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生產作業環境管理制度

時間:2023-04-20 09:09:47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生產作業環境管理制度

  在當下社會,人們運用到制度的場合不斷增多,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范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這些規則蘊含著社會的價值,其運行表彰著一個社會的秩序。擬定制度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產作業環境管理制度,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生產作業環境管理制度

生產作業環境管理制度1

  第1章 總則

  第1條 為了給生產員工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加強對生產作業環境的管理,提高生產效率,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制度,作業環境管理制度。

  第2條 工廠中所有涉及生產作業環境方面的相關工作均按本制度的規定執行。

  第3條 本制度中的生產作業環境不僅包括生產的主要現場,也包括進行檢驗的輔助生產現常

  第2章 設備布局要求

  第4條 生產設備的布置首先要滿足工藝流程的要求,其次要滿足安全與衛生的要求。

  第5條 在布置各種、中、小型生產設備時要綜合考慮便于操作、安全、作業流動等因素,同時確保各設備之間留有足夠的空間,具體要求如下。

  1.生產設備的間距以活動機件達到最范圍計算,其中小型設備與中型設備的間距不小于一米,型設備的間距不小于兩米。

  2.生產設備與生產現場的墻、柱之間的距離同樣按活動機件達到最范圍計算,小型或中型生產設備與墻柱的間距不小于0.8米,型生產設備與墻柱的間距不小于0.9米。

  3.小型生產設備的.操作空間不小于0.6米,中型生產設備的操作空間不小于0.8米,型生產設備的操作空間不小于1.1米。

  第6條 在布置型機械設備時,應考慮操作設備時原料、半成品、成品和廢料如何擺放,同時確保操作者的動作不干擾別人,所以,必須留有寬敞的通道和充足的出料空間。

  第7條 對于產生強烈噪聲的設備,如不能采取減噪措施降低其噪音,則應將其布置在離生產現場較遠的地方,同時需要注意不得影響其他部門的辦公環境,管理制度《作業環境管理制度》。

  第8條 對生產現場中高于兩米的運輸線,必須設置防護網或防護罩進行保護。若使用防護網,則其網格的小應以能阻止所運輸的`物件墜落于地面為標準,運輸線的兩端應設置防護欄,其高度不得低于一米。

  第3章 工位器具、工件、材料的擺放管理

  第9條 生產現場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必須按照操作順序,整齊地放入指定的區域,并采取安全可靠的措施加以固定,禁止亂擺、亂放。

  第10條 生產所用的工位器具、模具、夾具、量具等必須放到指定的地方,以防止混亂或墜落傷人。

  第11條 生產用原材料必須限量放入生產現場,以免造成生產現場的擁擠或導致發生其他事故。存放量的具體標準如下。

  1.白班不超過加工額的1.5倍,夜班不超過加工額的兩倍。

  2.件原材料必須按照額度領取,禁止超過當班的生產額度。

  第12條 在生產現場碼放各種物料時不得超高,一般碼放高度不允許超過2.5米(物品單位超高除外),高度與寬度的比例不超過2∶1;易滾動的物品要有墊塊進行固定;堆垛的底部要牢靠,垛與垛之間的間距要合理,以便于吊裝和搬運。

  第4章 地面狀態管理

  第13條 合理地規劃生產現場的地面,用不同的顏色將生產現場的地面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安全通道必須以綠色、醒目的標志標示出來。

  第14條 生產現場所劃定的各區域間距要合理,其中人行通道不得小于一米。

生產作業環境管理制度2

  1、學校要和施工隊簽定治安和安全生產合同書,明確施工隊具體的安全治安治理保障措施,明確學校監督協調安全管理的責任。雙方必須遵守安全法律及規章制度。

  2、施工隊進駐學校內部必須繳驗每個隊員的.居民身份證或其當地機關的證明,無身份證明者不得在學校內部住宿。

  3、施工人員須在學校內部居住三個月以上者,保衛干部必須協助他們辦理“臨時居住證”。

  4、保衛干部要回同施工隊負責人,依據“身份證”編制施工人員花名冊。并寫名: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戶口所在地等,如施工人員有變動要及時更正。

  5、施工單位要給施工隊伍安排固定的`居住場所,并要求他們做好防火、防盜、安全用電、用火,確保做好住所的安全和衛生工作。

  6、施工人員必須憑施工單位發給的出入證進出門,出入證不準轉借他人,遺失必須補辦。

  7、施工隊負責人必須指定易名治安人員配合學校的安全保衛工作,定期向隊員進行遵紀守法教育,嚴防違紀違法案件發生。

  8、按照“誰用工誰負責”的要求,學校有責任全面做好隊施工隊員的安全協調指導、監督管理工作。

生產作業環境管理制度3

  第1章 總則

  第1條 為了給生產員工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加強對生產作業環境的管理,提高生產效率,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制度,作業環境管理制度。

  第2條 工廠中所有涉及生產作業環境方面的相關工作均按本制度的規定執行。

  第3條 本制度中的生產作業環境不僅包括生產的主要現場,也包括進行檢驗的輔助生產現常

  第2章 設備布局要求

  第4條 生產設備的布置首先要滿足工藝流程的要求,其次要滿足安全與衛生的要求。

  第5條 在布置各種、中、小型生產設備時要綜合考慮便于操作、安全、作業流動等因素,同時確保各設備之間留有足夠的空間,具體要求如下。

  1.生產設備的間距以活動機件達到最范圍計算,其中小型設備與中型設備的間距不小于一米,型設備的間距不小于兩米。

  2.生產設備與生產現場的墻、柱之間的距離同樣按活動機件達到最范圍計算,小型或中型生產設備與墻柱的間距不小于0.8米,型生產設備與墻柱的間距不小于0.9米。

  3.小型生產設備的.操作空間不小于0.6米,中型生產設備的操作空間不小于0.8米,型生產設備的操作空間不小于1.1米。

  第6條 在布置型機械設備時,應考慮操作設備時原料、半成品、成品和廢料如何擺放,同時確保操作者的動作不干擾別人,所以,必須留有寬敞的通道和充足的出料空間。

  第7條 對于產生強烈噪聲的設備,如不能采取減噪措施降低其噪音,則應將其布置在離生產現場較遠的地方,同時需要注意不得影響其他部門的辦公環境,管理制度《作業環境管理制度》。

  第8條 對生產現場中高于兩米的運輸線,必須設置防護網或防護罩進行保護。若使用防護網,則其網格的小應以能阻止所運輸的物件墜落于地面為標準,運輸線的`兩端應設置防護欄,其高度不得低于一米。

  第3章 工位器具、工件、材料的擺放管理

  第9條 生產現場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必須按照操作順序,整齊地放入指定的區域,并采取安全可靠的措施加以固定,禁止亂擺、亂放。

  第10條 生產所用的工位器具、模具、夾具、量具等必須放到指定的地方,以防止混亂或墜落傷人。

  第11條 生產用原材料必須限量放入生產現場,以免造成生產現場的擁擠或導致發生其他事故。存放量的具體標準如下。

  1.白班不超過加工額的1.5倍,夜班不超過加工額的兩倍。

  2.件原材料必須按照額度領取,禁止超過當班的生產額度。

  第12條 在生產現場碼放各種物料時不得超高,一般碼放高度不允許超過2.5米(物品單位超高除外),高度與寬度的比例不超過2∶1;易滾動的物品要有墊塊進行固定;堆垛的底部要牢靠,垛與垛之間的間距要合理,以便于吊裝和搬運。

  第4章 地面狀態管理

  第13條 合理地規劃生產現場的地面,用不同的顏色將生產現場的地面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安全通道必須以綠色、醒目的標志標示出來。

  第14條 生產現場所劃定的各區域間距要合理,其中人行通道不得小于一米。

生產作業環境管理制度4

  一、作業編寫

  1、制定計劃

  每學期初,備課組全體教師應該開展作業專題研究活動,在集體備課時對校本作業的編排進行具體研究,備課組長分配好組內教師的編寫任務,確定學期內作業范圍、作業要求等基本內容,每位老師必須提前一周將下周要用的校本作業編寫完成。兩人一組合作,便于撰稿及審核。以上一屆校本作業為范本,在此基礎上根據本屆學生實際學情作精準修改,鼓勵題目原創,定稿后存檔,供下一屆借鑒改進。

  2、明確題量

  (1)語文、數學、科學、英語每一課時一份校本作業,每一章(單元)一份綜合性練習,提倡語文以布置拓展視野、提升素養的課外閱讀作業為主。

  (2)每一課時版面為16K正一面,其中英語學科為8k一面,上下左右各空出2cm,字體為五號宋體,行間距不得低于16磅,標題寫在頁眉上,并編號,在標題旁邊注明撰稿人和審核人。綜合性練習8K雙面,每兩周一份。

  (3)語文、數學、科學、英語、初三社會每一課時的習題量為:七、八年級中等生完成作業合計時間不超過20分鐘,九年級中等生數學、科學不超過25分鐘,語文、英語、社會不超過20分鐘。雙休日作業以日常兩次校本作業的量編寫。七、八年級社會、思品平時不布置回家作業,雙休日可以適當布置(不超過25分鐘)。

  3、各班主任要協調好本班學生的家庭作業時間,各任課老師要服從班主任的協調。

  4、注意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可根據學科特點及學生年齡心理特點,布置一些動手操作、社會實踐等較為開放性的作業。寒暑假全校布置以培養動手能力為主的創新創意作業,積極爭取國家級的創造發明專利。

  5、嚴禁教師將書寫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減少機械性的抄寫作業。

  6、作業公示。每個老師布置的作業必須在校網中公示,實際作業與公示必須保持一致,嚴禁弄虛作假。

  7、不允許使用除了與教材配套的練習之外的教輔資料,禁止集體購買或暗示學生購買各種樣式的教輔資料。

  二、作業批改

  1、教師應該及時批改作業,鼓勵個性化批改,可在批改中書面表揚、批評或指出存在的問題。批改時,要根據學生對作業的'態度(如:是否做完、是否認真等)和準確度進行多維度評價,注意培養和保護學生作業的積極性。

  2、對學生作業中錯誤,教師應要求學生及時訂正并對學生訂正的情況進行檢查,禁止把作業批改等任務轉交給家長或學生。

  3、建議教師對學困生面批作業,通過面批及時發現問題,指導學生對作業進行有效訂正。

  三、作業檢查

  每學期期中和期末,學校教學處對教師校本撰稿、作業布置、批改、饋等方面組織檢查并進行評比,根據校本作業質量劃定A、B、C三個等級,與教師的評先評優直接掛鉤;每學期不定期開展有關作業情況的問卷調查,作業調查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作業量是否適當;

  2、作業內容是否太難或太易(即是否依據課程標準、教材和綱要求);

  3、作業題型是否體現多樣性,是否布置了分層作業;

  4、作業格式是否規范,基礎知識、鞏固練習、能力拓展內容比例是否合理;

  5、作業批改是否及時、認真;

  6、有無布置懲罰性作業;

  7、是否允許學生以自己思考問題的研究痕跡代替作業;

  8、有否違規購買教輔資料,

  9、有否抄襲現象,如何處理。

  10、有否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或通過網絡下載并打印作業。

  對作業調查中發現的各種問題,學校將以通報形式提出嚴肅批評,以教學事故按《實驗中學績效考核條例》的有關規定處理,嚴重的將取消年度評優評先資格。

生產作業環境管理制度5

  第1章 總則

  第1條 為了給生產員工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加強對生產作業環境的管理,提高生產效率,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制度,作業環境管理制度。

  第2條 工廠中所有涉及生產作業環境方面的相關工作均按本制度的規定執行。

  第3條 本制度中的生產作業環境不僅包括生產的主要現場,也包括進行檢驗的輔助生產現常

  第2章 設備布局要求

  第4條 生產設備的布置首先要滿足工藝流程的要求,其次要滿足安全與衛生的要求。

  第5條 在布置各種大、中、小型生產設備時要綜合考慮便于操作、安全、作業流動等因素,同時確保各設備之間留有足夠的空間,具體要求如下。

  1.生產設備的間距以活動機件達到最大范圍計算,其中小型設備與中型設備的間距不小于一米,大型設備的間距不小于兩米。

  2.生產設備與生產現場的墻、柱之間的距離同樣按活動機件達到最大范圍計算,小型或中型生產設備與墻柱的.間距不小于0.8米,大型生產設備與墻柱的間距不小于0.9米。

  3.小型生產設備的操作空間不小于0.6米,中型生產設備的操作空間不小于0.8米,大型生產設備的操作空間不小于1.1米。

  第6條 在布置大型機械設備時,應考慮操作設備時原料、半成品、成品和廢料如何擺放,同時確保操作者的動作不干擾別人,所以,必須留有寬敞的通道和充足的出料空間。

  第7條 對于產生強烈噪聲的設備,如不能采取減噪措施降低其噪音,則應將其布置在離生產現場較遠的地方,同時需要注意不得影響其他部門的辦公環境,管理制度《作業環境管理制度》。

  第8條 對生產現場中高于兩米的運輸線,必須設置防護網或防護罩進行保護。若使用防護網,則其網格的大小應以能阻止所運輸的物件墜落于地面為標準,運輸線的兩端應設置防護欄,其高度不得低于一米。

  第3章 工位器具、工件、材料的擺放管理

  第9條 生產現場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必須按照操作順序,整齊地放入指定的區域,并采取安全可靠的措施加以固定,禁止亂擺、亂放。

  第10條 生產所用的工位器具、模具、夾具、量具等必須放到指定的地方,以防止混亂或墜落傷人。

  第11條 生產用原材料必須限量放入生產現場,以免造成生產現場的擁擠或導致發生其他事故。存放量的具體標準如下。

  1.白班不超過加工額的1.5倍,夜班不超過加工額的兩倍。

  2.大件原材料必須按照額度領取,禁止超過當班的生產額度。

  第12條 在生產現場碼放各種物料時不得超高,一般碼放高度不允許超過2.5米(物品單位超高除外),高度與寬度的比例不超過2∶1;易滾動的物品要有墊塊進行固定;堆垛的底部要牢靠,垛與垛之間的間距要合理,以便于吊裝和搬運。

  第4章 地面狀態管理

  第13條 合理地規劃生產現場的地面,用不同的顏色將生產現場的地面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安全通道必須以綠色、醒目的標志標示出來。

  第14條 生產現場所劃定的各區域間距要合理,其中人行通道不得小于一米。

生產作業環境管理制度6

  第一條

  起重機械系指橋式起重機、門式起重機、裝卸橋、纜索起重機、汽車起重機、輪胎起重機、履帶起重機、鐵路起重機、塔式起重機、門座起重機、桅桿起重機、升降機、電葫蘆及簡易起重設備和輔助用具(如吊籃)等,不包括浮式起重機、礦山井下提升設備、載人起重設備。

  第二條

  新購置的起重機械,其生產廠家應豎家政府主管部門頒發具有資質的專業制造廠,具有產品合格證和安全使用、維護、保養說明書。

  第三條

  設計、制造、改制、維修、安裝、拆除起重機械(包括臨時、小型起重機械)時,需取得國家政府授權的部門頒發的許可證。

  第四條

  起重作業應按工件重量劃分為三個等級,型:100t以上;中型:40t至100t;小型:40t以下。

  第五條安全管理

  1、使用單位應按照國家標準規定對起重機械進行日檢、月檢和年檢。對在檢查中發現問題的起重設備,應進行檢修處理,并保存檢修檔案。

  2、起重指揮人員、司索人員(起重工)和起重機械操作人員應持有國家政府規定的、有效的《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后,方可從事指揮和操作。

  3、在進行型起重作業前,直屬企業安全部門應對施工方案、施工安全措施和應急預案進行審查。

  第六條起重作業前應進行以下項目的安全檢查:

  1、安全監督部門應對從事指揮和操作的人員進行資格確認;

  2、對起重機械和吊具進行安全檢查確認,確保處于完好狀態;

  3、對安全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確認;

  4、對吊裝區域內的安全進行檢查(包括吊裝區域的劃定、標識、障礙);

  5、核實天氣情況。

  第七條作業中安全措施

  1、起重指揮應嚴格執行吊裝方案,發現問題應及時與方案編制人協商解決。

  正式起吊前應進行試吊,試吊中檢查全部機具、地錨受力情況,發現問題應先將工件放回地面,故障排除后重新試吊,確認一切正常,方可正式吊裝;

  吊裝過程中,出現故障,應立即向指揮者報告,沒有指揮令,任何人不應擅自離開崗位;

  起吊重物就位前,不許解開吊裝索具。

  2、起重操作人員應嚴格遵守“十不吊”原則,即:

  超載或被吊物重量不清;

  指揮信號不明確;

  捆綁、吊掛不牢或不平衡可能引起吊物滑動;

  被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

  結構或零部件有影響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損傷;

  遇有拉力不清的埋置物件;

  工作場地陰暗,無法看清場地、被吊物情況和指揮信號;

  重物梭角處與捆綁鋼絲繩之間未加墊;

  歪拉斜吊重物;

  易燃易爆物品。

  3、司索人員應嚴格遵守以下規定:

  聽從指揮人員的指揮,并及時報告險情;

  根據重物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吊具與吊索;不準用吊鉤直接纏繞重物,不應將不同種類或不同規格的吊索、吊具混在一起使用;吊具承載不應超過額定起重量,吊索不應超過安全負荷;起升吊物,應檢查其連接點是否牢固、可靠;

  吊物捆綁應牢靠,吊點和吊物的重心應在同一垂直線;

  禁止隨吊物起吊或在吊鉤、吊物下停留;因特殊情況進入懸吊物下方時,應事先與指揮人員和起重機司機(起重操作人員)聯系,并設置支撐裝置,不應停留在起重機運行軌道上;

  吊掛重物時,起吊繩、鏈所經過的.棱角處應加襯墊;吊運零散的物件時,應使用專門的'吊籃、吊斗等器具;

  不應綁掛、起吊不明重量、與其它重物相連、埋在地下或與地面和其它物體凍結在一起的重物;

  人員與吊物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放置吊物就位時,應用拉繩或撐竿、鉤子輔助就位。

  第八條起重作業完畢,作業人員應做好以下工作:

  1、將吊鉤和起重臂放到規定的穩妥位置,所有控制手柄均應放到零位,對使用電氣控制的起重機械,應將總電源開關切斷;

  2、對在軌道上工作的起重機,應將起重機有效錨定;

  3、將吊索、吊具收回放置于規定的地方,并對其進行檢查、維護、保養。

  8、生產作業環境管理制度

生產作業環境管理制度7

  1、為加強特種作業人員的'管理工作,提高特種作業人員的安全素質,防止傷亡事故,促進校園安全,根據安全生產法、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安全生產培訓管理辦法、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辦法、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監督管理辦法等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定本制度。

  2、特種作業人員指直接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特種作業指容易發生人員傷亡事故,對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圍設施的安全有重危險的作業。

  3、特種作業人員應具備與本種作業相應的身體條件和相應的'文化程度,并且經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經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考核合格,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方可立作業。

  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國家規定的期限進行復審,復審不合格或未復審的,由市區安監局或質監局吊銷其“特種作業操作證”,不得繼續立從事特種作業。

  在我校,特種作業指電工作業(含運行和維修),從業人員指電工。

  4、電工必須負責合理、規范布設校園電源供應系統,任何部門調整、改用電源必須征得電工的同意。

  5、電工必須持有上崗證,無證者不得從事接電工作。拉接電源、安裝電器設備,必須嚴格執行操作規程。

  6、電工對學校的電器設備,必須經常檢查,發現損壞、老化應及時修理,自身不能解決的要及時書面報告學校領導,請求盡快解決,嚴防發生觸電事故。

  5、電工對師生發現的報修的電器、電路,應及時前往修理,如不能修復,該暫停供電的則暫停供電,不得拖延耽誤,預防發生意外事故。

  6、學校放假期間,電工對全校電路狀況應進行一次全面性的檢查,不需用電的部位統一切斷電源,確保假期安全。

生產作業環境管理制度8

  一、作業布置要求

  (一)教師布置作業堅持“精選、先做、精析”。

  教師要精心進行作業布置,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增強作業的層次性、適應性和可選擇性,滿足學生的不同發展需求。

  (二)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學習方法,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立性、責任心、創新精神。

  三、作業建設基本要求

  (一)總量要求

  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科目及作業量應嚴格按照上級有關規定執行,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除語文、數學外不留書面家庭作業,語文、數學書面作業每天不超過1小時。

  (二)作業設計與布置要求

  1、學校各學科教研組必須堅持每周研究一次學生作業布置,在作業內容、數量、要求等方面,經過組內成員集體討論,提出學生作業周布置計劃。最后由教導處進行審批。

  2、精選作業內容,實施有效作業,確保作業具有典型性和啟發性。作業的布置要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及課程目標要求,認真精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習題,要有利于學生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激活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3、豐富作業形式,提倡布置探究性、實踐性的家庭作業。

  作業形式應結合學生的實際,除布置一定量的家庭書面作業外,應加強作業形式的靈活性和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力。既要有練習型、準備型作業,也要有擴展型、創造型作業。除書面作業外,要鼓勵編制口語交際作業、綜合實踐作業、實驗操作作業,逐步實現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和個性化。

  4、尊重學生學習上的差異性,給學生選擇的權利。提倡“必做作業+選做作業”模式,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

  5、建立教師“先做作業”制度。凡是要求學生做的作業,教師必須先做一遍。教師在先做作業的'過程中,了解作業的難易程度、所需時間、規范格式、容易出錯的地方和適宜的學生群體,做到布置作業適量且具有針對性。

  6、堅決杜絕給學生布置機械性、重復性、難度過的作業。不允許教師用增加作業量的方式懲罰學生。杜絕翻印配套練習或以套題、教輔練習代替作業的現象。

  7、嚴禁教師布置學生利用手機完成的作業。教師不得讓學生或家長下載相關手機app,利用手機打卡等形式代替書面或實踐作業。

  (三)作業批改要求

  1、教師要認真、及時批改學生的書面作業,做到書面作業全批全改,鼓勵教師對部分學生作業進行面批,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不得讓學生、家長代為批改作業。

  2、注意作業批改規范。要根據學科作業特點,做到逐題批改,防止漏批、錯批。批改符號要規范,要有等級、時間以及激勵性和指導性評語。

  3、注重對作業批改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思。要深入分析學生作業的過程表現,研究、歸納學生共性的作業錯誤,分析致錯原因,為作業講評和學習改進積累資料。

  4、關注不能及時完成并上交作業的學生。要深入分析學生不能完成作業的情況,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并及時調整作業量。

  (四)作業講評要求

  1、學生作業情況,教師要及時饋、及時講評。對學生作業中的共性問題要集中講評,個性問題要面批校正或予以個別輔導。對作業中存在的錯誤應要求學生訂正,并做好復批工作。

  2、把作業講評作為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要根據作業錯誤找到學生思維上的障礙,然后通過講評來理清思路,克服障礙,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五)作業管理要求

  1、加強集體備課制。學校要切實加強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師的作業設計能力,組織教師研讀課程標準,梳理教材,明確學科知識體系和認知要求,掌握作業設計的依據和方法。

  2、實行作業統籌把關制。建立教導處牽頭、年級長協調、班主任負責、各科教師會商的工作機制,做好各學科作業的統籌平衡工作,確保作業量、作業難度和完成時間的協調。

生產作業環境管理制度9

  一、嚴格控制課外作業量。1~2年級不留家庭作業,三年級不超過30分鐘,四年級不超45分鐘,五六年級作業量不超過1小時。

  二、禁止留午間作業。節假日適當增加實踐性、探究性作業,要控制書面作業時間總量。倡導開展每周一天無作業日,讓學生自行調整放松,鼓勵學生利用好時間,積極參與勞動實踐或體育鍛煉。

  三、科學合理布置作業。教師設計作業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征,能由學生立完成,作業難度不得超過國家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在布置作業前及時溝通,確保學生完成作業不超時,朗誦、背誦、默寫等作業統一納入家庭作業總量時間,不得給學生布置機械性、重復性、懲罰性的家庭作業。學科教師可在基礎作業以外,根據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布置微量的進階類型作業,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做,不得強制所有學生完成。學校要定期檢查統計各年級作業的總量和批改情況,

  四、禁止教師利用手機布置作業,禁止教師布置需要學生利用手機完成的作業、不得要求家長通過手機和網絡下載并打印作業,不得將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五、要求教師對布置的學生作業及時批改、全批全改,及時向學生饋作業批閱結果,助學生分析學習存在的問題。不得要求家長代批,也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

  六、充分利用課后服務。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加強學生作業指導,爭取小學生基本在校內完成書面作業,助中小學生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培養習慣。教師可在完成書面作業之余,安排科學探究、體育鍛煉、藝術欣賞、社會與勞動實踐等不同類型作業。嚴禁將課后服務作業指導變為集體教學或集體補課。

  七、要提高作業批改的質量,教師的批語書寫要工整、規范、準確,對學生有示范性和指導性。

  八、提倡作業批改都寫評語,語氣要和藹,對學生所存在的錯誤要用婉的語言表達出來,多用表揚、激勵的語言。

  九、要培養學生自我找差距,自我完善的能力,要求學生及時糾正作業中的錯誤,教師要通過適當的方式檢查學生糾正作業的.情況。

  十、要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按時、立、整潔地完成作業。教師要及時檢查,對無故缺作業的學生應及時加以教育,對學生重做、改錯的作業要認真及時批閱,對作業完成優秀的學生教師應予以表揚。

  十一、每月的30日前后將作業本收齊,接受教研組長和教導處的查閱。學期結束將學生的全部作業本交教導處查閱后,歸還學生保存。

  十二、每學期,語、數教研組各產生2名優秀作業班級,經教導處認定,報校長室批準,表彰相關批閱教師。

【生產作業環境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生產車間作業管理制度09-13

生產環境保護管理制度02-02

生產環境管理制度大全03-28

生產環境管理制度(精選11篇)09-30

作業管理制度07-26

環境衛生安全生產的管理制度(精選11篇)11-03

生產企業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精選6篇)05-10

作業安全管理制度08-05

學生作業管理制度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