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家風家訓的征文

時間:2022-01-09 18:52:17 征文 我要投稿

家風家訓的征文(合集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征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征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征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風家訓的征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風家訓的征文(合集15篇)

家風家訓的征文1

  央視開展的“家風”大討論,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在我看來,家風是指家長的言傳身教而養成的家庭良好作風,家風總體上是與社會大環境相關的,家風在受社會風氣影響的同時,又反作用于社會風氣。家風屬于社會文明的范疇,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家風與家訓、家規、家教一樣,是中華文明的優良傳承。

  在上世紀相當一段時間里,是非常注重家訓、家規、家教和家風的,而這四者之中,家教使用的頻率最高。比如評價某一個人的品行,多以這個人“有家教”或“沒家教”來形容,現如今被用爛的“素質”一詞,在當時根本不流行。家教之下,家風和家規也是經常使用的,比如稱贊某個人家,總是說“這個人家的家規重、家風好 ”等等,至于家訓,尋常人家是比較少見的,畢竟寫得《朱子家訓》之類傳世佳作的,多為學富五車之人。

  話又說回來,寫不了家訓的尋常人家,也不乏各種各樣的治家格言。象我家里,父親是行行伍出身、母親是普通工人,但“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實實做事”是他們三天兩頭用來敲打我們兄妹三人的。在小時候,記得我家的家規特別多,什么“笑不露齒、食不出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積善積德,尊老愛幼”云云,記得大妹妹一次吃飯時咀嚼出聲,臉頰上立即挨了老爸的一筷子,馬上就熱淚盈眶,我們更是抿緊了嘴咀嚼。

  家規有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記得那時還沒有空調,連電扇都是稀罕之物,夏天酷熱難耐之時,我們都習慣在門前空地邊乘涼邊吃晚飯,我和兩個妹妹負責搬桌椅、端飯菜,然后坐在小椅子上等大人們下樓,只有等外婆端起飯碗或老爸端起酒杯后,我們兄妹三人才端碗開吃。那時候許多鄰居也在空地上吃晚飯,孩子多的家庭有時哄搶得厲害,就無形中有了對比,時常聽到鄰居們夸獎我家小孩規矩好、有家教。每次聽到鄰居夸獎,我們發現父母親都是暗自欣喜。

  走上社會后,從實踐的一些反面事例中,更感覺到家教匱乏對人生的妨害。記得八十年代中期,我們公司召開職代會,在代表上食堂就餐時,時任公司行政(后勤)科長的Z君,仗倚自己分管食堂而闖進分餐間,給自己挑選看得中的(抑或是大一點的)份菜,眾目睽睽之下的伸手,氣得公司總經理臉色鐵青,加上此君吃相不佳,咀嚼時青筋直露,聲音巨響,遂成同事間一段笑談;九十年代中期的一個晚上,公司黨政班子商討提任后備干部事宜,年近升職極限的他,或許是害怕趕不上最后一班車,竟躲在會場門外學潛伏。因女書記突然開門上洗手間而躲避不及,連人帶畚箕一起跌倒(在假裝掃地),弄出巨響震驚全場,淪為笑柄的同時,更是斷了前程,許多同事得知后搖頭,連稱“家門不幸啊”!

  中國禮儀之邦的美譽,是以無數家庭的優良家風為基礎的,在注重素質的當代,家訓、家規、家教、家風又重新被喚醒,這是件好事情。

家風家訓的征文2

  最近讀了幾篇文章,和朋友交流,談論到一個話題——家風家教,忍不住拿起自己的拙筆寫上幾句話,略表達一下自己的拙見。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多年來形成的傳統風氣、風格和風尚,承載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這些建構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獨特的特色。我們稍加梳理,解讀一下歷史,不難發現,許多長盛不衰、地位顯赫的家庭家族,度會有各自興旺發達的秘訣——家訓,又可稱為家風,它貫穿于整個家庭或家族輝煌的始終。

  一個家族的振興與發達,離不開引領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創立的家風和家教。家風與家教的形成都會經歷一代甚至幾代人的積淀和努力,它總結了前世中無數家庭的得與失以及經驗,結晶成為獨一無二、適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實際的法寶,引領家庭或家族走向輝煌。

  站在歷史長河之上,回顧總結無數曾經輝煌一時的家庭,還有那傳承已久的國粹——國學,他們的家風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許多可稱為經典的精華:齊家、治國、平天下;岳母為兒刺字“精忠報國”,“忠”為岳家之家風;林則徐勤儉持家,生活簡樸,他認為“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增其過。”崇尚“儉”為林家之家風;曾國藩以為“勤”為人生第一要義,崇尚“勤”為曾家之家風。

  優良的家風形成,往往是通過創立者的建立,和幾代甚至數代人的不懈努力,踐行而形成的,通過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圍,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不斷地踐行,形成一種無言、無聲的教誨,最為直觀、最為直接、最為基本、最為經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踐行過程中,鑄就了家庭言傳身教的典范,鑄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最為重要的、無以替代的精神財富;它彌漫于整個家庭或家族之中,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成員,惠澤于家庭的成員;家風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撐著家庭的進步與發展。傳統中國,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蘊厚重、有著濃厚文化氛圍的家風;這也是眾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標之一。

  對于有著敦厚家風的家庭和家族,眾多人都是頂禮膜拜,心儀向往的,甚至渴望進入那樣的家族,成為其中的一員。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顯赫和長盛不衰、興旺發達的根本。良好的家風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舉止,成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獨秀、鶴立于整個社會“圈子”,為眾多人,眾多家庭所效仿。有著良好家風的家庭或家族,他們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陰,趁早好好地讀書;懂得創業難守業更難,知難不難。在這樣的家庭熏陶下成長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積淀,在于勤奮努力,明白勤能補拙的道理;明白勤為人生的第一要義,勤于學習、勤于思考、勤于努力。成長在擁有良好的家風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榮幸,能領先于他人及早地認知生活。這種家庭的人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思想豐富而多彩,有著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標,每天過得都會很有意義,日子里寫滿的是充實;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體之中時時處處散發出一種與眾不同的味道——溫文爾雅,一點也不顯低俗;舉止規范,處世豁達,通曉事理,光明磊落,總能順勢而為,有著大家之風范,絕不小肚雞腸;生活杜以儉樸著稱,不貪求奢華;誠信為人,表里如一,講究耕耘,注重過程,順其自然,不急功近利;從善如流,厚德載物。生活中,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性格特征、道德素養、為人處事等,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家風雖是一家之風范,卻是鑄造子女成才的熔爐。

  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蔭蔽之下。勤奮問學、艱苦卓絕、言必行行必果、尊老愛幼、問鼎事業、友善、和睦、民主、敬業、書香,都可成為家庭或家族應該傳承的必須的家風。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講究“家風”的傳承,在泱泱數千年的華夏文明之中,隨時可現,處處可尋。歷史上曾經顯赫長久的家族,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家風、家訓和家教,為后世學習的典范。《國語》、《論語》、《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許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無不彰顯出家風、家教和家訓的精神。

  家風對于以家庭的發展和延續是至關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設發展的結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濃縮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會精神文明的細胞,社會和諧進步的脊梁,國家繁榮昌盛的前提和基礎。眾多的家庭需要創建家風的魂魄去支撐,去走出家庭家族曇花一現的輝煌,走出“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的生活怪圈。良好的家風傳承是社會風尚的健康發展前提,每個家庭都應構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風和家教,作為家庭的核心人物責無旁貸應該擔當起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給力社會風尚進步發展;給力偉大的“中國夢我的夢”的實現;千萬個家庭組合成一股強大的振興中華力量。

家風家訓的征文3

  家風,就像學風校風一樣是不可缺少的,家風是一個家庭的傳承,是一個家庭的棟梁,是讓后代健康成長的基礎下面我就來說說什么是家風。

  家風,每當我看見這個字眼我就想起了中央電視臺在春節期間做的節目,他們的記者在全國各地的大街小巷的采訪,問街上的陌生人他們家的家風。在看這個節目時我就在心里默默的問自己,我們家的家風是什么,我想起了媽媽在我小時候說的話,媽媽說;‘做人要腳踏實地的做事,絕對不可以投機取巧,不管做什么是都要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不要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還有就是對人要友善,只要你友善的對待了他人,他人也會友善的對待你,這樣不管你做什么事都會一帆風順,自己的心里也會特別高興。’

  在互聯網上是怎么解釋的,家風,又叫門風,家風在通常的情況下家風往往是作風的某種反映。我覺得這句話說的不錯,因為不是有一句話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道下來嗎?這不就正好說明了家風是作風的體現嗎?其實在我國古代的人們就非常的注重家風的培養,在書中就有先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的語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風敦厚尤顯重要,我們通常都會以一個人的家風來評價某一個人,不是在權威的解釋里就說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嗎?還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可以說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晚輩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孩子。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家風是不可缺少的,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該為自己家有個良好的家風而驕傲!

家風家訓的征文4

  清朝著名人物曾國藩,不但自己有所作為,他的后代也是人才濟濟。他的兒子曾紀澤和曾紀鴻,一個是著名的外交家,一個是著名的數學家。孫子曾廣鈞,從小博覽群書,二十三歲就中了進士。第四代、第六代遍布海內外,大多數學有所成。是嚴謹的家風家訓促使這個大家庭輝煌起來。

  同樣,我的爸爸媽媽也用自己的行動為這個家織起了一張家風家訓。

  爸爸常說要勤儉節約。

  又到了春節,大家都愉快而緊張地準備年貨。而家里充滿了我的抱怨聲:“今年的年貨又只準備這一點點,真小氣,春節可是一年才一次,也不會多買點。”一旁沉默的爸爸忍不住開口了:"這不是小不小氣的.問題。之所以買這么少,是因為春節一年才一次,大家走親訪友,大多時間不在家,東西也就吃得少。買多了,春節過后就沒人吃了,不就是浪費。我國自古以來,都有勤儉節約的習慣。你應該學一學。不然即使有幾千萬,都要給鋪張浪費光了。“”哦“我輕聲應道。

  媽媽常說要勤勞。

  走出門,肉肉還沒睡醒的眼睛。”咦,已經很晚了,媽媽怎么還沒有睡呢?她在干嘛?”一連串的問題想我砸來。我輕輕的叫了聲媽。媽媽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我,輕聲問道:”你怎么起來了。“”那個,我起來喝水。”我應聲到。“你怎么還沒睡呀?”“我手里的活還沒做完,你早點睡吧!明天還要讀書呢?”媽媽依舊忙著手上的活。那天晚上她似乎很晚才睡。

  原來他們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動,為我編織著一張嚴密的家風家訓。

  中國自古以來都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就是良好的家風家訓讓中國聞名世界。所以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去傳承這些良好的家風家訓。

家風家訓的征文5

  “敬祖宗,孝父母,和兄弟,謹夫婦,端品行,習勤儉,遵法律,慎交游,訓子孫,睦鄉鄰,厚宗族,愛國家”,282字熊氏家訓,涵蓋為人處世方方面面,滋養熊氏子孫300余年。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15日,走進鄂州市梁子湖區太和鎮獅子口村的熊家坳灣,每家每戶門前、廳堂張貼的熊氏家訓,引人注目。在熊氏祠堂前,老人們正翻看族譜,教導春節返鄉的年輕人學習家訓。

  熊家坳灣鄉風文明理事會會長、53歲的熊良勝說,熊家坳灣自康熙十八年,一世祖熊世泰從梁子湖邊熊思欽灣遷居到兩座獅子山間的平地開基后,七世同居,百余人同財共食,孕育出以“敦厚、仁慈、勤勞、純樸”為精髓的熊氏家訓。

  熊氏家訓載入族譜、家譜,代代相傳,家家戶戶以家訓教育孩子。熊良勝稱,自己年幼時相當頑皮,一次到隔壁灣子偷吃西瓜,父親得知后,不僅以棍棒懲戒,還責令他到祠堂下跪,直到背會熊氏家訓中“端品行”的所有內容方可起來。

  如今,熊氏子孫不會動輒被責罰下跪,但家訓傳承及長輩言行舉止已潛移默化融入血液。在南京一所大學任教的熊高強說,游子在外,待人接物仍時常記著“不給家族丟臉”,家訓中的“慎交游”,對其影響最大,提醒他言行端正,交友慎重、真誠。

  熊氏家訓中有一條是“睦鄉鄰”,熊家坳灣25戶遵此教誨,至今仍親如一家。除夕夜,族人自發買來煙花、糖果、瓜子,架起篝火,圍坐在電視前,一起觀看刻有家訓的光碟,看完后還相互交流。大年初一,晚輩媳婦要挨家挨戶給灣里長輩倒茶,敬的是紅糖水,寓意甜甜美美。

  平時日,灣里有事,或誰家有難,族人必爭前恐后出錢出力。在去年啟動的美麗鄉村建設中,不少村民義務修建村道、清理溝渠,無償讓地……為修停車場,村民熊宣華自愿拆除了廚房;中心廣場安放健身器材,需拆除村民熊先華的牛棚和雜物間,他二話沒說,就將其讓出,還義務幫灣里管理水塘、澆灌花草、維護上山景觀道等;常年在銀川做建筑生意的熊大斌,去年特意趕回老家,發揮己長,帶領施工隊建設美麗鄉村,問及為何要擱下生意來做義務,他憨厚地說,“為灣子盡一份綿薄之力,應該的!”

  在家訓滋養下,村民的敦厚、仁慈、純樸,不只對族人,而是早已深入骨髓。去年9月,鄂州市文聯、作協組織采風活動,一眾人在熊家坳灣露營。當晚文娛活動現場,村民們給采風人員端茶送水,擔心采風人員露營寒冷,又送來空調被,看到被子不夠用,深夜派人到街上又購回十多床新被子。女作家徐麗玲禁不住高歌一曲《父老鄉親》,來表達感激之情。

  為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該灣將宗祠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評選出“十星級文明戶”“十佳婆婆”“十佳媳婦”“美德少年”等,整理出《牽手香樟》、《三炷香》、《獅涎泉》等歷史傳說、名人故事等,將其打造成梁子湖最美鄉愁地。

家風家訓的征文6

  有人說家風是家庭子孫代代恪守的家庭文化,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產,是每個家庭成員自豪感的源泉;家風是融化在我們血液中的氣質,是沉淀在我們骨髓里的品格,是我們立世做人的風范。這句話道盡了家風家風的價值和意義。我們家的家風就是“勤儉持家”。

  這還要從我的爺爺奶奶說起,那時候他們還生活在農村,農村的生活是艱苦的。我們家所在的地方是丘陵地帶,自然條件很差,從事農業生產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可是我的爺爺奶奶不但不抱怨,反而更加勤苦。他們不僅能把土地種好,生產出比別人家更多的糧食,還發展養殖業,先是養牛,后來養羊。盡管這樣,他們還不滿足,他們還揀村里有人進城后拋荒的土地耕種。他們辛勤勞動的收入,從來沒有過大肆的揮霍,在子女生日的時候僅僅是煮兩個雞蛋。奶奶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過日子比樹葉還稠”。就這樣他們養活了十三口的家人,也把我的爸爸和其他四位叔叔培養成有文化的人。

  如今,我們一家在城里生活。爸爸在煤礦工作,工作很辛苦。他經常加班,很少回家。我們很少見到爸爸,雙休日是這樣,甚至在年節里也是這樣。看到別的孩子在節假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很開心的時候,我好羨慕。媽媽總是說爸爸辛苦是為了咱們這個家,慢慢的我就理解了爸爸。爸爸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回報,不斷的加職加薪。媽媽操持家務,把我們這個家收拾的井井有條,家里有了麻煩事,她從來不去牽絆爸爸,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解決。一次我和弟弟都生病住院,想喝梨湯,她不顧一身的疲憊回家為我們熬梨湯。弟弟上了幼兒園,雖然媽媽每天還要接送他,周末還要照顧好我們的生活,她還是在小區超市找了一份工作。旁邊一家地產公司的經理見媽媽工作那樣勤勞利落,動員她去房產公司做保潔呢。在很多人抱怨工作難找的時候,媽媽竟然遭搶,我為媽媽感到自豪。

  爸爸媽媽的勤儉也深深影響了我。我把勤用在了學習上,早起晚睡,學習成績在學校名列前茅。我把勤用在了生活上,幫媽媽做家務:掃地、拖地、洗衣、做飯、雙休日照管弟弟,做得有模有樣,鄰居都夸獎我是個懂事的孩子。我從不奢望什么饕餮盛宴,我覺得媽媽煮的飯是最好的;我也不奢望名牌的服裝,衣服得體就行;在過生日的時候,我甚至不需要一份蛋糕,父母的陪伴才是最溫馨的。上幼兒園的弟弟似乎也懂得了勤儉的道理,自己能做的事情不再麻煩媽媽,不再吵著媽媽要玩具,不再鬧著吃零食。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讀的書越來越廣泛,漸漸明白了勤儉持家的道理。勤儉持家,不僅能夠讓一個家庭順利度過艱難時期,甚至能造就成功的家業;在物質豐富,經濟繁榮的今天,能夠讓我們遠離浮躁的世俗,做好自己的事情,成就美好的品格,體驗到人生幸福的真正內涵。

家風家訓的征文7

  家,相信這個字眼大家都不陌生吧?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而又溫馨的家。家訓有如點點春雨,滋潤著我們幼小的心靈,使我們茁壯成長。家風有如糧食一般,是我們生活中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不,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校有校規,家有家風。”這變成了人們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要孝順,尊老愛幼,我對此銘記于心。在我們家,也有家風,那就是孝,家風是一條座右銘,我們應該謹記,它不僅僅奠定了我們之后在社會上的生存發展,還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有了它,我們才能出類拔萃,成為國家的棟梁。

  王永彬的《圍爐夜話》里曾有這樣的一句話:“百善以孝為先。”意思是說在所有的良好道德品格上,孝是最重要的。

  記得有一次,外公和外婆因為一點小事吵架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的勸說著,從不插嘴,頂撞他們,即使外公外婆有時看上去,說的話十分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都是尊敬的聽從,沒有半點的責怪與不耐煩。看到這一幕,我疑惑的問媽媽:“媽媽,為什么你和爸爸對外公外婆那么順從,他們有時候說的一點道理也沒有,為什么你們還要聽呢?”媽媽拍了拍我的肩膀,笑著說:“孩子,孝順孝順,沒有順,哪來的孝呢?對長輩孝順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盡自己的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對待長輩們我們要遵從,耐心的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不能頂撞他們,惹他們傷心,你懂了嗎?”看著媽媽那張微笑的臉,我雖然不太明白,但還是懂事的點了點頭。

  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的了解了其中的含義。孔子曾曰:“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就是說父母愛的東西我們做兒女的也應該去愛,父母尊敬的的人,我們也更應該的去尊敬。

  《臥冰求鯉》的主人公---王祥,就是一個大孝子。他的生母早逝,繼母朱氏就在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父親對他厭惡至極,漸漸地,他就失去了父愛。雖然繼母對他十分的不好,但他當繼母母患病時,他衣不解帶的伺候著。那一次,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王祥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可能是他的孝心感動了上天,冰忽然自行融化,從里面跳出了兩條鯉魚,繼母吃了后,果然病愈。繼母似乎被王祥的誠意所打動,對他也真心真意,不在嫌棄刁難。可見,孝順不但能溫暖人心,更能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美好。

  家風不僅是一個家的風氣,更是一個國家的風氣,一個國家是否強榮繁盛,不單單只看它的物資夠不夠豐富,風氣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衰敗與強盛,只有好的社會風氣,這個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是一個強國,我們應該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端正家風,繼承優良的家訓家規,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社會風氣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我們的國家才會有好的發展,國家的未來才會更加繁榮昌盛、安國富民!

家風家訓的征文8

  家和萬事興,是我們家的家風。它主要的意思是“家和”,代表一個家庭和睦,家人幸福安康。“萬事興”是事業、家庭、生活等樣樣美好。可以說,“萬事興”是建立在“家和”基礎上的。

  每年,我和爸爸、媽媽都要回爺爺奶奶家過年,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我和爸爸、媽媽、奶奶一起做年夜飯。吃著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心里甜滋滋的。首先,先來做年糕和餑餑吧!年糕代表“年年高”,是祝福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學習、工作都越來越順利。年糕的制作方法可簡單,我不一會兒就做好幾個。接下來,我們又開始做餑餑。餑餑分為“大元寶”和大棗餑餑兩種。其實,餑餑就是饅頭,只不過奶奶家都叫餑餑而已。“大元寶”就是做的像元寶的餑餑。把面揉成圓柱體,再把兩邊都捏一下就大功告成!“大元寶”當然是祝福我們新的一年發大財嘍!還有,在元寶餑餑做完后,一定不要忘記插棗喔!插棗時,要把面摁一下再挑。我問奶奶這是為什么,奶奶告訴我,這樣可以生個“雙眼皮”,雙眼皮的小孩漂亮。做完“大元寶”,我和奶奶就開始做大棗餑餑。大棗餑餑上插著許多棗,一色的紅,可漂亮!或許就是祝我們來年紅紅火火吧!

  做完餑餑后,就可以包餃子。爸爸搟皮,我和媽媽包。奶奶就沒活兒干,笑瞇瞇地在旁邊看著我們包餃子,我們包得更賣力。一個個雪白的餃子服服帖帖地排著隊,等待著跳進鍋里好好地洗一個熱水澡呢!

  當最后一道菜上桌后,年夜飯就開始。和家人一起,吃著餃子,看著春晚。窗外,天空閃著五顏六色的光。這是多么幸福啊!

  家和萬事興,是多么普通而又與眾不同的家風啊,因為它飽含著我們對家人的祝福和對祖國的希望!

家風家訓的征文9

  中華美德,源遠流長,代代相傳,生生不息。你是傳承者,我也是傳承者,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每個人都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的職責。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為重要了。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學生,生活在農村,爺爺奶奶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爸爸媽媽是新時代的農民工,但他們對我的教導使我終生難忘,終生受益。爺爺奶奶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勞作了,打掃雞圈豬圈,爺爺到茶棵地除草采茶,奶奶燒飯洗衣服,等我起床時,就可以吃上熱騰騰的飯菜了。每次上學他們總是不忘囑咐幾句:“在學校里要好好讀書,聽老師的話,不要和同學鬧矛盾,要學會謙讓,大方一些,同學有困難要伸出援助之手盡力而為之。只有你幫助別人,別人才會幫助你。”每次他們說,我只是哦哦的回答,但我知道它已經在我心里扎根了。每每看到爺爺奶奶年齡這么大了還要為家操勞,我真想快點長大,讓他們過上清閑幸福的生活。

  和爸爸媽媽相處的時間雖然不多,但他們對我的期望和教導是我前進的動力。爸爸經常對我說,在校要尊敬老師,和同學要和睦相處,真心待人,多交朋友,以后也可以互相幫忙;學習不要驕傲,因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好好學習將來才有大作為。爸爸還經常幫助別人,過年回家路上看到同村的人總要帶他們一程。去年我外婆家那邊有個人得了腦膜炎,沒錢治病,就在微信上弄了一個捐款的東西,我爸媽一看到,就捐了四百塊錢。對他們來說幫助別人就是家常便飯,在我心里也留下好的模范作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我,我覺得很幸福,我謹記他們的教導,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家庭以愛為根,生活以和為貴,勤懇做事,踏實做人,竭力孝道,親情互助,我想這就是我的家風家訓吧!

家風家訓的征文10

  在我三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我家的家風了。因為爸爸媽媽上班的原因,我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所以我的家風是從爺爺奶奶那里學到的。

  爺爺奶奶做人有三個原則,我也學會和遵守著這三個原則:

  奶做人從不欺騙別人,占別人的小便宜或拿別人的東西。

  記得有一次,奶奶帶我去買東西,在一個小販那買茄子,可當我們剛要走的時候,那個小販叫住我們,說我們忘了拿茄子,可我們已經有了一包茄子了,所以我確定那包茄子不是我們的,可我心里想著再拿一包茄子不是更賺了嗎?可奶奶卻實話實說,那包茄子不是我們的。我心里很是不解:奶奶為什么不說茄子是我們的?回到家奶奶看出我的不解,就說:“我們如果占了別人的便宜,別人吃虧了,如果這樣循環下去,總有一天我們也會吃大虧的。”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占過別人的小便宜。

  不能不守信,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星期天,奶奶看到了我的成績單后,說下個星期天我和你爺爺就帶你去買玩具。這是怎么一回事呢?這還要從星期三晚上的談話說起。

  那天晚上,我對奶奶說:“我今天考試了,如果我考了95分以上,你和爺爺就帶我去買玩具好不好?”“行,只要你考了95分以上,我和爺爺就帶你去買玩具。”

  今天發成績了,我考了97分,所以奶奶才說下個星期天帶我去買玩具的。奶奶還說:只要我以后每次考試都在90分以上,到了年底就帶我去北京玩。雖然這只是一個小的答應,卻讓我懂得了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的道理。

  尊敬老人,愛護小孩是我們的傳統美德。

  一次,我放學回家,奶奶來接我時看見一位比奶奶年紀還大的老人在過馬路,這時奶奶立刻跑了過來扶他們過馬路。從那以后奶奶讓我見到爺爺奶奶或比自己小的小朋友有困難時都要去幫忙。

  家風就是每個家庭悟出的人生道理,這些道理讓我這一生都受益匪淺。

家風家訓的征文11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應該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做人正直,節儉持家,戒驕戒躁,熱愛祖國。

  小時候,爸爸媽媽就教我熱愛自己的祖國。給我講愛國的故事,讓我看新聞,解國家大事,教育我努力學習,將來要為祖國做出貢獻。

  父母教育我為人要正直,說到就要做到。我借別人一本書,爸爸媽媽就要我記好還書的時間,要求我準時還書,兌現自己的諾言。有一次,我送給同學一個玩具,但我又后悔,我非常喜歡那個玩具,想要回來。爸爸知道后,立刻阻止我,說:“你把東西送給別人,你就要說到做到,東西就不能再要回來。”

  父母的生活一直很節儉,從不浪費。吃飯的時候他們要求把飯吃完,每次做的飯菜我們都能吃光。他們還要我養成出房間隨手關燈的好習慣,不該開的燈和電源不要開。每次洗手和洗澡的時候,他們要我把水調的小一些。

  父母從小就教我為人謙虛,不要因為一時成功而驕傲。每次我取得成功時,他們都會提醒我不要浮躁。有一次,我考試考得不錯,在學校到處炫耀,回家我奔向父母,拿成績給他們看。我本以為他們會表揚我,誰知他們不僅沒表揚我,反而把我批評一頓。從此我再也不驕傲,養成謙虛的良好行為。

  家風家訓在點點滴滴中塑造我們的人格,從而帶動家庭幸福和社會發展。在良好良好的家風家訓影響下,每個人的道德品質會逐步提高。

家風家訓的征文12

  中華美德,源遠流長。在學校里,老師常常告誡我們:助人為樂、孝敬父母、拾金不昧……我想作為一名小學生,不僅要將中華美德傳承發揚,還要銘記家風家訓。

  說到家風家訓,我就想到了一句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爺爺奶奶都是地地道道勤勞的農民,他們時常告誡我和弟弟妹妹要珍惜每一粒糧食決不能鋪張浪費。在他們的熏陶下,我漸漸地明白了小小的一粒米中包含的艱辛,也慢慢地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家風我認為他是家人一種行為品德的體現,我家的每一位成員都能做到勤儉節約、熱情好客;秉持誠信為本、艱苦卓越的品質,即便遇到困難也絕不退縮,勇往直前。

  家訓,我認為它是對家人行為品德的一種約束,也是一種必要的規則。一個家庭里,長輩們如果一味溺愛護短,那結果必然是一錯再錯;晚輩們如果不能做到孝敬長輩、尊重師長,那么取得再大的成就也沒用。所以爺爺奶奶常常告誡我們“百善孝為先”。

  家風家訓是良好社會秩序的基石,是千家萬戶的靈魂精髓,家風家訓是一種信念、一份鞭策、更是一項應堅持不懈的傳統,愿它化作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永遠傳承發揚。

家風家訓的征文13

  每個家都有不同的家風家訓。良好的家風家訓,能使人積極向上,走向成功;不良的家風家訓,會使人誤入歧途,墜入深淵。誠實守信就是我的家風家訓。

  記得有一次,同學約我出去玩,時間是周六的早上九點,地點是先在學校門口集合,然后在去找地方玩,逛街。

  我剛開始還在猶豫,到底是去還是不去呢?因為我每次回到家,媽媽就會跟我說:你周末不可以自己一個人跑出玩,最近外面壞人很多怕我出事。在我猶豫的時候,那個同學又說了一句話,說我還找了好幾個好朋友一起去呢。聽到這里,我想:又不只是我們兩個人,人這么多,應該沒事吧,我就答應了。到了周五我回到家,在吃晚飯的時候我剛想找到機會和媽媽提起此事,但在此之前被媽媽的一句話將我的這個打算消掉了。

  這頓飯我吃得極少,吃過就回到房間里躺在床上睡覺了,但是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不知道過了多久,我還是抵擋不住困意睡著了。到了第二天早上,眼看就要九點了,我實在是不知道該怎么說就那樣想啊想我還是跟媽媽說了,她說:“既然已經約好了,人不可以失信,而且又有那么多的同學一起去,有人一起就好了,媽媽就放心了,你去吧,不過還是要小心啊,快點回來。”聽到媽媽這么說,我很開心,不只守住了和同學的約定,又沒有欺騙任何人。

  還記得有一次,數學作業萊什批完發下來,我打開一看,自己竟然全對,還加了三顆星,我很開心,一遍又一遍的看著這張作業,忽然,我發現有兩道計算題是錯的,老師卻給我批對了。我想應該是老師批錯了,我想要去和老師說一下,但是又一想,如果改過來,那我就一顆星也沒了,但是不和老師說,我心里有不舒服。

  在我糾結的時候鈴聲響了,這節課剛好是數學課,老師主要是講題。在老師講到計算題的時候,是讓同學到黑板上去寫,老師就到講臺下面“巡查”,當老師走到我旁邊的時候,我還是遵循內心的意愿,我和老師說了一下,老師看了看,確實是改錯了,但是老師不但沒有減掉我的星,還表揚了我的誠實。著兩件事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它時刻提醒著我做人要誠實守信,不鞥撒謊。誠實守信就是我的家風家訓。

家風家訓的征文14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家家之訓”形成了“家家之風”。正是在這種成長環境中,我們體會著父母的言傳身教、老一輩的諄諄教導,在生活中學到了很多。

  我的家庭是幸福的四口之家,在這個家庭中成長,從咿呀學語的小嬰兒到現在亭亭玉立的女孩,伴隨我的就是在父親從小到大的教誨。

  父親老實憨厚,性子溫和,待人和善,他的一生平淡無奇,卻讓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吃虧是福。

  那是家里剛建好房子的時候,一家人喜氣洋洋,圍坐在一起,一向不善言談的他開口說:“房子總算建好了,是件好事啊!”我能聽得出他語氣里帶著的釋懷與喜悅。

  房子是建好了,但麻煩事接連而來了。下著傾盆大雨的那天夜里,窗外電閃雷鳴,感覺就像的什么大事就要發生一樣。“咚,咚,咚!”,“開門啊!”一陣敲門聲和叫喊聲打破了小屋里的寧靜。父親連忙起身,打開門,笑臉盈盈地說道:“快快快,進來坐,外面還下著雨呢!”我探身一看,一個身材瘦小的中年男子正氣勢洶洶,一臉氣憤地站在門口。“咦,這不是前幾個月出去打工的隔壁老張嗎?”父親見他不肯進來,十分不解,“老張啊,有什么事進來說吧!”這時,

  老張揚起鋤頭“嘭”的一聲,大聲喊到:“別裝樣!你知道我來是做什么的!”父親見狀連忙揮起手,想拿開那把鋤頭,老張仍是不肯讓步。這時,母親走過來,端著一杯茶:“老張,你這剛回來,累壞了吧!進來吧!”老張這才皺著眉頭,端著茶,大叔走進客廳,憤憤地說:“嫂子啊,你們建房我不管,但你們不能占到我家的地啊!我還打算開幾塊菜地啊,可你們都不跟我說一聲,要不是我家里人告訴我,我還不知道呢!我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啊!”父親坐在他對面,愁眉不展。母親一聽這話,不樂意了,“你這話可就笑話了,我家的房子都建在自家的原地,哪里占到你家的地發啊?”隨后,爭吵聲越來越大了,誰也不肯讓步。老張情緒越來越激動,“嘭”的一拳,打在父親臉上,母親慌亂了,父親踉踉蹌蹌站起來,說道:“老張,這件事沒跟你商量,算我們不對,我們會給你一個交代的。”老張想起剛才那一拳,不禁有些不安,便扛著鋤頭朝門外走去,臨走時,父親遞給他一把雨傘。雨夜,又恢復了平靜。

  “我說你這人怎么那么傻呢?明知不是我們的錯,那地也不是他們家啊!”母親氣不打一處來。父親抽著煙,語重心長地說:“老張也是苦命啊!身子不強壯,老伴又走得早,老母親一個殘疾,還有一雙兒女也得靠他。更何況,那地的確是有他一半的。”

  第二天,父親決定拿三千塊錢“登門賠罪”。可老張像是明白了昨晚做提不對,怎么也不肯收下,他說:“大哥,昨天是我不對,太魯莽了。這錢,我不能收,你家有喜事還被我弄得尋么不開心,我要是收了,還有良心嗎?”父親笑了,不再強求。老張又拿出那把雨傘,說:“這把雨傘早就把我的怒氣與不滿全都消融了啊!”父親收下雨傘,往外走去,大聲喊到:“老張,今天晚上來我家吃飯吧,咱倆好好喝一回!”“好!我一定來!”

  那之后,我們兩家關系越來越好。父親的一天知道同學排擠我時,對我說:“閨女,吃虧是福,你要懂得隱忍,懂得從他人角度來思考,也要看自身不否有需要改正的地方。”于是,我也學著去改正,去接受、容納他人,漸漸地我也體會了父親所說“吃虧是福”的真諦。

  家是縮小的國,國是放大的家,父親的言傳身教伴著我成長,這積極健康的家風家訓早已融入我們生活,代代相傳。

家風家訓的征文15

  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溫暖,同時也伴隨著家風的和諧氣息。

  一個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就生活這樣一個很好的家風中。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們從不會互相指責、斥罵,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平時在家中媽媽也會常常嘮叨在學校應該怎么尊重老師同學,更會講一些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時間久了我腦海中也會時不時的出現這幾句話,與其說她是生我養我的母親,不如說她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導師。

  每次飯桌上的話題都是最多的,我總是覺得每天的這個時候都是對一天的總結,當然飯桌上的禮儀是一定要遵循,媽媽常常對我警告的有這幾點:1、吃飯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2、吃飯時嚴禁邊吃飯邊大聲說話。3、不能翹腿。等等……雖然還有很多條的規矩但是正是因為有這些束縛著我讓我更好的成長。而我和媽媽之間也不僅僅只有這些法則。

  “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母親嘴中也總是掛著這句話。是的,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我和媽媽做了一個作息表,周一至周五毋庸置疑的是學習,一直到周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在加上課外的練習。該玩的時候玩:每個周日媽媽都會帶我出去玩,雖然名義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會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這也算是讓我“長了見識了”。

  常常會聽到旁邊的人會被這么贊揚“這個孩子真有修養,看上去就很乖的樣子。”我想之所以這個孩子會被人這么夸獎是因為她長期處于一個優良的家庭環境中,一個人的修養是一時裝不來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何嘗不是處于一個不好的社會環境中,而且他們大多數家中都不會有一個優良的家風,才會導致他們這樣,相反如果他們的家人更多一點關愛他們,家中也沒有什么不好的風氣,他們也不會邁出小混混的這一步。

  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同樣也要與孩子保持親密無間的關系,在孩子面前更要學會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學會設身處地的去理解父母,盡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現在父母眼前。

【家風家訓的征文(合集15篇)】相關文章:

家風家訓優秀征文01-02

家風家教家訓征文11-23

家風家訓的征文合集15篇12-18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01-05

我家的家風家訓征文01-01

有關家風家訓的征文12-20

家風家規家訓征文(合集15篇)01-08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合集15篇)01-08

家風家訓優秀征文合集6篇01-08

家風家訓家規征文合集15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