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精選23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大還是小》是一篇富有兒童情趣的文章,內容淺顯易懂,同時富有教育意義。課文用簡潔平實的語言寫了“我”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大,有時候又覺得自己很小,并舉了一些具體的事例,讓孩子們意識到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二、說學情
一年級的小朋友對“長大”非常向往,但是有時候又有一些力不從心的事情,讓他們意識到自己還沒有長大。這篇課文能讓他們對“長大”有更確切的認識,能夠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和學情,我設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驗長大的快樂。
本課的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驗長大的快樂。
四、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所以本節課主要采用媒體演示、自主讀書,自主識字、合作學習、合作解疑的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五、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獲藝的先導。”因此,上課伊始,我先出示“大”和“小”兩個字,讓孩子們說說覺得自己是大還是小,為什么?順勢引出課題,激發學生探究課文的興趣。
(二) 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1、老師先范讀課文。
2、孩子們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向小組內其他的同學請教后,多讀幾遍。
3、學習生字詞。首先,課件出示詞語,再出示生字進行認讀,接著讓學生先小組合作交流識記方法,再全班交流,認識雙人旁,豎心旁。并利用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然后,把生字詞放到句中讀,再放到文中分段朗讀課文。這樣,一層層的推進,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相結合,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只有將漢字及時納入詞中、句中,并在語言環境中會認、會讀,才算真正“會認”,這樣的識字也才是有意義。
4、指導寫字。出示生字,讓學生先自己觀察,說說書寫時要注意什么,強調筆畫順序。然后老師范寫,學生在練習。
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一年級學生是訓練寫字的關鍵時期,上課時有選擇地滲透一些書法知識可為學生以后的書寫奠定良好的基礎。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我從學生實際出發,以“扎實、樸實”為目標,利用課件,認讀字詞,努力在字詞上抓落實,為深入學習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合作探究,細讀體悟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學法的指導和滲透。
1、自由朗讀課文,勾畫語句,思考: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大”, 用“____”畫出來;“我”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小”,用“﹏”畫出來。在小組內交流,想一想為什么。在匯報交流中,課件相機出示句子引導理解,并進行朗讀指導。
2、仿照課文的句式說一說:你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大?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小?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一環節,讓學生自己探究并找到答案。,以“畫一畫” “說一說”“讀一讀”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的學習習慣,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合作學習的方式,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四)聯系生活,拓展升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要結合課內外資源,多途徑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1、說一說,你是盼望長大,還是希望一直這樣小小的?為什么。在全班交流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體驗長大的快樂。
2、出示兒歌《別說我小》,齊讀。
教師總結:我們覺得有時候很大,有時候很小。這是一種正常的想法。因為在我們的力量范圍內有些事能做到,有些事做不到。但是我們能做到的事,我們要盡量去做,不給長輩增麻煩。課下做一些事證明自己長大了。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與生活相聯系,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觀,拓展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空間。】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概括性強,條理清楚,突出重點,起到一種畫龍點睛的作用。這一課我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對比的方式來設計板書的,這樣可以使學生一目了然。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2
【說教材】
本說課稿遵循陶行知先生倡導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以讀為主線,由“初讀”到“細讀”到“精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學生在朗讀、表達中感悟語言、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在教學方法上,試圖采用“扶”與“放”相結合,再輔以多媒體課件演示的方式,讓學生自主讀,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并自主、合作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里始終處于積級主動的學習狀態。通過“求異、創新”及“課外練習”收集有關橋的圖片、文字,舉辦拓展活動——展覽,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教學目標】
1、學會5~10自然段的5個生字及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塑料橋的輕巧簡便。
3、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愛科學的興趣,培養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難點:了解課文中介紹的兩種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見過什么樣的橋?在哪里見過?快把你見過的'橋說給同學、老師聽。(學生自由答)
2.課件(出示不同橋的圖片)邊播放邊向學生介紹:從古到今,橋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的巨大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橋也在不斷地變化著。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板書課題),課文里所講的橋會讓同學們大開眼界。)
二、初步學習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2.蘭蘭跟爺爺過了幾種橋?各是什么橋?
(1)你是從課文的哪個地方找到這個答案的?
(2)鼓勵引導:你很會讀書,請再往下讀課文,看看爺爺是怎么告訴蘭蘭的。
3.課文的哪段寫潛水橋?誰來讀讀?
4.課文的哪段寫塑料橋?誰愿意讀讀?請舉手的學生齊讀。
5.再讀全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三、說板書
我的板書采用文字式,把課文中關鍵詞句列舉出來,簡單明了,能讓學生更清晰理解、記憶課文內容。
潛水橋:架在水里 玻璃磚造 像一幢長長的房子
塑料橋:架在小河上 塑料管子 像雨衣大小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小松鼠找花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它以“益智”為主題,借小松鼠找花生這件事,間接告訴學生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常識,教育學生遇事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仔細觀察,勤于觀察,善于思考。課文以生動形象的童話形式講授知識,是活躍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的好方式。文中插圖形象鮮艷,有助于學生觀察想象。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對第一學段閱讀的要求,要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我設計了目標:
1、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培養自主閱讀的愿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
2、是認識12個生字,能準確認讀。
閱讀目標要求孩子能讀一些童話,感興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因此我設計了教學目標:
3、知道花生在地下結果這一特性,激發學生觀察植物的興趣。
三、說學習重點、難點
1、重點:
(1)通過《小松鼠找花生》這個故事,啟發學生明白遇到事情要動腦筋,仔細觀察,善于思考道理。
(2)朗讀課文,注意讀出句子的語氣。
2、難點:
(1)理解“奇怪”“自言自語”的意思。
(2)朗讀課文,注意讀出句子的語氣。
(3)知道花生在地里結果的這一特點。
四、說學生
1、一年級孩子對花生這種植物的生長過程都不是很了解,因此,小松鼠的疑問也就是孩子們很想解決的'問題。
2、一年級下學期的孩子朗讀能力都很弱,閱讀后孩子對課文已經有自己的一些問題和想法引導他們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來解決問題,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學齡初期,兒童感性認識較強,理性思維較弱,而且活潑,好動,富于想象,喜歡嘗試的心理特征,依據教材特點,我擬定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2、體驗法:通過表演對小松鼠的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
3、以讀代講法:在課堂中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激發興趣,培養語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
4、探究法:引導學生去仔細觀察,積極探討。讓學生懂得去觀察思考、學習。
六、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在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
《小松鼠找花生》開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
1、小朋友,在森林里的一棵大松樹上,住著一位可愛的朋友,瞧,它來了!大家看看是誰啊?———(多媒體課件出示:小松鼠)你認識它嗎?大聲地和它打聲招呼吧!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小松鼠的距離,仿佛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著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2、誰還愿意和它說說話?他怎么啦?他的表情你會想到一個什么詞?聽他在跟你們說什么?
3、(多媒體課件出示小松鼠的話——謎語)小朋友,我今天要找一樣東西,你們能幫我找找嗎?這件東西啊,它是“紅房子,麻帳子,里面有個白胖子”。你知道是什么嗎?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也更使孩子在輕松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伙伴。
4、那就讓我們和小松鼠一起去大森林找花生吧。然后揭示題目《小松鼠找花生》,讓學生想辦法記住“鼠”“找“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對低年級學生來寫,多讀是最主要的理解課文的方法,我采用多種方式的讀:自由讀,體會內容;圖文對照,再次讀,重點語句,體會讀;對話分角色讀,體會人物心理。讀書百變,其義無需再講就會自見。比如:小松鼠和鼴
鼠對話,理解小松鼠的想吃花生的心情。加重語氣讀“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的“每天”,“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出沒看見一顆花生“,從重點詞語的讀中,感悟出小鼠松的疑惑。這樣既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出讓學生隨小松鼠一起思考。
2、老師指導有些長句的朗讀。
3、誰愿意來比賽?(各小組選一個學生分自然段進行朗讀比賽)
(三)精讀課文、朗讀感悟
第一、二自然段
1、(多媒體出示花生開花的畫面)隨機教學第一自然段。指名說說畫面的景色。你喜歡這些小花嗎?為什么?課文里指什么鮮艷,鮮艷是什么意思?
課文里的“格外”一詞,應怎樣理解?可以換成哪些詞?
設計意圖:直觀的畫面。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花生開花的美麗景色,幫助學生理解詞語。換詞理解“格外”“鮮艷的()”的教學,注重了低年級詞語的積累與運用。
2、這些花真美,我們看到了,小松鼠和鼴鼠也看到了,聽他們在說什么呢?
3、帶上你做好的頭飾,當一當小松鼠和小鼴鼠(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老師加以指導。)
4、哪只小松鼠準備好了,可以上臺表演呢?(請學生表演讀。)
5、聽了鼴鼠的話,小松鼠可真高興,這時它可能想些什么呢?(啟發學生想象花生成熟后的情景,樹上長滿了花生,小松鼠津津有味的吃花生)
6、老師引讀:小松鼠很高興,他想:
設計意圖:在朗讀上,根據學生理解水平,要求一步步上升。通過學生不同角色轉變,聯系實際想象說話,師生互動,以讀代講
第三、四自然段
看著鮮艷的花生花,聽著鼴鼠的介紹,小松鼠多么想吃到好吃的花生。小松鼠越想越高興,那它是怎么做的呢?結果又怎樣呢?
1、理解“每天”
設計意圖:承上啟下,想象理解,通過從前天、昨天、今天三天的比較,得出“小松鼠每天都去花生地看花生結果了沒有”這個結論,充分感知“每天”所強調的意思,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理解規律。
2、等了多久啊?一天?兩天?大家看看小松鼠等到什么時候了?
第五自然段:
等了這么久都沒有看見一個花生,這時候小松鼠會怎么樣呢?讓我們來看看小松鼠做了什么?理解“自言自語”
通過實際情景再現,讓學生簡單明了地明白意思,并用說話來反饋自己的理解。同時讓學生理解運用“自言自語”這個詞。
1、是誰摘走了小松鼠的花生啊?幫小松鼠想一想,希望大家說的時候要注意說出你的理由。
2、各小組說說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
3、花生究竟都到哪里去了?出示資料:花生又稱“落花生”“長生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匍匐或直立,有棱,被茸毛。羽狀復葉。腋生總狀花序,花黃色,受精后子房柄迅速伸長,鉆入土中,子房在土中發育成繭狀莢果。我國栽培極廣,黃河下游各地最多。
(四)再讀課文、回歸整體
指導學生朗讀,要讓學生自悟自得。通過讀,讓學生理解體會小松鼠心情的變化。
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避免逐段逐句地進行,應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和學習的主體性.
(五)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哪些植物供我們吃的部分也長在泥土里?(土豆、芋艿、紅薯、藕……)
2、課文里的故事雖然結束了,但是小朋友們只要你再動腦筋,還會有一個新的故事,你能以《花生找到了》為題目再編一個故事嗎?試一試吧!把你編的故事講給小組同學聽。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圖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教學規律,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及時予以點撥指導,在課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學會給別人以補充和幫助,形成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但由于能力有限,會有許多遺漏與不足,希望各位同行批評指正,我一定會虛心接受。
七、說板書設計
看到——花生開花了
小松鼠等啊,等啊——沒看見一個花生(花生長在地底下)
自言自語——誰偷走了花生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4
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課文《美麗的小路》。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說說我對這篇課文的理解和教學思路:第一是教材分析,第二是教學目標,第三是教學環節。
【教材分析】
(點課件)首先,我來給大家來介紹一下這篇課文。《美麗的小路》是一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個有關環境衛生的童話故事,課文通過鴨先生小屋前小路的變化及居住在附近的動物不同的感受,告訴小朋友要保護環境,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這樣才有美好的生活。本文情境優美,語言生動、有趣,每個小動物的語言、動作都富有性格特征和戲劇化的效果,非常適合分角色進行朗讀訓練。
【教學目標】
(點課件)這堂課我想讓學生認識“先、鹿”等14個生字,會寫“先、干”等6個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其中如何抓住描寫“美麗小路”的失與回的語句,體會每個角色的語氣,也是我在教學中感到頗為為難的地方。通過反復推敲,深思熟慮,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教學環節】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點課件)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采用情境導入,激發興趣。利用課件展示鴨先生小屋前那條美麗的小路后,問學生:你看到了什么,你覺得它美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讓學生先試著說說這兒美麗的景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點課件)然后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說說課文介紹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結合語境,識記生字:
(點課件)接下來,是識字教學環節,這是本課的重點。因為文中的生字較多,我主要利用課文的學習,分散到兩課時或三課時中識字。識字方法可以多樣化,讓學生選擇自己有效的方法識字。我打算選用以下的方法:
1、可以讓學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多讀幾次,讀準字音。
2、還可以讓學生做小老師教大家認字。學生由于課外閱讀,識字量不太均衡。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實行因材施教:識字量大的孩子充當小老師,不再覺得識字枯燥無趣,識字量小的孩子有足夠的時間認讀,也不至于喪失信心。這樣充分發揮了孩子的自主性,讓他們自愿學習。
3、根據反饋,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注意容易讀錯的生字。如:“凈、生”等。
4、進行識字方法指導。可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字,例如:爭取的爭加兩點水變成了干凈的凈。汽車的車加上兩只的.兩變成了車輛的輛。形近字比較法識字,如:堆積的堆和推開的推,千篇一律的千和干凈的干。反義詞比較法識字,如:后和先,快和慢。同音字比較法識字,如:九個的九和永久的久,母雞的雞和積極的積。
5、通過識字游戲鞏固漢字。游戲能讓孩子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鞏固生字,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最后,再把生字放回文中來讀。讓孩子在語境中識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三、朗讀課文,促進感悟
(點課件)接著進入朗讀課文,促進感悟的環節。這是學生本課學習中的難點。在童話、故事等內容中,不僅蘊涵著思維發展的無限空間,而且還為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樣的情感提供了機會。我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朗讀。
1、比較讀:
老師范讀“我會讀”里的句子,學生注意聽,比較帶有問號、句號、感嘆號的句子所表達的不同語氣。然后學生練讀,體會這三種句子的語氣。
2、分角色朗讀:
例如:文中有許多讓小朋友感興趣的角色,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訓練朗讀,體會每個動物的不同特點以及說話的語氣。兔姑娘和鴨先生看到美麗的小路時發出感嘆:“啊,多美的小路啊!”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看到一件美麗的物品時是怎樣的心情,會發出怎樣的感嘆。從而來體會文中的感情。
3、表演讀:
在理解了課文之后,我讓學生將課文的5~8自然段來演一演。由學生自由組合成劇組,先分小組演,再在全班抽小組進行比賽,評出表演最成功的同學頒發“最佳表演獎”。課本內容的表演拓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調動了學生自主探究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學生的個性在活動中得到施展。我覺得這也是對語文內容最好的詮釋,更是學生個人情感最好的渲泄。
四、指導寫字
(點課件)在指導寫字的這個環節中,我覺得重點指導的是左右結構和半包圍結構的字,例如:明字和凈字要注意寫得左窄右寬。“起”字和“趕”字的走字旁,筆畫要伸長略平些,注意要寫得外大里小,捺是平捺,要拖住干字和己字。
五、欣賞、拓展
(點課件)在欣賞、拓展環節中,我安排一個說話訓練,讓孩子們想象說話。出示多媒體課件,啟發想象。幾個小朋友在美麗的小路上,一個老爺爺正和他們高興的說著什么?可模仿課文中的句子說話,更鼓勵說出與課文不同的句子,鼓勵說出跟別人說的不同的句子。這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更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六、課外作業
(點課件)最后,我結合課文,給學生布置了一項課外作業:
如何為學校“美容”?
這樣既拓展了語文課程資源,把凈化校園、環保知識收集宣傳引入語文學習的園地,也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給孩子們提供了學習、展示的舞臺。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樹和喜鵲》是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伙伴”這一主題下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向我們展現了這樣的情景:一棵樹和一只喜鵲孤單地生活;后來這里有了許多樹、許多鳥窩、許多喜鵲;喜鵲們、樹們快樂地生活。故事生動形象地告訴學生們: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會快樂!課文以連環畫的形式編排,每兩個自然段講述一個畫面,結構相似,條理清晰,語言簡潔,故事性強,是以孩子口吻寫的,語言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特別適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和閱讀心理。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三個單元的課文了,認識了自然段。他們對童話故事有著極為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生入學后,和同學朝夕相處,感受到互相幫助、快樂合作、友好共處的情誼,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但由于受年齡和知識所限,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是:對一些詞語的意思還不了解,沒有掌握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通過聯系上下文,了解“孤單、鄰居”等詞語的意思,積累“從前、嘰嘰喳喳、安安靜靜”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想象畫面、體會心理,朗讀好課文,感受語言的節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樂。
四、說教法
本課我將采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讀悟結合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思考、朗讀、討論、想象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的中心,最后讓學生聯系自身的實際來深化對文章中心的理解,這樣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體。
五、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要求學生自學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和會認的生字。
2.合作探究法。通過自學方法后,嘗試運用小組討論的形式理解“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
六、教學過程
朗讀、想象、角色體驗是學生學習閱讀的重要方式,所以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創設了適合學生想象、體驗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置身課文情境去朗讀,使他們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一)創設情境,積累詞語。
上課伊始,教師開門見山導入新課,接著帶領學生復習詞語和句子。既幫助學生鞏固了第一課時學習的生字新詞,又引導學生正確朗讀句子。字詞是低年段學生學習的重點。復習詞語環節,教師首先指導學生讀準“一”的變調、“居”和“呼”在詞語中的讀音。接下來幫助學生積累AABB式的四字詞語。在學習時,老師引導學生發現“只、種、樂”三個字是多音字,在不同詞語里讀音不一樣。在此環節,教師采取分類積累詞語的方式,有助于幫助學生讀準易讀錯字音,掌握多音字用法,并積累AABB式四字詞語。
之后,圍繞“快樂”這個詞語,教師還設計了這樣的書寫環節:先讓學生觀察“快”和“樂”字的占格和關鍵筆畫的位置。接著,教師范寫了生字,特別強調了易錯筆畫。然后,讓學生臨摹書寫一遍。這樣,使指導書寫落到了實處,體現了“提筆即是練字時”。最后,PPT出示了課文中含有“快樂”的.句子,讓學生在學會在語境中運用與積累詞語。
(二)創設情境,朗讀體驗。
兒童語言的學習規律為“學習積累——運用”。課上,教師依據文本的語境再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新的語境中模仿、運用課文語言。
1.結合文章,了解“孤單”的意思。
教師結合貼圖,讓學生讀好“一棵樹、一個鳥窩、一只喜鵲”這樣的詞語,讓學生感受到一棵樹和一只喜鵲的孤單。通過比較句子,引導學生結合貼圖對比朗讀。教師還精心創設了情境,“如果你是一棵樹(一只喜鵲),只有你一棵樹(一只喜鵲),看看四周,你想說些什么?”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在情境中讀好句子,感受到一棵樹、一只喜鵲的孤單,有助于幫助學生了解“孤單”這個詞語的意思。與此同時,引導學生聯系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想一想“孤單”的意思,并創設情境,引發共鳴,當自己一個人,周圍沒有朋友,也沒有家人,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覺如何?從一個“也”字感受到了什么?逐步指導學生學習聯系上下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2.朗讀課文,感受“快樂”。
在本環節里,讓學生在文字里駐足、感悟,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還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讓學生感受到伙伴的重要,懂得每個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快樂。
通過再讀課文,學生發現后來樹和喜鵲有了變化,是什么原因使樹和喜鵲變得快樂起來?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書中批畫相關句子。在理解“鄰居”一詞時,教師采用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如“說說你的鄰居是誰,你和鄰居的關系怎樣”這樣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進而理解本文中“樹的鄰居是誰?喜鵲的鄰居又是誰呢?”“樹和喜鵲是怎么和鄰居相處的?他們一起做什么?”通過朗讀并結合生活實際真正理解了“鄰居”的意思。教師又創設想象空間“樹會和鄰居做什么”,在朗讀中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與感受樹和喜鵲都因有了好多好多鄰居,他們都有了自己的朋友,所以再也不孤單了。所以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
(三)拓展閱讀,激活心靈。
《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段的閱讀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一年級學生的起始閱讀,重在培養興趣,激活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在閱讀中有所發現,在發現中熱愛閱讀。因為朗讀、想象、角色體驗是他們學習閱讀的重要方式,所以語文教學應創設適合學生想象、體驗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置身課文情境去朗讀,使他們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本環節,教師共推薦了兩首兒歌,一首課內,一首課外。課內的兒歌重在幫助學生復習本課的生字,在讀中鞏固字詞,積累語言,背誦兒歌。課外的兒歌,則是題材與課文主題相近關于伙伴情感的兒歌,意在幫助學生積累語言,豐富體驗,提升對伙伴的認識。拓展閱讀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重在培養學生閱讀積累的好習慣,激活他們童真的心靈。
課堂是學生增長智慧的地方。好的語文課堂,充滿智力挑戰,能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能夠聆聽到學生生命成長的拔節聲。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6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可先確定如下教學目標:指導看圖和學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這一教學目標的確定,符合大綱“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要求,體現教材“滲透思想教育”的特點。其次,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的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這是根據長城氣勢雄偉的遠景和高大堅固的近景來確定的,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觀察長城之后自然產生的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由衷的贊嘆,是學生體會作者情感的關鍵。
二、說學情
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進行學習情況分析。
(略)
三、說教學程序
1、課前。分兩頭準備:學生預習課文,了解課文梗概,形成初步表象認知和知識儲備,并提出疑難問題,以備課中質疑;教師尋找有關長城的歷史資料,準備電教教具、教學掛圖及生字卡片,并準備課中解疑。“教”與“學”的課前準備為課中教學的有效實施打下基礎。
2、課中。本課計劃兩課時,貫穿一條教學主線:觀察、聯想、贊美。觀察的對象是長城的遠景和近景圖,聯想的對象是人民的血汗和智慧,贊美的對象是工程的雄偉和奇跡。這一脈絡清晰的教學思路既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又合理地串聯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從知識的層次性看,由淺人深;從兒童心理看,符合認知規律。
四、說教法選擇
可采用“情景教學法”,三次運用投影,創設情景。第一次,課始,定格投影,靜態展現長城的.遠景,整體感知長城全貌;第二次,學習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長城近景的各個部位,學生圖文對照,說各部位的位置、樣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達方法;第三次,慢速移動式投影,有重點地依次出現長城的遠景和近景,并配上相關的解說詞和樂曲,深入體會作者的聯想和發自肺腑的心聲。多媒體創設的動、靜態情景,既可以從宏觀上展示長城的雄偉、壯觀,又可以從微觀上真切地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從而縮短學生的歷史認識距離。
五、說學法指導
本課側重指導“預習”和“觀察自悟”的方法。課前預習發現疑難,造成學生急待解決問題的緊迫感。課中求教于教師或同學,呈現主動學習的態勢;重點明確而有序的畫面,有益于培養和提高學生觀察、思維和想象能力。在預習指導上,我們要求學生先看導讀和預習,總攬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讀課文,了解內容;尋找疑點,記入預習本子并由小組長檢查落實。課前做到學習什么,解決什么問題,胸有成竹。在“觀察自悟”指導上,我們借助長城遠景、近景的投影,引導觀察,悟出方法。如,遠景投影,先顯示主體鏡頭長城(觀察重點),再慢慢擴展周圍崇山峻嶺的鏡頭,讓學生揣摩、體會,并說說觀察事物先要抓住什么(重點)近景投影,按照課文各個部位敘述的先后順序,逐個投出“長城腳下”“八達嶺上”“城墻頂上的方磚”“垛子”“t望口”“射口”和“城臺”等分鏡頭。領會描寫過程應有先后(順序)的理由。通過觀察、誘導,學生便悟出了方法。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7
一、說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語文課文中的一篇課文。學習本組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注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課文不同的表達方法,并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看書的習作實踐中去。
二、教學目標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說明性的科學小品文,并且是本組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在學習第一篇說明文《鯨》以后,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說明方法,所以在教學《蟋蟀的住宅》時不把學生掌握說明方法作為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本節課中重點達到以下學習目標。知識目標: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同時體會抓住說明對象的特點,形象生動地說明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標:訓練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悟情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情感。
三、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
難點:讓學生感悟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說教法、學法
長期以來一直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在這節課中將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學生的感悟與老師、同學交流。
在此設計理念的指導下我準備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學法、多媒體直觀法、以讀促悟法。學生主要采用以下學法: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讀自悟法。
五、教學流程
如何轉換學生角色,改變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我想讓學生轉換角色,把自己當作蟋蟀,介紹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經過。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聯系生活、激趣導入
學生在以前已經學過口語交際介紹自己的家,學生會非常自豪,能踴躍地說。再加之已經學過《明明上學》一文,學生已經知道蟋蟀的歌聲動聽,對蟋蟀的可愛、有趣早已銘記在心。這樣二者結合起來,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舊知遷移,為學生轉換角色,改變學習方式作準備,也為學生發展口語作準備。
這樣讓學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聯系起來,自然而然地導入課題。
(二)、研讀課文、自主感悟
在導入課文后,我設計讓學生研讀課文,自主感悟。請學生快速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生能很快體會出文章主要內容: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經過。這個環節落實本期教材訓練重點:提高學生閱讀速度,達到閱讀有一定的速度,能體會文章主要內容。
(三)、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1、小組學習、組內交流
這個環節根據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分別學習、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點和怎樣修建住宅的。每個學生要先認真讀書,體會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點或怎樣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愛蟋蟀,你會怎樣向大家介紹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經過;把你感興趣的句子勾畫下來反復讀一讀,把你的理解寫在句子旁邊或本子上,如果還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邊標上問號;并且估計一下,其它小組的同學有可能向你們提出什么問題,該怎么解答。學生在自讀自悟幾分鐘后再在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質疑,共同推測一下其他組同學會提的問題,一起解答別人提出的問題。這樣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再在小組討論交流,就真正達到人人動口讀書,用心體驗,實現人人自主學習,而不讓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個別優秀學生的一言堂,從而提高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效率。達到設計理念中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記者問
學生把自己轉換成蟋蟀這個角色,匯報介紹“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點時,就有可能根據自己在讀中的感悟,用朗讀勾畫批注法,邊朗讀邊結合自己的體會介紹,也有可能會根據課文內容繪制示意圖介紹。在聽完介紹后,其它小組的同學可扮演小記者向這組同學質疑,進行答小記者問。這樣促使學生自讀自悟時更認真,在本小組交流討論時更合作、更投入。在學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難時教師適時點撥,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共同參與,自主質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實現設計理念中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在此過程中適時出現CAI課件,蟋蟀住宅的資料、圖片。)
由于通篇采用擬人手法敘述,學生在閱讀中會產生渾厚的興趣,在匯報蟋蟀住宅經過時,學生除了邊朗讀邊談體會,還很可能會自然而然轉換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動作介紹修建住宅的經過。在轉換角色的同時,學生一方面對課文自讀自悟,自主學習讀懂了課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對蟋蟀產生認同,自然就體驗到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樣就既突破了教學難點,又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維一體這一設計理念。(在這一過程中相機出示CAI課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經過。)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通過以上環節的學習交流,已經激發了學生對蟋蟀的喜愛和贊揚之情,就進入拓展延伸、情感升華這一環節。讓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動物住宅和它們修建住宅的圖片、文字資料或關于作者的相關資料,在學習小組內交流,再把此時此刻想對蟋蟀或其它動物想說的話寫下來,鼓勵學生用我筆寫我心,暢所欲言。然后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這樣讓學生有準備地說一段話,實現讀、寫、說結合。
六、說板書
板書是一節課的精華。因此我的板書簡單明了,課文的內容也的到了精彩的展示。
九色鹿對國王控訴的那段話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也是整堂課一個重要的訓練點。為此,我出示了這段話: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是個開放的大課堂,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思維更活躍了,嘴巴也更會講了。但是,語文課還是姓“語”,課堂教學還是應該立足于語文學科的根本,學語文,用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多次想象練說的環節:想象調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訴時的內心憤恨;想象國王聽了之后的內心活動以及國王會如何懲罰調達等,通過角色的置換、想象,讓學生充分感受民間故事所特有的豐富的體驗。
語文課程的“開放”、“拓展”,都必須建立在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文本的價值取向和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課文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感悟體會、朗讀說話,從字里行間體會兩個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學最后一環節——誠信格言的補充,一方面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感受故事所蘊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時,與當前所提倡的誠信教育相結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另外,為學生用精煉的語言寫出學了故事以后的內心感受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真正形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最后,老師還告訴學生:九色鹿壁畫至今還完好地保存在敦煌莫高窟,建議同學們有機會去觀賞,旨在鼓勵學生走進學習語文的大課堂,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8
一、說教材
《黃河的主人》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一篇含義深刻、震撼人心的優美散文。課文描寫了波浪洶涌的黃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駕馭黃河的風采,贊揚了艄公憑著勇敢、智慧、鎮靜、機敏,戰勝驚濤駭浪的黃河精神。
文章沒有直接描寫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濃墨重彩寫黃河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險惡氣勢,極力渲染黃河氣勢之大,筏子險情重重,乘客從容淡定,為下文描寫黃河主人的品格做了鋪墊。艄公的沉著穩健,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靈,震撼了讀者的心靈,讓人感到人類的偉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讀懂揭示課文中心的重點句:“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這句話。
難點:讓學生明白只要勇敢、智慧、沉著、機敏就能戰勝艱難險阻的道理。
三、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感悟黃河的險惡,感知羊皮筏子在洶涌的激流里鼓浪前進的景象,感受駕馭羊皮筏子的艄公的勇敢、智慧、鎮靜、機敏;能帶著自己的感受朗讀課文;學會網上查看資料。
2、情感和態度目標: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讓學生領悟只要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就能戰勝艱難險阻的道理。
四、教學準備
關于黃河、艄公、羊皮筏子的圖片、文字資料及黃河、艄公駕駛著筏子漂流在黃河上的視頻。
五、設計理念
1、力求體現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網絡閱讀教學,計算機成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工具,走向了人機對話的形式。課堂上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上網查看有關資料,感受黃河,認識筏子,認識艄公,使學生從網絡中獲取知識,鍛煉能力。學生走進了網絡,網絡與學生的心靈在課堂上呼應起來,使得課堂網絡變成學生的精神家園。
2、力求體現“球形教學特色”。本文的“球心”是體會艄公為什么能成為“黃河的主人”,所以在教學中我大膽取舍文本,緊緊扣住文中的中心句,通過情境展示、拓展閱讀、自悟討論、情感朗讀等方法,使學生從黃河的磅礴氣勢,羊皮筏子的小而輕,乘客的`談笑風生等方面來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鎮靜的.風采。
六、教學過程
(一)多管齊下,感受黃河的壯美
首先讓學生在初學課文的基礎上,講出自己心中黃河的印象。(板書黃河)
接著引導學生點擊黃河的視頻,一邊欣賞,一邊引導學生用文中的詞句贊美眼前的黃河。
緊接著學習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黃河,指導學生讀出黃河的氣勢,讀出黃河的壯觀。
(二)賞讀結合,體驗筏子的驚險
這個環節分三步進行:
1、認識筏子。引導學生點擊筏子的圖片,一邊看筏子,一邊說筏子,從而認識水上這一交通工具。
2、文字感受筏子。學習2-5小節,要求學生邊讀邊畫出作者看到筏子后感受的句子,體會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
3、欣賞筏子。讓學生欣賞艄公駕著筏子漂流在黃河上的視頻,親眼目睹筏子在黃河上的驚險。
(三)自讀自悟,內化艄公的形象
首先要求學生描述自己心中艄公的樣子,之后出示圖片再認識艄公,原來梢公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飽經風霜的老人呀,這樣一位普通的艄公又怎么能成為黃河的主人的呢?自然的引導學生找出并出示文中最為關鍵的中心句。
引導學生緊緊圍繞這一句話,深入到文本,自讀自悟,互論互品,用自己的話談談梢公的勇敢,智慧,鎮靜,機敏分別表現在哪里?讀相關的句子,適當地點撥、評價,讓學生讀中有思,有感,有悟,之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再一次走進艄公,深入艄公的內心世界,去發現艄公能戰勝黃河的其它原因。
(四)延伸拓展,升華艄公的精神
1、學生從外到內認識了艄公,認識了這樣一位看似普通卻不普通的人物,內心定有千言萬語,指導學生點擊梢公的視頻,讓學生再一次面對滾滾的黃河,面對滾滾黃河上的艄公,讓學生盡情吐露自己 的心聲,表達出想要對艄公說的話。
2、 再通過教者的總結加以升華:黃河是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她哺育了中華民族,養育了無數個像梢公一樣的中華兒女,生活在黃河邊的兒女們,在黃河母親的孕育下,變得勇敢,智慧,鎮靜,機敏,終于成了這黃河的主人。
3、最后,引導學生認識其他的挑戰生活的主人,要求學生上網收集有關他們的資料。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9
一、說教材
《月亮的心愿》這篇童話故事以月亮的內心變化為線索,先寫月亮為了孩子們的郊游,希望太陽公公讓明天的天氣好起來;接著寫月亮為了讓珍珍照顧生病中的媽媽,又建議雷公公讓明天下雨,兩天后一個艷陽天,兩個孩子都參加了郊游。本文借小女孩珍珍為了照顧生病的媽媽放棄郊游的事,贊揚了珍珍關心父母,體貼長輩的美好品質。
學習目標:會認讀學過的生字及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懂得從小就要關心別人,為別人著想。
重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難點:理解月亮心愿的含義和小女孩美好的心靈。
二、說教法
1、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和投影、創設情境,使學生置于課文所描繪的故事情境之中。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樂學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2、識字量大,對一年級的學生認記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復現生字,鞏固了所學的生字。
3、早在半世紀前陶行知先生就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讓學生發揮想象,合作學習,放手讓學生讀文、識字。
三、說學法
結合低年級特點,注重讓學生多讀,讓學生通過讀,自己品味親情,領悟文章的內容。
四、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圍繞“心愿”這一線索設計了三個環節,首先是是情境導入、質疑“心愿”;接著是細讀品味、探究“心愿”;最后是拓展應用、表達“心愿”。
在情境導入、質疑“心愿”中,我設計了一幅夜深的情境圖作為背景,接著出示了月亮的兩個心愿,讓學生在感受夜深的情景同時,也產生了質疑:在夜深時,月亮姐姐為什么一會兒想讓明天有個好天氣,一會兒想讓明天下雨呢?通過情境的導入與問題的設計,激發了孩子探究的愿望。自然進入細讀品味、探究“心愿”。
“月亮姐姐為什么這么奇怪,變來變去的?”
我讓孩子們帶著問題觀察插圖一,想想:月亮在笑什么呢?
通過朗讀,有的學生說:“她看到小女孩的背包裝滿了食物,知道她明天去郊游,所以笑了。”
有的說:“月亮看見小女孩在睡夢中都露出了甜甜的笑容,所以笑了。”
我接著問:“如果明天你們就要去郊游,你們的心情又是怎么樣?”
這時,孩子們就會從有限的畫面想到無限的畫外,暢談自己在郊游前的'激動心情。“
這時候呀,月亮姐姐就想到要跟太陽商量,讓明天有個好天氣,這是為什么?”同桌互相探究一下。
通過討論,孩子們知道了:因為月亮看到小女孩為郊游準備得那么充分,想讓孩子們高興地去郊游。所以想讓明天有個好天氣。通過探究,孩子們對月亮的心愿有了切身的體會,所以在讀第二自然段時,學生就很容易讀出感情。月亮姐姐在找太陽公公的途中,又經過另一家的窗前,她看到了什么?
接著請學生觀察插圖二:月亮姐姐的表情與第一幅圖中有什么不一樣?
孩子們搶著說:月亮姐姐皺起了眉頭。“發生什么事了?”讓學生結合插圖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有的孩子說出珍珍的媽媽病了,躺在床上,珍珍正端著一盆水走過來時,我趁機問:“你們猜猜,珍珍要干什么?”
有的說要給媽媽洗臉,有的說幫媽媽擦汗等等,我打鐵趁熱,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除了這些,她還會為媽媽做些什么事呢?”孩子們紛紛說:喂媽媽吃藥、做飯給媽媽吃等等。孩子們又一次通過有限的畫面想到無限的畫外,想象自己應該怎么照顧生病的媽媽。這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文,朗讀時會更加投入真情實感。
我接著問:“郊游是一件多么開心的事呀,珍珍想不想去?為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的4—7自然段珍珍和媽媽的對話。
通過角色朗讀,孩子們總結到:珍珍不想去。因為她不能丟下生病的媽媽自己去玩。于是我讓學生再探究珍珍有什么心愿?經過討論,學生知道了:珍珍的心愿是讓媽媽的病早日康復。“你覺得珍珍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引導學生說出:珍珍是一個懂事、有孝心、愛媽媽的好孩子。(板書:懂事、有孝心、愛媽媽)學到這里,我就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再讀4——7段。
“聽了珍珍和媽媽的悄悄話呀,月亮姐姐什么話也沒說,悄悄地走了,她的心里在想什么呀?”
學生很快就找出答案,大聲說:月亮姐姐想讓明天下雨!這又返回到課前的質疑:月亮姐姐為什么一會兒想讓明天有個好天氣,一會兒想讓明天下雨呢?于是讓學生再一次回顧圖文,聯系最后一自然段進行思考,更深一層探究月亮的心愿。
經過討論,很多學生都能大聲地說出來了:月亮的心愿是讓孩子們一個都不少地愉快地去郊游。“月亮的心愿實現了沒有?”學生大聲說:實現了。這時,顯示出艷陽天,孩子們開心地去郊游的畫面,讓孩子感受,想象自己就置身其中,讓學生帶著自己感覺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引導孩子讀好“一個也不少”“開開心心”等詞。
[這一環節讓學生從有限的畫面想到無限的畫外,再回到文本進行探究,層層深入。這樣使學生在情境中感受語言,發展語言,并且能夠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對于讀好課文理解課文蘊涵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幫助。]
最后進入拓展應用、表達“心愿”了,以課文《月亮的心愿》拓展到另一個故事《烏鴉愛媽媽》,通過聽故事,念童謠,讓學生學習孝順父母的美好品質。接著讓學生寫心愿卡給父母,這一環節通過以讀引讀,以讀引寫,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讓學生進一步懂得要關心他人,孝順父母,并有用行動去報答父母的意愿。
五、說板書
本課板書我以一顆心為造型,以課文的標題為中心,以月亮的內心變化為線索,形象生動地將課文內容躍入眼前,看起來簡潔明了,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有利于引導孩子們理解課文,學會怎樣關心父母、體貼父母。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10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稱象》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講了曹操的兒子曹沖小時候稱象的故事,教育我們應該多觀察、遇事多動腦筋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節課的設計我通過對課文的深入理解,以及對學生的了解,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理解詞句能力、思維能力和說話能力的基礎之上,抓好詞句教學、突破教學重難點為目的進行教學設計的。
2、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針對本篇課文,我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本課的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知道多音字“得”。(教學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曹沖稱象的過程,懂得只有動腦筋,才能解決生活中問題。(教學難點)
這樣設計,是在充分尊重低年級階段目標的前提下,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功能,從而體現語文教學中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是學生學“語”習“文”,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體,我在遵循低年級學生自身情況特征以及語言階段性特征,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興趣,在組織課堂教學中利用朗讀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掌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通過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說教學過程:
(一)檢查字詞,復習導入。
利用多媒體課件復習字詞。這樣設計本環節的目的是既可以充分上一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鞏固,又可以為這一節課文學習掃清字詞障礙。
(二)談話導入,質疑激趣。
出示大象圖片并揭示課題,學生圍繞圖片討論探究,相機指導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描寫大象的句子,進而質疑導入:這么重的大象怎么稱呢?這樣設計本環節的目的是:利用圖片和文中句子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帶著疑問自由地讀課文,整體感知本課大致內容,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解疑釋惑。這樣設計本環節的目的是:通過朗讀整體把握教材的內容,對下一步突破曹沖稱象的過程這個難點作好鋪墊。
(四)讀議結合,突破難點。
通過學生齊讀第三自然段,抓住“有的……有的……也有的”理解官員們不合理的稱象方法,就順理成章的理解了曹操“直”搖頭的原因。接著學生同桌合作、探究,利用找找,畫畫,讀讀,找到曹沖具體稱象的方法,抓住表示順序的關聯詞“把……再把……然后……”讀懂曹沖稱象的方法,然后利用多媒體課年演示曹沖稱象的方法,體會這個方法的可行性。
我這樣設計本環節的目的是:利用多媒體課件,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親自去感受,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在我的引導下,突破本課的難點。
(五)課外延伸,主題升華。
“你還有哪些稱象的好方法?”這樣一個發散性思維的問題拋給學生,這樣設計可以激發學生去大膽構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達到了升華主題的目的——遇到問題要多動腦筋。
四、說板書:
稱象
官員們 曹沖
(有的……有的……也有的……) (把……再把……然后……)
板書的設計以官員和曹沖解決稱象辦法的對比,直觀的顯現出曹沖的睿智。學生還可以根據板書復述曹沖稱象的過程。這樣設計板書突出重點,思路清晰,易于分析記憶。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11
一、說教材:
《識字8》分成兩個部分:第一二行是“鳥”和“隹”旁組成的新字,與鳥類有關;第三四行是帶“月”旁的字,分別與月亮和肌肉有關。識字中還配有“鳥”“隹”“月”字旁的演變圖,以及詞語所指事物的具體形象圖。四組詞語連起來,是一篇適宜朗讀的韻文,讀起來瑯瑯上口。
二、說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4個生字“鴉、杜、雕、雁”,認識了解6種鳥。
2、認識新特殊偏旁“隹”,進一步了解象形字、形聲字的構字特點。
3、正確、流利朗讀詞串,能對帶“鳥”和“隹”字旁的字進行歸類,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
4、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提高識字能力,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說重點難點:區別“鳥、隹”兩個偏旁所表示的不同含義,識字、寫字。
三、說教法學法:
為突破重難點,我主要采取的教學方法有:
1、情景教學法。
兒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體。真實、鮮活的情境能拉近與兒童的距離,激活兒童的思維。所以,我努力創設一個學生入境的場,使學生積極愉快的投入到學習當中。
2、直觀教學法
根據低年級形象思維的特點,在教學中借助課文插圖,多媒體課件等直觀教學手段,拉進學生的距離,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詞語。
3、朗讀體驗法
朗讀時語文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訓練。本課的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想像,讀中培養學生的韻文語感。
學生的學習過程主要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完成。
四、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重視識字、寫字外,我還注意抓實人文熏陶線和言語實踐線,力求在教學中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一)、激情導課:
同學們,鳥兒是我們人類親密的朋友,喜歡他們嗎?平時你都喜歡哪些鳥兒?為什么?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識字8,和一群可愛的鳥兒交朋友吧。(談話形式導入,自然引出課題)
(二)、看圖讀詞,學偏旁識字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很快進入文本規定的情境,構建話題,形成閱讀期待。我努力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今天有六位鳥朋友來我們課堂做客。瞧,他們來了!請打家瞧瞧,說說你認識哪些鳥兒?”
先借助插圖認識,再借助拼音準確讀出鳥兒的名字然后強調難讀的字音,去掉拼音自由練讀等達到看圖讀拼音學詞的目的。
(三)認識偏旁,了解演變。
首先讓學生比較兩行詞語,發現每一行的詞語中紅色的字有什么小秘密?然后課件打出(帶有“鳥”字旁和“隹”字旁的字)自主提問:你腦海里有什么疑問啊?是啊,這些字寶寶同樣都表示鳥,為什么有的是“鳥”字旁,有的是“隹”字旁?共同探究:
邊說邊演示:看,這是一只飛翔的鳥,古人很聰明,看到鳥就照著它的樣子畫下來,有嘴,有爪,特別是尾巴長長的,漸漸地鳥字就演變成了現在的“鳥”,它既是一個字,也可以作偏旁用,當它做作偏旁時,一般指長尾巴的飛禽。瞧,烏鴉,杜鵑,海鷗他們都有長長的尾巴,所以都帶有鳥字旁。
同樣是這只飛翔的鳥,有的古人照著它畫成這個樣子,漸漸地隹字就演變成了現在的“隹”,。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一個新偏旁朋友,他叫“隹”字旁,跟老師讀,你們看,他和哪個字很相似?(住)對,住字多一橫就是隹。
帶有“隹”字旁的字,一般指短尾巴的鳥。像大雁、麻雀、老雕這些鳥兒尾巴較短,所以都帶有隹字旁。
比較發現、提出疑問、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在主動積極的學習中認識并區分清楚了“鳥”“隹”字旁。
(四)辨析字形,正確書寫。
在認識了這“隹”這個新偏旁后,順勢學習了帶有隹字旁的兩個生字寶寶“雕,雁”。首先引導學生看看有什么好辦法記住他們?然后讓學生說說書寫時應注意的事項。教師范寫,學生描紅仿寫,很快就把這兩個難寫的字掌握了。在學習“雁”時,為了幫助學生和同音字“燕”區分,我出示了一組詞語
鴻()傳情()尾服家()
泥融飛()子()過留聲大()
讓學生選擇填空,并講解了這兩個字在用法上的不同,即:雁與思念有關,燕與報春有關。
(五)資料補充,由詞及物,訓練說話。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些鳥類,我提前讓學生搜集資料了解到的鳥兒的特點,在課堂上充分展示:可以講喜歡的鳥兒的故事,可以說鳥兒的特點,也可以了解鳥兒的作用、精神等。在了解中抓好“人文熏陶”“言語實踐”,學習到鳥兒的精神品質。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12
一、說教材
《春雨的色彩》是一年級語文教材下冊的一篇課文。俗話說,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畫,是一曲悠揚的歌,春天更是一個講不完的故事。這個單元就是圍繞“多彩的春雨”這一主題編寫的,其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融入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善于欣賞和表現。《春雨的色彩》以富于童趣的語言寫了小鳥們在爭論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這一童話故事。教學本課要引導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通過反復誦讀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奧秘。
1.學習目標
(1).認識“線、論”等11個生字,會寫“你、們”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
(3).有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
2.教學重點:
了解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
3.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中蘊含的情趣,并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二、說教法
正所謂:教無定法,重在得法。有位教育家曾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因此我從教材特點、教師本身及本單元訓練重點出發,教學本課我采用一下幾種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 輔助教學法”、“引導法”。
三、說學法
達爾文:“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盡可能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學會學習,這是當前時代的要求,因此,學習本課,要引導學生應用“激情朗讀法”、“情境表演法”、“舉一反三法”。
教法和學法的實施將在教學程序中具體展開。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質疑導課
1.(播放課件)導語: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輕輕的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一群小鳥正在爭論一個有趣的問題: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
2.( )說:春雨是( )。
3.小鳥們為什么要這么說,自己朗讀3~5自然段。
(二)情境感悟,對話朗讀
1.學第三自然段
(1) 我們先來聽聽小燕子是怎么說的?
(2) 看課件,說說小燕子看到了什么?
(3) 指導朗讀:個別讀,生評議。
(4) 師引讀:小燕子自信地說:“……”(生接讀)
(5) 師小結:真美!春雨聽了小燕子的話,下得——
(生接讀:更歡了,沙沙沙,沙沙沙……)
2.學第四自然段
(6) 師:可麻雀卻認為:春雨是紅色的,你們能從圖上幫麻譽找找理由嗎?
(7) 生自由說說
(8) 麻雀認定了是紅色,而燕子卻認為是綠色的,麻雀聽了心里會怎么樣?
(9) 生個性化朗讀
(10)說得多有道理,春雨聽了麻雀的話,下得——
(更歡了,沙沙沙,沙沙沙……)
3.學習第五自然段
(1)師:聽到這兒小黃鶯的意見可大啦!它又是怎么樣說的呢?小朋友先自己練一練。
(2)生挑戰讀,男女生賽讀。
師小結:春雨聽了小黃鶯的話,下得——
(更歡了,沙沙沙,沙沙沙……)
4.演一演:小組合作,分角色表演
①自由組合,分角色表演小童話,并且試著用上課文中的詞。
②指名戴著頭飾上臺表演。(出示多媒體課件,創設表演情景)
(三)拓展“爭論” ,習得語言表達的經驗
游戲:我猜我猜我猜猜。
(四)指導書寫“花”“草”
(五)實踐活動
師:這節課,小朋友表現真出色?把老師帶進了春天,欣賞了春雨美麗的色彩,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呢,請同學們回去反它畫下來,也可以旁邊給它配上一首小詩。
五、板書設計:
2.春雨的色彩
小燕子(圖片) 綠色
麻雀(圖片) 紅色
黃鶯(圖片) 黃色
五彩繽紛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13
《浪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過程、教學反思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浪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課文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大海特有的景致:沙灘、浪花、貝殼、小蝦。其中浪花跑去又跑來,像一群淘氣的娃娃。課文語言優美,音律和諧,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以兒童的口吻,描述海邊的景物,具有很強的親和力,有利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給學生以美的熏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會寫“丫、淚”等字,理解“邁著”“捧來”“輕輕的”“悄悄地”等詞語。
能力目標: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海邊玩耍的樂趣。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感悟理解“邁著”“捧著”等詞語,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海邊玩耍的樂趣,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在前幾個單元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利用象形字的方法,說順口溜的方法,采用對比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聯系生活事物等方法進行認字,所以在本課的認字過程中引導學生用換部首的方法,猜謎語等方法進行認字,對于學生發現.尋找到的好的.認字方法,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一年級學生的思維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學習語言習慣于直接體驗、整體接收、綜合感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這一思維特點,采用動作演示、多媒體再現情景等多種方法,讓學生反復品味,體會表達的精妙及語言的內在情感,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并用讀的方式表現出來。
三、教學過程:
首先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請學生趴在桌面上,閉上眼晴仔細傾聽,感受一下,我們現在來到了什么地方?(放海浪聲)
2、(放課件讓學生欣賞大海風光)
(然后與學生對話)大海美嗎?(美)沙灘美嗎?(美)浪花美嗎?(美)想到海邊去嗎?(想)那今天我們就一起進入課文,一起看美麗的大海、美麗的沙灘和美麗的浪花。(板書課題)
然后品讀感悟,細細體味。
1、教師配樂有感情地范讀課文。
2、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并通過讀把自己的體會表達出來。隨機抓住學生匯報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重點。同時促進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熱情,當學生提出悄悄地搔癢了我的小腳丫讀的好時,可以引導學生用簡筆畫和查筆劃的方法識記腳丫的“丫”字,然后進一步挖掘小女孩的表情怎樣?真的有人弄癢她的腳丫嗎?體會文中“我”和“浪花”的快樂。讓學生通過做動作學習詞語,讓學生模仿“浪花邁著輕輕的步子走來”,還可以讓學生“悄悄地搔癢同桌的小腳丫,感受被浪花搔癢的感覺”學生在直接、整體觸摸語言現象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同時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用詞說話、找關鍵字,讓學生理解“邁著”“捧著”“又”等詞語,并把自己的體會用讀表達出來。
其次拓展視野,情感升華。
播放《海底世界》動畫,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熏陶。繼而讓學生用一句熱情洋溢的話表達自己對海、或浪花、或沙灘、或海底世界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最后課堂小結,分享快樂。
四、教學反思:
由于我們所居住的環境離大海特別遠,所以我運用多媒體課件,把“海浪聲”“海”“浪花”引入教室,讓兒童的感官直接體會,使學生對教材由“遠”及“近”,由“近”感“真”,由“真”感“親”,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走進文本,讓文本進入學生心里。
引導學生品讀感悟,這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關鍵。低年級的學生要達到這理想目標并不容易。因而引導學生進行“品讀、感悟”顯得更為重要。
在本課教學中,我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美麗的《海底世界》的動畫,把學生的視野及情感向延伸拓展,繼而讓學生用一句熱情洋溢的話把情感釋放出來。
在短短的四十分鐘里,我們努力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可受時間、學科內容等諸多因素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懇請各位領導、老師諒解。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14
一、設置懸念,導入課題
師:小朋友平時在家喜歡看動畫片嗎?今天,江老師特地為小朋友準備了一部動畫片,想不想看?(生齊聲:想!)請大家仔細看完之后給我提提建議,加工加工,好不好啊?(生歡呼:好!)
(播放課件:根據課文內容制作的動畫片段。)
師:動畫片看完了,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生:我覺得這個故事不完整,而且沒有聲音。
生:我認為應該讓小動物開口說話,那樣會更生動。
師:小朋友們的建議非常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給動畫片配音。這個動畫片名叫:地球爺爺的手。請看老師寫課題(板書)。注意“球”字的寫法,左邊的“王”字旁寫得窄些,右邊的“求”豎勾要寫長一些,這樣才顯得有精神。
請小朋友打開書141頁,在田字格里學著老師的樣子寫兩個字。(生寫,師巡視)注意:身坐正,紙放直。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師:請同學們自由大聲讀課文,完成兩件事:把難讀的'字詞劃下來;不明白的地方做記號。誰讀得認真,江老師就悄悄地走到他身邊,摸摸他的后腦勺表示贊揚。好,請大家開始讀,自己讀自己的。
(學生放聲朗讀課文。)
師:剛才誰被老師摸了后腦勺了,請舉手。(學生們紛紛舉手)很好,說明這些同學剛才讀書的時候特別認真。你們有遇到什么難讀的字詞嗎?咱們來交流一下。
生:我覺得“他倆”這個詞特別難讀,很多同學會讀成“他兩”。
師:這個詞確實不好讀,誰能讀準它?(指名二三人讀。)
生:我覺得“而且”
這個詞不好讀。
師:小朋友都試著讀一讀,全班讀。
師:我把小朋友畫的詞全都展示出來了。(幻燈出示生詞)請你和同伴一起合作,把你會讀的字讀給他聽,不會讀的字請互相幫助。
(兩人合作自查生字)誰有本事把這些字全都讀準?(指名生讀,點評)哪個小朋友能保證:我這一站起來一定讀得比誰都響亮,比誰都標準,有沒有?(學生們都躍躍欲試。)
指名讀,全班讀。
師:記住“摘”字,只需要記住哪一部分就行?右邊和哪個字有點像?(生:商)請你在你的小伙伴的手心里寫寫這個字。(生互相練習)明天檢查生字第一個就是它,但是今天回去以后不準寫,都能記住嗎?
師:小朋友喜歡做游戲嗎?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捉迷藏”
的游戲。(師說明游戲規則)想不想玩一玩?(生:想!)
(玩游戲,鞏固生字詞,積累詞匯。)
師:小朋友們都記住了嗎?把它放到課文里再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1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位置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中拼音教學最后一個單韻母 “ü”的教學。
(二)編者意圖
拼音是識字的工具,拼音教學顯得非常重要。本課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課標精神編寫,分五部分:一是借助圖畫學習韻母。并以音相同帶出音節y u。二是觀情景圖誦讀兒歌。三是帶調“ü”和帶調音節“yu”四是ü的寫法。五是讀讀連連。
(三)前后聯系
本課前是ɑ、o、e、i、u五個單韻母的教學,學生對單韻母有了一定的認識,為這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本課是單韻母教學的最后一個,以后是聲母的教學,為聲母的教學和拼讀教學也奠定了基礎。
(四)教學目標
1、讀準單韻母“ü”和音節“yu”及其四聲。
2、能正確書寫“ü” “yu”,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3、在教師指導下朗讀兒歌,找到兒歌中所含的本課韻母和音節,借助圖畫、兒歌讓學生有興趣地學習本課的韻母和音節。
(五)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1、本課重點是學會讀寫“ü”和“yu”
2、本課的難點是記憶yu的形狀和讀法。
“ü”遇“y”要去掉兩點,去掉后仍讀“ü”,學生易和u混淆。學生曾定型記憶就是大y遇小i就是音節yi,但是yi中的“i”不去點。所以要讓學生記憶大y遇到小ü組成音節yu要去兩點很難。
3、關鍵是單韻母“ü”與音節“yu”之間的變化。
(六)教學準備
1、教師:教學掛圖、拼音卡片、多媒體課件:摘蘋果課件、朗讀帶、寫的順序圖景、故事錄音帶、情景圖。
2、學生 :《自主拼音本》或拼音卡片
這些根據教學所需準備的,課件美觀、適度,教學使用性強,不繁、不濫。
(七)練習安排
重視教學過程中練習,注意練習和評價相結合,本課中讀的練習,如個別讀、分組讀等,此練習伴隨老師的贊語和學生的掌聲方式鼓勵,但也結合比較,給表現差的同學給予適當批評和勉勵。
二、學情分析
(一)有利因素:
(1)學生初進學堂,學習積極性高。
(2)有學習韻母的基礎,如讀法講究:韻母讀得響亮,音長;寫法講究要注意占格等。
(3)課本編排新穎,富有兒童情趣,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二)不利因素:
(1)學生人數多,70人,學生年齡參差不齊,有有7歲的、6歲的、還有5歲的,并且5歲居多,這樣的生源現狀給集體教學帶來困難。
(2)學生的行為習慣處于養成階段,學生隨意性大。
(3)家庭輔導情況不理想。很多孩子沒有接受家庭輔導這個條件。
(4)學生分辨能力弱,這課存在幾處分辨。
三、教法設想
以演示、游戲為手段,講說為輔,學生朗讀為主進行教學
四、學法指導
手勢表演輔助讀,同桌合作讀、以讀助記。
五、說教學程序
一、使用課件復習引入
(一)出示課件:蘋果樹上掛著a o e i u ü六個蘋果。教師:請小朋友來摘蘋果,把認識的單韻母摘下來,看看哪個小朋友摘的又多又快?
學生爭先恐后搶答后,再指名學生回答。
教師:我們已學習了五個單韻母,還有一個沒學,剛才有些能干的同學認識,有的同學不認識。它也是單韻母這個小家的,這節課老師和小朋友就一起來認識它,學過它后,我們就把單韻母這個家的成員全都認識了。同學們了解的單韻母的.家,高興嗎?
這樣的引入方式既復習了舊知,顧及了學生遺忘知識快的特點,了解了學生對舊知的掌握情況,并給摸索小學生的遺忘規律提供材料。還能了解學生的超前學習情況,鼓勵學生超前學習。課件也富有兒童情趣,能激發學生發揮的積極性。
(二)演示、講解是指揮,朗讀聲聲是心音。
1、出示掛圖(小魚吐泡圖)
(1)學生自主識圖說圖。說到:小魚吐泡
(2)教師引出“ü”音。教師邊演示口型邊領讀,并編順口溜:“扁圓嘴巴ü ü ü”
(3)齊讀,開火車讀,分組讀
(4)教師:同學們怎樣來記住“ü”形?編順口溜:“u加兩點üüü”
(5)練讀ü的四聲。引導觀察:ü帶調后頭上兩點不能丟。區別與“ i”
帶調后頭上一點要去掉。編順口溜記憶:“ i上加調要去帽,ü上加調不去帽 ”。鼓勵學生自主讀,在讓優秀學生領讀,然后老師示范讀,再后讓學生邊打手勢邊齊讀、最后分組比賽讀。
(6)教學寫“ü”
引導學生先觀察書上“ü”在拼音格中的位置和筆數、筆順。再讓學生自主的試寫。然后老師邊展示課件邊示范講解:“ü”占中格和上格,共四筆,筆順是:豎彎、豎、先左點后右點。
這過程重讀,讀的方式多樣如分組讀、優生領讀、同桌合作讀、開火車讀、做手勢讀,盡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克服學習的疲倦感。如做手勢讀可以調動身體運動來感知聲調的讀法。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年齡特點編了很多順口溜,起到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也利于學生記憶、區別。以此突破重難點。寫也尤為重要,用課件展示寫的過程,有一目了然的效果,還便于教師強調關鍵處。
(三)學習音節yu。 學生撲在桌上休息1分鐘。表演人員準備。
1、故事表演引入:韻母ü看見大y帶小i去公園玩。就對大y說:“我也想跟你一起去公園玩。”大y說:“好吧,我帶你去。”小ü聽見后高興地脫下帽子,向大y行了個禮,趕緊跑到大y的身邊。你們看,這就是音節“yu”。在這個音節里,小ü的帽子不見了。
老師和學生表演:(老師手拿兩個大y卡片,一個同學拿小i卡片,一個同學拿小ü的卡片。)組織好表演
2、認讀音節yu。并用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小ü見大y,脫帽行個禮,摘掉帽子還讀ü。
3、練習讀yu的四聲。開火車讀,分組讀,做手勢讀。引導用它的四聲組詞。
這過程重在認識音節yu,用故事表演形式和順口溜突破難點,激發學生興趣,強調記憶。此故事感化學生要懂禮貌,脫帽行禮。體現新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讀的時間減少,讀的方式少,這是因為音節yu的讀音和ü的讀音相同。為節省課堂時間安排如此。
(四)兒歌版塊教學。
1、出示情景圖課件,引導學生觀圖并自主說圖意。
2、一邊放映情景圖一邊讀兒歌。根據反映節奏讀詩句。
3、疑難處教讀,。
4、畫出“ü”和它的音節讀。
5、全班齊讀。
此情景圖很美,它是一幅春景圖,學生通過觀圖和讀兒歌受到美的熏陶,感動學生生起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體現語文新課程精神。也鞏固了ü和yu的音。
(五)完成課后練習“讀讀連連”
這個練習鞏固學生對音節“yu”的掌握和對它靈活運用。可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小組自主評價。
(六)游戲鞏固。
分組游戲。準備拼音卡片
游戲時,分組活動。
先將聲母、韻母、音節分類,再將音節送回家。分類正確,朗讀正確為優勝組,并送上一面紅旗。
此游戲在于鞏固學生對聲母、韻母、音節的掌握情況。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16
一、說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描繪出晴天夜空美麗的景象。文中寫了—個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聯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藍天中航行,駛過星群,看望星星,表現孩子喜悅的心情。這首兒童詩在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過本文的感情朗讀,落實《小語大綱》中提出的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同時進行聽說訓練,進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本課教學時間安排為二課時,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中“藍藍、閃閃、彎彎”等詞的意思,運用“我看見……”的句式說話。
2、技能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學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欣賞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本課的重難點在于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力求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華。
二、說學生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說一句較完整的話,并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學生朗讀課文時可能會出現唱讀的現象。
三、說教法
從本課兒童詩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
四、說教具準備
板畫一張《晴朗的夜空》,圓月和新月圖各一,繪畫紙(學生每人一張),幻燈片,錄音磁帶。
五、說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時間安排為二課時,第一課時主要進行生字教學。
下面就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主要設置四個環節。
1、復習檢查。
通過檢查生字詞的掌握以及課文個別朗讀的情況,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
2、創設情境,理解課文。
眾所周知,教師通過圖畫、音樂和文學語言描述,再現教材的情境,就會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較快地把學生帶入智力最近發展區。情境法適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能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能力,在情境教學中學生既觀察、感受又思維、表達,使大腦兩半球交替興奮,為充分挖掘大腦潛力創造了條件。
為了達到預期目標,安排以下幾個步驟:
(1)圖畫展示,創設情景。
(教師出示圖畫并用語言描述)小朋友,看這晴朗的夜晚,閃爍的星星,要是月亮掛在藍天上,那該多美呀!(教師出示圓月),有時候月亮是這樣的(出示新月并粘上)。有時候月亮又是這樣的。教師趁機提問:
a、這是什么樣兒的月亮?詩人把它說成什么?彎彎的月兒像什么?
b、課文中小朋友看彎彎的月亮為什么覺得像小船?[
c、你看著這彎彎的'月兒,想不想上去呢?
由淺入深的提問,特別是最后一個問題,激發學生飛上月球的愿望,體會詩的意境。
(2)綜合運用圖畫、語言、幻燈、音樂再創情境。
(教師描述)如果現在是夜晚,我們一起坐在院子里,抬頭看天空,藍天上有星星,有月亮。這彎彎的月亮,它多像一艘小船呀2(放音樂)現在人聽著音樂輕輕擺,慢慢地大家可以閉上眼睛。想著,想著,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飛上藍天了?(此時學生會情不自禁說自己已經飛上藍天,已經坐在月亮上了。)
當學生睜開眼睛,(師打開投影,放上幻燈片,左右移動幻燈片并描述)哈,小朋友現在我們已經飛上天了,已經坐在小船里了,讓我們在月亮上愉快地唱起《小小的船》(師放64、小的船)),伴隨著歌聲的響起,學生就會進入美妙的境界。
教師隨即出示句式:我看見( )。引導學生說出:宇宙飛船上天,航天飛機登上月球等。接著再用“藍藍的天”進行說話訓練。例如藍藍的天上有什么?我在藍藍的天上干什么?不難看出,在理解重點句子時,根據創設的情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學生往往為此而興奮不已,學生情緒為之高漲,進入一個高潮。此舉極大地豐富了課文內容,學生的學就樂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朗讀訓練。
—年級學生的朗讀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朗讀訓練的第一步就是教師的范讀,即范讀指導。
接著進行引讀激情。在這里引讀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采用邏輯引讀。
(1)彎彎的月兒像什么?
(2)小小的船兒怎么樣?
(3)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什么?
針對小朋友好勝的心理特點設計了“賽讀奪星”這一小環節,使教學再進入一個小高潮。
比賽的規則是:感情朗讀要把閉著眼睛的小朋友仿佛帶上藍天。再通過個別、小組、大組賽讀,激發參與的積極性,滿足求勝欲望。
此時教師可以趁熱打鐵,讓學生進行即興演讀。演讀是一種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讀方法,可以再現課文情景,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演讀使學生通過理解課文的文字符號,借助教材的直觀在大腦中建立鮮明的表像聯系,而且實現表像的外化,那就是把頭腦中的表像運用外顯的形體動作和語調音色表達出來。
在這較復雜的過程中,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從而引起共鳴。這樣學生就不只圍于“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困境,而且也達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諧發展的要求。具體做法是:
a、自由演讀b、個別演讀c、全體演讀
自由演讀,按學生的個性差異,內化的程度不一而進行。
在自由演讀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聯想,運用外顯的,自身喜歡、掌握的形體動作,來更好地表現并體會到詩的意境。
在自由演讀的基礎上,再請個別學生上臺演讀,通過評比,感情是否投入,動作是否和諧,從而讓其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較深的印象。最后全班學生一起模仿演讀較優秀的學生,邊讀邊演,這時學生會置身于那詩的情境之中,其中在全體演讀時,教師也可以成為其中一分子。
4、創作想像畫
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著眼,從發展學生擴散性思維出發,采用此環節。
作畫內容是二十年后,我在太空旅游。
六、要求:
把自己想到的用畫描繪出來。
作畫時,教師可用上音樂喧染氣氛,此時學生會進入未來世界,幻想著遨游藍天的情景,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二十一世紀的太空美景。
我想在上課時,如果能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那么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必定會水到渠成。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17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與教學處理:
《地球爺爺的手》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通過熟桃子自已落地的故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地心引力”這一比較深奧的科學現象和科學常識,鼓勵學生留心身邊的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與朗讀,難點是了解“地心引力”這一科學常識。由于一年級學生大多數活潑,他們對科普讀物十分感興趣,對許多事情充滿好奇。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培養和訓練,他們已掌握了分一些識字方法,絕大多數的學生識字速度較快,又喜歡朗讀,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更受他們的歡迎,但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好動、好玩。結合低年級學習特點,我充分借助網絡教學,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設計理念:
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氣氛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自動探索中了解生字,讀懂故事,開端了解“地心引力”,對我們賴以生活的地球中的科學秘密產生興趣。圍繞新課標要到達的三維目標來訂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分兩課時完成)
(1)了解“倆、摘”等7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會寫“球、玩”等6個字。
(2)能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讀好有懇求語氣的句子。
(3)能讀懂課文的內容,對“地心引力”征象產生濃重的興趣,并大抵了解這一科學知識;從而地身邊的一些科學現明探求的欲望更強。
本節教學重要完成我會認,我會讀的知識技能。在引導學生明白課文的同時,引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緒態度。
4、教學準備:多媒體網絡課件、卡片、磁鐵、鐵釘、頭飾
二、說教法
興趣是兒童的老師,從兒童喜好的故事入手,突出地球爺爺手的與眾差別,以此為切入點,更容易喚起兒童探究的欲望。開課前的`故事引入、初讀學習小老師領讀及學習中實行運動,使學生得到學習成績感,積極投入學習之中。借助多媒體網絡教學,再現生動形象的畫面,更利于引發學生的自主與探究學習,到達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標,同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與語言本領。我在教學中充實運用網絡媒體本領,開展情趣教學法。如:課文動畫朗讀導入,小猴摘桃識字游戲,學生登臺實行,地球知識展示,腳色朗讀課文。同時如許運用網絡媒體本領,也到達了寓教育樂的教學目標。
三、說學法
1、從一年級起培養孩子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而教師應當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因而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一年級小學生理想地達到這一點還不太可能,但我們必須從一年級開始著手培養,萬事萬物總有開始之時。
2、教學應該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3、在低年級尤其應該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明確要求:“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時對我們賴以生活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秘產生興趣。
四、說教學程序
教學內容:
1、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地心吸引力這一科學常識。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播放故事。(要求:一邊看,一邊想。)
2、從故事中你認識了誰?他們在做什么?
3、板書課題(學生質疑后齊讀課題。)
過度:地球爺爺的手是什么樣的呢?請大家讀讀課文,看誰最聰明。
(二)初讀識字,整體感知。
1、出示初讀要求:
(1)自由讀課文,標畫出自然段序號,并把本文的生字、新詞標畫在課本上。
(2)同座互相檢查畫出來的生字、新詞。
2、檢查生字(小老師指名讀,領讀)。
3、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同學思考:是誰摘下了桃子?
(三)再讀課文,解決疑問
1、教師導言:通過初步學習,我們了解到是地球爺爺用自己的手,幫助猴子和小兔吃到了又大又紅的桃子。那么,地球爺爺的手究竟長得什么樣呢?請同學們互相學習,找到有關的句子,畫出來,再和你的小伙伴們進行交流。
2、學生自學交流。
3、檢查匯報。
4、相機引導讀課文最后兩自然段,體會地球的手的作用。
5、作實行:磁鐵吸引鐵釘,用這個例子,形象地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引力”。
6、擴展:你還能舉例說出地球有“手”的例子嗎?(請學生泛論,老師也可借機為學生報告牛頓發明地球引力的故事,引發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
7、小資料:地球知識。
(四)全班有情感地朗讀課文。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18
教學目標
1、認識“影、前”等11個生字和寶蓋、女字旁、月字旁三個偏旁會寫“在、后”等四個字和斜鉤一個筆畫。
2、正確朗讀課文,體會我對影子的喜愛之情,借助生活經驗理解在陽光下影子與人形影不離的特點。
3、學會識別“前、后、左、右”四個方位。
教學重點
1、正確朗讀課文,認識“前、后、左、右”在生活情境中辨別這四個方向,并用這個四個詞來表達方位。
2、斜鉤和臥鉤的書寫區別。
說教法
1、激趣導入謎語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聽老師說“人人有個好朋友,烏黑身子烏黑投陽光下面跟你走。”
2、情境創設法
在學習第一,二節課文時,用課件出示相應的插圖,達到圖文結合直觀形象的效果。對于天性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借助電教媒體感受課文意境,其實打開的是學生心靈的小窗,睜大的是學生智慧的眼睛。
3、多種識字法
針對一年級學生識字量大的'特點,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顯得尤其重要,學生識字時我設計了多種形式方法識字,如借助拼音拼讀字音、開火車讀、個別讀、讀文識字、玩識字游戲等方法,教學中我特別重視讓學生說說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
4、趣味游戲法
一年級學生注意力不能持久,于是結合課文重點,學會識別“前、后、左、右”四個方位,我安排了課中拍手操游戲,師生在游戲中理解前、后、左、右。
5、質疑、釋疑
學生根據圖畫讀書并想一想:影子為什么有時候在前,有時候在后,有時候在做,有時候在又讓學生通過讀課文,看圖再結合生活經驗想想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大家共同解決。
說學法
1、合作學習。同桌一起讀課文,然后互相探討問題,并說說自己的想法,要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
2、朗讀比賽發。讓學生利用多種形式讀,如同桌讀、個別讀,男女接力讀等方法貫穿始終,讀中悟、悟中讀,收到以讀代講的效果。
說程序
第一課時
一、猜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初識影子。
1、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讀準字音讀好停頓。
3、指名讀給大家聽。
三、動腦筋自主識字。
1、看拼音讀詞語。
2、趣味識字。
3、指導學生學習生字并組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學習第一小節。
1、齊讀第一小節,思考你覺得第一小節哪句語句最有趣兒?
2、學習“影子在前,影子在后”一句。
3、啟發提問:你還覺得覺得哪句有趣?讀一讀。
三、自讀第二小節理解句子。
1、齊讀第二小節,再讓學生自己讀課文。
2、影之為什么有時在小朋友的左邊,有時在小朋友的右邊。(引導學生看圖。)
3、引導學生朗讀第二小節。
四、實踐活動。
1、練習說說:我的前后左右都是誰。
2、通過課中操來鞏固對影子和“前后左右”的方位認識。
五、學寫生字。
1、引導學生說說寫字要注意什么?
2、老師范寫“后、我”。
3、學生試寫,教師巡視指導。
4、反饋評價。
5、學生再次練習。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19
一、說教材:
《荷葉圓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夏天”主題單元的一篇課文,它語句優美,是一篇輕快活潑的散文詩。文章通過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四個小伙伴的語言展現了荷葉的美以及荷葉給他們帶來的愜意和喜悅,通篇洋溢著童真、童趣,不僅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想像,更有利于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獲得情感體驗,從而感受夏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說教學目標:
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語言生動,條理清晰。12個要求會認的生字, 6個要求規范書寫的熟字,再次充實著學生的識字量,課后“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練習的安排體現了對語言積累和感悟的重視。針對課文的這些特點,我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之后,對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進行了這樣的定位: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背誦全文。
2、語感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帶來了歡樂,給小朋友也帶來了歡樂。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說教法: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對教學目標的定位,在具體的教學方法上我有如下設想: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由于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我以一個伙伴的身份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說中訓練語言,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我班學生喜歡欣賞精美圖畫,所以我就尊重學生的愛好,采用讓學生欣賞夏日荷塘風景圖,聽老師激情導語的方式引入課,學生初步感受到了美,容易產生樂學的情緒。
上課伊始,我先播放課件:先出現一朵荷花讓學生感受美,再出現一池荷花讓學生欣賞,教師激情導入新課:碧綠的、圓圓的荷葉那么可愛,還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調動學生的情趣。
(二)初步感知
在學生興趣調動起來以后,我就讓學生自主讀,“披文入情”領略文章的語言美。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語文教學應培養他們喜歡閱讀、敢于閱讀、樂于閱讀的愿望,要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必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閱讀“披文入情”,所以我先讓學生聽課文朗讀,然后再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自主識字,提出讀書要求:讀準字音,把生字連成詞畫圈,多讀幾遍,在此基礎上再將課文自由完整地讀一遍,自己品味感悟長句的讀法。接著我讀課文再次體會美感,讓學生找出荷葉的四個小伙伴,在學生匯報的同時隨機把這四個“小伙伴”的.詞卡貼在黑板上,使學生能直觀地了解課文內容。然后以多種形式進行詞語練習,以達到詞語的練讀目的。
(三)整體感知
1、我首先帶著孩子們先學習小水珠這一段,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幾個問題:(1)小水珠把荷葉當成了什么?(2)小水珠為什么把荷葉當成了自己的搖籃?(3)小水珠在荷葉上是怎么玩耍的?(4)如果你是小水珠,躺在荷葉上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通過學習使學生對課文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這也是接下來學習其他幾個小動物要完成的練習,在此做好了鋪墊。
2、這篇課文淺顯易懂,富有童趣,接下來我就放手讓孩子們自學其他幾個自然段,自學之前用課件的形式給學生提出自學要求,讓學生有據可依,讓學習有序進行,最后進行匯報交流,交流的過程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和說話的訓練,讓學生學中樂,樂中學。
3、拓展課文培養想象——練習說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時期是培養、發展想象力最佳時期。《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于是,我及時地給已經在閱讀中得到許多啟示的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引發學生想象:“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都帶來了快樂,一定還有很多的小伙伴想和荷葉玩,他們會對荷葉說些什么呢?以 說:“荷葉是我的 。”這種句式進行練習說話。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主要采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并茂,色彩鮮艷,又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還為背誦有困難的學生理清了思路。
14 荷葉圓圓
圖 文
小水珠 搖 籃
小蜻蜓 停機坪
小青蛙 歌 臺
小魚兒 涼 傘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20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為線索,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說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文中插圖形象鮮艷,有助于學生觀察想象。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對第一學段閱讀的要求,要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我設計了目標:1、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培養自主閱讀的愿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2、是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閱讀目標要求孩子能讀一些童話,感興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因此我設計了教學目標3:理解課文內容,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會想辦法,樂于與同學交流。
三、說教學重難點
一年級的孩子剛進入小學,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將“識字、寫字,朗讀理解課文”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本文賦以烏鴉人的思維,因此在一、二自然段中,抓住“到處”一詞來理解烏鴉非常口渴,找到水不容易,卻喝不到水的焦急。三、四自然段抓住烏鴉想辦法來解決問題,體會喝到了水的喜悅。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理解課文,明白遇到問題要自己動腦筋辦法來解決,也就成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學生
一年級的孩子,識字、朗讀能力都較弱,落實識字、寫字,才能為閱讀打下基礎,孩子已初步具備了拼拼音識字的能力,但識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師在引導孩子識記時,要鼓勵他們自己想辦法,閱讀后孩子對課文已經有自己的一些問題和想法引導他們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來解決問題,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學齡初期,兒童感性認識較強,理性思維較弱,而且活潑,好動,富于想象,喜歡嘗試的心理特征,依據教材特點,我擬定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 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2、體驗法:通過對烏鴉的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
3、以讀代講法:在課堂中充分體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 。
4、探究法:引導學生去比較和發現,積極探討嘗試想出另外的解決辦法,讓學生懂得去觀察思考、學習。
六、說教學流程
1、激趣導入。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在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
(1)《烏鴉喝水》開課時,我采用了謎語激趣導入:“身空黑袍子,長個丑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打一種鳥。”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也更使孩子在輕松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伙伴。
(2)出示“烏鴉”問,誰能有禮貌地跟烏鴉打個招呼?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仿佛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著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3)然后揭示題目《烏鴉喝水》,讓學生想辦法記住“烏”字。思考: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烏鴉的嗎?
通過前面的鋪墊,孩子們覺得烏鴉就在我們的當中,又通過剛才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問題匣子打開了,從提問中也可看出孩子對烏鴉的關心,通過激發,孩子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自學。
2、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1)由于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些篇幅短小、有趣的課文了,因此學生已有了許多對不認識的字,讀不通課文的解決辦法,所以在自學要求時,只要教師稍作點撥就可以了,而在識字、認字方面學生也
已懂得這個字象什么或加一加、減一減,合一合等許多方法來解決生字。
首先自學要求:
①借助拼音讀通課文
②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③尋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饋中分三步走
①生字學習中我采用認——帶——考三步。認:拿出生字卡片與大家一起再認生字;帶:你是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個字的?一個學生的方法變為大家共享的方法;考:老師設計活動讓學生準備字謎,如:烏鴉的”烏”和”鳥”字的區別,邊做以游戲讓學生尋找到手里的生字卡片舉起來,“烏”和“鳥”是形近字,難記,也可讓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編順口溜的方法加強記憶:烏少一點,鳥多一點。
②讀課文時,抽三個小朋友分段朗讀,并讓聽的同學與朗讀的同學互提要求與建議,使孩子明確自己在讀或聽時該注意些什么。
③學生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3)寫字教學是本課的.重點,寫字是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指導書寫“么、什、升、只“四個字,要先讓學生觀察說說你想怎么記?再引導觀察要把字寫得漂亮哪些筆畫很關鍵?特別指出“升”字橫要長,撇要平,“只”字左點不同于右點,同時注重寫字的姿勢。
3、解疑 讀文 感悟
(1)解答疑惑,繼續質疑。通過剛才的自學,你已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交流。通過這一環節讓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決遇到的困難。再問:那么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或者你又新產生了哪些問題呢?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創新和進取的精神,對課文的質疑可以使學生懂得在思考中學習,在問題中學習。
(2)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烏鴉是怎么找水喝的?這一環節中可抓住“到處”這一關鍵詞統領本段。
(出示課件:烏鴉找水的動畫)先可讓學生欣賞,再做做動作,烏鴉飛到哪里?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樣東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體會心情,剛開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后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樣?集體、個別地讀這兩個句子體會,特別指導好“到處”一詞的朗讀。
(3)正當烏鴉高興的時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難呢?(接著出示課件:喝不到水)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到這個句子劃出來,對照文字旁邊鮮艷、生動的插圖來進行討論、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課件出示:怎么辦?)
面對這些困難,這時教師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了。
可采用激將法:算了,算了,喝不著,還是走吧!
這時激起了學生許多智慧與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烏鴉已經很渴了。”“烏鴉到處都找遍了,才發現的。”“你瞧圖上的烏鴉多累啊!”“小烏鴉還要去照顧媽媽呢!”這時孩子和文中烏鴉一樣處于兩難的境地,再讓孩子反復朗讀:怎么辦呢?這里的感情激發,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師隨便什么講解都顯得多余了。
孩子們通過矛盾的斗爭,也很自然的想到幫助烏鴉,用麥管吸,加石子,請大象幫忙等十分多的辦法也就產生了。這一環節既激發了學生熱心關愛,幫助別人,又發展了思維,訓練了表達。也為體會烏鴉的善于觀察與聰明作了鋪墊。
(4)孩子們幫烏鴉想了這么多的辦法,那聰明的烏鴉是怎么做的呢?課件出示,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銜起來,放進瓶子里,水升高了,烏鴉喝到水的動畫。孩子一下子就興奮起來了,為烏鴉感到高興,相機出示字幕,讓學生讀一讀,體會烏鴉的聰明,為它高興。
4、指導朗讀,深化探究。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體驗,孩子的朗讀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還可個別、集體加上動作、表情,等多種形式朗讀,體會烏鴉的聰明,善于觀察,會想辦法,引導孩子也來想想另外的辦法,讓烏鴉能喝到水,再和同學交流。這一環節的設計即回應的學生開始為烏鴉想的辦法,同是地讓孩子主動去探究,去思考什么樣的辦法是有用的,可行的,必須要善于觀察,思考。
七、板書說明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我的板書力求顯示這些。設計時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能突破教學重難點,讓孩子感受到遇到問題要善于觀察,動腦筋想辦法,才能解決。
烏鴉喝水
到處找水 喝不著水
(著急)
喝到水
八、說教學效果
通過教學,學生已經掌握了本課所要認識的生字和要寫的生字,并能正確,流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通過看圖觀察,課件展示,以及自己的探究,表演,交流,感受到了烏鴉的聰明,善于觀察和思考,明白了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想辦法,同時也感受到了自己解決問題的快樂。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進而喜歡閱讀。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21
一、教材分析
《雨點》,是一首兒童詩,全詩四句,句式整齊,韻律感強。它描寫了雨點落進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狀態,體現了雨點在不同處所不同狀態下的不同情調。文章洋溢著童貞、童趣,有利于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觀察、了解自然的興趣,是一篇從積累語言、發展思維入手的新課例。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聯系實際,使學生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征,了解雨點的動態變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創作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2、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雨點樂趣。
3、讓學生體驗春天的勃勃生機,激發學生觀察、了解自然的興趣。
4、教學重、難點: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重在讀,從讀中悟情明理。我把感情朗讀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雨點的快樂心情作為教學難點。
三、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用不著老師引導學生去逐句講解分析,結合學生實際,,只作適當的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表演中訓練語言,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充分發揮媒體的示范作用:請同學們用心去聽錄音是怎樣把他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的。
3、積累語言 理解內容
4、拓展課文 培養想象——練習說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全面理解后,我及時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啟發學生想象:雨點還會落到哪里,會有什么變化?比一比,說一說,這樣的話題,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象和創造力,同時也溝通了語文與生活,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培養了他們綜合應用的能力。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課我形象直觀地抓住重點詞語,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也為背誦有困難的同學理清了思路。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22
一、說教材
zh、ch、sh、r是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一冊漢語拼音的第8課。本課包括五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情境圖。日出時,一只獅子想要吃小猴,樹上的同伴看見了,便伸出樹枝讓這只小猴爬上去。圖中有四個音節。圖下是zhichishir的筆順圖示,四線格中是4個聲母的書寫規則。第二部分是聲母zh、ch、sh、r與表音表形圖、整體認讀音節zhi、chi、shi、ri,用以讀準它們的音,認識它們的形。第三部分是zh、ch、sh、r的書寫,用以指導正確描紅。第四部分是相應的拼音詞,用以練讀帶調音節。第五部分是三拼音拼讀方法示意圖,三拼音音節以及圖與相應的拼音詞,用以學習三拼音拼讀方法,認讀三拼音音節和三拼音詞。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本年段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以下幾點教學目標:
1、學會zh、ch、sh、r四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能準確拼讀zh、ch、sh、r和帶調韻母拼成的音節。
3、學會zhi、chi、shi、ri四個整體認讀音節。
由于z、c、s與zh、ch、sh的發音容易混淆,學生對平舌音與翹舌音的發音方法掌握不夠,因此我將zh、ch、sh、r的發音和整體認讀音節的發音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
由于本課出現了平舌音與翹舌音的區分,這恰恰也是個別地區的一個發音誤區,為了能夠讓學生正確、清楚地掌握平舌音與翹舌音的發音方法,以及準確、流利地發好這兩個音。在教學中我采用提示、設疑、討論、對比等方法來教學本課。
本課所運用的教具有:拼音卡片、小黑板。
三、說學法
本課出現的聲母以及整體認讀音節和上一節課的聲母、整體認讀音節在教學方法上很相似,只是在發音和形狀上稍稍做了變化,因此,在學法上,我放手讓學生運用討論法、比較法來學習本課,表現較好的同學給予表揚或獎勵,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變被動為主動,把所學的知識逐步轉變為能力,而且還培養了他們善于動腦,善于思考的好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篇課文的要求,我準備用以下環節來教學本課:
(一)復習導入,鞏固舊知。
因為上節課的z、c、s與本節課教學的zh、ch、sh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我采用復習導入的方法,這樣不僅鞏固了上節課的知識,也聯系了本節課的教學。我先找同學抽讀生字卡片,重點復習z、c、s的讀音和發音要領,強調z、c、s發音時舌尖向前平伸,頂住上門齒背,接著再找同學抽讀三個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強調音要讀長些,讀響亮些,當把這兩項練習完成后,我再采用綜合復習的方法,將聲母與整體認讀音節混在一起,然后找同學聽音取卡片,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聽力和分辨能力,而且對所學的知識,也是進一步的鞏固和加深。
鞏固和加深了這些字母和音節的讀音和發音要領之后,對新的教學也是一個好的開端。接下來,我采用以下導語導入新課:
同學們,下面老師給大家變一個小魔術,我在z、c、s的后面分別加上h,那么,它們又該怎么讀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zh、ch、sh、r這四個聲母。
(二)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1)觀察情境圖,初步感知zh、ch、sh、r
出示zh、ch、sh、r并提問: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美麗的大森林里,是什么時間?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出示“日出”的r(卡片r),圖上有哪些動物?引出“獅子”的sh(相機出示卡片sh),這只兇猛的獅子想要干什么?(相機出示卡片ch)“吃小猴”的`ch,,獅子吃上小猴了嗎?(相機出示卡片zh)這就是樹枝的zh,最后小結這幾個字母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4個聲母zh、ch、sh、r,并帶著孩子們讀情境歌。
(2)借助圖畫,讀準字音。
學習zh的發音
看課本插圖,提問:同學們,你看圖上畫的是什么?通過蜘蛛網我引出zh的讀音,告訴學生:把“蜘”讀得輕一些短一些就是聲母zh的讀音(板書zh),然后師范讀,生跟讀,邊讀邊正音,強調發音時舌頭翹起,頂住硬腭前部,然后稍微放松,讓氣流從窄縫中擠出來,找個別同學讀,及時糾正不正確的讀音,這樣達到及時反饋的效果。
學習zh的形
繼續看圖,提問:你們看,與圖的哪部分很像呢?學生會很容易找出。老師總結:大家說的很對,兩個樹干合在一起便成了聲母zh,這樣將抽象的字母與具體的實物聯系在一起,使同學們對字形記憶更加深刻。
學習聲母ch
教學方法和教學zh基本相同,同學們已掌握了學習方法,因此,我直接引入三個問題:圖上畫的是什么?這個聲母該怎么讀?它和圖上的哪一部分很像?這時,我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四人小組討論這三個問題,然后找一位程度比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 23
一、說課型
《語文課標》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心理特點,將學生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機會主動識字,力求識用結合”。在識字與寫字評價中提出:“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字義,以及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借助工具書檢查字詞的能力。低中年級關注學生識字興趣,高年級重視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基于以上標準,我們在上一學期的識字教學改革中嘗試了以下幾種課型:
隨文識字:隨文識字教學實際就是邊學文,邊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將識字任務貫穿于課文的學習中,從始至終融合在第一、二課時的教學中,不斷提高漢字在學生頭腦中出現的頻率。隨文識字是從文入手的,學生面對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語言環境。“隨文識字”運用得好,字的音、形、義緊密結合,讀說寫緊密結合,的確能有效地提高識字的數量和質量,能有效地促進兒童語言的發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教學方法。
集中識字:集中識字是以漢字構形規律為基礎,直接繼承了我國“三、百、千”的蒙字識字教育經驗,采用“基本字帶字”的方法教學,讓學生大量識字、大量閱讀,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集中識字教學法可以讓學生有興趣識字,并且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可以使學生較輕松地完成課標提出的識字要求,為閱讀和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礎;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的能力,使學生掌握歸類、對比、分析、綜合運用的識字方法。
溯本求源識字:早期漢字往往具有“因義構形”、“以形表意”的特點,即使是現代漢字,多數字仍保留著相當多的表意痕跡。溯本求源識字即在識字教學中應溯源分析,遵循漢字形、音、意結合的構形規律,使小學生明白所學漢字的構形原理,掌握所學漢字包含的豐富的傳統文化。
整體識字:單元整體識字教學,是以人教課標版教材專題單元的生字為載體,進行識字寫字整體教學。即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融識字、聽、說、讀、寫的五種語文獨立學習能力于一體,構成一個互相聯系的整體結構,呈現各個局部能力相互促進的整體發展效果。
生活識字:使課堂教學生活化,以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促使學生有意識地留心周圍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識字。
今天我所說的《偏旁識字》屬于集中識字課型。
二、說學情
1、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通過開學第一個月集中識字以及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掌握600個常用漢字,獨立閱讀已不成問題,但缺乏系統的識字方法的學習,需要教師進行指導。
2、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一年級的孩子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生活,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樂于探究,樂于表達,初步積累了一些生活經驗,具有了一些識字的愿望,但對漢字本身還缺乏深刻的理解。
三、說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兩點水、三點水和四點底的生字,知道不同偏旁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形象法、歸類法和游戲法識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對漢字的字理產生興趣,激發學生熱愛中華漢字文化的情感。
基于以上目標,本課的教學重點為理解不同偏旁表示的意義,并認識相應的生字;教學難點為通過偏旁初步了解漢字構字字理,體會漢字的魅力與智慧。
四、說模式
我的教學模式為以下五個環節:
1、激趣導入,明確目標
2、教師引領,回顧舊知
3、分類辨識,學習新知
4、游戲鞏固,拓展提高
5、課堂小結,達標測試
這一模式的設計是以勤教授的和諧教學法五環節教學模式為依據,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模式為指導,將“教師引領、小組合作、當堂達標”三個要素融合在一起,最終達到課堂的高效。
五、說方法
教法:情境激趣,形象引導,歸類辨識,游戲鞏固,測驗提高
學法:情境感悟,形象記憶,歸類辨識,游戲鞏固,練中運用
六、說設計
下面我來具體說一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
這是我的教學設計的五個環節以及每一環節的預設時間。我將逐一解說每一環節的設計意圖和目的。
1、激趣導入,明確目標(1分鐘)
新課導入時以談話的口吻帶領孩子們走進漢字王國,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主要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只是識字,一堂課下來未免枯燥乏味,所以我將整堂課的教學情境設置為到漢字王國去游玩,孩子們會受到漢字精靈的邀請,到他們家里去做客,認識他們的家人。但在正式做客之前,還要接受漢字王國國王的考驗,由此引出下一環節。
2、教師引領,回顧舊知(3分鐘)
這一環節我將引導學生回顧學過哪些類型的生字,根據大屏幕所出示的漢字,孩子們可以很快辨別出同音字,形近字,漢字的結構以及漢字的偏旁部首。從而引出三位偏旁小精靈,帶領孩子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為為所學過的漢字進行簡單的復習整理,從不同角度進行歸類,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一組組漢字所屬類別,這樣學生自己“發現”的知識比教師灌注的記得更牢,同時也為下一環節的教學埋下伏筆。
3、分類辨識,學習新知(28分鐘)
由冰精靈帶領,學生們先來學習偏旁是兩點水的生字,教師首先出示冰雪世界的圖片,并提問: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有什么感覺?學生回答出“冷”,教師便出示“寒冷”“凍手”詞語。接下來按照游覽的順序觀察到花朵“凋零”,小河旁的松樹上掛著“霧凇”,房檐上掛滿“冰凌”,到了精靈家里,冰精靈請小朋友們喝放著“冰塊”的檸檬水,真是“冰涼”透底啊!
做客完畢后接受小精靈的考察,將詞語出示在大屏幕上集中識字。最后總結:兩點水原意為“冰”,所以兩點水旁的生字大多與寒冷有關。
接下來是水精靈,她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我的家族可龐大了,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相信你們已經認識了很多三點水旁的生字,下面就請大家在小組內討論一下,互相說說你們都認識了哪些三點水旁的生字吧!”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對以往學習的生字進行回憶,小組內的討論可使學生思維打開,形成“頭腦風暴”,不僅讓生字源源不斷從腦海中涌出,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學生的合作和溝通能力。小組溝通完畢后請同學進行匯報,匯報結束后教師進行點評,然后分類出示詞語:一類是大自然中的水:長江、黃河、湖泊、海洋;一類是在生活中水的用途:洗衣服、洗澡,以及在水中的運動:游泳;另一類是與身體有關的水:流淚、冒汗。最后,水精靈檢測并再次匯總:三點水的生字多與水或和水有關的活動相關。
看到小朋友們表現的這么棒,火精靈也有點坐不住了,對同學們說:“大家別看我有四個點,但是和水可一點關系都沒有,我是火,作為偏旁分為火字旁和四點底,下面我主要為大家介紹含有四點底的生字!”教師出示“熱”字并由火精靈進行重點講解:“熱”字本義為溫度高,是一個會意字。它的古文字形很像人手持木(樹木)種在土里,所以有種植的含義。這里是說氣溫高時,植物的生長就會很快。下邊為火,即四點底,表示溫度高。簡體字“熱”上邊演變為執,意思是手持火把就很熱。
接下來讓同學們結合圖片理解羔,焦,熏,黑,煎,蒸,煮,由字形到字理對漢字進行簡單的分析,讓學生感受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設計意圖:通過對三個偏旁的生字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偏旁的重要性,作為一種歸類識字方法,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是一個方法上的引領,同時讓學生初步接觸漢字字理,使學生喜愛漢字。
4、游戲鞏固,拓展提高(3分鐘)
在這一環節,通過開火車、漢字大轉盤的游戲,讓學生進一步熟悉在本節課中認識的生字。轉盤中還拓展了其他三點水旁的生字,增加游戲挑戰性的同時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5、課堂小結,達標檢測
檢測題目:
給紅色的生字注音、連線
教師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在偏旁小精靈的帶領下認識了含有兩點水、三點水和四點底的生字,你們一定體會到了,通過偏旁歸類是一種識字的好方法,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也能用這種方法進行識字,和更多漢字王國的小精靈交朋友!
設計意圖:
通過檢測,當堂了解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并通過教師小結,總結識字方法,鼓勵學生多識字,熱愛漢字。
七、說板書
我將板書設計如下:
偏旁與識字
冫氵灬
冰水火
歸類識字
設計意圖:
一個好的板書就是一個微型教案。這個板書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具體偏旁;另一部分是偏旁所代表的含義,板書簡潔全面,重點突出,學生言、意、法兼得。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有不妥之處,希望各位評委和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說課稿11-09
小學語文經典說課稿07-21
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說課稿11-07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10-08
小學一年級語文說課稿04-30
小學一年級語文《靜夜思》說課稿11-25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04-29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07-28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比尾巴》說課稿11-28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