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師節征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征文吧,征文具有標題醒目,讓人一目了然的特點。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征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醫師節征文,歡迎大家分享。
中國醫師節征文1
十年前的五月中旬,我八十五歲媽媽在家意外滑倒,估計跌斷股骨,疼痛難忍。
家人立即打車,直奔儀征市人民醫院看骨科。門診排隊、掛號、看病、拍片檢查,果真骨折,辦入院住在骨科病房。媽媽躺在病床上,滿眼是單調的白色,熏腦子的藥水味,心情極其糟糕。哭天喊地訴說,這趟禍闖大了,手術置換“骨球”,這要花多少錢呀?對不起靠種地才有收入的兒子。
住院三天,負責她的主治醫生是喬高山主任。他和醫療組的伙伴們,不僅為我媽精心準備手術方案,而且安慰鼓勵她勇敢地與疾病作斗爭,苦口婆心好言相勸,哄孩子似的做思想工作,錢是身外之物,又如身上老垢,勸她放下思想包袱。為緩解我媽緊張怕疼情緒,他和護士、麻醉師等人做了相關手續。安慰我媽說:“這次手術不復雜,切口細,創傷小,不會太疼痛。”喬主任的暖心話,讓躺在手術床的`媽媽,充滿信心,也不緊張了,手術非常順利。
更為可貴的是,在選擇國產還是進口材質時,他與我們家屬多次溝通,根據我媽身體和年齡現狀,集合家庭經濟實情,拿出切實可行的最佳治療方案。認為國產的會相對便宜一些,如果選擇進口材質,質量會好些,價格當然要貴一些。而且,當年我媽八十五了,換上國產的可用十五年,老人活到一百歲沒問題。當時,我們聽取喬主任建議,就為我媽置換了國產的“股骨骨球”。
如今我媽九十有五,身體倍棒,置換手術整十年,“球”在媽體內,舒舒服服,服服帖帖陪她共度余生。借他一句吉言,說不定我媽真能活到一百歲呢!
順便略表一位管床護士小姐姐名字記不清,護士姐姐嘴真甜,輕手輕腳又輕言。每次來媽病床前,喊得奶奶心綿綿。媽媽心情寫在臉,真像孫女繞膝邊。出院回家后的媽媽,把醫院病房故事,在村莊上夸獎傳頌了好幾年。
在那個年代,醫患之間沒有隔閡。家人和病人,對給她看病、手術、治療、照顧的醫護人員都是心存感激,非常尊重和敬畏的。我在醫院全程護理媽媽,對喬主任的精心治療,作為家屬的我,認為現在手術已經順利完成,媽媽對手術效果非常滿意,于是偷偷地用信封裝了伍佰元錢,趁他不在意時,悄悄地夾在病歷里,聊表謝意。后來被他發現,便對我說:“紅包真不能收!留給老太術后營養,祝福老太活一百歲!”紅包被喬主任溫言婉拒退回來了。并一再說:“為患者盡心盡責,是我應該做的,拒收紅包也是醫生的職業醫德。”雖說十年過去了,家人閑聊常常憶起此事,還屢屢點贊!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人民生活富裕了,越來越重視健康。喬主任以人為本,拒收紅包,恪守醫德操守,是名醫德高尚為人民服務的好醫生。為媽送上“活一百歲”的吉言,婉拒紅包,精準選材。這些事情,讓我不僅看到了喬醫生的醫德,更體現了他的醫者仁心,這就是滿滿的正能量,值得弘揚和傳頌。
中國醫師節征文2
我是一名手術室護士,雖然渺小,但并不普通。
當我還是黑不溜秋的丫頭的時候,和我一起玩的堂姐得了闌尾炎。她痛不欲生的樣子,我至今還記憶猶新,當護士們為她解除病痛和耐心呵護的那剎間,仿佛向我打開了護理學的大門,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學畢業后,踏進了信宜市人民醫院,成為了千千萬萬白衣天使中的一員。
成為一名護士,那年我還很年輕,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但我沒有想干一番事業的沖動,只是安分守己,干著簡單而繁瑣的工作。我和病人家屬談話時沒有表情。前輩對我的評價無論好壞,我都不悲不喜。吃飯時我是一個人吃,不會和同事交談。那時我感覺我像是一個機器人,沒有感情,冷若冰霜,只會機械地做著護理工作,不知道怎樣將細節做得更好,不知道怎樣將護士的價值體現出來,當初對它的興趣仿佛早已拋在腦后。
后來,我調進了手術室,第一次協助醫生去完成手術。我身著綠色衣褲,把上衣扎進褲子里,用口罩帽子蒙住頭臉,露出火眼金睛。我雖然還是面無表情,但內心和以前相比更多了一絲興奮,微波中起了一絲波瀾。手術臺上險象環生,無論是醫生還是護士,如果出了一丁點差錯,對病人而言傷害都是致命的。主任鎮定自若,一面不時地提醒手術團隊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一面小小地用分離鉗在病人身上一毫米一毫米地游離行走,憑借無比的耐心和毅力,如同庖丁解牛一般分離著錯綜復雜的血管。手術間里只能聽見麻醉呼吸機的呼嚕聲和鉗子一張一合的咔嚓聲,團隊偶爾間的交流是細微模糊的,大部分是眼神交流,這樣更能節省能量,更能將精氣神完全用在手術上。這是沒有硝煙的戰場,每一步都在走鋼絲。
我雖然依然很凝重,卻很享受這種團隊合作和病魔作斗爭的感覺,讓我的雙手和頭腦時刻充滿能量。手術過程的每一步,手術團隊都小心翼翼,手中傳遞的機械是他們共勉精神和力量的載體。手術的最后,病人擺脫死神。我早已精疲力盡,兩眼昏花,但內心卻是如此的酣暢淋漓,如同戰場上將士殺紅了眼,越戰越勇。這時我想起了在手術室外苦苦等待的病人家屬,在征得主任的同意后出了手術室將消息告訴給病人家屬。
在進行了那次手術后,我看到病人家屬的笑容,感到無比充實;我看到陌生同事敬佩的.眼光,沖上前去與之交流。我不再是機器人,我明白了白衣天使的真諦:醫者不僅要全身心投入而且要心無旁鶩,不僅要有深度而且要有溫度。醫者不僅要醫人身體,更要醫人身心。
在這之后的多年護士生涯里,我堅持著初心,一直進行著深度和溫度相結合的工作,為病人們服務,和同事們一起戰斗著,平凡地守護著。我即使再忙再累也會抽出時間到大自然去,享受大自然溫暖的懷抱和氣息,遠離城市的喧囂和醫院的藥水味,回想起那個愣頭青,回想起少女時代的純粹。
我是一名平凡的手術室護士,在平凡的崗位上,我堅強地發出屬于我的光芒。我是一顆小小的不起眼的按鈕,卻能夠按出我的價值,我會一如既往為我所愛的職業奉獻一生。
中國醫師節征文3
淡薄寧靜,無怨無悔。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用真心、愛心、同情心呵護每一位患者。
7月的一天,急診送來一位突發腦卒中的病人,觀察病人并判斷他們的基本情況,是馬護士長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了解病人才能為他們提供最貼心的護理和服務。治療一切順利,但病人的家屬突然不見了,護士長打了好多電話才聯系上家屬,原來王大爺的老伴在長春做手術,王大爺突發腦梗塞,子女們分身乏術實在沒辦法了就決定把王大爺自己放在醫院一天,第二天再從長春趕回遼源照顧他。馬護士長了解到這個情況后,與科室的姐妹們商量后,把自己的盒飯端到王大爺床前,把大爺的床位調整到離護理站最近的位置,方便護士照顧,為大爺送來紙杯和水,大爺感動極了,握著馬護士長的手激動地說:“都說人心薄如紙,在中醫院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溫暖,大爺是個粗人,啥文化,也不會說啥,就說一聲:謝謝孩子們了!”。
我們的馬護士長臨床工作20年,遇到這樣的情形數不勝數,我們的工作十分平凡,每時每刻都穿著一身白色護士服在醫院里穿梭不停,“有病人要打點滴,動作快點!”“36床需要導尿!”……我們互相提醒,一路小跑,為病人及時處置。“護士!換藥;護士!拔針;護士!扎針處有點疼。”……我們有條不紊的做著每一項工作,既要快還要穩,因為時間就是生命,不能疏忽大意。在醫院里,在病床間,每天都可以看到許多個我們的身影來回穿梭,守護每一位病人的健康。
也許你會說這就是我們的職業,對,這就是我們的職業,但也是我們用心去做的職業,我們用愛去呵護的職業。也許我們做的不是最好的,但我們一定會是最用心的.。在臨床工作中,輕聲慢語是我們的性格,白衣白裙是我們的特色,救死扶傷是我們的天職,護理病人是我們神圣的職責,我們賦予病人無盡的愛,用心去守護他們每一個平安的夜。
中國醫師節征文4
我從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后,于8月進入靖江市人民醫院內科工作。那時的人民醫院就一棟五層的春暉樓和一棟三層的門診樓;食堂是一層灰暗的平房;院子里是裸露的泥地,還長著茅草;全院所有的工作人員就四百多人。記得上班的第一天,大內科葉萍主任騎著自行車送我去三病區也就是傳染科輪科,一到那心就涼了大半截:西面進病區的左手邊是露天的公共廁所,病區東邊的圍墻邊有一個化糞池兼廁所;傳染科是最老醫院的最老平房,青磚鋪地,長著不少青苔和野草,人走在上面,咯噔咯噔響,有時腳下還打滑;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大糞味和煤煙味。這與我心目中高大、寬敞、整潔的大醫院相差太遠了!我到這舊、小的醫院當什么醫生?想當初高考填志愿時我的語文老師對我講的“不為良相,則為良醫”、想到我母親風濕性關節炎疼痛發作我跑了三次共十二公里去請“赤腳醫生”。所以我三個平行志愿都填了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在醫學院的五年,我認真學習,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也光榮的入了黨。畢業的時候,我謝絕了留校和留附屬醫院的機會,義無反顧地回到家鄉,當時的信念和初心就是要為父母看病、為家鄉人民的衛生健康服務。眼前的醫院環境和醫療硬件太差了!在傳染科的前三個月,我除了跟上級醫生查房、機械地手工開醫囑、寫大病歷外,悶悶不樂,不多說一句話。那時由于體制的關系,不可能像現在這樣辭職另找工作。
第四個月的某一天晚上,我已經單獨值班,一個肝炎后肝硬化、門脈高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患者突然上消化道大出血,平時頗為自負的我,竟然手手足無措、惶恐不已。值班護士打電話請來了肖汝成主任,他親自插三腔二囊管、指揮用止血藥物,同時補液、輸血,并教給我插管的注意事項和手法、晶體和膠體溶液的比例、和患者家屬溝通的技巧。患者轉危為安,肖主任在我面前充分展現了大主任胸有成竹、臨危不亂、醫技高超的風采。事后值班護士告訴我:肖主任是上海醫科大學的高材生。我真沒有想到,在這小小的、病房破舊的縣級醫院,還有名牌醫科大學的,而且已經工作了20多年!我算什么?高考勉強上個二本,學校不咋地!這件事對我震動很大,從此就開始安心工作、學習了。為了提高自己的醫療水平,我每年都訂閱了《實用內科雜志》,購買了《實用急診醫學》、《內科醫生手冊》等書籍。工作服口袋里一直有一個小筆記本,上級醫師查房尤其是危重病例討論時,都有相關記錄,值班沒事時拿出來細細消化。
工作第四年的時候,有一件“小事”極大的震撼了我。也是在晚上值班的時候,一個已經兩次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再次出血住院,經過治療已經穩定幾天了,晚上可能用力大便后再次出血,患者頭痛劇烈、抽搐、尖叫。二線班王明和主任趕到,經過一系列救治,患者逐漸平緩下來、生命體征穩定。患者家屬千恩萬謝,我也說了感謝的話。王明和主任說:“把患者搶救過來,我們當醫生的內心也很高興”。這平淡的一句話,對我震撼很大,至今沒忘,猶如昨天。每次在院內院外看到王明和主任,我都會恭恭敬敬的叫一聲“王老師”。這不是對他一個人的敬重,是對所有醫療界前輩和同仁的敬重!我們學醫的初心就是治病救人、為人民的健康衛生服務。從那以后,我就心無旁騖,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積極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總結臨床經驗教訓,通過考試,工作第七年做到了內科主治醫生。
1999年9月,我到南通腫瘤醫院進修腫瘤放射治療。這是我從未涉足的醫學領域,一竅不通。我已經工作七年多了,帶教的醫生和我年齡、職稱差不多。我從小學生做起,包攬了本組所有新病人的入院錄,那時候都是用鋼筆手寫,一年寫了162份入院錄,我記得很清楚。為了盡快掌握放療知識,除了看書、跟帶教醫生一起定位、制定放療計劃外,我幾乎每個晚上都去加速器治療室,用空白的'放療計劃單把各種不同的腫瘤、不同部位的腫瘤的放療計劃都臨摹下來。空閑的時候,細細揣摩,不懂的地方再向帶教醫生請教。一年后回到本院,和科里的幾位同事一起成立了腫瘤放射治療科,順利地開展了腫瘤的放射治療工作。
我在腫瘤放療科已經工作了19年,在醫院黨政班子的關心領導下、在科主任的直接指導下,作為開科老同志,我仍不忘初心,在做好日常醫療工作同時,經常外出參加學術會議,學習新技術、新療法,不斷提高、充實自己。我們科從開始時的普通放療、到適形放療、再到調強適形放療,放療技術有了質的飛躍,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我本人也從懵懂無知的醫學生,成為主任醫師,頭發稀了、白發多了、身形變了,但從醫的初心沒變,也永遠不會變!兒子受我的影響,考上了臨床醫學本碩連讀,目前正在讀研,希望他也能不忘初心,全心全意為祖國的衛生事業服務。
從醫26年來,我不忘初心,兢兢業業工作,多次收到患者的表揚和錦旗,三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沒有發生過醫療事故。回顧我的醫師歷程,所取得的一些成績,離不開黨組織的關心愛護、上級醫生的指導和同事們的支持。我深深知道,是黨組織培養了我,是人民養育了我,離黨和人民的要求還差得很遠。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將不忘初心、堅持信念、牢記使命、繼續前行,做一名合格的黨員醫生。
【中國醫師節征文】相關文章:
中國醫師節征文06-05
關于中國醫師節的征文07-15
中國醫師節征文優選05-04
中國醫師節醫師寄語08-28
中國醫師節醫師寄語(精選350句)08-20
中國醫師節醫師的寄語(精選210句)08-20
“中國醫師節”醫師倡議書范文01-14
中國醫師節活動總結07-24
中國醫師節寄語(精選110句)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