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集合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
一、 說教材
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現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歡快心情。
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要敘述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描寫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麗景象。作者按照從天上到地面的順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態和色彩上的特點,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氣的秋景圖。第四自然段敘述了同學們秋游時在草地上盡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現了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課文具有以下特色:
(1)抓住特征,繪形繪色。作者抓住秋天里天空一望無邊、白云變幻無窮的形態特點,以及稻子、高粱、棉花的色彩特點,繪形繪色。
(2)情景兼備,真切細膩。本文篇幅短小,但是情景兼備,真切細膩。寫秋景處處關情,字里行間流淌著喜悅;寫秋游處處涉景,由遠而近,由景及人,絲絲入扣。插圖與課文內容緊密配合,意境優美生動。
(3)句式整齊,富有節律。第二、第三、四自然段多有短句排列,句式整齊,簡約靈動,富有節律,是朗讀背誦的好文章。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掌握“郊”、“涼”兩個生字,會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句話。
3、背誦課文。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如何在美讀課文中讓學生去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培養學生流利正確地說話。
二、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
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海南,對秋天這個季節的景物特征沒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因而我在教學這一課時,運用了自制的大幅掛圖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空間距離,時空差異,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對秋天景物有一個深刻認識。
2、以讀代講法
新課標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文語言文字生動優美,讓學生通過多種讀的方式(如:配樂朗讀、表演朗讀等。)反復誦讀,熟讀成誦,深入領會課文描寫的意境,以受到美的熏陶。 3、情境教學法
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力量,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迸發出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此,我在本節課一開始就運用了師生拍手齊誦兒歌《秋天到》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我還讓學生動手把秋天的美景畫下來,這一環節的設計,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既培養了學生動手的能力,又讓學生在畫畫中深刻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
4、游戲教學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我除了在以上環節中運用畫畫等多種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還設計了“摘蘋果”競賽游戲,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處于積極狀態,并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三、說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采用“讀讀——畫畫——練練——說說“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眼口手腦并用,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在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注重“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主模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陶冶情操。
四、說教學程序
一、開門見山,揭示主題
這節課我們還是去郊外秋游。請大家打開課文。
課本上有一幅非常美麗的秋景圖,你們都看到了什么?(學生暢所欲言的同時,教師相機出示圖畫。)
二、進入情境,美讀課文
(配樂)呀,這兒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師范讀第一自然段)想和老師一起到郊外游玩的小朋友,請站起來和老師一起走吧!
請同學們繼續自由地美美地把課文讀一讀,一會兒告訴老師你覺得哪個自然段寫得最美?(生自由讀課文)
(隨機教學)
1、讓學生在讀、評、畫、議中學習第二、第三自然段,感受秋天的美景。
讀: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采用多種鼓勵的方式激發學生讀的興趣。
評:讓學生實實在在的發表自己的意見。
畫:給學生一幅輪廓圖,讓學生給各種景物涂上顏色。抓住“顏色美”這一特點,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的美。
議:讓學生自由走動交流、展示自己的畫。
2、讓讓學生在玩、讀、評中學習第四自然段,感受郊外秋游的快樂。
玩:讓學生根據第四自然段的內容進行表演,在表演中切身體會快樂的感覺,激發學生用快樂的心情朗讀課文。
(讀、評的方式同上。)
三、做“摘蘋果”的游戲,進行說話、識字訓練。
1、小朋友們今天表現得可真棒,秋姑娘可高興了,她給大家送來了一棵蘋果樹。呀!滿樹的蘋果又大又紅,你們想摘嗎?可是,秋姑娘說了,你們要回答出她的問題才能摘。
2、 出示問題:
①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云有時像……,有時像……。
②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句話。
③“郊”怎樣讀?你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你會寫嗎?
④“涼”怎樣讀?你用什么辦法記住這個字?你會寫嗎?
四、整體感知,深化主題
1、再讀課文。
2、秋天的景色美嗎?你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贊美一下秋天嗎?
(學生思考,發言。)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塘沽育才學校的任亞男。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父親和鳥》,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首先我來說說對教材和學情的理解。
《父親和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最后一篇課文,該單元以“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主題。在本單元前幾篇課文中,學生們已經感受到了“愛護動物,保護自然”的重要性。《父親和鳥》則通過文中的“我”和父親的對話,讓我們感受到父親對鳥有不同尋常的了解,不露痕跡地滲透著愛鳥護鳥的情感啟示,涓涓細流般的語言讓人領略到人與自然應該是和諧統一的。
我校屬于邊遠農村校,學生所受的學前教育不是很完善,雖然一年多的語文教學使他們的閱讀能力有所提高,但把握文本深層含義的能力還有所欠缺,他們并不能很好地理清自己的情感體悟。因此,根據“三維”目標,結合本文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7個認讀字,會寫8個會寫字;
2、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練習用“快活”這一詞語說句子;
3、抓住關鍵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之情;
4、抓住課文最后一句的留白,展開合理想象,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文章對話描寫突出,因此我準備在教學中以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對話為重點,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另外,我將通過品讀重點詞句來挖掘文本所蘊涵的人文精神,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之情這一難點。
科學合理的教法學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基于此,我準備采用情境教學法、講授法,并以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為了體現語言運用的學科特點,我將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勾畫圈點的學習方法深入文本,理解課文內容,以小組討論促進學生的合作交流。
本課計劃分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主要完成以下教學任務:
1、識記生字,會寫四個字。
2、標清自然段,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如“喃喃”、“生怕”等。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找出文中有幾處對話,用橫線標出“我”的話,用波浪線標出“父親“的話,通過練讀人物對話體會課文大意。并重點解讀課文第一句,讓學生明確父親和鳥的關系不同尋常,為下節課的細致講解做出鋪墊。
第一課時,主要是引導學生經歷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的閱讀過程。第二課時則著重引導學生經歷從思想內容到語言形式的回歸,為此我設計了復習導入,再讀感悟,細讀文本,情感升華和寫字五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課件出示小鳥圖片,告訴學生小鳥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讓學生猜一猜,點擊圖片,每只小鳥身后都出示一個上節課所學字詞,加以認讀。可愛的小鳥形象緊扣課文題目,寓教于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整體交付,再讀感悟。
“讀整篇課文”是《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教學提出的要求之一。由于第一課時學生已經了解了課文大意,在此我交付一個整合問題:為什么說“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讓學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明確閱讀方向,有理有據地回答。根據我對我班學生的了解,他們會在課文中找出父親非常了解鳥的幾處依據,在自讀自悟過程中,我會巡視指導理解較慢的學生,并找出找到課文依據的學生,為后續環節的順利進行打下伏筆。
三、細讀文本,心靈溝通。
通過再讀感悟,學生會認識到父親對鳥是十分了解的,因此父親不是獵人,鳥就少了一分危險,這就初步解決了再讀感悟中提出的問題。基于此,父親了解鳥的幾處依據,就成為了細讀文本的具體脈絡。
首先、針對第3—8自然段,引導學生找出父親看動靜、聞氣味就只知道林中有鳥,并板書關鍵詞。繼而提出問題:“父親太厲害了,他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先由教師范讀第3自然段“父親突然站定,朝霧蒙蒙的樹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他喃喃地說:“林子里有不少鳥。” 此處我會重讀“望了又望”、“聞了又聞”、“喃喃”,引發學生思考父親看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然后以這樣的句式問學生“父親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他看到了……什么……用鼻子聞了又聞,他聞到了……什么……”然后他們會再次仔細閱讀課文的第四到八自然段,從中找到答案來填充我的問題。進而再引導學生揣摩第四自然段中的兩個“沒有”的作用,即從“我”和父親的對比中發現父親對鳥的觀察細致入微;第五自然段中的“生怕”一詞所表現出的父親對鳥的愛護,體會文本中蘊含的深切感情,并帶著這種感情找小組進行分角色朗讀。
細讀第9—15自然段時引導學生歸納的父親知道鳥兒什么時候唱歌,什么時候容易受傷,并板書關鍵詞。抓住三個“快活”,我會問學生“這三個快活一樣嗎”,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快活和鳥兒的快活密切相連,讀懂父親是個知鳥、愛鳥的人,并板書。再讓學生練習用“快活”說句子。
有了一系列的感情鋪墊,順勢引導孩子們再次品讀課文的最后一句“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是啊,還好父親不是獵人,否則小鳥們就會遭遇滅頂之災了。至于我和鳥的關系,有了前面的探究也就顯而易見了,不難體會到受到父親的感染我也愛鳥,想要護鳥。讓學生透視并走進“我”的心靈,受到愛心的感染,而這種通過心靈互感所獲得的良知與愛心,在孩子們的心中是最純真、最可貴、最長久的。
四、情感升華,拓展能力。
在學生領悟到這種“愛鳥護鳥”的情感體驗的基礎之上,我趁勢追問:“如果父親是獵人會怎樣?你想對這樣的父親說什么”讓學生展開想象,自主討論,并寫下來。這一環節將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與思想教育的滲透相結合,同時也是對課文內容進行一個很好的歸納,然后通過這樣的小練筆,潛移默化中深化了主題——愛鳥護鳥,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五、寫字指導。
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漢字筆畫和間架結構,因此在寫字環節中可以抓住重點做少而精的講解。本課的會寫字中,橫這一筆畫出現較多,我將重點指導學生寫好橫的變化,以“喜”字為例,可以先用一個順口溜“口上十個豆”引導學生觀察字形,說出第三筆的橫最短,第九筆的橫最長,再找學生到黑板前書寫,由學生互相評議,然后讓自行書寫,務必保證充足的十分鐘寫字時間。
六、板書設計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份粗淺設計,由于工作時間剛滿一年,經驗尚淺,對于教材和學情的把握還有許多不當之處,還望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講的課文是《從現在開始》。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說
《從現在開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五組教材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獅子想找一個動物接替它做萬獸之王。貓頭鷹、袋鼠都命令動物改變原來的生活習慣,弄得動物們苦不堪言,而小猴子卻讓動物們按照各自習慣的方式生活。課文蘊含著與人相處要尊重別人的道理。本課中的貓頭鷹和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騰”。小猴子則不同,讓動物們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深受大家的擁戴。這篇童話故事語言活潑、生動有趣,學生樂學,興趣濃厚。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題以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鞏固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通過朗讀,體會課文中蘊涵的情趣和道理。
3、教育學生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學會尊重別人。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 學會尊重別人。
難點:通過細讀課文,幫助學生弄清猴子當選“萬獸之王”的原因。
(四)課時分配:兩課時
第一課時,我主要進行識字教學,寫字教學。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我主講的是第二課時,指導學生細讀感悟,通過朗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明白相互尊重,是和諧相處的重要條件。
二、教學理念
《新課程語文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等。在教學中,要極力使學生體會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個性特點,使本文的難點在講讀中得到突破。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語文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認真閱讀全文的重點段,了解動物輪流當“萬獸之王”的過程,并抓住動物的語言,讓學生充分的讀。教給讀書方法。努力實現學生主體與文本客體的對話,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一種心靈的感受。
三、教法與學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節課,我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指導思想。根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和語文課要將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辨證統一的特點,在教師指導點撥下,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觀察獲取豐富、典型的感性材料。 在這堂課中,我采用了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引導學生自學、理解、感悟、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在教學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時,我采用“扶”“放”相結合的方式。即教給學法引路,指導合作交流,展示學習成果。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時間安排為二課時,今天我講的是第二課時。
1、復習鞏固。
通過開火車讀生詞,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2、朗讀感悟,理解課文。
《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學二、三、四自然自然段我讓學生充分地讀,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賽讀、聽錄音讀,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讀出不同動物的個性特點。
在重點理解課文第二自然段時,就是通過朗讀時的角色體驗來進行的,把朗讀和理解課文結合起來。先出示貓頭鷹圖片和第二段,讓學生在自由朗讀中感受貓頭鷹當上大王那神氣的樣子;接著通過觀察插圖,進一步感受他的神氣,然后再運用各種形式來朗讀貓頭鷹那神氣的的話。這樣,貓頭鷹的心理和個性特點在朗讀中自然而然地得到了體會。在理解動物們的感受時,創設情境,讓學生說出感受 。于是在理解“議論紛紛、叫苦連天”時,學生的體驗就非常真實,感受就非常豐富,學生們就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愛說。在此基礎上,再來讀第二段的后兩句,學生就讀得投入,讀得真切。
同樣在理解其他自然段時,也是通過朗讀,體會了袋鼠的激動、小猴的機靈;真切地感受到動物們的不滿、辛苦、擔心,以及最后的高興心情。
3、合作討論,升華提高。
通過教學二、三、四自然段,學生從動物們對貓頭鷹、袋鼠的命令叫苦連天,對小猴子的命令卻會立刻歡呼起來深深體驗到了動物對貓頭鷹、袋鼠、猴子輪流當“萬獸之王”的不同表現。我趁熱打鐵組織學生討論:誰能當“萬獸之王”?為什么?又將學生帶入了自我的情感體會,相互的討論交流之中, 從而使學生明白了要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這樣課文的重難點也就突破了。故事的結尾是水到渠成,第五自然段采用齊讀的方式一帶而過。
4、分角色朗讀課文。
在學生理解了課文蘊涵的深刻道理時,我也尊重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不同的角色,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時間,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延續。
5、作業設計。
將學生的說、寫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方面是在課后仍然注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積累語言,另一方面,進行學生的思維拓展,體現讀寫并重。
總之,在本節課的設計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致力于構建開放的、民主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學習中交流,在交流合作中學會方法,逐步提高。
五、說師生活動
新課程要求新的課堂教學要體現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生關系,改變以往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重視對學習過程的體驗,以便形成對學生終身學習有用的學習方式、方法。在這樣的交往與互動中,教師更多的是成為學生學習的服務者和學習的伙伴,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組織和指導,提供足夠的心理支持。學生應該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因此,本節課,我精心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使學生敢于行動、樂于行動;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活化石》是二年級上冊第八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教材是以愛科學為專題編排的。本課用較為淺顯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了三種古生物: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的銀杏樹,我們的國寶大熊貓,還有稀有魚種中華鱘。
根據課標和學段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和課后練習,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新奇、有趣的語氣。
過程與方法:在讀書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在讀中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初步了解一些活化石的知識,有保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說教法和學法
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根據新課標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本課我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巧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融入文本,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和深切的情感體驗。
2、朗讀感悟法。“閱讀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多種形式、反復朗讀,以讀促思,讀中感悟,從而加深理解體驗,獲得情感的熏陶。
3、體驗教學法。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活化石的趣味性,激發學生保護稀有動物的興趣。
三、說學法
因為二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充滿著對新鮮事物的敏感和極其豐富的想象力,因此,我把“自主發現”法、“合作探究”法這兩種學習方法引入課堂,為學生鋪設體驗成功的平臺。鼓勵他們自主學習、思考,大膽質疑,在合作探究中共同進步。
本課的教學準備,需要多媒體課件和生字詞卡片,課時安排:2課時。
下面我重點介紹第一課時的設計思路。
四、說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激趣導入:
1.出示課件,向學生介紹一點古代生物的知識,然后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鮮活而精彩的畫面能激發小學生的興趣,感受神奇,產生向往之情。)
2.板書:化石。你見過化石嗎?在哪里見過?它是什么樣子的?(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用語言的形式把看到的畫面表達出來。師尊重他們的個體感受,并鼓勵指導他們說較完整準確的話,激發其說話熱情。)
3.板書:活。化石怎么是活的呢?同學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帶著問題讀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或小組內互相幫助解決。
(自主識字與小組合作的形式相結合,能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學習效率。)
2、出示生字詞:引導學生自讀、評議、指讀、齊讀、開火車讀、小組賽讀,做猜字游戲等多種形式學習生字。
3、交流識字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從而把枯燥的識字變成有趣的識字活動,扎實有效的進行識字教學,切實落實識字教學作為低年級語文教學重點的學習目標。
(三)、細讀感悟,讀中悟趣:
1、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介紹了哪幾種活化石?
學生自由匯報,師相機板書: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
2、你最喜歡哪種活化石,把有關的段落多讀幾遍。
3、重點指導第二段“銀杏樹“:
①自由朗讀,通過讀書你知道了什么?學生交流。
②教師相機板書:珍貴小扇子長得慢
教師抓住銀杏樹的特點,指導學生朗讀。采用自由讀,指名讀,評價讀,教師范讀等不同讀書方式,滲透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教師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銀杏樹,幫助學生讀好課文。
3、剩下的兩個自然段,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選擇小組喜歡的小節用不同的方式朗讀,可以齊讀、男女生分讀、表演朗讀等多種匯報形式。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在本環節的教學中教師始終把握閱讀教學以“讀”為本的特點,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6、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激發學生保護稀有動物的意識)
(四)、拓展延伸:
請小朋友們把課前收集的有關活化石的資料,來和同學們交流。
(現代信息社會,學生會利用網絡資源,是他們今后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本領。這一環節的設計,激勵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學習,激發他們愛護珍稀動物的意識。)
總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力圖體現以下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5
今天我來說一說《黃山奇石》這篇課文。說課的內容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說教材,第二部分是分析學生,第三部分說教學目標,第四部分說教學設計,第五部分是說教學效果。
一、說教材
《黃山奇石》是部編教材語文二年級上冊的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講的是聞名天下的黃山風景區有無數奇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課文圍繞著“奇石”具體寫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四個景點,根據巖石的形狀展開合理的想象,把巖石寫得形象、逼真、有趣。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課文最后一段還簡單列舉了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強調黃山的奇石很多、很有趣。
本文語言淺顯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是一篇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培養學生觀察和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熱愛之情的好教材。
作為小學低段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知識,表現欲望較強,喜歡展示自己。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已經能夠自主學習,能夠與他人合作學習。但學生對黃山奇石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表達能力、對事物的細致觀察能力也處于薄弱階段,對課文理解有一定難度。
因此,根據新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本課我設定兩課時,課文教學在第二課時。今天說課中的教學過程為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黃山奇石的獨特和美麗。。
2、通過品讀重點詞句,體會黃山奇石的生動有趣,學習你人、比喻的手法的運用。
3、指導書寫“閃、狗”2個生字。
4、結合圖片想想其他奇石的形貌,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重點詞句,體會黃山奇石的生動有趣,學習你人、比喻的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結合圖片想想其他奇石的形貌,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
2、問題教學法;
3、延緩評價法;
4、媒體輔助法。
三、說學法指導
1、合作學習,培養團結協作能力;
2、讀議結合,感知文中的意象美;
3、入境促說,訓練觀察能力及口語表達;
4、自由想象,強化感受,發展書面語言。
四、說教學流程
一、復習檢查
1、檢查生字認讀
2、認讀詞語。
二、品讀課文,欣賞“奇石”。品讀2~6自然段。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的2~5自然段,用筆畫出文中所描寫的黃山奇石的名字。
2、邊讀邊想:如果我們全班都去黃山,你會在那快石頭前面拍照?
3、品讀課文,欣賞“奇石”
1、學習第二段
(1)課文中哪個自然段介紹了仙桃石?翻開書找一找。
(2)誰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仙桃石是什么樣子?你從哪兒看出來?(看著圖說一說)
(3)仙桃石這么大,又在這么高的地方,它是怎么來的呢?加上想象說一說。
(4)指導朗讀說的真神奇、真有趣,更有趣的是仙桃正好穩穩當當的放在了石盤里,像招待客人一樣。其實這是誰的功勞呀?對,是大自然創造出來的,讓我們讀出仙桃石的有趣,和對大自然的贊美吧!
2、學習第三段
(1)同學們,剛才老師引導大家抓住仙桃石的樣子,加上豐富的想想體會了它的神奇、有趣,那么,課文中是怎么介紹“猴子觀海”的呢?(出示圖片,指名朗讀。)
(2)從哪兒體會出“猴子觀海”的神奇、有趣?
哪句話寫出了猴子的樣子?看看圖,再從課文中找一找。(出示句子)
哪幾個詞寫出了猴子的動作?請你坐在凳子上學一學。有趣嗎?更有趣的是,猴子竟然在干什么?(看云海) 課文中哪個詞也講了黃山高呢?(陡峭)
(2)指導朗讀
3、學習第四段、第五段
4、齊讀第6自然段。
5、回歸文題,體會“奇”的意思。
欣賞了這些黃山奇石,你覺得這些奇石最大的特點是什么?(有趣、神奇)題目中“奇”字的意思可以用文中哪一個詞來概括?(奇形怪狀
三、學習寫作方法。
四、仿寫奇石
五、關注寫字,提高寫字習慣。指導寫“閃、狗”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這節課我安排學習“陡峭”兩個字,它們是一個詞語,也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有利于書寫指導上的遷移與模仿,能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少說一些,多練一些。
六、布置作業
背誦課文2~5自然段
五、【說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上,我首先首先指導學生學習“仙桃石”,“猴子觀海”引導學生用感情朗讀、畫、抓重點詞、動作表演等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他們的興趣很濃,產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但是教學時間沒有把握好,前松后緊,教師語言不夠精煉,還請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假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23課,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里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這一課需要用兩個課時完成。
二、 說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良”等九個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并且在讀中有所感悟和生成,能展開想象仿寫句子。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4.課時內容目標:使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愿望。
三、說理念
語文課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讀本。讀是語文教學最古老的方法,也是語文教學成功的一個顯著標志。語文教學以讀為主,詩歌的學習尤其如此。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漸漸進入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去,在讀中感悟理解,在讀中觸發情感,在讀中培養學力,提升思維。本設計力求體現以下特色:
1.展示讀書過程。學生接觸文本,總要經歷從不會讀到會讀,讀不好到讀好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先感知后理解、從學會到表達,讓學生把隱藏的認識過程顯現出來。
2.滲透讀書方法。《語文課程標準》強化“過程和方法”,要求教師把視角中心轉到學生身上。在引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把讀書的方法滲透其中,創設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來運用、提高,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鞏固。
3.明確讀書目標。語文課堂上的讀書目的主要是學習語言。通過學習文中規范、精美、鮮活的語言,幫助學生構建新的語言范式,改造自己的口頭語言,促進消極的語言向積極的語言的轉變。
4.提高讀書質量。最理想的讀書目標是超越文本、超越作者,對文本進行創造性的解讀,讓學生的注意中心由作者、文本轉移到自己身上。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許多共鳴,有創作新的“假如”的欲望,教師要滿足學生的需求,并作為學習的伙伴參與其中。
四、說教學流程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談個性化感受。
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精華,它融音樂,美術,文學于一體,以精辟的語言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教學初始我先請學生聽配樂朗誦,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在自讀課文后了解主要內容,提出問題:①作者用神筆畫了什么?②為什么要畫這些東西?以此引導學生概括文意,把握全局。在學生逐段概括時,我把大家概括的內容展示于黑板,使學生對詩歌內容有更直觀的了解。
2.識記生字,理解詞語,交流個性化識字方法。
傳統的學習方式是把學生當做知識的容器,任憑教師無休止的“填鴨”,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不利于學生創造潛能的激發。教學中,我努力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性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究性學習。 先以開火車的形式檢查自學成果,對于易讀錯或記憶有難度的字在全班交流,共同識記。
3.細讀課文,感悟內容,練習有感情朗讀。
這首小詩語言淺顯,內容簡單,學生極易理解,因此教學時使學生整體把握小結內容后,我把重點放在感情朗讀上。可以先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情感。閱讀亦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在此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1、有節奏地讀2、有節奏又有重音地讀3、帶上表情美美地讀。層層遞進,讓學生感受詩歌的美感。
如何帶著表情去讀,可想象著詩中所描繪的畫面讀,可把自己當成小作者讀,還可以加上動作……總之把學生讀得精彩之處加以總結,學生用上這些方法繼續練讀。最后教師引讀,達到背誦,從而解決又一重難點。
4.升華感知,擴展延伸,發展學生語言。
在學生充分閱讀,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后,再引導學生回到整體,說說此時的想法與感受,比如你認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從中受到什么樣的啟發,使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愛心,并產生關愛他人的愿望,從而實現本課的情感目標。最后擴展延伸,說說假如你有一枝神筆,你會干些什么?讓學生盡情想象,暢所欲言,進一步發展學生語言,培養愛心。
總之,整個設計我注意把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的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在輕松愉悅中掌握知識,發展語言。
以上內容是我在備課時和教案一起準備的說客稿,我執教《假如》這篇課文后,我有一些想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總的說來,我個人認為本節課還是不錯的,基本上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了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鍛煉。
全文通過“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小樹、小鳥和西西畫”來連成一條主線,當然因為時間限制,重點朗讀指導的只在第一段,后兩段有待加強鞏固。在品讀全文后,啟發學生合作討論,想一想、說一說,給它們畫更多最需要的東西,試著整合文本,縱向地深入文本。課并不到此為止,世界上還有更多的動物朋友、植物朋友、人類朋友,你最想幫助誰?誰最需要幫助?拿起手中的神筆,把你們的愿望說出來,寫出來,以說話,寫話為載體,既橫向拓寬了教材,又不偏離語言文字訓練的本質。
“每一個兒童,就其天資來說,都是‘詩人’”。這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學生觀。在本課也能得到真實的體現。兒童充滿了想象力、創造力,他們希望認識社會、改造自然,在兒童的心靈里,有著赤子般的真情,有著火山噴發般的力量。雖然他們往往只能“假如”,但是這些“假如”都是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是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朗讀這首詩,能讓學生產生共鳴,產生那么多新的“假如”,能在學習期待中得到發展,這就是我們的教育出發點和歸宿!
另外,在這節課上我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如:學習第二小節的時候,我拋出的問題是:你像老師那樣,在需要停頓和重音的地方用符號表出來,結果孩子們幾乎標不出來。原因就在于低年級學生,單純的強調朗讀技巧,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假如換一種教法:當你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沒有吃的沒有喝的,餓的發慌,這時候,你的心情怎么樣?這樣學生就會很自然的說出很孤單、很無助的感覺。然后老師接著引導而此時的小鳥也是這樣在家里(苦苦等待 餓的哭泣)。在這個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學生的體會應該是比較到位的。
因此,要想上好一節課,大框架確定后,還要在細節上多下功夫,只有考慮的周全,才能應對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種種問題,并能作出較恰當的回答。有時侯,一節課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不起眼的小問題而顯得精彩,使整節課顯得有生機。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7
《秋天的圖畫》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中的一篇描寫秋天豐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濃艷的筆墨為讀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豐收、喜慶和熱鬧。整篇課文句式錯落有致,讀來朗朗上口,很適合低段兒童的朗讀訓練。特別是中間四句:“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不僅讀來有滋有味,它整齊對仗的句式,更是孩子們進行模仿說話寫話極好的訓練點。
1、秋天是美麗的、可愛的、喜悅的,為了孩子們能感受真正的秋天,投入地、盡興地、愉悅地學習課文,我對教材做了如下處理:
⑴ 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文的過程中能真切地感受濃郁的秋色,針對富陽的氣候特點,我進行了重組教材,將第一單元的課文后置到了十月份,這樣我們就可以一邊學文一邊帶孩子們去大自然中找秋天,畫秋天,寫秋天,頌秋天,真正達成情感目標和知識能力目標同步發展的目的。
⑵ 適量的從課外引進一些學生喜愛的描寫秋天的古詩、兒歌和散文,在拓寬學生的閱讀面的同時,讓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形式。
⑶ 與音樂老師商量是否能與此同時教一些贊美秋天的歌曲,讓孩子們多維的感受秋天美麗與喜悅。
2、根據文本的語言特點和孩子們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⑴ 會認本課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⑵ 體會秋天的美麗和喜悅,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⑶ 能夠仿照課文中的一些句式,寫一寫秋天的其他景物。
⑷ 通過拓展閱讀,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秋天的特點,積累更多的語言表達形式。
⑸ 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秋天。為了突破重難點,我結合教學目標,計劃用三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
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理解了課題,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學會了生字,并理解了部分詞語,完成了第一個教學目標。第三課時帶學生走進春秋公園觀察秋天、欣賞秋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贊美秋天:如畫秋天、寫秋天、唱秋天等。
今天我所執教的是第二課時,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我預設要幫助學生達成的是第二、第三和第四個目標。為了能較好的達成這些教學目標,我采用今天這樣一個教學設計,下面我就這個設計來談談我的設計理念和課堂教學的反思。整個課可以分為四大部分:
① 第一步:以詩導入,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秋天的圖畫》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切地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和文中意境的美,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因此,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迅速走入文本成了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李吉林曾經說過:“教師的情感對于兒童來說,是導體,是火種。教師要善于將自己對教材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學生在完成了第一課時的教學后,對秋天的美麗和喜悅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如何才能讓這種感受進一步升華,讓他們不僅有對秋天美景的喜愛,更有對文中優美語句的喜愛。課后我反復地研讀了課文,讀著讀著,我發現這篇散文讀起來更像一首優美的詩歌,于是我以中間四句為主基調對其他的幾句進行了修改,果然讀來更朗朗上口了,而且這樣的修改也突出了重點句式,便于學生的朗誦和仿寫。后來我便在課堂上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當舒緩優美的鋼琴曲響起時,教師開始動情地朗誦小詩,將學生帶入那幅詩意的秋天的圖畫中,如果孩子們的情感已完全投入,他們會情不自禁地為老師鼓掌,當老師問:“想讀嗎?”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像老師一樣去朗誦詩歌,這時學生情感就得到了真正地激發,因為他們朗誦時的表情是投入的、幸福的、詩人的。在讓學生反復地動情地朗誦之后,再讓學生來談讀后的感受就比較到位了。
② 第二步:賞讀重點句,發揮想象,指導朗讀:
如果說前面的教學是朗讀指導的第一步,學生通過仿讀對課文的朗讀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那么朗讀教學的第二步就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一些朗讀技巧,來品味經典語句,體味文本意境。所以在前一環節讓學生動情朗讀和談感受之后,我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從那些句子感受到了這份快樂?”將學生的思維從感性逐漸帶入理性,孩子們很聰明很快就找到四個重點句。這時問題出現了,孩子們整首詩都已經讀得很有感情了,接下來我又該如何指導朗讀這四個句子,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呢?這時我想到了愛因斯但的一句話:“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對,動用學生的想象,讓學生眼中的文字活起來,不僅能幫助孩子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美麗的圖畫,而且還能潛移默化滲透比喻句的教學,為學生奠定寫的基礎。于是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請再讀讀這四個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從今天的課堂教學看來,這一環節確實還是挺出彩的,孩子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所以后面讀這四句的時候,情感上更多了一份有趣和可愛。
③ 第三步:發現規律,欣賞文外景,讀寫結合: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切實把握好語言訓練的點,扎扎實實地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這篇課文中的四個重點句,句式整齊,對仗工整,是很好的仿寫載體。在第二環節想象朗讀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就能發現四個重點句的句式規律。再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秋天的美麗圖景,讓學生在感嘆之余,用手中的筆,模仿課文的句式盡情書寫一番,可謂水到渠成。針對一些中下學生即興訪寫難度教大的特點,我采用了小組合作,選擇其中的一幅或幾幅寫一寫,讓孩子們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愉悅地學習知識。
④ 第四步:拓展閱讀,走出課堂,豐富積累:
語文專家指出:語文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僅僅學會課本上的幾篇文章,這些文章再怎樣經典,它也不過是學生學習語言的一個摹本,要真正的學好語文必須閱讀大量的書籍,積累大量的語言素材,豐富自己的社會閱歷。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和習慣,指導他們做個細心觀察的人,在社會生活中學習語文。所以我在課的最后一環節,將學習語文的觸角伸向了課外,不僅插入了課后的選讀課文學習,讓學生在不同文章的比較中,感受語言表達的多樣性,秋天景物的神奇有趣。還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去感受秋天,尋找秋天,畫秋天、寫秋天……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贊美秋天。這一活動將安排在第三課時,希望到時孩子們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0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8
一、說教材
《“紅領巾”真好》一文是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本課是一首清新優美的兒童詩,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實際,語言生動活潑,課文插圖形象傳神,意境高遠。全詩分三節,結構基本相同,每節都采用了自問自答的形式展開敘述。整篇課文采用了擬人的手法,為人們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潑、動人的畫面,唱響了一曲人與自然合諧相處的美與愛的贊歌。
紅領巾、小鳥對于學生來說都非常熟悉。課文圖文并茂,學生們樂于接受。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學、朗讀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中應在充分挖掘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發揮詩歌利于朗讀的優勢,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多形式讀文,體會小鳥的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感受“小衛士”的快樂自豪,從中受到美與家的啟發熏陶,激發積極投身愛鳥護鳥公益活動的熱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如下目標:
1.知識和能力:
認識“嘰、喳、蓬、躍”等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發現識字規律。借助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在朗讀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讀,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有愛鳥護鳥的意識,感受到做“愛鳥護鳥小衛士”的'快樂與自豪
三.說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蓬”、“撲棱棱”的正確讀音。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四、說設計理念
1.“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在識字教學時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視識字方式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在閱讀理解上,利用課件的動畫效果,學生的角色表演,教師的語言描述,創設情境,架起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入情入境的學習語文,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情感體驗,引領學生自讀自悟,進行審美和探究。
2“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讀,還學生以真正的“讀者”。并在讀的基礎上,學生經歷感知、思考、探究、交流等多種學習過程,發展思維和語言,加強理解和體驗,從而促進語文能力的提高。
五.教法學法
教學時,我遵循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按每段課文的深淺程度,選用如下幾種教法方法:
1.談話激趣法
2.整體閱讀法,這種方法是從教材的整體出發,采用“從整體入手--分解導讀--再回歸整體”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這種講讀方法,既體現了小學語文教材(一課一事)的特點,也符合兒童由“整體--部分--整體”的認識規律。
3.情境教學法
教師根據講解的需要,可運用電教手段,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能化靜為動、化遠為近、化抽象為具體,寓教于趣,寓教于樂,提高教學效果。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六,說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
(出示紅領巾)這是什么?(板書課題)你可以給它加上一個量詞嗎?(一塊紅領巾),引導學生質疑:讀了課題,想知道什么?如:是誰贊揚“紅領巾”真好?它們為什么要贊揚少先隊員呢?
(二).初讀課文:理解課題“紅領巾”指的是誰?
1.要求學生借助漢語拼音,先讀準生字的字音,再輕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字音重點:“蓬、棱”都是后鼻音,“喳、巢、嶄”是翹舌音。提示:“棱”在“撲棱棱”詞中變讀為一聲。
展示生活識字成果:“牌”字在哪兒見過?(門牌號、刻字牌匾)
編歌謠識字:幾只小雞嘰-嘰-嘰,一群小鳥喳-喳-喳。
2.指名分節試讀課文,讀后評議。
3.整體感知:你讀懂了些什么?
板書:“快樂的小鳥”
“機靈的小鳥”
“愛鳥‘紅領巾’”
4.現在你知道了紅領巾是誰了嗎?所以,課題中多了一個標點符號,那就是雙引號,表示這里的紅領巾指的是少先隊員。
(三).學習第一小節:可愛的小鳥
1.師:清晨,太陽慢慢地張開了笑臉,寂靜的大森林熱鬧起來了,你聽,誰來了?(幾聲鳥叫)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小鳥吧!
你看到了什么?或你覺得這些小鳥怎么樣?(可愛機靈活躍快樂開心)
2.清晨,這些可愛又機靈的小鳥在森林中干什么呢?請小朋友們打開書126頁,自己讀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3.它們在林中干什么呢?指名說。
(1).多么快樂,多么活躍啊!自己讀讀這些詞語吧!(出示詞語:唱歌,嘰嘰喳喳蹦蹦跳跳蓬松撲棱棱捕捉害蟲)
(2).誰來帶大家讀讀?
(3).開火車讀
(4).你能用上面的詞語來說一句話嗎?理解“蓬松”的意思。它的反義詞是什么?
4.誰愿意用朗讀把可愛的小鳥帶給大家?(指名讀,隨機正音)
其他的小朋友邊聽邊想,你覺得這是一群怎樣的小鳥?你想怎樣去讀呢?
嘰嘰喳喳:唱歌多么快樂啊。(應該讀得歡快)。
蹦蹦跳跳:小鳥跳得多么輕巧啊。(應該讀得輕快)
一會兒一會兒多么自在,多么悠閑啊。
多么可愛的小鳥啊!誰再來讀一讀。
1.指名后師生對讀
2.和你的同桌讀一讀
(四).寫一寫:理躍捉
七.說板書設計
“紅領巾”真好
少先隊員
可愛的小鳥
機靈的小鳥
愛鳥的“紅領巾”紅領巾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9
今天我優秀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27課《清澈的湖水》。
文本解讀:這是一篇文質兼美,寓德育、審美、環保于一體的文章。課文記敘了一位名為小潔的女孩自覺保護環境的新事,小潔不僅是保護環境、珍惜美的孩子,還是一個會發現美、欣賞美的孩子。文本的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就仿佛是自己生活鏡頭的再現,通過學習本文,教育孩子們保護環境,珍惜大自然呈現給我們的美景,做一個會欣賞美的孩子。
例文理念:依據新課改精神,本次教學例文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以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瞅為指導,通過“自讀自悟”來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并結開文章圖文并茂的特點,啟發學生思考想象,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的教育熏陶;通過自我感悟,升華主題,并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達到“學語文、用語文、語文生活化”。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用“像……像……仿佛……”的句式練習說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以及參與社會實踐能力。
(2)情感意識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意識。
(3)態度習慣目標:養成積極思考,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以主人翁的態度參與學習,參與實踐。
教學重難點:通過對重點詞句的賞析、品讀,體驗人與自然的調和美。
教學方法:采用我校校本研究教法“分類整體品讀法”、情景導入法、媒體輔助法等
學法指導: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生進行自讀自悟的指導。
教學進程:
一、進入情景,感知美:
1、景色美與行為美的調和是本文的主題,所以我先要讓學生感受課文為我們呈現的美景。我以俄邦作家契可夫的話引入課題:“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學們你們有沒有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呢?隨即,我出示課本插圖,指導學生瞅察,進行簡單的說話訓練。把學生帶入這樣的情景之中:一灣清澈的湖水,湖面水平如鏡,倒映著藍天白云、青山綠樹,岸邊的山石奇形怪狀,湖水中的小魚活潑可愛,暖暖的春風輕輕地撫摸著游人的臉龐。
2、正當學生暢游在這如畫卷般的湖面上時,我隨即出示課件:小船和小潔一家人。引入新課:這游船上的人怎么樣呢?立刻抓住了學生進入文本的需求。
二、走進文本,感受美:
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理解課文就有層次有目標地進行朗讀。這里采用“四步品讀法”。第一步:讓學生讀準、讀通課文,想想課文是什么體裁的文章;接著再讓學生帶著問題讀:“這篇課文講了件什么事?”第二步:請學生小聲讀課文,提出本課的統領性問題:小潔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學生在自己學習和思考先進行匯報交流:小潔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學生可能只能想到小潔是個會“保護環境”的孩子,教師可以直接通知學生,小潔還是個會欣賞美,懂得珍惜美的孩子。
三、品讀文本,欣賞美
在理解了人物的特點之先,我們就和孩子一起走進文本,進行第三步:品讀文本,欣賞美。這時用課件出示課文1、2、3和第4自然段的前一部分文字,引導學生品析小潔是個會欣賞美的孩子。
在朗讀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特性選擇,這里我先讓孩子自己讀文字,讓他們思考哪些語句能表現出小潔是個會欣賞美的孩子,并用筆圈劃出相閉詞句。依據孩子的回答,分別引導學生理解:小潔欣賞到山石奇妙、湖面平靜、小魚有趣。并相機指導朗讀。
品讀文本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解基礎上,這里首先要讓學生理解什么是“欣賞”?然先讓學生匯報哪些語句能說明小潔是個會欣賞美的孩子,先讓孩子說自己的見解:為什么這句話說明她會欣賞美?就因為她發現山石奇妙、湖面平靜、小魚有趣,想象力非常豐窮。這里要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展翅欲飛”“變幻的山巒”“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理解詞句的方法很多,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讓學生在表演中理解“展翅欲飛”,用學生的親身經歷理解“變幻的山巒”,用想象來理解“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
感情朗讀是建立在一定的情感基礎之上的,怎樣利用學生對這山水的感情,激發他們讀書的欲望?我想用窮有指引性的評價引領學生走進文本。“這么奇特的山石,你會欣賞嗎?讀給大家聽聽吧!”“你的朗讀讓我看到了那可愛的小兔子。”“你讓我看到了小魚躍出了水面。”“你真會欣賞小魚的表演。”再用詩一般的語言引領學生進入那如詩般的情景,師描述深情描述,生閉眼想象:“湖水清澈平靜,像面鏡子,湖水里倒映著湛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變幻如夢的山巒,小船悠悠,微風拂面,小潔覺得自己在天上飛,又仿佛在水里游,多么奇妙的覺得啊!你愿意把這種覺得帶給大家嗎?”
理解課文是基礎,讓學生從課文中受到啟發,并自己學會如何應用,這是語文的農具性作用的體現。在學生理解了小潔是個會欣賞美的孩子之先,我問學生:你想不想做個會欣賞美的孩子?于是我出示多種圖片,(天空白云、彎彎的月亮)請學生用自己獨特的理解來欣賞它們,達到語言文字訓練的目的。
“ 像 ,像 ,還像 。”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0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二》,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本節課的教材分析
本課的十二個詞語,描繪出一幅幅在素質教育理念下的學校生活畫面。學生通過讀詞語、想畫面、識生字,一定會感到熟悉、親切、有趣。
2、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3)留心觀察校園生活,體驗課余生活的多彩與樂趣。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生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教學難點:感知詞句的意思,感悟動詞的準確運用。
4、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詞卡片。
二、說教法:
這節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模式為主線,還將借助多媒體課件、詞卡片等幫助學生理解體會。
三、說學法:
老師在教學先讓學生自學,接著安排小組討論,最后安排鞏固練習。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和感悟詞句的意思。
四、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這樣開展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說課的核心內容。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錄像,請大家認真看、仔細聽,看片中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他們在做什么,一會兒說給大家聽。
放錄像:校園生活片斷。
2、誰來說說剛才你從錄像中都看到了什么?(根據學生說的內容,老師出示新詞卡:練書法、畫圖畫、下象棋、彈鋼琴、拉二胡、唱京戲、栽花草、喂鴿子、養金魚、做航模、學電腦、觀天氣等。)
3、指導學生說話:誰在哪干什么?
如:小明和小芳在校園里栽花草。
亮亮和月月在教室里下象棋。
……
4、小結:校園生活多有意思啊,讓我們也加入到他們的活動中吧!
(二)學習課文
1、出示自學提綱,讓學生自學。
(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可以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
2、檢查自學情況。
在檢測時先讓學生說出每幅圖的意思(誰在干什么),教師隨后在圖片下出示相應的詞語。接著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生字。
3、分析字形。
在分析字形時,教師先跟學生復習識字方法,再讓學生按所學的識字方法進行小組討論,討論完后小組派代表匯報。(這樣既可以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4、學習詞語。
在學習詞語時,教師也是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在認讀詞語后,教師分別把表示動作的詞和多音字顯示出來。(這樣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知識方面得到延伸。)
這個教學過程的安排,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機會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突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構思,把時間、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在活動中學習,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五、鞏固練習
在練習中教師出示課件、詞語卡片,讓學生認讀。(通過認讀來鞏固學生這節課所學的知識,這樣使整節課的重點更突出。)
這節課,為了讓學生讀寫相結合,教師又指導學生書寫比較難記易錯的字——“琴”。
六、游戲
在學習完后,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又來一個輕松環節“玩游戲、編兒歌”。(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七、總結
先讓學生對本課所學內容進行總結,教師再來歸納這節課的知識。
八、課外作業
為了讓學生課后復習功課,教師布置口頭作業“認讀生字和詞語”。(這樣讓學生回家后有目的復習功課。)
九、說板書
板書:
1、部件分析法。棋、彈、鋼、琴、胡、戲、
識字方法:
2、熟字換偏旁。喂、鴿、養、航、模
3、熟字加、減偏旁。
練書法畫圖畫下象棋
彈鋼琴拉二胡唱京戲
栽花草喂鴿子養金魚
做航模學電腦觀天氣
因為這節課的重點是:認讀生字詞、熟讀課文,所以板書方面,教師把這節課要認的字、詞語和識字方法全貼地黑板上,讓學生一目了然,力求取得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我們成功了》這篇課文來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三組第11課。這篇課文所介紹的是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喜訊傳來,北京人民到處歡歌笑語、人潮如涌、熱淚橫飛.從這歡樂的場面背后所折射出來的是中國人近百年的主辦奧運會的夢想成真;所透露出的是中國的綜合國力在國際上得到了應有的承認;所表露出來的是中華兒女的拳拳愛國之心。在文章的第一段交待了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的訊息,接著以“喜訊傳來,人們不約而同地涌上街頭,北京立刻變成了歡樂的海洋”而統領全文。接著描寫了門廣場和中華世紀壇這一歷史建筑物和現代建筑物前,人們激動、歡樂的場面。最后一段“2008年,奧林匹克旗幟將在中國北京高高飄揚”。這句話,不僅是一個訊息,而且還賦予了很多意義:對奧運的憧憬、對成功舉辦的期盼、申辦成功后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等。文章字里行間所流露出來的那種愛國之情是我們無法不關注的。
申辦奧運成功的那一年,我們的學生年齡并不大,不過三四歲。對當時的情形并不了解,更重要的是這些孩子并不明白,申辦奧運會成功意味著什么。這是他們生活上的空白區。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的學習知識。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要求和愿望的人。”我覺得這一課,如果讓孩子適當地了解中國申辦奧運的艱辛,在歷史上,中國的奧運之旅是的漫長而艱難,更能讓孩子覺得語文與生活相通,文人所關注的問題也是生活中億萬人同樣關注的話題,使之愛上這門學科。針對這樣的學情和文情,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朗讀、學習中,體會到申奧成功后人們激動、歡樂的場面,激發起愛國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有感情地朗讀是本課的重點所在,同時,識字教學也是重點。對于低段的孩子來說,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與智力因素的培養是同等重要的:本課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主要是培養學生正確書寫、認真讀文、用心感受的習慣。低年級的形象思維占優勢,理解申奧成功后,人們激動、歡樂的場面,激發起愛國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是本課的學習難點所在,生字詞“不約而同、聚集”的理解也是學習難點所在。
課文是一個整體,我們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也要考慮到整體性的原則。以往的教學有存在這樣一個問題:第一課時空,第二課時擠,第三課時空。同時安排得沒有坡度,不能在教學中讓學生課課皆有得。因此在備課時,我都會根據課文實際情況,給課文分課時,每個課時都有訓練重點所在,都有明確的目標,這樣做更能有的放矢。
本文的課時安排如下:
第一課時:
1、通過交流課前所收集的資料,初步了解中國申辦奧運的近一百年的歷史,及申辦奧運的條件等。
2、會認14個生字,會寫“申、匹、互” 等7個生字。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理解“涌上街頭”所表達的激動,理解“不約而同”所表達的是億萬人齊心合一,共同關注申奧有問題。會用“不約而同”說話。
第二課時:
1、進一步認識14個生字,會讀會寫3個生字。
2、通過理解“歡樂的海洋、聚集、揮舞、高呼、歌如潮、擁抱”等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讀中在理解中初步培養起愛情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說教法、學法
方法在古希臘里是道路的意思,是解決問題的途徑、手段,正確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是走向成功的橋梁。
根據文本情意濃厚、所描寫的場面熱烈的特點。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是:
1、理解朗讀法:朗讀是從章節的美感入手,來熏陶朗讀者的情懷。但這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閱讀者要能夠從音節或者音節所描繪的對象中感受到美的力量。那就是要求朗讀者對語言所描繪的內容有較為深刻的把握。脫離了這種把握,朗讀就變成了淺層次的東西,無法深入到文本所蘊藉的美中去了。理解朗讀法可以使朗讀從淺層次的狀態轉入到真正的對美的體悟中去。
2.情境教學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并通過恰當的方法把學生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才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特別是本文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這種方法尤為有效。
由于學生對這一課所描述的內容,缺乏生活經驗,因此本課指導學生學會的學習方法是:
1、讀書入境法:朗讀是一種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著力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齊讀、輪讀;自由讀、男女讀、分組讀;輕聲讀、快速讀、誦讀、范讀、引讀等。)讓學生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優化學生的綜合素質。
2、合作探究法:《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藍樹葉》這篇課文以李麗借綠鉛筆為線索,記敘了一件發生在兩位小同學之間的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讀后自然受到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教材還配有兩幅插圖,第一幅圖照應第二段的內容,第二幅圖照應第五段的內容。教學時要體現如下思想:
1.發揮漢語拼音幫助識字的作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詞句。
3.根據不同人物選擇不同的語氣、語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4.理解課文重難點。教育學生從小就以助人為樂為美德。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及二年級小朋友的實際水平,心理特點及認知規律,我打算用兩課時教學,目標設置為:
1、認識本課“術、鉛”等9個生字,會寫“由、術”等10個生字。
這目標的確立是因為課標告訴我識字教學是低段閱讀教學的重
點,因此我把它定為重點目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因為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為了讓學生在識字學文中滲透人文性,所以把這目標定為重點目標。
3、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難點。
三、說教法
1、圖文結合
這篇課文雖不是看圖學文,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無疑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有極大幫助。倘若學生能夠觀察細致,就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真可謂一箭雙雕。
2、讀中感悟
學習第二至四段,圍繞“借”與“不愿借”的四次對話,著重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詞句,在讀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在讀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3、遷移
結合課文內容,實現由讀到寫的遷移。這種練習的設計有利于發掘學生創新精神,提高教學效率。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出示圖畫,引起學生的疑問:我們看過的樹葉都是綠色的,為什么畫上的樹葉是藍色?這樣,變老師的提問為學生的質疑,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體現課堂上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促進主體的發展。
(二)、讀中感悟
學生的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之后,我引導學生三讀課文:一讀,借助拼音,自學生字詞,把課文讀正確;二讀,引導學生理解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讀好人物對話的語氣。三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情感熏陶
語文的基本性質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一、二年級的閱讀年段目標也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孩子樂于與人交流自己在閱讀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時,孩子們已對文中的兩個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讓孩子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假如你當時也在場,你想對林園園說什么?”孩子們暢所欲言,他們可能會這樣:“園園,老師經常教育我們,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你們是同桌,更應該象親姐妹那樣團結一致,互相幫助,才對呀。”……當學生討論完畢,老師及時鼓勵他們真是一群能說會道,樂于幫助別人的好孩子。并且板書:互相幫助。
五、說板書設計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3
說教學內容:
本課是小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第三篇講讀課文。小柳樹和小棗樹各有長短,怎樣看待每個人的長與短,是課文的立意所在。課文借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情況的不同,賦予它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小柳樹因自己長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棗樹;而小棗樹不因自己長得沒有小柳樹好看而泄氣,也不因自己能借又大又紅的棗子而自大,相反還夸獎小柳樹。
說教學目標:
1、正確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2、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說教學重點、難點:
1、有語氣的朗讀課文。
2、懂得怎樣看待別人的長處和短處。
說教學過程:
一、揭題引入
1、出示圖片:圖上畫的是什么?
板書:小柳樹和小棗樹說說兩種樹的特點。
2 、今天小柳樹和小棗樹一起來到了這里,成為我故事當中的小主人公。我現在就來讀讀課文,看看學完課文后你喜歡小柳樹還是小棗樹?
【創設情境使學生有興趣讀】
二、朗讀質疑
1、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2、比賽讀課文。指定段落讀,要求:吐字準確、聲音宏亮。3、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4、討論問題。
【鍛煉學生能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
三、朗讀感悟
1、初讀:小柳樹和小棗樹有什么不一樣?
2、再讀:用不同符號畫出講小柳樹和小棗樹外形特點的詞句。
3、品讀:讀勾畫的句子,看誰讀得好。
4、選讀:小柳樹和小棗樹除了長得不一樣以外,還有什么不同?從哪兒看出來的?找出來讀一讀。
5、賽讀:讀小柳樹和小棗樹說的話,體會他倆有什么不一樣。 ⑴、當小柳樹吐綠、發芽兒、長葉之后,他看著小棗樹說了些什么?態度怎樣? “喂,小棗樹,你的樹枝多難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棗樹,你怎么不長葉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小柳樹怎樣?— 得意、驕傲、不懂禮貌。 ⑵、當小棗樹結滿棗子,大家在樹下品嘗棗子的時候,小柳樹是怎樣想的?讀一讀。小棗樹責怪、取笑他沒有?而是在小柳樹一再追問下她才開口。讀一讀小棗樹的話。“你雖然不會結棗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發芽長葉,比我綠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葉晚。再說,你長得也比我快,等你長大了,人們在樹陰下乘涼,那有多好啊!” 小棗樹怎樣?— 寬宏大量,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6、評價讀:小柳樹前后的表現有什么不一樣?說說你的根據。7、分角色朗讀全文。
【在品詞品句中理解課文,知道小柳樹和小棗樹不同的生長特點,通過小柳樹和小棗樹的語言進行朗讀,體會它們性格的不同,通過比較明白小柳樹前后表現不同。】
四、實踐活動
說說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可以自己選擇一個同學,說說他的長處。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處,可以請別人給你提提醒。
五、課堂總結
1、學完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嗎?
2、小柳樹和小棗樹各有長短,我們要正確看待每個人的長與短,才能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人。
3、根據這篇課文的內容,你能不能用一組成語來告誡大家?(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找到自己的不足。】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4
《黃山奇石》是一篇看圖學文,講的是聞名天下的黃山風景區有無數奇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課文圍繞著“奇石”具體寫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四個景點,根據巖石的形狀展開合理的想象,把巖石寫得形象、逼真、有趣。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課文最后一段還簡單列舉了一些奇形怪狀的石頭,強調黃山的奇石很多、很有趣。
本文語言淺顯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是一篇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培養學生觀察和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熱愛之情的好教材。
基于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圖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課文,感受黃山石的奇妙,體會作者對黃山奇石的贊嘆,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秀麗風光、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創設情境,描述畫面,發展獨白語言。
教學難點:創設情境,描述畫面,深入情境,強化感受,發展書面語言。
教法選擇
1、情境教學法;2、問題教學法;
3、延緩評價法;4、媒體輔助法。
學法指導
1、合作學習,培養團結協作能力;
2、讀議結合,感知文中的意象美;
3、入境促說,訓練觀察能力及口語表達;
4、自由想象,強化感受,發展書面語言。
教學時間
本課我設定兩課時,課文教學在第二課時。今天說課中的教學過程為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生字卡片,多種方式復習生字
(二)緊扣“奇”字,破題激趣,導入新課。
1、開場白,出示課題:《黃山奇石》
2、找出關鍵字,破題;
3、提出中心問題,導入新課。
(三)通讀全文,初步感知--“奇”在何處。
(四)創設情景,突破難點--“奇”在何處。
1、朗讀全文;
2、從重點景觀中選出自己喜歡的景點,大膽描述,自由交流,教師延緩評價;
3、 以“金雞叫天都”為例,感受文中的意象美,進行學法指導:
(1)出示圖片,引導想象;
(2)抽讀相關文字,采用多種方式訓練朗讀,進行讀
法指導;
(3)引導想象、體會文中蘊含的意象美;
(4)學法小結。
4、學生再選重點景觀,運用學法自讀自悟,交流感受:
(1) 選出景點,自行自讀自悟;
(2) 質疑釋疑,解決字詞難點;
(3) 匯報交流,訓練獨白語言;
(4) 適時評價,延續學習熱情。
(五)圖文結合,積累語言,感受“奇特”
自主選擇景點,背誦相關文字。
(六)拓展延伸,訓練表達,突出“奇特”:
(1)、模仿課文,自由練說;
(2)、小組交流,互評互議;
(3)、全班交流,教師點評。
2、自由想象: “獅子搶球”
3、仿寫片段,寫出“奇特’
1、天狗望月
2、仙女彈琴
3、獅子搶球
(七)課后延伸,激發興趣,深化感情
板書設計
各種黃山奇石通通圍繞著一個“奇”字,大大的“?”是留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5
《酸的和甜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組課文是圍繞著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一主題展開。本課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狐貍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它用這種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卻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要不是小猴子敢于親自嘗一嘗,它們都將錯過這頓美餐。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事情不能光聽別人說,要敢于親自去嘗試。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能聯系上下文來理解“迫不及待”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并把這個小故事表演出來。
3、通過朗讀,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教學流程
一、直接導入課題
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17課《酸的和甜的》,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
1、我們已讀過了這個童話故事,故事有哪幾個小動物?
(狐貍、猴子、松鼠、白兔)
2、這些小動物圍繞“酸的和甜的”發生了一個什么樣的小故事呢?
(讓學生簡單復述課文,達到整體 感知課文的目的)
3、課后老師又讓你們再讀了課文,你們讀了嗎?說說你是怎么讀的?
(讓學生交流讀書的方法)
學生可能說出:劃出生字,劃出好詞,劃出好句。
肯定學生的讀書方法:小朋友們真會學習,學習的過程中劃出好的詞語、句子,注意積累,學習效果會更好一些。
三、設疑激趣
談話:有沒有發現什么問題的?
學生可能提出:
1、狐貍為什么說葡萄是酸的呢?
2、小猴子聽了小松鼠、小白兔的話,為什么還大口大口吃葡萄呢?
3、“迫不及待”什么意思?
提出問題后,讓其余學生先嘗試回答,老師不肯定答案。旨在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激勵學生:小朋友那么愛學習、愛動腦,老師相信這節課你們再認真讀讀課文,肯定能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學生自由讀課文)
四、細讀感悟
〈一〉 重點引導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段課文,其余學生體會一下狐貍的心情。
2、老師范讀,學生戴頭飾表演。
談話:小狐貍,你們轉來轉去的在干什么?(摘葡萄)可當你想盡辦法也摘不到葡萄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著急、唉聲嘆氣、難過、失望等)
3、體會了狐貍的心情,相信你會讀得更好,誰再來讀一讀?(多找幾個學生讀)
4、齊讀
5、解決問題:狐貍為什么說葡萄是酸的呢?
引導:先讓提出這個問題的學生回答,如能答上來就表揚他既能提出問題,又會自我解決問題。如答不上來,再讓其余學生幫助他解決。
可能會說:
1、狐貍很自私,他不想讓別人吃到葡萄。
2狐貍摘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來安慰自己。
〈二〉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讀
1、重點引導第四段
(1)、找學生試讀,其余學生評價。
(2)、課件展示“一串葡萄”和“一串串葡萄”,讓學生明確“一串串”是形容有許許多多的葡萄。象這樣的詞還有很多,(課件展示)看看你還可以說什么?
(3)、你能聯系實際生活再舉些例子嗎?
(這一環節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不僅學習了“一串串”的用法,還豐富了學生的詞語積累)
(4)、小朋友們,想象一下。葡萄架上掛滿了一串串葡萄,密密麻麻,那葡萄粒紫中帶紅,好象水都要流出來了。看到這一切,你會怎么做?(學生自由回答)看出來,你們都很著急,所以小猴子就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課件展示)你明白“迫不及待”什么意思了嗎?(找提出這個問題的學生回答)
重點句: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誰來讀讀這句話,把小猴子著急的神情讀出來。(多讀幾遍)
齊讀,看哪只猴子最著急。
2、談話:小猴子爬上葡萄架,他吃到葡萄了嗎?(吃到了)從哪讀出來的?
課件展示:小猴子聽了,什么也沒說,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解決問題:小猴子聽了小松鼠,小兔子的話,為什么還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呢?
談話;大口大口吃說明他吃得怎么樣?(投入、津津有味、開心、香等)
有感情朗讀這一句話。
“讓我們也伸手摘下一顆嘗一嘗,味道怎么樣?”用課文里的話。(啊,真甜)
“發自內心的還不夠,再來一遍。”
齊讀最后一段。
3、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讀是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本環節的設計,我摒棄了面面俱到的分析,抓住了重點詞句,讓學生入情入境,自讀自悟。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
五、表演遷移,創新學習
熟讀課文后,采用課本劇表演的形式,把自己領悟到的課文內容、情感,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小組合作表演出來。表演過程中,學生大膽創新,用自己的肢體語言把小動物們的神態、動作、表情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語言上也有所突破,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從而也體現了閱讀教學“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
六、口語互動,明確故事的教育意義
談話:看了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們,你們有什么話想對他們說?或者有什么建議提出來。
如:“小狐貍,你太狡猾了,自己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小狐貍說:“我以后再也不狡猾了。”真正做到口語互動。
學生還可能會說:
1、小猴子,你敢于親自嘗試,我真佩服你。
2、小松鼠、小兔子,你們再不要隨意輕信別人的話,遇到事情要親自嘗試等等。
“你有沒有話要對同學們說?”(如×××,希望你今后不要一遇到難題,就問老師,問同學,要敢于親自嘗試。)
(讓學生在相互溝通中,能聯系生活實際,明確文章的教育意義。同時也訓練了口語交際能力。)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二年級上冊說課稿04-28
語文二年級上冊說課稿04-28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07-01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11-12
語文上冊說課稿:稱贊06-26
語文上冊識字說課稿07-01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02-17
二年級語文上冊北京說課稿12-07
二年級上冊語文《秋天》說課稿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