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家風征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征文吧,征文的結尾要或緊扣開頭,首尾呼應,或重申觀點,再次點題,或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等。還是對征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家家風征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家家風征文1
今年的9月,我成為了石家莊外國語小學的一名小學生。學校的老師帶著我們學習知識,課外活動,另外,還學習了“雙創”。老師提到了一個新詞“家風”。回到家里,我問爸爸媽媽,什么是家風?爸爸告訴我:家風是一個家的全貌,家風是在自己家好家風的基礎上去認識別人家中的優良美德。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日常用品一樣普遍,又像糧食一樣重要,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東西。家風有很多種,比如不怕吃苦、孝敬父母、好好學習、珍愛時間、好好的利用生命,這些都是家風的一種體現。而我家的家風,在爸爸媽媽身上都有真切的體現。
有一次,我吃完了飯,碗里還有很多飯黏在碗邊。我剛要跑出去玩,卻聽到了一個嚴厲的聲音,“快回來!把碗里的飯吃完!蔽肄D過頭來,看到正板著臉的爸爸在冷冷地盯著我,這種目光不禁令我顫抖,我吞吞吐吐地說:“怎……怎么了?”“過來!把碗里的飯吃完!”爸爸依然板著臉。我走了過去,把碗里的飯吃得一干二凈。爸爸見我已經吃完了,心情慢慢平靜下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你知不知道以前有多少人吃不上飯,爸爸小時候雖然吃得上飯,可是有很多次都吃不飽。如果每個人都像你一樣浪費糧食,饑餓將奪走更多無辜的生命。記住,以后一定要珍惜每一樣食物,珍惜這些用汗水換來的回報!
這件事過后,我每次都把東西吃完,緊記爸爸的話,做一個珍惜糧食、不挑食的人。
而對于媽媽來說,家風就是誠實守信。有一次考試,我忘記帶尺子了,考完試后,我忘記了還;氐郊,媽媽發現我的鉛筆盒里多了一把尺子,立刻皺起了眉頭,馬上把我叫過來質問,我卻若無其事地說:“我借了別人一把尺子,忘了還,我明天就還回去,這有什么大驚小怪的!闭l知,媽媽聽了卻很是生氣,教育了我一番。我感到很不解,媽媽說:“你借東西不還,別人還會借給你嗎?做人要守信,不能言而無信,不然,別人就不會再信任你了。”第二天,我把尺子還了回去,并誠懇地道了歉,同學也原諒了我。頓時我意識到了誠實守信的重要。
自從知道了家風,在我的家中,從爸爸媽媽到我自己,在做每件事情時,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爸爸說,家風體現在每一件小事之中,只要你認真體會每一件事,每件事都能給你一個家風的新認識。
我家家風征文2
你若問我,什么是家風?我會說:我的家風是一本無言的書。他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在渾然不覺中潛入我們的內心,滋潤著我們,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做人做事的行為習慣和行動準則。
我的家風首先是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誠實,作風要樸素。
從我懂事起就懂得看到長輩主動起身迎接,代表長幼有序。有客人來訪應主動打招呼。離開家和回家后一定要先和父母打招呼。若外出一定會告知父母去向并在規定的時間回家。小的時候我總會看到家中來客時,父母熱情起身相迎,遞茶倒水端水果,還會準備一桌家中最好的飯菜盛情款待,我知道了與人為善,善待他人便是善待自己的道理。父母的言行示范讓我懂得了尊重他人從尊重家人做起。至今,這些習慣在我的三口之家仍然延續著。
自我記事起,父母對生活、工作的態度和熱情,就已經開始對我今天整個人生的成長、成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的父親從浙江大學農學院畢業后分配瑪納斯,畢生致力于瑪納斯縣農業種子培育和繁育工作。小時候,父親一直在基層蹲點很少回家,我們只有在每月發工資時才能見到父親一面。而我的母親一人承擔著家中所有的事務,工作也極其繁忙,經常是回到家中我們早已進入夢鄉。那時的我們,還不理解父母為什么這么拼命工作,感覺較少關心教育我們。我上初一時,媽媽住院了,在做午飯時我的左食指被切傷,在送飯的途中,騎著黑色加重28式自行車,急駛在通往醫院的路上,然后,狠狠的摔倒在明晃晃的冰面上,飯菜撒了一地,看著滿地狼藉的飯菜,那一刻,一股強烈的無助感奔涌而出,我在空曠的巷道中,放聲大哭,那一刻,所有的委屈無助全部迸發出來,哭完,擦干眼淚,收拾好心情,再次帶飯給媽媽送去,仿佛曾經什么事都沒有發生。事情雖然過去了,但那時的我一直無法理解父母為什么只是一味的工作,卻總是忽視我們。后來,我參加了工作,尤其是后來成為一名黨員之后,才逐漸發現作為黨員的父母雖然說的少,卻用他們的行動,他們的身體力行教育、影響著我們,示范了我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用無聲的行動告訴我們心中的信仰和精神追求是什么。理解了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敬業精神是一種多么可貴的品質。父母給我們樹立了認真負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榜樣。同時我也漸漸感受到,原來小時候父母什么事情都讓我自己做主,是在給予我充分的自由和自主選擇的權利,鍛煉了我獨立自主的能力,培養了我更加完善的人格,對我以后,不管是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我的整個人生、人格的成長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在我們的家中,父母說教不多,并不是他們對子女不關心,不教育,放手不管,而是父母用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方式,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我們,影響著我們,使我們健康、獨立、樂觀地成長起來。
我的家風再就是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承,做一個有文化、有知識的勞動者。
從我記事起,就經?吹桨职謰寢尮ぷ髦,盡管工作很累,也在堅持學習、讀書,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1976年的秋天,我的父親在基層工作中,腰部摔傷導致骨折,在床上的3個月,仍天天堅持看報、讀書。如今,我的父親82歲高齡,仍然每天按時收看中央新聞、海峽兩岸節目,拿著放大鏡看報、讀書、做筆記,思維依然敏捷,記憶力依然很好,對我們談起政治、歷史、國事,依然思路清晰,興奮開心。如今,我們都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我們家族中的3個孩子也依然喜歡讀書,家人之間遇到好書會互相推薦、傳閱。我曾在“我喜歡這樣書香彌漫的家庭”一文中寫道:“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十日不讀書,面目全非。一個愛讀書的人,不會流于平庸,不會缺乏思考,更不會人云亦云。”父母的身教,讓我懂得了一個人總要有點信仰和精神追求。我家的家風,早已經內化為我們靈魂深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化成我們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
一個家庭的家風要正,首先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其次還要書香不絕,堅持走文化興家,讀書樹人之路。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燈塔,需要堅持幾十年如一日幾代人共同遵守成為一種習慣,而不需要任何外來的強制。隨著時代變化,其核心價值沒有改變,衍生出今天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家的美麗和諧,需要千千萬萬家的努力。
我家家風征文3
家風是什么?一個詞,一句話,一個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記憶,都是家風的載體。
班主任老師在班會課上組織大家討論:你家的家風是什么?放學回家,我就迫不及待的問我的爸爸媽媽,我們家的家風是什么。他們不語,只是留下了蒙娜麗莎般神秘的微笑。
沒有找到答案的我開始悄悄尋找我家的家風。我注意到,我的爸爸每天早晨洗刷后,都會到書房里在筆記本上制定出一天的工作計劃表,明確一天的工作規劃。我問他原因,爸爸神氣的告訴我說:節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我的媽媽,是小區里出了名的寬容。有一次,我家樓上的小男孩在寫毛筆字時,不小心將墨水倒翻在陽臺上,墨水濺在了我們家晾出去的衣服上。媽媽看到“錦上添花”的衣服,沒有大吵大鬧,只是默默地把衣服收起來,重新洗了一遍。媽媽對我說:得饒人處且饒人。
爺爺是一個土木工程師,他雖然已是七十歲高齡,但依舊每天認真研究工程圖紙,一直工作到深夜。他也很注重家庭生活,只要一有空,就翻出當年的相冊,與大家一起分享他工作中的快樂。有時還會邀請我們一起去浦東打高爾夫,或者到商場的星巴克喝一杯藍山。記得小時候,第一次接觸西餐,就是爺爺認真教我怎樣分辨氣泡水和香檳,不同菜式應該怎樣使用刀叉等基本禮儀。我從爺爺身上學會了,做人不僅要會工作,還要學會怎樣生活。
而我從奶奶身上發現了遇事要冷靜,做事要有條不紊,舉止要優雅文明。
經過幾天的觀察,我總于找到了我家的家風,那就是節約時間,寬容大度,工作認真,優雅從容。
一個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它對孩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每個方面都會打上家風的烙印。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有什么樣的孩子。我相信,生活在這樣和諧幸福的大家庭里,我一定會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我家家風征文4
今年,我在電視上認識到了一個新詞“家風”。電視上的記者在大街上找民眾問:“請問您對‘家風’這個詞有什么理解?”有人回答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情操。也有人笑了笑直接回答了三個字——不知道?赐赀@次新聞后,我腦子里不禁想起一個問題:我家的家風是什么?
為了思考這個問題,我坐在沙發上深思。媽媽問了,走過來親切地問我:“寶貝兒,有什么心事嗎?”看見媽媽問我,我便拉著媽媽的手問道:“媽,咱家的家風是什么呀?”沒想到媽媽一開始和藹可親的臉立刻變得嚴肅起來,說:“家風是家里每個成員都可以反映出來的,你不妨觀察一下咱家人的行為!”聽完這話,我飛奔地出來觀察我的家人。
我家現有五口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
我第一觀察的是我的爺爺,爺爺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有農村人的善良、樸實等品質。因為爺爺愛和鄰居們聊天,更愛幫助別人,所以和鄰居們的關系不錯,只要看見左鄰右舍的窗戶或門壞了,爺爺每次都熱心的幫忙去修,爺爺還有個習慣,就是每次出門時,總會帶上幾個硬幣和一塊饅頭,你一定不知道這是為什么把,實話給你說吧,爺爺如果在路上看見一些乞討者,好給予他們施舍。
奶奶是我從小打到大和我常說話的人,可以說奶奶是和我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人。雖然奶奶不識字,但是十分重視家庭和諧的人,如果兩個人鬧得不愉快了,奶奶就會讓那兩個人相互理解謙讓。奶奶有時還會給我講一些有關誠實,孝順父母的成語故事,每次我都聽得津津有味,這些故事都會對我的影響很大,都讓我知道了做人要誠實守信,孝順父母。
說道孝順父母,我的爸爸、媽媽就是一個好榜樣,天氣如果一變,爸爸、媽媽就向爺爺奶奶問寒問暖,如果有一些可口的飯菜,就讓爺爺奶奶先吃,爺爺奶奶直夸他們孝順,如果爸爸媽媽見了熟人,總會主動向他們問好。
我已經總結出了我家的家風,鄰里親,重和諧,孝父母,講禮貌。我總結出后,媽媽直夸我聰明。
現在媽媽把晚飯做好了,我趕快擺放桌椅,碗筷等,喊出爺爺奶奶。熱氣騰騰的飯菜在燈光的照耀下格外誘人。一家人坐在一起說說笑笑吃著飯,感覺真好。
希望家家戶戶都能形成一個良好的家風,讓家風助我們學會做人,在社會中形成一個良好的風氣。
我家家風征文5
清朝著名人物曾國藩,不但自己有所作為,他的后代也是人才濟濟。他的兒子曾紀澤和曾紀鴻,一個是著名的外交家,一個是著名的數學家。孫子曾廣鈞,從小博覽群書,二十三歲就中了進士。第四代、第六代遍布海內外,大多數學有所成。是嚴謹的家風家訓促使這個大家庭輝煌起來。
同樣,我的爸爸媽媽也用自己的行動為這個家織起了一張家風家訓。
爸爸常說要勤儉節約。
又到了春節,大家都愉快而緊張地準備年貨。而家里充滿了我的抱怨聲:“今年的年貨又只準備這一點點,真小氣,春節可是一年才一次,也不會多買點!币慌猿聊陌职秩滩蛔¢_口了:"這不是小不小氣的問題。之所以買這么少,是因為春節一年才一次,大家走親訪友,大多時間不在家,東西也就吃得少。買多了,春節過后就沒人吃了,不就是浪費。我國自古以來,都有勤儉節約的習慣。你應該學一學。不然即使有幾千萬,都要給鋪張浪費光了。“”哦“我輕聲應道。
媽媽常說要勤勞。
走出門,肉肉還沒睡醒的眼睛。”咦,已經很晚了,媽媽怎么還沒有睡呢?她在干嘛?”一連串的問題想我砸來。我輕輕的叫了聲媽。媽媽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我,輕聲問道:”你怎么起來了。“”那個,我起來喝水。”我應聲到!澳阍趺催沒睡呀?”“我手里的活還沒做完,你早點睡吧!明天還要讀書呢?”媽媽依舊忙著手上的活。那天晚上她似乎很晚才睡。
原來他們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動,為我編織著一張嚴密的家風家訓。
中國自古以來都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就是良好的家風家訓讓中國聞名世界。所以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去傳承這些良好的家風家訓。
我家家風征文6
說到家風,我認為一般優秀、良好的家庭所擁有的風氣是具有正能量的,也就是說,這些家風能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起到促進、積極的作用,也能使家庭的家長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但如果一個家庭的風氣并不具正能量,甚至負能量極強,那么這個家庭的孩子會把生活中的問題帶到學習上,長輩在工作中也會失利。所以說,一個好的家風,對一個家庭的和諧、家庭中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讓我擁有這些認知全部歸功于我的爺爺。
我從小因為父母的原因常年居住在我爺爺奶奶家,我的爺爺曾今是一個老師,所以他很清楚生活中的良好環境對于學習很重要,于是給我立下了一系列的家規。起初,我對這些家規毫不在意,認為只要應付一下就好了,可是我發現爺爺對這些很看重,無時無刻的再叮囑我要遵循這些家規,沒辦法,在爺爺的督促之下,我做到不違反家規。
但是,我當時作為一個孩子,又比較粗心,即使我刻意的記住家規中的每一條,我也經常犯錯。家規中有這么一條“吃飯必須保持安靜”,這幾乎是每一個家庭都有的一條家規,可也許就是因為這樣,我無意中就把它忽略了。那是我還在上小學的一天中午,我回到了家吃午飯,我的奶奶一大早出去趕集了,中途碰到了朋友,于是收到了朋友的邀請去朋友家吃飯,這時的家里就只剩下我和爺爺了。午飯的時候格外得安靜,我甚至能聽見我和爺爺的咀嚼聲,這樣的氣氛是我受不了,之前奶奶在家時,電視總是打開的,我只需把注意力放在電視上就可以了,可今天奶奶不在,爺爺沒有看電視的習慣,飯吃到一半我也不好意思去開電視,于是我就想緩和一下這樣的氣氛。這時,我想到了上午在學校發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我立馬告訴了爺爺,本以為爺爺會哈哈大笑,但他只是微笑了一下,隨即臉色變的嚴肅起來,拿出“家規表”,指著那條“吃飯必須保持安靜”一欄,輕輕地說:“無關緊要的事吃飯時不要說。”我一愣,隨即就想,正是老古董。從那之后,那些家規我更是隨便應付,也許是因為我在和爺爺賭氣。不過,之后又發生了一件事,是我改變了對爺爺,對這些家規的看法。
那是我剛上初中的事了,那時我學習成績不錯,學習壓力也不大,爺爺便給了我充足的的時間娛樂,用來放松,這一代的孩子的娛樂方式自然是網絡,我也不例外,一到雙休日作業寫完,我就會打開電腦玩游戲,對此我爺爺也沒反對,因為我每一次都是把學習任務完成的才開始玩的。那天是周六晚上,我玩著網絡游戲,這是爺爺進來了我的臥室,好像是在向我詢問明天中午要吃什么,但當時我正玩了個熱火朝天,根本沒有理睬爺爺,只是回答了一聲“隨便”,這可把爺爺激怒了,他砰的一聲把電腦的主機關上了,我一愣,看著爺爺沒有理解發生了什么,爺爺將“家規表”拿了出來,指著上面的一欄說,你自己看。我往上看,上面寫著,與人講話時必須對著眼睛,要禮貌。我明白了爺爺為什么生氣,因為我再一次不重視家規的行為被爺爺發現了,但是當時我比較叛逆,與爺爺大吵一架,認為即使我沒有遵循家規,也不能這樣。之后幾天,我都沒理爺爺,但是,我卻在默默地“監視”著他看,我希望找出爺爺不禮貌,甚至于違反其他家規的行為,然后再拿去與爺爺對證。不過,我發現爺爺根本就不會違反家規,甚至他的行為都不是刻意做出來的,而是不經意間的,也就是說,爺爺已經將這些家規作為習慣了,我還驚異地發現,一直以來沒有參加“家規活動”的奶奶也是如此。當時的我頓悟了,爺爺奶奶為了我的生活、學習和品德付出了這么多,我不應該與他們吵架,惹他們生氣。第二天,我想爺爺道歉并表達著我的謝意,爺爺聽后也是一愣,然后想著說,他和奶奶的這些習慣是老早就有了,他們當時就是這么訓練我爸爸的,而且爺爺又對我說,在爺爺小的時候,爺爺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太爺爺和太奶奶也是這樣對爺爺的。
因為這些家規,我的家風十分優良,而且我希望將這立家規的“傳統”延續下去,延續我們家的家風。
我家家風征文7
談到家風,首先要知道家風是什么!凹绎L,簡單的講,就是一個家庭或著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孕育許多優良的傳統;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前一陣,中央電視臺做了一個調查就是關于家風的,公眾普遍感覺很有意義。大家都有自己的家風,有很多“吃虧是福,樂學苦干,百善孝為先,老老實實做人,本本分分做事,頂天立地體善良,自立自強不忘本……”。這些都是家風中的美好的東西,也在每一個家庭中都有體現。那么我的家風到底是什么呢?我有一些疑惑,或許我的家風就在我的生活中吧!
我開始回想我的生活,發現我的家風雖然沒有文字表現的那么直接鮮明,但是當我回過頭來看它時,發現原來它一直潛藏在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接下來請跟隨我的視野來看一看,我的家風到底是什么吧!
從我們選擇降臨在這個家庭的時候,我們就自然的接受了家庭的第一個家風了。筵席家族的姓氏,這是亙古以來的傳承,是家族的根源,每一個家族都有屬于自己的姓氏。所以姓氏就是我的第一個家風。我們都知道,在我們小的時候,直接影響著我們成長的就是家庭的環境,而在這個帶有家族韻味的家庭中我們自然而然的就接受了家庭,家族的家風,這也影響著我們的未來生活。
小時候,我們都知道。做錯事了要道歉,要做一個不說謊話,誠實的孩子。看父母勞動一天回來,要幫父母做事,這叫懂事。家中來了親戚要懂得招呼,要熱情,這叫熱情待客。從小我們就在一點一滴的接受者家風的洗禮,讓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洗去鉛華變得光亮。
記得小時候,每逢過年我們都要向長輩拜年。那時候的自己根本不知道拜年是做什么的,唯一讓自己感興趣的是那拜年后的壓歲錢。那時候我們家族中有一個老人,是我們的太白。每次去拜年的時候,一群小孩排成隊,太白坐在一張椅子上,小孩子一個接著一個的給太白磕頭,磕完頭后,太白會給壓歲錢。那時候的我們都很期待這一刻的到來,不過讓人不太滿意的是壓歲錢太少,不過每當這時一邊站著笑嘻嘻的父母就會小聲對我說,待會給你補上。每當這時才是孩子們最為開心的時刻,F在想一想真的是,孩童的頑皮和天真與長輩的憐愛與祝福啊。長輩帶給你的是一年里最為美好的祝福,這種祝福已經超越了金錢的價值了,當然對于孩子的我們來說當然不懂了。
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意識到家風在我們的生活中的影響,我們往往會忽視它的存在,這就是為什么當被問道“你的家風是什么的時候”,你會有一會的語塞,腦子中短暫的空白,因為家風太多了,多的足可以充斥著我們的每一天的生活。
想一想,當你一早起床的時候,你會不會有一種習慣,是來源于你小時候形成的,你要刷牙,洗臉整理一番自己,干干凈凈的開始一天的生活,這些不就是家風的瑣碎體現么。當你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的時候,你要準時上班,勤懇的工作,不要偷懶……這些都是家風的體現。想一想一旦這些家風消失后,整個社會會變成什么樣子,所以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是需要一代一代的筵席下去的。
家風有好的,也會出現壞的東西。這時候就需要睿智的我們去擇取了。好的留下,壞的堅決剔除。比如說以前的重男親女,太過傳統的家風思想。也有一些是根據社會的發展需要自然演變的,比如說在以前一個家族的人基本上是住在一起的,或者相鄰而住的,但是現在的社會形態已經完全和以前不一樣了,現在的人都是住在層層的水泥墻里面了,你要筵席那種家風顯然不太現實。
還有很多家風也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漸漸地開始被遺忘,被忽略。但是會有新的好的家風又會加入進來。所以一代又一代的我們在接受家風的同時,也需要睿智的選擇,有些是要世世代代的子孫延續下去的立人勵志之本,有些是時代所拋棄的`糟糠。
在我的家族中,父親從爹爹那里得來的一個立人之本是一句話“若果你沒有能力,你要飯都要溜河沿”。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如果你個人沒有一定的能力讓自己在這個時代有尊嚴的活下去的話,即便你去要飯都沒有人會給你,因為人家看不起你,要飯都不給你。這個就是父親從爹爹那里繼承來的家風。這句話也確實影響著父親的一輩子,也是這句話讓父親更清楚的理解了人生,理解了生活。這才有了我現在的美好生活。
父親從爹爹那里得來的家風,激勵了父親一輩子。而對于我,父親給了我這四個字“自立自強”。很簡單的幾個字,但卻是父親一輩子對生活的感悟和對人生的總結。自然這四個字到我這來就是我的家風了。
開始父親和我說這句話時,我并沒有在意。只是把它當作了父親對我的一種希望吧!不過隨著我的成長,隨著我對生活的理解越來越深,我發現這句話真的需要我用一生去理解,去詮釋。如果我能在有生之年將這句話理解透徹,并做到的話。那么我的后代將會對家風有更深的理解與價值的提高。
現在的自己已是大學生了,還有兩年自己就要走上社會,走上工作的崗位了。那時親身經歷過生活洗禮的自己將會對“自立自強”這幾個字會有更加透徹的理解與感悟的,相信那時的自己才會真正的明白何為“自立自強”,有何為家風的立人之本的。
“自立自強”這就是我這一代的家風,我這一代的立人,勵志之本。
我家家風征文8
家風是什么?家風是一個漫長的言傳身教的過程。好的家風需要一個家庭、一代人乃至數代人的日積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好的家風,教給子女的是優良的品質,傳給后代的是精神力量。有家風的熏陶,有家訓的指引,有家規的約束,在人生的路上我們才會風雨無阻,一路前行。
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歷史學家司馬光雖位高權重,但他嚴于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告誡其子:儉以立名,侈以自敗。后來便撰寫了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司馬光借鑒了諸多達官顯貴之子的墮落與腐敗的教訓,吸取經驗,從嚴教子,使得其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我們熟悉的三字經里曾有這樣一句話:“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每一個家庭都是社會的一個細胞,良好的家風,與我們的父母息息相關。父母對我們的影響與教育是至關重要的,有好的父母就能樹立起好的家風。
我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雖然我的父親母親不識字,但是他們懂得做人的道理,從小他們就對我說:“不要出去招風惹事,更不能和別人打架,不能拿別人家的東西,貪圖人家的小便宜……”雖然是些普普通通的話,但我一直按照父母的吩咐,認真地做著每一件事,直至我長大。
現在我也結婚生子了,我和妻子一樣,時常用父親和母親教育我的話教育兒子,雖然兒子不懂,但是我相信,有一天他會懂,他會和我一樣做好自己的事。其實,家風有時就是一席話,一席讓我們銘記一生的話,雖然不是哲理,但它卻是為人的道理,一直引領著我們前行。
家風是一種傳統美德,好的家風對社會就是一種道德的力量。我們的社會需要這種優良的傳統,更需要這種力量。家風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真誠地希望每一個家庭的家風是積極向善的,家庭里的每一個成員的品德都是純潔的、高尚的,那么我們的社會就能形成一個良好的民風,我們的社會就會成為一個和諧的社會。
我們生活在中國,這個大家庭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付出與努力,更需要我們優良傳統的繼承。家風,需要一代代人的文化傳承,需要時光的沉淀與積累。只有不斷地提升我們的小家風,才能更好的塑造我們的民風,中國風。
有人說家風是誠實守信、尊老愛幼、待人忠厚;有人說家風是勤勞踏實、節約樸素、正直清白;還有人說家風是詩書繼世、謙虛謹慎、精忠報國。我說家風是一面鮮艷的旗,一面承載著道德、文明、誠信、禮儀、和諧、團結的旗。相信有家風這面旗的引領,我們的家會更幸福,我們社會會更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更強大。
我家家風征文9
感念父母
在我還沒出生時,爺爺就去世了,奶奶留在我腦海里的影像也僅僅只是我母親現在的模樣,因為她在我年幼時也早早地離去。母親是獨女,父親倒插門撐起門戶,養育了我們兄弟四個。如今我們家已是四世同堂,家風清明,子孝媳賢,敬老愛幼,勤儉治家;叵肫饋,這都得益于我的父母雙親言傳身教,家教嚴明——
節儉持家
父親當過援朝志愿軍,轉業后在國家水電部門工作,家里僅母親一人在公社集體里掙工分。我們兄弟四個幾乎是三年一個三年一個的相繼出生,母親一人掙的工分哪夠我們吃飯穿衣呢,因此我們家年年都是“超支戶”。每到年底,父親便把自己省吃儉用存下來的工資寄回來或者帶回來,還上生產隊里的“口糧錢”,為此,父親曾經十六年沒有置辦過一件衣服,一年四季穿的都是公家發的工作服;我們母子五人也常常是粗糧當飯,土豆青菜一頓,紅薯稀飯一頓,就著咸菜勉強填飽肚子;衣服鞋襪也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縫縫補補直到不能再穿為止。如今,生活條件已今非昔比,但我們全家仍保持著節儉的家風。
敬老愛小
總是在臨近春節時,我們才能見到父親探親回家的身影。每當這個時候,我們才能吃到平日里不曾見過的小食品,穿上給我們過年才能穿的新衣裳,偶爾還帶給我們一些廉價的小玩具,當然,鄰里的小伙伴們也是一定能夠跟著我們分享那些食品和玩具的。大年初一一大早,父親便早早讓我們起床,塞給我們兩角或者五角的壓歲錢后,拉著我們兄弟四個的手,到家族長輩們那里一一拜年問安。到了初二這天,我們全家則是風雨無阻地去到臨縣的婆婆家,看望父親的父母,我們的另兩位爺爺奶奶,在那里,我們自然地得到她們的百般疼愛。如果父親未能回家過年,這些例行的事便是母親帶領著我們去做,從未間斷過的。
家教嚴明
對長輩,我們是萬不敢直呼“你”的;吃飯時,父母沒有上桌,我們沒有一個人動筷子;老二曾經因為一次貪玩逃學而被父親打斷了棍子;而我,一次在自家菜地里,發現鄰居家的一條黃瓜從籬笆縫長到了我們這邊,于是偷偷地摘吃了,待母親得知此事,硬是把我拉到鄰居家去認錯道歉并摘了自家菜地里最大的一條黃瓜陪給人家。就是因為在這些細微的小事上從小到大父母的嚴格家教,才使得我們一家人做人規矩,做事規矩,知禮守法,口碑極佳。
不輟勞作
父親是帶著一大摞發黃的獎狀和十幾枚銹跡斑斑的獎章退休回到家鄉潛江的,這些獎狀和獎章足以見證父親工作的勤奮。回到家鄉后的近二十年里,父親沒有因為退休而安享晚年,一雙長滿老繭的手總是忙碌著:房前屋后整理和打掃得干干凈凈,下到母親的責任田里幫著做農活,自己動手在后院砌起院墻圈養過上千只蛋雞,每年都會有兩頭肉豬出欄……我們兄弟四人都在外工作,有自己的房子、家庭和孩子,經濟條件都很不錯,父親的退休工資也足夠二老開銷的,可他們勤勞的雙手一刻也不曾停歇,居然用積攢下來的錢在市郊購買了一棟兩層樓房。這就是我一生勤勞的父親母親!
往事悠悠,歷歷在目。感念父母的養育!感念父母的教誨!
我家家風征文10
家風是一個家的風氣,一個家的規矩。好的家風給人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使人擁有一種優秀的教養。孟母三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家的家規就是“勤儉持家”。記得政治課上,對于消費,有4句話,其中有一句是“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心中很喜歡那種粗茶淡飯,如閑云野鶴的生活。雖然勤儉節約不可能完全做得到,但在日常,我也確實努力地在做。久而久之,它會變成一個習慣。
《勸學》中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相信在有些方面,也是這樣,都是一個量的積累,然后量變引起質變。莫要小看了小錢的積累,積累得多了,會變成大錢。據說,這是成功商人的秘訣。我不知道,這可不可行,理論上應該不錯。
說完了我家的家規,來談談我的,我心目中的家規。規矩是人定的,我也想要“定些家規”。
在我心里,不卑不亢是待人接物時非常重要的。這也可以體現出寵辱不驚。對人不能太高傲,目中無人。殊不知,你站在山頂上藐視別人,別人在山腳下,看你也是這樣渺小。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人要有傲骨,可絕不能有傲氣。但是,也不能奴顏媚骨,如墻頭草一樣兩邊倒。
另外,凡事都有個度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過火。過度的自信就是狂妄,過度的謙虛就是裝!由此我想到,每件事都是具有兩面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時候,要看開點,何必自尋煩惱,讓自己不開心呢?
最后,我覺得,每個人都要找到屬于自己的“道”。這個“道”是無形無名的,看不見,摸不著,可是它確確實實存在。它是我心中的道德準則,也是我的信仰。父親常教育我,要助人為樂。他還說,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我則另有補充。
雖然這更像是做人的道理,但對我而言,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家規”。人,構成了家,家,構成了國。家風的力量,不可小視啊!
我家家風征文11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我家的家風是:勤勞善良,誠實守信,孝順長輩。
我出生在一個農村的家庭,爸爸媽媽從小就教導我做人一定要勤勞。小時候每當家里農忙時,一家人總是全體出動,割麥子、掰玉米等等都干過,雖然很累,有時汗流浹背,但家人辛勤的勞作,換來了豐收的碩果,看在眼里,美在心頭,開心的總是不得了,這就是我家勤勞的家風,從小便讓我懂得只有付出了才會有回報,爸爸也一直這樣教導著我。
媽媽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善良,媽媽在生活中也一直為我們做著榜樣,有什么好東西總愿意與街坊鄰居分享。借了鄰居的東西用,總要及時完好的歸還人家。媽媽說:“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你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你著想,人與人之間就會有一種融洽快樂的氛圍!蔽蚁刖褪窃谶@種氛圍的熏陶下,我才擁有了一個快樂的生活,我想我們也都在享受著這份幸福。
誠實守信關系著我們的生活、工作……,一個人如果失去了誠信,就會讓人瞧不起,失去朋友,將在社會上沒有立足之地。誠信給人帶來溫暖,有時很難做到,有時卻很容易做到,有時甚至身邊的一件小小的事情就是一份誠信;一句簡單的話語就是一份誠信;一個淡淡的微笑就是一份誠信。只要我們從點點滴滴做起,守住自己的那份誠信,整個世界將會變得無比的美好。
爸爸就經常對我說:“一個人要知足,要知道感恩,孝順長輩回報他人!蔽易源蚨缕,就聽爸爸說我們的老家在遼寧,在那里有著爸爸的至親朋友。剛到黑龍江來的時候家里的條件不是很好,老家的親人聽說后總會寄來一些錢和物品,收到這些東西的時候爸爸總會用本子記下來,他說以后有機會一定要報答人家。我家條件好了以后,尤其是有了電話之后,爸爸總是電話問候遼寧那邊的親戚,過年了送去親人的祝福。爸爸說:“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們更要知恩感恩!
今天,我的爸爸媽媽也已上了歲數,在他們的教導下,我已經長大成人,雖不在他們身邊,但我總會電話問候,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回去看看他們,多陪陪他們,常回家看看。
如今我也是一名母親了,我會用我的一些舉動,影響我的兒子,讓他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下,成為勤勞善良、誠實守信、孝順長輩的好孩子!
【我家家風征文】相關文章:
我家的家風家訓征文01-01
我家家風征文(13篇)01-24
我家家風征文13篇01-24
我家的家風征文(6篇)12-29
我家的家風征文6篇12-29
我家的家風家訓故事征文12-10
我家家風征文通用13篇01-24
我家的家風家訓征文(5篇)01-01
我家的家風家訓征文5篇01-01
我家的家風征文通用6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