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時間:2024-11-14 08:20:38 偲穎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通用20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可以接觸到制度的地方越來越多,好的制度可使各項工作按計劃按要求達到預計目標。那么什么樣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通用20篇)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1

  1、認真貫徹執行《消毒管理辦法》,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嚴防交叉感染,保護病人、工作人員。

  2、技術操作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嚴格執行一人一管一針一用一消毒制度。醫務人員工作時要著裝整齊、清潔,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和口罩,診療工作前后要洗手。

  3、治療室空氣、地面要定期消毒,必要時隨時消毒并做好記錄。每一天上班前、下班后都要搞好所有工作場所的`清潔工作。

  4、無菌器械、容器、器械盤、敷料罐、持物鉗等要定期消毒。消毒液要定期更換。體溫計、壓舌板用后,應及時用消毒液浸泡。

  5、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人,應做隔離觀察處置,盡快作出診斷和轉送上級醫院治療。

  6、傳染病人的排泄物和用過的物品要及時消毒和處理。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2

  醫務人員務必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制度。

  1、護理人員上班時要衣帽整齊、清潔、穿護士鞋;操作前后應洗手,必要時用消毒液浸泡。

  2、無菌操作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無菌器械、容器、敷料罐等按規定時間滅菌與更換消毒液。

  3、手術室、產房、嬰兒室、隔離室、治療室、注射室、換藥室、供應室等應有嚴格的消毒制度,并遵照執行。

  4、傳染病人及保護性隔離病人所住的病室應定時進行消毒,所用的家具、器皿、被服、餐具等用具務必經過嚴格消毒后再用。盡量使用一次性器械、物品,以便處理。

  5、病區要求做到一床一套濕掃床,床頭柜一桌一布,每次用后經消毒液浸泡后備用。

  6、治療室、配餐室、病室、廁所用的拖把擦布,應嚴格區分(拖把應有明顯標記)。

  7、凡使用過的注射器、針頭,均需經消毒液浸泡后送供應室清洗、消毒。(浸泡時要求液面滿過注射器,拉開注射器內栓,使注射器內吸有消毒液)。

  8、凡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病人,都要實行床邊及用具等隔離制度,做到病人一覽表有標記。

  9、病人住院時使用的生活用品如便盆、尿壺用后進行消毒;暖水瓶、臉盆、拖鞋等,出院后務必經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10、病室冬季應每日清晨及下午打開氣窗二次,每次15-30分鐘進行通風,以持續空氣清新。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3

  一、醫務人員工作時應著裝整潔。診療前后應洗手,接觸傳染病患者后必須用消毒液消毒,然后再用肥皂、流動水沖洗。

  二、門診、治療室、換藥室、注射室,每天用用消毒液消毒,如被傳染病病人污染則應立即用消毒液消毒。

  三、體溫表用75%乙醇浸泡備用。

  四、一次性注射器每人一針一筒,用后針頭及針筒毀形,并浸泡于消毒液。

  五、壓舌板用后浸入消毒液溶液浸泡,清洗烘干,再高壓鍋消毒。

  六、消毒鑷子要專用,用后浸入消毒液。盛器要加蓋,盛器每周高壓消毒后更新消毒液。

  七、敷料、油膏紗布均用高壓消毒。

  八、各種消毒物品應標明消毒人、消毒日期及有效期(消毒有效期一般為二周,梅雨季節為一周)及滅菌指示帶;消毒液不得超期使用,碘伏與過氧乙酸稀釋液有效期為1天,含氯消毒劑為3天,中性戊二醛為3—4周。

  九、高壓鍋消毒要求:消毒前先排盡冷空氣,壓力在20磅(120℃)維持15—20分鐘。盛放容器要有透氣孔,包裝物品不宜過大,總容量不超過85%,物品間留有空隙。每鍋用化學指示劑鑒定,每月一次,用嗜熱脂肪芽孢生物指示劑檢查高壓鍋滅菌效果,并作記錄備查;高壓鍋要強檢。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4

  1、工作人員上班時間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時穿隔離衣,膠鞋,帶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檢驗用品,用后進行無害化處理。

  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靜脈采血必須一人一針一管一巾一帶;微量采血應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片;對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無菌物品如棉簽、棉球、紗布等及其容器應在有效期內使用,開啟后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使用后的廢棄物品應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得隨意丟棄。

  5、各種器具應及時消毒、清洗;各種廢棄標本應分類處理。

  6、報告單應消毒后發放。

  7、檢驗人員結束操作后應及時洗手,毛巾專用,每天消毒。

  8、保持室內清潔衛生。每天對空氣,各種物體表面及地面進行常規消毒。在進行各種檢驗時,應避免污染;在進行特殊傳染病檢驗后,應及時進行消毒,遇有場地、工作服或體表污染時,應立即處理,防止擴散,并視污染情況向上級報告。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5

  一、醫院提倡愛清潔、講衛生、講社會公德,全院員工應自覺維護醫院環境和室內衛生。

  二、醫院轄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1、隨地吐痰、亂扔污物、拋棄廢物和亂潑污水。

  2、在工作室內存放個人生活物品或食品。

  3、在樓道內存放自行車、物品等。

  4、亂貼標語、宣傳廣告。

  5、診療區域內吸煙。

  6、醫療廢物不按規定收集存放。

  7、各部門按要求做好院內控煙工作。

  三、環境衛生、室內衛生責任分工

  1、醫院轄區內的環境衛生、樓道、會議室、衛生間、病房的清掃保潔工作由衛生員負責。

  2、各科室室內衛生由各科室人員負責。

  3、預防保健科負責組織相關人員,定期對辦公場所和病房及職工宿舍的衛生和安全進行檢查,并公布檢查結果,檢查結果將作為科室或個人績效考核的參考因素之一。

  四、責任要求

  1、衛生員按時清掃承擔的衛生區段,每日至少清掃兩次,每周大清掃一次,并把清掃的垃圾及時清運到垃圾點,做到日產日清,無積存。清掃工具有序存放在規定地點。

  2、衛生員定期做好洗刷和消毒垃圾箱和清掃工具、投藥滅鼠、滅蟑,噴藥滅蚊蠅等工作。

  3、職工宿舍、科室辦公場所及病房內部的干凈整潔,屋內物品放置整齊,適時保持通風,保證空氣清新。

  4、醫護人員定期向病員宣傳講解衛生知識,做好病員思想、生活管理等工作。

  5、醫院各科室應認真執行衛生清掃活動,并服從衛生檢查人員的.指導意見。辦公桌椅、地板每天至少清潔一次,門窗和墻面每月至少清潔一次。

  6、醫療廢物管理按《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及醫院有關規定執行。

  五、全院衛生檢查由預防保健科牽頭,每周對各科室環境衛生保潔檢查不少于一次,并將檢查結果報院務會。

  六、對維護醫院環境衛生表現突出的科室和個人,給予表揚和獎勵;對違反本規定的科室和個人,根據情節給予通報批評教育、警告、責令限期改正等處罰。對不能履行保潔協議的衛生員,按照衛生保潔檢查結果,予以扣罰工資或辭退。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6

  為全院職工及患者創造一個優雅、舒適、安靜、祥和的工作環境,讓醫護人員舒心,病人放心,溫馨的場所。對院內各辦公場所、門廳、走廊、衛生間、病房等區域衛生,特作如下管理制度,望全院職工人人遵守,努力做好。

  一、各科室衛生管理

  1、院內各辦公室、值班室、各類工作間,需要職工自己打掃,整理的區域,都有職工負責清理打掃。

  2、門窗完好,損壞及時維修,紗窗齊全,窗明幾亮。室內無灰塵、污漬、水垢、地面清潔、物品擺放整齊、有序、無衛生死角。

  3、室內無蚊、蠅、鼠害,無與工作無關物品,辦公用品干凈整齊,墻壁無亂掛物品,室內衛生無死角。

  4、桌面保持整潔衛生,無與工作無關物品。風扇、照明設備等無灰塵。門窗玻璃明亮,無污點、浮塵。

  5、室內美化要講究整齊效果,莊重,高雅,整齊,不準亂貼亂掛(醫院有統一規定的除外)。

  6、多人辦公室、值班室,應有衛生值日表,區域劃分明確,責任到人,張貼上墻。

  二、科室以外區域清潔工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所有工作區域的衛生由本部門負責,公共區域衛生安排如下:

  1、門診部

  導醫組:一樓大廳、一樓樓梯及所屬區域的花、窗戶玻璃等;收費室:一樓診斷室衛生及所屬區域的`花、窗戶玻璃等;中藥房:二樓大廳、二樓樓道及所屬區域的花、窗戶玻璃等;西藥房:三樓窗戶玻璃;門診護理組:輸液廳、二樓樓梯及所屬區域的花、窗戶玻璃等;綜合辦公室:三樓樓道及所屬區域的花。

  2、住院部

  何小玲:一樓大廳、樓道及所屬區域的花、窗戶玻璃等;徐金翠:會議室、樓梯及所屬區域的花、扶手、墻面等;

  楊麗:餐廳、淋浴室、二樓大廳、樓道及所屬區域的花、窗戶玻璃等;

  餐廳按時開關(由楊麗和當天值班的人負責):

  早上:7:30開9:00關10:30開13:30關

  下午:17:00開19:00關

  3、門診及住院部公共衛生間按排班值日表。

  三、清潔工責任區具體要求

  1、大門明亮無灰塵,各科室門窗清潔,明亮無灰塵。

  2、地面清潔無污染物、垃圾、煙頭、紙屑等,窗臺干凈無雜物、垃圾、煙頭、紙屑等,窗臺干凈無雜物。暖氣管道,水管無灰塵污物。

  3、廢紙簍、痰盂干凈無污漬,清理及時。

  4、洗手盆無污垢、菜渣、水漬,鏡面光亮無水漬污物。

  5、拖布池無積水、污物、水垢、內外干凈,拖把擺放整齊,各類花草鮮艷,無灰塵。

  6、樓梯,扶手光亮無灰塵。

  7、墻壁、墻轉無蜘蛛網,無灰塵,無亂貼亂掛。

  8、室內設施各角,面無灰塵、污漬,無衛生死角。

  9、衛生間清潔無殘留大、小便,無水垢、尿漬,無異味。

  10、室內無蚊、蠅。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7

  1、醫務人員上班時間根據工作流程穿戴隔離衣、防護用品,只能在限定的區域操作,不能隨意違規走動。

  2、診查不同病種的病人間應嚴格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時帶手套。

  3、不同感染癥病人應分開安置,掛隔離標志,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教育病人在限定的'區域內活動,不互串病房,食品、物品不混用。

  4、病人用過的醫療器械及用品要先消毒,后清洗,再根據要求消毒或滅菌。

  5、每日按常規做好病室的空氣、物體表面及地面的消毒工作,病人出院后嚴格終末消毒。

  6、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病房污水經消毒后排放,固體污物防入雙層感染性污物袋,封閉后送焚燒爐焚燒。

  7、嚴格探視陪伴制度,減少探視、陪伴人員,并做好安全教育和防護措施。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8

  1、產房非限制區、半限制區、限制區劃分明確,標志明顯。

  2、所有人員進入產房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及換鞋。

  3、一般產婦根據標準預防的原則實施消毒隔離,保護產婦和工作人員的安全。

  4、對感染癥產婦或疑似感染癥的`產婦,應隔離待產、分娩,按隔離技術規程護理和助產。所有物品嚴格按消毒滅菌要求單獨處理;用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盤必須放入黃色污物袋內密閉運送,無害化處理,房間應嚴格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5、產房所用物品,應按規定定期消毒,每月做細菌監測,保留監測結果。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9

  1、醫務人員上班時間要衣帽整齊,下班就餐,開會時應脫去工作服,進行前戴口罩。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換,保持清潔。

  2、診療,護理操作診療、換藥、處置工作前后均應洗手,必要時手消毒,無菌操作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3、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污染,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其中,感染癥病人用過的醫療器械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

  4、各種醫療用具,使用后均須消毒后備用。連續使用的氧氣濕化瓶、霧化器、呼吸機的管道、早產兒暖箱的濕化器等器材,必須每日消毒,用畢終末消毒,干燥保存。濕化液應用滅菌水,藥杯、餐具必須消毒后再用。

  5、患者的安置原則為: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同類感染病人相對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

  6、病室內應定時通風換氣,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地面應濕式清掃,遇污染時即可消毒。

  7、病人衣服、床單、被套、枕套每周更換1—2次,枕芯、棉褥、床墊定期消毒,被血液、體液污染時及時更換;禁止在病房、走廊清點更換下來的.衣物。

  8、病床應濕式清掃,一床一套,床頭柜應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后,床單位必須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9、治療室、換藥室、配餐室、病室、廁所等應分別設置專用拖布,標記明確,分開涼干,定期消毒。

  10、對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其用物按感染性疾病管理的有關規定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和處理措施。

  11、傳染病人應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不準互串病房和隨意外出,到他科診療時,應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門診病人應在指定地點就診。

  12、護理部、院感科、各科院感控制小組成員,定期或不定期對消毒隔離制度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重大問題提交院感委員會研究解決。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10

  1、供應室工作人員進入供應室衣帽要整潔,著裝要符合要求,外來人員參觀須在更衣室換鞋才能入內;加袀魅静≌卟荒軓氖鹿⿷夜ぷ。

  2、室內保持清潔整齊,每周一大掃,每天一小掃,門窗每周用優氯凈消毒液擦一次,工作臺、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拖一次,物體表面監測菌落數按規定達標。

  3、供應室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清潔物與污染物、消毒與未消毒的物品,嚴格分開放置。

  4、嚴格執行洗滌及消毒操作程序,回收的各種器械、敷料放在回收間分類,初步消毒處理后再各級清洗,嚴格做到由污到凈,流水作業,不可逆行。

  5、傳染病人用過的器械、包布在病房初步消毒處理后送供應室按常規處理,烈性,傳染病人用過的`器械物品需病區先包裝送供應室消毒后再作常規清洗及消毒處理。

  6、無菌物品掛牌,標明品名、無菌日期,責任到人,無菌物品超過一周需重新消毒。

  7、消毒物品每天放指示劑監測高壓滅菌效果,凡輸液器、靜脈注射器定期作熱原檢測,合格后方能發至科室使用,無菌包定期抽樣作細菌培養。

  8、無菌物品存放間、輸液瓶包裝間定時作紫外線照射。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11

  1.對血液透析機定期消毒,嚴格監測;一次性透析器不得重復使用。

  2.工作人員定期體檢,操作時必須注意消毒隔離。加強個人防護。

  3.進入血液凈化室應更衣、換鞋、戴帽子、口罩,嚴格洗手。

  4.應對病人常規進行血液凈化前肝功能、肝炎病原學等化驗檢查。

  5.傳染病患者血液凈化在隔離凈化間內進行,固定床位專機透析,采取相應的隔離、消毒措施。急癥病人應專機透析。

  6.加強透析液制備輸入過程的質量監測。

  7.對透析中出現發熱反應的'病人,及時進行血培養,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8.每月必須對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進行監測,當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嚴重感染病例時,應增加采樣點,如原水口、軟化水出口、反滲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時進行監測。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12

  1、供應室工作人員進入供應室衣帽要整潔,著裝要符合要求,外來人員參觀須在更衣室換鞋才能入內;加袀魅静≌卟荒軓氖鹿⿷夜ぷ鳌

  2、室內保持清潔整齊,每周一大掃,每天一小掃,門窗每周用優氯凈消毒液擦一次,工作臺、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拖一次,物體表面監測菌落數按規定達標。

  3、供應室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清潔物與污染物、消毒與未消毒的物品,嚴格分開放置。

  4、嚴格執行洗滌及消毒操作程序,回收的各種器械、敷料放在回收間分類,初步消毒處理后再各級清洗,嚴格做到由污到凈,流水作業,不可逆行。

  5、傳染病人用過的.器械、包布在病房初步消毒處理后送供應室按常規處理,烈性,傳染病人用過的器械物品需病區先包裝送供應室消毒后再作常規清洗及消毒處理。

  6、無菌物品掛牌,標明品名、無菌日期,責任到人,無菌物品超過一周需重新消毒。

  7、消毒物品每天放指示劑監測高壓滅菌效果,凡輸液器、靜脈注射器定期作熱原檢測,合格后方能發至科室使用,無菌包定期抽樣作細菌培養。

  8、無菌物品存放間、輸液瓶包裝間定時作紫外線照射。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13

  一、醫院必須按衛生部規定對消毒、滅菌物品進行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消毒物品細菌數不能超過國家標準,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滅菌物品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消毒滅菌合格率必須達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進入臨床使用。

  二、高壓蒸汽滅菌器的監測必須進行工藝監測、化學監測和生物監測;預真空壓力蒸汽滅菌器每天滅菌前需進行B-D試驗,合格方可進行正常滅菌。

  1、工藝監測應每鍋進行,并詳細記錄滅菌時溫度、壓力、時間等滅菌參數。

  2、化學監測應每包進行,手術器械、布類包尚需進行中心部位的化學指示卡監測。

  3、生物監測應每周進行,新引進滅菌器使用前或維修后必須先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后才能使用;對擬采用的新包裝容器、擺放方式、排氣方式及特殊滅菌工藝,也必須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后才能使用。

  三、環氧乙烷氣體滅菌器的監測:

  1、工藝監測:每滅菌批次進行;

  2、化學監測:每包內、外化學指示物監測;

  3、生物監測:每滅菌批次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后才能使用。

  四、對消毒滅菌物品應同時進行消毒滅菌效果監測,消毒物品每季度監測一次,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滅菌物品每月一次,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

  五、臨床科室使用中各種化學消毒劑、滅菌劑監測要求:化學濃度監測由臨床科室完成,使用中含氯或含溴、過氧乙酸等消毒劑濃度每日監測一次,使用中戊二醛濃度每周監測兩次,用于內鏡消毒或滅菌的戊二醛必須每日或使用前進行監測。生物監測:使用中消毒劑每季度監測一次,用于皮膚黏膜的消毒劑其細菌含量必須≤10cfu/ml,其他使用中的.消毒劑其細菌含量≤100cfu/ml,使用中的滅菌劑每月監測一次,不得檢出任何微生物。

  六、紫外線消毒應進行日常監測和輻照強度監測:日常監測包括燈管應用時間、累計照射時間、使用人簽名;新燈管的輻照強度不低于90μW/cm2,使用中燈管不得低于70μW/cm2,使用中燈管輻照強度一般應每半度監測1次。

  七、消毒級內鏡生物學監測:各種消毒后的內鏡及其他消毒物品應每季度進行生物監測,細菌總數<20cuf/件,不得檢出致病菌,凡穿透粘膜的內鏡附件及各種滅菌后的的內鏡及其附件應每月進行生物監測,合格標準為:無菌監測合格。

  八、血液凈化系統監測:血透室每月對反滲液和透析液進行監測。標準值為:細菌菌落總數必須≤100cfu/ml,不得檢出致病微生物;當疑有透析液污染或嚴重感染病例時,應增加采樣點,如原水口、軟化水出口、反滲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時進行監測。當檢查結果超過規定標準值時,必須再復查。每季度對透析用水和透析液進行內毒素監測,內毒素不能超過1EU/ml,不合格及時復查,透析用水的化學污染物情況至少每年監測一次,軟水硬度與游離氯監測至少每周進行一次,結果應符合規定。

  九、環境衛生學監測:每季度應對手術室、重癥監護病房(ICU)、產房、母嬰室、新生兒病房、、血液透析室、供應室無菌區、治療室、換藥室等進行環境衛生學監測。包括對空氣、物體表面和醫護人員手的監測。

  十、環境衛生學及消毒滅菌效果監測采取科室自測和院感辦監測相結合的方式,科室定期上報監測結果,院感辦對監測結果及時進行分析、定期反饋,并負責監測的指導工作。

  十一、質量改進

  1、監控護士負責應將醫院感染衛生學及消毒學監測資料及時收集,妥善保存備查。

  2、當監測項目超標,科室監控護士要立即查找原因,及時整改復查,專職監控人員追蹤整改情況,血庫有持續改進記錄。

  3、臨床科室采樣的相關項目操作必須規范,院感辦不定期進行抽查,以逐步提高采樣質量,以確保檢驗結果準確。

  4、院感辦將醫院消毒滅菌及環境衛生學監測結果納入醫療質量檢查,每季度匯總上報院感管理委員會并通過《院感簡報》反饋到臨床,以持續改進工作。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14

  1.目的:保持整個醫院清潔、優美、舒適的工作環境,輔助控制病源傳播速度工作,為患者提供良好的醫療環境。

  2.各清潔組負責醫院環境的清潔工作,每個醫院員工有義務保持環境的清潔。醫院職工工作的內容主要包括;

  2.1清除肉眼可見的積灰、斑點、污垢、油漬、垃圾等,用消毒劑對部分所清潔的物品進行消毒。

  2.2在清潔工作的.同時,發現室內建筑、設施有所損壞,應及時報告有關人員。

  2.3根據不同要求,處理生活垃圾、污染垃圾及其它垃圾。

  3.清潔組與其他有關部門的職責分工:

  3.1各清潔組負責清潔屬于自己的衛生區域。

  3.2醫療儀器由使用人員及專屬科室人員負責清潔保養。

  3.3消防器材由經過消防培訓的人員負責檢查、清潔。

  3.4運送病人的工具(含救護車)由司機負責清洗。

  3.5各醫療科室的專業用具由供應室負責清洗消毒。

  4.清潔工作注意事項:

  4.1各衛生區的地面清潔。

  4.2清潔員在工作時不要將工具任意堆放,以至影響其他人員工作或引起道路堵塞。

  4.3清潔員在工作中不得任意撥去任何醫療器械或辦公室的電源插頭。

  4.4清潔辦公室、會議室及病房時,應先敲門明確是否有人,盡量在不使用的情況下清掃;如有人正在使用,應先征得同意后再行清掃。

  4.5更換窗簾、沙發套時,盡量注意不要將灰塵揚起;

  4.6清潔員工作時,不要動用桌上的文件及醫療用品。

  4.7各種清潔劑、消毒劑必須妥善保管。

  4.8清潔工作完畢,應及時鎖門。

  4.9清潔工具須保持干凈,每天清洗。醫療用房使用的工具須每天消毒。

  5.各部門負責人需和清潔組共同承擔起監督本部門環境衛生的責任,包括:

  5.1將觀察到的問題和關注的事項反饋給清潔人員。

  5.2進一步檢查清潔方面存在的問題是否得到改善或糾正。

  1、負責本作業區域的各項保潔工作,達到質量合格,符合貫標標準;

  2、按時巡視,對不合格項及時處理;

  3、努力鉆研業務,愛護車輛,熟練掌握操作技術;

  4、增強安全意識,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程,杜絕冒險蠻干,確保不發生任何設備及人身安全事故;

  5、服從調動聽從指揮,自覺遵守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

  6、注意儀容儀表、禮貌用語,做到愛崗敬業、盡職盡責;

  7、配合其他員工做好公共設施的清掃保潔工作;

  8、按時、按質、按量全面完成上級領導交辦的各項臨時性任務。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15

  一、醫務人員工作期間應嚴格遵循標準預防的原則,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及醫務人員防護用品的使用規范。

  二、醫務人員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脈管系統,或有體液從中流過的物品或接觸人破損皮膚、破損黏膜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進行滅菌。接觸完整皮膚、完整粘膜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進行消毒。

  三、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先清潔,再進行消毒或滅菌。其中被朊病毒、氣性壞疽及突發不明原因的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與滅菌。所有醫療器械在檢修前應先經清潔消毒或滅菌處理。

  四、滅菌物品應注明滅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區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使用,并做好標識。并按滅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過7天,超過7天應重新滅菌方能使用。

  五、化學滅菌或消毒,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選擇滅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劑。使用化學消毒劑必須了解消毒劑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響滅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時注意有效濃度,并按要求進行監測。

  六、感染性疾病科門診按照《醫院隔離技術規范(2009版)》和《醫療機構傳染病預檢分診管理辦法》要求,與普通門診要做到掛號、候診、收費、取藥、檢驗、注射、廁所等分開。

  七、醫院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情況,對感染病人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并有明顯的隔離標志。黃色為空氣隔離標志,粉色為飛沫傳播隔離標志,藍色為接觸隔離標志。

  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裝置、霧化吸入器、氧氣濕化瓶、呼吸機面罩、管路等要嚴格一次性使用,用后按醫療廢物處置,復用的應一人一用,送供應室集中消毒。呼吸機螺旋管、濕化器、接頭、活瓣通氣閥等可拆除部分應定期更換消毒。濕化液應為無菌水,每日更換。

  九、吸痰操作執行一人一次一管,一次性吸痰管使用后放入醫垃圾袋;盛放吸痰管的容器每日更換滅菌;吸痰器的吸引瓶使用時,應先放入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再吸痰,緊急情況可先吸痰再放消毒液;使用中的吸引瓶,應每班傾倒吸引物,使用完成后進行終末消毒,干燥保存。

  十、病人使用體溫表先清洗再放入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中浸泡30分鐘,撈出沖洗擦干備用,盛放體溫表的容器每日清潔,每周高壓滅菌兩次;含氯消毒劑現用現配,用時監測,每日更換。

  十一、紫外線燈、空氣消毒機每日空氣消毒2-3次,有記錄;紫外線燈管有累計照射時間、更換日期及強度監測記錄,使用中紫外線燈管低于70uw/cm2應更換燈管,燈管每周用70%~80%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并記錄。發現燈管表面有灰塵、油污時,應及時擦拭;空氣消毒機過濾網每月清洗一次,有記錄。

  十二、地面與物體表面應濕式清掃,保持清潔;地面無明顯污染時,采用濕式清潔。當地面受到患者血液、體液等明顯污染時(>10ml),先用吸濕材料去除可見的污染物,再清潔和消毒。(用后抹布或拖把需浸泡于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30分鐘后,再清洗晾干備用。被肝炎病毒污染時用2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洗。拖把要分室使用,標識明確,使用后清洗、消毒、懸掛晾干備用。)

  十三、感染高風險的部門地面和物體表面的清潔與消毒,如手術部(室)、產房、導管室、潔凈病房、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室、血液透析病房、燒傷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檢驗科、急診等病房與部門的地面與物體表面,應保持清潔、干燥,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體表面與地面2次(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有污染隨時清潔消毒。

  十四、含氯消毒劑應現配現用,須保持有效濃度監測并記錄,每日更換。

  十五、各科室消毒工作質量由護理部和醫院感染管理科共同負責監管。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16

  1、醫務人員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

  2、根據物品的性能選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進行消毒滅菌。耐熱、耐濕物品滅菌首選物理滅菌法;手術器具及物品、各種穿刺針、注射器等首選壓力蒸汽滅菌;油、粉、膏等首選干熱滅菌。不耐熱物品可選用化學滅菌法。消毒首選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選用化學方法。

  3、醫護人員上班時要衣帽整潔,不得穿工作服進食堂,上廁所和離院外出。接觸病人前后及進行無菌技術操作前后應洗手,必要時進行手部消毒。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4、無菌物品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注射做到一人一針一管,換藥做到一人一份,體溫計一用一消毒。

  5、各種醫療用品定期消毒,消毒液更換。已用過和未用過的物品分開放置,有明確標記。定期檢查無菌物品是否過期,過期重新滅菌,不得使用過期物品。

  6、抽出的藥液、開啟的'靜脈輸入用無菌液體須注明時間,超過2小時不得使用。啟封抽吸的各種溶媒超過24小時不得使用。

  7、使用中消毒劑應密閉保存,每周更換2次,容器每周滅菌2次。置于無菌儲槽中的滅菌物品,一經打開,使用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4小時。

  8、治療車上物品應排放有序,上層為清潔區,下層為污染區,進入病室的治療車、換藥車應配有快速手消毒劑。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17

  1、醫務人員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的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

  2、用過的醫療器材應根據《消毒技術規范》要求,先去污,按六步法進行徹底清洗,在選擇正確的消毒和滅菌方法。

  3、根據物品性能選擇物理或化學方法進行消毒或滅菌。

  4、耐熱耐濕物品首選物理滅菌法。手術器械及物品、各種穿刺針、注射器等首選壓力蒸汽滅菌;油、膏、粉的功能首選干熱滅菌;各種重復使用的導管等不耐熱物品首選環氧乙烷滅菌;消毒內鏡首選氧化電位水消毒;活檢鉗首選環氧乙烷滅菌;滅菌內鏡首選環氧乙烷或過氧化氫等離子滅菌器滅菌,盡量取消浸泡滅菌。

  5、不可采用甲醛自然熏蒸法對無菌物品進行熏蒸滅菌。

  6、采用浸泡方法消毒醫療用品的,應在容器外明顯處標明消毒劑名稱、濃度、有效時間等。

  7、醫務人員進行各種診療操作(包括穿刺、換藥、手術等)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按規定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8、連續使用的氧氣濕化瓶、霧化器、呼吸機管道、早產兒暖箱的濕化器等器材,必須每天消毒,用畢終末消毒,干燥保存。

  9、不可在病房走廊內清點污染被服。

  10、保持環境清潔,定時對空氣、物體表面及地面進行清潔,必要時消毒處理。地面濕式清掃,拖洗工具使用后應先消毒清洗,再晾干。

  11、嚴格按《傳染病防治法》執行,傳染病人應專科收治,普通病房不可混住傳染病病人。

  12.有厭氧菌/綠膿桿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應嚴格隔離措施,器械、被服及病室都要按常規嚴格消毒處理,敷料應焚燒后深埋。

  13、傳染病人入院按常規隔離,疑為傳染病者應隔離觀察。病區發生傳染病時,及時會診、傳科或轉院,病人轉出后的病房及床單位應做好終末消毒處理。

  14、傳染病人的各類污染物品和排泄物按有關規定處理。

  15、病人出院或后的床單位,嚴格終末消毒處理。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18

  一、各部門應根據本制度,結合本部門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可操作的消毒滅菌制度,并具體落實。

  二、各部門應加強對醫務人員消毒滅菌工作的培訓。培訓內容應包括消毒滅菌工作對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意義、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消毒滅菌的基本原則與知識、消毒滅菌工作中的職業防護等。

  三、診療器械、器具與物品的消毒滅菌,應符合以下要求:

  1、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腔隙,或接觸人體破損皮膚、破損黏膜、組織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進行滅菌。

  2、接觸完整皮膚、完整黏膜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進行消毒。

  四、醫務人員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基本原則。

  1、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應先清潔,再進行消毒或滅菌。

  2、耐熱、耐濕的手術器械,應首選壓力蒸汽滅菌,不應采用化學消毒劑浸泡滅菌。

  3、環境與物體表面,一般情況下先清潔,再消毒;當受到患者的血液、體液等污染時,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潔與消毒。

  4、被軟病毒、氣性壞疽及突發不明原因的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根據相關規定進行消毒或滅菌。

  5、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產品應經衛生行政部門批準或符合相應標準技術規范,并應遵循批準使用的范圍、方法和注意事項。

  五、消毒、滅菌方法的選擇原則。

 。ㄒ唬└鶕锲肺廴竞髮е赂腥镜娘L險高低選擇相應的消毒或滅菌方法。

  1、高度危險物品應采用滅菌方法處理。

  2、中度危險物品應采用達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3、低度危險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潔處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時,針對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種類選擇有效的消毒方法。

 。ǘ└鶕锲飞衔廴疚⑸锏姆N類、數量選擇消毒或滅菌方法。

  1、對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桿菌和經血傳播病原體(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應采用高水平消毒或滅菌。

  2、對受到真菌、親水病毒、螺旋體、支原體、衣原體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應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3、對受到一般細菌和親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應采用達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4、殺滅被有機物保護的微生物時,應加大消毒藥劑的使用劑量和(或)延長消毒時間。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別嚴重時,應加大消毒藥劑的使用劑量和(或)延長消毒時間。

 。ㄈ└鶕疚锲返男再|選擇消毒或滅菌方法。

  1、耐熱、耐濕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首選壓力蒸汽滅菌;耐熱的油劑類和干粉類等應采用干熱滅菌。

  2、不耐熱、不耐濕的物品,宜采用低溫滅菌方法如環氧乙烷滅菌、過氧化氫低溫等離子體滅菌或低溫甲醛蒸汽滅菌。

  3、物體表消毒,宜考慮表面性質,光滑表面宜選擇合適的消毒劑擦拭或紫外線消毒器近距離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噴霧消毒法。

  六、紫外線燈消毒。

  l、應進行日常監測、紫外線燈輻照強度監測和生物監測。日常監測包括燈管應用時間、累計照射時間和使用人簽名。對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燈管應進行輻照強度監測,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線燈,新燈管的輻照強度應符合GBl9258要求;使用中紫外線燈輻照強度≥70μw/cm2為合格;30W高強度紫外線新燈的輻照強度≥180μw/cm2為合格。應每年監測紫外線燈的輻照強度,當輻照強度降低到要求值以下時,應及時更換。生物監測必要時進行。

  2、在室內無人狀態下,采用紫外線燈懸吊式或移動式直接照射消毒。燈管吊裝高度距地面l.8m-2.2m。安裝紫外線燈的數量為平均≥1.5w/m3,照射時間≥30min。

  3、應保持紫外線燈表面清潔,每周用70%-80%(體積比)乙醇棉球擦拭一次。

  七、低度危險物品的消毒。

  l、與完整皮膚接觸而不寫粘膜接觸器材如血壓計袖帶應保持清潔,若被血液、體液污染應在清潔的基礎上使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后再清洗干凈,晾干備用;聽診器可在清潔的基礎上用乙醇擦拭消毒;體溫計每次用后應在清潔的基礎上選用75%乙醇或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處理后,清水沖凈,擦干,清潔干燥保存備用。含氯消毒劑(文華消毒片)具體濃度及消毒時間參考本章《文華消毒片常規配置使用方法》。

  2、應保持患者床單元的清潔,對床單元(含床欄、床頭柜等)的表面進行定期清潔和(或)消毒,遇污染應及時清潔與消毒;患者出院時應進行終末消毒。直接接觸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單、被套、枕套等,應一人一更換;患者住院時間長時,應每周更換;遇污染應及時更換。更換后的用品應及時清洗與消毒。間接接觸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簾、床墊等,應定期清洗與消毒;遇污染應及時更換、清洗與消毒;甲類及按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患者、不明原因病原體感染患者等使用后的上述物品應進行終末消毒,消毒方法應合法、有效,其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等遵循產品的使用說明,或按醫療廢物處置。

  八、中度危險物品的消毒。

  1、中度危險物品如口腔護理用具等耐熱、耐濕物品,應首選壓力蒸汽滅菌,不耐熱的物品如體溫計(肛表或口表)、氧氣面罩、麻醉面罩應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

  2、通過管道間接與淺表體腔粘膜接觸的器具如氧氣濕化瓶、胃腸減壓器、吸引器、引流瓶等的消毒方法如下:

  (l)耐高溫、耐濕的管道與吸引瓶應首選濕熱消毒。

  (2)不耐高溫的部分科采用中效或高效消毒劑如含氯消毒劑等以上的消毒劑浸泡消毒。(3)所有物品應送消毒供應中心統一處理,科室不得自行清潔、消毒。

  九、內鏡的.消毒滅菌。

  l、凡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或者經外科切口進入人體無菌腔室的內鏡及附件,如腹腔鏡、關節鏡、腦室鏡、膀胱鏡、官腔鏡等,必須滅菌。

  2、凡穿破粘膜的內鏡附件,如活檢鉗、高頻電刀等,必須滅菌。

  3、凡進入人體消化道、呼吸道等與粘膜接觸的內鏡,如喉鏡、氣管鏡、支氣管鏡、胃鏡、腸鏡、乙狀結腸鏡、直腸鏡等,應當按照相關要求進行高水平消毒。

  4、內鏡的清洗、消毒、滅菌過程中應嚴格遵從衛生部《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

  十、口腔診療器械及環境的消毒與滅菌。

  口腔診療器械的清洗、消毒或滅菌、貯存等應嚴格按照衛生部《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操作規范》執行,診療區和清洗、消毒區應布局合理,環境整潔,每日對口腔診療、清洗、消毒區域進行清潔、消毒。

  十一、應采取適宜的空氣凈化措施,使室內空氣質量符合國家相應標準的要求。

  十二、地面和物體表面的清潔與消毒。

  1、地面和物體表面無明顯污染時,采用濕式清潔。當受到患者血液、體液等明顯污染時,先用吸濕材料去除可見的污染物,再清潔和消毒。細菌繁殖體污染時用500mg/L的“文華消毒片”消毒液擦拭,細菌芽孢、分枝桿菌和經血傳播病原體(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污染時用2000mg/l-5000mg/L“文華消毒片”消毒液擦拭。消毒劑使用液應現配現用,使用時限≤24h。

  2、感染高風險的部門如手術室、產房、導管室、潔凈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室、血液透析病房、燒傷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檢驗科、急診等病房與部門的地面與物體表面,應保持清潔、干燥,每天進行消毒,遇明顯染隨時去污與消毒,采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十三、清潔用品的消毒。

  l、擦拭布巾清洗干凈,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劑(或其他有效消毒劑)中浸泡30min,沖凈消毒液,干燥備用。

  2、拖布清洗干凈,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劑中浸泡30min,沖凈消毒液,干燥備用。

  3、布巾、拖布應分區使用。

  十四、醫務人員應按照《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的要求,正確實施洗手、衛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等;必須配備合格的手衛生設備和設施,應設置流動水洗手設施,重點科室應配備非手觸式洗手設施。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19

  一、醫務人員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

  二、消毒首選物理方法,不能使用物理方法消毒的物品方可選擇化學消毒方法。用過的醫療器械和物品應先去污染,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非感染癥病人使用過的器械先用加酶洗滌劑浸泡擦洗去污。被甲類傳染病人以及肝炎、結核、艾滋病、炭疽或其他傳染病病人污染的器材和物品,應先消毒再清洗。

  三、根據物品性能再按危險種類選用消毒滅菌方法。

  1、耐熱、耐濕物品滅菌首選物理滅菌法。

  2、手術器具及物品、各種穿刺針、注射器等首選壓力蒸汽滅菌。

  3、油、粉、膏等首選干熱滅菌。

  4、不耐熱物品:各種導管、精密儀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選用化學滅菌法如環氧已烷滅菌、低溫等離子等。

  四、采用化學方法進行滅菌或消毒。

  1、根據不同情況選用滅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劑。

  2、使用化學消毒劑必須了解消毒劑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響滅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配制時的注意事項及有效濃度。

  3、定期做有效濃度測試及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

  五、連續使用的濕化瓶、霧化器、呼吸機的管道每日消毒,用畢終末消毒,干燥保存,濕化液應使用滅菌水。

  六、手部皮膚的清潔和消毒應達到以下要求:

 。ㄒ唬┫词衷O備:

  1、病房及各診療科室應設有流動水洗手設施,開關采用腳踏式、肘式或感應式。

  2、肥皂應保持清潔、干燥,有條件的醫院可用液體皂。

  3、可選用紙巾、風干機、擦手毛巾等擦干雙手。擦手毛巾應保持清潔、干燥,每日消毒。

  4、不便于洗手時,應配備快速手消毒劑。

 。ǘ┫词种刚鳎

  1、接觸病人前后,特別是在接觸有破損的皮膚、粘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

  2、進行無菌技術操作前后,進入和離開隔離病房、ICU、母嬰室、新生兒病房、燒傷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點部門時,戴口罩和穿脫隔離衣前后。

  3、接觸血液、體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4、脫手套后。

 。ㄈ┫词址椒ǎ河们鍧崉┱J真揉搓掌心、指縫、手背、手指關節、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時間不少于10-15秒鐘,流動水洗凈,嚴格按照六步洗手法進行。

  (四)手消毒指征:

  1、進入和離開隔離病房、穿脫隔離衣前后。

  2、接觸血液、體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3、接觸特殊感染病原體后。

 。ㄎ澹┦窒痉椒ǎ

  1、用快速手消毒劑揉搓雙手。

  2、用消毒劑浸泡雙手。

  (六)外科刷手應用刷子蘸洗滌劑將指甲內污物刷凈,并洗凈雙手臂,擦干,再用手消毒劑刷手或泡手。刷手或泡手時間必須符合要求。

 。ㄆ撸┟吭伦龉ぷ魅藛T手的細菌學監測。

  七、地面的清潔與消毒

 。ㄒ唬┑孛鏉袷角鍜,保持清潔,當遇血液、糞便、體液污染時,立即用含氯消毒劑拖洗。

  1、當地面無明顯污染情況下,通常采用濕式清掃,用清水或清潔劑拖地每日1-2次,清除地面的污穢和部分病原微生物。

  2、當地面遇病原體污染時,通常采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含氯消毒劑,作用30分鐘,致病性芽胞菌污染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劑作用30分鐘或用有效氯或有效溴500mg/L的消毒液拖地或噴灑地面。

  3、對結核病人污染的地面,可用0.2%過氧乙酸或含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洗,作用45分鐘。對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地面,如霍亂、炭疽等可用有效氯1000—2000mg/L含氯消毒劑作用30分鐘。

 。ǘ┩舷垂ぞ呤褂煤髴认驹傧磧魬覓炝栏。

  八、醫院應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情況,對感染病人采取相應隔離措施。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 20

  一、母嬰室應設置在新生兒房相近的獨立區域,并設置有洗手裝置。工作人員進入室內接觸嬰兒前后應洗手,非工作用品禁止攜帶入室。

  二、病床每一天濕式清掃一次,一床一套;床頭柜等物體表面每一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后備用;有污染的物體表面隨時用消毒液擦拭消毒。病人的引流液、體液、血液等液體標本就應用消毒液消毒后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病房和走廊地面每一天濕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時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三、住院產婦推薦使用一次性被褥、拖鞋,產婦哺乳前務必洗手、清潔奶頭。哺乳用具一嬰一用一滅菌;隔離嬰兒用具務必單獨使用,實行雙滅菌。

  四、嬰兒所用的被褥、衣物、尿布(推薦使用紙尿褲)和浴巾等物品,務必經過滅菌處理后一嬰一用,避免交叉感染。遇有醫院感染流行時,務必嚴格執行分組護理的隔離技術。

  五、嚴格執行一人一針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

  六、室內用品、母嬰床、家具等定期清潔消毒。母嬰出院后,其床單元、溫箱應及時進行清潔消毒。

  七、母嬰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時,均應及時與其他正常母嬰隔離。產婦在傳染病急性期,應暫停哺乳。感染性強的疾病,如膿皰瘡、新生兒眼炎、鵝口瘡等時應及時隔離。

  八、患有皮膚化膿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員,應暫時停止與嬰兒的接觸。

  九、嚴格探視陪住制度。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間,禁止探視。每次探視結束后,母嬰室應開窗通風,并進行相應的清潔消毒。

  十、每月務必對母嬰室空氣、物表、消毒劑以及醫護人員的.手作一次微生物監測,并保存好檢測記錄,對不合格的以及接近限值的,務必及時分析原因并用心采取措施,重新監測直到合格。

  十一、對有乙肝等傳染病的病人,應實行隔離治療,并在病歷夾、床頭卡上標明“乙型肝炎”等標志,所用用具、物品、被服單獨放置,單獨處理。

【醫院衛生消毒管理制度】相關文章:

醫院衛生消毒制度范文04-10

醫院衛生消毒制度11篇01-28

醫院衛生消毒制度16篇08-04

消毒餐具衛生管理制度04-16

學校衛生消毒管理制度04-12

學校衛生消毒管理制度08-22

學校衛生消毒管理制度經典05-18

醫院科室消毒管理制度04-23

衛生消毒管理制度15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