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范例9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新偏旁:提土旁、雙人旁、夕字旁。
2.學會7個生字和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很多”、“到了”練習說話。
3.繼續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看懂圖意,通過看圖學文,懂得小貓種魚收不到魚的原因,從而教育學生在向別人學習的時候,要動腦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繼續學習觀察圖畫的方法,看懂圖意。
2.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明白道理。
3.識字、寫字。
4.背誦課文。
教具準備 圖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音節卡片,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繼續學習看圖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圖的意思,并能把幾幅圖聯系起來看,理解圖意。
(二)圖文結合,能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看幾幅有聯系的圖畫的方法,理解圖意。
三、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8 小貓種魚
讀題,解題。這是一篇看圖學文,從題目上看講了誰的事?講了小貓的什么事?小貓種魚,能長出魚嗎?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看圖、學習課文。
(二)指導看圖一、圖二,初讀課文。
1.這課書中有幾幅圖?哪兩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第三幅圖和第四幅圖畫的是同一個人的事)
2.出示圖一,這幅圖上畫的是誰?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種玉米)
(1)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是在種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著小盆往地里撒種;③從第二幅看見長熟的玉米)
(2)什么季節撒種?(春季撒種)
(3)用一句話說出這幅圖的意思來。(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玉米種子)
3.出示圖二,這幅圖上畫的是誰?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什么季節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種的玉米長得怎樣?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收了很多的玉米)
(3)能用一句話把這幅圖的意思說出來嗎?(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現在看看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有什么關系?(第一幅圖講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種子,第二幅圖講阿姨種的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1)這位阿姨是什么人?(農民)
(2)練習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學生自己練習,同桌互相說)
(農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種子,玉米長得很壯,到了秋天農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學們讀讀課文,看看哪個自然段是講的這兩幅圖的事。(第1自然段)
(1)學生自練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能連成句子。
(2)指名讀,齊讀。
(三)指導看圖三、圖四,初讀課文。
1.出示圖三,問,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農民叔叔在種花生)
2.你從什么地方看出農民叔叔是在種花生呢?(①農民叔叔用鋤頭刨坑;②地上的小盆里放著種子;③從第二幅圖中叔叔收了一筐的花生,看出叔叔種花生)
3.什么季節種花生?什么季節花生成熟了?(春季種花生,秋季花生成熟了)
4.農民叔叔種的花生長得怎樣,收得多不多?(長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5.把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6.課文中哪個自然段講的是這兩幅圖的事?自己練習讀一讀。
(1)學生自己練讀,讀準音字,連成句子。
(2)指名讀,齊讀。
(四)指導看圖五,初讀課文。
1.出示圖五,圖上畫的是誰,他在干什么?(小貓種魚)
2.小貓現在在干什么?想什么?(小貓把魚種到坑里,坐在坑邊想,到了秋天他會收到一大筐的魚)
3.讀第3自然段課文。
(1)學生自己練習,同桌互相練讀。
(2)教師指名讀。
(五)讀全文,自己小聲讀。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圖文結合,學懂課文內容,懂得詞義。
(二)知道小貓的錯誤是:看別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不動腦筋,把事情做壞了。
(三)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練背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圖文結合,讀懂課文內容,明白小貓為什么會做錯事的道理。
(二)練背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讀詞語卡片:種玉米地里花生很多他
(二)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詞義。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學習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表述圖畫的意思的。
2.學習第1自然段。
(1)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講了誰的事?
(2)讀讀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圖的事?(指名讀)告訴學生這叫前半句話。
(3)前半句講了誰?(農民)把什么東西種在什么地方了?(把玉米種在地里)師述:前半句告訴我們誰、把什么東西種在什么地方?
①“種”在這是什么意思?看圖說一說。(翻土、挖溝、播種、蓋土)板書:種
②農民把什么種在地里了?(玉米)
③種的“玉米”和收的“玉米”是不是一樣的東西?(種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板書:玉米
④讀讀前半句。
(4)讀一讀后半句,想想后半句說的是誰?怎么樣了。(農民到了秋天收了很多玉米)
①后半句課文里有“農民”兩個字嗎?(這是半句話,跟前半句合起來是一句話,前半句話里有誰(農民)就可以了,后半句是接著說的,說的還是他<農民>)
②后半句講的是在什么季節,誰收到了什么。板書:收很多玉米
③“很多”是什么意思,看圖說說。(“很多”在圖上畫的筐里玉米已經裝得滿滿的了,地里的玉米桿上還長著許多沒有掰下來的)
師述:在春天播下種子,到秋天就可以收到許多的玉米,農民心情怎么樣?
(5)讀一讀第1自然段,讀出農民的高興心情來。
(6)練習背誦。
①根據問題練習背誦。
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講的誰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什么時間,收了什么?這種背誦形式與填空背誦一樣,但是難度比填空背誦大。
②根據板書練習背誦。
農民種玉米收玉米
這種背誦形式比上述兩種都難一些。
3.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自讀課文。
(2)看圖,讀文,回答問題。
①第2自然段與哪兩幅圖相對應?
②這段話中有哪些詞語與第1自然段不相同?(“花生”與“玉米”)
③前半句講了誰?在干什么?(讀文自己說說)在什么時間種花生?
板書:農民種花生
④農民怎樣種花生?(進一步理解:“種”字)
⑤后半句講的誰?到了什么時間?收到了什么?
板書:到了秋天收花生
⑥農民怎樣收花生?(看圖說說)
⑦讀全句話,問:句子中的兩個“花生”各指什么說的?(農民種的`“花生”是花生米,收的“花生”是花生果)種的是種子,收的是果實。
⑧農民收的花生“很多”,看圖說說怎樣多?(農民叔叔身邊的筐里裝滿了花生果,地里還有很多沒有刨出來的)
⑨讀課文,讀出農民收到很多花生的喜悅心情。
4.練習背誦課文。
(1)第1自然段會背了,這個自然段只要把“花生”這一詞語換成什么就行了?
(2)自己背一背,指名背。
5..總結兩段,讀課文,回答問題。
(1)農民在什么時間,把什么種在地里,到了什么時間,能收到什么?
(2)農民為什么能收到“很多玉米”,“很多花生”?(春種—秋收)
6.學習第3自然段。
(1)讀課文,想想這段有幾句話?講的是誰的事?什么事?哪幅圖與這段話對應?
(2)讀第1句話,回答問題。
①小貓看見了什么?(看到農民春天種下種子,秋天能收到很多果實)
②所以小貓就怎么做了?(把小魚種在地里)
③小貓為什么要把小魚種在地里呢?(因為他看到農民春天種了種子,秋天收了很多果實,他也想種上小魚,到了秋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小魚)讀熟第1句話。
(3)讀第2句話,這句話講了小貓的想法,他是怎樣想的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4)“一定”在句子里是什么意思?在句子里表示什么?(一定是確定不變的意思,在句子里表示小貓確信自己的想法肯定會實現)讀第2句話。
(5)問:小貓能收到很多小魚嗎?為什么?
①花生、玉米是種在什么地方的?
②小魚生活在什么地方?在土地里能活嗎?
③小魚怎樣繁殖?
師述:玉米、花生是植物,植物種在地里能發芽、長大、開花、結果。小魚是動物,它生活在水中,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生字,理解新詞,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內涵;
3、知道長城,了解長城的'結構。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看圖,,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過感知長城的雄偉高大、堅固,提高學生分析課文和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進一步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2、通過感知長城的雄偉高大、堅固,了解長城的結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和求是精神,培養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雄偉的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任務分析:
⒈、起點能力:學生在學習《長城》之前已經學過了《頤和園》、《趙州橋》這兩篇同樣是描寫文化古跡的文章。三篇文章在寫法上具有共同點,因而具備了學習這類課文的基本的方法和能力。
⒉、終點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對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長城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了解,體會我國勞動人民的智能和力量。自主學習的能力得以進一步加強,觀察和思維能力得以進一步提高,創新能力得以進一步發展。
⒊、教學目標類型:目標1屬于陳述性知識學習;目標2、3屬于智能技能學習。
▲課前準備:
師:課件。
生:讓學生收集關于長城的各種圖片和傳說故事。
▲學習者特征分析:
1、一般特征:
本課教學對象是大通縣元樹爾小學四年級學生,學生的求知欲強,學習熱情高,對于學習《長城》興趣極濃。但由于學生所處環境為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水平相對比較落后,缺少課外讀物,沒有上網收集資料的條件,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較差。
2、學生的入門能力: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閱讀能力,能通過朗讀課文,并對語文的'學習產生了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
3、學習風格:
本課教學設計我是本著以讀為主,以練為輔的教學理念進行構思。四年級的學習過程是逐漸從中年級過度到高年級的過程,學生的思維發展迅速,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采用了以讀貫穿全文,邊學邊練的學習方式有效地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識記深度,通過小組討論、匯報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知識點,在課堂上攻破難點。我還著重考慮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積累,通過分析學習本課的知識點,提高讀文賞詞的語文能力,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
▲教學過程:(目標實施過程)(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整體感知
1、板題: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長城》一課。
2、欣賞圖片:學習課文前,我們先來欣賞長城的景觀。(PPT)
3、談感受:欣賞了圖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長城——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中華兒女的驕傲。你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評價一下長城嗎?(學生說)
二、精讀課文,加深認識
(一)齊讀句子
1、讀(PPT: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2、質疑:從哪兒可以看出長城的氣魄雄偉呢?
(二)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自由讀1、2自然段,思考問題:從哪兒可以看出長城的氣魄雄偉呢?
2、交流匯報:
(1)長——(PPT)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這是一個(比喻句),把(長城)比作(長龍)。(PPT圖)理解“蜿蜒盤旋”:隨山勢而走向——一萬三千里:這里運用了(數字說明),山海關在河北省,是長城的起點,嘉峪關在甘肅省,是長城的終點。(PPT)長城經過了甘肅、寧夏、陜西、山西、內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長一萬三千多里。
(2)(PPT第一自然段)齊讀:你能讀出這樣磅礴的氣勢嗎?
(3)過渡:遠看長城如長龍,那么,近看長城,又有什么特點呢?
(4)高大堅固——建筑材料:巨大的條石、城磚筑成——寬:五、六匹馬可以并行——高大:兩米多高的垛子——堅固:城臺(屯兵和傳遞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3、小結:學習了1、2自然段,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自由發言)
4、齊讀:把這種雄偉的氣勢讀出來。
(三)烘托高潮,體會情感
1、過渡: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作者浮想聯翩,誰來讀讀第3自然段(指名讀)。
2、作者想到了什么?(勞動人民)
3、(PPT)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
(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2)找出句子中的動詞:站、踏、扶——說明作者已經身臨其境到了長城。
(3)站在長城上,想起了(勞動人民),此時此刻,作者內心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4)小結:對啊,作者被長城的雄偉氣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與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1)問:在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的情況下,勞動人民是怎樣搬運材料修建長城的?——(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嶺)
(2)這可是兩三千斤重的巨大條石呀,勞動人民是那么的艱辛呀。
(3)請讀句子:(PPT)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4)思考、交流:(PPT)
“多少”表示(無數)。
勞動人民為了修建長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
“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突出了(長城之長)。
“才”在這里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無限贊嘆)之情。
(5)小結:在如此落后的條件下,勞動人民卻能修建出這氣魄雄偉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長城,你想對勞動人民說什么呢?(自由發言)
(6)讓我們鬧喊對勞動人民的敬意,再讀讀這句話。(齊讀)
(四)整體把握課文,升華認識
1、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自由發言)在當時極其落后的條件下,勞動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完成這工程浩大,氣魄雄偉的長城,怎能不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呢?
2、請大家一起讀這句話。
(PPT)——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三、總結板書:
氣魄雄偉的長城是勞動人民的血汗與智慧的結晶,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真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呀。
四、課外拓展:
1、搜集一些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和圖片資料,進行交流。
2、搜集我國的文化遺產資料,了解我國偉大的文化遺產,豐富自己的知識。
▲實踐后的反思:
整節課下來,覺得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于課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調動。
遠看長城引導學生體會長城的氣魄雄偉,我是從長城的長和姿態兩個部分入手,運用課件展示長城的圖片,這個環節的教學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長城就像一條氣魄雄偉的長龍,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到了近看長城一部分,我設計了課件從長城條石的大,長城的寬,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的雄偉壯觀去感受長城氣魄雄偉,在了解長城的構造特點的同時讓學生畫、說出來,加深了印象。使學生深刻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學生的體會真實、深切。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長城為什么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這是重難點時,采用競賽形式,學生分組討論的方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身所觀察到的內容,并敢說出自身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請教,與人商討。
2、能把自身的所觀所感不拘形式地寫下來。注意表示出自身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自身發現和運用識字方法,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4、能發現細心、長期觀察的樂趣所在。
5、能背誦“日積月累”局部。
課前準備
1、提前一段時間安排同學觀察自身感興趣的事物。
2、準備“爬山虎”圖片。
第一課時
讀讀寫寫
1、檢查讀音,交流識記方法。
⑴自由讀記,讀中正音。
⑵交流難記字形識記方法。
2、取長補短,再次識記。
3、按組聽寫詞語,注意書寫規范。
⑴住宅住址隱蔽隱藏
⑵洞穴傾斜平坦寬敞
⑶均勻重疊空隙痕跡
⑷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隨遇而安
讀讀記記
1、讀中正音。
⑴指名讀詞,隨時正音。
⑵按順序齊讀。
⑶同桌互讀,一人隨機、快速地指點,另一人讀。
2、解釋說話。
⑴提出不懂詞語,一起交流解疑。
⑵自由選擇幾個詞說一段話。
俺的發現
⑴出示“爬山虎”的圖片,自主觀察,交流發現。
⑵出示文中語句,讀通,讀懂,發現作者描寫的細膩之處。
⑶作者為何能把爬山虎寫得這么細致、具體?考慮交流。
⑷讀“小林”“小東”的話。
成語故事
1、寫故事需要對某一事物進行細致、長期的觀察,其他事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2、讀故事。了解故事內容,懂得成語含義。
3、故事中的哪些語言給你特別深刻的印象?
⑴從“生動傳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畫的形象逼真。
⑵文中第二自然段幾地四自然段文與可所說的.“秘訣”,道出“觀察”與其取得成果的必定聯系。
4、說故事。
日積月累
1、是呀,有人對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細致的觀察,編了一首歌。先聽老師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選擇合適的曲調)
2、讀句正音。
3、仔細讀讀,你發現這段話有哪些特色?哪些詞句用得特別精妙。(“紅似火,滿枝黃,雪里藏”等詞精煉地概括出花的特點,讓人發生無限遐想。而這一切無不緣于細致、長期的觀察)
2、熟讀成誦,吟唱成誦。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讀一讀,背一背古詩《送元二使安西》,了解古詩表達的感情。
2、閱讀短文《李四光》,了解“全神貫注”“專心致志”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古詩文的意思,在熟讀的基礎上把它背下來。
2、讀懂一文章要表達的'感情。
教具準備:
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一、讀背古詩《送元二使安西》
1、作者簡介。
2、放錄音,學生跟讀,說一說自己的理解。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學生發言。
教師講: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邊疆的詩。前兩句寫了當時的自然環境,后兩句表達了詩人送朋友時依依惜別的深摯的情感。
二、閱讀《李四光》
1、初讀短文,標然段,了解大概的意思。
學生發言。
2、用“~~~~~~”畫出李四光爺爺為了給國家尋找礦藏,常常忘了干別的事情事情的語句。
3、說一說“全神貫注”“專心致志”的意思。
4、說一說讀了這短文,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發言。
教師講:我們要向李四光爺爺那樣,做事專注,集中。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準確抄寫單韻母,能用“圓、燈、年”擴詞,能用“覺得”造句。初步認識對聯。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聽寫:節日 立正 家家戶戶 歡慶 花燈 金魚 真好 一年
二.抄寫a o i u ü 6個單韻母,抄寫時主義者幾個字母都站中格。
三.組詞,看誰組得多。
圓:( ) ( ) ( ) ( )
燈:( ) ( ) ( ) ( )
年:( ) ( ) ( ) ( )
四.仿照例子說一說。
這個彩燈,我覺得很奇妙。
這個 ,我覺得很好吃。
------,我覺得 。
五.認識對聯
出示兩幅對聯
明月照九州 明月皎皎千門雪
花燈映萬家 華燈盞盞萬戶春
1.學生借助拼音讀對聯。
2.觀察對聯有什么特點。
3.你還看到那里有對聯。
【課堂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發言積極,你們學得真棒!
【教學回顧】
多數學生能掌握本節內容,個別學生在補充句子時有困難。
【板書設計】
語文天地
組詞,看誰組得多。
圓:
燈:
年: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獨立認識8個生字,理解并積累“開啟”、“滿臉稚氣”、“倚窗而坐”、“奢侈”、“記憶猶新”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課文練習中的句子,根據帶點詞嘗試提出問題。
3、圍繞“用這樣的方法開啟易拉罐好不好”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從而使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助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
1、能運用合適的方法理解“開啟”、“滿臉稚氣”、“倚窗而坐”、“奢侈”、“記憶猶新”等詞語。
2、通過讀文,使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助的美好感情。
教學難點:
品讀細節描寫的妙處,抓住其中關鍵詞,感悟婦女“這個的方法”的巧妙之處。
教學準備:
1、 老師:詞語若干,相應的課件,課文朗讀錄音
2、 學生:按課后要求預習課文。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出示實物)這是一個易拉罐,你能把它打開嗎?
2、導入:開啟易拉罐對大家來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對于一個從來沒有喝過這種易拉罐飲料的農村男青年來說,卻是一件難事。
3、板書:開啟
4、揭示課題:40、開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完成練習。
一列南下的火車上,一個 的男青年 ,
(滿臉稚氣、來自農村……)(不知如何開啟一罐健力寶飲料)
這時,一位 的婦女用 幫助了他,使他深受感動。
(善良、熱情、善解人意) (巧妙的方法)
2、學習生字“罐”,教師指導梳理筆畫。
3、針對上述內容進行質疑:
如:
1男青年為什么不會開啟這罐飲料?
2男青年會怎樣打開這罐飲料?
3這位婦女的方法巧妙在哪里?
……
說明: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在質疑狀態下的學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強,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學習興趣高,學習效率高。
三、讀中理解, 品中悟情
1、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男青年不會開啟這罐飲料的呢?
1讀課文第5節,用直線劃出相關句子。
2出示句子:他把健力寶拿在手上,顛來倒去看了看,遲疑了一會兒,他從腰間摸出一把水果刀,試圖在拉環的位置把健力寶撬開。撬了兩下,他發覺易拉罐的殼很堅硬,便停下了手中的水果刀,又把目光盯在了拉環處。
3當他幾次嘗試都失敗后,他心里會怎么想呢?
說話練習:
u 男青年十分尷尬,心想: 。
u 男青年一下子臉紅了,心想: 。
u 男青年 ,心想: 。 說明:
通過這個話題,不僅讓學生體會和感受到男青年當時的困惑和尷尬。同時,讀與說的結合,還提供了學生的一個進行語言實踐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2、男青年為什么不會開啟這罐飲料?
1默讀課文,用﹏﹏劃出有關年輕人不會開易拉罐原因的句子。
2討論后出示句子:
他是個農村娃。在此之前,他連火車都沒坐過,他要到南方去上大學。
健力寶?男青年知道,這是一種奢侈的飲料。
班里有錢的同學才喝得起。爸媽從來沒給自己買過。
猶豫再三,他終于從衣兜里摸出一張皺巴巴的5元錢,遞給乘務員。
3隨機學習生字“倚、飲、奢、侈”,理解詞語“滿臉稚氣”、“倚窗而坐”、“奢侈”的含義。
說明:
通過“農村娃、奢侈、猶豫再三、終于、摸……”關鍵詞的理解,讓學生了解體會到這個男青年是一個從來沒有喝過罐裝飲料的家境貧寒的農村孩子。
師:這時,坐在對面的婦女默默地把這一切看在眼里,她用一個非常奇妙的方法教會了男青年打開了這個易拉罐。
3、這位婦女究竟采用了什么樣的方法呢?
1指名朗讀母子的那段對話。
2細細品讀:婦女把健力寶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環上,余光注視著男青年,只聽見“嘭”的一聲,健力寶打開了。
3找一找句中表示動作的詞,想一想:婦女為什么不直接告訴男青年怎樣開啟這罐飲料的方法呢?她這樣做是在告訴男青年什么呢?
說明:
婦女考慮到男青年是一個來自農村,家境貧窮,未喝過此類飲料,自尊心強,羞于啟口的'特點,運用了這種男青年可以接受的方法,在不傷害男青年自尊心的情況下,幫助男青年開啟了易拉罐。婦女細微的動作里包含了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助的情感,包含了真、善、美。
四、讀寫結合,體驗真情。
1、討論:男青年開啟易拉罐后,從中喝出了一種特殊的滋味,那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滋味呢?
說明:
那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助的美好情感,它如涓涓細流,化身為一股清甜的滋味緩緩流入了男青年的心田,令人回味無窮。
師:這位善解人意的婦女,以她的的善良與真誠,深深地感動了這位男青年。許多年過去了,男青年仍對這件事情記憶猶新,充滿了感激之情。
2、引讀“許多年后,男青年……”
3、每個人的手中都有一把心靈之鎖。而開啟這把心靈之鎖的鑰匙則需要我們自己去尋覓。相信只要我們耐心地尋找,就一定能找到開啟這把鎖的“鑰匙”。
說明:
引導學生在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這充分達到了學生學習本文的目的。
語文教案 篇7
知識與技能 :
理清了課文敘述的順序及線索,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
學習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貓的故事。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作者對第一只貓亡的酸辛的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導入新課。
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很多家庭因為貓惹人喜愛而養它。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養過三只小貓。從養這三只小貓的過程中,他領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樣的哲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鄭振鐸先生的散文《貓》。板書課題、作者)
2作者介紹。
鄭振鐸(1898-1958),福建長樂縣人。現代作家、文學家,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新中國成立后,曾擔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
究所所長、全國作協理事等職。1958年10月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前往阿富汗等國進行友好訪問時,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國歷史參考圖譜》《中國俗文學史》《歐行日記》《海燕》《山中雜記》等。
二、學習字詞。(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體教學,檢查學生注音、解釋) 污澀 ( )慫恿( )婢女( ) 蜷伏( )懲戒( )
悵然( )詛罵( )紅棱 ( )
三、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標號段序。思考以下問題:(目標1)
1.文章寫了幾只貓?重點寫哪一只?
明確:文章共寫了四只貓,即自家喂養的三只貓和偷吃芙蓉鳥的黑貓。重點寫了第三只貓,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找出有關起止段落,劃分文章結構。 明確:課文寫了三次養貓的故事,據此,文
章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寫第一只貓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寫活潑可愛的第二只貓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寫第三只貓的亡失讓我難過自責。
四、研習課文第一部分:第一只貓的故事。(目標2)
1.學生齊讀課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學生復述第一只貓的故事。
3.學生思考討論,解決以下問題:
①作者從哪兩個時間段來寫貓的形態?
②家里的人對這只貓的態度怎樣?從哪些細節描寫可以看出來?
③這只貓的結局怎么樣?家里人的態度是怎樣的?
指名回答后明確:①作者從貓"剛要來的時候"和"后來"兩個時間段來寫貓的形態主要寫了貓的兩種形態。一是自身的'形態,剛來時是花白的毛,很活潑,白雪球似的。而后來,光澤的毛也污澀了,毫無生意,懶惰郁悶。二是逗著玩的形態,滾來滾去,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后來卻是不肯出來,不理會。
②家里人都很喜歡這只貓,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根繩子,在它面前來回的拖搖著;作者則是"坐在藤椅上看著他們,可以微笑著消耗過一二小時的光陰""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因為小貓活潑可愛,一家人都很喜歡它。
③這只貓最終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東西"就已經埋下伏筆。對于這只貓的"病死",三妹"很難過","我"心里也感著一縷的酸辛。
五、小結本課。(目標3)
本文的第一部分寫了第一只貓的故事。作者運用質樸的文字寫出了第一只貓的可愛有趣,讓人"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同時,也表達了對第一只貓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六、布置作業。
1.繼續預習課文第二、三部分
2.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題
第二課時
知識與技能:
學習課文第二、第三部分內容。
過程與方法:
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作者同情、憐愛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溫故知新,復習舊知。(3分鐘)
1.聽寫上節課所學詞語。
2.指名朗讀第一部分。
二、研讀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貓的故事
1.學生自由朗讀第二部分。(目標1)
2.思考以下問題:
①第二只貓的"更有趣、更活潑",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的?
指名回答后,明確:從性情和本領等方面來表現。"園中亂跑""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墻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現它的性情;"會爬樹""捉蝴蝶""會捉鼠",這是它的本領。
②畫出文段中表現家里的人對它的態度的詞句,體會家里人對它的感情。
明確:大家都非常喜歡這只貓。主要詞句有"提心吊膽""查問得好幾次""笑著罵""飯后的娛樂;是看它爬樹"等。
③這只貓的結局怎么樣?大家持什么感情?
明確:這只貓最終亡失了。對于這只貓的"亡失",三妹"很不高興",作者也是"悵然""憤恨""詛罵。
④家里人對周家的丫頭,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態度,說明了什么?
明確:家里人責怪周家的丫頭,詛罵不知名的奪去小貓的人。"周家的丫頭"代表著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一類人,"不知名的奪去小貓的人"代表著不顧別人,自私自利的一類人。作者借第二只貓的失蹤事件,表達了對那種不顧別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為的譴責與鞭撻。
三、研讀課文第三部分內容。(目標1)
1.默讀第 15 16段。
思考:①第三只貓的"可厭",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的?
指名回答后歸納:是從形態和性情等方面來寫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燒脫了好幾塊""憂郁""懶惰"。
思考:②對第三只貓的厭惡,作者寫了這樣幾句話:"大家都不大喜歡它""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無的動物。"這幾句話在表現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討論后明確:第一、三句話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個別人的角度,足見第三只貓被人厭惡的程度。
語文教案 篇8
教材內容:
《春雨的色彩》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語文S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講的是一群小鳥在爭論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故事。本課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充滿童趣,課文插圖描繪了小鳥們唧唧喳喳討論的樣子和被春雨滋潤后草地、桃樹、油菜地的景色,對應了課文內容,能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會想像,學會欣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認識“線、論”等11個生字。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春天里草、樹、花的顏色的變化,了解小燕子、麻雀、小黃鶯認為春雨是什么顏色的。
2、過程與方法:
在朗讀中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體會春天是五彩繽紛的。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春雨是什么顏色的。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在分角色表演中感受小燕子、麻雀、小黃鶯在春雨中的喜悅心情。向往春天,向往春雨,向往在春雨中盡情地玩耍,并有一種探究春雨顏色的愿望。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是我們在新課程實驗中致力尋求的新理念,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至高追求。通過對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充分的張揚,讓他們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激發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重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正確情感和態度。
教學重點:
結合圖畫、課件,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及思想感情,豐富語言積累。
教學難點:
理解春雨本無色,但她為大地披上了五彩的衣裳,所以她好象也是五顏六色的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小燕子、麻雀、小黃鶯的頭飾;板書的生字卡、圖片。
教法學法:
基于本課教材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新課標的要求,在教學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動作演示及激勵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讀中感悟,實現與文本對話。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對比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許多圖片,想不想看一看?(課件出示第一組冬景圖)
生:看圖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些圖片美嗎?
生:(不說話,有的說不美,有的說美。)
師:(課件出示第二組春景圖)這些圖片和剛才的那些圖片相比,你認為哪些更美呢?
生:第二組圖片美。
師:能說說為什么嗎?
生:因為春天到了,各種花都開了,草都綠了。
師:是啊,春天到了,天氣漸漸暖和了,大地萬物也漸漸蘇醒,他們像一個個饑餓的孩子等待甘甜的乳汁一樣,等啊,等啊。終于,甘甜的乳汁來了,有人說,是她給大地換上了美麗的衣服,讓我們的大自然生機盎然,看,她來了。[課件出示春雨圖:
師:你看到了什么??
生:在下雨。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春雨的童話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春雨真的.有那么大的本領嗎?(出示課題,生齊讀。)
【春景圖、春雨圖,直觀入目,營造了審美化的課堂教學情境,也使學生初步感受春雨的美,激發強烈的求知欲,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和銜接。】
二、初讀課文
師:那就讓我們快快把書打到第22頁,讀一讀吧!
師:先聽老師提要求: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做到不丟字,不添字。把課文讀正確,還要做到正確的讀書姿勢,自由讀課文,會認的字用圓圈圈住,不會認的字下面畫上三角,讀完后坐好,聽明白了嗎?(開始)
師:給同桌讀一讀,要當好小老師,讀對了夸夸她,讀錯了幫幫她。
生:讀
師:同學們讀的都特別認真,誰愿意展示自己給全班同學聽一聽。讀好后坐好。(開始)
生:逐個讀(評價)
師:課文會讀了,生字寶寶急著想和大家見面了,你認識嗎?
指名讀:讀對了當小老師,其他同學和他一起讀。
師:同學們都認識了,下面開火車讀,希望同學們看準字形,讓我們的小火車不停下來,能做到嗎?
生:能
師:我們的小火車開得比較穩,大多數同學和生字寶寶交了朋友。下面我們來檢驗一下小朋友們的學習情況。(課件出示:)
一棵開滿花兒的樹,花中詞語:細線、無論、歡樂、底片、綠油油、顏色、灑水、歡快、話題、淋雨、綠草、你們、紅花
你會認這些詞語嗎?會認了花兒就送給你。(學生認對了,點擊課件,花兒涂上五顏六色。)
【在識字這一環節,教師由詞到字,通過圈畫、指名讀、領讀、齊讀、開火車讀等形式,引導學生識字,達到了較好的識字效果。】
三、精心品讀,感悟、理解。
師:現在,字寶寶又回到了課文中,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想想該用怎樣的語氣讀?
生:自由讀
師:誰想學學春雨的聲音?
生:沙沙沙,沙沙沙……(讀得很大聲)
師:這可成了暴雨哦,能輕點兒嗎?
生:再次讀(有明顯進步)
師:哪列火車來學學?
生:開火車讀(師隨機點評,如:再輕點兒!再柔點兒!)
師:一起來學學!(生齊讀)
師:真美!瞧這兒——[課件出示春雨]
春雨又像什么呢?
生:春雨像一根根頭發。
生:春雨像一根根針。
生:春雨像我們身上的毛,細細的。
生:春雨像線。
師:是呀,春雨像針、像絲、還像春姑娘紡出的線,多美呀!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一段。(大屏幕出示第一段)
生:齊讀(讀不太好)
師:(范讀)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讀讀。(生再次齊讀)
【在朗讀課文前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具有目的性。重視學生間的互評,符合課標理念。】
師:真動聽!瞧,連小鳥們也趕來了。[課件出示]它們在說些什么呢?
請小朋友端起書,認真地聽老師讀第三到第五段。(師范讀第三至第五段)
師:剛才你聽明白了什么?[課件出示句式:“()說:‘春雨是()’。”]
生:小黃鶯說:“春雨是黃色的。”
生:小燕子說:“春雨是綠色的。”
生:小麻雀說:“春雨是紅色的。”
師:咦!小鳥們怎么會這么說呢?再去讀讀課文第3到第5段。(生自由讀課文3—5段)
師:你們瞧,小燕子看到了什么?(出示課件)
生:小燕子看到草地綠了。
生:小燕子看到春雨下到草地上,草就綠了。
師:是呀!春雨沙沙,給大地帶來了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到處是綠草如茵,難怪小燕子說:“春雨是綠色的。你們瞧,——”[課件出示這段文字](生齊接讀這一段)
春雨是綠色的。你們瞧,春雨下到草地上,草地綠了。
師:小朋友們自己把小燕子的話再好好讀讀。(生自由練讀小燕子的話)
師:這么美的句子,誰愿意來讀讀。
生:讀第三段。(聲音過大)
師:你的雨點兒可真大,小草都被打疼了,想再來讀讀嗎?
生:想。再讀第三段。(進步明顯)
[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差異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
師:真棒!還有誰想讀讀。
生:讀第三段。(聲音比較大聲)
師:綠色是多么柔和的顏色,誰再來讀讀。
師:讀得真好,誰有信心超過他?
生:讀第三段。(讀得很出色,還加上了表情和動作)
師:真棒,還能加上表情和動作呢!咱們也像他這樣,一起來讀讀。(生齊讀)
師:(師加詞引讀)小燕子自信地說:“春雨是綠色的,你們瞧——”(生接著再次齊讀)
師:真美!春雨聽了小燕子的話,下得——
生:(接讀)“更歡了,沙沙沙,沙沙沙……”(板貼)
【此環節從看圖說圖意、感受美到通過美讀來抒發情感,使學生融入其中,對自然美的感受、贊揚都包含在一次又一次的美讀中。】
師:可麻雀和黃鶯卻認為春雨是什么顏色的?請小朋友們在小組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第4、5自然段,從圖上幫它們找找理由。再有感情地讀讀課文,和小伙伴說說你的感受。
(課件出示)
生:小組學習
師:哪個小組來說說你們的看法。
生:小麻雀認為“春雨是紅色的,你們瞧……
師:滿山遍野一片紅,怪不得小麻雀不服氣地說:“不對,不對……”
師:小麻雀認為誰說的對,誰說得不對。
生:小麻雀認為自己說的對,燕子說的不對。
師:讀書時要讀出小麻雀非常自信很不服氣的語氣。老師先當小麻雀試一試。誰來當小麻雀讀一讀。再讀……全班當小麻雀讀出不服氣的語氣來。(開始)
過渡:小麻雀說的多有道理呀!春雨聽了麻雀的話,下得更歡了,沙沙沙
師:聽到這兒,小黃鶯意見可大啦!它又怎么說的。出示課文(不對,不對,春雨是黃色的。你們看,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黃了。)
提示讀出小黃鶯更自信更不服氣的語氣來。
生:讀……再讀,比賽讀
師:三只小鳥都很自信,不服氣,分角色讀一讀。
生:讀
師:三只小鳥各說各的理由,用文中的一個詞怎么說?
生:爭論
師:是的,在生活中你和小伙伴爭論過問題嗎?
生:
師:誰來用爭論說一句話。
生:說(1----2人)
師:你能用爭論說一句話真棒;以后我們也要像三只小鳥那樣勇敢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把課文讀得這么好,為了獎勵大家,老師帶大家到春天的花園里逛一逛(出示課件)
師講述:春天,百花盛開。你們瞧,春雨還落在了紫藤花、紫竹梅、白玉蘭、白茶花、白牡丹、蝴蝶蘭、六倍利、紅玫瑰、郁金香、迎春花上。
紫藤花 紫竹梅 白玉蘭
迎春花 迎春花 六倍利
郁金香 紅玫瑰 郁金香
想一想,你能不能用文中的句式說說
師:大屏幕出示:春雨是 ,你們瞧,春雨落到 。
生:說,再說……
師:春雨真了不起,大家需要它變成什么顏色,它就變成什么顏色。春雨給大地披上了 衣服。
【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把春天各種顏色的花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表象。學生有了豐富的表象,那么下面的說話練習也就水到渠成了。】
師:春雨的本領可真大,可它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是什么顏色的呢?
生:無色的。
總結:親愛的小朋友們,春雨本身是無色的、透明的,但它能給大地帶來萬紫千紅,因此,它又是多姿多彩的。如果你喜歡這五彩繽紛的春雨,就趕快走出家門,和爸爸媽媽一起,走進大自然,去尋找春天吧!
作業超市:
1、畫一幅畫,展現春雨的色彩。
2、從課文或課外讀物中搜集描寫春天的詞語,讀讀記記。
3、搜集描寫春天的古詩,讀一讀,看看古人眼中的春雨又是怎樣的?如《草》、《春曉》、《詠柳》、《春夜喜雨》、《早春》、《清明時節》、《暖風》等。
【動手實踐,積累語言,不僅能促進學生書面語言的發展,更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板書設計:
4、春雨的色彩
小燕子 (板畫綠色的春雨) 下
小黃鶯(板畫紅色的春雨) 灑
小麻雀(板畫黃色的春雨) 落
語文教案 篇9
第 一 單 元
1、北京的春節
1.會寫“醋、餃”等15個字,會寫“臘月、展覽”等35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了解詳寫、略寫的好處。
- 第一課時 -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說說理由。(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板書課題,交流作者信息。
3.導入新課: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兒”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朗讀課文,小組內合作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指名讀生字、新詞。
著重指導:正(zhēng)月 摻和(chān huo)
3.指導書寫課后方格中的字。
著重分析指導“醋、宵、戚、駱、駝、滸”,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說一說這篇課文寫了什么內容。(老北京過春節的情景。)
2.再默讀課文,想一想:按照老規矩,北京人是怎么過春節的?自讀課文,然后小組討論,完成下表。
時 間 風 俗 習 慣
臘月初八 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臘月初九到
臘月二十二 孩子:買雜拌兒,買爆竹,買各種玩意兒
大人:預備過年的物品
續表
時 間 風 俗 習 慣
臘月二十三 過小年,放鞭炮,吃糖
過了二十三 大掃除,把吃的預備充足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貼對聯,貼年畫,燈火通宵,放鞭炮,吃團圓飯,守歲
元旦
(舊時指農歷
正月初一) 鋪戶關門,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孩逛廟會
正月初六 多數鋪戶開張,伙計們可以輪流去逛廟會、逛天橋和聽戲
元宵節 看花燈,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節結束
3.學生匯報。
4.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結束。本文都提到了哪些日子?哪些日子寫得詳細呢?再討論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本文提到的日子有: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節、正月十九等。詳細寫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元宵節。這樣寫的好處: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主次分明,能夠使讀者對北京人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交流探討,感受年味。
1.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北京人過得是這樣熱鬧、開心,文章字里行間都彌漫著濃濃的年味。選擇春節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復讀一讀,說說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處做批注。
2.小組內交流,說一說自己喜歡的節日活動或印象最深的部分。
3.全班交流。(重點關注“京味兒”語言。)
五、課堂小結。
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紅紅火火、熱熱鬧鬧)
- 第二課時 -
一、復習故知,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請按順序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課文主要介紹了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直到正月十九結束。人們在臘八那天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除夕非常熱鬧,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元宵節是春節的又一個高潮,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3.導入新課: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氣氛。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熱鬧而又喜慶的老北京的春節,好不好?
二、品讀課文,感受節日氣氛。
在詳寫的這些內容中,你最喜歡哪一個部分呢?深入讀讀,勾畫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語句,結合自己過年的感受,談談自己的體會。(學生自由讀后交流。)
(一)臘八:
課件展示句子,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比喻、用詞的簡潔和巧妙。
①“在臘八這天,家家都熬臘八粥……農業展覽會。”
從“家家都”可以看出人們對節日習俗的重視。
“農業展覽會”是說臘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種類很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開展覽會一樣。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寫出了臘八粥的材料極其豐富。(課件演示臘八粥的圖片。)
②“把蒜瓣放進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
“翡翠”寫出了蒜瓣的顏色,“辣”字寫出了醋的味道,這樣的色味雙美當然讓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讓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詞的簡潔、巧妙。
(二)臘月二十三:
1.指名讀第5自然段,說說人們在臘月二十三的主要活動。(放鞭炮,吃糖)
2.說一說臘月二十三為什么是過春節的“彩排”。(天一擦黑……過年的味道)
(三)除夕:
1.指名讀第7自然段,說說除夕給你什么樣的感覺。(熱鬧)
2.你們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除夕真熱鬧”?
①人們的活動。
人們做年菜、穿新衣、貼對聯、貼年畫、放鞭炮、吃團圓飯、守歲等活動表現了除夕的熱鬧。
理解“守歲”:一重意思,年長的人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 二重意思,年輕的人守歲,則是祈盼父母長壽。
②味、色、聲的描寫。
“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鞭炮聲日夜不絕”,作者從味道到色彩到聲音對除夕這一天進行了全方位的描寫,無不體現出除夕的熱鬧,也讓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觀察的細膩。
3.除夕這一天,你以前是怎么過的呢?打開記憶的閘門,讓我們分享你的快樂吧!讓學生自由發言。
4.指導朗讀:想象一下文章中描繪的熱鬧場面,有滋有味地讀讀這一段。
(四)元旦(舊時指農歷正月初一):
1.指名讀第8自然段,理解“截然不同”的意思。(形容兩件事物毫無共同之處。)
2.說一說“元旦(舊時指農歷正月初一)”與“除夕”有什么截然不同之處。
課件演示:“鋪戶……全城都在休息。”
3.這樣的“截然不同”讓我們感受到了什么呢? (悠閑)
4.你們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元旦(舊時指農歷正月初一)人們的悠閑自在?
人們的活動:男人們,女人們,小孩們,小販們。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人,或走親訪友,或逛廟會……都是那么快樂輕松自在。
5.指導朗讀:讀出輕松自在的感覺。
(五)元宵節:
1.元宵節的特點是什么?(處處張燈結彩,像辦喜事,紅火而美麗。)
2.哪些內容描寫了元宵節的燈?這些燈有什么特點?
3.用“有的……有的……還有的……”這個句式說說元宵節上還有什么燈,并寫一寫。
4.作者用這么多的筆墨寫燈的數量多、種類多,其用意何在?(突出元宵節的熱鬧)
5.朗讀這一部分,讀出元宵節的熱鬧。
三、領悟寫法,拓展延伸。
1.快速瀏覽課文,從哪兒能體會到作者對年文化的熱愛?
(引導學生從具體語句中,感受老舍將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簡約而又頗有些幽默的口語化語言之中的寫作特點,如“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等。)
2.對比閱讀鏈接,體會文章抓住主要特點來描寫北京春節的方法,對老北京人過春節的風俗習慣有更深刻的了解。
(老舍先生《北京的春節》語言通俗直白,如一位長者侃侃而談,清淺素白中流露出了對生活的熱愛,對除夕這一天熱鬧場景的描寫順序井然。舒乙的《北京的春節》描繪的是祭灶、吃春餅等風俗習慣,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與美好,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斯妤的《除夕》重點描述了一家人在除夕這一天的忙碌,介紹了閩南的春節習俗,忙碌中透露出溫馨與喜慶,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3.聯系生活,寫一寫你是怎樣過春節的。
北京的春節
臘八 忙碌 詳略得當
課前設置預習方案,讓學生搜集春節習俗,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臘八粥
1.會寫“臘、粥”等15個字,會寫“糊涂、攪和”等9個詞語。
2.朗讀課文,想象八兒的饞樣兒。
3.了解課文的內容,說說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寫得簡略,想想這樣寫的好處。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
4.找出文中描寫細膩的句子,體會其表達效果。
- 第一課時 -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在上節課中,我們跟著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節,其中提到了一種臘八那天會吃的食物——臘八粥。民間有句俗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這說明在臘月天氣很冷。于是,產生了一種民俗,在臘八這一天要喝臘八粥,把下巴粘牢。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
2.在你的心目中臘八粥是什么樣的?談談你對臘八粥的印象。
3.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跟著沈從文一起去品嘗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
4.板書課題,介紹作者和作品。
二、檢查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1.指名讀生字、新詞。
著重指導:唾沫(tuò mo) 孥孥(nú nú)
2.指導書寫課后方格中的字。
著重分析指導“膩、 灌、褐、筷”,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說一說這篇課文圍繞“臘八粥”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圍繞八兒等著吃母親熬煮的臘八粥的經過,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溫馨的圖景,表現了一家人的其樂融融。)
2.通讀課文,你認為整個小故事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能否用小標題概括故事情節?(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
3.說一說哪一部分寫得詳細。(等粥)哪一部分寫得簡略?(吃粥)
4.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小組內讀一讀,談一談你的感受。
四、課堂小結。
初讀課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八兒天真、可愛、嘴饞,臘八粥香甜誘人、惹人喜愛。)
- 第二課時 -
一、復習故知,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這節課,咱們繼續學習作家沈從文筆下的文章——《臘八粥》(師生齊讀)。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這一幅細膩獨特的臘八風俗畫。
二、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一)品讀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請一位同學朗讀文章第1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作者寫臘八粥時,為什么要花費那么多的筆墨去列舉臘八粥的原料?(寫出了臘八粥的材料豐富。)我們在上節課也曾經提到過關于臘八粥的句子,回憶一下。
從中你可以感受到臘八粥吃起來一定如何?(美味可口)
2.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寫臘八粥的美味的呢?(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臘八粥在鍋里煮的狀態,還有臘八粥的香氣。)
3.寫臘八粥的材料和煮的狀態除了能夠襯托臘八粥的香甜可口,還有什么作用?(為后文的故事情節做鋪墊。)
(二)品讀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那么多人都喜愛臘八粥,八兒也是其中的一員。那么面對這樣的一鍋粥,八兒又是如何表現的呢?
自讀第2~8自然段,畫出描寫八兒的語句,體會一下八兒的心理是怎樣的?作者是如何表現的?
①“喜得快要發瘋”:心理描寫,略帶夸張的手法,寫出了八兒的興奮。“眼睛可急紅了”:神態描寫,寫出了八兒的迫不及待。“‘那我餓了!’,八兒要哭的樣子”,語言和神態描寫,寫出了八兒的迫不及待。
②從八兒的心理、神態、語言中能感受到八兒有什么特點?(天真、可愛、頗有童趣)
(三)品讀第三、四部分(第9~19自然段)。
1.朗讀第9~13自然段,從八兒與媽媽的對話中,你能感受到八兒的心理和人物特點是怎樣的呢?
(八兒急切地想要吃到臘八粥,但是只能苦苦等待;看到臘八粥淡淡的煙氣后,開始猜想鍋內的情景;但是同時也沒有只想著自己,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所以八兒不但天真可愛,而且也孝順體貼。)
2.從媽媽對八兒的回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媽媽是非常疼愛八兒的。)
3.從這段富有生活氣息的對話中,我們還能感受到八兒與媽媽之間濃厚溫馨的親情。
4.一位同學朗讀第14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八兒猜想的臘八粥是怎樣的呢?畫出相關句子并進行品析。
①“飯豆……腫脹了吧”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想象中豆子發脹飽滿的狀態。
②栗子、花生仁煮得軟糯稀爛。
③哪個詞可以形容八兒想象中的臘八粥?(妙極了)
④這段猜想有什么作用?(寫出了八兒對臘八粥的猜想,為八兒實際看到臘八粥做鋪墊。)
⑤寫出八兒怎樣的心理?(憧憬、渴望的心理)
5.當媽媽把八兒抱起來以后,他終于看到了臘八粥的廬山真面目了。媽媽煮的粥究竟是怎樣的呢?作者是怎樣描寫的?齊讀第15~17自然段,找出相關語句。
①栗子跌進鍋,飯豆煮得腫脹,花生仁兒脫了紅外套,鍋巴圍了鍋邊成一圈兒,粥的顏色是深褐。
②作者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臘八粥內各種東西的狀態。
6.你覺得當八兒看到這鍋粥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①“他驚異得喊起來了”——感到驚訝。
②“怎么,黑的!”——有點嫌棄,覺得臘八粥很臟。
7.看到八兒有這樣的反應時,媽媽是如何表現的?(“撿了一枚大得特別嚇人的赤棗給了八兒”。)
從媽媽的行為中你能感受什么?(媽媽對八兒的疼愛。)
教師小結:在第三、四部分中,八兒的心理發生了哪些變化?(迫不及待—等待—憧憬—驚訝—嫌棄)
(四)品讀第五部分(第20~21自然段)。
最后八兒終于喝到了臘八粥。作者又是怎樣來寫喝臘八粥的呢?畫出你覺得寫得好的句子進行賞析。
①“靠著”、“斜立”、筷子“擺”成十字,動作描寫。
②“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外貌描寫,寫出了八兒喝飽了以后滿足的樣子。
③“半碗陳臘肉,八兒的爹同媽也都奈何它不來了”,八兒的父母也喝得十分滿足,通過對人們喝完臘八粥后狀態的描寫,表現出臘八粥的美味。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雖然文章的標題是《臘八粥》,但讀完全文后,我們發現文章詳寫的部分是第二部分,等臘八粥,而喝臘八粥則略寫。為什么?
(通過寫熬制臘八粥的過程,表現八兒和家人其樂融融、溫馨和睦的家庭氣氛。)
2.作者的寫作目的并不是寫臘八粥的美味,而是通過描繪這個生活場景體現普通百姓對生活和家庭的熱愛。
3.作者筆下的臘八粥讓人垂涎欲滴。再讀讀課文第1自然段,仿寫一種你最喜愛的食物。
臘八粥
孩子天真可愛
教學時重在通過對主人公八兒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理描寫,體會八兒迫不及待地想喝臘八粥的饞樣。運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讓學生充分讀書,談讀書感悟,充分喚起學生的認知體驗,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的教案02-2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備課教案11-12
語文樹教案12-05
語文燕子教案11-19
語文的教案【薦】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