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語文說課稿范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語文說課稿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語文說課稿范文1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在這篇散文里,作者給我們描繪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麗景象。語言優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新的中專語文教學大綱在閱讀上的要求是“在初中語文的基礎上,培養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了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初步掌握欣賞文學作品的方法;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及藝術手法的表現力,具有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編者正是按大綱要求把散文的閱讀與欣賞安排在中專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xx是第一篇課文,屬于精讀文,但對于本課,教師不宜過多地繁瑣地分析,點到為止。重在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反復品味,領悟滲透在xx中的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獨運的構思,以及語言藝術的魅力。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欣賞作者所描繪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揣摩語言,體會語言的抒情性,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同時,學習xx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xx構思巧妙,寫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寫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優雅、朦朧、幽靜的意境之美。語言優美,恰當地運用比喻、通感的修辭手法,是xx一大特色。)
(2)能力目標:在教師恰當的提升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課具有開放性。
(3)德育目標: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悶的心境和潔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懷。
(xx寫于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陷于一片黑暗之中。讀課文理解作者內心“頗不寧靜”的原因。)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淡淡喜悅淡淡哀愁的思想感情,理解本課借景抒情的手法。
2通過品讀語言,尤其是精彩語段4—5段的賞析,品味xx語言美,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難點:理解作者在xx中流露的復雜的感情。
二、說學生情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中專一年級學生,多數對散文有一定了解,從朱自清的《匆匆》、《春》到《威尼斯》,對語言美、意境美有所領會,但由于我們的學生認識問題膚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的閱讀還停留在泛讀和初讀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尚在培養形成之中。鑒于此種情況,教師要充分利用他們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具有寧靜的、適宜接納美的事物的心胸。
三、說教學方法:
采用:激趣——感知——品讀、賞析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真正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適時的啟發點撥,使整個教學導之有序,從而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四、說學習方法: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為此,我設計如下學習方法:朗讀法、欣賞法、討論法、質疑法等指導學生如何鑒賞寫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語言,體會情景交融的優美意境。
五、教學設計:擬定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設想: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釋題,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范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重點賞析4-5段,品味作品的語言和比喻、通感、疊字的運用
第二課時
教學設想:通過討論、質疑重在理解作者情感,感受xx情景交融的優美意境。
六、說過程:(第一課時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激趣
1、創設情境,導入課文。(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初中時我們學習了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曉出凈慈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白天的荷塘如此美不勝收,那么夜晚呢?讓我們跟隨朱自清的腳步去領略月下荷塘迷人的景色。
2、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
力求創新,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突破傳統的介紹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被毛澤東稱為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這一故事介紹,激發學生興趣,凸顯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尤其是作者那不食嗟來之食的高尚品德深深的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今天我們就帶著深深的敬意走進清華園的荷花池,去領會朱自清先生妙筆回春之神奇。(設計這一步驟是因為朱自清是一位現代著名作家,對他應作多了解。)
(二)感知
1、首先把握讀。
播放范讀錄音,示范中學生聽讀,在交流聽讀的感受基礎上確定閱讀的感情基調,在老師指導朗讀方法后,再來齊讀重點段落。這樣學生有了遵循,誦讀就有了美感,讓學生如身臨其境,接受美的熏陶,也為后面賞析語言打下基礎。 要求:
(1)標出自己讀得不準字音。如曲,讀第一聲;似,與似的在一起時讀卷舌音。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1)學生輕聲朗讀,配以輕音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樣設計遵循漸進原理,由淺入深,為品讀課文做好鋪墊。)
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獲取感受和認識,并用精練準確的語言加以概括。同時教師可提供以下問題供同學思考:
(A)文中所寫的景物有哪些?
(B)文中內容直接與題目相照應的段落有哪些?
(2)分組交流討論各自的認識及相關問題,教師巡回指導,參與交流討論。
(3)教師主導,師生互答。(視具體情況,就討論未決的問題在更大范圍之內展開討論,仍以學生為主。) 主導問題:
(A)、文中最能體現作者感情基調的句子是哪一句?
(B)、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是濃還是淡?作者感情發展的脈絡是怎樣的?(明確這些問題后,從4-5段切入)
(三)品讀——賞析
賞析4—5段,欣賞朱自清筆下荷塘和月色的幽美,體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語言特色。
1、對月下荷塘部分采用賞析式教學。
請喜歡第四自然段的同學有感情地朗讀,并談談自己為什么喜歡這一段。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教師作必要的`啟發指點,尤其是在那些容易被忽略之處,以下僅舉幾例:
(1)“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為什么用裙來比喻葉子?(引導學生用比較法揣摩語言)
(2)如果把“曲曲折折”換成“曲折”好不好?(引導學生用替換法揣摩語言)
(3)這里寫的是月下的荷塘,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月亮的影子?(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結合)
(4)作者對月光下的荷塘僅僅是做靜態的描繪么?(理解作者動靜結合的寫法)
(5)荷香與歌聲有什么可比的共同點?(領會通感手法的運用)
(6)一個人在這月夜,能夠如此細致地欣賞這樣的美景,他的心情如何?(把握感情,體會借景抒情) (以上所啟發引導的地方,在備課之時皆已儲存,到了課上就要隨機使用。這些問題的設置,主要引導學生從修辭、疊字疊句的運用,融情于景的手法這三方面賞析xx。) 2、荷塘月光的賞析。
在第四段分析基礎上由學生自由討論品味幾個動詞的妙用,感受“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表達效果。經過探討,荷塘月光朦朧和諧美便也呈現于眼前。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希望語文教學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能體會到這篇xx的佳處,而且掌握一些賞析散文的手法,學會自己賞析xx。)
小結:總結xx語言的特點,體會xx借景抒情的手法,點明在柔美和諧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悅之情,。并告訴學生作者描寫的細,來自作家對客觀物象觀察的細,體味的細。 課堂練習:
教學效果如何主要通過課堂練習來檢測,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特點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則,我把練習定位于記憶; 限時背誦第4段,效果可由學生自行評判。
關于語文說課稿范文2
說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雨巷》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收錄了中國現當代的一些優秀詩篇。《雨巷》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屬于必修課。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2、教學目標
本詩是“雨巷詩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詩人通過典型意象營造出優美的意境,同時巧妙的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3、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詩歌并不陌生,但是本首詩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在誦讀和對意象的把握中體味出詩歌內涵的多義性并力求個性化理解就成為重難點。
說教法
本課采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誦讀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同時,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所以,教學中我指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加深理解把握情感。
另外,本詩教學以體驗性學習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貫穿整堂課。教師只作必要的引導提示,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與感悟,并力求激發學生個性化的理解。
說學法
1、誦讀法
加強誦讀,這是閱讀詩詞的一般方法。
2、體悟法
通過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讓學生設身處地的走進雨巷去感悟。
3、聯想比較法,通過與詩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較學習,體會創作風格及作者情感。
說教學過程(結合課件)
1、激趣導入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感受詩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丁香”,我采用學生耳聞能熟的絡歌曲《丁香花》導入并附以介紹有關知識及其“美麗”“孤高”“憂愁”的個性。學生有了追求美的感覺,興趣也就被激發出來。
2、作者介紹
《雨巷》是詩人的成名作,相關的情況介紹是必要的`。
3、賞析全詩
①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全詩,獲得初始體驗。在這個環節,學生只要讀出這是一首什么詩,并對詩有初步的感受就可以。
②再讀全詩,體會意境
師生共同欣賞(課件展示)配樂朗誦音像作品,用視聽的手段來展示詩歌意境,將詩歌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創設情境,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而教師提示學生方法即抓住幾個主要意象展開聯想,學生頭腦里自然會勾勒出“雨巷”畫面,就能體會出詩的意境。
③三讀全詩,感悟情感
學生在上一環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充分發揮想象力,展示他們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在此,可鼓勵學生大膽揣測詩人創作情況及情感,引導其積極思維。 教師此時再做必要的創作背景的補充可謂補學生之所需,學生對詩中所抒發的情感與追求自然會容易得多也豐富的得多。通過合作交流,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詩的理解,把握詩的中心形象(雨巷、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象征意義。
④四讀全詩,體會創作美
再次指導學生把情感融入朗讀中體會詩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語言、美的情感,加深感悟。
4、拓展閱讀
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學生更充分的了解其情感及創作風格,通過比較聯想培養學生的鑒賞和審美能力。總之,在設計教學中我力求依照新課改的要求及理念,引導學生去閱讀和鑒賞。
說板書設計
一篇優美的板書設計有“微型教案”之稱,一篇好的板書設計能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重點、難點,也易于學生學習。這節課我采用圖示式的板書設計,兼以簡潔的文字說明,體現課文內容,并利于學生背誦理解。根據求實、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則,我設計了如下板書:意向(雨巷、油紙傘、丁香般的姑娘)感受(幽深、寂靜、美麗高潔)象征意義(心境、戀人)
關于語文說課稿范文3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見、白、田、電”4個字。認識2個偏旁“舟、門”。
2、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
3、學會歌曲《小小的船》。
4、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促進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融合。
【課前準備】課件、電子琴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互動對話
1、師生在音樂中問好。創設情境:全場燈滅,只剩下大屏幕上的夜空,星星一閃一閃的。(課件)
2、請學生看大屏幕:小朋友,星星在夜空中一閃一閃的,多美啊!看到這么美的夜晚,你想說些什么?(學生自由發言)你希望出現的是怎樣的月亮?(圓圓的月亮、彎彎的月亮、……,課件出示彎彎的月亮)。
3、燈亮,歌曲《小小的船》起,學生隨意動作,感受意境。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這首歌的名字叫《小小的船》,它就在我們的書本里。輕輕打開書,輕輕讀一讀,待會兒告訴大家你特別注意了哪個字的讀音。
2、反饋(根據學生說的情況,師出示課件中的相關生字變成紅色,拼音也變成紅色,并請生認讀。)
⑴ “閃、只、船”是翹舌音。
⑵ “星星”是后鼻音,第二個“星”讀輕聲。
⑶ “坐”是平舌音。
⑷ “彎彎的、小小的、藍藍的'、閃閃的”中的“的”都要讀成輕聲。
3、小組合作學習:組長負責組織大家鞏固生字的讀音,并帶領組員讀整首兒歌,讀的形式隨意。
4、反饋:小小的船教學實錄說課稿
⑴ 個體讀:會讀幾句就讀幾句。(請學生評價)
⑵ 小組齊讀。(學生評價)
⑶ 全班一起讀一讀。
三、指導朗讀,學科融合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句邊讀邊想:怎么把你的喜歡表現出來?(讀、表演、加動作等;允許自己獨自進行,也可以與伙伴合作讀。)
2、反饋,學生評價。
3、放錄音:聽得出是幾拍子的歌曲嗎?要求用手勢表示。(老師示范打節拍)
4、師范唱,學生為師打節奏。
5、師為學生伴奏,學生輕輕地哼旋律。(需要電子琴)
6、學生輕輕地跟唱。
7、師生合作唱歌,要求一邊唱一邊閉上眼睛想:你在天上看到了什么?(師生一起唱唱動動、隨意站位)
四、展開想象,啟迪思維
1、剛才你看到了什么?課件出示句子:我看到了( )。
2、誰能說得更好?課件出示句子:我看到了( )的( )。
3、誰還能說說:我看到了( )在( )。 (課件出示句子)
第二課時
一、再次朗讀,練習背誦
1、指名朗讀。
2、還記得怎么唱嗎?讓我們再來動一動。(師生隨意站位、唱游)
3、你能記住哪一句?自己先想個好辦法,然后組長負責小組交流。
4、交流:先請學生背一句或幾句,然后說說是用什么辦法記住的。
二、啟發想象,拓展延伸
1、小組討論可以怎么說:“彎彎的月亮像( )。藍藍的天空像( )。閃閃的星星像( )。”同時師再次出示“看見”一詞讓學生認讀。
2、交流:可以從顏色、形狀等方面展開想象。
3、 師小結:課文中的月亮、星星、天空被小朋友這樣一說,就好像化了妝一樣,讀起來給人美美的感覺,也讓人感到非常清楚。
4、自己想象說一說:( )的( )像( )。
三、鞏固識字,練習書寫
1、小組交流:這首兒歌中一共要認9個字,你已經認識哪幾個了?先請組長組織伙伴們在小組里交流一下,互相說說是用什么辦法記住的。還要注意認真聽別人的識字方法。(小組活動)
3、反饋:如“坐”──兩個人坐在土上面;“閃”──門里有個人一閃而過,……。
4、請你說說,你平時在哪些地方看見過這些字?師同時再次出現“看見”一詞。
5、這篇課文還要寫4個字,除了兒歌中的一個之外(出示“見”),其余三個你還認識嗎?(出示“白、電、田”)你在哪里看見過它們?你能用什么辦法記住它?
6、先自己在紅字上描一描,你覺得哪個字特別難寫,需要大家的幫助?
7、師根據生說的字進行板演。如“見”的撇與捺的位置,“白、電、田”中的“日”要寫得寬扁一些等。---小小的船教學實錄說課稿
四、星級作業,能者多勞
以下作業請你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選一項或幾項完成:
給課文中出現的生字各組三個詞語,會寫的寫下來。
給這些生字各組一個詞語,再用這個詞說一個句子,能寫的寫下來。
從課外書上找一找“( )的( )像( )”的句子,讀一讀,并背下來。
自己找一些寫月亮的兒歌,讀讀背背。
關于語文說課稿范文4
一、 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小石潭記》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可安排一至二課時進行教學。課文作者通過仔細入微的觀察,運用多種技巧,生動地描繪出小石潭的優美景觀。編入教材意在讓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學會多種描寫技巧,領會寓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所教班級學生實際,我制定教學目標為:
i.知識目標:落實字詞,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掌握課文的記敘順序。
ii.技能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學會多種描寫景物的技巧。
iii.美育目標:體會小石潭優美的景色,培養審美情趣。
iv.情感目標:把握作者的感情變化。
3、教學重點、難點
v.重點:
a、掌握課文的記敘順序。
b、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細致描寫事物的方法。
vi.難點: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確定依據:根據單元要求及課文內容我確定以上幾點為教學的重點、難點。
二、說教法
這是一篇古代文言散文,距離現在時間較長,學生自學較難以理解,且興趣不濃。為堅持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上主要運用創設情景、啟發點撥的方法。整體思路是:情景導入出示目標啟發提問教師點撥討論探究總結擴展布置作業。這樣設計,使學生思維進入課堂,明確任務,自主合作、探究其中的知識,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說學法
在教師的引導,指導和點撥下,讓學生通過聽讀朗讀,默讀去自學課文;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歸納,總結,識記感知課文的內容,以達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是教學的主人”的教學效果。
四、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
我設計的導語是:“如果你疲憊,如果你煩悶,不妨到大自然中走走……”在第三單元的'學習中,同學們己經樹立一定的環保意識,知道大自然是我們生存的環境,我們應該保護自然、敬畏自然,這樣導入就把課堂和學習的內容拉近我們的生活,創造出良好的情景,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展示課題和學習目標。
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的方向。
(三)整體感知
a)播放課文朗讀錄音。目的是使學生能讀準字音,感悟xx的作者的情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b)自讀課文,落實詞義,讀通全文,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新詞詞義,能通譯課文。
c)默讀課文,把握內容,掌握寫法。目的是讓學生明確xx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方法,為研讀揮襯課文奠基礎。
(四)研讀,探究。
1、找出你認為最美的一句加以分折欣賞。這題是提高學生的審美,析美的能力設計的。
2、a、作者如何運用多種技巧細描寫事物?這研討題是本節課的重點。目的是通過討論使學生掌握課文的描寫技巧,并運用到實際的寫作中去。
b、在行文中,作者前后一樂一憂,該如何理解?這是本節課的難點。目的是為讓學生準確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及寓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根據學生實際:“起點較低”,這幾道研討題,提出并落實到各組討論,教師還不斷在旁邊提示、點撥,然后讓各組代表發言、盡量使師生在課堂上互動起來。
(五)總結、擴展
總結和擴展設計為:
總結:xx生動描繪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小石潭結構奇特,潭水清冽,景物秀麗,游魚活潑。
擴展:優美的xx、往往得力于作者觀察細致。如魚在水中“然不動,爾遠逝,往來忽”的情態;溪水時隱時現明滅可見的景象。若不是親臨其境、進行細致觀察是難以描寫出來的。
總結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擴展的設計是加強學生注意觀察生活的習慣。學到致用,應用細致觀察到到實際的寫作中去。
(六)布置作業
1、一詞多義(略)
2、翻譯句子(略)
作業的設計為積累學生的文言詞,加強學生對文言的翻譯。
五、說板書:
板書設計為
順序 景物 寫法 抒情
發現小潭: 隔、聞、伐、取、見 [移步換景] 潭水:清澄(側面)
潭中景物: [特寫鏡頭]
游魚: (動靜)
溪身:曲折蜿蜒
小潭溪流:[形象比喻]
岸勢:參差不齊
潭中氣氛:幽深冷寞[寓情于景]
關于語文說課稿范文5
一、教材分析
《春》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一課。本單元向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景美、情美、字美。在有感情的朗讀中,積累語言品味情感,學會寫景方法,可以作為這個單元的重要教學。這篇xx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審美情趣。《春》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抒情散文,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賦予感情和生命。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我們欣賞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讓我們感受春的蓬勃生機。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課文生字詞,比喻、擬人的運用及其作用。
2、領會xx的所寫景物的特征及寓情于景的寫法。
3、培養學生朗讀技巧,能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細致的觀察景物,并抓住景物特征進行具體生動描繪的能力 。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有感情的誦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xx的畫面美,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 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并重的教學理念。
教學重點
學習妙詞佳句,有感情的朗讀品味xx繪物的美,從而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通過語言感悟春天的美麗。
教學難點
體會清新自然的語言風格,把握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在這一環節我會采取播放錄音、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接力賽朗讀等多種形式。
三、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比如背景音樂、春的圖片、全文脈絡圖等,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2、朗讀教學法。本篇課文語言簡潔明快、質樸優美,在句式上長短整散搭配協調,字字句句都飽含作者的情感,基調歡快有很強的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在xx的教學中可采用朗讀教學法(研讀、精讀、品讀)。
四、學情分析
初一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征,還要使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五、教學理念
1、強調學生自我的閱讀體驗。《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加大語文閱讀量和口語交際環節重視培養語感。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指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在讀中感悟思想情感和人文內涵。
2、讓學生學會聯系自己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在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悟來閱讀xx,體現新課程的“大語文觀”,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語文、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充分的理解語文與生活的關系。
3、重視互動合作。在教學中要重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平等、融洽交流討論的互動合作,引導學生在互動合作中自主構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逐步學得合作技能。
六、教學過程
(一)、品讀詩:發現春天的美,欣賞歌曲《春天在哪里》
(二)、導入課題:《春》
(三)、了解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揚州人,現代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綠》,全收在《朱自清全集》。
(四)、閱讀全文、牢記字詞
1、字音。
2、根據解釋寫出相應的詞語。(設題意圖:七年級新生仍然有識
記字詞的任務,此題加強記憶鞏固字詞。)
(五)、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
宏觀勾勒(第2段):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具體描繪(第3-7段):
春草圖
春花圖
春風圖
(1、比喻、擬人、引用。2、 觸覺、嗅覺、視覺、聽覺。3、南宋志南和尚的《絕句》:“吹動楊柳的春風”引用和借代)。
春雨圖(1、比喻、排比。2、寫了雨中的樹、草、燈、人的活動。從靜寫到了動,從近寫到了遠。寫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從正面寫春雨的特點,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動從側面來襯托春雨的可愛。例:像牛毛(密)、像花針(亮)、像細絲(細)、像薄煙(輕))。
春迎圖
第三部分:(第8—10段):頌春(娃娃、姑娘、青年)
設題意圖:著眼于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層次,并學習簡要概括段落大意。
六、思考討論,具體分析
1、再讀課文,尋找文中生動形象的句子在課本上勾畫出來。
2、簡單談談某個句子為什么生動形象。
3、小結:排比的作用:節奏感強、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
果、反復的作用
設題意圖:旨在讓學生掌握一些常見修辭及其用法,并學習品味語言從而深入領會作品思想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七)作業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寫一篇短文,描繪自己家鄉的春天。這是對xx的體驗和反思,學習、欣賞、借鑒課文,做到學以致用。
七、板書設計
以情為點,表現出春美、人美、生活美的主題。
1、第1段:盼春
2、第2-7段:繪春
①春草圖
②春花圖
③春風圖
④春雨圖
⑤春迎圖
關于語文說課稿范文6
《鳥語》是小學語文國標本第八冊的一篇課文,主要講述了“我”與鳥兒交談、傾聽并揣摩鳥語的情景,字里行間充滿了“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結構清晰,重點突出,插圖也很精美,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和朗讀訓練的好材料。
課文的第4—11自然段是重點段落,也體現了“我”在特定環境下的獨特感受。鳥兒真的有語言嗎?課文中的“我”真的能“聽懂”鳥語,與鳥兒交談嗎?這是學生理解中的一個難點。因此,如何引領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的同時,去深切地體會“我”與鳥兒的那份親密無間、心心相通的濃濃的'人鳥情是我要重點把握的。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疏忽”“倍感親切”造句。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與鳥兒的交流過程,體會“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懂得鳥兒是人類的朋友,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鳥的熱情。
其中目標3是重點也是難點。我預設用三課時完成以上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準備采用三個層面的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首先揭示課題,(板:鳥語)引導學生由課題質疑,然后引領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接著,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著重對“犒”“矯”“公冶長”等字詞進行正音,并對一些不容易讀好的句子留心指導,如“公冶長,公冶長,南山頂上有只大肥羊,快快去背來,你吃肉,我吃腸。”在初步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仔細讀課文,并適時梳理課文,如,引導學生邊讀邊思:“我”怎么會想要通曉鳥語的?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我”與鳥兒的交流?通過不同層面要求的讀,引導學生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分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走進鳥的世界。
上課伊始,我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并指名交流接著多媒體展示美麗的森林畫面及百鳥爭鳴的熱鬧聲音,生動的畫面很自然地把學生引進了鳥兒的世界,為進一步學習作好了鋪墊。
二、研讀課文,感受人鳥情深。
課文的4—10自然段寫的是作者與布谷鳥、喜鵲的兩次對話,我準備“一扶一放”,與布谷鳥的對話,我準備扶著學生去研讀感悟,分六步進行:
一“讀”。引導學生自讀4—9自然段,知道作者聽懂了布谷鳥的叫聲。
二“聽”。多媒體展示布谷鳥及它的叫聲,引導學生認真聽,從而了解布谷鳥其實不會說話,那是作者根據鳥叫聲進行的猜測,(板猜想)所以,我將提醒學生注意“種田織布”“勤勞刻苦”與“布谷布谷”句尾都以“u”壓韻,讀時要注意節奏。 三“演”。我將引導學生小組來演一演對話,表演時可戴上頭飾,以使學生盡快融入角色。接著我將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無拘無束”“仿佛也變成了……鳥兒”等詞句進行評價,在評價中引領學生感悟到“我”與鳥兒的傾心交流、物我相融。
四“質疑”。我將適時出示句子“一想起布谷鳥那充滿深情的聲聲催促,我在學習上還真不敢疏忽怠慢。”為什么呢?學生可暢談自己的理解,我將尊重學生的個體感悟。
五“議”。為什么“我”和布谷鳥之間能達到這樣心心相通、物我相融的境界呢?我將引領學生聯系1—3自然段,找相關句子,了解到作者從小就愛看鳥兒“美麗矯健”的身姿,愛聽(板傾聽)鳥兒的“歌聲和軟語”,為了想要和公冶長一樣通曉鳥語,常和鳥兒去談心聊天。
六“再聽”。多媒體再次播放布谷鳥的叫聲,引領學生用心聽,用心揣摩鳥語,看看能不能聽出自己的感悟。
關于和喜鵲的對話,我將利用媒體播放鳥叫聲,然后讓學生以文本為基礎,創造性地去解讀,表演。
此時,我想學生已不單單滿足于跟著作者走了,而也想讓自己做一回鳥的知音人了,因此我將適時播放一些鳥叫聲,如黃鶯啦、百靈啦……讓學生來猜猜它們在說些什么。這個拓展不僅有利于形成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愛鳥護鳥。 在學生激昂的情緒中我將引讀并出示第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話,并通過多媒體畫面的動畫演示,讓學生體會這些鳥兒是否擁有這種精神。另外,結合省略號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和句式訓練,即運用“從那里,我認識到 ;從 那里,我懂得了 ;從 那里,我學到了。”寫一寫還可以從其它鳥兒給我們帶來的啟示,達到讀寫結合的目的。
此時此刻,不管是作者,還是學生,都將涌起強烈的感覺: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哇!(板人類的朋友)此時此刻,再來讓學生讀課文,定能達到披情入文的境界。
三、拓展延伸,深化愛鳥認識。
1、看一看,你喜歡的鳥是什么樣子?聽聽它們的叫聲。
2、做一做,為護鳥做一件有益的事。
第三課時,主要是指導造句“疏忽”和“倍感親切”,以及指導學生寫一寫自己喜愛的鳥,抓住特點,寫出它的樣子和叫聲。
關于語文說課稿范文7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風娃娃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通過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生動形象地向學生介紹了“風為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壞處,讓學生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能正確書寫“吸,極”等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與傻氣。
3、懂得“做事情光有美好的愿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二、說教學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二年級小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
2、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3、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自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對“風”這種自然現象給人類造成的影響有一定的了解。
三、說教法、學法:
這是二年級的課文,面對的學生已認識了許多生字,并能讀懂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等,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本課中我運用情境導入法、媒體輔助法、讀思議結合等方法教學。學生的學法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進行學習。
四、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年紀小,愛猜謎語,因而我用猜謎為切入點,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導入新課。
(二)初讀感知,檢測生字、新詞
1、先聽老師范讀課文,然后提出自讀要求: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不認識的字求助于帶拼音的小樹葉。明確了讀的要求,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十分必要,使他們有事可做。這樣可以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于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認讀課文中12個生字,先通過請“小老師”領讀的方式再次學習生字,然后“開火車”檢查生字,這種方式既有趣,又能及時檢查到每個學生的生字掌握情況。
3、寫字指導,重點指導“吸”和“極”。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課標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出幾個問題,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突破重難點。
1、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全局出發了解全貌,把握xx的脈絡,在這節課上首先提出了2個主要問題:
①風娃娃為人們做了哪幾件事情?
②這幾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此是他做的壞事?學生通過合作討論很快就把xx的脈絡梳理好了。
2、對于課文內容我是從兩大板塊來教的:第一板塊:研讀“做好事”板塊。這一板塊我是采用“導學”的方法,風娃娃為什么要幫人們做好事?它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選擇重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在邊教的同時,邊放出有趣的課件動畫,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這樣通過媒體的輔助,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夠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悟出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板塊(第二課時交流):研讀“做壞事”板塊。這一板塊主要采用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先讓學生看課文插圖,創設情境:讓某個學生說說自己都看到了哪些糟糕的現象,并問:當你碰到了風娃娃,你會怎樣責怪風娃娃呢?你會對它說些什么?由另一個同學扮演風娃娃,這樣學生很容易進入到情境中來,與作者產生共鳴。
風娃娃聽了人們的責怪,是怎樣想的?讀一讀這句話。由該句話引導學生去幫風娃娃找尋答案,學生很自然地就總結出了課文想要說明的道理:幫別人做好事,光有好的愿望還不行,還得看你做的事情是否對別人有用。因勢利導,從風娃娃的故事中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四)總結全文,擴散思維。
讓學生說說風對我們還有哪些好處?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促使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激活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但由于上課時間沒有把握好,這個問題沒來得及交流,只能放到第二課時去討論了。
(五)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直觀形象,突出了重難點,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
板書設計: 風娃娃
吹大風車
笑臉 吹帆船 做好事
吹風箏
哭臉 吹小樹、吹衣服 做壞事
【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11-09
《語文》說課稿06-25
語文的說課稿03-25
語文說課稿03-15
語文《橋》說課稿04-07
語文《白鷺》說課稿07-08
語文《鯨》說課稿06-11
語文《錢學森》說課稿06-13
語文《荷花》說課稿08-23
語文春酒說課稿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