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9篇【精選】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領會文章深刻的主旨,體會文章對于殘酷戰爭的控訴。
2、領會這篇微型小說蓄勢和鋪墊的特點,體會結尾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重點:品味文本中的詞句,理解作者蘊涵其中的感情。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話題,創設情境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中國還是外國,戰爭是人民生活中最殘酷的事。我們可以舉出許多反映戰爭的詩詞、文章或影視作品。比如杜甫的《石壕吏》、美國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都表現了戰爭的殘酷和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
二、探究標題,想象暢談
戰爭是統治階級之間利益的驅使。而在戰爭的陰霾下,處于戰爭中心的廣大人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在柏林》這個標題看上去很寬泛,留給我們很多想象的空間。
在未細讀文章之前,學生憑借著已讀過的文章或看過的影片可能對戰爭中人們的生活有各種想象,可以請學生自由發言,所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均可。教師可以適當引入戰爭給人民生活和精神帶來的苦難和摧殘,而后展開對文章的閱讀。
三、初讀課文,把握情節
可讓學生簡要復述。
四、深入文本,層層剖析
1、兩個小姑娘“不加思慮地嗤笑”和“再次傻笑起來”說明了什么?
2、老兵所說的“在我走之前,我總得把他們的母親送往瘋人院啊”,“他們的母親”如果改為“她”好不好?
3、第一節最后一句“一個老頭狠狠掃了她們一眼,隨即車廂里平靜了”和全文最后一句“車廂里一片寂靜,靜得可怕”這兩個“靜”在內涵上有什么區別?
參考:1、說明了小姑娘的缺乏關懷之心和同情心,幼稚粗淺。
2、“他們的母親”揭示了老婦人和陣亡兒子之間的關系,用“他們的'母親”的稱法更直指人心,失去兒子的極端痛楚顯露無遺。
3、第一處“靜”只是基于老人眼光的威懾力,是外在的。全文結尾處的“靜”是懾入人心的震驚和痛,是內心的流血。
五、再探文題,品味主旨
文章敘述的是一列駛出柏林的列車上的事,而課文的題目取為《在柏林》有何深意呢?
首先,柏林是這場戰爭的策源地。作者將文章的背景置于這列由柏林開出的列車上,可以想見,遭受到殘酷戰爭的不僅僅是列車上后備役老兵這一家,老婦人由痛心到絕望到瘋狂的心路歷程,后備役老兵拋家棄妻的無奈和難以言說的巨大痛苦……這是戰爭中一個家庭的毀滅,更是千萬個籠罩于戰爭陰影下家庭的縮影。
六、感受技法
這篇小說是怎樣表現戰爭災難這一主題的?鼓勵學生圍繞這一主題自主批注,組內交流研討。
教師點撥,可以從情節的設置、人物的刻畫等方面入手探討。
小說的結尾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效果,正是有了前面的蓄勢和鋪墊,結尾時老兵滿含血淚的控訴才更顯沉重。請你找找前面有哪些鋪墊呢?
例如一開始老婦人讓人不能捉摸的數數“一、二、三”,一直到小說結尾處由老兵說出她是因兒子相繼死去而變瘋的瘋老太,而“一、二、三”正是她失去的三個兒子的數字。還例如一開始小姑娘們的嗤笑,當老兵說出真相后車廂里的一片寂靜。
七、布置作業
以反映戰爭為主題,根據你已讀過的詩詞或看過的電影,寫一篇小小的讀(觀)后感。
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抓住人物語言、神態、體會人物情感。
2、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妮妮對奶奶的關心,學會關心長輩,關心他人。
學習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難點:
在讀中體會人物的情感。
學習準備:
燈片,風鈴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風鈴.孩子們都見過風鈴,它會發出怎樣的聲音呢?我們來聽一聽,好聽嗎?有一個叫妮妮的孩子也有一串風鈴,她會把它掛在哪里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七課《紫色的風鈴》。
2、師:這一課的生字朋友,你還認識它們嗎?我們今天又來和它見見面,打打招呼吧。
。1)出示生字測讀。(抽生讀、開火車讀、齊讀)
。2)讀詞,選擇你喜歡的詞造句。(抽讀、齊讀)
愣住,照耀,皺紋,布滿,舒展,寂寞,陪伴,風鈴
二、讀中體會,品味感情
1、(師:孩子們對字詞掌握得真不錯,課文讀得好不好呢?老師要請孩子們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最好,學生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抽生評,正音)
2、剛才同學們讀了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我們一起來看看。
(燈片出示) ,()買來一串()送給妮妮,要把紫風鈴掛在妮妮的床頭,可妮妮把紫風鈴掛在(),讓風鈴陪著奶奶,奶奶不再()
3、孩子們,剛才我們知道了課文所講的主要內容,現在來告訴老師,你讀懂了什么?從課文中哪兒知道的?把有關句子讀一讀(抽學生匯報)
4、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再讀讀課文。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在小組內交流。通過組內交流和感情朗讀,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嗎?
、倮斫庠~語。采用換詞法、聯系生活實際或者上下文、做動作等方法理解詞語,重在感悟。
愣。捍糇×耍瑳]想到。(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愣住半天回不過神的樣子)
布滿:散布、分布。
皺紋:(奶奶)臉上因收縮形成的一凸一凹的條紋。
寂寞:清凈、孤獨。
、诟形蚓渥。
。羝鍪締栴})
、拍菽轂槭裁床话炎巷L鈴掛在自己的房間里,而要掛在奶奶的床前呢?
。ㄒ驗樽巷L鈴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音很好聽,可以陪著奶奶,讓奶奶不寂寞。妮妮很愛她的奶奶。)
(妮妮這種做法可看出她是個尊敬老人的好孩子)
、仆瑢W們,還有什么辦法讓奶奶不寂寞呢?
。ɡ每沼鄷r間陪奶奶聊聊天;給奶奶講故事;暖和的天氣里用輪椅推著奶奶去公園玩一玩,到處看一看;和奶奶一起玩折紙游戲……)
、强磥,同學們和妮妮一樣都是懂得尊敬老人的孩子,所以最后紫風鈴輕輕地唱起歌兒:“叮咚—叮咚—叮叮咚……”同學們想一想紫風鈴在唱什么呢?
。菽菡婀;妮妮做得對;妮妮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妮妮真是個尊敬老人的好孩子)
5、紫風鈴的聲音好聽嗎?我們來聽一聽。你聽到了怎樣的聲音?(抽學生回答)
。1)課文中也有兩句描寫風鈴聲音的句子,我們來對比它們有什么不同。燈片出示并對比讀描寫風鈴聲音的兩句話:
、亠L兒一吹,紫風鈴“叮叮—咚咚”,聲音真好聽。-
②一陣微風拂來,紫風鈴輕輕地唱:“叮咚—叮咚—叮叮咚……”
自讀后抽讀。這兩句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體會對事物實實在在的描寫和擬人化描寫的異同。
。ǖ谝痪涫菃沃革L鈴的聲音;第二句是包含著風鈴在唱歌夸妮妮的意思)
(2)指導朗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四、五自然段,體會體會風鈴對妮妮的贊美吧!
。3)孩子們表現真不錯。請你們在小組內自由讀一讀課文,喜歡哪段就讀哪段,讀正確、讀流利、盡量做到有感情。邊讀邊想想你為什么喜歡它。
6、抽學生匯報:誰愿意把自己喜歡的或覺得自己讀得最有感情的地方讀給大家聽一聽?
。ㄏ刃〗M內練習讀,要求人人動口,再自愿在全班讀,讀后評議。)
7、你喜歡妮妮嗎?為什么?
交流:在家里,你是怎樣對待長輩的?今后會怎么做?
三、拓展遷移,升華感情
妮妮是個關心長輩的好孩子,咱們
班的同學在這方面也做得不錯。尊敬、關心長輩從古至今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誰能把自己知道的有關尊敬長輩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四、作業。
把這個故事演一演或把你這節課懂得的道理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紫色風鈴
媽媽
買、夸
送
奶奶、妮妮(尊敬老人)
夸
語文教案 篇3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想象文中所描繪的情景。
3、正確認讀本課十個生字,會寫七個。
過程與方法:
1、 學生反復誦讀,展開想象來理解課文,體驗情感。
2、 展開小組討論,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體驗、交流。
3、引導學生學習課外讀物,擴大學生閱讀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和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重難點分析:
讀韻文,想情境,感受那靜謐、和緩、誘人、自然的鄉村風光,激發學生對淳樸的農村生活、對大自然摯愛的情感。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或圖片、磁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與設計說明:
教學過程
設計說明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學生齊背上學期學過的《花籬笆》一課。
師:這篇課文給你留下哪些印象?(學生自由搶答。)
師:課文把咱們帶進了那沁著新翻泥土氣息、飄著草木清香的鄉村,多美!今天想不想和老師走出城市,再到靜謐的鄉村去玩一玩呢?
小組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江南生活的圖片、照片或資料。 教師補充一些圖片資料,有條件的還可制成課件播放。
師:一位作者還把江南生活寫成詩歌,想不想讀一讀?板書課題。
結合學生的知識積累,調動學生的經驗世界,為更好地學習課文奠定基礎。
課前搜集資料,制成資料卡片,豐富了學生對江南生活的了解,喚起學生熱愛鄉村生活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培養了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這一做法,也將綜合學習三中制資料卡片的學習方法滲透、落實到了平時的閱讀教學中。
二、自主合作,讀文識字
1、師:同學們快快打開書,認認真真地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 (師巡視指導,特別關注識字能力較差,接受較慢的學生) 2、學生互助識字,交流識字方法。 3、同桌互讀課文,教師檢查課文朗讀情況。4、去掉拼音讓學生讀課文。5、小組長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檢查組內識字情況,力求做到“組內所有的人認識所有要求認識的字”,全讀對的同學獎給一張小笑臉。
尊重其個性化的選擇,培養其自主識字能力、合作意識及良好的.識字習慣。
去掉拼音讓學生讀課文,強化學生對生字的再認。
建立小組評價機制,把檢查識字情況安排在小組內進行,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再讀課文, 讀中悟,悟中讀。 1、 師:剛才大家讀得可真好!讀完課文以后,你有什么想法?想說些什么?
2、學生再次自由讀文,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來談想法,不要脫離文本。要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想象課文情境。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見解或感受,只要學生能夠自圓其說,有一定的道理,就應該得到肯定。
4、隨機指導朗讀。配樂讀。
5、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畫畫。
6、齊讀課文,背誦課文。
這一開放性問題的提出,把學習的主動權充分交給了學生,既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又有利于學生自己在讀中品味和體驗,留給了學生讀書、感悟的余地。
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畫畫,把對語言的感悟變成有形的畫面,使文章主題得到升華,也是對課文的進一步感悟。
四、指導生字書寫。 1、分析記憶字形。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如:編有趣的兒歌來記憶),同時要從漢字的構字特點方面予以指導(結構、偏旁等)。
若遇到學生難認的字可從漢字的起源去指導。
2、書寫指導。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并注意學生的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
教給了學生識字的方法,培養了自主識字的能力。
從漢字的起源去指導,既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又對學生進行了文化的熏陶,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讓孩子課下去搜集描寫鄉村的其它文章。
2、把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在“采蜜集”上。
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豐富語言積累,發展語感。
語文教案 篇4
活動指導思想
幼兒教育應通過“學中玩”的方式,達到“玩中學”的目的。本活動圍繞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和現象,創造性、綜合性、趣味性地開展語言游戲活動,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促進幼兒語言發展,提高幼兒積極交往的能力,是新《綱要》兒童語言教育觀的具體體現。
活動目標
1、鞏固掌握生活中常出現的反義詞。
2、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和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3、讓幼兒初步練習使用反義詞語和相對的話。
活動準備
1、一新一舊,一厚一薄,一大一小的兩本書。
2、紅綠燈標志,方向盤,警察帽。
3、幼兒用的紙和筆。
活動重點
鞏固所學反義詞,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活動難點
練習使用反義詞語和相對的話。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兩本書,讓幼兒觀察有什么不同?引出三對反義詞“大——小”、“厚——薄”、“新——舊”,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學習反義詞,并初步練習使用反義詞語和相對的話。
二、基本部分
(一)、和我做的不一樣。
1、玩手部游戲“轱轆轱轆”,復習幾對較簡單的反義詞。
。1)、幼兒游戲后,問游戲兒歌中有沒有反義詞?
。2)、請幼兒找出反義詞,并找一個好朋友配合,將每對反義詞用動作表示出來。
前前——后后 上上——下下 左左——右右 長長——短短 高高——矮矮 大大——小小
(3)、教師和幼兒一起看動作,說出相應的反義詞語。
2、教師邊說詞語邊做動作,幼兒邊說邊做相對相反的動作。
穿衣服——脫衣服 開門——關門 進教室——出教室坐下——起立 分開——合攏 手心——手背
向前進一步——向后退一步 動——靜
。ǘ⒑臀艺f的不一樣,復習較難的反義詞。
1、幼兒圍成圓圈,準備玩聽說游戲“警察與司機”。
2、老師扮警察,先讓個別幼兒扮司機,最后全體幼兒扮司機,對反義詞。
多——少 對——錯 遠——近 深——淺 粗——細 胖——瘦 輕——重 方——圓 來——去
快——慢 沉——浮 黑——白 好——壞 冷——熱
里——外 哭——笑 飽——餓 白天——黑夜 整整齊齊——亂七八糟 認認真真——馬馬虎虎
吵吵鬧鬧——安安靜靜 一心一意——三心二意
3、教師小結:小司機們反話說得好,警察亮出綠燈,你們都可以通過,回到自己的座位。
(三)、想想、畫畫、講講。
鼓勵幼兒充分發揮想象,用符號圖形表示相反的意思,并大膽講出來。
三、結束部分
幼兒自由結伴游戲“警察與司機”,鞏固所學詞匯,盡
情玩樂。
(附兒歌)
一、轱轆轱轆
前前后后,
上上下下,
左左右右,
長長短短,
高高矮矮,
大大小小,
轱轆轱轆—,
轱轆轱轆二
轱轆轱轆三,
轱轆轱轆四,
轱轆轱轆五,
看誰是個好孩子。
二、警察與司機
我是交通警察,
站在紅綠燈下,
司機開車通過,
先說一段反話,
。ň欤┪艺f**,
。ㄋ緳C)我說**。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樹”在文章中的象征意義;
2、理解認識樹與人相互依存的關系;
3、體會并感受作者內心對生命的感悟與傾訴
二、教學重點
“樹”的象征意義的理解
三、教學難點
1、樹與人的相互依存的關系
2、文中詩意的語言和感傷的情感基調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
l三棵樹在文章中究竟指哪三棵樹?
苦楝樹苗、石榴樹、枇杷樹
l作者是由什么引到這三棵樹呢?
一趟長途列車的終點站名
(二)分析文章內容
那么究竟這三棵樹有什么特點呢?作者在對待樹的得失中的情感又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就請同學通過展示自己的作品來談一下。
1、三棵樹的特點
苦楝樹——幼小無依
枇杷樹——含蓄深沉
石榴樹——熱烈奔放
。ń處熝a充講述“鳥兒、孩子”)
。ㄌ崾荆鹤髡唑屭s鳥和孩子,果樹迎接它們的到來,沒有怨言、執著的付出,不會埋怨)
那么兩相對比的話,我們在果樹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種什么精神?
(提示:對人平等無私奉獻的精神)
2、作者的情感脈絡
迫切希望得到——隱痛 缺憾
欣喜 滿足 ——迷惑 不舍
(教師補充:在教材中劃出這些地方,并著重處理詞語“隱痛”和“彌補生命的裂痕”,談談你是如何看待的?)
提示:隱痛——詞義——作者沒有真正的擁有過(提示:隱痛和缺憾;隱痛很顯然不是錐心的痛,也不是生生的痛,似乎只有在想起的時候才會有痛的感覺,原以為自己并沒有因為樹的離去而有太多的悲傷,但是只有在經歷之后才發現苦楝樹的離去是“痛”是缺憾,二期課改新教材高二語文課文《三棵樹》教案(第二課時)教案。)
彌補生命的裂痕——擁有了八年,城市建設失去,連續使用兩個“埋葬”,表現作者對逝去的一種哀悼,可見他情感的悲傷與凄涼,那種得而復失的感覺不是簡單的傷心兩個字可以形容的
人與樹的關系就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3、重點語句
l我生命中應該有三棵樹的,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二期課改新教材高二語文課文《三棵樹》教案(第二課時)教案》。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提示:火車站——三棵樹
真正只擁有了兩棵樹
希望生命完整
l講解三棵樹和人的生命形態的關系
苦楝樹——幼小無依——幼年
石榴樹——熱烈奔放(成年——壯年)
枇杷樹——含蓄深沉(成年——中老年)
象征手法
l我在這里,我在水里
苦楝樹的確是作者努力想要擁有的第一棵樹(夭折)
沒有它感覺人生有了缺憾,因此作者還要不斷的尋找下去
有缺憾的人生是完整的人生,作者渴望完整,因此還要尋找
(“完整”和“完美”)
(三)結合導讀總結課文
1、作者與三棵樹的關系(主要內容)
2、人與樹的依存關系
3、對生命的思考
。ǹ嚅瑯涫亲髡邠碛械牡谝豢脴洌腵孤苦無依,它的不幸夭折,似乎和作者的童年有不盡相同的地方,童年的作者連擁有一棵樹的愿望都顯的那么奢侈,天井大小的地方只能望天,由此可見作者的童年生活不會比苦楝樹好到哪里。
就如我們的手指一樣,盡管有的手指外觀并不讓你滿意,但是只有五個手指全部擁有才是完整的,缺少任何一個都是殘缺的,因此作者希望擁有的是一個完美的人生。)
作者通過對童年記憶中火車站名“三棵樹”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經擁有的三棵樹,表現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和對人與自然依存關系的眷戀。
(四)拓展
請對照蘇童在本文中滲透的思想情感,結合你自己的經歷談談你人生中目前為止最珍視的東西。
(五)作業
課前一分鐘演講:假如我是一棵……樹
語文教案 篇6
一、活動設計背景
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后的“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課──獻給母親的歌。
“母親”是學生有話可說的話題,也是非常愿意做的話題。
我做這樣一個活動,有兩點考慮:一是我們學校正在進行感恩教育的主題班會活動,有一些學生只是流于浮淺,并沒有觸及到心靈深處;一是在寫作這類文章時,好多是泛泛而談,無病呻吟,連自己也感動不了,當然也打動不了別人;谝陨峡紤],我安排了這次綜合活動課。
二、活動設計思路
我是從四個方面設計的:
1。“道不盡的母愛”,講述自己與母親之間的故事。
2。文學作品中的母愛,包括古詩詞、名言、及現代詩歌和文章。
3。多角度看母愛。母愛,是偉大的、忘我的,但有時是狹隘的,該如何理性的看待母愛。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關于對母親的報答。
三、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多側面地認識母親,體會母親的關愛,培養孝敬母親的`情感。
2、通過活動,學會用適當的方式向母親表達感情,學會理性地思考母愛以及“愛”的內涵。
3、培養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能力,即寫關于母親和其他關于親情的文章。
四、活動準備
1、教師要涉獵有關“母愛”的材料。
2、教師在了解學生家庭背景和興趣特長的基礎上,把學生劃分為四個學習小組,確定學習小組組長,明確小組長的職責及每組的任務。
3、準備時間為兩周。
五、教學課時
兩課時
六、課堂實錄
教師:同學們,一提起“母親”,總能觸到我們心靈最溫柔的一角。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母親是與我們的生命聯系最緊密的人。當我們思鄉想家的時候,當我們身處困境的時候,母親就是我們最堅實的感情依托。
母親的形象被無數人描繪過,母親的品格被無數次贊美過,或用文字、或用音樂、或用畫筆、或用鏡頭……那我們對自己的母親又有怎樣的體會和認識?怎樣報答我們的母親?對母親又有怎樣的祝福呢?
今天我們進行一次“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課”
語文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贊美之情。
3、喜歡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秋天。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是會寫 “波”、“浪”、“打”、“作”、“字”、“蘋”、“麗”、“勞”八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
2、教學難點是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方法】集中識字、表演朗讀
【教學準備】課文放大圖片、“蘋果”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熟讀課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基礎好的同學能背誦課文。
2、會認課文“蘋果”中的“圖”、“梨”、“籠”、“頰”、“浪”、“梁”、“燃”、“勤”、“勞”八個生字。
3、初步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是熟讀課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或背誦課文。
2、教學難點是初步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學方法】合作識字,自主、合作朗讀。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板書課題,讓學生自己讀課文。
二、小組合作認讀生字
出示“我會認”的詞語,自由認讀(可以下位置找伙伴合作完成)
三、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要示:把生字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
2、教師檢查讀書情況,指導學生讀正確。
3、自讀、齊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4、仔細觀察課文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秋天的圖畫是怎樣的。
四、再讀感悟
1、教師范讀,學生注意體會教師在朗讀中表達的喜愛與贊美的情感。
2、學生自由讀,一邊讀一邊想象秋天的.圖畫。
3、點撥重點詞句,體會文章描寫的美景。
4、比賽讀,看誰讀得美。
5、學生選讀。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來讀,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6、看著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秋天,再試著背誦。
五、集中識字
1、展示“蘋果”卡片,讓學生自由讀,自我檢查。
2、展示自我認讀情況。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解詩句含義,領悟詩的意境。
2、理解李賀虛構的仙境有著怎樣的寄托。
教學重難點:目標2
教學方法:以自學、討論為主,誦讀訓練貫穿始終。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檢查背誦)
(二)作者簡介:
李賀一生位卑職冷,病貧交迫,深感世變無涯,人生有盡,死
生問題糾結于心。詩作雖情緒低沉,然想像新奇,境界遼闊,在中國詩歌史上獨樹一幟。
(三)品讀鑒賞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全詩并作點評。(要求:從字音、節奏、停頓、感情等方面入手。)
3、學生放聲朗讀,揣摩感受;也可相互之間交流心得。
4、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詩意。
這是一首游仙詩,在一個晴朗的夜晚,詩人游目太空被
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張開想象的翅膀,飛向那美麗的天庭……
(2)作者的想象思路是怎樣的?
詩共十二句,分成三個部分。開頭二句是詩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結末二句則是仙人俯視塵寰所見的情景。前者從現實世界進入幻想世界,后者又從幻想世界回到現實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渾然一體。中間八句具體描述天庭的景象,陸續展示了四個各自獨立的畫面。
(3)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主體部分四幅畫面。
學生描繪后教師歸納:
畫面之一:月宮里的桂樹花枝招展,香氣襲人。
畫面之二:秦妃當窗眺望曉色。
畫面之三:神奇的耕牧圖景。
畫面之四:穿著艷麗服裝的仙女,漫步青洲,尋芳拾翠。
問:詩人是如何表現這種瑰麗境界的?
答:上述各個互不連綴,然而卻顯得和諧統一的畫面,都以仙人活動為主體,以屋宇、花草、龍鳳等等為陪襯,突出天上閑適的生活和優美的環境,以與人世相對比。詩人巧妙地把神和人結合起來,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使抽象的理想成為可以觀照的物象,因而顯得深刻雋永,而又有生氣灌注。
(四)歸納主題
詩人虛構了一個盡善盡美的仙境,顯然有所寄托。詩人心懷壯志而生不逢時,寶貴的青春年華被白白的浪費了,故怨恨不已。詩作曲折地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當時社會和個人境遇的不滿。
(五)作業
1、熟練背誦本專題各個篇目。2、課后完成“積累與應用”及相關練習。
鑒賞資料:
在一個晴朗的夜晚,詩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張開想象的翅膀,飛向那美麗的天庭。
詩共十二句,分成三個部分。開頭兩句寫天河。天河,絢爛多姿,逗人遐想,引導他由現實世界進入幻想世界。天河在轉動,回蕩著的流星,泛起縷縷銀光。星云似水,沿著“河床”流淌,凝神諦聽,仿佛潺潺有聲。這些是詩人站在地面上仰望星空的所見所感,寫實之中揉有一些虛構成分,顯示了想象的生發過程。
中間八句具體描述天庭的景象,陸續展示了四個各自獨立的畫面。畫面之一是:月宮里的桂樹花枝招展,香氣襲人。仙女們正在采摘桂花,把它裝進香囊,掛在衣帶上!盎ㄎ绰洹币饧础盎ú宦洹。仙樹不枯,仙花不落,它與塵世的“馨香易銷歇,繁華會枯槁”形成鮮明的比照。畫面之二是:秦妃當窗眺望曉色。秦妃即弄玉,相傳為秦穆公的女兒,嫁給了蕭史,學會吹簫。一天,夫妻二人“同隨鳳飛去”,成了神仙。此時,晨光熹微,弄玉正卷起窗簾,觀賞窗外的'晨景。窗前的梧桐樹上立著一只小巧的青鳳。它顯然就是當年引導他們夫婦升天的那只神鳥。弄玉升天已有一千余年,而紅顏未老。那青鳳也嬌小如故。時間的推移,沒有在她(它)們身上留下任何痕跡,這是天庭的神奇之處。然而,天宮歲月也并非毫無變化。它有晨昏之別,仙人也有夙興夜寐的生活習慣,這些又似與人世無異。畫面之三是神奇的耕牧圖景。仙人王子晉吹著細長的笙管,驅使神龍翻耕煙云,播種瑤草,多么悠閑自在!畫面之四是:穿著艷麗服裝的仙女,漫步青洲,尋芳拾翠。青洲是傳說中的仙洲,山川秀麗,林木繁密,始終保持著春天的景色。來這兒踏青的仙女,采摘蘭花,指顧言談,十分舒暢。上述各個互不連綴,然而卻顯得和諧統一的畫面,都以仙人活動為主體,以屋宇、花草、龍鳳等等為陪襯,突出天上閑適的生活和優美的環境,以與人世相對比。這正是詩歌的命意所在。
人間怎樣呢?末兩句用雄渾的筆墨作了概略的點染。在青洲尋芳拾翠的仙女,偶然俯首觀望,指點說:羲和駕著日車奔馳,時間過得飛快,東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變成陸地,揚起塵土來了。這就是人們所常說的“滄海變桑田”。詩人借助具體的形象,表現了塵世變化之大和變化之速。對比之下,天上那種春光永駐、紅顏不老的狀況,就顯得特別可貴。
這是一首游仙詩。李賀虛構了一個盡善盡美的仙境,顯然有所寄托。詩人心懷壯志而生不逢時,寶貴的青春年華被白白地浪費了,這叫他怎不憤恨不已?“逝將去女,適彼樂士!(《詩經·魏風·碩鼠》)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對當時社會現實和個人境遇不滿的曲折表現。
這首詩想象富麗,具有濃烈的浪漫氣息。詩人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種種新奇瑰麗的幻境來。詩中所提到的人物和鋪敘的某些情節,都是神話傳說中的內容。但詩人又借助于想象,把它們加以改造,使之更加具體鮮明,也更加新奇美麗。象“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不僅使王子吹的笙有形可見,而且鮮明地展示了“龍耕”的美妙境界。這是詩人幻想的產物,卻又是某種實體的反照。詩人寫子虛烏有的幻境,實際是把世間的人情物態涂上神奇的色彩。例如蘭桂芬芳,與人間無異;而桂花不落,蘭花常開,卻又是天上特有的景象;仙妾采香,秦妃卷簾,她們的神情舉止與常人沒有什么不同,但仙妾采摘的是月宮里不落的桂花,秦妃身邊有嬌小的青鳳相伴,而且她(它)們都永不衰老,這又充滿神話色彩。詩人運用這種手法,巧妙地把神和人結合起來,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使抽象的理想成為可以觀照的物象,因而顯得深刻雋永,而又有生氣灌注。這首詩,全詩十二句,句句都有物象可見,詩人用精心選擇的動詞把某些物象聯系起來,使之構成情節,并且分別組合為六個不同的畫面。它們雖無明顯的連綴跡象,但彼此色調諧和,氣韻相通。這種“合而若離,離而實合”的結構方式顯得異常奇妙。
詩歌首尾起落較大。開頭二句是詩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結末二句則是仙人俯視塵寰所見的情景。前者從現實世界進入幻想世界,后者又從幻想世界回到現實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渾然一體。
詩的題目是《天上謠》,“謠,聲逍遙也。”意即用韻比較自由,聲音富于變化,吟誦起來,輕快優美。這首詩的腳韻換了三次,平仄交互,時清時濁。各句平仄的排列有的整飭,有的參差錯落,變化頗大,這種于參差中見整飭的韻律安排,顯得雄峻鏗鏘。
語文教案 篇9
教材簡析:
《太平洋的來客》是湘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八冊第四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文章描寫了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壯觀景象以及海潮形成的原因。作者從海潮涌來時的形、聲、色三個方面進行了細致的觀察、生動的描寫。語言形象、逼真,氣勢恢宏。是一篇極好的練習朗讀、培養語感的佳作,同時也是一篇適宜滲透寫作方法,讀寫結合的典型范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積累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領略錢塘江大潮的宏偉氣勢,了解大潮的成因。
過程與方法
圖文對照,引導學生感受大潮的壯觀,并結合有關資料,了解大潮形成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文中感受作者善于觀察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突出方法:利用課件,查閱資料,反復朗讀,深入領悟詞句意思,領悟作者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1、理解課文,了解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2、突破方法:引讀法,讀讀議議相結合。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預習了課文,那課文中把誰稱為“太平洋的來客”呢?(生答)
板書:錢塘江大潮
師:對,錢塘江大潮是我國著名的一大自然景觀,它的雄偉壯觀不知傾倒了多少中外游客。這節課就讓我們隨著作者的描繪一同走進它,觀賞它,感受它。
二、品味大潮的壯觀
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哪幾段描寫了錢塘江大潮的情景。(3、5、6段) 你最喜歡的是哪一段?(讀一讀)說說原因。
展示課件,品析第三自然段。
1、請喜歡這段的學生站起來,一起讀一讀。
2、你為什么喜歡這一段呢? (生答)
師:這段按由遠及近的順序,運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大潮的變化之快,體現了大潮的形態之美。 ( 板書:形態之美) 課件: 點出重點詞(黑氣 玻璃棒 帶兒 堤壩)
3、“推來”能改成其它詞嗎?如“流來”“涌來” (都不如“推來”體現大潮的氣勢壯大,潮水的兇猛和壯觀的場面)
4、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大潮圖片。(展示課件) 師述:遠遠望去,潮水如一根白花花的玻璃棒,不一會兒,又化作一條黃白相間的帶兒,再逐漸變大,又如堤壩般推來。多美德潮水呀!多么精彩的描寫呀!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5、指導朗讀。
展示課件,品析第五自然段
1、請喜歡這一段的同學一起來讀讀。
2、你們為什么喜歡呢?(生答)
。ㄟ\用了比喻,把潮頭比作白虹,重在體現大潮的顏色,又比作銀龍;重在體現的聲音,“排山倒!泵鑼懥藲鈩莺甏髩延^) 課件:點出重點詞 ( 白虹 銀龍)
3、展示課件,學生欣賞圖片。
師:白花簇簇,噴雪滾玉,多么迷人的潮水呀!又如許多咆哮的銀龍,如此壯觀的大潮,你們能讀出描寫這種壯觀的場面的語句嗎?
4、男女生讀。
學習第六自然段
1、先請學生看看第六自然段,你們認為第一句應該怎樣讀?
2、讀一讀,說一說。 (指名讀,師范讀)
3、出示課件,突出重點詞。(林濤滾滾 虎嘯獅吼 天坍地陷)
師:這里運用了幾個比喻句,寫出了大潮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響,氣勢越來越磅礴、兇猛、宏大。
。 板書: 聲音大)
4、讓我們一起把體會到的融入到朗讀中去吧。(師生一起朗讀)
5、出示錢塘江觀潮視頻。
作者有聲有色的描寫,使人身臨其境,那么錢塘江大潮真正出現在我們眼前時,會是什么樣子呢?下面,請大家一起來感悟這驚心動魄、壯觀奇特的'一刻。
6、同學們欣賞完后,最想用怎樣的一句話表達自己的心情?
可以用哪四個字形容錢塘江大潮? 學生自由回答。
。 板書: 天下奇觀)
7、觀潮的人們又有哪些表現?
師:是啊,潮水來臨之際的壯觀,令我們嘆為觀止,使我們深深折服,真不愧為“天下奇觀”,名不虛傳!讓我們捧起書本,用心朗讀,來體會潮水的美、狀、奇吧。
8、男生讀2、4、7段,女生讀3、5、6段。
四、探究大潮的成因
這么壯美的大潮,同學們一定想知道它形成的原因,那么現在讓我們一起跟著作者去探究其中的奧秘吧!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8~11自然段。
2、通過朗讀誰找到了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指名答)
(1)什么叫海潮? ( 板書: 海潮)
。2)讓我們再來看第一自然段,誰來讀?
。3)作者和伯伯為什么要選擇中秋節來觀潮呢?
(4)齊讀一遍。
3、大潮的形成還有什么原因?(指名讀)
。1)錢塘江入口處像一個大喇叭,請同學們根據作者的描述畫一畫錢塘江入口的示意圖。
。2)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地圖,與你們理解的一樣嗎?(出示課件) 結合課件,師講述。
。ㄥX塘江江身小,江口大,最寬處有一百多公里,而這一帶的江面只有三公太平洋的來客 里寬,太平洋的海水受月球引力的影響涌到江口,越往里越收到江面窄的影響,水位就急劇升高,形成了后浪趕前浪,一浪疊一浪,如山岳般壓入錢塘江,形成了天下獨有的奇觀。人們形象的把這一奇觀稱作為太平洋的來客)
。 板書:太平洋的來客)
4、我們一起探究了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奧秘,下面一起把這一段再齊讀一遍。
五、升華主題
出示課件,師述:錢塘江大潮這樣雄偉壯美的自然景觀,在我們的祖國的大好河山里,還有許許多多。如風景如畫的九寨溝;猶如仙境般的七彩池;神奇的石林以及中國最大的黃果樹瀑布。它們正等著同學們去欣賞,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的教案02-2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有關語文的教案12-07
語文樹教案12-05
語文備課教案11-12
語文《風箏》教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