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征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到征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征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知道征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親子共讀征文,歡迎大家分享。
親子共讀征文1
快樂的親子閱讀
細數一天之中和寶貝在一齊的快樂時光,每晚的親子閱讀當然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光。
說起這個寶貝――崔云義,他但是個愛動,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小家伙。可在每晚一個小時的親子閱讀中表現得可專注了。你瞧,媽媽又開始講故事了,崔云義小手托下巴,歪著小腦袋,忽閃著一雙好奇的大眼睛,那認真勁兒,好像生怕漏聽了哪一句似的,真讓人不得不豎起大拇指!寶貝最愛聽媽媽講故事,因為媽媽繪聲繪色地講解讓故事里的小伙伴都神氣十足地蹦跳出來爭著搶著和崔云義交朋友呢!聽到情急之處,我故意停下來,崔云義急得直晃我的胳膊,一個勁地央求:“接下來怎樣樣了,媽媽你快講啊,你快講啊!”看著他被逗得猴急猴急的樣貌,我暗喜自己的小伎倆得逞。有時,剩下的故事我索性不講了,我會讓他自己想象編一編,于是,故事在我們母子倆的想象中又開出了絢麗的花……
望著自己書柜上各式各樣的圖書,崔云義總能挑出幾本自己最喜歡的,像《小喇叭60年精品故事集》《神奇校車》《恐龍大百科》《大衛不能夠》《你看起來很好吃》等等,這些書由崔云義每晚選定一本,然后和媽媽共同閱讀。讀完繪本后的表演是崔云義最喜歡的.。“媽媽,你演慈母龍媽媽,我演蛋寶寶。”崔云義說著把頭縮在身子下面抱成團,變成了蛋寶寶,我們開始表演《永遠的朋友》繪本中里慈母龍媽媽因為一不留意丟了蛋寶寶而尋找寶寶的故事了。當然,有些故事的
結尾也會被我們重新加工、創造,但每個故事的結尾都是溫馨的、幸福的。
一路走來,一齊閱讀,親子閱讀帶給寶貝和媽媽的不僅僅是快樂,更多的是感動、職責和愛!
親子共讀征文2
昨日晚上,我們一家三口讀完了親子讀書計劃的最后一本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本書。
主人公保爾是一位年輕的士兵,在一次戰斗中不幸中彈,醒來后他的下半身卻癱瘓了,緊之后,他又雙目失明。在這樣的狀況下,他不氣餒,把寫作當成自己戰斗的.武器。看完之后,我不禁感嘆:這是多么堅強的一位戰士啊!
正當我想入菲菲的時候,老爸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他問到:天天,如果你是保爾,你會為自己雙目失明、全身癱瘓而絕望嗎?我沒有回答但心里卻默默地想:必須會。我有時候不是個堅強的人,在遇到打擊太大的事時就會堅持不住,想到放下。但是,保爾卻不這樣,我看了一眼書面上那目光炯炯、沉穩堅毅的保爾,繼續想道:他在這樣多的困難面前,仍然筆耕不輟,投身于戰斗之中。而我此刻的條件比他優越得多,沒有理由不像他那樣堅強,輕言放下,于是,我拿來早已不寄期望做出的奧數紙,開始攻克起來。
這個暑假,我喝爸爸媽媽還讀了《魯濱遜漂流記》和《湯姆索亞歷險記》,它們讓我明白了凡事要樂觀,勇敢地去應對,在生活中要有一顆敢于冒險的心。
在這次親子閱讀活動中,我和爸爸媽媽都學到了很多,以后我們要讀更多的書,書中自有黃金屋嘛!
親子共讀征文3
讓孩子在閱讀中體會人生
與女兒一齊挑選了圖文并茂的、厚厚的《三毛流浪記》全集,少年兒童出版社思考周到,還標注了拼音,正適合女兒加強拼音潛力。而我在過去也是零零散散的聽一些關于三毛的故事,還需要系統的閱讀,以走近三毛的人生。共同的需要讓我們一齊讀起三毛的故事,一齊走進三毛的人生。
在我的印象中,三毛是一個無辜的、受盡苦難的孩子。他凄苦的的一生,能給幸福中的女兒什么感悟?他悲慘的境遇,能給快樂中的孩子什么啟發?我認真地思量,閱讀完此書,讓心彥得到怎樣樣的認識是最好的。
故事向我們展示了這樣的一個孩子:無爹無娘、衣不蔽體、骨瘦如柴、無依無靠、流落街頭、吃不飽、穿不暖、露天宿地、三餐無繼、沒有家庭溫暖更談不上理解教育。我們能深刻的感受得到這是個無辜苦難的孩子,這是個冷酷無情的社會。簡潔的文字,淺顯易懂的繪圖,讓我們沉浸在故事的情節中,使我們跟隨著三毛的'喜怒哀樂而喜怒哀樂,讓我們產生許多的感慨。
除了感悟書中對人性的諷刺以及對當時社會的批判,我還要引導女兒從其他的角度看故事,感受故事里的真情和故事后的寓意。故事中也有人性光明面的溫暖,人類的同情和愛。三毛也是個很有個性的、
意志堅強的、富有正義感的,經歷了很多折磨卻堅持人生光明信念的孩子。我個性引導女兒觀看封面的插圖:這個瘦骨如柴的三毛,雖然后腦撞個大包,身上打補丁,但你看他堅毅的表情,三根很有力量地豎著的頭發,昂首挺胸邁著堅實的步伐,這就是三毛精神!
隨著歲月的流逝,認識總會在不斷的成長,我懂得了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隨著身份的轉變,觀念總會在不斷的調整,我更新著年少時的看法。讓孩子從書中看到悲苦,也要她讀到快樂;讓孩子從故事中感受到黑暗,也要引她看到光明。人生的愛與恨,是與非都得到淋漓盡致的體驗,與孩子一齊閱讀,共同體會人生百味,是我們讀書最大的收獲!
親子共讀征文4
給青蛙圍圍巾――如何引導孩子關愛別人
此刻的孩子大多獨生子女,自我優越感比較強,無論在家里還是學校,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很少去為他人思考。在讀了《給您一只金手指》后,孩子無意的言行讓我看到了這本書獨特的魅力。
下午放學去接寶寶,李老師笑呵呵地對我說:“你家兒子真搞笑,這天美術課上畫青蛙,他居然給青蛙圍了一條圍巾,全班小朋友都笑得不得了。”說著就帶我到連廊上欣賞兒子的杰作。兒子則撅著小嘴,一臉無辜地在邊上申辯道:“我,我已經把顏色涂滿了”
李老師指著一幅圖畫說:“你家兒子的想象力可真豐富,你看”結果,我看到的只是一只渾身綠綠的可愛的小青蛙,根本沒有圍什么圍巾。李老師把頭伸過去,指著小青蛙脖子的位置說:“你看,這上面還有印子呢,像不像圍著圍巾?之后他自己又把顏色涂滿了。”
我也把頭伸過去,睜大眼睛使勁瞧,果然,在青蛙脖子部位有條細長的印痕,就像一條圍巾。
在老師的贊揚和鼓勵中我帶著寶寶離開了教室。路上,我問寶寶:“給媽媽講講你為什么給青蛙圍上圍巾呢?”
“我涂顏色的時候從一邊開始涂,然后又從另一邊開始,涂著涂著,中間就剩下一條長長的地方沒有涂,我一看,很像條圍巾,我就想,還不如給青蛙圍一條圍巾呢!這天又下雨,小朋友們都穿了厚厚的`衣服,小青蛙肯定也很冷,但是它沒有穿厚衣服,圍條圍巾就暖和多了”聽著兒子的解釋,想著老師的贊揚與鼓勵,真的,我心中涌起陣陣的滿足和感激。
孩子的愛心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老師和家長積極發現,積極引導。高爾基在給兒子的信中說:“給,永遠比拿愉快。”他期望自己的兒子能做一個懂得付出,對社會、對他人有奉獻的人。期望偉人的話和這本書一齊激勵著孩子們前行。
親子共讀征文5
可能是受爸爸媽媽的熏陶吧,我從小就喜歡讀書。從報紙到雜志,書刊甚至到字典,只要帶字的我就喜歡看。其中我最喜歡讀的一本是《弟子規》,這本書是我們生活的典范,讓我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
每一天睡覺前是我最開心的時間,因為我又能夠和媽媽一齊讀《弟子規》了。這天,我很早就做完作業,拿著書來到媽媽身邊說:“媽媽,我會背誦《余力學文》了,我背誦給你聽好嗎?”“好啊!”媽媽立刻放下手上的工作,拉著我坐下,示意我能夠背誦了。“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我一口氣把《余力學文》背下來了。媽媽開心得把我擁入懷里說:“這么長的一段話,你是怎樣記的.?”我自豪地說:“《余力學文》里不是說‘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嗎?我讀書的時候注意到眼看、心記、口念,這樣真的很快就記下來。”媽媽笑著說:“我的女兒真聰明,學以致用,《弟子規》是依據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的,教導我們為人處世的規范,你要好好學習,明白嗎?”“父母命,行勿懶,我明白了。”我再一次把《入則孝》也搬出來了。“媽媽,平時我任性,愛發脾氣,總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對的,沒有聽從爸爸、媽媽正確的教導,以后我會改了。”媽媽激動地說:“《弟子規》一下子讓我的寶貝女兒長大了。”
正如媽媽說的:《弟子規》讓我長大了。但是,我明白光說是不行的,還要學會做,今后在我成長過程中必須會以《弟子規》來鞭策自己,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健康成長。
親子共讀征文6
和爸爸媽媽一齊讀“巴學園”
常州市實驗小學四(一)施嘉敏
這天我又翻出已看過了四遍的《窗邊的小豆豆》,邀請爸爸媽媽一齊閱讀。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喜歡站在窗邊的女孩小豆豆,因為經常不遵守紀律、影響老師上課而被退學的小女孩,來到一個全新的學校--巴學院學習的故事。
巴學院是一個很個性的學校,在那里教室是由電車改裝成的;學生完全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一天的學習資料寫在黑板上,能夠自己選取;上課時,如果早完成的話,就能夠出去散步,了解一些科學知識;音樂課上,能夠在地板上畫音符,但最后務必自己擦掉……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淘氣的女孩就是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成為了日本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亞洲第一個聯合國兒童親善大使。
爸爸、媽媽興致勃勃地一口氣讀完全書后,笑著問我:“你喜歡巴學園嗎?”我不假思索地答道,:“ofcourse!因為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按課表一節一節地上課,容易讓人疲倦,感到乏味。”
“這種教學方式值得探討,但若在我們國家推行,有很大的難度,因為我們國家的學校一般一個班的人數較多,管理起來比較困難。”媽媽想了想說道。
“但這種教學方式能使老師很容易發現學習的興趣愛好呀!”我說道。
“的確,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培養很重要,因此此刻爸爸媽媽要讓你在學校學習之余,多上一些興趣班,以發現你的特長加以培養,為你的將來打好基礎。”爸爸從不放過任何教育我的機會。
“你們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也正是為了發現你們各自的特點。”媽媽又補充道。
我點點頭說:“我會為我的將來努力的!”
爸爸媽媽會心地笑了。
親子共讀征文7
最完美的事情
自從上一年級我就開始閱讀各式各樣的小人書、童話書。此刻我已經上四年級了,我閱讀了多少書連我自己都記不清了。媽媽總叫我“小書迷”,我一點也不生氣,因為我覺得讀書是快樂的,是完美的!
最近,同學們又給我推薦了一本好看的書《魯濱孫飄流記》,說它適合小學生看。
《魯濱孫漂流記》的時代背景是十七世紀,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叫魯濱孫的英國人。他在一次海難中孤身一人流落到了一個無名的、沒有人居住的荒島。在艱苦的環境中,靠著從船上找到的僅有的生活、工作資料同大自然展開了頑強的抗爭,最終戰勝了孤獨和死亡,在經歷了28年的努力后最后被一位船長搭救回了祖國。
作為祖國的花朵,《魯濱孫漂流記》帶給我們的不僅僅僅是要學會生存的道理,更就應是對我們的激勵,因為他告訴了我們“只要堅持自己的信念,為此而作出不懈的努力就能獲得勝利”這個道理。
比如說,有一段時間,我的成績下降了很多,我想:我為什么會考得那么差呢?之后,我尋找原因,重新振足起來,努力復習。最后,我又一次考了前幾名。我深刻地認識到:一個人要取得成就,就要堅持不解的奮斗到底。學習,同樣如此。一次考好容易,難的在于
要堅持每次考好。我想,只要自己勤奮、努力、持之以恒,我心中的目標必須會實現。這幾天,我常常在想一個問題:我們的生活道路還很長很長,以后,我們就應如何應對重重困難、克服重重困難,是魯濱孫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回答。
同學們,以后讓我們多看書吧,只有讀書才是最快樂、最完美的事情!
家長親子共讀感想:
“親子共讀”是一個十分有價值,有好處的活動。因為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它能積累豐富的詞匯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許多做人的道理;對家長而言,透過和孩子一齊讀書,更好地配合老師教學和輔導孩子。我認為這是父母與孩子一種愛的`表現形式,是一種情感紐帶。
學校開展的“親子共讀”活動,讓我更加重視孩子的課外閱讀,也調動了我和孩子閱讀好書的積極性。我們計劃每一天讀30頁,(如果孩子有興趣能夠多讀點),然后我會讓孩子口述下來(大概),我們還一齊邊讀書邊把看到的好詞好句畫下來,注重引導孩子記錄好詞好句,讓孩子逐步養成了積極讀書的好習慣。一段時間下來,孩子的寫作水平也提高了。
最后,我為孩子能在學校這塊沃土上快樂成長而高興,感謝學校辛勤的園丁,正是你們無私的奉獻,博大的胸懷,才使孩子看見了期望,明確了目標,獲得了更多的知識!從而懂得了更多做人的道理,以便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實現自己的夢想,讓這些故事伴孩子走過完美的童年,迎接更加燦爛的明天!
親子共讀征文8
――讓快樂伴隨好習慣喜愛讀書,從書中獲取成長的營養是快樂的,能夠長期堅持下去,養成一種好習慣,那快樂也就時刻伴隨著你。培養孩子的興趣。家長有空就領孩子去書店,讓孩子在書海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書,喜歡選,喜歡讀,讀完后,媽媽總笑著問孩子:“寶貝,給媽媽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孩子的表現欲望很強,有時嗓門還個性大,說完后有時還會問:“怎樣樣?”得到夸獎后小家伙就在看書時個性注意書中的人物以及與人物有關的'事件,有時還會對人物作出評價。有時媽媽問:“你喜歡哪個人呀?”孩子喜歡正直的善良的人物,喜歡英雄形象,同時也培養了孩子性格的發展。引導孩子興趣的方向。孩子愛讀書,買的多,讀的也不少,但他更喜歡《奧特曼》、《xx童話》之類的書,媽媽看到孩子有時膽小,不自信,于是就陪孩子買了本《鼓勵兒童自信的好故事》,每讀完一篇,媽媽就問“百靈鳥為什么敢登臺唱歌了?”,“沉香為什么能救出母親?”,“小白兔為什么不換尾巴了?”······媽媽喜歡提問題,于是孩子也喜歡提問題了,讓媽媽看書,他提問題,并且決定媽媽回答的對不對,于是歡樂的氛圍就產生了:有時是大笑,有時是爭吵,有時停下來思考,有時再看書,到書中尋找答案。
孩子大了,不能只看《小豬唏哩呼嚕》,《傻鴨子歐巴兒》,《一年級的小豆豆》,《三毛流浪記》······于是媽媽又帶孩子來到了書店,幫孩子選了不是拼音版的《一千零一夜》,《學生就應明白的生活·物理·植物常識》,《學會感恩》,《地理未解之謎》,《漫畫史記》,《男孩故事屋》······讓孩子汲取更廣泛的知識,培養更廣泛的興趣。書多了,孩子一有空就選一本書讀,讀到不懂的地方就去問,有時由媽媽提問題就變成了孩子主動去問。全家人一有空都讀書,睡前總是每人選一本書讀,或者每人讀其中一篇給大家聽,聽完之后輪流復述故事······
書架在充實,孩子在成長,家庭讀書氣氛也俞濃,好習慣在養成。于是讀書便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讀書的快樂伴隨著快樂的一家。
親子共讀征文9
讀書中感受到的――大愛與小愛
曾記得一年前有次與女兒一齊去新華書店,順手翻閱了一些書,看到了一本介紹引導孩子閱讀的書,心中頗有感觸。于是在那次我買了幾本兒童小說《窗邊的小豆豆》《愛的教育》及《青銅葵花》。那時的`我還不明白曹文軒、梅子涵、秦文君及鄭淵潔等作家……
想要女兒讀那么厚厚的書,我的心里也著實有些打鼓,那次試著把《青銅葵花》的前幾節慢慢地讀給孩子聽。就應說我的朗誦還是很有感情的,因為我被書中的情景感染了,大自然中的一切與人是渾然一體了。讀到深情之處甚至喉嚨哽咽,眼含熱淚。孩子感受到葵花成為孤兒后的無助,感受到了青銅與葵花之間相互的愛,感受到奶奶、媽媽、爸爸他們大家的愛,甚至連老牛都很通人性。盡管命運坎坷,但愛始終在每個人心中洋溢著……
在閱讀《柳林風聲》一書中,孩子覺得這本書不怎樣樣,但我想這是一本大家推薦的名著,總有其優點所在。我找到了鼴鼠不打掃房子沖出家門去感受春天的那段心里活動,用我的理解詮釋給孩子聽。因孩子感受到了鼴鼠的調皮好玩,立刻就來勁了,迫不及待自個兒把書讀完了。
每次讀完書,我基本上詢問她此書的故事情節,一般女兒都能如數家珍地頭頭是道,甚至有時還會有自己的“小九九”。
好的書把愛灑向大家,也讓我與女兒之間的愛有了共通的橋梁。
親子共讀征文10
假期里,學校組織了親子共讀活動,于是跟媽媽商量,該讀一本什么書?沒想到媽媽竟然拿了一本《愛的教育》,還對我說:“小杰,認真讀、仔細體會,你必須會有收獲的。”按照媽媽的要求我端起了這本厚厚的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書中對生活樸素的描述,讓我感受到人類多么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忙!我認為這種關心、理解和幫忙,都離不開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封父親的信《要學會愛人》,主要資料是講,安利柯的父親看見安利柯走路時不留意撞了一個婦人,連對不起也沒說就走了,感到十分生氣,并告訴他今后就應怎樣尊敬別人,培養好的品德。說實話,其實我有時也和安利柯差不多,每當有家長陪同時我都很有禮貌,但當家長不在時我就變懶了,見到誰就當沒看見,頭一低就過去了,連句話都懶得說。記得有一次,在上學的路上,碰見我家對門的阿姨,我連理也沒理,低著頭就往前走,裝做沒有看見,也不知人家是怎樣想的,是不是從此把我看成一個壞孩子呢?總之,我這樣是十分不禮貌的'。還有一次,也是在上學的路上,當我走到馬路口時剛剛變紅燈了,我便停了下來,這時一位年過六旬的老奶奶因沒看見紅燈,繼續往前走,眼看對面的車就要過來了,本來這時就應趕緊把老奶奶拉回來,可我還在猶豫,到底去還是不去呢?正當我猶豫不決時,我身旁的一位阿姨連忙把老奶奶拉回來,并對她說:“紅燈了,先不能過。”之后,又把那位老奶奶送過了馬路。看到這些,我十分的后悔,后悔我
當時猶豫什么。我發現我的愛心突然間全都飛走了。我對自己說,以后可千萬不能再這樣了。一個人要培養好的品德,務必從小事做起。小事不注意,將來就成不了大事。
今后,我要學會關愛他人。如果看見有小同學摔倒了,就連忙扶起來;看見有人遇到困難,要及時幫忙;包括給老人讓路、給盲人引路、見窮人施舍、見傷員施救這都是禮貌的表現,這都是愛的表現。我真期望全世界的人都充滿愛心!
親子共讀征文11
星期六,我和媽媽一同去書店借書。我的眼睛在書店里不停的看著,我突然發現了一本書《愛心樹》,我津津有味的看起來,在書店跟媽媽開展了一次別樣的親子共讀。
首先,先由我朗讀書中的'資料。我說:“從前一棵大樹愛上一個小男孩,小男孩幾乎每一天都會跑到樹下收集樹葉,給自己做一頂樹葉王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中的大王,也常常爬上大樹,在樹上蕩秋千;有時候他還會吃樹上結的蘋果;與大樹玩捉迷藏;疲倦的時候,他還會在樹陰底下打一會兒小盹……男孩很開心,大樹也很開心,小男孩十分十分愛這棵樹。媽媽提問:“小男孩為什么喜歡這棵大樹?”我回答:“因為小男孩在大樹身上玩的十分愉快。”媽媽提問:“為什么大樹很開心呢?”我回答:“因為大樹身邊有一個快樂的小男孩。”我繼續朗讀:“但是,時間過得飛快,男孩漸漸長大,不再與大樹一齊玩耍,大樹常常感到有點寂寞。有一天,小男孩來到樹底下,大樹對他說:“來吧,孩子。再到我的樹上蕩秋千,或者到樹陰底下睡會兒覺。”“我已經長大了,不再玩這些啦。我此刻需要些錢,你能幫我嗎?”男孩說。大樹把蘋果給他去換錢,大樹很快樂。又有一天,男孩來了,大樹說:“來吧,到我的樹上蕩秋千,你會很快樂。”“我有許多事做,沒時間。我需要建立家庭,要建一座房子。”于是大樹把樹枝給他造房,大樹還是很快樂。之后,男孩期望去遠航,大樹把樹干給他造了船,供他遠足……最后,男孩變成老人回到大樹身邊,大樹對他說:“對不起,我什么都沒有了,我只有一個老樹墩了,很抱歉。”“我此刻需要的也不多了,只想找個地方來坐下來休息。”男孩說道。于是大樹讓男孩坐到自己的老樹墩上來休息,男孩坐了下來。大樹很快樂。”媽媽提問:“為什么大樹每次給小男孩東西時,大樹就會很快樂呢?”我回答:“因為大樹有一顆善良的心。”媽媽說:“大樹就像媽媽一樣,你小時候媽媽什么都給你,只等著到長大了的時候,讓你報答媽媽,懂嗎?”我說:“媽媽,你放心吧,長大我必須會報答你的!”
我們母子互相擁抱,結束了這次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征文】相關文章:
親子共讀征文范文11-15
親子共讀感悟08-03
親子共讀心得10-12
親子共讀感言04-15
親子共讀方案03-30
親子共讀活動總結01-22
親子共讀活動方案07-05
親子共讀活動的總結01-17
親子共讀感悟體會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