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語文教案7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要求:
1、能通過看兩幅彩圖,仔細品讀詩歌,把握《給奶奶送陽光》所表達的主要意思和人物個性。
2、能理解“習作要點提示”內容,了解“改寫”可以分為哪幾種。
3、能在忠實于原詩,保持整體框架不變的前提下,聯系自己平時的生活經驗,合理展開想象,把想到的情節和細節說聽,并能虛心地聽取別人的評議,對別人想到的情節賀喜節能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學重點:
理解、感悟原詩,把握原詩的主要內容和人物個性,明確這次改寫的具體要求。
三、教學難點:
理解、感悟原詩,把握原詩的主要內容和人物個性,明確這次改寫的具體要求。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五、分課時設計: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能通過看兩幅彩圖,仔細品讀詩歌,把握《給奶奶送陽光》所表達的主要意思和人物個性。
2、理解“習作要點提示”內容,了解“改寫”可以分為哪幾種。
3、能在忠實于原詩,保持整體框架不變的前提下,聯系自己平時的生活經驗,合理展開想象,把想到的情節和細節說聽,并能虛心地聽取別人的評議,對別人想到的情節賀喜節能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學重點:
理解、感悟原詩,把握原詩的主要內容和人物個性,明確這次改寫的`具體要求。
(三)教學難點:
理解、感悟原詩,把握原詩的主要內容和人物個性,明確這次改寫的具體要求。
(四)教具準備:
小黑板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1、回憶過去學過的《但愿人長久》、《黃鶴樓送孟號然之廣陵》這類課文,說說這類課文的特點以及你為什么喜歡這樣的課文。
2、告訴學生:其實古代流傳下來的是原詩,今天我們讀到的配文是編者根據原詩想象補充了許多情節和細節,而形成的優美生動的故事。
3、揭示本次的習作要求:運用類似的方法,把《給奶奶送陽光》這首詩改寫成記敘文。
二、學生自己讀“習作要點提示”前半部分,了解“改寫”的含義及種類,明確本次習作的具體內容。
三、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詩歌,把握原詩主要意思和人物個性。
1、仔細看圖,閱讀詩歌,思考:詩中寫了哪兩個人物?這兩個人物有什么特點?
小女孩:天真善良孝敬老人
老奶奶:慈祥樂觀風趣幽默
2、進一步討論:人物的這些特點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1)我為什么要給老奶奶頌揚光?是怎樣送的?結果如何?
(2)詩歌通過這樣一件事,表達了我什么樣的感情?你是從什么地方體會出來的?
(3)你最喜歡哪些詩句,為什么喜歡?請你有感情地朗誦聽。
四、閱讀“習作要點提示”的后半部分內容,提示改寫中的注意點
1、忠實于原文,保持整體框架不變。想象也要依據原文,合乎情理。
2、補充必要的情節和細節,使內容更具體、生動。找準幾個展開想象的關鍵點:
(1)“陽光灑滿天地間”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象?
(2)我是怎樣包陽光的?
(3)奶奶聽說“我給你送陽光來了”時會有哪些舉動、語言?
(4)當發現陽光漏了之后,我會怎樣?
(5)我是怎樣給奶奶捶背的,這時我和奶奶說了什么?
五、試講自己想到的情節和細節,討論評議后寫草稿。
六、學生認真完成習作。
第二課時
一、教師評改。
選擇想象豐富、情節安排巧妙的片斷介紹。
二、學生繼續修改。
三、謄文.
我的教學反思: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了解梅花的品格,學習這種品格;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讀懂外祖父有狀對梅花品格的闡述,了解梅花的高尚品格。
2、理解外祖父愛梅花,并借助梅花寄托眷戀祖國的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大平臺。
【教學方法】 讀解析評讀。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昨天,老師要求同學在各種媒體中查找有關梅花的資料,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板題:梅花魂;齊讀課題)
二、老師配樂范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要求:老師先來朗讀一遍課文,希望同學們邊聽邊思考:文中寫了幾件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教師范讀(配樂《紅梅贊》)。
3、引導解決以上問題。
4、學生質疑。
三、深入理解課文,體會梅花的高尚品格,明白題目的深刻含義
1、課文描寫了五件事,同學們認為哪些事表達了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學生回答
⑴ 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⑵ 朗誦詠梅的詩。
⑶ 教師引導學生解疑。
師小結:是啊,從外公的言語之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外公不僅愛梅花,更愛具有梅花品格的英雄人物,……這一個個不肯低頭折節的形象,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正是因為有這些具有梅花品格的人激勵著外祖父,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都不曾忘記梅花的秉性,不曾忘記民族的根,讓我們帶著對梅花以及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的敬意,大聲齊讀外公的話。
四、擴充“思鄉”內容
1、從來“故鄉”這個字眼就是讓人心中感到溫暖,讓人不禁落淚,外公那份無盡的相思,不僅感動了他的家人,也深深地感動了我們。千百年來,“思鄉”也是人們吟誦的最多的主題,誰能給我們背一首?
2、老師推薦一首詩。
3、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
五、作業教案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誦讀,從人們肆意殺狼,貌似護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的事實中,悟出保持生態平衡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查找環保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插圖比較,顯示矛盾,感受森林的變化
1、揭示課題《狼和鹿》,齊讀。
2、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兩位主人公(板書:狼 鹿),請你說說對這兩種動物的印象。出示:貪婪 兇殘 活潑 美麗 (理解“兇殘”)
3、狼和鹿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凱巴伯森林)
4、讀悟森林之變化:
(1)多媒體出示插圖,以充滿生機的綠色及荒蕪靜寂的黃色的反差引起視覺沖突。觀察后談談自己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以及二十幾年后的凱巴伯森林的感受。
(2)找出與圖匹配的相關文字并出示:
①一百多年以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
②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
(3)指導朗讀:
①誰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進這片美麗的森林?(抓住關鍵詞“一片蔥綠、生機勃勃”等)
②指名讀,讀出憐惜之情。
5、圖文對照,質疑:你現在最想知道什么?(凱巴伯森林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二、感悟文本,深入探究
☆數據比較,感受鹿的變化
1、是呀,為什么同一座森林前后會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呢?學生邊默讀邊思考。
2、自悟交流,點撥,初步得出:
狼被獵人殺死,鹿變多了,所需的食物也多了,森林中的植物被鹿吃光了,所以森林變成了這樣。
3、理解殺狼動機,感受殺狼場面。
(1)狼被大量捕殺是森林前后變化的導火線,人們為什么要捕殺狼呢?(理解“提防”)
(2)出示第二自然段:放聲讀,完成說話訓練:狩獵人來到了凱巴伯森林,開始大量捕殺狼。聽—— ;看—— 。
(理解“寧靜、青煙裊裊”,感受人們對狼的殺戮,場面的凄慘)
4、再讀課文,小組合作完成表格,了解鹿的數量、情況變化:
鹿的數量鹿的情況通過對比你明白了什么
狼被殺前
狼被殺后
(1)小組合作,完成表格,全班交流。
出示:四千只 活潑美麗
十萬只 鹿的王國
四萬只 饑餓疾病
八千只 病鹿
(2)教師小結:狼的數量在急劇變化,鹿群生活狀況也在發生著變化。當凱巴伯森林成了鹿的王國,鹿群在這里大量繁殖時,饑餓和疾病就纏上了鹿群。
(3)出示句子:緊接著,更大的災難降臨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讀讀這段話,哪句話給你留下深刻印象?(體會比喻句的作用,感受鹿的痛苦:每天都有鹿在接二連三地倒下,剩下的也奄奄一息。)你眼前出現了怎樣一幅景象?
☆理清狼、鹿與森林的關系,感受狼鹿角色的異位
1、狼一只只倒在血泊中,美麗的森林受到破壞,活潑美麗的鹿也陸續死去,留下一片蒼涼和凄慘。而此時,貪婪而兇殘的狼以及活潑而美麗的鹿,它們的角色發生了怎樣戲劇般的變化?(狼——功臣,鹿——禍首。理解“功臣、禍首”)
2、出示第四自然段,用因果句式進行說話訓練:
(1)貪婪而兇殘的狼成了“功臣”,因為
(2)活潑而美麗的鹿成了“禍首”,因為
3、對于誰是禍首,你還有什么高見?(人類才是真正的禍首)
4、再次出示第二自然段,感情朗讀。(感受由于人類的無知而做的蠢事)
三、總結明理,升華感悟
1、狼、鹿、森林、人類都是這個故事中的角色,學完課文,你一定又有了新的理解、新的感受。老師請你們小組合作,擔任不同角色。你最想擔任哪個角色,你最想對誰說些什么?
(1)小組合作,進行角色對話訓練。
(2)展示合作成果。
2、出示天平,師總結:生物間有平衡關系,就像一個天平,一頭是狼,一頭是鹿,如果沒有外界的干擾,它們始終保持平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態平衡。但一旦某一方遭到人為的破壞,天平必將傾斜,也必將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所以“保護生態平衡”的警鐘應該時常敲響。(板書:吃 保護生態平衡)
板書設計:
狼 鹿
保護生態平衡
教學效果反饋:
教學中我緊扣三組對比:森林狀態的變化,鹿群數量、情況的變化以及狼鹿角色的異位。以此為突破,巧設銜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在原由及聯系。比如,在感受“森林變化”時,通過兩幅插圖,使真實的畫面再現,圖、文的鮮明對比給了學生強烈的沖擊。看得出,同學們的內心深處被觸動了。他們的朗讀聲中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還有對二十幾年后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又如,在感受“鹿群變化”這一板塊中,我請學生合作完成表格,找出文中關于鹿的數量、情況變化的數字及語句,思考并交流,使鹿群的變化一目了然,也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災難的嚴重。
層層剝筍似的探究,使學生充分領悟了文章的難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并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語文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一、摘錄筆記
1、全班齊讀文中摘錄筆記的內容。
2、師:大家在讀完后發現,它們都是好詞、好句,而且是文中的重點詞句。那么,你們還能找到更多類似的句子嗎?
3、學生合作找到重點句子。
4、全班交流。
5、師:你能說說他們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6、指名回答。
《中華民族的最強音》大量比喻手法
《月光曲》形象的情景描寫
《林中樂隊》擬人手法
7、舉例說明。
A、血肉:比喻為抗擊入侵者而拼搏的人們。
B、長城:比喻在入侵者面前建立起堅實的堡壘保衛我們的祖國。
C、魔爪: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
8、找一找課文中類似的句子。
二、讀古詩
1、師:這個單元我們都圍繞著“音樂”來說,其實在很早以前人們就會用象聲詞來表示聲音。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2、全班齊讀古詩。
3、自學并交流古詩的含義。
4、學生交流預習資料。
5、學生質疑詩意。
6、全班交流講解。
嘈嘈:聲音沉重悠長。
小弦:指最細的弦。
切切:弦聲幽細瑣碎。
第二課時(自讀課文)
一、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二、合作學習
1、四人小組接力朗讀課文,思考:詩人分別把吉他比喻成什么?
2、四人小組交流。
3、全班討論。
把吉他比喻成:丑小鴨、竹籬笆、少年的夢想和童話、星星、朝霞、友人的悄悄話、駝鈴、燈塔、我需要的'聲聲回答。
三、體會思想
1、討論:詩人的比喻是否合適?
2、指名回答。
3、師:這些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充分反映了吉他在西班牙詩人心中的地位和影響。)
4、師:誰能發現這首詩還有什么特點?
(每一段歌詞的結尾都是一句:你是我的吉他。)
5、師:作者為什么這么寫?
6、四人小組交流。
7、個人匯報。
(重復出現,反復強調,抒發了詩人熱愛音樂的思想感情。)
四、課外拓展
1、師:詩人這么喜愛他的吉他,那你們知道什么是吉他嗎?
2、指名回答。
第三、四課時(習作)
一、導入習作主題
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所圍繞的主題是什么?(音樂)
今天,我們習作的題目是——假如世界沒有了音樂。
二、完成習作
1、四人小組交流自己的體會。
2、全班談論,指名說自己想寫的內容。
3、教師點評。
4、學生思考習作思路。
5、引導習作主題。
A、注意音樂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B、音樂在生活中的作用。
C、合理、大膽地想象,沒有音樂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
D、拓寬視角,引向人、動植物、大自然等等。
6、學生開始習作。
7、修改習作。
8、抄清習作。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生字,讀寫“補課、褐力”等詞語,理解“竭力、發誓”等詞語的意思。
2、學會運用讀書記號學習課文的方法,通過理解重點句從而理解課文。
3、能根據課后第3題的提示,給課文分段。
4、懂得學習要專心致志,感受教師對學生關心和愛護。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句理解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句的內涵
教學準備:
錄音、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
1、讀題。
2、師:《春天的雨點》是一個發生在內蒙古草原上的故事,請大家聽一聽課文錄音,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什么事?
3、播放課文錄音。 (示課件)
二、交代本堂課目標:(示課件)
1、學習生字、詞語;
2、按“發現—補課—護送”的思路把課文分為3段;
3、用做讀書記號的方法找出并讀懂課文中寫烏漢娜老師的句子。
4、完成部分作業。
三、教學生字、詞語,分段
1、 生字、詞語。(示課件)
2、 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3、討論分段。
四、學習課文中寫課文中寫烏漢娜老師的句子
1、 師:同學們,你們在平時上課時有沒有跟達麗瑪類似的情況?當達麗瑪走神以后,老師是怎樣對待她的?你認為烏漢娜老師是怎樣一個人?——(板書:關心愛護學生)下面我們分組學習先把課文讀一遍,找出最能反映出烏漢娜老師關心學生的句子用“~~~~”劃出,告訴組內的同學你為什么認為這是重點句。在共同討論的基礎上進行交流。
2、分學習小組朗讀、討論、分析重點詞句。
五、匯報交流(抓住重點句進行探討學習)
1、組內推選一個同學朗讀重點句,選一位同學做說明理由,另兩位同學進行補充。(示課件)
例:烏漢娜老師從42雙眼睛里,發現了達麗瑪的眼睛走了神。
①、找句子(我找的句子在77頁第2自然段第1行)
②、讀句子
③、想句子。說一說怎樣理解“走神”“發現”這說明了什么呢?
④、證明,說理由。從“發現”一詞可以看出烏漢娜是個怎樣的老師。
指導朗讀。
2、 按照上面的學習方法分析、朗讀重點句子。
六、總結
七、作業
1、抄寫生字
2、完成課堂作業1、2、3
板書設計:
春天的雨點
烏漢娜 →關心愛護 → 達麗瑪
發現 → 補課 → 護送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說說烏漢娜是個怎樣的老師?
2、你是怎樣體會到的?
二、感悟達麗瑪的品質
1、朗讀全文。
2、在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達麗瑪是個怎樣的孩子?”(知錯就改)
3、用“~~~”劃出最能看出達麗瑪知錯就改的句子進行研究、感悟、交流。
例:①放學后,孩子們背著書包蹦蹦跳跳地回家去,達麗瑪低著頭走進了辦公室。
a. 從什么地方看出達麗瑪知錯了?
b. 達麗瑪低著頭走進辦公室,她心里在想些什么?
c. 指導朗讀。
②達麗瑪望著老師親切的面容,心里發誓:上課再也不能讓心跑向大草原了。她把老師講的每一句話都印在心里。
a. “發誓”什么意思?
b. 達麗瑪的誓言是什么?
c. 你從達麗瑪的誓言中感悟到什么?
d. 說說自己在什么時候發過什么誓?
e. 指導朗讀。
③她只聽到老師沙啞的嗓音,只看到老師發干的嘴唇,哪注意到隆隆的.春雷聲!
a. 句式改變,給句子個說法。
b. 達麗瑪只看見,沒有看見。
c. 從這句中感悟到什么?
d. 指導朗讀。
三、領悟題意
1、課題中“春天的雨點”在課文的結尾出現了幾次?
2、怎樣來理解“春天的雨點”?
3、為什么說春天的雨點會落在達麗瑪的心里?
(感受老師的愛猶如春雨一般,滋潤著孩子的心里,使新一代茁壯成長)
四、指導全文有感情地朗讀
五、小結
六、作業
1、熟課文。
2、完成課后作業4、5、6題。
語文教案 篇6
教材特點:
這是一篇狀物抒情的散文,充滿兒童生活情趣。深文細致地指寫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并且飲水思源,贊美了的自己的勞動給常來甜美歡樂的人們。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了解勞動能給后代帶來甜美的歡樂,教育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
2、 串連各段段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 聯系上下文理解難句。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第三至七自然段。
教學重點:
1、學會結合下下文理解難句,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一、 學習串連各段段意,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解題:“井”是什么?誰見過井?
從地面往下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磚上藻磚石。)
二、 自由讀深文,思考;如何按不同內容給深文分段,說說為什么這么分。
第一段(1-2)水井的外形和悠久的歷史。
第二段(3-7)井水的特點。
第三段( 8)這口井給作者帶來的聯想。
三、 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思考:這2個自然段分別介紹了中什么?
(一、井的外形,地點大小,形狀。二、井的歷史古老。)
2、從哪些地看出水井的古老。
(“什么時候修成,已經沒有人能說清楚”、“被井絕磨出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3、齊讀課文第一段、思考段意。
討論后,打出幻燈投影:
第一段段意:在我家屋后的菜園里有一口小小的古的水井。
四、學習第二段。
1、 默讀第二段,思考;井水有什么特點?請你在文中劃出有關的詞語。
2、 討論回答:井水的特點是:很清很甜,很涼。
3、 自由讀第3自然段,思考標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井水的清?哪些詞語表現出兒童情趣?
(趴在井圖上,一顆一顆數映在水里的星星)
(癡癡地,一面數,一面心里想、、、、、、)
處理課后閱讀思考(3)投影:
理解句子中帶點的詞語,想想句子的意思,讀體會。
“我一面數,一面心里想:啊,這些星星,離得多遠!
多遠“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這句話的意思是:宇宙是很大的星星離我們是很遙遠的,這一點“我”是清楚的,所以用嘆號。井水的深度我們是不知道的`。所有用問號。遙遠的星星,能很清楚地映在深深的井水中,說明井水很清楚。)
4、有感情地朗讀這個自然段。
5、默讀第四、五自然段,思考、標劃。
井水為什么甜?通過什么事寫井水的甜?
(把含鹽量很少的深水,叫做甜水,課文是通過洗菜,洗大蘿卜這兩件事寫出井水的甜。)
6、指名讀邊聽邊想:井水的甜美,給孩子們的生活帶來快樂是從哪些語句中體現了來的?
(嬉笑聲,白白胖胖的大蘿卜,頂著碧綠碧綠的櫻子。真是可愛極了。)
7、全班有感情地朗讀4、5自然段。
8、默讀第6、7自然段,思考;作者通過什么事情表現井水的“涼”?
(通過井水浸過后的紅李子的味道,又脆又甜,還有一股清香,冰涼來渲染井水的涼。)
9、有感情地朗讀6、7自然段。
10、齊讀第二大段,想想作者是通過什么來出井水三個特的?
(采用了有概括,有具體事例來源照井水的清甜涼。)
11、思考回答:
這么了的井水給人們帶來了什么好處?
(飲用,澆灌、洗滌、浸涼水果,以及供孩子們觀賞。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望)
12、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大自然段,總結歸納段意。
投影:
第二自然段意:井水很清,很甜、很涼。
13、練習背誦第二自然段課文。
1、 齊讀第三段,邊讀邊思考:
(1)看到這田井,使作者想到了什么?你們是怎么體會的?
(飲井不忘挖井人,贊美了給后代帶來甜美和歡樂的勞動,贊美了辛勤創業給后人帶來幸福的勞動人民)
(2)為什么到現在,作者還在思念這口古井?
(飲水思源,飲水不忘挖井人,勞動者永遠受到后代人的懷念和敬愛。)
2、 歸納本段段意,投影:
我常想掘本井人的自己的勞動給后代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打出幻燈,出示投影(三段的段意)把段意串連起來歸納深文的
主要內容。
(提示:先通讀一遍各段的段意,抓住體現觀要點的詞語,刪去重復的詞語,然后用恰當的通順連貫的話把各段段意串連在一起,最的再讀一讀,看要點是否全。)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我家屋后的菜園里有一口小小的古老的水井,井水很清,很甜,很涼,給后代帶來了甜美和歡樂。
六、總結全文。
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么體會。
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三、課前準備。
1、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2、教師:
(1)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2)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內容。
(1)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2)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
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
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二)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生字詞。
2、教師可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4、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1)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2)在散步過程當中發生了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三)教師導學。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四)教師小結。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當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五)自主合作探究。
1、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當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2、提示質疑:
(1)母親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2)“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
(六)小結。
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1、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里談感受。
2、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七)學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1)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家庭?
(3)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八)重點研讀。
1、過渡: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重點研讀后,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段。請同學們速讀課后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① 這篇短文寫了什么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3、教師引導:
學生讀后,小組交流,教師鼓勵,并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4、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
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里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②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③以小見大的寫法:
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9-04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08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8-05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荷花》教案10-10
語文燕子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