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煤礦制度管理辦法

時間:2023-01-04 16:25:08 制度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煤礦制度管理辦法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制度,制度是國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體化,是人們行動的準則和依據。一般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煤礦制度管理辦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煤礦制度管理辦法

煤礦制度管理辦法1

  摘要: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國有大型煤礦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還受到傳統因素的影響,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迫切需要得到改革和優化,一個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才能達到人力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才能將人才的價值徹底的激發出來。在國有大型煤礦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一個以市場經濟體制為原則的內部運行機制。充分整合成本控制和人力資源的不斷優化配置兩個方面的內容。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還存在以戶籍為基礎條件的社會經濟制度,深刻影響著國有大型煤礦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時需要對環境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探索,不斷優化環境,總體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水平。

  關鍵詞:

  國有煤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改革;環境問題研究

  F24

  文獻標識碼:A

  1 前言

  目前我國大部分國有煤炭企業還沒有完全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同時也沒有將內部經營模式進行優化和改革,也不具備健全完善的相關保健機制。煤炭企業的社會職能沒有實現實際意義上的剝離。國有煤炭企業想要實現現代化特征明顯的人力資源管理是一件很艱難的事,因為社會還存在明顯的身份制、用工制度、戶籍制度等。所以,對可能會影響煤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改革的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充分掌握煤炭企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實際情況,并且制定相應的、切實可行的、可操作性強的改進優化策略,為煤礦人力資源體制改革創造發展的環境。

  2 改革煤礦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

  在深入的分析企業制度之后,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國大部分的國有煤礦企業還沒有足夠的條件形成真正的市場化企業。所以,在國有煤礦企業內部是無法執行現代企業中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從企業制度而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對企業的快速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一個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是一個企業管理制度的擴大化,同時也是一種企業制度的具體化。

  2.1 國有煤礦內部產權不明晰

  我國大部分的國有煤礦都存在產權不明晰的現象,所以,國有煤礦就不像其他企業一樣具備一個完全適合自己發展的外部環境。分析我國的國有煤礦特點得知,國有煤礦不是企業,是一個隸屬于礦業集團公司的二級獨立法人單位。礦業集團公司管理著國有煤礦的生產經營狀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是礦業集團公司需要總體的規劃國有煤礦的發展情況,進而統一處理發展情況發展規劃情況以及總體經營,在實際的工作中,國有煤礦需要嚴格遵守礦業集團公司的管理、安排和規劃。這樣影響著國有煤礦企業無法具備用人自主權利,尤其是在使用和提拔高級管理人員等方面沒有相應的決策權和自主權,在設置組織機構以及管理供求情況等方面也沒有相應的決策權和自主權。

  2.2 國有大型煤礦不具備市場化的內部運行機制

  我國的煤礦企業想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就需要以資產為中心去建立相應的資本運行機制,國有型煤礦在發展的過程中沒有遵守市場競爭模式的要求去進行資本運營管理,國有大型煤礦企業需要建立一系列產權明晰的子公司,不斷的轉變國有大型煤礦企業的運營模式,通過企業愈加產權明晰以及運營模式的轉變,促進人力資源有效配置的實現。目前,我國大部分國有煤礦設置了相應的直屬經濟部門,有一些部門還有一定的獨立法人資格,看上去是完全有權進行經濟核算。但是,國有大型煤礦企業和這些直屬經濟部門之間的產權劃分不清,直屬經濟部門是國有大型煤礦的直屬單位。國有煤礦企業的直屬經濟部門主要是進行行政管理而不是對資本運營的管理,于是這類型的直屬經濟部門就成了一堆沒有市場生存能力以及競爭能力的寄生蟲。在這個背景下,煤礦企業就很難落實貫徹市場競爭機制,從而很難實現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2.3 國有大型煤礦無法從社會職能中剝離

  國有大型煤礦無法從社會職能中剝離,國有大型煤礦還不是真正的企業,在其運行的期間還要是時刻履行政府賦予的社會職能,這是對其根本性的要求。所以,國有大型煤礦在發展的過程中就無法具備想常規企業應該擁有的內部結構和外部特征。因此,國有煤礦得行為特征不納入企業行為特征行列中。一個企業的性質決定著企業采取何種管理模式,所以,國有大型煤礦無法具備企業的行為特征,國有大型煤礦的體制決定著其管理模式。經過研究得知,企業想要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會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的經營管理有不一樣的地方,國有大型煤礦主要目的是實現利益目標以及其他非利益目標兩方面的有效平衡。隨著社會的發展,國有大型煤礦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缺陷日漸顯露出來,影響著國有大型煤礦的穩定發展,所以,迫切需要改變現行企業管理制度,如果不改變現行企業管理制度就無法完善國有大型煤礦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3 人力資源制度的健全以及環境問題的有效解決

  建立健全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可以有效的擴展大型煤礦勞動力市場范圍,并且有效的解決影響人力資源制度有效發揮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問題。我國是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發展計劃經濟的,從目前階段來看,大部分企業的內部建立了一系列完整的社會服務機制,從某一個特角度而言也是承擔了一定的社會職能。但是,社會職能跟企業的人力資源以及其他經濟資源不存在緊密的聯系。如果企業承擔了其他的職能,那這些社會職能就會對企業的發展起著相應的制約作用。所以,國有大型煤礦企業的發展從根本上要求解決在國有大型煤礦人力資源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制約因素。國有大型煤礦人力資源管理水平的提高取決于企業是否具備健全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目前我國國有煤礦企業的人力資源構成相當的復雜,要求在考慮工作匹配和勞動者兩者之間的相互聯系,還考慮到優化配置企業的資源。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使企業的各項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國有煤礦在找準發展管理目標的時候,需要立足于企業利潤最大化的實現。這樣才能為國有大型煤礦人力資源制度的完善以及貫徹實施創造得天獨厚的條件。

  我國國有煤礦企業的社會保障體系具有非常明顯的特征,那就是非經營性,這種非經營性的社會保障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有效激勵機制的完善。國有大型煤礦企業應該重視以下兩方面的內容:就業保障體系建設;福利分配制度建設。就國有大型煤礦人力資源管理的環境問題而言,人力資源管理效果的好壞受到一系列環境成本因素的影響。所以,需要分析實際的情況,制定合理科學的降低資源管理的成本的措施。例如:不斷優化管理人員、管理設施組成結構。深入的分析人力資源管理的環境因素,可以強化企業的市場綜合競爭力,強化經營效果。從福利的角度來看問題就會發現,企業資源經營效果的提高很大程度取決于企業資源得到很好的優化配置。國有大型煤礦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也就是說社會制度保障的不斷完善,同時也是一種適應內外環境的真實表現。國有大型煤礦企業需要建立相應的機制,不斷優化內部環境以及外部環境,總體提高人力資源管理的水平。

  4 總結

  綜上所述,國有煤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受到制度以及環境的深刻影響,制度的改革以及環境問題的解決是完善煤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現實條件以及社會基礎。不斷實現國有煤炭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的優化,不斷提高國有煤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水平,同時為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下國有煤礦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提高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紀玉.國有煤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及對策[J].人力資源管理,20xx,4(12):952-953.

  [2]劉秀英.國有煤礦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科技資訊,20xx,4(16):654-655.

  [3]劉兆清.國有煤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淺議[J].能源技術與管理,20xx,10(04):102-103.

  [4]齊亞寧.新形勢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淺析[J].經營管理者,20xx,4(09):521-522.

  [5]鄧子鵑.基于人力資源管理的員工知識分享策略[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xx,11(01):325-326.

  作者:王凌云

煤礦制度管理辦法2

  摘要:美國的煤炭儲量占世界第一位。19世紀末美國的煤炭產量超過英國,開始位居世界首位。到了20世紀后期,美國的煤炭產量始終維持在10億噸左右,僅次于中國。美國在生產大量煤炭的同時,煤礦礦難死亡事故卻很少,在20世紀最后10年,平均每年死亡僅49人,真正實現了“安全與生產并不矛盾”的最佳狀態。但縱觀美國煤炭生產歷史,在20世紀前30年也曾礦難頻發,每年死亡人數在兩三千人左右,重大惡性礦難事故接連發生。借鑒美國治理礦難的經驗,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通過對生命權觀念的強化、監管部門獨立有力的監督、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及新技術的開發,盡量減少事故甚至避免事故是可以實現的。

  關鍵詞:礦難;生命權;社會責任;美國礦山監察與管理局

  一、中美煤礦安全現狀

  (一)中國煤礦安全事故現狀

  中國是產煤大國,同樣也是礦難大國。當今中國煤炭產量占世界煤炭產量的35%,但中國的'礦難死亡人數卻占世界礦難死亡人數的80%。國際上以每產100萬噸煤死亡的礦工數量作為礦難事故死亡率。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統計,20xx年全國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為4.17,即每開采100萬噸煤,有4.17名礦工死亡,以每年15億噸產量計算,意味著每年有6 000多礦工死于礦難事故!而美國僅為0.03左右,中國是美國的100多倍。有關資料顯示,20xx―20xx年10月底,我國煤礦一共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88起,平均每7.4人一起。我國百萬噸死亡率是美國的150倍、南非的30多倍、印度的10多倍。尤其是近年來我國不斷發生一次死亡100人以上重大事故,使世界震驚:鄭煤集團大平煤礦20xx年“10·20”特大瓦斯事故,死亡148人;陜西銅川陳家山煤礦20xx年“11·28”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66人;山西臨汾市洪洞縣原新窯煤礦20xx年瓦斯爆炸事故,105人遇難。20xx年全國共發生120起礦難事故,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煤礦事故有5起。20xx年5月30日,重慶綦江同華煤礦發生礦難,死亡30人,傷77人。從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發布獲悉,20xx年1月至9月,全國煤炭事故總量88起,事故死亡人數496人,失蹤47人,輕重傷255人。

  (二)美國煤礦安全事故現狀

  反觀美國,作為僅次于中國的世界第二大產煤國,在整個20世紀最后十年間,煤炭產量始終維持在10億噸左右,而每年平均死亡人數只有49人,煤炭開采不再是危險的行業。據美國勞工部發表的1998年各行業事故率統計,煤炭開采行業甚至好于服務業、工程建筑等行業。美國真正實現了“安全與生產并不矛盾”的最佳狀態。但縱觀美國歷史上的煤礦開采,煤礦礦難也曾時有發生,尤其是20世紀前30年,重大惡性事故接連不斷,每年死亡人數都在2 000人左右。美國歷史上的重大煤礦事故大都發生在這個時期,是美國歷史上的礦難高發期,最嚴重的是1907年,全國煤礦事故死亡3 242人。這期間發生的重大礦難,如在1907年12月6日西弗吉尼亞州的孟農加煤礦礦難,造成362名礦工死亡,為美國歷史上的最大一次礦難。同月19日,位于賓夕法尼亞州的達爾煤礦也迎來血腥的一天,因煤塵爆炸,239名礦工遇難。在1907年美國地理研究技術機構(USGS)發布的煤礦死亡人數報告中,這是第一次從所有州收集信息得出的全國性報告。它告訴了一個嚴峻的現實:每年在1 000個煤礦雇員中有3.39個工人死亡,美國的死亡率是英國或比利時的3倍。從20世紀前30年因煤礦礦難每年死亡達二三千人到90年代末的三四十人。進入90年代,美國煤礦事故死亡人數繼續減少,是歷史上的最好水平。1990年美國煤礦事故死亡66人,1999年事故死亡34人,10年中年平均死亡45人,20萬工時死亡率降到了0.03。1990—20xx年10年間,美國共生產商品煤104億噸(產量僅次于中國),死亡礦工492人,平均百萬噸煤死亡率為0.047 3,與20世紀前30年平均每年死亡2 000人以上形成了鮮明對比!堵摪畹V山安全健康法》的實施,在改善美國煤礦安全與健康狀況方面效果卓著,F在煤炭事故傷亡率已低于公路交通運輸等20個其他部門,由一個公認最危險的行業轉變為一個比較安全的行業。

  《聯邦礦山安全與健康法》的實施,標志著美國煤礦業進入事故低發階段。作為僅次于中國的第二采煤大國,1990—20xx年,美國共生產商品煤104億噸,僅死亡492人;1993—20xx年的8年間,整個煤炭行業沒發生過一起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20xx—20xx年,美國煤礦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分別為27人、30人、28人。20xx年創下新低,僅22人。

  二、美國煤礦安全管理制度的啟示

  (一)樹立充分尊重生命權利的觀點

  在美國聯邦政府1969年制定的《聯邦煤礦安全法》中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國會謹此宣告:煤礦業和其他礦業優先考慮和第一要務必須是礦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礦工是最為珍貴的資源。”生命權指人的生命過程中所擁有的、不可或缺的一切權利,即人權本身。生命權是其他一切權利的載體和終極依據。它是一個人所擁有的一切權利的源泉。生命權具有與生俱來的自然性和自足性,它獨立于社會制度和法律規范,永遠不會被其他價值和規則壓倒。在美國人的“文化”里,“命”是最值錢的。對待生命的態度,傳達的是一種根深蒂固的觀點:生命權要高于任何其他權利。這個文化貫穿在國家對礦山經營的監管、企業對礦工生命價值及對人的尊重。人的生命是最可貴的,對人的生命的敬畏,對人的價值的崇尚,是建立良好的安全制度的根本出發點。在美國的煤炭行業,有一個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一個安全的礦,才是一個高產礦!

  (二)強化獨立監管部門的職能

  美國特別重視煤礦監察體系”獨立性“的建設。1973年內政部長運用行政權力,創建了礦山監察與安全管理局(MESA),這是一個與礦業局不同的新的部門機構。礦山監察與安全管理局承擔了以前屬于礦業局的安全與健康方面的執行職能,目的是避免礦業局在強制執行礦山安全與健康標準時與其負責的礦物資源開發發生利益沖突。1977年通過的《聯邦礦山安全健康法》改變了礦山監察與安全管理局的隸屬關系,將其劃歸勞工部,并更名為礦山安全與健康監察局。《聯邦礦山安全健康法》明確規定,由礦山安全與健康監察局負責對全國礦山進行安全與健康方面的監察,既包括對煤礦的監察,也包括對金屬與非金屬的監察。從法律角度規定了礦山安全與健康監察局的各項職能,賦予了礦山安全與健康監察局對全國礦山那進行安全與健康監察的權力。礦山監察與管理局負責實施以前由礦業局行使的安全與健康方面的職責,以避免在礦業局負責的礦物資源開發和實施礦山安全與健康標準之間產生矛盾。

  (三)煤炭企業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企業的社會責任是指企業應對股東這一利益群體以外的,與企業發生各種聯系的其他相關利益群體和政府代表的公共利益負有的一定責任,主要是指對雇員、消費者、債權人、壞境以及公益事業的責任等。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其首要責任是為社會提供合格的產品和服務,以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這是企業生存之本。而在現代社會中,人們越來越多地意識到作為企業,僅僅追求自身利潤的最大化是遠遠不夠的,企業還應履行廣泛的社會責任。承擔社會責任的主要表現方式為:保障員工利益,創造安全環境;保障產品質量,確保消費者;合法善意,保護債權人利益;注重環保,合理利用資源;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其中保障員工利益創造安全環境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體現,也是以人為本的觀點的具體體現。

  20世紀中葉以來,美國逐步從法律制度層面解決公司的社會責任問題。在美國不僅由立法部門制定了許多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法律法規,而且,能直接指導企業行為的還有企業的規章制度。只有將社會責任明確地寫進企業的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才能將社會責任融入到企業的日常管理和經營活動中。

  (四)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新技術在煤礦業的推廣和采用也是美國煤礦安全事故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以及更加安全的生產機械的利用顯著改善了美國煤礦的安全水平。美國井下開采設備的自動化和機械化程度很高,幾乎達到了全機械化開采的水平。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煤礦高新技術和設備的應用,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煤礦工人就業人數逐年減少。由于美國煤礦大量采用高新技術和設備,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煤礦就業人數逐年減少,到1990年時已減少到13.13萬人。此后,煤礦就業人數繼續減少,僅1992—1997年間就減少了28.9%[13]。可見,在煤礦用人很少的情況下,即使偶爾出現事故,事故的傷害程度與規模也會很小,從而能夠避免災難性的重大安全事故。因此,高度機械化和自動化的作業以及先進開采技術的應用是美國煤礦安全記錄產生巨大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開采技術,美國還特別重視對煤礦安全技術的支持。聯邦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煤礦安全與健康技術支持體系。聯邦政府每年要向MSHA大量撥款,例如20xx年撥款2.28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都用在支持煤礦安全和健康科研項目上。MSHA下屬的技術保障司負責技術保障和支持工作,其主要任務就是為煤礦的安全生產和安全檢查提供技術支持,幫助MSAH和煤礦企業解決安全和健康問題。該司及其下屬的匹茲堡安全與健康研究中心在煤礦礦井通風、瓦斯防治、火災防治、粉塵防治、沖擊地壓和頂板事故防治以及職業病防治等方面都研究開發出了有效的技術。這些技術廣泛應用到采礦業中,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煤礦的安全。所有這些技術上的改進,都進一步地保證了美國煤礦采礦業的安全。

  參考文獻:

  [1] 吉爾伯特 C 菲特.美國經濟史[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1.

  [2] 崔滬.國外煤炭安全生產管理對國內礦難的啟示[J],煤礦現代化,20xx,(2).

  [3] 馬德慶.美國煤炭工業政策[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7.

  [4] 方納.美國工人運動史[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63.

  [5] 趙瑞華.美國礦山安全衛生監察立法過程和礦山安全衛生監察機構介紹[J].勞動安全與健康,20xx,(8).

煤礦制度管理辦法3

  一、干部請假制度

  1.副總師。因工、因私離礦必須經分管領導同意后向礦黨政主要領導請假。請假一天(24小時)以上的必須辦理書面請假審批單,經分管領導簽字同意,礦主要領導批準;值班或跟班期間因特殊原因必須離礦的,需要辦理干部值班或跟班離崗委托書,經礦當日值班領導簽字,礦黨政主要領導批準后方可離礦。

  2.各單位(科室)負責人。因工、因私離礦必須經分管領導同意。請假一天(24小時)以上的必須辦理書面請假審批單,經分管領導簽字同意,礦主要領導批準;參加礦上值班的,值班期間因特殊原因必須離礦的,需要辦理干部值班離崗委托書,經礦當日值班領導簽字,礦主要領導批準后方可離礦。

  3.各單位副科級干部。因工、因私離礦請假一天的(24小時)以內由本單位(科室)負責人批準;請假(24小時)以上的需要辦理書面請假審批單,經單位(科室)負責人同意后,礦分管領導批準;請假(48小時)以上的必須經礦主要負責人批準;參加礦上值班的,值班期間因特殊原因必須離礦的,需要辦理干部值班離崗書面委托書,經礦當日值班領導簽字批準后方可離礦。

  4.一般干部。因工、因私離礦請假兩天(48小時)以內由本單位(科室)負責人批準;請假(48小時)以上的需要辦理書面請假審批單,經單位(科室)負責人同意后,礦分管領導批準;請假5天(120小時)以上的必須經礦主要負責人批準。

  5.干部休假期間遇上級檢查、考核、礦召開安全辦公會、礦長辦公會等重要會議需要返礦時,假期自動解除,必須及時返礦(因特殊

  情況不能返礦的需向礦主要領導電話短信請假說明情況)。

  6.干部休婚假、喪假、工休假、產假、病假等其他假類,一律按照上述離礦請假制度執行(患突發性疾病除外)。患突發性疾病需要住院治療的,住院當天,本人或家屬要電話告知單位(科室)負責人,所在單位(科室)負責人要將患病情況及時告知分管領導?萍壱陨项I導干部患病住院的還要及時告知礦主要領導。

  7.干部雙休日正常輪休一天(24小時)以內的或工作日臨時需要離礦辦事、參加會議等,不再辦理書面請假手續。要嚴格執行焦古辦字20135號文件《古漢山礦干部輪休制度》。

  二、干部銷假制度

  1.副科級以上人員。按照規定程序需要辦理離礦請假審批單的,在離礦前必須將請假審批單投送到調度室“干部考勤箱”內(西井口不再設考勤箱,請假審批單一律投送到東井口),作為干部紀律檢查的依據。請假到期,返礦后要及時到調度室在原請假審批單銷假欄中填寫返礦時間,并簽上銷假人姓名,進行銷假。

  2.一般干部。按照規定程序需要辦理離礦請假審批單的,在離礦前必須將請假審批單送到礦組干科備案,請假到期,返礦后要及時到組干科在原請假審批單銷假欄中填寫返礦時間,并簽上銷假人姓名,進行銷假。

  3.凡干部請假返礦后(24小時)內不按銷假規定進行銷假的,一律視為曠工。

  4.組干科要明確專人負責干部請銷假工作,對已銷假的審批單要及時回收、歸檔。調度室負責做好領導干部值班、跟班離礦委托書的

  保管工作,以便上級來礦檢查或考核。副礦級以上領導干部離礦請假審批單要留復印件,并送辦公室保存,以便上級來礦檢查或考核。

  三、監督檢查

  紀監科、組干科負責對各單位干部請假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凡發現干部離礦不執行請假制度的,除取消當事人當天出勤工外,根據情節輕重,一般干部的將給予停職或調離干部崗位等處理。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的將給予記過、記大過、免職等處理。

煤礦制度管理辦法4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在煤礦生產領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是,煤礦安全事故經常發生,嚴重威脅著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國家對煤礦生產的安全管理制度也越來越重視。本文針對目前我國在煤礦生產期間存在的安全管理問題進行簡單分析,提出了幾點提升煤礦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對策,希望能對煤礦生產中的安全管理提供幫助。

  關鍵詞:煤礦;安全管理;研究

  1 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要保證煤礦安全生產的順利進行,就必須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堅持安全生產管理,杜絕煤礦事故的發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環境。

  目前的煤礦行業中仍然存在人員素質普遍低、工作環境差、危險源多等問題。煤礦的生產安全與安全管理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若放松安全管理,則必然會對煤礦安全生產帶來不利的影響。

  2 煤礦生產管理制度的現狀

  在煤礦企業生產過程中,利益永遠大于安全,因為安全的管理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考驗才能看見效果,很多企業不希望在這方面投入過多的精力、時間、資金與人力。這就說明部分煤礦企業中從領導層乃至基層工作人員都普遍缺乏安全意識。另外,一些企業對工作人員的安全培訓不到位,內部管理不全面,安全救護設備配備不健全,這一系列問題都給煤礦的安全生產埋下隱患,嚴重阻礙著安全管理的進行。

  3 煤礦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3.1安全管理制度混亂

  當下許多煤礦企業只顧眼前利益,對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并不上心。才導致生產過程中出現分工不明、責權不定,造成安全管理工作難以落實,大大降低了煤礦監督保障體系和煤礦預警系統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在現場管理中還存在人員分配不均,白班和路線近的安全管理人員多,晚班和路線遠的管理人員少,這就是大多數事故發生在夜間和邊遠地帶的主要原因。

  3.2 從業人員素質普遍較低

  當前隨著煤礦行業的迅猛發展,基本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生產。各生產環節集中化程度與日俱增,這也對煤礦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文化和技能素質要求。然而,很多煤礦企業人事部在招聘員工時往往不認真篩選,引進大量低文化人員,造成煤礦職工素質普遍較差的狀況,從而阻礙安全管理工作順利開展。職工文化素質普遍較低,造成思維理解能力不高,所以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掌握專業技術知識;部分年輕工人拈輕怕重,礦井重活主要以身體素質較差的老工人為主;部分人員心理素質較差,尤其是在發生礦難后,情緒波動大,恐懼或抵觸下井工作。

  3.3 安全管理觀念落后

  雖然“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在各大礦區得到了普遍認同,但部分煤礦仍為追求利益,對風險預控管理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實不到位現象,仍然有很多煤礦安全事故發生。目前發生事故后,大多煤礦普遍采取的補救措施除了搶救受困人員,對其家屬給予一定數額的資金補償外,還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一定的處罰,以及整改導致事故發生的因素。這種補救措施雖然能給受害人員及家屬一定程度的心理安慰,但這種安全管理觀念忽視了生產環節中對危險的分析和研究。因此這種被動的煤礦安全管理模式已經很難適應今后煤礦企業的發展趨勢,無法從根本上保證企業職工的安全。

  4 提升煤礦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對策

  4.1 加大對煤礦工作人員的管理力度

  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的重點是對煤礦工作人員的管理,只有做到遵章守紀,按章操作,才能夯實安全生產基礎。針對操作技能較低的員工,加大培訓力度和安全教育力度,使員工真正認識到違章作業的危害性,自覺遵章守紀,按章作業。嚴格各項規章制度,嚴肅查處各種違章現象,使員工的素質迅速提高,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遵章守紀,做到安全生產?茖W合理的安排工作量,保證安全生產和煤礦產品質量,增強工作效率。

  4.2 完善崗位責任制,明確崗位職責

  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級崗位責任制,尤其是要明確管理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切實明確各級各部門的安全職責范圍,時刻堅持“安全第一”的生產原則,將該工作觀念貫穿于煤礦生產的全過程,落實到每一個環節中。首先要保證生產安全,其次要抓好過程控制,實現安全管理科學化、程序化、精細化。

  4.3 做好事故調查分析處理工作

  增強安全生產法制觀念,完善事故調查分析處理制度,堅持對煤礦生產時發生的各類事故進行嚴格調查,并按照規章制度嚴肅處理,堅持以法治礦,依法追究責任。

  4.4 落實監管責任,加強監管力度

  健全和完善煤礦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加強煤礦安全監管力度。建設煤礦行業安全監管隊伍,切實加大執法和監管力度。配備具有相應煤礦安全業務知識和能力的駐礦安監員,確保駐礦安全監管職責履行到位,督促各職能部門認真履行職責,加大檢查執法力度。

  4.5 提高煤礦現代化安全管理水平

  科學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證煤礦安全運行的重要基礎,是指導作業人員安全生產的重要標準。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能夠很大程度的減少安全隱患,降低生產過程中的事故發生率。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必須抓好安全生產,這是對員工生命安全、對企業健康發展和對社會穩定安寧高度負責的態度,居安思危,警鐘長鳴,抓好安全管理,保證礦井安全生產,實現煤礦安全生產長治久安。

  5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地避免各種煤礦事故的發生,相關企業就要全面做好各種防范措施,提升煤礦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從根源上排除安全隱患,避免事故發生。

  參考文獻:

  [1]馬森.實施以人為本的煤礦安全管理制度抓好企業生產[J].大陸橋視野,20xx(2):32-33.

  [2]曾敬.安全管理制度是煤礦企業安全的根基[J].中國科技縱橫,20xx(14):195-195.

  作者簡介:

  許建軍,1969年9月9日出生,現任烏蘇四棵樹煤炭有限責任公司二號斜井生產科科長,主要從事煤礦采掘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作者:許建軍

【煤礦制度管理辦法】相關文章:

煤礦生產會議制度10-19

煤礦規章制度06-14

規章制度管理辦法07-13

規章制度管理辦法08-24

規章制度管理辦法11-29

煤礦應急預案規章制度07-12

煤礦配件管理制度06-27

煤礦隱患管理制度07-25

煤礦領導下井帶班制度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