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綜合說課稿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綜合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綜合說課稿1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把語文課程分為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大塊,首次提出綜合性學習,也正是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真正實現“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須的語文實踐能力”等目標。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和探究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養。
綜合性學習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綜合性學習是開放的,不應過分依賴教材,而是自主開發利用有效的課程資源,架設生活與教材的聯系,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重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學會欣賞自然生活中的詩情畫意。
本次綜合性學習主要使小組合作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觀察自然。在讀、說、畫、寫中認識自然,欣賞自然,發現美創造美。初步體驗自然的生命和靈性,讓每個學生從心底熱愛大自然。
教材分析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精神編著的現行三套(人教版、蘇教版、語文版)語文教科書首次設置了“綜合性學習”,在語文教材改革發展中成為《課標》精神引導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教材中綜合性學習的設置也是對語文課本學習的提升與拓展,為學生自主探究創設問題情景和學習空間,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途徑的多樣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學習目標的綜合性、學習評價多向性。
即將使用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新教材分別設置了“這就是我”“漫游語文世界”“感受自然”“探索月球奧秘”“我愛我家”“追尋人類起源”六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內容,形式上各自獨立,但六個內容卻形成一個完整而統一的整體,首先它與閱讀部分形成一體,也可以說是對閱讀部分內容的補充和完善;其次,它關注“人生、社會、自然……”(《寫在前面》)本冊教材從關注自我、關注生命開始,引導學生在廣闊的空間和領域里學習語文、認識科學、關注人類、關愛生命,充分分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教材把學生引向生活,在活動實踐中認識了解人類的起源、生存、發展和未來,以及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種種聯系,由此可見,新教材一開始就旨在教育學生關注自己和周圍的一切,珍愛生命,學會生存,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另外,在認識和了解中積累豐富的文化知識;在體驗感悟中實現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在合作探究中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使綜合性學習成為生活教育、人生教育、情感意志教育、道德品質教育的契機。
“綠色與生命同在,人類與萬物共存”。第三單元“感受自然”則在于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向自然,真正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人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中認識自然,“鍛煉發現美的眼力”;在實踐活動中感受人與自然的密切聯系,人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環境;在對四季的回憶和描述中表達自己的情感,感受時間的流逝;在對心中美景的描摹和贊美中“陶冶愛美的心靈”,真正感受“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語言……”。
對象分析
初中階段是人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每位學生都有自己豐富的情感內容與追求,同時他們的思維也處于活躍階段,創造意識比較濃厚。
七年級學生從小學階段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習,求知欲最濃,好奇心最強,而又不失天真好動的秉性。他們敢于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情感,能如實地袒露自己所見的一切,敢于創新,勇于展現自我,另外,已經歷了近二個月的學習和培養,他們能夠進行小組合作,對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探究,并能解決問題,同時他們更具有容易調動情感、產生情感的天性,也正是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
目標設置:
1、體驗自然,熱愛自然,陶冶情操,調動情感,關愛生命。
2、感悟自然的生命和靈性,認識并探究自然,欣賞自然中的詩情畫意。
3、學會觀察,學習用不同的形式展現學習成果;能通過聯想和想象加深對自然的理解,實現與自然的溝通。
4、在積累交流中豐富語文知識,積淀文化底蘊。
5、在創作踐中培養創新意識,增強其思維的靈活性、多維性和深廣性。同時實現跨學科、跨領域的語文學習,引導其更深入的理解“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的真正含義。
6、在觀察、活動和欣賞過程中加強與別人交流,把自己的觀察所得、內心感受、獨特創造清楚地表達給別人,在此基礎上積累語言和寫作素材,訓練寫作。
活動過程
一、策劃籌備階段
1、活動主題的確定:教材內容為“感受自然”,但已開學近兩個月,正值秋天,整個原野一片豐收喜氣的景象,可謂“秋高氣爽”,是采集、收獲的良辰美景,為了讓身邊的最好資源成為學生學習的環境,因此不局限依賴于教材,而選擇“秋”這一話題,作為本次綜合性學習的主題——秋韻。
2、活動組織及分組: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長的統籌安排下集體活動與個人活動相結合。首先,教師初擬四個活動小組,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相應的組別(可參加多個小組活動);其次,學生可根據不同的特長和其它情況組成另外的小組,組名自擬。自主組成小組后選出小組長,負責活動過程中小組的組織、聯絡造等一切工作。
教師初擬小組及師生活動內容
組別學生活動內容教師活動
標本制作組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采集動植物標本,并進行“藝術式”的制作,為作品命有詩意有內涵的名,寫上最想對“它們”說的話。1、適時參與各小組的活動,提供相應的素材;
2、對小組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調解,對于少數活動提出參考意見和想法;
3、協調活動過程中小組間的關系;
4、對小組或學生在活動中的一些優秀的表現和創造給予及時的評價和鼓勵。
攝影繪畫組在感受自然的過程中拍攝照片,或一景一物,或一人一事,記錄自然中真實的一切;描繪自然,展現自己眼中的“秋”。記下當時為什么會拍、畫這些畫面時的構思和真實想法。
詩詞文化組在對秋的觀察和交流中積累相應的詩詞、美文、故事、傳說、成語、神話、習俗等文化知識,關分析探討在“秋文化”中所看到的文化底蘊,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模擬表演組扮演自然界中不同的角色,進行童話劇表演,開展“對話”活動,抒發情感,并且小組合作把模擬表演整理成劇本,在小組內交流活動感受。
其它(學生自主確定活動內容)
3、其它準備及要求:準備好相應的材料及用具;活動中聽從安排,特別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努力創新;主動合作探討,解決活動的中的凝難問題,并有所創造。
二、開展實施階段
在第三單元學習之前明確布置本單元綜合性學習的組織、任務和要求。閱讀教學過程中滲透本次綜合性學習,利用雙休或課外活動時間走進自然、觀察自然、感受自然,并按各組的活動內容大膽開展相應的活動,積累資料、完成各組的作品創作和探究活動,小組交流合作,互補互助。
三、交流展示階段
采用課堂交流的形式展示本次活動中的積累、探究、創作等成果;探究表達對“秋”的深入認識和理解;并引導用行動建設自然美化自然,增強環境意識(一課時)。
“秋韻”交流展示活動過程
活動環節學生活動教師行為活動目的資料鏈接
吟
秋
識
秋1、分組展示相關成果:關于秋的詩詞及其它;標本、攝影、繪畫作品的展示,介紹命名的由來及含義;模擬表演表現“秋”。1、展示相關作品示范
2、對各組成果進行鼓勵性和指導性的評價
充實相關積累1、通過不同的形式認識秋、了解秋,從而關注自然,關愛生命,發現美并創造美;
2、在活動中積累文化知識,并在實踐中得以應用;
3、領悟自然界中美的詩情畫意1、示范作品:
標本:《一葉知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攝影:《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2、詩詞積累:《天凈沙秋思》《秋天》“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沙場秋點兵”“天涼好個秋”等
3、其它:《秋日私語》(名曲)
畫
秋
話
秋1、各組探討并描繪探討所看到的不同的“秋”,并用獨特的形式進行交流展示;
2、表達對秋的深入理解和認識(說話思維訓練):
句式1:秋是
色的,
句式2:如秋,
3、自選角度進行表達。1、參與小組的探究交流;
2、對各組的描繪進行恰當的評價和引導;
3、對說話句進行恰當的指導和示范,引導其思維和創造。
1、培養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2、進行語言的積累和表達;
3、在語言的表達交流和思維的訓練中形成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說話內容示范:
句式1、秋是金色的,金色的收獲里蘊含著奮斗的酸甜。
句式2、人生如秋,只有經歷風雨和挫折,才會有秋收時的笑容。
展
秋
建
秋1、各組根據活動中的積累和體驗展望未來之秋,用各自喜歡的形式進行描繪;
2、交流探討如何使來年的秋更美。
3、集體創作:為學校或正在進行的長陽縣龍舟拉力賽暨國際旅游節布置一個具有特色的名為《秋韻》的景觀。1、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關愛自然;
2、對學生豐富的想象和創作進行鼓勵評價和引導。
3、參與學生的“集體創作”活動,集思廣益,提出修改性的建議,表達自己的見解。1、通過展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
2、通過對秋的建設的建議培養學生愛護自然建設自然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和創新意識;
4、增強熱愛家鄉、建設學校的意識。1、相關行動:
植樹造林讓秋更美;美化校園讓校園的秋更美;珍愛時光讓人生之秋更美……
四、習作反思階段
以課堂習作的形式對本次活動過程中所積累的豐富的寫作素材進行自己的深入反思和理解,使這次活動成為自己的一次學習、心靈和思想之旅(一課時)
習作要求參加完“秋韻”語文綜合性學習,你一定感受到了自然的美麗和奇妙,也一定在自然中重新認識了生命和自我;在與同伴的學習和交流中你一定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在自己的創造和展示中你也一定不敢相信這就是自己;在大自然的世界里遨游也一定是你的一次精神洗禮和文化大餐;在多次思維的碰撞中你也一定體驗到了思維的靈性……種種收獲讓你倍感驚奇,也讓我們欣慰,拿起你的筆用你最喜歡的形式,讓它成為你最美的記憶,也讓它記下你成長的足跡。
請以“秋韻”為話題,自擬文題,自選角度,自選形式,完成一次練筆訓練。
五、總結評價階段:
1、個人對自己活動過程中的種種表現進行反思交流;
2、小組小結活動中在合作、交流、創作等方面的收獲,并形成書面材料;
3、全班根據活動中小組、個人表現、成果、得失等方面進行評價總結,為以后的綜合性學習的開展積累經驗和素材;
4、分組采用最佳形式整理出本次綜合性學習的成果:
形式建議:成果集、黑板報、手抄報、展板等。
語文綜合說課稿2
各位老師,大家好!很感謝大家來到咱們這個外貌看起來已經不怎么時髦的校園里參加這樣一場意義深遠的活動,感謝大家如此真誠地聚到這里來傾聽與研討!下面,我把自己對語文綜合活動課的理解以及參加這次活動展示的心得跟大家作一個匯報。
《語文課程標準》的前言部分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我覺得這段話是可以用來闡釋語文教學的綜合活動趨勢的。沽名生意,語文綜合活動課,要以語文為主線,綜合各類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在一系列活動中提高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
我設計的語文綜合活動課《我愛讀書》,以指導閱讀為主線,除了上好一堂課,還延伸出了一系列活動,如“相約書城”、“誦讀比賽”、“讓摘錄更快樂”等,目的就在于扎扎實實地引導孩子們成為愛閱讀、會閱讀的人。
在上課之前,我組織“相約書城”這個十分有意義的活動,目的是一舉多得:一是利用良好的城市文化資源,身臨其境,讓學生在濃厚的閱讀氛圍中感受書本帶來的快樂;二是推薦好書更加便利,更有說服力,讓學生與家長明白三年級開始閱讀哪些書更好;三是為課堂交流積累資料。上課一開始,我出示的那些照片都是在活動中拍下的,用意在于喚起學生參與活動的快樂,在這個基礎上,我引出自己寫的詩歌《書》,再次激發他們對書的喜愛,接著引出閱讀這個主題,就順理成章了。
指導學生摘錄這個環節,體現了活動課的養成與發展的功能。這堂課里,摘錄是作為輔助閱讀的活動方式出現的,意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利于在閱讀中發展思維、想象、感悟等能力。三年級的學生對一邊閱讀一邊摘錄的好處認識不深,他們的閱讀很多時候都停留在淺層,比較懵懂,要摘錄什么,他們的概念比較模糊,摘起來很茫然,容易帶著功利性,為了完成任務而摘,為了摘成語或者摘歇后語、格言而摘,我想要學生明白的是要摘錄自己有感悟的,可以引起共鳴的詞與句,這樣的摘錄才可以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閱讀感悟能力,進而使他們具備得心應手的寫作能力。
最后要提到那些小書簽,這是我比較得意的作為課堂激勵的一個小招術,小小的書簽上,那些意義深刻的話寄托著我對孩子們的期望,雖然一小片一小片剪著的時候手比較酸,但是看起來效果很好。看到孩子們想得到書簽的急切表情與得到書簽時的自豪神情,我真的很開心。
一堂課上完了,接下去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一切為了孩子”,我想,不管是傳統的常規的語文課,還是新興的語文綜合活動課,這個教育宗旨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語文綜合說課稿3
一、說教材
王克難先生用詩意盎然的語言,描述著畫作中蒙娜麗莎溫婉、優雅、端莊的形象;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解讀著蒙娜麗莎那淡雅而又神秘微笑背后蘊含著的復雜情感。本課的教學要體現高年級略讀課文的特點,結合單元訓練,抓住重點,理解作者運用豐富的想象來進行生動的語言表達。同時讓學生自讀自悟,提煉主要信息,在練習復述的過程中,扎扎實實學習語言運用;在多次讀、悟的過程中感受《蒙娜麗莎》這一名畫的非凡魅力。
二、說學情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閱讀方法,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另外,對于第三學段的學生不僅要理解內容,體會思想,而且要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根據“三維”目標,結合本文的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對照畫面,了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面的部分。學習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寫法,以及按照簡要—具體—細節的順序介紹事物的方法。
2、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而對照畫面,重點理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通過品讀,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學習作者展開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是本課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關,我準備采取:
三、教法預設
1.朗讀感悟法
2.提煉信息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來進行教授,而學生們
四、學法指導
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通過集體多向的交流感悟文章主旨,圈點勾畫,抓關鍵詞的方法推敲語言文字。反復誦讀積累言語樣式。
本課的教學流程,我主要分五部分為大家介紹:
五、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一)激趣導入,齊讀課題
教師激趣導入,介紹畫家達芬奇以及畫作《蒙娜麗莎》的原型,突出達芬奇是一位曠世奇才,為后文體會《蒙娜麗莎》的畫作價值做了鋪墊。齊讀題目之后,設置了質疑環節,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部分(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蒙娜麗莎這個詞在文中多次出現,但形式上不同,在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的同時,從標點入手,找出不同。
ppt:下面三個蒙娜麗莎,分別表示什么?
《蒙娜麗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畫,世界上有多少人能親睹她的風采呢?
蒙娜麗莎的身姿和交搭的雙臂使她顯得大方、端莊。
“蒙娜麗莎”是全人類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輝照耀著每一個有幸看到她的人。
【設計意圖:《課標》中指出: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不同標點的不同用法。這是課文的第一次讀,初步瀏覽課文,難點在于理解帶引號的蒙娜麗莎到底是什么意思,這也是整節課所要研究的問題,學生理解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全文的中心。】
第三部分(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這一環節我分為三個板塊,第一個版塊簡要介紹
默讀課文,在文中用“________”將表格的答案畫出來
畫作名稱
畫家
類別
收藏地
現展出地
學生畫完之后根據表格,簡要介紹一下這一偉大畫作。在這一板塊中我還要求學生,調整順序,介紹畫作。
【設計意圖:這是課文的第二次讀,默讀課文,對名畫有一個初步認識。簡要介紹這幅名畫,將文章從連續性文本初步提煉成非連續性文本,再將非連續性文本還原成連續性文本。根據表格,再來介紹這幅畫。語言沒有定式,調整順序再來介紹這幅畫,培養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
版塊二具體介紹
自由讀文五至七自然段,用波浪線將表格的答案畫出來。
部位
關鍵詞
泛著紅光垂落雙肩
眼神、嘴唇
血液流動
身姿、雙臂
臉部、頸部、雙手
清晰細膩生命的活力
請學生具體說一說蒙娜麗莎的形象?根據我對學情的分析,學生的表述難免平淡,于是我借機引入原文。
ppt:
1.她的眼神是那樣柔和與明亮,嘴唇看來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
2.仔細看她的頸項,你會懷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動。
3.她的右手,刻畫得極其清晰細膩,富有生命的活力。
體會作者為什么能寫得生動而形象
根據表格,學習作者將看到的與想到的相結合的方法,在小組中說說蒙娜麗莎的形象,再指名說。
【設計意圖:這是課文的第三次讀,更加具有針對性。在前文中學生練習了簡要介紹,為這一步的具體介紹做了鋪墊。學生有針對性地讀五到七自然段,在品讀感悟語言的基礎上,將連續性文本提煉成非連續性文本,同時,再用自己的語言將非連續性文本還原成連續性文本,在這一過程中,領悟到作者語言表達的生動形象,學習作者將看到的與聯想到的相結合的寫作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
版塊三細節介紹,提示學生不可忽略的細節,蒙娜麗莎的微笑,引入
作者的話“那微笑,有時讓人覺得舒暢溫柔,有時讓人覺得略含哀傷,有時讓人覺得十分親切,有時又讓人覺得有幾分矜持。”提問學生如何形容蒙娜麗莎的微笑?
找出文中描寫蒙娜麗莎微笑的內容,用雙橫線畫下來,深入細致地讀,再來說一說蒙娜麗莎的微笑給人留下的印象?
指名學生讀:那微笑,有時讓人覺得舒暢溫柔,有時讓人覺得略含哀傷,有時讓人覺得十分親切,有時又讓人覺得有幾分矜持。
引入資料,500年來人們一直對蒙娜麗莎的微笑,看法不一。看過資料之后,提問學生這微笑又給你什么新的感受。
這是出示蒙娜麗莎的畫像,對照畫像將感受讀出來。
【設計意圖:這是第四次讀,帶有感悟地讀,有感情地讀。細節的刻畫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畫龍點睛之筆。這一環節練習的是抓住細節描述畫面。在深入閱讀文本的同時,體會蒙娜麗莎的微笑背后所包含
的復雜情緒,感受達芬奇的畫技精湛】
第四部分(四)感悟主旨,情感升華
文章在最后提到了蒙娜麗莎的藝術價值。
ppt:“蒙娜麗莎”是全人類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輝照耀著每一個有幸看到她的人。
提問學生1、這幅肖像畫為什么有如此大的藝術價值,你認為是蒙娜麗莎長得美,還是達芬奇畫得美?引導學生體會達芬奇的精湛畫技
課程開頭關于帶引號的蒙娜麗莎具體指什么也這一環節解答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升華主旨,進一步體會達芬奇的畫技精湛,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第五部分(五)總結學法,學以致用
教師的教是為了讓學生學會運用,在這一部分先來總結寫法
簡要介紹——具體介紹——細節介紹
再要求學生根據標注,按照這樣的方法,同桌兩個人試著互相介紹一下這幅畫。
【設計意圖:《課標》中指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學習是為了運用,本課重點之一就是學習作者按照簡要介紹——具體介紹——細節介紹的寫作方法,這一環節目的是活學活用,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流程的最后是(六)教師小結和布置(七)作業
搜集達芬奇另一著名畫作《最后的晚餐》,對照圖像,按照簡要介紹——具體介紹——細節介紹的方法,介紹這一畫作,課下小組交流分享。
【設計意圖:作業設計圍繞本節課的重點,將課上學到的知識加以拓展運用,繼續感受藝術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藝術的情操。】
最后我的板書設計是:
蒙娜麗莎之約
介紹
畫簡要
人具體
?(后改為藝術)細節
語文綜合說課稿4
語文,重視文字訓練,重視聽、說、讀、寫的訓練。這幾個方面相輔相成,不可分割!而現有的評價中,似乎對學生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更為看重!針對我們六年級的學生在寫作基礎能力方面的欠缺,特別是錯字多、病句多、條理亂等現象的廣泛存在,我們六年級備課組集體設計了這次《神醫大會診》的綜合活動課,旨在提高學生的寫作基礎。
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說這次課的實施過程:
一、說構思
通過批改學生的習作,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寫錯字、出病句、條理亂的現象普遍存在,這又直接導致了學生作文水平的低下,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我們進行了集體研討。首先,我們想產生問題才來解決問題不是可行之策,提高學生對這類問題的認識才是首當其沖的任務;其次,個別解決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面向全體;再者,單靠習作的訓練只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所以,我們決定面向全體學生,以專題的形式,以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堂組織形式設計一次語文綜合活動課。
二、說教法
專題教學,必將枯燥乏味。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必將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決定采用“逐層深入法”作為主要教法。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蘋果”,一步一步扎實到位!
三、說學法
發現問題簡單,解決問題難。為了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自己在習作中出現的這類問題,提高學生的認識,我們采用了學生“自主學習法”作為主要教法。這樣能提高學生的認識,加強學生對這類問題的認識!
四、說教學過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的興趣是每一堂課的首要任務,綜合活動課也不例外。所以,課堂伊始,我們設置了情景表演。在課堂上我們準備了“專科門診”,專家先行!這是提出問題的環節,而學生變成醫生,這種角色的轉換,更能激起興趣,為本節課開個好頭!
接下來,就該是解決問題的環節了!在這個環節里,我們把活動命名為“醫生出診”。而在這個環節里,我們沒有一下子把問題全部拋給學生,而是分為了三個步驟:錯字、病句、亂文。逐層深入,層層遞進。這樣學生就能從易到難,一步一步解決問題。而每一個步驟的出現,也是結合了學生的實際,能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習作中出現的問題!
在其中的每一個步驟中,我們都本著讓學生也就是醫生,能自己發現問題進行診斷,然后在自己進行治療解決問題的原則,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這對提高學生對此類問題的認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后,是成績展示部分。分步解決問題畢竟只能解決部分問題,不能體現學生能力的提高。而通過上一個環節的訓練,學生應該具備了一定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出示一篇問題多多的文章,讓這些小醫生們來治療,是很有必要的!同時也是檢測這節活動課效果的一種方式。
最后,修改自己的習作。回歸自身,從而明確活動課的最終目的!
五,說反思
通過此次活動課,我們有理由相信,學生對錯字、病句、亂文等現象的認識會更加深刻,并且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有所提高。但是,這些問題,也不是一節活動課就能解決的,需要我們所有的老師在平時的教學和改作中,充分重視起來,把這些問題到當作首要問題來解決,真正落到實處!只有這樣,這些問題才會逐步解決。我想這也是每位老師的基本職責吧!
以上是我們備課組對這次活動課的說課,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以便我們整改,謝謝!
語文綜合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風雨商幫路——走進“寧波幫”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下面我將從主題說明、活動描述、學情分析、設計理念等幾個方面進行具體的闡述。主題說明:“寧波幫”是我國傳統的 “十大商幫”之一,其典型代表有世界船王包玉剛、董浩云,影視巨子邵逸夫,“五金大王”葉澄衷等。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寧波幫經過百年風雨的洗禮,逐漸形成了“艱苦創業,誠信為本,開拓創新,愛國愛鄉”的商幫精神。寧波市委書記巴音朝魯在“寧波幫”研討會上指出,要充分發揮“寧波幫”優勢,傳承“寧波幫”精神,并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要讓“寧波幫”精神在全市廣大人民群眾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基于此,我決定在學生中開展走進“寧波幫”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本次實踐活動所依托的教材有《城市的文物與文化》、《洛陽詩韻》。《城市的文物與文化》的作者是馮驥才,作者以法國巴黎的城市建筑所具有的文化內涵為考察對象,通過描寫巴黎老街老屋的獨特風貌及斑駁外表下的濃重的歷史感,引出城市文化保護這一命題的思考。《洛陽詩韻》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長的散文,作者描寫洛陽的古美和奇絕,充分展示了洛陽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綜合這兩篇課文,不難發現其學習目標和重點都是城市文化的保護及人文精神的傳承與發揚。本次實踐活動我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情境體驗法、任務驅動法、項目教學法等。
本次實踐活動的主體是我校09旅游班的學生,學生的職業發展方向是導游、飯店服務與管理。職業崗位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和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活動的設計理念主要有:
1. 本土性
我校坐落在素有“商幫故里、院士之鄉”美譽的寧波莊市。商幫資源相當的豐富,現已建成并集中在莊市的就有寧波幫博物館、寧波幫文化公園、江南第一學堂、包玉剛故居、邵逸夫舊居、葉澄衷墓園等。寧波幫的創業歷程、創新精神、愛國情懷對許多學生來說都是耳濡目染,如數家珍。以此為契機,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美好情操,這既體現了鮮明的地域特色,也符合語文新教學大綱的標準。
2. 實踐性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是一個實踐探索的過程。它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實踐活動中去,發展自己的創新能力。 3.職業性
教育部2009年頒發《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規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應根據學生的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和職業生活確定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項目,創設活動情境。培養學生的職業理想和職業情感,凸顯文化課與專業課相互滲透的教育理念。
綜合以上因素,我設計的實踐活動的目標是:
1. 傳承“寧波幫” 精神,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為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服務;
2. 創設職業情境,鍛煉專業技能,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
3. 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語言文字應用能力,以適應就業和創業的需要。
本次實踐活動形式主要有:我和商幫有約、商幫故事會、現場導游講解、攝影圖片展、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等五種形式。活動過程主要包括小組活動、班級活動和社會活動,通過任務引領、小組分工、小組交流、作品展示、社會宣傳,幫助學生對商幫的認識由感性向理性過渡。
下面我將具體談談本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和調控:
1、活動準備
以8到10人為單位劃分學習小組并確定組長,要注意人員特長的合理搭配。討論小組工作計劃及評價辦法,完成項目學習表。
2、任務引領:前幾天,學校校長接到浙江省榮譽市民包景表先生的電話,(包先生曾捐資100萬美元助建我們學校)10月份包先生及后代將來莊市參觀,由我們09旅游班具體負責接待。主要任務有:組織一次寧波幫故事會、走進寧波幫攝影圖片展、現場導游講解等。
(設計意圖:“任務教學法”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且和旅游專業的特點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小組分工
根據學習任務的不同,我把班級學生分為4個學習小組:
第一組:寧波幫故事小組。收集整理寧波幫創業、勵志、誠信方面的故事 ,并且匯編成冊,在寧波幫博物館舉行“商幫故事會”
第二組:圖片布展設計小組。學生去現場參觀后,拍攝照片,然后進行歸類整理,制作成幻燈片,在班級進行交流展示。
第三組:現場導游講解小組。學生根據各個景點的分布特點設計最佳參觀路線,撰寫導游詞,進行現場導游講解。
第四組:商幫宣講團。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和社區,宣講商幫精神和商幫文化。
(設計意圖:以人為本,照顧到不同學生的興趣和特點,對學生實施分類指導和分層教學。)
4、任務提升
結合寧波幫人士的成功經驗及自身的特點,為自己制定一份職業生涯規劃。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重視語言的積累和感悟,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
5、交流展示
小組成員將自己的勞動成果向組長匯報,小組再推薦優秀作品在全班交流、展示。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學生的部分作品:
寧波幫故事集錦:講述的是寧波幫開路先鋒嚴信厚的創業歷程,早期寧波幫的巨商葉澄衷的成功經驗、世界船王包玉剛的中國情結以及影視巨擘慈善大家邵逸夫的赤子情懷等等。學生通過收集整理商幫故事,不僅可以感受到商幫的風雨歷程,同時還可以學習到商幫勵志、創業、誠信等方面的精神。
攝影圖片展:略
船王禮贊:學生集體創作的一首長詩,它講述了一代船王艱辛的創業歷程,偉大的膽識和氣魄,報效桑梓的情懷、影響。據不完全統計,上世紀80年代以來,海內外寧波幫人士共向祖國大陸捐資72億元人民幣,其中包玉剛一次性為寧波大學的興建就捐資2000萬美元。
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學生結合自身的條件、所處的時代、環境特點,對自己的職業、人生進行了具體的規劃和設計。
6、活動調控:本次活動的難點之一是圖片布展設計。它要求主題鮮明、設計美觀、說明準確。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可事先向學生提供一些優秀幻燈片作為借鑒,并在制作過程中給與及時、具體的指導。本次活動的難點之二是活動組織的有效性。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很容易停留于表面,起不到實際效果。本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我之所以要選擇走進寧波幫作為學生活動的主題,首先是一份親切。寧波幫的故事對許多學生包括他們的家長都是再熟悉不過了,而且鎮海的商幫資源相當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其次是一份感動。我們來看看這位老人,他就是為我們學校捐資100萬美元的包景表先生。當然,他的捐資不僅僅是我們學校,還有鎮海中醫院、精英小學等等,累計達1000多萬元人民幣。但是誰又會想到,他身上穿的這件襯衫,竟然只有幾十元錢,而且一穿就是好幾年。每次到學校來,都是吃食堂,從不到飯店去,吃的是芋艿等家常菜。正是這份熟悉和感動,學生在活動中特別投入,成果也很豐富。
7、接下來,我想談談本次實踐活動的評價,為了讓本次實踐活動的評價具體可操作,我們專門設計了一份項目學習評價表,內容包括:
8、老師們,通過本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學生不僅對寧波幫精神和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更為重要的是學生體會到了學習語文的快樂,為自己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為把自己培養成高素質勞動者做了一定的準備。
當然,任何一門教學活動都是遺憾的藝術,本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也存在不太完美的地方。比如:教學展示過程缺乏一定的深度,對寧波幫的精神、文化底蘊的探索略顯單薄。傳承寧波幫精神,并賦予它新的時代內涵,是我們每一個寧波人的職責和使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愿意繼續帶著我的學生去走進寧波幫,探索寧波幫。
謝謝大家!
語文綜合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介:本文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中的18課《做什么事最快樂》,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只小青蛙想弄清楚做什么事最快樂,便去問啄木鳥、水牛、蜜蜂、媽媽。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小青蛙產生了做什么事最快樂的疑問。第二、三、四自然段結構相同,分別寫了小青蛙問啄木鳥、水牛、蜜蜂做什么事最快樂和得到的回答。第五自然段寫小青蛙問媽媽做什么事最快樂。第六自然段寫媽媽的回答。
這篇童話以對話的形式敘述,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文章生動有趣、淺顯易懂。學生在學完這一課后,可以懂得啄木鳥、水牛、蜜蜂對人類的貢獻,體驗如何跟別人進行口語交際,感悟到“做什么事最快樂”的真正內涵,教育自己今后怎么做人、怎么做事。
(二)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該類型的課文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6個生字“做”“快”“樂”“叢”“為”“別”。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編旁“刂”。認識1個多音字“覺”(jué)。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3、能認識到做對別人有用的事快樂,學會關心別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篇幅較長,但2、3、4段結構相似,老師講其一,學生便能知其二。根據兒童模仿性強的特點,學生樂于自己動手、動腦去感知新事物。針對新課標中對低年段識字寫字與閱讀的要求,可把“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本文最后一段青蛙媽媽的話:“做對別人有用的事,你就會覺得最快樂。”是文章的點睛之筆,正面回答了小青蛙提出的問題,是對啄木鳥、水牛、蜜蜂回答的總結,是理解的難點。
(四)課時安排:
根據上述教學目標,整課計劃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字詞。第二課時:精讀課文,理解內容,朗讀訓練,遷移延伸。
二、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1、直觀演示法。本文內容每一段均附有一幅彩圖,圖文并茂。因此,可根據內容自制幻燈片,以講故事的形式播放課文錄音或者動畫。為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把小青蛙向啄木鳥、水牛、蜜蜂提問及他們的回答時的語言、動作、神態描繪得更加完整、具體,及時放幻燈片,讓學生看圖說話,并借助圖畫擴展思維,豐富想象,培養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導語激情趣法。本課開頭以“快樂”著手,提問:“你有哪些快樂的事?”引發學生的生活體驗,懂得“快樂”一詞的意思。再以小青蛙和大問號的畫面導入,揭示課題“做什么事最快樂”,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并能跟隨著小青蛙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很快地進入課文的情境。
3、以讀代講法。本文語言淺顯易懂,要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感悟,自己學會閱讀方法。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采取多種朗讀形式,如自由讀、個人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讀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
4、誘導思維法。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要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教師要學好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對話者的角色來誘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思維,營造輕松、活躍、和諧的課堂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
5、遷移延伸法。在讀完課文后,創設一個說話的情境,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課文內容的再創造,并以正確的句式規范學生的語言,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然后結合自己談談想法和做法,學以致用。讓學生主動地說,準確地說,流利地說,生動地說,使語言訓練與知識鞏固、情感體驗相得益彰。
(二)學法:
根據課文的內容和要求,可讓學生采用“圖文結合,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議一議”的方法學習本課。先讓學生看課文動畫,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想,體驗感悟,發表自己的見解。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他們采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在小組合作中演演、讀讀、賽賽、說說、議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感受到學習語文也是快樂的。
三、說教學程序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先出示注音詞卡“快樂”,讓學生準確認讀。提問:“你們有哪些快樂的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作出自由的回答。接著,畫面出示一只小青蛙和一個大大的問號:“你們看,這兒有一只小青蛙,也在想著這樣一個問題,做什么事最快樂呢?”畫面出示課題。師微笑說:“讓我們跟著小青蛙一起去找答案吧!”
2、動畫感知,初讀課文
接著就讓學生觀看課文的動畫,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感知,同時也為接下來的朗讀課文作了一個示范。欣賞完動畫,就讓學生初讀課文。在初讀課文前提出要求:
①借讀拼音,讀準生字的音。
②目視雙行,不添字不漏字,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③看漢字讀通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些什么內容。
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朗讀時間。然后檢查初讀情況,出示一些生字詞卡,和幾句長句子,指導學生把它們讀準讀通。
通過讀書,不僅使學生初步認識了生字,掃除了閱讀障礙,而且使他們了解了課文的內容。
3、識記生字,指導寫字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意教給識字方法。”認讀完生字以后,讓學生找找哪些字自己已經認識了,讓學生當“小老師”,說說自己是怎么認識的,介紹給大家,像“做”、“樂”。也可讓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識記字形的.方法,如“熟字帶生字”、“部件加減法”、“換一換”等,像“叢”“快”“別”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記。總之,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的思維創造。這樣,避免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又利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辨析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最后指導寫字,督促習慣。
語文綜合說課稿7
一、教材分析
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走進田園、熱愛家鄉》
語文綜合性學習在低年級就開始滲透,到了三年級,綜合性學習與一組課文閱讀教學穿插進行,三年級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兩次提示。第一次放在綜合性學習活動前,提出活動要求,明確活動內容,指出活動途徑。第二次提示放在活動過程中,主要提示小組在活動過程中要及時小結、反饋、交流活動情況。最后在語文園地中安排“口語交際”、“習作”、“展示臺”等欄目,展示學生綜合性學習的成果。四年級只安排一次綜合提示,為從中年段的小綜合過渡到高年段的大綜合作好準備。根據這樣的編排特點,我制定了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策略,分五個階段來進行:一、回顧教材,閱讀引領(1課時);二、學習建議,規劃活動(2課時);三、設置提示,實踐參與(8課時);四、搭建平臺,成果展示(2課時);五、評價總結,延伸發展(1課時)。
二、目標定位
本次綜合性活動目標的制定有兩個依據第一課標要求,第二學情狀況,
語文課標對綜合性學習從會提問題、觀察分析、資料搜集、表達方式、活動組織、合作討論等方面逐步提高要求。
2、學情狀況:
(1)歷次活動,為學生“走進田園”搭建了階梯。
(2)生活經驗,為學生“走進田園”提供了鋪墊。我的學生生長在農村,對鄉村的一草一木,蛙叫蟲鳴耳熟能詳;鄉間小道,溝渠小洼了如指掌;農活農具,農家風俗了然于胸,……這樣的生長的環境使他們更容易走進田園。
(3)文本閱讀,使學生產生“走進田園”了渴望。
當然,除了上述三個積極的因素外,還有兩個不利因素:
(1)現實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文本詩化的鄉村田園風光,閑情逸致的生活意趣與農村現實的有著天壤之別,因此,在本次綜合性學習中,教師要緊扣地域文化、生活特征,引導學生與真實的農家生活“真情擁抱”,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學生珍愛田園的情感。
(2)活動與語文之間的距離。對于四年級的學生而言,“用”語文的意識仍然比較淡薄,常沉緬于活動與游戲中,因此,在活動游戲中教師應引領學生發展自己收集信息、口語交際、觀察表達,合作探究等語文能力,培養綜合的語文素養。
(二)活動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觀察、上網、調查、訪問等方法了解家鄉的景物;風土人情;了解不同季節的莊稼,瓜果蔬菜,感受田園文化與生活,推動學生聽說讀寫諸方面的能力發展。
2、過程與方法:借助具體的鄉村田園場景,激發學生提問題的意識,以問題為抓手,以語文知識與技能為憑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去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用多種形式把自己的活動過程、體驗、感受記錄下來,激發學生熱愛鄉村,珍愛田園的感情。
三、指導策略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教師只是一個指導者,一個參與者,學生才是活動的主體,所以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在于指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培養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教師的主要任務,是以引導學生的活動過程,指導學生解決活動中的問題,建立活動實施過程中的基本操作規范。綜合性學習的課程價值就在學生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因而,教師的指導應跟蹤過程,了解學生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展開相應的問題解決活動方式。教師作為學生活動的指導者,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和興趣,愛好與需要傾聽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悟
四、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回顧教材閱讀引領
首先進行課文回顧:《鄉下人家》描寫的是農家生活畫卷,《牧場之國》展現有是異國田園風光,《古詩詞三首》詩化了田園意趣。《麥哨》呈現的是歡快的童年生活。通過課文的回顧,一是激起學生的鄉村生活、田園風光的經驗;二是打開學生探究思路。
然后借助課文《古詩詞三首》、“閱讀鏈接”中戴望舒寫的《在天睛了的時候》及“日積月累”中的詩句,進行朗誦,調動學生對鄉村田園的美好情感。
最后利用“詞語盤點”中的“讀讀寫寫”與“讀讀記記”進行詞串朗讀想象,畫畫寫寫,積累豐富的詞語。
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就是用語文的方式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再現鄉村田園;在詩情畫意中激發學生探究的渴望。
第二環節:學習建議規劃活動
(一)閱讀材料
首先學習單元導語提示:從單元導語中明確編者意圖,編者在單元導語中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開展本次綜合性學習要借助課文的學習走近鄉下人家,感受田園詩情。
1、學習建議:當學完《鄉下人家》的課文后,編者及時地提出開展一次“走進田園”的綜合性學習,并提出了活動的內容、方法、策劃等建議,通過活動加深對農村生活的了解。
2、課文啟發:學完本單元的四篇課文,引導學生回顧,借助課文,打開學生活動思路。
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就是要,緊扣編排意圖,用足文本資源,打開學生探究思路,為制定自己感興趣的子課題作準備。
(二)規劃活動
1、提出問題。學生經過上面的學習,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但是在活動中學生提的問題往往是多、雜、亂、不成系統,有些問題過于深奧或不具備實踐操作的條件,所以在這時老師要引導學生將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篩選、歸納,形成一個或兩個主要問題。可出示提示單引導:
我的問題有:
1
2
3
4
5
我們小組討論后的主要問題是:
目的:在這個環節上,教師只是一個參與者,一個指導者,指導學生,在眾多發散的問題上,作如何選取有價值有意義的問題。
2、確立子課題
主要問題出來了,再結合“閱讀材料”,(導語、課文、提示、閱讀鏈接等板塊)提煉子課題。從景、物、人、事等方面來打開活動思路,確定子課題。子課題預設為:農村風光、童年生活、田園詩歌,農家藝術以及家鄉民俗、家鄉小吃、家鄉特產……
3、形成小組
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知識水平、家庭背景等進行搭配分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對學生隨時因勢利導,進行提示、建議、歸納等幫助,做好 “平等中的首席”。
4、制訂計劃
為了使活動更有效的開展,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活動作個詳細周密的策劃。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活動的正常進行。討論自己小組將制定什么的活動計劃。使小組里的每個成員明確活動的時間,地點、內容、方式和分工等。
友情提示:
活動主題
活動方法
活動目標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
小組成員分工:
活動內容:
目的:這個環節,是針對中年級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往往容易偏離目標的現象,活動的隨意性大。所以要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并遵照執行。
5、匯報完善
活動方案設計好了,各小組選代表匯報自己的活動方案,其它小組成員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本小組根據別人合理的意見進行完善,使活動方案更加具備合理性,能夠在實際中進行操作。
學習單:
我們小組采納的建議有:
我們組沒有采納的建議有:
理由:
理由:
6、提交方案。
第三環節:設置提示 實踐參與
在綜合性學習的活動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陌生的人和事,怎樣指導學生順利完成活動任務、獲得成功體驗,教師必須設置相應的提示。
比如:農村風光組、農村藝術組等均須用上走訪、調查、參觀訪問,做記錄等方法。教師適時提供訪問指南:
a、作一個有禮貌的,受歡迎的訪問者。
b、發問的問題要先設計好來。
c、做個會聽巧記的訪問者。
d、作個善于發問的訪問者。
e、時間不能太長(20分鐘)
再比如:田園詩詞組主要用到上網查找歷代部分的田園詩詞,還要到鎮文化館、校圖書室查閱當地文人或描寫當地田園的資料等搜集信息方法。教師可以提供“工具箱”:搜索引擎有(google、百度、雅虎等);提供幫助的聯系卡等。
第四環節:搭建平臺,成果展示
指導學生分析、整理資料,選擇恰當的形式進行匯報交流。分兩個階段進行:
1、口語交際*習作的教學
結合本單元的“口語交際*習作的教學,讓學生說說對田園風光的感受、體驗,談談活動過程中的見聞、趣事,評評誰的收獲大,寫一寫印象深的內容。
出示提示:
在收集資料過程中,我的收獲是:
在收集資料過程中,我遇到的困難有:
…….
……
2、語文園地*展示臺
結合展示臺的教學,建議小組成員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展現自己的活動成果。比如:農村風光組可以用收集到的照片、圖片、文字等辦一期板報,出一份手抄報;田園詩詞組舉行詩詞朗誦會;童年生活組開展一次童年故事會、編集優秀習作;農村藝術組可以舉行一次作品制作比賽或作品展覽會等。
目的:在這個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們收獲的不僅語文綜合素養培育,還能得到交往、協調、策劃、組織、調查訪問等綜合素質的鍛煉,非常有利于自身的成長。
第五環節、評價總結 延伸發展
了解評價方法,能夠參照各階段活動目標對自己及他人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通過評價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做好三項工作:一是評選優秀小組、優秀同學等;二是自我反思;三是作好延伸,為下一次的綜合性學習作好準備。
評價他人環節: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張表。
評價人:
被評價人:
亮點
語言方面:
建議
語言方面:
待人接物:
待人接物:
調查表的設計:
調查表的設計:
紀律自控:
紀律自控:
活動創意:
活動創意:
……
……
綜合性學習結果的評價,應采用多種和元化的方式進行評價,這是遵循評價多元性原則來進行的。綜合性學習評價強調多元價值取向和多元標準,肯定學生與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不僅允許對問題的解決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現自己學習的形式也可以豐富多樣。同時,評價的主體也是多元的。可以是老師、學生,家長等都可以作為評價者。
語文綜合說課稿8
一、課標要求
綜合性學習對于我們課改年級第一次參加中考的縣市來說還是個全新的課題,語文課標要求:
1、 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3、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4、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注明援引資料的出處。
二、教材分析
7——9年級學段通過36次綜合性學習來體現課標的理念。 這36次綜合性學習活動有大綜合和小綜合,大致可以分成四個大的類型,即人與自然,如《感受自然》、《尋覓春天的足跡》等;人與社會,如《世界何時鑄劍為犁》、 《關注我們的社區》等;人與文化,如《到民間采風去》、《走進小說天地》等;人與自我,如《這就是我》、《歲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等。我首先選擇了人 與自然這個類型做了詳細研究,認為七上的《感受自然》、七下的《黃河,母親河》、八上的《說不盡的橋》、八下的《尋覓春天的足跡》、九上的《雨的訴說》都屬于人與自然這一專題。
三、考點動態
課標認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對于綜合性學 習的考查,課標的著眼點主要在“(學生)在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參與程度。”“(學生)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表現。”
從近兩年各地考查情況看,在《人與自然》這個方面 ,有如下特點:
1、注重考查學生的積累素養。
2、注重考查學生的研究問題的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3、注重考查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關注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
5、注重本地區的自然風光。
6、注重公眾熱點關注的問題。
四、復習過程
1、走進課本
讓學生回憶初中階段綜合性學習活動中與大自然有關的內容,如:七上的《感受自然》,七下的《黃河,母親河》,八上的《說不盡的橋》,八下的《尋覓春天的足跡》、九上的《雨的訴說》。
重點要求學生課前用讀書卡片的形式整理并在課內展示以下內容:
①與黃河、橋、春天、雨有關俗語、成語、格言、諺語;
②描寫四季、黃河、橋、雨的詩句;
③黃河、橋的傳說,歌唱黃河、春天的贊歌;
④跟自然相關的氣候、地理、歷史知識。
2、走近自然
⑴感受自然
展 示一組圖片,讓學生再次領略大自然的魅力,去尋覓春夏秋冬的足跡,去聆聽雨的訴說,去發現大自然中一事一物的神奇,體味橋的不凡,欣賞黃河的博大。邊欣賞 圖片邊讓學生自選一幅圖片談談你的感受。這一環節是從情感上喚起學生對自然的熱愛,溝通文本和自然的聯系,引導他們去感知、去發現、去體悟。
⑵描繪自然
①自然之美(以“美在……”為開頭說一段話表達你欣賞的自然美;策劃表現自然之美的主題晚會,給主持人設計臺詞,并設計幾個節目名稱及表演形式。)
②自然之奇(羅田薄刀峰風景區以奇險著稱,出示景區圖片,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任選圖片去描述景物之奇。)
③自然之樂(你所在的班級準備籌辦“自然之樂”這一主題活動,作為活動策劃人請寫出你的活動方案。)
根據課標的第二點要求我設計這樣的三個步驟,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研究探討。
⑶贊美自然
①譜寫家鄉的贊歌(為家鄉的風景名勝寫宣傳語、廣告語,為家鄉的風光制作一本介紹手冊:設計題目、寫一份封面設計創意說明、內容)
②選配詩畫(為四季圖片配詩、為詩句配畫)
③創辦保護自然、熱愛自然的小報(寫一份征稿啟事、給小報擬名字、給小報設計四個小欄目)
這一環節扣住課標的第三點要求來設計,讓學生關注家鄉的自然風光,并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等來展示學習成果。
3、關注自然
⑴情感自然(大自然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也有表達它喜怒哀樂的方式,用你搜集的資料來評說一下自然的情感。)
⑵人與自然(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我們世代期盼的,自然也在期待我們人類的善待。如果你是電視節目策劃人,你準備以“人與自然”這個主題策劃一次活動,請說說你的創意。)
課標的第四點要求學生能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我想通過這兩個環節引導學生進一步掌握學習方法,關注熱點,大膽創新。
通 過以上三個板塊,讓學生既享受到了情感上的愉悅,又獲得了知識上的進步,既充實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又訓練了學生解題的技巧。當然,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改中 的新生事物,也是課改中的一個亮點,它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在實際教學過程不斷摸索探究,才能尋求到更好的教學方法。
五、總結反思
第一,重視積累,關注課外語文知識以及其他學科知識的滲透。注意信息的收集與整理,關注課外,積極思考。
第二,重視感知,激發學生探究問題、分析問題的興趣。
第三,重視實踐,設計研究思路,引導學生實踐操作,拓寬視野,積極創新。
今天在這里我也只是談談我的一點淺陋認識和做法,希望能得到在座各位領導專家老師的幫助和支持!謝謝大家!
語文綜合說課稿9
一、說設計理念:
閱讀是個體精神對象化的過程,“個體精神對象化”不會憑空產生,具體的文本內容便是憑借。閱讀中,只有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感知、觸摸和揣摩、品味語言文字,才有可能與作者、與文本對話,共鳴,分享,才有可能使個體精神得以投射或提升。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引導學生用讀、述、思、品、賞、寫等感性實踐的方式,讓學生親近文本,用心閱讀,在語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生成體驗,生成智慧和思想。
教材分析:
《天鵝的故事》是北師大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主要講了兩個故事:一是兩只天鵝互相依存,在暴風雪嚴寒的冬天,雄天鵝用雙翼守護著受傷的雌天鵝,直到兩只天鵝一起凍死,為了作為永久的紀念把它們制成了標本。另一個故事是一群天鵝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鵝的行動感召下,用自己的身體破冰的神奇壯觀場面,反映了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是學生朗讀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好材料,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得到情操的陶冶,受到做人的教育,意識到保護生態的重要性。根據新課標,讓學生通過充分的閱讀,反復體會、感悟,閱讀時能品詞、析句,有自己不同的見解。
學情分析:
這是一片篇幅較長的文章,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勢必會產生閱讀障礙,對于重點、難點較難把握,需要長文短教。而學生經過前一段的閱讀訓練,大多數能用找關鍵詞、句的方法來幫助理解,這堂課也需要讓學生在反復的讀、圈劃中感悟文字,通過不同層次的讀來實現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學會本課生字。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用找關鍵詞、句的方法來幫助理解,在反復的讀、圈劃中感悟文字,談談在不同要求的朗讀時體會到的內容,并能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
3、情感與態度:憑借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體會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受到愛鳥護鳥、保護生態的教育。
三、說教材的重難點以及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依據教材的特點,重難點確定為: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故事;感悟天鵝相依為命、互相依存、勇敢拼搏的精神,受到愛鳥護鳥、保護生態的教育。
四、學法指導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引導學生用找關鍵詞、句的方法來幫助理解,在反復的讀、圈劃中感悟文字,通過不同層次的讀來實現教學目標。
五、教法
方法:三單元閱讀教學法
由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學習目標質疑討論,然后根據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點拔,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2、感悟、誦讀、練說
六、教學過程與環節設計
在認知閱讀環節中主要訓練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歸納能力,并整體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做適當評價。
在理解閱讀環節中,引導學生用找關鍵詞、句的方法來幫助理解,在反復的讀、圈劃中感悟文字,促使課文內容的研討更加深入。
拓展閱讀環節中,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注意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積累的結合,并使學生受到愛鳥護鳥、保護生態的教育。
語文綜合說課稿10
一、教材地位及教學目標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是童年趣事。通過學習讓同學們不僅能夠體會作家筆下各種童年的酸甜苦辣,引起學生的共鳴,本文作為這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起著引導學生理解觀察,描寫景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反映身邊景物的興趣,本文通過對百草園自由快樂生活和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記敘,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私熟教育的若干側面。
因此,我把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為:(1)認識目標:識記本課生字;(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景物的能力;(3)情感目標:感受課文表現作者熱愛大自然的兒童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童年的樂趣集中在百草園里,百草園主要是景物的細致描繪,所以我把課文描寫百草園確定教學重點,感受作者對百草園的思想感情作為難點。
二、說教法
1、朗讀法
通過接力的形式,對課文進行朗讀,培養學生語感,激發學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使學生咀嚼,感受課文的內涵。
2、啟發問答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精心設問,以促進學生主體活動由易到難、循序漸出,引導學生一步步研讀課文,思考釋疑,逐步達標。
3、圈點法
讓學生點出景物描寫的詞語,感受語言用詞的形象。
4、綜合訓練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以綜合訓練學生聽、說、讀、寫、析為目的,采用不斷質疑,不斷訓練讀寫,培養學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說學法
根據課文特點,著重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發現,去探索,關鍵在第二自然段和捕鳥內容的學習,讓學生走入作者的生活去感受百草園的趣味盎然。
四、說教學設計
1、導入課文設計讓學生說自己童年的樂園導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
2、介紹魯迅
3、感知課文為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通過接力朗讀,一個接一個各讀一段。這一步環節的朗讀目的是了解熟悉課文,字詞正音。
①從課文標題看作者寫了哪兩個地方?那我們剛說的作者的樂園在哪?
②作者“我”的樂趣表現在哪里?(讀百草園部分)
③哪件事覺得最樂,為什么?
④這樂按什么順序寫、寫了哪些景物?
⑤這部分除了寫樂還寫了什么?這是屬記敘中的插敘,作者為什么要寫這個故事?
3、小結拓展
①那你們現在的樂園在哪兒呢?與魯迅先生的相比誰最樂。(教師出示寫作背景)。
理解文章主要內容挖掘主題
板書
樂景
樂園樂聞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生活樂事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
語文綜合說課稿11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板塊的《感受自然》,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來談一下。
首先我想說一個問題,請老師們看一下目錄,細心的老師會發現為什么“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他們的位置會有所不同?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要有一種對話意識,就是與編者的對話,也就是名稱位置的不同,教學的側重點就不同。當然我們不能形而上學,也要結合教學實際進行設計,我對這個專題就想以綜合性學習為切入點進行展開,確定了以下教學思路:
一、課前:自主、搜集、思考
二、課上:合作、展示、交流
三、課后:寫作拓展、逐步形成態度價值觀。
我認為,綜合性學習不能僅僅局限于語文知識、語文課程本身,而應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將語文與其他學科相結合,與生活相結合,在聚焦知識積累的同時,還應關注能力結構的多元化。綜合性學習屬于過程性學習,一定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語文素養。基于此,我在日常教學中,針對《感受自然》這個板塊,我會帶著學生們走進大自然,走進四季的懷抱,藍天白云、紅花綠葉、在山水人家中去感受自然。然后提前一周進行布置,我會不讓學生看課本,將“感受自然”板書,問:要感受自然的什么?讓學生自由討論,通過交流,估計大多數同學會運用對本單元課文的學習和到大自然的深切感受,來抒發對大自然的贊美!也可能學生會想到對大自然的畏懼,針對近年來頻發的地震、海嘯、臺風、暴雨等等的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在這時我們老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對自己身邊的生活環境來談一下感受,可能就會有學生提到某些企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等。也有可能學生還會說動物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我們應該從動物身上學到很多知識等。
通過以上的交流,我會安排學生分組去收集整理材料。
如在贊美大自然時,學生可以去收集一些精美的圖片和談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感受等。我會特意安排學生分組去收集積累優美的古詩文、詞句、成語、諺語、歇后語等,先制定小組分工計劃表,讓每位同學都要參與。老師要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適時的了解,并在資料收集與獲取的渠道方面給予一定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利用圖書、網絡和社會實踐等不同的途徑進行資料收集。還要積極詢問小組活動情況,并對相關問題進行解答,特別是資料信息整理與分析、篩選的過程,指導學生對收集的資料要進行分類,并表明資料的出處。上課時可讓學生采用課件和表演的形式進行展示小組活動成果,其他未展示組的同學做好記錄,并從聲音、感情、內容、語言等方面進行點評。引導學生去體味雄奇的大自然是如何通過優美的文字表現出來的。當然不能光展示說出來,還要看誰積累的多,當堂限時進行默寫,對優勝學生進行獎勵。估計以上環節要一課時。
第二課時分組討論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影響及動物對人類的啟發。將學生課下收集的臺風、海嘯、地震、泥石流等一些照片或視頻進行展示,有的同學可能會拿起相機對身邊的污染進行拍攝,我認為這更具有說服力。在這里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增強抵制風險和侵害的意識,增強在與自然社會和他人互動中的應對能力。在動物對人類的啟發方面,學生可能會提到動物的生存本領,節能術等,也可能提到從動物的一些特性引發我們人類的一些發明創造等。當然也有可能同學會想起“非典”,那就是動物對人類的一種懲罰等等。
通過以上展示,同學們可以對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或辯論,最后得出不僅要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同時也應產生一種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課下讓學生根據課上的討論交流,用寫作的形式來表達對自然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借助這次專題學習,學生在搜集材料中涉獵了大自然的許多方面,與大自然進行溝通對話,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培養了學生們的獨立探究,與他人合作的學習能力,提高了自身參與實踐活動的能力,也盡可能的完成了由注重學生練習向注重學習過程的轉變,而且還引導學生走向社會生活,學會觀察社會,關心身邊的人或事,學做生活的有心人,培養學生視野的廣闊性。
以上內容僅以我的教學實踐為例,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語文綜合說課稿12
你是否為未來前途而迷茫?
你是否為確定職業方向而煩惱?
你是否為職業需要的技能而苦苦思考?
你是否為如何在眾多名校競爭中脫穎而出而憂慮?
請走進這里,與我們共同分享成長與成才經歷——
一、背景分析
當前形勢,就業壓力日益嚴峻。大學生就業都在感嘆“路在何方”,那么職高生,如何在人才迭出的競爭中、在機遇挑戰并存的現實中突出重圍、立于一席之地呢?我所準備的這堂課就希望能給即將步入社會的中職生帶來幾點建議或思考。
二、理念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應該和我們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應該是讓學生有參與的熱情,應該是活動過后有盡可能多的收獲。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實踐性、開放性、綜合性的特點,面向全體學生,拓展學生自主空間,培養學生走進社會、走進生活的能力,體現由課內到課外,再從課外到課內,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獲得體驗、鍛煉能力、尋找自信。
三、學情分析
我的教學對象是高二導游班的學生,她們的特點是個性豐富、外向開朗,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在校學習了兩年之后,她們具備導游專業的基本知識和素質。大多數學生都曾多次承擔校內、縣內的向導工作,大方主動。
她們即將面臨就業實習。從學生到職業導游的角色轉換,會讓她們一時間手足無措,不清楚未來的崗位選擇,不明白該有的職業心態。
面對這些,我力圖通過課前的準備、課中的實踐、課后的反思,幫助學生能更好地運用所學知識、能更完美地勝任工作、能更踏實地步入社會,讓語文與專業相結合,與生活相通相用。
四、目標分析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語文下冊中有一塊內容為《展望我們未來的職場——“我的職業設計”策劃會》。誠然,該內容對高一學生有一定的未來預設性,而放在高二學生身上更有實際的意義和操作性、發展性,效果更好。故而,根據以上諸多分析,我依托該內容為藍本,合并老教材中的“應聘”單元,加入我的設想元素,結合象山本土資源、本校產教結合辦學優勢以及本班專業特色,開展課內課外多樣活動,延伸原有教材的活動目的,我將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定于以下三方面。
1、認知目標:
(1)了解當地旅游資源及相關知識。
(2)培養收集、整理、比較和篩選資料的能力。
2、能力目標:
(1)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素養和應用能力。
(2)培養合作意識和交往技能,提高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
(3)通過現場模擬,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應變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
培養其熱愛家鄉民俗,準確自我定位,培養職業理想和職業情感,以利于學生職業生涯發展。
五、重難點分析
重點:提升語文素養和應用能力,培養職業素質;
難點: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培養職業理想和職業情感;
六、教法學法分析
任務驅動法、“活動—體驗”情景教學法、調查討論法、研究性學習法等
我建立好總體目標框架,圍繞它,細化衍生出一個個小任務,我運用任務驅動法,期間伴以“活動—體驗”情景教學法、調查討論法、研究性學習法等教法學法的運用和指導,企圖達到所擬定的學習目標,致力突破該教學重難點。
七、教學課時:
2課時
活動時間:2-3周
八、活動程序
(一)一試身手
多年來,我校致力于開辟一條產教結合的特色辦學之路,事實證明,成果顯著。依托旅游專業,我校名下創辦了一家象山海藍藍旅行社。同時,經過十余年的努力,象山的旅游產業規模不斷壯大,行業品質不斷提升,已成為象山支柱經濟之一。既然有如此優先的學習資源,我何不鼓勵學生利用周末假期,主動向縣內各大旅行社聯系求職,當一名實習小導游,并把自己的經歷和心得用隨筆的方式記錄下來,互相交流。
“我是小導游”活動就這樣在08導游班如火如荼地開展了,據統計我班學生實習分布如下:象山海藍藍旅行社47.8%;黃金海岸旅行社20.6%;象山旅行社15.7%;半島旅行社6.1%;金馬旅行社5.6%;其他4.2%。課余飯后,你可以隨處看見學生們在討論交流其中的趣事和難題。
【設計意圖】:這樣的安排,既與我所授課的班級專業對口,又與生活實際相貼切,與個人利益休戚相關。學生的專業技能,有了用武之地。未入職場之前,先練練膽量、用用知識,能收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刺激學生提前了解社會、了解自己的雙重效果。
(二)二明市場
“人才標準怎樣制定?人才素質靠誰來評價?”眾所周知,職業教育對準市場設專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我想,市場才是這人才社會化評價的破冰之具。所以,我們必須了解日益蓬勃的旅游服務市場需要什么樣的旅游人才。第二個任務,我發動學生大膽進行市場調查,采訪旅行社經理、請教同行師姐、詢問客人,形成調查報告,與第一個活動雙管齊下,時間和精力上并不沖突。
【設計意圖】:新課標要求,語文實踐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學習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提高語文素養。
上述兩個任務均需要學生在課外進行,真正接觸社會,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無形中運用語文技巧,獲得最直接的感受,這往往是最珍貴的,并關乎之后幾個任務能否圓滿完成。
(三)三轉職場
從課外轉入課內,在第一個教學課時,我將一則招聘廣告引入課堂,更是將一場應聘會即職場入門之口搬到了學生的面前。在課前,學生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翻閱查找了資料,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附:
《招聘廣告》
象山海藍藍旅行社為擴大象山旅游路線,現面向社會,招聘若干名地接導游,要求職高學歷以上,具備導游證,熟悉象山旅游路線,活潑開朗,善于言談,月薪980元。有意者面談。聯系人:陳小姐。聯系電話:0574—65766013。
活動準備
1、學生類:象山地接導游招聘會中的人物均由08導游班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臺前幕后,整個過程劃分為終審組、策劃組、導演組(招聘者)和演員組(應聘者)。各組別由學生自行選報,并互相調劑,最終形成以下組織機構。
【設計意圖】:本人在此環節內讓學生自由抉擇,分門別類,讓每個學生有事可做,有事可為,全體“活動”起來。
2、教師則在學生討論探究、形成思路和操作實踐中起觀察、監督、指導作用,并在最后進行評價、總結。
【設計意圖】:教師是學生活動的指導者和服務者,為學生營造相互依存、信任的群體氛圍,優化師生關系,促進教學互動。
(三)分組活動
1、小組活動、權責明確:
課堂主題為“Are you ready?”(你準備好了嗎?)你準備好工作了嗎?你準備好當一名導游嗎?你準備好當一名好導游嗎?
各組別各司其職,安排招聘細節,討論成文。
A.策劃組:準備現場提問、收集多方資料、制作課件展示、設計招聘環節
B.導演組(招聘者):根據策劃組的安排,熟悉提問要求,并現場應變。
C.演員組(應聘者):撰寫求職信、熟悉當地資料、真實本色演出。
D.終審組:裁定是否被錄取,或招聘過程中是否有欠公平之處。
【設計意圖】:此教學環節,權責明確,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可鍛煉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運用能力和判斷力,為整堂課的順利進行做下良好的鋪墊。學生的使命,以分工明確的合作開展研究性學習,在對自己的觀點、思想不斷修正和調整中,使自己的認知、情感、價值觀達到一個新的層次。
2、組內互評、確定標準:
組內成員從不同身份出發,合作討論思考,并制作評價表“好導游的標準是什么”,以此依據。
四份評價表如下:(多媒體)
每份評價表的各項細則評價結果分為A、B、C、D四個等級。 A表示好;B表示較好;C表示一般;D表示尚可。
【設計意圖】:學生自制的評價表,是學生對本職業生涯規劃的一次判斷,也是學生對自身專業能力的一種評價。它可以作為本堂課的課程標準,也可以成為學生再討論、再反思的依據。
(四)集體活動、擬真探索:
1、導入語:
有誰能擋住時光的腳步,有誰能長留青春的容顏,我們即將真正觸摸畢業的那一時刻,我們該做些什么呢?應聘是每位中職生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的“必經之門”。
各位,Are you ready?那么,招聘會現在開始!
【設計意圖】:機會往往是為有準備的頭腦而準備的,企圖將“Are you ready”成為本堂課乃至學生步入社會后的一句自省語,朝著自己的目標進發。教師則充當主持的角色,將各組的展示環節串聯起來,體現穿針引線的作用,同時能夠和學生融合,構建比較好的交流平臺。
2、班級活動:
象山地接導游的招聘會,就此搬上學生課堂。秩序井然,節奏緊湊,氣氛熱烈。整個過程,設計了三個環節進行處理。
A.自我推薦
在招聘者面前,應聘者進行自我推薦演說,在規定的時間內簡要清楚地說明個人情況,并能引起用人單位興趣,其中能反映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
B.現場提問
一般來說,招聘單位都會通過面試提問來了解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應聘者的基本情況;二是應聘者的素質狀況,即求職意向、稟性人格、智慧潛能等。因此,招聘者所提的問題往往會圍繞這兩方面展開,須掌握一定的技巧。
a.接問快答,對答如流
b.變通順承,機敏轉接
c.揚長避短,迂回曲對
C.情景對話
策劃組學生利用多媒體課件,自主展示搜集到的一些關于象山旅游圖片,比如休閑海釣、中國漁村、象山大黃魚等;導演組學生進行對話,情景扮演游客;演員組學生則必須充分利用所學旅游專業知識,用流暢、自然的語言加以表達,適當時可加以肢體、表情語言,由內轉化為外,以達到完美的效果。
【設計意圖】:語文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的語文。這種“活動—體驗”型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
3、自我評價
招聘會結束。針對評價表,各組尋找問題,重新修改評價表,在評價中強化知識,具體評定到底今后該如何面對自己的職業。
【設計意圖】:整個評價過程中,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自由自在、身心愉悅的“自我畫像”的境界中,不僅強化了個性主體的內心體驗,優化了實踐活動意義,也為后來的活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4、教師評價
教師針對上述各環節的操作,記錄下每個組及個人的優點和問題,借此探討,指明在語言表達、行文撰寫、環節構思等方面的問題。
【設計意圖】:教師以自身的語文修養、人生閱歷激勵學生,潤物細無聲,學生必然能從中感受語文魅力,無形中得到提高。
(四)四論答辯
在第二節課,學生結合實習小記和調查報告以及應聘感受,以“我的職場我做主”為主題,進行畢業答辯設計,可談談對未來職業的設想、對角色轉換的心理調整等等。
【設計意圖】:雖說,職高學生的答辯水平和畢業設計略見一般,稍顯稚嫩,但關鍵的是讓學生有此職業規劃意識,有機會更廣泛地運用語文。有語文應用,有專業理論,有社會實踐,有市場調查,從書本到實踐,從微觀到宏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時刻把握學生在活動之后的片刻感受,善于總結,集聚為更大的收獲。
(五)五齊賢能
古人有成語云,“見賢思齊”。孔芳野,我校00級旅游專業,優秀畢業生,現工作于半島旅行社,曾獲寧波市優秀導游、象山金牌導游。邀請她來我班講述她多年的從業經驗,以便于學生借鑒。
【設計意圖】:限于種種客觀因素,間接經驗也可以是無限的,它們可以填補直接經驗的空白,拉近成功與人們的距離。邀請同校畢業學姐講授知識,這種方式,更易于接受,有親切感和實用價值,頗受學生歡迎。
(六)六聚眾智
各組別取長補短、積累成文、成果展示,編寫屬于全班的成長手冊《我的職場我速騰》,其中包含學生從中得出的體會感悟、應聘招數等,既能成為她們的成長記錄,又可以成為她們的前進指向。這種經驗心得的總結,遠比從他人那獲取的來得更深刻。
【設計意圖】:讓學生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教師提供一切機會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組織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并且通過實踐活動深化課堂教學內容,變老師“教為主體”為學生“學為主體”。我相信,這才是我們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創新的初衷所在。
九、活動反思
正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才有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大刀闊斧的開展。要兼顧聽說讀寫,容納人文性、工具性、社會性和專業性,這對語文教師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我的這次活動,產生于所授學生的迫切需求之下,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內,從個人到小組再到全班集體,針對學生的個性,充分調動積極性,在一個個"任務"驅動完成下,在一層層能動性得到提升下,學生就慢慢獲得滿足感、成就感,從而激發了她們的求知欲望,鍛煉了文化和專業雙重能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雖不能說成功,事實上學生對于即將面臨的職場有了初步認識,對未來有了進一步規劃,讓她們更堅信只要有頑強的意志、良好的心態、韌性的干勁,職高生同樣有著不尋常的燦爛,希望就在前方。
語文綜合說課稿13
各位尊敬的評委專家:
您們好!今天我向各位介紹的是《走進田園》基于網絡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開展一系列的了解鄉村活動,從中進行語文能力訓練。我以往曾開展這個活動,雖然已經了一些實踐活動,但仍存在以下問題:1、有限的實踐活動難以讓學生全方位了解田園。2、教師難以激起城市學生對鄉村的熱愛與向往之情,課堂效率不高。
如何讓學生更全面了解田園呢?我想到了引進信息技術,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來學語文,取長補短,收到了更好的教學效果,現將向大家匯報。
這節課我從三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著重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過程、方法目標:著重提高信息素養。
情感目標:著重激發城市學生對鄉村生活的熱愛與向往。
其中教學的重點是: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難點:學會在活動中有目的地提問、收集資料。
為了達成目標,我設計了五大教學環節:
一、動情導入,在迷人美景中“走進”田園
這一環節我在課件中展示優美的田園風光,信息技術手段為課堂創設了如詩美景,讓學生初步感受田園的美,激發多器官、多感官的學習潛能,增強學生走進田園的興趣。
二、自主積累,在豐富的網絡資源中“尋找”田園
這一環節,學生瀏覽我精心設計的“田園交響樂”網頁,從課文欣賞中重溫本組課文,從詩意田園中欣賞、收集田園詩,在田園足跡里上傳自己實踐活動的照片,還有中外田園和趣味田園薈萃了各方面的田園資訊,他們可喜歡了。看,不同程度的孩子在這豐富的網絡資源中全面了解田園,信息技術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積極性。
三、合作探究,在網絡世界中“暢游”田園
這一環節,小組合作利用網絡資源,結合實踐經驗制作展示成果。而網頁中的學習導航正是他們的好幫手,除了能了解做電子報、寫廣告詞的方法外,如有疑難還能直接上網搜索。信息技術給予活動有效、及時的方法指導,促進了創新成果的生成,真正實現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四、精彩展示,在信息技術的舞臺上“奏響”田園交響樂
個性化的成果展示就像智慧之花在綻放。瞧,孩子們把在網頁學到的古詩編成了精彩的相聲,請欣賞……看,學生正看著自己上傳的照片說著有趣的故事……瀏覽網頁后,孩子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們制作的電子報更是圖文并茂,形式多樣。孩子們正是在這信息技術的舞臺里潛移默化地學語文,在學語文中享受信息技術的樂趣。
五、總結延伸,在美文誦讀中“回味”田園
這一環節利用多媒體展示配上課文文段的田園風光讓學生誦讀。信息技術激發出學生對田園的無限熱愛與向往之情,為本課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回顧本活動,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教學效果良好,信息技術給語文綜合性學習帶來了創新與成功!體現在:
(一)運用信息技術活化語文綜合性學習。
讓語文在豐富的網絡資源中、創新的信息技術環境中獲得“活化”。
(二)運用信息技術開發多元的語文資源。
讓學生成為語文資源的開發者,感受語文無處不在的魅力。
(三)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習提供自助平臺。
避免自主因缺乏指導而淪為自由,讓綜合性學習高質高效。
(四)讓信息技術與語文綜合性學習共生。
兩者相依相存,構建和諧共生的境界。
語文綜合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1、這個單元鑒賞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作品。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是20世紀世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寶貴財富。パ習外國文學要注意解決語言障礙,要注意翻譯語言的特點。閱讀時,一要抓住基干,二要以意會之。要注意外國小說中靜止的大段的心理描寫,心理描寫會帶領我們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西方小說的心理描寫,也是把不同時空的情節高度集中起來的一種手法。從心理描寫中可以了解豐富的情節。以變形、荒誕的情節反映現實,是現代主義的創作手法。讀這個單元的小說,要注意對非現實的情節的欣賞。
2、奧地利小說家卡夫卡的《變形記》,寫小職員格里高爾·薩姆沙一天清早突然變成了一只甲蟲,因而失去了職業,本是家庭的支柱,一下子成了家庭的累贅,一家人對他的態度就變了,他在寂寞和孤獨中悲慘地死去。小說深刻而生動地揭示了人與人關系的冷漠,描繪了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異化"現象。這篇小說的鑒賞重點是荒誕的情節、真實的細節和心理描寫的藝術效果。要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弄懂感到不習慣的譯文語言和不符合我們民族欣賞習慣的藝術手法,從而走進外國文學的殿堂。
3、現代主義文學產生和發展的社會條件,是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空前浩劫及由此產生的知識分子嚴重的信仰危機,其理論基礎,則是這時期廣泛流行的種種主觀唯心主義哲學。戰爭的種種災難,使作家們原有的理性、正義、博愛、信賴等價值觀念全部倒塌。……他們便一反傳統文學的理性思維、有序組合和對事物的現實描寫,而主張在非理性和反常規的格局下表現作家主觀的直接體驗。于是我們看到,現代主義文學不僅滲透悲觀情緒和虛無思想,且到處充滿潛意識、夢幻、象征、直覺、聯想和自我。其人物描寫常常非性格化,故事敘述常常非情節化,結構安排常常非層次化。總之,非理性、反傳統、重表現、重自我、重形式,即是現代主義文學藝術表現的基本特征。它是處于信仰危機的西方知識分子對現實的曲折反映。(《百科辭典·文學辭典》,學苑出版社出版,總主編:何立,第518頁)
現代派在思想內容方面的典型特征是它在四種基本關系上所表現出來的全面的扭曲和嚴重的異化:在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質世界)和人與自我四種關系上的尖銳矛盾和畸形脫節,以及由之產生的精神創傷和變態心理,悲觀絕望的情緒和虛無主義思想。這四種關系的全面異化是由現代資本主義關系的腐蝕作用所造成的,它們是在巨大壓力下被扭曲的。現代派文學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也正在于此。(《外國現代作品選·前言》第5頁,袁可嘉,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版)
馬克思對"異化"下的定義:"物對人的統治,死的勞動對活的勞動的統治,產品對生產者的統治。"(馬克思《資本論》第六章的初稿,轉引自《新德意志報》文化周刊《星期日》1963年第31期)
二、說教法
設計思路:《變形記》的作者用荒誕、變形的藝術手法創作。學生理解小說反映的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有一定的難度。因此,要讓學生耐住性子反復讀,在了解大致情節和人物的基礎上,抓住理解小說的突破口進行討論:荒誕的情節表現社會生活的本質。在討論中鑒賞,鑒賞主人公的人性,鑒賞通過荒誕的情節表現生活的真實的藝術效果。
三、教學過程
1、簡介卡夫卡及現代主義文學。幫助學生了解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產生和發展的社會條件,為閱讀作品掃清障礙。
2、在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致了解小說的故事情節。
閱讀時,教師可做如下提示:讀第一部分要了解格里高爾突然變成甲蟲后的心情,變成甲蟲的原因。讓學生初步了解作者虛構的故事情節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但在藝術作品中是可能的。讀第二部分要注意分析格里高爾對家庭的感情和他的責任感,以及他的自責心理。讀第三部分要注意:全家人對格里高爾態度的變化,妹妹要把哥哥弄走,格里高爾在寂寞和孤獨中死去。學生熟悉了小說的故事情節后歸納:情節的發展由兩條線索交互展開:格里高爾:變成甲蟲-成為累贅-絕望而死家里親人:驚慌、同情-逐漸憎恨-"把他弄走"
3、討論:格里高爾變成甲蟲后的心理變化,以及家里人對他態度的變化,從而把握主人公的典型形象。
方法:
⑴引導學生找出揭示格里高爾變形的原因的句子,思考格里高爾失去了人的本質,異化為非人的原因。此為落實書后練習一的要求。
⑵結合書后練習四所列三段人物心理描寫,說說這些描寫片斷所表現的格里高爾的內心狀態及其變化。此過程在于引導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語句來感悟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⑶討論:妹妹、爸爸和媽媽是怎樣對待格里高爾的,他們為什么會這樣?此過程在于了解親情異化而導致格里高爾被親人拋棄,從而反映出資本主義制度摧殘人性的社會本質。
4、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
⑴格里高爾是個小人物。沉重的家庭負擔和父親的債務,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拼命地干活,卻受老板的氣。他不幸變成甲蟲,失業了,然而他還為父債擔憂,還眷戀親人,甚至為討父親歡心,乖乖地、艱難地爬回臥室。這樣忠實而又富有責任感的人,最終還是被親人拋棄。
⑵格里高爾的思想感情和個性特點,主要是通過心理描寫來表現的。心理變化大致有三個階段:
①突然發現自己變成大甲蟲。他驚慌、憂郁,但還想為還清父債而苦干。父親發現他變成大甲蟲,露出惡狠狠的樣子,把他趕回臥室。他謙恭地懇求盡快回屋,免得父親生氣。他忍辱負重,順從父親。
②為家庭經濟狀況焦慮,自我責備。在絕望中,"他覺得整個房間已經開始繞著他旋轉起來,便掉下來摔在那張大桌子的中央"。
③受重傷后,遭親人厭棄而絕望、空洞、平和。一只蘋果落到背上,格里高爾身受重傷,終于被妹妹厭棄。他異常冷靜,面對變形,面對厭棄,面對死亡,他感到孤獨、驚慌、痛苦、絕望,最終平靜地死去。從這一點看,他還是一個清醒、堅強的人。
⑶格里高爾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掙錢養家,顯示了忠誠、善良而富有責任感的個性;一是爭取自由,還清父債,追求時來運轉、自由獨立,最終在無奈與平和之中追求另一種超脫死亡。
5、討論:這篇小說的主題。明確:一家人本該相親相愛、互相幫助。格里高爾始終關心家庭,懷念親人,可一旦不能養家了,親人們就把他看作累贅,最終拋棄了他。格里高爾死了,親人們也無動于衷,反而去郊游。在資本主義社會,在機器生產和生存競爭的高壓下,人異化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甚至走向反面,人接受不了現實世界,現實世界容納不了人。格里高爾變成甲蟲,也是一種象征,象征人的異化,人性的異化,人際關系的異化。在金錢和私利面前,小說表現了兩種異化:一是格里高爾的異化,人變成了甲蟲,本性也變了,從掙錢還清父債,爭取獨立自由變為安于甲蟲生活的自娛自賤;二是以妹妹為代表的親人的異化,親情變成仇情,善良變成冷酷。小說描寫這種人情的反差,揭示了人的異化、親情的冷漠、人性的扭曲,從而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摧殘人性的不合理性。
當然,對小說的主題,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6、作業:落實課后練習三的要求。
明確:
(1)小說借助荒誕的情節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變形異化。文學藝術是虛構的藝術,作家大膽想象,虛構出荒誕的情節,推動人物的沖突,表現人物的個性。格里高爾突然變成甲蟲,失業了,母親無奈,父親狂怒,妹妹厭棄,撕破了資本主義社會家庭表面的脈脈溫情的面紗,顯示了人際關系的自私、冷漠和殘酷,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唯利是圖的社會本質。
(2)作者用了寫實的手法,使荒誕、變形的情節真實可信。
語文綜合說課稿15
綜合性學習是課程標準中的新內容,是語文教學中一個新課題,沒有多少經驗可供借鑒,作業一個嘗試,下面我就這節課做簡要說明。
首先談談教材內容及特點,是新課程標準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這次綜合性學習圍繞感受自然展開,沒有現成的教材。教材來自學生收集、整理、加工的材料,來自于教師的知識準備,資料的準備。大自然是富饒、美麗、慷慨的,它給予人類取之不盡的食物,飲之不盡的清泉,呼吸不完的清新空氣;自然又是多情可愛的,它所擁有的山川草木,風花雪月、藍天、黑土、大漠、綠洲,激發了一代又一代風格各異的人們,大自然真是神奇而偉大!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一本美學教科書,一本哲學教科書,一本優秀的文學畫卷。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因而,借助這次綜合性學習,讓學生上一堂美學課,上一堂文學課,意義重大。學生在搜集材料中涉獵了大自然的許多方面,與大自然進行溝通對話,與同學實現了合作。在這種教材的指導下,聽說讀寫,尤其是口語交際滲透于綜合性學習中,在綜合性學習中提高寫作與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審美能力。
從教法看,本節課著重從以下幾方面貫穿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1、解放學生的手,解放學生的眼,解放學生的嘴,解放學生時間、空間,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動手收集材料:優美多姿的山川,五彩斑斕的大自然,讓學生一飽眼福;讓學生表演、七嘴八舌表達情感;讓學生大膽想像、聯想,豐富自己。從材料搜集、整理到成果展現,學生經過許多酸甜苦辣,但每一種滋味都是寶貴的。
2、注重創設情境。在鋼筋水泥房里感受大自然,不免有些遺憾。但大量自然風光圖景彌補了不足,使學生能身臨其境感受大自然。
3、把聽說讀寫特別是口語表達融匯課堂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更注重全部學生能力的提高。
從學法上看,本節課力求使學生鞏固一些學習要求,改變不好的學習習慣:
1、動手、動腦習慣。這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課前收集、整理材料,準備解說詞,讓學生養成好思考好動手的習慣。
2、敢于表現,顯示風度。在對學生口語交際評價中一直提到“現場風度”,因為它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素質,不可忽視的能力。在不斷練習實踐中,提高個人的應變能力。
3、協作精神。本節課涉及小組活動,要求他們團體合作,也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好作品。
【語文綜合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綜合說課稿12-20
綜合實踐說課稿11-22
小學綜合說課稿07-10
優秀綜合說課稿11-03
綜合實踐說課稿11-22
《我愛愛書》語文綜合活動課說課稿01-08
綜合實踐說課稿范文09-22
大班綜合活動說課稿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