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2-06-10 19:37:08 語文說課稿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15篇)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1

  【說教材】

  《春日》這首詩敘述了詩人尋春的所見所感:在一個溫暖的春日里,詩人來到泗水河邊踏青,一眼望去,就感到處處煥然一新。為什么?因為和煦的東風催的百花齊放,為人們捧出了萬紫千紅的春天。詩人贊美了春天的美景,同時也道出了“東風”是春天的源頭的道理。教學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教學重點:入情入境的品讀古詩,體會詩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搜集學過的描寫春天的詞語和古詩。

  課前準備

  1、在黑板上劃出橫線,便于學生板書。2ppt課件準備些描寫春天的詞語和詩句。

  2、課前分好學習小組

  【說教法】

  【設計理念】

  學習古詩不僅僅是理解詩的意思,學習古詩并不枯燥,學習古詩也能興趣盎然,學習古詩也能享受快樂。

  【說教學過程】

  一、讀春:積累詞句(可當作課前活動)

  開小火車,每人讀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聽。(學生有困難,師生幫助,ppt出示)

  1、出示四字詞語:

  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光融融春光旖旎春色怡人春燕回巢春風得意春色迷人春色無邊春意盎然春暖花開

  2、出示佳句名詩:

  春風楊柳萬千條

  春風又綠江南岸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與淺紅。

  一年之計在于春

  季節不等人,春日勝黃金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嘆。他們對春天是那樣癡情,那樣狂放,那樣欣賞!真可謂把春天描摹得絢麗而又迷人,達到了絕妙的地步。古人贊美春天的詩詞很多,然而,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是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們要學的就是這一首詩。誰知道題目的意思?(學生板書題目

  3、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一讀朱熹寫的《春日》,讀的時候結合注釋。

  4、讀了這首詩以后,你能猜測一下詩人朱熹在春日時的心情嗎?(高興、喜悅、興奮、愉快、歡快、激動、舒暢、舒坦、得意……)(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

  5、猜測終歸是猜測,如果大家能夠從詩句中找出“證據”,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不是猜測,我是有理由的。(說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教師點撥如下:

  (1)勝日——原指節日或親朋好友相會的日子,這里指天氣晴朗的日子,風和日麗的日子,陽光明媚的日子,陽光燦爛的日子。人的心情總是與天氣有關系,天氣好,人的心情也好。

  (2)尋芳——春游,踏春,踏青賞花,看花觀景,尋找優美的景色。春游時心情肯定很高興。

  (3)泗水濱——泗水河邊。泗水河是一條美麗的河,在如此美麗的河邊騎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暢嗎?

  (4)無邊——一望無際,沒有邊際,到處。視覺開闊,心情也會開闊。

  (5)光景——風光景物,風景。不優美的地方能叫風景嗎?優美的風景令詩人喜悅萬分。

  (6)一時新——一下子煥然一新。一時

  速度快,令人感到驚訝、興奮、激動。萬物更新使詩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閑識得——等閑:隨隨便便,輕松,容易,不用費心。詩人悠閑自得,忘記了煩惱。說明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說明春光無處不在。識得:感覺到,領略到,認識到、接觸到。

  (8)東風面——春風的面容。有一個詞語叫“春風得意”,春風來了,得意洋洋。詩人是在享受春風,享受春天。

  (9)萬紫千紅——這是一個成語,這個成語就出自這首詩,也就是說,這個成語是朱熹“發明”的。什么顏色都有,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現在還用來比喻豐富多彩的事物或無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爭艷的景象,詩人能不高興嗎?

  (10)總是春——都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詩人已完全被萬紫千紅的景色陶醉了,他從心底里發出“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風吹來的”。

  6、春天真美呀!詩人看到這萬紫千紅的春天,心中又是……又是……

  總之,太好了!讓我們自由的大聲地讀一讀,你想用什么樣的心情去讀你就怎么去讀。

  7、明詩意,配樂讀。

  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詩人興致勃勃,來到泗水河畔觀賞美景。滿眼望去,無限風光,給人渙然一新的感覺。詩人悠閑自得,感受著春風的清新和溫暖,享受著萬紫千紅的艷麗和芬芳,不禁詩興大發…….(師生共誦《春日》)

  聽,遠處傳來了春的聲音,讓我們和著春的旋律,一起來讀讀。(師生配樂讀,師先讀,生再讀)

  三、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春天真美呀!春天啊,你永遠在我們身邊該多好呀!可是春天你的腳步總是那樣的匆匆,你能否為我多停留一會兒?

  同學們,你們現在就處在人生的春天,看你們的眼睛如春水一般清澈,你們的臉頰如花朵般艷麗,你們的思想如春光般明慧,親愛的同學們,你打算怎樣度過你生命中的春天呢?

  (生交流,教師補充朱熹求學的故事)

  四、作業:繪春

  1真好!讀著朱熹的詩,我們仿佛來到了美麗的泗水河邊,春天似乎已來到我們的眼前,融入我們的心田。同學們,春天是否到過你的家鄉,到過你每天經過的小路旁,小河邊,田野上……是否也來到我們的中心小學?同學們,拿起筆,畫畫你心中的春天?

  2默寫《春日》

  讓孩子們自己走進春天,走進文本

  ——古詩《春日》教學反思

  在這個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春天,我帶著一份欣喜、一份期待、一份激動、一份……的心情,走進了美麗的石巖中心小學,和這里三(4)班的孩子們一起學習朱熹寫的古詩《春日》。更讓我欣喜地是教研室的兩位領導和教學處陳主任,還有莊老師等一起和孩子們走進《春日》。不管教的成功與否,我的心如春水漾漾。

  朱熹的《春日》詩,乃詠春詩中的精品,教學這首古詩,如果僅僅停留在“解釋”上,肯定枯燥乏味、了無生趣。考慮到詩人踏春賞春時高興、喜悅、興奮、激動、舒暢、得意的心情蘊含在詩中的每一個字中,有許多地方值得細細玩味、反復品嘗,我就想:何不在學生已能讀得字正腔圓、有滋有味的前提下,開啟他們思維的火花,讓學生先對詩人寫詩時的心情作一番大膽的猜測,然后再細讀推敲古詩中的每一個字詞,理解意思,找到猜想的證據,小組交流后,再全班反饋,并在反饋的過程中,結合感情朗讀呢?我還從有關資料中發現《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贊美春天的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于是,我就想,我要讓學生通過這首詩的學習,知道不僅僅是詩人在享受春日的樂趣,春光無限好!享受讀書的樂趣,書中滋味長!我和孩子們也應該是在享受春日,從詩句

  尋找“美麗”的心情,詩人快樂,我們也快樂!學了這首詩,我們肯定也會有所啟發。

  基于自己這樣的理解和思考,我又在“學習古詩并不枯燥,學習古詩也能興趣盎然,學習古詩也能享受快樂”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制定了以下的課時目標:

  1、誦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詩人尋春的愉快心情。

  3、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我還確定了這樣的教學步驟:

  1、讀春:從我們以前學過的詞語、詩句中感受春天,增加積累。

  2、詠春:從朱熹的《春日》中享受萬紫千紅的春天,感受春的喜悅。

  3、惜春:從春的喜悅中感悟春光雖美,韶華易逝,激勵孩子們求知。

  4、繪春:將春情化為詩情,將詩情化為畫意,描繪春天,贊美春天。

  教學設計的敲定是在前一天晚上,我剛接手三(4)班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分析學生的學情,對于小組討論的成功與否我也沒有把握。但我自信我能夠駕馭課堂。

  帶著這份自信,更帶著一份期望,我和孩子們一起學完了這一課。考慮孩子們,可能平時對課外語文知識的積累比較少,因此,課前,我準備了些有關春天的好詞佳句,讓他們課前讀讀,即增加積累又營造了一種“春的氣息”。

  但教學過程并不如我所愿。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敗!我的最后一部分惜春竟然沒有時間來演繹!一種失敗感油然而生!我不明白為什么孩子們居然不投入,不熱情!而且還有那么多老師聽課?是我的詩情不夠?是我的教學設計有問題?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聽課的老師馬上就找到了癥結所在:

  首先,是板書雜亂無章。當學生把詩人的心情猜測出來后,可引導學生給這些詞語歸歸類,這樣學生的學習思路會更清晰。不至于黑板上那么多同類的詞語,雜亂無章,而且浪費時間。陳主任指出這個板書簡直就是空洞無物。是呀,我為什么不讓學生把找到的“證據”寫在黑板上,而不是寫寫什么心情的詞語?

  其次,讀的不夠,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教師亦沒有和學生一起親近文本,導致后面的討論成了空中樓閣,學生亦是霧里看花,沒了興致。

  第三,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充分發揮,一開始教師就對學生不信任,覺得他們想不出什么有關春的詞語,詩句,于是自作主張,提供一些美詞佳句讓學生讀,結果學生讀得不熱情。整個教學過程很少考慮學生的感受,分析學生學情,正如陳主任所說“好像是上給聽課老師看的”。結果連“底”都沒保住。

  本來應是領著學生走進春天,結果卻是領著聽課老師到泗水河畔,走馬觀花了一下,學生卻還在春外!

  《春日》的思索,還要繼續--------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講得是在武器高度發達的今天,長城磚失去了自信,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低下,最無能、最可憐的磚,有一天它被運往美國一座大城市展覽,在人們的贊揚聲中,它重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本文思想教育內涵豐富,融愛國主義教育與人生觀教育為一體,有利于學生從中受到自尊自信的教育。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進一步訓練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并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根據這一訓練重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理解詞句,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練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二、聯系生活經驗理解課文內容,從文中受到自尊自信的教育。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本文的重點是長城磚的思想轉變過程,難點則是讓學生明白課文所告訴人們的道理。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因此,本課的教學我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采取情境教學與探究性學習相結合的模式,教學思路如下:

  創設情境,設疑——自讀自悟 ,質疑——小組合作 ,解疑——師生互動,釋疑——回顧內容,悟情。

  2、學法

  結合教法,根據本篇童話生動有趣,含義深刻,但不易理解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將運用我校語文創新教學改革所倡導的“串疑導學”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又適時地予以點撥指導,學習步驟如下:

  初讀課文——發現提出問題——獨立探究——合作討論——匯報交流——反思領悟。

  三、說課前準備和資源索引

  遠程教育建設工程為我縣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和普及增添了新的閃光點,而其中豐富的教師備課上課素材為我們運用多媒體手段上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教學適當合理的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教學重點、難點的理解。在上《長城磚》一文前,我先從中央電教館資源服務系統中下載有關該課的備課資料和媒體素材,這些素材直觀形象,對于創設情境突破本課教學難點有較大的作用。同時上網查找有關長城磚的資料,將這些素材整合成本課的教學課件。還讓同學們在課外收集有關長城和長城磚的資料,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更深入理解。

  四、說教學設計:

  1、創設情境,設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首先播放一段從資源服務系統中下載的長城美景以創設情境,再出示長城磚和紅磚的對話。我適時地激發興趣:“這天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自以為最無能、最低下、最可憐的長城磚,居然被人們掀下來,送上飛機,來了一次奇妙的旅行,在旅行中,發生了什么故事呢?”從而從有趣情境中順利地將學生導入新課的教學中。

  2、自讀自悟,質疑

  接著,我引導學生首先通讀閱讀提示,明確探究目標,然后讓學生自由地、快速讀課文,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并用筆劃出不懂的地方。讀完后,結合閱讀提示提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后,馬上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

  3、小組合作,解疑

  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 “教會學生學習”是現代教育的潮流,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就是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體現。因此,我校語文創新教學所倡導的“串疑導學法”就是讓學生敢于提問,敢于自己解決問題,善于同學之間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小組合作中同學們先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再合作探究自己不懂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把一些基礎的問題,如自慚形穢、妄自菲薄、神采飛揚等詞語的理解在同學們的自主探究中迎刃而解,而那些不能理解的問題則請求同學老師幫助。這樣,在融洽而充滿鼓勵的合作氣氛中學習,學習效果無疑是最佳的,也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協作精神。

  4、師生互動,釋疑

  通過小組交流解疑,剩余問題的焦點很自然地就集中在促使長城磚思想轉變的原因和如何認識到要自尊自信的道理上。這時我并不先直接解決問題,而是著重引導學生朗讀。因為朗讀是語文教學最經常最主要的教學形式,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不僅要努力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還要通過朗讀讓學生釋放情感。在指導朗讀之前,為激起學生的自豪之情,我先播放了一組長城美景圖片。在學生熱情高漲時,我讓學生注意一些最能體現人物思想感情的詞,試著讀給同桌聽,看能否表達自己的情感,然后放聲朗讀,讀給大家聽,要把熱愛、贊美之情在朗讀中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我還特別注重了指導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懂得課文中人物的身份、心情和性格,體驗文中人物的心境,并以現場小記者采訪的形式讓學生以所讀角色身份談參觀后的感受,例如:大學教授激動的心情,華僑老夫婦的自豪與愛國等等……通過誦讀悟情與發散思維,答案就在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和有趣的語文實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來了,從中既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與口語交際能力,更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語感,發展了想象力和個性化理解能力。

  5、 聯系實際,悟情

  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思考、學會做人。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場景:小明連續兩個單元測驗都不及格,禁不住垂頭喪氣地說:我真沒用,肯定不是塊讀書的料。如果你是小明的同桌,你要怎么勸服他呢?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為小明出謀劃策,鼓勁加油,這時我因勢利導,布置以下課外活動任務:

  6、課外拓展,延伸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話的?你也有過“妄自菲薄”的經歷嗎?你當時是怎樣克服的?

  (2)搜集交流有關自尊、自信、自強的事例,以“朋友,你要自信”或“抬起頭來,前進!”為題開一次演講會。

  五、說板書設計

  本文的板書圍繞長城磚的思想轉變過程即由“自慚形穢”到“自尊自信”的轉變,突出轉變的原因是贊美,點明了只有認識到自己的真正價值才能自尊自信自強的道理。

  六、說教學預測

  本文的教學,我始終以一個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巧妙設疑,激趣導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探究課文內容和進行語文實踐的興趣,合作學習,朗讀妙悟,理解了課文內容,進而受到自尊自信的教育。但是由于本人的經驗和水平有限,本課教學設計還需要不斷改進,敬請各位評委和老師批評指正。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半截蠟燭》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中的課文是圍繞著“正義必勝”這一主題而安排的。除了此文,還有《盧溝橋烽火》和《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這兩篇課文。《半截蠟燭》這篇課文生動記敘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與秘密情報傳遞工作的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與突然闖進的德國軍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終保全了情報站的事。贊揚了母子三人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課文描繪了一場緊張激烈而又沒有硝煙的戰斗,人物的心理活動刻畫得相當細膩。在本課的教學中應當認真指導學生朗讀,通過對伯諾德一家人從容鎮定的動作、神情、語言和緊張激烈的心理活動去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單獨閱讀理解能力。教學本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朗讀,從課文描寫的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中體會人物的品質。考慮到學生的水平定會參差不齊,為了讓全體學生能借助文本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字以及感受從文字中流露出的思想。受到情感熏陶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依據教材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在險境中動作、神態、語言以及心理活動。感悟他們在與敵人斗爭時的沉著、鎮定、勇敢和機智。

  3、學習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二、教學理念

  教師應當想法設法創設相應的情境,緊抓文本語言不放松,引導學生通過概括、揣摩、想象、誦讀等方式潛心會文,深入人物的內心,去感受當時情況的危急和嚴峻,更要感受他們一家三口的勇敢、智慧和強烈的愛國心。如何緊抓語言文字?于永正說:“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根據課文的語言重點和情感重點設計教學過程……”在這里,我想更進一步地實現自身的意圖,那就是根據課文內容,教師要仔細斟酌、反復鉆研,找到語言重點和情感重點的交融點,把最能體現當時形勢嚴峻,人物的內心品質的詞句提煉出來,也要大刀闊斧、刪繁就簡地把雖然也很精妙,但與中心無關或關聯不大的詞句撇開。具體展開就是把文中對人物的描寫(語言、神態、動作、心理)和環境的描寫(蠟燭)的詞句精選出來,穿插在有序的故事情節中,引導學生再三咀嚼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從而深入領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在啟迪智慧的基礎上陶冶情操,使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凸顯出來,最終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我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采用質疑點撥法等自主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根據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時放手讓學生朗讀感悟,畫重點詞句,討論交流體會,教師適時點撥的學習方式,多渠道接受信息。

  2.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掌握從讀到思的學習方法。在讀中抓關鍵詞,體會人物心理,進一步思考理解,教師適時點撥,學生細細揣摩,突破難點。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學生匯報自己搜集的有關資料。

  老師補充: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規模最大、傷亡最重、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我認為,任何語文教學的改革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讓學生從小了解善惡,了解歷史。適當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二)交流釋疑。

  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采用小組學習交流的方式,掃除字詞障礙,并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抓住人物活動的主要情節,理清文章思路,歸納段落大意。中間采用學生自評和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法。

  (三)課堂檢測

  練習冊中的基礎達標1、2、3、4、題。

  第二課時:

  (一)預習展示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么?

  (學生通過回憶思考回答問題,為繼續學習新課文做好鋪墊。)

  (二)交流釋疑

  1、老師以兩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1、2段的學習

  A半截蠟燭的特別之處體現在哪?

  B伯諾德夫人想到藏情報的主意很絕妙,這又體現在哪?

  然后先自己讀讀進行批注,小組交流。

  2、學習3----7段

  教師先提出一個思考題提綱挈領,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為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他們都想了哪些辦法在跟敵人周旋?讓學生用心地讀讀課文,畫一畫,說一說,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領悟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的機智和勇敢。例如:從哪看出伯諾德夫人的機智沉著?學生通過瀏覽、默讀找出“許多、始終放心不下、絕妙”等詞語讀出人物當時緊張卻不慌亂的心理。

  大兒子杰克和小女兒與敵人的周旋以學生的學為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還是通過學生找出表現任務機智和勇敢的關鍵詞來體會心理活動。圈畫出動作、神情、語言的有關語句。通過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加深感受。

  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軍官周旋,最后終于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這三個人你最佩服誰?為什么?請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學會合作,提高課堂實效,升華感情]。

  (三)拓展延伸

  1.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后,法國總統戴高樂如果知道了這件事,要頒發榮譽獎章,那么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之中誰將有幸榮膺此獎呢?

  2.交流自己搜集的愛國小故事。

  (四)課堂檢測

  1.用四字詞語評價文中的人物。

  2.結合課文內容填空。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主要呈現課文的主體結構內容,體現人物的性格和品質。是全文的縮放。具體情況如下:

  板書設計:

  6.半截蠟燭

  點燃重新點燃奪回

  ╲╱╲╱╲緊張

  吹熄端走拿上樓

  敬佩

  急忙輕輕慢慢從容嬌聲鎮定

  更多說課文章,請訪問說課網頻道。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

  《窮人》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三組第9課,作者是俄國被譽為文壇泰斗的列夫?托爾斯泰。課文講述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本課思想內容有兩個重點:

  1.表現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2.贊頌窮人富于同情心、熱心助人的美德。但是這一課與學生的生活距離比較遠,如何引導學生深刻地體會文章思想感情,與文本、與作者、與文中人物對話,并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促進對文本的認識呢?

  在深入鉆研課本,了解單元的訓練目標后,我把著眼點放在讓學生獨立閱讀,從字里行間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感受作品中蘊含的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并由課文的內容想開去,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從中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

  我認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體會桑娜內心活動的變化,并深刻理解窮人夫婦善良、寧愿可以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二、說教法:

  《語文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將這三者之間的對話落到實處?對于高年級閱讀教學,感悟品味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課中,我準備抓住桑娜內心活動的變化這條情感線索,采用啟發質疑、以讀促悟、層層深入的方法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內涵。

  三、說學法:

  學生走進文本,親近文本,在直接、整體的觸摸語言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有自己的所得,同時,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復品味文本,體會作者表達的精妙以及語言蘊含的內在情感,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引導學生從文本讀進去,想開去,用“心理視線”的方法讀書,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智力受到啟迪,并受到美的熏陶。以此實現學生與文本深層次的對話。我主要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

  四、說教程:

  我準備分兩課時來完成本課的教學。 現在著重說說第一課時,在這一課時里,主要引導學生初讀課文,自學字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學習,學生了解到文章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板書)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的事。抓住重點語句細讀深思、用心感悟。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中心,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體會他們的善良、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

  這樣,學生就能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課文,使教路、學路、文路和諧統一,同步進行,從而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語文能力,實現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選擇責任,選擇實踐良知,這是最重要的東西。選擇愛,主動給別人愛,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這樣結束課文,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為下節課作了鋪墊,也能和學生在他們已有的思想認識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

  當然,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也留下了許多遺憾。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提高。還請各位專家、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不勝感激!

  說課稿:

  《窮人》是統編六年制小學語文第12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樂斯泰寫的一篇小說。 本單元課文偏重于寫的訓練,重點訓練項目是“真情實感,恰如其分”,旨在讓同學懂得寫文章要用樸實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真情實感。這不只決定了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作者是怎樣用樸實的語言表達出真情實感,也為我對本課優秀教案提供了依據。

  下面我就從怎樣導入課文、教學構思、怎樣結束課文三方面說說我的優秀教案。

  一、導入課文

  我用設疑激趣的方法導入課文。走上講臺,出示課題后,我問:“同學們,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會有怎樣的想法?”待同學發表完自身的見解,情緒高漲之時,我趁機導入:“本文是被稱為‘俄國文學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簡介作者,“這位文學巨匠會給我們講述一個有關窮人的什么故事?會和你想的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樣的導課設計,目的之一,是激發同學探求新知的興趣;目的之二,由簡介作者的文學地位,喚起同學們對他的敬重之情,進而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文章的學習之中。

  二、教學思路和教程設計

  這一內容我分以下三步來談:

  1、初讀課文,自學字詞,了解大意,梳理思路。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閱讀障礙,感知大意,總攬全局,使同學學習全文時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2、精講細讀,體會感情。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由于文章篇幅較長,為了實現長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學法把同學一步步帶入故事情節之中,再用抓重點詞句的分析理解,以占帶面的導讀法,協助同學讀懂全文。

  學習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響效果的課文錄音把同學帶入一個海風呼嘯的夜晚,一個漁家的小屋。極富感情的朗讀,逼真的模擬效果,激發了同學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詞“溫暖而舒適”引導同學發散思維,從中體會主人公桑娜的勤勞能干。用對比的方法,體會窮人凄慘的生活。并在此設置疑問:這里的“溫暖而舒適”僅僅是指“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火還沒有熄……”這些外在的表象嗎?它還有沒有更深刻的內涵?這樣巧設懸念的設計,符合同學的認識規律。

  第二段篇幅較長,但內容易理解。所以我讓同學繼續聽配樂朗讀,了解故事的發展。先抓住本段的重點句,讓同學從這樸實的語句中深入領會桑娜那顆善良的心;再引導同學用圈、點、勾、畫法找出相互依存對桑娜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并著重理解桑娜抱小朋友后忐忑不安的心情。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靈,因此,我細扣其中的每一句話,先教給方法,再讓同學學會運用,從而使其明白此時桑娜復雜、矛盾、憂慮不安的內心世界。為了讓同學體會作者描寫桑娜此時心理活動傳神的寫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號為突破口設計問題,說明這樣寫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信,并指出這正是“真情實感,恰如其分”的具體表示。這樣,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訓練重點,而且學以致用,教給了同學寫作的技巧。

  第三段的故事極富戲劇性,集中表示了漁夫夫婦倆的善良。但從中也流露出一種無奈,一種悲痛。為了協助同學感受到這樣的感情,我抓住重點詞、對話、表情、動作的描寫,讓同學自行品味。

  文章結尾一行,我主要讓同學體會這精彩的瞬間,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靈在不約而同之時迸射出的絢爛光芒!體會這樣寫言已盡,而意無窮。

  全文教學完畢,在此解決第一段設下的疑問:為什么這間漁家小屋“溫暖而舒適”?使同學認識到,是因為主婦桑娜的勤勞能干,更主要的是在這間漁家的小屋里還洋溢著一種濃濃的溫情!

  這一環節教學使同學深刻地領會了全文所蘊含的真摯情感和寫作特色,并強化了重點訓練項目。

  3、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加深對課文的認識。這一環節旨在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再頭昏腦脹感受文中核實的語言中所包括的真摯感情,體會作者行文思路和獨具匠心的寫作特色。

  三、結束課文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后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溢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打開想象的翅膀,續定‘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后。”

  這樣結束課文,能給同學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發揮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寫作能力。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一)對教材的理解

  《游天然動物園》這篇課文是一篇游記,寫的是游覽坦桑尼亞國立米庫米天然動物園的各種有趣的見聞,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文按照時間順序記敘了野游活動的過程,“晨光熹微”、

  “約四五個小時”、“中午”、“下午兩點多鐘”,具體點明了瀏覽的時間;“出發”、“開始參觀”、“返回”、“結束”,具體點明了瀏覽的過程。這樣文章的結構經緯分明,條理十分清晰。全文可以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寫“我們”乘車來到了國立米庫米天然動物園。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寫上午在米庫米天然動物園的見聞。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寫中午和下午在米庫米天然動物園的見聞。

  第四段(第7自然段):寫這次野游活動的愉快感受。

  (二)本文的寫作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是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課文重點寫了米庫米天然動物園的見聞,略寫了從出發到米庫米動物園的過程以及返回結束的有關情況;寫在米庫米天然動物園的見聞,詳寫了長頸鹿、基馬猴、河馬、大象、獅子這些野生動物,面對犀牛、鬣狗、黃牛以及導游阿里介紹的某些動物只是一筆帶過。這一寫法有詳有略,重點突出,讓讀者獲得集中而深刻的印象。

  2、是抓住特征,寫出特點。

  課文寫動物注意抓住特征來寫,例如長:通過描寫長頸鹿“細長的脖子”等寫出“長頸鹿亭亭玉立”的特點,通過“蹦來蹦去”、“跳到……背上”、“一邊啃……一邊擠眉弄眼”“挑逗”、“圍著奔前跑后”等詞語寫出基馬猴調皮好動的特點,抓住“從水里鉆出來”、“可怕的吼聲”、“龐然大物”“身長丈余,最大的足有三噸重”等詞語體會河馬軀體龐大的特點,用“橫過道路”、“脾氣……可怕”、“慢騰騰地踱步”、“扇動著那葵扇般的大耳朵”、“用鼻子齊根打斷”等詞句寫出大象力大無窮的特點。

  (三)、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長頸鹿、基馬猴、河馬、大象、獅子等野生動物的特點,知道課文的寫作特色。

  2、語感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天然動物園的樂趣。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在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學生的電腦操作能力。

  4、品德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自覺保護人類的朋友——動物的品質。

  (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組織學生利用網絡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難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動口、動手的能力

  (五)、教學準備:

  教師:搜尋有關網站,制作有關網頁。

  學生:熟悉相關網頁,并能上網操作。

  二、說教法、學法。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生學習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用類似科研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語文教材只是學生學習的載體,它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學生學習的需要,教師只有遵循學生學習的需要,為學生學習提供服務,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現代網絡技術能為學習者提供海量的信息,能極大地豐富課程資源,它為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與舞臺。因為,《游天然動物園》這篇課文的內容較簡單,但卻是學生十分興趣的。學生的興趣來自對動物的興趣。遵從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利用網上相當豐富的有關動物的信息資源,組織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學文、探究、實踐的活動,我想比單一的讀文、理解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我采用“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帶著“你讀懂了什么?”“你最喜歡讀課文的哪個部分?為什么?”“你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等包容性比較大的問題自學課文,同時可以觀看相關的錄象;接著,讓學生在匯報自學成果;然后,讓學生在“回音壁”里完成作業(一)來檢測他們的學習效果;最后學生可以根據網頁上的相關網站、圖片資料等,在“耕耘地”里為動物制作一張身份證。

  我想,這樣的教學能給學生以較大的自由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能真正實現學習目標的自主性、學習方法的自主性、體驗感悟的自主性、問題情境的自主性,能真正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與欲望,再加上現代網絡強大的交互功能,能實現學習成果之間的相互交流,彼此的交流更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

  三、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好奇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動力。一開始學生讀題,質疑課題少了“天然”二字。比較“動物園”和“天然動物園”的區別,談談游“動物園”的感受。游覽動物園幾乎是每個孩子都有的經歷,讓學生談自己參觀的樂趣,這個簡單的問題,讓學生聯系自己的親身體驗,既能打開學生的思路,又促使學生敢于說話,有話可說,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繼而出示:“米庫米天然動物園之行的樂趣是無窮的,無怪乎每年從世界各地前去游覽的人絡繹不絕。”米庫米天然動物園之行有哪些樂趣呢?這樣,運用遷移規律,就自然地導入了新課。

  (二)學文,自讀感悟。

  順著“樂趣”這個話題,讓學生自讀感悟,“把你認為充滿樂趣的地方讀一讀,想想,為什么覺得這些地方充滿樂趣?”因為學習方法是不能移植的。每一個人的學習都有自己的方法,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方法來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方法。讓學生自由地讀,自由地學,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達,交流完后點擊“回音壁”用一個詞概括動物的特點。學生有了自由,就有了靈性,就會冒出創造的火花。當學生解決了這個問題,學生 也就能理解本文的寫作特色——寫出特點,詳略得當。

  (三)“游覽”,親身體驗

  向學生介紹相關網站,錄象,讓學生點擊進入“游覽”一下天然動物園。栩栩如生的情境,美侖美奐的畫面,會有力地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四)交流,訓練語言

  讓學生帶著問題游覽網上動物園,及相關網站,學生除了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之外,肯定體會頗多,而且這些都是他們獨特的體驗,富有個性化的思維成果,我們必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把它表達出來。為此,我設計了游戲“小導游”,介紹自己的理解并留下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為動物制作一張身份證,利用網絡進行成果展示、交流。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如何對網上的信息作科學的處理。

  (五)作業,自主選擇

  學生點擊“回音壁”自由選擇作業,我設計了兩道題:1、選擇一種自己感興趣的動物,可以側重實地觀察,也可以側重查找資料,以第一人稱寫一篇《我的自述》,要求把這種動物的體貌特征、生活習性寫具體。2、

  四人小組為單位,編輯一期動物小報,主題自定,可以是:動物趣聞、動物與人、珍稀動物等。布置本班墻報。

  課后進行“奇趣動物世界”專項作業評比活動。這樣,就把選擇作業的自主權大膽地交給了學生,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有選擇地完成作業,這樣無疑會大大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有利于探究的延伸,也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四、說媒體使用

  本堂課我主要運用網絡這個媒體。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是把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學與教融為一體,讓內容豐富的語文課堂作為信息技術的載體,又把信息技術作為語文課堂的一個嶄新的支撐。在語文教學中,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環境,開展研究性學習,能夠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豐富性,使知識的信息通過各種視聽手段,有聲有色、有靜有動地再現在學生的眼前,從而誘發學生多思善想,主動、有個性地學習。

  在本課中,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查找有關動物的資料;瀏覽有關網站,觀看有關錄象,獲得親身體驗;利用網上浩瀚的信息資源,解決、研究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我的網頁的主頁設計了“學課文”、

  “回音壁”、“耕耘地”等欄目,因為這是學習一篇課文的網頁,所以我把“學課文”設計成我的主頁面。為了便于學生學習,我在本頁面設計了

  “站點導航”、“友情鏈接”等欄目,還有部分圖片,每一種動物名點擊之后都可以觀看錄象、圖片,學生學習課文時,可以更方便地利用資源。這樣的設計也能滿足各種層次的學生的需要。網絡操作技術相對較熟練、學習探究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可以從“友情鏈節”中上更多的網站,獲取更多的資源。

  在“回音壁”欄目里,我設計了一個超連接,我利用自己班級的互動網站,讓學生在我發的帖子里跟帖,完成“動物身份證”的制作。這樣有利于我較好的控制電腦畫面,及時展示學生的作業,進行評論。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6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課文《比尾巴》。下面我從教材、教學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篇課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語言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

  本文共四小節,分兩課時完成。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以及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動物尾巴的特點。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朗讀問句。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喜歡觀察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二、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是讀好文中的問句。

  三、說教法和學法

  學生天生喜歡小動物,對于動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鮮。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分層教學法和以讀代講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有效地運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賞識學生,以情為基礎,以“讀”的訓練為主線,注重引導學生富有個性化地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從而激活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為了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課堂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看、聽、比、讀、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來學習課文。

  在新課標“以讀為本,以讀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激趣導入,學習生字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力量,是開發兒童智能的一把金鑰匙。針對這點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猜謎語(課件出示),謎底分別是書上的六種小動物,學生很容易猜出來。這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緊接轉入話題:那你們才這些小動物干什么來了?引出板書:比尾巴。

  第二步:趣味對讀,熟讀課文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只有學生走進了文本,對所學內容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變被動學為主動學,他們才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和體驗。因此,我問學生:“動物尾巴各有特點,他們比什么呢?”引起學生思考,引出第一組問句。讓學生觀察這些句子的特點(都是問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而指導學生讀好問句。采用多種方式讀,師范讀,個人讀,小組讀,男女生比賽讀,在進行評價。通過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熱情,并且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樣本課的難點得以突破。接著出示三個答句。第一組三問三答出示,進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問答的對讀。教師的積極參與學生學習能給學生帶來莫大的鼓舞,同時也展示學生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后面的一組問答讓小組互相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團結協作的能力。最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帶上頭飾朗讀課文,既尊重了學生的選擇,更大的提高了他們的朗讀興趣。

  第三步:知識拓展

  遵循語文教學要開放的理念,適當地在課內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對科學的興趣,我出示其他動物圖片,魚、馬、牛等,讓學生觀察動物尾巴的特點,找學生說一說,既拓展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為課后的練習打好基礎,可以說是一舉三得。

  第四步:布置作業

  在作業布置方面,讓學生回家查一查動物尾巴的功能,和家長說一說,下節課討論。

  五、說板書設計

  為了方便指導學生背誦,我的板書緊扣課題,左邊寫動物尾巴的特點,右邊寫上動物的名稱,簡單直觀。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7

  一、說教材

  《給予樹》人教版第五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整一個單元課文的基調是“愛”,而《給予樹》就是其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圣誕節前夕,金吉婭用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女孩,贊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課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敘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同時也揭示了“給予是一種快樂,是一種優秀品德”的人生道理。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等詞語。引導學生體會關鍵詞語和句子,積累語言。

  2、用心體會,使學生發自內心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系上下文,學習金吉婭的話和母親心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之心、仁愛之情、體貼之意。

  《給予樹》這篇課文的主旨在于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使學生受到愛的教育。教育實質就是塑造學生的靈魂和思想,讓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我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把體會金吉婭的“愛”作為了情感目標。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興高采烈、沉默不語”等重點詞語的理解,以及人物的感情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的品質。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金吉婭無私給予的仁愛之心。

  這篇文章的文本價值就是讓學生從金吉婭對別人的關愛中受到愛的教育,讓這種愛在孩子的成長中一直影響他。而課文的最后一句話,在理解上確實有點難度,離孩子的生活有一點點的距離,于是把它作為了教學難點。

  四、設計理念

  《給予樹》這篇課文以“愛”為線索,突出體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抓住“愛”進行教學。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過重點語句表現出來的。所以,在教學中利用感悟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同時,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五、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1、情境導入法:過年是孩子盼望的日子,從春節說起,創設情境,先讓孩子們說說春節,他們一定會有興趣的。再拿圣誕節和我們的春節做比較,孩子們更有求知的欲望了。

  2、讀思議結合:這個故事不僅需要學生朗讀體會,還要求學生思考,比如金吉婭買了洋娃娃送給陌生女孩,對自己會有什么影響,又如媽媽的心情前后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等等。采用讀思議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有更深刻的感受。

  教學要簡單而細致,經過適當點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通過閱讀體會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認識金吉婭的付出和作出的選擇是屬于一種犧牲自我的關心別人的行為。

  (二)說學法:

  設計教學時,我以情感為主線。以“愛”貫穿始終,通過品讀詞語對文章中的語言文字進行理解、積累。通過師生、生生等多種形式的對話來發掘文章的情感內涵。

  學生的學法準備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指導。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起情

  1、談談春節

  2、引出圣誕

  3、出示課題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給予樹》中的故事是發生在西方圣誕節的,對孩子們來說不是非常熟悉。然而過年是孩子盼望的日子,從我們的春節開始說起,他們一定會有興趣的。再拿圣誕節和我們的春節做比較,更激起了孩子們的求知的欲望。“給予樹”的讀音則在孩子們朗讀過程中被掌握了。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

  2、檢查讀書情況。

  3、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一讀這個故事(可以獨自讀,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讀),喜歡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孩子初步地感受課文,自主地學習生字、生詞。“授之與漁”才是課堂真正的目的,讓學生主動識字、同桌互相識字,目的在于讓學生能更有方法的主動地識字。自主學習完成后,檢查讀書情況,檢測自學情況是必要的,采用多變的形式進行,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完了生字詞,讓孩子選擇自己感動的地方讀,這樣更能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第一印象,讓課文本有的閃光點在學生的腦海中閃爍。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8

  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指出,語文教學應做到五個“實”即:真實、樸實、扎實、豐實、平實。我致力于做真實的自己,做一名樸實的語文教師,教學生扎實的語文知識,努力讓孩子的心靈得到豐實,這就是我平實的教學理念。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設計、說板書、說評價、說開發,這六大方面來對本課做具體的闡述,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共八個單元,這套教材的編寫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閱讀單元,每個單元語文學習的目標都十分清晰,努力做到難度適宜,梯度合理,銜接自然。

  我們今天所說的《荷葉圓圓》一課是本冊教材的第六單元中一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夏天”,單元語文要素訓練重點是重視角色朗讀,抓住關鍵詞句品讀,從而讓孩子感受夏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本文是一篇圖文并茂的散文詩,通篇洋溢著童真、童趣,既有利于啟迪學生智慧,又豐富了學生內心體驗,激發想象。

  根據新課標對小學語文第一階段的教學要求,結合本課的內容和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認識“珠、搖、躺”等14個生字,會寫“朵、機”等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引導學生借助插圖,聯系生活實際了解“停機坪、搖籃”等詞語意思,通過動作知道“躺、展開”等詞語的意思。

  4、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荷葉的可愛,夏日的美好。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借助插圖,聯系生活實際了解“停機坪、搖籃”等詞語意思,通過動作知道“躺、展開”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荷葉的可愛,夏日的美好。

  二、說學情

  一年級的孩子對四季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春天桃花開了,夏天知了在樹上唱歌;但是,那僅僅是一些零碎的,不規范的語言,為了使他們正確理解運用語言,本組教材帶領孩子走進快樂的夏天,在課堂上聯系他們的生活實際,創設他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幫助他們學習、積累、感悟語言。

  三、說設計

  “成就師生夢想,開啟幸福人生”是三里畈小學的辦學理念,課堂是實施幸福教育的主渠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法”,說明教學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無定法”說明不能視流程為教條。三里畈小學推行“幸福課堂”教學模式,正是這種思想的產物。

  本著這一理念,結合本節課的特點,及我對教材的理解,我將本節課設計如下:1、謎語激趣,揭示課題2、初讀課文,掌握字詞3、朗讀感悟,互動交流 4、拓展深化,放飛想象

  (一)謎語激趣,揭示課題

  我班學生喜歡猜謎語,所以我就尊重學生的愛好。開課之初,我先出示謎語:“一把大傘綠又圓,夏天站在水里邊。”讓學生邊猜謎語邊欣賞荷葉。再說一說荷葉的樣子。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課題,荷葉圓圓。這樣,學生初步感受到了美,容易產生樂學的情緒。

  (二)初讀課文,掌握字詞

  識字教學是一年級的教學重點,新課標提倡:在語境中鞏固識字而不再是單字復現,即讓學生在聽、讀、說的過程中盡快的認識并掌握生字,于是,我采用“三步法”來引導學生熟悉課文,識記生字:

  初讀:整體感知,圈圈劃劃,即慢速地、大聲地朗讀全文,并把本課要求識記的生字劃出來。

  再讀:展示朗讀,自主識字。

  多種形式識記生字:我主要采用游戲法來識記生字。“加動作識字”和“猜一猜”例如我出示生字“搖”、“蹲”學生就做出“搖”、“蹲”的動作,還有“何老師戴了一頂草帽(荷)”

  在識字過程中我還適時指導學生書寫“朵”、“機”這兩個生字,寫之前首先請學生觀察它們的筆畫結構和占格特點。引導學生觀察兩個字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為把漢字寫得規范、美觀做好充足的準備,并對容易出錯的筆畫進行書空,強化記憶。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適時提醒坐姿(頭正、肩平、身直、足安)和三個一:手離筆尖一寸、身離桌子一拳,眼離桌面一尺,規范寫字姿勢。

  通過“耳聽、眼看、口讀、腦想、手寫”用肢體語言表演,全頻道運作,多功能協調,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

  在良好的氛圍鋪墊下,我順利的展開教學的第三環節:

  (三)朗讀感悟,互動交流

  首先,老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思考,故事里來了哪些小伙伴,他們把荷葉當作了什么?讓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找到相應的詞語卡片粘貼在黑板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

  其次,讓學生小組交流,通過動作知道“躺、展開”等詞語的意思。相機結合圖片理解:“搖籃、停機坪”等詞語意思。讓孩子們在教師的創景中感悟小動物的心情并結合小動物的動作再次有感情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

  最后帶上頭飾表演讀文。在不同角色的表演中,孩子們很主動、很樂意地去選擇、去展示,把“要我讀”變成了“我要讀”“我想讀”“我愛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培養學生的語感,感悟課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增強同學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落實單元訓練重點。

  (四)拓展深化,放飛想象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和創造潛能。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全面理解后,我啟發學生想象:孩子們,美麗的池塘,圓圓的荷葉,還會吸引誰呢?他們會把荷葉當作什么呢?這樣的話題,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也溝通了語文與生活、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學以致用,落實本節課主題思想。在結課時,我還向孩子們推薦課外閱讀篇目《夏季的早晨》。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無聲的教學語言,本課我主要采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并茂,色彩鮮艷,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也為背誦有困難的學生理清了思路。

  五、說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

  1、多角度評價學生,讓評價適當、合理、明確、有針對性。口頭評價是小學語文教學評價的重要手段。在自讀課文時,有的孩子會讀得很有感情,我就適時給以評價:老師真喜歡聽你讀課文啊,你的聲音真好聽,真有感情!

  2、即時評價,適時發現,捕捉學生的閃光點,進行激勵。

  比如在識字闖關比賽環節,學生進行匯報時,我就做了如下評價:你認字真有進步,能再響亮的給同學們讀一遍嗎?學生在教師的贊賞聲中建立了自信,教師評價幫助學生體驗和享受了成功。

  3、培養合作意識,重視小組評價,以及小組之間的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教師的評價往往只注重對匯報個體的評 價,忽視了小組合作的其他個體的存在,導致了小組合作之后,學生仍然熱衷于個體競爭,我會利用小組得星星的方式促進小組合作。如:在朗讀課文,全班展示環節,對于表現突出的小組進行評價:你瞧,這個小組的同學,角色把握的真好,配合的也真好等。對于優等生而言,應注重評價他(她)對后進生的培養、幫助情況,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

  六、說開發

  1、挖掘教材資源。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新教材越發顯示出它的優越性,例如在教學本節課時,將課本中精美的插圖運用到課件中,讓孩子們一邊看一邊聽,會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做既營造親切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巧用生成資源。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學會傾聽,成為學生的忠實的聽眾,并在傾聽過程中發現他們困惑的焦點、理解的偏差,再因勢利導,進行教學。

  3、運用媒體資源。電教媒體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工具走進教學課堂,正顯示著它無與倫比的優勢,并發揮著日益顯著的作用。在這種形勢下,在語文教學中恰當地運用電教媒體,把文本搬上頻幕,使教學活動生動、有趣,從而優化語文教學。

  4、挖掘課外資源。采取的是溫儒敏教授推崇的1+X的辦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泛讀或者課外閱讀的文章,讓學生自己讀,讀不懂也沒關系,慢慢就弄懂了。本課我推薦的課外閱讀篇目是《夏季的早晨》。在美術課上引導學生觀察荷葉并手工制作荷葉。在科學課上一起探索荷葉底下的奧秘。并確定當月閱讀主題活動為“夏季”注重學科之間的融合。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大家的聆聽,謝謝。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

  《珍珠鳥》是七年級(下)第六單元的首課,這個單元以“人與動物”的關系為內容,專題編選課文。五篇課文都是寫動物的佳作,都各自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人與動物”的關系,閱讀這五篇課文,不但可以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對人與動物關系的深入思考。

  《珍珠鳥》一文主要通過由于我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小鳥由怕人到喜人、近人、親人、愛人,最后到與人融為一體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之間的愛的頌歌,并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從對“人與鳥”的關系的敘述中,啟發學生在“人與動物”和諧共存方面作深入思考。

  二、說學生

  1從德育的角度講,現代學生并不缺少“被人愛”,相反的,恰是因為擁有太多的“被人愛”,反而使他們缺少了一種“愛別人”的胸懷,根據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最美好的教育應該是把孩子們對善的向往提升起來,把人的良知煥發出來,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建立起獨立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懂得愛和自由, 樂于創造,熱愛自然,學會生活和懷有理解人生的渴望。因此,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是責無旁貸的,也是力所能及的。

  2從語文角度講,初中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往往還只停留在以情節判斷作品好壞這一淺層面上。因此,幫助學生品味文學語言,提高文學鑒賞能力更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長期的任務。

  三、說學習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結合課標對初一學生的要求,我將學習目標確定為:

  知識和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掌握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十個詞。

  摘抄生動、優美、深刻的語句。欣賞和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

  能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并欣賞,養成品味語言的習慣,從而提高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

  設置理由:

  根據新時期人才培養要求——“培養有愛心的下一代”、課標要求和課文特點。

  (三)過程和方法目標:

  促進學生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

  四、說學習重點:

  品味文章語言,提高對課文的感悟能力、鑒賞能力,激發學生愛的情感。

  設置理由:

  1課后練習一、二。

  2本文語言優美,內容充滿愛意,是一曲人與動物之間愛的頌歌。

  五、說學習難點:

  領會“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內涵。

  設置理由:

  1課后練習三。

  2以七年級的學生的能力層次,對課文的理解很可能只會停留在本文是寫“人與鳥的關系上”。但本文絕非如此,而是小中見大,即不僅是人與動物需要信賴,而且人與人,國家與國家也是如此。

  六、說教法

  提問法、點撥法、師生互動法。 設置理由:教師是組織者、促進者、引導者、參與者。

  七、說學法

  1、朗讀法、圈點批注法、提問法、討論法。2、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貫穿始終。3、學習抓住關鍵詞去揣摩、品味。

  設置理由:課堂是學堂,學生是學堂的主人。

  八、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并簡介作者(5分鐘)

  由“人與鳥”的關系導入,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談自己與鳥兒之間的難忘的故事。

  設置理由:

  為了調動學生自己的親身體驗,將閱讀課文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二)檢查預習(6分鐘)

  1質疑(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可以是字詞方面的,可以是內容方面的,可以是結構方面的。

  2學生提出問題后,由其他學生解答,有難度的教師適時點撥、啟發,拓寬學生思路,讓學生養成發散思維的習慣。這樣可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3出示幻燈片一(易讀錯、寫錯的字詞,馮驥才的簡介。)

  設置理由:

  促進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主動學習的習慣、帶著問題進課堂的習慣。

  (三)整體感知(10分鐘)

  1朗讀課文

  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放開聲音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語調。

  2出示幻燈片,默讀課文,圈點批注

  幻燈片的內容是:

  根據問題快速閱讀課文:(a)歸納我為珍珠鳥做了哪些事?(我的舉動)(b)珍珠鳥對我有什么反應?(c)我從和珍珠鳥的相處中得到了哪些感受?

  3前后桌交流——合作探究

  4引導學生小結并出示幻燈片三

  改善鳥居環境信賴膽小

  按時添食加水}我——————鳥{漸漸膽大

  按捺住好奇心愛親近我

  不輕易打擾。信賴我

  設置理由:

  1促進學生篩選課文中的有關信息。

  2三個問題的設計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逐漸明白人與鳥之間的關系是什么?這種彼此信賴的關系是如何建立起來的。這三個問題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基本內容和感情基調有個初步的把握。

  (四)閱讀、賞析、研討(14分鐘)

  整體把握了文章的內容,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學習任務,內容需要形式來表達。因此,還要在閱讀過程中分析、欣賞、研討作者在表達技巧方面的精彩之處。讓學生大膽地合作交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在課文中加批注,與作者對話,表達自己對語句的鑒賞評析。欣賞并學習課文的優秀的表達技巧,如:用詞準確生動形象,擬人化手法的運用,融情于動作、融情于景、融情于場面的寫法等。

  1跳讀,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用括號括起來。

  2朗讀自己括起來的句子和段落(可以搖頭晃腦,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準語氣。),并體會哪些地方最順口,哪些地方最動情。

  3在旁邊批注喜歡的理由(可以就一個詞的妙處,可以就修辭手法的作用,……

  4前后桌交流賞析研討

  5請同學賞析(小組代表)

  6教師小結:

  可圍繞“如何批注”、“如何賞析”、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本文的收獲。

  設置理由:

  1批注的過程實際是學生與作者的對話過程。

  2自主合作探究是學語文的好方式。

  3此環節,學生可能有新問題產生,鼓勵他們帶出課堂去探究。

  (五)拓展延伸出示幻燈片四(5分鐘)

  聯系現實,展望未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經歷,談論對學習了本文之后的感悟。

  1人和動物有沒有不和諧的因素呢?你對此有什么看法呢?

  2怎樣做一個讓同學信賴的人?

  設置理由:

  1這個設計讓學生在聯系生活中感悟“人與動物”的關系。

  2語文與生活的關系。

  (六)教師小結(5分鐘)

  今天,我們在作家馮驥才的書房里,目睹了一幅人與鳥相親的畫卷,這是用信賴創造出的美好境界。其實,在世界上每一個角落,你、我、他(她)都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正如韋唯的歌曲“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在欣賞歌聲中結束這一課吧!(在播放歌曲時出示幻燈片五,也就是作業布置)

  (七)作業布置出示幻燈片五

  1摘抄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和描寫雛鳥憨態可愛的句子。

  2學習本文擬人化的手法,寫片段作文,以某一動物為對象,字數300字。

  3課外閱讀老舍的《小麻雀》。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10

  什么是模式?模式指的是某種事物的標準形式或使人可以照著做的標準式樣。這里所說的小學語文說課的基本模式,僅僅指的是“說”的模式,不包括說課的整個活動。具體的是指根據一定的說課目的和內容,怎樣進行述說的具體的、可供操作的方式。目前在小學語文說課活動中慣常采用的說課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三說”的說課模式

  這種說課模式的方法,是把整個說課內容分作“說教材”、“說教學程序設計”和“說板書”三個部分。在“說教材”的時候,結合說大綱,在“說教學程序設計”時結合說教法、說學法和說練習的設計與安排。

  使用這種模式說課的好處是容易抓住和突出說課的重點,不至于因說教法、學法不當而出現喧賓奪主或把握不準時間的情況。而且大綱、教法、學法等結合在說教材、說教學程序設計的過程中說,會使說課的流程不顯得那樣機械、呆板,容易給聽說課的人留下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聯系自然的好印象。但也正因為在說教材、說教學程序設計時還要結合說大綱、說教法、學法,也就增加了說的難度,處理不當,容易發生零亂,甚至是顛三倒四,繞來繞來說不清楚的毛病,這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2.“四說”的說課模式

  “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稱為“四說”。這是一種目前被較為普遍采用的說課模式。由于把教法和學法,作為獨立的內容分開來說,說課時就容易說清楚,思路也會比較清晰,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說教法時,應說清以哪種教法為主,哪種教法為輔,以及教法選擇的理論根據。在說學法的時候,還可以結合分析學情,交代清楚該課設計是建立在學生什么樣的學習基礎上的。使聽說課的人容易在聽說教學程序設計前,就從整體上明確該課設計的理論依據和課堂教學的大致走向。但孤立的說教法、學法,也容易導致生硬、機械,而且每一種教法都不是萬能的,在一堂課中,常常需要幾種甚至是很多種教法的綜合運用。所以使用這種模式說課,應當切實掌握好“說教法”、“說學法”的“度”,說課要有分寸。而且也切不可以為教法、學法已經在前面單獨說了,在說教學程序設計時就束之高閣,不再涉及了,事實上還應當在說教學程序的過程中,根據需要,再結合教學的實際,穿插進去說一說。一般比較妥當的做法是先在“說教法”、“說學法”時概括說一說,爾后在說教學程序時,再穿插進去說。這樣才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四說”模式的優勢效益。分頁標題#e#

  3.“五說”的說課模式

  “五說”的說課模式是先說教材,然后依次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最后說板書或練習設計或結合起來說說板書和練習設計。這種模式與以上的“四說”的模式相比,前四方面內容是相同的。只是增加了說板書(或再包括練習設計)的內容。但無論是“三說”還是“四說”,實際上板書(或再包括練習)也還是要說的,區別只在于前者僅把板書(或包括練習)作為教學程序設計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揉合到教學過程中說,板書或練習設計的地位,也不像后者那樣予以強調與突出而已。

  4.“六說”的說課模式

  所謂“六說”,即是“五說”,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或練習)中的“說教材”與“說教法”之間,插進一個概括陳述整堂課設計的指導思想和著重注意及準備著重體現的一些問題。有時,這個環節也可以安排在最后,即在說板書之后。這個環節說的內容,往往帶有很強的理論性,而且常常圍繞準備體現什么、注意什么、遵循什么及怎樣體現、怎樣注意、怎樣遵循和為什么要體現、為什么要注意、為什么要遵循,這樣的思路和諸如此類的問題進行闡述。如果將這個環節安排在最后,則在陳述時還要結合舉一些實際的例子。說好這個環節的關鍵,是要求說課者對自己所說的課必須爛熟于心,并對自己怎樣教和為什么教,在理論上有一個十分清楚的認識。也只有這樣,才能高屋建瓴,抓住本質的東西旁證博引、引經據典,將該說的內容說清楚,說透徹。

  說課模式,除以上四種以外,還有很多種由以上模式生發出來的變式,如在說教材和說教學程序之間插進“六說”模式中的第二說,把說課的內容變成新的“三說”,而且還可以把“六說”中的第二說放在說教材、說程序設計之后使之成為另一個新的“三說”。但不管怎樣,說課的基本內容是不變的,變的只是說的內容的組合和次序的先后及突出、強調的內容和程序不同。而這里必須十分強調的是,在以上這些說課模式中,雖然沒有把說理論當作一個獨立的說課環節,但這絕不等于說,理論的闡述在說課中并不重要,恰恰相反,理論在說課中是占有相當突出的重要位置的,實際上“六說”模式的最后環節,也就是說理論,而且把說理論放在說教法、學法前也是可以的。所以,無論采用何種模式說課,都切不可忽視理論的陳

  《驚弓之鳥》說課稿

  《驚弓之鳥》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6冊第28課。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據所見所聞做出正確分析。分頁標題#e#

  全文共九個自然段。先講述了更羸射大雁的經過和結果,接著講述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因此可以按內容的不同把文章分成兩個部分。也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三段來理解。教學中為了突出重難點,采用分兩部分的方式比較合適。

  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前五自然段。文章首先便交代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接下來的四個自然段較為具體地講到了事情的經過和結果。如文中所述,更羸見“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便斷言他“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這種技藝非親眼所見,誰人會信。難怪魏王會“信不過”自己的耳朵,認為是自己聽錯了,但隨之而來的情形便足以印證了令魏王難以置信的話。“更羸并不取箭,”這句話原本毋需用一個“并”字也能講通,但通過一個“并”字,卻很好地強調了“不取箭”的事實。但聞“嘣”的一聲弦響,只見“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同樣是一個“直”字卻準確地描繪出前后兩種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寫大雁一個勁兒往高處飛,飛得急;后者是寫大雁一點兒也不能飛了,掉得快。讀文至此,我們定會拍案叫絕。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后四個自然段。這部分內容以更羸與魏王對話的形式出現,尤以更羸所揭示的不用搭箭能射下大雁的原因為重。

  前文中更羸只拉弓射雁的事實著實令魏王“大吃一驚”,由前面的“是嗎?”“你有這樣的本事?”兩個懷疑到近乎不相信自己耳朵的問句到“啊!”“真有這樣的本事!”兩個驚訝到近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的驚嘆句便很有力的說明了這一點。課文并未就此點明其中的道理,而是在魏王驚嘆之余,寫到了更羸令魏王覺得“更加奇怪”的一番話:“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這里,我們應該注意更羸話前的提示詞語“笑笑”兩字可不簡單,因為這笑中包含著更羸對眼前事實的最清晰的認識。

  然而這其中的玄機卻是我們和魏王所不知道的。這話語連同這話語前不可思議的神情對剛親眼目睹完讓人不可想象的只彎弓取鳥場面的魏王來說,當然更是覺得奇上加奇了,不是嗎?“你怎么知道的?”魏王的疑問也是我們讀到這里的疑問,當把這些不可思議的疑問推向高潮的當口,讓更羸用諸語道破天機,應當說是作者有意安置的精妙之筆。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11

  【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鐘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借助注釋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⑵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能力目標:

  能根據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3、情感目標:

  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2、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說教法,學法】

  1、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2、學法:

  采用“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說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二、初讀感知

  讓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文言文的節奏美,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

  三、初解絕弦

  四、再解絕弦

  環節設計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感悟重點詞句,理解人物之間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五、回味絕弦

  設計了《高山流水》的音樂欣賞,讓大家在美妙的音樂中感受藝術的魅力。

  【亮點】

  “以讀代講”、“情境感悟”,理解“知音”。

  為了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設計了拓展練習,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1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記得有這樣一位父親:他以落花生做比,教育子女要腳踏實地,不求虛榮。要像落花生一樣,做個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今天我說課的題目就是《落花生》。

  我的說課設計由以下六部分組成: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分析教材內容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三課。第四單元的學習主題是生活中的啟示。本單元的每篇課文都包含著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節性強,語言質樸簡潔,含義深刻。《落花生》這篇課文著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要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四部分內容。恰當巧妙地詳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2.分析學生情況:

  五年級孩子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愿意交流。他們已具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但是還需要教師的進一步引導。教師要用文本為學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橋梁,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新課標要求,以及小學五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本課的生字“畝、嘗、吩、咐、茅、榨、榴”7個生字,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創設情境、抓住重點、精讀領悟、讀悟結合,讓學生掌握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

  2.體會課文詳略恰當地寫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三、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贊美花生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做人的道理。

  教學難點:了解文章表達上詳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點。

  四、教學方法: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以及新課標對中年級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要求,我將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2.角色美讀法

  3.多媒體教學法

  五、教學過程:

  那么,如何將以上的各種教學思路,恰如其分的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呢?在這里,我將分為以下幾個階段來完成我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種非常好吃的食物,大家想想,會是什么呢?“根根胡須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開花不結果,地下結果不開花。”同學們,瞧,就是它----花生,它呀,還有一個名子,就是“落花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落花生》。{板書}

  (二)整體閱讀,理清思路

  首先,教師出示生字串,讓學生自己讀,在讀中找出不明白的詞語重點指導。然后引導學生共同討論: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讓學生一起帶著這個問題,去閱讀課文,并理解,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來寫的,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這樣的過程。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來理清課文的思路,為下面精讀課文做好準備。

  (三)抓住重點,精讀領悟

  下面,由教師進行配樂范讀,讓學生思考:落花生和石榴、蘋果、桃子有哪些不同?(教師進行配樂范讀)

  教師范讀后,引導學生抓住“矮矮的”和“高高的”,“埋在地里”和“掛在枝頭”等詞做對比,明確火紅的石榴、紅彤彤的蘋果、紛紛的桃子是露在外面的,色彩動人,引人注目。而花生沒有漂亮的外表,華貴的氣質,但是,它內涵而不外漏,默默無聞,無私奉獻。正如作者感悟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句話是作者的心聲,其實也是同學們的感悟,這樣,學生就和文本以及作者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

  然后引導學生細細品味父親說的話對不對?為什么呢?你還有什話么要說?鼓勵學生質疑,發表見解。語文新課標指出“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對于這個問題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學生會說:我要做一個像花生一樣默默奉獻的人;有的同學也會說:社會也需要像蘋果、桃子那樣既張揚個性又對社會有更多貢獻的人。對于多元化的解讀我會及時肯定,發展他們的個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接著,師生小節:是啊!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鮮花是美的,蘋果是美的,可那長在地下的花生也是美的。只要我們做個有益于他人的人,我們就都是美的。讓老師和你們共同努力,我們都做一個美麗的人!

  最后,讓學生通過做練習題來加深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

  1.花生都有哪些好處?

  2.我們要學習花生的哪些品格?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假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23課,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里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這一課需要用兩個課時完成。

  二、說理念

  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說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良”等九個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并且在讀中有所感悟和生成。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學習重點分析:

  識字和寫字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從而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五、學習難點分析:讀悟結合,理解文意。

  六、說教學流程

  一、故事導入

  二年級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教師應選用孩子們喜愛的方式出現文本,讓他們樂于接受。師描述:從前,有個孩子,叫馬良。有一天,他得到一枝神筆,他用神筆畫了一頭大黃牛,幫助農民耕地,畫了一架大水車,幫助鄉親們灌溉農田,還用神筆懲罰了那個貪官。“神筆”可謂神來之筆,它既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又可貫穿全文始終,因此,上課伊始,我便用《神筆馬良》的故事導入新課,這既為口語交際和朗讀做準備,又奠定了學生的情感基石。

  1、過渡:“有了神筆多好啊,能為鄉親們做那么多的事情,有個小女孩也想像馬良一樣,有一枝神筆,并把她的美好心愿寫成了一首詩,題目叫《假如》。”(出示課題的課件)師順勢而引,將文本自然呈現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

  2、齊讀課題(帶著深情的祝愿讀)。

  二、聽讀課文,訓練說話

  1、師配樂朗誦全詩新課標注重培養孩子聽的能力,而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經典,它融音樂、美術、文學于一體,以精粹的語言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教學初始,讓學生聽配樂朗讀,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將學生帶入文本,并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反饋。“你聽到了什么?”(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

  三、自讀課文,檢查生字詞

  過渡:“你也想學著老師的樣子和著音樂動情地朗誦這首詩嗎?這節課我們就來讀好這首詩歌。要想讀好這首詩,首先要把它讀通順,讀正確,現在就請你翻到108頁,開始讀吧!”

  2.檢查生字詞。

  (1)出示詞組“紅紅的太陽、好吃的谷粒、健康的身體,這三個詞語為一組,語調都較高昂。

  (2)寒冷的北風、遙遠的地方、不幸的朋友,這三個詞語為第二組。

  (3)先發現,指出這些都是帶”的“的詞組;指導朗讀(引:陳老師告訴大家一個把這類詞讀好的小秘密,就是把前兩個字和后兩個字都讀重一點,的字讀輕一點,這樣就好聽了)。

  3.出示詞組”縮著身子、輕輕嘆息、苦苦等待、餓得哭泣“指導朗讀。過渡:”讀得真不錯,相信你們也能把這些詞語讀好。“指名讀,(縮用動作加以理解,讓學生想象畫面,體會感情,指導朗讀)指導好詞語的朗讀,將奠定后來課文朗讀的基調。

  四、精讀課文,指導朗讀

  (一)教學第一段

  過渡:”我用馬良的神筆讓窗前的小樹不再……縮……我還用馬良的神筆讓樹上的小鳥不再……苦……

  2.師:“多美好的心愿啊,這就是小女孩的第一個愿望,(一邊說一邊出示第一節),自己試著讀一讀,請一個小朋友讀,(相機出現分隔線)

  3.生讀,師相機指導,請生學習老師吸氣的方法,并不是很夸張的吸氣,而是稍作停頓。

  4.過渡:”就這么一個紅紅的太陽,能給小樹帶來什么呢?“生交流。

  5.師生配合讀。過渡:”是的,紅紅的太陽就像一件溫暖的衣服,讓小樹不會在……生:寒冷的北風里縮著身子,輕輕嘆息,點紅重讀的詞,如果我們不只注意有節奏的朗讀,還注意這些詞,你一定讀得更動聽,齊讀

  6.指導有表情地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在本環節設計中,我力求體現這一理念,通過創設情境讀、展示讀、評讀、激讀、賽讀的方式,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這樣的讀書過程也是張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的過程。閱讀亦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在此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

  1、有節奏地讀

  2、有節奏又有重音地讀

  3、帶上表情美美地讀。層層遞進,讓學生感受詩歌的美感。

  (二)教學第二段

  1.過渡:“學會了這一段的朗讀,你一定也能讀好第二個愿望,拿出筆,邊讀邊學著老師的樣兒,在停頓的地方劃上斜線,在一些能更好的幫助你朗讀的詞語下面加上小點。

  2.檢查:找一個做范本,展示臺展示,現在請你根據你做的讀書記號把這段話讀給大家聽,相信其他的小朋友也學會了這種朗讀詩歌的方法,生范讀3.生練讀,課件出示分隔線及重點詞語。當學生在第一段學習中,看了老師的方法后,已基本掌握,因此,第二段的教學可以放一手扶一手,讓學生將方法遷移,去自讀自悟。

  (三)教學第三段

  1.出示第三段,請生讀。

  2.其他小朋友都是小評委,聽完后幫他點評,讀完第一句,請生評價: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或哪些地方還能怎樣讀的更好,評完后接著讀第二句,讀完后,再評。在這一段的教學中,教師已放手,而采取合作探究這一有效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的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學生不僅有所發現,而且,合作精神、協作能力都有所提高。在課堂上,要讓每個孩子有事可做,才不會讓他出現走神的機會,在聽的過程中讓每個孩子都擔任評委的角色,既調動了他的學習積極性,也是對他的檢測,檢測他對上面所學的閱讀方法的掌握情況。

  (四)連讀全文

  五、拓展,說話

  師:”故事還沒完呢,那么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還想干些什么呢?“練習說話。

  2.師巡視,找出說的較好的幾位,請上講臺,把他們說的連成一首新的《假如》。將朗讀與寫話相結合,讓感悟的情感及時留于筆端,在美妙的音樂中,學生對生活的美好愿望自然流淌,此時,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因此,在本課中,我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說出自己的體會,在學生充分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教師就此一節適時點撥引導,而后讓學生個別讀、齊讀、小組讀,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總之,整個設計,我把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學習,加深理解和體驗,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能以長久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發展,讓學生學有所得,在輕松、愉快中體會情感,發展語言。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14

各位評委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望廬山瀑布》,它是二年級語文第17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溫主義詩人李白的作品。課文是精讀課文,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通過學習能夠豐富學生的古詩積累,培養語感;了解祖國山河的壯麗,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接觸學習了一些古詩,尤其是對唐詩、對李白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古詩的學習方法,積累了一些古詩詞的知識。

  但由于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理解力不能成熟。所以在設計教學時盡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我認為這節課的:

  (一)知識與能力是

  1、會認“廬、瀑、爐、疑”4生字,會寫“爐、煙、銀、流”4個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是

  將學習課文與旅行相融合,通過旅途中的各種活動反復訓練學習課文。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

  在學習中養成讀書、識字、寫字的良好習慣;喜歡學習古詩,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會認“廬、瀑、爐、疑”4生字,會寫“爐、煙、銀、流”4個字;能背誦古詩。是這節課的重點,而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是這節課的難點。所以上課時給學生展示大量的圖片,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幫助他們克服這個難點。

  我將這節課設計成在去旅游地的車上導游引導游客做各咱競賽活動的過程。將教學內容與活動相機結合,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本課內容。開展的活動有:談論圖片、我會讀、書法比賽、欣賞歌曲、朗誦比賽、有獎答題、古詩文比賽等。談論圖片通過投影三幅圖片激發學生想要去這個地方旅游的興趣。然后投影火車及老師的圖片將學生帶入到旅游車的情景中,教師變成了導游而學生成和游客。通過列車廣播員的介紹,讓學生明白今天的目的地廬山及廬山的相關情況。這實際是本節課的導入部分。

  因為要去廬山旅游,這時導游也就是老師就要求學生要了解廬山有關的字詞,通過我會讀,一是檢查學生課前對本課生字的預習情況,二是通過教師范讀,小老師領讀,學生齊讀,開火車讀等形式讓學生學會本節課要認識的字。這是檢查預習部分。

  書法比賽,是通過學生讀字/教師在黑板上書寫,學生跟教師書空,邊寫邊說筆畫/學生代表到黑板上書寫,其他同學在田字格本上書寫/組長檢查書寫,寫的好的畫笑臉,寫的不好的畫哭臉等形式讓他們學會本節課要會寫的字。

  欣賞歌曲,讓學生在車上休息放松一下的同時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教師適時介紹這首歌的相關情況,然后引出下一個活動朗誦比賽。

  朗誦比賽通過錄音的講解及觀看圖片,讓學生大體了解這首的意思,然后通過學生試讀/聽錄音讀/跟錄音讀/學生齊讀/分小組讀等形式讓學生練習掌握本課,然后小組推選代表參加班內朗誦比賽,教師對優秀者給予表揚和獎勵。這實際是學習課文內容的過程。

  有獎問答實際是本節課的當堂達標測試,根據本課內容我設計了有針對性的練習題,學生通過憑門票參加問答贏取獎品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進一步鞏固本課所學的內容。

  我會讀,是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的字,看拼音寫詞語是本課要求學生會寫的字,第3題是背誦本課,第4題是古詩填空,第5題是運用所學。

  最后的古詩文比賽是讓學生在課下收集有關的古詩文,然后進行比賽的活動,這實際上是布置的課后作業。

  導入課題和檢查預習是3-4-5教學模式中的課前延伸部分,學寫生字、初步感知課文、學習課文、達標測試是課內探究部分,課后作業就是課后提升部分。

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15

  一、課本闡述:

  《麥哨》描寫了盛夏時節鄉下曠野里即將豐收的情形和孩子們在其間玩耍嬉戲的情況。這一是篇文質柔美的課文。一是意境之美:文章為我們顯現了一幅兒童在故鄉高枕而臥玩耍的高興局面,讓我們感覺到故鄉風景的感人,故鄉生存的滿意。其二是語言之美美:文中用了排比、擬人、比喻等修辭伎倆,很多語句都值得門生去咀嚼積聚;首尾呼應,兩段表達相近意思卻用了差另外說話。可以大概使門生在領會語言美的底子上感覺到故鄉生存的美,引發了他們向往大天然的情緒。于是本文是熏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語感,豐富他們語言藝術。

  二、學情分析:

  我們都知道,由于聽力障礙,聾啞學生語言相對比較貧乏,閱讀理解能力相對與同年齡的來說差距比較大。再加上本文描寫的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的田園生活,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距離比較遠,因而體會其中的情趣也比較難的。在教學中,要從彌補缺陷出發,從發展學生語言的角度去考慮。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重在綜合,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質,學習方法習慣的融合。”據此,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知識目標:

  1、學習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四、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2、能結合對文本的理解,展開想像,感悟出鄉村生活的歡快、柔美。

  五、情感目標:

  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陶冶情操,激發學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

  其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感悟鄉村生活的歡快、柔美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讓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歡快、柔美,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生活向往的情感又是本課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我采用多媒體課件作為輔助教學工具,補充了一些美麗的鄉村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

  結合以上分析,我預設本課用三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學習生字新詞,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學習課文,感受語言之美、意境之美。第三課時,鞏固知識,升華情感,完成練習。

  首先我簡要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想,本節課我打算從以下幾個環節來完成教學任務。

  一、實物導入,理解課題。

  由于學生沒有見過麥哨,而且對于聾啞學生的來說直觀形象的實物能夠幫助他們理解,加深印象。所以我在直接明確題目,讓學生用“麥”和“哨”分別組詞后,出示一些麥桿,讓學生知道麥哨就用麥桿做的哨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聾生的朗讀有時候是比較盲目的,有的就是為了讀而讀。為了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我設計了:“讓我們在這麥哨聲中,走進文本,去聽聽這是怎樣的聲音?”“在這哨聲中,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兩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邊度邊思考,去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讀通課文,學習新字詞。

  指導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相機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通過比較,舉例說明,組詞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生字詞的含義。學會“和”“應”兩個多音字的詞義及運用。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

  引導學生再次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幾次寫到了麥哨聲。然后朗讀比較,體會省略號的含義和兩段文字不同的措辭。

  下面我具體講講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

  這一課時要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感受意境之美,品味語言之美,在“歡快、柔美”的氛圍中陶冶情操,產生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這一目標,這堂課我圍繞“讀—說—抒—寫”進行教學,力求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他們的思維,提升他們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主要從以下幾個環節組織教學,完成教學目標。

  一、復習回顧,走進文本。

  上課伊始,我用“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麥哨的聲音是什么樣的嗎?”“這聲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受?”兩個問題,引領學生回顧知識,走進文本。導出“歡快、柔美”兩個中心詞,并讓學生學習一、二兩個小節。

  二、圖文結合,感悟意境之美。

  緊接著我讓學生說說“歡快”“柔美”的詞義,然后自由輕聲朗讀3—6小節,去鄉村的湖畔、田野、湖邊走一走,找一找哪里還能讀到歡快、柔美的感覺。在交流學習課文內容時,我引導學生抓住“白、彩、紅”以及“鵝黃嫩綠、金黃、黑白相間”等一些表示色彩的詞,來感受鄉村孩子的閑暇、歡快,即將豐收的歡快以及田園的景色的柔美。同時補充一些田野風光的圖片讓學生欣賞,讓學生加深印象,感悟意境之美。這種借助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可以深入淺出地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縮短學生認識過程。

  三、品讀賞析,體會語言之美。

  為了讓學生對文中的語句有更深的理解,培養他們的語感,幫助他們積累和豐富語言。在通讀3—6小節后,我又安排了細讀品味的環節。讓學生再來讀一讀,并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和段落多讀一讀。想想這個句子的意思,說說你喜歡的理由。然后組織學生交流,主要從“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一層晶瑩的細漢,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的豆莢;雪白的蘿卜花謝了,結出了一捧捧的種子。”“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這些句子中,學習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品味語言的美。

  四、小結全文,升華情感。

  最后學習7、8兩個小節,讓學生說說“是誰又吹響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為什么這哨聲是如此的歡快、柔美?總結出:是這閑暇的生活、即將豐收而美麗的田野讓這哨聲如此的歡快、柔美。然后再讓學生來學一學“嗚卟、嗚卟……”的麥哨聲,一同來感受。

  五、課堂延伸,走進鄉村。

  為了更好的彌補缺陷,發展聾生的語言,聾校的語文課堂,應該有它的側重點,那就是寫作的指導。所以為了升華本文的中心思想,讓學生感受鄉村孩子快樂的生活。我在最后安排學生觀察課文的插圖,把孩子們在湖邊嬉戲、玩耍的情景寫的再具體些的小練筆。

  六、作業安排:

  1、熟讀課文,摘抄文中柔美的文句

  2、結合學習要領,自主閱讀《可愛的草塘》一文

  板書計劃

  結合學習語文的特點,在板書上我力圖表現出語文可讀性,讀寫訓練的落實,結合人文性的講授思緒,故而結合現實策劃了這個板書。

【小學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園地說課稿03-25

小學語文說課稿04-10

小學語文:《鯨》說課稿07-29

小學語文優秀說課稿09-10

小學語文《錢學森》說課稿09-13

小學語文《太陽》說課稿11-04

小學語文說課稿05-14

小學語文《白楊》說課稿08-15

小學語文《稱贊》說課稿08-21

小學語文《畫》說課稿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