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小學語文說課稿

時間:2022-06-10 08:39:33 語文說課稿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說課稿(14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說課稿(14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輪課程改革帶給我們的一方面是精神上的振奮,讓尷尬的母語教學走出了固有的蘩籬,走進了一片新天地,也讓我們獲得了思想上的啟迪,讓塵封的頭腦引來了甘泉活水,經受了思想的洗禮。另一方面也讓許多一線教師感到迷茫與困惑,禁不住要問“路在何方”,回答當然是“路在腳下”。改革未必帶來進步,但進步必然需要改革。

  語文教學曾被“千夫所指”,曾讓“舉國關注”。那么語文教學的出路既要體現改革的普遍意義,又要顯現出自身的特色。這便是回歸主體————還權于學生,讓位于學生;凸顯本體————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立足于語文課堂教學,彰顯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下面結合《炮手》一課對以上觀點作如下分析:

  一、教材分析

  《炮手》一課記敘了一百多年前法國軍隊中一名普通炮手的感人故事。當時,德國軍隊已侵入巴黎郊外,當將軍發令向德軍的駐地————一座紅瓦白墻的農舍發炮時,炮手毫不猶豫地執行了命令,而這座房子卻是他家僅有的財產。

  全文以對話為主,人物的外貌、神態描寫貫穿全文,所以主人公當時復雜的內心世界形象地被表現出來。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的確立

  本課的教學目標的確立緣于對文章思想主旨的解析,緣于對文章中體現的主要寫作特點的把握。

  一方面文章情節曲折生動,體現了炮手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獻自我、犧牲自我的精神,作為一篇充溢著人文氣息的文章,留給讀者印象最深地就莫過于炮手那句普通中滿帶著人性精彩的話語:“那是我的房子,在這個世界上,它是我家僅有的一點財產。”這是一個愛國者對于祖國真摯的愛,這份愛既深沉而又凝重。

  另一方面文章講究語言的藝術美。將人的情感的細微變化準確的呈現在讀者的眼前,炮手的臉色由“蒼白”到“煞白”再到“慘白”,又用對比的方法寫出當時“裹著大衣的副官們在凜冽的寒風中打顫”時,“炮手的前額卻滾下了大粒的汗珠”。這些細膩的刻畫使一個普通愛國者的形象躍然紙上,立體化、人性化地呈現在讀者的眼前。

  綜合以上兩點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在感情朗讀中,體會炮手在神態、言語變化中流露出的愛國之情;

  2、結合課外輔助材料,深入體悟神態變化對表現中心的作用。

  教學重點定位于由炮手神態變化的表層現象深入感受其精神實質。原因在于人文性是語文教學的顯著特征之一。以人文性統駕工具性,是語文教學的一條出路所在。一篇文章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語言文字本身,而恰恰是字里行間洋溢的無形之美————情感體驗。人文性是人類靈魂指向的體現,抓住了這一點,即可引發讀者的情感共振。與此同時將對形式美的體悟隱喻其中,則證明了這一點:形式為內容服務。

  三、教學流程的設計分析

  基本理念:

  1、創設情境,建立“戰地記者”的角色需要展開教學,運用閱讀期待,引發學生以研讀專題為基點,進行輻射式的自主探究。

  2、回歸于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在讀文中發現問題,在讀文中解決問題,同時凸顯語文教學的本體,彰顯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具體設計:

  (一)、營造情境,定位身份

  創設情境,讓學生從中從情境中找自己的身份,更便于學生以親歷者的角度去介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同時記者這一角色也有助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展開,意在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回顧大意,體察背景

  學好教材內容,必須引用相關的背景資料作支撐,讓學生可以在宏觀把握事情背景的前提下,與文章展開對話,且背景資料引入借助于角色需要而顯得自然。

  (三)、全景感知,篩選質疑

  在全景感知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充分提問,但對于所有問題,不必都面面俱到,適當篩選,既發揮了小組學習的作用,又提升了問題的精煉性,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四)、單式板塊研讀,體悟愛國之情

  讓學生圍繞研讀專題,掃描全文內容,借于平時的訓練,讓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體驗主人公的情感,在朗讀中加深體會,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這里作了一個彈性化設計,更可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將還權于學生落在實實在在的教學中。寫法延伸部分借于學生手中的作文書,使得內外溝通,課內外學習相得益彰。

  (五)、模擬采訪,換位感受

  (六)、撰寫日記,延伸遷移

  “受之于心,自然要發之于外”以上的兩個步驟給學生一個釋情抒感的空間,讓學生圍繞文章內容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也完整了記者這一角色的職責。

  (七)、作業布置

  第一題的確立主要由于本文中出現了字形上易錯的生字;第二題則緣于文章中出現了“?望”“回頭看”等詞,表示“看”的詞語很多,這里借助于練習,豐富學生對于看的了解;第三題則是讓學生展開聯想,進行創造性的解讀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介

  《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是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組安排的一種學習形式。“遨游漢字王國”是由“有趣的漢字”和“我愛你,漢字”兩個板塊組成。“有趣的漢字”分別從字謎、有趣的諧音、漢字小笑話、漢字的起源等方面揭示了漢字的神奇性和趣味性。“我愛你,漢字”分別從漢字的演變、錯別字的危害、漢字的書法藝術、漢字的魅力等方面,讓學生了解中華漢字的燦爛文化。

  2、教學目標

  綜合性學習是新課標對學生綜合實踐性學習活動重視的具體體現。它相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新的教學形式。通過本組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到漢字歷史的悠久,知道漢字記錄并承載著中華的文明;同時還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漢字在今天同樣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明白漢語如今在世界上影響的逐步擴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和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根據本組教學的要求,結合實踐活動的特點,聯系學生的實際,我在摸索中制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初步了解漢字的起源,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自豪感。

  2、認識簡單的甲骨文,激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二)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閱讀教材中的材料,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有關漢字的起源和發展過程。

  2、學生收集有關象形文字文字的資料,通過對這些象形文字的組合、聯想,了解會意、指示等構字方法。

  3、策劃并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感受漢字的趣味,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自豪感。

  3、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漢字的起源,感受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4、教學難點:

  理解會意字、指事字的構字過程,策劃小組活動。

  二、說學情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身體和心靈兩個方面都在快速的成長,對于知識的追求也與日俱增。五年級學生可以很完整地畫完一張畫,有些機靈的學生可以按照大人的意圖出色地完成一件事,他們的想象力已經接近現實生活。但是五年級學生在這種轉變過程中,有時受特殊因素影響會過于現實化,缺乏天真活潑、敢想敢干的創造性心理。

  三、說教法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提供前所未有的條件,因此,現代教育越來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并不要求教師直接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建構主義認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可以從三個方面努力:(1)要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能體現出學生的首創精神;(2)要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將知識“外化”);(3)要讓學生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實現自我反饋)。

  四、說學法

  新課改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任務,要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本課學習中我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為這樣能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從而使學生從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向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轉變。這樣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現成的結論,而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親自參與到豐富、生動的實踐活動中去,經歷了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學生不熟悉的小篆字體,讓學生對漢字產生好奇,激發其學習興趣。

  2、通過對“文字”的解釋來引導學生對“漢字”下定義。

  (二)漢字的產生

  1、讓學生了解文字出現以前人類的記事方法------結繩記事,并通過小組討論,使學生主動發現“結繩記事”的缺點。

  2、通過傳說中倉頡獨特的形象,激發學生對“倉頡造字”故事的興趣,并體會倉頡造字的偉大意義。

  (三)有趣的甲骨文

  1、出示“甲骨文”圖片,讓學生對甲骨文產生直觀上的認識。

  2、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識別簡單的甲骨文。

  3、小組間競賽,認識更多的甲骨文。

  (四)制定小組活動計劃(作業布置):

  因為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綜合性學習”,對小組活動還不太了解,所以我在第一課時只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初步制定出活動計劃。這也是本課的一個作業,我在課前為學生制作了小組活動計劃表,在課堂也會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

  (五)總結:

  1、讓學生談談對漢字有了什么新的認識,引導學生產生對中華民族偉大文化的自豪感。

  2、通過對這一段文字的朗讀,加深傳承中國文化的責任感。

  六、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主要以漢字的產生為線索,加以教師范寫甲骨文,能讓學生對漢字的產生產生系統且直觀的認識。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解析內容 說教材

  《美麗的彩虹》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10單元“雨”中的一首兒童詩歌。詩歌按彩虹從出現到消失的過程,通過人物的對話,描繪了彩虹的美麗,抒發了作者對彩虹的贊美和對大自然的神往之情。全詩共有六個小節,第一小節描寫了雨過天晴彩虹的出現。第二小節到第五小節用對話的形式描寫了小朋友們看到彩虹的想象。最后一個小節描寫彩虹的消失,“它回到了白云中間”。詩歌圖文并茂,生動易懂。“彩虹”又是學生知道卻不太了解,見過卻又并不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所以,很容易引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二、研究主體 說學情

  一年級的兒童對于彩虹,并不陌生,他們有的親眼見過,有的從電視圖畫上看過。在他們心中彩虹是美好的,對彩虹充滿了向往之情,這就為學好這課的情感基礎。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聽說讀寫的能力,愛想象,但識字量還不夠,語言積累剛剛起步,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還很弱,所以他激發想象發展思維、美文美讀,豐富積累是他們學習這課的主要成長點。

  三、明確方向 說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基于當前高效課堂的要求,我設計本課教學目標為: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并進行滲透性識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彩虹的美麗與神奇。

  3、想象彩虹的美,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目標1、2.

  教學難點:目標3

  四、發揮主導 說教法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難點,根據皮亞杰的建構理論,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本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情境設置法”——激發情感,引起興趣

  “讀悟法” —— 以讀為本,讀中促悟

  “多元識字法”—— 隨文識字 集中識字

  五、突出主體 說學法

  結合一年級兒童的特點緊扣本課目標,主要引導學生采用以下學法:

  多元識字法——隨文識字 集中識字

  游戲鞏固法——游戲檢測 強化鞏固

  感悟想象法——讀中感悟,美讀想象

  六、師生互動 說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心理學家認為,人們接受外來信息和知識,主要是通過人體的各種感官實現的,先有感覺后有認知。因此,課堂開始,我便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美麗的彩虹圖片,美妙的音樂適當的解說,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彩虹產生積極的注意傾向和向往之情,然后引導學生談自己看彩虹后的感受,揭示課題、美讀課題,充分調動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為后面的學習奠定積極的情感基礎。

  (二)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我特別重視學生自主學習。于是,緊接著我便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辦法解決它。一年級下期的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識字能力,他們會看圖識字、讀拼音識字、結合上下文猜字等等,在短暫的時間里學生只有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才能促進孩子更積極有效的識字。

  2、學生自主學習結束后,組織學生分小節進行匯報,通過老師和學生的評價,糾正個別容易讀錯的字音,進行隨文識字。

  3、集中識字,游戲檢測

  集中識字我設計了三個步驟:一讀帶有音節的詞語,二去掉音節再讀詞語、三認讀單個的生字。這樣設計從整體到部分再到局部,遵循了兒童的認知特點,第二環節后設置了小組賽讀、考考你讀詞組,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詞組引導學生聯系舊知豐富積累,第三環節的后面設計有攀登彩橋奪紅旗,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這些簡單的游戲進行檢測反饋。簡單有效的游戲競賽符合兒童天真、好玩、好動的天性,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激發了他們內在的學習動力,提高了識字效率。考考你、比一比是

  3、教師對字詞中學習重點的強調、也是滲透性識字的一個基點,使識字更有層次性、針對性,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4、送字回文、讀文鞏固。讓學生學會的生字在讀課文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

  (三)美讀課文,放飛想象。

  1、美讀2、3小節,感受彩虹的神奇美麗。

  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自由讀2、3小節勾畫在丁丁冬冬眼中彩虹是什么,為什么丁丁冬冬這樣說?抓住“彩虹是一座神奇的橋”“彩虹是一條美麗的項鏈”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和老師展示的彩虹與橋、項鏈的圖片比照,幫助學生理解彩虹形狀、顏色、出現位置的美麗與神奇,指導學生讀出彩虹的神奇與美麗。

  在美讀彩虹是一座神奇的橋后,問學生看到這座神奇的橋你想干什么,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想象,順勢引出丁丁想通過這座神奇的橋去干什么?讓學生回到文本,讀出丁丁的美好愿望,美讀第二小節。

  在美讀冬冬說彩虹是一條美麗的項鏈時,順勢問學生這條美麗的項鏈你想給誰帶上為什么,發散學生思維,引出冬冬想給仙女帶上的美好愿望,指導學生讀出冬冬的美好愿望,美讀的三小節。 這樣讓學生以讀促思,以悟促讀,層層深入,自然而然的讀出了彩虹的神奇與美麗。

  2、放飛想象,仿寫詩歌。

  在二、三小節的學習之后,創設問題的情境:你覺得彩虹還像什么,你想用它干什么,仿照第二、三小節說一說,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把想象的方法滲透在教學生成活動中,使學生在教學中不僅學到知識,更增長智慧,培養創造力,訓練了口頭表達能力。 在此處我做了一個彈性設計,如果學生會自己說,就讓學生自己多說,如果學生想象有些困難,就出示一些和彩虹形狀顏色相似的事物圖片,啟發學生想象,以突破學生此處學習的難點。

  3、美讀4、5小節,大膽提問。

  這一環節作為簡略學習部分,主要分男女生讀小弟弟小妹妹的問題,看一看這兩個小節哪個標點符號用得最多,指導學生讀出疑問的語氣,引導學生也向小弟弟小妹妹一樣,問出自己對彩虹的疑問。通過學生喜歡的視屏——彩虹的自我介紹,幫助學生了解彩虹成型的基本知識,尋找問題的答案。接著,通過解決問題:是誰為彩虹畫了七彩衣,誰有這樣巨大的筆,讓學生認識到這都是大自然的杰作,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突破教學難點。

  (四)拓展延伸,豐富積累

  課本上的內容是有限的,然而學習的空間確是無邊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通過課本的學習走進更廣闊的世界。因此在學完這篇課文后,我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讀兒童詩《彩虹》,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彩虹的認識,更把課內外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豐富學生的積累。

  (五)指導書寫生字。

  同時,把生字的書寫也融入了這節課中,讓學生對要求掌握的生字做到不僅會認,而且會寫。結合本課內容我創設彩虹姐姐送七色花的情境鼓勵學生自己觀察生字,找出自己認為難寫的字指導學生書寫空、定、巨,把七色花送給字寫得最好的孩子,激勵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書寫。

  (六)回顧全文 總結提升

  今天我們學習了美麗的彩虹,其實,我們可愛的大自然中像彩虹這樣美麗神奇的現象還很多很多,比如我們的風霜雨雪,他們都有很多的秘密,只要孩子們留心觀察,勤于思考,你就能發現大自然更多的美麗與神奇! 這樣由彩虹這一自然想象引出生活中更多的自然現象,把課堂與生活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進入更廣闊的空間,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下午)好!

  我是語文X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 》(板書:課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點難點、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

  《 》是*教版小學語文()年級下/上冊第-單元的第-篇課文。該單元以()為主題展開。《 》是一篇略讀(講讀)課文,主要寫了(主要內容),表達了(中心思想),本文采用了(寫法),其中(一般是:語言簡煉、層次清晰;用詞準確、語言優美;描寫生動、細致充滿詩情)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第()學段目標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①會認本課()生字;會寫本課()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②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能夠理解文本,抓住重點語句,了解重點語句所隱含的情感色彩。學習主人公--的美好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1、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確定為: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新課標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本課的內容,結合()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有:談話法、小組合作法、朗讀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于學,勤于思考。教學時,我以讀為本,以讀生情,讓學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品詞析句,獲得啟迪。

  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是新課標倡導的“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通過學生的讀、想、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我設計了指名讀、范讀、品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以讀促悟,領悟(道理、感情)。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準備安排兩教時來完成教學。

  下面我將詳細闡述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我將以三個環節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節和他人情感的感染產生共鳴,基于這點,開課之處,我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引入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畫面)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與課文之間的距離。隨后揭開課題,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后我先讓學生大聲朗讀,并要求一邊讀一邊想象(結合課文內容)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度幾遍,要求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暢,不理解的詞句做上記號,有的可以自己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來解決。讓學生整體感受課文內容,培養他們自學能力。

  1:檢查自讀情況

  (1)、我將利用多媒體出示本課生字詞語并采用(指名讀、男女賽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對個別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進行指導,我重點指導“X”“X”的書寫。(教師范寫,副板書)

  (2):接下來我讓學生自由讀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了解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并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相機板書。(此時板書,主板書)

  第三環節:學習課文第一部分(學習第X-第X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提問題)或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教師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指名學生分享(教師板書)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六、說板書設計

  此板書通過(幾個關鍵詞,重要線索),抓住了本課的重點,簡明扼要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以上,我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點難點、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這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闡述,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觀潮》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這部分內容繪聲,繪色,繪形地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寫聲音從“悶雷滾動”到“山崩地裂”;寫景象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寫得直觀形象。作者這些有聲有色的描寫,使我們眼前仿佛浮現出大潮的畫面,感到響聲越來越大,大潮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作者觀察用心,敘述有序,從聲音、氣勢、形態幾方面直接描繪了大潮的奇特,又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表現了大潮的奇特,使人由衷地感到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這篇課文的選篇意圖,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偉,繼續練習抓住主要內容,另一方面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2、教學目標

  鑒于上述對教材的初步分析,根據四年級教學要求、課文特點和課后思考練習,我確定本課分兩課時完成,現在我著重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第二課時的教學是在第一課時學生學會生字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目標:1、通過閱讀,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洶涌而來的壯觀氣勢,領略“天下奇觀”的景象。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3、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敘景物的寫作方法。

  情感目標: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重難點

  由于本組是以“自然奇觀”為專題編寫的,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課文描述的景象是學生生活中很難見到的,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本節課我遵循“學生為主體,我為主導,訓練為主線”這一原則,堅持導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導讀中分析、綜合、比較,在分析、綜合、比較中導讀,以讀代講,寓講于讀,使學生在分析、比較、綜合的思索過程中理解課文,獲取知識,提高聽說讀寫能力。根據學生對大潮缺乏感性認識,給學習課文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巧用課文插圖、影像資料等,將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場面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入情入境,降低理解難度,有利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營造一個“實在、有序、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引導學生緊扣文題,質疑問題;讀、找、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機地運用教學插圖、影像資料等強化感性認識;反復訓練朗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熟讀成誦,積累知識,從而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起動機

  上課一開始,我先用一段飽含激情的話語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觀賞過潮水嗎?世界上漲潮的地方不計其數,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國錢塘江大潮那樣雄偉壯觀,千百年來令人贊嘆不絕的,卻不多見。你們想不想也去見識見識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去感受感受江潮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景象呢?”(請看視頻),然后指導學生閉上眼睛聽教師范讀課文。讓大潮的聲音從“悶雷滾動”到“山崩地裂”;景象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等畫面呈現在同學們的腦海里。最后叫同學們打開課本看看描繪大潮雄奇的.插圖。讓他們設身處地地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陶醉于大潮奇特的境界中,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引起了他們的學習動機。

  〈 二〉抓住文眼,整體教學,體會感情

  教學時我抓住文章重點,圍繞“觀”(觀奇觀)這個中心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首先我用小黑板出 示自學思考題:1、課文按照什么順序來寫觀潮的,作者抓住了什么來體現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2、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小組進行討論并匯報結果,接著請同學們通過閱讀課文完成以下表格(在小黑板上出示表格:填出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所看到的和聽到的景物),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由于引入新課時,已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同學們興致勃勃地通過讀、劃、議,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水墻 ”、“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是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插圖之后,再回到文中細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的情境中。從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三〉指導朗讀,感受景象,深化感情

  為了幫助學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達感情,我著重采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我指導學生們自主選擇最喜歡的語句進行自由讀,比賽讀、表演讀等,再談談自己的感受,并鼓勵他們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讀出觀潮人群的驚奇。然后聽錄音,學生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畫面,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四〉品文析句,理解課文,學習表達

  教學中設計品文析句環節,能使學生賞境悟情,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我在教學“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 那段時,我讓學生找出描寫大潮形態和聲音的句子,并要求他們說說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好在哪里?通過同學們的讀與找,了解到:作者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如: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這樣寫好在具體形象地寫出了作者在觀察錢塘江大潮時,所聽到的聲音和所看到的景象,充分體現了錢塘江大潮非凡的氣勢。)這樣加深理解了課文內容,進一步學習了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表達方法。

  〈五〉總結全文

  為了面向全體學生,把教師的“一人言”小結變為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要求學生把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或最想說的話講給大家聽(我則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進行指導)。這樣不僅形式獨特新穎,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課外閱讀的開始。所以我布置的課外作業是,讓學生去搜集反映錢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圖片,并和大家相互交流,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四、說板書設計

  本人根據課文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設計了以上板書。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既突出了本課的重點知識,又具有很強的概括性,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大家。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觀潮》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我們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編者將這篇課文選編在這里,一方面是繼續培養學生抓住主要內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的觀察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好一堂課必須了解學生。

  【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富于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

  【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識記生字詞,抓重詞句進行品味,注重語言積累。

  2.技能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說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

  【說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的觀察方法。

  【說教法】

  “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采用情景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學。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并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

  【說學法】

  根據材特和學生認知規律,讓學生在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激趣導入,引人入勝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學也是如,一堂課的導入十分重要。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用潮水聲作襯托,同時用優美的語言聲情并茂地渲染課堂氣氛,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欲望。

  2.觀看畫面,啟發想象,學習第2自然段。

  ①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潮來前人山人海的情景。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刻的心情怎樣?我的意圖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通過邊看邊想,設身處地地理解人們期盼潮水早來的焦急心情。

  ②課堂學不僅在于老師的導,還在于學生的學。對于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我將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后提出問題: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么?學生通過讀書,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二、讀中感悟,理解課文3、4自然段。

  潮來時這部分是課文的重,我讓學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學習,運用情境學,抓住重詞句品味、悟情,學生采用看、讀、思、背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A.首先運用多媒體學生展示潮來時的情景,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同時,我巧設疑問,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這里采用情景學法將視覺手段與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B.如壯觀的景象,作者又是如何進行描繪的呢?我因勢利導、自然過渡,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

  1.《小學語文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我準備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比如:自由讀,合作讀,指名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語句等,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感悟,讀中自得。然后出示自學提示

  (1)作者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

  (2)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來描寫?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存在困難的地方,我適當撥,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如: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山崩地裂和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如:一條白線——拉長、變粗——白色城墻——白色戰馬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2.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學中。我將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在本課中學生也許會提出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潮水為什么會拉長呢?我組織學生議論交流,然后我結合錢塘江的地理位置及形狀及時撥,這樣,學生的疑問就得到了解決。

  3.為了使學生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大潮的雄壯所折服,我將引導學生背誦3、4自然段,讓學生把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內化為自己的真切感受,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

  三、回歸整體,理解全文

  在理解了前面兩個重段落以后,我讓學生回過頭來,整體瀏覽全文,感受觀潮的整個過程,從而整體把握全文。

  四、總結延伸,感情升華

  錢塘江大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不愧為天下奇觀。處我將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為了進一步升華主題,我向學生展示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有意識地把這種感情升華到對大自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雨后的森林》是一年級實驗班教材第4課,在語文課本的60。61頁,雨后的森林是一幅色彩艷麗的圖畫,雨后的森林是一首清涼精美的兒歌。

  二、說教學目標

  我制定了4個教學目標:

  ①會認本課生字

  ②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③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

  ④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從而樹立環保意識。

  三、說重難點:

  本課的重難點是:

  ①了解雨后森林的樣子

  ②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四、說教法:

  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難集中,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多種游戲形式,寓教于樂;因為低年級的學生應多訓練他們的朗讀能力,低年級的課堂應是一個書聲瑯瑯的課堂,因此,在講解課文是,我采取了講為輔,讀為主的形式。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本課的教學要求,我是這樣實施我的教學的:

  首先,激發興趣,引入新課:親愛的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到樂園一樣的學校中游覽了一番,這節課老師帶大家到美麗的大自然去采摘知識的果實吧!只有認識這些漢字寶寶,我們才能到達,然后出示蘋果形狀的的字卡,采取了開火車讀,指名讀,男女生互讀的形式復習鞏固上節課的生字,采得了知識的果實,我們就去大森林吧!

  接著,我范讀了課文,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了解內容,標畫生字,在這一環節中,我把書上要求會認的字寫在花朵形狀的卡紙上,它們的拼音寫在綠草形狀的卡紙上,不僅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興趣,也給黑板上整體圖案增添了幾分色彩。

  然后,理解課文,課文的前兩句我指導學生體會雨后的心情如何,從而引導他們用愉快輕松的語氣來朗讀這兩句,緊接著組織討論:

  ①想想雨后的森林有什么?

  ②作者是指名介紹它們的?

  在講解這個環節中,以貼圖畫的形式展示這四句話,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并加以有趣生動的動作,幫助學生記憶課文;接下來,拓展思考:雨后的森林里或草地上還有什么?要相信孩子,因為孩子的眼睛折射出的畫面,比詩更豐富,更美麗更多彩;最后,理解課文最后兩句話,重點強調要讀出自豪與贊美的語氣。

  在講解課文結束后,讓學生試背課文,男女生比賽背。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家》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通過用學生的熟悉的事物作比,讓學生體會為什么說“祖國就是我們的家”。這首兒童詩在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過本文的感情朗讀,落實《小語大綱》中提出的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任務。同時進行說話和表演訓練,進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針對低年級段學生的年齡特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8個生字,"藍、祖"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一種筆畫。

  3、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祖國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難點:

  課文的第五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體會其中包含的意思是教學難點。為抓住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從本課兒童詩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學法: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演的方法學習。

  五、說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激趣導入

  上課開始,我先給學生播放歌曲《幸福的家》用歡樂的音樂渲染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的家。接著,引出課題:.有一首很美的詩,題目就叫家(板書課題:家jiā)

  指名讀課題。

  并設疑:詩里的家究竟是怎樣的。

  (二)看圖識字,整體感知

  (出示書上插圖)這里的景色美嗎?你看到了什么?再引導學生認識“白云、種子”等由生字組成的新詞,并相機正音,接著通過提問“他們的家在哪里?”引出課文內容,啟發學生互動交流,然后我結合學生回答,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引導學生走進文本。

  教師:藍藍的天空白云飄,鳥兒在樹林里歡快地歌唱,魚兒在小河里自由地游來游去,種子在泥土里慢慢地生根發芽,多么優美的景色呀!書上是怎樣寫的呢?自己讀一讀課文。并出示自讀要求:自讀課文,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連貫。讀完后老師加以檢查,指名讀。

  (三)巧設情境,突破難點

  1、第一句

  (1)白云的家在哪兒?(出示白云圖)練習

  說話:藍天是——的家。(出示白云、小鳥、魚兒、種子圖)說說它們的家在哪兒?

  (2)把(四幅圖)它們送回家(貼圖),“送回家”時需說一句話:——是——的家。

  (3)自由朗讀,你最喜歡讀哪一行。

  ①想不想看看白云的家?白云的家怎么樣?指導讀第一行:指名讀、范讀,學生閉上眼睛,仿佛看到了什么?齊讀。練習用“藍天是——的家”說話。

  ②出示第二行:如果你是一只小鳥,會在樹林里干什么?你和小伙伴會說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樣?開心的讀第二行。練習用“樹林是——的家”說話。

  ③出示第三行:(顯示動畫)魚兒在干什么?魚兒能離開水嗎?學著魚兒游動,讀句子。練習用“小河是——的家”說話。

  ④出示第四行:(看圖)猜一猜種子在泥土里會慢慢地怎么樣?讓我們來做一粒種子,演一演你是怎樣慢慢長大的。是呀!種子從生根發芽到長葉開花都離不開泥土提供的營養,讀句子,練習用“泥土是——的家”說話。

  (4)課文的第五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是全文的重點句。由于低年級學生對祖國了解甚少,我預計理解本詩句的精確得當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因此,我先調動學生大腦中與祖國相關的知識儲備,創設“我對祖國知多少”的情境,引導學生自由交流課前了解的知識。接著在音樂的渲染下,播放祖國山水風光的圖片:遼闊的原野,巍峨的高山,雄偉的天安門廣場和遍地的鮮花,讓學生來感受祖國的偉大和美麗的景象,進而感悟祖國就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園。激發學生體會在祖國的哺育健康學習、生活、成長的快樂,進而感悟“祖國就是小朋友幸福的家。”最后引導學生走入詩的意境。在音樂聲中感情朗讀,入情入境,與文本產生情感的共鳴。最后再出示句子“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指名讀,齊讀。

  (四)拓展延伸,遷移練習

  師:這首詩仿佛就是我們同學們心中流淌出來的歌,剛才我們了解到白云、小鳥、魚兒、種子的家,那么你們還知道什么是誰的家呢?請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在整體感受文本的基礎上,請學生仿照課文,實現遷移,創設“學做小詩人”的實踐活動,把語文課的視野延伸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不僅巧妙地進行語言訓練,更積淀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而且體現大語文觀教學。

  (五)識寫生字,探究入微

  重點教學生字白、云。出示生字卡片:白、云,指名讀準字音,組詞。然后讓學生自己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從旁點撥和指導,再讓孩子們做小老師說說如何寫好這兩個字。

  最后老師師范寫,學生描紅。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畫》是北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字與拼音(四)中最后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詩人用優美、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山水圖,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征展開描述。課文里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圖文對應,能使學生有滋有味地看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色。編者將這首詩安排在拼音單元教學內容完成之時,可能正是考慮到學生通過之前一個月左右對聲母、韻母及特殊拼音規則的學習已具備了一定的拼讀能力和較強的拼讀興趣,借機巧設一首繪景美、韻味足、字面淺的五言謎語詩,讓學生既能“現學現賣”嘗試獨立拼讀識字,感受其中樂趣,又能在自己標準的普通話誦讀中去感受詩句美。另外本文識、寫字考慮到了拼音知識點的點撥、強化,無形中對拼音單元的學習進行了反饋。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根據學生認知水平,我為本課擬訂了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著背誦。

  2、隨文識字11個,會寫4個字。

  3、了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4、生通過師點撥個別字詞、圖文對照感悟詩情、品讀詩韻,在自己的美讀去享受詩與畫中鳥語花香、山水相襯之美。

  三、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

  2、會認11個字,會寫4個字

  (二)教學難點:

  1、讀準詩句中“山有色”一詞

  2、掌握“去”、“來”的筆順及關鍵筆畫

  3、學會通過讀好詩句中的反義詞讀出詩句的美感、韻味。

  四、教師教法

  創設“賽詩會”情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運用啟發式、點撥式教學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自主拼音識字、實踐情感美讀詩,在學詩的過程中去發現“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五、學生學法

  讓學生通過“圈”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歡的辦法去識字。用五星勾出翹舌音幫助正音。通過師滲透“遠近”這組反義詞,嘗試找出其他幾組反義詞。然后嘗試透過圖文對照理解詩意、感悟詩畫美,自悟讀詩韻律感。

  六、教學程序

  (一)激趣開場、創設情境

  創設“賽詩會”情境,從學生表演、誦讀已學過的詩帶動一股愛詩熱情,教師借機參與其中吟誦《畫》引出本詩的教學。

  (二)自主識字、嘗試讀詩

  學生自瀆《畫》,用“圈”的方式找出生字并用拼一拼的辦法認識它。學生嘗試讀詩,師正音,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字音的檢測,激發學生賽讀興趣,讓他們都愿意讀好、多讀。師點撥畫五星標注翹舌音的辦法強化普通話對字音的講究。生從讀通一句逐漸訓練讀通全詩。

  (三)點撥字詞、自悟韻律

  組織“賽詩會”在學生評,老師評的過程中隨文識字、自瀆詩、互比較、自悟讀本詩節奏與韻律

  (四)圖文對照、讀出美感

  圖文對照,感受畫中的詩,詩中的畫,領會幾對反義詞的意義,體會山水花鳥相襯的美,從而自發的美讀古詩。

  (五)游戲激趣、鞏固識字

  通過翻滾列車、郵差寄信、畫中藏寶等游戲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字,鞏固隨文識字效果

  (六)靜心觀察、樂中書寫

  在學生在音樂中賞字、陶冶情操、靜心學寫字

  (七)拓展訓練、模擬作詩

  出示三幅山水畫,選一幅自己喜歡的畫,用上反義詞仿寫一兩句詩。

  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

  通過學生反復地拼讀,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學生讀準每一個字音。學生通過聽,自由朗讀,同桌互讀,分小組朗讀,齊讀等不同的訓練方法,能夠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著背誦。讓學生反復地讀課文,無形地識字,再通過多種形式讀詩及趣味游戲方法鞏固生字。通過學生自己找反義詞,讀反義詞,理解反義詞,進而達到自己嘗試讀出韻律感、節奏感,讀出自己從詩、畫中體會到的真情實感。在音樂中陶冶詩情,讓學生不僅喜歡讀詩,還愿意寫好詩中的字。

  八、抓關鍵點的方法

  本詩的教學我主要以讀為主要教學活動,采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在各種不同的目標引領下讓“讀”貫穿學習始終。老師在其中少范

  讀、帶讀,把充分讀詩的機會交予學生,而老師在其中只需借機點撥關鍵點,讓學生能自信、自學、自瀆、自賞、自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要給學生一個較為開放的學習空間,使他們自主學習顯現出來的個性能得以張揚。

  九、板書及習題設計

  1、板書:

  畫

  遠 山 有色

  近 水 無聲

  去 花 還在

  來 鳥 不驚

  2、習題設計:出示三幅山水畫,選一幅自己喜歡的畫,用上反義詞仿寫一兩句詩。這個設計從課本出發,激發學生創作詩句的興趣并且滲透反義詞的用法。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0

  各位領導、老師下午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三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第一篇 ,課文的題目是《燕子》。

  首先我先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

  這篇課文是第一組當中的一篇。第一組共有四篇課文,教學的主題是了解和認識自然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通過學生的自我感受,培養他們發現、觀察、創造能力。這四篇課文的組合是按照從小到大、從簡單到復雜景物、場景的順序編排的,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從具體景物的觀察思考逐步推進到廣闊復雜場景的觀察、理解和想象。

  本組課文從新課改的角度上說,采用了課文學習點的深入和整體訓練延伸發揮的編排方式,融知識學習、個性培養、審美教育、創造發揮為一體,較好的體現了學習的綜合性、自主性、創造性的教學理念。

  本課是鄭振鐸先生的散文刪改。主要通過春天景色特別是“燕子”這一形象的描寫謳歌了春天及生活的美好。課文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分不同的側面刻畫燕子的形態、動作及所體現的美麗內蘊。

  下面我再說教學內容。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

  (1)引導學生具體觀察燕子的外形、動作等的特點。

  (2)體會課文中詩化的語言美。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4)掌握本課字、詞及句子。

  難點在于:

  (1)培養學生做細微、具體、準確的觀察。

  (2)從課文具體描寫出發,使學生更開闊、生動的想象。

  我再說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一方面,運用情景教學在情感化的課堂氛圍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一誦讀為線索整體感悟和具體指導分析相結合,加強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本可的學法主要采用自我吟誦、師生互動、小組討論的方法。

  下面我具體談一下本課的執教過程:

  本課我分為四個環節:

  1、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2、初度課文,整體感知;

  3、分讀賞析;

  4、回讀升華,積累拓展。

  下面我分步說明我的教學設計:

  一、 在導入環節根據本課內容,我準備采用多媒體課件:春天,燕子在空中翻飛往來的場景,并配音樂,設置情景引入課題。在播放畫面的同時,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問:同學們,在我們播放的畫面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學生回答。然后過度到本課的學習。

  二、 在初讀感知環節采用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并要求學生投入感情,然后教師范讀,整體感知全文。

  三、 分讀賞析環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有感情分讀課文,并體會情感。為了推進課文的朗讀和理解,我準備采用“誦讀小標兵”的競賽方法最后評出“誦讀小標兵”。在這個環節中我準備采用以下幾個步驟實施教學:

  1、帶著“小燕子是什么樣”的問題誦讀第一段,然后投出一只燕子的具體畫面,讓學生詳細觀察燕子的色彩、翅膀、尾巴等的形狀,同時在觀察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生活來理解燕子翅膀輕快;尾巴似剪刀的特點,并板書燕子特點的重點詞語:活潑、機靈。

  2、投出燕子在春天成群結隊歸來的畫面,讓學生觀摩畫面后,帶著“小燕子為春天帶來了什么”的問題朗讀第二段,引導學生理解和想象“趕集似的聚攏”。為了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趕集似的聚攏”及“增添生機”,我特別設計了一個學生模仿燕子叫聲的教學細節,理解“增添生機”。

  3、播放燕子在微風中、陽光中翻飛的畫面片段,在畫面的啟發下,采用小組代表競賽的方式,形象的朗讀課文,讓學生創造性的模仿小燕子飛翔的樣子,突出重點詞語:掠過、一轉眼、橫掠過、偶爾、波紋、蕩漾。分組討論這些詞語的形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通過對燕子聲音和動作的模仿、關鍵詞語的體會和想象,來觀察和理解燕子飛翔的動態特點,從而突破課文重、難點。

  4、投出燕子在電線桿上的畫面,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最后一段,放下課本,觀察多媒體畫面,想象燕子和電線桿的構圖像什么,引導學生沿著“五線譜”想象到音樂,然后鼓勵誘導學生根據這個畫面唱出一兩句自己創作的春天的歌曲。最后讓學生明白用五線譜打比方,我們不僅看到燕子的空間想象,同時仿佛聽到春天美妙的旋律。

  5、通過讀課文最后在整體播放整篇課文的畫面和《嘀哩嘀哩》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八、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把本篇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給父母聽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1

  一、 緊扣教材說使用:

  課文《窮人》是北京課改版十二冊,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俄國文學泰斗列夫·托樂斯泰的一篇小說。本單元課文都是敘事寫人的,塑造的這些人物都向我們展示了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情誼,都閃爍著至善至真的人性光輝。三篇文章在塑造人物上各顯其能,有的側重在典型材料的選擇上,有的側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刻畫上,《窮人》則側重環境、心里的描寫。所以,理解、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固然重要,學習、體會寫人的方法,并在習作中學習運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課文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讓人深受感動,本課除了題目全文沒有一個“窮”字,但“窮”到什么地步,我們卻能在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贊頌窮人富于同情,熱心助人的美德,課文中沒有一句直接贊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收養孤兒,本來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養孤兒這件事安排在一個五個孩子的家庭里,生活已經十分艱難的窮人桑娜家里,這就更感人至深了。桑娜抱回兩個孤兒以后,作者細致地描寫了她緊張,擔憂,甚至后悔矛盾的復雜心理活動,盡管一家生活十分艱難,收養兩個孤兒,無異于給他們極為沉重的生活雪上加霜。文中桑娜夫婦沒有說一句豪言壯語,然而他們那種善良,淳樸的美好心靈,卻深深地感染著讀者。因而,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從桑娜夫婦的思想和言行中感受窮人的美好心靈。教學難點:理解桑娜矛盾的內心,感悟桑娜夫妻的心靈之美。

  教學目標是:情感與價值觀目標:讀出自己的理解,說出自己的思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沙皇統治下俄國漁民的悲慘生活,感受到桑娜與漁夫善良、寧愿可以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質。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1、從文本讀進去,想開去。

  2、感受、交流桑娜的內心世界。知識與技能目標:1理解文中的重點字、詞、句。

  3、學習作者是怎樣用樸實的語言表達出真情實感。

  二、針對學生現狀說學情

  六年級學生對事物的判斷已經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但學生出現了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的現象。由于本課與學生實際太遠,我們的學生都被幸福和富裕包裹著,沒有“窮”的感受和認識。理解起來,相對困難一些。

  三、結合學情說教與學的優化

  (一)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將這三者之間的對話落到實處?對于高年級閱讀教學,感悟品味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課中,我準備抓住桑娜內心活動的變化這條情感線索,采用啟發質疑、以讀促悟、層層深入的方法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內涵。

  (二)說學法:

  學生走進文本,親近文本,在直接、整體的觸摸語言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有自己的所得,同時,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復品味文本,體會作者表達的精妙以及語言蘊含的內在情感,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引導學生從文本讀進去,想開去,用“心理視線”的方法讀書,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智力受到啟迪,并受到美的熏陶。以此實現學生與文本深層次的對話。我主要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采用“自讀自悟、品讀關鍵詞句、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以“既立足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閱讀教學的理念為指導。 以“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來落實重點、突破難點。

  (一)讀題激疑

  上課伊始,我在學生目光的注視下在黑板上鄭重地寫下“窮人” 兩個字,然后,我問學生:“看到‘窮人’兩個字,你的腦海里能浮現出什么樣的形象?”學生描述自己印象中的“窮人”形象。學生可能會說到“賣火柴的小女孩”,可能會說到“三毛”……然后導入:“今天我們來學習被稱為‘俄國文學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窮人》,這位文學巨匠會給我們講述一個有關窮人的什么故事?會和你想的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樣設計的目的之一,是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著力體現自主與探究式學習,增強學生讀書的目的性。目的之二是為了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后,我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并找出課文哪些自然段是講這個意思,旨在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直奔文章重點,同時使學生學習全文時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二)深層研讀。

  對課文重點部分的學習,我主要設計了幾個問題。由于文章篇幅較長,為了實現長文短教,擬用抓重點詞句的方法分析理解 ,以點帶面的導讀法,幫助學生讀懂全文。第一個大問題是:大師就是大師,全文除了題目外,沒有一個窮字,但“窮”到什么程度,我們卻能真切的感受,讀讀課文,你發現了嗎?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部分內容。這一問題的設計旨在落實課標充分尊重學生自主的要求,促使學生從自讀中獲得感悟。在交流這一問題的時候,對重點段的朗讀要注意指導,充分診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強調讀出自己的感受。落實新課程標準“尊重學生學習中的獨特感受”的要求。指導學生由讀不好到讀好的過程是新課標“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統一的要求。在課文其他幾處朗讀體驗中,同樣要貫穿這一指導思想。

  第二大問題是就這部分內容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興趣的問題。此題設計的意圖是使閱讀更加自主,體現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標理念下我們大力提倡學生在自讀中邊讀邊悟,在自悟中理解,做到能悟則悟,不能悟則生疑,能生疑則質疑,能質疑則解疑。這一環節正是基于前面自讀自悟的前提下產生的,是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進行的。對這些問題的解決,老師扮演了孩子們戰勝困難的鼓勵者、討論探究的合作著者及孩子發表獨特見解的支持者這一應有的角色。在這一環節中

  (1)抓住桑娜內心的矛盾心理,引導學生揣摸人物的內心,讓學生通過讀走進人物內心世界感悟到漁夫、桑娜淳樸、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

  (2)抓住“熬”字,升華情感。抓住“嗯”這個字不同的讀法,揣摸漁夫矛盾的心理。對這部分的學習,是從學生出發,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交流的策略替代傳統的學生應答,使設計具有彈性,旨在適應課堂教學現場生成的特點。

  (三)深化主題。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后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打開想象的翅膀,續寫‘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后……”這樣結束課文,意在喚起學生的共鳴,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發揮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寫作能力。

  (四)簡介作者

  導入時的作者簡介是教師“灌”給學生的,學生印象不深。而此時的了解是在對作者產生無限敬佩之情之后的“甘泉”,是學生的需要。

  教材只是一個“例子”,是學生學習、使用的一個工具,如何發揮教材的最大功效,使學生最大限度獲益,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標。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與內容

  《觀潮》是語文出版社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節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具有了一定的字詞積累和言語理解能力的基礎上來進行學習的。本單元的課文以寫景為主,本課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生動的語言向讀者展現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2、教學目標分析

  依據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課改對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三個維度: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正確書寫"鼎、罩"等7個生字,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若隱若現、昂首東望等詞語;

  能用"逐漸"、"恢復"等詞造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以讀促悟、多種閱讀形式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學習本科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潮來之時"是文章的重點部分,所以我將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描寫方法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結構,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抓住重點詞句,按課文的表達順序理解課文內容。

  我對教學重難點的分析是基于對教學目標和學生情況的分析,那么接下來我來說一說學情。

  二、學情分析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字詞有了一定的積累,但對于正確書寫漢字還有待加強,學生理解一些語句深層涵義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理解,這些都將成為我教學過程中的考慮因素。

  三、教法分析

  基于以上對教學內容、學情的分析和新課改的要求,因為本課是篇寫景記敘文,篇幅不長,但"天下奇觀"的景象極為少見,因此,我將借助多媒體,采用"創設情境法"、"圖文結合法"等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來體會錢塘江潮來時宏偉的氣勢,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從而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

  四、學法分析

  學生將采用"情景探究法"、"討論法"及"朗讀體會法",通過對圖片影像的觀看,感受和學習課文中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

  五、說教學過程

  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

  首先我采用設問的形式問學生們,在我國,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處,有誰聽說過或者見過錢塘江大潮嗎?

  然后,放錄像讓學生們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之后,請幾個學生分別談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設計意圖:因為很多同學都沒有親身感受過這一奇觀,在這里我運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可以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氣勢,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利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和課文。)

  第二環節:新授環節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

  先請同學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詞,采用查字典等自學方式解決。

  然后我找同學來大聲朗讀課文,并采用同桌對讀的、抽讀生字卡的方式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設計意圖:能借助字典和生活積累,理解字詞的意思,培養學生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新課標極力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為尊重學生的個性,我特別提醒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我讓學生帶著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寫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的?這一問題來默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默讀的時候要提高默讀的速度,不要用手或筆指著讀。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養成默讀的習慣,指導學生默讀的方法。課文脈絡清楚,學生在初讀基礎上能很快理清脈絡,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順序組織教學。)

  3.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為了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我設計這么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么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并讓學生們帶著這些問題再觀看一遍錄像。這種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們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感覺,體會到觀潮人的感受。

  4.細讀,品味感悟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重點部分,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部分,我設計了如下三個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

  1.潮來前,江面的景色什么樣?(江面平靜)

  2.潮來時,江面的景色什么樣?在講潮來時這部分時,讓他們用筆畫出描寫潮來時的景象和聲音的詞語和句子,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去理解。

  (設計意圖:不動筆墨不讀書,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大潮過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樣的?這些都說明了什么?把自己的理解在小組內進行討論。

  (設計意圖:學生在讀書時聯系生活經歷,體會感悟,深入理解,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我之所以設計如上三個問題,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時間順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第三環節:鞏固練習

  學完全文后,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并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第四環節:作業設計

  讓學生把自己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煉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六、板書設計

  根據潮來前、潮來時、潮去時的關鍵詞總結成為本課板書,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錢塘潮的特點。

  潮來前:風平浪靜 人山人海

  天下奇觀 潮來時: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 浩浩蕩蕩 山崩地裂

  潮去時: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3

  《荷花》是省編義務教材第6冊第6單元的第2篇課文。它是一篇寫景記敘文,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并展開想象的事。贊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兩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贊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狀、姿勢。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通過想象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

  本單元訓練重點是:讀懂一段話,初步學會用“誰干什么”、“怎么樣”的句式,說說自然段主要意思。這是在第2單元“讀懂總起分述的一段話”、第5單元“讀懂用并列關系寫的一段話”和第5單元“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的基礎上,對段的閱讀理解提出了進一步要求,從而為四、五年級概括邏輯段段意打下基礎。通過前一篇課文教學,學生初步學會用這一句式概括段意。《荷花》則對此進行復習、鞏固。

  根據本課以上特點,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語文基礎知識方面: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10個新詞語意思。培養學生能力方面:1.能概括1、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能背誦2、4自然段。思想感情方面:了解荷花的美麗,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為了順利達成目標,我分2課時進行教學:第1課時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會生字新詞和1至3自然段。第2課時學習4、5自然段,背誦2、4自然段,總結全文。

  下面,我著重講第1課時的教學。

  教學目標:1.能正確讀寫生字,理解“挨挨擠擠”、“飽脹”等詞語意思;2.學習1—3自然段,能用“誰”、“怎么樣”或“干什么”的句式說說1、3自然段主要意思。3.能有感情朗讀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學重點:概括1、3自然段主要意思,感受荷花的美。

  教學難點:感受荷花的美。

  說教法: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達到目標,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兩種主要教法:

  1.圖文對照法:“圖”是客觀事物的描繪,“文”是語言文字對客觀事物的記載。具體的畫面內容,可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語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圖,幫助學生學詞、學句、理解、想象。

  2.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荷花美。

  學法:

  1.讀寫結合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2.比較法:“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比較、推敲,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過程設計

  我是緊扣“美”字進行設計的:

  一、談話導入

  1.出示《荷花》插圖,請學生談談有關荷花的知識和看荷花的感受,喚起對荷花美的回憶,談話后揭示課題。

  2.揭示目標。課始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學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聽錄音以后思考:荷花美在哪里?課文怎樣寫荷花的美?

  (2)劃出生字新詞。

  2.檢查生字新詞學習情況,并當堂反饋矯正。

  三、細讀第二段

  以“哪一段最具體地寫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學習,這段具體而生動地展現了荷花的形狀美,學生最感興趣,所以我就采用“直奔重點段”的方法。這一段教學的著力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讀出美。

  出示投影,指名1個學生做。其余學生在作業紙上填寫這段的總起句和具體寫荷花三句話中的重點詞。在利用投影進行反饋矯正后,抓住具體寫荷花的三句話,進行教學。這樣先學后導,導練結合,有利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這三句話的教學我分三步走:1.讓學生在掛圖上批出三個句子所寫的相對應的荷花。2.引導學生把這三句話的意思說出來:有的剛開,有的全開了,有的將要開。并拿它與課文原句在讀中比較,在比較中讀,想象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樣美,誰能把它讀得很美很美呢?”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練讀、指名讀、評讀。

  在教學完這三句話后,引導學生抓住寫荷花特點的詞語教學寫荷葉的句子,通過看圖,指導有感情讀,想象一池荷葉長勢之美。而“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進行教學的,教師在掛圖上直觀演示后,讓學生給“冒”字換個詞,理解“冒”的意思,再讓學生說說從“冒”字你體會到什么?緊接著又抓住“冒”練習有感情朗讀。

  最后,讓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想象相應畫面。

  四、學習第三段

  在第二段讀出美的基礎上。第三段的著力點是根據有關句子想象美、表達美,使美感進一步深化。

  1.出示投影:看圖想象,寫話: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____。有的____。還有的_____。(1)小小組討論,再寫下來;(2)指名說,集體評議。

  課文中沒有對“姿勢”進行具體描寫,這樣的教學設計,既鍛煉學生想象力。又對第二自然段總分寫法進行遷移,訓練學生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可謂一舉三得。

  2.指圖引讀這一段最后兩句話。

  3.要求學生輕聲讀這一段,出示“白荷花____,”要求補充完整,說說這一段的主要意思。

  五、學習第一自然段

  以“作者為什么會去看荷花呢?”這一問題導入第一自然段學習。這一段較簡單,只有2句話,所以只要求學生輕聲讀課文后,用“誰”、“怎么樣”或“干什么”的句式說說這一段主要意思,從而落實本單元訓練重點。

  六、總結全文

  引導學生從學法、課文內容等方面對本節課進行總結。

  七、測試

  通過測試練習,當堂反饋、矯正,能夠減少學生學習中的誤積累,使學生真正達到目標。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4

  各位老師: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義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上冊識字教學的第一篇課文《一去二三里》。這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寧靜而幽遠的鄉村美景。這首童謠排列整齊,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具有韻律美,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項目,培養兒童通過朗讀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優美景色。同時本課是識字教學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要培養兒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同時培養兒童學習漢語言文字的興趣。本課可以分二課時教學。

  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程序五部分向老師們匯報。

  (一)教材理解

  本課課題《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題: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詩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鄉村炊煙裊裊,山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路旁有盛開的各色鮮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優美。

  (二)學生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學生心中一定有著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著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字和"去"、"里"、"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認識田字格,會寫"一、二、三"三個生字。認識筆畫"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的意境美。其中識字和寫字是重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四)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自我拼讀課文;制作與教學環節配合的CAI課件;生字卡片

  (五)教學程序

  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以下幾步教學程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序的各個環節之中。

  第一步,導語激趣。

  上課前,CAI課件出示了動物大家庭,并配合音樂《藍精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堂,營造出一個活躍有趣的氛圍。上課鈴響,教師用充滿趣味的話語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快樂的學習環境當中,鼓勵孩子們大膽學習新知識,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看圖說話,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和觀察能力。(CAI課件出示文中插圖一)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么?他們會說些什么?然后揭示課題:古時候有一首童謠,說的就是這幅圖畫。出示課題"一去二三里".指名學生讀課題,并說說是怎么認識這幾個字的?(學生交流學法)結合圖畫實例,引導學生理解"里".

  第三步,圖文結合,學習古詩。

  第一環節:讀準字音,掌握節奏

  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然后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傾聽,教師再放慢語速范讀,學生輕聲跟讀。,找找詩中的十個數字,看看讀音有什么變化。讓學生在自我拼讀過程中發現"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同時提醒學生傾聽老師在范讀時每句詩的什么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并做上記號,以把握古詩的整體節奏,體會童謠的韻律美。

  第二環節:生字認識

  出示一至十、去和里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課件演示生字,先順序出現,在亂序出現)。采取抽生讀、齊讀、搶讀、開火車讀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絕大多數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重點指導"三"、"四"、"十"和"里"四個生字的發音,區別平舌音和翹舌音,"里"的聲母是邊音,(這里可以CAI課件出示,重點字的讀音選擇)并組詞,以加強學生的記憶能力。

  第三環節:了解詩意

  這一環節是本課重點環節之一,首先,我提醒學生:.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仿佛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養學生邊朗讀邊想像的良好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念經".其次,出示課件主題圖,著重分析"一去二三里"和"煙村四五家"并用手勢表明一去二三里的含義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據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1)四五個冒著炊煙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戶人家,還冒著炊煙。并肯定兩種理解都可以。詩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這一部分,應發展學生的多重思維能力。最后,背誦全詩,提問:你在背的時候想到了什么?這個小山村熱鬧嗎?美嗎?背誦時再次啟發想像,使記憶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導學生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為"我景我情".]還可以請兩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總之,教學過程中通過看、說、讀、寫四方面結合,讓學生動眼、動腦、動口、動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充分放手學生,努力使朗讀教學和寫字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穩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最后,配樂詩朗誦。學生伴隨音樂自由朗誦,強化印象,學生再次感受古詩所表現的意境美!

【小學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琥珀》說課稿09-15

小學語文莫高窟說課稿10-24

小學語文專題說課稿10-26

小學語文《掌聲》說課稿10-31

小學語文《秘密》說課稿11-01

小學語文《春雨》說課稿11-06

小學語文的說課稿11-16

小學語文《松鼠》說課稿08-27

小學語文《西湖》說課稿08-29

小學語文園地說課稿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