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初二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4-06-14 18:12:04 語文說課稿 我要投稿

初二語文說課稿[優秀]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二語文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初二語文說課稿[優秀]

初二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沙漠里的奇怪現象》是蘇教版語文八年級語文下冊第11課,是這個單元的第一課。這個單元從體裁上看屬事理說明文,一般來說,這樣的文章枯燥乏味,學生學起來味同嚼蠟,很難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但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必須要讓學生“油然而生探索世間萬物奧秘的興趣,享受發現的成功”,培養“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其難易程度可想而知,這一節課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下面課文的學習。這是本單元學習中的重中之重,必須從思想上高度重視。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點

  (1)能說出文章介紹的幾種沙漠里的奇怪現象和形成的原因。

  (2)學習簡單的事理說明文的基本結構和常用的說明方法。

  2、能力培養

  (1)探索這些奇怪現象產生的緣由,學會從科學角度來認識一切怪異現象。

  (2)善于從網絡上搜尋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

  3、情感體驗

  (1)激發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明白“一切怪異現象,都可以用科學道理來說明,所以要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

  (2)體驗有些動植物能適應極其惡劣尤其是干旱的沙漠環境的`特殊本領;它們能充分地吸收水分,它們能充分節約用水,盡可能減少水的損失。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事理說明文的寫作順序

  難點:能科學解釋沙漠里的奇怪現象,并能解釋生活中和本文原理相同的怪異現象。

  疑點:沙漠里的怪異之謎都能揭開嗎?

  四、說教學設想

  沙漠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陌生而又神秘的世界。課文描述并解釋了沙漠里的一些奇怪現象,這正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何利用這一點引入本課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應該是不斷深層次思索的問題。為此,在教學準備階段,我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登陸“百度”,點擊“圖片”,搜索“沙漠”、“沙漠 奇怪現象”,想通過這些圖片,讓學生感受沙漠。也就在搜索圖片的過程中,意外的發現了有幾幅圖片的后面,隱藏著與課文不同的對“海市蜃樓”、“鳴沙”的文字介紹。

  2、登陸“百度”,搜索“海市蜃樓”“鳴沙”視頻片斷,我如愿以償,為增強課堂的直觀,奠定了物質基礎。

  3、設法開拓學生的視野,不斷的把學生由課內引向課外,但在引向課外的過程中,一些細節性的知識,不能一覽無余的展示給學生,要給學生留下一些懸念,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間,留下一些“吸引力”,促使學生自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學模式:“三讀一探一銜接”

  1、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教學生用圈點勾畫法初讀課文,提出并相互提出問題,相互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到課堂上。教師依據新課標要求和學情,設計問題,師生共同分層次對這些問題逐一研討。其間,注重對課文內容的提煉,對行文思路的梳理,并適時進行情感體驗教育。

  2、再讀課文,評點品味。對文中應該掌握的亮點,一則教師示例,授以方法,二則學生“習得”,實現技能遷移。

  3、三讀課文,自我欣賞。根據師生共同學習的情況,和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可重新圈點批注,可聯想想象,可相互交流感性與理性的認識,達到一種精神上的愉悅。

  4、課文延伸,探索研究。備課時,盡可能注重向課外延伸,找一些與作者有關或與課文內容相同、相似或相反的材料(文字、圖片、動畫、視頻、歌曲等),組織學生課堂上探索研究,品味其中的“發現”。

  5、網站銜接,拓寬視野。鼓勵學生上網搜索更多的知識,這里蘊藏著無窮的知識寶藏,是學生真正探究奧秘的海洋。

  六、說教學流程

  1、導入課文:課前,要精心設計、播放“沙漠風鈴mp3”,把學生的思緒引向廣漠無垠、遼闊空曠、光怪離陸的沙漠。接著,巧用“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提出問題,吊起學生的胃口,引人深思,用“其實,并沒有什么‘火焰山’,只是酷熱的沙漠地面,熱氣蒸騰,從遠處看像‘火焰山’,這只是沙漠中奇怪現象的一種”,引入課文,為介紹沙漠里的奇怪現象,埋下伏筆。情景導入,意味盎然,一箭雙雕。

  2、作者簡介

  穿插竺可楨在考察西部沙漠的過程中,他的真切感受,介紹《向沙漠進軍》、《沙漠里的奇怪現象》等,鼓勵學生課外去搜尋。

  3、感受沙漠。讓學生結合圖片學生介紹沙漠,讓學生由一個直觀的感受。

  4、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課下預習,用圈點勾畫法讀課文,相互提出問題,相互解決,在課堂上要求學生思考出示的幾個問題,而這幾個問題也是本節課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因此,將分層次對這些問題逐一研討。

  (1)古人對沙漠的感受:荒涼、可怕、恐懼。

  (2)沙漠里的奇怪現象和形成的原因

  用列圖表的方法,試圖清晰的展現給學生。

  在解釋“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樓”時,出示幾幅清晰、典型的圖片,放映山東電視臺記者在蓬萊所拍攝到的“海市蜃樓”的奇觀。

  在解釋“鳴沙”現象時,出示有關鳴沙山的圖片,放映內蒙古電視臺在內蒙古響沙灣游玩響沙山時所拍攝到的影片。

  接著,不失時機地把世界上其它各地出現鳴沙現象的地區,鳴沙山的其它奇異之處,簡明扼要的展示給學生。

  (3)梳理寫作思路

  本文按先“描述”、再“解釋”的寫作順序,在此不失時機的告知學生三種常見的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并分別予以簡明扼要地介紹,讓學生思考、判斷本文該屬于哪一種。

  本文情感體驗的關鍵在此也應水到渠成、信手拈來:“一切怪異現象,都可以用科學道理來說明,所以我們要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

  4、再讀課文 評點品味

  主要是品味說明語言、說明方法,但這里僅屬示例,展示方法,因為這不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5、課堂重要內容反饋。

  6、課文延伸,探索研究

  蘇軾說得好:“欲學詩,功夫在詩外”。要求學生觀察沙漠特有動植物圖片,說說從中得到的發現。先后出示:“沙漠之舟駱駝”、“根系發達的沙拐棗”、“葉縮成小球狀的檉柳”、“葉退化成小刺的仙人掌”、“一到旱季就落葉的相思樹”、“駱駝刺”,引導學生探討交流他們的發現,接著加以規范:“它們能適應極其惡劣尤其是干旱的沙漠環境的特殊本領;它們能充分節約用水,盡可能減少水的損失;它們能充分吸收水分。”

  7、網站銜接 拓寬視野

  8、作業布置。

  七、說板書

  板書由三個部分組成:“課題、作者”、“現象、成因”、“必備術語”。 板書整齊明了,言簡意賅,能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11、沙漠里的奇怪現象 竺可楨

  現象 成因 說明對象

  “魔鬼的海” 說明順序

  海市蜃樓 光線折光和反射 說明方法

  鳴 沙 沙粒移動摩擦 說明語言

  總之,情景導入,意味盎然;內容翔實,條分縷析;讀圖說圖,將誘發得當;自主探究,將評價到位。如有不到之處,敬請各位同仁斧正。

初二語文說課稿2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八年級語文上冊“人與環境”單元中的《明天不封陽臺》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說課:教學設計理念、教材的分析、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教學程序、板書設計

  一、教學設計理念

  語文 “閱讀”課程目標指出:“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它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為此,《明天不封陽臺》教學過程是建立在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基礎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課堂教學旨在把新知識蘊含在有準備的教育環境中,提倡教師與學生的學習方法相互作用,共同對話,借助語文思想方法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圍繞認知沖突,更好的解讀文章,提高能力,從而建構新知識。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支持學生的表達與表現,激發認知沖突,放手給學生一個實踐反思學習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成為閱讀學習的真正主人,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從而使學生自主的學習,快樂的學習,創造的學習,使閱讀的理解與感悟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二、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明天不封陽臺》是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人與環境”單元主題下的一篇記敘文。人與環境這一單元既可以欣賞和諧的自然組合,又可以傾聽大自然的呼聲,透過自然界來解讀人類,從而作出善待自然,優化生存環境的明智抉擇,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教材中安排這樣一個單元,主要目的是為了反映這一重大主題,而本文正對此作出了很好的詮釋。

  作為居于高樓大廈的某一單元的都市人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考和展現,這里有作者一段心靈歷程的敘說,有對受傷而“身孕”的鴿子的簡潔傳神的描摹,表達了一個現代都市人樸素美好的愿望。文章篇幅不長,行文脈絡清晰,文字平實,初二學生完全可以在與文本對話的基礎上通過一課時披文入情,但更重要的是審視隱藏在文本表面之下的作者的思維活動,體會樸實傳神語言中傳遞的信息,進而自然的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2、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大綱,結合新課程理念,在確定教學目標時不但要力求“胸中有綱”,更要“目中有人”,即堅持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終身學習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為本。由此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1)理清作者的思路 (2)學會簡潔而傳神的描寫

  過程與方法目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模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發學生對現代城市中“人與自然”問題的思考,

  幫助他們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簡潔而傳神的描寫。

  難點:對現代城市中“人與自然”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4、教材處理

  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基礎,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需要一個過程,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因此,無論是整體感知,理清文章思路,還是品味妙筆,傾聽心聲,都是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解讀和對語言文字的'品味去發現,去建構。

  為了把學生從“吸收——儲存——再現”傳統學習模式中解放出來,我將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內化、組合。首先,在整體感知上,打破常規,從標題的關鍵詞入手來理解圍繞“陽臺”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經歷了怎樣一個過程,為什么會發生變化而將這種感性認識引入一個理性的思考,又因為“在任何領域的學習中,語言都是重要工具,”所以,文學的熏陶自然離不開語言文字,將變化的直接原因鎖定在鴿子上,就自然轉入品味對鴿子的描寫,并總結方法,這樣不但使變化的根本原因的引出自然合理,同時將培養學生的能力落到實處;其次,從讀的本質來看,是對作者所表達的對現實世界的再認識,再體驗,所以通過學生描述圖片來傾聽大自然本身的敘說,這樣學生在嘗試中交流、討論,,可以再次強化重點,也使難點得以突破;最后,設疑,創造認知沖突,進行思想的碰撞,不僅具有靈活開放的特點,而且對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與感悟,從而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自然充分的培養。

  三、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

  本節課在教法上,體現教師的“啟發引導”,在學法上,立足文本“自主合作,探索發現”,達到每個學生都有所發展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立足于讓學生去理解,去感受,去發現,去創新,避免用教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

  教學手段上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啟發學生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四、教學程序

  課前布置預習:

  課前誦讀全文,自行解決字詞障礙,并能復述課文內容,為課堂教學作準備

  (一) 創設情境

  播放歌曲《白蘭鴿》——這是美國民謠《白蘭鴿》,講述一只白蘭鴿,在白云下面,自由的飛翔,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那么是所有的鴿子都能如此自由快樂嗎?這節課讓我們在共同與文本對話的基礎上,互相交流,以使我們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說明:這種導入方法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較快進入角色,參與教學的雙邊活動。)

  (二)整體感知

  首先,復述故事

  1、關注題目

  從標題入手,汲取關鍵詞,并說明理由,為什么是“陽臺”,而不是“封陽臺”

  或者“不封陽臺”?

  2、講故事

  怎樣圍繞“陽臺”寫的?本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說明:由關鍵詞入手,可以更好的把握感知文章的內容,這是理解文章的前提,也為理清全文的思路作準備)

  其次,理清思路

  1、圍繞“陽臺”,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2、進一步解讀

  (1)為什么要封陽臺?(其實,這家人叢10年前搬到這個地方,就一直沒有封陽臺,為什么10年后的今天要封陽臺呢?)

  (2)為什么又決定先不封陽臺?

  (3)是什么使他們動搖?

  (說明:這一關鍵環節,讓學生充分活動,教師設計好適合于學生的“臺階”,培養學生汲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的學習能力。從整體感知到理清思路再到深入認識,一步步引導學生加深對問題的分析,這樣就完成了教學目標中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思路,并且初步感知作者對現實世界的認識和情感及作品的內涵。)

  (三)品味妙筆

  1、請找出文中描寫鴿子的語句,你覺得什么細節最打動人?

  2、你認為怎樣描寫才能簡潔傳神呢?

  3、總結簡潔傳神的描寫方法

  (說明:這一環節是針對教學重點而設計的,絕大部分同學能準確找到對鴿子的描寫,重要的是教師組織學生呈現并解釋自己探究的結果和探究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歸納、上升,形成科學的結論和掌握正確的方法,教會學生如何讀書,在解讀語言文字中來感悟作者的情感,來更好體會文章背后更深層次的內涵,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使學生的閱讀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

  (四)傾聽心聲

  1、作者不封陽臺僅僅是因為這只受傷而“身孕”的鴿子嗎?難道他就停留在對鴿子的思考嗎?他還有什么思考?

  2、傾聽大自然本身的敘說

  (1)展示相關圖片(分別是樹樁、動物、沙塵暴、水源)

  (2)描述畫面

  ①提出描述要求

  ②教師范例

  ③學生自由描寫

  3、小組合作交流

  4、推薦最生動形象的全班交流,共同欣賞

  (說明: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傾聽大自然本身的敘說,從形式上來說,展示直觀的圖片,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作興趣,進行角色轉換,讓每個人都成為大自然中的一個角色,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向人類敘說我們自己。從內容上來說,是對文章背后更深層次的內涵的思索。從方法上來說,描述圖片是對簡潔傳神描寫方法的檢驗與落實,輔以教師對“樹樁” 的范例描寫,并在師生交流,生生合作交流中從以上描寫方法作為欣賞評價的角度,既能再次強化簡潔傳神的描寫,從中也提高了學生參與的意識和語言表達的能力,也是使學生在進行生命體驗大自然的過程中透過語言文字,更好的體會大自然的情感,更好的理解作品深層次的內涵,突破了教學難點,即引發學生對現代城市中“人與自然”問題的思考。)

  (五)心靈對話

  1、此情此景,你想和大自然說些什么呢?

  2、思想碰撞:鴿子總有一天會飛走,陽臺只是明天先不封……,你覺得作者以后是會封陽臺還是不封?

  (說明:這一環節的設計,通過學生獨特的生命體驗,學生會自然形成對作者所表達的現實世界的再認識、再體驗,與大自然進行心靈的對話,交流彼此的感受,不僅僅是訓練了思維能力,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更是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得到進一步的培養,自然的樹立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思想碰撞是教師設計的一個認知沖突,以對作品進行更好的評判,這是對文章深層次內涵的進一步深化,人與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真實樸素的意識與愿望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自然充分的培養。)

  五、板書設計

  受傷而“身孕”的鴿子(直接)

  封陽臺! ———— 封不封? ———— 先不封!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根本)

  設計說明:力求簡潔、美觀、大方,清晰的展現文章的行文思路,并揭示文章深層次的內涵

初二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7節課。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詩文。要求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而《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寫景的優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來寫,注意到在不同時間內(晨昏、四季)景物的變化,并且情景交融。體現了作者能夠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學好本課,對學習本單元的詩文能起到承前啟后的效果。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⑴準確理解課文下注的詞語,弄清詞句含義。

  ⑵把握文章的修辭手法,學習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⑴布置預習,讓學生解決生字,記下文中難點,然后進行講解。

  ⑵點拔法、串講法、誦讀法、問答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3、教學重、難點:

  重點:⑴讓學生反復誦讀短文,體會文章意境;

  ⑵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方法。

  難點:⑴引導學生在思想上超越時空,與作者對話,領會他們的思想感情。

  ⑵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方法。

  4、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提前預習,標出疑難。

  二、說教法、學法

  1、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悅,提高審美鑒賞能力(應多讀少講,以讀代講)。

  2、重點提示、分析。

  3、學法指導:要體現文言文教學之特點,既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又要注意字詞句句落實。

  4、教學課時:一課時。

  三、教學程序

  利用多媒體課件,邊讀邊引導分析。

  ㈠檢查預習

  1、分組讀課文

  2、字詞正音(課件1)。

  陶弘(hóng)景曉霧將歇(xiē)丹陽秣(mò)陵

  夕日欲頹(tuí)與(yù)其奇者

  [說明]:以誦讀和給較難識記的字詞正音,來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同時幫助同學對有關字詞的識記。

  ㈡導入

  1、導語(課件2)

  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周圍的一切美嗎?也許你忙于繁重的學業中,無暇欣賞,但當你抬頭遠望窗外的一瞬間,你會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樣美好。天的晴朗,地的廣袤,山的挺拔,樹的蔥籠,鳥的飛翔……無不讓你心曠神怡。今天我們學習的《答謝中書書》就是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軸,讓我們一同去欣賞。

  [說明]:此設計幫助同學們在頭腦中再現大自然的美景,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2、解題(課件3)

  答謝中書書

  ①答:回復。

  ②謝中書:見課文注解①。

  ③書:書信,是一種應用文體。我國應用性文體從來不排斥審美的文學屬性,尤其是書信一體,多記事陳情。

  3、作者簡介(課件4)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現在江蘇南京)人。有《陶隱居集》。他曾擔任諸王的侍讀,因看透混濁的人世,后隱居山林,但“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4、背景提示(課件5)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寫山水,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這類作品雖沒有表現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力,創作了具有相當美學價值的精品,具有較高的鑒賞意義。

  [說明]1、題目易誤,故作解釋,并交代文體。

  2、了解作者的生平,有助于體會作者寄于文中的情感。

  3、背景提示,主要解決“書信”之常寫內容與課文內容不同,給同學們帶來的疑惑。

  ㈢正課

  1、齊讀課文。

  2、疏通文意。

  ⑴請同學翻譯課文。

  ⑵同學之間補充,糾正。

  ⑶教師明確,指出應注意的問題。如:“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談”,應譯為“贊嘆”之意。“猿鳥亂鳴”“亂”應譯為“四處”或“此起彼伏”之意。“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應譯出得意之感等。

  [說明]讓學生注意字詞翻譯時,要與文章所表達的意境相吻合,這樣才確切自然。

  3、齊讀課文。

  4、分析課文。邊分析邊板書(課件6)。

  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以感慨發端,總領全文——美

  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靜

  具體描繪(高)(低)(遠)(近)

  猿鳥亂鳴沉鱗競躍——動

  (聽)(視)

  最后一句,又以感慨收束,總括全文:“實是欲界之仙都”

  [說明]借助多媒體,以板書形式分析概括,使學生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掌握,并弄清作者行文思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5、齊讀課文。

  6、評析語言特點(課件7)

  問:本文語言優美,讀來瑯瑯上口,試歸納語言特點?

  討論并歸納:

  句式上多采用四字短句,運用對偶排比的手法,語言精練生動,將描繪的江南山水之美寫得清麗自然,毫無堆砌雕琢的弊病。

  [說明]設計這一步,使學生學會用確切的詞語,優美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愉悅的美好景色。

  7、小結(課件8)

  文章以清峻的筆觸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過借古證今,說明了山川之美,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㈣課堂練習

  1、背誦課文

  2、解釋加點詞義(課件9)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共同)

  共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記》(一共)

  夕日欲頹(將要)

  欲實是欲界之仙都(欲望、“欲界”作一個名詞,指人間)

  欲窮其林《桃花源記》(想要)

  ㈤作業(課件10)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歷代詩人也留下了大量山水佳作,請大家收集這方面的詩句相互交流,并試簡評詩句特色。

  [說明]:借助課文的學習,引導同學們繼續收集這方面的佳作,積累一定的知識,擴大知識面,并通過交流、簡評,進一步欣賞情景交融的美文。

初二語文說課稿4

  一、研究課標及考綱

  明確考綱對仿句題型的要求:

  1、考查學生對語法、修辭等知識的綜合運用,要求學生能根據不同的語境和要求,寫出與例句內容和形式相同或相近、意義上有密切關聯的句子。

  2、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聯想、想象能力,創新思維能力。

  3、考查學生思想認識水平,包括道德素質、審美意識、審美情趣,乃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

  為此,要真正做到“形神兼似”,解答好仿句題,就有必要先弄清需要注意的要素,找到突破口,理清解題步驟和方法。我教學的思路是:錯例展示,辨析找錯因,給出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在互相比對的評價中,了解仿句習題首先要注意的幾方面要素;兼顧學生實際情況,降低一定的難度,安排一組練習,自主探究解此類型題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學生合作探究找尋方法的能力培養。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

  (1)教學目標

  1、使學生全面了解仿句,并能做到“形神兼似”。

  2、提高學生仿句的能力。

  (這2點為知識與技能的目標,如此設定,一方面根據中考考點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從學生長遠發展考慮的,仿句過程中可以觸動學生追求美感的心弦,將會為日后工作和學習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為其成才提供可能。)

  3、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評價甄別的意識。

  4、培養學生對語言美的追求,點燃創新的火花,增加作文習作的素材。

  (這2點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一方面從提高學習興趣出發,另一方面從提高作文習作水平出發進行設定,均是根據我校學生其階段性的心理特點而來。)

  (2)教學重點

  1.以仿句錯例為切入點,掌握仿句習作的方法。

  2.培養學生善于積累作文素材的習慣。

  三、教學設想:

  (1)根據學生基礎較差的特點,采取錯例辨析切入法。

  (2)根據仿句訓練題型廣,容量大的特點,注重精練、精評。

  (3)在訓練中,突出學生合作、探究、評價能力的作用。

  四、教法

  錯例辨析切入法

  考慮到我校學生多次分流,所剩學生基礎比較薄弱的現狀,在字詞句上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錯誤的情況。將學生以往的錯例,先行展示出來,以調動學生甄別的積極性。通過必要的啟發之后,讓學生明確應該注意什么。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如何避免此種錯誤的產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到正確的解題途徑。這就完成了“由易向難”教學的轉化。此種學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勢必帶來學生探究的熱情。這樣自然就建立起了自主學習的氛圍。

  五、學法

  在教師引導下的“自主辨析——合作探究——歸納總結——練習鞏固”。即展示錯例,學生思考,自主辨析;小組合作,給出最佳答案,探究解題方法;整理解題思路,總結共性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應善于引導,啟發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六、過程

  (一)導入語

  同學們,你喜歡《讀者》和《青年文摘》中那些美文嗎?那你想不想也寫出那樣備受讀者青睞的文章呢?(生答)荀子曾說過:“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要說文章就是江河的話,那細流便是語言、便是句子。好的句子組成好的文章。那么,怎樣寫出好的句子呢?萬事從模仿開端。仿句由此產生,并成為中考命題者青睞的題型。那根據大家的經驗,仿句應該仿什么呢?你掌握的如何呢?為了解決大家共同的困惑,我們今天就來研究一下如何仿句。(設計目的:在授課前,進行必要的學情調查,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現狀,靈活掌握教學的側重點。)

  (二)錯例辨析,找到錯因:

  (1)例:友情,是人生一筆受益匪淺的'儲蓄。這儲蓄,是患難中的傾情相助,__________ ______,是錯誤道路上的忠言逆耳。

  錯例:

  是疆場上的奮勇殺敵

  (設計目的:此錯例意在讓學生注意仿句要與語段或仿句主旨相符)

  (2)假如生命是鷹,不要畏懼困難,要張開翅膀在碧海藍天中自由翱翔。

  錯例:

  假如生命是草,不要頑強拼搏,要低下頭顱在狂風暴雨中自慚形穢。

  (設計目的:此錯例意在讓學生注意仿句要與語段色調相同)

  (3)下列兩個句子都寫到“虛偽”。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簡意賅;后一句連續類比,形象生動。請在“友誼”、“勇敢”、“信任”中任選一個詞,仿寫兩句話。

  例:虛偽和欺詐產生罪惡。

  蚜蟲吃青草,銹吃鐵,虛偽吃靈魂。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錯例:

  ①勇敢和智慧產生英雄。

  ②雞吃蟲,貓吃老鼠,勇敢和智慧吃罪惡。

  (設計目的:此錯例意在讓學生注意仿句要與例句句式相同)

  (4)仿照下面兩個比喻句式,以“時間”為開頭,寫兩個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書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書籍如同一把鑰匙,它將幫助我們開啟心靈的智慧之窗。

  時間:(不超過60個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錯例:

  時間老人告訴我們要珍惜光陰。

  三月如同春雨,它能給人們帶來溫暖。

  時間如同一顆塵土,它能帶領我們漫游天際。

  (設計目的:此錯例意在讓學生注意仿句要與例句修辭方法一致)

  (三)小結:在學生對錯例的分析中,讓學生注意仿句題型中四個統一:主旨要統一;色調要統一;句式要統一;修辭要統一。

  (設計目的:讓學生利用形象思維、求異思維,找尋到錯誤的原因。難度適中,在學生能夠接受的范圍,學習的積極性也會相應的增強。在教師必要的引導下,做系統的總結,加深印象,為下面的環節做了鋪墊。)

  (四)小組合作完成習題后,展示各組給出的最佳答案,并進行評價篩選(幻燈演示、實物投影)

  (1)仿造例句再寫出三個你對“語文”的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語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 ,讓人回味無窮。

  語文是_________________,讓人_________________。

  語文是_________________,讓人_________________。

  語文是_________________,讓人_________________。

  (2)仿例造句:

  例句:我若是彩虹,就用我的絢麗點綴晴空。

  造句: 。

  (3)模仿例句再寫一個句子。

  例句:相互就是:痛苦時一起傾訴,相互就是:快樂時一起投入。

  相互就是: 。

  (4)仿寫句子,句式與前面的例句相同或相似。

  例句:歷史不是一張白紙,你想涂成什么顏色就可以涂成什么顏色。

  歷史不是 。

  (5)仿造下面例句寫一句話,要與例句格式相似,并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嶺中的巨松 ,而是遼闊平原上的一棵小草——為壯麗的河山添上一筆綠意。

  造句: 。

  (設計目的:這五道練習題,由不同仿句類型組成,意在經過這組比較簡單的練習之后,建立學生的自信,并從中找到正確解題的路徑,為解較復雜題型做好準備。)

  (五)總結:學生討論,回憶解題思路,由教師匯總明晰解題的步驟:審清題意(含四個統一)、“一定二仿三連”、檢查驗證。(見附板書)

  (設計目的:讓學生合作完成探究,解放老師單向講授的束縛。學生交流自己解題方法時,也能夠鍛煉分析的能力,口語表達的能力,概括梳理的能力等。)

  (六)、布置作業:《中考123》試題——仿句專項訓練

  (設計目的:專項訓練,鞏固運用方法的能力。)

  (八)結束語:

  今天,我們共鑄了一把斬去仿句疑難的寶劍,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會把它磨得越來越鋒利,最終“不戰則已,戰必勝矣”!

  (九)附板書:(出示幻燈片)

  一、準確審題

  審主旨內容 (注意隱含義,保持與原句一致)

  審感情基調 (如哀傷、喜悅、沉重、明快等)

  審句式結構 (分句關系,關聯詞對應,標點)

  審修辭格式 (比喻、比擬、排比、對偶等)

  二、解題方法 “一定二仿三連 ”

  第一步:確定對象(如仿句的主語、喻體等)

  第二步:遣詞仿寫(注意形容詞的潤色)

  第三步:連貫語句(注意詞語搭配和語法關系)

  三、檢查驗證

  七、小結

  這節仿句方法的總結課,通過錯例的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多媒體的輔助,我相信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能夠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訓練,學生也能較輕松地從簡單的例題中探究出解題的方法。通過調查和備課,我感受到要上好專題類的復習課,首先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難易程度,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確定是否先上一堂總結方法的課,“授之以漁”給學生以必要的指導,這很重要。當然鞏固訓練也是不可缺少的。

初二語文說課稿5

  各位評委大家好:

  我是樺川縣第四中學的語文教師劉丹,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自然的語言》。《大自然的語言》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下面我就按照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與手段、說教學過程()設計、說教后反思五個部分進行說課。

  一、 說教材。

  (一)、教材簡介:《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過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文章從一年四季的物候變化談起,形象說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在此基礎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并以具體事例說明物候學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接著談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最后則說明物候學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簡介:

  根據教材定位特點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本課設計兩課時,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

  a、學習閱讀科普文章,了解簡單的物候知識。

  b.初步了解一些說明文的知識,掌握有條理地說明事物和舉例說明的方法。

  2、能力目標:

  a.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并概括文章要點,逐步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有條理地說明事理。

  c.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增強語言感悟力,并學習運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事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 由以上目標我指定本課教學重點如下: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內容要點。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四)教學難點

  1.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好處。

  2.概括物候學對于農業生產的重要意義,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二、說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本文介紹豐富的物候現象很有條理,語言形象、生動、典雅,貼近生活。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物候知識以及個別專業術語較深奧,初二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

  學生對說明常識的把握沒有問題,并且能夠通過反復閱讀、品析語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一般特點與學習風格差異

  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后再發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 說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朗讀法。生動的.說明易于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基于這一點,我引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事理。

  2.討論法、點撥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學習過程中我做以適當的點撥。

  3.競賽激勵法。初中生有好勝心理,在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時,宜用此法,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

  4.涵泳品味法。對語言的理解運用尤須如此。

  5.延伸拓展法。采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便于把課堂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本課以多媒體課件為輔助教學手段

  。

  四、說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思路與教學環節安排

  本單元說明文的教學是在前一單元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說明文的體裁、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應引導學生了解本文說明的對象及其特征,理清說明的順序、條理,理解說明事物時所運用的語言的特點。 教學環節安排如下

  第一課時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多媒體顯示春、夏、秋、冬四幅美麗的圖畫。)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春夏秋冬,斗轉星移;草木榮枯,候鳥去來,大自然豐富多彩.那么,這些豐富多彩的物候現象與人類有何關系呢?為什么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呢?今天,我們將一起去破譯大自然的語言,探詢大自然的奧秘。《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介紹物候學知識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過著名的氣象和地理學家竺可楨。

  第二環節: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多媒體顯示一年四季從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風景。并伴有課文朗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師提示需要積累的詞語。(多媒體顯示)

  3.學生讀(學生根據個人喜好朗讀、默讀、略讀、精讀、跳讀、連讀)課文兩遍,然后根據要求,快速準確地篩選信息,整體把握文意。

  多媒體顯示閱讀要求如下:

  。請最先完成的同學舉手示意,我為學生計時。歷時最短的十位同學決出之后,我按照先后次序要求學生展示閱讀成果,最后選出歷時最短,成果最好的同學,授予他“閱讀小標兵”的稱號。(本環節意在通過競賽激勵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生閱讀有困難的大概是第(4)題。這一部分我提示學生注意一些標志性詞語。

  第三環節:劃分段落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選兩位同學劃分段落層次,理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學評價。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話概括介紹本文的說明順序。

  如有不同見解,其余同學可自由質疑或說出自己的理解。

  我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作總結發言。

  第四環節:精讀課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說明順序

  1.學生齊讀6~10段

  2.提問: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能否調整(或互換)?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學生思考,同桌之間交流。(本環節意在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

  1.收集幾則農諺,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

  2.閱讀下文,回答文后的問題。(我以文字資料的形式提供給學生閱讀)

  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抽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二、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美的特點

  1.賞讀文章第1、2兩段,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1)選一名學生讀1、2段。

  (2)教師用簡潔的語言重新擬一個開頭,要求學生與原文比較,說說它們不同的表達效果。

  多媒體顯示:

  (3)精讀1、2段,具體說說這一段文字寫得好,好在哪里?

  學生各抒己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閱讀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我給以適當的鼓勵。

  (4)教師提問:“如把文章的標題改為‘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好不好?”

  (5)學生齊讀1、2段,爭取背誦。

  2.多媒體顯示下列句子,要求學生揣摩,體會說明語言的科學性。

  3.教師總結:說明文以介紹給人知識為目的,所以要求說明語言宜簡潔、準確、嚴密。但有時為了增強說服力,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又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本文即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三、引導學生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明事物

  多媒體顯示:

  我要求學生參考以上資料,結合自己對燕子的觀察了解,寫一段文字介紹燕子的某一特點,盡量體現說明文的科學性和生動性。學生構思寫作后,選三四位同學讀自己的片斷,其余同學評價。

  四、延伸拓展,轉化課堂知識

  1.我要求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農諺,并說明其中包含的物候知識。

  2.除了農諺,古代的詩歌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識。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聯系課文中的物候知識,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

  多媒體顯示:

  3.教師請有旅游經歷的同學談談在旅游中了解到的物候知識。

  五、探究課文、釋疑問難。

  六、走進自然暢談收獲。

  七、布置作業。

  1.說明“早上烏云蓋,無雨也風來”“黃云上下翻,將要下冰蛋”“清早寶塔云,下午雨傾盆”三則農諺包含的物候知識。(意在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2.請以“水、空氣、森林、動物保護”為對象擬兩條環保標語。例:污染空氣,等于慢性自殺。(意在強化學生們的環保意識)

  3.同學們,用你們的慧眼、靈心去發現、傾聽大自然,用你們的 妙筆去記錄大自然的語言。(用準確生動富有科學性的語言寫一篇觀察日記,意在培養學生觀察和寫作能力)

  ●板書設計

  八、教后反思

  在本課的具體教學時,我走出傳統教法的樊籬,自覺地將新課標的新理念滲透進課堂,將教教材變成用教材教,將沉默無語的文本內容變成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充滿魅力、鮮活的教學內容,賦予了文體以飛揚的生命力。在老師富有啟笛性和親和力的語言導引下,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積極合作,惟恐自己沒有展示和表現的機會。他們靈活地采用了讀、聽、看、演、討論、爭辯等各種形式。在此過程中,課堂變成了求知的樂園。學生的參與意識、想象力、創造力都得以超乎預想的發揮,學生的潛能得以很大程度的挖掘。此時,沉默已不再是金。“什么是物候學,影響物候來臨的因素,研究物候學的意義”,“事理說明文的特征,說明的語言、順序等”這些抽象、枯燥的知識也變得生動活潑起來。

  教完本課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不是沒有好的學生和文本,而是現代課堂呼喚讓文本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的好的教學語言、教學方式和教學藝術。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如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指正。

  謝謝大家。

初二語文說課稿6

  【說教材】

  《再塑生命》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一單元第五課課文,第一單元課文以人物故事為主,教學目的在于讓學生體悟到人生奮斗的意義,感受到人間的關愛與溫情。因此重點可放在學習人物品格,感悟人物奮斗歷程和愛的傳遞,滲透人文教育。

  本文節選自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選段透過我的眼睛,通過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敘述了一個盲聾啞兒童在家庭教師安妮·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重新認識周圍的事物,走進大自然,體驗人間真情,從黑暗、迷茫走入愛的光明之中,重拾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的故事。

  本文人文內涵豐富,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對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價值觀上引導學生理性地思考愛、理解愛。總的來說,從八年級的整個教材體系來看,本文貼近學生生活,語言優美,無論是在能力的培養方面,還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說教學目標設計】

  一、教學目標及確定的理論依據

  依據新課程標準對閱讀者的要求,即:欣賞文學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到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我初步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在培養學生整理,概括能力的基礎上使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

  具體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⑴ 理清文章思路,復述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主題。

  ⑵ 理解人物形象。

  2、能力目標:

  ⑴ 培養學生能從課文中準確獲取信息并進行語言概括的能力。

  ⑵ 品味文章清新樸實的語言。

  3、情感價值觀:

  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師深沉博大的愛心及其獨特的教育方式,學習海倫·凱勒自強不息的精神,體會作者熱愛生活,對待生命的積極態度。學會關注、關心弱勢群體,讓心靈接受一次愛的熏陶。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⑴ 理解人物形象,感悟莎莉文老師深沉的愛和獨特的教育方式。

  (解決辦法:扣住文本,設身體驗。)

  ⑵ 品味文章細膩優美的語言。

  (解決辦法:多讀。)

  2、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標題再塑生命的含義。

  (解決辦法:深入淺出,重在再塑二字的理解。)

  【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設計

  我所任教的初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加之初中生形象思維占優勢,對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品讀語言也較為粗糙,情感體驗不夠真切、很難與文本的內容產生心靈共鳴,篩選、提煉、概括能力有待提高,表達能力也較差。

  根據教材特點、初中學生思維行為特點,設計五步教學法,思路為:導──讀──悟──賞──結。力求做到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法。其中導包括課前指導學生搜集資料,課上播放視頻音頻文件;讀則是研讀文本;悟和賞則是對人物,對主題、對語言的理解和賞析,結則是小結。

  本方法是一種較好的結合學生實際,符合認識規律的方法。能開拓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引入討論式、啟發式教學,結合聽說讀寫訓練,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學法設計

  1、個人情感體驗法:

  以讀為本,先速讀,再精讀,朗讀、默讀、誦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2、合作探究學習:

  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相結合,一方面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一方面善于與人合作,得到更多角度的信息。

  三、手段選用

  利用多媒體,視頻展示海倫、莎莉文的照片和千手觀音的舞蹈。

  音頻播放《愛的奉獻》,烘托課堂愛的氛圍。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程序】

  一、課前準備

  1、學生課文預習:

  ⑴ 通讀課文,初步了解文章內容,自,掃清字詞障礙。

  ⑵ 對比較感興趣的句子請在文中劃出,并在此句旁邊注明欣賞的理由。

  陶行知老先生說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引導學生采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讀文章,能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

  2、課外準備:

  ⑴ 搜集整理有關作者的`信息;

  ⑵ 搜集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艱辛努力而成功的殘疾人的事跡;

  ⑶ 搜集有關愛的名言。

  課外的準備,拓寬學生知識面,利于對課文內涵的深入理解。

  二、課堂環節

  1、直觀導入,初步感知(5分鐘)

  ⑴ 播放《千手觀音》:

  由《千手觀音》導入新課。

  此時無聲勝有聲。真切的視頻勾起學生美好的回憶和又一次對殘疾人的同情和敬仰,這種靜靜的觀賞最能激發孩子內心的美好情感。

  ⑵ 過渡語:

  的確,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些身殘志不殘的勇士們創造了一個個人間奇跡。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里的人,竟然畢業于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她就是海倫·凱勒。(教師課通過屏幕出示有關畫面)

  是誰引領海倫·凱勒走上了漫長的人生路,是誰把海倫·凱勒帶到了五彩繽紛的世界里,是誰給海倫·凱勒再塑了生命?

  老師動情的介紹,為整節課的開場渲染了感人的氣氛:這些為下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學生齊讀題目。

  2、粗讀文本,理解主題:

  ⑴ 析題:

  從題目入手,指導學生從題目中獲得信息,帶著思考進入文本。

  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

  再塑誰的生命?

  她原來的生命是個什么樣子?現在又是什么樣子?(結合文章內容做答)

  指導學生由題目產生聯想,發散思維,主動提出問題,有利于其自覺的梳理文章的思路,獲得整體印象,較好的體會文章的主題;同時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⑵ 讀文:

  ① 快速瀏覽課文,見證重塑生命的歷程,理清思路:

  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具體事物(1~13);

  莎莉文老師教我走進大自然(14~21);

  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愛這種抽象事物(22~39)。

  這樣設計,意在培養學生篩選信息、整理,概括的能力。

  ② 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大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情節進行復述)

  通過復述,既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又加深對文章內容的了解和對人物的理解。

  ③各抒己見:

  讀完本文,海倫·凱勒和莎莉文老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教師可引導學生讀第五段的關鍵句她就是那個對我啟示世間的真理、給我深切的愛的人。

  3、賞讀文本,自悟體驗

  ⑴ 賞讀文本:

  (如果有自已比較喜歡的句子、段落,讓學生朗讀、點讀,甚至有選擇地背誦。說出自己的理解和體驗,也可小組交流所想)教師可推薦課文第二部分寫得非常優美,簡直是一首散文詩,充分表現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敢于體察的性格和精神追求。

  此文語言清新樸實,有的含意豐富,很適合學生欣賞,讓學生自已選擇喜歡的句子,尊重他們的閱讀愛好。

  ⑵ 難點突破:

  ① 請說說對再塑生命的理解:

  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這里指海倫的生命希望和熱誠在安妮老師的教育下被喚醒,使她從寂靜又黑暗的孤獨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樂之中。

  此問題是這篇文章的重點、難點。解決好這個問題,學生就能抓住本文的靈魂。在課堂開頭,學生已有一定的理解,經過反復的研讀,學生會有更深的體悟。

  ② 海倫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學生發言,師生一起總結:

  A、莎莉文老師的幫助:

  了解兒童心理;

  講究教育方式;

  教學循序漸進;

  充滿愛心、耐心。

  B、自身因素:

  內心敏感、求知欲強、好奇、好學自強、不屈不撓。

  本文一體兩面,海倫與莎莉文老師相輔相成海倫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與沙利文老師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主觀努力的結果,設計此問題,是希望學生正確看待一個人的成功,從老師身上學習她真切的愛心,從海倫身上學習她好學自強、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執著。以達成對學生的品德教育。

  4、拓展延伸,小結全文:

  ⑴ 莎莉文小姐認為: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也有許多關于愛的經歷吧?寫寫看你心中的愛是怎樣的呢?

  課文第三部分師生的回答中,有幾個探討什么是愛的句子,找出來并說說它們的含義,也可以模仿著寫幾句話。

  課文中討論愛的句子有:

  愛是什么?

  愛是花的香味嗎?──在海倫看來,愛是給人類帶來愉快而美好感受的東西。

  愛是不是太陽?──在海倫看來,世界上沒有比太陽更好的東西了,它的熱力使萬物茁壯成長。

  愛能給人光和熱,能使萬物茁壯成長。

  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的云彩。也不想玩了。──愛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它總是出現在你最需要的時候,有了它,你就快樂,生活就變得美好,沒有它,一切都變得索然無味了。

  ⑵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象作者這樣的意志堅強與命運抗爭的杰出人士你知道哪些?請概括他們的事跡。

  ⑶ 課文小結:

  莎莉文老師將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于海倫·凱勒的生命,以無私的愛重塑了她的生命。海倫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師,她說(學生齊讀):啊,如果我有三天視力的話,我該看些什么東西呢?首先,我想長時間地凝視著我親愛的教師安妮?莎莉文? 麥西夫人的臉,她就是靠溫柔與耐心來完成教育我的困難任務。我要從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堅定地面對困難的堅強毅力和她那經常向我顯示出的對于人類的同情心。

  希望同學們也能關愛他人,讓生命得到升華。師生共同總結,

  (屏幕顯示文字、音頻播放《愛的奉獻》)

  在課堂即將結束時再次點出主題,這主題由海倫說出顯得更自然。

  用簡潔的話滲透愛的教育理解文中作者對老師無比的敬愛和感激。

  5、布置作業:

  ⑴ 寫給海倫·凱勒的一封信;(屏幕顯示)

  ⑵ 拓展延伸的第一個問題;

  ⑶ 好書推薦:海倫 凱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生活的故事》,史鐵生《好運設計》。

  作業靈活,重在拓寬學生知識面,滲透人文教育。

  以書信的形式比單純的讀后感更為親切,學生更易吐露心聲,心靈更易得到凈化,更易理解生命的意義,愛的意義。

  總需時間:45分鐘。

初二語文說課稿7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橋之美》。這次說課我主要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首先我來談談自己對教材的理解。

  《橋之美》選自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

  1,了解我國傳統的建筑,園林所取得的光輝成就,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

  2,了解什么是說明文。

  3,認識到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4,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5,了解常用說明方法。

  6,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分析新課標要求)

  這是我第一次拜讀畫家吳冠中的《橋之美》,我想沒有一定的藝術底蘊,沒有遍布大江南北,飽攬祖國的名川大山,是不能寫出如此詩意的文章。這篇文章內容與寫法與本單元其他各篇文章有很大的區別,這不是一篇常規性質的說明文。它是一篇具有隨感式的說明文,以優美的語言,親切的語氣,向我們展示了橋的魅力。文章通過描寫生活中各類橋,品味各類橋傳遞出的情味,啟發我們只要用心欣賞,就一定能體會到橋的魅力多彩。學習本文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有審美情操的人。(分析所說課文的內容)

  無論從文章的思想內容,語言表達,選材,組材等方面,可以說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東西很多,但作為課堂教學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事無巨細。所以按照教材的編寫意圖,著重在整體感知,揣摩語言上下功夫,據此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積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美感,駐足"等一些雅詞妙句,了解課文脈絡,品味文中優美活潑,形象詩意的語言。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和審美能力;訓練學生的語文基本功。

  3,情感目標:體驗生活,學會審美,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有審美意識的人。

  目標1,2,3都是重點。

  二,接下來說說我將采用的教學方法。

  為幫助學生順利地達成以上學習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我將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先以教師的`"點撥,啟發"為主,后以學生的"分析,討論"為主。

  因為新課標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要發生變化,要變教師的"講堂"為學生的"學堂",老師要成為引領學生尋找水源的人,學生則要成為學習的主體。所以課堂教學中老師走下講臺,融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一起探討分析解決問題,努力營造師生,生生之間的那種民主,和諧,合作的關系,大家一起合作,共同探討,一起成長,共享學習的愉悅,讓學生口,手,腦動起來,讓他們能夠樂學,會學,能學。

  2,同時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提高效率,我還將采用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的媒體手段來輔助完成本節課教學。雨露沾花花更美。

  三,接下來再說說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對于我們學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顯得異常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這就要求我們的教既要授學生以知,又要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探求知識,發現規律,使之成為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因此本課我打算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指導:

  1,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本文語言優美形象富有詩意,很適合十幾歲的學生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學生興趣,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含義,品味文章語言的精美,為全方位的品評鑒賞奠定基礎。

  2,使用圈點批注的方法點評優美詞句,積累語文知識;

  四,最后我重點闡述一下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整個教學過程一共有以下五個環節。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3分鐘)

  為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求知欲,在課前播放各式各樣橋的美景圖片,讓學生欣賞到橋的美并談感受。這樣設計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起他們強烈的閱讀期待心理,從而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2,配樂朗誦,整體感知。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用心傾聽,感受課文的美。并出示問題:文中描寫了哪些橋作者的眼中橋美在哪里揭示相關文句"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探究主旨)談談聽后的感受。這樣設計能營造出一種輕松活潑的教學氣氛。

  3,研讀課文,授知授法。

  這一環節主要是針對目標2設計的。

  為面向全體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營造和諧競爭的的氛圍。請學生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些詞語或是哪些句子深深地打動了你或是你認為哪個詞哪個句子寫得好,為什么

  如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撫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湖水蒼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一座長橋,臥龍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幾百上千年的年齡……

  如此優美的文字,充滿著詩情畫意,這樣生動的意象,句句如歌,旋律動人,這決非常規說明文可比,若不將此定作教學重點,豈非失之交臂

  這樣的設計,重在引導學生能夠"讀有所悟",學會抓住文中關鍵詞語和句子,同時對學生進行朗讀,圈點批注等學法的訓練。

  4,比較閱讀,拓展延伸。

  把本文與〈〈中國石拱橋〉〉從內容和寫法上進行比較。設計這一環節是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引導他們以新的審美視角來欣賞事物。

初二語文說課稿8

  《觀潮》是宋代詞人周密寫的一篇文言短文。作者以“潮”為線索,采用分鏡頭攝影的筆法,分別描寫了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潮中水軍演習的壯觀場面、吳兒弄潮的高超技術和吳人觀潮的盛況,將寫景和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生動形象地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風景畫和風俗畫,把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織在一起,交相輝映、互相映襯,使讀者如身臨其境,受到美的陶冶。

  針對課文的`實際特點——畫面美和課文的類型——文言自讀課,依據知識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和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我提出了四大學習目標:

  一、能力訓練:

  訓練閱讀理解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知識學習:

  認識了解錢江潮,掌握積累一些文言實詞的意義;

  三、審美教育:

  學習欣賞體會大自然的美;

  四、思想教育:

  學習“弄潮兒精神”——迎對風險敢于拼搏。

  其中,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于如何引導學生欣賞美并恰當地表達出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我設計制作了融聲音、影像、圖片于一體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用真實可感的形象說話,以利于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課文、欣賞美。另外,初二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有一定的鑒賞分析美的能力,也有自己的個性。因此,在課堂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師生合作探討的學習方式,以啟發引導為主,把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揮。我采用我校推行的課堂教學模式——目標教學法展開教學,以目標導航定位,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有的放矢,力求學有所得。

  我的主要教學流程如下:

  總之,課堂教學要“美在其中,樂在其中”是我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這是我對《觀潮》課堂教學的一孔之見,請多多指導!

初二語文說課稿9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讓愛在心中蕩漾——<好雪片片>教學設計》,我的說課共分五個部分:說教材、說教法與學法、說過程、說板書設計、說教學反思

  一、說教材

  《好雪片片》是高教版職中語文教材“基礎板塊”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單元學習重點是“整體感知”,活動重點是“認識專業樹立信心”《好雪片片》一文,記述了一個外表污穢、境況凄涼但心地善良的流浪老人,作者從他身上真正感覺到“人明凈的善意”,從而揭示了一個道理“無論境況如何,都不能失掉一個人的好品質,都要學會給他人溫暖”

  我所執教的是服裝營銷班他們普遍文化課基礎較差,思想單純幼稚一些同學喝酒抽煙打架玩游戲樣樣占全,把無知當瀟灑,對學習沒有興趣,他們彷徨茫然,缺少對人生、對社會的獨立思考但是他們個性活潑、外向、好動,短期競爭意識比較強,比較愿意接受動態的知識所以,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力求深入學生內心,以情動人,幫他們樹立自信,提高思想素質,使他們熱愛生活,關注社會

  綜合以上情況,我制定如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習朗讀欣賞方法整體感知課文

  2、學習本文描寫人物的方法,把握流浪老人與“我”的形象

  (二)、能力目標:

  1、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

  2、在情境互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思考能力

  (三)、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學會體察他人的善意,發現身邊的美;也學會善意的對待他人,為別人送去一片溫暖

  教學重點

  通過把握流浪老人的形象,體會作者在流浪老人身上寄寓的情感

  教學難點:

  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學習流浪老人保持善良本性,為他人送去溫暖的優良品質

  二、說教法與學法

  一節好的語文課是教與學相互融合,結合教材與學生的特點,我綜合運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多媒體教學法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我采用多媒體、網絡圖片、視頻等手段來輔助教學

  2、分組PK教學法將時尚元素引入課堂,賦予學生以競爭機制,短期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

  3、交互式教學法教師指導與學生學習相交互,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交互,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且善于歸納和總結學生的觀點,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4、情景創設法引入心理暗示效應,創設現場情景,在互動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

  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運用討論學習法、整體感知法、圈點閱讀法來自主學習

  三、說過程

  教學過程可概括為1個點、2個結合、3個環節、4種能力

  (一)1個點:以誘發同學“善意”為出發點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共鳴,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流浪者“圖片,拋出問題:“同學們,當你們在街頭碰到他們,你會怎辦?”請選擇

  A:厭惡他們,立刻閃開

  B:沒感覺,各走各的

  C:害怕他們,放慢腳步,想躲開

  D:同情他們,想去看看他們有什么需要

  此環節的意圖與效果:通過以上圖片的再現,問題的設疑讓學生關注到在我們身邊,還有那么一群人,他們缺吃少穿,流浪街頭,從而誘發他們的“善意”,同時激發他們探究課文的興趣

  (二)2個結合:游戲與教學相結合、課堂與生活相結合

  (1)游戲與教學相結合

  為了讓學生能整體感知和探究課文,結合他們的短期競爭意識還比較強,特別是給“對方”找茬,他們更是興奮的特點我在課堂中引入了PK賽

  課前,我把全班隨機分成6組,每組6—7人,選出組長以備課堂進行PK賽PK賽的規則:每次或每環節PK勝出的小組長到老師處進行抽牌,老師處有五張牌,分別是2、3、4、大鬼、小鬼2、3、4分別代表分數,大鬼代表4分的雙倍,小鬼代表2分的負分分數累計,算最后得分,得分最多為贏家

  PK賽分為朗讀PK和問題PK

  朗讀PK:把文章分成6部分,每組同學分別進行朗讀PK;沒朗讀任務時要跟隨“對方”默讀,發現問題就要記下,呆會給他們“找茬”完成后選出最好的組,現場抽牌隨后拋出問題:“你覺得文中的“我”和流浪老人是怎樣的人?談談你的感覺”

  此環節的意圖與效果:好的朗讀能傳遞許多言外之意,好的朗讀能喚起讀者、聽者的共鳴通過這種PK式朗讀,讓學生最大程度地投入了這篇課文,提高他們整體感知的質量和“朗讀”能力,還可以有效防止他們出現“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情況因此,回答隨后的問題時,場面熱烈,學生們七嘴八舌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問題PK:根據文章的內容,我設計了以下3組問題:

  1、本文寫了流浪老人哪兩件事?采用了哪種描寫方法?突出了老人的什么特點?在文中把描寫流浪老人外形與生活情形的句子畫出來,并說明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2、文章寫“我”與老人的事是通過那些事表現出來的?“我”的感受如何?找出這部分中描寫老人動作、語言的句子并說明這樣寫的作用

  3、“我”和其他人對老人的態度有什么不同?在文中找到相應的語句并說說“我”是個什么樣的人?

  操控:請六組的組長出來抽題,抽到相同題目的兩組進行PK,同學們按照題目要求,制作成“閱讀卡片”,老師現場實物投影同學習作,從語言表達是否全面,書寫是否工整等方面評比,勝出者抽牌

  此環節的意圖與效果:通過小組間的交流,學生之間有機會合作探究,有機會獲得同伴的創新信息,促進學會多方位互動,綜合培養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老師在閱讀方法上進行點撥,利用圈點法來獲取關鍵的信息此外,這次PK以抽簽方式進行,增大同學合作討論的興趣,這也有助于小組討論的開展

  整個PK賽,以游戲帶動課堂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凸顯了教學目標

  (2)課堂與生活相結合

  語文課堂植根于現實生活,鼓勵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把語文課堂與生活“鏈接”起來我設計了以下兩個活動:

  活動一:同學表演自編情景劇《購買上帝的男孩》

  主題:真正的上帝是人們的愛心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帶著關愛的目光來觀察生活、感受生活,你會發現許多感動我們心靈的東西(引出下面活動)

  活動二:播放學生的攝影作品,請優秀作品的攝影者,現場給我們說一說相片背后的故事

  主題:我們的學生習慣被老師、家長批評,他們都在一些質疑、冷漠的眼光下成長,讓他們慢慢也習慣地用一些質疑的、冷漠的眼光來審視他人,所以他們容易忽略身邊生活中一些小小的“善意”這個活動讓學生明白“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當我們心存善良,心存感恩,便懂得關愛別人

  此環節的意圖與效果:通過這種活動方式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也達到了高潮,使學生更深刻理解課文的.內容在情景表演中,提高學生普通話口頭表達能力,鍛煉了他們的勇氣與自我反應能力,使他們具有一定的滿足和成就感

  (三)3個環節:整體感知、課文探究、課堂延伸

  從感知到探究到延伸,符合學生學習知識的規律,在柔和的背景音樂下,我帶著同學們回想本課的主要內容,再一次讓學生感受流浪老人與“我”的善良,從而誘發他們的“善意”

  小結:流浪老人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境況凄涼,但仍真誠地關心、祝愿每一個向他買獎券的人,用他“明凈的善意”帶給別人“四處流動”的溫暖;而作者也以他那顆善良而敏銳的心感受并回報了這一切善良的老人和善良的作者教會了我們該如何體察他人的善意,又該怎樣善意的對待他人“人的好本質,不會被任何境況所淹沒”,讓我們的身邊時時飄落起美麗動人的片片“好雪”吧讓“愛”在我們心中蕩漾……(播放《你的笑顏》背景音樂)

  (四)4種能力:聽、說、讀、寫的能力

  整節課通過朗讀PK,分組討論,情景表演,圖片解說等,綜合訓練了同學們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課文的精華體現這節課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這個詞語式的板書,力求重點突出,做到簡明扼要,讓學生獲得鮮明的印象與主要知識

  人物形象特點表現手法

  流浪老人外表骯臟、境況凄涼外貌、動作、語言描寫

  善良

  “我”善良、敏銳動作、心理描寫

  五、說教學反思

  教師心得:這節課基本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既有知識學習,又有實踐活動;既有學生的自主學習,又有師生的合作探究既突出了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也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不足之處:最后一個活動的時間安排稍有些倉促,如果時間的分配再完善一些或許會更好

  努力方向:作為教師我會積極學習優秀的教育教學方法,勤于思考,找到最適合職業學校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和實踐活動

  附:

  購買上帝的男孩(情景劇)

  演員人數:6人

  道具:四張桌子、一元硬幣、一瓶“上帝之吻”牌飲料

  場上有三家商鋪:愛心雜貨店、甜心面包店、稱心服裝店(用A4紙寫上店名,貼在桌子上,各派一個同學充當店主)

  劇情:

  1小男孩:(手捏著1元硬幣,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詢問)請問您這兒有上帝賣嗎?

  2甜心面包店店主:沒有沒有,快走快走!(把他攆出了店門)

  1小男孩:(手捏著一塊錢硬幣,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詢問)請問您這兒有上帝賣嗎?

  3稱心服裝店店主:別添亂,快滾!(把他攆出了店門)

  1小男孩:(手捏著1元硬幣,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詢問)請問您這兒有上帝賣嗎?

  4愛心雜貨店店主:(六十多歲的老者,滿頭銀發,慈眉善目,他熱情地笑瞇瞇地接待了男孩)告訴我,孩子,你買上帝干嘛?

  1小男孩:我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叔叔帕特魯把我撫養大的叔叔是個建筑工人,前不久從腳手架上摔了下來,至今昏迷不醒醫生說,只有上帝才能救他我想,上帝一定是種非常奇妙的東西,我把上帝買回來,讓叔叔吃了,傷就會好

  4愛心雜貨店店主:(老者眼圈濕潤了)你有多少錢?

  1小男孩:一塊錢

  4愛心雜貨店店主:孩子,眼下上帝的價格正好是1元(邊說邊接過硬幣,從貨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飲料)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這瓶‘上帝’,就沒事了

  1小男孩:(喜出望外,將飲料抱在懷里,開心地叫嚷著繞場一圈離場)我把上帝買回來啦,我把上帝買回來啦,叔叔很快就會好啦!

  場景轉換(一個月后,小男孩和叔叔在醫院服務臺辦出院手續,用A4紙寫上“醫院服務臺”貼在桌子上)

  5叔叔:護士,我要辦出院手續,請問我的醫療費是多少?

  6護士:十萬(屏幕打出:醫療費十萬)

  5叔叔和小男孩:(差點嚇昏過去)天呀,這么多

  6護士:別擔心,有個老者幫你把錢全付了那老者是個億萬富翁,從一家跨國公司董事長的位置退下來后,隱居在本市,開了家雜貨店打發時光那個醫療小組就是老者花重金聘來的

  5叔叔和小男孩:(激動不已)謝謝,真是太謝謝了,我想當面感謝這位老者,

  請問我怎么才能找到他呢?

  6護士:不用找了,他已經出國旅游,他留了一封信給你(遞給叔叔一封信)

  5叔叔和小男孩:(一起看信)年輕人,您能有邦迪這個侄兒,實在是太幸運了,為了救您,他拿一元到處購買上帝……感謝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遠記住,真正的上帝,是人們的愛心!(屏幕展示信的內容,配樂朗誦,背景音樂《愛的奉獻》隨之響起)

初二語文說課稿10

  《觀潮》是宋代詞人周密寫的一篇文言短文。作者以“潮”為線索,采用分鏡頭攝影的筆法,分別描寫了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潮中水軍演習的壯觀場面、吳兒弄潮的高超技術和吳人觀潮的盛況,將寫景和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生動形象地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幅風景畫和風俗畫,把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織在一起,交相輝映、互相映襯,使讀者如身臨其境,受到美的陶冶。

  針對課文的實際特點——畫面美和課文的類型——文言自讀課,依據知識性與思想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和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我提出了四大學習目標:

  一、能力訓練:訓練閱讀理解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知識學習:認識了解錢江潮,掌握積累一些文言實詞的意義;

  三、審美教育:學習欣賞體會大自然的.美;

  四、思想教育:學習“弄潮兒精神”——迎對風險敢于拼搏。

  其中,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于如何引導學生欣賞美并恰當地表達出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我設計制作了融聲音、影像、圖片于一體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用真實可感的形象說話,以利于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課文、欣賞美。另外,初二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有一定的鑒賞分析美的能力,也有自己的個性。因此,在課堂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師生合作探討的學習方式,以啟發引導為主,把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揮。我采用我校推行的課堂教學模式——目標教學法展開教學,以目標導航定位,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有的放矢,力求學有所得。

  我的主要教學流程如下:

  總之,課堂教學要“美在其中,樂在其中”是我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這是我對《觀潮》課堂教學的一孔之見,請多多指導!

初二語文說課稿11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大自然的語言》,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大自然的語言》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該單元以“科學”為主題展開。教學本單元,既要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也要關注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實現學生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共同提高。《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科普文章,以生動形象,清麗典雅的用詞介紹物候學知識,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他們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整體感知課文,訓練學生快速篩選信息,初步概括課文內容;

  2、理清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并探究這樣安排的用意;

  3、品味生動的語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于此,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激趣法,提問法,點撥法。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新課程理念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采用:

  1、目標導學法

  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充分明確每一個環節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學有方向,有的放矢。

  2、討論法

  針對學情及重點、難點,采用問題教學法、談話法、講解法、推理法相結合。開設一堂科學探究課,在突破難點,形成重點的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激趣導入,由選詞游戲,尋找同類項,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解讀課題大自然的語言。

  環節2整體感知,快速篩選信息。

  首先,教師在課前布置預習,檢查預習情況,培養學生的自學獨立思維能力。

  1、字詞積累,本課語言生動、有趣、頗具散文色彩,其中一點就是運用了大量的成語。積累詞語,學以致用,也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特點。

  2、由預習積累過度到文本掌握,說一說文章中關于物候知識的主要信息,訓練學生快速的篩選信息,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文章脈絡。(教師板書)

  此環節力圖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鍛煉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3 選讀課文,理說明順序。

  選讀課文6—10段,說說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因素(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注意四個因素前的標志性詞語。本單元教學要求:“在閱讀中,要注意說明的順序與方法”,用反向思維法引導學生自主,合作解決疑難,在討論中以求明確重點,解決難點。

  “語文即是生活,生活即是語文”,大自然的語言是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教師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對比討論,加深理解。并請同學展示積累的古詩和農諺探究當中蘊含的物候知識,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發展性,創造性。最后將知識裝進知識的行囊,為之所用。

  環節4研讀賞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教師以配樂朗讀帶領同學們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語言的魅力,并以“我看到(聽到)了……,我知道……”的句式品讀第一自然段,教師請學生先默讀在分組討論。

  由聽到讀,再品讀,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形狀是一片綠葉,用大自然中的物象來說物候,形象的解讀了物候是大自然的語言。既讓學生學到知識,又讓學生獲得美的享受。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初二語文說課稿12

  一、教學目標設計

  1、教學大綱分析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修訂版)強調多讀多寫,規定了閱讀寫作量,增加了瀏覽、檢索、使用工具書、利用多媒體等內容,明確規定在教學過程中,要“開拓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審美觀”等等。這就提醒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更多地考慮學生的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習慣養成、能力培養和個性發展。

  2、教學對象分析

  參加本實驗課學習的對象是初二(6)班學生。該班是華美學校初二年級的數學特長班,學生有理性思維的優勢,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計算機操作較熟練。初二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學習進程中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他們樂意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就需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學生的學習進度、思維方式等不受限制。但也不能完全放任學生天馬行空,不著邊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會使用現代化設備和手段獲取信息,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

  3、教學基本內容分析

  《愛蓮說》是周敦頤托物言志的名文。他用具有高潔品格的“蓮”,委婉地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言簡意豐,文筆搖曳多姿,歷久傳頌不衰。教授本課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應以誦讀為主。通過正確的朗讀,品味節奏、韻律的音樂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體會文章的藝術感染力。學生初步弄懂課文后,要求他們用“耳聽背誦法”(課堂)和“抄讀法”(課后)揣摩課文,背誦課文。至于疏通文意,理解內容,可以從能提起全文的詞、語、句入手,理清“文脈”。學生抓住了“文脈”,自然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其次,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識。例如下列句子中加黑詞的詞義和用法:

  之:①“水陸草木之花”;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焉: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鮮:①“陶后鮮有聞”;②“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中:①“中通外直”;②“度不中而輕發”

  而:①“學而不思則罔”;②“出淤泥而不染”

  再次,蓮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對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從多方面描繪蓮花特征,圍繞“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義: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賞。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達正直,行為端正。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志潔行廉,美名傳揚。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儀態莊重,令人敬重。

  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愛蓮花的緣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要讓學生了解這些知識。

  4、教學目標制定

  基于以上對教學大綱、教學對象、教學基本內容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①反復誦讀課文,揣摩背誦課文,理解文章的主旨(要求學生提交自制的朗讀背誦聲音文件);②自主瀏覽信息,學習一些文言詞語,體會本文托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學習記敘、抒情、議論的結合(完成三星級和四星級測試);③參與網上討論,學會協作學習;學習寫對聯(提交五星級測試答案)。

  二、教學策略設計

  1、教學內容順序、超文本閱讀框架設計,見如下示意圖

  2、方式方法設計

  (1)情景創設設計——創設“清新、樸素、高雅”的情境,將學習者引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境界。

  課件制作重在渲染氣氛,創設有利于本課學習的情境。當點擊鼠標進入本課首頁面時,力爭讓人產生清新、樸素、高雅而又令中學生喜愛的視覺、聽覺效果。首頁面的背景圖像設計為一汪暗綠的`靜水和碧綠寬大的荷葉襯托下的幾朵碩大、含苞欲放的蓮花;背景音樂選用陳蔚旻的古箏獨奏《出水蓮》,以烘托氣氛。學習開始時,先進入“課文介紹”頁面,這是網絡教學的第一步:“情景導入”。該頁面選擇播放一段關于蓮花與作者介紹的視頻剪輯。畫面反復出現碧葉襯托下的鮮艷的蓮花、雨中的蓮花、含苞的蓮花、盛開的蓮花等錄像,將學習者帶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境界,從而讓人產生朗讀欲望和不斷探究的欲望。

  (2)信息資源設計——豐富、有價值、易檢索。

  本課的信息資源,除為創設情境而收集的有關蓮的圖像、視頻資料外,主要收集了有關《愛蓮說》的評介資料20多篇。資料主要來源于人教版初中語文第四冊《教師教學用書》P225~240頁和從互聯網上下載的有關文章。內容涉及作者簡介、歷史背景、文體爭鳴、詞語解釋、思想藝術分析、句意理解、語法修辭、文言釋義、佳句賞析、篇章結構、語言特色、文化知識、古人筆下的荷花、參考譯文、預習與檢測、課外閱讀等等。信息資源子網頁以目錄頁和顯示頁組成框架頁面形式出現,方便檢索與閱讀。

  “網上語音室”收錄了人教版語文錄音帶中,由著名播音員丁然等朗讀的錄音和華美學校佟靜茹老師的朗讀錄音。學習進度快的學生,只要進入五星級頁面還可進入互聯網瀏覽更多的信息。

  (3)自主學習設計——體現“學生主體,自主探究”的特點。

  如“教學內容順序,超文本閱讀示意圖”所示,學生在老師“導讀”指引下,可自主選擇進入“網上語言室”,聽朗讀示范,朗讀課文;揣摩、背誦課文;錄制朗讀(背誦)聲音文件、提交給教師。也可自主選擇進入“信息資源庫”瀏覽網絡資源,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獲取自己所需信息。有了上述經歷后,學生將選擇進入“星級測試”嘗試闖關的樂趣。

  (4)協作學習設計——師生協作、生生協作、人機協作、學科協作、遠程協作、家校協作。

  “網上討論區”是師生協作、生生協作的課堂討論空間。學生可以在討論區上任意發表學習心得,任意提問、討論、交流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問、討論,也可以在全體學生中選擇某些學生的觀點,推薦給其他學生;學生可以按意愿在網上分組進一步討論。學生做三星級和四星級測試時,計算機會根據學生輸入的答案,給出不同的提示信息,親切而友好地幫助學生逐級過關,體現了人機協作的優勢。學生到了五星級頁面,便有了資格瀏覽到“中國十大傳

  統名花”的網站,這是生物學知識的網站,用來作為語文學習寫對聯的材料,體現了跨學科協作的特性。學生還可通過互聯網遠程請教中外名師,也可在家繼續他的網上學習與探究,在家如同在校。遠程協作、家校協作更具優越性。

  3、教學媒體組合設計

  多媒體網絡,就是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傳播媒體與網絡技術的相互結合應用。本課有清晰的視頻;典雅的背景音樂;樸素、清新的背景圖像;“網上語言室”有感情豐富的男女聲朗讀欣賞,學生可以自主地、充分地“聽”和有效地模仿;還可以自主地、充分地“練”,將自制的朗讀背誦聲音文件提交給教師,這等于將“語音室”和“復讀機”功能引進了網絡教學課堂;蓮花、荷葉的圖像,更是醒目地展現在各主要頁面上;“信息資源庫”中的文章,也被精心制作成圖文并茂的網頁;首頁上“星級測試”入口處,有米老鼠在不停地翻筋斗,進入“星級測試”頁面,又見閃爍的五角星和飛翔的小天使在歡迎。學生瀏覽每個頁面,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被激發起探究的欲望。網上作業也像玩游戲一樣過癮。

  三、教學評價設計

  本課學習效果的檢測,主要通過學生提交自制錄音文件、完成星級測試、參與討論來體現。本課設計制作了五套檢測題:①預習檢查;②拓展性練習;③三星級測試;④四星級測試;⑤五星級測試。其中①和②置于“信息資源庫”中,并附答案,分別供學生課前預習自查和課后知識延伸、能力遷移訓練之用。③和④屬形成性檢測題,均由十道選擇題組成。計算機自動完成判斷、批改、評價并反饋學生的答題情況,學生須全部答對才能進入下一關。第⑤套是總結性和創造性檢測題:學生通過本課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抒發自己對本課學習的感受;通過欣賞“中國十大傳統名花”,學習寫對聯,以此展現創造性思維成果。

初二語文說課稿13

  一、整體閱讀,把握情節。

  1.自瀆課文,了解大意,復述故事情節;

  2.討論問題,理清情節

  (1)、父親為什么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要點:臺階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

  (2)、父親是怎么造起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

  要點:他終年辛苦,準備了大半輩子,積銖累寸,終于造起了有九層臺階的新屋。

  (3)、新屋造好后,父親怎么樣?

  要點:人衰老了,身體也垮了。

  二.集中討論,分析形象。

  1.說說你對父親這個人物的看法。

  2.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l他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有志氣,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

  l他是一個有著長遠生活目標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

  l他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

  l他是一個謙卑的人,有著中國農民所共有的`謙卑特點,當九級臺階造好后,他卻不好意思坐上去。

  三.問題探究,把握主題。

  1.設問;這篇小說要告訴我們什么?

  2.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l謳歌父親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

  l熱切希望以先進的生產力迅速改變農村落后的精神面貌。

  四.深入品讀,體會寫法:

  1.請同學分別找出文中描寫父親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并大聲朗讀,說說它們的作用。

  2.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

  3.教師小結:個性化的描寫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并突出文章的主題。

初二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一)對課文的理解:

  該課文是八年級下期語文三單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級下期繼續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并處于一個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在本冊第三單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間上的廣袤性與思維上的哲理性,并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單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白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發展。應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二)教學目標

  一是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角度,要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確“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培養學生科學的理性精神與人文關懷。二是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要識記、理解文中的生字詞,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學習作者通過擬人、比喻、反問等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通俗易懂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重點:

  一是辨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二是學習文章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的通俗易懂的寫作手法,

  (四) 教學難點在于: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言。

  二、 說教法

  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為讓學生學有所獲,貫徹新課程標準上提出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教學設計第一點就是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并進行適量變化,讓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及較高的注意力,教學設計的第二點在于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的思考,本課以散文形式論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告訴我們要“敬畏自然”,文章中有部分字詞是必須掌握的,可以考慮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與問答法解決,針對教學重點,可采用情景激勵法、資料交流法、比較法、及討論法,針對文章難點,主要考慮采用點撥法、分析法、提問法、詮釋法等,力求能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來使顯示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三、 說學法

  當然,無論采用什么教學方法,最終還得落到學生身上,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所以學生課堂上的學法重點就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上,整體把握課文時可采用默讀法、圈點勾畫法,之后,可采用討論法、問答法,仿寫法等。

  四、 說教學過程

  要達到教學目標、把握重點、突破難點,最好把本文分為兩個步驟來進行,第一步驟重在課文的整體感悟,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觀點,第二步驟重在寫作技巧的探究與理解富有哲理性的語言。

  第一步:創設情景整體感悟。

  一、導語設計:當你為宇宙的神秘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類卻妄圖面對充滿了母性關懷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說:“我要征服你!”快看看一段短片,望我們保持理智的清醒和靈魂的溫情吧。

  以多媒體播放《人與自然》的片段,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文理解營造一個情感氛圍。

  二、自主研習,整體感知。

  學生默讀兩遍課文,首先積累優美字詞,完成字詞練習。

  其次圈點勾畫,找出文中表達作者觀點的關鍵語句,簡要寫出對每一段的讀書感受與理解,并小聲播放音樂,以創設輕松的閱讀氣氛。

  這個環節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理解文章主題敬畏自然的含義。

  三、互動探究。

  進行四人小組的合作討論交流對于文章的整體感知,將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可以學生回答、可以老師回答,同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

  第1段:人類“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錯誤的。

  第2段:大自然竊笑人類。(理由:1、打開的空間只不過咫尺之間。2、 今人也會變成古人。3、科學史也是犯錯誤的歷史。)

  第3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級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于人。

  第6段:人類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

  第7段:人類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碩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處處都是人類的兄弟。

  第11段:我們應當視其他生物為我們平等的生命,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們自己。

  新課標提出要培養學生合作討論探究能力,在這環節中安排時間讓學生自主鉆研課文,鼓勵學生質疑解惑,從而理清文章層層推進、水到渠成的論述結構,完成教學重點:辨證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這一觀點的。

  第二步:強化理解、能力延深。

  首先課堂上請學生展示提前從網絡、書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關人與自然關系的資料。

  1、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人類改造自然取得了哪些值得驕傲的成績,舉例說明。

  2、 改造自然的同時人類有哪些破壞自然的行為,舉例說明。

  3、 對人類取得的這些成績,對人類破壞自然的行徑,你的態度如何?作者的態度如何?找出文中相關的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分析其中蘊含的哲理。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在這一環節中請學生發言說明對作者觀點的理解及意見,只要學生談來有理有據,都應給予肯定,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

  這個環節的設置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對人和自然的關系進行深入探討和理解,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語言。完成教學難點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同時以教材為立足點,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拓寬視野,是對學生搜集、處理、利用信息資源一次有益的鍛煉。

  然后根據學生找出的文章中富有哲理性和思辨色彩的語句進行分析,體會文章運用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說得通俗易懂的語言風格。由此老師展示一些相關圖片,請學生做環保小記者,為這些圖片配上簡潔的廣告語,號召人們保護自然、敬畏自然。

  此環節意在讓學生模仿課文語言風格,提高寫作能力。

  同時培養學生檢索篩選、判斷信息的能力。以教材為立足點,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結合專題開展閱讀,拓寬閱讀視野。同時,閱讀后的整理、匯報、交流,又是對學生搜集、處理、利用信息資源一次有益的鍛煉。

  創意說明: “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

  簡評:

  這是一節古典詩詞誦讀、鑒賞課。縱觀全程,教者由舊知引入,從易到難,由低至高,善于“墊石鋪路”,學生在學的過程中獲滿足感,生求知欲。而布置學生上網查尋資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了解作者生平事跡,培養了學生檢索、篩選、判斷信息的能力,顯示出教者把教的內容巧妙地轉換為學生學的活動的功力。中間主體部分,以讀為經,抓點帶面,讀與問,問與析的關系處理得明快、清晰。結尾宕開一筆,依境改寫,當堂評價,于常態中求變化,可謂別開生面。總之,整個教學環節設計和教學實施過程,平中見奇,奇中求實,呈現出一種和諧、深厚、跌宕之美。

初二語文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八年級(下)語文第五課——《再塑生命》

  2、知識聯系及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在學生對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本文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將敘事和抒情有機結合的表達能力;本文人文內涵豐富,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對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價值觀上引導學生理性地思考愛、理解愛。總的來說,從八年級的整個教材體系來看,本文貼近學生生活,語言優美,無論是在能力的培養方面,還是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3、教學目標及確定的理論依據:

  依據新課程標準對閱讀者的要求,即:“欣賞文字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到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的感人的形象、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我初步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在培養學生整理,概括能力的基礎上使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借助幻燈片,課堂小游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與學生的平等對話、交流中,讓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情。

  2、說學法:

  主要是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另外還有聲情并茂的朗讀方法;運用泛讀、精讀搜索信息的方法;分析、概括文章內容的方法。

  三、說教學程序設計

  1、整體設計的教學理念:

  本節課以開放性課堂教學模式為教學理念,通過活動、小組討論等形式,力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整個模式為引導激趣。

  感知課文理解“生命”。

  合作探究“愛”主題升華“愛讓生命綻放光彩!”

  2、具體教學設想:導入:以“瞎子猜字”這個游戲導入,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試著走進聾啞人的世界。

  同學們,世界是美麗的,我們可以感覺到陽光的色彩斑斕,花兒的婀娜多姿,鳥鳴的婉轉動人。但還有一種人,他們生活在沒有色彩,沒有聲音的世界里,他們的生活方式就是“瞎子猜字”,對于他們來說,能生存下來已需要足夠的勇氣,而要出類拔萃,有所成就,那簡直便是一個奇跡。今天,我們便要走進一個奇跡,共同見證一個奇跡的誕生時刻。讓我們共同走進海倫·凱勒的心靈世界。

  游戲要求:同桌之間合作完成,一名同學按照幻燈片上所出示的字在蒙上眼睛的同桌手心上寫一個字,計算成功率;做完后,兩人交換角色,再進行一次。第二步: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對海倫·凱勒及其老師莎莉文小姐的平事跡的認識和了解。

  ①學生演示自己所查詢的資料。(學生將資料進行整理,用投影儀或幻燈片進行演示)

  整理資料要求:語言簡明扼要,按照姓名、國籍、成就、生平、他人評價,帶給我們的啟發等要點歸納。不重復不羅嗦,適合多媒體演示。

  ②教師準備圖文課件材料(進行相應補充)

  幻燈片1:19世紀出了兩個杰出人物: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勒。——————馬克·吐溫

  幻燈片2:海倫·凱勒(1880——1968)美國著名女作家。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奪去了她的視覺和聽覺,從此,她墜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淵。1887年3月3日,對海倫來說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這天,家里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安妮·莎莉文。安妮教會她寫字、手語。然而,一個人在無聲、無光的世界里,要想與他人進行有聲語言的交流幾乎不可能,但是,海倫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夜以繼日地刻苦學習,從未放棄努力。

  幻燈片3:好學、堅毅、敏察、極高的悟性以及豐富的情感是海倫的突出特點,她在心靈深處大睜著一雙好奇的眼睛。她靠著自己不懈的努力,考進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大學期間,在師長的鼓勵下,她開始寫作。在以優異成績畢業后,她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并在繁忙的工作中先后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響的著作。最著名的是其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所創造的奇跡與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靈障礙,重塑生命,卻不能不歸功于她偉大的老師——安妮·莎莉文女士。

  幻燈片4:莎莉文老師將人世間美好的思想情操,雋永深沉的愛心,像春天的種子深深植于海倫·凱勒的生命,以無私的愛重塑了她的生命。海倫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師,她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長久地凝視我的老師。

  幻燈片5:安妮·莎利文波士頓珀金斯盲人學校畢業。精通盲文,有崇高的獻身精神和科學教育方法,20歲開始教海倫。她的教授方法是:將字母按入海倫掌心,教她物件的名稱。

  幻燈片6:這篇課文選編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原是互有聯系又相對獨立的三篇文章,合在一起編成課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為三部分,主線十分清晰。

  第三步: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文章結構。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篩選信息、整理,概括的能力。

  A同學們,本篇文章的題目是《重塑生命》,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讓我們一起來見證“重塑生命”的歷程:

  回答要求:要求學生先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然后在文中找出體現海倫心理的句子進行朗讀,體味語言。

  ①生命的原貌:我的生命xxx(像大霧中的航船,課文第4自然段)

  ②光輝的起點:xxxx(相識,課文第5自然段)

  (背景幻燈片展示莎莉文小組把我抱在懷中的'圖片)

  ③幸福的復蘇:生命中擁有了xxxx(文字,課文第13自然段)

  (背景幻燈片展示莎莉文小姐叫我識字的圖片)

  ④成長的浪花:生命中擁有了xxxx(大自然,課文第14自然段)

  (背景幻燈片展示海倫和莎莉文小姐在樹上的圖片)

  ⑤生命的升華:生命中擁有了xxx(愛,課文第39自然段)

  (背景幻燈片展示莎莉文小姐緊緊摟住海倫的圖片)

  B、談談對“重塑生命”的理解

  教學重點:進一步培養學生整理,概括文字的能力,培養學生通過分析文字,在文學中尋找證據,分析問題的能力。

  問題1、同學們,剛才我們大家一起見證了“重塑生命”的歷程,那么同學們現在對“重塑生命”是怎樣理解的呢?

  明確:意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獲得生命”。這里指海倫的生命希望和熱誠在安妮老師的教育下被喚醒,使她從寂靜又黑暗的孤獨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樂之中。

  問題2、同學們,“重塑生命”的過程是一帆風順的嗎?舉例說說。(引導學生分析海倫學習“懷”和“水”的區別段落,討論海倫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幻燈片展示)挫折:將“杯”和“水”混為一談(不能分清“杯”和“水”)在海倫:與老師發生爭執不耐煩,摔洋娃娃高興

  房里莎莉文:重新練習“doll”把洋娃娃掃到爐邊把帽子給我

  在海倫:清泉從我手中流過理解井

  房莎莉文:將我的手放在噴水口下在我掌心寫“water”

  總結:海倫最終最勝了挫折,創造了奇跡,完成了生命的重塑歷程,同學們,看完了她的故事,你覺得一個人要重塑生命需要具備哪些因素呢?

  明確:毅力:小海倫沒有對認識文字放棄

  靈感:小海倫通過水受到了啟發

  求和欲:小海倫對新事物擁有極大的熱情

  好的老師:莎莉文小姐富有愛心且教學技巧高超

  ……(根據學生回答補充)第四步:探究與討論:莎莉文小姐應該教會了海倫·凱勒許多東西,為什么海倫重點寫“認識文字”“擁抱大自然”“理解愛”三個部分呢?

  同學們,當海倫回憶起她的老師莎莉文小姐的時候,內心充滿了感激,以前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海倫在回憶“老師”給自己的幫助時,將“認識文字”“了解大自然”“理解愛”放在了最前面,你是如何理解的呢?你認為莎莉文教給海倫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

  明確:文字是人類交流的靈魂

  大自然是人類的依靠

  愛讓我們變得崇高,人類因愛而偉大

  ……開放式命題,根據學生回答恰當引導既可。

  老師小結:回顧生命再塑的歷程,想像海倫的種種努力以及她所遇到的種種艱辛,我們不難發現:莎莉文老師教給了海倫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用自己的愛去感受世界最美好的一面,去善待每一個生命,水是有生命的,大自然是有生命的,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美好,美讓海倫變得堅強。莎莉文小姐不僅教給海倫愛的真諦,她自己也正是用愛改變了海倫的人生。第五步:結束學習,布置作業。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有光明有聲音的世界里,但不要忘記,我們的身邊還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仍然生活在黑暗和無聲的世界里,我們的愛可以重塑他們的生命,帶給他們溫暖,帶給他們光明。讓我們一起說!(做春節晚會的手語:我愛你)

  (背景音樂:劉歡《重頭再來》徐徐響起)作業:

  1、到圖書館或上網搜集更多關于殘疾人成才的事跡,摘抄在讀書筆記上。

  2、莎莉文小姐認為:“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也有許多關于愛的經歷吧?寫寫看你心中的愛是怎樣的呢?

【初二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二語文說課稿09-12

初二語文《觀潮》說課稿03-22

初二語文《說屏》說課稿08-31

初二語文《觀潮》說課稿(精選10篇)06-28

初二語文說課稿范文(精選16篇)09-05

初二語文《馬說》說課稿(精選10篇)08-16

初二語文《說屏》說課稿2篇12-02

蘇教版初二上冊語文說課稿《明天不封陽臺》說課稿08-07

初二體育說課稿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