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薦讀:一曲長歌三十年
言雖樸素,但發自肺腑!這是無數中國百姓的心聲!感激小平,就是感激十一屆三中全會,就是感激黨和政府!
沒有聯產承包責任制,沒有對內改革,對外開放,何來今天的中國?
1973年,我呱呱墜地。最早的記憶便是吃玉米面做的各種食物:一曰窩頭,中空上凸;二曰糊餅子,形狀不定,做飯時貼在大鍋內側;三曰煎餅,制作工藝復雜,但也最好吃。在灶膛或爐子上烤窩頭、糊餅子,烤得半焦不焦,再就著大蔥大嚼,回憶中真仿佛是件美事!
當時畝產無論玉米還是小麥都不過五百斤,可地一分,馬上翻了一番,以至于后來桓臺榮獲“噸糧縣”美名!真是奇哉怪哉!
每到春天,捋榆錢是農村孩子最熱衷的'事情之一,大家腰系麻繩,別鐮刀,爭先恐后爬樹,先騎著樹杈吃個飽,再把長得多的樹枝或折或削往下拋。有時為了爭搶一棵樹,打得鼻青臉腫也屬常事!還有就是找根竹竿,綁上鐵鉤,滿村跑著夠槐花,或者挎個小筐,下洼剜野菜!
吃如何,穿就如何!尤其冬天,大家黑棉襖、黑棉褲統一著裝,格外平等。我們這班男孩子流了鼻涕便用襖袖子一抹,人人袖口明亮如鏡。有再窮困些的,一套棉衣多年不換,棉絮四面開花,腋下、腿窩等處黑里透白。老人們則是大抿檔褲,外扎一根麻繩或布條,上別煙袋,倍顯老農民形象。
現在呢?誰不是毛衣、毛褲、保暖內衣,更有不少女同志冬天穿漏腿裙子了!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第二年,我家的主食就成了麥面卷子。爹娘還專門留出一塊園子地,變著花樣種菜。第一批西紅柿紅了,爹娘不賣,先讓我們吃了個夠。娘現在說起此事,仍是咬著牙、很解恨地說:“以前沒有地,現在就是讓孩子們先吃個夠!”
我81年上小學,86年上聯中。這階段雖然比78年前后條件要好,但與現在相比仍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為了節約,我家冬天從不生爐子。就是睡前用一把柴火暖暖炕。娘說弟弟小,跟著她睡,夜里起來把尿,不一會兒就凍成冰。學校教室也不生爐子,當然更沒有暖氣,我們一到冬天就凍手,腫的像紅蘿卜或是血口四裂,到家用熱水一燙,癢得鉆心!
以后我上高中,上大學,參加工作,步步走來,也親身見證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歷程。談到錢的問題,更是一個重要標志。20xx年我兒子剖腹產出世,花了20xx多元。娘說當年生我花了3毛錢,生我妹妹花了5毛錢,生我弟弟花了3塊錢!1978年到20xx年,20xx元與三毛錢,僅此一比,可見中國發展之一斑!教師的工資一漲再漲,農民的收入一提再提,錢的問題說到底就是一個國力的問題!一句話:富了!
一個奇跡讓世界瞠目!
一切都證明,路走對了!
三十年的探索,三十年的成就,國人不會忘記!長歌一曲,慨當以慷!何以慶祝,唯有杜康!讓我們舉杯吧,慶祝三中全會的偉大勝利,祝中國插翅騰飛!
【征文薦讀:一曲長歌三十年】相關文章:
許一曲清爽長歌,吟塵世芳香經典美文04-24
中考滿分作文:那一曲歷史長歌01-07
夜未央,一曲長歌為誰醉散文10-07
美文薦讀:長路漫漫04-28
冬去春來歌一曲作文02-27
一曲凡人的歌散文02-20
有關尋根歷史的征文(薦讀)02-28
一曲離歌離歌高一作文09-15
暑假讀一本好書征文「薦讀」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