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2-11-11 19:04:53 語文說課稿 我要投稿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合集15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合集15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

  一、 說教材

  《清澈的湖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三冊的一篇課文。現就以下兩方面說一說教材。

  1. 說教材內容的作用和意義。

  隨著21世紀的到來,高科技突飛猛進,地球村悄然形成,空間站相繼興建,新能源不斷開發,然而人們也清醒地意識到我們生存的環境正遭到較為嚴重的破壞,如不警醒,人類終將遭遇滅頂之災。

  保護環境,關愛自然從小是做起,從自己做起。就是給我們自己創造良好的生存的空間。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中感到大自然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這幅畫要靠我們的雙手來共同描繪。

  2. 說教材的內容安排

  跟隨著小潔的月光,我們欣賞著藍天白云,碧水青山,那跳躍的青蛙,展翅的胸鷹,賽跑的“龜兔”,栩栩如生,美不勝收。當小潔正想把面包紙扔進湖里的時候,她看見那清清的湖水像鏡子一樣,映照出蔚藍的天空和如畫的山巒。誰忍心把“這”鏡面打破呢?小潔拽緊了面包紙,一直到船靠岸,才把它放進了應該放的地方。

  3. 說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難點:陪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力求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德的熏陶,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得到升華。

  4. 課時建議:

  2課時或2課時以上。

  二、 說目標

  1.認識目標: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理解欣賞、變幻、展翅高飛等詞的意思。能用……像……練習說句

  2. 技能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促進學生的閱讀和想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標:感受風景的優美和小潔心靈的美好,體會自然美和行為美的和諧。有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三、 說學情

  從二年級已有知識和經驗來看。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說一句比較完整的話,并能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

  四、 說教法,學法、

  教法:

  1.創設情景

  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結合教材特點,用課件圖畫,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從而讓學生如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美好環境的感染。

  2.自主探究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識字過程中可采用多種形式,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在朗讀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自瀆自悟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發現問題,體悟感情,成為學習的主人。

  3.朗讀感悟

  朗讀是語文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匯,陶冶情操。《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應用更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感悟體驗。

  4.練習說法

  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內涵。在本課中,我設計了想象說話和句式練習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朗讀感悟學習法。

  五、 說教學課程序

  1. 教具學具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課前準備:畫環保圖畫。

  2. 設計思路:

  語文是一門審美性較強的學科,霍姆林斯基說:美育是一種心靈體操。我想這種美的體操應該是語言文字的涌動,去感悟。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思路:

  激趣導入,感知美——初讀課文,尋找美——自主品讀,欣賞美——交流討論,發現美——拓展練說,延續美

  3.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感知美

  師激趣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給大家去看一彎清澈的湖水。(出示課間)清澈的湖水是怎樣的?說一說。感受有情境美,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老師在問:這一灣清澈的湖水你喜歡嗎?帶著喜愛之情齊讀課題,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尋找美

  風景美,語言文字更美。引入初讀全文。給難讀的生字做上記號,劃出詞語,多讀幾遍。

  交流預習情況,把難讀的字、詞指出來,再把問題拋給學生。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問題,互相合作幫助。(課文指出,教師在教給識字方法的同時,要注意引導發現使兒童漸漸學會用喜歡的方法或合適的方法識字,逐步培養獨立識字能力)。

  1.把難讀的字詞讀給同桌聽一聽,互相糾正字音。

  2.檢查學習情況: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注意把字音讀準,及時評價。

  3.表揚學習成果:自學能力多強啊!讀對了這么多生字和詞語。讓我們隨著小潔蕩舟湖上去欣賞如詩畫的美景吧。教師范讀課文。

  請同學們用“—”把句中描寫景物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和同桌討論討論,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板書:景美)

  (三)自主品味、欣賞美

  教師請學生來說說找到的句子。課標強調閱讀方法,歸根到底是為了突出學生閱讀行為的自補性,重在感受體驗,整體把握,而不是單純性,機械的分析,要重朗讀感悟,我依據理念這樣設計:

  課件出示,看,那邊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石龜、石兔,好像在賽跑。

  指名讀句子,比一比誰讀的好,進行朗讀爭星,鼓勵學生樂讀美讀。

  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個句子?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能說出山石很有趣等原因。教師板書山石奇特。

  在圖上找一找,認一認這些石頭,用動作表演“展翅欲飛”。

  再指名讀,讀出有趣,肯定,你完全有資格做小導游了,為我們介紹一下其它的山石。

  引導說話練習,圖上還有怎樣的山石,積累語言出事出示課件詞語卡、奇峰林立、栩栩如生、千姿百態、奇形怪狀、美不勝收

  讀一讀,積累詞語。

  合作背誦(師生合作,美美背誦)

  1.課件出示,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

  讀讀,湖水給你什么印象?(平靜)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2.閉上眼睛讀一讀。,感受美麗湖水。

  此時小潔的感覺是怎樣的?有感情的讀,我覺的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

  過渡:小石是奇特的美,湖水是平靜的美,繼續匯報美的句子。

  3.課件出示:清澈的湖水里有許多小魚在游。一條銀白色的小魚跳躍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給游人表演。重點能解決“躍”是什么意思?感受小魚的有趣。結合老師范讀——想象讀——表演讀,多種形式讀,讀中感悟景之美。

  4.在音樂中齊讀1——4突然之前自然段。

  引導學生欣賞美的風景、感受美的風景。在教學設計中我是緊緊扣住朗讀,了解感悟語言文字的美。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說: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感悟能力的高低決定他們今后能否撬起這個地球。

  (四)交流討論,發現美。

  過渡,山石美、湖水美、魚兒美、人更美,你從哪里看出來?(板書:人美)

  引導學生抓住面包紙的主線,抓住“剛想”“生怕”“”三個詞語。指名,讀,她在想什么?(想象讀,想象說話練習)

  小潔在欣賞美景時又發現了什么?讀出“不滿”的語氣。(板書不滿)

  小潔把紙扔進河了嗎?找出文中句子,她跨步上岸,四處張望,好象在尋找什么。————她在尋找什么呢?生:垃圾箱,清潔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五)拓展延續美

  假如你是小潔,會對亂扔香蕉皮的小孩說些什么呢?(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學生個性的表達愿望。)

  (六) 總結全文

  簡述本文大意,讓學生談談學后想法,強化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

  (七)說板書

  板書是整堂課的教學思路的縮影,是教學的藍圖。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識字四》

  下面,我就從教材、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組課文圍繞“怎么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專題,選取了能給人以啟迪的成語和故事,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識字四》是開篇的第一課,這課精選了三組成語,既是從《識字一》開始的成語系統積累的進一步延續,又對本組課文起提綱挈領的作用,本課按“取長補短”“看事物不能以偏概全”“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有聯系的排列,給學生提供科學地認識事物的方法,從涉及的思想內容看,《識字四》在全組課文中具有統領的作用,從呈現形式看,是幫助學生集中識字,激發學生識字樂趣的好范本。

  二、說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教材內容訓練的重點和學生實際,教學本課,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有三個方面:

  1、知識與技能方面:認識9個生字,會寫寸、落、補等8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詞語,體會其中的韻律美。

  2、過程與方法方面:讓學生反復地朗讀成語,在朗讀中體會其中的韻律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本課的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生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悟成語,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成語。

  (2)教學難點:感知詞句的意思,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成語。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中本著以“互動、交流、合作、探究”為特點的“新授課教學策略”理念,,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情景教學法、集體討論法、自主探究法等。

  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學法指導,讓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等。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設計了四步教學流程:

  第一環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第二環節:隨文識字,感知成語

  第三環節:朗讀感悟,積累詞語。

  第四環節:書寫生字,總結拓展。

  這個教學過程的安排,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機會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突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構思,把時間、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在活動中學習,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下面我就從這四個環節具體說說這節課的教學設想。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先讓學生交流最近讀過的故事,再聽老師講故事,坐井觀天,交流聽懂了什么,引出成語坐井觀天。也許有的孩子聽過,也許有的孩子讀過,但是無論怎樣孩子都喜歡故事,這樣勢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隨文識字,感知成語

  9個生字如果集中在一起學習,勢必增加識字難度,也會讓學生對識字不感興趣,所以我在設計課時,把生字分散在每組成語中,一組成語認識三兩個,學生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所以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以坐井觀天帶出成語管中窺豹,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因為學生有預習讀出成語不難,在把生字挑出來,放到詞語里再置于句子中,這幾個句子,既考察了學生的識字情況又讓學生初步感知了成語的意思。

  接著以比較講棍和粉筆的長短,討論誰的用處大,引出成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再讓學生看書,找出生字,交流識字方法,寸益兩個字,學生在讀書時經常遇到,引導學生交流在哪見過并及時鼓勵表揚,激發自主識字的愿望。彰和障很難區分,拿出來比較,引導學生編兒歌,“章家兩兄弟,三撇章,耳刀彰”這樣不但再現了生字,又分散識字,降低難度。

  《課程標準》中強調指出,識字教學要,“采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所以識字教學方法不能是單一的,情景也不能是固定的,因此在學習第三組成語的字時,主要以自學交流為主,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分享識字成果,展示識字收獲。

  (三)朗讀感悟,積累詞語。

  1、讓學生自讀,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2、學生之間對賭、齊讀、多種方式閱讀,指導讀出韻味。

  3、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讀了這些詞語明白了什么。

  (四)書寫生字,總結拓展

  1、示范書寫生字,重點指導補、拔、所的筆順。

  2、生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3、拓展:有許多成語都有來歷和故事,希望課下去閱讀成語故事,下周的讀書交流課開成語故事會,選出“成語故事大王”。

  讓學生帶著任務走出課堂,鼓勵課下閱讀,課下識字,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五、說板書

  因為這節課的重點是:認讀生字詞、熟讀課文,所以板書方面,教師把這節課要認的字,詞語和識字方法全貼在黑板上,讓學生一目了然。

  板書: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管中窺豹坐井觀天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拔苗助長徒勞無功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3

  【教材分析】

  《父親和鳥》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通過我和父親關于鳥的對話,讓我們了解到父親對鳥不同尋常的了解,體會到父親對鳥超乎常人的熱愛。在學生心中種下熱愛大自然,保護生靈的種子。讓你領略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反復閱讀,用心體味,一定會讓人有一種深深的心靈感悟。

  【設計理念】

  一、抓住重點詞句,培養語感,體驗情感

  引導學生一邊閱讀體驗,結合重點詞句進行朗讀感悟,在讀讀說說中積累并遷移運用語言。在指導學生感悟出父親喃喃地說該怎么讀,可以先指導學生理解喃喃的意思再來指導。父親怕驚動幼鳥時,說話很輕,指導學生讀得輕些,學生讀不到位時,可通過教師的范讀來引導。

  從文中我們還發現,父親通過望了又望,聞了又聞就能知道林中有鳥,還知道鳥兒什么時候愛唱歌,什么時候最容易受到傷害。可見父親對鳥有多么的熟悉,父親為什么能夠這么了解鳥的生活習性呢?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給出了答案,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這一句,就明白地告訴我們,父親和鳥的關系不同尋常。

  二、創設閱讀情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年級學生有一定的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根據這樣的基礎,結合課文內容的特點,我們應運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多形式深入地閱讀課文,以讀促思,以讀悟情,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及我護鳥心愿,激發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如9至11自然段部分,從這開始是比較輕快的,所以可以讓學生聽聽事先準備好的鳥的聲音或者讓學生學學鳥叫。并讓大家說說如果你是一只小鳥,這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書上又是怎樣說的?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樂的時刻。應該怎樣讀這句話,誰能把它讀好了?從朗讀中感受父親在說這句話時的那種愛鳥之情。此外,在學生讀熟的基礎上設計小組分角色朗讀。通過分角色,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愿。反饋時讓學生給課件配音。課件中優美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加上學生的配音,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豐富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力,培養良好的語感。

  三、巧設疑問,引導感悟

  課堂提問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形式,是師生感情交流的紐帶,是課堂教學中信息反饋的主要途徑。同時,也能誘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其思維,有助于達到教學目標。在讀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針對課文提問題,(你覺得你提哪幾個問題,對小朋友理解課文有幫助)教師從中挑選出幾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如:從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父親知鳥愛鳥?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你怎樣理解?如果父親是獵人,會怎樣?聽了父親的話,今后的我會怎樣?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有效地培養和訓練了學生的讀書能力,從學生的視角出發,促進了對課文的理解。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和信心。

  四、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運用收集的小鳥的圖片和資料,建一個小鳥樂園。布置在班級一個合適的地方,交流關于鳥類的知識。新課程中非常注重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學科的整和。通過收集資料,既培養了能力又讓學生了解了關于鳥類的知識。

  積累詞語,讓學生勾畫出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并讀課后我會讀中的詞語,并選擇其中的詞語練習說話。

  寫一寫。提高語文實踐能力是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通過看一看、想一想、寫一寫,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寫作能力得到提高。我設計一個關于小鳥的故事,鳥媽媽帶著小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突然一聲槍響,鳥媽媽被擊中落地。受驚的小鳥只有躲在樹林中哭泣。讓學生續寫后面的故事,可提示,如果自己碰到那只沒有媽媽的小鳥該怎么做?如果你看見那個獵人該怎么做?等等。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們組設計執教的是湘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神農嘗百草》這篇課文。以下謹就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及設計思路等作一簡要的說明。

  一、對教材內容的解讀。

  《神農嘗百草》是二年級語文第十七課,屬第七單元。本單元共三課,除該課外,另有兩首古詩及一個歷史故事。縱觀本單元的三篇課文,都是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為主串聯起來的。我想,編者選編本單元的三篇課文的目的,一定是旨在讓學生學習和積累更為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體悟詩人的情感,了解神話及歷史人物的事跡并從中得到教育和啟迪。

  教材內容,既包括作為總起的神農發現“五谷”,制作農具,教人耕種,和作為尾聲的神農之死的部分,又涵蓋作為主體的,向人們敘說神農歷盡艱辛,踏遍神州,嘗盡百草,身冒萬險,為人類發現草藥,配成藥方而造福人類的故事。就本課選編意圖而言,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認識神農的豐功偉績,并從神農的事跡中收到感染和熏陶,學習他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二、對設計理念的解讀。

  在兒童接觸的影視世界中,各種神話劇和動畫片一樣不分伯仲,也許他們早就在影視片中看到過有關神農的事跡,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影視的作用并不能等同于對文本的理解。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有必要突出文本的特點,打破學生先入為主的形象記憶,以及可能已經擁有的對神農的固有看法。依照戴爾的“經驗之塔”理論來看,過往的印象,來自于視覺,當屬觀察的經驗,而此次通過對文本的解讀,屬于詞語符號,是基于觀察的經驗之上的一種抽象的經驗。從觀看動畫、神話劇到研讀文本,符合從具體經驗逐步上升到抽象的科學理論。

  在教學設計上,我力爭突出、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盡力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為他們樹立自信。譬如在幻燈的制作上力爭體現出動感,讓學生有一種視覺的沖擊。在語言的選擇上,使用“我能……”“我會……”等詞匯,努力讓學生感到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從而激發他們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對教學目標的解讀。

  知識能力方面,認識本課的16個生字,會寫其中的“嘗、炎、帝、治、病、健、康”等7個漢字。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神農的事跡。

  過程方法方面,要求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討論探究識字方法來識記生字,通過抓關鍵詞的方法助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要求學生體會神農的科學態度和為人類而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學習他的奉獻精神。

  四、對教學過程的解讀。

  對本課教學,我共設計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突出生字詞的教學和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第二課時力求在前一課時的基礎上通過朗讀、抓關鍵詞結合學生的探討等形式、渠道來達成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細致理解,對課文中心的把握和對神農精神品質的膜拜。第一課時是基礎知識,力求突出一個“實”,第二課時是對文章的領悟,力求突出一個“活”字。

  以上就是我對《神農嘗百草》一課的設計與領悟的一種個人觀念的陳述。由于個人學識和理念所限,對問題的認識和陳述,難免浮光掠影,掛一漏萬,乃至避重就輕,本末倒置,但借今天的機會,向彭老師及各位學友誠摯請教,請予斧正。謝謝大家!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5

  一、教材特點

  《從現在開始》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教材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圍繞專題整開教材內容。第五單元教材就是圍繞著“友好相處,團結開作”這一專題編排的。其中第21課《從現在開始》是一篇窮有童趣、情節生動且窮有濃郁現代氣息的童話新事。新事講述的是貓頭鷹、袋鼠、小猴子接替獅子輪流做“萬獸之王”,貓頭鷹和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騰”;而小猴子卻十分尊重動物們的特性,它讓大家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受到人們的擁戴,最先成為“萬獸之王”。新事通知學生要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學會尊重他人的道理。

  二、理論指導

  在《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階段目標中提倡學生“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新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閉心自然和生命”。確實,童話新事向我們展示了許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靈,美好的景物,美好的品質,美好的情境······引導學生讀這些新事,就會煥發起對“美”的向往。低年級的孩子,心靈那么純潔、美好,我們的責任,就是讓這美好保持下去,發展起來。

  三、教學目標

  那么,如何讓學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鐘時間里體會角色的心理,讀好課文,讀出角色的特性特點,并從中積累語言,我定下了三個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新事中蘊含的情趣和道理。2、指導書寫生字“直、期”。3、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要和別人調和相處。學習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新事中蘊含的情趣和道理。學習難點:在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

  四、教學流程

  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課時,針對課文內容,結開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是這樣例文的:

  第一步 激發談話,單習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過的一半。”我一直認為在上課先的導入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響著整堂課的成過。導入的巧妙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從一開始就進入亢奮狀態,如果只是平平淡淡的進入,就不能很好的吸引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整堂課的進程。原本我就只是很簡單“昨天我們學習了第21課《從現在開始》……”然先就出示上節課學習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先自然段,一直覺得這太沒情趣了,也沒有新意,學生的興趣一定激發不起來。于是,我就想到把課文內容融入我的談話,從而使導入時能夠童趣一點。

  第二步 朗讀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特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確實,學生年齡小,很難把握角色的性格特點,老師也不可能幫助學生來對人物進行分析,那么,如何使學生投入角色,從中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呢?于是在整堂課的預設中我很強調朗讀,并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指名讀,分組讀,男女生對讀,等等,并結開老師及時的點評反饋,讓學生漸漸入情入境,讓他們逐漸的讀出貓頭鷹的狂妄,袋鼠的無知,小動物的無奈和最先大家為小猴子的熱烈歡吸。在反單的朗讀中,讓學生學會感悟課文內容,學會在讀中體會不同角色的情感,在讀中逐漸領會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要學會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學會尊重他人。

  第三步 想象說話。 當我研讀完這篇課文先,我發現這篇課文有很多的空白點,例如大家聽了貓頭鷹的話先都議論紛紛起來,他們會議論些什么呢?一個星期下來,大家都叫苦連天,哪些動物會叫苦連天?他們會怎么叫?“小猴子話音剛剛落,大家都歡吸起來。”大家會歡吸些什么?這些空白點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想象說話,鍛煉他們的說話能力。

  第四步 正確指導書寫。崔巒老師曾說過:年級的語文課,每節課都應當讓孩子寫寫字,隨著年級的升下,還要寫寫詞語。《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要求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標準、端正、整潔”。那么在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看看字形,說一說這兩個字哪些地方容易寫錯,在同學的提醒下,學生的警惕性會更強,學生自己也記得當呢感牢一些;然先老師認真板書實錄,向學生講明書寫的要求,使學生了解書寫標準的重要性;接著再讓學生自己描一描寫一寫;最先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評價學生認真書寫的生字,在這個環節,我沒有一定要先拿上來,而是征求了學生的意見,“愿意展示給大家看的請你拿上來”,我想學生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自己的字被人數落得一文不值,那是何等的為難。今天,陸斌偉有幾個寫得是有點不好,同學們一提出來,我發現他也有點不惡意思,于是我的那句“在同學們的提醒下,你一定能寫得更棒的。”就是在為他挽回點面子,在批改他的書寫時他已經改好了,寫得那么認真。這樣,學生在練習寫字時,就能把字寫正確,寫端正。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6

  我今天要講的課文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分鐘》

  一、說教材:

  《一分鐘》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講了元元因為早上多睡了一分鐘,卻遲到了20分鐘故事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十分緊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體驗、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二、說學情:

  我面對的是一年級的孩子,由于學生小,時間觀念不強,對如何珍惜時間缺乏感性認識但考慮到部分學生可能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有過相似的情感體驗,所以理解本文難度不大

  三、設計理念: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二年級小學生要達到這個理想目標,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的引導更為重要教學中,我們要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驗一分鐘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珍惜時間,牢牢把握每一分鐘,做一個惜時的孩子

  四、說教法:

  教學時要創設情境,在讀中感悟,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自主地讀、說,體會元元的焦急與后悔;在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

  五、說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新課

  1、同學們,看老師這兒:1 =20,你覺得這個算式正確嗎?

  2、板書課題《一分鐘》,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將生字詞多讀幾遍

  2、課件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學生再次拼讀

  3、去拼音讀一讀

  4、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5、做猜字游戲

  (三)、再讀課文,感悟時間的寶貴

  1、課件范讀課文,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元元聽到零聲后,開始是怎樣想的? 大家找出來讀一讀

  3、 事情的結果呢?指名讀李老師的話

  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模仿教師的語氣,朗讀“元元,今天你遲到了20分鐘”,可讀出不同的語氣

  元元遲到了半節課,你能想象一下元元是怎樣走進教室的嗎?這時他的心情怎樣呢?(后悔)

  4、師:元元明明才多睡了一分鐘,怎么就遲到了20分鐘呢?找一找這20分鐘是怎么來的

  (四)、小結

  在元元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五)、拓展延伸

  1、將課文內容演一演

  2、摘抄惜時的名言警句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塘沽育才學校的任亞男。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父親和鳥》,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首先我來說說對教材和學情的理解。

  《父親和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最后一篇課文,該單元以“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主題。在本單元前幾篇課文中,學生們已經感受到了“愛護動物,保護自然”的重要性。《父親和鳥》則通過文中的“我”和父親的對話,讓我們感受到父親對鳥有不同尋常的了解,不露痕跡地滲透著愛鳥護鳥的情感啟示,涓涓細流般的語言讓人領略到人與自然應該是和諧統一的。

  我校屬于邊遠農村校,學生所受的學前教育不是很完善,雖然一年多的語文教學使他們的閱讀能力有所提高,但把握文本深層含義的能力還有所欠缺,他們并不能很好地理清自己的情感體悟。因此,根據“三維”目標,結合本文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7個認讀字,會寫8個會寫字;

  2、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練習用“快活”這一詞語說句子;

  3、抓住關鍵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之情;

  4、抓住課文最后一句的留白,展開合理想象,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文章對話描寫突出,因此我準備在教學中以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對話為重點,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另外,我將通過品讀重點詞句來挖掘文本所蘊涵的人文精神,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之情這一難點。

  科學合理的教法學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基于此,我準備采用情境教學法、講授法,并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為了體現語言運用的學科特點,我將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勾畫圈點的學習方法深入文本,理解課文內容,以小組討論促進學生的合作交流。

  本課計劃分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主要完成以下教學任務:

  1、識記生字,會寫四個字。

  2、標清自然段,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如“喃喃”、“生怕”等。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找出文中有幾處對話,用橫線標出“我”的話,用波浪線標出“父親“的話,通過練讀人物對話體會課文大意。并重點解讀課文第一句,讓學生明確父親和鳥的關系不同尋常,為下節課的細致講解做出鋪墊。

  第一課時,主要是引導學生經歷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的閱讀過程。第二課時則著重引導學生經歷從思想內容到語言形式的回歸,為此我設計了復習導入,再讀感悟,細讀文本,情感升華和寫字五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課件出示小鳥圖片,告訴學生小鳥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讓學生猜一猜,點擊圖片,每只小鳥身后都出示一個上節課所學字詞,加以認讀。可愛的小鳥形象緊扣課文題目,寓教于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整體交付,再讀感悟。

  “讀整篇課文”是《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教學提出的要求之一。由于第一課時學生已經了解了課文大意,在此我交付一個整合問題:為什么說“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讓學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明確閱讀方向,有理有據地回答。根據我對我班學生的了解,他們會在課文中找出父親非常了解鳥的幾處依據,在自讀自悟過程中,我會巡視指導理解較慢的學生,并找出找到課文依據的學生,為后續環節的順利進行打下伏筆。

  三、細讀文本,心靈溝通。

  通過再讀感悟,學生會認識到父親對鳥是十分了解的,因此父親不是獵人,鳥就少了一分危險,這就初步解決了再讀感悟中提出的問題。基于此,父親了解鳥的幾處依據,就成為了細讀文本的具體脈絡。

  首先、針對第3—8自然段,引導學生找出父親看動靜、聞氣味就只知道林中有鳥,并板書關鍵詞。繼而提出問題:“父親太厲害了,他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先由教師范讀第3自然段“父親突然站定,朝霧蒙蒙的樹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他喃喃地說:“林子里有不少鳥。” 此處我會重讀“望了又望”、“聞了又聞”、“喃喃”,引發學生思考父親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然后以這樣的句式問學生“父親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他看到了……什么……用鼻子聞了又聞,他聞到了……什么……”然后他們會再次仔細閱讀課文的第四到八自然段,從中找到答案來填充我的問題。進而再引導學生揣摩第四自然段中的兩個“沒有”的作用,即從“我”和父親的對比中發現父親對鳥的觀察細致入微;第五自然段中的“生怕”一詞所表現出的父親對鳥的愛護,體會文本中蘊含的深切感情,并帶著這種感情找小組進行分角色朗讀。

  細讀第9—15自然段時引導學生歸納的父親知道鳥兒什么時候唱歌,什么時候容易受傷,并板書關鍵詞。抓住三個“快活”,我會問學生“這三個快活一樣嗎”,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快活和鳥兒的快活密切相連,讀懂父親是個知鳥、愛鳥的人,并板書。再讓學生練習用“快活”說句子。

  有了一系列的感情鋪墊,順勢引導孩子們再次品讀課文的最后一句“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是啊,還好父親不是獵人,否則小鳥們就會遭遇滅頂之災了。至于我和鳥的關系,有了前面的探究也就顯而易見了,不難體會到受到父親的感染我也愛鳥,想要護鳥。讓學生透視并走進“我”的心靈,受到愛心的感染,而這種通過心靈互感所獲得的良知與愛心,在孩子們的心中是最純真、最可貴、最長久的。

  四、情感升華,拓展能力。

  在學生領悟到這種“愛鳥護鳥”的情感體驗的基礎之上,我趁勢追問:“如果父親是獵人會怎樣?你想對這樣的父親說什么”讓學生展開想象,自主討論,并寫下來。這一環節將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與思想教育的滲透相結合,同時也是對課文內容進行一個很好的歸納,然后通過這樣的小練筆,潛移默化中深化了主題——愛鳥護鳥,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五、寫字指導。

  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漢字筆畫和間架結構,因此在寫字環節中可以抓住重點做少而精的講解。本課的會寫字中,橫這一筆畫出現較多,我將重點指導學生寫好橫的變化,以“喜”字為例,可以先用一個順口溜“口上十個豆”引導學生觀察字形,說出第三筆的橫最短,第九筆的橫最長,再找學生到黑板前書寫,由學生互相評議,然后讓自行書寫,務必保證充足的十分鐘寫字時間。

  六、板書設計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份粗淺設計,由于工作時間剛滿一年,經驗尚淺,對于教材和學情的把握還有許多不當之處,還望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8

  一、課文地位:

  這篇課文選自本教材第六單元。本組以“關愛他人”為專題,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引導學生感知社會生活,培養愛心,獲得美好的人生體驗。

  《識字六》通過對對子的形式,在識字學詞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漢語言文字的魅力,通過帶有強烈感情對比的詞語,使學生知道美和丑、愛和恨、冷漠與熱忱、索取與奉獻,從而,在學生的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種子。

  二、教學目標:

  根據20xx版語文課標對第一學段的目標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暖、饑、飽”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知詞語的反義關系。

  3.在識字、朗讀的過程中,感受、發現對聯的特點,初步培養關愛他人的意識。

  下面,我來談談教學過程:

  三、教學過程:

  (一)對聯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小禮物,看看,這是什么?(投影對聯照片)學生回答:對聯。

  我問學生在哪里見過對聯。學生可能會說過年時,家家戶戶門上會貼。

  我簡單介紹對聯相關知識:對聯也叫對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對聯是濃縮的小詩。在古代,有的讀書人會因為寫了一幅好對聯在朝廷做上大官呢!

  然后,指導對聯的朗讀:對聯要從右邊的上聯向左邊的下聯讀。請一位學生朗讀對聯內容,說說已經知道的其他對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幾個簡單的對子。

  最后,出示并板書課題:識字6,進入課堂的第二環節:整體感知,初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初讀課文:

  1.首先,請學生看投影,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請學生做小老師領讀。

  此處強調“誠”是后鼻音,“忱、貧”是前鼻音。

  3.接著,去掉拼音,同桌互相朗讀,檢查字音。

  4.最后,指名朗讀,逐步達到正確、通順、流利的朗讀目標,并進入第三環節:創境理解,深究字詞。

  (三)創境理解,深究字詞:

  1.幻燈片出示課后“我會讀”詞語:冷漠、虛假、索取、奉獻、人間、真誠、愛心、永遠、助人為樂、雪中送炭。向學生說:“詞語寶寶跑出來了,讓我們大聲喊出它們的名字,送它們回家吧。”指名朗讀。

  2.讀完詞語后,投影出示生字:恨、漠、奉、永、炭,指名朗讀、開火車讀,并交流記字方法。

  3.請學生齊讀課文,并提醒學生思考:這篇課文有什么特點?

  讀完后,學生會紛紛回答說,課文中有很多反義詞。

  我會告訴他們,課文中每一組對子,都是由這些反義詞組成的。你都發現了哪些反義詞?

  讓學生先在文中獨立找文,然后四人一小組討論,最后全班交流。

  預設一:

  當學生回答“貧—富”時,我想教會學生用組詞解釋詞義的方法,我會問:誰能用“貧”來組詞?學生會回答“貧困、貧窮”。我會及時給他們鼓勵性評價,并提醒他們:組詞解釋詞義是一種好方法。

  學生的認識規律是從形象到抽象。新課標要求引導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并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字理教學是非常適合的。于是,我這樣講解:“貧”就是沒有錢或者錢很少不夠用。古人用貝殼當作錢,把錢分出去,越分越少,最后,錢不夠用,就是“貧”。

  “富”就是“富有”。在古代,“富”是這樣寫的(出示幻燈片),上面的部分像一所房子,下面是酒缸。意思是:一戶人家不僅有房子住,還有糧食吃,他們用吃不完的糧食釀酒喝。像這樣有房子住、有吃的、有喝的,生活很富裕,就叫“富”。現在,“富”的寫法有變化,我們可以這樣記:一個人住一間大房子,還有許多田地。最后,用“富”組詞。

  預設二:

  學生答到“冷—暖”時,我啟發他們:誰能用“暖”組詞?(學生會回答“溫暖、暖洋洋”)我問:“暖”為什么是日字旁?(生答:太陽一出來,就暖和了)

  接著,請學生仔細觀察,寫“暖”字時,我們要注意什么。我在表揚他們觀察仔細的同時,總結:“暖”在書寫時不要把右邊寫成“愛心”的“愛”,將“愛”的禿寶蓋變為短橫,就成為了“暖”的右邊,并且上橫短,下橫長。

  隨后,師生共同書寫,邊寫邊強調:“暖”是左右結構的字,要寫得左窄右寬,右邊不要寫成“愛”。

  最后,請全班在課本104頁的田字格里,自己描一個,寫兩個。在學生書寫時,我強調正確的書寫姿勢、握筆姿勢。同時,關注書寫薄弱的學生,找出他們的優點,及時鼓勵、表揚。

  預設三:

  當學生回答“真誠——虛假”是一對反義詞時,我貼板書。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夠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課文詞句意思,因此我采用聯系生活理解詞義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真誠”。

  我問:哪些行為是真誠的?你有沒有真誠地幫助過別人?

  學生聯系生活感受到,人們都喜歡真誠的人。如果我們對別人不真誠,就叫“虛假”。

  預設四:

  教學“冷漠—熱忱”時,教會學生理解詞義的.另一種方法:找近義詞。

  我會問學生:誰能給“熱忱”找個近義詞?學生會回答“熱情、熱心”。我會說:“找近義詞是理解詞語的好方法。”

  接著,采用情景教學法,深化對“熱忱”的感悟。

  “叮咚——”老師來你們家做客了,你熱忱地接待老師,該怎么做呀?學生表演。我會做出及時評價,如:“謝謝你,你真是個熱忱的孩子”,“老師感受到了你的熱忱”。

  預設五:

  講解“饑寒—溫飽”時,我教給學生第四種理解詞語的辦法,即:拆字組詞,理解詞義。

  我會這樣講:“饑”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饑餓”。“寒”是什么意思呢?學生回答“寒冷”。“饑寒”就是“饑餓、寒冷”。像這樣,把一個詞中的兩個字拆開分別組詞,也是解釋詞義的好方法。并引導學生舉一反三,用相同的方法解釋“溫飽”。

  隨后,仔細觀察,“饑、飽”兩個字該怎么記?(學生自由說,教師強調要點:①兩個字都有“食”字旁,餓得饑腸轆轆,吃得酒足飯飽,都跟吃飯有關;②都是形聲字,或一個人只吃了幾粒飯,自然感到饑餓;“飽”,右邊的“包”表示讀音)

  課標要求在書寫漢字時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因此,在指導書寫“饑”時,我重點強調“食”字旁的書寫。

  一筆撇,二筆橫鉤,橫鉤的橫不能長,三筆豎提,豎提的起筆處應該離橫鉤遠一點。“饑”右半部分是“幾”。

  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寫完“饑”,學生獨立寫“飽”,注意“食”字旁寫法。在此過程中,我鼓勵、表揚比第一次書寫有進步的學生。

  預設六:索取——奉獻(貼板書)

  新課標還要求學生能夠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在講解“索取——奉獻”時,我想教會學生這種方法。

  我問學生“奉獻”是什么意思?課文中有一句話解釋了,找找看。學生會找出“人人獻出一點愛,人間永遠是春天”。然后我解釋,“奉獻”就是把我們的愛心或擁有的其他物品送給別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它的反義詞“索取”就是把別人的東西拿來當成自己的。

  找完文中的反義詞,理解了詞義,課堂將進入第四部分。

  (四)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根據課標要求,我這樣設計誦讀教學,引導學生感受到對子歌語言的優美。

  1.請學生自由朗讀一遍課文,體會對子的短小精辟和節奏特點。

  2.接著,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拍手方式讀出課文。可以像老師這樣,還可以個跟同桌拍手讀。

  3.在熟讀基礎上,比一比誰背課文最快。請學生先看著屏幕,跟同桌,一人讀前半句,一人讀括號里沒寫出來的后半句。準備好后,向其他同學展示。

  4.接下來,全班搶答:老師讀前面,全班同學接后面。比一比,誰接得最快。

  課堂第五環節是知識拓展。

  (五)知識拓展:

  1.我會問: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對對子的規律?學生可能會說字數相等,簡短,意思相對。

  2.接著,我引導學生自己對對子: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都喜歡對對子。大家想不想試試?看屏幕,你能接下來嗎?

  最后,進入課堂的結尾部分。

  (六)結尾:

  課文中還有兩個四字詞語,它們是什么意思?你還知道課外的哪些對子?在生活中我們如何關愛他人,奉獻自己的愛心?下節課我們繼續交流。

  以上是我授課全過程。板書設計如下:

  四、板書設計:

  板書的好處:1.采用愛心形狀的粉紅色詞卡,不僅和本單元、本課愛心主題相呼應,還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板書內容強調了重點詞語寫字指導,體現了低年級語文課以識字、寫字為重點的特點。

  五、教后反思:

  本節課教學特點有:

  字詞教學方面,教會了學生多種理解詞義的方法,有:組詞理解、拆字理解、找近義詞、聯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生字教學采用字理等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培養了學生對漢字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課文內容方面,從對子入手,引導學生感受到了漢語的魅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對對子也幫助學生扎實地鞏固、掌握了反義詞。

  自主學習、討論交流,倡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精神。

  以上是我本節課的所有內容,歡迎各位老師提出寶貴的指導意見,謝謝大家。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9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很榮幸站在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8課《慈母情深》。根據教學設計,我將按以下步驟進行說課:一、說教材;二、說教法;三、說學情;四、說教學程序。

  一、 說教材

  《慈母情深》節選自著名作家梁曉聲的作品《母親》,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的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表現了慈母對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根據教材的特點、課程標準、單元教學目標以及五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時間為一課時,教學目標有三個:

  1、知識目標:認識三個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作者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表現人物的寫法;

  3、情感目標:通過對重點句段的理解感悟,體會母親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喚起學生敬愛母親的感情;

  教學重點:通過對母親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的重點句段的品析,體會母親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教學難點: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 說教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根據小學高年級略讀課教學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采用創設情境、文本細讀、質疑引導、合作交流、聽讀學習等教法,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

  三、 說學情

  五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知識經驗,而且前面學了一篇有關父愛的精讀課,對于這篇略讀課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但由于現在的學生生活條件優裕了,不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也難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因此,我課前讓學生自己查找有關作者的資料,或問爺爺奶奶,了解當年的情況,幫助突破本課的難點。本課是略讀課,但篇幅比較長,所以我事先布置學生預習,自學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課堂上主要通過品詞品句,以讀悟情、討論交流等方法完成學習目標。

  四、 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首先,新課導入,揭示課題。通過復習古詩《游子吟》導入新課。這樣,一方面鞏固了已學知識,喚起了學生對母親的感情;一方面又順理成章的引開了課文;

  其次,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由于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所以讓學生帶著“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你有什么感想?”這樣的問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一下文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再次,細讀文本,品味感悟。由于本單元的主題是“父母之愛”,所以,在這一環節中,通過質疑引導學生對母親語言、動作、外貌的描寫來細細地品味感悟偉大的母愛;

  最后,總結與拓展。通過向學生質疑:“本文通過講述什么事,表達了什么”來總結出這篇課文的中心。由于本文的重難點是“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的描寫,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所以,我設計了“最想對母親說的一句話,最想為母親做的一件事”活動,通過播放歌曲《母親》創設情境,讓學生更進一步地領會感悟偉大的母愛。由于“母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所以我大膽地對“母愛”進行拓展延伸,通過讓學生背誦《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升華主題,感悟偉大祖國的母愛。

  總之,在這節課中還存在許許多多不足之處和不盡人意的地方,希望各位領導、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來,以期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謝謝!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0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三課《植物媽媽有辦法》,本文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小詩,從題目到內容都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全詩共五節,第一節提出了問題,植物靠什么傳播種子;第二、三、四節分別講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第五節講只要細心觀察就能獲得更多的知識。語言優美、生動,貼近兒童的生活,讀起來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科普作品。

  【設計思路】

  課標對第一學段的閱讀教學指出: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基于對課文的理解與分析,結合課標精神與學生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從以下三點予以定位:

  1、知識目標:

  ⑴認識“旅、蒲”等12個生字。會寫“已、甲”等10個字。

  ⑵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⑶了解文中介紹的蒲公英、蒼耳、豌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⑷收集一些植物制作標本,并介紹其傳播種子的方法。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識字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⑴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⑵激發學生探究植物奧秘的興趣和欲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正確認讀、書寫生字。

  難點:

  ⑴了解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⑵理解文中“旅行”“穿著帶刺的鎧甲”等所表達的意思。

  為了將三維目標得以真正落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用圖片激情、課件展示、音樂渲染等形式指導學生朗讀,在讀中去感悟課文的韻律美,去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精妙,以達到熟讀背誦。

  基于以上認識,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一、激趣導入。二、自讀識字。三、合作交流。四、品讀領悟。五、鞏固延伸。下面,我就對本課的教學流程做以具體的闡述。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采用談話導入的方式進入新課的學習。 “我們都知道牛馬有腳,鳥有翅膀,它們都可以去各地旅行,可植物沒腳,沒翅膀,它們要旅行靠什么辦法呢?聰明的植物媽媽想出了很多的辦法,今天我帶你們一起去認識這些植物媽媽。同時板書課題,讓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利用閱讀期待,激發學生閱讀的欲望。

  二、自讀識字。

  1、教師范讀課文。

  充分利用云空間課堂魔方,播放有關蒲公英、蒼耳、豌豆傳播種子的配樂動畫,教師伴隨著生動的畫面、優美的音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聽讀課文后討論:從剛才的畫面中,你認識了哪幾種植物呢?

  2、學生自讀課文。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邊讀邊標出生字,鼓勵學生利用各種方法自主識字,從而達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目的。

  (2)討論:你認識了哪幾種植物呢?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生動有趣的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探索新知的欲望。

  三、合作交流

  ⑴指名回答,教師相機出示詞語:蒲(pú)公英、蒼(cāng)耳、豌豆。齊讀詞語。

  ⑵說說用什么方法記住“蒲、蒼”兩個生字?(提醒學生勿把“蒲”字寫成左右結構)

  ⑶利用游戲鞏固識字。我將采用摘蘋果、氣球飛上天等游戲鞏固學生的識字成果。

  (4)小組內輪讀生字,讀得正確、流利的,由小組長為他貼上“ ”,沒有達到要求的,再把生字多讀幾遍。

  (5)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讓學生在多音字“得”下畫上記號。看看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得”的讀音有什么不同。

  出示大屏幕:

  A、孩子如果已經長大,就得告別媽媽。

  B、那里有許多知識,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C、蒲公英的種子,飛得多遠哪!

  先認讀“得”的三種不同的讀音“děi、dé、de”,再讀句子,選音節注音,最后齊讀這三句話。

  (6)讓學生在課文中找找還有哪些多音字?(為、降、乘……)畫上記號,并給這些多音字組詞。

  【設計意圖】通過聽讀、互讀、賽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互助互學,人人參與,不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感知,而且讓學生從中體會到讀書的樂趣,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7)識記字形,練寫生字

  1、識記生字

  ⑴出示文中的生字,自由練讀,小老師帶讀。

  ⑵小組討論:用什么辦法記住這些生字。比比誰的方法好。

  ⑶全班交流。

  2、指導書寫

  ⑴出示要寫的字:如、已、娃、紛、好。學生認讀。

  ⑵指導觀察。要把這些生字寫美觀,必須注意什么?

  ⑶學生觀察字的結構,交流書寫注意的地方。

  (4)教師示范,指導重點筆畫。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寫成自己的“己”等。“絞絲旁”的寫法,提示學生注意兩個撇折的起筆收筆基本上下對齊,比較“洼”和“娃”的字形。

  (5)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有針對性地指導。如:“巳”與“已”的區別,女字旁與“女”字寬窄不一樣,第三筆到右邊不出頭。在重視學生寫字質量的同時,還應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教學生需要教的知識”,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四、品讀感悟

  本環節的設計我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我們說到“牛馬有腳,鳥有翅膀,那植物媽媽究竟用什么方法送孩子去旅行的呢?現在就自由讀課文,并畫出來。

  1、說蒲公英

  (1)首先我們看看蒲公英媽媽是怎樣將自己孩子送出家門的?請同學讀讀詩的第二小節。(板書:蒲公英、畫)

  (2)教師拿起蒲公英標本,邊吹氣邊引導學生理解,蒲公英媽媽給孩子們準備了什么?(降落傘),那這里的降落傘指什么?(一朵毛茸茸的小花)你們看過真的降落傘嗎?什么樣的?

  師:降落傘多美啊!但光有降落傘就行了嗎?植物要旅行還得需要什么?師板書(風吹)

  師:風婆婆過來了,蒲公英身上的冠毛便展開了,像一把把降落傘四散開來,你們瞧,種子這里一顆,那里一顆,都從空中飄落下來了。(我們可以用哪一個詞來描述?引導學生說出:“紛紛”。

  “紛紛“是什么意思?(指名說)實物演示,讓學生說一說種子是怎樣飛的。(一個緊跟著一個沒有順序地隨風飛去。)

  誰能用“紛紛”說一句話。

  (3)(只要微風輕輕一吹,孩子們就乘著風紛紛出發。)這句詩多美啊!你能美美的把這句詩讀一讀嗎?(指名讀)

  師:是啊!孩子們長大了,終于可以離開媽媽獨自生活了。孩子們多自豪啊。蒲公英媽媽準備了降落傘,把它送給自己的娃娃。只要微風輕輕一吹,孩子們就紛紛出發。它們會飛到什么地方呢?(指名說)

  (4)用“蒲公英娃娃飛呀,飛呀,有的孩子飛到了(田野),有的孩子飛到了(草原),還有的孩子飛到了(山坡)(指名說)

  師:你們覺得蒲公英媽媽的辦法怎么樣?那它又是怎樣的一個媽媽呢?請你夸一夸。

  (5)像蒲公英這樣聰明、偉大的媽媽還有很多,那大家想不想知道蒼耳媽媽和豌豆媽媽是怎樣送孩子去旅行的呢?

  2、說蒼耳

  ⑴蒲公英媽媽是靠風來傳播種子的,而蒼耳媽媽又有什么好辦法呢?誰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說一說蒼耳媽媽的辦法?學生交流并回答(板書蒼耳動物皮毛帶)

  ⑵讓學生再次拿出蒼耳標本,看一看,摸一摸,形象地感受“帶刺的鎧甲”。

  ⑶讓學生任意把蒼耳掛在自己的頭發、衣服上,然后走一走、跳一跳,體會蒼耳媽媽傳播種子的妙處,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⑷蒼耳寶寶只要掛住動物的皮毛,就能去田野、山洼。這個辦法多妙呀!誰來夸夸蒼耳媽媽?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節。

  ⑸蒼耳媽媽是靠動物皮毛帶把孩子送走的。那豌豆媽媽的辦法又是什么呢?

  3、說豌豆

  ⑴第4小節分組進行學習。(出示學習要求)

  ①自由讀第四節。

  ②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小組成員之間共同探討。

  ③說說豌豆是怎么傳播種子的?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板書豌豆)

  ⑵各組選派代表匯報學習情況。

  ⑶針對學生的疑問,教師拿出一顆豆莢,將豆莢一捏,殼突然收縮,形成彈力,豌豆便彈射出來。同時,教師告訴學生這與“豌豆曬在太陽底下,豆莢炸開,豆粒兒蹦著跳著離開媽媽”的效果是一樣的。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具,讓學生明白了豌豆傳播種子的方法。(教師板畫:太陽)

  ⑷出示句子:

  豆莢炸開,孩子們離開媽媽。

  啪的一聲,豆莢炸開,孩子們蹦著跳著離開媽媽。

  ①比較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寫得好?為什么?(引導學生從豆莢炸開的響聲、豆子蹦跳的動作、聯想生活中蹦跳的快樂等方面去思考)

  ②指導學生讀出豌豆寶寶蹦著跳著離開媽媽時的高興的心情。

  (5)試著根據板書背誦課文,可以配上自己喜歡的動作。

  本環節的學習中,從老師的引領,到小組合作,到自學,引導學生由扶到合作,到獨立學習,教學生學會學習,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五、鞏固延伸

  1、植物媽媽的辦法還有很多很多,你們還收集了哪些植物呢?能說說這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嗎?(讓學生拿出課前收集的其他植物標本,邊展示邊介紹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如:鬼針草寶寶只要掛住小朋友的衣服,就能去田野、山洼;葡萄的種子被貪吃的小鳥帶到遠方;太陽一曬,鳳仙花娃娃們就蹦著跳著離開媽媽……)

  2、交流其它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然后仿照課文表達形式寫一小節詩歌。

  展示詩歌

  3、教師總結:植物王國里的奧秘還有很多,粗心的小朋友是找不到的。希望你們做細心的孩子,探索大自然中更多有趣的事物和現象。

  【設計意圖】對課文知識進行拓展,加強課內外知識的聯系,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仿寫,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板書設計:

  3植物媽媽有辦法

  ↓ ↓

  蒲公英→風吹

  蒼耳→動物皮毛帶

  豌豆→太陽曬

  【板書設計】

  植物媽媽有辦法

  風吹

  蒲公英

  皮毛掛

  蒼耳

  太陽曬

  豌豆

  本課教學讓我們看到農村教師在課程改革風口浪尖上撞擊出一朵朵美麗的浪花。

  本課精彩之一:

  大膽開發課程資源,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田間、山野去。學生對照課本知識采集各種植物標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眼觀、手摸、發現不同植物傳播種子的奇特辦法,心中必涌動起漣漪,禁不住要講述自己的發現。同桌展示,全班交流,原本不善言辭的學生也暢所欲言,看似簡單的活動,激發了學生說的欲望,發散了學生思維,學生各抒己見,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積累了語感。

  精彩之二:對比發現是學習、提煉語言的好辦法,許多老師都采用,但往往只注意表面,不作深挖。設計中執教者就“啪的一聲,豆莢炸開,孩子們蹦著跳著離開媽媽。”引導學生從幾個不同的角度發現句子的優美之處(豆莢炸開的響聲,豆子蹦跳的動作,聯想生活中蹦跳的快樂,感受豆粒兒的情感。)讓學生體驗語言的精致和微妙。

  精彩之三:活學活用文本。課文是學習語文的范本,學習是為了運用。本課設計了讓學生把采集的植物做成標本,并仿造課文寫一首兒歌,或以第一人稱的形式介紹該植物。這一設計獨具匠心,一方面可以使文中的句式在活用的過程中得以內化;另一方面,激活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既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又激發了學生熱愛自然樂于探究之情。這正是語文教學所追求的境界。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假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23課,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里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這一課需要用兩個課時完成。

  二、 說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良”等九個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并且在讀中有所感悟和生成,能展開想象仿寫句子。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4.課時內容目標:使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三、說理念

  語文課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讀本。讀是語文教學最古老的方法,也是語文教學成功的一個顯著標志。語文教學以讀為主,詩歌的學習尤其如此。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漸漸進入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去,在讀中感悟理解,在讀中觸發情感,在讀中培養學力,提升思維。本設計力求體現以下特色:

  1.展示讀書過程。學生接觸文本,總要經歷從不會讀到會讀,讀不好到讀好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先感知后理解、從學會到表達,讓學生把隱藏的認識過程顯現出來。

  2.滲透讀書方法。《語文課程標準》強化“過程和方法”,要求教師把視角中心轉到學生身上。在引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把讀書的方法滲透其中,創設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來運用、提高,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鞏固。

  3.明確讀書目標。語文課堂上的讀書目的主要是學習語言。通過學習文中規范、精美、鮮活的語言,幫助學生構建新的語言范式,改造自己的口頭語言,促進消極的語言向積極的語言的轉變。

  4.提高讀書質量。最理想的讀書目標是超越文本、超越作者,對文本進行創造性的解讀,讓學生的注意中心由作者、文本轉移到自己身上。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許多共鳴,有創作新的“假如”的欲望,教師要滿足學生的需求,并作為學習的伙伴參與其中。

  四、說教學流程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談個性化感受。

  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精華,它融音樂,美術,文學于一體,以精辟的語言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教學初始我先請學生聽配樂朗誦,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在自讀課文后了解主要內容,提出問題:①作者用神筆畫了什么?②為什么要畫這些東西?以此引導學生概括文意,把握全局。在學生逐段概括時,我把大家概括的內容展示于黑板,使學生對詩歌內容有更直觀的了解。

  2.識記生字,理解詞語,交流個性化識字方法。

  傳統的學習方式是把學生當做知識的容器,任憑教師無休止的“填鴨”,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不利于學生創造潛能的激發。教學中,我努力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性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究性學習。 先以開火車的形式檢查自學成果,對于易讀錯或記憶有難度的字在全班交流,共同識記。

  3.細讀課文,感悟內容,練習有感情朗讀。

  這首小詩語言淺顯,內容簡單,學生極易理解,因此教學時使學生整體把握小結內容后,我把重點放在感情朗讀上。可以先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情感。閱讀亦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在此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1、有節奏地讀2、有節奏又有重音地讀3、帶上表情美美地讀。層層遞進,讓學生感受詩歌的美感。

  如何帶著表情去讀,可想象著詩中所描繪的畫面讀,可把自己當成小作者讀,還可以加上動作……總之把學生讀得精彩之處加以總結,學生用上這些方法繼續練讀。最后教師引讀,達到背誦,從而解決又一重難點。

  4.升華感知,擴展延伸,發展學生語言。

  在學生充分閱讀,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后,再引導學生回到整體,說說此時的想法與感受,比如你認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從中受到什么樣的啟發,使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愛心,并產生關愛他人的愿望,從而實現本課的情感目標。最后擴展延伸,說說假如你有一枝神筆,你會干些什么?讓學生盡情想象,暢所欲言,進一步發展學生語言,培養愛心。

  總之,整個設計我注意把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的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在輕松愉悅中掌握知識,發展語言。

  以上內容是我在備課時和教案一起準備的說客稿,我執教《假如》這篇課文后,我有一些想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總的說來,我個人認為本節課還是不錯的,基本上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了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鍛煉。

  全文通過“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小樹、小鳥和西西畫”來連成一條主線,當然因為時間限制,重點朗讀指導的只在第一段,后兩段有待加強鞏固。在品讀全文后,啟發學生合作討論,想一想、說一說,給它們畫更多最需要的東西,試著整合文本,縱向地深入文本。課并不到此為止,世界上還有更多的動物朋友、植物朋友、人類朋友,你最想幫助誰?誰最需要幫助?拿起手中的神筆,把你們的愿望說出來,寫出來,以說話,寫話為載體,既橫向拓寬了教材,又不偏離語言文字訓練的本質。

  “每一個兒童,就其天資來說,都是‘詩人’”。這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學生觀。在本課也能得到真實的體現。兒童充滿了想象力、創造力,他們希望認識社會、改造自然,在兒童的心靈里,有著赤子般的真情,有著火山噴發般的力量。雖然他們往往只能“假如”,但是這些“假如”都是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是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朗讀這首詩,能讓學生產生共鳴,產生那么多新的“假如”,能在學習期待中得到發展,這就是我們的教育出發點和歸宿!

  另外,在這節課上我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如:學習第二小節的時候,我拋出的問題是:你像老師那樣,在需要停頓和重音的地方用符號表出來,結果孩子們幾乎標不出來。原因就在于低年級學生,單純的強調朗讀技巧,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假如換一種教法:當你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沒有吃的沒有喝的,餓的發慌,這時候,你的心情怎么樣?這樣學生就會很自然的說出很孤單、很無助的感覺。然后老師接著引導而此時的小鳥也是這樣在家里(苦苦等待 餓的哭泣)。在這個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學生的體會應該是比較到位的。

  因此,要想上好一節課,大框架確定后,還要在細節上多下功夫,只有考慮的周全,才能應對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種種問題,并能作出較恰當的回答。有時侯,一節課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不起眼的小問題而顯得精彩,使整節課顯得有生機。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的教學內容。本課是一篇科學短文,課文采用了擬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態及與人的利弊關系。

  二、說目標

  依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情況,本課教學準備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1)學會11個生字,寫1個字,體會“落、打、飄”的用法。(2)知道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說重點、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且文中始終不點明“我”就是水,而是通過水的形態變化和與人類關系描寫,讓讀者去猜,因此,我認為文章的重難點是:(1)認字寫字,體會“落、打、飄”等詞語的用法。(2)引導學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樣變化的;初步了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3)適當地進行知識拓展。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低年級閱讀教學應把詞句訓練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合作的精神。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種教法:

  (1)創設意境法。

  讓孩子們都來做小水珠,去親身體驗一下它的千變萬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這節課,我制作了優秀的課件,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去誘發學生的情感。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在課件的輔助下,突破重難點,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3)鼓勵欣賞法。

  在小組中、班集體中的點評,主要是鼓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贊許、羨慕,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增強學習的信心。

  2、學法:

  ①讀中感悟法

  語文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朗讀,在教學中,采取自讀、小組合作讀、開火車讀、范讀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并在此基礎上,讀懂課文。

  ②質疑問難法

  通過師生互問、學生質疑,引導孩子更進一步地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③自由合作探究法

  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去朗讀,討論問題,既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能增強他們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在討論中得到進步,得到發展。

  五、說教學準備

  根據本課的教學需要,我搜集素材制作課件并要求學生回家充分預習。

  六、說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引入

  由教師利用課件直觀出示與課文有關的四則謎語,巧設懸念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強烈愿望。接著讓學生說說通過這些謎底發現了什么。學生有可能講,都是一種自然現象,或都跟水有關等。趁勢讓學生初讀課文。我之所以設計這樣的導入,是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猜謎是他們非常喜歡的活動,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低年級識字是教學的重點。初讀課文前我要求學生自己給自己提要求,通過學生自己給自己提讀書要求,明確初讀目標,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再用課件直觀地出示所要認的11個生字,讓學生個體展示讀,生生挑戰讀、生生互評、師生互評。通過自讀、評價讀、挑戰讀,激發情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輕松達到讀準字音,突出重難點字音的目的。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用好辦法記住生字,其中盡可能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如聯系法、形聲法、加減法等。因為,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三)細讀、品讀課文

  認字環節結束后,選一小組學生開火車讀課文,其余學生想想“我是什么?”,讀后回答,課件點出一滴小水珠,問“誰愿意做小水珠”,可能會出現很多學生都想讀的情況,那正好設定情境:大家都是小水珠,自己小聲讀課文。說出小水珠可以變成什么?根據學生回答,課件點出相應圖片,為了后面的排序做鋪墊。(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正是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學習第一自然段,小組內用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一自然段,再指名小組讀后,課件出示太陽曬,水變成汽的圖。直觀得讓學生認識到“遇熱水會蒸發”。水還會變成云,課件出示相關語句和圖片,指導朗讀,讓學生質疑,學生可能問“我什么時候穿白衣,什么時候穿黑衣,什么時候穿紅袍?”小組展示讀第二自然段,課件出示填空,體會比較“落、打、飄”的不同用法,進行詞句訓練。(我這里所著重培養的是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學生通過體會比較不僅積累了語言,還體會到了用詞的準確。)學完一、二自然段后,課件出示“水珠、汽、云、雨、雹子、雪”圖片,學生排序,通過這一環節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教師范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閉眼想象后,課件出示①平靜的池水;②緩緩流淌的小溪;③奔騰的江河;④波濤洶涌的大海;廣闊無垠的大海。指導朗讀、指名讀、全班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環節使用課件充分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中,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并通過多次不同層次地讀,讓學生自己接觸語言材料,用他們自己對課文的感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和分析。第四自然段主要讓學生自學,并通過課件引導學生理解文章,適當進行知識拓展。如課件出示灌溉農田的情景,水電站,洪水暴發的情景和攔河壩。

  (四)寫字

  正如同識字教學一樣,寫字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同樣重要。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觀察要寫的字,讓學生說說自己認為哪個字最難寫,學生可能會說“黑”或“器”,讓學生說說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再由教師范寫,學生點評,在書上寫好這個字,然后在剩的字中再選一個寫,先自己仔細觀察,再寫。整個寫字過程學生自主觀察生字的特點,找出寫好生字的關鍵所在,由學生自己來認識如何寫好字,取代老師一筆一畫地分析。

  (五)小結,布置課后作業

  將課后泡泡中的題目作為課后作業布置給學生,通過作業的形式,使語文學習聯系生活實際,鞏固所學知識,訓練學生動腦動手。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3

  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學程序”六方面來完成本次說課。

  一、說教材

  二年級語文上冊《咕咚來了》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寫的是一個木瓜熟了,掉進湖里。兔子聽見咕咚一聲,嚇得邊跑邊叫,許多卸年級語文上冊《物跟著跑,最后大象攔住他們,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來是木瓜掉進湖里發出的聲音。這是一篇童話,通俗易懂,趣味性強。(幻燈)第一單元教學主要是為讓學生感受大自然、家鄉的美,而本單元的參考提示中則強調以識字、寫字為主,培養學生識字能力。本課識字方法的學習和滲透,將為下一識字單元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奠定良好基礎。

  二、說學情

  學習此課,(幻燈)我們有以下有利因素經過一年的學習,學生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比較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而且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筆畫和常見的偏旁部首,能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再有我班從一年級就開始了課外閱讀,學生的識字量較大,這對他們獨立認字、理解字義都有很大幫助。

  也有如下不利因素通過前幾課學習,我發現由于課文較長,識字量增大,在第一課時進行集中識字,學生對生字掌握的不牢固。脫離了文本這個載體孤立地識字,學習效果不好,于是我決定采用分散識字,提高實效性。

  三、說目標

  (幻燈)二年級語文上冊《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各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課上,我將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在語境中識字,體悟蘊含在漢字中的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華,接受文化熏陶,對識字感興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課標)。

  基于上述對教材、學生的分析,我把本節課的目標確定為(幻燈)

  1.認讀8個生字字音,會寫“熱、鬧、逃、跑、嚇、哈”6個生字。觀察“熱、鬧”的演變過程,進而掌握字的形、義;在語境中理解“熱鬧、逃、跑”的意思,掌握多種識字方法。

  2.在掌握“熱、鬧”兩字結構、理解字義的基礎上,運用“熱鬧”說一句話。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帶有“熱鬧”“逃、跑”字詞的重點語句。

  4.體驗識字的樂趣,產生喜歡漢字的愿望。

  四、說重難點(幻燈)

  課標中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把本課重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點

  1.認讀8個生字,會寫6個,運用多種方法識字。

  2.有語氣地朗讀重點語句

  教學難點

  在掌握“熱、鬧”兩字結構、理解字義的基礎上,運用“熱鬧”說一句話。

  五、說教法學法

  過去的識字教學方法低效枯燥,只注意了“音、形”,而忽視“義”,造成學生錯別字多,口語交流時說錯話表錯意。基于這種現狀,識字教學必須注意“音、形、義”的結合,教給多種識字方法,逐步培養其獨立識字能力。所以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注意了以下兩點

  1.運用字理識字,提高識字效率

  利用字理識字,挖掘漢字本身的趣味,會讓學生感覺學起來有趣。教學“熱”“鬧”時,我將采用追根溯源法幫學生識字。這樣,會讓學生很快記住,同時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好。

  2.在語境中識字,培養識字能力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識中有讀,讀中有悟。識字教學不能孤立進行,必須在語境中識字。教學中,我將有意識地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識字情境,采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識字,并鼓勵學生大膽尋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

  六、說教學程序

  我將本課分為四個環節來完成(幻燈)

  第一環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第二環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第三環節多種方法“識”“悟”結合;第四環節通讀全文設置懸念。

  第一環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幻燈)

  首先給學生放一卸年級語文上冊《我羝擔ü具斯具說納音),讓學生猜是什么聲音,從而引出課題二年級語文上冊《咕咚來了》(板書)。然后讓學生質疑“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聽視頻猜聲音,可以培養學生想象力,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質疑,是為了培養問題意識,我認為問題意識應從低年級培養,習慣成自然。】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幻燈)

  于永正老師說過“書不讀熟不開講”。這節課主要是識字教學,但第一課時擔負著讀通課文的任務,讀通是讀懂的基礎,所以朗讀也必須重視。第一步,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多字。第二步,認讀本課生字新詞,從看拼音讀到去掉拼音讀。第三步,指名分段再讀課文,如果哪個段落學生讀不好,糾正再讀。

  第三環節多種方法“識”“悟”結合(幻燈)

  第一、重點學習“熱、鬧”。這節課預計讓學生掌握六個生字,重點學習“熱、鬧”兩字是因為“熱”這個字筆畫多,“四點底”又是新學偏旁,再有本課總目標中要求會用“熱鬧”寫一句話。我認為首先要讓學生理解字義,才能用“熱鬧”說一句完整的話,為下一課時落實到“寫”做好鋪墊。這兩個字我采用了字理識字法,我重點說“熱”字的教學。

  首先,我板書“熱”字從甲骨文到楷體的演變過程(幻燈),讓學生猜字,并讓學生說說怎么猜到的,我估計個別學生能猜到這個字,因為學生在品德課學過漢字的演變。如果猜不到,我就把字寫出來,給學生講“熱”字的演變,點出是象形字。(幻燈)之后,我讓學生說說他們還有什么方法記住這個字。學生可能說出“換一換、結構識字、編一個小故事”等方法。如果說出“四點底”,順勢學習這個新偏旁,并告訴他們“四點底”的字一般和“火”有關系。如果沒說出再出示這個偏旁。然后問“你還知道哪些帶四點底的字?”向課外延伸。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小動物過冬》是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自然常識故事,也是一篇童話,講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怎么過冬的事情。課文有8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常在一起唱歌跳舞。第2~7自然段寫三個好朋友在一起商量過冬的事情。這部分有5個自然段都是寫他們的對話,介紹了他們不同的過冬方式。第8自然段寫他們約定第二年春天再相見。課文不僅生動地介紹了有關過冬的知識,而且表現了小動物之間的相互關心。

  二、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正確認讀本課的6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體會課文內容,了解小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培養學生自己查閱、收集資料的能力。初步學習“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

  其中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了解動物過冬的有關知識,懂得對好朋友要關心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說學法:

  二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有一定的識字能力,能夠閱讀一些淺近的文章,已經初步具有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意思的能力,并且能夠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同時,學生的詞語積累量有限,有時心中很明白,卻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教師要適時引導點撥。例如:在學習三種小動物過冬的方法時,讓學生先讀一讀,然后小組里自由討論,把小動物過冬的方法先給小伙伴說一說。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學生之間的學習、思維方式便會潛移默化地產生影響、融合,自覺地取長補短,改善自己的學習、思維方式。

  四、說課時安排、學具、教具:

  本篇課文,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完成識字教學和指導書寫。第二課時指導學生熟讀、感悟和拓展閱讀。

  教學本篇課文,準備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同時使用小燕子、青蛙、蜜蜂三種小動物的頭飾。

  五、說教法:

  有人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因此,課堂教學中應開放學生學習的情境,從而點燃思維的火花。在教學中我積極創設情境,先激起學生朗讀詞語的興趣,積極地讀準詞語的字音。然后圖中的小動物與課文中出現的動物名稱一一對應起來,讓學生在腦中建立起文中三種小動物的可愛形象。這最大程度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愿望,學生和小動物做好朋友,一同參與學習,學習就更有趣味了,學生自然比較自信,也容易獲得成功的快感。

  六、說教學流程:

  根椐對課標的認識,教材的理解,學生的學情及本文的特點,采用整體設計教學法(即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部分探究,深入理解;最后,整體理解)。

  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感知語言文字背后隱含的情感。想象小動物們第二年相見會說些什么,體會好朋友之間的關心。

  下面談談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共設計了四個板塊激趣導入;自由閱讀,整體感悟;體會感情,讀中感悟;回歸整體,拓展升華。

  (一)激趣導入: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上課時,問學生“冬天到了,你們是怎樣抵御冬天的寒冷的?”然后再談話引出課題:“小動物們也有自己的方式度過寒冷的冬天。”板書課題,并且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學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發展學生思維。同時也為學生“帶著問題”深入文本、為進行個性化閱讀做好了鋪墊。)

  (二)自由閱讀,整體感知:

  這一部分設計兩個環節: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在檢查生字學習情況。先用詞語的形式呈現生字,然后針對本課生字的特點,從讀音、字型、詞義等方面各找幾個有代表性的字進行點撥。如“商量”“暖和”強調輕聲的讀法;“暖”“商”還要強調字型。這樣一來,在一篇課文的識字教學中,就呈現出各個側重點,你還有什么好方法來記這些字詞呢?

  (這兩個小環節的設計在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學會識字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識記字詞,從整體感知入手,符合語文教學由“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原則。)

  (三)整體感悟,體會情感:

  這部分的教學都從課文中的兩個“商量”入手(“商量”一詞第一次出現在“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在一起,商量過冬的事”;第二次:“它們商量好了,約定第二年春天還在這里見面。”),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商量”的內容;第二個層次是引導學生體會從這兩個“商量”體現了什么。

  學生學習小動物們第一個“商量”的內容,教師主要引導學生找出能體現小動物們如何過冬的句段,然后點撥學生抓住其中的關鍵詞語,體會其獨特的過冬方式,并且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找出的句段可能有:

  (1)燕子:冬天快要來了,蟲子也快沒啦。我要飛到南方去,那兒暖和,還有很多蟲子。等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再飛回來。

  (2)青蛙:我不到南方去,就在這里過冬。我準備吃得飽飽的,過兩天鉆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覺。等到來年春天,再出來找蟲子吃。

  (3)蜜蜂:我早就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夠吃上一個冬天的。

  學習燕子如何過冬一段時,可點撥學生抓住“飛到南方”“暖和”“很多蟲子”等詞語體會燕子遷徙的過冬方式,并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你就是小燕子要到南方去了,會是什么樣的心情,怎么能讀出這種心情呢,;學習小青蛙如何過冬一段時,引導學生自己找找哪些詞語能體現小青蛙如何過冬的,學生可能會找出“吃得飽飽的,鉆到泥土里,好好睡上一大覺”,然后點撥學生“吃得有多飽?”“什么叫好好睡上一大覺?”從而有感情地朗讀,吃飽喝足了,好好睡一覺其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該怎么讀呢,;學習小蜜蜂如何過冬一段時,點撥學生抓住“早”字體會它的勤勞,并且可以結合一年級學的《螞蟻和蟈蟈》一課,體會“有備無患,防患未然”。

  在理解了小動物們的過冬方式之后,引導學生再和文本對話,畫出小燕子說的幾個問句,學生畫的句子可能有:

  (1)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蟲子嗎?可你不會飛,怎么到南方去呢?

  (2)蜜蜂妹妹,冬天地上都是冰雪,沒有鮮花,你怎么生活呢?

  學生讀句子,談自己的體會,教師給以點撥,如“從小燕子對青蛙和蜜蜂的稱呼中,你體會到什么?”引導學生讀出問句的語氣,同時體會小燕子對好朋友的關心。

  (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利用字詞句理解內容的方法,體會小動物們的過冬方式,學生在自讀感悟、合作交流中學習,教師只是在學生說不出、理解的不到位給予點撥、指導,并且總結學習方法——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教師的引導地位。)

  學生學習小動物第二個“商量”的內容,可以引導學生想象“第二年春天它們再見面時,會說些什么?”,讓學生體會從這兩個“商量”體現了什么,帶上頭飾進行表演,發展學生的想象力,體會朋友之間的相互關心。

  (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和文本對話,表演對話,實現文本的熏陶感染作用,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緯度目標)

  (四)回歸整體,拓展升華:

  帶頭飾分角色表演朗讀全文。

  “春城無處不飛花,萬紫千紅總是春”。語文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教材中,生活中的學習資源也是無處不在的。我給小朋友布置了兩個拓展作業(1)、《我會做》:收集有關動物過冬的資料或圖片。(2)、我會續編故事:第二年春天來了……這樣的課外練習激發了他們繼續去探究,使學生學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培養學生喜愛圖書、樂于課外閱讀的好習慣,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學生的思維也得到擴展。

  七、說板書設計:

   小 動 物 過 冬

  { 圖 }燕子 飛往南方(遷徙)

  { 圖 }青蛙 鉆到土里(冬眠)

  { 圖 }蜜蜂 蜂巢藏蜜(備糧)

  板書的設計提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突出的課文的重點和關鍵,一目了然,對于本課文的內容學習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說一說教后感:

  教學《小動物過冬》這一課,令我想了很多很多。一起教研時,我們同事在一起交流教學感受時,總少不了感嘆一句:現在的學生接觸事物多,好動,思想活躍,但上課時卻像萎謝的花兒,有時一點精神也沒有。運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教學《小動物過冬》這一課后,我感到思想豁然開朗,想馬上對大家說: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讓他們成為學習的小主人。教學時,我運用多種形式創設情境,如:教師語言描繪情境、圖片展現情境、學生表演體驗情境等等,將學生帶入意境之中,使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接近了,加深了對課文的體驗和理解。課堂上,學生仿佛一群放飛的小鳥,在天空中遨游,情緒高漲,學習興趣非常高。同時,結合我的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地把他們所思、所想、所知都說出來了。運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去教學《小動物過冬》這一課,我努力去做了,雖然運用還不夠自如,做得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從學生學習效果反饋回來的點滴,卻使我今后能自信、從容地走進新課程的課堂。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風娃娃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通過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生動形象地向學生介紹了“風為人們帶來的好處和壞處,讓學生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3、教學重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并懂得“做好事要看是不是真的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4、教具準備

  1、識字小魔方 2、多媒體課件 3、圖片

  5、課時安排

  整課計劃3課時完成,第1課時初讀課文,認識生字,學習課文1自然段。第2課時講讀二至八自然段并指導朗讀,總結全文,激發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第3課時,識記生字的形,指導書寫,完成課后練習。

  二、說教法、學法:

  這是二年級的課文,面對的學生已認識了許多生字,并能讀懂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等,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本課中我運用情境導入法、媒體輔助法、讀思議結合等方法教學。學生的學法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進行學習。

  三、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年紀小,愛猜謎語,因而我用猜謎為切入點,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導入新課。

  (二)初讀感知,檢測生字、新詞

  1、提出自讀要求: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不認識的字求助于帶拼音的小樹葉。明確了讀的要求,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十分必要,使他們有事可做。這樣可認提高讀書的效率,有利于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認讀課文中12個生字,先通過指名認讀、全班齊讀等方式加以檢查、正音,接著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識記這些生字的,在此基礎上,我適時采用了玩“識字小魔方”的游戲,讓學生主動參與,以小組比賽的形式認讀,讀得全對的小組能得到老師的獎勵。然后老師也參與其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課標中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提出幾個問題,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課文,突破重難點。

  1、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全局出發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我首先就提出了2個主要問題:①風娃娃為人們做了哪幾件事情?②這幾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此是他做的壞事呢?這里我是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圖片,這樣很快就把文章的脈絡梳理好了。

  2、對于課文內容我是從兩大板塊來教的:

  第一板塊:研讀“做好事”板塊。這一板塊我是采用“導學”的方法,風娃娃為什么要幫人們做好事?它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選擇重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在邊教的同時,邊放出有趣的課件動畫,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這樣通過媒體的輔助,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夠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悟出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風娃娃做了兩件好事后,是怎樣想的?讀一讀這一句話。從他心里想的,你體會到了什么?感受怎么樣?(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自身感受。)

  第二板塊:研讀“做壞事”板塊。這一板塊我是采用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先讓學生看課文插圖,創設情境:讓某個學生說說自己都看到了哪些糟糕的現象,并問:當你碰到了風娃娃,你會怎樣責怪風娃娃呢?你會對它說些什么?由另一個同學扮演風娃娃,這樣學生很容易進入到情境中來,與作者產生共鳴。

  風娃娃聽了人們的責怪,是怎樣想的?讀一讀這句話。由該句話引導學生去幫風娃娃找尋答案,學生很自然地就總結出了課文想要說明的道理:幫別人做好事,光有好的愿望還不行,還得看你做的事情是否對別人有用。因勢利導,從風娃娃的故事中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四)總結全文,擴散思維。

  (1)指著高興、傷心的兩個風娃娃問:你喜歡哪個風娃娃,說說理由,有的說:喜歡高興的風娃娃是因為它很可愛,樂于助人。而有的說:喜歡傷心的風娃娃是因為它有錯就改,是個好孩子。

  (2)讓學生說說風對我們還有哪些好處和壞處?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促使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激活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五)寫字指導,加強訓練

  1、重點指導“吸”和“極”。

  2、練習書寫。

  3、同桌欣賞、評價。

  4、學生再練寫。

  (六)板書設計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二年級上冊說課稿04-28

語文二年級上冊說課稿04-28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07-01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11-12

語文上冊說課稿:稱贊06-26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07-01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模板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說課稿11-11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02-17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04-27

二年級語文上冊北京說課稿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