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4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和學情
《觀潮》是山水游記的佳作,南宋文學家周密用精妙純熟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寫,將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節選自《武林舊事》,編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個單元所選用的篇目都是以描寫自然山水為主題的古代詩文,單元要求“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復的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在四年級里,學生已學習了近十篇文言文,還閱讀了一些課外文言短文,學生對文言知識和文言文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根據以上內容,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賞析文中的優美詞句,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3、了解錢塘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礎上品析課文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就是告訴我們教學方法要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對象等因素進行合理的安排為此,在這堂課里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1、激趣導入法
文言文的字詞句和現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習慣距離較大,學生較難讀懂,這是他們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堂課里,我利用小學四年級的一篇同名課文,通過現代文方便理解的特點,讓學生對文章描寫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過古人與今人對觀潮的熱情和看法導入課題
2、小組競賽法
據研究表明,大腦處于競賽狀態時的效率要比無競賽時的效率高得多,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去為此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了難易結合的朗讀、譯讀、賞析和表演競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通過競賽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了學生的團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競賽中主動的獲取了知識
3、實踐鞏固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的活動”在這節課里,我安排了一個“學做主持人”的環節,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來介紹錢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觀眾的反映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極大的激發他們學語文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多媒體輔助法
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對學習的知識就越容易理解和鞏固錢塘江大潮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遙遠,借助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為優美壯觀的畫境,它能帶給學生在聽覺、視覺等感官上極大的享受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散文語言文字的優美
三、說學法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文言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這篇課文,我要求學生使用以下學習方法逐步地掌握課文內容:
1、借助文下注釋、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
文言文言簡意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閱讀時也很難一目了然,中學生養成閱讀注釋、查閱工具書的習慣,不僅能夠初步達到“了解內容”的要求,還可以為課外閱讀開拓廣闊的天地
2、反復誦讀,積累語言材料,培養語感
在文言文教學中,要讓學生讀通課文,理解文意,必須讓學生反復誦讀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自然而然就能積累語言材料,提高朗讀能力,形成一定的語感
3、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閱讀課文
即不動筆墨不讀書好的閱讀方法,能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行閱讀、自己注解、自我圈點、自我評注,直接在閱讀材料上畫上思索的軌跡,打上認知的烙印這種學習方法可以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習慣,還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寫作水平
四、說教學程序
(一)開講激趣、導語引入
首先我在屏幕上展示小學課文《觀潮》,讓學生欣賞這篇現代文會將學生與文言文的《觀潮》拉近距離,同時,也會引發他們的好奇心:相隔幾個世紀的錢塘江大潮有多大變化呢?古人和今人觀潮的熱情是不是一樣呢?然后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回顧了小學課文《觀潮》,現在我們要學習南宋文學家周密的一篇散文,題目也是《觀潮》這兩篇文章作者不同,寫作的時間更不同,但他們所描繪的都是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讓我們來看看古人和今人眼中的錢塘江大潮有何異同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過渡到對新課的學習
(二)朗讀課文,了解大意
朗讀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學生試讀,這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一個檢測;其次是教師范讀,這是對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最后是學生仿讀,這也是一個學習與改進的過程通過反復地朗讀,學生可以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課文內容也會有一個大概印象緊接著我給出一道思考題:這篇課文描繪了哪幾幅畫面?經過分析可以看出課文中的四個自然段,剛好描繪了四幅畫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歸納成:海潮圖、演習圖、弄潮圖、觀潮圖這樣,學生對于文章內容就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三)小組合作,分析課文
我把全班分為四個小組,一個組分配一個自然段,即一幅畫面要求四小組以競賽的方式完成兩項任務:
1、找出本段的重點字詞,能夠用自己的話翻譯句子。
2、選擇你最喜歡的語句,試做簡要的賞析這兩項任務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依據他們答題的情況、小組參與面與課堂上的表現計團體得分
這個環節是這堂課的主體部分,教學的重難點都在這里得到解決采用小組競賽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團體榮譽感和好勝心的驅動下,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找出文中的重點字詞和翻譯句子是一項非常簡單的任務,學生借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就能較好完成,而賞析文中優美的語句則是一項略有難度的任務,可以提示學生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品析,這樣就可以降低這道題的難度系數文中可圈可點的地方比較多,比如海潮圖中對潮水的描寫,運用了不少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像“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就將潮水形、色、聲、勢幾方面的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再比如觀潮圖中,描寫觀潮人群的密集,實際上是從側面襯托江潮之勢和水上表演之精彩,這些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都值得學生去揣摩和品析為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要求他們并運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為答題作好準備只要學生說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認可。
這種競賽活動不光可以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也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作為教師的我,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我覺得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四)能力延伸,拓展訓練
當兩輪緊張激烈的競賽結束,同學們極有可能意猶未盡,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給出一道創新題:七百多年過去了,人事已非,而錢塘海潮盛景依舊如果你是觀潮盛景的直播現場主持,請根據學完本課后印象,用自己的語言向觀眾介紹最打動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畫(這道題其實也是對課文內容的鞏固,但并不是單純的翻譯課文,而是要求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再創造,同是也是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臨場發揮能力的訓練)
為了讓學生盡快地進入角色,我在屏幕上展示錢塘潮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來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優美動聽的旋律、直觀形象的畫面,加上學生精彩的解說,一定會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受到這大自然的神奇與壯美。
最后對以上的比賽作小結,計算出總成績,評出優勝組給予鼓勵,也要對表現突出的學生加以表揚但我想,這個時候勝敗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全心地投入、收獲了知識,那么他們都是勝利者到這里,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基本上已經達到了。
(五)復習鞏固、布置作業
我再次和學生一起回顧課堂內容,梳理知識要點之后布置作業:比較兩篇《觀潮》在內容上和語言上有何異同?我設計這道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閱讀,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并學習其寫作技巧由于時間的關系,這道題可以在課后完成。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火燒云》。
一、說教材
教育科學版四年級語文下第二課《火燒云》是我國著名女作家蕭紅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生動、準確的語言,描繪了火燒云從上來到消失過程中的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展現出絢麗多彩、神奇美妙的大自然景觀,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通過學習本文,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這篇課文共七個自然段,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寫火燒云上來時,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第二部分寫火燒云的顏色、形狀在不斷變化著。
第三部分寫火燒云下去了。
全文緊緊抓住“變”來寫。火燒云顏色與形狀的變化之快、變化之多,是火燒云的特點。了解作者運用聯想寫火燒云顏色和形狀變化的方法是本課的重點。作者在描寫時注意抓住火燒云顏色變化和形狀變化“多”“快”的特點來寫。
《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提出的目標:“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收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本文作者以形象、生動的語言和合理的想象,描繪出了火燒云的奇妙景觀,為我們展示了一副絢麗多彩的圖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喜愛與贊美。
因此,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安排了一課時的教學。
四年級的學生喜歡活動、好奇心強、好幻想,以直觀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對事物的理解大都建立在直覺和經驗上。(學生情況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和學情分析,我從三個維度分析教學目標和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1、知識和能力:
a.正確讀寫“笑盈盈、乘涼、鎮靜、恍恍惚惚”等詞語;
b.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喜歡的段落;
c.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及語文學習能力;
d.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
2、過程和方法:學生聯系自己生活中的經驗,發揮想象力,自由、努力地去體驗課文中的情感,生發出自己對火燒云和自然的美的認識與體驗,并試著用自己的話把它說出來。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能感受到一些字詞的表現力,初步體會到想象在情感表達上的修辭效果,激發出對自然的喜愛之情。
其中,在反復朗讀中了解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產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是教學重點;體會想象的修辭效果,學習作者觀察實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認知規律,本次教學采用直觀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和課本插圖讓學生整體感受火燒云變化的全過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法來逐步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利用自由談感受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對火燒云、對自然的想象力和口語表達的能力。為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宜將情景教學法貫穿教學始終,并輔以重點詞句突破,圖文結合,反復誦讀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主要采用了課前搜集資料,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現代教學手段,配合板書與多媒體設備,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說學法
教學圍繞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組織。在這節課的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我始終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自主探究為主線”的原則。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四、說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用課本插圖和事先準備好的圖片讓學生看圖談感覺,引導他們說出對于自然的喜歡、贊美之情。由此,自然過渡到課文《火燒云》的學習。(設置情境是為了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調動起學習的興趣。)
2、字詞認讀
要求學生自學,運用互相幫助、查字典、小老師等形式自主學習,最后由教師檢查和糾正,進行針對性教學。(根據三年級學生的能力,為了增強其學習漢字的自覺性和自學能力,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學會合作學習和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效率。)
3、反復閱讀,體驗情感
首先,可以讓學生自由朗讀,初步感知課文大意和情感態度,找出喜歡的句子,說說讀后感。接著,開火車讀,檢查閱讀情況,讓學生們互相糾錯。
然后,再讀課文,細細體驗,進入段落學習。這是教學的重點。教師指名讀,學生評價。
(一)來由學生一步一步揭開教學程序,二來使學生學會評價自己和他人,從而發揮學習的主體性。
教師提問
(一)什么叫“火燒云”呢?請從課文中找出一句話來回答。
(二)火燒云上來后,地面上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想象一下:
(三)地面上還有哪些事物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四)第三自然段這一段寫了火燒云的什么變化?把描寫火燒云變化的詞語畫下來。
(五)從這么多的顏色中你知道了什么?
(六)想象:火燒云還可能有哪些顏色?
(七)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我用幾個問題將教學重點逐步呈現出來,使學生隨著思考的深入來體驗到課文的情感。學完課文后,讓學生再一次富有感情的朗讀,強化體驗到的情感,領略語言之美。我用問題情境來引導教學,主張學生自主學習,從而逐步完成教學重點。)
最后,全班齊讀(體會火燒云的多變)。(先小組合作,再進行比賽,在愉悅活潑的氣氛中解決教學難點。)
4、布置作業
⑴背誦全文。(在理解和體驗的基礎上背誦課文,強化教學效果和升華情感體驗。)
⑵學習課文中的想象和聯想,利用想象和聯想自由地寫兩到三句關于景色的句子。(這項作業采用“下保底,上不封頂”的原則進行評價。)
5、評價小結
你們真會思考!你瞧,祖國的語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個“燒”字既突出了火燒云上來時天空的顏色,像火一樣紅;又如同熊熊燃燒的烈火一樣有氣勢,給人一種動態變化的感受。希望同學們在課余時間能多細心地觀察大自然,相信你們會有豐富的收獲。
五、板書:
(因為《火燒云》是篇景物描寫的散文,邏輯性不強,而意象性很強,所以我用詞語式板書,用幾個關鍵詞突出中心意象:)
火燒云
顏色一會兒……一會兒……
一會兒……一會兒……
變化
馬:形狀狗:獅子:
(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有利于概括能力和布局謀篇的能力。它是施教的“藍圖”,是教與學思路的體現,是一篇課文教學的縮影。)
六、結束語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于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美麗的集郵冊》,接下來,我將就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七個板塊進行今天的說課。
一、說教材:
《美麗的集郵冊》選自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方寸世界”。課文是一首氣勢宏大而語言優美的兒童詩,作者借小小的郵票和集郵冊書法熱愛祖國的深情。
二、說目標:
1.運用已知的識字方法進行獨立識字;
2.通過抓住關鍵詞、句等方法,了解祖國山河的壯麗和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3.通過入情入境地朗讀感受文章的語言美,體會詩歌抒發的愛國情懷。
三、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處于第二學段,這一學段的學生經過前三年的積淀,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然而,同時他們收到生活經驗、閱讀積累的限制,對文本的把握,文字的咀嚼還需要老師的適時引導和點撥。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朗讀法、講授法
學法:合作探究法,在讀、思、品、議的過程中學習課文。
五、說教學過程
今天我要說的是第二課時,第一課我已經完成了以下目標1、指導學生完成摘錄筆記,學習了生字生詞。2、梳理了文章脈絡。3、交流課前搜集的和郵票有關的資料。
下面我分六個環節說說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著眼題目,理清線索。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這一課程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閱讀方法的支持。《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指出第二學段要在默讀的基礎上學會略讀,能粗知文章大意。基于此目標,上課一開始我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說說這首詩都描寫了什么。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幫助學生梳理出文章的線索,板書:壯麗山河悠久歷史
第二環節:靜心讀文,質疑思考。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無論思考什么問題,都要立足于自讀,自己產生問題,引起思考。
這一環節我請同學們靜下心來,再次默讀課文,隨手標記自己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可以是字詞也可以是課文內容。接下來分類處理問題,簡單的字詞問題當時處理,大家共性的問題以及突破課文難點的重點問題在深入學文時處理。例如:桂林山水動人的傳說是什么?日月潭、半屏山為什么在做思鄉的夢?黃帝陵、軒轅柏為什么在唱古老的傳說?畫像磚、青銅器是什么?祖國歷史有什么關系?兵馬俑為什么會讓全世界驚嘆?唐三彩為什么讓人著魔?為什么翻開美麗的集郵冊,我就更加熱愛祖國了?
緊接著,我以“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進詩歌。”一句話引入第三環節的學習。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以讀悟情。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基于這一目標,在第三環節的學習中我采用了這樣的學習流程:自主閱讀,尋美——品析探究,悟美——深情朗讀——頌美。
第一步,自主閱讀,尋美。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用筆勾畫展示祖國壯麗山河和悠久歷史的句子,畫到你感覺到美的,或者令你精神一振的句子就出聲讀一讀。
第二步,品析探究,悟美。
首先,學生交流在詩中找到的祖國的壯麗山河。在學生交流時,我通過引導學生想象、圖片展示,讓抽象的東西變得更加直觀,使學生深深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至于桂林山水的傳說、思鄉的夢、古老的歌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就能解決。
接著交流祖國的悠久歷史。這一部分由于學生對于歷史的不熟悉,我先讓學生在小組里交流,借助前一天分內容搜集的資料解決部分疑難,如畫像磚、青銅器、敦煌壁畫是什么,古都指的是哪里。然后再全班交流,感悟祖先的智慧,感悟藝術大師的鬼斧神工。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抓住兩個“多少”感受藝術大師能工巧匠的杰作多極了,數不勝數,讓人自豪。
最后,全班討論大家共同的問題“為什么兵馬俑讓全世界驚嘆?為什么唐三彩讓人著魔?”為突破這一難點,我通過圖片給學生帶來直觀的感受,然后再讓學生介紹兵馬俑和唐三彩的歷史,讓學生從情感上產生由衷的自豪感,再帶領學生抓住重點詞“驚嘆、著魔”來感受文物的精美,我是這樣設計的,問學生用近義詞“驚訝”來替換“驚嘆”可以嗎?用“著迷”來替換“著魔”可以嗎?通過別人的驚嘆著魔讓學生再次感受到兵馬俑和唐三彩的精美、杰出,再次激發學生為祖國感到自豪的情感。
第三步,深情朗讀,頌美。此時此刻,深情朗讀變得水到渠成、不著痕跡。我讓學生帶著自己所體會到的情感,出聲朗讀二、三小節,通過朗讀發現詩歌語言的特點——大量使用對句。為了讓學生感受“對”句的節奏美、音韻美,我和學生進行合作讀,我讀每一節的總起句,對句部分男生一句女生一句,這樣,既感受了對句的美,學生感知了這兩小節的結構,一舉兩得。
郵票帶領著我們欣賞了祖國的壯麗山河,又讓我們回味了祖國悠久的歷史長河!孩子們,作為一個中國人,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帶著你的激動,帶著你的自豪,我們一起朗讀第四小節。
第四環節:讀寫結合,升華主題。
我們回過頭來看課題《美麗的集郵冊》,說說為什么我的集郵冊“美麗”?(山河壯麗歷史悠久)
引導學生發現二、三節最后的省略號,啟發學生省略了什么?
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入本課的寫作訓練:我們的國家還也有許多美景和名勝古跡,老師出示圖片,誰能像課文那樣為它們配上一一對應的詩句呢?
這樣寫話練習既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又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再次為祖國感到自豪。這樣的設計讓“聽、說、讀、寫”真正落到實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第五環節:課后鞏固
背誦詩歌
五、說板書設計。
美麗的集郵冊
壯麗的山河
祖國偉大
悠久的歷史
這首詩以集郵冊、郵票,橫向看祖國壯麗山河,縱向描述祖國悠久歷史,抒發了熱愛祖國的深情。此板書清晰明了地呈現了課文線索,易于學生把握詩歌內容。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呼風喚雨的世紀》是九年義務四年級小學語文 第7冊第8組中的第1篇課文,文章的作者僅用短短的幾百字就清楚地介紹了20世紀一百年間的科學技術發展歷程,展示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燦爛前景,喚起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和探索科學的濃厚興趣。根據四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語文閱讀基本功訓練的重點本組課文訓練項目及教材的特點,我確定了這些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能正確朗讀16個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能說出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4.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產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根據課文的內容及本單元對學生的要求,重點:了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難點: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本課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注意主體的參與,發展思維,培養學習能力,以達到教學目標,使用的方法為: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合作探究法,品詞析句法、以讀帶講法. 2、學法:指導學生運用讀、思、劃、議、說,同桌互學,小組合作等方法
三、說教學流程:
怎么樣教學這節課呢?我采用: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抓住重點,深悟課文—拓展延伸,情感升華四個環節來組織教學.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我們齊讀課題。課題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樣,這句話是課文要表達的主要意思。我們一起把這句話寫下來,我寫在黑板上,你們寫在筆記本上。
設計依據:創設情景,導入新課,一開始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生詞,讀通課文。
2.默讀全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課文主要是圍繞那一段寫的?用“”劃出來。
(三)、抓住重點,深悟課文。
1.直入中心,引導質疑。(出示: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這句話自成一段,簡要地點明了課文的中心。學生齊讀語句,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句話質疑。
2、.細讀第二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設問句。理解“發明”和“發現”、“一百年”和“上百萬年”的區別。
3.指導學生自學第三、四自然段。
自學提示(出示課件):
動筆畫畫:劃出描寫人類在上百萬年的歷史中的生活狀態和20世紀人類科學技術發展成就的語句。
用心想想:課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們介紹了20世紀人類科學技術成就的,用這樣的方法寫有什么好處?
理解重點句子: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結合第四段內容,進一步理解“發明”和“發現”。(課件出示相關圖片)
體會對比的說明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體會科學技術給人類的生活帶來的變化和好處。
學生舉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課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圖片。)
總結寫法和說明方法運用的好處。
4.學習課文最后一段。
(1)齊讀。思考:你認為20世紀是一個怎樣的世紀呢?
(課件出示)20世紀是一個 的世紀。
(四)、 教師總結:
同學們,法國科學家居里夫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要把生活變成科學的夢,然后再把夢變成現實。”要想讓我們的夢變成現實,我們小學生現在應該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鉆研科學,為祖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文中相關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技能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2)理解文本,體驗人物的內心情感;
3、情感目標
讓學生感悟倫納德老師愛的教育力量,“八個字”對小女孩健康成長的深遠影響。
二、教學重點:
體會倫納德老師關愛學生的高尚情操,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
三、教學難點:
體會小女孩的心理變化過程。體會倫納德老師說的八個字的真正用意和情感。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五、教學過程:
1、開門見山,質疑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生:《難忘的八個字》
2)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難忘的八個字是?生:我愿你是我女兒!相機板書
3)師指板書問:那這我指的是?這個“你”又是指誰呢?
4)我愿你是我女兒!對“我”又產生了什么影響,而使我終生難忘呢?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用畫出來。生自由讀文。
5)交流。課件出示“這八個字仿佛是一束溫暖的陽光直射我的心田,這八個字撫慰了我受傷的、幼小的心靈,這八個字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
a. 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個句子,然后根據這個句子把你最想知道的問題提出來。
b. 學生質疑,師隨機梳理。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幼小的心靈受傷呢?
2、分層閱讀,走進小女孩的內心世界。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這是一個這樣的“我”?你能用文中的一個詞語告訴我嗎?相機理解:與眾不同、令人厭惡
課件:我是一個小女孩。
2)哪些句子寫我的長相與眾不同、令人厭惡?請同學們用筆劃下來,并讀一讀作者是怎樣寫“我”的與眾不同的。
課件:一個小女孩,有著一副畸形難看的嘴唇,彎曲的鼻子,傾斜的牙齒,說起話來還結巴。
師:嘴唇、鼻子、牙齒這些都是人最重要的五官,單一樣有缺陷就很可怕了,而我有……有……有……,說起話來還……。
3)同學們,如果在你的身邊,在你的同學中,就生活著這樣一個小女孩,你覺得別人會怎樣看待她?
課件出示:
當我走在上學的路上,我會聽見別人說;
當我來到校園中,我會……
每當下課后我……
4)師:如果你就是那個小女孩,面對同學們的嘲笑,你會有哪些感受?請你帶著這種感受再來讀讀這句話。(指名讀、齊讀)
5)師:在同學們的嘲笑聲中我越來越不自信,甚至連自己都不喜歡自己,所以我越來越敢肯定,(指一生讀句子),齊讀:除了我的家人,沒有人喜歡我。課件:我越來越敢肯定:除了家人以外,沒有人會喜歡我,更沒有人會疼愛我。師煽情,反復指生讀這一句話
6)師:這時你最需要得到什么?小女孩的愿望實現了嗎?
3、品讀語言,感受倫納德老師的美麗可愛。
1)師:在同學們和我的心目中倫納德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文中哪個自然段描寫倫納德老師?指導朗讀。
課件:倫納德老師胖胖的,很美,也很可愛。她有著金光閃閃的頭發和一雙黑黑的、笑瞇瞇的眼睛。
2)這樣美又可愛的老師同學們喜歡嗎?課文中是怎么說的?
3)那么小女孩呢?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
4、一句令人難忘的話,感悟倫納德老師美好的心靈。
1)但是,沒有一個人比我更愛她?“更”字說明了什么?我為什么更喜歡倫納德老師呢?生:這里面有一個不一般的故事。
2)師:這個不一般的故事發生在一次“耳語測驗”的時候。
課件出示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7自然段思考這個怎樣的不一般的故事?
用自己的話把這個不一般的故事和你的同桌說一說。(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把故事敘述清楚。)
5、指導學生在敘述的過程中,體驗小女孩的心情。
師:“我”長相丑陋這個事實已被同學們看見,如果我的左耳先天失聰再被同學們發現,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為什么這么多的不幸同時降臨到了一個小女孩身上。那一刻“我”一定特別——(害怕,緊張)
師:來,送到句子中來讀一讀。
師: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什么?你從哪個詞語感受到的?
師:是啊!為了掩飾自己的缺陷,我不得不最后一個去做耳語測試。“我”的心情能用朗讀表現出來嗎?自己先試一試。
師:小女孩多么自卑,可是自卑的人也是有自尊的,為了讓自己好受些,小女孩是怎么做的?(撒謊和作弊)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她不惜對同學撒謊、在耳語測試中弄虛作假,讓受傷的心不再受到傷害。
課件出示
我把左耳對著倫納德老師,同時用右手緊緊捂住了右耳。然后,稍稍把右手抬起一點兒。
請同學們把表示動作的詞語圈劃出來,并做一做。
同學們讓我們也捂住右耳和小女孩一起聽聽聽聽倫納德老師說些什么?師:“我愿你是我的女兒!”你們聽到了什么?
師:正是這么的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對這位可憐的一個小女孩說了八個字:我希望你是我女兒。
(1)如果你就是這個小女孩,當你聽到倫納德老師親切、溫柔的對你說“我希望你是我女兒”時,你有什么感受?
(2)師:是啊,母親最愛自己的孩子了,因為她喜歡我,愛我,所以才會希望我是她的女兒。每個孩子聽到這句話都會感到歡欣和感動的,更何況是一個從小就缺少關愛的小女孩,她聽到了這樣的話,她的心靈受到了怎樣的的震撼啊!
(3)帶著你的感動,帶著你的震撼讀讀這個句子吧。
師:所以說——
生:這八個字仿佛是一束溫暖的陽光直射我的心田。(課件)
師:為什么我會把這八個字比作一束溫暖的陽光?
師:所以說這八個字,撫慰了——生:我受傷的,幼小的心靈,
師:改變——生:我對人生的看法。
師:令——生:我終身難忘。
師:在這一束溫暖的陽光照射下,從此
課件
一跨進校門的時候我同學們的嘲笑。
耳語測試的時候我。
上課的時候我。
的時候我。
這一切的改變,都是因為很美、很可愛的倫納德老師對長相與眾不同、令人厭惡的我說出了這溫暖的八個字——我愿你是我的女兒!所以說這八個字令我——終生難忘。
正是是這份愛撫慰了“我”受傷的幼小的心靈,是這份愛,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帶著倫納德教師的愛,小女孩在她人生的道路人艱難的前進著,二十多年過去了,小女孩,最終成為了加拿大的作家。
6、拓展延伸、讓世界充滿愛
師:同學們,讓我們都像倫納德老師一樣,獻出自己的愛,把愛的火種,撒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愛充滿人間。
感謝信給倫納德老師。
2、有感情地把課文朗誦給父母聽。
3、幫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貓》這篇課文細致、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本文的語言優美,淺顯易懂。
課文先從三個方面具體表現貓的性格古怪:講它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講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絕然不同的表現;講它什么都怕,但又很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看起來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實,所以說貓的性格實在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在:一是剛滿月,腿腳還站不穩時就愛玩;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
課文在描述貓長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時候的淘氣時,處處流露對貓的喜愛之情,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間接體現。本文語言淺顯易懂,優美樸實。這是課文在表達上的兩個特點。
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了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學習作者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是本課學習的重點,也是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無憂無慮、任憑、屏息凝視、抓癢、稿紙、豐富多腔、摔跟頭、跌倒、膽子、開辟、遭殃、責打”等詞語。其中重點是“任憑、豐富多腔、開辟、屏息凝視”。最難的是“屏息凝視”的理解。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花貓的古怪性格,小時侯的可愛,體會作者對花貓的喜愛之情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課文。
(一)能力目標
1、在“猜”中繼續練習學會結合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
2、在猜中進行創新思維方法的訓練。
3、學習真實具體的寫作方法。
(二)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喜愛之情
2、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體會真實具體的寫作方法
四、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
(一)猜——猜中有比較
猜中結合上下文讀書——發展與創新是我們的課題,也是新課標的核心所在,也是語文教學中的兩大主題。借助課題研究的良好氛圍,我在平時大膽地嘗試。
我教學這篇課文的主要方法就是一個字,就是一個“猜”字。“猜”既是本節課的教法,也是學生的學法。猜沒有問答那樣嚴肅,要求一板一眼,必須正確。問題無論是老師提出還是學生提出,似乎都要求答出正確的答案,心理壓力較大,學生思維受到一種目的的限制,放不開,個性得不到張揚,語言理解和語言表達的創新性得不到良好訓練,與我們創新的主題不相符。
猜常用于各種游戲之中,識字教學中也常用。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應用,有很多好處。猜的形式較多,師說生猜,生說師猜,生說生猜(小組進行,全班進行)。猜的內容包羅萬象,猜字詞的理解,猜句段的理解歸納,猜思想感情的把握,猜體會到的寫作方法,猜未弄懂的問題……無論那種形式,無論那種內容,學生都是在一種比較開放的,比較輕松的交流環境中進行閱讀、思考。
猜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融為一體,就是猜的學生,在猜的時候,也不象“答”那樣被動,而是主動去猜。游戲的經驗,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即使是成績平平的的學生也敢來猜。沒有壓力,“猜”不是“答”,猜自然可以不正確,不怕犯錯誤。猜可以發現學生的答案多種多樣,思路開闊,這正好給教師分析學生學情提供了實據,便于教師正確引導學生。教師從學生的猜中,準確地把握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對語言的理解水平,找到恰當的引入可能知識世界的方法。猜可以更好的發揮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他們爭對同學的猜題,老師的猜題,可以大膽的發表意見,特別是自己獨特的見解。有時還能面對大作家的作品發表不同見解,理由還很充分,這才是創新的培育氛圍。
當學生的意見與書上有較大出入時,這正是老師利用比較的方法進行語感訓練的好機會。學生對相近的詞進行比較,對自己猜的詞與書上的詞進行比較。猜可以將許多學法用于其中。
(二)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任何教學手段都是為教學服務的。因為本文語言淺顯易懂,為了不沖淡學生在語言中的豐富想象。所以,我用這樣的課件對課堂加以形象,補充。
(三)教學環節
1、猜前初讀引學法
自學初讀生疑問——因為這是第八冊的課文,學生手中沒有書,借此機會,我將課后填空練習流在課文之中。學生自讀不完整的課文,發現空白,產生疑問。
依據疑問引出猜——師問:讀了竟今天這篇課文,大家發現什么不對勁的地方嗎?學生自然會回答出課文的不完整。然后我就說:“今天,我們就來猜猜空白處原文是什么樣。”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讀書中自發產生疑問,為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為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對課文充滿個性的理解,奠定了基礎。這是對學生進行語言創新訓練和思維創新訓練的開始。
猜前引出讀書法——大家說說要猜著,你想到采用什么辦法?(結合上下文讀書思考)猜是一種讀書方法,也在這營造出一種氣氛。要學生自主猜出原文,得靠他們已有的讀書經驗,讓學生說出讀書方法,互相提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讀書思考。
2、猜中交流解文意
猜中品讀練填空——學生采用各種方法讀書,猜測文中空白處是什么。猜的形式多種多樣,老師讓學生猜,學生讓學生猜,學生讓老師猜,小組內互猜,全班一起猜。邊猜邊評,評中思考,一邊思考一邊讀書,答案就在這互動的過程中接近。本課語言淺顯易懂,猜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遇到困難時,應多讀書思考,在讀書思考中,在探究中,在比較中,始終讓學生飛翔在語言情景中,發展語感水平。學生不正確的答案是教師引導學生的大好機會。老師根據學生的猜測,分析學情,選擇引導方法,巧妙地將學生從已知知識世界引入未知知識世界。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學生學習的幫助者。
3、猜中引思勇創新——創新是我們的主題,包括語言的創新,思維的創新。猜在閱讀中的應用,是一種創新的示范。學生在猜答案中,如在游戲中,比起回答問題來,興趣濃厚,沒有心理壓力,思路更加開闊。學生不能一猜就中,正是學生獨立創作的時侯,表達不受原文的限制,有的答案雖與原文不一致,用在那兒也很恰當,并充滿個性,學生語言的創新能力得到了發展。不斷的讀書思考,敢于對原文猜想,在創新思維上是一種訓練,創新精神上也是一種激發。
4、猜中引評學交流——合作是未來人成功的基本素質,也是新課標提倡的重要學習方式。本課互猜互評中,學生既進入到語言環境中交流,還進入到心靈中交流,因為互猜的是心里所想。
5、猜題目歸納全文——在一邊猜一邊填空的過程中,學生發現幾對詞的矛盾,從而體會貓的性格古怪,從貓的性格古怪中,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再讓學生猜課題,在不同的課題中再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理解。
6、猜中激趣愛語文——無論是猜文中空白,還是猜課題,課堂中,學生似乎在游戲的心理中。在猜測中,學生感受到一種成功的喜悅,連大作家的作品也敢猜測,有的地方做了修改一樣正確,成功之感自然而強烈,學習興趣自然濃厚,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中漸漸培養對語文的熱愛。其中,教師要對學生成功之處多加肯定。
以上是完成這節課的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訓練環節。課文的難點,“真實具體”的寫作方法,通過這樣一步一步地讀書猜想,難點就變得很容易解決了。
7、猜后
后猜延伸用寫法——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幾種小動物,示范說一種的性格特征,舉一個真實具體例子,讓學生來猜是什么動物。然后叫學生來說自己喜歡的動物特征,其他同學來猜是什么動物。也可以背誦兒歌、古詩,讓同學猜寫的是什么動物。
(四)板書設計
將原文中用來猜的詞語用課件展示出,每個詞卡用一種相符的性格貓送出。板書的內容就是學生猜測的詞。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7
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1974年春天,陜西臨潼縣的農民在打井時,偶然發現了兵馬俑的秘密。于是,相隔二千二百多年,秦代藝術家們的杰作終于重見天日。
這篇狀物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
仔細讀讀課文,文章分為四個部分來介紹以上內容的。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寫了秦兵馬俑的價值和出土的地方。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介紹兵馬俑的規模十分宏大。
第三部分(第三至十自然段),寫了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第四部分(第十一自然段)寫了秦兵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這篇文章的教學要求與重點就是:
1、憑借課文的語文材料,感受中國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民族自豪感。
2、聯系課文內容領會過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這篇文章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差甚遠,全班沒有一個親眼見過,如果光靠老師說,他們一定是聽得云里霧里,索然無味。所幸,網絡社會為學生更快速、直接地學習這課提供了有效的幫助。學生可以根據網站中的圖片、文字等大量資料,盡情地遨游于秦兵馬俑中,如果此時再由老師來講解,又顯得多余了,于是,我在教學設計中緊扣重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自己去尋,去學,去實踐,而老師僅僅做了一個穿針引線的指導者、引路人。
這個網站是為六年級學生學習《19秦兵馬俑》一課專門制作的學習主題網站,共分九個版塊。“主頁”是學習的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學習有問題,可以點擊“選題探究”,在打開的網頁打出自己的問題。怎樣解決問題呢?可以點擊“課文點導”,去研究自己的問題,也可以點擊“資料集錦”或直接上網(點擊“在線資源”)對解決問題會有很大幫助。需要討論,可點擊“討論交流”,體現協作精神!學得怎樣,肯定想自我測試,可點擊“在線測試”看看自己學得怎么樣。怎樣匯報自己研究的成果呢?只要點擊“呈現評價”就會提醒你!還有問題下課繼續研究!回家有問題,可點擊“給我來信”以電子信箱形式發給我。
在教學這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時候,我抓住書后的第4題來進行。書后的問題是:“這篇課文從哪兩個方面介紹兵馬俑的,是用哪句話連接起來的?”
課文著重介紹了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和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這兩方面的內容。這兩部分是通過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話,即“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連接起來的。這句話在文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文的第二自然段,就具體描繪了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文章又是怎樣介紹“兵馬俑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呢?過渡一下,讓學生自學第三部分,自學要求就是:
(1)讀一讀,在文中圈出表示外貌、神態、動作的詞。
(2)議一議,你喜歡哪一類兵馬俑,為什么?小組交流。并且自己從網站中尋找你感興趣的內容。
(3)演一演,根據書上的描寫做一個動作,其他同學猜猜演的是什么俑。
接下來讓學生自己交流。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心地讀讀第三至十自然段,說會真正體會到:“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從而,由衷地熱愛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贊美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最后安排的作業就是:
1、依照文中的過渡段練寫片斷。
2、繼續搜集秦兵馬俑相關的課外資料,把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制作成一個Powerpoint,下節課交流。
在這樣的安排下,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感興趣地學習,給他們提供環境,一個容量較大的網站;給他們提供一個舞臺,自編自演,展示才能;給他們一個擴展的空間,制作Powerpoint交流。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井底之蛙》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十一單元第二課。這一單元主題是“大”與“小”,大與小之間具有一種辯證關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本文根據《莊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改寫而成。課文講的是淺井里的青蛙孤陋寡聞、夜郎自大和安于現狀,把自己的一個角落當作整個世界,后來認識到自己渺小的故事。這則寓言故事被用來諷刺那些見識短淺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了解井底之蛙由“夸耀自己”到“覺得自己很渺小” 的變化過程,進而感知寓意。
2.朗讀課文,感悟語言表達的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感知大海的遼闊無垠,想象東海之鱉在海中獲得的快樂,進而領悟寓意。
二、說教法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設計這一課時,讓學生通過自主地閱讀,體驗青蛙的小快樂及鱉的大快樂,由淺入深地走進文本,通過自己的體驗及獨特的感受感悟寓意。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東海之鱉的對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自由閱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
三、說學法
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學習本課時,本著新課程標準“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要求,我將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從文章題目入手,以讀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圍繞重點,輻射全篇,指導學生用“讀、說、議”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等學習方法,引領學生反復感受文本語言,進行多向交流,引起情感上的共鳴,進行道德熏陶。努力拓寬學習渠道,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積極合作、勇于創新的能力,在主動參與、主動獲取的過程中,促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
四、說練習
積累和運用是新課標強調的又一重要內容,在這個環節中,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精心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1)學生聽老師范讀,聽學生朗讀,在聽中感悟語言;
(2)個別讀、齊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比賽讀、引讀等形式達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效果;
(3)適時地為學生創設口語交際的情景,使學生在模擬的情景中展開口語交際練習,同時不著痕跡地感悟寓意;
(4)布置課后續寫井底之蛙的故事,延伸課文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說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教學方法,注重看、聽、說、讀、練的教學思想,可安排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具體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回憶寓言故事,引入新課。
由《坐井觀天》引入,“就是這只小青蛙跳出了井底,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大海,它的思想改變了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關注這只井底之蛙。”
(二)激發學生質疑的興趣,滲透質疑方法。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科學家的發明創造都是從提出問題開始。“學起于思,思源于疑”,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四年級初始是訓練質疑的最佳時機,于是在課初便潛移默化地滲透。通過初讀課文,知道小青蛙開始認為自己住的環境是世界上最舒適的地方,所以夸耀自己的生活;后來聽了東海之鱉介紹大海之后,覺得外面的世界太大了,自己的井底真的不值一提,非常渺小。圍繞夸耀和渺小你能提個問題嗎?為什么有這樣的變化?思維的發展從問題開始。在老師的調控引導下,學生將進入一個個“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討自己提出的問題,會情緒高漲,其樂無窮。
(三) 巧妙運用多媒體,突破重難點。
多媒體對教學的輔助作用不可低估。在《井底之蛙》中體會小青蛙的盲目自大是個難點。在學生體會小青蛙的快樂,品讀描寫快樂的語句時適時追問:“我生活在這里真快活”中的“這里”指哪里?于是出示井的剖面圖,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青蛙引以為榮夸耀的就是一口小小的水井,進而自己感悟寓意,使得含有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變得深入淺出,易于理解。
(四)指導朗讀,啟發想象。
在講述東海之鱉對東海的描述時,通過看課件,談對大海的印象引導學生思考,你印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樣子的?在理解文字含義的基礎上師生交流,通過鱉對東海的描述,你對大海又有了怎樣的認識?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大海的深大海的廣大海的美,啟發學生想象,生活在廣翱無邊的大海的樂趣又將會是什么?引出和生活在東海的大快樂相比,青蛙的井底生活只是小快樂而已,水到渠成的揭示出寓意。
(五)歸納總結,自主解疑。
在充分理解朗讀的基礎上,學生對前面環節圍繞“夸耀”和“渺小”提出的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從而再一次很好的揭示了寓意。
六、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著板書為教學服務的目的!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上午好。三個牧童在清理泉眼,砌上小井后,人們能喝到干凈的泉水后,遇到一位神奇美麗的智慧女兒,在她的啟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們相聚,各自回顧彼此生活經歷,他們對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較深刻一致的體會:因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益處而感到幸福。最后智慧女兒再次出現,概括了他們的體會,揭示了幸福的含義。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就是這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么》。它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一單元的四篇課文都是童話故事,選編的意圖很明確,是想讓學生建立對童話體裁的認識。
二、說教學目標
1、了解故事內容,培養閱讀能力,進一步感受童話的特點。
2、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
3、朗讀課文,理解“幸福要靠勞動,要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類有益的事情。”這句話的理解。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故事內容,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所講的幸福的含義。
四、說教學策略
學會略讀是現代社會對語文能力的新要求。這一組中,共選編了四篇童話故事,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建立了對童話體裁的認識,這一篇課文的出現是對學生已有知識的一種補充。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所以,這節課的學習我放手大膽的讓學生自讀自悟,“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并聯系生活實際深化理解童話內涵。
五、說課時安排
1課時
六、說教學流程
對于略讀課文的教學,我的大體流程是“自讀—交流—拓展”三大環節。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聽《幸福拍手歌》后,師問:聽了這首歌,同學們有什么感受?你們什么時候有幸福的感覺?(同學們暢所欲言,課題的氣氛也隨之變得活躍)同學們說了這么多幸福,可是你們有沒有認真思考過幸福到底是什么?(孩子們會陷入沉思中)
2、這時學生可以發言說一說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3、對于幸福各自的理解,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從這個故事中我們能否對幸福有更多的認識和理解。(板書課題)(意圖:激發思考、訓練說話,使學生初步進入角色)
二、緊扣主題,自讀自悟
1、讀“閱讀提示”,明確自學任務。
2、快速閱讀課文,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歸納課文大意,提示學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來說。
4、引導學生反復讀三個牧童砌井后的幸福,和十年后再相聚感悟幸福的段落。
5、師三個青年最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板書)
生齊讀:幸福要靠勞
動,要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意義的事情。
[意圖:本文故事情節簡單,我沒有按照起因,發展等順序來分段學習,而是直插重點。]
三、聯系現實,深化理解
[意圖:由于三個青年的經歷與學生的生活相距太遠,讀課文,劃句子等方法無法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不能真正體會到幸福所在,我設計了讓學生聯系生活,編故事的方式,從而對課文進行深層次的研究。]
1、師:三個青年經過十年的磨練,明白了幸福是什么?他們是怎樣弄明白的?請大家再次閱讀課文,把文中相關的語句畫出來。
2、讀后交流句子明確(表面上看孩子們們似乎把課文內容已經讀懂了,但實際上孩子們無法真正的體會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問了下一個問題)
3、師:這三個青年為什么會感到幸福?這十年來三個青年都做了些什么?發生了什么事?引導學生想象,如青年一是怎樣給病人治病的?病人會對他說什么?做什么?他會有什么樣的感覺?盡自己的責任給別人帶來幸福[青年二,做過許多工作都勤勤懇懇,他都什么?別人怎樣評價他?青年三,組內交流]板書(笑臉)
(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用自己辛勤的勞動為別人服務,別人幸福了,自己也會幸福)
4、師:我們可以回顧第9課《巨人的花園》生活中幸福的場面(展示畫面)
5、鼓勵學生也說一說你知道的事例(領悟幸福的多元化,明白幸福的真諦,從而珍惜所擁有的事情)
四、拓展延伸,內化情感
過渡語:剛才同學們說了這么多幸福的場景,感受到了我們被幸福包圍著的感覺很甜蜜,下面老師給大家看一組圖片,來體會一下各行各業對幸福的感悟。
1、出示各行業人對幸福的感悟,師讀。
2、鼓勵學生也來寫一寫對幸福的理解,(有時間可以選一兩份讀一讀)
(幸福的多元化導致有些學生肯定會說一些譬如媽媽給我買了一件禮物或去吃肯德基之類的自我幸福感,出示這組圖片使學生真正的體會到“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的內涵。適時的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
3、播放故事:《提醒幸福》
幸福是什么?
靠勞動盡義務
做益事
做益事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10
教材分析:
這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里玩耍,很生氣,他在花園周圍筑起了高墻,將孩子們拒于墻外。從此,園里花不開,鳥不語,一片荒涼,春、夏、秋都不肯光臨,只有冬天永遠留在這里。一天,孩子們從墻洞爬進來,春天也就跟著孩子們來了,園里立刻變得生機勃勃。當他把孩子們再次趕出花園之后,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后來,在小男孩的啟發下,巨人醒悟了,隨即拆除了圍墻,花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本文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文中有許多處進行了對比,如,巨人砌墻與拆墻后花園情景的對比,巨人砌墻與拆墻后態度的對比、感覺的對比,正是在這些對比中,故事的情節變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顯現出來。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課文,鞏固生字讀音等基礎知識。
2、學習、積累描寫巨人的花園的景色和巨人心理活動的句、段,理解巨人的花園變化的原因。
3、在提高朗讀能力的基礎上,發展感悟、體驗、想象等學習能力。
4、明白“快樂應該和大家分享”等道理,愿意和同學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學重點:通過重點語句的學習,發展朗讀、感悟、體驗、想象等學習能力。
教學難點:明白“快樂應該和大家分享”等道理
設計意圖:
一、 以讀為本,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想象。
徐世英先生曾將朗讀與講解做過精辟的比較,他說:“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鉆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攤平、擺開,朗讀是融貫、顯現;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規定的基本的語文課程目標,本課教學中我力圖體現從讀中積累語言觸發語感、讀中再現情境加深理解、讀中訓練想象發展思維、讀中內心體驗激發情感等方面內容,以讀為本,讓 “讀”不僅僅作為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也是整個教學的過程。
1、 讀中理解。在學習第1自然段中,我讓學生朗讀后用自己的話講講花園的景色,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對“鮮花盛開、綠樹成陰、鮮果飄香、白雪一片”有了自己的理解,再找出概括花園景色的詞語(漂亮),這樣先分散后集中的感受使學生很容易的就明白了本段的主要內容,也為有感情的朗讀和后來的背誦打下了基礎。
2、 讀中感悟。在學習7、8段中,學生通過巨人態度的變化感受其內心的變化。
如:激動處,巨人已經很長時間都沒見過陽光了“他抬頭望去,一縷陽光從窗外射進來。好幾個月沒見過這么明媚的陽光了。”應該讀出喜悅、興奮的心情;
可是巨人又發脾氣了:“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學生在理解后就更加能讀出巨人發脾氣時的暴躁和粗魯;
“喂!你趕快滾出去!”巨人大聲叱責。“叱責”表現出巨人的憤怒到達了頂點。學生在一系列的詞語、語氣的程度甚至的標點的感悟中都能很形象的讀出巨人當時的心情。
3、 讀中體驗。巨人第一次趕走孩子們的時候,自己的花園里一直都是冬天,第6自然段中描寫了花園內外景色的不同。朗讀前引導學生說說“刺骨的寒風”、“雪花飛舞”等有所經歷的體驗,能夠更加生動、形象的再現出花園景色的對比與巨人的孤獨、無助,學生帶著體驗朗讀,會真正融入自己的情感,也與文本的內涵相吻合。
4、 讀中想象。文中那個具有著魔力的小男孩,用自己的眼神溫暖了冷酷的巨人, 那醒悟后的巨人又是怎樣的心情呢?學生在想象中體會到了巨人內心的愧疚與悔意,再讀巨人的話時自然水到渠成。
總之,“讀”是“思”的憑借,是“悟”的前提,是“議”的準備,是“寫”的基礎。以讀為本,重視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的根本。
二、 在閱讀理解中訓練扎實的語文基礎知識。
進入新的課程改革以來,語文課賦予了其太多的內涵和任務。關于語文閱讀課如何去上,存在著太多的聲音。身為語文教師,好多時候竟不知道該向著哪個方向走。 所以,“扎實”這個詞無論是在報紙雜志還是在平時教研活動的評課中很少看到或聽到,仿佛語言文字訓練扎實的語文課就是一種倒退。
然而,毋庸質疑,聽、說、讀、寫是語文最具特色的學科特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小學的`語文課如果離開了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那將是語文教學的又一種缺失。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我把訓練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作為教學的目標之一。
1、 課的開始,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這不僅是對課文內容的整體回顧,也是對課文中生字、生詞的復習與鞏固,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讀音,注意了細節的把握,使學生真正的會其音,明其意。
2、 語言的學習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每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都應該學生學習、收獲的陣地。中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字、詞的基礎上應該逐漸向著段、篇過渡,為高年級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學習了第一自然段后,我提示學生了解其構段的方式——先概括后具體,也叫先總后分,使學生對段落的結構的認識更加清晰,符合中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培養其閱讀、寫作的能力奠定基礎。
三、以文為本,在閱讀中積累。
語言的學習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時,接觸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現力的語句、段篇,只有熟記在心,才能變成自己的財富,需要運用時才能脫口而出或涌流于筆下。
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積累語言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背誦,二是抄寫。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誦的部分,如第1自然段,有的則是由學生選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如在總結完全文的學習過程后。抄寫則是作業布置中的一項,把自己喜歡的句段摘抄下來。
這些背誦、抄寫的練習,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和主動積累語言的習慣。
作為充滿智慧的語文課,應該是展示師生共同成長的平臺,只有一名智慧的教師,才可能點燃孩子們的思維,讓他們和學生碰撞出創造的火花。我把做一名智慧的教師做為自己的追求,和學生一起,叩問心靈,共同享受語文課堂中的熠熠光輝。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1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蘆葉船》第二課時。
我的說課分為環節:
一、說教材、說學生。
二、說教學目標。
三、說教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說學生:
《蘆葉船》是s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是一篇精讀課文。文中吳珹筆下的童年歡樂來自于小小的蘆葉,他們用蘆葉做成一只只小小的蘆葉船。這種快樂遠離城市的喧囂,是一種自然地從內心流露出來的樸素與真摯。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描寫了江南水鄉那勃勃的春天。第三、四自然段詳細回憶了小伙伴們玩蘆葉船的情景,使我們感受到蘆葉船給水鄉孩子帶來的不僅是歡樂,還有智慧。第五至第八自然段講了“我”和表兄到長江邊玩蘆葉船的情景,蘆葉船給我們帶來遐想與希望。這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關于童年的。第一、二篇課文是精讀課文;第三篇是略讀課文,檢驗前面所學的閱讀方法的運用,發現前面教學中的問題。這第四篇課文是精讀,發現問題之后的改進教學,是閱讀方法、寫作方法鞏固、提升的訓練場。
通過這三年多的語文學習,我們四年級的學生能夠掃除文字障礙,理解課文大概內容。玩是兒童的天性,四年級的學生也正處在愛玩的年齡段,容易與文中的孩子產生情感共鳴,體會快樂。可是我們生活在北方山區,感受水鄉的風貌就成了教學的一個難點。由于年齡偏小,要想體會最后一部分中對未來的憧憬與向往又成了一個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三部分: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體會比喻等表達方式在課文中的運用,積累優美的詞句,體會作者生動細致的講述經歷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以閱讀為主,“聽、讀、說、寫”相結合,聯系文中的優美詞句展開合理想象,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提高說話寫作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想象欣賞江南水鄉的優美畫面,感受江南水鄉的生活風貌。
2、感受蘆葉船給水鄉孩子帶來的快樂,體會水鄉孩子是如何依靠水鄉特有的物質資源,發揮自己的聰慧創造快樂的。
3、體會水鄉孩子對未來的憧憬和向往。
教學重難點:
學習抓住課文重點詞句,讀懂文章內容的方法,感受江南水鄉的生活風貌,感受水鄉孩子靠發揮自己的聰慧來創造快樂,體會水鄉孩子對未來的憧憬,體會作者的細致生動地講述經歷的方法。
三、說教法
以讀代講、引導點撥、指導朗讀、自主感悟法。本文是精讀課文,教學中應重點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在多層次、不同方式的朗讀訓練中理解課文內容。教學本課,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孩子的視角審視文章,讓孩子們成為水鄉的一員,親身體驗、品味、感悟。讀說結合,口語訓練,“我來當導游”把快樂傳遞給身邊的朋友。想象訓練,學以致用,學習了寫法趕緊練習,并當堂指導,讓學生掌握表達方法。“聽、說、讀、寫”永遠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設計流程簡介及時間安排:我的課堂結構是:
1、朗讀課文、引入學習,約2分鐘。
2、美讀品味、感受快樂,約5分鐘。
3、研讀表演,傳播快樂,約15分鐘。
4、細讀課文、憧憬未來,約8分鐘。
5、拓展延伸、豐富想象,約9分鐘。
6、布置作業、課堂延伸,約1分鐘。
(二)設計流程
第一環節:朗讀課文、引入學習。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在朗讀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也提高的學生學習的興趣。上課伊始我就安排了“我當小導游”環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回顧課文內容,找出自己最喜歡的片段,為下一環節解說介紹做好準備。
第二環節:美讀品味,感受快樂。首先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的選擇將學生分為三組。第一組:水鄉美。第二組:做船樂。第三組:遠航樂。給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讓學生在閱讀感悟的基礎上互相合作、互相學習,讓他們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把自己的所見所得分享給大家。
第三環節:研讀表演,傳播快樂。由小導游演說,每分享一部分,都適時的出示學生所提的重點句子,再引導著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再讀一讀,進而更加深刻地體會作者的情感。在此我預設了三點主要引導的內容:
(1)玩的地方美。結合第一組學生的理解引導體會理解第一、二自然段。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我的突破方法是:通過讀詞句,引導學生去想象水鄉的景色,然后播放有關水鄉的圖像資料,以豐富學生的表象積累,最后回到文字,重點體會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色。
比如:崇明島上的河道“像蜘蛛網一樣”縱橫交錯,這種迷宮似的水鄉環境,往往是追尋自由快樂的孩子所喜歡的。再看河邊的蘆葦,一個“冒”字說明蘆葦生長的速度極快,而兩個打比方的句子葦芽“像船上的桅桿”,長了一片葉子的葦芽“像升起了綠色的風帆。”不僅形象地描繪蘆芽、蘆葉的樣子,而且讓人領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從中也能使我們體會到作者對家鄉、對蘆葦、對美好春天的喜愛。
本環節中,通過語言文字感受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對春天的喜愛,同時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交代環境,運用比喻。
(2)玩具制作得美,玩兒的過程美。第二組的同學帶領老師同學體會第三、四自然段,我適時的引導,使學生深入體會。課文第三自然段第一二句的意思介紹家和學校的環境,這也是一個難點,我讓學生嘗試畫一幅地圖理解。結合第一自然段理解“豎河”這個詞在文中的含義。然后通過朗讀重點體會蘆葉船制作非常多姿多彩,充滿個性與創造。通過第四自然段孩子牽掛著蘆葉船,總喜歡在第二天回來找尋。從孩子們的手藝不同,可以看出孩子們都非常地心靈手巧。他們還把找不到的蘆葉船想象為“遠航”,把能找到的稱為“進港”,顯得非常地有童真童趣。這一部分主要通過朗讀的方法學習、感受。只要學生能說出自己的理解就加以肯定。我要及時的指導朗讀,使學生能在讀中體會其中的快樂。
第四環節:細讀課文,憧憬未來。首先引導學生快速閱讀五——八自然段,重點抓住我和表兄的動作語言,體會放蘆葉船遠航的心情。
預設點:朗讀這些自然段,體會心情的變化,找出表現心情的詞語。在第七自然段中,讓我們看到了小小的一個三桅桿的蘆葉船竟然真的乘風破浪地開走了,真的是非常令人驚嘆的。引導學生體會,船的精美,心的激動。我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對表兄說話的語氣和嫻熟和動作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了生活在江邊的孩子的活潑、聰明與自信。
本文的又一難點:通過第八自然段的學習,感悟提升精神境界,對未來的憧憬和夢想。我通過引導提問分解難題。
問題一:蘆葉船從小河漂到大江,再漂到大海,它的生活空間怎樣變化?
問題二:它一步步走下去,隨著空間的變化,遇到的困難怎樣變化?
問題三:看到蘆葉船能乘風破浪遠航文中的“我”的心情怎樣?你的心情怎樣?
問題四:你覺得小小的蘆葉船在文中的“我”的眼里是誰?在你的眼里小小的蘆葉船是誰?
總結:是的,是我們,相信我們也能帶著夢想遠航,雖然前面風急浪涌、困難重重。
第五環節:拓展延伸,豐富想象。
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想象蘆葉船到底會漂到什么地方,又會發生什么故事。學生想象并寫下來,給學生充分的寫的時間,在班上選三四個同學朗讀,分享感受,指導寫法。讀寫結合,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第六環節:布置作業、課堂延伸
作業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
1、背誦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2、在下面兩道題目中任選一道完成。
①你喜歡玩什么?能用手中的筆告訴大家嗎?
②你知道吳珹還寫過哪些兒童作品嗎?找一找,讀一讀。
以上便是我對《蘆葉船》第二課時設計的教學過程,請各位領導、老師指教。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12
一、說教材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里,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游覽;接著寫晚上回到旅館后“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游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獨立生活的意識;最后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并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以及讀后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4、培養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煉和考驗。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教材在單元中的位置,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2)從敘述、描寫中了解人物特點,感悟較深層意思并談出自己的見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
為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后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你們獨自一人出過門嗎?最遠的到過哪?怎樣去的?
指名個別學生簡單說說自己的情況。
2、有個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歲就一個人周有歐洲,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多么勇敢的孩子!我們來學習課文《烏塔》,看看烏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歐洲的?這樣設置懸念,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文章的內容。
(二)、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些什么事,對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見解,把想到的和同學討論交流,還可以寫下來。
(三)、深入學習,領悟課文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根據這件事,學生自由質疑,教師相機歸納,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二個問題展開小組討論。
這一設計的依據有兩條:
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等能力。
2、為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3、各組匯報討論情況,教師點撥,加深理解。
重點引導學生討論:
(1)烏塔如何掌握游歷歐洲的路線?
(2)烏塔不怕一個人路上碰到危險嗎?
(3)烏塔都到過哪些地方?
(4)你覺得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如果我是烏塔,你想對我說些什么?
讓學生在討論中了解烏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從而懂得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
4、辯論: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該不該一個人遠行?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一設計我認為有三個功能:
1、檢測的功能;
2、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說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
3、訓練語感的功能。
(四)、課外延伸
根據自身的生活能力,虛擬一次旅行,具體地寫出旅途經歷,并寫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13
新課程標準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讓學生主動學習,在課堂上,發揮自身的內在的靈性,打造活力課堂。
說教材:
《林中樂隊》這篇課文描寫了了森林里各種動物發出的聲音,猶如一支樂隊奏出的樂曲,嘈雜而美妙,和諧而喧鬧。作者聆聽森林里動物的聲音,用熱情的筆墨在和我們講述他的朋友故事。春天,森林里所有動物發出的聲音,如同一個綜合型樂團,什么歌手都有,什么樂器也有,美妙極了。課文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字里行間滲透了作者長期貼近大自然細心觀察、潛心研究積累起來的成果。課文條理性強,圍繞中心句“森林里所有的動物都在唱歌奏樂:各有各的曲子,各有各的樂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具體介紹了森林里各種聲音的演唱者以及演奏者和樂器。從中我們體會到作者酷愛森林,酷愛動物,酷愛大自然的情懷。
說學情:
學生對本課的動物名稱和發出的象聲詞有的比較生疏(有13個要認識的字,9個帶拼音的字)以及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在理解和運用時有難度,同時對森林里各種動物的叫聲有一些熟悉,有一些不熟悉。尤其對動物各有各的曲子,各有各的樂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這一中心句與課文如何介紹的的學生一看就知道,但要體會作者怎樣在聆聽中辨別聲音的特點對于學生不易察覺。
說教法:
為了課堂活起來,要結合本單元的有關的音樂方面的認識,結合學生已有的音樂課學習,平時聆聽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聲音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本身潛能,交流各種聲音的美妙。課前預學;創設情境化難為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容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讀中體悟課文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寫作方法;設計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問題領悟作者的熱愛森林以及動物和大自然的情感。
說學法:
課前預學:自學生字詞,達到正確流利讀課文。引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你的發現。課上交流匯報學會的和疑難問題,全班研討教師點撥。整個教學過程把要學習的知識點分散到不同的教學環節中,解除學生學習中的困惑,適合學生學習成長,正如“跳一跳,摘桃子。”
說教學要求:
1、 自學生字新詞。
2、 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
3、 學習作者用哪些具體內容來說明中心句的寫法。
說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聆聽林中樂隊演奏時的心情;學習作者用哪些具體內容來說明中心句的寫法。
說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自然界里的聲音是很美妙的。你聽見那些聲音,能模仿一下聲音嗎?
學生交流(小鳥啾啾 蜜蜂嗡嗡 青蛙呱呱 ···)
2、師:同學們知道得不少,樹林里除了這些小動物以外,有位小朋友他了解的更多。他發現樹林里的小動物都叫起來,就是樂隊。今天我們來學習《林中的樂隊》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對熟悉的小動物了解,評價激勵學生思考林中的小動物還有許多是他們不知道的,讓學生好奇地走進文本探究學習。)
二、初讀課文
1、檢查學生課前自讀課文情況。
(1) 五位同學輪讀課文
要求同學們認真聽,如果發現讀得不妥的地方,大家幫助這幾位同學。讀得正確的流利的同學交流自己預學的方法。
(2)出示多音字
一小覺 奏樂 難為情 愛好 結實 小爪子
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和評價,采用表揚和批評結合進行小結。
2、檢查學生自學新詞的情況。
師:同學們對課文的新詞有什么發現?說說給大家聽一聽,讓我們一起分享你的發現。
學生交流(帶口部字多)
唱 叫 吹 聽 喧 嘷
囀啼 咳嗽 呻吟 吱吱 嗡嗡 呱呱 哼哼 咩咩
吱吱嘎嘎 咕嚕咕嚕 嘎吱嘎吱 撲嚕撲嚕
師:大家看看想想這些帶口子旁的字詞有什么分別?
生交流(動詞的 聲音的詞 )
師:對,聲音的詞把它叫做擬聲詞,模仿聲音的詞。文中什么叫聲像咳嗽?能把這些聲音與小動物搭配起來嗎?
生交流時要求每個學生只有說其中一個的機會。讓大家都來參與啊。
師:同學們一定還知道其他的擬聲詞吧!
生交流(嘰嘰喳喳 啾啾 嘭嘭,咚咚,噼噼啪啪,叮咚咚 啦啦 嘩嘩 汪汪 咚咚 呀呀 呼呼 嗖嗖 潺潺 噓噓 鴨鴨 嘎嘎 鈴鈴 滴滴 答答 颼颼 淅淅 瑟瑟 瀝瀝 哼哼
師小結:擬聲詞在我們的生活中還真不少。它把不同的小動物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我們會用其中的喜歡一個的詞說句子嗎?
生交流(迎新辭舊的日子能聽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
海底世界能聽到小鳥在啾啾地唱歌聲。
學校鼓號隊在咚咚咚咚地敲鼓······)
(設計意圖 針對本課要學習的生字詞多,讓學生自己發現生字的特點,掌握規律學習,同時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和情感體驗來學習,既簡便又快。)
三、質疑問難
師:1、同學們課文中有沒有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呢?
學生小聲讀課文后,同桌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嗎?
個別學生讀課文
學生評價
教師小結讀課文不僅做到正確流利,還要讀得有有感情。(設計意圖:讓全體學生都知道自己學得可透徹,鞏固復習有提高閱讀課文的能力。)
四、作業
1 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
2、抄寫積累運用中的本課的詞語。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1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您們好!我是來自黃松峪學區的郝月華,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京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記敘文《我愛家鄉的柿子》。
一、教材背景分析
《我愛家鄉的柿子》這篇課文,文章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作者通過對柿子樹開花、坐果、豐收景象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柿子的喜愛之情,文章看似在贊美大柿子,實則是作者借對柿子的愛表達了對家鄉深深的愛。本單元第一課是嚴肅的詞《故鄉是北京》,學生已經產生了熱愛故鄉北京的情感,本篇課文在使學生感受到山區孩子在收獲季節采摘樂趣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到熱愛家鄉的情感。繼續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夠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象和聯想;能夠結合課文內容寫一段話。
二、學生情況分析
孩子通過三年多的語文學習,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初步體會文章的主要內容及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并能夠結合自身的經歷去感悟文本。
我所教的學生地處山區,大柿子也是我們這兒的特產之一,學生對大柿子并不陌生,他們對柿子開花、坐果、成熟的過程比較了解,更有摘柿子的親身體驗,結合自己生活實際去理解文本的內容比較容易,但怎樣讓學生體會到就是這樣平凡的柿子,平常的摘柿子事件,為什么在作者筆下卻變得這么充滿生機,充滿樂趣呢?對于平時不善于觀察,寫作基礎薄弱的我們班的學生來說,體會到這一點還是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感情由愛柿子上升到愛家鄉也有一定的困難。針對本節課內容,我將主要以讀為主線,通過教師范讀、抓重點詞句讀、創設情境讀、結合實際感受讀,對比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感受美、體會樂、領悟情來完成我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上述本單元訓練的重點,針對教材、學生的具體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學習課文過程中,感受作者細致的觀察,細膩的描寫。
2.抓住重點詞句,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進而感受作者熱愛家鄉的情感。
3.初步感受作者從幾方面表達自己喜愛家鄉的大柿子的寫作方法。了解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學習概括總分段式段意的方法
4.讀寫結合,落實四年級寫話訓練點。
教學重點: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產生愛首都、愛家鄉的情感。因此我把“了解柿子的可愛之處和感受摘柿子時的歡樂,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作為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在中年級段教材中,先概括后具體的構段方式是一項重要的學習內容,在本冊教材中,很多文章中也出現了這樣的構段方式,還涉及到了仿寫內容,作為本冊中初次接觸,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因此,我把學習歸納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作為本課教學難點。
四、教學過程分析
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復習回憶,導入新課
字詞是文本的最小單位,是學生學習理解課文的基礎,本課雖為第二課時的學習,也決不能忽視詞語的教學。齊讀課題入課后,我先從檢查“熟”字的讀音:“熟(shóu)透的柿子”、“柿子成熟(shú)”入手,讓學生回憶,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針對學生回答,教師及時引導,把課文內容說全面。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回顧,理清文章脈絡。之后出示學習提示,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問題
學習提示:
1.默讀課文,想一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愛家鄉的大柿子?
2.畫出相關的語句,在旁邊寫下感受。
讓學生在讀、畫、想、批的過程中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養成不懂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第二環節:品讀重點,體驗情感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句。”是新課標中本學段的閱讀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多種途徑,如:觀察圖畫,展開想像,結合生活等來理解課文、指導朗讀,進而使學生學會觀察事物,體會作者的情感。
在本篇課文中,從柿子開花、坐果、豐收及摘柿子、吃柿子的情形中都能感受到作者對柿子的喜愛之情,在學生品詞品句的過程中,針對段落特點進行不同的訓練。
感受美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體會情感,用朗讀表達情感,所以我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
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從比喻句入手,從形(皇冠)、色(金燦燦)上感受柿子花的小巧精致。第一步: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第二步:你們見過皇冠嗎?在哪里見過?師出示皇冠圖與柿子花的圖進行對比,(柿子花、皇冠幻燈)用形象的圖片,讓孩子了解比喻就是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第三步:有感情朗讀,讀出花的美麗、神奇。
第三自然段寫了小柿子的可愛,學習這一自然段時,我主要采用兩句話的對比讀來體會柿子長勢之快,作者對小柿子的喜愛之情。
出示幻燈:
碧綠的樹葉間一下子冒出許許多多青里透亮的小生命。
碧綠的樹葉間一下子長出許許多多青里透亮的小柿子。
比較讀,你覺得哪句話好?為什么?
通過對比讀,讓學生體會到“小生命”寫出了作者對柿子的喜愛、珍愛,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板書:小生命。“冒”體會到小柿子長勢之快。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情感后讓學生把體會到的讀出來。
“柿子的美”還表現在成熟柿子的美,請生找出從哪些詞句能感受到柿子的美,引導生抓住“閃閃發亮”“垂涎欲滴”結合圖片來體會。
體會樂
第五自然段是一個總分段式,先概括地說出“摘柿子便成了我們小孩子最快樂的事情”,再具體地寫出孩子們怎樣摘。字里行間讓人感受到孩子們的快活。在學習這個自然段時,從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三方面入手,感受孩子摘柿子時的歡喜。本段的學習,主要通過再現當時情景,感受摘柿子的快樂展開教學。先出示枝頭掛滿柿子的圖片,把學生帶到柿子樹下,帶入摘柿子的情境,再以填空形式再現小伙伴報告“偵察”結果的情景。“在柿子樹下,小伙伴們 地報告著著“偵察”結果:“ !”“ !” (預設:學生可能填小伙伴們爭先恐后、七嘴八舌、興高彩烈、興奮等詞來匯報“偵察”結果,“偵察”的結果可能填“快摘這個,這個熟透了。”“摘這個,摘這個,這個容易摘。”“先摘我發現的這個。”“不,先摘我的。”)此環節的設計,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并加上自己豐富的想象,盡情地體驗著報告“偵察”結果的樂趣,然后再通過朗讀來展現當時的熱鬧的場面。
本段中還包含兩處動作描寫,“爬樹”、“摘柿子”。對于這兩處描寫,我除了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象外,為了讓他們體會到描寫的準確性,我設計按原文填空的練習,抓住描寫動作、神態的詞語讓孩子體會作者用詞的精準、觀察的仔細、描寫的細膩。
為了突出重點,在教學時,我出示“默讀課文第五自然段,請你用——畫出描寫爬樹和摘柿子的動詞,想一想當時的情景是什么樣的?”,然后交流。隨機指導用“他( )地做( ),從中體會到( )”這樣的句式表達:
他( )地( )樹。
他( )地( )柿子兜。
他( )地往回一( ),柿子便乖乖地落到柿子兜里面。
在感悟爬樹高手的所作所為基礎上,體會摘柿子時的歡樂。
設計以填空形式再現小伙伴報告“偵察”結果的情景及按句式表達的這兩個環節,我是將課后習題“默讀課文,想一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愛家鄉的大柿子?”分步細化,這樣適合本班學生不善表達的實際情形。
學習歸納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我制定的本課教學的難點,我想以讀、悟、展的方式來解決。在體會摘柿子的快樂之后,設計師生接讀,初步感悟句與句之間的關系,了解段式的特點后,我又安排了用你喜歡的方式展現出本段的構段特點,我將提供一些方式供學生參考。(幻燈表格、大括號)從而突破教學難點。讓學生明白這樣的段落,第一句是概括地說,后面幾句是具體地說。概括句就是這個自然段的段意。
第六自然段的教學主要讓學生體會到熟透柿子的特點“皮薄、汁甜、好吃”,(隨機板書:品嘗)先出示圖片,(幻燈:成熟柿子圖)用圖片激發學生情感,回憶自己吃柿子時的情景,指導學生把吃柿子的快樂用讀的形式表達出來。
第三環節:讀寫結合 升華情感
語文課標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這篇課文在寫法上很有特點,因此在學完之后帶著學生探究作者的寫作方法:為什么作者能把《我愛家鄉的大柿子》寫得這樣具體生動、真實感人呢?教師引導、歸納:作者通過細致觀察,抓住了柿子花、果的特點,從顏色、味道、樣子、摘、吃等方面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并在描寫過程中注入了個人情感,賦予小柿子生命,才能把平凡的柿子,平常的摘柿子事件,寫得這么充滿生機,充滿樂趣。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對柿子的喜愛之情。之后,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家鄉特產(或蔬菜)。介紹完后,請生讀自己的作品,及時點評。對寫得好的同學以采訪形式激發情感“你寫得可真是太好了,我真想嘗嘗,這么好的水果產在咱們的家鄉,我真為自己生活在這里而自豪。”
第四環節:總結提升,課外延伸
最后結合板書總結全文:作者喜愛家鄉的大柿子,不僅愛它的花,愛它的果,更愛它給孩子帶來的快樂。從字里行間不僅感受到的是對大柿子的愛,更感受到了對家鄉的熱愛。
課標中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因此,我設計了“搜集柿子的不同吃法以及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好處。”的課下作業,體會柿子給我們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令家鄉的面貌大有改觀,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柿子、熱愛家鄉的情感。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因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記憶,理清文章脈絡。所以,我將板書設計為:
【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07-01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11-12
語文上冊說課稿:稱贊06-26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12-07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07-01
語文四年級上冊《成長》說課稿10-26
四年級語文上冊《母雞》說課稿02-24
語文四年級上冊《頤和園》說課稿06-14
四年級上冊語文《觀潮》說課稿06-08
四年級語文上冊《白鵝》說課稿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