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曹劌論戰》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2-11-06 08:03:07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曹劌論戰》知識點總結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總結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曹劌論戰》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曹劌論戰》知識點總結

《曹劌論戰》知識點總結1

  1、文學常識

  《曹劌論戰》選自《左傳》,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左傳》原名《左氏春秋》亦稱《春秋左氏傳》是根據魯史編寫的編年體史書,保存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間的許多史料。

  2、內容主題:本文對戰爭原因和戰前雙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寫,對戰爭過程也只是用“齊人三鼓”“齊師敗績”“遂逐齊師”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對曹劌與魯莊公的對話寫得很詳盡。

  本文通過寫曹劌對長勺之戰的論述以及弱魯戰勝強齊的史實,表現了曹劌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說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把握好作戰時機,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

  3、本文重點:

  重點寫曹劌“論戰”,而不是戰爭經過。并通過對比體現曹劌的政治遠見和軍事才能。與魯莊王的愚昧形成對比。

  4、本文成語:

  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再衰三竭:形容士氣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劌論戰》)

  轍亂旗靡:車跡錯亂,軍旗倒下。形容軍隊潰敗——《曹劌論戰》

  彼竭我盈:他們的士氣已喪盡,我們的士氣正旺盛。——(《曹劌論戰》)

  5、重點字音:

  曹劌(gùi)又何間焉(jiàn)肉食者鄙(bǐ)犧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登軾而望(shì)吾視其轍亂(zhé)夫戰,勇氣也(fú)望其旗靡(mǐ)

  6、重點句子翻譯,詞語解釋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高官們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呢間:參與

  2、肉食者鄙:高官們見識淺陋。鄙:(見識)淺陋

  3、何以戰:靠什么作戰?以:用,憑,靠

  4、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衣食一類安身立命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給別人。弗:不專:專有

  5、徧,通“遍”普遍。

  6、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的牛、羊、絲織品,我不敢(向神)虛報,一定對神說實話。

  犧牲:古代祭祀用的純色體全的牛、羊、豬等牲畜。

  加:超過實際情況,虛夸,所報不實。

  信:誠信。意思是對神說實話。

  7、小信未孚:小的信用不能得到(神靈的)信任。孚:受到信任福:降福

  8、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既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實際情況處理。案:案件

  9、忠之屬也。可以一戰:這是盡職盡責的一類事情,可以憑借這個條件作戰。

  10、公將鼓之:莊公將要擊鼓進攻齊軍。鼓:擊鼓這里指擊鼓進軍

  11、敗績:(軍隊)潰敗

  12、馳之:驅車追趕齊軍

  13、軾:古代車廂前面用作扶手的橫木。

  14、夫戰,勇氣也:作戰靠的是勇氣

  15、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擊第一通鼓,士兵的勇氣振作,擊第二通鼓士兵的勇氣衰退,擊第三通鼓士兵的勇氣就竭盡了。再:兩次,第二次

  16、盈:充滿。這里指士氣旺盛。

  17、難測:難于估計,推測

  18、伏:埋伏,伏兵19、靡:倒下

  7、古今異義

  1.又何<間>焉(古義:參與今義:隔開不連接)

  2.小大之<獄>(古義:案件今義:監獄)

  3.弗敢<加>也(古義:虛報夸大今義:增加)

  4。必以<信>(古義:言語真實今義:誠信)

  5.<犧牲>玉帛(古義:祭祀用的牛、羊、豬等今義:為正義獻出生命)

  6.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古義:目光短淺今義:語言、品行惡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戰(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能,行)

  8.<再>而衰(古義:第二次今義:事情進行重復,再一次)

  9、必以<情>(古義:實情今義:感情)

  10、<忠>之屬也(古義:盡力做好本分的事今義:忠誠、忠心)

  11、忠之<屬>也(古義:類今義: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安>(古義:養今義:安穩)

  13、弗敢<專>也(古義:個人專有今義:獨自掌握或占有)

  14、神弗<福>也(古義:賜福,保佑今義:幸運)

  15、齊師<伐>我{古義:討伐今義:砍)

  16、<雖>不能察(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8、一詞多義

  1、故:原因,緣故(公問其故)所以(故逐之)

  2、從:聽(民弗從)跟隨(戰則請從)

  3、其:代他的,這里指曹劌(其鄉人曰)他們,指齊軍(吾視其轍亂)

  4、以:憑借(何以戰)按照(必以信)

  5、請:請求(曹劌請見)請允許我(戰則請從)

  6、之:助詞,的(小大之獄)代詞,代曹劌(公與之乘)

  7、安:養(衣食所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8、加:戴上(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虛夸(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9、詞類活用

  1、神弗福也:名詞用為動詞。賜福,保佑。

  2、公將鼓之:名詞用為動詞。擊鼓。

  3、忠之屬也:形容詞用作名詞,盡力做好份內的事

  4、公與之乘:名詞作動詞,乘戰車,坐戰車

  5、下視其轍:名詞作狀語,下車

  6、齊師敗績:名詞用作動詞,失敗

  10、本文段意:

  第一段總:敘述戰前曹劌求見魯莊公,通過對話說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

  分兩層:第一層(開頭到“乃入見”):寫曹劌求見魯莊公的原因。第二層(“問”到段末):寫曹劌和魯莊公關于戰前準備的對話,說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贏得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

  第二段敘述齊魯長勺之戰的經過。

  第三段戰后曹劌論述戰役取勝的原因。

  11、本文特殊句式:

  判斷句

  夫戰,勇氣也。 “也”,表判斷語氣。譯文:作戰,是靠勇氣的。倒裝句

  1、賓語前置:

  何以戰?“何”是介詞“以”的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應為“以何戰?”譯文:您憑借什么作戰呢?

  2、狀語后置:

  戰于長勺。 “于長勺”,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應為“于長勺戰”。譯文:在長勺交戰。

  省略句

  1、省略主語:

  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省略了主語“曹劌”。

  譯文:曹劌回答說:“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2、省略賓語:

  必以分人。省略介詞“以”的賓語“之”,“必以之分人。”譯文,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3、省略動詞: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動詞“鼓”。“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譯文: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勇氣就消失了。

  12、課文內容理解

  1、曹劌是一個深謀遠慮,有卓越軍事才能的人。

  2、齊魯長勺之戰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取勝原因有三:一。是戰前的政治準備:取信于民(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進軍反攻的時機——彼竭我盈;三。是追擊時機的判斷正確:轍亂旗靡。

  3、“遠謀”一語是“論戰”的中心,貫穿全篇,而魯莊公的“鄙”又自始自終襯托曹劌的“遠謀”。

  4、曹劌認為取得人民的信任與支持(即取信于民)是作戰取勝的先決條件。也就是文中魯莊公所說的“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這句話的譯文是:“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據實情來處理。”這一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其實與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所說的“人和”是一個意思即:希望統治者能夠贏得最大多數人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

  5、曹劌認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在戰前曹劌與魯莊公的論戰中,魯莊公的“鄙”表現在魯莊公把戰爭取勝的希望寄托在少數人的支持和神靈的保佑上。曹劌的“遠謀”表現在曹劌認為取信于民是獲勝的保證。

  6、本文多處將魯莊公與曹劌進行對比描寫,如:

  戰前:魯淺陋;曹有遠謀

  戰時:魯不作調查,急躁冒進;曹實地調查,抓準時機

  戰后:魯茫然不知曹細說原委

  通過對比,突出曹劌指揮作戰的軍事才能。

  7、“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句在全文中作用:

  ①為下文寫莊公作鋪墊②襯托曹劌的遠見卓識。

《曹劌論戰》知識點總結2

  一、詞句理解

  1.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

  關鍵字:師:軍隊。伐:攻打。請:請求。見:拜見。

  譯句: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的軍隊攻打我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拜見魯莊公。

  2.“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關鍵字:食:吃。謀:謀劃。間:參與。

  譯句:當權者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為什么(何必)要參與呢?

  3.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關鍵字:鄙:淺陋無知。遠:長遠地。

  譯句:當權者淺陋無知,不能長遠地謀劃(深謀遠慮)。

  4.乃入見。問:“何以戰?”

  關鍵字:入:進入。以:憑。

  譯句:曹劌于是進入朝廷拜見魯莊公。他問魯莊公:“您憑什么作戰呢?”

  5.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關鍵字:安:養。專:獨自享有。

  譯句:衣食這些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有,一定會把它們分給身邊的臣子。

  6.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關鍵字:惠:恩惠。徧:同“遍”,普遍,遍及。從:聽從,順從。

  譯句:小小的恩惠沒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順從您的。

  7.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關鍵字: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玉帛:玉器和絲織品。犧牲玉帛,這里是指祭祀用品。加:虛報夸大。信:信實(的態度),這里是指對神說實話。

  譯句:祭祀用的東西,我不敢虛報夸大,一定會用信實的態度對待神(對神說實話)。

  8.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關鍵字:信:信用。孚:信任。福:賜福,保佑。

  譯句:小小的信用不能取得神的信任,神是不會保佑您的。

  9.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關鍵字:獄:訴訟案件。雖:即使。察:明察。以:根據。情:實情。

  譯句: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會根據實情來合理裁決。

  10.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關鍵字:忠:盡本職。屬:類。以:憑。請:請允許我。從:跟從。

  譯句: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以憑著這一點來打一仗了。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從您一起去。

  11.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

  關鍵字:鼓:擊鼓進軍。馳:駕車馬追擊。

  譯句:魯莊公將要擊鼓進軍。曹劌說:“不可以。”齊軍三次擊鼓進軍,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

  12.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

  關鍵字:敗績:大敗。馳:駕車馬追趕。

  譯句:齊國軍隊大敗。魯莊公將要駕車馬追趕,曹劌說:“不可以。”

  13.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關鍵字:轍:車輪碾過留下的痕跡。軾:車廂前的橫木,作扶手用。這里做動詞,扶著車廂前的橫木。之:代詞,指齊軍。

  譯句:曹劌下車,仔細察看齊軍車輪碾過留下的痕跡,然后登上戰車,扶著車廂前的橫木,遠望(敗退的)齊軍。

  14.既克,公問其故。

  關鍵字:既:已經。克:戰勝。故:原因。

  譯句:戰爭勝利之后,魯莊公問曹劌這樣指揮的原因(取勝的原因)。

  15.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關鍵字:夫:發語詞。一:第一次。鼓:擊鼓(進軍)。作:振作。氣:勇氣,士氣。再:第二次。衰:衰弱,低落。三:第三次。竭:盡。

  譯句:作戰,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進軍),可以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進軍),,士氣就低落了,第三次擊鼓(進軍),士氣就耗盡了。

  16.彼竭我盈,故克之。

  關鍵字:盈:充滿,這里引申為旺盛。故:所以。

  譯句:對方(他們)的士氣耗盡了,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戰勝了他們。

  17.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關鍵字:測:預測,估計。懼:害怕。伏:埋伏。

  譯句:像齊國這樣的大國,是很難預測的,我害怕他們有埋伏(在那里)。

  18.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關鍵字:我看見他們的車輪留下的痕跡雜亂,遠望他們的戰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擊他們。

  二、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左傳》,《左傳》是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春秋時期各國的史實,相傳是春秋時期魯國史官左丘明所撰。

  三、內容理解

  本文記敘的是著名的齊魯長勺之戰(這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之一),表明取信于民是作戰的前提條件,把握戰機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突出了曹劌強烈的愛國熱情,英明的政治遠見和卓越的軍事才能。

  課文分三段,按戰前、戰中、戰后的順序來寫。

  第一段,論戰前準備。寫曹劌不顧鄉人勸阻,入朝拜見魯莊公,助他認清作戰的前提條件——取信于民。

  第二段,敘戰爭經過。寫曹劌幫助魯莊公指揮作戰,適時反擊和追擊。

  第三段,論取勝原因。寫曹劌分析如何把握作戰時機。反擊要在“彼竭我盈”之時,追擊要在對方“轍亂旗靡”之時。

  全文主要通過對話描寫(只在第二段中有少量動作描寫),并在對比中刻畫人物。

  鄉人事不關己,而曹劌則執意“請見”、“入見”,因為他對統治者有清醒的認識:“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兩相對比,突出的是曹劌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對國家的責任感。

  在討論“何以戰”時,魯莊公認為打仗靠的是近臣的支持和神靈的保佑,而曹劌則明確否定了這兩個所謂的戰前準備,引導魯莊公認識到取信于民才是戰爭取勝的前提條件。兩相對比,突出了曹劌的政治遠見(正確的戰略思想)。

  在戰爭過程中,魯莊公不察敵情,急躁冒進,而曹劌則詳察敵情,善于把握戰機,幫助魯莊公取得了勝利。兩者的對比,凸顯了曹劌卓越的軍事才能。

  戰后論取勝原因,魯莊公勝而不知何以勝,而曹劌則侃侃而談戰爭之道,突出他善于把握戰機的卓越的軍事才能。

  魯莊公的“鄙”與曹劌的“遠謀”是貫穿全文的對比。

《曹劌論戰》知識點總結3

  一、讀音

  劌(guì)孚(fú)轍(zhé)軾(shì)遂(suì)盈(yíng)靡(mǐ)玉帛(bó)鄙(bǐ)又何間(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專也

  二、通假字

  1、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徧:同“遍”,遍及、普遍

  三、古今異義詞

  1、小大之獄獄:古義:官司、案件今義:監獄

  2、犧牲玉帛犧牲:古義:古代祭祀用的牛、羊、豬等祭品今義:為正義事業獻出自己的生命。

  3、齊師伐我伐:古義:討伐,攻打今義:砍伐

  4、又何間焉間:古義:參與今義:中間,隔開,不連接,空間,時間

  5、肉食者鄙鄙:古義: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今義:輕視,看不起

  6、弗敢加也加:古義:虛夸,以少報多今義:增加

  7、雖不能察雖: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8、再而衰再:古義:第二次今義:表示事情或行為重復,又一次

  9、必以信信:古義:信實、誠實今義:書信

  10、忠之屬也忠:古義:盡力做好本分的事今義:忠誠

  四、詞類活用

  1、神弗福也福:名詞用作動詞,賜福

  2、一鼓作氣鼓:名詞用作動詞,擊鼓(進軍)

  五、一詞多義

  1、間:①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②挑撥離間()親密無間()

  2、師:①遂逐齊師() 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屬:①忠之屬也()②屬予作文以記之()

  4、犧牲:犧牲玉帛()為國犧牲()

  5、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問其故(緣故,原因)

  6、請:曹劌請見(請求)戰則請從(請讓我)

  7、從:戰則請從(跟隨)民弗從也(服從,聽從您的命令拼死作戰)

  8、以:何以戰(憑,靠,憑借)必以分人(把)

  9、之:肉食者謀之(代詞,代這件事)小大之獄(結構助詞,的`)公與之乘(代詞,他)

  六、重點詞語解釋

  1、既克,公問其故(克:戰勝)

  2、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間:參與

  3、忠之屬也。可以一戰可以:可憑借

  4、肉食者鄙鄙:淺陋,這里指目光淺短

  5、望其旗靡靡:倒下

  6、公將馳之馳:(驅車)追趕

  7、弗敢專也專:獨自享有,獨自專有

  8、小信未孚孚:為人所信服,信服

  七、特殊句式

  1、夫戰,勇氣也判斷句

  2、再(鼓)而(氣)衰,三(鼓)而(氣)竭省略句

  3、(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馳)矣。”(魯軍)遂逐齊師。省略句

  4、夫大國,難測也,(我)懼(齊軍)有伏焉省略句

  5、何以戰倒裝句:以何戰

  八、朗讀節奏

  1、可/以一戰

  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九、理解性默寫

  1、《曹劌論戰》中反映戰前政治準備,表現曹劌“取信于民”的戰略思想的一句話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曹劌沖破阻撓,堅持進見魯莊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3、曹劌在對戰爭的論述中提出追擊敵兵時機的句子是: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4、本文中出現的一個成語是:一鼓作氣。

  5、曹劌阻止魯莊公追擊的原因是懼有伏焉。(限四個字)

  6、曹劌認為“可以一戰”的最重要的條件是什么?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7、魯軍發起反攻的時機選擇在彼竭我盈之時,魯軍追擊敵軍的時機選擇在齊軍轍亂旗靡之時。

  8、文中表現曹劌積極“參與”精神的詞語是:請見、請從。

  9、文中“忠之屬也”具體指的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劌請見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11、曹劌阻止魯莊公追擊的原因是懼有伏焉(限4個字)

  12、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十、重點語句翻譯

  1、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大國是很難估測(它的行動)的,擔心他們會設下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這只是小信用,不能為神所信服(信任),神靈是不會賜福(保佑)你的。

  3、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4、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據實情慎重處理。

  5、公與之乘,戰于長勺。

  6、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發現他們的車印混亂,軍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擊他們。

  7、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掌權的人會謀劃

  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參與呢?

  8、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會聽從您的。

  9、彼竭我盈,故克之。

  敵方的士氣已經消失了,我方的士氣正旺盛,所以能夠戰勝他們。

  10、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土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時勇氣減弱,到第三次擊鼓時勇氣已經消失了。

  1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居高位享厚祿的人目光短淺,不能夠深謀遠慮。

  12、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

  已經戰勝了,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是靠勇氣的。”

  13、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豬牛羊、玉帛一類的東西,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必定做到誠實可信。

  14、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這是)盡了本職一類(事情),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著去。

  十一、課文內容理解

  1、曹劌認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在戰前曹劌與魯莊公的論戰中,魯莊公的“鄙”表現在哪里曹劌的“遠謀”又表現在哪里用自己

《曹劌論戰》知識點總結4

  內容主題

  本文通過寫曹劌對長勺之戰的論述以及弱魯戰勝強齊的史實,表現了曹劌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說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把握好作戰時機,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

  編輯本段本文重點

  重點寫曹劌“論戰”,而不是戰爭經過。并通過對比體現曹劌的政治遠見和軍事才能。與魯莊王的愚昧形成對比。

  編輯本段成語

  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再衰三竭:形容士氣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劌論戰》)

  轍亂旗靡:車跡錯亂,軍旗倒下。形容軍隊潰敗——《曹劌論戰》

  彼竭我盈:他們的士氣已喪盡,我們的士氣正旺盛。——(《曹劌論戰》)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丘明,中國春秋時史學家。魯國人,

  古今異義

  1.又何<間>焉(古義:參與今義:隔開不連接)

  2.小大之<獄>(古義:案件今義:監獄)

  3.弗敢<加>也(古義:虛報夸大今義:增加)

  4。必以<信>(古義:言語真實今義:誠信)

  5.<犧牲>玉帛(古義:祭祀用的牛、羊、豬等今義:為正義獻出生命)

  6.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古義:目光短淺今義:語言、品行惡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戰(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能,行)

  8.<再>而衰(古義:第二次今義:事情進行重復,再一次)

  9、必以<情>(古義:實情今義:感情)

  10、<忠>之屬也(古義:盡力做好本分的事今義:忠誠、忠心)

  11、忠之<屬>也(古義:類今義: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安>(古義:養今義:安穩)

  13、弗敢<專>也(古義:個人專有今義:獨自掌握或占有)

  14、神弗<福>也(古義:賜福,保佑今義:幸運)

  15、齊師<伐>我{古義:討伐今義:砍)

  16、<雖>不能察(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一詞多義

  1、故:原因,緣故(公問其故)所以(故逐之)

  2、從:聽(民弗從)跟隨(戰則請從)

  3、其:代他的,這里指曹劌(其鄉人曰)他們,指齊軍(吾視其轍亂)

  4、以:憑借(何以戰)按照(必以信)

  5、請:請求(曹劌請見)請允許我(戰則請從)

  6、之:助詞,的(小大之獄)代詞,代曹劌(公與之乘)

  7、安:養(衣食所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8、加:戴上(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虛夸(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通假字

  1、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詞類活用

  1、神弗福也:名詞用為動詞。賜福,保佑。

  2、將鼓之:名詞用為動詞。擊鼓。

  3、忠之屬也:形容詞用作名詞,盡力做好份內的事

  4、公與之乘:名詞作動詞,乘戰車,坐戰車

  5、下視其轍:名詞作狀語,下車

  6、齊師敗績:名詞用作動詞,失敗

  編輯本段特殊句式

  判斷句

  夫戰,勇氣也。 “也”,表判斷語氣。

  譯文:作戰,是靠勇氣的。

  倒裝句

  1、賓語前置:

  何以戰?“何”是介詞“以”的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應為“以何戰?”

  譯文:您憑借什么作戰呢?

  2、狀語后置:

  戰于長勺。

  “于長勺”,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應為“于長勺戰”。譯文:在長勺交戰。編輯本段魯國能夠以弱治強的原因

  魯國能夠以弱勝強,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政治清明,民心所向。

  第二,上下團結,君民一致。

  第三,避其鋒芒,后發制人。曹劌在戰爭中知己知彼,運籌帷幄,表現出一位軍事家的卓絕風采。他謀略得當,正是魯軍戰場取勝的關鍵所在。

  編輯本段研討與練習

  一、

  1、曹劌求見魯莊公的原因是什么?

  2、曹劌是如何評價魯國的戰前準備的?

  3、在戰爭中,曹劌是怎樣幫助魯莊公選擇反攻時機的?

  4、魯國獲勝后,“公問其故”,曹劌的解釋分幾層意思?

  (此題意在讓學生在整體把握的前提下,理清課文的思路、層次,以利背誦。)

  參考答案: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2“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3、彼竭我盈。

  4、分兩層。第一層:“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第二層:“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本文僅用二百余字卻寫了長勺之戰的全過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樣安排詳略的?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此題意在讓學生體會課文剪裁詳略得當的特點。)戰前與魯莊公的對話,戰中準確把握戰機,詳察敵情,戰后論述戰爭原理詳寫,與曹劌的遠謀無關的戰爭的規模,戰爭的情形一概不提,請見、從戰等一筆帶過,這樣寫有利于突出曹劌軍事家的形象

  三、解釋下列加粗的詞,注意它們意思的差異。

  (此題意在讓學生整理過去接觸過的文言詞的義項,積累文言詞。)1、十年春,齊師伐我(進攻)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砍伐)

  2、犧牲玉帛,弗敢加也(虛夸)

  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更)

  3、衣食所安,弗敢專也(養)

  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哪)

  四、課外收集古今中外戰爭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例,了解其中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與同學交流。

  (此題意在讓學生在理解本文的基礎上,聯系古今類似戰例,融匯貫通,從而悟出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在于人心的向背。戰例如中國古代的淝水之戰、赤壁之戰、官渡之戰,中國近代的抗日戰爭。)

  編輯本段后世影響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對長勺之戰的評價

  春秋時期,魯與齊戰。當時的情況是弱國抵抗強國,魯莊公起初不待齊軍疲憊就要出戰,后來被曹劌制止了,采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打勝了齊軍,創造了中國戰史中弱軍戰勝強軍的有名的戰例。

  從文中出現的成語

  一鼓作氣

  一鼓作氣

  【讀音】yī gǔ zuò qì

  【釋義】

  “鼓”,敲戰鼓;“作”振作;一,“第一次”。指戰斗剛開始時士氣最旺盛,現比喻做事要趁大家情緒高漲,勁頭十足時,一下子做完。含有鼓勵的意思。

  編輯本段人物分析

  【曹劌】曹劌是一個有愛國之心而且具有卓越軍事指揮才能并有著獨特的政治思想和洞察力的人。

  【魯莊公】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但不是一個昏君。他把戰爭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在政治上的無能;戰場上他急切求成,勝利后,不知道勝利的原因,說明他對軍事的無知。但在曹劌的啟發下,他有所感悟,明白了民心向背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并在作戰過程中聽從曹劌的正確指揮,而且他能聽從曹劌的建議、批評,是一個從諫如流、重視人才的國君,是一位明智的國君。

  編輯本段人物評價

  魯莊公評價

  魯莊公的不足之處是,性格急躁,不懂軍事,缺乏政治才能,遇事慌張魯莽,總將希望寄托在神靈身上,不能夠冷靜的思考與分析問題,抓不住事情本質,但絕對不是一個昏庸的君主,他能夠敬天保民、善待臣工、忠于職守、從諫如流,是一個少有能虛心聽取他人意見的明君。曹劌評價

  政治上遠見卓識,敢于進諫,善于進諫,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有強烈的責任心與愛國熱情;在軍事上,指揮從容鎮定,胸有成竹,面對不利局面,冷靜與睿智,善于把握戰機,計謀出眾,做事謹慎,對戰場形勢的判斷洞若觀火,是一個極為不凡的指揮家形象。

【《曹劌論戰》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曹劌論戰知識點總結12-02

《曹劌論戰》03-28

《曹劌論戰》知識點歸納12-05

《曹劌論戰》說課稿07-11

曹劌論戰課件03-16

《曹劌論戰》課件03-19

《曹劌論戰》教案03-19

《曹劌論戰》說課稿12-20

《曹劌論戰》賞析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