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風故事征文精選20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看到征文的身影吧,征文一般都具有精彩的開頭,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征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的家風故事征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1
陰歷2月12日,父親的爺爺奶奶去逝了,老爺爺是中午11時多去逝的,老奶奶是中午12時多去逝的。其時,老爺爺88歲,老奶奶90歲,如果用天干地支計時,兩位老人是在同年同月同日同時辰去逝的。聽爺爺講,老爺爺老奶奶身體一直很好,去逝前5天二人還曾去趕集購買生活用品,直到去逝前3天才病倒需要子女照顧。老爺爺咽氣后,老奶奶躺在他身邊,聽到家人哭泣,用手摸了摸老爺爺,說“我也走吧,就不拖累孩子了”,說完不多時就咽了氣。應當說老爺爺老奶奶是無疾善終,用當時農村的說法是喜喪。
老爺爺老奶奶兩人結婚后共同生活了72年,一直在山區農村生活,期間將3子2女撫育成人,受條件所限,生活十分清苦。他們沒有上過學,不懂得什么大道理,也不懂得什么養生,最大的特點是樂善好施。村里有來討飯的殘疾人,經常住到老爺爺老奶奶家里,有時一住就是好幾天,老爺爺老奶奶不嫌臟不嫌累,為他們供湯供水,洗衣做飯,毫無怨言。有位姓李的盲人住的時間長了,拜了老奶奶做干娘,在老奶奶80歲高齡的時候還曾帶他到30多里外的沂山去燒香。老人過世后,那位姓李的盲人又來到老奶奶家,當鄰居告訴他老人過世的消息后,他失聲痛哭,托別人買來物品祭奠后才肯離去。老爺爺老奶奶的事情在當地被許多人傳頌,甚至影響了一些人的觀念。三叔有一次騎摩托車過村前路口時,差點與從坡上下來經過路口的車輛相撞,情形非常驚險,三叔當時嚇得很長時間沒有緩過神來,旁邊看見這一情形的人說,看來你奶奶沒有行差了好!
受父母影響,爺爺也時時處處以助人為樂。爺爺會理發,寫得一手好字,他年輕時,每到臘月里,便幫人理發,寫春聯,有時連覺都睡不成,但爺爺樂此不倦。爺爺走在路上,看見路上石頭或磚瓦等影響走路的東西,都是彎腰撿起或用腳踢到路邊,以免影響他人行路。見到有人需要幫助,爺爺總是力所能及的相幫,八十代初期,爺爺家蓋房,到集上去買菜,在路邊看到一個小男孩在哭泣,經過仔細詢問,得知小男孩跟同伴出來玩,與同伴走散了回不了家,因年齡小也說不出是哪個村的。爺爺顧不上買菜,帶上小男孩一路打聽,走了很遠的路,才找到了小男孩所在的村莊,把小男孩送給了他的奶奶。后來小男孩的父親打聽到了爺爺家,便找上門來道謝,兩家自此走動起來,相交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父親九十年代學校畢業參加工作時,工作已經很難找,還是小男孩的父親費盡周折托人幫忙聯系的工作。
爺爺今年73歲,在他們那一代人中,算是讀書人,從師范學校畢業后當過8年老師,后因時代影響,沒有繼續教書,也沒有成為公職人員,應該說非常遺憾。但令人欣慰的是,老人家至今身板硬朗,精神矍鑠,看起來也就50來歲。養育的三個兒子也都已成家立業,且都非常孝順,讓他晚年衣食無憂。他在總結老爺爺老奶奶的一生后,結合自己親身經歷,提出“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家訓,不但自己身體力行,也經常用這句話來教育我們。
父親小時候學習非常刻苦,初中畢業后考取了縣里的重點高中,因還有兩個弟弟要上學,爺爺征求他意見,讓他考中專,他便聽從爺爺的安排,考了初中中專。所幸父親學習非常用心,在上中專時便參加自學考試,在中專還沒畢業時已經取得了大專學歷,參加工作后考取了律師資格,后又通過公務員錄用考試成了一名國家公務員。十多年前,父親伯伯家的妹妹也就是我的一位叔伯姑姑,在外打工時發生了工傷事故得不到賠償。姑姑傷勢非常嚴重,頭部受傷昏迷不醒,吃飯都需要從鼻子里灌流食。打工的廠里不認可是工傷,一點錢不賠,治療費也不出,姑姑家已經拿不出錢治病。父親跟母親商量后,一邊出錢幫姑姑治病,一邊幫她打官司。那時侯,父母每月能有三千元左右的收入,還房貸一千元,生活費一千元,給姑姑治病一千元,打官司花費的一些錢有時還要向別人借。姑姑經過近兩年的治療,最終沒能醒過來;官司打了近四年,最終打贏了,為姑姑贏得了公正,使姑姑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女兒生活有了保障,父母為姑姑花的錢也收了回來。雖然此前父親經常對母親說,這官司打贏后咱花的錢是要還回來的,可官司能不能打贏,父親心里也沒底。單位的領導和同事得知后,對父親的行為給予充分贊賞和肯定,此后連續多年父親在年度考核時都被評為了優秀等次。
父親讀過一些國學經典,經常在我面前提及做人要“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廉儉、溫良謙恭讓”,而且不僅要獨善其身,更要兼濟天下,要有“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勞出山林”的濟世情懷。還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總結出“忠孝、勤儉、寬恕、清廉、助人”的左右銘,讓我熟記。按照他的觀點,一個人,如果能自覺做到這幾點,即便是布衣足可傲王侯;即便他目前身處低微,也必不會久居人下;即便他一生不得志,其后也必有達人。
對于爺爺和父親的家訓,我經過認真分析,認為非常有道理:一個人,不應該只為自己活著,他心中裝的人越多,他的成就也就越大!因此對于樂于助人的家風,我十分愿意承襲。但作為一名在校學生,空談是無用的,我惟有勤奮學習,提高自己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服務的本領,才能更好地繼承家風、發揚家風。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讓我從現在開始,奮發圖強,只爭朝夕,爭取更好地成績,以更好地幫助他人!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2
“嘿呀、嘿呀…。”是哪家在漆黑深夜還點著通明的大亮燈,在辛勤地為家操勞,使家而明亮?是我們的家!這盞黑夜中的明燈,在社區,不,在溫州,是一束最閃耀的光芒。
告訴你,我們可是這社區里少有名氣的勤勞之家。四代祖傳,代代勤勉!
要說,就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里左洗右刷,從沒閑著。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干其他活兒。我起床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干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為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干凈,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為臟的,要重復著拖來拖去,不拖干凈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為我們付出這么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響下,媽媽也是一位勤勉的人。是我們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正因為這種態度,每年都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媽媽下班后,我總能聽到她匆匆的腳步聲和氣喘吁吁聲。媽媽一手提著包,一手提著為我們準備晚餐的菜。她表現得沒有特別的夸張,只是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聲喘氣。晚飯后,媽媽放棄了娛樂項目,也沒有倒頭休息,而是幫著家里做家務活。白天奶奶干,晚上媽媽搶著干,讓奶奶休息。
一次深夜,我不知怎的,驚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見書房里閃著微弱的燈光,媽媽還在收拾書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著,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么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書房里的燈依舊亮著。媽媽,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勞在家整理家務。媽媽不愧是我們的勤勞榜樣!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勤勞。在學校我可是衛生大組長,不僅勞動響當當,學習也不例外。
一次,林老師布置作業,很少。但要求我們認真完成。是的,只有兩項,一項是常規作業,另一項是作文。那次我寫了兩個小時!作文寫了五面。完成的很認真。也許是平時課外書看得多,拿起筆來,我的靈感就會突發,越寫越有勁。那次作文,我被當眾表揚,那是勤勞的結果呀!
我們家的家風——勤勞之風,愿它常駐我家。愿那勤勞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3
我又回老家了。清明時節,油菜花已經齊人高了。放眼望去,田野里連成片的金黃在正午的陽光下開得更加肆意張揚。這片古老的土地,總給人生生不息的希望。今年的油菜花開了,而老太太已經離開四年了。
老太太是外婆的媽媽。她身世坎坷,小時候由她的奶奶帶大,吃了許多苦。好不容易出落得亭亭玉立,卻被嫁給了年長她許多的老太爺。婚后,有了外婆與姨婆兩個女兒。在那個貧窮的年代,她注定是要在這片土地上勞作、生活下去的。
媽媽說老太太的內心其實驕傲得不得了,無奈被命運捉弄,一生也沒享過幾天福。
我的童年是和老太太、外婆一起度過的。印象中老太太的滿頭銀發總是梳得溜光,衣服雖然舊,卻干凈整潔。最重要的.是,我幾乎從未見過她沒有挺直背的樣子,就算是坐著,她的背也從不靠著椅背,永遠都是筆挺的。老太太個頭不高,人也很溫和,但她筆直的背總給我一種威嚴感。她身上散發出的與生俱來的溫婉和歲月沉淀下來的威嚴,在任何時候都是支撐整個家庭前行的力量。
老太太走了很久,媽媽才對我說起那些塵封的往事。媽媽有記憶的時候,老太太那一輩的人只剩下她一個了。整個家族一百多口人,她一個人想方設法維持著家族成員之間的聯系。
那時生活很艱難,外公帶著舅舅進城工作,家里只剩下祖孫三代三個女人。老太太一個人支撐起了整個家,干著本應由男人干的重活,硬是將苦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生活雖苦,卻因老太太的堅韌與挺拔散發出希望的力量。于是,還在上小學的媽媽已經懂得如何在放學狂奔回家的路上,撿拾比別人更多的竹套,如何在喂飽饑餓的蠶后,在老太太與外婆回家之前做好飯菜。
媽媽跟我說,老太太有一種讓人安心的力量,最苦的日子也沒能壓彎她的腰,她挺直背承擔起了整個家的重擔。好像真的是這樣,從老太太到外婆、姨婆,再到舅舅、媽媽,還有外公,他們在任何困難面前都是昂首挺胸的。我不由得想,在那段艱苦歲月里,老太太是怎樣挺直背,為一家人做出一鍋熱騰騰的稀飯的?
我要起程回家了,外婆站在門口揮手。四年前兩個并排目送我的身影如今只剩下一個,但老太太已在無形中將那份堅韌與挺拔傳給了外婆、媽媽和我。我想,以后我有了孩子,我也會將這寶貴的財富傳承下去。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4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應該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做人正直,節儉持家,戒驕戒躁,熱愛祖國。
小時候,爸爸媽媽就教我熱愛自己的祖國。給我講愛國的故事,讓我看新聞,解國家大事,教育我努力學習,將來要為祖國做出貢獻。
父母教育我為人要正直,說到就要做到。我借別人一本書,爸爸媽媽就要我記好還書的時間,要求我準時還書,兌現自己的諾言。有一次,我送給同學一個玩具,但我又后悔,我非常喜歡那個玩具,想要回來。爸爸知道后,立刻阻止我,說:“你把東西送給別人,你就要說到做到,東西就不能再要回來。”
父母的生活一直很節儉,從不浪費。吃飯的時候他們要求把飯吃完,每次做的飯菜我們都能吃光。他們還要我養成出房間隨手關燈的好習慣,不該開的燈和電源不要開。每次洗手和洗澡的時候,他們要我把水調的.小一些。
父母從小就教我為人謙虛,不要因為一時成功而驕傲。每次我取得成功時,他們都會提醒我不要浮躁。有一次,我考試考得不錯,在學校到處炫耀,回家我奔向父母,拿成績給他們看。我本以為他們會表揚我,誰知他們不僅沒表揚我,反而把我批評一頓。從此我再也不驕傲,養成謙虛的良好行為。
家風家訓在點點滴滴中塑造我們的人格,從而帶動家庭幸福和社會發展。在良好良好的家風家訓影響下,每個人的道德品質會逐步提高。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5
家和萬事興,是我們家的家風。它主要的意思是“家和”,代表一個家庭和睦,家人幸福安康。“萬事興”是事業、家庭、生活等樣樣美好。可以說,“萬事興”是建立在“家和”基礎上的。
每年,我和爸爸、媽媽都要回爺爺奶奶家過年,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我和爸爸、媽媽、奶奶一起做年夜飯。吃著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心里甜滋滋的。首先,先來做年糕和餑餑吧!年糕代表“年年高”,是祝福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學習、工作都越來越順利。年糕的制作方法可簡單,我不一會兒就做好幾個。接下來,我們又開始做餑餑。餑餑分為“大元寶”和大棗餑餑兩種。其實,餑餑就是饅頭,只不過奶奶家都叫餑餑而已。“大元寶”就是做的像元寶的餑餑。把面揉成圓柱體,再把兩邊都捏一下就大功告成!“大元寶”當然是祝福我們新的一年發大財嘍!還有,在元寶餑餑做完后,一定不要忘記插棗喔!插棗時,要把面摁一下再挑。我問奶奶這是為什么,奶奶告訴我,這樣可以生個“雙眼皮”,雙眼皮的小孩漂亮。做完“大元寶”,我和奶奶就開始做大棗餑餑。大棗餑餑上插著許多棗,一色的紅,可漂亮!或許就是祝我們來年紅紅火火吧!
做完餑餑后,就可以包餃子。爸爸搟皮,我和媽媽包。奶奶就沒活兒干,笑瞇瞇地在旁邊看著我們包餃子,我們包得更賣力。一個個雪白的餃子服服帖帖地排著隊,等待著跳進鍋里好好地洗一個熱水澡呢!
當最后一道菜上桌后,年夜飯就開始。和家人一起,吃著餃子,看著春晚。窗外,天空閃著五顏六色的'光。這是多么幸福啊!
家和萬事興,是多么普通而又與眾不同的家風啊,因為它飽含著我們對家人的祝福和對祖國的希望!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6
我家有一個傳統,那就是孝敬長輩。
以前,我很不孝敬長輩。一次,爺爺在看電視,我正在旁邊寫作業,所以呢,我怎么也靜不下心來,一聽到難聽的戲劇聲,心里就像有幾只小螞蟻在撓癢癢,我想都沒想就沖爺爺喊道:“哎呀,你能不能不要在這看電視,好不容易想到了這道題的答案,被你這電視的聲音吵得又忘了怎么寫了!”爺爺聽后,急忙關掉電視,抱歉地說:“那不好意思,打擾你了。”我雖然沒有再說什么,可心里還是氣鼓鼓的,不停地在怪爺爺不好。
爸爸知道了這件事,便來教育我。他語重心長地說:“你怎么能沖爺爺發脾氣?他是長輩,我們都應該孝順長輩,百善孝為先嗎?黃香溫席的故事聽過沒有,黃香才九歲,就知道孝順父母的道理,天氣炎熱時,他會給父親搭蚊帳,扇扇子,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把吸血的小蟲趕走,讓父親睡得好。天冷的時候,用自己的身體讓父親的.被子變溫暖,讓父親睡得香,你要向他學習,以后一定要孝順長輩啊!”我恍然大悟,決心以后改掉頂撞長輩的壞習慣。
現在,我努力抑制自己,對長輩有禮貌,不發脾氣了。就算長輩做錯了什么,我也不會斤斤計較,我還能主動幫助長輩做一些家務活。我已經意識到自己進步了,高興極了。
孝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想一想,長輩們都那么疼愛我們,為什么不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呢!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7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爸爸媽媽和屬于自己的那份家風家訓。
很多的家長會用嚴厲的態度對待孩子,這使得絕大多數的孩子都開始討厭自己的家長,只有極少數的孩子會在受到家長批評后體會到他們的良苦用心。而我呢,兩種都有可能。
我的爸爸是個不怎么愛生氣的人,所以,大多數時候,他不會兇巴巴的對著我。上次我問他問題時,我很多題目都不會,其實那時候,我就覺得,爸爸可能會罵我一頓,因為那些題以我的.能力只要動動草稿本就可以完成的,但我這個人就是愛犯懶。我拿著作業本來到爸爸跟前,指著作業本上空白的題目,對爸爸說:“爸爸,這幾道題怎么做?”爸爸放下手中的手機,接過我手中的作業本,看看題目,又看看我,此時的我甚至有些后悔:要是爸爸罵我怎么辦,那我還不如自己做呢!突然,爸爸說了一句:“草稿本拿來。”我頓時心花怒放,剛才的緊張感一下子煙消云散,蹦著笑著進了房間,拿出了一本草稿本和一支筆,我心想,爸爸真好,無論在什么時候,他都愿意耐心的教我。但事后,我轉念一想,爸爸如此耐心的教我,不就是希望我懂的題目更多,對這些題目理解的更深嗎?
隨著我的長大,我漸漸有了自己的觀點。記得有一次,爸爸幫我檢查作業時,我認為這題是對的,但爸爸非說這題是錯的,于是,我和爸爸就這樣吵了起來,媽媽也來勸我改正,但我偏不!這時,爸爸就說:“你就是脾氣倔,跟你說‘錯了就是錯了’,怎么不聽呢?你再仔細看看,想想。”我不高興了,說:“憑什么你說錯的就是錯的,萬一你這次判斷錯誤了怎么辦,都說了這是對的,對的就是對的,你再說也沒用。”這句話氣的爸爸把本子一扔,我頓時罵了爸爸一句,撿起地上的作業本,把房門關了起來。第二天,老師講評作業的時候,我才發現是我錯了,是我沒將定義理解透,爸爸兇我不是因為我錯了,而是錯了卻不改。
我的家風家訓就是這樣,我爸爸的教育方式也是這樣,都是希望我對每一道題都理解透了,不要錯誤的理解他們,做題要有自己的觀解,更是希望我的未來更加美好!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8
父親在我的印象中是嚴格且慈祥的。在空閑的時候,他總是一副怒目圓睜的樣子出現在我的面前,以至于我嫻靜少語。
曾記得那一次,是我有史以來受到最嚴厲的批評。我由于很疲憊,就先洗了個熱水澡,洗完澡后,我來到了樓下打開電視就躺在沙發上。在我看電視不超過半個小時后,父親去門口透透氣,就在他轉身的一瞬間,只見我的房間里燈光閃爍,如同一顆懸掛高空的星星。父親為此大發雷霆,他大聲地喊著我的名字,這聲音似乎傳遍了整個村子。我趕緊跑出來,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父親怒火沖天的對不知所然的我說:“你為什么洗完澡后換衣服不把房間里的燈關掉?”我沒有回應父親,只是低垂著頭。父親接著又說:“你知道浪費電是不文明、不低碳的行為嗎”?這時站在旁邊的母親也發話了,她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要知道我們那個年代都是點煤油燈看書的,而且是已經到了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步才會點”。
聽完父母的'教導后,我對節約用電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這樣會讓我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一生受益。
父母在學習上對我的要求同樣如此,必須在做完功課和檢查作業之后才允許自由活動,否則我將受到嚴厲的責罵。
有一次我看見鄰居家的孩子都在玩手機,便心里癢癢,在作業還沒完成的情況下,偷偷地拿著手機溜出家去玩了。沉浸于手機游戲的世界里,天空不知不覺地暗了下來。這時我才發現已經接近晚飯時間了,而父母肯定在焦急的等我。回到家中,只見他們都端坐在我面前,一言不發。我暗自慶幸道:“幸虧沒有發現,不然就慘了”。當我端起飯碗之際,父親突然殺了一個回馬槍:“把手機拿出來”。我極不情愿地將手伸進褲兜拿起那千斤重的手機,心情沉重的放在桌上。接著我照例受到了父親的責罵,他說:“你作為學生,在學習期間不應該玩手機,應把心思放在學業上,以學業為重,況且你的成績屬于中等水平,再沉迷手機,學業一旦荒廢,你就只能是新一代的農民,出去打工了”。我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確,要想成大事者,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方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父母給予我良好的家風家訓,這能讓我在以后的日子里走得更遠。回首那過往的煙云,父母的教導依然歷歷在目。今后的日子里,我會不忘初心,發奮學習,成就自己美麗的夢想。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9
我生長于一個普通的五口之家,爸爸、媽媽、姐姐、妹妹和我。一家人都普普通通、簡簡單單,卻很好的詮釋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勤勞與寬厚。
出生于五十年代的爸媽,他們身上流淌著的全是勤勞的血液。經歷過年少時的饑餓,從結婚時的“一窮二白”起勤勞就深深刻在了他們的身上。記得媽媽曾多次跟我講起他們的事情,結婚當初除一間可以居住的平房外,用家徒四壁來形容當時的狀況,可以說毫不夸張,家里做第一頓飯的米也是向鄰居家借來的。多年來,靠著他們勤勞的雙手,起早貪黑,培養了我和妹妹兩個大學生。比起早些年,如今我們家條件逐漸在改善,但我也很少能看見媽媽停下來的腳步,她總是忙完家里忙外面。她經常說種地得有種地的樣,不能讓莊稼雜草叢生,所以每年地里的收成在村里也是數一數二的高產。媽媽沒讀過幾天書,認識的字不多,她的許多智慧點子,卻讓我深深的佩服,她手巧、心靈,各種美食、各種廢物利用、各種巧妙搭配,總會讓我瞠目結舌,讓我這個自稱在家學歷最高的人也是自嘆不如。我想這一切都和媽媽的勤勞分不開,人們常說做的多了,自然懂的就多了。如今,我也已成家,我也將一以貫之,秉承媽媽的家風,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的未來生活。
我家農民出身,也不富有,爸爸的觀念中卻不會把錢看的太重。與人交往做事中,從來不會讓別人吃虧。爸爸有一手木匠手藝,人們做事也愿意用爸爸,因為做事扎扎實實要的價格又合情合理。村里有什么公益行動,只要爸爸能做到的`,他從來不會推辭,完全沒有一點不情愿。說到家務事,也許這是個永遠也說不清的話題。家中姥姥也是有兒有女,我看到的是十幾年來只有爸媽在全心全意照顧老人的生活,所謂十幾年如一日。如今姥姥已是九十多歲高齡的老人,生活上更是離不開人,媽媽奔波于她的各個外甥之間,是爸爸一日三餐為姥姥做飯送飯,照顧她的生活起居。而爸爸從不會因此與自己的兄弟姐妹去計較什么,用爸爸的話說,“各人盡各人的一份心吧,強求不得他人,孝敬老人永遠都沒錯,對父母問心無愧就好”。街坊鄰里也為爸爸的這份孝心豎起了大拇指。我真的為有這樣的父親而深感驕傲與自豪。我想寬厚的品德已深入父親的骨髓,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沒有任何做作的成分。
當今社會,在諸如求職簡歷中、年終總結中、工作升遷中等等的許多情況下,勤勞與寬厚已成為概括一個人品行的代名詞了。有時我總在想,之所以把勤勞與寬厚放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的層面上講,必定有它的可貴之處。此刻,我也深深意識到爸媽用一輩子去踐行勤勞與寬厚的內涵,這不正是其可貴之處嘛——這就是實踐與堅持。
當我看到以“我的家風家教故事”為主題的征文活動時,也是與我多年來內心的想法不謀而合,總想寫一些東西講講我的父母,所以借此機會,雖不能說一氣呵成,也是很順暢的就完成了初稿,因為其人其事確實是真情流露,沒有半點摻假。在這,我感謝父母給了我生命,同時也感謝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給我樹立的榜樣,祝福我可親可敬的父母,愿我們的家風家教故事永駐心間、代代傳承。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10
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平常的晚上,當我回到家,把書包扔了的時候,我想開始我的長篇大論。但我還是有話要說。爸爸寫了一本“戰爭書”:敢打嗎?如果你不打,就拍拍手等著,看我是不是殺了你!我的心好緊張:嘿!早了,晚了,但此時,原來的負擔已經沉重如山,而且還在下棋,這真是一場屋頂漏雨一夜之間發生的事,船晚了,被風打了各種各樣的無助,我不得不趕緊去戰斗。
雖然平時我也是個棋迷,和爸爸下棋,互相下棋,但是現在我要做作業了,爸爸的心情也很好。第三,我汗流浹背地跑回家,問我怎樣才能以最佳狀態參加比賽,怎樣才能完全有把握贏得桂冠。
“仙女指的路!”“做第一槍!”我嗎?他不太忙。他來回跑了十幾圈,我不知道誰更好誰更差。突然,我爸爸用馬槍出其不意地抓住了我。我的力氣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卻被踩了回去。我固執的脾氣和爸爸的固執在早上正好是最棘手的問題。無論我的兩門大炮插在哪里,我都覺得自己像個火鍋。就像螞蟻一樣,當我陷入困境時,我的.車在戰斗中被殺死了。這真是火上澆油,使雪更糟了!此時此刻,這是敵人,我已經回到天堂的技巧也難以支持海洋中父親的自滿,和我母親也樹下來,分散依賴我的父親,是一個真正的壁花——雙方的風,我不會被打敗,不能打敗我的字典只有被打敗了!
到了第二局,哦,吃了長智慧,處處留心,處處防備,出其不意,出其不意,“將軍,我的話處處充滿驕傲,爸爸只會誘捕動物,今天誰死了?”我當然是。
這時,我真的“春風得意馬蹄病,看所有長安花在一天。”我的那種驕傲,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不禁想起那傷感的詩句:“要同西風作戰,就得身披金甲!”爸爸放下他的嘴:“不,它比我曾經更好!”輸贏是家常便飯。此外,我們都是平等的。對我們來說,輸贏很正常!”爸爸很狡猾,“又玩了一個游戲!”我發誓要把我父親的心放在心上。對我來說,雄心勃勃是很長的一段時間。
第三場比賽一開始,我就殺了很多人。我父親和我努力工作。比賽在白熱化的階段開始。每一個士兵,即使是在死前的最后一刻,也不會白白犧牲。我的想法是殺一個。本殺死了兩個在戰場上掙點小錢的士兵,已經破了網。此時,這個領域一片混亂。乍一看,真的是“醉在沙里,不笑,古時候有多少人打過架?”即使一個殘疾士兵輸了,他也會戰斗到最后一個人,用最后一顆子彈,流最后一滴血!最后,我改變!瘋狂的殺戮!每個士兵都有很多收獲。他擊敗了爸爸,向我表示祝賀。我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
家是歡樂的故事,歡樂的故事,興奮的故事,它們每天都在我家上演,讓我們的家人幸福。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11
我有一個瘦爸爸和一個胖媽媽。雖然我從不覺得我媽媽胖,但我媽媽說如果她聲稱自己胖,別人就不會認為她胖。
媽媽說他爸爸的身材就像莫文蔚,他全身找不到一絲肥胖的'痕跡。我不知道莫文蔚是誰。媽媽說那是一位女歌手。媽媽還說爸爸的身材很好,可以穿旗袍。
我父親說我母親是只懶豬,所以她明白,當她吃東西和睡覺時,她吃的是撥浪鼓。我問這是什么意思。我父親說,她只是走來走去。
媽媽問我是否喜歡她。我會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喜歡爸爸。實際上,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小技巧。我知道媽媽會問為什么,然后我會回答,因為我爸爸經常給我買玩具。然而,我的母親從未愛上我。她知道我喜歡她就像我在心里喜歡她一樣嗎?
我喜歡我的家。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12
耕讀傳家,行穩人生每一步
我從小跟著姥爺姥姥長大,從記事起,姥爺家就是現如今的模樣:黑漆大門的門楣上用瓷磚拼了四個大字——耕讀傳家。這四個字也伴隨著我的成長過程,在心里形成深深的烙印。
姥爺的農活做得是極好的,從耕地、播種、除草到收割,整套流程都堪稱是村里的典范,從小在他身邊長大的我,自然耳濡目染接觸了不少。記憶中最深的一項農活就是給谷子間苗和除草,這是一項極其需要耐心又極其瑣碎的工作:全程需要蹲在地上,拿一把二三十公分長的鐵質小鋤,在一排谷子苗中挑選出長得茁壯的幾顆,按照一定間距留好,其余全部拔掉,再拿小鋤翻松谷子苗旁邊的地,過程中不可把留好的谷子苗鋤掉,而且往往一個人要照顧三壟。通常才干一會兒,腿就蹲得麻了,而且速度很慢。往往覺得自己干了不少活兒,但一眼向后望去,發現其實沒有前進多少步,沮喪和失落感就會紛至而來。
每到此時,姥爺總會說:“干這種精細活兒要有耐心和韌勁,腳踏實地,不必總抬頭,干著干著自然就向前去了。”當時聽的時候并沒在意,可是每次遇到事情,總是會想起他講的這句話,暗暗告訴自己每臨大事要有靜氣,沉穩耐心不焦躁。伺候莊稼是這樣,待人接物更是這樣。
除了干農活,讀書就是這個家庭的另一件大事了。我媽是老大,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為了讓兩個舅舅上學,小學畢業后就開始在村里干活領工分了。媽媽輟學的時候,姥姥和姥爺是有愧疚的,姥姥不止一次地說過,媽媽天資是不錯的,而且很要強,如果家里條件好,完全可以讀出來。也正因為此,兩個舅舅的求學之路比較順利。
當時村里的普遍情況是,每個家庭都做兩手準備,如果學習好就讓上學,能考得上大學是造化,考不上就回來種地或找個工作;如果學習不好就完全看孩子,混個初中或高中文憑了事。大舅第一次高考失利了,是選擇復讀一年還是直接工作成為他人生關口的一次抉擇。雖然姥爺姥姥極力支持他去復讀,可懂事的大舅一直也沒有提出要求,只是每天默不作聲地干著活兒。
大舅最終放下了包袱,如愿考上了大學。在大舅的`榜樣引領下,二舅也一路讀書讀了出來,我們家成為村里為數不多的“讀書之家”“上學之家”。這在現在看來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之處,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執著、堅韌地踐行著內心的“耕讀之道”。
去年春節,大家團聚在一起談起“家風”這個話題時,二舅深情地說:“我們家的家風,就是耕讀傳家。”耕讀傳家的第一層意思就是要教人向善,要引導人走向正途,干活的人要認真工作、踏實上班,讀書的人要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第二層意思是每個人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虛此生,不虛此行;第三層意思是要把良好的傳統傳承、發揚下去,每一代人都有新的進步、新的發展。
現在,我已走上工作崗位7年有余,也已有了下一代,耕讀傳家這四個字,在我心中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現在早已不需要面朝黃土背朝天,每天躬耕于黃土地上了,但是我們今天所處的境況何嘗不是另一種耕作:對待工作,保持耐心、細致,富有韌性、腳踏實地,牢記忠誠、干凈,不好高騖遠,認真走好每一步;對待家庭,切實擔起兒子、丈夫和父親責任,發揮中流砥柱作用,全力維持家庭和睦,攜手向前;對待自己,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質,提升解決問題和干事創業的水平。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13
“你我約定難過的往事不許提,也答應我永遠不要讓對方擔心……”“約定”一詞就是經過商量而確定好的事情。
我和妻子結婚29年了,如同《約定》這首歌中的歌詞一樣,自從xx年我從國企礦山轉崗離家到建筑工地后,我和妻子之間不僅有一份安全約定,還多了一份廉潔約定:平平淡淡才是真。每天打一個電話報一聲平安,在工地上守好安全的紅線,在工作上守好廉潔的底線。妻子不在乎我掙錢多少,只要我平平安安……
時間回到1993年。我和妻子經過自由戀愛,1993年2月結婚。記得那個年代,工資水平很低,雙方家庭經濟條件都不好,我們幾乎就是裸婚。9月底,孩子出生。雖然日子不富裕,但那個時候的物價也不高,再說國企礦山的福利待遇還不錯,也算是衣食無憂的了。
在我們家中,父母早就立下了一個“三個絕不”的家風:絕不占公家的便宜,絕不用“糖衣炮彈”去腐蝕別人,絕不接受別人“糖衣炮彈”的腐蝕。“三個絕不”的家風,就是時刻提醒我們要干凈做事,清白做人。
妻子是廣東客家人,都說客家女賢惠,一點不假。“我們不要和別人比,只要做人清白,家庭幸福,就比什么都重要。”日常生活中,妻子樸素低調,勤儉持家,本分為人,我們的小家也是幸福的港灣。妻子在綠化隊工作,工作相對輕松點,家務活幾乎全包了。妻子在工作上支持、在事業上理解、在生活上關心、在廉潔上提醒。在國企礦山工作26年,我從事過球磨工、生產調度、機關辦公室主任、機關黨支部書記、黨群主管等崗位,也先后榮獲了黃石市五一勞動獎章、黃石市優秀黨員、黃石市道德楷模等榮譽稱號。所有成績的背后,離不開妻子的支持和付出。
時間再回到xx年5月,為了響應企業供給側改革減人增效的號召,45歲的我鼓足了勇氣,走出了大山,來到了二航工地上,從一名礦工成為一名工程人。
老實說,當年我要走出礦山進工地的時候,妻子一百個不愿意:“你做政工工作,又沒有工程專業技術,工地上不可能像家里那么安逸,再說都45歲了,就別再去折騰了。”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在國企礦山工作了26年,做黨群工作有15年。有人說,十年政工一場空。我想趁著還能折騰的時候,再挑戰自我:十年政工我不空。無奈之下,妻子只好支持我出去闖一闖,我們夫妻之間從此多了一份安全約定,也多了一份廉潔約定。
時光飛逝,一轉眼我在工地上工作快5年了。但是無論走到哪里,我和妻子的廉潔約定一直銘記于心,“三個絕不”的家規不敢忘記。
記得xx年6月2日端午節前,我在貴陽項目工地的時候,收到了妻子從湖北黃石寄來的粽子。
“哪里沒有粽子賣啊,各種味道的都有,你也不嫌麻煩啊……”
“這都是我親手包的,這不僅是平安粽,也是廉潔粽……”
原來,這是妻子親手包的粽子。妻子是用寬大的粽葉包成的,餡也只是糯米,然后會加顆蜜棗,雖然不象市場里用葦葉包的粽子那樣翠綠油亮,但味道依然香甜。之所以叫做廉潔粽,是因為用團結和諧棗、勤奮務實米、廉潔高效葉包成的,讓我更明白了妻子以物傳情、借物寓意的良苦用心。
工程人四海為家,過年過節回家團聚是最幸福的日子。幸福的日子,妻子還不忘嘮叨。“老公,我們都是年過半百的人了,我現在已經退休了,兒子也成家立業了,等你退休的時候,我們的退休金也足夠衣食無憂的了,我們也沒有什么負擔,只等著抱孫子。”妻子還提醒我,一定要杜絕“50歲現象”,不能因為“上不去、下不來”逐漸失去了應有的上進心和積極性,也不能看不到“前程”就籌劃“錢程”,更要杜絕“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最后撈一把的現象。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三個絕不”的家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子。我們經常和兒子交心:做事要對得起良心,要講誠信;做人要謙遜誠實,要心存感激。兒子并沒有因我們的嘮叨產生厭煩,他常說:“在父母的鼓勵和監督下,我今后的道路只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陽光。”
今年4月份,我收到了妻子親手寫的一封廉潔家書。妻子用最傳統的書信形式,一筆一劃鄭重寫下家庭助廉的體會,字字句句說出對我的.廉潔提醒。工程建設項目存在很多廉潔風險,我作為項目班子成員,會和勞務隊、材料供應商等有工作往來。我牢記妻子的叮囑:認真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不屬于你的東西堅決不要,不該拿的堅決不拿……
5年來,我始終記得離家時的諾言,堅守我和妻子的安全約定和廉潔約定,并把這份約定延伸到了我的工作中。我2次榮獲了建筑公司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在中交投資、建筑公司、二航局的安全演講比賽中3次均獲第一名,還榮獲了二航局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個人、對外報道先進個人、優秀記者(通訊員)、建筑公司“平安衛士”等榮譽。
工地是我家,廉潔牽萬家。賢內助+廉內助,廉潔家風+廉潔粽子+廉潔家書,這就是我們夫妻清廉持家的秘訣。感謝妻子一如既往的支持和付出,我也作出自己的承諾:金錢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平平淡淡才是真。我將在工地上守好安全的紅線,在工作上守好廉潔的底線,用平平淡淡的付出,做一名對企業忠誠、對自己負責的二航人!廉潔一輩子,幸福一家人,這是我們夫妻彼此對幸福的約定,也是廉潔的約定。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14
今天很榮幸和大家分享我的家風故事。如果要具體的說“你家的家風是什么?”,那么一千個人一定會有一千種回答。每個幸福的家庭,一定有很好的家風。好的家風時時伴隨著我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同時,也因為有好的家風,我們的家庭才會幸福美滿,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
在我的家風中,不僅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且還有“仁、義、禮、智、信”這些儒家先輩的處事哲理。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都不能輕言放棄,否則就會功虧一簣。
就拿我學鋼琴來說吧,記得剛開始的時候,因為手形、指法不對,彈出的音不準,甚至會走音,但是媽媽和老師告訴我,萬事開頭難。在她們的鼓勵下,我反復琢磨,堅持練習,漸漸的已經不再覺得彈鋼琴是一件難事了。
我的這段經歷讓我體會到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任何失敗都是人生中的`一次磨煉,人總是不斷地在挫折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成功!成功的背后,離不開堅持不懈的努力,以及他人的關懷與幫助。媽媽教育我要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善待別人,去幫助別人。這種懂得感恩的家風也一直陪伴著我。在成長的道路上,只有懂得感恩,懂得去報答那些曾經幫助過,關心過你的人,你才會收獲更多的成功與快樂!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15
北大校長王恩哥送給畢業生十句話中的第三句話是:“樂于吃‘兩樣東西’。一個是吃虧,一個是吃苦。做人不怕吃虧,做事不怕吃苦。吃虧是福,吃苦是福。”“這兩樣東西”是我們全家人的最愛,從小耳濡目染,我也慢慢喜歡上并愛上了它們。
吃虧是福
記得第一次被老師訓斥,那是五年前的一個早晨。當看著甩在桌子上的畫滿紅“XX”的作業本,我的眼淚如斷了線的珠子,恨不得有個地縫能鉆進去。可當我拿到作業本后,我發現與自己做得完全不一樣,仔細一瞧,是別的同學的作業,老師弄錯了!我氣憤極了,老師怎么不分青紅皂白就亂訓人呢?雖然當時老師就道歉了,我還是不能釋懷。一回到家,就竹筒倒豆子發泄一番。我本想,爸爸一定會站在我這邊說幾句公道話。誰知爸爸聽完后,微笑著說:“女兒今天受委屈,爸爸請你吃大餐。不過‘吃虧是福’,我家妍妍宰相肚里能撐船,不會計較這點小事的。”經爸爸這么一開導,我心中的怨氣全拋到九霄云外去了。也正是受爸爸的影響,我的性格變得大大咧例,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同學們都說我傻乎乎的,我不在乎。因為我始終堅信:吃虧是福。
吃苦是福
世上有種人叫別人家的孩子,而我好似與這個頭銜無緣。在我的家里聽不到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的話語。在父母的眼中,我就是我,無需和別人去比。正是因為媽媽的“寬容”,我的學習特別輕松,成績就如過山車般跌宕起伏。但去年期末考試,我的數學成績竟然跌倒了谷底。媽媽為此十分著急,向老師、同事和家長請教,希望能找到一種靈丹妙藥,提高我的數學成績。在充分聽取別人的意見后,媽媽每天和我一起做數學題,及時發現我的錯誤,并和我一同分析錯誤的原因。看著媽媽每天那么忙碌,我有點于心不忍,發誓自己一定努力,讓媽媽少操點心。媽媽還是不放心,來了個現身說法鼓勵我。當年,她為了考編,七天背完一本磚頭厚的書,從沒喊過苦,叫過累。我是她的孩子,肯定會遺傳她這種能吃苦的`精神。她還與我分享了龍應臺寫給安德烈的一段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在媽媽強大的“攻心”術下,我開始意識到:所謂的學霸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我并不比他們差,努力了也一定能成為學霸。話雖說得容易,但做起來難。每當我想停下腳步休息一陣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媽媽的這句話就響在我的耳邊,激勵我勇往直前。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數學成績來了個漂亮的逆襲。這軍功章得益于媽媽,得益于良好的家庭。
感謝爸爸媽媽,讓我享受了吃虧、吃苦的幸福;感謝爸爸媽媽,教會了我自尊、自信;感謝爸爸媽媽,為我撐起了一片蔚藍的天空。我會將做個快樂的吃“貨”進行到底,來傳承我們的家風。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16
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校有校規,家有家風”,良好家風是人生開始幸福生活的“第一站”。”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這些熟悉的短句常常影響了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的人生。
百善孝為先,勤儉不能丟
要說我們家的家風,我覺得首先第一條就是孝順長輩,我的姐姐就給我做了很好的榜樣。姐姐在嫁給我姐夫之前,一直在北京工作做都市麗人,身邊不乏追求,但姐姐看中了姐夫的踏實與勤奮,放棄了自己事業做了一名家庭主婦。姐姐的婆婆是一名盲人加之患有頑疾的結核病已臥床多年,姐夫工作繁忙,這么多年都是姐姐在床前照顧,端茶倒水、喂飯、擦身、洗澡。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何況還是隔了座山的兒媳婦,而我的姐姐一直堅持了十多年,在親戚鄰里間傳為佳話。
我的母親是一名典型的中國農村式母親,一生溫良恭儉。我和我姐七、八歲開始就要做洗碗、掃地、收疊衣服之類的家務活,記得小學五年級我就得自己掙零花錢了。怎么掙呢?一是挑水,挑一桶2角錢,一桶5角錢;還有就是農忙的時候背玉米、背紅薯,一躺5角錢。以至于我長大后老拿這個事和母親說笑:“我長不高,都是因為你老讓我干農活”。母親的勤儉總是體現在日常的細節里,家的水有“三次定律”,第一遍洗臉,第二遍洗腳,第三遍沖馬桶。淘米的水洗菜,洗菜的水澆花,這些習慣我都至今保留著。
黃金條子出好人
我的父親今年71歲了,他是一名有著54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從小我就非常怕父親,因為他對我的管教特別嚴厲,他的教育理念很樸素也很傳統——“黃金條子出好人”。父親在退休之前干過三份職業軍人、村官、城管員。無論在什么崗位上他始終兢兢業業,在鄉里、同事們間口碑高,也受人尊重。
父親小時候學業一直很好,他以全鄉第二名考上了縣里最好的中學。14歲那年家里生了變故,奶奶突然病逝,為了給家里減輕負擔,填飽自己肚子他選擇去參軍。在部隊分配到了抗美援朝立下赫赫戰功的“白云山團”,在條件艱苦的西藏林芝當了7年兵,歷任班長、排長,后來部隊改編他轉業回了農村。
母親常說:“嫁給你爸的時候,就兩間茅草屋,房子內部用報紙涂裝了一遍,一張桌子,兩把凳,你爸當兵剛回來,干干凈凈特別有精神”。我的老家在重慶市云陽縣,那里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很多地方路不通,電不通的,落后的不只是經濟還有文化。作為村里為數不多的“文化人”,父親帶領村民一起搞土改,一起種果樹,一起建農渠。在父親當村里支部書記的十幾年里,村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村里有了第一條公路,家家戶戶都通了電,村有了電話搭上了與外界的聯系,農民收入也提高了不少,摘掉了“貧困的帽子”。父親總是說:“那時候還沒改革開放,環境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閉塞的,農村出去打工也少,年富力強的年輕人多,大家干起事來特別團結。”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時常會翻閱些老家的往事,回憶那些“苦日子”,父親總是說他身邊的同事的好,不提自己有多牛。
記得畢業后我拿到了單位的錄用合同,高興的給父親打去電話,電話那頭父親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到:“有了工作了是該高興,以后在單位里一定要認認真真做事,不要偷奸耍滑,不要混沌度日,要對得起這份工資。”參加工作這么多年,逐漸發現工作中還是有一些不好的風氣,在企業里吃著“大鍋飯”,難免有些當甩手掌柜的人,但我時刻謹記父母的教誨,不管我生處何方、何等位置,身先士卒、以身作則、保持對工作的熱愛,我都一直保持著并將永遠保持著。
能幫一點算一點
父親會幫忙處理鄰里之間關系、在村里的紅白喜事里也是“指客師”,在我們一起移民到上海的老鄉里德高望重。母親也是一個熱心人,看到誰家困難,總是能幫一把是一把。我家xx年移民到上海后,一些在打工的老鄉會常租下周邊的房子,父母會幫他們燒水,照看孩子,讓他們安心上班。這段時間上海有了疫情,進行了封閉管理,父母會把自己種的蔬菜免費提供身邊需要幫助的人。父親說:“咱們是占了國家的.政策好來了上海,在外頭求生活不容易,能幫一點算一點,將心比心”。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只要不做虧心事,站著躺著都放心”……這是家給我留下的精神烙印。父母的溫柔、慈悲、不抱怨,無形中浸透到我的生活中,在我最叛逆深陷泥潭的時候,總有一個精神力量在約束著我,不讓我往下滑落。如今我的孩子快4歲了,我也常常把父母和家里的故事講給她聽,雖然她還不怎么懂,現在為了人父,才懂得父母的不易,希望讓她一輩子都能陽光自信的活著吧。
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家國兩相依。我家的故事都是點點滴滴的小故事,雖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一樣滋養了我的心靈。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17
我的爺爺有一口視為寶貝的老式搖擺鐘,從我記事起,就在家里墻上掛著。
鐘身是紅木色,上半部表盤有兩個小孔,下半部掛著一個扁圓的搖擺,正面是刻印著漂亮花紋的玻璃門。每當擺鐘走時不準或者報時聲音不響亮了,爺爺就會從鐘肚里拿出鑰匙給它上弦。我很好奇,為什么每次上完弦后古鐘又能準時響亮了呢?后來參加工作回家,爺爺讓我給擺鐘上弦,我用鑰匙一圈一圈地擰動發條,不覺感嘆爺爺年紀大了,連弦都上不了。這時爺爺提醒我:“做人就像這鐘一樣,要時常上緊鐘弦,校準指向。你工作也一樣,要嚴于律己、腳踏實地。”這時我才醒覺,我不在家的時候,擺鐘可從來沒停過。
小時不識數,只能通過鐘聲來辨別時間,擺鐘半點會發出一聲響,整點幾點就發出幾聲響。每次“鐺、鐺、鐺”的鐘聲響起時,爺爺都會問我是幾點。這時我會仔細傾聽,掰著手指頭數著,等鐘聲響完后,大聲告訴爺爺幾點。每每這時,爺爺就會摸摸我的頭,“對啰,要記住時間寶貴,做什么都要抓緊時間。”后來,求學工作離開家后,再也聽不到鐘聲。每當感到疲憊懈怠的時候,鐘聲總會在記憶中響起,像是催著我向前。爺爺的話時常在腦海中響起,光陰可貴,做事不能半途而廢。
爺爺經常給我講一個鐘表小故事:一只新組裝好的小鐘表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是什么,它去問老鐘表。一只老鐘表說:“一年要走完三千二百萬次。”小鐘表非常吃驚,表示辦不到。另一只老鐘表說:“只要每秒滴答擺一下就行了。”小鐘表將信將疑,嘗試著每秒鐘“滴答”擺一下。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它擺了三千二百萬次。初聽不知所然,后來恍然大悟。這就是勤奮積累的精神,工作要秉持勤勉的態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樸實的爺爺教育總是這樣潤物無聲,卻又發人深省。
擺鐘“滴答滴答”不知疲倦地走著,我也在不知不覺中成長。在成長這條路上,我始終謹記爺爺的“鐘言”:繃緊嚴于律己的弦,堅持警鐘長鳴,做到勤勉履職。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18
我的母親xx,退休前是一名普通的二航職工,從事基層項目后勤工作二十八載,從未貪占公家一分一毫,她自己總是開玩笑說:“我把最好的年華都獻給了二航”。
她評價自己并沒有那么偉大,二十多年四海為家的闖蕩與堅守,在體味其中艱辛時也曾怨過悔過。對于她的工作,甚至我的祖母常責怪她“迂”,說她不懂變通,拘泥保守。
母親參加工作時才芳齡十八,那時她只身一人來到了二航局武漢十九碼頭項目。6年后便生下了我,我還未滿周歲,她就回到了海南項目上。祖母每當望著嗷嗷待哺的我,就想起獨自照顧我的父親的不容易,夜里常常會偷偷落淚。有一次春節假期剛過完,看著大包小包下面黑瘦背影著急要走的母親,祖母氣不打一處來:“一年到頭工作在外,家里老公孩子顧不上,賺不了幾個錢還把自己瘦成這樣!”
一場尷尬的“團圓飯”
祖母向來心直口快,然而她的“怨”是有原因的。在我沒出生時她曾隨父親去工地探望過母親,90年代初的工地條件并不好,甚至簡陋,廁所都是在河邊用木頭“搭”起來的。剛到工地的那天晚上項目食堂有接待,作為后勤負責人的母親則一直忙碌到九點才能坐下陪家人吃上飯。這時祖母望著接待餐桌上還有一瓶已開封且僅剩不多的白酒,便讓母親拿來讓父親喝上一口解乏。誰知母親想都沒想便一口拒絕:“媽,沒喝完的公家的酒我們都會儲存到倉庫,待逢年過節時拿出來給無法回家團聚的職工聚餐喝的。”剛說完,祖母當即面露不悅,正要發火時,被父親攔了下來并寬慰了許久,而一場好不容易盼來的“團圓飯”也在尷尬的氣氛中草草結束。
自此祖母便常說母親“迂”。舊社會的思想讓祖母覺得只要不偷不搶,占點公家的小便宜是正常的,所以很不理解母親的這種“死腦筋”。她總偏執的認為母親但凡變通點,也不至于會讓家人和自己受委屈。
“這一套”是行不通的
我也見識過母親的“迂”。xx年小學暑假期間,正值江蘇淮安大橋項目收尾,我被父親帶到工地上陪伴母親。當時項目上的同事們基本已調離,交通也沒有現在便利,所以項目決定就地處置辦公家具和空調等。因數量較大,如果倒賣的話,利潤很豐厚。當時,這批家具電器很快就被當地的小販盯上,并托關系聯系上了母親。對方開出的條件是:只要母親降低售價,當即會派人將這大批家具收走,并會將利潤分給母親一點,如此一來省時省力,互利互惠。
可誰知道,在母親這里,“這一套”是行不通的。母親果斷拒絕了對方,并在酷暑炎夏拉著父親和我把辦公家具用拖車拖到鎮上進行比價售賣,附近的居民價高者得,母親的行為被對方也戲稱“不可思議與不識抬舉”。我還記得她夫妻倆頭戴遮陽草帽討價還價的熱烈場景,自己則在一旁吃著冰棍兒把收來的`錢緊緊攥在手心。盡管父親心里清楚,嘴上卻也打趣說母親“傻”,母親則全然不顧,直到她把收來的款一分不少的交給了項目部財務時,一顆正直、廉潔的種子也種在了我的心里。
對于母親的“迂”,她僅剩不多的好友紛紛勸她:一個女人在外打拼不容易,利用自己崗位多掙點錢,早點回家相夫教子。而不懂事的我,也曾在少年的叛逆期抵觸過、抗議過,面對不理解,母親仍鏗鏘有力地堅持著她的“迂”,用來守護自己內心的凈土。她常說人窮志不能短,干干凈凈、清清白白的才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家庭、對得起企業。
“明天你趕緊給我還回去”
真正理解并認可母親的“迂”,應該是我參加工作以后了。xx年底,我調至xx西海項目公司負責辦公室工作,因需采購食堂的菜品,便與項目所處地村里的超市打起了交道。一來二去合作后,彼此也漸漸熟稔了起來。為進一步拉近關系,一次超市老板在給公司送菜時順手送了我一個玻璃茶杯,同時強調杯子是別人送他的,他不喝茶便用不上。我被精美的玻璃杯深深吸引,迷了心智認為僅僅是個小物件,就默認成了正常的“人情往來”。當晚同母親視頻通話時,我竟還順手拿起來作了一番炫耀,誰知電話那頭的母親瞬時炸鍋了一般。
“我跟你說了多少次,物雖小又不值錢,但拿了就失了底線。明天你趕緊給我還回去!”
我嘴上應允,心里又數落起母親的“迂”來。但我一向拗不過母親,第二天還是登門將杯子還了回去。最后事實證明母親是對的。因后來我不經意間了解到公司附近單位的人員在收受了超市老板的“好意”后,便也只能默默接受了菜品的提價,企業的成本管理也就此失守。如今我現在回想起來仍會后怕,畢竟一步走錯,步步深淵,廉潔底線一旦失守,后果將不堪設想。
現在看來,母親的“迂”實則是處世的大智慧,社會紛雜中的誘惑林林總總,容易使人迷失,學會“迂”一點,未來腳下的路才能走的更直更長。我心中謹記母親的“迂”,堅信唯有正直清廉才能坦蕩走在人世間,追尋屬于自己的光。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19
外公家有座老房子,里面放著許多老古董,它們全都破舊不堪,布滿了灰塵。這些老古董可是有著四五十年的歷史,飽經滄桑,要知道它們可不簡單,它見證了外公和他九個兄弟姐妹的成長,見證了歲月與生活的變化。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下面這些老古董吧!
同學們,你們見過草繩機嗎?這是一種很簡陋的農用工具,當年我太爺爺太奶奶家里就有一個。太爺爺太奶奶一共生育了十個子女,又沒有什么吃的,可想而知太爺爺太奶奶生活的壓力有多窘迫。于是太爺爺想出一個辦法,每次秋收過后,他們就會把剩下了的稻草收集起來,放到草繩機的口子里,再用腳去踩踏板,那些草繩便被結成了一根一根長長的草繩。草繩越卷越長,打成卷最后就變成一捆一捆的。每次別人家大人在月光下乘涼閑聊,太爺爺太奶奶就抓緊時間打草繩,天井屋里堆滿了一捆一捆的草繩,孩子們就在草繩堆里爬來爬去,集成的草繩卷太爺爺太奶奶就把它們賣給城里造紙廠的老板,用換來的錢來養活他們的十個孩子。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太爺爺的十個孩子全部都平安長大了,并且還培養出了村里第一個大學生,那就是我四外公。媽媽說,她也是草繩機陪伴著長大的。媽媽出生的時候,外公外婆在外面忙農活時,太爺爺和太奶奶就在家里幫忙帶孩子。他們就會把媽媽放在搖椅上,然后就在旁邊結起了草繩兒,媽媽就在草繩機嘎吱嘎吱的聲音中睡覺了,嘎吱嘎吱,嘎吱嘎吱的聲音伴隨著媽媽一天天長大……
老家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老物件,那就是吹谷機。它呈紡錘狀,中間有一個大風車,外面還連著一個把手。當年外公外婆就會把剛收下來的新鮮的稻谷放到里面。因為稻谷里面還有很多的稻草屑,外公外婆轉動風車,風車產生的風力會把稻谷上的穗屑吹出去,剩下來的就是干干凈凈的稻谷啦!
老家還有石磨呢,每年我們回鄉下,外公和外婆都會手推石磨給我們打豆腐吃,往往打個豆腐需要一個上午的時間,因為全靠手工去推,黃豆被磨成渣,再煮開,經過過濾等一系列手工活,但是出來的豆漿豆腐吃到嘴里特別香甜,別有一番滋味,讓我永遠難忘。
這些老物件不但見證了歲月的變化,見證了我們生活的'改變,也見證了勞動人民的勤勞奮斗。正是太爺爺、太奶奶,外公外婆這些父輩們的勤勞奮斗,才讓我們現在的生活如此的美好,所以我們要傳承這些勤勞的品質,好好的生活好好的學習,讓勤儉持家,勤勞吃苦的家風一直傳承下去。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20
在今年的廉潔家風建設活動期間,四公司紀委向全體黨員干部家屬寄送了廉潔家書,動員家屬們常吹“廉潔風”、爭當“廉內助”。近幾日,我也陸續收到了部分家屬向四公司紀委反饋的家書感言。當我閱讀著一份份黨員干部家屬的廉潔親情寄語時,不由得想到了母親的那句“是咱的,咱們可以拿,不是咱的,一點都不要動”。
我出生在農村,那時家里條件不好,妹妹剛出生那會,家里又剛蓋了房子,窗戶玻璃是賒來的,唯一一張父母結婚時的雙人床也因為還債被別人拉走了。母親文化水平不高,但也是個要強的人,硬是跟著父親一起種地、打零工、做小生意,還清了所有債務,還供著我和妹妹上學讀書。
我記得小時候一到別人家,就喜歡翻抽屜,總覺得抽屜里藏著許多我沒有見過的東西。有一次,母親帶我去串門,蠢蠢欲動的我又悄悄打開了鄰居家的抽屜,發現一只按動的圓珠筆,一按就能寫字,覺得特別高級,順手就揣進了袖子里。
回到家后,母親看我在拿著筆寫寫畫畫,一把奪過,正以為要挨揍的時候,她卻對我說“是咱的,咱們可以拿,不是咱的,一點都不要動”,然后讓我自己去還了回去,到了鄰居家,我紅著臉放下筆撒腿就跑。自此以后,我再也沒有翻過別人家的.抽屜。
xx年7月畢業后,我開始在京雄鐵路項目部綜合辦公室工作,只身在外工作難免想家,空閑時都會給母親打個電話,聊聊工作、生活,母親了解我的工作內容后,還是會多次提醒道“雖然咱只是個小職員,但是還是會經手一些錢和物,是咱的,咱們可以拿,不是咱的,一點都不要動”。在項目部的工作中,我也是這么嚴格要求自己的,實事求是、堅持原則,不多報每一分錢、不少算每一筆賬。
xx年10月,我被調回到四公司監督部工作。隨著工作的一步步深入,我發現母親的那句話樸素,但依然是我堅持的準則。因為:執紀者必先守紀,律人者必先律己,必須做到打鐵自身硬,工作起來才能更有底氣、更加硬氣。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相關文章: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06-12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04-24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征文03-01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征文03-01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征文「精選」08-07
家風故事征文03-31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優秀征文02-08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精選56篇)05-18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9篇)12-02
我的家風故事征文11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