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作品好段摘抄
導語: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人并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我們都在等待,等待著別的人來拯救我們自己。——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幸福的家庭有同樣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人都是為希望而活,因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風中之燭在風中搖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終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水滿則溢,說盈則虧”,這個世界從來只有更美,而沒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時刻。——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幸福的人都是一樣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由此可知,上帝是一個禁欲主義者。他不允許別人干他不喜歡的事,因此他又是一個獨裁主義者。——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弗龍斯基是一個身體強壯的黑發男子,不十分高,生著一副和藹、漂亮而又異常沉靜和果決的面孔。他的整個容貌和風姿,從他的剪短的黑發和新剃的下顎一直到他的寬舒的、嶄新的軍服,都是又樸素又雅致的……當他走近她的時候,他的美麗的眼睛放射出特別溫柔的光輝,臉上微微露出幸福的、謙遜而又得意的微笑(列文這樣覺得),小心而恭順地向她鞠躬,把他的不大而寬的手伸給她。——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陰影構成的。——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愛情如同燎原之火,熊熊燃燒起來,情感完全控制了理智。——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當在愛的純潔之中涂抹上其它色彩的時候,這種愛就不再是完美的了。但此中沒有是非之分,沒有對錯之分,只有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爭。——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我們有罪,是因為我們沒有去拯救像安娜一樣的人,拯救像她那樣美麗而高尚的靈魂。——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如同飛蛾撲向野火,注定這場愛情要將她毀滅。——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愛情的力量使她幾度沖破世俗的藩籬,去尋求屬于自己的幸福,但自私感和罪惡感立即來到她的身邊,使她的內心充滿了矛盾和痛楚。——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他憑著襲上他的心來的狂喜和恐懼知道她在那里。她站在溜冰場的那一頭正和一個婦人在談話。她的衣服和態度看上去都沒有什么特別引人注目的地方,但是列文在人群中找出她來,就好像在蕁麻里找到薔薇一樣容易。由于她,一切都生了光輝。她是照耀周遭一切的微笑。——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當聰明人爭論時,雙方花了極大的力氣,費了許多口舌,用了大量巧妙的邏輯,最后發現他們苦苦爭辯的東西,原來在爭論一開始大家就已明白了,但他們始終各執一辭,又不愿直說,唯恐遭到對方攻擊。
他忽然覺得,原來使他痛苦的事情,現在卻變成他精神上快樂的源泉;當他譴責、非難和憎恨人的時候,一切事情似乎是無法解決的,但當他饒恕人和愛人的時候,一切都顯得簡單明白,什么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
列文思考,他是個什么人,他活著為了什么?他找不到答案,悲觀失望。但當他不再向自己提這問題時,仿佛知道他是個什么人,他活著為了什么,因此就滿懷信心地生活著,行動著
剎那間,烏云已把太陽完全遮住,天色黑得象日食一樣。狂風肆無忌憚地刮個不停,擋住列文的去路,吹落菩提樹上的葉子和花朵,把白樺樹枝上的樹皮剝得不成樣子,把洋槐、牛蒡、花草和樹梢都吹得倒向一邊。在花園里干活的姑娘們尖聲叫著跑到下房。白茫茫的.雨簾吞噬了遠處的樹林和附近的一半田野,迅猛地向柯洛克推進。雨點碎成一個個小水珠,彌漫在空中。
她打開門。暴風雪向她迎面撲來,同她爭奪著車門。她覺得很有趣。她拉開門,走了出去。風仿佛就在等著她,快樂地呼嘯著,想把她擒住帶走,但她抓住冰冷的門柱,按住衣服,走到站臺上,離開那節車廂。風在踏級上很猛烈,但在站臺上被車廂擋住,變得輕微些了。她舒暢地深深吸著雪花飛舞的凜冽的空氣,站在車廂旁邊,環顧著站臺和燈光輝煌的車站。
她回頭一看,立刻認出伏倫斯基的臉。他舉起一只手放在帽檐旁,又向她鞠了一躬,問她有沒有什么事,他能不能為她效勞?她好一陣什么也沒回答,凝神地望著他。
他本來知道她有丈夫,但幾乎不相信他的存在,直到看見他,看見他的腦袋、肩膀和穿黑褲子的腿,特別是當他看見他露出所有主的神氣,泰然自若地挽起她的胳膊時,他才確信這一點。
他看見卡列寧,看見他那彼得堡式刮得光光的臉和嚴厲而充滿自信的神態,以及他的圓禮帽和微駝的背,才相信他的存在,并且產生了一種不快的感覺,就象一個口渴得要命的人走到泉水旁邊,卻發現那里有一條狗、一只羊或者一頭豬在飲水,并且把水攪混了
她沒有給他任何鼓勵,但每次見到他,她心里都會燃起第一次在火車上見到他時的那種熱情,她自己也感覺到,只要一見到他,她的眼睛里就會閃出快樂的光芒,嘴唇上就會浮起微笑,而且抑制不住這種快樂的表情。
他望望門口,臉上現出一種古怪的表情。他快樂地、凝神地、同時又怯生生地瞧著走進來的人,慢慢地欠起身來。
列文來到戶外,好象一棵樹到了春天還不知道該把它那飽含漿汁的嫩芽和新枝怎樣生長和往哪里伸展,他還不知道他那心愛的農場今后要辦些什么事業,但他覺得心里充滿最美好的計劃和設想。
快樂不在于發現真理,而在于追求真理。
灰毛老狗拉斯卡緊跟在他們后面,小心翼翼地在列文對面蹲下來,豎起耳朵。太陽正在落到樹林后面去。疏疏落落夾雜在白楊中間的白樺,在落日的余輝中清楚地映襯出它那綴滿飽滿嫩芽的枝條。從積著殘雪的密林里,隱隱約約地傳來蜿蜒的細流的潺潺聲。小鳥啁啾鳴囀,間或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上。在一片寂靜中,可以聽見隔年落葉由于泥土解凍和青草萌發而發出颯颯的響聲。
他站著傾聽,時而俯視布滿青苔的潮濕土地,時而瞧瞧那聳耳細聽的拉斯卡,時而眺望那伸展在面前山腳下樹梢光禿的茫茫林海,時而仰望那白云片片、昏暗下來的天空。一只鷂鷹悠然鼓動兩翼,在遠處樹林上高高飛過;另一只也以同樣的動作朝同一個方向飛去,接著就消失了。鳥兒在樹林里越叫越響,叫聲越來越嘈雜了。一只貓頭鷹在不遠處啼起來,拉斯卡一驚,悄沒聲兒地邁了幾步,側著腦袋,留神傾聽。隔河傳來布谷鳥的叫聲。它照例先咕咕叫了兩聲,接著就嘶啞地亂叫起來。
他雙臂擱在桌上,一只手托住他那紅潤俊美的臉,那雙善良而睡意惺忪的眼睛象星星一樣閃閃發亮,說道。“這該怨你自己不好。你害怕情敵。我還是當時對你說過的那句話:我說不出你們倆誰占優勢。你為什么不力爭呢?我當時就對你說過……”他沒有張開嘴,光用牙床打了個呵欠。
盡管她竭力裝作鎮定,她的嘴唇還是在不斷抖動。“請你原諒我跑到這里來,但我要是看不到你,那我一天也過不下去,”他繼續照例用法語說,有意避免俄語里“您”和“你”這兩個詞,因為用“您”顯得太疏遠,用“你”又親昵得有點危險。
伏倫斯基無法理解,象安娜這樣個性很強又很誠實的人,怎么能忍受這種自欺欺人的處境而不愿擺脫。他沒有想到主要原因就是她說不出口的“兒子”這個詞。當她想到兒子,想到他以后將怎樣對待她這個拋棄父親的母親時,她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十分害怕,簡直無法認真思考,只能象一般女人那樣用虛偽的判斷和語言來安慰自己,好讓一切都保持原狀,并忘記兒子將會怎樣對待她這個可怕的問題。
伏倫斯基在卡列寧家的陽臺上看了看表,心情十分激動,全神貫注地想著心事,以致雖然看了表上的指針,卻沒有看清究竟是幾點鐘
她坐到寫字桌旁,但是不寫信,卻把雙臂擱到桌上,把頭伏在臂上,她嗚咽著,整個胸脯一起一伏,哭得像個孩子。
同樣一件事可以用悲觀的眼光去看,因此感到痛苦,但也可以把它看得無所謂,甚至覺得快樂。
他放下兩腿,一條腿擱在另一條腿的膝蓋上,用手抱住,又摸摸昨天從馬上掉下來摔壞的小腿,接著身子向后一仰,深深地舒了幾口氣。
死,萬物不可逃避的歸宿,頭一次以無法抗拒的力量呈現在他面前。而在這個睡意中呻吟、習慣成自然地忽而禱告上帝、忽而咒罵魔鬼的親愛的哥哥身上,死就絕不象他原來想象的那樣遙遠。死也同樣在他身上存在著,這一層他是感覺到的。不是今天,就是明天,不是明天,就是再過三十年,那還不是一樣?至于這無可避免的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不僅不知道,不僅從來沒有想過,而且沒有勇氣和力量去想。
他在黑暗中蜷縮著身子,抱著雙膝,坐在床上,同時屏住氣息不停地冥思苦想。但他越是冥思苦想,就覺得越清楚,事實無疑是這樣:他在生活中確實忘記了、忽視了一個平凡的情況——死一定要來,一切都要完結,什么事也不值得動手,而且是無可奈何的。是的,這很可怕,但是事實。
列文確實說出了他最近的心情。他處處只看見死和死的臨近。但他所設想的事業卻越來越吸引他。在死沒有來到之前,總得活下去。他覺得黑暗籠罩了一切;但正因為這樣黑暗,他覺得事業才是這黑暗中唯一的指路明燈因此抓住它不放。
他現在比起從莫斯科一路跟蹤她來的時候,離開幸福卻要遠多了。當時他認為自己沒有得到幸福,但幸福在前頭;現在呢,他覺得最幸福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她已經完全不象他最初看見她時那樣誘人。無論精神上,肉體上,她都不如從前了。她整個身子變寬了,當她談到那個女演員的時候,她臉上現出一種使她變得難看的憤恨神色。他望著她,好象望著一朵摘下已久的雕謝的花,他很難看出它的美——當初他就是為了它的美把它摘下來,而因此也把它毀了的。他覺得那時他的愛情強烈得多,但只要他橫下一條心,還是可以把這種感情從心里壓下去的;現在呢,他覺得他對她并不那么愛了,但他知道,他同她的關系卻是再也割不斷了。
她停下來,眼睛盯著門,竭力裝出嚴厲而輕蔑的神氣,但是裝不象。
他一認出跑上來的人是誰,那張被制服的繡花領子托住的和顏悅色的臉,就更加容光煥發了。
各人都以為自己所過的是唯一正確的生活,而別人卻在虛度年華。
他走了過去,像對著太陽似的不敢朝她多望,但也像對著太陽一般,即使不去望她,還是看得見她。
她不是一個初次參加跳舞的姑娘,在她的眼里,舞池里的臉不會匯成光怪陸離的一片。她也不是一個經常出入舞會的老手,對所有的臉都熟識得有點膩煩。她介于兩者之間:她很興奮,但還能冷靜地觀察周圍的一切.
她走到小會客室的盡頭,頹然倒在安樂椅上。輕飄飄的裙子象云霧一般環繞著她那苗條的身材;她的一條瘦小嬌嫩的少女胳膊無力地垂下來,沉沒在粉紅色寬裙的褶裥里;她的另一只手拿著扇子,急促地使勁扇著她那火辣辣的臉。雖然她的模樣好象一只蝴蝶在草叢中被纏住,正準備展開彩虹般的翅膀飛走,她的心卻被可怕的絕望刺痛了。
“不,我不能留下來,”安娜笑盈盈地回答。盡管她臉上浮著笑意,科爾松斯基和主人從她堅定的語氣中還是聽得出沒法子把她留住。
安娜最終沒有與現實妥協,她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女人。
安娜是另外一個人的妻子,是一個孩子的母親,是社會希望她恪守道德的人。在愛情的對面,是長期的宗教情結和大眾意志。這種大眾意志有時表現為道德,有時表現為法律。
當在愛的純潔之中涂抹上其它色彩的時候,這種愛就不再是完美的了。但此中沒有是非之分,沒有對錯之分,只有理智和情感不懈的抗爭。
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體,而是人的靈魂。
極度的矛盾使安娜忍受著巨大的煎熬,在理智與情感面前難以適從。愛情的力量使她幾度沖破世俗的藩籬,去尋求屬于自己的幸福,但自私感和罪惡感立即來到她的身邊,使她的內心充滿了矛盾和痛楚。
而伏倫斯基是一個始終屬于世俗的人,他沒有勇氣與他過去的世界完全斷絕,他無力反抗來反對這種宗教情結和大眾意志,也就無法幫助安娜擺脫極度危險的精神危機。
伏倫斯基和安娜的靈魂屬于兩個不同的精神世界。他們雖然一見鐘情,但他們貌合神離,相距遙遙,根本不可能融合在一起。當安娜孤獨無助的時候,伏倫斯基選擇了逃避,他想要回到他以前的那種花花世界里。
安娜的感覺是敏銳而正確的,伏倫斯基在精神上已經拋棄了安娜,卻因為良心和責任不敢這樣去做。
對生活和理想徹底失望的安娜選擇了自殺。她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中,已承受太多的悲哀與不幸。她需要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干擾。她用她的方式尋求到心靈的完全寧靜。
當迎面撲來的火車碾過安娜輕柔弱的身軀,我們突然發現,原來人是如此脆弱。
安娜可以不屑于世俗的嘲笑和譏諷,但卻不得不受到婚姻制度的困擾。
現行婚姻制度實際上對沒有愛情的婚姻保護更多。
晚年的托爾斯泰拒絕肉食,因為在他看來,獵殺動物,既是殘害生命。
他的一生一直在維護著人的尊嚴。他深邃的思想,博大的胸懷,廣闊的人文精神都留在他那些偉大的著作中。
真理與美善就像道一樣玄妙深微,不可言說,無影無蹤。豐富啊,可以包容宇宙,博大啊,可以氣吞山河。只有對生命的深刻體悟,才能感知到它們的存在。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托爾斯泰塑造了一個真實的靈魂,她是那么美,潔白無暇,氣質非凡。這個靈魂只會活在托爾斯泰的心中,因為這是他心目中的完美,是他靈魂中的至潔至純。她就是他自己的一部分,她就是美本身。
而她又是我們每個人的一部分,我們讀到她的人都會在她的身上看到自身的善,看到內心深處的真誠愿望,沒有任何的虛偽和矯飾的內心世界。
風中之燭在風中搖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終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
安娜·卡列尼娜,這個美麗而又孤獨的靈魂,在無盡的遺憾之中香消玉殞。
我們有罪,是因為我們沒有去拯救像安娜一樣的人,拯救像她那樣美麗而高尚的靈魂。
因為我們是懦夫,是自私者,是靠良心的憐憫而活著的人。
我們都在等待,等待著別的人來拯救我們自己。
我們企盼著幸福有一天會來到身邊。它會伴隨著我們,直至我們生命的結束。
人都是為希望而活,因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
而愛情,最絢爛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禮物,最大的快樂和最大的幸福最終將安娜帶入了痛苦的深淵。
如同飛蛾撲向野火,注定這場愛情要將她毀滅。
是個被壓抑的充滿勃勃生氣的女人,安娜因為羨慕光明,愛上了外表俊美,內心空虛的伏倫斯基。對愛情,對幸福的無限渴望是她忘卻了一切煩惱和恐懼,在幻想之中只為了愛情而活。而一種虛妄的狂熱也籠罩了伏倫斯基,他對安娜一見鐘情,沉迷于她的美麗和獨特氣質,但更為重要的是,他與安娜的特殊關系帶給他有一種征服感,榮辱感。這種虛榮之心決定了他對安娜的愛情十分膚淺。
【列夫托爾斯泰作品好段摘抄】相關文章:
列夫·托爾斯泰教學反思03-31
列夫·托爾斯泰教學反思03-31
好句好段摘抄-摘抄01-24
關于《列夫·托爾斯泰》教學設計03-16
抒情好段摘抄11-16
名著好段摘抄11-16
好段摘抄【匯總】12-20
好段摘抄精選03-21
精彩好段摘抄12-14
好段摘抄匯總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