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語文說課稿14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語文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語文說課稿 篇1
我今天要說的是《中國石拱橋》這課。我的說課分為六個部分:說教材分析、說學生、說教學目標、說教學方法、說教學步驟、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中國石拱橋》是一篇事物說明文,文章主要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及光輝成就。作者選取了“趙州橋”和“盧溝橋”這兩座我國石拱橋的杰出代表,著重說明我國石拱橋在設計、施工上的偉大創造和高超的技術水平,從而歌頌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從全文的結構來看,這篇文章采用了有總述有分說的方法:先概括說明石拱橋的外形、結構和功用;接著,用例證說明和特征說明的方法,以趙州橋和盧溝 橋為例,分別說明它們的獨特構造和高度藝術水平;最后又綜述解放后我國橋梁事業,尤其是石拱橋的新發展。全文條分縷析,井然有序。這篇說明文綜合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但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是舉例子和列數字。
二、說學生:對于八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在經歷了小學六年和中學一年的莽撞之后,思想開始發展成熟,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成長。有些事情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成功的滿足,追求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這就造成他們在性格上既有活躍的一面,也有內斂的一面。因此,在教學中,我嘗試著用一套較寬松的教學方法,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以飽滿的熱情全面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去。
三、說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知識與能力目標:①掌握課本中出現的生字詞及本課基本的文學常識。②重點:引導學生把握石拱橋的特征,品味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周密性。③難點:分析作者在以趙州橋、盧溝橋為重點說明中國石拱橋時運用的說明方法并體會其好處。
2、德育目標:了解我國橋梁建設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和對聰明辛勤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四、說教學方法:1、授之以“漁”,排除學習障礙。本篇文章作為初二學生接觸說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說明文入門的指導工作。因此在正式學習之前,應帶領學生再熟悉有關說明文的一些知識。包括:①說明文的三要素(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②說明文的分類、(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科學小品文)③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準確、周密)。④說明的方法(舉例子 列數據 打比方 下定義 作詮釋 分類別 作比較 摹狀貌 畫圖表 引資料)等。重點強調了閱讀和寫作說明文要抓住被說明事物的特征即這一事物區別于其它事物的標志。我認為這些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就好像公式和定理一樣,有了它們學生在預習課文整體感知的過程中就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在分析課文時重點以趙州橋為例,從說明方法、說明語言入手為學生做出范例;有關盧溝橋的部分讓學生推選代表上臺講解。讓學生真正學會運用“公式”去分析問題。2、針對難點,分組競賽,激發學習熱情。將全班同學分成2組,一組同學尋找作者在說明趙州橋時運用的說明方法,另一組同學尋找作者在說明盧溝橋時運用的說明方法,并體會其運用的妙處,看哪組同學能夠找得全,說的好。這樣做可讓學生自讀自思,輔以教師的點撥引導,能夠化枯燥為生動,變死寂為靈動,提高說明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進入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培養自學能力。
3、歸類分析,誤讀比較,啟發思考,突破重點。針對本科的教學重點(說明文語言的特點),設計采用歸類分析法和誤讀比較法進行分析:歸類分析法就是將本課出現的一些帶有表示估計、限制、程度詞語的句子歸納起來,讓學生通過歸類分析明確只有用最準確的語言對說明對象作精確的說明,才能使讀者對事物有明晰準確的印象(此環節的訓練題可以用多媒體投影展示,以增強直觀性)。誤讀比較法就是教師將選擇的一段課文原文進行改編,讓學生與原文進行比較閱讀,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五、說教學步驟,
1、導入。同學們,生活中你見過橋嗎?他們是什么樣子的?那位同學能到黑板上給我畫下來你印象當中的橋?(生到黑板畫橋,用多媒體圖片演示趙州橋由此引入本課)。
2、預習檢查:根據教學目標檢測學生對課文生字詞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對作家作品的認識。這一環節以學生自己講授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適時點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這一環節可用多媒體檢測)
3、課文導讀:(多媒體投影導讀目標,學生依照目標朗讀課文,討論作答)(1、了解對象:說明了什么事物?
(2、抓住特征:說明的對象具有哪些特點?(3、品味語言:語言有什么特點?(通過朗讀訓練,結合導讀目標,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初步領會說明文文體的特點。)
4、合作探究:(1、中國石拱橋的總的特點是什么?(2、中國石拱橋有很多,文章為什么只選取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重點說明的例子?作者分別從那些方面為我們這兩座橋?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有哪些?(舉例子、列數字)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學生都能找的差不多,但是“摹狀貌”的說明方法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所以找不到,在這里需要教師強調。本課設定強化訓練的主要說明方法是舉例子和列數字,針對這個重點設計了以下練習題進行鞏固(投影展示)找出本文中用舉例子和列數字說明方法的句子都有哪些?(這里設計的題目比較簡單,目的是讓全體同學都掌握這兩種說明方法)
(3、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趙州橋的?(4、根據課文,概括趙州橋的四個特點。
(5、畫出趙州橋德平面示意圖,并標注各部分數據。
(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完成以上問題。討論的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教師多媒體投影明確板書:
石拱橋 {形式優美}——中國石拱橋{趙州橋}(單拱)
{結構堅固} {盧溝橋}(聯拱)
{歷史悠久}
5、自由探討 :
(1、根據分析趙州橋的方法小組互助分析作者是怎樣介紹盧溝橋的?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說明盧溝橋的特點?作者還寫到了解放后的橋,這樣寫的目的何在?(2、在介紹盧溝橋的時候能不能把這部分去掉換成課文后面陳壽儒寫的《夜宿盧溝》為什么?(通過自由探討環節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認 識說明對象,掌握說明方法,理解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周密性。區別說明文和描寫性記敘文。)
6、《中國石拱橋》的語言特點還在于使用了一些語意模糊、不確定的詞語進行說明,以使說明更切合實際。請從下面的練習中感悟這種模糊說明的藝術。投影展示練習題: 體會下邊幾句話中加點詞語的作用,把它們分別歸類到后面的表格里。學生完成表格,并小組討論,分析體會
(上述語言分析的歸類訓練,可采用學生分組討論的形式。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評論與爭辯能力。通過討論,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合作,敢于質疑,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同時這項訓練也是對學生學過的詞類知識的復習鞏固。)
7、《中國石拱橋》語言的準確性,不僅體現在使用了一些恰當的模糊語,而且體現在準確地運用一些動詞、形容詞等作簡潔確切地說明。這些詞既不是生字,也不是難詞,你是否發現了這一點呢?通過下面的練習,你能體會到什么呢?下文節選的是課文的第3節,教師朗讀時,要求學生認真聽,并記下老師讀錯的地方(文中黑體的詞有意不讀;需要故意讀錯的詞,在該詞后的括號內表明)學生聽完以后,對照課文再自讀,小組分析討論,派代表發言,(這些詞的含義和區別均可讓學生討論發言,以領會課文用詞的準確和簡明。對于省略不讀的詞,也可放手讓學生辨析,講用與不用的差別及不用可能會引起的歧義。有意誤讀,會成功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熱烈的討論,這既是一種語言聽說活動,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一次語言思維訓練,較形象深刻地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8、拓展延伸:(綜合學習實踐活動)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自己設計制作一座橋梁,畫出示意圖,并寫出簡要的介紹。
這一環節的安排不僅起到復習所學內容的作用,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訓練了學生說明文的寫作。
關于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北京》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一篇寫景記敘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將北京描繪成一幅多彩的圖畫,從這幅畫里我們能讀到莊嚴美麗的天安門,高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又寬又長的柏油馬路和壯觀的立交橋,還有許多名勝古跡、高樓大廈和風景優美的公園。這又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為學生學習有關愛國情感的文章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特制定如下三位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央,瓦"等13個生字, 會寫"壇、城、國、圖"4個字
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北京的美麗和巨大變化。
情感目標: 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北京的美麗和巨大變化,增強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情感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以上對教材及教學目標的分析,并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我講本科的教學重難點設立如下: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北京的美麗和巨大變化,激發熱愛祖國首都的情感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首都的情感。
二、說學情
以上就是我對教材的分析,接下來我開始分析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和好奇心強,處于抽象思維階段, 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大多數孩子還沒到過北京, 對北京缺乏具體形象的感知,因而對課文中展現出北京的美麗和巨大變化很難理解,尤其不易激發學生對祖國首都的熱愛之情,這些都講成為我組織教學過程中的考慮因素。
三、說教法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新課改的要求,我講本課的教法確定如下:
<1>朗讀體會法即在朗讀課文中,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文章的重點句段,感受對北京的熱愛之情。
<2>圖文結合法"即通過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再通過圖片的輔助和對課文言語的細讀入境界入角色,讓學生直觀、準確地感受祖國首都北京的美麗和偉大,同時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中重點詞語。
四、說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法和學法是相輔相成的,基于對教法的分析,下面我開始分析學法。新課程改革理念告訴我們,學生不僅學到具體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生學會怎樣自主學習。為終身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所以在本課中,我講本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原則,采取"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的學習方式,讀思議相結合, 用抓住重點詞句的方式進行朗讀,對重點內容進行感悟,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感悟語言,體驗情感,并引導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五、說教學程序
以上就是我對教材、學情、教法及學法的分析,接下來我會從導入、新授、小結、布置作業這四環節闡述我的教學程序。
<一>導入
孔子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就告訴我們學習要做到溫故才能知新。因此在本堂課的開始,我會采用溫故導入法,利用多媒體出示相關圖片,再現上節課的學習內容,要求學生相互展示手機有關北京的美麗風光圖片并交流從而導入課題。
<二>新授
以上的的情境導入已經激起了學生學習文本的興趣,因此在新授這一環節中,我是這樣做的:
1、精讀課文,突破重點詞句,理解內容
在這個步驟中,我會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教學。
(1) 讀議結合,突破重難點
首先我會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不熟悉或者喜歡的詞語,再請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接著我會把我搜集的北京圖片貼在黑板上,然后出示我喜歡的詞語卡片,要求學生認讀,最后小組充分討論后,請學生看圖貼詞語,圖文結合,積累詞語,突破難點。
(2) 發揮想象,拓展延伸
通過提問"如果你有機會北京,你希望自己去北京的什么地方看看呢?為什么?這樣的問題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想象能力。
2、品讀課文,激發情感
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會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自由朗讀,并開展給北京風光片配音的朗讀比賽,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1) 揣摩重點詞語,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敏感度。
我會引導學生找到"莊嚴,矗立"等詞語,體會北京天安門的莊重嚴肅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高聳,從而更好的朗讀感悟,進一步體會北京的獨特風光,激發對北京的熱愛之情。
(2)探究重點句段
本課的二、三、四自然段,條理清晰,詳略分明地介紹了天安門、立交橋;名勝古跡、公園和高樓大廈。特別是第四自然段,課文對所提到的名勝古跡、公園、新建的高樓大廈未做詳細介紹
<三>小結
新授內容結束以后,我會請學生對本堂課進行小結,這樣做的目的是不僅體現新課標中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而且能夠檢測出學生對本堂課的掌握情況。
<四>布置作業
一堂好課的結束是課外閱讀的開始,所以在本堂課結束以后,我會結合課后習題,我會給學生布置一道開放性的作業,要求學生搜集反映北京新變化的資料,并交流感受,從而借此文本聯系生活實際。
六、板書
最后我來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根據本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思路,我講本節課的板書設計主要是圖文結合的形式,這樣的板書設計不僅形象直觀地概括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便于學生理解,而且能夠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關于語文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暮江吟》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寫的一首風景詩。這是一首寫景佳作,詩句語言流暢,格調清新,繪影繪色,細致真切。詩人選取了紅日西沉到新月東升這一段時間里的兩組景物進行描寫,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造出和諧、寧靜的的意境。教材選編這首詩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讀中悟詩,體會詩的意境,感受詩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學的熏陶,提高語文素養。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對中高年級在閱讀詩歌教學中的要求,要讓學生大體把握詩意,體會詩人的情感。同時綜合以上教材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吟”“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詩文。
2、過程目標
(1)通過對關鍵詞句的理解,體會作者情感。
(2)通過多種讀的方式,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文。
3、情感目標
啟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贊美之情。
三、 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情感,積累背誦。
四、 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課程標準及結合教材特點,我主要采用創設情境、品評賞析等方法,適時的運用配樂引導學生主動的進行朗讀、品悟詩文,讓學生在讀中融情,悟中入情。
五、 說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我安排一個課時,教學過程我分五個環節進行
1、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我的導入是這樣的:同學們,古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一年級到現 在我們已經學過許多寫景詩歌,你們能背幾首聽聽嗎?
當我這樣引導之后,學生自然會背幾首寫景的詩,隨后我順勢說:同學們背的每一首詩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寫景詩《暮江吟》。(板書《暮江吟》)介紹《暮江吟》寫作背景。
2、破詩體,解詩題。
解題是學習這首詩的一把鑰匙,介紹寫作背景后,我讓學生看我板書的課
題,提問:“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這各交代了什么?“吟”是什么意思?“吟”是本課的生字大家讀時注意是前鼻音,書寫時右邊是“今”不是“令”。
3、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這個環節我分4步完成)
(1)運用錄音范讀詩歌2-3次,并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詩歌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自讀詩句。
古人言“讀書百變,其義自現”,多讀是理解詩意的關鍵。在這一步我讓 學生把詩讀三遍,要求:第一遍讀準字音,第二遍讀流利,讀的字正腔圓,第三遍畫出節奏,讀得有板有眼。
(3)課件出示畫了節奏的詩,采用各種方式讀。如個人讀、齊讀、分男女生讀。
(4)在前面三步的基礎上,我提了這樣的問題:誰試著來說說《暮江吟》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的顏色和形狀都有哪些特點?
4、品讀古詩,體會情感
詩歌語言凝練,不讀不能見其美,不品不能見其意。(這個環節我分3步完成)
(1)注重啟發,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如在教詩的前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時,我是這樣 進行教學的:問:“殘”是什么意思?“殘陽”的形狀和顏色是怎樣的?“一道殘陽”是指什么時候太陽?“鋪”是什么意思?當學生一一做答之后,我再問:什么時候的太陽斜照在什么地方上?經過我這樣問,學生自然就譯出第一句詩的意思。接著我再問:夕陽斜照的江面會是怎樣的呢?“瑟瑟”是什么意思?自然的學生又很快的譯出詩的第二句意思。詩的后兩句我也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
(2)品讀關鍵詞,創設情境,初步體會情感。
新課標指出:抓好詞句的教學是小學閱讀教學的根本,對詞句的揣摩是培 養學生感悟情感的一種主要形式。 在這一步我讓學生默讀第一句,并想想哪個詞用得好?學生自然找到“鋪” 字,接著我問“鋪”好在哪里?能否把“鋪”換成“照”“射”“灑”等字,為什么?品完“鋪”字后,我順勢創設這樣一個情境:播放《秋思》樂曲,讓學生邊聽邊思考:假如此時此刻你就站在江邊,面對這樣美麗祥和的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假如你是小畫家,你會畫些什么?假如你是詩人你又會吟出怎樣的詩句?詩的后兩句我也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教學。
(3)體會情感
在這一步中我設計這樣的問題:請大家結合詩的寫作背景和詩句意思并思考:詩人寫這首詩前后的心情有何不同?詩人所寫的這些景物都是大自然中我們常見的事物,他有什么用意呢? 學生自然會把詩人不同的心情說出來,這時我做這樣的一個小結:是的,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通過對 “殘陽”等景物吟誦,表達了對大自然的喜愛贊美之情。
5、聆聽歌曲,積累背誦
請同學們聆聽《暮江吟》這首歌。伴隨著美好的旋律,讓學生跟著唱,進而背誦詩歌。
六、 教學板書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傍晚: 殘陽 —鋪— 江水 “夕陽西沉”
夜晚: 月-----似——-弓 “新月東升”
露珠 ——似—— 珍珠
關于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課文分析
《我的呼吁》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三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這個單元學習的是演講詞。
《我的呼吁》是1952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法國著名的神學家、哲學家、醫生史懷哲博士在諾貝爾獎的授獎儀式上發表的一篇演講。史懷哲從三十八歲起一直到他90歲與世長辭,都在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非洲從事醫療服務事業,他從親身的初中當中領悟出自己獨特的敬畏生命倫理的思想,而他作為一名白人,甘愿放棄歐洲優裕的生活,條件艱苦的非洲為當地土人治病,幾十年如一日的行為更是感動了無數的人,1952年,這位終身思索和愛的行動者自然而然地成了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史懷哲借授獎儀式的機會,向全人類闡述了他的敬畏生命倫理學思想。他首先開門見山提出自己的呼吁:全人類要重視尊重生命的倫理,接著對這一倫理進行了具體闡釋,然后結合威脅人類生存的一些危險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法,賦予尊重生命的倫理以現實的活力。本文邏輯嚴密、語言雋永、思想深刻、感染力強,是演講詞的名篇。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性質,我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了解史懷哲的生平、思想和創作概況等;
2.能力目標:培養領悟文章所蘊含的深刻思想的能力;
3.情感目標:領悟“尊重生命”的倫理的內涵,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領悟作者尊重生命的倫理學思想。尊重生命的倫理是作者貫穿整篇演講詞的思想,領悟好這一思想,是讀懂這篇文章的關鍵,所以這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起引導和啟發的作用。本課是自讀課,應以學生自讀為主,我通過設疑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學生解答問題的過程中,老師進行適當的點拔和引導。所以本課的基本教法是提問法和點拔法。
學法方面,學生應該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充分利用手中的參考資料,了解課文的相關內容。在課堂上應積極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加深對史懷哲的尊重生命的倫理學思想的理解,特別是對于文中提到的三大威脅人類生存的危險——暴行、疫病、戰爭,不僅要結合身邊的事例,還要結合國際上一些相關的重大問題來思考。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擬定為一個課時。
(一)導入
導入的是引起興趣,建立聯系。對于這篇課文,由于它思想的深刻性,所以我在導入時從人類文明的發展入手,引出現實社會的些對人類和平與發展不利的因素,如局部戰爭、恐怖主義、社會暴力等。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從思想的高度開始這篇課文的學習。整個導入過程控制在5分鐘以內。
(二)課文分析
1.整體感知
我首先提出2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齊讀課文。這兩個問題是:(1)史懷哲向誰呼吁?(2)呼吁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由學生集體回答,老師明確:史懷哲向全為類呼吁,呼吁的主要內容是“重視尊重生命的倫理”。
2.領悟提高
“尊重生命的倫理”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中心詞是倫理,倫理的含義是“人們之間相處所遵循的道德準則”。這個問題必須由教師向學生解釋清楚。
然后,我向學生提出問題:作者對這種倫理的主要內容的表述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明確:“這種倫理,反對將所有的生物分為人價值的與沒有價值的、高等的與低等的”。
教師提問:作者為什么反對這樣分類。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因為這種分類的標準是純主觀的,這樣分類必定會造成我們對其他生命的任意糟蹋。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我要求學生舉出歷史上這方面的例子,如南京大屠殺,還有二戰時希特勒宣揚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劣等的民族而大肆屠殺猶太人。所以作者要求我們平等地對待生命,尊重每一個有生存意志的生命。
教師提問:當我們有了這種尊重生命的意識之后,會形成一種什么樣的善惡觀?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善就是愛護并促進生命,把具有發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價值的地位,惡就是傷害并破壞生命,阻礙生命的發展”。這種善惡觀是史懷哲尊重生命的倫理的核心內容。
接下來明確作者呼吁的原因。我首先要求學生找出作者在文提到的威脅人類生存的危險:暴行、疫病和戰爭。
然后重點講解作者針對暴行提出的解決辦法:追求良善。作者認為要消除暴行,追求良善是最有效的努力。因為現世的一切暴行早晚會產生超越它的對抗性暴力,冤冤相報,永無止境,與其以暴制暴,不如以德報怨,實現善的良性循環。學習這個段落時,可以要求學生就當前的國際恐懼主義談自己的體會。
要戰勝大眾疫病,作者認為全人類應該互相幫助,特別是對舊日殖民地的民眾,因為昔日的殖民者在他們的土地上犯下太多的罪惡,現在是到了回報的時候了,所以應該采取一種贖罪的心情去幫助他們。教師用覺悟的
語言向學生介紹史懷哲的非洲行醫經歷,引導學生體會史懷哲無私地為非洲人民服務的博大而仁慈的胸懷。
拒絕戰爭,維護和平。可以讓了解歷史的學生來談冷戰其間美蘇軍備競賽的情況,以及對當今的巴以沖突、伊拉克戰爭、伊朗核問題等事件的看法。
3.小結
結合板書,進行歸納總結:
作者開門見山提出呼吁的核心內容——重視尊重生命的倫理,接著對這一倫理進行了闡述,再結合人類生存的現狀具體論證,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的方法,作者呼吁人們要追求良善、消除暴行,互相幫助、戰勝疫病,拒絕戰爭、維護和平。文章的邏輯顯得十分嚴密。
以上教學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閱讀為主線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教師、課本三者有機結合起來。
4.拓展延伸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如何尊重生命。這樣設計,引導學生走出文本,培養并提高學生尊重生命的意識,達到德育的目的。
關于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教科版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課文記述了世界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尊敬老師的一件事。通過閱讀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接受一次深刻的傳統美德教育,在思想道德上接受凈化和洗禮。
二、教學目標:
1、學習居里夫人成為世界著名科學家以后,仍然熱愛、尊敬自己的老師的優秀品質。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會寫12個生字,認識11個生字。了解“撫摸、慈祥、尊敬”等詞語的意思。
三、教學難、重點:
1、感受和理解世界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熱愛、尊敬老師的精神品質。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準備:
1、教學多媒體;
2、生字卡片;
3、課前學生、教師收集有關居里夫人的資料和尊敬老師的故事。
五、教學時間:
本課計劃兩課時,本課時是第一課時。
六、教法:
1、導入。教師直接導入新課,出示課題,由學生質疑,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2、初讀并檢查生字。學生按老師要求自由閱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掃除閱讀障礙,從音、形、詞、義方面解決生字。指名讀、同桌檢查讀糾正讀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精講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讀。教師、學生收集交流資料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跡,理解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通過引導理解居里夫人表情、動作和語言描寫的句子及側面人物的描寫的語句,表現居里夫人尊敬老師的優良品質。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4、拓展升華總結。通過本課閱讀使學生明白居里夫人在成為世界著名科學家以后,仍然熱愛、尊敬自己的老師的優良品質。收集、交流有關尊敬老師的故事。并引導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尊敬老師、熱愛老師,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在閱讀實踐中接受一次深刻的傳統美德教育,在思想道德上接受凈化和洗禮。
七、學法:
1、學生同桌、小組互相交流、檢查,將“兵教兵、兵兵互學、互查”引入課堂教學當中,與學生自學相結合,提高課堂效率。
2、學生課前收集有關居里夫人的資料和尊敬老師的故事,課堂交流學習,拓展學生知識面,并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八、創新:
1、將“兵教兵、兵兵互學、互查”引入課堂教學當中,使學生自學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對自己的教學是一個挑戰與創新。
2、將課桌擺放成“圓桌會議式”,首先源自于家長會時與家長交流,有些孩子在課堂中回答問題的機會少。其次,會后學生喜歡這種形式的課桌擺放,改變教學形式,對學生也很有新鮮感,用學生話說就是“非常的親切、自然”,教師和學生的距離近了。當天上課時,也讓我深感愧疚,確實有部分孩子回答問題的機會少,也許被我們老師忽視了。這種擺放形式也有其不利的地方,如學生看黑板有所不便、組織教學有一定的難度。但本次教學用此種課桌擺放形式,并不是標新立異,只是一種自己教學形式的嘗試和對我們教師平時教學的一種反思。
關于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識字8》分成兩個部分:第一二行是“鳥”和“隹”旁組成的新字,與鳥類有關;第三四行是帶“月”旁的字,分別與月亮和肌肉有關。識字中還配有“鳥”“隹”“月”字旁的演變圖,以及詞語所指事物的具體形象圖。四組詞語連起來,是一篇適宜朗讀的韻文,讀起來瑯瑯上口。
二、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4個生字“鴉、杜、雕、雁”,認識了解6種鳥。
2、認識新特殊偏旁“隹”,進一步了解象形字、形聲字的構字特點。
3、正確、流利朗讀詞串,能對帶“鳥”和“隹”字旁的字進行歸類,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
4、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提高識字能力,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說重點難點:區別“鳥、隹”兩個偏旁所表示的不同含義,識字、寫字。
三、說教法學法:
為突破重難點,我主要采取的教學方法有:
1、情景教學法。
兒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體。真實、鮮活的情境能拉近與兒童的距離,激活兒童的思維。所以,我努力創設一個學生入境的場,使學生積極愉快的投入到學習當中。
2、直觀教學法
根據低年級形象思維的特點,在教學中借助課文插圖,多媒體課件等直觀教學手段,拉進學生的距離,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詞語。
3、朗讀體驗法
朗讀時語文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訓練。本課的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想像,讀中培養學生的韻文語感。
學生的學習過程主要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完成。
四、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重視識字、寫字外,我還注意抓實人文熏陶線和言語實踐線,力求在教學中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激情導課:
同學們,鳥兒是我們人類親密的朋友,喜歡他們嗎?平時你都喜歡哪些鳥兒?為什么?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識字8,和一群可愛的鳥兒交朋友吧。(談話形式導入,自然引出課題)
(二)、看圖讀詞,學偏旁識字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很快進入文本規定的情境,構建話題,形成閱讀期待。我努力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今天有六位鳥朋友來我們課堂做客。瞧,他們來了!請打家瞧瞧,說說你認識哪些鳥兒?”
先借助插圖認識,再借助拼音準確讀出鳥兒的名字然后強調難讀的字音,去掉拼音自由練讀等達到看圖讀拼音學詞的目的。
(三)認識偏旁,了解演變。
首先讓學生比較兩行詞語,發現每一行的詞語中紅色的字有什么小秘密?然后課件打出(帶有“鳥”字旁和“隹”字旁的字)自主提問:你腦海里有什么疑問啊?是啊,這些字寶寶同樣都表示鳥,為什么有的是“鳥”字旁,有的是“隹”字旁?共同探究:
邊說邊演示:看,這是一只飛翔的鳥,古人很聰明,看到鳥就照著它的樣子畫下來,有嘴,有爪,特別是尾巴長長的,漸漸地鳥字就演變成了現在的“鳥”,它既是一個字,也可以作偏旁用,當它做作偏旁時,一般指長尾巴的飛禽。瞧,烏鴉,杜鵑,海鷗他們都有長長的尾巴,所以都帶有鳥字旁。
同樣是這只飛翔的鳥,有的古人照著它畫成這個樣子,漸漸地隹字就演變成了現在的“隹”,。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一個新偏旁朋友,他叫“隹”字旁,跟老師讀,你們看,他和哪個字很相似?(住)對,住字多一橫就是隹。
帶有“隹”字旁的字,一般指短尾巴的鳥。像大雁、麻雀、老雕這些鳥兒尾巴較短,所以都帶有隹字旁。
比較發現、提出疑問、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在主動積極的學習中認識并區分清楚了“鳥”“隹”字旁。
(四)辨析字形,正確書寫。
在認識了這“隹”這個新偏旁后,順勢學習了帶有隹字旁的兩個生字寶寶“雕,雁”。首先引導學生看看有什么好辦法記住他們?然后讓學生說說書寫時應注意的事項。教師范寫,學生描紅仿寫,很快就把這兩個難寫的字掌握了。在學習“雁”時,為了幫助學生和同音字“燕”區分,我出示了一組詞語
鴻()傳情()尾服家()
泥融飛()子()過留聲大()
讓學生選擇填空,并講解了這兩個字在用法上的不同,即:雁與思念有關,燕與報春有關。
(五)資料補充,由詞及物,訓練說話。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些鳥類,我提前讓學生搜集資料了解到的鳥兒的特點,在課堂上充分展示:可以講喜歡的鳥兒的故事,可以說鳥兒的特點,也可以了解鳥兒的作用、精神等。在了解中抓好“人文熏陶”“言語實踐”,學習到鳥兒的精神品質。
關于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把握教材特點
在《池塘邊的叫聲》這篇有趣的課文中,富有情趣的故事,美麗、靜謐的畫面,將學生自然帶入了美好的童話世界,在揣摩與思索著青蛙與小魚的一言一行中,他們仿佛也將自己幻化成了那只天真、好奇的小魚或是那個樂于助人、善解人意的小青蛙,共同品位著友情的美好與可貴,感受著充滿世界的真、善、美。
富有情趣的故事,美麗、靜謐的畫面。將學生自然帶入了美好的童話世界,在揣摩與思索著青蛙與小魚的一言一行中,他們仿佛也將自己幻化成了那只天真、好奇的小魚或是那個樂于助人、善解人意的小青蛙。小魚、青蛙的對話,富于童趣,極為適宜孩子們練習分角色朗讀。所以我在教學預設中,安排了諸多分角色朗讀環節,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如男女生分角色讀,教師學生配合讀等。并引導學生運用邊讀邊感悟的閱讀策略,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活動,以青蛙和小魚的身份,進行角色體驗,為學生創設了自主學習的情境,從語言表達中獲得情感體驗。
二、確立教學目標
(一)在對本課進行具體分析和準確把握后,我們把教學目標分成三個層次: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力目標和道德情感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我把知識與技能目標定為初步認讀本課的15個生字,會正確書寫8個生字;通過指導,學生能夠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理解能力;通過想象小青蛙會給小魚講什么故事這一環節,發散學生思維和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
3、道德情感目標
通過閱讀課文,培養學生對朋友應當真誠,肯于幫助別人的美德。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設定后,明確了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本課15個生字,會正確書寫8個生字。并將在分角色朗讀和表演中感悟小魚和青蛙間可貴的友情,懂得對朋友真誠,肯于幫助別人是做人的一種美德做為教學難點在教學中予以突破。
三、設計教學結構
這節課我預設了兩個課時,準備了課件、青蛙和小魚形字詞卡等教學輔助用品。現將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予以一些解說。
教學按“情景創設,引入新課初讀課文,隨文識字品讀課文,交流體會運用課件,指導寫字總結談話,啟發運用”這樣的結構進行教學。
(一)情景創設,引入新課
問題引入,吸引注意,用貼圖和多媒體圖片迅速引起學生興趣,學生馬上興致盎然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帶著問題讀文、圈生字、標自然段等教學手段都在訓練學生怎樣自主閱讀、自主學習。
隨文識字這部分我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首先,在學生自讀課文,老師范讀課文等環節后,學生已基本認識生字的基礎上,集中識字、詞。
第二層次,對多音字進行重點指導。利用字卡、多媒體課件教學手段,出示了兩個多音字:“背”“好”的字形、字音、句子,形象直觀的教學提高了學習效率,改善了學習效果。
第三層次,直接運用“好”字,不著痕跡地過渡到“好奇”上,運用“好奇”造句,指導語氣,并用“你好”來規范禮貌用語。這個環節實為拓展練習,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關于語文說課稿 篇8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短短三句,描繪了風景秀美,物產豐富的江南水鄉。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主要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1.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將采用自由讀、小組讀、指名讀和同伴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培養語感,積累詞語。
2.游戲激趣,鞏固識字。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游戲形式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在玩中認字,鞏固識字效果。
3.注重評價,激勵主體。評價是教學有機組成部分,在課上以即時性的口語評價鼓勵和贊賞每一個人,讓他們在愉悅輕松的氣氛中學習。
4.開放語文學習空間。樹立一種大語文觀,把語文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教師活動
一、談話激趣,指導看圖
1.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你都到過哪些地方,快給大家介紹一下。
2.這節課老師也想帶你們去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看看,你們愿意嗎?演示江南水鄉圖。
3.看到這樣的景色你不想對同學說點什么嗎?看看誰觀察得認真仔細而且說話完整,試一試吧!
4.同學們看得很細,說得也很好,我也想把自己觀察到的跟大家交流一下:小小竹排順水飄流,兩岸是郁郁蔥蔥的樹木、綠油油的禾苗,鳥兒在盡情歡唱,魚兒歡喜地跳出了水面,江南的景色多美呀!同學們聽得都陶醉了,有首詩歌僅僅用了瑯瑯上口的幾句話就把江南的美景描繪得如詩如畫,你們想讀讀嗎?趕快打開書讀讀第3課。板書課題。
二、初步感知,認讀生字
1.你能試著讀好嗎?先把不認識的字用筆畫下來,借助拼音或請教別人讀準字音,動腦筋想一想,該用什么辦法記住它。
2.小組交流識字情況,快把你的方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3.(大屏幕出示生字)教師檢查識字情況,及時正音并介紹3個偏旁“山、木、”。教師適時出現帶有“山”“木”
的字,啟示學生關注其偏旁與本字的區別。
4.你如何在生活中使用這些字呢?
5.游戲:拼飛機
同學們愿意做游戲嗎?小組每位同學都讀對詞才能拼好飛機,飛機輪廓內有“江南、江水、禾苗。樹苗、樹本、樹葉、竹排、木排、兩岸、兩天、綠色、綠地”等詞。
(屏幕出示沒有注音的兒歌)
6.在詩歌中再認生字。 這些淘氣的生字又跳回了詩歌中,在沒有拼音提示的情況下你能把詩歌讀準嗎?
三、以讀代講,讀中感悟
1.認識句號。 數一數,這首詩歌有幾句話?
2.讀中感悟。 (1)自由練讀。 這首詩每句都描寫了江南的美麗,柳對確的喜愛之情讀出來吧!(2)選句朗讀。
你最喜歡哪一句,然后把你最拿手的一句讀給大家聽。 你怎么讀,才能讓人家一聽就知道你喜歡這句呢?(有感情,帶表情,加動作)
你認為這個同學讀得怎么樣?誰來簡單地評價評價。教師隨著學生的思路,相機進行指導點撥。 例:第一句“游” 和“流” 押韻,讀出韻腳。
你怎么讀才能讀出鳥和魚自由自在可愛的樣子呢? 板貼:竹排、鳥、魚 第二句“密” 是什么意思?“綠油油”
是什么樣?要把綠綠的感覺讀出來。“油”要讀成“u”。 你還會說類似“綠油油”這樣的詞嗎? 板貼:樹木、禾苗
第三句:借助保件演示漁民捕魚、收割等場面,理解“江南魚米鄉”。 板書:小小竹排畫中游 (3)回歸整體,熟讀成誦。
除了熟悉之外,你還有哪些好的背誦方法,不妨介紹給大家。
四、課外延伸,積累語言
1.質疑問難 你有哪些問題提出來,老師和同學想辦法幫你解決。
教師從江南的地理環境及氣候等特點給予提示講解,并鼓勵學生查閱資料。適時語言鼓勵學生是愛提問題的好孩子等。
2.扎實積累 介紹描寫江南風光的詩詞。
江南自古以來就是讓人神往的地方。清朝的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一些文人墨客也拿起筆贊美江南。你會背哪些描寫江南的詩詞?
描寫江南的詩詞很多,不妨在課下搜集。
3.課外作業江南確實很美,我們的家鄉也有自己獨特的地域風情,有興趣的同學搜集東北的圖片或資料,記在(知識小寶庫》里。
學生活動
學生興致勃勃地回憶并說出旅游的地名或景點名稱。
生可能概括“這個地方的景色真美”“太美了” 或其他獨特感受。
生觀察至“竹好”“鳥”“樹”“禾苗”等并把看到的景物用帶有個性風格的語言加以試述。 生仔細傾聽教師的語言描述。學生迫不及待地讀書。
學生選擇識字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 小組長組織學習,每名同學讀生字,其它組員仔細聽,糾正讀音。
學生正確讀準字音,認識3個偏旁,并相機點撥“岸”“排” 的字義和“南”的反義詞。可能還會說出許多帶有三個偏旁的字。
生可組詞造句,或說出在什么地方見到過這些字。
用開火車的方式讀生字并回答相關的問題,同學們齊心協力合作愉快。生試讀后再指名讀。 學生可能會各抒己見,但經過點撥后會正確數出有三句話。
學生自由練讀,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達內心的情感。
讓學生讀后點撥,感悟一些重點詞,然后再通過指名讀、小組讀等形式,豐富感受。生把自己當成蕩著竹排的孩子,順水飄游,把自己當成鳥兒和魚兒,讀出歡快的語氣。
學生說出“紅彤彤”“白花花”“亮晶晶”“光閃閃”等同語,相機積累語言。 生通過錄相片了解江南是“魚米之鄉”,物產豐富,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學生和老師帶動作、有感情、有表情地表演背誦。 學生可能會提出“江南怎么會有竹排呢?”“江南和東北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江南有江北嗎?”等等。
學生可能會背《憶江南》《采蓮曲》等詩詞。 設 計 說 明 “課的第一錘重音要敲在學生的心坎上”。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引入,抓住學生的興趣點。
“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指導學生按照整體一部分──整體的順序觀察,教給方法。
民主的交流、聲情并茂的解說,配以美麗迷人的畫面,給學生美的享受,陶冶了性情,更為讀文做情感的鋪墊和示范。
針對孩子的知識點和基礎,激發自主識字的信心,并通過小組協作學習,交流達到知識共享,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語文素養是靠點點滴滴的語文基礎和長期持之以恒的語文實踐積淀、整合而成,低段語文教學的基礎和能力是語文素養摩天大廈的基石根基,扎實和牢固程度至關重要。
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之后,教師要檢查自主學習是否真正落到實處,并相應隨機點撥。 “學以致用” 充分發揮語文植根于現實,應用于生活的重要作用。
一個字由陌生到熟悉乃至識記在心,是需要反復鞏固練習的,而這種富有童趣的識字游戲有效地避免了識字的枯燥,鞏固了生字識記。
生字教學在學生逐步發展和層層提高的過程中完成了知識構建。
新課程表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學生評價成為學生朗讀提高的推動力,同時也在正面、互動的評價中為課堂教學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干個哈姆雷特”,關注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并喚起學生積極的學習熱情。
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感,積累詞語。運用生動形象直觀的感知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使教材更顯其生動有活力。
教師隨學生讀文。相機在黑板上貼畫,最后整體感受,再現學生發現美、欣賞美的過程。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愛因斯坦也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因此要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問。
語文學習的實踐告訴我們: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是靠積累。因此要在一年級就打好積累的基礎,使學生語文的知識儲備越來越豐富。
由愛江南到愛祖國、愛家鄉、情感再次升華。
關于語文說課稿 篇9
【說教材】
《藍樹葉》是學生進入二年級以來的第一組講讀課文的第二篇。課文以麗麗借綠鉛筆為線索,記敘了一件發生在兩位小同學之間的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讀后自然受到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教材還配有兩幅插圖,第一幅圖照應第二段的內容,第二幅圖照應第五段的內容。根據《大綱》要求和本組訓練重點,教學時要體現如下思想:
1.發揮漢語拼音幫助識字的作用,讓學生通過拼讀音節讀課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詞句訓練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詞句。
3.注重朗讀訓練與指導。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標點符號讀出停頓和語氣,還要根據不同人物選擇不同的語氣、語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4.緊扣課文思考題,理解課文重點。教育學生從小就以助人為樂為美德。
"麗麗為什么沒有接園園的綠鉛筆"是課文重點;"園園看見麗麗畫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說教法】
1.引讀法
麗麗四次借綠鉛筆的經過采用教師引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突破朗讀的難點,培養學生語感,還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文中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悟出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妙處。
2.圖文結合法
這篇課文雖不是看圖學文,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無疑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有極大幫助。本人備課時仔細觀察圖,就發現文中第一幅圖與課文內容有明顯不符。倘若學生也能發現這一問題,不僅可見其觀察細致,還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真可謂一箭雙雕。
3. 遷移法
(1)學習第二至四段,圍繞"借"與"不愿借"的四次對話,著重講讀第一次對話,通過圈、點、劃、讀、議領悟出學習方法,再讓學生按此方法去讀第二至四次對話,使學生在讀中領悟其中的規律。
(2)通過學習最后一段,結合課后第3題的訓練,實現由讀話到寫話的遷移。這種練習的設計有利于發掘學生創新精神,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提高教學效率。
【說學法】
1.課題入手法
題目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是課文畫龍點睛之筆。學生開始接觸課文,首先看到的是課題。正確地理解課題,從中得到學好這一課的啟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學這一課,我試圖讓學生通過"你們見過的樹葉都是些什么顏色的"釋題入文。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學生會逐步養成一見課題便會產生一系列疑問、聯想,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極有益處。
2.課后題入門法
每篇課文后的問題往往給學生以重要的提示。這一課我以課后題為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突破口,引導學生學好課文。倘若長此以往,學生都能得到這樣的訓練,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即帶著強烈的目的去讀書,邊讀邊思考,不僅會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而且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圈點勾劃法
從學生學習品質來考慮,讓學生在課文中動筆劃記號,如給重點詞句圈圈、點點、勾勾、劃劃、將長句子用符號標上停頓、語氣重音等。訓練重點不脫離課文語境,在聽讀過程中,動靜合理交替,讓學生學習時思維"聚焦",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達到由"學會"向"會學"過渡。
【說教學】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導入:"你們見過的樹葉都是些什么顏色的"當板書課題后,啟發學生:"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讓學生質疑,如:"樹葉為什么是藍的呀"變教師提問為學生質疑,喚起學生學習的情趣和好奇心,促進主體的發展。
(二)借助拼音,初讀課文
1.學生借助拼音逐段讀課文。
2.指導朗讀,如長句子要注意停頓、斷句。
(三)教師范讀,進入情境
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把學生帶入作者創設的情境之中,以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他們的感情與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頻共振。
(四)緊扣問題,自主學文
抓住一個"借"字,緊扣課后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讀懂四次對話,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讀,然后指導學生著重讀第一次對話,畫出重點詞。運用第一次對話的學法,學習第二、三、四次對話。第四次對話,可引導學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讀。學習第二段時,還可與觀察文中插圖結合起來。
講讀最后一段
思考:園園看見麗麗畫了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結合觀察第二幅插圖)從園園的神情聯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讓學生自悟自得,教師只作相機誘導,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質疑啟思,合作學習
學生可能會問:"園園不肯將鉛筆借給同學,是不是一個壞孩子"或從麗麗的角度提問:"麗麗不接筆,很有自尊"可引導學生發表意見,深入討論,不必強求一致。為學生構建互動的模式,營造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的氛圍。
(六)適時運用,實現遷移
在課后第3題"填空,再讀一讀"之后,出示:"一個星期后的一堂美術課上,老師要同學們剪紙。可是坐在園園前面的曉曉沒有帶彩紙,園園看見了,會怎樣呢"請同學讀題、思考、討論,先說說,再寫下來。
這個練習以填空引出教學內容,憑借"臉紅"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續情節引導想象事情的必然發展。整個教學片段融聽、說、讀、寫、思于一體,又滲透思想教育,沒有多余的講解,訓練扎實而有效,實現了知識的正遷移。
關于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母親的呼喚》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S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以"母親的呼喚"為線索,寫了作者兒時的三件小事,平凡真實,感人至深。文章采用"總―分―總"的敘述方式,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結構完整。
2,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領悟"母親的呼喚"里包含著母親深深的愛,體會母愛的深切和偉大。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
(3)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認識母愛的偉大和親情的可貴,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的道理。
3,教學重點:
從母親簡單的話語,樸實的舉止中,體會母愛的深切和偉大。
4,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為什么說"身在福中不知福"。
二,說教法
這篇課文歌頌了母愛的深切和偉大,情真意切,意味深長;語言樸實無華,卻耐人尋味,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教學過程中,我嘗試運用了以下教法:
(一)緊扣"呼喚",層層深入
"母親的呼喚"作為文章的線索,貫穿于全文。基于課文的這一特點,教學時我以課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通過初讀課文,了解母親的愛和關懷主要體現在三件事上。然后引導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領悟母親的呼喚里包含了關心,關愛,擔心和幸福,母親的呼喚其實是愛的呼喚,而作者在母愛的感召下,學會了長大,學會了給予,學會了責任,懂得了珍惜。
(二)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這篇歌頌母愛的文章,情真意切。為激發學生的感情,我在此課的教學過程中創設了多個情境。如上課伊始,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誦讀古詩《游子吟》,說說自己的感受,從而為學習課文奠定了情感基礎。我還和學生一起演唱《世上只有媽媽好》來升華情感。在閱讀教學中穿插音樂,配樂朗讀,來渲染氛圍,抒發情感。
(三)品詞析句,明情悟理
語文的課堂是情感的課堂,沒有感情的課堂就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生命。怎樣讓學生通過文字進行情感體驗,煥發生命呢 最好的辦法莫過于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了,我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將品詞析句,感情朗讀始終貫穿于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通過品讀,賞析"輕柔","憔悴不堪","淚眼模糊","喜極而泣","聲嘶力竭"等詞,領略文字的美妙,品悟字里行間的情真意切;我還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牽引學生進入文本角色,感受人物的精神,明白母親的呼喚其實都是母愛的流露,都是親情和關懷的表示。
三,說學法
1,自主探究
2,合作交流
在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兩種學法的指導。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并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說,讀,問,評,議等去實現,例如:通過閱讀課文,以及對一些重點詞句的探究和體驗,思考母親的呼喚里包含了什么,然后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反饋交流情況。再如結合課文讓學生說說你有過聽到母親呼喚時的甜蜜體驗嗎 對母親的呼喚你也有和文中小蓉一樣心生厭煩的相同感受嗎 這些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目的是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感悟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四,說練習設計
通過對文章內容的了解,情感的介入,孩子們的心里一定蘊藏了對母親的感激之情亦或是愧疚之情,于是我設計了抒情吧這項練習,讓學生以作者的口吻對文中的母親說一句話,以自己的口吻對自己的母親說一句話,以及對天下所有的母親說一句話。它是對課文的一個拓展和延伸。旨在抒發美好情感,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一)緊系課題,奠定情感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上課伊始通過賞讀古詩《游子吟》,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對母愛有了初淺的感受。師生一起演唱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奠定情感基礎。再板書課題,引導學生質疑,母親的呼喚包含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并畫出感受最深的語句,寫出自己的體會。通過同桌交流,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進行感情的互動。
(三)精讀探究,品讀體味
1,讀中聯想,回歸生活,激發學生情感
整體把握課文后,通過交流,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說說母親的呼喚包含了什么 運用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引讀的方式,讓學生與文本進行直接對話,掠過歲月的痕跡,將情景再現,勾起學生對兒時生活的美好回憶,引發學生通過聯想把閱讀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經驗連接起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教學課文第1自然段時,引導學生理解"輕柔"是什么意思 母親為什么是輕柔的呼喚 是什么給了初學走路的嬰兒勇氣和力量 感受到母親的呼喚是親切的,溫暖的,母愛的力量是強大的。了解母親的呼喚包含了無限的關愛。再讓學生說說自己都有哪些甜蜜體驗 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最后通過齊讀,回歸生活,激發學生情感。教學第2自然段時,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我"在和母親捉迷藏時總能看到母親 引導學生體會"總是"一詞,領悟母親是時刻關注著我,關心著我。在和"我"捉迷藏時母親的神態是怎樣的 引導學生理解"慈祥",體現母親的善良,和藹。再讓學生說說看到作者兒時和母親捉迷藏這個場景有何感受 理解作者為什么說那溫馨的一刻,是我幼年生活中最快樂的回憶。
2,讀中感悟,走進人物,體驗情感
課文第3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也是文章最感人的部分,為了更好突出重點,我力求做到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認為感悟不是告訴,不是分析,不光是理解,而是刺激,探究,更是體驗。
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著重抓住母親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神態的變化描寫,通過多種閱讀方式,全方位地感受一位母親的偉大。①采用"默讀—點讀—評讀—齊讀"等多種變化方式,讓學生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的認識,情感得到熏陶。②音樂是奏響心靈樂曲的神奇音符,因而我選擇了一段極富感染力的音樂來營造氣氛,引領學生走進人物內心情感,感受人物精神,情感得到震撼。
關于語文說課稿 篇11
《十五從軍征》這首樂府詩描述的是一位少年從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這首詩沒有華麗的修辭,只是用極其樸實的語言,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形象,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古詩學習經驗。故此文表面意思的理解完全可以教給學生自主學習,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教師可以加以點撥。由于學生學過的詩大多以寫景狀物為題材,對反映古代戰爭的這兩首詩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要求學生在課下查找一些有關樂府詩、詩人王昌齡及“飛將軍”李廣的資料,可以輔助學生理解時代背景。 設計思路:
滲透學法以自讀為主。在明了詩意的基礎上理解詩文的內涵,其中適當滲透有關詩文的課外知識,引導學生對詩的內容及表達的情感作淺易的欣賞,不作繁瑣過細的分析。在賞析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共同交流、各抒己見,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意識和主動學習的習慣。
《十五從軍征》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反映了戰爭帶給勞動人民的痛苦和災難。
學生經過5年的語文學習,在課內外都曾接觸過有關戰爭的文章,同時,對詩歌也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步驟,但是,也還存在理解詩歌不夠深入,特別是在體悟詩歌情境上有著不足。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著力培養學生聯系上下文及課文插圖,根據詩句想象畫面,對詩歌進行賞析的意識和習慣,幫助學生建構詩歌中所傳遞的對戰爭的全面認識。
學生通過學習這首詩,不僅要構建起老人回鄉的情感變化脈絡,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抓住對文中重點詩句的想象、感悟、品味、誦讀,去豐滿學生對戰爭的認識,準確把握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其中,抓住對文中重點詩句的想象、感悟、品味、誦讀,是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點,而依托詩歌中的語言文字,去豐滿學生對戰爭的認識,了解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是本課主要實現的人文目標。二者以呈現人物情感變化線為主線,以讀、議、悟文中的語言文字為手段,互為促進,實現本節課教學中的二性有機統一。
關于語文說課稿 篇12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少年閏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五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以“初識魯迅”為專題編排,四篇文章中只有《少年閏土》這一篇是魯迅的作品,選自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故鄉》。這是一篇經典名篇,它所散發出來的魅力是叫讀者不可抗拒的。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它在本單元中訓練學生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通過對文中優美的、含義深刻的語句多朗讀、多體會,悟出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全文以“憶——盼——見——佩——思”為線索分為五段。課文先描繪了“我”記憶中看瓜刺猹的閏土,接著寫與閏土相識、相處的過程。重點寫了閏土給“我”講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和潮汛看魚四件事。最后寫兩人的分別和友誼。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干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也反映“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表達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是閱讀訓練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鑒于六年級學生的知識技能現狀和本組文“讓魯迅這一人物形象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這一重要的目的要求,我特別對本課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落實點:新課標規定“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本課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感受少年閏土這一人物形象,了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干、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通過聯系上下文、時代背景、同學相互討論等方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過程方法指引點:新課程倡導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運用對比、想像、朗讀等多種方法,進一步理解文本,真正做到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作者對話,產生心與心的情感共鳴。
情感態度滲透點:新課標規定,“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本文是學生初識魯迅,要讓學生了解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本文通過“我”與閏土的對比,流露出“我”對生活在“高墻大院”中的不滿足,以及對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的向往。滲透著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和對封建主義的批判。要讓學生體會這些并能升華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
教學重難點及解決方法:學習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語言、動作,體會人物的特點和理解含義深刻句子是本課的重點,而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更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對于如何教會學生揣摩人物的語言動作可以采用模仿的方法,讓學生親自去演,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能豐富課堂。使學生全員參加都能積極動腦,大家暢所欲言,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對于如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可以先讓學生課下收集寫作背景的資料結合其背景加以理解,老師再可以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情感。
二、說教法
根據課標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精神,我根據;六年級學生的階段水平并結合本單元的重點,確定如下的教學方法:我的教學思路是快速閱讀課文,理出文章脈絡,總體感知人物的個性特點和事件;接著深入學習有關段落,體味少年閏土的性格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設計,學生對學習的內容一目了然,學習目的明確了,學生的主動性就被調動出來了。
三、說學法
教學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會采取多種朗讀方式:自由讀,指名讀,想象畫面讀等方式來學習,在理解中朗讀,在朗讀中領會,在朗讀中升華感情。以讀代講,適時點撥,使學生走進文本能夠深深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濃郁的情境中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最后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讀思結合,動靜結合,在研究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載。
四、教學流程
本課共分三個課時來完成。
第一課時:了解課文大意;認識生字新詞,讀通課文;理清課文順序,給課文分段并命名。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并背誦。
第二課時:理解課文第四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干、機智勇敢、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感受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三課時:感受作者和閏土之間的深厚感情,了解閏土樸實可愛的特點;學有余力的同學會模仿課文一處片斷,寫一段一個人外貌的話。
在這里主要說一下第一課時的流程。
1、創設情境,揭示新課。
出示“月光刺猹圖”(不用說出圖的名稱),教師在配樂中用優美的語言描述圖畫的內容引學生入境。介紹圖中的少年就是閏土,引出課題。(如“這是一個幽靜的夜晚,一輪金黃的圓月高高地掛在深藍色的天空中,圓溜溜的大西瓜靜靜地躺在海邊的沙地上。碧綠的瓜地里,有一位英俊少年,手捏一柄鋼叉,正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這少年是誰呢?對,這少年便是閏土,今天我們一起學習17課《少年閏土》。)
小學生因為認知上的限制,感性的情景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快速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通過老師對閏土生動的介紹使閏土這個人物在畫面中鮮明地樹立起來,讓學生迫不及待地去鉆研課文。
2、介紹背景,初讀課文。
由學生匯報課下收集的關于魯迅的資料,老師總結歸納:這篇課文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寫的,1919年魯迅回到了故鄉——紹興,兩年后,他就以這次回家的經歷為題材,寫下了小說《故鄉》。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就是《故鄉》里面其中的一段。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畫出段落。
在這部份中,由于魯迅的語言文白相間,學生在字詞方面可能會出現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不理解“其間、無端、素不知道、如許”等詞語,教師可通過課件練習幫學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課文時解決。
把下面的詞語與正確的解釋連線:
其間 只知道
無端 稀奇
素不知道 如此
如許 從來不知道
希奇 其中
單知道 無緣無故
3、重點講讀,以此推彼。
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的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①三十年后,魯迅回到故鄉,腦中浮出一幅畫面,是什么畫面?(學生認真讀第一自然段,為畫面取名——“月夜刺猹”)
②閏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勇敢、活潑、機智……)
③當魯迅回憶這幕時,懷著怎樣的心情?(小組討論:懷念、不舍、留戀……)
④你讀完這段后有什么樣的心情?(羨慕……)
四個問題后學生就已經把第一段學的很透了,然后老師再提出要求:像這樣的畫面在課文中還有很多,你能找出來嗎?(小組分工合作找出其他三幅畫面——雪地捕鳥、沙灘拾貝、潮汛看魚)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的四個問題其實就是交給了學生讀課文的方法,即:(板書)
讀懂畫面——命名
讀懂人物——印象
讀懂作者——情感
讀出自己——心情
體現了“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理念。
4、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本課重點講了課文的第一段,而第一自然段也是全篇的重點。在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的閏土是一個勇敢、機智,喜歡刺激的少年,而在《故鄉》中,成年以后的閏土卻是呆板、痛苦,將一切希望都寄予神靈的愚昧農民,前后的對比反差之大令讀者深思。關于這點教師在講課時可以做適當的滲透。而對于“我”與閏土在年少時和成年時的強烈對比,如,年少時“我”非常羨慕閏土,自己生活在“高墻大院”之中 也應該做適當的滲透,使學生能夠更多的了解魯迅的思想
5、布置作業
閱讀魯迅的作品,寫一篇讀后感。
老師可以提供題目,如《我心目中的魯迅》《論閏土形象》《一代文豪——魯迅》《我看舊社會》等,也可以由學生自由命題。
關于語文說課稿 篇1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鑒賞文學作品。”本文是我國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的代表作。作者描繪的荷塘月色,形象生動、語言優美、典雅,藝術技巧純熟、自然,是一篇經典的美文。鑒于以上分析,根據課程改革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了解作者尋求寧靜、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品味作者高雅的審美情趣。
2、知識目標:學習巧妙的語言修辭,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3、能力目標:訓練朗讀、分析、表達能力。
(三)教學重點:鑒賞語言美,掌握情景交融藝術手法
(四)教學難點:通感的學以致用
二、說教法:根據以上的分析以及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和年齡、心理特征(感性思維為主),擬采用誦讀法、直觀演示法、設疑討論法。聲情并茂的配樂誦讀法:此法可使聽眾漸入佳境,引起共鳴。圖文并茂的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打出荷塘月色圖幻燈片,配合語言描繪,視聽結合,調動人的多種感覺器官和想象,使學生多角度感受到美。合作互動的設疑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集中探討。
三、說學法:教學相長,學生又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結合學生特點,以提升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為目標,有針對性的引導他們自學自我提升。
1、 課前預習,明確課堂任務,提高效率;課后拓展,多渠道閱讀相關文章,廣開眼界,鍛煉自身收集信息、自主閱讀能力。
2、 多模仿示范朗讀,是提高朗讀水平的有效途徑
3、 深入研讀課文,課堂上積極參與,提高思辨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 導入(2分鐘)1、擬用舊知識導入法,讓學生列舉關于“荷”“月”的古詩詞等名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出污泥而不染”“月上柳梢頭”“月兒彎彎照九州”,等等。2、明確本堂課教學目標為賞析語言美,感受畫面美。
(二)4、5、6段課文分析(33分鐘)
先介紹作者是為了排遣不寧靜的心情,選擇了獨游荷塘,然后自然過渡到4、5、6段荷塘月色的學習。(一兩句簡單的過渡必不可少,即可突出重點,又保證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和嚴謹性。)
1、朗讀訓練(8分)
課前預習已整體感知文章,課堂設計配樂朗誦,加深美感印象,可挑選學生代表與老師一起聲情并茂的朗讀,并進行點評。
2、賞析語言美,品味畫面美(25分)
提問:這幾段寫了什么?都說它美,它美在何處?
理論依據:美感是一種心理現象,美感產生的生理基礎有視、聽、味、嗅覺等多種感覺器官,品味作者筆下的荷塘月色也需要調動多種感官的想象,這種美的想象屬于心理學中的再造想象,即是根據別人的描述或圖樣進行的想象。一句話,調動多種感覺器官進行想象,給予學生充分自主感受的空間,才能深刻品味到這種美。
⑴語言美
本文語言突出特點,運用大量修辭手法,神采飛揚,其中的博喻、疊詞、通感為重點,對此學生卻較生疏。
①博喻就是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復設喻去說明一個本體,又叫連比,運用博喻能加強語意,增添氣勢,使得意象更形象,如文中荷花的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如此光潔、瑩潤、精致的荷花,你能不多看幾眼嗎?
學以致用:發揮想象,仿寫或擴寫,寫出你心中的荷花(仿寫、擴寫是高考考察的語文能力之一)
②疊詞
切入角度:用音樂的擊鼓打節奏方式領略疊詞獨有的韻律感,如“曲曲/折折”“陰/森森”“脈脈”節奏分別是……(學生會用手指叩響桌子去感受疊詞帶來的音樂美感,荷塘月色的靈動飄逸。)
課外拓展:《詩經》中的大量疊詞,如“關關雎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③通感:
明確定義和用法,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典型例句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讓讀者通過聯想、想象得到了嗅覺、聽覺上的雙重美的享受,似真似幻,若隱若現、撲朔迷離。
課外拓展:中國古典詩詞中有大量的通感現象,注意積累。如杜牧《秋夕》“天階夜色涼如水” 宋祁《玉樓春》“紅杏枝頭春意鬧”
學以致用:當堂造句,鞏固消化,鍛煉文筆。
⑵畫面美
語言的美即表現出了畫面的美,詳見板書。
根據學生對美的體驗以及老師的總結,列出本堂課的主板書,見第3 頁。
3、 課堂小結(5分鐘)
心理學“注意規律”的教學運用:展出幾幅荷塘月色圖幻燈片,讓學生用原文中的句子進行描述。此法的作用一可大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二可以讓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進行自檢;三可實施啟發性教學,如下:
教育學“啟發性教學原則”的教學運用:引發學生思考并討論,“圖片的荷塘月色與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月色,你覺得哪個更美?”引導學生領會語言文字的魅力和表現力,最終落實本課教學目標,品位語言美,從而感受語言背后的畫面美。
4、 課后練習學以致用,運用本課語言技巧“疊詞”“通感”等,以“沙灘月色”為題寫一片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關于語文說課稿 篇14
一、說教材:教材地位
這是小學語文課本第一冊的一篇詩歌,詩歌以簡單易懂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漂亮的江南圖,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詩歌我將分2個課時進行授課,這是第2課時。
教學目標1.理解文中的詞語、句子;2.學會由遠至近,由左至右地看圖;3.體會江南風景之美,從而產生熱愛祖國山河,愛護環境的感情。教學重點:1.理解文中的詞語、句子;2.感受江南之美。教學難點:1.在無法親臨其境的情況下感受江南之美
二、說教法:
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本課的實際情況,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1.知導入法。溫故而知新,運用舊知導入可以為學生學習課文打好基礎。2.境陶冶法。由于小學生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在無法讓其親臨江南的情況下,為學生創設一個旅游的情景,讓他們可從聽覺、視覺感受江南的美。
三、說學法:
新課程表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學生評價成為學生朗讀提高的推動力,同時也在正面、互動的評價中為課堂教學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為此,在學生學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兩種:1.讀感悟法。2.學習法。
四、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鞏固知新
一個字由陌生到熟悉乃至識記在心,是需要反復鞏固練習的,因此,我選擇了用開“小火車”的形式來回顧上節課學過的生字詞,而這種富有童趣的識字游戲有效地避免了識字的枯燥,鞏固了生字識記。2.創設情景,激發想像
在復習完生字詞之后,我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即將坐火車出發去江南了,你們準備好了嗎?那么,現在讓我們帶上生字寶寶一起出發吧。”這樣我們可以從語言上為學生營造一個想像中的旅游情境,激發學生對江南進行想像。
接著,我再以一個導游員的身份向學生簡單介紹江南,讓學生對它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為學習下文打好基礎。
【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11-09
《語文》說課稿06-25
語文《白鷺》說課稿07-08
小學語文的說課稿11-16
語文《春》說課稿07-10
語文《老王》說課稿07-10
語文《山雨》說課稿10-31
語文《海燕》說課稿11-11
語文《橋》說課稿04-07
語文《藥》說課稿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