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說課稿14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貓》一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貓》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本文主要通過對貓的古怪性格和滿月小貓特點的描寫,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課文以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為主線,貫穿了貓的古怪性格及滿月小貓的可愛形象,栩栩如生。
2、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教學目標三個緯度的有機整合,以此為依據,結合本組教材的教學要求、本課課文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能力目標:①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性格、任憑、貪玩、盡職、屏息凝視、稿紙、梅花、跌倒、變化多端、開辟、枝折花落”等詞語。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③了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學習作者是如何把貓的特點寫具體,并表達出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的。
過程和方法目標:以“自讀,感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架設文本與學生間的交流平臺,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了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和學習作者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
4、教學方法:導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法,以讀代講法等。
5、學習方法
(1)“讀書、思考、感悟”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
6、教學課時:二課時
二、說教學理念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文作者表達了深厚的思想感情,因此,讓學生反復誦讀,讀中悟情,讀中表情,同時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圖文結合創設情境的方法等方法,引導學生應用“讀—悟—說—議—讀—寫”的學習方法。
三、說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課前談話:同學們,你們誰養過貓,能給大家說一說嗎?(最好能講一下發生在你們之間的有趣的小故事。)
2、你們聽說過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嗎?他可喜歡貓了,并且經過長期觀察寫出了一篇文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15、貓)
設計意圖:談論自己的寵物——貓必定是學生們最感興趣的話題之一,以此導入,學習的興趣已被激發起來,相信學生對課文的學習充滿了期待。
(二)整體感知,讀中感悟
1、讓學生根據讀書要求讀通課文,然后說說“老舍爺爺筆下的貓是怎樣的?”(要求說出文中的依據。)
(教師隨機板書:老實、貪玩、盡職、勇猛……)
2、引導思考:看著這些表示性格的詞,你有沒有疑問?
3、作者討厭貓的古怪性格嗎?為什么?(板書:可愛)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的意愿,喚起學生的自主意識,讓他們說自己想說的,提自己想提的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點研讀。
(三)細品精讀,撞擊情感。(教學程序隨機而變)
1、自讀感悟: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貓的可愛呢?讓學生仔細品讀課文,把寫貓可愛的句子劃下來,然后挑一處你認為寫得最生動,最喜歡讀的語句講給大家聽。先自己準備,再四人小組交流。
2、學生再讀課文,交流感受。(如果有同學談到課文中的貓是只貪玩的貓。)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學情簡介
我班學生學的是老教材,但從三年級時我就比較注重課外閱讀的拓展,常常會尋找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推薦給他們,或讀或寫或品或悟,而新教材的課文就是很好的補充內容。因此,我班學生對學習此類是有一定的基礎的。然而,從本課來看,不僅是要讓學生們從騎者們的眼神中讀懂他們對老人的不同行為,更要了解這些行為與眼神的關系,甚至是行為之后所隱含的深刻含義。這樣的課文又不同于以往直接抒情的,故事情節不是很強,語言文字內涵豐富,要從騎者的眼神中了解他們的行為,又要從老人的行為中想象他的眼神,從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推敲出他們之間的關系,再從其中體會出深刻的內涵,這對學生而言,是有難度的。
教學目標
在研讀了課文后,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我制訂了這樣幾個教學目標:
1、學習聯系上下文,結合查字典理解“徒勞”、“無濟于事”、“暖人肺腑”等詞語。由于課文的語言內涵豐富,出現了許多學生不易理解的詞語。在課前的預習中、在教學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學情,通過隨機查字典當場解決這些詞語。一方面,理解了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另一方面,幫助學生養成自覺用工具書學習語文的好習慣。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新教材課文篇幅長,再加上含義深刻,有些詞、句文學性較強,所以我有意識地安排了學生自己讀課文的機會。我覺得我們不應在朗讀上“吝嗇”付出時間,因為,朗讀課文是對課文內容的再理解,是對語言文字的品味,是學生與課本的對話,再加上學習老教材的學生對于新教材的學習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更要在課文的朗讀上扎實些。教學中,我采用了反復讀重點段,引讀、自己讀等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品悟“眼神”的內涵,從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的。
3、能夠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質疑,并通過釋疑體會人物的品質。新課標提出了“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要求,所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我并沒有更換這一個目標,(“更換”什么意思?學生在質疑方面是何基礎?應具體說明)而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后,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所謂“有價值”的問題就是有思考的空間,并能幫助我們深入學習課文的問題。
4、借助寫話訓練使學生懂得在別人遭遇困境時,應給予真誠無私的幫助。眾所周知,語文教學承載著道德教育的任務,但是,如果將德育的滲透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品悟與訓練割裂開來,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落腳點,無疑會使語文課失去了味道。因此,對于課文的情感目標的達成,我試圖通過寫話練習來實現。這樣,既有語言文字的訓練,也有學生個人的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一)抓住課題,整體進入課文。
1、師表揚學生上課精神飽滿。
2、出示課題,齊讀。
“眼神”是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的一種重要方式。剛才,老師在表揚大家的時候,你們看到老師的眼中流露著怎樣的眼神?
3、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中,這位老人又讀懂了誰的眼神?是怎樣的眼神?帶著問題輕聲讀讀課文,做到字字音準,句句通順,找到相關的句子后用直線劃出。
(說明:由于“眼神”在生活中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因此,課的一開始,我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幫助學生了解了“眼神”在生活中的作用,為下文的教學打下了鋪墊。同時,就課題進行了提問,抓住了課文的著眼處,對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起著推動作用。)
(二)抓住重點段落,學習課文內容。
(說明:在仔細分析了課文后,便能發現第5節是課文的重點段落,這是老人對杰弗遜所說的一段話,分析了騎者的眼神與行為之間的關系,把握了這一段就能幫助學生了解人物的品質,它具有深刻的內涵。所以在設計教學時,我便以此作為統領全文的線索,在整堂課的教學中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使課文化難為易、深入淺出。)
1、根據學生交流的語句出示課文第5節中老人說的一段話,引出線索。
(1)自己試著讀讀這段話,不僅要讀通,更要讀懂。你讀明白了什么?
(2)“學貴有疑”,你還有什么讀不明白的?
● 對課文中字、詞不理解:無濟于事、……之狀
● 對課文內容不理解:“這樣一個機會”指怎樣的機會?“老人最需要的時候”是什么時候?
(說明:四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閱讀的能力,為了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重點,理解“眼神”在老人和騎者之間所起的作用,我提出了“讀懂了什么?”這樣,根據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幫助他們整理出故事發生的整條線索,從而也能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邊讀邊想,在讀中產生疑問,在讀中解決疑問,從而培養質疑問難的良好習慣。因此,在“讀懂什么?”之后,又提出了“還有什么讀不明白的?”根據學生以往的閱讀過程,讀不明白的往往是課文深層的內涵部分,在課文里也就是“老人是如何能通過眼神分析出騎者不同的行為的?”學生對產生了問題,就有了學習的欲望,這對深入學習課文,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抓住線索學習課文第1節,體會老人的處境,體會老人的眼神。
根據學生的提問,引出問題:“老人最需要的時候”指什么時候?快速讀課文,找到相關的小節好好讀一讀。
(1)指名讀
(2)這是文中的描寫,現在請大家用上這些詞語再來說說老人當時的處境。
(媒體出示詞語):
兩鬢蒼蒼 老態龍鐘 凜冽刺骨 焦急萬分 抖抖索索 漫天飛雪
(3)自由說、指名說
(4)想象:此時此刻,老人的眼神是怎樣的?
(說明:本文除了有人物語言豐富的特點外,還反復渲染了天氣的寒冷,并在第1節中著重寫了老人在長久的等待中身體被凍僵的場景描寫,這是突出了老人所處的困境,為下文作了鋪墊,讓人感受到騎手給予老人的幫助猶如雪中送炭。所以,在這里我設計了運用詞語進行說話的訓練點,目的一:體會老人所處的困境,體會到關愛他人的重要性。目的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語言運用的能力。)
3、抓住線索學習課文2、3節,知道騎者們的不同行為,體會眼神與行為的關系。
就在這時,羊腸小道上走來一隊騎者,當老人向這隊騎者投去求助的目光時,他卻看到了不同的眼神。師引導學生再讀第5節。
那么,老人對這兩種眼神的分析對嗎?讓我們來看看這些騎者不同的行為吧!再讀第2、3節,找到他們不同的表現,用不同的符號劃出。
(1)讓我們先來看看前幾個騎手的行為,請大家展開合理的想象,結合課文第5節來說一說。
突然,冰冷的羊腸小道上由遠而近傳來了有節奏的馬蹄聲,老人懷著焦急的心情,打量著幾個騎馬的人依次從他身邊過去,可是這些騎手們,個個流露著的眼神,他想: 。
自由說、指名說、再自由說、齊讀填空。
(2)指導朗讀描寫最后的騎者的句子。
就當最后一個騎手將要和他擦身而過的一瞬間,老人看到他的眼神里流露著——(齊說)
于是,便向他提出了幫助的請求,自己試著讀讀這一節描寫騎者的語句,想想該怎么讀好它。
指名讀(媒體出示紅點)、齊讀,讀好騎者當時幫助老人的行為。
(說明:感悟必須要以語言訓練為依托,沒有語言文字訓練為基礎的感悟必然是空洞的。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兩者不同的行為(關愛他人、冷漠待人)帶給老人的也是截然不同的結果,我設計了語言訓練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第5節進行想象說話。這個填空練習的設計我利用了課文描寫中的某些空白處,通過想象幫助學生去體會,同時也讓學生能掌握聯系上下文理解的好方法。)
4、通過引讀4、5、6節,再次體會老人的那段話。
(三)深入感悟課文內容。
1、故事到這里結束了,大家一定也知道,這最后一位騎者就是——(托馬斯.杰弗遜)
他是美國第三任總統,是《獨立宣言》的起草者之一,受到人民的愛戴。
2、總結: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想杰弗遜的眼神也反映了他的心靈。怪不得他在成為總統后能受到人民的愛戴。
3、寫話練習:相信這位總統在經歷了這件事情后,一定受到了許多的啟示,那么同學們你們在學習了這篇課文后,會有些什么啟發呢?請寫一、兩句話。
在閱讀了這篇課文后,讓我也感觸頗深,所以我也寫了這樣一句話
(說明:在教學中,我們不但要重視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教學,還特別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由于學生個人的差異,他對內容的理解,對內涵的把握都是不同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在學完了這篇課文后的感受也是不同層次的。通過寫話練習,將課文的含義進行了內化和提升。)(出示學生的寫話內容)
如果說《微笑著承受一切》是從廣度來挖掘深度,那么《眼神》的設計力求從深度來挖掘深度,也就是要做到“深入淺出”,并且通過反復朗讀、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能真正的學到一些什么。我希望自己的課堂教學真實些、樸實些、扎實些。一堂骨干教師公開課讓我受益很多,但我也切實感到自己教學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還留下了些遺憾,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憶江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喚起人們對江南絢麗春色的向往,反問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詩,更真切有力地表達了對江南的眷戀之情。同時,“詞”這種體裁在湘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現,選編這首詞,意在使學生對詞這種體裁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初步感受詞的語言美、韻律美,開拓學生的視野,感覺中國經典詩詞的無限魅力。
二、說設計思路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歷經千百年而傳誦至今的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燦爛奇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然而在古詩詞的教學中,不少教師包括我自己都曾切身體會到:教師激情有余,學生悟性不足;教師情有獨鐘,學生卻無動于衷。原因何在?往往由于教師在教學上的情感灌輸,造成學生的情感距離,未體現經典詩詞教學的特點和規律。因此,本堂課的教學重在體現語文新課標中“以讀為本”的理念,使學生走進文本、親近文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滲透古詩詞教學“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的共性規律,使學生學會品讀語言、誦讀情感、美讀意境,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賞古詩詞的品味和審美情趣,力求營造一種“簡約而不簡單,隨意卻不隨便”的和諧語文課堂。
本首詞的教學過程我設定為四個環節:
(一)談“憶”導入,情境揭題。(二)“胖”讀全詞,古詞新談。(三)“瘦”讀全詞,搜尋詞眼。(四)牽引“憶”線,拓展延情。
三、說教學過程設計
(一)談“憶”導入,情境揭題。1、(師生問好后,教師板書“憶”字)①師:請同學們讀這個字。能給“憶”字組幾個詞嗎?我們的祖先是怎樣創造這個字的呢?(課件一:演示“憶”的演變過程)②師:由此,你想到了“憶”的本意是什么呢?(引導學生說出回想、思念)。③師:古往今來,有人思念家鄉,有人思念親人,也有人思念故友,今天,我們將和詩人白居易一同去“思念江南”。(板書:江南,學生齊讀課題)2、師:首先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課件二:江南風光視頻:小橋、流水、垂柳、涼亭??及詞作者和寫作背景的錄音伴奏)。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配上樂曲可以唱。詞不同于詩,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又稱為長短句。《憶江南》這首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詩人白居易50多歲時曾在江南的蘇州、杭州任職做官,江南的秀麗風光給他留下終生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12年以后,他對江南依舊魂牽夢縈,67歲那年,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憶江南》。
(教師配著古樂范讀)[設計理念:教師巧妙地把詞、作者和寫作背景與江南美景融為一體,在這種無意注意之下,教師細膩、傳神、聲情并茂的朗讀,將使學生心中蕩漾起淡淡的愉悅之情,把學生帶入一種對江南的向往之中,進而有種渴望要了解,朗讀這首詩的心情,激發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熱情。]
(二)“胖”讀全詞,古詩新談。[設計理念: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以讀為本”,教師剛才的范讀已潛移默化地激發了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的求知欲望。“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胖”讀全詞,不在于質好,只在于量大,讓學生在反復自由地讀字、讀詞、讀句的訓練過程中,先領悟詩的大意,初步感悟詩的意境。]這一環節分以下步驟進行教學:1、學生自由朗讀并提出循序漸進的要求:讀準字音,讀正確,讀通順,爭取熟讀成誦。2、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出示課件三:重要詞的注解。要求:①根據注釋讀懂詞的大意,不懂的地方能質疑提問并作上記號。②書寫“諳”字兩個,在自己與同伴都認為美觀的字下畫“☆”。
(三)“瘦”讀全詞,搜尋詞眼[設計理念:一個既淺又俗的“好”字,包羅了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作者的贊揚之意與向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只因“好”字之甚,方能“憶”之不休,“好”和“憶”二字在詞中相互驗證,相得益彰,實為絕妙之筆]1、品析佳句,引導想象。(1)江南好,好在何處?(景美)(2)詞中寫了哪些景物?用“ ”把它畫出來。(太陽、花、水、春天)(3)分別抓住景物的什么特點來進行描寫?(色彩)教師引導學生口頭填充:( )的花兒 ( )的江水( )的太陽 ( )的春天課件四出示:“日出江花紅勝地紅,春來江水綠如藍。”①輕讀句子。②說說這個句子寫得怎樣?用了什么修辭手法?③把詞中的“勝”換成“似”、“像”,比較朗讀,進一步理解“勝”的妙處。④江邊的花為什么會紅勝火,江花為什么會綠如藍呢?(太陽很紅,花兒在太陽的照射下,更紅了,勝地過了火焰。美麗的江水綠得很純凈,如同藍草一般)⑤心誦詞句。(提示學生眼睛看著文字,嘴上說著語句,腦海想像畫面)
課件五:出示江南美景圖:日出→江花→江水→全景。①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這時的江南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②如果你身臨其境,你會怎么說?會怎么做?(會大聲感嘆,會把它畫下來,拍下來,會流連忘返?)2、搜尋詞眼,品讀“江南好”。師:剛才,大家解譯詞意,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不知不覺就把這首詞讀“胖”了。如果把我們剛才說的話全寫下來,那該是多長一篇文章啊!但我們看這首詞,它只有幾個字?(27字)。這就是詞的優美、簡潔、凝練、含蓄的魅力所在。想把這首詩讀“瘦”嗎?請再放聲地讀讀全詞,看能不能把整首詞讀成一個詞語?找找整首詞是圍繞哪一個詞來寫的?提問引導學生質疑:江南好,除了景色美,還好在哪些地方呢?(引導學生說:天氣好、人好、人杰地靈、美食多??),師:一個“好”字,包羅了詩人對江南的無限贊嘆和向往之情,你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嗎?(引導學生想象詩人當時贊美、回憶江南的表情、神態來讀,或者想像詩人作詩的心情,大聲的贊誦讀,或小聲的感嘆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四)牽引“憶”線,拓展延情。師反問:對比洛陽,如此美麗的江南春色,叫詩人怎“能不憶江南”呢?
1、對比句子,說說更喜歡哪句?為什么?出示課件六:能不憶江南?應該憶江南。
2、創設情境,詩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對他和他的感情非常深厚,在他辭官離任時,詩人劉禹錫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出示課件七:引導學生讀一遍,課件更換一種字體。師:江南人民對詩人如此的愛戴,讓詩人生:接著讀——“能不憶江南?”師:詩人對江南人民如此深切的思念,讓詩人生:接著讀——“能不憶江南?”師: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無限的眷戀之情,讓詩人生:接著讀——“能不憶江南?”師:詩人心中那忘不掉、抹不掉的江南情結,讓詩人生接著讀——“能不憶江南?”再次對著你對《憶江南》的獨特感受,齊讀全詞。
3、結束語:同學們,古詩詞是我國文學中的藝術瑰寶,好的古詩詞、好的現代文一定要背,我們正處在背誦詩文、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我的老師曾送給我一句話,今天我想把它送給大家:誰擁有了語言,誰就擁有了智慧。
謝謝大家,下課!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簡說
《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講述的是一個鳥兒和樹是一對好朋友,它們約定好第二年再相見,可是第二年春天,鳥兒回來之后,大樹已經被人類加工成火柴燃燒了。本篇童話情深意濃,帶著些許傷感色彩,贊美了高尚的、令人蕩氣回腸的友情。語言樸實無華,全文在平淡語言中蘊含著深摯透明的美。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讀文,品味重點詞句。會入情入境地演讀課文。
過程和方法:學會多元交流,多向對話。學會把課文讀薄,讀厚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小鳥與大樹間真摯的友情。使學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
為落實教學目標,實現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因此設定這篇課文的重點:領悟小鳥的四次對,并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
三、說學法和教法
1、學法: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方式是多樣化的,主要有:讀,品,悟,議,辯,入。為了讓"閱讀教學成為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結合本課的教學實際,我用到的是:讀,入。
讀:采用自由讀,找朋友讀,演讀等多種方法,真正做到以讀激情。在這個過程中我會注意啟發學生的感覺,比如在指導最后一段時會在前三段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焦急,牽掛,擔心的心情去讀。
入:是一種體驗式的學習方式。我會讓學生兩次研讀課文,"你"就是那只小鳥了,體驗小鳥的心情。
2、教法:
俗語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節課采用了自讀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同時準備了有效的多媒體課件,讓鳥兒對樹的那種濃濃深情躍入學生腦間。
四、教學流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重溫舊知,夯實基礎;媒體激趣,體會深情;研讀對話,訓練朗讀; 體悟中心,升華情感的教學思路。
(一)、重溫舊知,夯實基礎
直接檢查學生對詞語掌握情況。因為在實踐中我深切地體會到無論怎樣課改,語文教學目的只有一個:掌握基礎知識,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而后設計這樣一個問題:這篇童話寫的是一只什么樣的鳥?學生會通過回憶說出小鳥是一只誠信、信守諾言、可愛的小鳥。學生在回答問題中對小鳥有了更深入的情感。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走進文本,進行合理想像
(二)、媒體激趣,體會深情。
(媒體出示畫面),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出示第1節指名讀再齊讀,引導學生感受大樹和鳥兒在一起很快樂,然后引讀第二節(媒體出示第2節)。
讀后同桌合演鳥兒和大樹道別的場面。在表演和評議過程中體會他們之間深厚的友情。
最后利用自讀、指名讀、齊讀、分組對讀等多種形式指導朗讀。
我這樣設計是想通過讀——演——讀的過程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小鳥與大樹之間的深情厚誼。
(三)、研讀對話,訓練朗讀
我先讓學生快速地默讀課文,學生自然就找到了小鳥尋找大樹時的三組對話,然后指名3個學生交流(媒體出示3組對話)讓學生在小組里面分角色合作朗讀這3組對話,匯報點評。而后讓學生通過"加提示語"的方法練習朗讀。(出示課件加提示語)
熟讀對話后,鼓勵學生表演,師適時進行角色采訪。
這樣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小鳥和大樹之間的那份真情,這種演繹朗讀和情境表演等手段,利于學生體驗小鳥當時的心情,實現對重點難點的突破。
為了實現學生與文本之間的零距離接觸,我設計了換位體驗的角色采訪,把學生帶入課文,達到了文我一體,文中有我,我中有文的境界。
(四)、體悟中心,升華情感
教師引讀最后1節。齊讀課文后,學生質疑,引導學生抓住兩個"看"字,補充對話,(出示填空課件)體會小鳥兩次看的不同意義,揭示有關奉獻、真情、誠信的人文內涵。在體會小鳥的深情基礎上將文中的小鳥改成"我",使學生又一次進入文本,在學生了解了小鳥的心理后,將守信這個主題滲透到課堂中。
這時,讓孩子們從文本中走出來再一次換位思考:代大樹寫一張友情卡。
(我認為這樣就能夠使情感的熏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完美地結合起來。)此時,大樹這一單一角色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表達需求,所以我就因勢利導,進行拓展說話練習。把單一角色擴展成多位角色:想對誰說就對說誰,包括小鳥、大樹、伐木工人、小女孩,也可以是作者,甚至是樹樁。
這樣的設計,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新理念,讓學生在學文前積累,學文中積累,學文后積累,從而為提升孩子的文化底蘊,提高語文素養奠定堅實基礎。
(五)、總結
總結是升華文章情感的佳徑,師生共同總結達到一種師與生,生與文本間的情感共鳴。
五、板書設計
去年的樹
好朋友
鳥兒(圖)——————大樹(圖)
唱尋 聽
誠信 守諾
這樣的設計既增強了直觀性,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一目了然,又增加了自主性,有助于學生對對話學習的自主選擇。
學生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伙伴,是組織者,引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對于本課的教學設想,我力爭構建生命的,詩意的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學習主體!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文本解讀:
《觸摸春天》是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7課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真切的描寫了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將蝴蝶放飛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
生命的真諦是什么,生命的意義何在?這是人類思考的永恒的主題。四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對生命的意義缺乏深刻的理解,課文通過一個形象、具體的人物和事例來體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讓學生感受生命的美好,激發對生命的思考,從而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二、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技能: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自主發現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進行反復研讀、思考,結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在交流中不斷完善、升華自己的認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激發學生對生命的關愛之情。
由于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如何深入理解一些關鍵詞的含義,從而有感情地讀好課文,就成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盲童安靜謂為奇跡的經歷所揭示的 “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這樣深刻的道理,怎樣引導學生去感悟體會,就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教學策略:
本課我采用情感體驗,引發對盲人世界的感受——品讀語言,觸發對生命奇跡的感悟——拓展補充,點燃對關愛生命的感動——積累實踐,延伸熱愛生命的激情的教學步驟。本著以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原則,讓學生采用朗讀、勾畫、批注、交流、填寫等方法來學習課文。抓住重點的句段,緊扣關鍵詞語的理解,讓學生讀懂文本,再通過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走進文本,去感受小安靜的心靈,從而使他們在情感與人格上受到良好的熏陶與感染。
四、教學安排:
本課我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理清脈絡。第二課時:精讀文本,品味語言,感受盲童對生活的熱愛。
下面我就對《觸摸春天》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做具體的闡述,這節課我用四個環節完成:
五、教學程序設計:
(一)情境體驗,引發對盲人的感受:
教學前,我安排了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體驗活動:讓學生蒙上眼睛,通過走路、讀書、寫字等活動,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難。在課堂伊始,我讓學生交流自己扮演盲人的體驗和感受,由此導入文本:
“同學們,有一個女孩,同樣什么也看不見,但她卻會做很多事。在這個春天,我們看見了春天的色彩,聽到了春天的聲音,也感受到了它們的氣息。然而,盲童——安靜也能和我們正常人一樣,感受著春天的美麗。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17課,走進安靜內心的世界,跟隨著她一起去——觸摸春天吧!
〔盲人角色的情境體驗,拉近了孩子們與小安靜的距離,黑暗狀態下的感同身受,更激發了孩子們的同情心。情感的充分調動,使教學一開展就能進入積極狀態。〕
(二)品讀語言,觸發對生命奇跡的感悟:
品讀語言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所以我讓學生先默讀課文,用“先……再……最后……”的句式,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后,我說:“同學們,安靜沒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但她著實地觸摸到了春天,她心中的春天和我們一樣豐富,她做到了一明眼人很難做到的事。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安靜所創造的就是什么?”——學生不難找到是“奇跡”一詞。
緊接著,課堂進入了品讀語言的第一步:
1、自主讀文,找“奇跡”
我給學生充足讀書的時間,讓他們畫出能體現“奇跡”的句子,然后在小組里討論、交流對這些句子的理解和感受。
[這一環節,抓住“奇跡”這一線索,“牽一發而動全身”,教學的思路與層次隨即一目了然。圍繞這一核心問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直奔重點,簡明有效。]
第二步
2、煉詞品文,悟“奇跡”
學生在充分讀文,討論、交流之后,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用課件隨機出示以下含義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們認真揣摩,體會“這真是一個奇跡!”的含義。
句子一:“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在指名朗讀后,我提出問題:“為什么你認為這是個奇跡?”有個學生回答:“因為她是一個盲童,卻能在花叢中走的這么流暢,真是一個奇跡。
此時,我抓住“流暢”一詞品文,讓學生從一個盲童能夠流暢的在花叢中穿梭,對花叢的熟悉程度足以說明她對生活的熱愛,同時引導學生讀出這種熱愛之情。
句子二:“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理解這句話時,我鼓勵學生結合上下文的內容,抓住重點詞句,發揮想象,思考:睜著眼睛的蝴蝶怎樣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有的學生說:我也捉過蝴蝶,屏住呼吸,悄然而行,可就在要捉住它的一剎那,它飛走了。我做了安靜同樣的動作,而且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我都捉不到,安靜卻攏住了一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我說:是啊,真是一個奇跡,連作者都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你從這個句子哪些詞語,體會到作者的驚訝?
此時,學生找到“竟然”一詞,我讓學生說一說對“竟然”的理解,把“竟然”可以換成什么詞,同樣能表達作者的驚訝。通過這個過程,既對學生進行了語言的訓練,又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驚嘆之情。
最后,我問同學們:睜著眼睛的蝴蝶怎么被一個盲童給抓住了?學生的回答中提到了“安靜神奇的靈性”,我順勢引導學生從人身上的各種感官去思考,結合上下文,發揮了自己的想象來理解這個“神奇的靈性”。之后有的學生回答我:她可能利用嗅覺,在花香的引導下,攏住了蝴蝶;有的說:安靜整天在花叢中穿梭,身上已經有了花的芬芳,所以蝴蝶沒有意識到安靜是一個人,以為是花仙子,有意落到安靜手中的,安靜身上這種特有的花香,就是她神奇的靈性。
瞧,這些孩子充滿愛心和善良的想象,讓我覺得自己的課堂也充滿了教學的“奇跡”!
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我乘勝追擊,引導學生感悟安靜內心的世界。同學們:一個整天在花叢中流連的孩子,是因為這里有五彩繽紛的花兒。一個盲童也喜愛這里,說明她內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啊?(多姿多彩)安靜內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這源于她熱愛生活,所以創造了“奇跡”。
句子三:“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
我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
(1)安靜能捉住那只蝴蝶,對于她來說,也是一個奇跡,可為什么要放飛它?
(2)安靜什么也看不見,為何仰起頭來張望,她看見了什么,她用什么看見的?
我鼓勵學生結合課文,發揮想象說出自己的想法。對于以上問題,學生的回答,又一次讓我“驚訝”了。學生說:安靜驚訝自己攏住了一只活生生的小飛蟲,她驚喜萬分的同時,想到了那是一個小生命,安靜熱愛生命,所以,也尊重這個小生命,放飛了小飛蟲。還有的說:安靜的生活中,不用眼睛也能看到的東西很多,她可以用嗅覺、觸覺和心靈去看世界萬物。她仰起頭在想象著蝴蝶燦爛的笑容,想象著蝴蝶在空中快樂的飛舞。
最后,我引導學生了解到,用善良的心靈,安靜似乎能“看見”世間的一切。
[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詞句的咀嚼中,感悟到文本中蘊含的思想與情感。這一環節,我把握住課文中最能體現安靜內心的幾個句子,從關鍵詞語著手,通過對比、聯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等手段,引導學生感悟安靜所創造的“奇跡”,感受安靜熱愛生活的樂觀態度,珍愛生命的善良心靈。“大音希聲,大道無痕”,伴隨著學習的過程,孩子們的心靈與人格悄無聲息地得到了熏陶。]
(三)拓展補充,感動生命可貴:
此時,我出示文中的一個句子。“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學生齊讀。
接著我利用課件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千手觀音》劇照、海倫凱勒的相片,并隨機旁白:“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一群殘疾人用她們美妙絕倫的舞姿征服了觀眾,做出了許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盲聾啞世界里的人,竟然畢業于哈佛大學,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她們是用心靈、用勤奮、用堅韌不屈的意志戰勝了身殘的困難,勇敢地面對生活、熱愛生命,創造了一個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本環節我通過多媒體畫面的運用、音樂的渲染和課外人物的介紹,為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對話的橋梁,使學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從而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殘疾人也不例外。出示引領全文的這句話,使學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自然的突破了難點。〕
緊接著,我利用填空練習題,來點燃學生對關愛生命的感動之情。
------------------有生活的權利,他(她、它)在用-------------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在學生完成練習之前,我先出示幾個范句指導學生理解這里的“誰”可指人,也可指動物、植物,乃至世間萬物生靈。
(課件出示):
(1)安靜有生活的'權利,她用樂觀、善良的心靈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2)海倫凱勒有生活的權利,她用堅強的意志和好學的精神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3)花有生活的權利,它用芬芳和絢麗的色彩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
(四)積累實踐,延伸熱愛生命的激情:
課下我給學生留下這樣兩個任務:
① 從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抄寫和背誦下來。
② 按照課后學習伙伴的提示,搜集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組合作辦一份以“熱愛生命”為主題的手抄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設計辦小報的作業,正是基于這一指導精神的實踐探索。〕
六、板書設計:
17 觸 摸 春 天
奇跡
熱愛生活 珍愛生命
這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重、難點的理解和記憶。
以上是我對《觸摸春天》第二課時的說課設計,希望能得到在座專家和老師們的指導與肯定,謝謝大家!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本課是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記敘了抗美援朝時期,戰斗英雄黃繼光在上甘寧戰役中,為了消滅敵人的一個火力點,為了戰斗的勝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壯烈犧牲的事跡,頌揚了黃繼光為人民利益英勇獻身的偉大精神。
全文以“上級命令——請求任務——英勇獻身——占領陣地”為主線,字里行間都流露出黃繼光為革命利益,英勇頑強,奮不顧身的偉大精神,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和文字感染力,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訓練的好文章。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役、屢”等6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熟讀課文,了解抗美援朝特級英雄黃繼光的事跡。
3、準確把握課文主旨,體會黃繼光的英雄氣概和愛國情感。
熟讀課文,了解抗美援朝特級英雄黃繼光的事跡是教學的重點,準確把握課文主旨,體會黃繼光的英雄氣概和愛國情感是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本課設計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創設情境、朗讀品味、形象感知、領會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誦讀中感悟黃繼光為革命利益,英勇頑強,奮不顧身的偉大精神。
采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分小組探究學習,查找資料、結合史料體會情感、感情朗讀,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受到精神教育。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以朝鮮戰爭的資料介紹導入,讓學生了解故事背景,為理解人物品質做鋪墊。
簡介黃繼光,讓學生建立初步認識。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讓學生自主探究,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圈出難理解的詞語。
我再利用多媒體檢查生字及朗讀情況。
對易讀錯的字學生交流識記方法,幫助識記。
課件展示重點詞語,學生讀記。
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指導劃分層次,把握大意。
(三)學習課文內容
(一)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讀1-2自然段,思考:從“四天四夜”“黎明之前”這兩個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戰士們的辛苦、戰斗的激烈)
2、這個任務是困難還是簡單?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
1、黃繼光是在什么情況下主動請戰的?
2、畫出課文中描寫黃繼光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說一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三)學習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
1、朗讀這一部分,說一說你感想。
2、黃繼光受了重傷,卻頑強的向敵人進攻。是什么信念支持著他呢?
3、指名學生分別讀第9段和第11段,讀完之后全班討論,從黃繼光的行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如果你是黃繼光的戰友,看到了這一幕,你會想些什么?指名學生回答。
(四)學習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
1、學生齊讀第12自然段,師總結:黃繼光用他壯舉為戰友們爭取到了時間,也激起了戰友們復仇的怒火,在這英雄氣概的鼓舞下,我們的戰士們取得了這場戰斗的勝利!
(五)總結概括
1、引導學生回顧課文中描寫黃繼光動作、語言、神態的詞語,感受黃繼光英勇無畏的氣概。
2、讓學生結合全文說一說學完全文的感受。
3、師:正是有許多像黃繼光一樣的戰士,用他們的英雄壯舉鑄就了我們的鋼鐵長城。他們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我們要永遠銘記黃繼光,永遠銘記他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課文小結
本文描述了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在戰斗中火力點久攻不下的關鍵時刻,主動請戰,然后頑強戰斗、用胸口堵住敵人槍口的壯烈行動,展現了他奮不顧身的英雄氣概,彰顯了他舍己為人和崇高的愛國精神。
五、說板書設計
本次板書根據故事情節,以黃繼光的行動為中心展開,層次清晰地凸顯了黃繼光的高尚品質。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白鵝》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體會動物的有趣、可愛,感受作者對動物的關愛、對生活的熱愛;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一、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朗讀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學生保護動物,跟動物交朋友。并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領悟學習方法,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二、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我通過引導學生讀句子,劃句子、朗讀重點語句,并自制直觀形象的課件,搜索各類教育資源提供的材料,加深學生對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達到解決這一重點的目的。
本課的難點是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解決這一難點我利用課文優美的語句,及制作非常生動直觀的課件,并搜索能利用的教育資源,向學生提供展示作者寫這鵝是為了表達自己喜愛的思想感情。
三、說媒體和遠程教育資源利用
上這節課之前,我精心地備課,查閱了許多教育資源網站,找了許多的有利于本課教學的遠程教育視頻資源,利用多媒體作為教學輔助設備。通過多媒體的聲,形、影像的播放,給學生最直觀的展示,讓學生對未見過,未體驗過的事物有直接感觀。如:在教學鵝的叫聲這段,為了讓學生對鵝有直接認識,我四處搜索網站,終于找到了視頻資源優酷網的鵝的叫聲,鵝追咬人的網頁。我把這些網頁鏈接到課件中,并播放視頻資源,讓學生從屏幕上直接感受到鵝的高傲,鵝的兇猛盡職,從而理解了課文內容。再如:為了區別鵝和鴨的步態,我也在網絡上搜索可利用的教育資源,找到了經濟網有關鴨和鵝的步態視頻資源。特別是"凈角"這一詞語是學生平時根本了解不到和想象不到的名稱,為了讓學生理解這一詞語,我在網絡上下載了一些凈角的圖片和京劇《打龍袍》,播放給學生看,不僅讓學生耳聞目睹了京劇的風采,還很直觀地把鵝和凈角聯系起來,解決了這段教學的難點,很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總之,在這堂課中,我合理地運用了多媒體和遠程教育網絡資源,使整個教學達到了直觀、形象、便捷、科學、高效的課堂效果。
四、說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
1、教學方法:《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節課我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我盡量啟發學生、跟學生談話,鼓勵學生大膽表演和利用課件的教學方法來突破本課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2、學法指導:《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篇文章語言風趣幽默,詞語豐富、精彩。在整堂課中,我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合作表演等來解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教給學生歸納學習的方法,這樣不僅能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本節課教學過程我按四步來進行。
1、談話揭題,引入本課
在這一環節,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談談對鵝的認識,再從舊知識入手,背誦古詩《詠鵝》,引出新課,讓學生有個知識的遷移過程。
2、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這一環節我布置學生自由讀書,在讀書前,出示讀書要求,使學生養成帶著問題學習的習慣。反饋中我設計了字、詞、句的檢查,由易到難,逐步上升。重視對學生字、詞、句的掌握,同時檢查學生自學預習情況,并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哪些內容,讓學生從整體上初步對課文有個感知。
3、品讀課文1~4自然段,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在這環節中,我讓學生多讀課文,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并讓學生自己發現文章所寫的白鵝的特點。能在自讀中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同時讓學生懂得過渡段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在學習3、4兩自然段時,我先指導學生學習第3自然段,然后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在這一環節里,我設計了讓學生想像說話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為了讓學生理解凈角出場進一步理解鵝的步調傲慢,我給學生播放凈角出場的視頻,不僅讓學生耳聞目睹了京劇的風采,還很直觀地把鵝和凈角聯系起來,解決了這段教學的難點,除此之外我還鼓勵學生大膽表演,模仿鴨和鵝的步態,讓學生從表演中感受鵝的高傲,從而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注重朗讀指導,借助朗讀,讓學生從讀的過程中感受課文內容,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六、說作業設計
我讓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和精彩句段,培養學生隨時積累,多背、多抄、多積累的習慣。并布置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喜愛的動物,為后面的習作作準備。
七、說板書設計
13 白 鵝
姿態:伸長頭頸 左顧右盼
高傲 叫聲:嚴肅鄭重 厲聲呵斥
步態:步調從容 大模大樣
吃相:三眼一板 一絲不茍
根據課文的結構及內容,我設計簡潔性概括性的板書,既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又讓人一目了然,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馬鹿有情》是滬教版語文四年級上的教材中第八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靜心默讀課文,學會抓住課文的重點,分清內容的主次。在本課的設計中,在初讀課文環節,讓學生一讀來讀清大馬鹿所具有的特點;找到“勇敢”和“母愛”后,再通過默讀來理清脈絡,弄清文章的重點,分清內容的主次。
《馬鹿有情》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課文,講述了一只大馬鹿為了拯救掉進陷阱里的孩子,不顧惡狼的追捕,機智地請求人類的幫助,最終救出了自己孩子的故事,贊揚了馬鹿無私的母愛。《馬鹿有情》題目中的“情”,是特指馬鹿媽媽對孩子深深的舔犢之情,是馬鹿母子之間割不斷的骨肉深情,這種感情不是人類獨有的,而是存在于世間所有物種的母子之間。
課文緊緊圍繞“情”字展開,我也以“情”為主線,圍繞關鍵問題——課題中的“情”是什么情來展開教學:通過朗讀,體會關鍵字詞的含義;通過對馬鹿四次動情鳴叫的想象說話,體會大馬鹿的“母愛”;通過情境教學,來增強體驗,感悟文本。
二、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字詞學習能力,對于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和積累能夠通過預習來解決。同時,通過本冊教材的訓練,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概括主要內容、分清文章主次的方法,但是學生自己概括有些困難,需要老師進行點撥。
結合馬鹿的叫聲進行說話訓練,體會母子情深。對于學生來說,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設置情境,來讓學生反復說、分層說。
考慮到班級學生差異較大,因此課中幾處難點,我采用分層練習,讓各個層面上的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體驗成功的愉悅。
考慮到四年級學生渴望自己選擇學習內容的欲望比較強烈,結合課文特點,前后兩部分內容,情感上并不一定要有第一部分的鋪墊,才有后一部分,因此,我讓學生來選擇先學習的內容,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
三、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形容馬鹿叫聲的詞語。
2、學會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并學會分清內容的主次。
3、學會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內容,有感情地朗讀。
4、體會馬鹿母愛精神的偉大,懂得感恩。
四、教學重點
1、抓住關鍵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馬鹿借助眼神、動作、聲音向人們求助,并能有感情地讀好有關句子。
2、結合馬鹿的叫聲進行說話訓練,體會母子情深。
五、教學難點:
體會馬鹿母愛精神的偉大,懂得感恩。
六、教學過程:
一、照片導入,激情質疑:
1、(出示2張照片)配樂講解。
2、從這兩張照片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板書:情)
3、是呀,世界上最讓人感動的莫過于“情”了,可是,你們知道嗎?不僅人有情,就連大自然中的動物也有著深深的情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一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馬鹿有情。(補充課題,齊讀課題)
4、質疑課題
預設:1、馬鹿是一種怎樣的動物?2、課題中的“情”是什么情?
5、(出示馬鹿的圖片)介紹馬鹿
設計意圖:
1、“文道合一”是語文學科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生活中,我發現現在的孩子不太會把老師講的內容與生活相聯系,情感上缺少從課文到生活的遷移。在這篇課文中學生僅僅學會理解馬鹿身上的母愛是不夠的,還要適當將課文的主題推向生活,感受自己家長對自己的關愛,因此在這篇課文的導入中,我選取了兩張照片,一張來自具有震撼力的新聞素材,一張來自自己班級學生的生活。從自己家長的照片導入,孩子們肯定意想不到,這樣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照片內容與課文的情感主線一脈相承,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情感。人與動物情感的對比,又使學生自然地質疑,為后面圍繞問題,抓住主線學習課文作了鋪墊。
2、馬鹿這種動物學生不是很熟悉,因此課前預習時讓學生查查資料,課上由學生簡單介紹來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己質疑自己解決問題,可以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和能力。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通過查找資料,我們了解了馬鹿是怎樣的動物,但課文中的馬鹿卻不僅如此。
2、打開書,自由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這是一只怎樣的馬鹿,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3.出示生詞(分三組:難讀詞、形容鹿鳴的詞、容易讀錯的詞)書空“瘸”。
3、學生交流:文中的馬鹿是一只怎樣的馬鹿,你從哪件事中看出來的?板書:勇敢母愛。
4、默讀課文,按照發生的事情把文章分為兩個部分。
設計意圖
1、這篇課文很長,共13小節,初讀課文有些散,因此整體感知中,我分兩步走,初讀課文,找出馬鹿身上兩大特點——勇敢和母愛,再瀏覽課文,理清脈絡。有了“勇敢和母愛”這兩個關鍵詞,課文的脈絡一下子清晰了:前半寫馬鹿遇險,“我”扣動扳機救鹿。后半寫馬鹿引我們救落入陷阱的小鹿。
2、分清課文內容的主次,學會抓住課文的重點是本單元的重點,分清脈絡后,學生很容易把握課文的重點內容。
三、深入品讀,感悟真情
圍繞“勇敢”,學習第一部分
1、輕聲讀1-5小節,你從哪里讀出了母鹿的勇敢?
2、隨機學習句子:馬鹿知道自己跑錯了地方,于是就跳得高高地在空中打了個旋兒,想重新跑回林子里,而狼卻搶險一步橫在了馬鹿的前面。馬鹿使足氣力,準備騰空越過狼的攔截,可狼卻倏地俯下前身,前爪按地,眼睛瞄準了馬鹿的喉嚨。
3、根據學生回答,找到三個動詞,指導朗讀。
4、當馬鹿得救后,它的表現是怎樣的?
出示:馬鹿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眼睛直直地注視著我們。我的伙伴撿起一塊石子扔了過去,馬鹿機警地一閃身,敏捷地躲開了。然后邁著方步,不情愿地朝林中走去了。
齊讀句子,根據重點語句理解:
①“傻了似的”真的傻了嗎?結合“我的伙伴撿起一塊石子扔了過去,馬鹿機警地一閃身,敏捷地躲開了。”再讀一讀,你有什么感悟?(按照動物的常性,聽到槍聲,狼嚇跑了,馬鹿也應該嚇跑才對,可它卻一動不動,傻了似的……直直地注視著我們,其實馬鹿是想用異樣的眼神引起我們的注意啊!)
②“一動不動”,馬鹿一動不動地站在那里,你是馬鹿,你會想什么呢?
③“不情愿”想象一下,不情愿離開的馬鹿會有怎樣的動作?(腳步很慢,眼睛看著我們)馬鹿如此異常,如果當時你在場,你會怎么想?
④在理解的前提下再讀句子。
設計意圖:
1、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學生都能通過抓住關鍵詞句來讀懂文本,因此在本環節的教學中,我估計學生能找到這三處關鍵詞,那么我要做的是“點撥”。如“傻了似的”學生可能會一位馬鹿是受了槍聲的驚嚇,所以我引導學生結合“我的伙伴撿起一塊石子扔了過去,馬鹿機警地一閃身,敏捷地躲開了。”再讀一讀,有什么感悟?不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讓他們在讀中體會,從而自己得出結論。
2、換位思考,想象馬鹿的想法,有助于理解馬鹿在危急過后,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自己的孩子,從而體會偉大的母愛。
3、結合“邁著方步”,想象馬鹿“不情愿”的樣子,學生自然體會這是馬鹿向我們發出的求救信號。
圍繞“母愛”,學習第二部分
1.默讀6—9小節,用曲線劃出馬鹿是如何指引我們去救小鹿的。
交流:
句子一:馬鹿向前走了幾步,忽然停下來,回頭用期盼的目光望著我們,而后又死死地盯著林中的一個地方,一步一回頭地朝那里走去。
①“死死盯著林中的一個地方”,林中的那個地方有什么?對于掉入陷阱絕望無助的小馬鹿,課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出示)
你體會到了什么?(小鹿的無助)
這一切,讓馬鹿媽媽多么痛心啊,那份無奈,那份牽掛使它不愿離開。千言萬語盡在心頭,不會說話的馬鹿只能用眼神、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求救,從這段話中還能哪里感受到馬鹿的求救信號呢?
② “期盼的目光望著我們”透露出馬鹿的愛和期望,救子的急切心情;也對我們充滿著暗示。
③“一步一回頭”帶著它無盡的期待,此時此刻,救出孩子是它最大心愿,此時大馬鹿一定想了很多。你是大馬鹿,如果,你會說話,你會對我們說些什么?
④引讀:不會說話的馬鹿千方百計用眼神、動作向我們求助——
馬鹿沒有救出自己的孩子,它不肯離開——
小馬鹿已經幾天幾夜沒有東西吃,沒有水喝,救不出孩子,馬鹿媽媽心急如焚,它怎么能離開?——
句子二:馬鹿將我們帶到密林深處,在一棵老柞樹下,發出低沉的叫聲。它圍著一個坑子轉了一圈之后就跑出去很遠,站在一個較高的地方,大聲地鳴叫起來。
想象說話:
①就這樣,馬鹿想盡辦法把我們帶到密林深處,在一棵老柞樹下,發出低沉的叫聲,(聽聲音)這聲音多像母親在低聲安慰自己的孩子啊!馬鹿仿佛在對小馬鹿說:“ ”。
②它圍著一個坑子轉了一圈之后就跑出去很遠,站在一個較高的地方,大聲地鳴叫起來,(聽聲音)好像在向人類大聲求助:“ ”。
設計意圖:
重點內容部分,文字較長,跨了8個小節,比較散,學生不容易把握主次,緊扣母愛,分成“求救和團聚”兩個部分學習,就使教學條理強了許多,同時也分出了主次。求救部分抓住兩句話來體會馬鹿媽媽求救時的動作、神態,體會對小馬鹿濃濃的愛。抓住兩次鳴叫,讓學生設身處地,想象說話,能使學生很好地體會母愛,同時也訓練了聯系上下文來想象說話的語言表達能力。
2、感受母子團聚的激動場面。
過渡:人類被大馬鹿感動了,他們把小馬鹿救了上來。母子終于相聚了,你瞧,(視頻或圖片)
出示:忽然,大馬鹿一個箭步沖過來,在離我們十多米的地方折過身,聲音柔和地叫著它的孩子。
小馬鹿歡快地叫著,一跛一瘸地跑向母親。大馬鹿用舌頭舔著小馬鹿。小馬鹿緊緊地靠在母親身邊,大眼睛一眨不眨地朝我們張望。
(1)配樂朗讀。
(2)分角色讀
(3)想象說話:
小馬鹿得救了,大馬鹿用舌頭舔著小馬鹿,____地說:“___________________。”小馬鹿緊緊靠在母親身邊,_______地說:“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
圍繞“母愛”的主線,后半部分的重點應在感受母子情深上,而不在于作者怎樣救,四年級的課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是這樣的長課文,老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把握主線,抓住重點,同時抓住重點也是本單元對學生的訓練,因此,在本環節的學習中,我讓學生同學看,來體會母子經歷了大難后相聚的那種歡欣;通過讀來再現歡欣的場面;通過情境表演想象說話,來豐富無聲的畫面。層層深入,讓學生體會母愛。
回讀第一部分
1、思考:課文的主線是“母愛”,寫“情”可為什么還要寫大馬鹿的勇敢?默讀1-4小節,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2、“凄慘的鹿鳴聲”:正是大馬鹿這聲聲凄慘的求救聲,引來兩只狼。
3、“想重新跑回林子里”:一個“回”字寫出了在危難中,大馬鹿對小馬鹿的牽掛。母愛的力量也給了大馬鹿與惡狼抗爭的勇氣。所以母愛使柔弱的大母鹿變得勇敢。(完成板書)
設計意圖:
如果學生選擇了先學第一部分,那么在學完第二部分后對第一部分進行回讀十分重要,有了第二部分的情感鋪墊,學生很容易找到初學時被我們忽略的關鍵點。如果學生選擇了先學第二部分,那么回讀與第一部分的教學,結合起來,學生能學得更深,對文本的挖掘就更透了。
四、小結疑問,總結全文:
1、(看板書)把兩部分內容結合起來,誰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而課題中的“情”就是——母愛
3、母愛無處不在,她有時轟轟烈烈,有時微不足道;有時纏纏綿綿,有時狂暴粗野;母愛,需要懂得感恩的孩子細細體會;母愛,也需要我們代代相傳……
4、當我們再次回眸這兩幀照片的時候,相信,我們會有更深的感受……
設計意圖:
1、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是四年級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在理清脈絡,學習課文后再進行概括,難度降低了很多,相信學生能順理成章地得出答案。
2、回到學生的質疑,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再次點出中心,深化了學生的理解,也是對學生提問的尊重。
3、再次回眸兩張照片,深化的不僅僅是對課文本身的理解,更是學生感恩教育的遷移。
設計意圖:
1、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是四年級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在理清脈絡,學習課文后再進行概括,難度降低了很多,相信學生能順理成章地得出答案。
2、回到學生的質疑,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再次點出中心,深化了學生的理解,也是對學生提問的尊重。
3、再次回眸兩張照片,深化的不僅僅是對課文本身的理解,更是學生感恩教育的遷移。
3、板書設計
勇敢
40馬鹿有情柔弱↑使
母愛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說教材
《第一次抱母親》是一篇情感型課文。文章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床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么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著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里感到難過和愧疚。于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里,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里流出了淚水。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母親對子女的愛,也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
四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太多的經歷,他們依然處于被精心呵護的階段,要體會母愛并學會感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就有賴于課堂的預設,有賴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更有賴于課堂的生成。這一課的教學,要跟著學生的需要走,引領他們在情感世界里走個來回,這是預設本課教學時的初步想法。
據以上分析,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悟感受、體驗表達,感悟母親的愛,理解孝子情懷。
3、結合閱讀感悟練寫片段,通過練筆頌母愛、表情懷。
教學重點是如何讓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母愛和孝子的情懷,又如何走出文本,感受自己母親的愛,感悟到自己也該表達愛。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中重點詞句文字背后的含義。
說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中,我采用“以讀感悟,以讀見悟”的方法,以“我的心里為什么難過、愧疚?”為主線,按“體會‘我’的心情——感悟、體會母愛——回報母愛”為線索,抓住課文中的幾個動情點組織教學。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的讀,讓“感”從讀書中產生,“情”在讀書中升華。
說教學過程
我用三個問題展開教學過程,學生也隨著這三個問題進入“讀”和“悟”的學習過程:
問題一:護士要換床單,母親不能下床,便有了我“第一次抱母親”。就是這一抱,卻抱出了幾個“沒想到”,為什么會“沒想到”呢?
設計目的——抓住三處“沒想到”,呈現輕與重的對比,體會兒子心里的難過、愧疚,呈現本課的閱讀主題。
△我左手托住母親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彎,使勁一抱,沒想到母親輕輕的,我用力過猛,差點摔倒。
△“我沒想到我媽這么輕。”
△“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難過”、“愧疚”是課文中直接出現的寫作者心情的詞,只是讓學生找到這兩個詞是不夠的,讓學生畫下三個“沒想到”,通過“找——讀——聯系上下文想,交流——再讀”這個品讀的過程,才能達到“激情”的目的。
問題二:這究竟是一位怎樣的母親,讓“我”如此難過與愧疚?
設計目的——抓“母親形象”,探究愧疚原因
這個環節,我抓住以下幾個動情點進行教學:
△“在我記憶中,母親總是手里拉著我,背上背著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擔子翻山越嶺。這樣年復一年,直到我們長大。”
△“我們長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讓她來挑。我一直以為母親力大無窮,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么重的擔子。”
1、學生找到這兩個句子之后,反復朗讀,交流感受,老師著重引導學生抓住“翻山越嶺”、“年復一年”、“但逢……總是……”這些詞語理解母親的艱辛,母愛的無畏和博大。
2、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進一步想想,作為一位母親還會挑起哪些重擔?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3、最后讓學生和作者一道質疑“力大無窮”這個詞:母親真的力大無窮嗎?她的力量來自哪里?(母愛)
問題三:望著母親那瘦小的臉,作者心潮澎湃,千言萬語都化作了一個動作,那就是——“抱母親”,這回抱母親和剛才有什么不同?
1、充分朗讀之后,讓學生說說母親流下的是怎樣的淚水?(激動的、幸福的、欣慰的……)
2、在今后的日子里,讓我們在享受母愛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像作者那樣傳遞你對母親的愛!
設計目的——抓“母親的淚水”,激發感恩之情。
片斷練筆:作者僅僅是第一次抱母親,就讓母親這樣激動,這樣欣慰,這樣幸福,而小時候,母親抱過我們無數次,給與我們的愛難以計數,學了課文,你是不是也想說說媽媽對我們的愛,寫寫我們怎樣回報媽媽的愛?
設計目的——抓讀寫結合點,頌母愛,表情懷。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教學目標設計意圖
學參考中的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修改后的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兩處人物的語言和結尾的重點段。
2、通過課文的學習,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3、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認真聽別人發言,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設計意圖:
《將心比心》一文,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中最為感人的是兩處人物的語言描寫。所以我將第一條教學目標改為“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兩處人物的語言和結尾的重點段”,這樣要求更具體,重點更明確。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這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很難,我覺得真正難的是感動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將心比心,而不是說起來一套,做起來一套。所以我將第二條教學目標改為“通過課文的學習,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是本課教學的一大重點。針對我們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已有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但往往只急于表達自己的看法,不善于吸收別人回答中的長處,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不善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我將第三條教學目標改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認真聽別人發言,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教學目標落實手段
為了達成第一條目標,在教學中我主要安排了這幾個環節:
1、自由朗讀時采用難讀的地方作上記號多讀幾遍,不會的輕聲向別人請教。檢查朗讀時請學生提醒難讀之處,有重點地進行領讀。
2、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示重點句,相機指導朗讀。
3、三次引讀結尾段,希望產生層層深入的效果,打動學生的心靈。
為了達成第二條目標,在教學中我主要安排了這幾個環節:
1、初讀課文時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品讀課文時讓學生先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動,用_______劃出,并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結合朗讀指導,進行說話訓練。
3、抓住結尾的重點段,層層深入的朗讀。
4、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更深一層感悟“將心比心”的內涵。
為了達成第三條目標,在教學中我主要安排了這幾個環節:
1、自讀課文,自己解決讀文關。
2、自己感悟文中感動之處。
3、交流時以自己站起來發言為主,老師點名發言為輔的形式進行。
三、教學困惑
困惑一
“將心比心”在字典上的解釋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替對方著想。但課文中兩個例子,(阿姨幫助奶奶開門,是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母親寬容與體貼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她那即將當護士的女兒。)給人的感覺是他們幫助別人是希望別人也能給他們給予幫助。這與我們平常經常所說的幫助別人不求回報有一定的距離。在教學中,我們該如何處理比較恰當。
困惑二:
請學生自己站起來回答,對部分愛表現的學生來說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他們會頻頻把握機會。但對那些平時就不愿發言的同學來說,他們可能真的被課堂所遺忘了。這又該怎么辦比較好呢?
四、教學反思:
課前,我雖然意識到應盡量避免給學生留下“幫助人求回報”這種印象,但在教學中,由于教學機智不夠,還是出現了很多遺憾。如,請學生說說生活中將心比心的事情時,有學生說自己沒錢坐車,有同學主動借錢給他。這時我追問他:“你幫助過他嗎?假如他有了困難,你會怎么辦?”學生的回答是“他曾經幫助過我,我也會幫助他。”還是有鉆入課前所擔心的圈子之感。假如當時我能換一個追問對象,問問借錢給他的那位同學,問他為什么會主動去幫助別人,相信對學生理解“將心比心”會更有幫助。
看來,教學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以后的教學中,吾將上下而求索!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1
一、說教材
《說勤奮》是一篇說理性的課文,通過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學生,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訓練要求,我對這節課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檢查朗讀,學生有感情地全文。
2、圍繞“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這一論點,重點學習課文2、3小節,教育學生從小要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3、交流課外搜集到的名人成功的故事,從中受到教育或啟發。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符合本課特點,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進行思想教育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本課的教學開展緊緊圍繞“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這一論點,構建學習板塊,系統組織教學。通過組織學生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結合司馬光的具體事例,通過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細細咀嚼,理解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么,他是怎樣“用汗水澆灌出來的”?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主要采用學習的遷移,自主開展學習,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同樣討論童第周手中的“鮮花”是什么?和“他是怎樣用汗水澆灌出來的?”這樣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領悟“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2、學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重視學法指導,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更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為此我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讓學生充分去感知語言材料,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感悟、小組學習,研究語言文字。我教學生用“讀”“思”“議”“悟”的方法學習本課,仔細品味重點段、句、詞,體會文中的情感。這種方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鍛煉了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你們有自己的理想嗎?請談談你們的理想。(學生自由發言)
2板書課題
同學們,這一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
(板書:13 說勤奮)
3、解題。
題目中的“說”,就是談、講的意思。這是一篇說理類的文章,文章主要說了一個怎樣的道理呢?又是怎樣把這個道理說明白、說清楚的呢?下面我們帶著這樣的問題來讀一讀課文。
二、 初讀課文
1、自己試讀課文
(1)出示要求:
a、畫出生字,圈出生字,標出自然段序號。
b、讀準字音。借助生字表上的拼音,讀準字音。
c、讀順句子。對于比較難讀的長句子要反復讀幾遍,直到讀通為止。
d、讀通全文。把課文多讀幾遍,想想每一個自然段說了什么。
(2)學生交流討論。
(指名逐段試讀課文)
學生讀,教師作如下引導:
①提醒學生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宋、砸”是平舌音。
“枕、稍、礎、拙”是翹舌音。
“餒”的聲母是n
“卵”的聲母是l
②指導讀好長句子。
出示:
理想 境界 橋梁 心血澆灌 砸缸 滾瓜爛熟 枕頭 稍微 編成 巨著
生物學 毫不氣餒急起直追 習慣 回顧 名列前茅 遠渡重洋 剝離
基礎 補拙 良訓 改善 有所作為 貢獻
同學們/一定還記得那個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學家。
晚上睡覺前,/他總是/習慣地/回顧一下/當天的學習內容。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如今,/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條件/雖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記/“勤奮”二字。提醒學生注意句中的停頓。
2、指名逐段朗讀課文。
師生評議。
3、范讀課文。
讀后引導學生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說明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不要求說全面)
4、疏通全文。
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討論:
課文是分幾部分來談勤奮的?
三、 細讀課文第一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
(是勤奮)
(2)這兒的“橋梁”是個比喻句,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通往理想的橋梁”的意思嗎?
(實現理想的途徑)
(3)你能把這個自問自答的句子換一個說法嗎?
(“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勤奮。”“或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
(板書: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學生齊讀板書)
(4) 過渡:是的,勤奮是實現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相機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討論:“鮮花”在這里指什么?(他們所取得的成就)
“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艱辛的勞動)
(5) 想一想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這里把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比作“鮮花”,把他們為此付出的艱辛勞動比作“汗水”和“心血”。說明了成功者的成功是他們勤奮刻苦、孜孜以求的結果,勤奮是他們的成功之路,是他們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6) 出示:
a、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b、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7) 比一比,這兩句話你更喜歡哪一句?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第二句話更加具體,通過“古今中外”“每一個”“都是”說明了無數的事例證明了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梁)
(8) 指導朗讀第一段。
四、 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1、指讀要求學會寫的生字。
2、自己設計記憶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難的在下面打“?”。
3、交流自學情況。
4、指導書寫“枕、末、慣、基”。
五、 作業
1、完成課后習題2,用鋼筆描紅。
2、抄寫句子。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要培養學生扎實的語文基本功,對于四年級學生而言,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依然是重點。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為重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在上一課時中,學生學習了課文的第一小節,因此我設計了檢查學生朗讀情況,引出本文的中心句,通過練習變換句式,加深學生對中心句的印象。為進一步學習課文2、3小節夯實基礎。)
(二)細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文圍繞“勤奮是實現理想的橋梁。”這一中心,作者主要寫了哪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相機板書:司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還記得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司馬光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天資聰明)
3、天資聰明的司馬光長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討論:
(1)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么?(查閱資料了解司馬光的巨著《資治通鑒》
(2)司馬光怎樣用汗水和心血去澆灌的?(“終于”這個詞說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聯系生活體會“19年”的艱辛艱難。)
(引導學生邊讀邊找出書上有關詞語和句子。理解“滾瓜爛熟”“一遍又一遍”)
(3)司馬光的事例告訴我們(板書):“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練讀第二自然段
(5)指名讀,師與生一起評點,是否讀出了司馬光的刻苦、勤奮?
4、小結: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從小就天資聰明,但是他依然始終如一地勤奮學習,最后寫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這就充分說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在這部分教學時,先了解名人成就,再探討期中原因,對于學生深刻領悟勤奮的巨大作用,無疑更加巧妙、合理。)
(三)細讀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學,完成下列思考題,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有關的詞句畫出來:
(1)童第周手中的鮮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況和司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為什么他同樣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2、小組交流討論
3、師生圍繞思考題交流探討
1、學生討論“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句話的含義,老師相機板書。
(理解“高難度青蛙剝離手術”,體會童第周所取得的成績。)
2、指導朗讀
3、讓學生根據板書小節,引導學生明確:不論天資聰明還是基礎比較差的人,只要勤奮,都可以成才。
4、齊讀兩句名言,大家認為這兩句名言好嗎?好,就讓我們一起把它抄在自己語文課本的首頁,時刻勉勵自己。
(自學問題的設計很有講究,要有一定的內容跨度,要有逐步的層次遞進,要有廣闊的拓展空間,要有足夠的思考強度,值得反復推敲,精心設計。語文課堂應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可以記錄教師板書,可以記錄課堂上隨機產生的佳詞妙句。注重這種積累,會讓學生受益無窮。)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主要寫了什么?
2、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談談學習了這一課的感想,并寫在小作本上。
注重教學的深化、拓展、延伸。一堂課上完了,學生系統地整理學習的收獲,將思考、感悟、情感形諸文字,是學習過程的延伸,是學習效果的深化,是語文能力的提升,可謂一舉多得。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3、收集資料,開展成功名人故事會。
(課程總目標提出“學會使用常用的課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的能力。”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設計出與教學目標有關的作業。教學之前,我布置學生回去收集有關“名人成功故事”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學生收集到的資料是多方面的,有圖片、有錄音、有文字介紹,從不同的角度論證了有關“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的道理,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2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活動練習課,此內容為本課的第一課時。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部分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本課時內容主要包括區別形近字、我能填、我能讀三部分,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中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完成“萬花筒”、積累詞語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讀、議、做,完成語文活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學習男孩在失敗面前的勇氣和毅力。
4、教學重點:積累詞語、我能讀為本節的重點。
5、教學難點:根據圖畫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為本節難點。
二、說教法: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為促進學生的知識能力發展,對“知識萬花筒”、積累詞語將采用引導為主的教學方法,為落實重點采用注重啟發式、討論式教法;為突破難點,我會深入淺出、由淺入深地啟發學生的思維。
三、說學法: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樂于表達,為使所學知識能較好的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將讀、議、做相結合,以活動和展示貫穿整堂課,寓學于樂。
四、教學過程:
1、教學“區別形近字”:在教學這個版塊時,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由地讀、寫、比較、區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必交給他們知識更加有長遠的意義。
2、教學“我能填”:這一板塊重在讓孩子們通過發現成語的規律,激發他們積累成語的興趣。然后通過拓展,積累更多的詞語。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積累,積累對于孩子們的寫作、閱讀理解都有重大的意義。所以,我想,語文老師應該更多地重視孩子們的積累。
3、教學“我能讀”:四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很多孩子能夠從文段中獲得一定的信息。但是,在平時課外閱讀當中,很多孩子都是囫圇吞棗,最后雁過無痕,什么都沒得到。所以,我想,通過老師的指導,讓孩子們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通過勾畫,標注等方法去把握課文,向孩子們滲透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理念,從而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所以在這一板塊的教學中,我注重讀書方法的指導。
4、課時作業。
《站起來》中作者把小男孩摔跤時的動作描寫寫得很生動,我布置學生學一學這種寫作方法,試著寫做某件事的過程。這樣,讀寫結合,讓學生通過仿寫,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我認為,這樣對于孩子們的寫作水平的提高也大有好處。
都說語文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的設計當中還有許多不完滿的地方,希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正。
謝謝大家!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3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本冊第二組的第三篇精讀課文,起著承前啟后,化知為能的作用。本組課文的專題是以誠待人,要求學生走進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內容,與文本中的人物進行對話,并通過揣摩、品味作者對人物語言、行動及外貌描寫等詞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質,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
《尊嚴》主要講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在年輕的時候,在一次逃難中,盡管極度的疲憊和饑餓,但他仍堅持以勞動換取報酬,體現了個人的尊嚴,也贏得了別人的尊重與賞識,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故事以“尊嚴”為題,含義深刻,耐人尋味。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說明人是要有精神的,要自愛、自強、自尊;另一方面也反應了杰克遜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長者風范。在理解了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基礎上理解、感受到高尚的情感——尊嚴。我認為編者把一篇文章選入教材應該有他的理由,應該能夠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這一特點。《尊嚴》這篇課文思想上的價值在于通過閱讀懂得什么是尊嚴。在閱讀過程習得語言,體會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寫具體的表達方式。
從學生角度出發,這是一件特別的小事,究竟在哪特別,學生并不能一下子想到尊嚴,尊嚴對于他們而言早已存在于生活、學習中,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因此讓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體會哈默身處困境卻仍不放棄原則、放棄自尊的高尚人格也成為我這節課最大的關注點。
二、說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在結合學生實際我預設了以下三個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自主學習“捶、憊”等14個生字。理解并積累“疲憊不堪”及“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一些描繪人們苦難生活的詞語。
2、能力目標:抓住描寫哈默的外貌、神態、語言的句子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理解并積累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哈默堅持勞動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讓學生懂得一個人必須有尊嚴,懂得尊嚴對做人的重要性。
以上三個學習目標的設定涵蓋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
基于以上學習目標的設定,我認為理解杰克遜大叔的話“別看他現在什么也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是本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三、說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中我會將讀貫穿始終,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讓學生在閱讀中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信心,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眾所周知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方法得當便能引起“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給予教學目標的制定和教學重難點的提出,在學法上我主要以“讀文章、品語段、悟內涵、寫感受”為重要關注點
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本課的教學方法確定為朗讀法、閱讀討論法、課文分析法、情境創設法。教師在課堂上充當的是情境創設者、組織者和引領者,要以一個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讀、品、悟、寫的過程。
四、說教學流程
接下來我來說一說我的教學流程。
我的教學流程分為四個板塊展開:
第一板塊:談話導入
引用我國古代的一個小故事,讓學生初步感受尊嚴。
第二板塊:檢查預習,提出問題。
經過前一段時間的預習,學生以對課文的字詞以及基本內容有了初步的學習,這一板塊對學生進行檢查,還有把課文的朗讀情況進行檢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以便讓我們在這一節課進一步的學習。
第三板塊:學習課文,解決問題。
1、想一想年輕人作為逃難人群中的一員,他與其他人相同的地方是什么,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劃一劃描寫他外貌、動作和語言的語句。在旁邊批上你的感受。
2、討論討論:課文的題目為什么叫做“尊嚴”?從年輕人哈默和杰克遜大叔身上,我們學到了什么?
在外貌、動作和語言的描寫中,品味語言是重點。在充分閱讀,自主學習之后,我引導學生交流。重點理清哈默與杰克遜大叔之間對話的三個層次:1.請求通過勞動來換取食物;2.哈默表達了自己不勞動不能夠吃飯;3.堅決表示我要先勞動再吃飯。三個層次同時表現了杰克遜大叔的仁愛之心和哈默必須通過勞動得到食物的堅決態度。我采用重點細讀的方式來學習哈默的三段對話,深入體會哈默在以勞動來換取食物這個問題上他的情感和態度,感受他由真誠的請求到懇切,再到堅決的情感和態度,感受尊嚴,抓住“狼吞虎咽”等重點語句,反復讀加對比讀體會年輕人饑餓至極但依然堅持先勞動在吃飯,進而理解他講尊嚴之可貴。在此基礎之上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表達言中之情,抒發個人胸臆。
接著重點分析杰克遜與女兒的談話,體會尊嚴的可貴之處。杰克遜大叔的對話不長,但是這句話既是全文的重點,也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在這里,我提倡學生個性化朗讀,個性化感悟與體會,相互交流,互相啟發,并理解“富翁”真正的含義,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杰克遜大叔的話“別看他現在什么也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是本文中的重點,它含有豐富的哲理,說明一個人能夠自尊,必然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這為他以后創造財富并有大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四板塊:總結課文,升華情感。
尊嚴是無價的,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要維護自己的尊嚴,你
認為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維護自己的尊嚴呢?請大家暢所欲言。
五、說板書設計:
逃難人
7. 尊嚴(哈默)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4
一、說教材
《七色花》這篇課文是北師大版語文第五冊第九單元《想象和幻想》
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它是一篇童話,寫的是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時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做了七件事。主要是要教育學生要做有意義的事。
課文共有11個自然段。第1-3然段寫小女孩珍妮因迷路而哭了起來,一位老媽媽看珍妮哭得可憐,就送她一朵能幫助她做事的七色花。第4~10自然段寫珍妮用七色花瓣為自己做了許多事。第11~18自然段寫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幫助一個雙腿有病的小男孩站了起來。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讀通課文,理清課文脈絡,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能簡單概括出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七件事情,能有感情地朗讀重點段落,體會七色花的神奇。
技能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白最后一片花瓣做的事情最有意義,因為助人乃快樂之本。
2.總結全文,運用想象和幻想,說說如果有一朵七色花,自己想實現什么愿望。模仿課文的構段方式進行仿寫。
情感價值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感悟到助人是快樂的,要做有意義的事情。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可愛,心地善良。體會到凡事都應該為別人著想,懂得只有樂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教學重點:
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幫助雙腿有病的小男孩最有意義。
教學難點:
模仿課文的構段方式,運用幻想象,引導學生寫一寫如果有一片七色花瓣想實現什么愿望。
三、說教法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從
1、重視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
2、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3、發展想像,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4、注重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四個方面出發,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在教法上運用電教輔助法、圖文對照法、誦讀體會法等方法幫助學生全面達到教學目標。
四、說學法
考慮到課文篇幅較長,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設計學生一邊讀,一邊根據教師的提示思考、想象。當今的新課程改革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以“主動參與,樂于研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所以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習慣,同時打破傳統的“串講”形式,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學生自己能讀懂的教師就不再去多講,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并且讓學生發揮想像,并進行口語交際,而且把練習寫作集中起來,既發展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對學生的寫作進行了指導。
五、說程序
我的教學流程是:談話導入,直接揭題——自由讀文,了解大意
引導講授——自主合作交流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拓展升華,指導寫作——總結歸納提高。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四年級語文《語文園地四》說課稿09-17
四年級語文觀潮說課稿08-17
四年級語文長城說課稿08-17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06-09
四年級語文優秀說課稿06-22
四年級語文《觀潮》說課稿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