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經典語文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典語文說課稿1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山雨》一課。
一、說課本: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懷散文。作者以奇特的感覺、神奇的想象和遐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了一幅繪聲繪色的山林雨景圖,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山雨、對大天然那份濃濃的喜好之情。
課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次序寫山雨的。先寫山雨寂靜而至,刻畫了由遠而近的歌謠般動人的雨聲,接著突出形貌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卻的綠色,末了寫山雨寂靜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韻。在表達上,文章首尾呼應,重點寫了山雨的聲音和顏色,主次明白;摹聲狀物過細入微,遣詞造句形象生動,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重要特點;寄情于景、景象融會,字字句句婉轉動人,極富熏染力。
說教學目標:根據素質教育的新思想和語文課標的新理念,充分考慮了學生實際,綜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要求,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2、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3、領悟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二、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教學的難點是從閱讀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那份情感。
三、學情分析: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對象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而且通過這幾年的訓練,也有了一定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為此,我創設了情境化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揣摩中發現問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四、教學方法:
本課采取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的自學自悟為主,老師組織教學,點撥賞讀部分,指導朗讀,引導適當拓展。從而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掌握雙基,發展能力。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第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納認為:教學的目標應當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教師的作用是創設情境,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進行探究性學習,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內部動機,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學習能力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我首先利用課件出示了本課所描繪的山林雨景圖的視頻,幫助學生體驗當時的特殊情境。此時,教師相機引出課題。這樣,不但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通過初讀,使學生明確: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后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在梳理內容的同時,引導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第三、再讀課文,品味賞析
1、自讀感悟。帶著“閱讀提示”中提出的“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這一問題,再讀課文,畫一畫有關句子,并體會作者蘊涵的情感及語言表達的特色。
2、組織交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描寫山雨的音韻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過反復朗讀,領悟作者通過觀察、傾聽,引發了奇特想象和聯想,并運用了比喻等多種手法表達了自己對山雨的感受,優美抒情的語言背后所表現的是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上,教師無須進行過多的分析和講解。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讀書感悟的過程,將問題的解決和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結合起來,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朗讀指導上,勿作過多的朗讀技巧的指導,只要能讀出自己對課文內容和作者感情的體驗即可,不要強調學生朗讀時的急緩輕重、抑揚頓挫的步調一致,否則反倒削弱課文的美感,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因此,要保證學生朗讀的時間,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化,促使朗讀和感悟的水平逐步提高。
3、多讀,多想,多感受。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閱讀感受的交流在本課教學中尤為重要,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鼓勵學生帶著個人的感受、體驗,從不同角度進行閱讀交流和作品欣賞。如,就描寫雨聲的部分(第2—5自然段),有的可從理解內容的角度體會到山雨的聲音動聽,雨聲越來越近,越來越響,越來越清晰連貫;有的可從領悟情感的角度悟出因為作者愛山雨,所以普普通通的雨聲在他聽來才會像“無字的歌謠、優雅的小曲”;有的可從表達方式的角度發現:作者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描寫雨聲的,并在多處用了比喻手法,如,“飄飄灑灑的雨絲……都帶著幻想的色彩。”就用打比方的方法寫出了雨聲的音樂美,表達了作者喜歡山雨的情感。此外,要讓學生運用不同方法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話談閱讀感受,也可以用聲情并茂的朗讀展示自己的閱讀體驗。
這個環節的教學過程的隨機性是很強的。教師應該特別注重課堂中的生成性,不斷調整教學策略,為學生搭建一個自主的學習環境、有效的合作平臺、充分的發展空間。
第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本課的語言如詩般柔美,講授時要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底子上把喜好的段落背誦下來或謄錄下來,積聚柔美的句、段。
2、交換學生、老師網絡的其他“寫雨”的詞語、語段或詩文。從中感覺到:要是我們熱愛大天然,埋頭去看每一處風景都市似人間瑤池,埋頭去凝聽每一個聲音都市是天籟之音。
3、寫話: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樣的呢?你可以用幾句話寫下來。
題目不但僅是一個學習內容的完成,而是在總結、反思的底子上又形成一個新的題目。這個關鍵讓學生在說、寫當中進一步感覺到了山雨的魅力,大天然的魅力。同時,也到達了課程尺度提出的讀寫接洽、學用聯合的要求,也是語文課程東西性與人文性同一的一個表現。
經典語文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本單元課文都是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本單元閱讀教學,要求感受課文所表現的形形色色的“愛”,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關注身邊的人。楊絳的《老王》,寫自己與車夫的交往,寫車夫艱難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關懷不幸者的社會問題。
2、教學目標: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人類,關注身邊的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根據以上兩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能在快速閱讀課文過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要點,在聽與說雙方互動過程中,增強知識點的刪選能力,使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鍛練,思想認識得到提高。
(2)深入探究:全面把握課文,領會作者與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關愛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教學重點難點:領會作者與人物的思想感情,聯系身邊的人,關注、關愛他人。
4、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教法分析:
學生情況分析,我們的學生是山區學生,語文基礎較差,尤其體現于學法方面、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據我們學生情況、本課文的特點,按照初中生的認識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決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語言品味為主,采用啟發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2、設計帶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誘導學生思考,通過語言的體會,解決本文重點;
3、同時采用朗讀、討論、質疑、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為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體。
三:學法分析:
教與學是相長的,為了教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根據我校學生的情況,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學法方面我采用“導—思—點撥—練”的過程,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在這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以下指導:引導學生注意緊繞所設計的問題,扣住文中的關鍵語句,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聯系自身的生活,來體會理解文中的感情,指導學生注意體會文中語言特點,加以積累、運用,加強語言基礎,指導學生把這種寫法運用到具體寫作中去,提高語文水平。
四:過程設計:
(一)
1、進場導入:蘇芮的《奉獻》—長路奉獻給遠方 玫瑰奉獻給愛情 我拿什么奉獻給你 我愛的人 白云奉獻給草場 江河奉獻給海洋 我拿什么奉獻給你 我的朋友(設計說明:使學生一進教室,便能進入音樂所營造的氣氛中,為進入主題作為鋪墊)
2、教學導入:以20xx年度超級女聲的冠軍相關情況入手。
3、教師結語:生活中人們總是對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地關注,但生活中更多的是普通人,你是否也曾關注過身邊的普通人?我國著名作家文學家楊絳曾經關注過一個車夫,為他寫下了散文《老王》。(設計說明:以一組反差相當大的圖片進行對比導入課堂教學,建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激發學生對課文、人物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快速進入教師設置的情景中來,,為下面的教學打好情感基礎。)
(二)環節一“走近老王”:面對陌生的老王,我們有那么多的揣測和關切,現在我們就循著楊絳的筆墨,一起走近老王,解開心中的謎團。(設計說明:遵循閱讀規律,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閱讀的體驗,以學生閱讀心理為切口,激活閱讀思維,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又訓練學生篩選信息思維能力。)
環節二“評說老王”:討論老王的品質,說說老王在你的心目中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請用“老王是一個——的人,表現在——。”的形式表達出來。并說說“我們”一家人是怎么做的?(設計說明:在感受文章之后,引導學生概括老王品質,尋找文本依據,理解老王的善良、樸實,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閱讀,進一步深入文本,在提高學生對內容要點概括能力、語言感受能力的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體現教學重點。)環節三:懷念老王:善良老實的具有金子般心靈的老王就這么去了,在他生前經常關注他的楊絳有什么樣的感受?她為什么能這樣想?(設計說明:進一步理會作者隱含在內的深沉的感情,也一進陶冶自己的情操。)環節四關注“老王”:我們身邊也有許多象“老王”一樣遭遇的人,他們的生活是怎么樣的,別人是怎么看待他們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將會怎么去對待那些不幸的人?(以一組新時代老王的照片為參考依據)(設計說明:“讀書是為了明理”,學習一篇課文,要讓學生在態度、情感、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關心身邊的弱者,關注生活,關注人生,凈化思想。由書本向現實生活的思維拓展,是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理解的途徑,也是書本學習的目的。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本環節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鍛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環節五:拓展延伸:造句:假如我是一團就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朵花,就為他人__;假如我是一顆星,就為他人__;假如我是一片云, 就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棵樹, 就為他人__;假如我是一泓清泉, 就為他人__;(設計說明:通過造句的形式,把感情進一步深化,并拓展,同時也進一步提升、凈化學生的感情)
五:結語: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個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運與不幸運的差別,甚至差別很大。一個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現在,社會要求我們每個人有人道主義精神,要關心別人、尊重別人對社會作出的貢獻,作家一家對不幸者老王懷有一顆愛心,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人。
以《愛的奉獻》結束,讓學生一起高唱,讓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六、布置作業:
課后題二(設計說明:課上不足課下補,整個教學設計,讀得較多,語言品位不夠,本題恰是品味語言的,可以讓學生先品味品味:那句好,好在哪里?)
板書設計: 老王 楊絳
窮苦 呼吁社會:
贊揚 —老王 善良 關注、同情
經典語文說課稿3
一、解說教材:
《浣溪沙》是人教版七年級下/上冊中的課外古詩詞背誦中的第七篇課文,它是《課程標準》中推薦的關于7—9年級優秀詩文的50篇中的一篇!這可以說主要是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量,開闊視野的目標這個主題而展開的!這也可以說是,作為一個初中生,對于了解悠久五千年文化中的宋詞所必不可少的!
《浣溪沙》是宋詞中婉約詞的一首經典之作!主要寫了身為宰相詞人的晏殊傷春感時,從那逝去的美好的春光中體會人生的哲理,思考永恒與短暫這個主題!全詞傳達了詞人一種淡淡的閑愁,意蘊幽深,溫厚而又淡雅!可以說其流暢的語言和意蘊深廣的哲理成為該詞的兩大亮點,也使其成為宋詞中的經典!廣為人所流傳!
根據宋詞的有關特點,以及學生現有散文知識水平、接受能力,這幾個因素的作用下,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①、了解有關晏殊的生平以及其創作的基本情況!
②、對詞中一些有分歧的字、詞,進行詳細的講解,以掃除進一步理解的障礙!
③、能有感情的吟詠,并且能夠背誦這首詞。
④、用優美的散文話語疏通詞義,整體的感知改詞的情和美。
⑤、從作者的傷春情懷中體會人生哲理 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將在解決以上五個教學目標的同時,將對詞中那句千古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句的詳解作為教學的重點!將對此人所代表的婉約詞派做初步的了解,以及詞人的人生宇宙觀作為教學的難點!
二、解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老師如何教,對于學生學習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是讓其事半功倍,還是讓其事倍功半,這就取決于我們是否采取了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是否把教和學完美的結合!基于此,我將主要采用點撥法、教授法這兩種方法!講授法,可以比較系統的傳授學生一些關于本課的一些知識,點撥法,則又可以發揮教師、學生的主體作用!
2、學法:對于學生如何學這個問題,我將堅持:“將學習的主動權還于學生”的這一策略,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打破傳統的那種將教師居于主導地位的格局!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至于具體的學法,我將采用:朗讀法、提問法、討論法,在此基礎上,我將利用PPT、音頻等現代的多媒體進行教學,以增加學生的興趣!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或教材中指定的段落),豐富語言積累。
3、能夠抓住重點段落和關鍵詞句體會文中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或故事寓意、或人物特點),培養學生扎實讀書的好習慣。
4、激發學生________的思想情感,
說重難點:
依據教材編寫意圖,本篇課文的教學我將在認真落實三維目標的同時,著力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深入體會__________(景色的優美、或人物特點、故事文章含義等),加深課文理解,強化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
由于______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環境(生活經歷)所限,學生對___________有的理解會有一定難度,為此,教學中我將適時多媒體手段,使_____直觀化形象化,幫助學生生動理解________.
說教法策略:
依據本篇課文的特點和教學重點,我將采用如下教法策略,促進預定目標的順利達成:
一是大膽采用以讀代講策略。教學中將自始至終堅持以讀為本,堅持精講多讀,達到以讀促悟,重要的段落達到熟讀成誦,進而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而培養學生終生學習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二是采用以寫促讀策略。教學中我將堅持讀寫結合,發掘教材的創作點,巧妙設計片斷練習,激發學生的創造相像,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與創造表達有機結合,從而實現讀寫一體。
說教學過程:
為了保證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我將這樣安排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從整體到部分是認知的基本規律,從整體感知到精讀理解是閱讀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_____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預習能力,因此,我將充分借助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實現快速感知,達到省時高效,同時促進學生自覺能力不斷提高。上課伊始,我將開門見山,板書課題《 》,然后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首先提問:通過預習,你知道這篇課文圍繞題目主要寫了哪幾方面(或哪幾件事情)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隨著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_______________.接著提出一個觸及文章思想內涵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課文中的人物(景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借助這一問題促使學生初步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使學生初步感受人物(事物)的_________,并隨機板書中心詞_______.在這一環節當中,對文章的既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理清了課文的發展脈絡,對文章主要的思想感情也有了初步的感受,這就為下階段的精讀理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接著我將出示卡片讓學生認讀本課中的生字詞語,并充分運用拼音識字法、對比識字法、謎語識、查字典識字法等多種手段促進學生自主識字,落實識字目標。識字之后,我將著重指導正確書寫_______字,通過觀察、示范,提醒他們特別注意寫好——字的______部分。
二、部分精讀,深入理解。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我將重點抓住_______這一部分,引導學生仔細品讀,深入體會文中含著的思想感情,并通過感情誦讀感受文章的藝術魅力。精讀部分的教學我將這樣展開:
1、標一標:讓學生快速瀏覽這一段,把其中最受感動(或印象最深)的詞句標出來,為后面仔細品讀體會奠定基礎。
2、品一品:標出重點的詞句之后,啟發學生仔細品味一下,這些地方為什么讓你感動(或為什么給你的印象特別深),讓他們靜心想一想,從這些詞句中體會到了人物(事物)的什么特點。
3、講一講:語文課標明確要求,閱讀教學要重視閱讀表達,促進學生讀書感悟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和諧發展。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將著力啟發學生聯系上下文大膽講出自己的感受。課程標準同時強調閱讀教學要提倡學生的個性化讀書,促進人的個性發展。所以我將在這一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此基礎上加以適當點撥,形成正確的理解方法。
4、讀一讀:這里的讀主要是賞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重要的語文素養之一,也是課標的重要要求。因此,在抓住重點詞句暢談感受之后,我將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落,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自由讀書,自主探究。
現代課程理念認為,閱讀教學應當立足于學習讀書方法,培養讀書能力,激發讀書興趣,促進人的終生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前面引領學習一個重點段落就是為了"授之以漁",因此接下來我將實現開放性閱讀策略。課文中表現人物(事物)______的細節還有很多,我將放手讓學生自由讀書,自主體會,提高課堂效益。在這一過程中我將指導學生運用評一評、議一議的方法開展學習,讓他們給一些重點語句加上簡單的評注,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通過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反思提煉,總結升華。
閱讀教學應當提倡一課一得,促進學生讀寫能力扎實提高。在部分精讀、自主探究的基礎上,我將設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反思提煉、總結升華,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再深入一層。我將聯系課文的結尾(或中心句,或補充資料)提出這樣一個問題:____________?通過思考回答進一步把握人物的本質特點,進一步理解人物的精神境界(或領悟作者的寫作技巧,或懂得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
五、自由朗讀,享受課文。
語文的本質就是讀書,學習語文的根本途徑也是讀書。只有多讀才能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感受語文的快樂。因此,教學的第五個環節我將安排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放手讓學生聲情并茂地讀,在朗讀中盡情享受文中的語言美、情境美及人物的思想美,并從中感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我還將鼓勵學生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課后指定的段落),以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
六、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教學的最后一個階段,我將給學生安排兩個練習:一個是基礎性練習,主要促進學生鞏固本課的生字詞語;另一個是拓展應用性練習,主要是緊密聯系課文內容搞一個小練筆。這一練習我是這樣設計的:________________.通過這個小練習,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應用能力,而且可以反過來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使閱讀與寫作融為一體。
說設計反思:
各位評委老師,本課的教學設計遵循了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課程理念,突出了語文的學科特點,牢固堅持以讀為本,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促進學生讀寫能力同步提高,整個教學過程計劃用兩課時完成,預期能夠收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有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經典語文說課稿5
一、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橋》的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穩,高風亮節和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老支書身上那種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正是文章要向我們弘揚的。
2、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品位語言,理解內容,深刻感受課文中人物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3)、讓學生在讀書思考中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3、教學重難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難點是理解題目所蘊含的深意。
二、 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于此,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創設情境法,激發學生探索文本的沖動,朗讀感悟法,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匯,以及講授法,點撥法等
在本課的設計過程中,我著重考慮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參與度,提高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因此,在理解文本的過程中,我讓學生運用探究、合作學習等方法,自讀自悟,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情感,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 說教學程序
(一) 開門見山,聚焦洪水
1利用提示性談話,提出閱讀要求:邊讀課文邊用筆勾畫出描寫大雨和洪水的詞句。努力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根據學生交流的結果,適時用課件出示這些句子或詞語,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朗讀,體會洪水的可怕。(課件出示:略)
3、通過多媒體情境展示,再現文本情境,讓學生用心去感受當時的場景,并在情感體驗中聲情并茂地讀,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深化情感體驗,使語言、情感、精神三者和諧共振,并為下文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抓重點詞,感悟群眾
我讓學生找出描寫人們慌亂的詞語,并適時板書:驚慌、你擁我擠、瘋了似的、跌跌撞撞。再讓學生讀一讀,感受人們的驚慌失措。
(視頻對學生留下的情感沖擊,會使學生以換位思考的方式,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真切地感受到當時情勢的危急。)
(三)、熟讀精思,步步深入
1、激情導入,聚焦老漢
驚慌失措的人們“你擁我擠、瘋了似的、跌跌撞撞”擁向那唯一能逃生的窄窄的木橋,危險將在瞬間發生!這時,人們看到--(課件出示課文:略)生接讀。(板書:老漢)
2、透視老漢,深入感悟
①、潛心會文自讀感悟
閱讀是教師、文本、學生對話的過程,學生潛心會文是實現三者對話的主要環節。讓學生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讀一讀,怎么感受就怎么讀,這是對學生自我感受的珍視,體現對學生情感的珍視。因此我讓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老漢是怎樣的一個人?畫出令你感動的詞句。在最打動你心靈的地方寫上自己的感受或感動的原因,并讀一讀,怎樣感受就怎樣讀。
②、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
(“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生親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獲得語感體驗的重要手段。以悟代講,以讀代講,更能讓學生直接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對話中觸動情感的脈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領悟可能不很到位,我就適時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經過自讀、悟讀、范讀等方式,使學生能較好地把握人物的情感,與文中人物產生共鳴,從而真正達到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如在學生感悟到老漢的鎮定、舍己為人后,我首先用激情的語言過渡,再引導學生抓住“沖、揪、吼、兇得像只豹子”體味老漢的嚴格要求,接著,學生加上表情、動作,帶上自己的真情實感朗讀體會老漢的嚴格要求,品味老漢焦急、惱火背后的那顆愛民之心。
3、走近人物,激情對話
過渡:老漢是村支書,他愛民;老漢是父親,他愛兒子。但在生死攸關之際,他無私地選擇了大家。為了村里一百多號人的安全,他失去了兒子,留下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伴隨著那如泣如訴、深沉悲憤、感人肺腑的背景音樂,我沉痛的交代著課文的結尾。 音樂的渲染,老師深情的范讀,孩子們的感情是一發而不可收。我先讓學生在音樂聲中再讀課文,讓學生通過聯想:老太太正站在丈夫和兒子曾經站立過的地方,深情地呼喚著她的丈夫,呼喚著她的兒子。老太太會對她的丈夫和她的兒子說些什么呢?如果老漢能聽見老太太的訴說,他會怎么想呢?從而深入感受人物內心的真實狀態,達到情感的升華。)
(四)、再度釋“橋”,領悟深意
此刻,山澗溪流上,再也沒有了那座帶給人們生的希望的生命橋(板書:生命橋)。可我們卻分明看到有一座橋穩穩地架在了人們的心目中,它熠熠生輝,它堅不可摧。你看到了嗎?是一座什么橋?學生交流:從而理解這不是一座黨員和群眾之間的連心橋。(板書:連心橋)
(五)、拓展練習,情感升華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孩子們在“接受感動”后,有著強烈的傾訴欲望,這既是對課文學習的積淀,更是一種真情的感動在傳遞和蔓延。因此,我布置了如下的練習:想象寫話,祭奠的這一天,全村的老老少少都來了,整個村莊都嗚咽了。老支書的墓前,齊刷刷地跪了一片。悲痛欲絕的鄉親們會說些什么?請你身臨其境地想一想,寫下鄉親們的肺腑之言。
四、 說板書設計
老漢 人們
鎮定 橋 驚慌
舍己為人 有序 你擁我擠
嚴格要求 生命橋 瘋了似的
愛親人 跌跌撞撞
連心橋
我的板書力求達到簡明扼要,抓住題眼,直奔中心,達到“高效能、簡約化”的功效,有利于學生理解文本的主旨。
經典語文說課稿6
一、 說教材
《地震中的父與子》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五年級上冊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課文講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機發生大地震,一所小學不幸倒塌了,匆匆趕來的家長悲痛欲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無奈地垂淚,而其中一位父親卻堅信自己的兒子還活著,堅信兒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為他對兒子曾經承諾:無論發生什么,我永遠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顧眾人的勸解與阻攔,日以繼夜挖了38小時,直至救出他的兒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是這篇課文的主要特點。
本單元訓練主題——父母之愛。這篇課文是第六組的第一篇課文,承擔了使學生正確認識父母的愛,加強與父母的溝通的任務。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
本文是對父愛的歌頌,學生應該很容易理解。但要去體會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卻是一個難點。在教學時,應該力求通過情境創設,去極力烘托情感,讓孩子們在研討、合作、.反復吟誦中領悟文中文本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讀為本,關注人文。”
二、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依據新課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標,以求實現“以人為本,終身發展,和諧發展”的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自讀,認識本課生字.生詞。
2、能力目標:
(1)運用“從內容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2)領悟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表達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感受偉大的父愛,兒子與父親之間互相信任,受到愛的教育。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具體語言環境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
難點是:理解“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無比幸福地緊緊擁抱在一起。”的含義。
四、教法學法
課堂是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師生生命成長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一群群鮮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對話、喚醒、碰撞、交融、分享,盡情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描寫具體,情感真摯,易于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適于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學習方法上以自讀自悟,讀文悟情為主,輔以小組合作探究。而教師是學習的“組織引導者”,教學時,應遵循閱讀課文特點,努力創設一種和文本相和諧的情境,用激勵性的語言誘發學生的思維,用階梯式的環節推動課堂深入。在平等對話中充分體現形式和內容的結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五、學程預設
(一)激趣質疑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溢著濃濃的父愛之情,也許,我們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這種平凡、樸實、無私的父愛在我們的生命遇到突如其來的災難時,你能想象到它會爆發出何等驚人的力量?創造出怎樣的奇跡嗎?
設計理念:小學生認知興趣和求知欲望較為強烈,這樣設計抓住了學習興趣點,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初讀全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默讀課文,說一說這是一對什么樣的父與子?課文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
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初步感知父親可親可敬,兒子可愛的形象。接著,緊緊扣住中心問題:“為什么說這對父子了不起?”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使學生在理解、積累和運用語言文字過程中,感受父愛的偉大力量,為父子之情而震撼。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結合第三學段“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的訓練要求設計的。
語文是用心靈感動心靈,用靈魂塑造靈魂,用智慧開啟智慧,用人格砥礪人格的語文。只有用心去感悟,用情去體驗,才能給學生的生命鋪上一層溫暖、純凈的底色。
(三)品讀精華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1、學生自由朗讀,在讀中感悟“父親的了不起”
首先,學生匯報自己最受感動的語句。接著,引導學生重點品讀第12自然段。透過人物描寫的句子:“父親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讓學生想像父親艱難挖掘的過程,體驗父親救子時內心的焦急和無助,在詞句品讀中感悟到:父親有著驚人的毅力!忍受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這都是因為愛!
設計理念:“讀懂”既包括讀懂這句話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讀懂作者用來表達情感的語言形式,了解課文的語言特色。這個環節意在讓學生領悟“父親”的了不起,受到崇高親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時讓學生消化、吸納課文的語言,掌握課文的語言形式。
2、創設情境,從中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與文本進行對話。在情境對話中,使學生深刻地感悟父親因為悲痛,答非所問,不顧一切,只想著救兒子。父愛就體現在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言行中。
3、對比閱讀,比較感受“父親的了不起”
面對父親的堅持,沒有人再來阻擋他,人們認為他精神失常了。這位父親真的精神失常了嗎?針對這個疑點,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課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寫其他父母的詞句,與這位父親的言行進行對比。在比較閱讀中,學生從“匆匆趕來、大聲哭喊、絕望地離開”等語言,體會到其他父母也是愛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環境下,他們的'愛顯得理智。而這位父親,在人們看來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學生在對比中感悟到:父親的不同尋常,正說明他愛得更堅強!愛得更執著!愛得更深厚!他的愛,使兒子等十四位同學獲得了又一次生命!父愛創造了偉大的奇跡!這偉大的愛可歌可泣!
設計理念: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并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4、品讀精華感悟“兒子的了不起”
當我們還在感動于父愛的偉大時,課文中,一個七歲的了不起的孩子——阿曼達,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了又一次強烈的震憾!這個在地震后的黑暗廢墟下,呆了三十八個小時,卻能保持鎮定的孩子,這個在獲救時,首先想到別人的孩子,他在可怕的處境下,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說了什么呢?
在體會父親的了不起時,通過引導學生抓住父親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體會父親內心情感的。在體會阿曼達的了不起時,運用同樣的方法,采用小組內讀一讀,議一議,寫一寫的方式學習。先聯系課文及生活實際,走進阿曼達的內心世界,寫出阿曼達在廢墟下的內心與言行,再聲情并茂地讀出來。通過讀寫融情來體會:是父親的承諾,是父親的愛給兒子帶來了巨大精神力量!兒子對他人的愛,是父愛的傳承!
(四)讀中融情,感悟父子愛的力量源泉。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創造性地閱讀,有助于突破教學難點。當學生沉浸在父親不同尋常的愛里,不禁要問:他的精神力量來自哪里?這個教學難點,我想通過導讀使學生讀中感悟,主要設計這樣幾個導語:
1. 這位可憐的父親,左肩扛著肉體的傷痛,右間扛著精神的壓力,是什么力量支持他這樣做。
2. 當父親看到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倒塌了,悲痛欲絕地時候,支撐他的就是這句話。
3. 當他一次一次想放棄的時候,回想在他耳邊的時候還是這句話。
4. 當他傷痕累累就要倒下,給他力量的依舊是這句話。
5. 這句話讓父親成為一座大山,這句話也是大山的寫照,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讀這句話。
(五)巧改課題,升華情感
這一環節,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讓他們為課文換個題目并說明原因,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文中情感的感悟。學生可能會改成《了不起的父與子》、《勇敢的父與子》、《偉大的父與子》等等,只要能說出正確的理由,教師都給與肯定,這一訓練升華了情感,突破了難點。
設計理念:讓學生深入閱讀,深入思考。解決了文章需要學生理解、感悟.,體會的所有關鍵或要點,而且在討論、發言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讀書、引用能力和表達說理能力。
經典語文說課稿7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 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第十一課,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學會寫景的方法,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而《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春》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因此《春》作為第三單 元第一篇是有道理的,由《春 》這一課開始.,繼而學習后幾篇課文來加深人們熱愛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處的。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掌握生字詞
B、學習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具體地、繪聲繪色地描繪春天的各種景色。
C、學習作者對事物的細致觀察和 抓住“春天”的特點。
2能力目標
A、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用詩 一般的抒情筆調、優美的語言描繪春天 。
B、學習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
C、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理 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標
深刻理解作者通過細致生動的描繪充滿生命力的春天景象,來表現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為建設人類美好的春天而發奮努力的崇高理想。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并重的教學理念。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寫好景物必須進行細致的觀察,還要逐步學會各種寫景方法 (如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運用)
教學難點:讀課文,要求讀出有感情,用聲音來塑造春天的形象,傳達內心的感受。
41學情分析:
初一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還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說課后記:
寫完本說課稿,我再回憶以往教《 春》的 模式:那是一段段的分析,一個個問題簡單的提問。教師包辦一切,學生聽得容易累,老師教的更累。那是因為沒有把學生 當成“學習的主人”學生被動接受老師的灌輸。但這次,我的教學設計盡可能圍繞著 新課程所倡導的來實施,那就是: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 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珍視學 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要巧妙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里邀游。
經典語文說課稿8
一、教材知識篇:“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穿越千年的愛國主義悲歌
《離騷》原有372句,2464字,本文節選46句。《離騷》是我國第一首抒情長詩,屈原是我國第一位愛國詩人。《離騷》又是楚辭的巔峰之作,屈原的悲情絕唱。廳偉詭譎的想像,浪漫綺麗的傳說,天馬行空的表達,熾熱滾燙的情感,香草美人的手法,共同締造成了一朵光耀千古的詩歌奇葩。“其影響后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之上”。因此,《離騷》是每一個中國學子必須深入學習的輝煌篇章。
但《離騷》由于是用楚地方言寫成,加之年代久遠,艱澀難懂,佶屈聱牙,學習上有一定的難度,應采取“先讀懂,后鑒賞”的原則。教學目標定位如下三點:
1.學習掌握有關屈原和楚辭的文學常識;
2.重點理解詩中所表現出的詩人的愛國精神和人格節操;
3.學習理解本詩以比喻、象征為主的表現手法及與作者理想的關系;
4.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確定為
1.體會詩中豐富絢爛的文采背后蘊含的詩人的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感;
2.掌握相關文言詞匯和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
二、方法程序篇:’“循序漸進,登堂入室”——走進浪漫主義的神奇之作
本課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讀懂課文。第二課時鑒賞課文。第三課時在多媒體教師觀看專題片《百家講壇——屈原》。
在第一課時中,主要采用講解討論法。導入用一副對聯:
哀怨托離騷,生而獨開詩賦立;
孤忠報楚國,余風波及漢湘人。
解題突出歷來的兩種不同理解;
1.司馬遷、班固認為是遭受憂患的意思,“《離騷》者,猶離憂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曹憂作辭也。”(《離騷贊序》)
2.王逸解釋為離別的憂愁, “離,別也;騷,愁也。” (《楚辭章句離騷經序》)
整體感知誦讀和自行疏通為主,要引導學生閱讀課前、課下、課后的提示、注釋、資料等文字。此時,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幫助學生快速閱讀
1.詩人屈原是怎樣的一個人物?
2.《離騷》的基本內容是什么?它與詩人的經歷有什么關系?
3.被后世稱為“楚辭體”或“騷體”的詩歌有那些特點?
之后,教師明確并精要講解。分析時要啟發學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義,教師的語言要唯美。
在第二課時中,著重鑒賞文章深刻的思想感情及非凡的藝術技巧,主要采用探究研習法。在本課時,要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深入思考,認真鉆研,通過討論入查閱《名師一號》等相關資料理解屈原誓死報國的裝置豪情及香草美人的表現手法。教師適時要歸納梳理,并且結合練習題鞏固強化。
第三課時,觀看武漢大學博導李敬一教授的講座。教師之前要做好引導,讓學生明白屈原當時所處的地位及政治環境及個性稟賦。觀看時可適時停頓提問思考,之后要做好總結點評和拓展延伸。著重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課后自行探究《離騷》的其余段落及《楚辭》的其他篇章。
總之,在本課的學習中,要培養學生通過理解詞句探究詩歌情感的能力,學會知人論世,準確品評。同時增強研習詩歌的濃厚興趣,不斷提升詩歌鑒賞能力。
經典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散文,寫老師教我們踢毽子,剛開始練習時,毽子一點兒也不聽我們的話,后來“我”按照老師說的去做,每天練習,毽子就變得聽話了。課文不僅表現了踢毽子給孩子帶來的快樂,而且滲透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本文語言活潑生動,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很能激發低年級孩子的學習興趣。
二、說學情
《毽子變乖了》是第四單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學生們經過前面十篇較長文章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些識記生字和自主閱讀、合作探究課文的方法。但是他們良好的朗讀習慣還未養成,學習還在經歷由扶到放的過渡階段。在第一課時,孩子們已經初步讀通了課文,學習了本課的會讀字、會寫字。
三、說目標
根據以上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了本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16個生字詞,了解“高與低,陌生與熟悉”兩對反義詞。
2、學習聽讀方法,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到“我”學會踢毽子的過程和樂趣。
3、學習有感情朗讀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懂得用心與堅持的可貴。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簡單的朗讀技巧,有感情朗讀課文。
2、聯系生活實際,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
四、說過程
根據以上目標,綜合各種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我設計了“激趣鞏固,高效識字;整體感知,高效聽讀; 合作探究,高效閱讀;當堂評價,高效拓展”四個導學板塊來組織本堂課的教學。
導學一:激趣鞏固,高效識字。
活動1:出示一組草莓蛋糕圖片,每張圖片下都藏著一個生字寶寶。然后讓每個學生都當小小糾察員,聽兩個組的同學開火車讀字組詞是否正確。
活動2:出示詞語,請全體同學拍節奏讀詞語,然后隱藏拼音,再讓兩個組的學生開火車讀。
活動3:出示兩個句子,請小老師朗讀句子,書空寫生字,說說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
⑴毽子在她的腳上美妙地飛舞著,要它高,它就高,要它低,它就低,要它停在肩上,它就停在肩上。
⑵毽子跟你們還很陌生,它當然就不聽話。
第一學段學生識字與寫字的首要目標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在這一版塊,我先用學生喜愛的的蛋糕圖片吸引他們的注意,然后采用了游戲讀字、拍手讀詞和當小糾察員、小老師等方法。一方面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讓學生在鞏固舊知時也能做到興趣盎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學生養成“認真聽”和“認真讀”的良好習慣,鍛煉學生的手、眼、口協調能力。另外,由字到詞,由詞到句,循序漸進的練習,讓學生不僅會認單個的生字詞,而且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認識生字,真正實現了激趣識字的高效。
導學二:整體感知,高效聽讀。
活動1:導入新授
首先,我拿出一只毽子,請兩名學生上臺表演踢毽子。
活動結束后提問:毽子在他們腳上乖嗎?你們想讓毽子變乖嗎?如果毽子在你的腳上很乖,你會覺得怎么樣?那這個課題該怎么讀呢?
學生反饋后,老師叫大家認識并標出停頓和重音符號,再指名示范朗讀,齊讀課題:毽子/變乖了”。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實物展示和表演踢毽子活動,讓孩子們在新奇和歡快的氛圍中進入了新課的學習。在表演之前,我明確要求大家仔細觀察,準備用一句話說說他們的表演。學生一般都會認真看,仔細想。這樣做,不僅會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而且會使他們覺得有話可說,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另外,對課題的朗讀指導,又為下一學習活動的展開奠定了感情基礎和朗讀技能基礎,實現了新課導入的高效。
活動2:聽讀課文
先出示聽讀要求,讓學生弄清具體要求后,播放錄音,最后匯報交流。
① 姿勢要正確,并做到“眼睛看著書、手指著書、心里想著故事內容”。
② 要小聲模仿感受句子的停頓和語氣。
③ 思考:本文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④ 有答案后用舉手坐端正的姿勢告訴我。
我的這一設計,是讓學生在明確要求的指引下,有的放矢地進行聽讀活動。這有利于培養低年級學生養成“眼到、手到、心到”的讀書習慣,聽讀的效率和答問質量也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導學三:合作探究,高效閱讀。
活動1:分組學習。先明確語文學習小組長,再出示任務,讓學生分組學習,合作探究,比比哪些組完成得又多又好。
★ :小聲朗讀第三段,想想:毽子不乖時會怎么樣?老師是怎么說的?
(用波浪線劃出相關句子,再有表情讀一讀。)
★★:大聲讀第四段,思考:毽子變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 ★★:找出文中描寫毽子美妙飛舞的句子,劃上橫線。然后練習一邊做動作,一邊有感情朗讀這些句子。
這一環節,讓學生分組學習,合作探究。目的是充分利用生帶生的積極性和廣泛性,達成高效閱讀。一年級小朋友的閱讀方法還未完全掌握,所以我在每個任務前或后都有具體的閱讀指導,學生選擇任務的同時,也明確了自己該做什么,該想什么,該準備怎么交流反饋探究成果。
活動2:交流展示,讀中促學。
交流一:毽子不乖時會怎么樣?老師是怎么說的?
出示1:腳一踢,它就/到處亂飛。
讓學生自己說該讀出什么語氣,該怎么標朗讀符號;教師在白板上示范后,
學生在課本中標出停頓和重音符號,再練習朗讀。
出示2:毽子跟你們/還很陌生,它/當然就/不聽話。如果你們/經常和它
玩兒,熟悉了,它就會/變得聽話了。
先指名模仿老師的語氣讀;再找出本句中的反義詞,用這兩個詞做口頭造句練習。
交流二:毽子變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出示:我/每天都抽時間/和毽子玩兒。
過了不久,毽子/也能在我們的腳上/美妙地飛舞了。
對這兩個句子的分析,除了朗讀示范和指導,我還設計了幾個問題:你認為第一句應該重讀什么?這個詞說明“我”練習得怎樣?第二句該讀出什么語氣?你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把這兩話連起來說一遍嗎?在反復的讀和說中,學生就逐步理解了用心與堅持對學會新本領的重要作用。
交流三:找出文中描寫毽子美妙飛舞的情景的句子,有感情朗讀。
出示:毽子/在她的腳上/美妙地飛舞著,要它高,它就高,要它低,它就低,要它停在肩上,它就停在肩上。真是/聽話極了!
(指名表演讀后,評議朗讀情況。再請同學找出句中的反義詞,結合動作理
解:“高” 、“低”。然后讓學生看插圖觀察學生們的表情和動作,進一步體會同學們的驚奇與羨慕之情,最后師生一起表演讀這一段文字。)
在這一版塊,我非常注重朗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通過分析句子的情感和畫朗讀符號,提高朗讀水平。我也很重視培養學生結合語境理解字詞和有感情朗讀課文的習慣。通過比比探究成果、小組表演朗讀、個人讀、齊讀、觀察課本插圖、師生合作表演讀等形式,讓他們確實感受到了踢毽子的樂趣,真正實現了合作探究,閱讀文本的高效。
導學四:當堂評價,高效拓展。
活動1:讀一讀,用“一點兒也不”說句子。先讀例句,再補充句子找到規律,最后和同桌互說。
例句:毽子一點兒也不聽話。
天氣一點兒也不 。
一點兒也不 。
活動2:你們平時愛玩什么?碰到過像“毽子變乖了”這樣的事情嗎?
一年級學生樂于向其他人交流自己已經做過的事情,這是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有條理地表達的積極因素。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我在這一任務后提供了一個說話的模式:“我喜歡 。一開始 。后來 。我心里 !”還出示了大量貼近學生生活的圖片,目的是發散學生思維,盡量讓每個學生有話想說,有話會說。實踐證明,這樣做,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靈感和說話欲望。再加上電子白板系統中的話筒擴音效果良好,他們說得很流暢很完整,也很能吸引人,大大滿足了孩子們的成功欲望。
這些拓展評價練習,不僅充分利用了文本的示范性,而且鞏固了課堂教學內容,還能把所學的知識延伸到課外,為的是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經典語文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白鵝》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體會動物的有趣、可愛,感受作者對動物的關愛、對生活的熱愛;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朗讀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學生保護動物,跟動物交朋友。并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領悟學習方法,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我通過引導學生讀句子,劃句子、朗讀重點語句,并自制直觀形象的課件,搜索各類教育資源提供的材料,加深學生對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達到解決這一重點的目的。
本課的難點是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解決這一難點我利用課文優美的語句,及制作非常生動直觀的課件,并搜索能利用的教育資源,向學生提供展示作者寫這鵝是為了表達自己喜愛的思想感情。
四、說媒體和遠程教育資源利用
上這節課之前,我精心地備課,查閱了許多教育資源網站,找了許多的有利于本課教學的遠程教育視頻資源,利用多媒體作為教學輔助設備。通過多媒體的聲,形、影像的播放,給學生最直觀的展示,讓學生對未見過,未體驗過的事物有直接感觀。如:在教學鵝的叫聲這段,為了讓學生對鵝有直接認識,我四處搜索網站,終于找到了視頻資源優酷網的鵝的叫聲,鵝追咬人的網頁。我把這些網頁鏈接到課件中,并播放視頻資源,讓學生從屏幕上直接感受到鵝的高傲,鵝的兇猛盡職,從而理解了課文內容。再如:為了區別鵝和鴨的步態,我也在網絡上搜索可利用的教育資源,找到了經濟網有關鴨和鵝的步態視頻資源。特別是"凈角"這一詞語是學生平時根本了解不到和想象不到的名稱,為了讓學生理解這一詞語,我在網絡上下載了一些凈角的圖片和京劇《打龍袍》,播放給學生看,不僅讓學生耳聞目睹了京劇的風采,還很直觀地把鵝和凈角聯系起來,解決了這段教學的難點,很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總之,在這堂課中,我合理地運用了多媒體和遠程教育網絡資源,使整個教學達到了直觀、形象、便捷、科學、高效的課堂效果。
五、說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
1、教學方法:《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節課我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我盡量啟發學生、跟學生談話,鼓勵學生大膽表演和利用課件的教學方法來突破本課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2、學法指導:《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篇文章語言風趣幽默,詞語豐富、精彩。在整堂課中,我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合作表演等來解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教給學生歸納學習的方法,這樣不僅能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本節課教學過程我按四步來進行。
1、談話揭題,引入本課
在這一環節,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談談對鵝的認識,再從舊知識入手,背誦古詩《詠鵝》,引出新課,讓學生有個知識的遷移過程。
2、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這一環節我布置學生自由讀書,在讀書前,出示讀書要求,使學生養成帶著問題學習的習慣。反饋中我設計了字、詞、句的檢查,由易到難,逐步上升。重視對學生字、詞、句的掌握,同時檢查學生自學預習情況,并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哪些內容,讓學生從整體上初步對課文有個感知。
3、品讀課文1~4自然段,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
在這環節中,我讓學生多讀課文,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并讓學生自己發現文章所寫的白鵝的特點。能在自讀中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同時讓學生懂得過渡段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在學習3、4兩自然段時,我先指導學生學習第3自然段,然后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在這一環節里,我設計了讓學生想像說話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為了讓學生理解凈角出場進一步理解鵝的步調傲慢,我給學生播放凈角出場的視頻,不僅讓學生耳聞目睹了京劇的風采,還很直觀地把鵝和凈角聯系起來,解決了這段教學的難點,除此之外我還鼓勵學生大膽表演,模仿鴨和鵝的步態,讓學生從表演中感受鵝的高傲,從而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注重朗讀指導,借助朗讀,讓學生從讀的過程中感受課文內容,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七、說作業設計
我讓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和精彩句段,培養學生隨時積累,多背、多抄、多積累的習慣。并布置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喜愛的動物,為后面的習作作準備。
八、說板書設計
13 白 鵝
姿態:伸長頭頸 左顧右盼
高傲 叫聲:嚴肅鄭重 厲聲呵斥
步態:步調從容 大模大樣
吃相:三眼一板 一絲不茍
根據課文的結構及內容,我設計簡潔性概括性的板書,既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又讓人一目了然,這樣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經典語文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 》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語文》 年級上冊第 單元第 課。單元內容及單元知識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________________能力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目標:
這_______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并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學難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前布置預習; 利用工具書,掌握課文后的“讀一讀,寫一寫”中字詞的音形義(農村中學學生的語言功底差,應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教學資源:多媒體、網絡、圖書館資料查找
二、教法學法:
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擬采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A:教法:陶行知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現代
教育理論也認為,比傳授現成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鑒于此,我決定在教學中首先與學生建立真摯、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其次本著啟發式原則,通過多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生學習。具體做法如下:
1情境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3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可以說,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B學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勾畫圈點法。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強調:“教的最優化必須落實到學的最優化”。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我認為,教學中要盡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而是要有機滲透于教學過程中。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通過“問題——探究”教學途徑,促使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分析、比較、思考、討論、釋疑中達到“問題由學生提出,過程讓學生參與,疑難由學生解決”的目的,把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時間和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幫助學生在積極體驗中學會學習,善于學習。注意養成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
三、教學程序:
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設計了“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教學反饋”等教學環節。其中,導入新課估計需要3—5分鐘;整體感知需要10—13分鐘;合作探究15—20分鐘;拓展延伸3—5分鐘。至于教學反饋這一環節是否安排在課堂上進行,要視學生對本課學習重點、難點掌握情況而定。
(一)、導入新課(本環節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情景導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激起全班同學學習課文的興趣,我設計如下導語來導入新課)
(二).整體感知(本環節主要采用誦讀法、勾畫圈點等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教學目標。)
(三)、精讀感悟(合作探究)
在這一環節中,我們可以緊扣“提問“展開,結合學法指導,指導學生讀中感悟(合作探究)。
1、細讀悟理
(1)整體層次:做到思之有序。這部分可分三個環節:
A、提供自學材料;B、個人嘗試練習;C、小組交流反饋。
(2)研讀悟學法:讀中解惑悟情。這部分采用教、扶、放的方式。(導讀、交流、自學)
2、精讀悟情
抓住本課中你認為最精彩的語段進行分析,談談你認為他寫得好在哪里?可進行遣詞造句的錘練。
(四)、拓展延伸(語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這個環節的設計把課堂教學向生活延伸):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學生提出問題,并且帶著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閱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為此,可以利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篇課文:你認為自己這節課學得怎么樣?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師這節課教得怎么樣?有哪些地方你覺得還沒有講清楚?繼而根據學生情況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
經典語文說課稿12
孩子們童稚的心靈是一個詩的國度,他們那一句句自然而然流淌出來的未經雕琢的語言就是世界上最純、最美的詩句。《眼睛》是湘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是一首極富兒童情趣的小詩。它內容淺顯易懂,語言凝練生動,韻律和諧優美。如何把握兒童情趣的特點,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進而發展他們的語言,啟迪他們的智慧,張揚他們的個性,讓詩情畫意始終縈繞在課堂,讓“活化語文”實實在在地體現在課堂是備課時思考的一個重點。
一、教學設想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于: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啟迪聯想……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分析,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用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知道。整個過程為 張揚學生個性,激揚學生靈性服務。在“情趣”中觸動學生的心弦,開啟學生的心扉,讓他們欣然走進詩的意境;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將純凈的目光投向美麗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從他們的心靈深處引出一股清泉,讓純真的語言化為盎然的詩句洋溢在課堂教學之中。在濃濃的人文情懷中,在音樂、畫面、詩歌這融為一體的氛圍中,在學生們積極參與的合作、交流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隨著心靈和情感的熏陶而提升。在這種教學指導思想下,我把朗讀作為這堂課的重點,“新課標”還特別強調“讀”的重要性,提倡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發生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二、教學設計
1、初讀,在讀中整體感知
本課一開始,我就借助多媒體VCD,播放“課文朗讀”,聲情并茂的范讀,屏幕上美麗如畫的景色,使課文內容形象化,從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聆聽范讀的同時觀看圖象,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
2、自讀,感知內容
在學生自讀前,提出自讀要求,目的是讓學生讀通課文,感知文章的內容。
3、美讀,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①以境促讀,境中動情
教學本課,我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讀給大家聽。
根據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播放了多媒體VCD中相應的詩句及畫面,屏幕上可愛的露珠長在小草的臉上,星星在天空中眨著眼,天黑了,燈塔媽媽睡不著,睜著眼,看看有沒有還沒回家的船寶寶,它們給學生以強烈的感官刺激,再配上動聽的背景音樂,讓他們對文中的詩句有了直觀的形象認識,感受到每一句詩都有一幅美麗的,身臨其境的感覺油然而生。
孩子們邊看邊自發地鼓掌,情不自禁地贊嘆:“真美啊!”抓住這個契機,我讓學生把自己變成了可愛的小露珠,問學生:“你高興嗎?你想怎么說?想怎么做?”孩子們笑著,跳著,欣喜地說:“露珠是小草的眼睛。”此時我引導學生聯想如果這可愛的露珠長在花兒的臉上,那它就是花兒的 ,如果露珠長在樹葉的臉上,那它就是樹葉的 。緊接著,我使用了激揚學生靈動的評價語:“開心地說吧!”“這么多可愛的小露珠,我們一起歡呼吧!”這些話語,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他們的創造性被激發,心靈得以解放,此時,整個教室洋溢著濃濃的“詩意”。
②以演促讀,入情入境
在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后,我安排學生分成四人學習小組表演讀課文,引導學生大膽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自己同詩歌領悟到的內容與情感,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表達出來。這是課堂氣氛達到高潮,孩子們搖身一變成了小露珠、小星星、湖泊、燈塔,有的學生在搖頭晃腦地讀,有的學生手舞足蹈地讀,課堂上書聲瑯瑯。
此刻,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已經能夠沖出老師的翅膀,自由地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啦!
③以說促讀,說中激情
《語文課程標準》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認識,我通過多媒體VCD,向學生展示了與詩歌有關的大量的圖片,孩子們觀看時神情專注,不時發出驚嘆。這些學習資源,使學生對詩歌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積累有相關的知識和信息。
《語文課程標準》更提倡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于是,我在教學該課的最后,安排了創作新的小詩這一環節,為此,學生非常感興趣,開始我試著用課文中的這個句式作了兩句詩,把它藏在畫里了,我播放多媒體VCD中的畫面,讓聰明的小朋友猜出我做的詩句,接著讓他們自己創作,他們的作品充滿了奇思妙想:如“螢火蟲是星空的眼睛。”“七星瓢蟲是樹葉的眼睛。”“雨點是云兒的眼睛。”“蝌蚪是池塘的眼睛。”“我們是祖國的眼睛。”這是多么童真的想象,多么獨特的情感體驗啊,讓我充分地感受到孩子們在學習活動中的那顆聰慧而靈動的心。
教學本課,我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取得了超出期望的生動精彩的教學效果,有效地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整體效益。
三、幾點體會
1、運用多媒體VCD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文中的許多事物對小學生來說,都是陌生的。用傳統教學法,把書本知識通過死記硬背塞給學生,根本激不起學生興趣和求知欲。本堂課我就是通過播放多媒體VCD中的資源,展示生動的畫面,播放出優美、動作的錄音,再現了語文情境,使課文內容形象化、直觀化、具體化,充分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生的情緒被感化,迅速進入內容氛圍,因此學生知識學得快記得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巧用多媒體VCD教學,有利于突破教學的重點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合理而恰當地運用多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全新的教學意境,可以將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把靜態的圖文變成動態的畫面,使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形象,從而突破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效果。為了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朗讀課文,播放了多媒體VCD中的“朗讀指導”。那語言標準、富有感情的課文朗讀,而且還有語言升降調和重音、停頓等提示符號,讓學生邊看邊聽邊體驗和模仿,當學生的情弦被撥動起來后,對課文具體而真切的美感體驗就油然而生了。
3、活用多媒體VCD
多媒體VCD具有傳統的教學手段不可比擬的作用,本節課我運用《教學資源超市》展示了大量的資料,視頻圖象,以高密度、高質量、高速度地向學生提供了視聽信息,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擴大視野,激發了學生的靈感。我鼓勵學生自己創作小詩,學生們在輕松自如、和諧愉悅的氣氛中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暢所欲言,既鉆進課文“入境”,又跳出課文“出境”。不僅激發學生的情感,而且不露痕跡的進行了語言訓練,在此基礎上孩子們創作出了一首首精彩的小詩。
因此,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化教育技術走進課堂,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好事,也是要引起廣大教師重視并開展深入研究的大事。現代教育技術給新課程注入了新活力,讓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借助和科學使用這一重要手段,給語文教學和其他所有學科的教學插上飛翔的“翅膀”。
經典語文說課稿13
一、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
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體會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
此教學目標是根據本單元的內容特點,以及新課標的要求制定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朗讀課文,學習排比手法及作用;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難點:理解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借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
本文既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又用更多的筆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借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層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發表對課文的見解即教學的重點。
二、教學設想
安塞腰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xxxx年以上的歷史。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個性。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著陜北高原民眾憨厚樸實、悍勇威猛的個性。
按照新課標的解說,語文教育的特點是人文性、實踐性和民族性。人文性主要凸現人類對存在意義的思考,對真善美永恒的追求和對自由、自覺、超越的意向與價值取向。實踐性是實現課程理念轉變的突出特點,實踐的內容和對象,不只限于教材,還應包含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在內的自主親歷探索與創新,注重聽說讀寫思能力的綜合訓練等。民族性則包含了漢字書寫、語法結構、思想文化、表述形式等特點。語文教育的三大特點,應該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因此,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作為本課的基本任務,發揮語文課堂具有的形象性、情意性、動態性等特點,把握學生的思維和情感流動的過程,有機滲透生命情感的教育,使學生個性得到生動活潑的展示。在教學中采用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設計原則:主動性原則、情境性原則、協作性原則、體驗性原則,而設計教學方案。在教學中從多維度、多層次為學生設置情境,重視學生的從文字中體會美好的的意境,培養欣賞能力,并且從美好的意境中感悟人生,引發對人生的思考,合作討論對人生的看法,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三、教學方法
基于本課的特點,以聲感人是主線。教學設計思路為:先從聲像體驗安塞腰鼓的魅力,再朗讀進一步從文字上品味作者創造的意境,然后思考討論從中領悟的對生命力和人生的認識并拓展訓練。因此,本文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為:創設情境、誦讀指導、品味語句、討論合作等,配以多媒體課件輔助。其中于以誦讀、賞析、討論為重。課型為賞析合作式。
真正的詩歌是需要反復詠唱的,這是《詩經》以來的傳統。反復和排比是制造節律、渲染氣氛、抒發感情的必要手段在里,每一句“好一個安塞腰鼓”的出現都有新的感覺、新的內涵、新的情景。對學習《安塞腰鼓》而言,不斷地誦讀必定能帶來精神的愉悅。
“安塞腰鼓”所表達的內涵是無比豐富的,但“詩無盡解”,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因而要指導學生通過品讀課文,感受其中所渲泄的激情和生命力,每個人從中有所發現有所認識。通過討論合作,表述自己對人生的思考。
在作者筆下,把形式與內容,客體與主體,真正地無間的統一了。多簡潔有力、脆生響亮的短句;也沒有冗長繁復的段落,一言兩語即自成起迄。大量地運用排比,排比的形式又力求多樣:既有句內的排比,更多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排比,又能連段而下,交錯互出。不獨直接地描寫這腰鼓釋放的磅礴能量,也從人的感覺、人的聯想和群山、大地等周圍環境的回響上,多方位地渲染著它的奇特效應。自始至終采用行進的、動態的描寫,不作靜止的形容,并使那人體的動作與腰鼓的聲響,在共時態中互激互溶,合二而一,從藝術上組成一個表現著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泉的整體。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中造成了一種快速躍動的節奏,熾熱灼人的氛圍,排山倒海般的氣勢,恰與作者所要歌之頌之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輔相契。這些不通過細細品品味哪能感受理解?
四、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從朗讀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相反更深的感悟,能更準確掌握朗讀的語速、停頓、重音,更能傳情達意。
2、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既向別人表述自己的觀點,又能從別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完成一定的目標。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體驗群體合作的成功感。
五、教學過程
1、導語設計
簡介安塞的位置,出示腰鼓圖片簡介。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
,被稱為“天下第一鼓”。下面請看……
安塞:縣名。在陜西省北部、延河上游。縣人民政府駐真武洞鎮。(《辭海》19xx縮印本,1126頁)
腰鼓:擊樂器。古今形制不同。今之腰鼓,框用木制,長形,兩端小而腰較粗,雙面蒙皮,用于民間腰鼓舞,奏時用綢帶系鼓,縛在舞者腰間,雙手各執鼓槌,交替擊奏,并伴有舞蹈動作,初盛行于陜北革命根據地,建國后流行全國。(《辭海》19xx縮印本,1715頁)
2、(播放3~4分鐘的腰鼓舞片段)
提問:請同學來描繪一下剛才所看到的表演;你想到了什么?
剛才,大家從聲響、畫面感受到腰鼓的恢宏氣勢和鏗鏘激越,下面讓我們展開想像的翅膀,從劉成章的文字中體味激情的腰鼓。請班里朗讀最好的一位同學來讀課文的一部分。
3、剛才xx同學讀得怎么樣?下面我們播放課文的錄音聽聽。(播放課文錄音)
4、我們比較下剛才兩種朗讀有什么不同之處?哪一種好?好在哪里?
5、剛才的課文錄音中節奏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引出課文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部分。
(第一段:從開頭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第二段:從“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第三段:從“當它冥然而止的時候”到完。)
6、大家喜歡安塞腰鼓嗎?大家喜歡作者的描繪嗎?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部分,并說出理由。分組討論3分鐘,各小組代表發言。要求有感情地朗讀出那個部分,然后說出好在哪里。
主要內容有以下方面:
寫表演前的情況?從背景寫:是一片高粱地、絲溜溜的南風。從人物寫:是藍騰騰的后生。從性格寫:是樸實的。從神情寫:是沉穩而安靜的。從腰鼓寫:是呆呆的、不曾響。為下文寫腰鼓表演蓄勢。
舞姿特點?壯闊、豪放、火烈。先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再用比喻從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寫,如強震起的石頭的狂舞。再用排比、連續比喻的修辭手法寫急促的鼓點像驟雨,飛揚的流蘇像旋風,蹦跳的腳步像亂蛙,閃射的瞳仁像火花,強健的風姿像斗虎。運用比喻使描寫的對象更加形象生動具體。運用排比使文章的氣勢更加恢宏、雄渾有力,用來描寫安塞腰鼓很適當。
“這腰鼓”這一段用反義詞?空氣(冰冷一燥熱),陽光(恬靜一飛濺),世界(困倦一亢奮)用反義詞對比強烈,寫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這句話理解?這里寫出了陜北高原人們的性格特征,是粗礦、豪邁、開放的。
文章第二段的第三層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搏擊?
先寫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落的搏擊著,使人感到震撼、燒灼、威逼。使人鮮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使人感受到陜北農民的那種取之人的甚少,奉獻給人的甚多的精神。寫出作者心靈深處的感悟。
“黃土高原啊”這一段:寫只有黃土高原這么深厚的土層,才生養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后生,才能有這么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這樣的腰鼓。”這里用比喻說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調,打不得這樣氣勢澎湃的腰鼓。
第二段的第四層總結上面的三層的意思。從力量、聲響、光影的變幻、藝術的享受寫安塞腰鼓的舞姿給人蓬勃的想象力。從安塞腰鼓沉重的響聲寫給人心靈的凈化。從后生們生命中噴發出來的力量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震撼。
倒數第四段中的“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因為這幾個詞的排列按一定的順序。從小到大,從低到高,從中心到四周。
“當它更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至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這是人對鬧聲的一種感受,當鬧聲突然停止的時候,會感到特別的靜。其次,這里用靜來反襯鬧,可收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聲”。雞聲是天亮的標志,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是希望的象征。有這種安塞腰鼓所噴發出來的力量,一定會帶動生命的奔騰升華,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正是希望所在。
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對表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作用。
(l)句內部的排比:“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2)句與匈之間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3)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這些排比句使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能表達出強烈的思想感情。
對于未說出的,教師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補充。
7、一起朗讀課文,讀出感情,讀出氣勢。
8、問:你從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小結
這篇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語句磅礴,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表達出作者贊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強烈的思想感情贊美陜北高原人們粗礦、豪邁、開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處運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氣勢恢宏,節奏明快,每個詞語都簡潔有力,每個句子都高昂激越,增強了文章感人力量。
9、拓展訓練:描繪一個場面,比賽、集市、演出、勞動等等。
感謝你閱讀經典的語文初一年級說課稿。
經典語文說課稿14
一、媒體創設,激發興趣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于營造氛圍,還在于語文學習需要熏陶感染。劉老師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視頻,再現了劍龍勇敢搏斗的場面和霸王龍的兇殘,創設真實的情景,讓生仿佛身臨其境。通過視頻的播放,聲音的渲染,讓學生在感官上有了深層的理解,有助于了解恐龍的外形特點及其生活習性。
二、以讀促情,讀中感悟
語文新課標注重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劉老師讓學生在朗讀感悟中了解恐龍。如“望而生畏”“龐然大物”通過聯系生活和圖文結合,讓學生進行體會,并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表現出來,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這節課讀的形式較多,但讀的分量和深度不夠,如能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深入課文語境來讀,可能更能讓學生讀出對恐龍的了解和喜愛。
三、學法指導,自主探究
學習語文貴在“學”,教師應該“授之以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欲望,培養自學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劉老師的課堂上,較好的體現了教師由“扶”到“放”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注重學法指導,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在指導教學完雷龍后,教師總結學習方法:1.找出特點;2.說明方法;3.讀讀句子。通過指導,出示表格,讓學生自學其余幾種恐龍,并且滲透說明方法的指導,較好的突破了課文的重點,讓學生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為學生指明了方向,樂于并且易于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四、統領全文,整體把握
語文教學要體現其工具性,對于課文整體性的把握,也是訓練學生概括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劉老師在上課開始,就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二到四段,找出寫了哪些恐龍,并且出示表格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歸類(恐龍和恐龍的親戚,植食和肉食),通過此文轉自斐.斐.園 FF.Net這樣的訓練,讓學生一下子抓住了恐龍的種類特點和生活習性,充分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特點,更好的培養了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
最后總結全文時,如讓學生根據表格自主歸納所學,可能學生對課文印象更加深刻。
五、積累遷移,練寫內化
小學語文改革的方向是“讀得進,記得住,用得出”。要在充分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會用語言文字,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劉老師讓學生以“我是某某龍”的句式進行自我介紹,注重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個人以為,如能鼓勵學生用個人語言來表述恐龍的形態、習性等特點,似乎更能體現課堂的語文味。
綜上所述,劉老師的這節課讓我體會很深,我們相信只要不斷的探索努力,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會展現一片美麗的藍天。
經典語文說課稿15
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草原》這一課,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上好這堂課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把握教材聯系,深入領悟教材 《草原》是一篇寫景狀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在本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我認為本課的教學要求:一是讀懂課文,從中受到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
二是品讀課文,談出自己的見解。三是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找出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四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我設計的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確定為:學會字詞,理解句子并體會思想感情;了解草原的遼闊壯美,受到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嘗試談出自己閱讀時的理解和感受,這是教學的重點。 二、強調以人為本,靈活選擇教法 以學生為主體,靈活選擇教法,大膽放手,嘗試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適當引導運用以下教法:
(一)導讀法。①導預讀,激發學習興趣;②導感知,理解清文章條理;③導理解,嘗試自讀自悟;④導運用,注重知識遷移。一句話,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施教之功主要體現在"導讀"二字上。
(二)演示法。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聽誦。這樣既縮短了學生的生活距離,又為認識草原的遼闊、秀美了借鑒,具體生動的圖像把學生帶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了語言文字。
(三)談話法。在教學中的分段學習、理解內容等過程,我多處采用談話法,讓學生自讀討論,再以自由談話的方式匯報自己的收獲。這樣,學生所理解掌握的內容能得到及時反饋,使學生在談話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這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認識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三、強調自讀自悟,大膽更新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會念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研究性的學習。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因此,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指導。
(一)預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主要是感知語言,因而在預習中注重讓學生反復誦讀,領會文意,提出問題,同時,查閱與課文有關的資料。
(二)思維方法的指導:教學中,我通過分析、引導學生抓住字詞句的內在聯系,誘導學生學會由表及里地思考問題,如"走了許久,遠遠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一句,我引導學生從標點符號入手,注意句中為什么用"!"。體會作者見到河時,那分驚喜,這樣的逐層設疑理解,能掀起學生層層思考的漣漪。
(三)讀書方法指導:我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是: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景物特點;品讀精彩語段,說出自己見解;大聲朗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分析表現手法,用以指導寫作。
四、強調大膽嘗試,優化教學程序 本課時教學,我注重讓學生大膽嘗試,自讀、自語、自動地發展。
(一)嘗試預讀,激起閱讀興趣 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草原美景的圖片,上課時用實物投影展示給大家看,再放錄像,讓學生邊看邊想象,最后依據"預習"中提出的要求,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并嘗試著在旁邊注上自己的體會。
(二)嘗試感知,理清文章條理 1、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理清條理: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敘述的?
(三)嘗試感悟,談出自己見解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以質疑研討為主線,以自主發展為靈魂的教學思想,學生大膽嘗試,問題讓學生提出,疑問讓學生自己討論,方法讓學生自己歸納,教師則點撥關鍵處, 營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作中主動讀書、自覺感悟、主動發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然后討論,你認為哪句話最美?美在哪?
2、仔細品讀課文,嘗試大膽說出自己的體會和收獲。
3、嘗試有感情朗讀,體會草原的遼闊壯美及作者喜愛之情。 這時,讓學生各抒己見,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解,教師適當點撥一些重點詞句。如: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都像很無邊的地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里用比喻的,把羊群比作大花,具體恰當地描繪出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四)嘗試運用,注重積累、遷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細讀一讀,說一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2、觀察一處景物,寫一段話,用上打比方的表現手法。 本堂課,我重點采用"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沒有繁瑣的一問一答,沒有教師瑣碎的分析講解,而是讓學生自讀、自悟,課堂上書聲瑯瑯,議論紛紛,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
【經典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說課稿06-25
《語文》說課稿11-09
語文荷花說課稿03-22
語文說課稿06-09
語文春酒說課稿06-28
語文《趙州橋》說課稿07-14
小學語文經典說課稿07-21
小學語文的說課稿11-09
語文《風箏》的說課稿08-16
語文蠟燭說課稿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