留不下,有的同學圖細,結果耽誤了很多時間。所以,閱讀課本要詳略得當、粗中有細,對于重點知識要“細”,對于需要了解的知識要“快”,這樣既能保證學習效率,又能保證學習效果。
第二、查漏補缺、形成體系
很多學生覺得這個有可能考就讀,不考的就不讀。要知道學習生物的目的并非完全為了考試,學生物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這個世界,因此,但凡是知識,我們就要了解,這樣才能構建一個完成的生物知識體系,有利于今后的學習。
第三、歸納總結、尋找規律
生物知識本身就比較難以記憶,其中一些名稱、術詞更是難懂,所以,就要善于總結,從中發現規律。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系。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以及簡單→復雜、低級→高級、水生→陸生的進化等都具有一定的規律。找準這些規律,生物就簡單了許多。
生物期末復習方法與技巧速看
一、重要的概念
重要的概念是生物學科的基礎,如果概念理解不了學生很難對生物學的基本知識進行把握,雖然現在概念圖沒有具體細化要求,但是對教學環節的梳理和知識體系的建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重要的識圖
生物學科是一門實驗基礎學科,圖形比較直觀具體,符合學生的認知律。有利學生對知識的把握,需要教師在教學特別重視,教給學生識圖的基本方法,學會勾畫草圖,注意聯系相關的知識點,以及圖與圖之間的聯系,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的生物學知識進行構建,形成一個整體。比如七年級上冊,顯微鏡的結構圖、細胞的結構圖、細胞分裂圖、葉片的結構圖、根的結構圖等,這些圖形中涉及的知識幾乎是植物學科教學的主要知識。
三、重要的'知識體系
不管怎樣學習,如果學生能夠將一節、章或冊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在一起,通過各種方式構建起知識樹,我想不僅完成了教學目標,而且學生能夠進行有效地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遷移,能夠學會正確的應用,這樣將學生學到的死知識變為了活的知識,更能有效地解決生活及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否則學生很難靈活動知識,解答各類習題。
四、重要的習題講解
習題是學生對知識遷移運用的一種方式,講解習題與學生熟習題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和過程,通過反復地訓練從而對知識的理解和提升,并進行歸納總結。因此,教師經過精心的準備,精心地備課,精心地對習題進行篩選。
如葉片的基本結構,分析本題要考查的知識點是葉片的基本結構,只要學生對這部分的知識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很好地解答此題,要對葉片的基本結構有哪些,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等,這樣學生才對該知識點進行掌握;應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運輸作用、吸收作用和蒸騰作用在實際農業生產中的運用都進行總結進行比較,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打開學生的思路,做到前后知識的縱橫聯系,不能為講題而講題,否則是沒有多大的價值所在,這樣不斷地訓練學生,逐漸掌握有效的學習和復習方法。
五、重要的記憶及抽查
生物學科教學中學生的記憶是必不可少的,而對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有效掌握情況進行多種形式的抽查,家長和學生都可以根據老師在微信群中發的知識點,進行復習并有利于及時調整復習方法,提高復習的效率。
正確的生物記憶方法是哪些
1、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于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后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
4、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復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于知識的記憶。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8
第一節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1、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糖類是主要的供能物質;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水是構成細胞的主要成分。)
2、糖類、脂肪、蛋白質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有機物。并且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3、人體需要含鈣、磷、鐵、碘、鋅的無機鹽。
4、人體缺乏維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癥:缺乏維生素A:皮膚干燥、夜盲癥(夜晚看不清東西)、干眼癥等。缺乏維生素B1:神經炎、腳氣病(維生素B1缺乏癥)、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缺乏維生素C:壞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缺乏維生素D:佝僂病、骨質疏松癥等。維生素D可以促進磷、鈣的吸收和骨質發育。
第二節消化和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內分解成可以被細胞吸收的物質的過程叫做消化。
1、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
2、消化道
(1)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內有牙齒、舌和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既沒有消化作用也沒有吸收作用。
(3)胃——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暫時貯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質的作用。
(4)小腸——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小腸的起始部位為十二指腸)
(5)大腸—-暫時貯存糞便,既沒有消化作用也沒有吸收作用。
3、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麥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質
(3)腸腺——分泌腸液,腸液含有多種酶,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種酶,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5)肝臟——分泌膽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臟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臟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腸后與食物接觸。胃腺和腸腺位于消化道內。
4、小腸中含有三種消化液:膽汁、胰液、腸液。
5、適于小腸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特點:
①小腸長5—6米;
②小腸內表面有環形皺壁;
③皺壁表面有小腸絨毛;
6、淀粉、蛋白質、脂肪的消化情況
淀粉:在口腔開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是唾液、腸液、胰液,最終產物是葡萄糖。
蛋白質:在胃開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胃液、腸液、胰液,最終產物是氨基酸。
脂肪:在小腸開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是腸液、膽汁、胰液,最終產物是甘油、脂肪酸。
第三節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
1、合理營養是指全面而平衡的營養
2、營養學家將食物分為五類,形象設計成平衡膳食寶塔。從下往上依次是:谷類——果蔬類——魚蛋類——豆奶類——-油脂類
3、保證每日三餐,按時進餐;早、中、晚餐的能量應當分別占30%、40%、30%左右。
時刻注意食品安全
①食用蔬菜水果之前,應該浸泡、沖洗,或削皮;
②買食品時,應注意檢驗是否合格,是否變質等;
③發芽的馬鈴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9
有機物的生產者——綠色植物
1、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
2、光合作用:在自然條件下,綠色植物可以利用太陽提供的光能,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淀粉等有機物,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藏在有機物里,在這個過程中還放出氧氣,這個過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淀粉)+氧氣
4、從根尖的結構模式圖上看,根尖分為:根冠、分生區、伸長區和成熟區。
5、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生存、繁衍和發展的基礎。通過探究我們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條件是光照,場所是細胞內的葉綠體。從實質上看,光合作用包括了兩個方面的變化:一方面是物質變化,把簡單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復雜的有機物,另一方面是能量變化,把光能吸收轉變為貯藏在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6、光合作用不僅為植物自身的.生長發育提供了營養物質,而且是人和動物的能量來源。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能量是動物和人類生命活動所必需的能量來源,煤、石油和天然氣等燃料里的能量,也是直接或間接來自古代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貯藏的能量。另外,光合作用還保證了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
7、根是植物體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而根毛是位于根尖成熟區的具有吸收功能的最重要的結構。根毛細胞內溶液濃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濃度,土壤溶液里的餓水分就會滲入到根毛細胞,再向表皮以內的細胞逐步滲入,最后進入導管。土壤里的無機鹽也被植物吸收進入導管。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10
1、經細胞分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細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這些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起來所形成的細胞群叫做組織。
2、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器官。
動物和人的基本組織可以分為四種: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四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構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種組織為主,形成器官。
3、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成在一起構成系統。
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
4、動物和人的`基本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和人體
5、植物結構層次(小到大):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6、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營養器官:根、莖、葉;
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7、植物的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輸導組織等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11
第一章
1、顯微鏡的結構及各結構功能。(參照教材上3頁的顯微鏡圖記住其結構)
結構:目鏡、物鏡、鏡筒、鏡臂、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壓片夾、反光鏡、鏡座。
七年級生物上冊復習知識點七年級生物上冊復習知識點
作用:放大調整物像
2、顯微鏡使用過程(每個過程應注意的方法)
①取鏡和安放:一手握鏡臂,一手托鏡座,把顯微鏡放在距離試驗臺邊緣10cm處。
②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光線較強時用平面鏡,光線較弱時用凹面鏡。
③安放裝片:把制作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并用壓片夾壓住,讓標本正對通光孔中心。
④調整焦距: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至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注意物鏡不要碰到標本(此時一定要看著物鏡)。左眼向物鏡內觀察,同時逆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在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⑤觀察和收放
3、什么是觀察,觀察的順序?
觀察是我們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問題的第一步。
在觀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最后用顯微鏡;在觀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體后局部,向宏觀后微觀,從外到內,從左到右等順序
4、量筒測量時的方法。
①在量筒內倒適量的水(以浸沒待測固體為準)讀出體積V1
②用細線栓好固體慢慢放入到量筒內,讀出這時水和待測固體的總體積V2
③用V2—V1,得到待測固體的體積
5、動植物標本的采集和制作
植物標本:①采集②壓制或浸泡③成品
動物標本:①捕捉、殺死、放入三角包②插針③固定在展翅板上④保存(成品)
6、探究實驗的六個步驟
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完成實驗→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7、探究實驗的設計要求?
在科學探究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探究的結果經過反復的實驗論證,證明無誤后,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第二章
1、玻片標本的特點及分類
特點:
用從生物體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叫做切片
用液體的生物材料經過涂抹制成的,叫做涂片
用從生物體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叫做裝片
分類:永久的和臨時的兩類玻片標本
2、動植物臨時裝片的制作方法
動物臨時裝片:滴、刮、涂、蓋、染
植物臨時裝片:滴、撕、展、蓋、染
3、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及各結構功能
液泡※、細胞核、線粒體、細胞質、細胞膜、細胞壁※、葉綠體※(打※為植物專有)
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能傳遞遺傳信息。
細胞質:不是靜止的,而是不停地流動著,它的流動能夠加快細胞與外界化境的物質交換。
葉綠體: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實現物質的轉化。
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撐細胞的作用。
細胞膜:能控制物質的進出,使有用的物質不能任意的`滲出細胞,有害的物質不能輕易地進入細胞。
線粒體:能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4、細胞分裂及細胞生長過程
細胞分裂: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
細胞核先分為兩個→隨后細胞質分為兩份→最后細胞分為兩份
生長過程:吸取營養、體積增大→液泡逐漸減少→最后形成一個中央大液泡
七年級生物上冊復習知識點
5、什么是細胞分化和細胞分化的結果
細胞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大部分細胞失去了分裂能力,發生了分化。
細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組織。
6、什么叫組織、器官和系統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
7、植物常見組織的功能
輸導組織(運輸功能)、保護組織(保護)營養組織(貯存營養物質)分生組織
8、動物的主要組織功能
上皮組織(保護、分泌)結締組織(營養、連接、支持、保護)肌肉組織(收縮和舒張)神經組織(產生興奮和傳導興奮)
9、草履蟲的結構及功能
七年級生物上冊復習知識點七年級生物上冊復習知識點七年級生物上冊復習知識點七年級生物上冊復習知識點七年級生物上冊復習知識點七年級生物上冊復習知識點收集管、伸縮泡、纖毛、口溝、細胞膜、食物泡、胞肛、細胞核、細胞質
七年級生物上冊復習知識點七年級生物上冊復習知識點七年級生物上冊復習知識點七年級生物上冊復習知識點七年級生物上冊復習知識點七年級生物上冊復習知識點
10、什么是趨性(應激性)及趨性的意義
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趨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第三章
1、植物六大器官的功能。
根:固著、支持、貯藏、生殖等功能,最主要的是吸收水和無機鹽。
莖:支持、貯藏、營養、生殖、輸導水和無機鹽還有有機物。
葉:接受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花:進行傳粉和受精,發育成果實。
果實:保護種子,并貯藏營養物質。
種子:是植物傳宗接代的工具,發育成新植物體的幼體。
2、根及根系的概念和分類
一株植物體上所有的跟的總和叫做根系。主根和側根區別明顯的根系是直根系;
主根不明顯,主要由不定根組成是須根系
3、莖的主要特征
莖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節和節間。
莖上著生葉和芽的部位叫做節,兩個節之間的部分叫做節間。
4、風媒花和蟲媒花的區別(了解)
蟲媒花以顏色鮮艷的花冠、芳香或獨特的氣味來吸引昆蟲來采蜜傳粉;風媒花則沒有鮮艷的花冠和特殊的氣味,花多而密集,花粉輕而干燥,表面光滑,容易被風吹送傳粉。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12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斷從外界獲得營養物質,維持生存。
2、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生物還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4
1、綠色開花植物是由根、莖、葉、花、種、果實六大器官組成的。其中,根莖葉屬于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屬于生殖器官。
2、在成熟的植物體內,總保留著一部分不分化的細胞,它們終生保持分生能力,這樣的細胞群構成的組織,叫做分生組織。分生組織的細胞小,細胞壁薄,細胞核大,細胞質濃,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夠不斷產生新細胞,再由這些細胞分化形成其他組織,如保護組織(保護內部器官)、疏導組織(如莖、葉脈、根尖對成熟區等能運輸水和無機鹽)、營養組織(儲藏營養物質)等。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13
1、十九世紀著名的進化論建立者是達爾文。
2、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乖哦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3、露西時代的古人類就能使用工具相當于自己四肢的延伸,捕獵和御敵能力都大大增強。
4、東非時代的古人類,不僅能使用工具,還能制造簡單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5、人類起源和發展過程中發生的.變化
(1)體形:從半直立行走到致力行走;
(2)使用工具:從不會使用工具到使用天然工具,再到制造和使用簡單工具,直至制造和使用包括電腦在內的各種復雜的現代工具。
(3)著裝:從赤身裸體到懂得御寒遮羞。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14
1、植物的主要類群: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動物的主要類群: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棘皮動物、節肢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2、根據生物之間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級的分類單位,它們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種是分類的基本單位。
3、生物多樣性的.內涵包括三個層次: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是基因的多樣性。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我國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4、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 15
能量和呼吸
1、呼吸作用
生物體通過吸收空氣中的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
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1)熱能,維持體溫
(2)化學能,儲存在ATP中
2、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
新疆地區由于夏天白晝長,氣溫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進行;夜間,氣溫低呼吸作用不強,更有利于植物體內有機物的積累。所以,瓜果特別甜。
5、人體的呼吸系統: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
肺: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氣體交換的場所。
每個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層細胞構成,外面包繞著毛細血管,這種結構有利于氣體交換。
6、呼吸運動
(1)胸廓:由脊柱、肋骨和胸骨組成。
(2)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
(3)人體通過呼吸運動,使胸廓容積有規律地擴大與縮小,從而完成外界氣體與肺內氣體的
交換。
7、氣體交換
(1)氣體能夠交換是由于氣體的擴散作用。氣體都能從濃度大的地方向濃度小的地方擴散,直到兩邊的濃度相等為止。
(2)吸氣時,氧氣穿過肺泡壁,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血液將氧帶到身體的組織細胞。組織細胞利用氧分解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穿過毛細血管壁,肺泡壁,進入肺泡,呼氣排出。
(3)肺活量是人體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標,說明一個人肺部的換氣能力,反映呼吸器官的最大工作能力。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04-10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01-09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03-23
初一上冊的生物知識點總結10-21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11-18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08-02
初一上冊生物知識點的總結01-22
初一上冊生物重要知識點總結05-26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06-20
初一生物知識點總結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