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錦集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該單元以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為主題展開。《鴨子和白兔請客》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寫了鴨子和白兔互相請客的事。首先寫白兔請鴨子到家做客,用鮮嫩的草芽和菜葉來招待鴨子,但鴨子很不高興,認為白兔太小氣;再寫鴨子請白兔到家吃飯,用田螺、泥鰍招待兔子,但兔子不愛吃這些東西;最后鴨子明白自己錯怪了白兔,因為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不一定喜歡。課文采用擬人的手法,寫得生動而富有童趣,滲透了友愛、善于理解他人的教育思想。
二、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的“三維目標”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育學生善于理解他人,明白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不一定就喜歡這句話的含義;
三、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為: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明白“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不一定就喜歡”這句話的含義。
依據一年級學生特點,我將本課難點確定為:理解“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不一定就喜歡”這句話的含義,并教育學生善于理解他人。
四、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生命課堂”同樣要求學與教的和諧。基于此,我準備采用討論法、朗讀法。
1、討論教學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做引導者,能根據情境,讓學生自由討論,在不斷討論中,產生思維碰撞,閃現思維火花,交流各自看法。形成統一認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2、朗讀教學法
本課采用的是擬人的修辭手法,語句淺顯易懂。所以,我沒作較多的講解,而是采用多種朗讀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如:同桌合作朗讀,互相指導,取長補短;分角色朗讀及重點段的朗讀等個性朗讀訓練。這樣,學生自然而然也就感受到要善于理解他人,明白了道理。
學法上我貫徹“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法,具體為小組合作探究法。根據以上的教學方法,學生可采用“我會做、我會讀、我能行、我真棒”的方法完成本課學習任務。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口,通過自己的探究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真正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鴨子和白兔貼圖
六、教學流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1、激趣導入:
用輕松的對話展開,小朋友,老師今天給你帶來了兩個動物朋友,想知道他們是誰嗎?小朋友們迫切想知道,接著出示鴨子和白兔的圖片,消除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整體感知:
“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就需要學生處于主導地位,這一環節我讓學生通過自學的方式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思考課文主要講了誰和誰的什么事?
3、研讀文本: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學習白兔請客部分時,我讓學生思考:誰在哪遇見了誰?誰請誰去做客?還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當鴨子端來一大盤鮮嫩的青草和菜葉時,鴨子是怎么想的?結果又是怎樣呢?讓學生在感受鴨子不高興時,抓住了鴨子嘟著嘴的動作,我也讓學生來舉生活中自己的例子來說說自己遇到什么事也嘟過嘴?學生都能談出自己不高興的事情。
在學鴨子請客部分時,讓學生齊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思考:鴨子準備了自己最愛吃的東西和白兔分享,當白兔看到鴨子準備的東西時,有什么動作?怎么說的?通過閱讀來激發思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體驗。
4、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應樹立大語文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
說一說鴨子和白兔互相請客后明白了什么?并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不一定也喜歡”這句話的意思,從而使學生學會善于理解他人的道理。
5、布置作業:
作業的設計能夠讓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到學以致用。
回家后把故事說給家人聽。
七、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書設計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黑板正中是課題:鴨子和白兔請客,往下依次是:鴨子和白兔的貼畫,鴨子和白兔喜歡吃的東西,田螺、泥鰍,青草、菜葉。最下面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不一定喜歡。
鴨子和白兔請客
鴨子(貼畫代替)白兔(貼畫代替)
田螺、泥鰍青草、菜葉
(自己喜歡的東西別人不一定喜歡)
以上是我的說課部分,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挑山工》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記敘泰山上的挑山工負擔重,走的路程比游人長,但都走在游人的前面,揭示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堅持不懈地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課文先從泰山上的挑山工談起,引出疑問,再通過“我”的經歷解決了疑問,最后寫“我”從中受到的啟發。
二、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具體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能基本讀懂課文內容,但認識能力有限,看問題較膚淺、片面,不容易發現文字下所包蘊的豐富內容,所以還要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加強前后文之間的聯系,細讀品味。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學生會的上面打圈圈,我們教給學生是他暫時不會的,但讓他跳一跳就能摘到樹上的桃,這種發現的驚喜肯定能激發他們學語文的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的閱讀明確指出: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結合四年級的學生將進入第三學段,需要整體提高語文素養,結合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從以下幾個方面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三)情感目標: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的道理。教育學生學習挑山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的精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讀懂課文,理解挑山工登山的特點,并說說他們為什么這樣登山。
難點:理解挑山工說的話中蘊含的哲理和最后一段話的含義。
五、說教法學法
教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根據此要求,同時為了達到上述各項教學目標,我在教學本課時選用的基本教法有以下幾點:1.以疑促讀,以讀促思法。讓學生帶著疑問充分地讀書思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2.以讀為本,讀中悟情法。《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學本課時,我采用多種形式、各種層次的讀書方式,讓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悟情明理。3.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我充分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讓學生畫兩種路線圖。
學法:人們常說:“授人以魚,僅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現代教育理論強調,教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采用以下的學法:1.讀書質疑法。2.批注圖解法。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在課本的空白處,用精練的詞句寫下自己對文本的點滴感受,培養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對語文文字的理解、感悟,而感悟文字的方法很多,能根據語言文字畫出相應的圖,也是一種方法。教學本課時理解挑山工的“折尺形”路線,讓學生邊讀書邊畫出圖形。3.合作探究法。
四、說教學過程
鑒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教法學法的確定,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本課教學分兩課時。下面我主要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3.什么是挑山工?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旨在喚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同時為下文學習作好鋪墊。)
(二)學習第7自然段
1.教師邊指圖邊引入感情: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畫——在陡直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道上,一個穿紅背心的挑山工給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2.齊讀第7自然段,讓生質疑。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①它指什么?為什么我需要它?
②“一直”這個詞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
③為什么要把“因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最后?
3.過渡,引出上文:要弄清“它指什么?為什么我需要它?”就要聯系上文理解下面三個問題:(幻燈片出示三個問題)
(1)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
(2)從哪里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時間并不比游人多?
(3)挑山工為什么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設計意圖:讀書最大的收獲在于從讀書中提出疑問。這一環節,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質疑問難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學習第1~5自然段。
A.品讀第1自然段。
1.默讀第1自然段,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用“──”畫句子。
學生發言,教師小結:
(1)“他們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擔……使身體保持平衡。”作者用簡短的語句,形象地描繪了挑山工挑著重物上山的樣子。(登山姿勢的特點)
(2)“他們走的路線是折尺形的……扁擔換一次肩。”(登山的路線是折尺形的)
(學生上講臺畫挑山工登山的路線圖。并讓學生上講臺用線示意:理解折尺形線路圖。依據課文說理由。)
2.老師小結:邊讀文字邊想象,動手畫圖,也是一種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圖說話(挑山工登山的特點)。
4.引讀:挑山工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
4.從哪里可以看出挑山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時間并不比游人多?
指名讀第2自然段,邊聽邊想,交流。
6.師:對此,“我”覺得很奇怪。“我”的疑團是怎樣解開的?課文講了“我”和一個挑山工3次相遇,經過交談,終于解開了疑惑。
B.品讀第2自然段。
1.快速默讀,“我”和挑山工在哪3個地方相遇?用“()”標出。并且找出表現我們和挑山工速度變化的句子,用“──”劃出。
這幾次相遇,每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超過了挑山工,但最后總是他走到了前面。
2.挑山工為什么走到我們前面去了?這使“我”感到很驚異,所以走過去跟他交談,挑山工的哪些話解開了“我”的疑團,用“﹏﹏”畫出來。
3.匯報后,抓住以下問題,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小組討論、教師點撥)
師:“隨便”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不像你們那么隨便,高興怎么就怎么”?為什么“一步踩不實不行”?“耽誤”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往前走?
4.總結主題。
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
體會:我心悅誠服地點著頭,感到這位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似乎包蘊著意味深長的哲理。
5.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如:講一講“龜兔賽跑”的故事等。)
6.分角色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以上教學環節設計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讓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的過程中訓練思維,提高閱讀能力。)
(四)探究最后一段,解疑。
從泰山回來,“我”就畫了這樣的一幅畫,(指掛圖)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
1.出示幻燈片(文章末句和學生質疑的3個問題)“它”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指什么?第二個意思指什么?“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為什么“我”需要它?
2.師小結:
(1)作者體會到挑山工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奮發向上的精神,受到了教育、感染、啟發,所以一直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讓這種精神時時刻刻激勵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2)邊讀邊思,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是重要的讀書方法。
3.“一直”在這里是什么意思?用在這里有什么好處?
4.為什么要把“因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這樣處理起強調作用,強調什么?)
5.師:對,這種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師同樣需要它,同學們更加需要它。我們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目的。(齊讀“總結主題”一段話。)
(設計意圖:通過解疑,讓學生學生真正理解挑山工的精神,并把它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去。)
五、交流感悟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六、課外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用“耽誤、樸素”造句。
3.背誦第5自然段。
七、板書設計
挑山工
(不怕吃苦、腳踏實地、堅持不懈)
挑山工 背負重物 走折尺路線 上山是工作
游 人 輕裝上山 走直線 上山是游玩、享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挑山工與游人有什么不同一目了然,同時明確文章的中心。)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3
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第21課《鄉下人家》。本次的說課我設計了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各方面。
一、說教材:
《鄉下人家》編排在第六組,本組主題是"走進田園,熱愛鄉村”,旨在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鄉下人家》是本組第一篇精讀課文,起到初步實現并輻射這一主題的作用.文章語言質樸,采用白描和勾畫的寫法,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間順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間的時間順序交叉描寫,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也贊揚了鄉下人家熱愛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裝點自己的家園,裝點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質。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組美畫,讀之,正如作者所言“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根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學習特點,我把本課的三維目標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認知目標:學習作者抓住鄉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村生活的方法。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想象能力,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情感,發揮想象,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鄉村生活由衷的熱愛之情。
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隨文想象畫面,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體會鄉村生活的美。
二、說教法:
朱熹《孟子集注》中說,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因此我選擇了導讀法、圖示法、情景教學法等來組織教學,指導學生充分體會鄉下人家自然、質樸的美,從而激發他們對鄉村生活的熱愛。
三、說學法
終身教育的理念并非要求教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而是讓學習者更多的掌握學習的方法和途徑,真正使他們學會學習。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求學生掌握以下方法:自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對比法、讀說結合法、讀寫結合法。
四、教學過程:
語文教育界前輩劉國正老師提出語文訓練要講求“實”與“活”。所謂“實”指教學體現務實態度,扎實教風,學生在不同階段學有所得,從而使課程目標落到實處。所為“活”,指教學要目中有“人”,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從而使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創設情境,順勢導學。
學習寫景的文章,直觀的視覺感受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加深對文本的感受。上課伊始,我創設了一個鄉下游的情境,用多媒體展示鄉村生活畫面,使學生再次感受到鄉下美景,為后面想象畫面做好了鋪墊。
(二)默讀課文,整體把握。
本課分為兩課時,經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對本文的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我圍繞“課文向我們描繪了哪些鄉村美景?”這一問題提出閱讀期待,引導學生潛入文本,默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感悟美景。
1、讀文想像畫面
“讀一讀,說一說”,感受文中的畫面美。
(1)采取多形式朗讀,如學生自由讀、教師示范讀、個別展示讀、小組比賽讀、配樂朗讀等,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讀中品味,從讀中感悟。
(2)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用語言描述出來,做到讀說結合。
2、凝練概括畫面
(1)教師進行學法指導,示范為畫面取名。
(2)生生互動,合作取畫名。
3、動情欣賞畫面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欣賞畫面。
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
出示句子,讓學生讀一讀,體會句中哪個字用的好,為什么?學生通過讀,可以體會到“探”字用的好,因為“探”字讓人感到嫩筍的長勢之迅速,展示出了勃勃的生機。
引導學生運用對比法進行體會。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引導學生將鄉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瓜藤與高樓門前的石獅子作對比,通過具體事物的想象,一動一靜,鄉下人家瓜藤的可愛與獨特便留在了學生的腦海里。
引導學生用已掌握的“情境體驗法”進行體會。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會瞧見鄉下人吃晚飯的情景。他們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天高地闊地吃起來。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他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4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九單元中的一首詩歌《太陽的話》,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教材的理解和設計意圖。
一、說教材
《太陽的話》是艾青1942年創作的一首抒情詩,詩人用擬人的手法,賦予太陽以人的語言和思想,展示了太陽渴望走進小屋,打開人們關閉的心靈,召喚人們敞開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們樹立起積極樂觀的信念。詩中,艾青用太陽象征光明與希望,用緊閉門戶的木板房比喻當時人們生閉塞、陳舊、落后的生活環境,以第一人稱代表太陽呼喚國人改變現狀,迎接光明。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認識生字3個,積累詞組4個,正確書寫“睫”。閱讀詩歌,了解詩意。
(二)能力目標:
以讀促悟,通過多種方式的感情朗讀增進理解。
(三)情感目標:
體會太陽渴望喚醒人們、敲開人們心靈的急切心情。形成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四)評價目標:讓學生學會評價他人、評價自己、建立自信。其中第三個情感目標是本課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和我校語文高效課堂倡導的想方設法調動學生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參與、主動探索新知、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一指導思想,我使用的教法教法有:情境創設法、誦讀感悟法、想象畫面法等。說學法: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發現真理。”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合作討論法、朗讀感悟法、情境體驗法、自主探究法和勾畫圈點批注法。
三、說教學流程:
我校高效課堂提出語文課要注重學生聽說讀寫演五項語文能力的修煉,所以,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了如下的教學流程:
第一個環節是誦讀經典,激趣導入。課前課件出示關于太陽的名人名言,讓學生誦讀并談發現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接著我拿出太陽圖片貼在黑板上并說今天這位光明的使者來到咱們的課堂中,因為他有一肚子話想對我們說,你想知道嗎?這樣設計的意圖是:一方面引導學生堅持誦讀,豐富人文素養,二是引出太陽激趣導入,三是為課堂中創作贊頌太陽的小詩奠定了基礎。
第二個環節是交流資料,走近作者。先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整理的有關艾青的資料,然后出示照片認識艾青,并問問同學們從這些資料的交流當中你發現艾青是個怎樣的人,學生會發現艾青是個追求光明的人,因為他的好多作品都與光明有關,比如:《向太陽》、《給太陽》、《黎明的通知》《火把》等,然后老師總結:追求光明是艾青詩歌一個永恒的主題,這集中體現在這一系列作品中,今天我們就學習其中一首《太陽的'話》,隨即板書課題,并引導學生質疑: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培養學生搜集整理資料和質疑問難的能力。
第三個環節: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播放配動畫的課文錄音,讓學生初步感知詩歌內容,獲得整體印象。
2、根據要求自讀課文。出示這樣的自讀要求,讓學生自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詩,要求:
(1)讀準字音,用學過的方法識記生字、理解詞語,讀通詩句。
(2)想想詩中的“我”、“你們”各指的是誰?在相應的詩句旁邊作上批注。
第四個環節精讀感悟,讀中悟情。
先指名讀第一節詩,讓大家邊聽邊想這節詩中太陽對我們說了什么?然后指導朗讀,體會太陽想進入小屋的急切心情。通過讀第二節學生很快發現原來太陽給人們送禮物來了,接著讓學生默讀勾畫太陽帶來哪些禮物,并想象太陽還可能為我們帶來了那些禮物。然后老師配樂朗讀這節詩,讓學生閉著眼睛想象畫面。這樣設計的意圖是:既培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了太陽給我們帶來了一個五彩繽紛、生機勃勃的世界,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學習第三節時,我先引導學生總結前兩節學習方法:(1)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2)勾:勾畫自己感觸最深的句子。(3)悟:聯系實際,批注自己的體會,(4)讀:帶著自己的體會有感情的朗讀。
然后讓學生用這種方法自學這一節詩。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這樣設計的理念就是要交給學生方法,讓他們帶著已有的經驗與方法學習語文,在主動探究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最后一節詩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這樣設計教學:先指名感情朗讀,思考太陽的愿望是什么?當學生說道“是把香氣、亮光、溫暖和露水撒滿人們心的空間”時再引導學生質疑:太陽怎么把這一切撒滿人們心的空間啊?為什么說人們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關閉了很久呢?當學生滿腦子充滿了疑惑時,我組織學生學習這首詩創作的時代背景。然后讓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讓我把花束、把香氣、把亮光把溫暖和露水,撒滿你們心的空間”這句話的含義。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適時利用背景資料和合作討論有效突破了難點,避免了老師枯燥的分析講解,把課堂換給了學生。
第五個環節情境表演,升華情感。當學完詩歌我這樣創設情境:同學們,假如此時你面對著的就是當年那個滿目瘡痍的中國,而國民們還在沉睡,你會怎么做?下面讓學生把自己當成一個個小太陽,加上適當動作來呼喚沉睡的國民!播放音樂先讓全體同學參與,再推薦一名同學臺前表演。這樣設計的理念是:通過學生入情入境的表演朗誦,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和再創作,而且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讓學生全面展示,鍛煉了學生的表演能力。
第六個環節是課外延伸,拓展練筆。這個環節里先讓學生學習艾青的另外一首詩《給太陽》,然后引導學生拿起手中靈動的筆,用“您”稱呼太陽,寫一節贊美太陽的小詩。這個環節的設計理念是:讓學生在拓展活動中進一步鞏固方法,訓練能力,拓展視野,實現聽說讀寫的整合與發展。
第七個環節是課堂小結,思想教育。進簡練小結,目的是對學生滲透德育和心里教育,教育學生不要做個追求光明,積極樂觀的人。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布置的課外作業是:搜集閱讀艾青其他詩作。
最后說說板書設計。我設計的板書是這樣的,(課件出示)這樣的設計圖文并茂體,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效的幫助學生建構知識。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海底的女兒》是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節選自《海的女兒》的結尾部分,通過介紹小人魚親自參加王子的婚禮,忍受身體和精神的苦痛,一步步變成泡沫,走向死亡的故事。這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
二、說目標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港、宴”等13個生字,積累生字組成的新詞。
2.自由閱讀課文,了解故事大意,體會人魚公主的美好心靈。
3.激勵學生從小為人大度,常抱有處處為別人著想的思想。
教學重點:體會美人魚寧可犧牲自己也不傷害王子的品質。
教學難點:了解故事大意,體會海公主的美好心靈。
三、說學法、教法
學法: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自主閱讀故事,合作交流,談體會,談感受,完成對文本的對話。
教法: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讀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點語句。我在教學中能夠放手給學生,讓他們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語言的內涵。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過渡到感悟作者蘊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組討論階段,學生在充分討論的過程中對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過教師的點撥指導,認識上就更深一層次,對今后閱讀安徒生的作品幫助很大。
四、說教學流程
(一)師生談話,導入課題。
1.出示美人魚圖片,問:“同學們,你們看見過這張圖片嗎?”對,這個圖片畫的是海的女兒。(板書課題:海的女兒)
2. 安徒生簡介,學生初步了解。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1805-1875),19世紀丹麥著名的童話作家,既是世界文學童話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他出生于歐登塞城一個貧窮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苦。父親是鞋匠,母親是傭人。早年在慈善學校讀過書,當過學徒工。受父親和民間口頭文學影響,他從小愛文學。11歲時父親病逝,母親改嫁。為追求藝術,他14歲時只身來到首都哥本哈根。經過8年奮斗,終于在詩劇《阿爾芙索爾》中嶄露才華。因此,被皇家藝術劇院送進斯拉格爾塞文法學校和赫爾辛歐學校免費就讀。歷時5年。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學。畢業后始終無工作,主要靠稿費維持生活。1838年獲得作家獎金——國家每年撥給他200元非公職津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A.初讀,解決字詞。
1.學生自由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標上記號,自己想辦法解決。
2.在讀書過程中,標記優美的詞句,寫上自己的體會,不同意見可以與同桌交流。
3.出示詞語。
都城 港口 兵士 宴會 睫毛 婚禮 喜訊
神圣 儀式 旗幟 鋪陳 墊子 永恒 撫弄
4. 指名讀詞語,相機解釋詞語意思。
B.讀懂文意
1.快速朗讀課文,這是《海的女兒》的結尾部分,如果讓你給這個部分取個題目,你認為是什么題目較合適?
預設:
(1)王子結婚,美人魚化為泡沫
(2)王子結婚,美人魚沒有加害王子
(板書:王子結婚,美人魚化為泡沫)
2.再讀課文,如果給課文劃分段落,你認為會劃為幾個部分?在文中標示出來。
根據學生回答,出示:
第一部分(1-10):美人魚眼睜睜地看著王子娶了別的公主。
第二部分(11-13):美人魚沒有加害王子,自己卻變成了泡沫。
C.再讀課文,深入分析。
1.快速朗讀課文,把打動你的地方多讀幾遍,圈畫出來,做一下批注,和同學交流你的體會。
2.展示交流
“小人魚親吻著王子的手。她覺得自己的心在破碎。”
談談你的體會。
預設:(1)小人魚很傷心,因為王子誤會了這件事,明明救活王子的是自己,卻被認為是別人。
(2)這將意味著自己將會變為泡沫,將會死去。
“小人魚知道,這是她能看到王子的最后一個夜晚——為了他,她離開了自己的族人和家庭,交出了她美妙的聲音;為了他,每天忍受著沒有止境的痛苦,他卻一點兒也不知道。”請你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的體會。
(小人魚為了愛情,孤身一人來到海上,為了愛情,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離開家人、族人,把自己的聲音交給了巫婆,但是最后卻什么都沒有得到,遍體鱗傷,忍受苦痛的她,還要面臨著死亡。多么偉大的小人魚,多么可憐的小人魚!)
“小人魚拿著刀的手在發抖,但是,……刀落下的地方,浪花迸發出一道耀眼的紅光,好像一滴滴鮮血從水中噴濺出來。”
預設:這是小人魚有了重生的機會,而選擇放棄,為了她心愛的王子,寧愿犧牲自己,成全他人。(板書:犧牲自己,成全他人)
預設:這是一位處處為別人著想的小人魚。
D.分組探討,體悟感情。
1.學生結合課文討論,教師巡視。
2.學生反饋匯報,教師指導:
這篇課文寫了小人魚怎么一步步變成了泡沫,雖然有一次重生回到原來的機會,可是卻放棄了,表達了作者對小人魚的這種“寧愿犧牲自己,傷害自己,也要保護他人,處處為別人著想”精神的贊美之情。
E.課文小結1.這節課我們讀了《海的女兒》的結尾部分,故事非常精彩、感人,這是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令人感動。我們被小人魚所打動。
2.學習了本文,你想對小人魚說些什么?
五、說板書設計:
海的女兒
王子結婚,美人魚化為泡沫
犧牲自己,成全他人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6
《黃河的主人》是蘇教版第八冊教材中的一篇講讀課文。作家袁鷹在文中寫了自己在黃河上所見到的有關景象:艄公在滾滾的黃河上,憑著一根竹篙和羊皮筏子自由而鎮靜地出沒于驚濤駭浪之中,頓生贊美之情,用抒情的筆法著力贊頌了艄公的勇敢、沿著、鎮靜、機敏。作者運用語言老道、氣勢磅礴,更突出的是作者通篇運用一種反襯烘托的手法,從不同的側面來贊頌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文章的末尾直接抒胸意,贊頌艄公的偉大。
根據文章的特點,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體現作者的意思,表達文章的主體意思:
一、 建構聯系,多角度、多側面來了解說明有關內容。
文章對于黃河的介紹不是很多,但語言精煉,學生理解上有一定困難,學生對黃河的情況也會有許多的疑惑,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調動學生從多角度,從課外去全面地了解黃河,建構多學科的課內外相聯系的`一個大課堂,鼓勵學生從社會、地理、文學等方面全面地了解黃河,教學時適時引導學生想像,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在自己的頭腦中構建了自己的滾滾黃河。
二、讀、思相結合,深入地有層次地讀懂文章。
本文文筆優美,以贊頌艄公為主線,教學中我始終緊扣贊頌艄公這條主線,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從文章的表層逐漸走向文章的核心,真正地做到了由淺入深,逐層深入,讀是理解內容的最有效的手段,同時也是最終目的,理解的程度如何最終體現在讀的表現上,讀得好了,理解勢必到位,也就是在讀中求感悟。開始從讀通文章開始,到精讀文章的第一段聯系文章的主線,引導學生思,體會黃河的壯觀,而艄公更偉大,感受深入一層,又細讀羊皮筏子的段落,再對比、思考,體會艄公更加偉大,又激起一層浪,情到深處。以讀來讓學生展示內心的真情,頌艄公、敬艄公,水到渠成。
三、緊扣內在的“語言”,引導學生領會作者的“語言”。
學生學語文學什么,僅僅是一兩個好詞,兩三句佳句嗎?更重要的作者的語言,作者的文學語言和作者的寫作方法,這些一定要引導學生去仔細品味、領悟,因為這些是學生學習的根本,是終生受益的知識,而不僅是一兩個死板的詞條。用語言是學語文的宗旨目的。對這篇文章而言,作者除了生動的文字語言,在寫作上,這篇文章采用對比、反襯的方法來烘托艄公的偉大,這一點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去通過各種方式體會到,也許不需要直接用語言表達叫什么方法,一定要讓學生體會到這種方法的好處,有何優點。教學中,我就有意地安排了幾組對比朗讀:
1、黃河的壯觀與贊美艄公。
2、羊皮筏子的輕小與贊美艄公,通過反復的對比朗讀,使學生深深地體會到,作者寫黃河的壯觀,羊皮筏子的輕小不是浪費筆墨,不是廢話連篇,而是作者匠心獨運,高明之處。
學生從領會開始,也許就在他的以后的文章中不自覺的運用了進來,這樣不是錦上添花、學以致用,學活語文嗎?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7
課文的第4—11自然段是重點段落,也體現了“我”在特定環境下的獨特感受。鳥兒真的有語言嗎?課文中的“我”真的能“聽懂”鳥語,與鳥兒交談嗎?這是學生理解中的一個難點。因此,如何引領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的同時,去深切地體會“我”與鳥兒的那份親密無間、心心相通的濃濃的人鳥情是我要重點把握的。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疏忽”“倍感親切”造句。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與鳥兒的交流過程,體會“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懂得鳥兒是人類的朋友,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鳥的熱情。
其中目標3是重點也是難點。我預設用三課時完成以上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準備采用三個層面的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首先揭示課題,(板:鳥語)引導學生由課題質疑,然后引領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接著,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著重對“犒”“矯”“公冶長”等字詞進行正音,并對一些不容易讀好的句子留心指導,如“公冶長,公冶長,南山頂上有只大肥羊,快快去背來,你吃肉,我吃腸。”在初步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仔細讀課文,并適時梳理課文,如,引導學生邊讀邊思:“我”怎么會想要通曉鳥語的?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我”與鳥兒的交流?通過不同層面要求的讀,引導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分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走進鳥的世界。
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并指名交流接著多媒體展示美麗的森林畫面及百鳥爭鳴的熱鬧聲音,生動的畫面很自然地把學生引進了鳥兒的世界,為進一步學習作好了鋪墊。
二、研讀課文,感受人鳥情深。
課文的4—10自然段寫的是作者與布谷鳥、喜鵲的兩次對話,我準備“一扶一放”,與布谷鳥的對話,我準備扶著學生去研讀感悟,分六步進行:
一“讀”。引導學生自讀4—9自然段,知道作者聽懂了布谷鳥的叫聲。
二“聽”。多媒體展示布谷鳥及它的叫聲,引導學生認真聽,從而了解布谷鳥其實不會說話,那是作者根據鳥叫聲進行的猜測,(板猜想)所以,我將提醒學生注意“種田織布”“勤勞刻苦”與“布谷布谷”句尾都以“u”壓韻,讀時要注意節奏。
三“演”。我將引導學生小組來演一演對話,表演時可戴上頭飾,以使學生盡快融入角色。接著我將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無拘無束”“仿佛也變成了……鳥兒”等詞句進行評價,在評價中引領學生感悟到“我”與鳥兒的傾心交流、物我相融。
四“質疑”。我將適時出示句子“一想起布谷鳥那充滿深情的聲聲催促,我在學習上還真不敢疏忽怠慢。”為什么呢?學生可暢談自己的理解,我將尊重學生的個體感悟。
五“議”。為什么“我”和布谷鳥之間能達到這樣心心相通、物我相融的`境界呢?我將引領學生聯系1—3自然段,找相關句子,了解到作者從小就愛看鳥兒“美麗矯健”的身姿,愛聽(板傾聽)鳥兒的“歌聲和軟語”,為了想要和公冶長一樣通曉鳥語,常和鳥兒去談心聊天。
六“再聽”。多媒體再次播放布谷鳥的叫聲,引領學生用心聽,用心揣摩鳥語,看看能不能聽出自己的感悟。
關于和喜鵲的對話,我將利用媒體播放鳥叫聲,然后讓學生以文本為基礎,創造性地去解讀,表演。
此時,我想學生已不單單滿足于跟著作者走了,而也想讓自己做一回鳥的知音人了,因此我將適時播放一些鳥叫聲,如黃鶯啦、百靈啦……讓學生來猜猜它們在說些什么。這個拓展不僅有利于形成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愛鳥護鳥。
在學生激昂的情緒中我將引讀并出示第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話,并通過多媒體畫面的動畫演示,讓學生體會這些鳥兒是否擁有這種精神。另外,結合省略號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和句式訓練,即運用“從那里,我認識到 ;從 那里,我懂得了 ;從 那里,我學到了。”寫一寫還可以從其它鳥兒給我們帶來的啟示,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此時此刻,不管是作者,還是學生,都將涌起強烈的感覺: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哇!(板人類的朋友)此時此刻,再來讓學生讀課文,定能達到披情入文的境界。
三、拓展延伸,深化愛鳥認識。
1、看一看,你喜歡的鳥是什么樣子?聽聽它們的叫聲。
2、做一做,為護鳥做一件有益的事。
第三課時,主要是指導造句“疏忽”和“倍感親切”,以及指導學生寫一寫自己喜愛的鳥,抓住特點,寫出它的樣子和叫聲。
以上只是我的預設,教學過程中一定會出現不少“生成”,我將作及時而相應的調整。
板書設計:
鳥語
傾聽 猜想
人類的朋友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8
各位評委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第21課《鄉下人家》。本次的說課我設計了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
一、說教材:今天我要說的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五課。《中彩那天》這是一篇外國小故事,寫了一名修理廠的技工無意抽中了大獎,但是抽中了大獎的卻是他幫同事代買的。經過思想斗爭,他把大獎送還了同事。作者贊揚了這種誠實、守信的品質。
根據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質,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把三維目標落到實處,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新詞;通過人物的神態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體會情感。
技能目標 體會敘事條理清楚,首尾照應的表達方式,能復述課文,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懂得誠實守信是人的精神財富,它比物質財富更珍貴的道理,并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體會。
3.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對本冊課文的提出的要求及學生的知識水平我把教學重點定為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理解誠實與守信的珍貴。難點是對“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的理解。
二說教法
1.以讀代講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學時,我采用多種朗讀形式,把讀的訓練貫徹于整個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求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啟發誘導法。“思起于疑”,在教學中,我根據課文的重點及學生勇于探索的特點設計了一些啟發性較強的問題,誘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3. 情境創設法。“入境始于親”,情境的創設能使學生“親”入課文當中,入情入境地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的情感。
三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也曾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扮演著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著的角色,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以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2. 合作學習法。新課程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使學生互學互鑒,在小組的討論交流中不斷得到啟發,同時又能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為今后走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礎。
四.說教學過程
㈠創設情境,促情激趣。
1.組織“幸運大抽獎”的游戲活動。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游戲后,詢問“中獎者”:你的心情任何?讓中獎者發表“中獎感言”。
2. 板書課題“中彩那天”,誘導:今天老師要帶著同學們一起走進一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與中獎有關的故事。
3.介紹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資本主義社會普通農民的生活狀況。
(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本環節中我以游戲開頭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體會中獎者的心情,為感受父親形象打下基礎。)
㈡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說說對父親的印象。
3.學習生字詞。
(“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環節遵循認識規律——“感知——重現——理解”)
㈢梳理經過,復述課文
1.讓學生再讀課文,掌握事情發生、發展變化的過程,準備復述課文。
2.指名復述課文,進行評價。
(本文的故事性較強,適宜進行復述訓練。學生在復述過程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概括和口頭表達能力,而且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為進一步領會人物的品質作鋪墊。)
㈣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體會人物品質
1.自由讀課文。
2.組織探究:在故事發展的整個過程當中,母親、我、父親的情感有什么變化?從哪看出來?請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3.組織探究:“你父親正面臨著一個道德難題。”這個道德難題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這是一個道德難題?小組合作學習,深入探究。
4.組織探究:父親有沒有理由留下這輛車?為什么又沒有留下?你覺得父親這樣做值得嗎?為什么?(小組討論,各組代表匯報)
5.組織討論:母親的話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什么?為什么說“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
6.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是怎樣理解“人一旦擁有誠信就等于擁有了一大筆財富。”這句話的。
7.總結,對學生的發言作點評,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設計問題,并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討論交流理解了什么是“道德難題”,并感受父親解決道德難題的不從而充分認識父親的高貴品質,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㈤回歸整體,領悟寫法
1.讓學生讀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
2.提問:這三段之間有什么聯系?
(通過讓學生比較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領悟作者敘事條理清楚,首尾照應的表達方法。進一步體會文章的主旨,為今后的寫作打下基礎。)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文章的脈絡,好的板書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我的板書以主人公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展開,層次清晰,主題明確,既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品質,又能幫助學生領悟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板書:
中彩那天
不是自己的
中彩→神情嚴肅
還車 誠實守信
打電話→高興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
《和時間賽跑》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小學語文第八冊第十一組課文中的一篇記敘文,主要敘述作者小時侯因外祖母去世而過分憂傷,爸爸媽媽為早日結束他的哀痛,告訴他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從此,他感到時間過的飛快,感到著急和悲傷。為此,他常常和時間賽跑,養成了和時間賽跑的習慣,并使他在最后的幾十年里受益匪淺,并捂出了一個成功的秘訣,那就是: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會獲得成功。
本節課訓練重點是理解文中父親說的話、有關珍惜時間的諺語和文章最后一段話,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本課難點是通過文中具體事例明白時間可以爭取的道理,從而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這也是本課的教學目標。
由于四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據課文內容和我班學生思維比較活躍的特點,教學時可以指導學生讀文體驗并展開探究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然后讓學生聯系自己的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談體會,感受時間的珍貴,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體驗。
二、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和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閱讀反思談體會和收獲,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堂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說教學過程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于文章題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作者為什么要和時間賽跑?“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的?邊學習邊解決問題。接著我讓學生快速的瀏覽課文,找出“外祖母去世后,爸爸看到我哀痛的樣子和我說了什么話,畫在書上。”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具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復爸爸的話,自主探究,學生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難免碰壁或者片面,這時我再讓學生小組討論,學生有自主探究轉為合作探究。
學生通過讀文自主探究、小組合作探究明白了:爸爸的話。并從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事例中體會到了時間的一去不復返。學生在對文中“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等諺語的探究理解中體會到了時間的珍貴和飛快。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問題基本明朗化,這時我提問:“作者體會到了時間過的飛快,他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根據學生的回答自然過渡到和時間賽跑,這時順學而導“課文圍繞和時間賽跑寫了哪幾件事,用①②③標出”讓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來體會珍惜時間的`意義,最后讓學生明白要節約時間,在有限的時間里做更多的事情,從而體會文章的最后一段話,這時上課時提出的問題已經解決了。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理解過程重,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邊讀邊議。
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要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所以在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并理解體驗后,我再讓學生交流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最后由教師總結全文。
四、說板書設計
學生在討論探究中,我相機板書,我的板書是這樣的:
和時間賽跑
外祖母去世:哀痛萬分(起因)
和時間賽跑:興奮無比(經過)
假若……就……(結果)
這個板書一方面展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一方面展示了文章敘述順序,為下一組了解文章的順序這一訓練重點做好了鋪墊,同時也反映了作者珍惜時間價值觀的形成過程和情感態度的轉變過程。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0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扁鵲治病》,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扁鵲治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寓言兩則》中的第二則。本單元以“故事長廊”為主題展開。《扁鵲治病》講述了蔡桓公諱疾忌醫,最終不治而亡的故事,告訴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學段要求和本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蔡”等4個生字,會寫“扁”等9個生字;正確讀寫“拜見”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漸,懂得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為了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重點: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難點: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漸,懂得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3、教學時間
根據課文的內容安排,我把本課確定為一課時完成。
4、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病歷單
二、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種學習方法。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具體感性思維正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學生對于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策略方面,主要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
三、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蔡桓公的病情由輕到重的過程,進而明白防微杜漸的含義,結合四年級學生閱讀的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采用朗讀感悟法、想象感悟法、情境教學法、評價激勵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在學法上,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于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發展的學堂。
四、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圖片質疑,引入課題
語文特級教師于漪曾經說過:“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開課之初,我先通過多媒體出示“聽診器”和“切脈”的圖片,然后引出扁鵲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初始人物,拉近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為學習下文奠定了基礎。
第二環節: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后,我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匯報交流時,我先是打破常規,把生字、詞語歸類出示,幫助學生靈活記憶,接著,我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總結出“課題擴展法”。
第三環節:小組探究,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并相互進行交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知識,變被動為主動。
于是,我先提出疑問,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后,小組內填寫、討論蔡桓公的病歷單。進而得出“蔡桓公的病情在不斷地發展,一次比一次嚴重”的.結論。接著,我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扁鵲勸說蔡桓公治病的語言,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解讀,引導學生感悟人物特征,體會人物品質,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最后,我設計一個采訪蔡桓公的環節:您臨終前有什么話要告誡您的子民嗎?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四環節:課文小結,揭示寓意
為了加深學生對“防微杜漸”的理解,我巧妙地采用了以下方式:
1、聯系課文內容解釋詞語意思:蔡桓公一開始的皮膚病是微不足道的(板書:微),是由于他不聽勸告導致病情漸漸加深而死的。(板書:漸)假如對細微的小病能積極防治的話(板書:防),就能杜絕它漸漸發展(板書:杜),以致釀成大錯,這就是(防微杜漸)。也就是《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所蘊含的道理。
2、巧編對聯:上聯是“悔不聽神醫扁鵲金玉言”,下聯是“嘆桓公吃虧喪命在眼前”橫批是“防微杜漸”。
3、拓展相關的俗語格言。
第五環節:結合生活,遷移運用
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從蔡桓公的身上想到生活中的不良行為習慣,并進行拓展練習,遷移知識,升華寓意。
第六環節:布置作業,推薦閱讀
一課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該以此作為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生的熱情。因此,我為學生設計了一項作業: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其實《扁鵲治病》這則寓言原名叫《扁鵲見蔡桓公》,選自我國古代的一部名著《韓非子》,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老師推薦大家課后去閱讀。
五、說板書設計
這一課的板書,我以歸納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品質,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得出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的道理。
總之,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及多媒體展示等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大部分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新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獲,同時力求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1
說教材:
北師大版語文四年級下冊《我只看見你的眼睛》
說設計思路:
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的身心特點,本課的設計,首先是質疑課題,根據問題再解疑,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我收集了大量的圖片、聲像資料等制作課件,鼓勵學生課外自己主動搜集資料,目的是希望補充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輕松地讀、想、說、劃,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說教學目標:
1、能運用多種手段感悟課文內容,體會醫護人員的高尚品格。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說重難點:
通過朗讀體會醫護人員的高尚品格。
說學情:
非典離孩子們已很久了,對于那個特殊的時期他們感覺很陌生,這對理解課文產生了一定的障礙。
說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口罩、歌曲。學生:有關“非典”的資料、橡皮泥、彩筆
說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口罩和醫護人員工作的多媒體課件
[導入富有生活氣息,旨在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和真切感受。以聊天的形式將學生輕松的帶入文本,以激發學生的讀書欲望。]
二、新授
1、整體感知
(1)讀課題,學生質疑。
(2)帶著“怎樣的眼睛”這個問題把課文讀通順。(板書:美麗動人)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學習,那么,從課題質疑一下子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帶著問題邊讀邊理解,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
2、精讀課文
(1)再默讀1-2節,劃出有關的句子。再結合資料庫的信息幫助理解為什么眼睛美麗動人?
[學生對課文內容初步感知后,并收集了自己感興趣的信息,積累了一定的形象的感知,再次閱讀課文,使文本的內容更鮮活了。]
①為什么憤怒?又為何如此冷靜?(播放多媒體課件)
②有一些醫護人員在與病魔作斗爭的過程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多媒體展示:王晶等。背景音樂)
總結學法:讀-抓-想-說-讀
[這是一首詩歌,前四個小節的格式基本一致,教師領著學生詳細學習一個小節,學生試著總結學習方法后,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這正好體現了語文課標倡導的新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
(2)反饋學習成果
3、再讀課文
[學生在充分感悟的'同時產生豐富的情感,此時的設計恰巧給學生創設了表現的舞臺。]
(1)(播放多媒體課件)這些醫護人員不僅感動了你,感到了我,更感動了病人。
(2)默讀4、5小節,找一找人們贊美他們的什么?(板書:高尚的心靈)
(3)你們還會用什么詞贊美他們?
(4)帶著贊美的語氣齊讀4、5小節。
[將要迸發的感情和對閱讀的渴望,在此時融為一體,達到了感情和文本的完全融合。]
三、加標點朗讀課文
四、預防手足口病(多媒體課件出示)
五、延伸拓展
1、學生想想打算用什么方式贊美他們。
2、分組創作。(多媒體播放課件)
3、反饋。
[新課標中強調要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本課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將情感融于現實生活,發揮學生每個人的特長優勢,小組合作搞創作,激發了學生創作的欲望,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六、總結
1、配樂誦讀。
2、談談對課題“我只看見你的眼睛”有什么更深刻的認識?
[再次對課題質疑,激起學生深究詩歌表達的主旨。]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2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鳥語》。《鳥語》一課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教材。這一單元教材是動物篇,三篇選文從不同的角度抒發了對動物的贊美,對人生的感悟。其中《鳥語》是一篇充滿童趣的文章。文章有情、有趣、有愛。課文以生活中生動真實的事例情真意切地描述了我傾聽、揣摩鳥語的情景,字里行間都充滿著作者對鳥兒的喜愛之情。由于如今的學生平時對大自然觀察不夠,了解不深。對鳥兒的種類及叫聲并不精通,與文中“我”的生活環境有著一定的距離。所以深入文本感悟其內在含義有一定難度。根據以上學情以及本單元學習目標,我設計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理解“疏忽怠慢”“知音”的意思。
2、抓住重點語段,反復誦讀領悟。走進文本,在與文本的對話中體會深深的人鳥情。
3、懂得鳥兒是人類的好朋友,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鳥的感情。其中如何讓學生了解文中幾種鳥語的特點及給我帶來的樂趣是本文學習的重點。學會想象,從字里行間體會作者對鳥的喜愛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本課旨在通過生動形象的多媒體畫面,讓學生獲得直觀的感知,并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強大的書寫、注解功能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更好地理解文本,通過朗讀、想象、表演等方式,讓學生體會作者對鳥兒的愛。本課教學共兩課時。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分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走進鳥的世界。
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并指名交流。接著多媒體展示美麗的森林畫面及百鳥爭鳴的熱鬧聲音,生動的畫面很自然地把學生引進了鳥兒的世界,為進一步學習作好了鋪墊。
二、研讀課文,感受人鳥情深。
課文的4—6自然段寫的是作者與布谷鳥、喜鵲的兩次對話,我“一扶一放”,與布谷鳥的對話,我扶著學生去研讀感悟,分六步進行:
一、“讀”。
引導學生自讀4—5自然段,知道作者聽懂了布谷鳥的叫聲。
二、“聽”。
多媒體展示布谷鳥及它的叫聲,引導學生認真聽,從而了解布谷鳥其實不會說話,那是作者根據鳥叫聲進行的猜測,所以,我提醒學生注意“種田織布”“勤勞刻苦”與“布谷布谷”句尾都以“u”壓。接著指導學生朗讀,讀時注意節奏。
三、“演”。
我引導學生小組來演一演對話,表演時戴上頭飾,以使學生盡快融入角色。接著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無拘無束”“仿佛也變成了?鳥兒”等詞句進行評價,在評價中引領學生感悟到“我”與鳥兒的傾心交流、物我相融。
四、“質疑”。
我適時出示句子“一想起布谷鳥那充滿深情的聲聲催促,我在學習上還真不敢疏忽怠慢。”為什么呢?學生暢談自己的'理解,我適時進行評價,尊重學生的個體感悟。
五、“議”。
為什么“我”和布谷鳥之間能達到這樣心心相通、物我相融的境界呢?我引領學生聯系1—3自然段,找相關句子,了解到作者從小就愛看鳥兒“美麗矯健”的身姿,愛聽鳥兒的“歌聲和軟語”,為了想要和公冶長一樣通曉鳥語,常和鳥兒去談心聊天。
六、“再聽”。
多媒體再次播放布谷鳥的叫聲,引領學生用心聽,用心揣摩鳥語,看看能不能聽出自己的感悟。如:問老師,你做什么?教書育人。你喜歡什么?春風化雨。關于和喜鵲的對話,我利用媒體播放鳥叫聲,然后讓學生以文本為基礎,創造性地去解讀,表演。
此時,學生已不單單滿足于跟著作者走了,而也想自己做一回鳥的知音人了,因此我適時播放一些鳥叫聲,如黃鶯啦、百靈啦?讓學生來猜猜它們在說些什么。這個拓展不僅有利于形成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愛鳥護鳥。在學生激昂的情緒中我引讀并出示第7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話,讓學生體會這些鳥兒是否擁有這種精神。另外,結合省略號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和句式訓練,即運用“從那里,我認識到;從那里,我懂得了;從那里,我學到了。”寫一寫還可以從其它鳥兒給我們帶來的啟示,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此時此刻,不管是作者,還是學生,都將涌起強烈的感覺: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此時此刻,再來讓學生讀課文,達到披情入文的境界。三、拓展延伸,深化愛鳥認識。語文學習不僅要關注學生獲得語言知識,增強語言積累,更應該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最后我出示相關圖片、文字資料,結合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破壞鳥兒的生存環境、捕鳥、殺鳥等現象,讓學生來談談他們的看法,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將愛鳥之情轉化為護鳥的實際行動,做鳥兒的“小衛士”。最后總結,布置作業,將愛鳥、護鳥的行動延續到課后。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各位老師,大家好!下面我要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的13課《倔強的小紅軍》.這篇精讀課文主要記敘了陳賡同志回憶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隊的小紅軍在極度饑餓、疲憊的情況下,巧妙地說服陳賡同志放棄對自己的幫助,最后犧牲在長征途中。作者滿懷深情地贊揚小紅軍勇敢堅強,寧愿自己挨餓受苦而
不拖累別人的優秀品質,也贊揚了陳賡同志關心戰士的美德。
課文圍繞“說服”展開故事情節:陳賡要說服小紅軍騎上馬、與他同行、收下青稞面,卻一次次被小紅軍的充足“理由”說服,最后“只好爬上馬背,朝前走去”。在表達方面,主要是通過人物簡潔的對話和精彩的細節描寫,突出人物的形象。選編本課的主要意圖,是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分角色朗讀課文中的對話部分,受到情感熏陶,滲透革命傳統的教育;同時,學習用對話、細節描寫突出人物形象的表達方法。本課教學課時為兩課時,我今天要上的是第二課時的內容,現在我將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加以說明.
(一)、針對課文特點,我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學習陳賡同志關心戰士的美德。
2.通過“騙”字去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以上三點教學目標,我們是依據教學大綱,教材要求以及學生實際情況,來確定的]
(二)、教學重難點
1了解小紅軍和陳賡是怎樣做的,他們為什么這樣做。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以上兩點,我們是從教學目標,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學習基礎,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來設計的,讓學生繼續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并通過文章的學習,體會人物的品質及所蘊涵的感情.」
(三)教具準備:
小黑板 卡片 掛圖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依據《新課標》對閱讀課的要求,在教學中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利用小黑板和卡片明確文章中的四次對話,引入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借助分角色朗讀,人物采訪等,使學生置身于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中,這樣做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帶動語言的訓練,促進智力的發展,使學生能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難點,從而深入地理解課文。
三.說教學程序(分為八個環節)
1 導入
2 找出“騙”的原因
3 分析“騙”的方法
4 抓“裝騙”的破綻
5 體會“騙”的精神
6 分角色朗讀
7 人物采訪
8 總結
第一個環節:回顧總結上節課,激趣引入新內容,使學生明確本節課重點是圍繞“騙人”展開的。
[這樣的導語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重點上來,在愉悅的氛圍中繼續往下學習。]
第二個環節:找出“騙”的原因
首先提出問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大家找找課文寫誰“騙”誰?一共“騙”了幾次?巧妙進入課文;然后再提問小紅軍為什么要“騙”陳賡呢?由學生自由讀課文,尋找答案:再引導思考“文中對小紅軍的外貌描寫以及對環境的描寫說明了什么?”
[這個環節通過幾個問題讓學生初步找出“騙”的原因,為后面的展開做鋪墊]
第三個環節:分析“騙”的方法
通過對小紅軍拒絕幫助時四次對話中的神態,語言,動作等有關語句的尋找,讓學生思考在荒蕪人煙的草地當小紅軍遇見陳賡時是怎樣做的?以及深入思考為什么要這么做?
[此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其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氛圍中,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從而加深對教學難點的理解。]
第四個環節:抓“裝騙”的破綻
細讀課文最后幾節,提出問題:從哪句話看出陳賡知道自己受騙了?并設疑“如果你是陳賡,你從小紅軍的言行中會發現什么破綻?”引導學生思考陳賡發現自己受騙之后,他是怎么做的?他找到小紅軍之后,他發現了什么?課文中“陳賡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呢?最后指導學生朗讀陳賡最后說的那句話,要讀出陳賡的悔恨和自責之情。
[該環節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理解革命前輩對革命后代深切的關懷,為學生下一步理解通過“騙“字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奠定了基礎。]
第五環節:體會“騙“的精神
學生細讀全文,思考小紅軍身處絕境,為什么不接受陳賡的幾次幫助?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展開討論:從小紅軍“騙“陳賡中可以體現他什么樣的精神?
[本環節是在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小紅軍一心為別人著想,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的高尚品質。]
第六個環節:分角色朗讀
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中的對話部分(采用找小伙伴讀,指名上臺讀等方式)
[通過分角色朗讀和表演,使學生的情感與文章的內容達到共鳴,這樣的“讀“落實了語言的實踐過程,使學生融入課文角色中,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第七個環節:人物采訪
分別采訪小紅軍和陳賡。
[這樣不僅擴展了思維,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通過采訪讓學生更加了解小紅軍和陳賡是怎樣做的,他們為什么這樣做的等。]
第八個環節:總結
啟發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
四、說板書設計
[我們采用表格式板書,將內容列入表格,這種板書的優點是條理性強,體現了學生思路與教師的教路有機統一。]
總之,本堂課是從新的教學理念出發,通過讀,說,思,訪等一系列語文實踐活動,力求做到學生在教與學過程中得到全面的,整體的,生動的發展。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扁鵲治病》取材于戰國時名醫扁鵲的傳說故事。寫扁鵲拜見蔡桓公,幾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處,勸他趕快治療。蔡桓公堅信自己沒有病,因而對扁鵲的態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興,致使延誤了病情,小病釀成了大病,病入膏肓,無藥可醫。故事以蔡桓公這樣一個悲慘的結局,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善于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否則后果將不堪設想。
2.教學目標
①.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治、扁鵲治病、無能為力”等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4.教具準備:
①.查閱有關扁鵲的資料。
②.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既要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主動性。因此,本文的總體教學思路為: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學會根據寓言故事的一般特點來賞析課文的方法,以達到“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可采用“自讀自悟”、“鑒賞分析”、“課堂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疑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意境,導入新課。
這節課來認識一位古代名醫,他是誰呢?
多媒體慢慢播放故事或發下閱讀資料,學生閱讀,了解扁鵲其人:
有一次,扁鵲和弟子子陽、子豹等人路過虢國,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厲害,人們都以為他死了。為此,全國正舉行大規模的祈禱活動,把國家大事都撂在一邊。扁鵲得知后,前去為虢太子醫治。扁鵲告訴國君,太子患的是“尸劂”(類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鵲叫弟子子陽磨制針石,在太子頭頂中央凹陷處的百會穴扎了一針。過一會兒,太子就蘇醒過來。接著,扁鵲叫弟子子豹在太子兩脅下做藥熨療法。不久,太子就能做起來。再服二十天的湯藥,虢太子就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
生讀短文回答:故事中主要講的是誰,他是什么人?
小結:看來,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并廣為流傳。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扁鵲治病》。
本節課以小故事引入,符合小學生的'心理情況,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的去學習課文。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果怎么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3、把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受到的啟示,準備與大家交流。
本單元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寓言的魅力,體會其中的道理,而且還要練習學生的復述能力。讓學生自讀自悟,一是使學生在讀中領悟故事所要闡明的道理;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提倡個性化解讀文本。
(三)、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注意指導讀好“蔡桓公、敷燙、骨髓”等詞語和第6自然段中扁鵲說的話:“皮膚病用熱水敷……”
2、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交流討論。
(1)交流學生的疑問。
學生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
①扁鵲是有名神醫,蔡桓公怎么會不相信他?
②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么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說?
③扁鵲為什么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
結合學生的疑問,結合討論,體會蔡桓公根本沒有覺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鵲的話;而扁鵲出于醫生的醫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當他覺得自己無法治療時,跑到秦國,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慮。
相機指導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讀好。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
如: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恒公會怎么想,怎么說?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的他,又會怎么想
(2)交流受到的啟示。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相機點撥:蔡桓公本為患的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使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諱疾忌醫,固執已見等道理。
(3)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說什么?也用一兩句話寫出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
(或:作為教師,我并沒有到此為止,急于下結論,而是趁熱打鐵,讓學生在課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話題目就叫《假若你是扁鵲……》)
例文:
跨越時空的對話
我:蔡桓公,雖然你是國君,又快死了,我還是忍不住要說你兩句:扁鵲是那樣著名的醫生,你怎么把他當庸醫一樣看呢?怎么懷疑他想顯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幾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執地認為自己沒病呢?小病終于因沒有及時治療成了不治之癥,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評得沒錯。我快死了,沒別的愿望,只希望大家從我的事中吸取教訓吧!那個詞叫什么?對,叫“防微杜漸”吧!
新課標倡導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師是課堂的發現者、開發者、欣賞者、組織者和引導者。這樣設計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課堂中交流、討論、爭辯、質疑……。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言,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讓課堂成為他們學習的演練場。
指導學生寫好字,是語文課的重要一部分,因此我在這里設計了第四個環節
(四)、認讀生字,抄寫字詞
重點指導:
對比記憶:“腸、燙、湯”的字形。
蔡,“祭”的第五筆是“フ”第六筆是捺。
五、說板書設計:
29.寓言兩則
扁鵲治病 蔡桓公(諱疾忌醫)
皮膚小病 不信
請治 皮肉之間 不高興,不理睬
腸胃 非常不高興
不治→→ 深入骨髓 渾身疼痛→→病死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5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
首先,說說我對都教材的理解。
《我們愛祖國》是西師版四年級(下)的一首現代詩。全詩共有8小節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1—4節,圍繞“什么是祖國”這個問題,詩人以行去流水般的文字,展現了祖國各個方面的風貌,視野開闊一氣呵成;第二部分為5—8節,圍繞“什么是對祖國的愛”這個問題引導我們在生活和學習的各個細節中去捕捉,實現自己對祖國的愛。全詩語言優美,節奏明快,朗朗上口,極富感染力,易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
其次,談談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本課教學分為兩課時,我根據本單元訓練重點和中年級學生的學段目標,結合新教育有效課堂教學框架,我為第二課時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A類:熟讀詩歌,理清詩歌的結構。
B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作者生動的語言所展示的詩情畫意,仿寫詩句。
C類: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文明和蓬勃的'發展,激發孩子們愛祖國,為祖國驕傲、自豪之情。
教學學重點:
通過誦讀、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所展示的詩情畫意,并有意識地學著仿寫詩句。
教學難點:
將優美的詩句通過積極的體會、想象轉化為對祖國的全新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澎湃的愛。理解詩歌詞句、體會詞句的美,詩歌的美。
第三、說說教法學法
德國教育學蒂惠斯說過教育的藝術是激勵、喚醒和鼓舞。《語文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本課我采用情境教學法、語言描迷法、質疑引探等教學法,學生采用讀中感悟,自主創造的學習方式來提高自己寫作能力。發展創新思維。
第四、說說教學程序
《語文課標》指出: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我以學生為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重誦讀,重感悟、重探究、重創新。整個教學,以“愛”為基調進行著。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四年級下冊說課稿12-07
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說課稿06-27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1-04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06-08
四年級語文下冊《貓》說課稿范文07-14
2023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03-23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熱門】12-12
【精】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2-12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推薦】12-12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精】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