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中職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4-05-27 15:24:33 語文說課稿 我要投稿

[合集]中職語文說課稿11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職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合集]中職語文說課稿11篇

中職語文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風雨商幫路——走進“寧波幫”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下面我將從主題說明、活動描述、學情分析、設計理念等幾個方面進行具體的闡述。主題說明:“寧波幫”是我國傳統的 “十大商幫”之一,其典型代表有世界船王包玉剛、董浩云,影視巨子邵逸夫,“五金大王”葉澄衷等。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寧波幫經過百年風雨的洗禮,逐漸形成了“艱苦創業,誠信為本,開拓創新,愛國愛鄉”的商幫精神。寧波市委書記巴音朝魯在“寧波幫”研討會上指出,要充分發揮“寧波幫”優勢,傳承“寧波幫”精神,并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要讓“寧波幫”精神在全市廣大人民群眾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基于此,我決定在學生中開展走進“寧波幫”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本次實踐活動所依托的教材有《城市的文物與文化》、《洛陽詩韻》。《城市的文物與文化》的作者是馮驥才,作者以法國巴黎的城市建筑所具有的文化內涵為考察對象,通過描寫巴黎老街老屋的獨特風貌及斑駁外表下的濃重的歷史感,引出城市文化保護這一命題的思考。《洛陽詩韻》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長的散文,作者描寫洛陽的古美和奇絕,充分展示了洛陽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綜合這兩篇課文,不難發現其學習目標和重點都是城市文化的保護及人文精神的傳承與發揚。本次實踐活動我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情境體驗法、任務驅動法、項目教學法等。

  本次實踐活動的主體是我校09旅游班的學生,學生的職業發展方向是導游、飯店服務與管理。職業崗位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和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活動的設計理念主要有:

  1. 本土性

  我校坐落在素有“商幫故里、院士之鄉”美譽的寧波莊市。商幫資源相當的豐富,現已建成并集中在莊市的就有寧波幫博物館、寧波幫文化公園、江南第一學堂、包玉剛故居、邵逸夫舊居、葉澄衷墓園等。寧波幫的創業歷程、創新精神、愛國情懷對許多學生來說都是耳濡目染,如數家珍。以此為契機,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美好情操,這既體現了鮮明的地域特色,也符合語文新教學大綱的標準。

  2. 實踐性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是一個實踐探索的過程。它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實踐活動中去,發展自己的創新能力。 3.職業性

  教育部2009年頒發《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規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應根據學生的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和職業生活確定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項目,創設活動情境。培養學生的職業理想和職業情感,凸顯文化課與專業課相互滲透的教育理念。

  綜合以上因素,我設計的實踐活動的目標是:

  1. 傳承“寧波幫” 精神,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為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服務;

  2. 創設職業情境,鍛煉專業技能,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

  3. 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以適應就業和創業的需要。

  本次實踐活動形式主要有:我和商幫有約、商幫故事會、現場導游講解、攝影圖片展、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等五種形式。活動過程主要包括小組活動、班級活動和社會活動,通過任務引領、小組分工、小組交流、作品展示、社會宣傳,幫助學生對商幫的認識由感性向理性過渡。

  下面我將具體談談本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和調控:

  1、活動準備

  以8到10人為單位劃分學習小組并確定組長,要注意人員特長的合理搭配。討論小組工作計劃及評價辦法,完成項目學習表。

  2、任務引領:前幾天,學校校長接到浙江省榮譽市民包景表先生的電話,(包先生曾捐資100萬美元助建我們學校)10月份包先生及后代將來莊市參觀,由我們09旅游班具體負責接待。主要任務有:組織一次寧波幫故事會、走進寧波幫攝影圖片展、現場導游講解等。

  (設計意圖:“任務教學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和旅游專業的特點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小組分工

  根據學習任務的不同,我把班級學生分為4個學習小組:

  第一組:寧波幫故事小組。收集整理寧波幫創業、勵志、誠信方面的故事 ,并且匯編成冊,在寧波幫博物館舉行“商幫故事會”

  第二組:圖片布展設計小組。學生去現場參觀后,拍攝照片,然后進行歸類整理,制作成幻燈片,在班級進行交流展示。

  第三組:現場導游講解小組。學生根據各個景點的分布特點設計最佳參觀路線,撰寫導游詞,進行現場導游講解。

  第四組:商幫宣講團。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和社區,宣講商幫精神和商幫文化。

  (設計意圖:以人為本,照顧到不同學生的興趣和特點,對學生實施分類指導和分層教學。)

  4、任務提升

  結合寧波幫人士的成功經驗及自身的特點,為自己制定一份職業生涯規劃。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

  5、交流展示

  小組成員將自己的勞動成果向組長匯報,小組再推薦優秀作品在全班交流、展示。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學生的部分作品:

  寧波幫故事集錦:講述的是寧波幫開路先鋒嚴信厚的創業歷程,早期寧波幫的巨商葉澄衷的成功經驗、世界船王包玉剛的中國情結以及影視巨擘慈善大家邵逸夫的赤子情懷等等。學生通過收集整理商幫故事,不僅可以感受到商幫的風雨歷程,同時還可以學習到商幫勵志、創業、誠信等方面的精神。

  攝影圖片展:略

  船王禮贊:學生集體創作的一首長詩,它講述了一代船王艱辛的創業歷程,偉大的膽識和氣魄,報效桑梓的情懷、影響。據不完全統計,上世紀80年代以來,海內外寧波幫人士共向祖國大陸捐資72億元人民幣,其中包玉剛一次性為寧波大學的興建就捐資2000萬美元。

  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學生結合自身的條件、所處的時代、環境特點,對自己的職業、人生進行了具體的規劃和設計。

  6、活動調控:本次活動的難點之一是圖片布展設計。它要求主題鮮明、設計美觀、說明準確。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可事先向學生提供一些優秀幻燈片作為借鑒,并在制作過程中給與及時、具體的指導。本次活動的難點之二是活動組織的有效性。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很容易停留于表面,起不到實際效果。本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我之所以要選擇走進寧波幫作為學生活動的主題,首先是一份親切。寧波幫的故事對許多學生包括他們的家長都是再熟悉不過了,而且鎮海的商幫資源相當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其次是一份感動。我們來看看這位老人,他就是為我們學校捐資100萬美元的包景表先生。當然,他的捐資不僅僅是我們學校,還有鎮海中醫院、精英小學等等,累計達1000多萬元人民幣。但是誰又會想到,他身上穿的這件襯衫,竟然只有幾十元錢,而且一穿就是好幾年。每次到學校來,都是吃食堂,從不到飯店去,吃的是芋艿等家常菜。正是這份熟悉和感動,學生在活動中特別投入,成果也很豐富。

  7、接下來,我想談談本次實踐活動的評價,為了讓本次實踐活動的評價具體可操作,我們專門設計了一份項目學習評價表,內容包括:

  8、老師們,通過本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學生不僅對寧波幫精神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更為重要的是學生體會到了學習語文的快樂,為自己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為把自己培養成高素質勞動者做了一定的準備。

  當然,任何一門教學活動都是遺憾的藝術,本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也存在不太完美的地方。比如:教學展示過程缺乏一定的深度,對寧波幫的精神、文化底蘊的探索略顯單薄。傳承寧波幫精神,并賦予它新的時代內涵,是我們每一個寧波人的職責和使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愿意繼續帶著我的學生去走進寧波幫,探索寧波幫。

  謝謝大家!

中職語文說課稿2

  你是否為未來前途而迷茫?

  你是否為確定職業方向而煩惱?

  你是否為職業需要的技能而苦苦思考?

  你是否為如何在眾多名校競爭中脫穎而出而憂慮?

  請走進這里,與我們共同分享成長與成才經歷——

  一、背景分析

  當前形勢,就業壓力日益嚴峻。大學生就業都在感嘆“路在何方”,那么職高生,如何在人才迭出的競爭中、在機遇挑戰并存的現實中突出重圍、立于一席之地呢?我所準備的這堂課就希望能給即將步入社會的中職生帶來幾點建議或思考。

  二、理念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應該和我們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應該是讓學生有參與的熱情,應該是活動過后有盡可能多的收獲。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實踐性、開放性、綜合性的特點,面向全體學生,拓展學生自主空間,培養學生走進社會、走進生活的能力,體現由課內到課外,再從課外到課內,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獲得體驗、鍛煉能力、尋找自信。

  三、學情分析

  我的教學對象是高二導游班的學生,她們的特點是個性豐富、外向開朗,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在校學習了兩年之后,她們具備導游專業的基本知識和素質。大多數學生都曾多次承擔校內、縣內的向導工作,大方主動。

  她們即將面臨就業實習。從學生到職業導游的角色轉換,會讓她們一時間手足無措,不清楚未來的崗位選擇,不明白該有的職業心態。

  面對這些,我力圖通過課前的準備、課中的實踐、課后的反思,幫助學生能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能更完美地勝任工作、能更踏實地步入社會,讓語文與專業相結合,與生活相通相用。

  四、目標分析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語文下冊中有一塊內容為《展望我們未來的職場——“我的職業設計”策劃會》。誠然,該內容對高一學生有一定的未來預設性,而放在高二學生身上更有實際的意義和操作性、發展性,效果更好。故而,根據以上諸多分析,我依托該內容為藍本,合并老教材中的“應聘”單元,加入我的設想元素,結合象山本土資源、本校產教結合辦學優勢以及本班專業特色,開展課內課外多樣活動,延伸原有教材的活動目的,我將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定于以下三方面。

  1、認知目標:

  (1)了解當地旅游資源及相關知識。

  (2)培養收集、整理、比較和篩選資料的能力。

  2、能力目標:

  (1)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素養和應用能力。

  (2)培養合作意識和交往技能,提高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

  (3)通過現場模擬,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應變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

  培養其熱愛家鄉民俗,準確自我定位,培養職業理想和職業情感,以利于學生職業生涯發展。

  五、重難點分析

  重點:提升語文素養和應用能力,培養職業素質;

  難點: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培養職業理想和職業情感;

  六、教法學法分析

  任務驅動法、“活動—體驗”情景教學法、調查討論法、研究性學習法等

  我建立好總體目標框架,圍繞它,細化衍生出一個個小任務,我運用任務驅動法,期間伴以“活動—體驗”情景教學法、調查討論法、研究性學習法等教法學法的運用和指導,企圖達到所擬定的學習目標,致力突破該教學重難點。

  七、教學課時:

  2課時

  活動時間:2-3周

  八、活動程序

  (一)一試身手

  多年來,我校致力于開辟一條產教結合的特色辦學之路,事實證明,成果顯著。依托旅游專業,我校名下創辦了一家象山海藍藍旅行社。同時,經過十余年的努力,象山的旅游產業規模不斷壯大,行業品質不斷提升,已成為象山支柱經濟之一。既然有如此優先的學習資源,我何不鼓勵學生利用周末假期,主動向縣內各大旅行社聯系求職,當一名實習小導游,并把自己的經歷和心得用隨筆的方式記錄下來,互相交流。

  “我是小導游”活動就這樣在08導游班如火如荼地開展了,據統計我班學生實習分布如下:象山海藍藍旅行社47.8%;黃金海岸旅行社20.6%;象山旅行社15.7%;半島旅行社6.1%;金馬旅行社5.6%;其他4.2%。課余飯后,你可以隨處看見學生們在討論交流其中的趣事和難題。

  【設計意圖】:這樣的安排,既與我所授課的班級專業對口,又與生活實際相貼切,與個人利益休戚相關。學生的專業技能,有了用武之地。未入職場之前,先練練膽量、用用知識,能收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刺激學生提前了解社會、了解自己的雙重效果。

  (二)二明市場

  “人才標準怎樣制定?人才素質靠誰來評價?”眾所周知,職業教育對準市場設專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我想,市場才是這人才社會化評價的破冰之具。所以,我們必須了解日益蓬勃的旅游服務市場需要什么樣的旅游人才。第二個任務,我發動學生大膽進行市場調查,采訪旅行社經理、請教同行師姐、詢問客人,形成調查報告,與第一個活動雙管齊下,時間和精力上并不沖突。

  【設計意圖】:新課標要求,語文實踐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學習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提高語文素養。

  上述兩個任務均需要學生在課外進行,真正接觸社會,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無形中運用語文技巧,獲得最直接的感受,這往往是最珍貴的,并關乎之后幾個任務能否圓滿完成。

  (三)三轉職場

  從課外轉入課內,在第一個教學課時,我將一則招聘廣告引入課堂,更是將一場應聘會即職場入門之口搬到了學生的面前。在課前,學生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翻閱查找了資料,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附:

  《招聘廣告》

  象山海藍藍旅行社為擴大象山旅游路線,現面向社會,招聘若干名地接導游,要求職高學歷以上,具備導游證,熟悉象山旅游路線,活潑開朗,善于言談,月薪980元。有意者面談。聯系人:陳小姐。聯系電話:0574—65766013。

  活動準備

  1、學生類:象山地接導游招聘會中的人物均由08導游班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臺前幕后,整個過程劃分為終審組、策劃組、導演組(招聘者)和演員組(應聘者)。各組別由學生自行選報,并互相調劑,最終形成以下組織機構。

  【設計意圖】:本人在此環節內讓學生自由抉擇,分門別類,讓每個學生有事可做,有事可為,全體“活動”起來。

  2、教師則在學生討論探究、形成思路和操作實踐中起觀察、監督、指導作用,并在最后進行評價、總結。

  【設計意圖】:教師是學生活動的指導者和服務者,為學生營造相互依存、信任的群體氛圍,優化師生關系,促進教學互動。

  (三)分組活動

  1、小組活動、權責明確:

  課堂主題為“Are you ready?”(你準備好了嗎?)你準備好工作了嗎?你準備好當一名導游嗎?你準備好當一名好導游嗎?

  各組別各司其職,安排招聘細節,討論成文。

  A.策劃組:準備現場提問、收集多方資料、制作課件展示、設計招聘環節

  B.導演組(招聘者):根據策劃組的安排,熟悉提問要求,并現場應變。

  C.演員組(應聘者):撰寫求職信、熟悉當地資料、真實本色演出。

  D.終審組:裁定是否被錄取,或招聘過程中是否有欠公平之處。

  【設計意圖】:此教學環節,權責明確,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可鍛煉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運用能力和判斷力,為整堂課的順利進行做下良好的鋪墊。學生的'使命,以分工明確的合作開展研究性學習,在對自己的觀點、思想不斷修正和調整中,使自己的認知、情感、價值觀達到一個新的層次。

  2、組內互評、確定標準:

  組內成員從不同身份出發,合作討論思考,并制作評價表“好導游的標準是什么”,以此依據。

  四份評價表如下:(多媒體)

  每份評價表的各項細則評價結果分為A、B、C、D四個等級。 A表示好;B表示較好;C表示一般;D表示尚可。

  【設計意圖】:學生自制的評價表,是學生對本職業生涯規劃的一次判斷,也是學生對自身專業能力的一種評價。它可以作為本堂課的課程標準,也可以成為學生再討論、再反思的依據。

  (四)集體活動、擬真探索:

  1、導入語:

  有誰能擋住時光的腳步,有誰能長留青春的容顏,我們即將真正觸摸畢業的那一時刻,我們該做些什么呢?應聘是每位中職生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的“必經之門”。

  各位,Are you ready?那么,招聘會現在開始!

  【設計意圖】:機會往往是為有準備的頭腦而準備的,企圖將“Are you ready”成為本堂課乃至學生步入社會后的一句自省語,朝著自己的目標進發。教師則充當主持的角色,將各組的展示環節串聯起來,體現穿針引線的作用,同時能夠和學生融合,構建比較好的交流平臺。

  2、班級活動:

  象山地接導游的招聘會,就此搬上學生課堂。秩序井然,節奏緊湊,氣氛熱烈。整個過程,設計了三個環節進行處理。

  A.自我推薦

  在招聘者面前,應聘者進行自我推薦演說,在規定的時間內簡要清楚地說明個人情況,并能引起用人單位興趣,其中能反映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

  B.現場提問

  一般來說,招聘單位都會通過面試提問來了解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應聘者的基本情況;二是應聘者的素質狀況,即求職意向、稟性人格、智慧潛能等。因此,招聘者所提的問題往往會圍繞這兩方面展開,須掌握一定的技巧。

  a.接問快答,對答如流

  b.變通順承,機敏轉接

  c.揚長避短,迂回曲對

  C.情景對話

  策劃組學生利用多媒體課件,自主展示搜集到的一些關于象山旅游圖片,比如休閑海釣、中國漁村、象山大黃魚等;導演組學生進行對話,情景扮演游客;演員組學生則必須充分利用所學旅游專業知識,用流暢、自然的語言加以表達,適當時可加以肢體、表情語言,由內轉化為外,以達到完美的效果。

  【設計意圖】:語文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的語文。這種“活動—體驗”型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

  3、自我評價

  招聘會結束。針對評價表,各組尋找問題,重新修改評價表,在評價中強化知識,具體評定到底今后該如何面對自己的職業。

  【設計意圖】:整個評價過程中,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自由自在、身心愉悅的“自我畫像”的境界中,不僅強化了個性主體的內心體驗,優化了實踐活動意義,也為后來的活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4、教師評價

  教師針對上述各環節的操作,記錄下每個組及個人的優點和問題,借此探討,指明在語言表達、行文撰寫、環節構思等方面的問題。

  【設計意圖】:教師以自身的語文修養、人生閱歷激勵學生,潤物細無聲,學生必然能從中感受語文魅力,無形中得到提高。

  (四)四論答辯

  在第二節課,學生結合實習小記和調查報告以及應聘感受,以“我的職場我做主”為主題,進行畢業答辯設計,可談談對未來職業的設想、對角色轉換的心理調整等等。

  【設計意圖】:雖說,職高學生的答辯水平和畢業設計略見一般,稍顯稚嫩,但關鍵的是讓學生有此職業規劃意識,有機會更廣泛地運用語文。有語文應用,有專業理論,有社會實踐,有市場調查,從書本到實踐,從微觀到宏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時刻把握學生在活動之后的片刻感受,善于總結,集聚為更大的收獲。

  (五)五齊賢能

  古人有成語云,“見賢思齊”。孔芳野,我校00級旅游專業,優秀畢業生,現工作于半島旅行社,曾獲寧波市優秀導游、象山金牌導游。邀請她來我班講述她多年的從業經驗,以便于學生借鑒。

  【設計意圖】:限于種種客觀因素,間接經驗也可以是無限的,它們可以填補直接經驗的空白,拉近成功與人們的距離。邀請同校畢業學姐講授知識,這種方式,更易于接受,有親切感和實用價值,頗受學生歡迎。

  (六)六聚眾智

  各組別取長補短、積累成文、成果展示,編寫屬于全班的成長手冊《我的職場我速騰》,其中包含學生從中得出的體會感悟、應聘招數等,既能成為她們的成長記錄,又可以成為她們的前進指向。這種經驗心得的總結,遠比從他人那獲取的來得更深刻。

  【設計意圖】:讓學生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教師提供一切機會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組織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并且通過實踐活動深化課堂教學內容,變老師“教為主體”為學生“學為主體”。我相信,這才是我們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創新的初衷所在。

  九、活動反思

  正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才有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大刀闊斧的開展。要兼顧聽說讀寫,容納人文性、工具性、社會性和專業性,這對語文教師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我的這次活動,產生于所授學生的迫切需求之下,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內,從個人到小組再到全班集體,針對學生的個性,充分調動積極性,在一個個"任務"驅動完成下,在一層層能動性得到提升下,學生就慢慢獲得滿足感、成就感,從而激發了她們的求知欲望,鍛煉了文化和專業雙重能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雖不能說成功,事實上學生對于即將面臨的職場有了初步認識,對未來有了進一步規劃,讓她們更堅信只要有頑強的意志、良好的心態、韌性的干勁,職高生同樣有著不尋常的燦爛,希望就在前方。

中職語文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陰”與“晴”是兩種最常見的天氣現象。著名畫家吳冠中卻用它們來闡釋他的繪畫理念。這也是我今天說課的主題《畫里陰晴》。

  下面我將圍繞:“活水思源—--說教材,教學相長—--說策略、不悱不發—--說過程、跬步千里—--說反思”四個方面開展我的說課。

  一、活水思源—--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畫里陰晴》一課來源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職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語文》(基礎模塊)(下冊)第四單元里的第三篇文章。

  本單元閱讀與欣賞部分的學習重點是欣賞散文。

  《畫里陰晴》一文,作者吳冠中通過敘寫中外畫家對“陰”與“晴”兩種審美趣味的不同感受和采用的不同的表現手法,抒發了作者的獨特感悟:藝術貴在創新。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文章主旨,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從學情出發,我擬定了本堂課的三維目標為:

  在知識和能力上,我希望學生借此感悟中國畫與油畫不同的藝術風格,理解作者的藝術觀點,感受文章的語言魅力。

  在過程和方法上,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師生互動和合作探究的方式,進一步感悟作者的藝術觀點。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我希望本文能喚起學生對“創新精神”的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重難點

  有了目標就有了方向,有了重點就有了核心。

  本堂課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把握文章論述的中心,學習借鑒作者的藝術觀點——藝術貴在創新。

  由于本文是一篇文藝散文,涉及到繪畫方面的知識,所以要引導學生感受不同的繪畫藝術風格是難點之一,對職高學生而言,感悟文章的語言魅力同樣也是一大難點。

  二、教學相長—--說策略

  (一)學情分析

  有位專家曾經說過:“我們想引領學生到那里去,那必須首先知道學生現在到底在哪里。”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先要進行學情的分析。

  我所授課對象的對象是職高高一動漫班級的學生。

  1.職高學生語文學習基礎普遍不好,學習能力參差不齊。但他們大多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存有較強的好奇心。

  2.由于是動漫班級,經過一個學期的美術課學習,他們初步具有一定的繪畫與色彩基礎,這也是我在執教這篇文藝散文要充分利用的地方。

  所以,《畫里陰晴》一文,我也是一直把它作為美術大類專業的重點授課篇目。

  (二)設計理念

  我的教學設計理念是:

  1.以學定教。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所以,教師應該依據學生的興趣、狀態、發展規律來對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和運用,并做出教學內容、方法的選擇和處理。

  2.創設“大語文”課堂。加強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是職業中學語文新課程倡導的理念之一。教學中滲入“繪畫”方面的知識,將語文學科與美術專業、信息化技術相整合,強化語文教學中跨學科文化的多元審美價值。

  (三)教法/學法

  基于上述教學設計理念,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堅持“教學相長”的原則,構建開放、互動的課堂。

  教師創設情境、啟發誘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師生互動,力求整個課堂呈現出開放、動態和不斷生成的特點。

  三、不悱不發—--說過程

  (一)準備階段

  1.學生的準備:學生分成兩組,結合現有的專業知識,上網查找資料,初步了解“水墨畫”和“油畫”的相關知識。

  2.教師的準備:網上收集相關資料,按照“教學設計”要求,制作多媒體課件。

  (二)實施階段

  45分鐘的課堂教學,我又分為4個教學流程:激趣導入,設置懸念(約5分鐘);美讀感知,交流體悟(約20分鐘);合作探究,質疑深入(約15分鐘);活動體驗,拓展延伸(約5分鐘)。

  1.激趣導入,設置懸念

  按照課前準備的要求,兩個小組的學生分別派代表上臺,并且出示實物畫作,給我們大家初步介紹“油畫”和“水墨畫”的相關知識。

  結合學生專業背景,調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檢查了預習的效果。

  在此基礎上,我出示了吳冠中的畫作《江南小鎮》,請學生們評價吳冠中的畫作,更接近哪一種繪畫的風格。

  在簡要介紹了作者吳冠中之后,我拋出問題“曾留學法國學習油畫的吳冠中,為什么畫作卻更接近中國水墨畫的風格呢?

  設置了懸念,任務驅動,學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被激發起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

  2.美讀感知,交流體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參與是課堂教學的催化劑。在本環節中,我先播放配樂朗讀,為學生創設意境,學生邊聽朗讀邊思考,為接下來的感知、探究奠定充分的情感基礎。

  美讀之后,我引導學生回到文本,尋找答案“西洋油畫家和作者對待陽光和陰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這種從文本中尋找答案,相互交流的過程,也就是對文章內容感知的過程。

  在師生互動中,學生明確了:西洋派----投靠陽光,陶醉陽光的,這個關鍵字是“晴”,西方油畫的風格是寫實、明朗、鮮艷。而作者----喜歡畫陰天和微雨天的景色,這個關鍵字是“陰”,中國水墨畫的風格是:寫意、輕快、濕潤。

  而為了加深學生這種感悟,在重點分析“默看細雨濕桃花”一句這個“濕”字的獨特味道之后,我進一步提出,在對雨意和“濕”的獨特感悟上作者是不缺少知音的。

  請學生回憶關于雨的詩句,簡單互動交流。

  學生回憶起了: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既能夠調動出學生原有知識,活躍課堂氣氛;又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與理解。學生也不難感悟到,雨濕的山水草木有著別樣的韻味、情調,表達著不同的意境。所以,內心有著深深的傳統文化情結的作者自然也會自覺不自覺地將此融入進他的繪畫創作之中。

  3.合作探究,質疑深入

  在完成了初步鑒賞,解決了“陰”與“晴”,“水墨畫”與“油畫”的各自特點與關系之后,我順勢提出本堂課討論的核心話題“江南到底適不適宜畫油畫?”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剛開始很多學生卻都只是簡單的回答道“是”與“不是”。

  此時,教師要適時地調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表明觀點,要指導學生從原文中去尋找答案。對于表明作者觀點的詞語和句子,一定要指導學生去讀,去細細品味,及時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正確理解。

  而隨著我巧妙的引導和鼓勵,學生討論逐漸深入,在質疑中,他們從文本中尋找到許多諸如“大概”“數十年來,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現不同對象時,都要使用不同的'技巧……”“現成的西方和我國的傳統技法都不很合用”“濃而滯的油畫里有時要吸收水分,嬌艷的……”等這些表明作者觀點的語句。

  我適時點撥:魚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他正是要創造一種“中西兼用、陰晴兼畫”的繪畫風格,吳冠中的“此油畫”已非“彼油畫”,從而導出本文的中心論點:藝術貴在創新。

  至此,教學的重點也得到了有效地突破。

  4.活動體驗,拓展延伸

  課堂進行到這里,學生對作者吳冠中這種“中西兼用、陰晴兼畫”“中西合璧”繪畫作品自然是十分期待,此時,我借助多媒體課件出示數張吳冠中的畫作請學生們欣賞已是水到渠成。

  但是在欣賞中,我有意插入了一幅并不是吳冠中風格的畫作,叫學生嘗試辨認。可喜的是,許多學生一眼就分辨出來。

  這個教學環節的設置既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關照了學生美術大類的專業特色,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可謂一舉多得。

  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對主題意義的拓展與升華,在簡單的課堂小結之后,我給學生介紹了數則有關創新的“名言名句”。

  同時,布置了相應的課外作業:

  1.在作業本上摘抄中國古典詩詞中有關“雨”的詩句。

  2.收集有關藝術或生活中創新的案例,準備在下節課進行交流。

  這個作業的設計旨在升華學生對創新精神的理解與感悟,同時增加學生知識與信息的積累。

  以上就是整個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如下(略):

  板書設計力求簡潔明了,突出重點。

  四、跬步千里—--說反思

  最后是我的教學反思:

  1.語文教師應是大雜家。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要更好的完成這么一篇文藝散文的教學,你非得有點繪畫方面的知識不可。誠然,新的教育時代要求我們語文老師不僅要做語文學科的“專家”,而且還應是個了解包括美術、音樂等多方面知識,懂生活的“大雜家”,正所謂“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

  2.“專業滲透”。

  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高教育,職業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屬性。中職語文教師要努力使語文教學與學生未來的職業聯系起來。如在本課教學中,我結合學生專業特點,不失時機地滲透美術專業知識,既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理解,又可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學習語文實實在在的意義。

  3.“語文味”。

  但職高語文課,最終還是語文課。教學中我們如果只是強調職教的特色,專業的風味,而脫離對文本的解讀、語言的品味,也就失去了語文課所特有的“語文味”,職高語文恐怕也將在邊緣化道路上越走越遠。所以,一堂中職語文課中如何將這二者處理、拿捏到位很值得我們大家思考。

  但我想,正如這篇文章寫得那樣,畫里有陰有晴,陰晴可以兼得。職高語文的“專業滲透”與“語文味”,也是可以兼得的。

  雖亦難至,心向往之。

  我的說課就到這里。謝謝大家!不當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中職語文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專家老師,下午好!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林海音的《豆腐頌》。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說說這篇課文的教學。一、說教材二、說教法三、說學法四、說教學程序五、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豆腐頌》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審定教材第三冊第五單元的第五篇課文,是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的教學總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并用心體會作者通過文本所抒發的情感。這個單元的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優美篇章,多數出自名家之手,且都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點。《豆腐頌》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本文感情濃厚,意味雋永,形神兼備,文辭清麗樸實,作者把豆腐和中華民族歷史久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結合起來,賦予豆腐豐富的人文內涵,表達了深厚濃郁的民族情感。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和托物言志的特點在這篇課文中尤為突出。因此學習這篇課文,既是對前幾篇散文學習效果的檢測,又是對欣賞散文基本方法的歸納總結。

  (二)教學目標定位

  20xx年教育部頒發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促進職業生涯的發展。學習《豆腐頌》這篇課文,不只是要求學生把握文本中的主要內容,更重要的是體會作者通過這些內容所抒發的情感,真正理解豆腐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實質,并內化為學生的道德修養。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及本文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林海音(2)了解豆腐特性及其文化內涵

  2.能力目標

  (1)通過交流并討論自學成果,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3、情感目標

  (1)啟迪學生在與人交往中具備寬厚柔軟的豆腐修養

  (2)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

  (三)教學重點的確立

  學生在自學過程中能自主找到散落課文各處的“形”,但對于“神”的把握有難度,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為引導學生明確作者通過豆腐所頌揚的精神品質,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學習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四)教學難點的突破

  中職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各類專業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礎課,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終身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為啟迪學生結合專業特點從文本中獲得關于成人成才的啟示,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在將來的職業活動中必須的道德精神品質及情感態度價值觀。

  二、說教法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教育不是一種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生主動性建構的.過程”。因此本課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將文本交給學生充分解讀,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為此,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指導學生自學法、抓住重點詞句品讀感悟法、朗讀探究法,交流討論法、多媒體教學輔助法。

  三、說學法

  在說學法之前,我先說一下學情。

  我的教學對象是一所農村職校中職機電專業高二年級的學生,就本單元而言,學生已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故都的秋》、《富春江上》、《感悟珍珠港》、《廢墟》這四篇散文,已基本掌握散文閱讀的方法,學生一般能說出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但鑒賞散文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這篇課文不難理解,學生通過自讀能找出課文具體選了哪些內容作為題材,并能夠結合課文一些語句進行賞析,但學生抓表層容易,知本質難,他們所找出的課文選取的題材較零碎,以及這些題材在課文中起何作用學生不能把握。我所教班級不少學生求知欲和表現欲都較強,能發表個人觀點的學生也占大多數。

  根據本課自讀課文的特性及學生特點,特確立如下學習方法:

  1.自讀法

  設計依據:中職語文教學大綱要求教師指導學生養成自學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這篇課文是自讀課文,故設計導學卡引導學生自學。

  2.誦讀法

  設計依據:誦讀是鑒賞散文絕不可少的環節,通過誦讀感知內容,品味語言,能更好地體會作者通過頌揚豆腐所抒發的情感。

  3.賞析法(圈劃批注法)

  學生就自己感興趣內容進行賞析,寫出自己獨到的理解感悟,為課堂上交流做準備

  4.質疑法

  在學習過程中質疑更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

  5.討論法

  設計依據:討論對于提高思辨能力,鍛煉口頭表達能力有重要作用,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四、說教學程序

  為了讓教法學法充分運用,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確定了教授本課的整體思路:課前結合導學卡進行自學、課上學生交流討論自學成果、教師歸納總結本文形散神不散及托物言志的特點、學生質疑師生互動、拓展延伸談啟示、布置作業。課時安排為一課時,并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為了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很好地自學,我設計了導學卡引導學生自學。此設計主要是基于兩個方面的原因。

  (1)從學生主動建構的角度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通過到圖書館查閱資料、網上搜索等方法搜集作者林海音的相關信息,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知人論世,為學生能更好理解課文主旨服務。

  (2)大綱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和領會,能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注重閱讀中的情感體驗,就作品中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賞析,說出自己的理解、體驗和感悟。所以導學卡上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內容要點,運用圈劃批注的方法,把自己認為精彩的詞句劃出來,并寫出自己的感受、評價,這也是為課上交流做準備。

  在學生已結合導學卡充分自學的前提下,課堂教學包括“直接導入”、“交流討論”、“歸納總結”、“質疑互動”、“拓展延伸”五大環節。

  (一)直接導入(1分鐘)

  由我們學校校訓直接導入——先成人,后成才。

  設計依據:這樣導入有助于引發學生思考這篇課文與成人成才之間的聯系,學生帶著懸念走進課堂,為實現本課的有效教學提供保障。

  (二)師生互動,交流討論自學成果(23分鐘)

  1.首先請學生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在學生概括之后老師用幻燈展示全部的內容要點。

  設計依據:這樣設計讓學生意識到分析課文首先要走進文本,整體感知全文內容。

  2.請學生上講臺交流文本閱讀中感興趣的內容,并談談自己的理解、體驗和感悟。在交流的過程中,如有異議,可當堂討論,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點撥,發動同學討論。

  設計依據:中職語文教學要在實用性教學內容上花大力氣,把學生的表達能力(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讓學生上講臺進行交流,學生在課堂上活動起來,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以這種形式鍛煉了學生當眾發表自己觀點的能力。

  在學生就自己賞析的內容上講臺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老師也適當地予以評價。

  比如當有同學講到豆腐做法時,肯定制作工藝的一絲不茍、嚴謹

  比如有同學講到豆腐是貧苦老實和勤勞的象征時,肯定為人要勤勞、認真刻苦

  比如有同學提到麻婆豆腐故事中人與人之間的誠摯的情誼,肯定做生意要有情有義,這樣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得到別人的幫助

  比如有同學提到豆腐吸收眾長,集美味于一身,自成一格,肯定為人也要取長補短,要有自己的個性

  當有同學提到作家子敏的話時,要求學生集體朗讀,肯定為人要寬厚、寬

  (三)學生上講臺交流結束后,老師進行總的點評,并借學生所說內容來揭示這篇散文的主旨。(2分鐘)

  作者寫豆腐頌,不僅頌揚了豆腐的容易搭配、物美價廉、營養均衡、歷史悠久,更重要的是借豆腐頌揚了勤勞、樸實、寬厚的品質。在散文當中,這也是常用的一種寫作手法,即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至此,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及托物言志的特點也水到渠成地被揭示出來。

  (四)質疑互動、討論(5分鐘)

  在學生上講臺交流完自學成果以及歸納出出本文的主旨以后,安排質疑環節,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設計依據:學貴有疑,借助質疑這個平臺,讓全體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學生個體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師生共同交流討論后得到解決,將課堂自主學習推向高潮,也讓學生意識到只有充分解讀文本,才能發現問題,只有共同解決了問題,才能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快樂和成就感。

  (五)拓展延伸談啟示(8分鐘)

  作為一個準社會人、準職業人,你從這篇課文當中獲得哪些啟示?(請結合課文內容從理論學習、實踐操作、為人處世三方面來談談。)

  比如:要博采眾長,自成一格;要勤勞致富;要愛崗敬業;要誠心待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要有所創新;從底層做起,有一技之長,實現職校生的自我價值等。

  設計依據:職教教學如何讓學生學為所用并與將來的崗位銜接是非常重要的,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完成本學科的教學任務,而應更多地結合學生的專業,為學生的專業技能發展而服務。比如麻婆姑嫂生活在社會底層,在受生活打擊后靠自己的勤勞智慧創立了“麻婆豆腐”這一品牌。再如能持之以恒三更就起來磨豆腐的群體身上具有著吃苦耐勞的品質等。林海音眼中的豆腐修養為我們職業學校的學生的成人成才提供了很多啟示。

  (六)板書設計

  豆腐頌

  林海音

  特點(表)品質(里)先成人,后成人

  容易搭配博采眾長一技在手,終身不愁

  營養均衡清正廉潔

  物美價廉勤勞樸實

  歷史悠久寬厚平和

  托物言志

  形散神不散

  板書設計的呈現,是給學生一個整體的概念,目標明確,結構完整,主旨清晰。

中職語文說課稿5

  大家好!中國是詩的國度,唐朝是詩發展的高峰時期,而“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就是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今天,我說課的標題是《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和《登岳陽樓》唐詩兩首。

  我說課的內容包括六個方面:說教材分析、說教學目標、說教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計、說教學反思。

  一、說教材分析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和《登岳陽樓》這唐詩兩首選自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教材拓展模塊第四冊第六單元(古詩單元)的第三課。唐詩兩首都是寫自古享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的岳陽樓,同登岳陽樓,抒懷寫志迥異。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亁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秋季作這首詩。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將岳陽樓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和人的輕快歡樂的心情交融成一個似真似幻的境界,極富有浪漫主義情懷。

  《登岳陽》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詩人歷經滄桑,年老多病,獨登此樓,感慨萬千。其身世之悲,國家之憂,浩浩渺渺,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的意境。寫景氣勢恢宏,抒情深沉感人,詩人胸懷博大寬廣,是學習古詩藝術手法的典范,是培養古詩鑒賞能力的好教材,是對學生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的好教材。

  把內容同是登岳陽樓的兩首詩放在同一課中,可領略別樣情懷,領悟其各自不同的詩境和風格。

  二、說教學目標

  高二的學生雖然已具備了一定的分析感悟詩歌的.能力,但因為生活閱歷和知識層次的局限,對詩歌的賞析與感悟往往只停留于表面,不能和作者進行深層次的對話與交流,難以和作者在精神上產生共鳴。基于此,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的特點,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設定本文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感知詩人登岳陽樓所見之景色和詩人不同的境遇,體會其中表達的主題思想。

  2.朗讀并背誦詩歌。

  (二)能力目標:

  1、對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進行分析,提高學生古詩閱讀鑒賞能力。

  2、體會李白詩歌“豪放飄逸”的浪漫主義藝術風格和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現實主義藝術風格。

  (三)情感目標:

  感受李白、杜甫二人不同的遭遇,分別理解李白曠達的胸襟和杜甫對國家命運的關切之情。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內容,把握關鍵語句,體會詩歌主題思想。

  2、體會李白詩歌“豪放飄逸”的浪漫主義藝術風格和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現實主義藝術風格。

  教學難點:

  1.分析情景交融的寫法,品味詩歌的意境。

  2.對比兩首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上的特點,學習古詩鑒賞的方法。

  三、說學法教法

  新課改理念: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積極性和參與性,培養探究問題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認為:好的教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索,而以教師適當的點撥引導、評價講述為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能力水平。

  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反復誦讀、任務驅動法、討論探究、練習鞏固。

  體現教師引導作用:問題設置、點撥引導、評價講述。

  四、說教學程序

  (一)課前準備

  分小組,搜集資料:

  1、搜集岳陽樓的圖片并歸納出圖片中岳陽樓的特點。

  2、搜集詩人李白、杜甫生平經歷以及作品寫作背景的相關資料并設計成名片樣式。

  3、反復朗誦,結合課文注解,了解詩意。

  通過搜集達到讓學生提前了解目的,也能很好的營造輕松、自主的課堂效果做準備。

  (二)情景導入

  多媒體播放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和杜甫的《登岳陽樓》視頻,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感受景物因感情的變換而呈現不同的特色。

  (三)賞析詩歌

  賞析詩歌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我根據前面教法中分析,我以誦讀貫穿詩歌賞析始終,做到讀前提要求,讀中設問,讀后談反饋,緊扣教材本身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充分體味教學內容,尤其是情感和意境,體會其風格。

  初析詩歌

  1、分組初讀、聽讀、仿讀:學生通過三遍朗讀,會讀準字音,劃分節奏,讀懂字面意思,組與組朗讀評價,在評價過程中初步感知兩首詩的風格和情感基調,教師再從語音、語速、語調、情感等方面進行簡單評價、指導。在學生以基本掌握了課文朗讀的輕重緩急后,然后再配音自由朗讀,讀出自己的感悟。

  2、研讀。

  研讀的目的是使學生置身詩境,賞析情感。

  (1)比較分析,鑒賞古詩。采取從“形象”“語言”“表達技巧”三個方面鑒賞詩歌。(在讓學生進行比較分析時,可按小組分別完成“形象” “語言”“表達技巧”這三個方面中的一項。教師提前準備表格發給小組,課堂完成并展示。)通過討論和練習,學生找出本文中的意象,如雁、山、月、病、孤舟等,體會意象之間對比效果,感悟其中所包含的詩人的思想感情和詩歌的社會意義。

  (2)描摹詩人形象。引導探討詩人此時登樓的形象:我們所描繪的是李白杜甫在樓上看到的風景,而我們眼里,李白、杜甫也是風景之一。此時在樓上看風景的李白、杜甫是以何種姿態站在岳陽樓上,臉上又有什么表情呢?結合詩歌學生不難找出答案: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憑軒涕泗流。

  (3)感受詩人情感及藝術風格。組與組探討合作,知人論世,了解詩人寫作背景,展現課前所作的詩人名片。《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字里行間無不顯出李白登樓喜悅心情之高;《登月樓》設置問題:這涕泗中包含哪些情感?請結合詩歌內容和作者經歷進行分析。這部分中我給以學生充分的時間,學生之間可組展開討論。引導學生總結這涕泗之中有對親戚朋友的眷戀,有年老孤獨的悲傷,有對國家前途的憂患,也有無以報國的自悼。其身世之悲,國家之痛,憂國憂民之情交織在一起,顯得十分深沉蘊藉;感受李白豪放飄逸的浪漫主義詩風和杜甫沉郁頓挫的現實主義詩風。

  3、美讀。至此,學生已完全融入情境,讓學生高聲自主誦讀,把課堂氣氛帶入高潮。(讓學生配音樂誦讀或學生到手機上自找背景音樂朗讀)

  4、背誦全文。經過上面幾個環節,學生應自然完成。

  為了授學生以“漁”,在引導學生回顧詩歌賞析的課堂過程:吟誦——賞析方法——主題探討——詩風。

  (四)拓展延伸

  為了鞏固并實踐所學的鑒賞方法,在賞析兩首詩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從宏觀上領略詩人詩歌風格。朗讀詩人同時期作的詩《早發白帝城》和《登高》,感受李白豪放飄逸的浪漫主義詩風和杜甫沉郁頓挫的現實主義詩風。

  (五)作業:請課后朗讀并鑒賞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從情和景的角度比較她與本文的不同之處。要求學生置身于詩境的鑒賞方法賞析孟浩然詩中的景和情。(從百度搜索原文及寫作背景,完成之后發到班上的QQ群)

  五、說板書設計

  《唐詩兩首》

  六、說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三維目標指引著教師教的活動,又指引著學生學的活動。做到以誦讀貫穿詩歌賞析始終,讓學生正確掌握了詩歌的思想內容,既了解并運用詩歌賞析方法,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鑒賞能力。

  在描摹詩人形象時,學生能入木三分的學著詩人登樓眺望洞庭湖,并能在講臺上大方的表演。

  學生的課前準備充足,名片也做得很棒。

  當然也有需改進的地方,在分工合作探討從“形象”方面賞析詩歌時,剛開始學生有點不知從何下手,后通過學生建議和老師提示從詩歌意象出發感受意境,學生才完成了任務。

  結束語

  本文最后,我以別林斯基的一句話作結:“任何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以上是我一堂課的整體思路,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專家評委和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中職語文說課稿6

  開場白: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不能說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愛卻不能夠在一起

  世上本因有愛而精彩,而愛卻因有遺憾和無奈而讓人更為感動,請各位評委老師和我一起走進由臺灣作家陳啟佑傾情撰寫的、一個充滿遺憾和無奈的愛的故事《永遠的蝴蝶》。

  我將從教材、策略、程序、反思四方面來解讀這篇美文。

  一、抓住特點,說教材

  《永遠的蝴蝶》是高教社出版的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上冊第五單元“愛情”主題的一篇課文。在學了前面的愛情詩歌、散文后,它以小小說形式構筑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將主人公失去戀人之后的悲痛、悔恨、自責、眷戀之情表達得纏綿緋惻,這就是小小說的魅力。所以,要求學生學習了這篇課文后了解并掌握小小說的體裁特點和寫作技巧。

  二、因地制宜,說策略

  1、學情

  我任教的班級是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一方面他們多才多藝,基礎扎實,思維活躍,創作能力強,對信息化手段介入教學興趣濃厚,另一方面他們情竇初開,情感豐富,對愛情認識較為單一,卻又重情重義,亦師亦友的我有必要加深學生對情感的認識和體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2、目標

  通過對學情的分析,我設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賞析來感悟小小說的構思精巧,語言精美。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探究,提高對小小說悲劇美的分析鑒賞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領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把感受人物復雜的情感及本文凄美的意境作為本堂課的教學重點,把本堂課的教學難點設定為把握悲劇美的表現手法。

  3、教法學法

  為了突破重難點,我依托信息技術,采取任務驅動法、詞句圈劃法、情境教學法,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品讀鑒賞共同來完成本堂課。

  三、多元解讀,說程序

  我將從“蓄蝶之勢”、“入蝶之境”、“識蝶之美”、“訴蝶之情”、“致蝶之意”、“續蝶之緣”這六個環節進行本課的教學。

  1、詩歌導入,課堂造勢——蓄“蝶”之勢

  用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是我多年來的探索。按照慣例,我通過微博發起課文話題,引導學生在預習后暢所欲言,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為課堂造勢。同學們為男女主人公的命途多舛扼腕嘆息,對故事的戲劇化結尾傷感不已,這些發自真情的留言在課前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情感基調。

  在導入階段,請全班齊聲朗誦泰戈爾《飛鳥集》中最能表現課文主題的詩句。這些飽含情感、瑯瑯上口的語言,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拉近與學生的情感距離,使其形成高漲的學習熱情,迅速進入我預設的上課狀態。

  2、梳理情節,審美人物——入“蝶”之境

  首先利用網絡資源欣賞示范朗讀視頻,進入情境,由學生點出小說三要素,并概括故事情節。

  小說離不開人物形象的塑造。本課的櫻子形象并沒有實寫,只有在語言、神態、動作、著裝方面的淡淡幾筆,我們仍能感覺到沉浸在熱戀中的櫻子是個溫柔體貼、年輕美好的姑娘。

  櫻子的美與好,加深了悲劇感。引入魯迅的名句:“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從而提出“悲劇美”這一貫穿本堂課始終的名詞。

  通常,學生整體感知小說后最直觀的體驗是對情節的把握和對人物的認識。對“悲劇美”概念的.適時提出,有利于對整堂課的宏觀把握。

  3、品評鑒賞,合作探究——識“蝶”之美

  學生自由誦讀,換位思考,以提煉關鍵詞的方式,感同身受“我”失去櫻子那一刻的心情,進而提出,文中哪些地方渲染了這種心情?小小說的悲劇美有哪些常見的表現方式?根據學生在微博上集中關注的“雨”、“信”、“蝴蝶”三個元素,引導學生從“環境”、“布局”、“意象”三個方面來學習悲劇美的表現手法,本課的教學難點由此得到了落實。

  (1)環境的渲染

  “一切景語皆情語”,自然環境是思想感情的烘托和表白,洶涌的情感又渲染和強化了自然環境,而“雨”正是本課渲染和強化的自然環境。所以,我將學生在微博上圍繞“雨”字提出的問題整理如下:

  1、文中哪些句子寫“雨”?

  2、作者是如何描寫“雨”的?

  3、“雨”帶給我什么心理感受?

  4、小說以“雨”開篇并貫穿全文有什么作用?

  這幾個問題以“雨”為中心,連環追問,層層推進,學生通過逐層解讀,深切體會這雨是淚也是痛,失去櫻子是“我”生命中最大的一次劫難。外物與內情相互融合,悲劇美的意境已經營造起來。

  (2)巧妙的布局

  在布局上,學生一語道破“信”是悲劇的導火線,貫穿文章始終。同桌之間合作學習,在了解了小小說的定義和寫作要求后,通過查找圈劃與“信”相關的句子來學習作者高超的小小說謀篇布局技巧。

  為此,我還引導學生課前自編自導自演創作了同課題微電影,這種新穎的自學方式加深了對悲劇美的體驗,并把全文最讓人肝腸寸斷的地方指向結尾:“媽:我打算在下個月和櫻子結婚。”

  通過請男女生分別回答,來情境式設想、體驗結婚對個人的意義。而此處結婚的喜與死亡的悲形成了巨大反差,大大增強了故事的悲劇色彩。作者用最精煉的文字將時空人為放大,于高潮處戛然而止,言已盡而情未了,這就是小小說構思精巧的魅力。

  (3)詩化的意象

  本文有不少意象,就本文而言最突出的意象就是題目中的“蝴蝶”。以四人小組討論的方式,思考“蝴蝶”象征什么及“蝴蝶”與象征物的共性。

  學生找出了相關語句,指出永遠的蝴蝶就是永遠的櫻子,蝴蝶和櫻子的生命都美麗而短暫,這一特點本身就具有很濃的悲劇美。結合預習時在eLearning校園教學資源庫的資料查找,學生指出蝴蝶還象征愛情,由“梁祝”、“莊周夢蝶”等故事體味蝴蝶與愛情的共性,特別是在我們民族文化中的特有含義。

  最后在解題時,學生通過對文本主題的把握已經對這“永遠”二字有了深刻而到位的詮釋。

  4、綿綿詩句,寄語筆下——訴“蝶”之情

  此時學生已完全沉浸在濃濃的悲劇美中,教學重點已經落實。在這情感蓄累滿滿之時,給學生一個表達、釋放的渠道尤為重要。學生在實現與文本對話的基礎上,把滿腔感情化為詩句。當同學們深情朗讀著自己的作品并潸然淚下時,我被他們的才情所折服,更為他們純凈的內心所打動。此舉不但充分發揮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素養較好、口語表達水平突出的特點,而且加深了對情感的認識和體驗。

  5、感悟人生,深化主題——致“蝶”之意

  悲劇已經發生,主人公該如何面對愛人的失去呢?我用正能量的傳遞作為結語,教導學生學會珍惜擁有,接受失去,直面人生,在悲痛之外,尋找勇氣。

  在一曲《山楂花》中,同學們體味著櫻子化蝶后的幾許期盼。歌詞恰如其分地升華主題,樂曲的傷感有利于悲劇美的自始至終。學生被這純純之愛所感動,同時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領悟。

  6、課外遷移,拓展延伸——續“蝶”之緣

  為了鞏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我請學生課后尋找、體味文中一些看似矛盾的話,在課外尋找與本課結尾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作品,并把學習成果在iTools校園個人作業平臺實現共享。這兩個疑難的梳理對加深體悟本文匠心獨具的小小說的寫作技巧大有幫助。

  四、反躬自問,說反思

  課是結束了,我的思考并未停止。本堂課力求突破以下四點:

  1、緊扣文本:引導學生細細讀、反復品,使其更準確地體悟作品情感,理解作者匠心,力求構建富有語文味的語文課堂。

  2、創新教法:運用微博、微電影、校園教學平臺等學生最常用、樂用的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實踐活動并完成相關教學任務。

  3、形成能力:結合傳統教學和信息化教學的各自優勢,在教、學、思、做、悟中,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水準,加深了人文素養的熏陶。

  4、互動生成:通過深度解讀,實現生生間、生與文本間的情感互動和師生價值觀的動態生成。

  整堂課通過對“悲劇美”表現手法的有效學習,讓學生深深地沉浸在“悲劇美”的氛圍中。解讀這樣的詩意小說,課堂氛圍與文本氣場必須相吻合。本堂課課堂氣氛由熱到靜,但此時的靜恰是教學的高潮,因為學生走進了文本,走進了人物的內心,理解了愛情的真諦,從而實現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

  普希金說:“你在孤獨、悲傷的日子,請悄悄地念一念我的名字,并且說:這世上有人在懷念我,我活在一個人的心里。”請讓我謹以詩人的話作為對課文的回應,讓愛情,定格在最美麗的瞬間,那一刻憂傷、無奈,卻永恒。謝謝大家!

中職語文說課稿7

  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飛向太空的航程》。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反思這四個方面對本課的課程設計作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簡介:語文(基礎模塊)下冊(第二單元)(展現科學美的文章)《科學是美麗的》 《南州六月荔枝丹》 《飛向太空的航程》

  2.教學目標:

  (1)鞏固新聞報道的一般結構,了解本文的層次與脈絡。

  (2)提高分析新聞結構的能力,嘗試寫作一般的新聞報道。

  (3)感受中國人在航天事業的發展中的`貢獻,激發民族自豪感。

  3.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把握文章脈絡,了解新聞寫作的特點。

  (2)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3)了解新聞報道的特點,學會寫作。

  二、教學策略:

  1、教學手段

  (1)多媒體

  (2)錄音朗讀

  2、教學方法

  圖片激趣法、信息歸納法和合作探究法

  三、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通過展示神州“五號”到神州“十號”的圖片,引導學生走進中國的航天史。回顧遠古神話“嫦娥奔月”, “敦煌飛天”壁畫反映出先民對神秘天空的探尋欲望,直到明朝“萬戶”做出飛天嘗試,才拉開了人類挑戰蒼穹的序幕。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然而,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這一天就是20xx年10月15日, “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讓我們馬上進入《飛向太空的航程》的學習,領略我們期待已久的“飛天”歷程。

  2、回憶舊知:

  回憶新聞的一般結構:標題、導語、主體、結尾。

  理解并區分新聞的“新聞事實”和“背景材料”。

  3、感知交流:

  先播放配樂朗讀,為學生創設意境,學生邊聽朗讀邊思考,為接下來的感知、探究奠定充分的情感基礎。美讀之后,教會學生識別生字詞,并要求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思路,找出文中導語、主體、結語三個部分,概括段落大意。

  4、合作探究:

  首先,分析第一部分,找出導語部分主要交代了哪些內容?明確導語部分在新聞報道中的價值和意義。

  分析第二部分,明白新聞主體部分主要講述的內容以及內容的特別之處,并且要求學生找出作者回顧中國航天史上幾件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

  其次,當老師在分析課文時,讓學生思考四個問題:文章第20自然段中提到“有國外可供借鑒的經驗”,為什么說“幾乎是從零開始的”?作者是如何說明“重重困難,難不住富于智慧與創造的中國人”的?文中引用美國一家報紙的說法有什么作用?文章標題有哪兩層含義?

  最后,讓學生體會到中國航天人的艱辛和中國航天歷程的重大意義,激發學生關注國家科技發展的熱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5、拓展延伸:

  (1)了解新聞的概念

  (2)了解新聞的四個特點

  (3)了解新聞的結構:倒金字塔

  6、作業布置:

  選取身邊的事情,依照新聞的一般結構寫一篇新聞報道。

  四、教學反思:

  (1)教學效果

  一、學生能在課堂中展示自我,在輕松活動中提高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尤其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二、實現“雙向”互動,即“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創設了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的原則,學生能在自由的氛圍中提高語文能力,又培養了職業理想和職業情感。

  (2)教學啟示

  一、應特別注重老師的主導作用,繼續努力鍛煉自己對課堂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爭取做到更好。

  二、繼續讓學生保持學習的興趣,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進行學習

中職語文說課稿8

尊敬的評委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孫犁的《荷花淀》。我遵循教學規律,滲透課改精神,突出學科特色并結合我們學校所倡導的“活力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設計,實現有效教學。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荷花淀》選自中職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單元學習重點是“欣賞小說的表現手法和語言”。

  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既能了解孫犁小說的藝術風格,體會“白洋淀派”小說的藝術特色,還能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審美能力,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因此其作用與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2.教材處理

  本課內容信息量較大,涉及到的知識點多,包含有景物描寫、對話描寫、細節描寫、藝術風格等,因此,我把本課分為兩個課時。本節課是第一課時,這一課時的側重點我放在學習課文刻畫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寫法上,在這一基礎上先讓學生初步感知孫犁的作品。 (辦法)

  如此處理教材的目的,是讓學生不僅欣賞作品,還能學習人物刻畫的方法,達到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 (好處)

  二、說學生

  中職生的共性是學習比較被動,自主學習意識缺乏,文學作品的個性化閱讀水平差異較大。(學生特點)設計的任務既顧及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考慮到學生閱讀水平的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安排的任務要符合學生實際,還要注意任務的層次性,確保每位學生都有收獲。(因材施教)

  三、說教學目標

  通過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根據新課程思想,我確定本節課的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學習通過景物烘托、細節描寫、人物對話來表現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寫法。

  2.能力目標:

  (1)理解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生動的細節和傳神的對話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掌握學習小說的一般方法。

  (2)培養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閱讀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愛生活、愛家鄉、愛祖國的偉大情懷,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由此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為:掌握刻畫人物的表現手法,體會孫犁散文化、詩化的語言特點。

  四、說教法

  為了實現上述教學目標,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多媒體展示法:利用多媒體在新課導入時,將荷花淀美麗的景色,純樸的生活環境呈現出來,讓學生從視覺上先了解荷花淀的風景與人情。在品味對話時,播放視頻,讓學生體會傳神的對話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2)任務驅動法: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三個任務,學生以完成任務為目標,通過自主探索,完成任務。采用任務驅動法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

  五、說學法:

  學習過程中學法指導顯得格外重要,因為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因此,我確定以下幾種學法:

  1.自主學習法。結合任務,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感知課文,理清小說情節。

  2.自主探究法。理清情節后由學生自由誦讀、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性格。

  3.分工合作法。將學生分成小組,組內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完成人物性格分析,組與組之間互相補充、完善。

  六、說教學設計:(課堂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約2分鐘)

  由多媒體展開白洋淀的風光圖片,把學生帶入美妙境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導語:孫犁筆下的荷花淀美麗、清新,充滿著安定、和諧的氣息,即使是在這里發生的戰爭也沒有硝煙彌漫、血肉橫飛的場景,孫犁為什么能讓硝煙彌漫的戰爭場景變成這樣具有詩情畫意的場景呢?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好的導入,能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為整節課奠定基調,為教學任務作必要的鋪墊,為重點內容的講解提供提示。為此我用圖片給學生以視覺沖擊,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提出問題,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第二個環節:講述新課,整體感知,理清情節(約5分鐘)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本文沒有復雜曲折的情節,因此,在學生課前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盡可能用最少的字精要地概括情節,理清文章思路,基本理解小說主旨。

  1.簡介作家作品

  小組推薦代表簡要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作者生平及作品資料。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有人將作家簡介作為一個獨立的模塊,為了介紹而介紹,其實,了解作者生平就是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掌握作品資料就是初步感知作品的寫作特色。因此讓學生查找作者生平及作品資料是為課文的理解提供必要的輔助。

  2.為小說情節擬小標題

  夫妻話別(開端)--探夫遇敵(發展)--助夫殺敵(高潮、結局)--成立隊伍(尾聲)

  第三個環節:探究與討論(約30分鐘)

  任務一:品讀景物描寫,體會詩化語言(難點)

  作為“詩體小說”的代表,《荷花淀》獨具藝術魅力。這個特征主要通過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寫來把握。由學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寫,并思考: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1)第一幅畫面,白洋淀夜景的描繪。

  (2)第二部分第二層,正午淀上風光的描寫。

  (3)婦女們急中生智,把船搖進荷花淀,再對淀上風光作十分精彩的描寫。

  分小組討論這幾段是如何體現景物美、語言美和意境美的。啟發學生可通過抽掉修飾性的詞語和更換景物的喻體來加深理解。在仔細品讀以上幾段景物描寫之后,再引導學生歸納景物描寫的作用。

  任務二:細微動作,領會人物心理(次重點)

  體會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當水生說明天就要到大部隊上去,作品描寫“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由兩名學生進行現場表演,其他學生觀看并結合表演進行評價,在此基礎上分析這些動作反應了當事人當時什么樣的心理狀態。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通過表演,學生直接參與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并能更準確地體會人物心理。

  任務三:品味對話,分析形象(重點)

  1.分角色朗讀“夫妻話別”一節,要求能切合人物身份,把握人物感情。

  鑒賞討論:

  請運用聯想和想像,結合上下文和語境,分析水生嫂形象。

  2.俗話說:“聞其聲可辨其人”,引導學生透過語言分析五位婦女的不同個性。

  學生分角色朗讀“商量探夫”時五位婦女的對話,體會人物含而不露的復雜感情。

  通過討論,明確此處寫出了委婉含蓄、直爽開朗、謹慎穩重、冒失僥幸、害羞忸怩等5種不同性格。短短幾句對話,含而不露,情味雋永,耐人尋味,幾個鮮活的人物躍然紙上,她們忸怩羞澀之態可掬,纏綿悱惻之情可鑒,充分表現了中國女性特有的含蓄美。

  第四個環節:自評、互評、師評(約5分鐘)

  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解決個別學生問題。推選2~3組的答案進行交流,師生共同評價,指出優點和不足以及完善的方法。

  第五個環節:課堂小結(約3分鐘)

  先讓1~2位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的感受和收獲,教師再幫助學生總結本節課任務完成情況。通過這種方式,在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同時也檢測本節課的學習效果。

  教學體會

  在教學過程中,我體會到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掌握綜合知識;針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課堂變得更加有效。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應關注學生的動向,對于學生的回答要及時給予恰當的評價和鼓勵,力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我的說課就到這里,請各位評委批評指正。

中職語文說課稿9

  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氣質和性格》。下面我就從四個方面講說這堂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氣質和性格》是蘇教版中職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二單元第五課,它是一篇說理清晰,淺顯易懂的科普文章。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對文章內容進行概括和提要,以及學習編文摘。本教材第一單元的重點是學習在閱讀中積累資料、篩選信息以及制作卡片的基本方法,培養從讀物中提取有關信息的能力。為了培養學生對多種文體的篩選概括能力,我在第一課選擇了議論文《改造我們的學習》,第二課選擇了《南州六月荔枝丹》作為學習內容。學生通過學習,已經基本具有了概括和提要的能力,并且學會了編文摘的閱讀方法。單元教學第三課,我選用《氣質和性格》作為教學內容。正如閱讀提示里講到的,學習這篇課文,有利于理解他人、認識自身,有利于完善自我、與人相處。同時,本文還做到了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說明深奧的心理學重要課題,這也是因為文章善于使用概括、提示性的語句。作為單元第三課的教學文章,我認為它完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概括和提要的能力,完成單元教學重點;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形成良好的性格,能較好的完成課堂教學情感目標的實施。據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知識目標:明確氣質和性格的含義,辨析氣質和性格的聯系和區別,了解性格表現的特征

  2、能力目標:強化對文章進行概括和提要的能力。

  3、情感目標:能較好地認識自己的氣質,客觀評價自己的性格,進而堅定為形成好的性格培養正確的行為習慣的決心。

  這3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同時它也切合了學生的學習現狀。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并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對文章內容進行概括和提要的能力。教學難點通過本文學習促使學生為追求好的性格建立正確的行為習慣。

  二、說教法:

  做教師的都熟知這樣一句話——“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同音不同義的兩個字精辟的'點明了教學的精髓所在。達爾文也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只有教給學生有效學習的方法,才能帶引學生主動思考,熱情參與,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為了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新課程精神,結合本課實際,特設定以下具體教法:

  1、置疑解惑法——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2、引導啟發法——給出方向,自由探索。

  3、評價分析法——掌握知識,運用實踐,拓展思維。

  其中評價分析法是本篇課文達成教學目標的最基本的方法。這里的評價分析法,是鼓勵學生探索未知,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疑問、發現規律,不斷完善自我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充當領路者的角色。確定方法,給出標準;設計路徑,自由發展。讓學生自己主導評價分析的過程,自發的探究深入,通過所學所知所感,向正確的行為目標靠近。在這個過程中,課堂行為由傳統枯燥的教師單向信息輸送轉變為學生主動積極的探求所需信息,實踐所學內容,極大的提升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所謂“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這句話正是強調了使用正確方法的重要意義。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發展委員會編著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教會學生正確高效、事半功倍的學法,我想,正成為衡量教師基本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語文學習本就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學生獲得知識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重視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和互動學習,激發學生多種感官的共同參與,注重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在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互動性、創新性,從而達到產生興趣、主動學習、情感共鳴、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在此過程中,要特別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平衡發展。達成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

  學法具體如下:

  1、預熱法——通過課前預習課文和查找相關的背景資料,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率,增加學習興趣。

  2、勾畫圈點法——在學習中勤動筆墨、有效讀書。

  3、自我評價法——認清自我、發現問題、尋求突破。

  4、總結歸納法——思考總結、獲取知識;親身實踐,學以致用。

  5、交流互動法——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得出結論,獲得成就感。

  其中,自我評價法、總結歸納法、交流互動法貼合本課教學要點,極為重要。這三種學習方法的掌握,將有利于學生變接受性學習為研究性學習。它是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和研究的過程,特點是問題性和實踐性,能充分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

  四、教學程序:

  (一)建構氛圍,解題定標。

  贊科夫說:“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本課我設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為課文導入。對于現今的中職學生來說,教師放下身段,跳出課文,與他們討論他們的喜好和擇友標準,是他們非常歡迎的一種行為。這樣導入的好處能使課堂伊始就建構起一種平等友好的氛圍,有利于學生思考、與教師產生互動。問題本身就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板書課題。隨后順勢引出作者,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簡介之。重點介紹作者在心理學界的卓越地位,引出“心理學”概念。

  明確教學目標。

  (二)初讀感知,遇惑前進。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求知欲,好奇心——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變的特性。”教師在建構一個充滿求知欲望的課堂之前,就要進行充分的教學準備,設計問題,完善環節;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占有學生的求知欲。

  第一次閱讀是設定在檢查預習情況的目標之上的。給出的問題直接要求學生辨析氣質和性格二者的定義。而學生尋找出來的答案完全不同于他們平時對這二者的理解,甚至是完全顛倒了的概念。基于人們對于充滿神秘感的心理學的好奇心,學生的求知興欲望將完全引爆。接下來我設計用學生熟悉的人物來進行舉例分析。《水滸》中的兩組人物,李逵和石秀,武松和魯智深,性格典型,形象鮮明。在完成對他們的討論之后,學生一定會很想知道是什么使得看上去同樣性情的人物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氣質狀態。這種好奇心會驅使學生主動深入課本去探究、去發現。所以此時,辨析氣質和性格的聯系區別正是恰到好處。

  (三)細讀文章,發現規律。

  葉圣陶先生始終告誡我們——“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通過前面的教學過程明確了氣質先天,性格后天。我們得出結論是本性可移。那么先天的氣質有哪些表現類型呢?這個問題完全用來鍛煉學生的篩選和概括能力。師生配合歸納出類型之后,就要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根據以上的類型來分析李逵和石秀,武松和魯智深。學生間自由討論,互動交流,結合文本,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然后過渡到“本性可移”。雖然氣質不易改變,但是后天良好的教育和適當的要求會一個人的性格形成產生影響。引發學生尋找,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去了解一個人的性格特點?適時的歸納講解,請學生舉例分析。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把握正確的評價方法,從而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實踐。

  (四)自我評價,端正認識。

  “知道事物應該是什么樣,說明你是聰明的人;知道事物實際是什么樣,說明你是有經驗的人;知道怎樣使事物變得更好,說明你是有才能的人。”我們承認,,我們的學生可以說是聰明的,有經驗的;但是卻很少能稱作是有才能的人。這是因為他們很少具有使事物變得更好的能力。如何結合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合理利用學習內容,增益成長,完善自我,獲得這種促進事物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的才能呢?我們首先要幫助學生認清自我。教學進行到這里,學生對自己屬于哪種氣質類型一定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這時現場對學生進行氣質性格的心里測試,將會使今天這堂課的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實施是先請學生自我評價,然后發放測試卷,完成測試。然后點評之前公開分析自己類型的學生,給出建議。接著進行性格的自我評價三個問題的作答,趁熱打鐵,結合學生的氣質類型,請學生進行自我分析,相互評價。

  在這一環節里,“自我評價”的學法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它幫助學生理性思考,認清自我,走向未來。

  教師在學生互相評價之后,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總結課堂內容: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明確氣質性格無好壞之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和鍛煉成就良好的性格。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不斷的產生問題,主動的解決問題。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只有帶著所學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新課程標準下創新性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所以,將疑問引申到課外,布置學生完成作業:一、解釋詞語。二、根據本節課學習的內容以及你所做的測試結果,制定一個符合自己個性特點的切實可行的近期學習計劃。

  最后,詢問學生在本堂課還有哪些疑問存而未決,請學生給出教師本堂課的教學評價,然后給自己的學習情況作出評價,教師根據學生問題和評價總結綜述。

  至此,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法和學法的實踐應用圓滿完成。

中職語文說課稿10

  一、說活動教材

  (一)教材來源

  本次活動來源于高教社《語文》基礎模塊下冊第三單元《我們的舞臺多精彩》,同時結合《語文》基礎模塊上冊第五單元的“愛情”主題。

  (二)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表演興趣,培養學生表演能力

  2.提高學生聽話、說話、寫作等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3.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愛情,樹立健康的愛情觀

  (三)目標依據

  1.立足學情

  傳統語文教學側重“讀”與“寫”,忽視“聽”與“說”;側重書面考卷的評判,忽視對學生口語能力的評價。因此,學生常常缺乏表達與展現自我的信心。這主要表現在:上課不敢發言、不會發言;下課不敢或不知道如何與老師、同學交流。

  2.面向職業教育培養目標

  “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決定了學生畢業后以“就業”為主。良好的談吐、得體的語言、機智的臨場應變能力是學生能自信邁入職場的關鍵因素。

  3.針對學生早戀的現象

  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生理上的成熟,使他們更容易對異性產生好感。有的學生不能正確地對待這種情感,出現早戀傾向。對學生進行愛情的教育,“堵”不如“疏”,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校園“愛情”,是教師不能回避的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提高學生口頭表達及臨場應變能力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愛情,樹立健康的愛情觀

  二、說活動方案

  (一)準備階段(用時一周)

  1.確定劇本

  【過程】將全班分成四個小組,每小組根據主題,選擇一篇最喜歡的課文進行改編。改編由小組集體創作完成。

  【目的】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自主選擇課文,進行課本劇創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確定演員

  【過程】各小組推薦一名最有影響力的學生,擔任本組導演,再由導演在班級內招募演員。

  【目的】學生自主選擇、推薦并進行演員招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課本劇的排練

  【過程】由導演、編劇組織本組成員進行課本劇排練,根據實際排練情況進行劇本的提煉與修改,教師進行適時的指導。

  【目的】給學生自主創作的空間,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劇本的編寫能力。

  4.愛情觀的問卷調查

  【過程】在課前下發調查表,請學生進行不記名的填寫,并上交統計。

  【目的】對活動的一次預熱,了解學生當下的“愛情觀”。

  (二)實踐階段(用時45分鐘)

  1.情境導入(2分鐘)

  【過程】播放校園歌曲《校服的裙擺》

  【目的】以形象生動的視頻音樂再現生活場景,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迅速進入活動

  主題。

  2.課本劇表演(18分鐘)

  第一組:《當木棉遇上急流》改編自課文《愛情詩兩首》

  【故事簡介】

  加加是一所職業學校幼教專業的學生,畢業在即,她決定去民工子弟學校支教。而男友張浩家庭富裕,希望加加能跟他回家鄉享受安逸的生活。加加經過考慮,堅持了自己的選擇。在臨別時她將《致橡樹》這首詩送給張浩,表達自己對愛情的想法。

  【目的】

  把男女主角放在就業選擇的特殊情境中,以木棉的意象,提出了女性在愛情中應自立自強的觀點。

  第二組:《心中的蝴蝶》改編自課文《永遠的蝴蝶》

  【故事簡介】

  阿佑是一家書店的店員,櫻子是一個話劇演員。他們因為《蝴蝶夫人》這本書結下了緣分,并最終相戀。然而就在阿佑決定向櫻子求婚的那天傍晚,櫻子因為幫阿佑寄信在一場車禍中忽然逝去,給阿佑離下了難以彌補的傷痛與悔恨。

  【目的】以櫻子的忽然逝去傳遞愛情的缺憾與不完美,恰恰是它能長久地感動人心的理由。

  第三組:《雪山上的紅蓋頭》改編自同名課文

  【故事簡介】

  1988年,小雪參加舞蹈比賽,她精彩的舞蹈深深地吸引了蘇唯,那一年小雪只有12歲。八年后,小雪已經是一位出色的舞蹈演員,她被借調來北京,與蘇唯再次相遇、相戀。半年后,小雪面臨了兩難的選擇:進藏演出還是留在北京與愛人在一起,小雪最終選擇了進藏演出。不幸的是因為強烈的高原反應,小雪永遠留在了雪山,成為了士兵們心中的“雪山女神”!此時的蘇唯淚流滿面,他還沒來得及告訴小雪他就是當年那個大哥哥。

  【目的】以小雪面臨的兩難選擇,傳達愛情不是生活中唯一選擇的觀點。

  第四組:《尾生之約》改編課文《靜女》,同時結合了典故《尾生抱柱》的情節

  【故事簡介】

  一個夏天的傍晚,尾生在藍橋下等待著心愛的女子,他焦急萬分,左右徘徊就是不見愛人的蹤影。其實他的愛人早在藍橋上輕聲偷笑,想要給他一個惡作劇。不料這時,忽然山洪暴發,尾生抱著橋墩不肯定離去,最終被山洪卷走,姑娘見此情景,毅然跳下了藍橋……

  【目的】以尾生抱柱的情節,傳達愛情要堅守,愛情也需要理智的觀點。

  3.召開劇評會

  第一環節:說一說創作的感受

  【過程】全體主創人員上臺,與課本劇親歷者的身份,聊一聊創作的感受和排演的收獲。

  【目的】以說話的形式,對課本中的愛情進行深入的解讀,提高學生的文本解讀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并讓學生學會反思和回顧。

  第二環節:答一答粉絲的疑問

  【過程】現場的觀眾向主創人員提出自己對劇本、愛情的疑問,主創人員當場作答。

  【目的】通過學生的對話,由劇本的愛情解讀拓展到對生活中愛情的解讀,同時提高學生即興發言及臨場應變能力。

  第三環節:聽一聽愛情的心聲

  【過程1】(游戲部分)

  游戲《猜猜他是誰》:活動前準備六種不同類型的男女,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類型,說明選擇的理由,最后猜猜每種類型后面的照片是哪一個經典人物。

  【目的.】(游戲部分)

  以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大膽暢談理想中的愛情,勾勒出心中的“他”或“她”的形象。

  【過程2】(視頻部分)

  觀看朗誦視頻《一棵開花的樹》,小組討論如何讓自己變得像“他”或“她”一樣的優秀?

  【目的】(視頻部分)

  以詩歌引發學生對愛情的思考,引導學生正確的對待校園里的“愛情”,在青春的歲月里我們應該如何為實現愛情的夢想而努力。

  第四環節:選一選心中的最愛

  【過程】

  臺下的觀眾上臺以投票的形式評選出最受歡迎的劇組和演員,獲獎劇組的導演和演員作一分鐘的獲獎感言。

  【目的】

  現場投票的方式,可以及時肯定學生的成績,同時也是對學生鑒賞能力的一次考驗。

  4.布置課后作業

  【過程】

  布置課后作業(四選一)

  (1)對你最喜歡的劇本或演員進行評價,寫成一篇簡評

  (2)給你最喜歡的演員或劇組寫一封信,表達你對他們的感激與喜愛

  (3)以“愛情之我見”為話題,用一段話來陳述自己的愛情觀

  (4)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文,改編成劇本,并嘗試排演

  【目的】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給學生更多拓展和上升的空間。

  三、說活動調控

  (一)“望”課本之劇,以戲入情

  【過程】這主要體現在課本劇的排練和表演階段。望,并不是局外人的觀望,而是一種觀察,一種尊重。在學生進行課本劇排練時,我從旁觀察,悉心指導,但決不輕易改變學生的決定。

  【目的】給學生自主創作空間,尊重學生的決定,適時的指導又能讓課本劇更符合活動的要求。

  (二)“聞”課堂之爭,以評入理

  【過程】這主要體現在劇評會環節。聞是一種等待,一種吸收。在學生對話時,我認真傾聽學生的疑問和解答,通過“聞”對學生的愛情觀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之后再對學生的問答作出及時的點評,做到“以評入理”。

  【目的】教師不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給學生足夠的探討時間,只有這樣才能聽到學生真實的想法,也讓課堂少一點預設,多一點靈動。

  (三)“問”其心,“切”其意,解其惑

  【過程】“問”與“切”是教師與學生的直接對話。問,是追問、更是扣問。當學生之間的問答陷入僵局時,我會進行追問,以打破僵局,活躍思維,獲得更有價值的課堂生成。在學生問答結束后,我及時拋出了自己的疑問 “你們如何看待校園愛情?”學生們大膽吐露自己的想法,課堂討論成白熱化。之后,我用游戲和詩朗誦,解答他們的困惑。最后我即興創作了一首小詩《一棵樹的告白》送給學生,用詩意的語言、含蓄地表達出教師對校園愛情所持的態度。

  【目的】避免說教,讓學生在活動中自然生成對“校園愛情”的認識,從而樹立起健康的愛情觀。教師即興創作小詩,一方面委婉地表達了教師對校園愛情的態度,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學生的寫詩興趣。

  四、說活動評價

  (一)課本劇評價標準

  從選材是否得當、語言是否生動、表演是否流暢、情感是否豐富、編劇是否合理、服裝道具是否有特色等六方面進行了規定。學生根據這個標準進行課文的選擇、課本劇的改編、排演,最終評選出最受歡迎的劇組和演員。

  【目的】量化評價標準,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本劇的改編與表演。

  (二)劇評會評價標準

  1.劇組人員評價標準

  能準確理解主持人和觀眾的提問,并及時作答。

  吐字清楚,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態度真誠友好。

  上下臺能注意禮儀禮節,行動說話得體大方。

  2.觀眾席成員評價標準

  觀看演出時,講文明懂禮貌,給予演員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向劇組成員提問時,要注意禮節,提問要清楚,評價應中肯。

  投票階段上臺要迅速有序,同時能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演員。

  【目的】

  規范學生在活動中的發言,讓發言更有針對性,幫助學生提高行為禮儀方面的能力。

  五、說活動反思

  (一)收獲與感受

  1.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語文味”

  “語”是語言,是讓學生學會說話與表達。在劇評會環節,學生通過語言表達的方式,呈現對對課文、劇本、愛情的大膽質疑和深入解讀。這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文”是文本,是讓學生學會閱讀和寫作。“編演課本劇”就是把學生學習的課文改編成戲劇,用真人來營造和表現課文中的環境、情節、人物,將課文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地傳達給學生的一種集教學和娛樂一體的校園實踐活動。學生在“讀—思—編—演”劇本的過程中,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是一次重新認識和解讀文本的過程,而在實踐中進行劇本的編寫也是學生對文本再次創作的過程,這些都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2.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生活味”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生活、感悟生活、提高學生生活的能力。

  本次活動立足于學生的校園生活,關注的是學生情感的成長,目的在于為學生掀開愛的面紗。我相信只有讓學生大膽說出對愛的真實想法,才能更好地認識愛情,樹立起正確的愛情觀。

  總之,本次活動來源于課本,回歸于生活,讓我們收獲了許多。

  (二)問題與不足

  課本劇的改編與排演略顯稚嫩。

  課本劇的改編是對課文的重新解讀。“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小組在進行劇本編寫時,必然會出現眾口難調的問題。最終定稿的課本劇,是學生折中后的選擇。因此,課本劇本身可能也會出現差異。表演時,學生成長經驗的不足也會導致在表演時對劇本的理解不夠深入。這些都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探索思考,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指導。

  (三)努力與嘗試

  1.推薦相關書籍,增加愛的知識。比如弗洛姆的《愛的藝術》、李迪的《我和學生談愛情——將愛情教育進行到底》、《柳眉兒落了》等等。

  2.舉辦青春講座,培養愛的能力。如《愛與責任》、《從身邊的愛情談青春的萌動》等等。

  3.組織交流活動,陶冶愛的情操。如班級間的聯誼活動、話劇社、文學社等社團文體活動。

  六、結束語

  如果愛情是學生成長路上必經的風景,我愿與學生同行,欣賞這一路的美景,伴他們走過青春的迷茫與困惑,最終到達幸福的彼岸。

中職語文說課稿11

  Ladies and gentlemen, good xxx. I’m from . Today, my speech is about how to arrange the lesson “ Life Is All About Choices”. I’ll explain it respectively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extbook, teaching methods, learning methods,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Your advice would be greatly appreciated。

  Ⅰ、關于教材

  1、課文介紹

  “Life Is All About Choices”收編在語文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提高版)第二冊中。

  這課是本單元的精讀課文,是對前面知識點的延續及加深,并深化了第一冊文章中教學生面對人生,面對挫折的態度。

  2、教材處理

  總結往年的職高對口升學英語試卷,對語音,詞義,詞形等純英語單詞的考查占分比重很大,我算了一下,去年是占了近30%。同時,基于不少職高學生底子薄弱的特點,我認為不能急于學習并鞏固文章語法,要首先在課堂上給學生創造機會從最基本的單詞,詞組入手,帶動他們逐步向更深一步學習。因此,我對課文是這樣處理的:第一課時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完成對文章內容的了解,并記憶課文的重點詞組及句子.第二,三課時講解詞組,課文和語法,練習鞏固.這里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Grasping the hot words

  2). Remembering the useful phrases

  3). Remembering the important sentences

  能力目標

  1). Learning to collect the major information of the text

  2). Training the feeling for English

  德育目標

  Learning to take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life

  4、教學重點

  Remembering the important phrases and sentences

  5、教學難點是

  Digging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text, then learning to take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life

  Ⅱ、關于教法

  素質教育要求在課堂上要運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教學活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深化教學內容.另外,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人類大腦記憶知識特點,我采用了多次反復法,還采用了直觀教學法,通過使用錄音機,多媒體課件演示等輔助教學.

  Ⅲ、關于學法

  學情分析:英語不同于其他學科,它是一種語言,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形式,學習它最重要的是反復記憶,多練習從而增強語感。但,職教學生有許多英語底子薄弱,怕張口,即使成績好的同學也是張口少,不能充分利用耳,口,眼等感官資源來促進學習。

  因此,我要求我的學生采用如下學法:

  1、反復記憶。課前預習單詞,課后復習單詞并記憶知識點。

  2、多練習,以增強語感。要養成張口的習慣.英語課堂最不需要的就是沉默,要隨時張口:張口跟讀單詞,張口自讀單詞,張口同老師一起拼單詞,在老師讀課文時,張口同老師一起讀課文中出現的.含有新詞的句子,張口參與討論,回答問題。這樣,既能使學生的耳,口,眼在大感觀同時運用,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又可使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擴大了詞匯量,增強了語感.

  Ⅳ課堂教學程序

  Step one: Introduction-------------------------------------------------------5 minutes

  Step two: Words---------------------------------------------------------------7 minutes

  Step three: The skimming of the whole text--------------------------------10 minutes

  Step four: Remembering the important phrases and sentences ---------13 minutes

  Step five: Evaluation and Summing up-------------------------------------8 minutes

  Step six: Extra-class Work-------------------------------------------------- 2 minutes

  Step 1 Introduction

  首先,讓學生們討論插圖

  Teacher: Now, look at the picture in Reading A. What can you see in it?

  Students: (possible answer) A man is standing at a crossroads. He doesn’t know which road to choose and go.

  如果回答不出這個問題,那很可能是單詞的障礙,因此,在學生們看圖片時我在屏幕上打出crossroads, choose這兩個單詞,引導他們回答。并在他們回答時在黑板上板書。

  T: So, he must make a choice.(板書). Do you often make a choice in life?

  Ss: Yes.

  T: When you have trouble in doing something, what kind of attitudes do you take to it, pessimistic or optimistic?(板書)

  這個問題首先讓他們回憶預習的attitude, pessimistic和optimistic這三個單詞,達到對單詞能多次“見面”,容易記憶的目的。

  T: Now, look at the screen, who is she?

  Ss: Helen Keller

  然后我利用屏幕上的這些詞講述這個故事,最后,我提示

  T: …Helen was successful at last. So, “life is all about choices”. Today, we’ll learn the text, “Life Is All About Choices”. First, let’s check the preparation of the words.

  這一步是為了引導學生思考人生中的挫折與對之應采取的態度。由于學生們在第一冊中已經學習了海倫凱勒這篇文章,了解了海倫的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因此,這個引入部分很容易理解并引起共鳴,即使底子差的同學也能感到“啊,我也能聽懂老師說的話”,從而增強自信心,認識到自己也是英語課堂的一部分。為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打下基礎。

  Step 2 Words

  1)讓一個成績好的同學讀預習的單詞,如果有錯誤,和學生們一起糾正。

  2)讓一個基礎差的學生說漢語意思,其他同學背出相應的單詞(如記不住可對照課本),并跟我讀這個單詞3到4遍,達到鞏固單詞,訓練口部肌肉的目的。

  這步是針對知識目標。這里不同層次的學生這樣分配不同的問題是為了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

  Step 3 The Skimming of the Whole Text

  在屏幕上給出useful expressions

  T: Now give you five minutes to read the text, Find out the key sentences to the four questions in page 25. Pay attention to the phrases on the screen.

  然后,給出答案。比如question 2,學生可能會找出可回答此問題的句子“ I choose to be in a good mood; I choose to learn to learn from life” etc.我會在這時引導他們總結出答案:Mike took an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life.并強調optimistic, attitude這兩個單詞

  這步是訓練學生提煉文章的主要信息,培養閱讀能力,從而突破能力目標。

  Step 4 Remembering the Important Phrases and Sentences

  1)讓學生大聲讀課文,不要怕出錯,記下不會讀或讀音不確定的單詞并找出含有屏幕上詞組的句子。

  2)放錄音,讓學生校正讀音。在重點句子處停頓,讓學生跟讀,倒帶,再跟讀,強化記憶。

  3)幫學生翻譯這些句子

  4)給學生時間記憶這些句子。不要默背,大聲背出來。這樣要求他們,不僅有利于把各種感官充分利用起來,而且,大家背句子的氣氛會感染那些不感張口或懶得張口的學生,提升學習的熱情。

  5)讓學生背出句子。比如第一個,先讓一個學生背出來,然后我和大家一起背出Mike was the kind of guy you love to hate. He was always in a good mood and always had something positive to say.給出答案。依此類推。

  Sentences

  1) Mike was the kind of guy you love to hate. He was always in a good mood and always had something positive to say

  2) He would reply, “couldn’t be better.”

  3) Mike use to say

  4) The bottom line is: “You’re living your life and make it either happy or depressing.”

  5) I was involved in a car accident.

  6) I lived and succeeded in business. Thanks to the treatment of the doctors.

  這步是針對知識目標的二,三,并完成教學重點

  Step 5 Evaluation and Summing up

  1)和學生一起完成板書,強化對一些重點單詞及詞組的記憶。

  2)把學生分成三組,每組選出一個代表。我會用漢語組織一段話,每組一起背出兩個與我說的漢語對應的句子。然后,由被選同學自己代表他的組背出提問的重點詞組。評選。

  我的引導部分是這樣的(下劃線部分是對學生進行評估的地方)。

  從課文中我們學到了Mike是一個讓人又疼又愛的人,他總是心情很好,講一些讓人振奮的話,并向生活學習,對別人的詢問總回答再好不過了,還常對自己說不要選擇壞心情,說到底你在生活,要使生活幸福。這種樂觀的態度影響了作者,當作者被卷入一場車禍時,多虧了這種態度和醫生的治療,活了下來把生意做得很成功。

  那么,我們應該從中學到什么呢?要時時保持樂觀的態度,那樣你才能成功。

  這樣做一是通過競賽的方式對學生一節課的所記進行評估,二是讓他們把背的英語與相應的漢語對應起來,不至于背半天忘記了漢語意思,從而強化教學重點,另一方面也對課文深意進行總結,引發學生樹立樂觀的生活態度,完成教學難點。

  Step 6 Extra-class Work

  1. Find out other phrases in the text.

  這個作業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精讀課文,自己主動從文章中找出疑問,為二,三課時講詞組和課文做準備。

  2、作文 My Choice In Life

  要求用文章中學到的詞,詞組,句子,也可自己適當加句子組織文章。一方面復習詞句,也讓學生們審視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的人生定位。

  Ⅴ.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Unit 3 Reading A

  choose

  Life Is All About Choices-make a choice

  attitudes pessimistic optimistic

  in a bad mood in a good mood

  successful

  這樣設計板書用很簡潔的幾個重點單詞用詞組整理了文章的總體思路,也給學生反復記憶重點單詞及詞組提供了條件。

  “LIFE IS ALL ABOUT CHOICES”

【中職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中職語文說課稿05-17

中職語文說課稿05-27

中職語文說課稿(精選13篇)01-31

中職語文說課稿模板范文03-03

中職語文說課稿 登高(精選10篇)08-09

中職語文說課稿(通用17篇)07-28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說課稿(精選8篇)05-10

中職英語說課稿11-07

中職語文說課稿荷花淀(精選6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