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7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一、開卷有益
1、自讀《鷹》,畫出不認識的字,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互讀,糾正讀音。
3、指名讀。
4、通過讀文,你都知道了哪些關于鷹的知識?試著概括段意。
5、你還知道哪些鳥類的.知識?
6、有感情地朗讀,互評。
二、金鑰匙
1、 讀一讀丁丁、冬冬的話。
2、 當你在朗讀中讀錯時,你是否能立即糾正呢?
3、 有的同學在讀書時,往往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而當他非常專心,眼到、口到、心到時,又可以及時發現錯誤,并及時糾正的。所以,我們讀書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養成認真的好習慣。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依依惜別。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走進詩句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學生:搜集相關的人物、地點的資料,讀熟詩句。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背誦古詩大比拼
1、師說上句,學生接下句。
2、師說詩題,學生背詩。
3、師說詩句,學生說詩題和作者。
4、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它堪稱是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學生初讀詩題。
二、【新授】
1、讀懂詩題。
A、出示生詞卡片“孟浩然”“廣陵”,誰來讀一讀,要求讀準字音。
B、題目共有10個字,讀的時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覺得哪個字眼重要就重讀哪個詞,讀出自己的感受。
C、介紹寫作背景,帶著自己各自的的感受再讀詩題。(教師板書:讀懂詩題)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游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贊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款待了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之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請再讀讀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讀明詩句。
A、讀通詩句。
出示朗讀的`階梯等次表,請學生自己對照要求自由朗讀古詩,認為自己讀到第三階梯的水平了,就可停下。
指名朗讀,請學生相互評價。
古人讀詩講究節奏感,現在我們一起合作來讀讀古詩,好嗎?老師讀前四個字,你們接讀后三個字,聽明白了嗎?——讀
好,現在換過來,你們讀前四個字,老師接讀后三個字,聽明白了嗎?——讀
真好,現在我們一起來讀整首的詩,老師只讀詩題和作者,同學們按照剛才的四三節奏讀整首詩,聽明白了嗎?——讀
B、理解詩意。
詩讀得這么好,詩句的意思能讀懂嗎?讀懂古詩有個好助手,就是書上的注釋,借助注釋,我們就可以讀懂古詩。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結合書上的注釋,把自己讀懂的句子說給其他同學聽;不懂的句子互相討論。
C、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指導。(教師板書:讀明詩意)
3、品悟詩情。
A、出示課文插圖,請結合圖畫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個故事。相機用ppt出示課件:(說話練習)
B、引讀:
那離別的惆悵啊,全都凝結在那了李白那目駐神馳中,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那無盡的不舍啊,全都凝聚在了那漸行漸遠的孤帆中,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那深厚的情誼,那樣真摯的情感啊,全都托付給了那滾滾東流的長江水中,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板書:品悟詩情)
三、拓展延伸,課堂小結。(教師板書:品悟詩情)
同學們,離情別愁是每個人固有的情感,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離別。所以,古今中外,寫離別的詩歌成千上萬、數不勝數。老師從中選出了幾篇,我們一起來看看——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是的,孩子們,一樣是送別,卻因送別的時間、送別的人等各種各樣的因素,表現出不一樣的情懷。這節課,我們通過“讀懂詩題——讀明詩句——品悟詩情”這樣的方法讀懂了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你們也可以嘗試著用本節課學到的方法去品讀王勃的、高適的或者是其他詩人的離情別愁。
四、布置作業。
1、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嘗試用今天學到的方法——“讀詩題——讀詩句——悟詩情”,預習《送元二使安西》。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學習讀一讀。
1、讓學生讀。自讀---指名讀---齊讀。讀準每個字音。
2、讓學生讀泡泡語,說說知道了什么?
3、讓學生說說這樣的“女生”。
三、學習“認一認、讀一讀”。
1、導入。
2、說“言”激趣。
(1)、猜一猜:
表示吉祥的話叫什么?
名人說過的話叫什么?名言
精練著名的話叫什么?格言
宣誓所說的話叫什么?
臨走寫下的話叫什么?
生前留下的話叫什么?
(2)、讀一讀。用各種方式讀。
3、拓展活動。
(1)、拓展一:想一想,像上面的詞,你還知道哪些?
(2)、課后積累類似趣味詞語。
四、寫一寫、背一背。
1、自由讀。
2、說說三句子的意思。
3、找找三句子共同點。
4、試背。X|k|B|1.c|O|m
課外收集有關“誠信”名人名言,把它寫下來。
第二課時
一、讀一讀
1、自由讀短文,你能讀懂什么?
2、交流,在交流中明白寫著請假條的內容、形式、作用。
3、創設情境,讓學生根據下列情境寫下一條請假條。星期一上午,王小紅同學生病了,不能來學校上課,于是寫了一張請假條交給立小雙同學帶給老師。
二、讀一讀
成語故事《亡羊補牢》
1、自由讀成語故事。思考:這個故事講了什么內容?
2、那個人的羊為什么先丟了?后來再也沒有丟過?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第三課時
口語交際:我來晚了
一、聯系《守信》,導入新課。
1、前幾天,我們學習了《守信》一課,誰來說說這課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2、在這件事情中,有兩個主要人物,一個是宋慶齡,另一個是小珍。從宋慶齡這邊說,她是非常守信的。但是,換一個角度呢?對于小珍來說,你覺得她怎么樣?(沒有守信)她這樣好不好?(不好,還宋慶齡空等了一天,連伯父家也沒去。)她為什么沒有到宋慶齡家里學習折紙花籃呢?
3、是的,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答應別人的事情,常常不能做到;與別人約好的時間,常常沒有趕到……遇到這樣的情況,怎么辦呢?你看,今天蘭蘭就遇到了這樣的事。
二、開書,看圖,讀文,思考:
1、圖上兩個女孩,她們是誰?(誰是文文?誰是蘭蘭?)
2、文文和蘭蘭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3、想一想,這時,兩個人的心情怎樣?
文文等了這么久,心里一定和煩。
蘭蘭匆匆地趕來,見文文等了這么久,心里也不舒服,感到十分抱歉。
4、從圖上看。蘭蘭并不是有意遲到。
大家想一想,蘭蘭應該怎么辦?(解釋,說明,希望得到文文的諒解。)
三、全班討論交流:假如你是蘭蘭,你會怎樣向文文解釋呢?我們試著演一演。
1、同桌輪流扮演文文和蘭蘭,練習解釋遲到的原因,請求得到諒解。互相評說。
2、學生自由組合上臺表演,師生共同評說。
四、:怎樣解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
要態度誠懇的講清原因,注意對人有禮貌。
五、拓展延伸。
1、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你是如何向別人解釋的呢?(可自選伙伴表演看。)
2、你有什么需要向別人解釋清楚的事情嗎?你準備怎樣向別人解釋呢?(可自選伙伴表演。)
第四課時
習作: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英國有位老人在1991年舉辦了一次奇妙的展覽,展出的萬幅照片記錄了他幾十年來每天的生活。他說這是我的歷史,每一張照片,都會勾起我或喜悅或悲苦的回憶。同學們,我們可以用照相機來記錄每天的生活。我們還可以用文字來記錄來記錄每天的生活,這就是。
二、自由讀“習作”中的三段話,交流寫的好處。
三、講寫的故事。
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根據30多年的資料,尤其是他乘船作環球旅行的五年中所做的大量的觀察和記錄,終于在1859年寫出了震動世界的《物種起源》,創立了科學的“生物進化論”。
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從19歲開始,就養成了寫的習慣。他在中,除了檢查自己的學習、的執行情況以外,還記錄了無數他所接觸的人的舉動、神態、、語言和感情,寫下了自己從工作中得來的感想。他寫的許多小說,都取材于自己的。,伴隨這位偉大的作家度過了一生。托爾斯泰一共寫了51年的,這個習慣,他一直堅持到逝世的前四天。
四、如何寫。
1、內容:自己在一天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做過的事情。
2、對照第四課,說說的格式:
先在第一行中間寫上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幾,天氣怎樣。然后從第二行起開始寫正文,前面要空兩格。
3、建議:先從一句話和幾句話寫起。
五、學生交流在一天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做過的有意義的事情。
教師提示:不需要把自己一天的經歷全寫下來,選擇自己印象最深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或者一個場面寫清楚。
六、學生習作。
注意:把內容寫具體,語句寫通順,不寫錯別字。寫完后出聲讀幾遍。
第五課時
一、選擇幾有代表性的(好、中、差)各一作為例文。師讀完后指導生評好在哪里(從語句,用詞、選材來評),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二、交流習作,互相提升。
1、四人小組互評,共同修改。
2、推薦組內習作,大家欣賞。
三、自我修改。
動筆嘗試自我修改,使更精美。回家后讀給父母聽,讓他們給你寫的內容提出意見,再次修改。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積累“網”和“救”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根據提示把美國緊急救援中心和芬蘭有關方面聯系的經過,以對話的形式演一演。
4了解網絡傳遞信息速度快,波及面廣,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重點、難點:
讀文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是救援人員的真情、愛心使蘇珊在短時間內得救。
教學過程:
一、猜字激趣,揭示課題:
1學習“網”字。
●出示象形字:網猜猜象形字,說出理由
●古人的象形字通常用畫來表達事物,演變到小篆字的筆畫更漂亮,而新宋體更簡潔,這里的撇點撇點就像網里縱橫交錯的網格,古時候,人們用網來捕魚,這就是漁網。
出示:漁網注意漁網的漁是有三點水的
2聯系生活積累“網”字組成的賜予。
●線織成的網?你還看到過什么?
●出示:網兜球網蜘蛛網
3現代生活中還有一種看不見的網,那是什么網?
出示:互聯網
4現代生活中它有哪些作用?你能說說看嗎?
5揭示課題
●有人在危急的時刻,還能在網上呼救
板書:網上呼救
6理解“呼救”的意思
●網上呼救是什么意思?你能換個詞解釋一下呼救嗎?
板書:求救
“網”是什么?象形文字用圖畫的形式賦予了“網”的含義,縱橫交錯,相互交織。生活中有實體的網,還有無形的網。互聯網,網羅的是什么?我覺得這篇文章給了我們詮釋,網絡把人與人之間的真情維系了起來。
二、默讀思考,整體感知:
1誰在網上呼救?誰組織了救援?呼救的人最后得救了嗎?
板書:救援得救
2開火車輪讀課文,反饋預習,讀準生字讀音。
指名回答1:板書蘇珊
三、深入學習,理解蘇珊要在網上呼救的原因
1、聯系生活經驗,了解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求救
●通常我們通過什么途徑呼救?
●蘇珊為什么要在網上呼救呢?快速默讀,找找課文哪一節寫了蘇珊只能在網上呼救的理由。
2、精讀課文的第三節
●指名讀思考:你能從中找到幾個理由?
理由(1)整個樓面只有她一個人
理由(2)電話無法拿到
3、引讀第3節
因為蘇珊突然之間……,她想求人幫忙,然而……,她想撥打急救電話,可是因為……,她唯一能夠借助的就是網絡,不知她的呼救是否會有人收到,但抱著一絲希望,她……。此時,將近六點,屏幕上出現了一行黑體字:分頁標題
●出示:我不能動,呼吸困難,請幫助我,蘇珊。
四、研讀課文,感受互聯網快捷的特點。
1、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找出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師:麥克無意中收到了蘇珊在網上的呼救,
●出示:一天下午,麥克正在網上聊天室漫游。(學生讀句)
●他是如何進行救援的呢?
根據回答出示:將近六點六點十分十分鐘后六點三十分
2、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互聯網的'什么特點?
●學生交流
出示媒體:芬蘭是位于北歐地區的一個發達國家,而美國是位于北美洲中部的一個國家,兩國之間如果使用飛機組織救援,至少要九個小時,而現在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鐘,可見網絡縮短了救援時間,使救援行動變得快而及時。
板書:快及時
●再次配合讀,感受網絡的快捷。
五、重點感受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1、在這短短的半小時里,人們是怎樣組織救援工作的?
●再次默讀課文,借助填空說一說(同座互說):
一天下午,()男孩麥克正在網上聊天室漫游。
將近六點,麥克的電腦屏幕上出現了來自()的女孩蘇珊的呼救。
六點十分,麥克撥通了()的電話。那里的工作人員一邊和()聯系,一邊向麥克詢問蘇珊的詳細地址。
十分鐘后,()和()取得了聯系。
六點三十分,()的蘇珊得救了。
2、集體交流。
●從填寫的內容中又讀懂些什么?
板書:麥克美國緊急救援中心芬蘭緊急救援中心
(師隨機點撥:芬蘭的有關方面應該哪方面?——板書:芬蘭緊急救援中心)
指導讀好——美國緊急救援中心芬蘭緊急救援中心兩個長詞語。
3、聽錄音,補充麥克與美國救援中心聯系的對話錄音。
●我們來聽聽麥克是怎樣和美國緊急救援中心聯系的,從中你感受到什么?
4、借助“一邊……一邊……”的語言訓練,引導學生感受救援人員的愛心。
●我們來看看美國緊急救援中心是如何工作的?
指名讀第五節
引讀:美國緊急救援中心一邊……一邊……。
你從一邊一邊中看出些什么?
(為什么兩件事情可以同時做呢?為什么要兩件事情同時做呢?)
(老師問,讓學生自己談讀了這句后的感受)
再讀句。
板書:熱心
●麥克為救援蘇珊做了些什么?
默讀課文的5—8節
分頁標題
出示:挺住!我已經打了電話去求助!
讀句體會麥克給予蘇珊的鼓勵。
試著用一邊……一邊……完成練習
并列句式“一邊……一邊……”是本課中知識技能學習的要點,但學習離不開文本,作者用這樣的句式是為了幫助他表達時間的緊迫,人們抓緊一分一秒去挽救蘇珊的生命。所以在語言訓練的同時,也要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所表達的情感。
●你從中看出麥克是個怎樣的人?板書:愛心
●遷移練習,感受芬蘭有關方面的愛心救援。
●美國緊急救援中心又是如何與芬蘭有關方面聯系的呢?以錄音為例,同桌用對話的形式演一演。
●引讀:因為麥 克……,美國緊急救援中心……,芬蘭有關方面得到消息后立刻組織了救援。在這么多人熱心人的幫助下,蘇珊得救了!
六、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引讀全文,感受人間的真情。
通過課文的學習,我們了解到網絡的神奇魅力。正在網上聊天室漫游的美國男孩麥克收到了來自芬蘭女孩蘇珊的呼救……,蘇珊選擇網上呼救是因為當時……,接到呼救信號后,麥克立即行動,你們聽,六點十分……,麥克在網上詢問蘇珊的時候,蘇珊已經快支持不住了,麥克鼓勵蘇珊……,是眾人的關心,熱情相助給了蘇珊力量,她用盡最后的力氣打出了地址。十分鐘后……,六點三十分……。蘇珊最終得救不僅借助于網絡傳遞信息的快捷,更重要的是那些素不相識的人們給予她的愛心,關切、鼓勵讓她的生命有了希望,讓網絡使我們的心相近,情相連,使我們的明天更美好。
2課后作業,練習正確運用引號、冒號。
●對話的形式多種多樣,今天的作業是請你為這段對話加上合適的標點。
●出示:美國緊急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員接通了芬蘭有關方面的電話是芬蘭緊急救援中心嗎
是芬蘭緊急救援中心回答道
你們這里有一名叫蘇珊的女孩呼吸困難生命垂危美國緊急救援中心的工作人員著急地說希望你們盡快組織救援
芬蘭緊急救援中心繼續系詢問道你們知道蘇珊的詳細地址嗎
芬蘭西貝柳斯學院圖書館
好馬上到
請盡快謝謝
語文教案 篇5
5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學會本課生字,仔細觀察圖畫,借助圖上描繪的事物去理解字詞。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
教具: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小朋友們,請大家看這幅圖:這是什么地方?小朋友們在干什么?今天我們就一塊到大自然中去采集昆蟲標本,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好嗎?
二、看圖學文,學習部分生字詞
1.出示圖: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叫標本嗎?
2.星期天,生物小組的同學們為了舉辦一次昆蟲知識競賽,他們決定采集一些昆蟲的標本,他們到哪兒去找昆蟲呢?
三、讀準字音,歸類讀詞
3.小組讀。齊讀。
1,學生自讀,出示生字詞。
2.認讀生字、正音。
4.用“采、集、蟲”口頭擴詞。
四、指導寫字
1.學生照筆順提示,自由練習書空。
2.重點指導:
集:
采:
3.教師范寫。學生描紅,仿影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學會生字,了解一些昆蟲的名稱,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會生字,了解一些昆蟲的'名稱。
教具: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舊知。
1.讀生字、新詞卡片。
2.書空“采”、“采”的筆順。
二、繼續看圖學詞語。
1.假日里,同學們來到了大自然中采集標本多開心呀!誰來說說圖上有哪些昆蟲?
2.學生小聲借助拼音自讀生字詞。
指名認讀、正音。
3.理解詞義。
⑴出示蝴蝶標本,這就是用蝴蝶做成的標本,蝴蝶的種類很多,各種各樣,也非常的漂亮。
⑵“蟋蟀”又叫“蛐蛐”,它是怎么叫的?你們知道嗎?它的叫聲不是用嘴巴發出來的,而是通過翅膀的磨擦產生的。
⑶哪些小朋友捉過蜻蜓?它是益蟲,能消滅蚊子,所以,我們應當保護它,不要捕捉它。
三、誦讀韻文
1.歸類讀韻文。
2.齊讀,邊讀邊想大自然的美景。
3.背誦課文,邊背邊想像。
四、指導書寫
1.教學生字“牛、螞、蟻”。
2.學生照課文提示說筆順。
3.記憶字形。
板書:牛、螞、蟻
教學后記:大部分學生已學會本課生字,能仔細觀察圖畫,借助圖上描繪的事物去理解字詞。
語文教案 篇6
(任務:質疑性閱讀。)
一、導人
名家也可能有誤筆。《我的“長生果”》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向我們傳授了極為寶貴的讀書經驗。不過,這篇文章也有瑕疵。我們試挑幾根刺吧。
二、收集學生意見
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中有價值的意見,它可能在教師預設之外,但仍然是教學中不可多得的最寶貴的資源,要充分開發利用。
1.質疑一:標題。
①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本文以“我的‘長生果’…”為標題,你認為擬得好嗎?說說你的理由。
(此環節引導學生審視文章標題。好的標題,或者涵括全文,或者精練生動,或者含蓄雋永,或者發人深思。增強學生擬題意識。)
附師生討論結果:該標題很形象地寫出了書的作用。但有幾點值得商榷。其一,標題的話題是“書”,而文章的話題中心是“讀書”,標題不能涵括正文。其二,正文中只有一句話照應標題,標題有懸空之感。其三,作者完全可以把“讀書”的作用與長生果對人的滋養聯系起來,使標題與正文有機融為一體,使“長生果”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更加深入讀者之心。
②你怎樣修改標題?
2.質疑二:部分材料的運用。
①提問:觀點與材料的關系是什么?
提示:觀點統帥材料,材料支撐觀點。
②本文的觀點是什么?
提示:讀書有樂趣,有作用。
(確定了文章的觀點,才能審視材料的'選擇、運用是否得當。)
③審視文中關于三次作文的材料。這三個材料都是先寫“經歷”,后寫“感悟”。“感悟”實際上是文章的小觀點,“經歷”就是支撐小觀點的材料。請思考:
a.從局部看,相應材料是否能支撐小觀點?
b.從整體看,小觀點是否能支撐全文的大觀點?
(觀點與材料是閱讀中永遠要關注的內容。能夠發現觀點與材料的內在聯系,是閱讀水平較高的標志;能夠發現文中觀點與材料不和諧現象,是閱讀水平更高的標志。此環節,有利于切實磨礪學生思維,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
附師生討論結果:
關于作文《秋天來了》材料:
①“感悟”與“經歷”脫節,或者說“經歷”并不能證明“感悟”。因為從第9一ll自然段看,我悟出“獨創”意思并不是課外讀物的饋贈,而是我因為“不安分”——大家都都這樣寫多沒意思。所謂“獨創是課外讀物的饋贈”這一觀點缺乏相應材料做支撐,是一個空觀點。
②整體看第9一12自然段,主要意思指向“課外閱讀的好處”,這與全文的主旨相符,文氣也貫通。關于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材料:
①“感悟”與“經歷”仍然脫節。“經歷”主要說明“我作文是有了課外讀物的借鑒才“大顯身手”,而“感悟”卻扯到了“真情”和“創造”上,突然轉移了話題。
②從全文看,“感悟”應圍繞“讀書”寫。比如可寫成:讀書使我在作文時有了文學的借鑒。這樣,文氣也貫通。不應該枝蔓話題,游離中心。
③“經歷”也有枝蔓情況。應該重點寫平常看過的詞語“全像酵母似的發揮了作用”。這樣也與上文第13自然段“養成了做筆記的習慣:記書中優美的詞語”相關聯,相照應。嵌字運用這一例子很典型。但有關“真情實感”的敘述,純屬多余。
關于小小說《夫妻間的小風波》材料:
“感悟”很好,可以支撐全文的大觀點;但“經歷”部分仍然與“感悟”聯系不緊密。
①如果要修改這三處,你怎樣改?
(讓學生親自動手修改,強化實踐環節。修改后再反思,是否沒有問題了?觀點與材料是否成為有機的整體了?)
五、布置作文
根據課堂討論,結合自己進一步的思考,寫一篇文章。可以維護作者的寫法,可以質疑作者的寫法;可以寫成記敘文,可以寫議論文。參考題目(也可自擬):
1.名家也會有誤筆。
2.第一次質疑。
3.我對《我的“長生果”=》一文的質疑。
4.《我的“長生果”》指瑕。
5.為名家辯護。
6.給葉文玲的信。
(此環節將進一步鞏固質疑性閱讀的成果,也為學生提供了極好的練筆機會。優秀作品可推薦給報刊發表,激勵學生的積極性。)
【教學后記】
我一直認為,語文學習要善于處理觀點與材料的關系。從學生閱讀與寫作的實際狀況看,許多學生對觀點與材料的關系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自覺的意識。比如,讀文章不知文中所用材料的真實意圖;寫文章,材料與觀點常常脫節。我痛感觀點與材料問題的背后。是思維是否嚴謹縝密,它是語文學習中帶根本性的問題。
這節課,我做了一個嘗試:用觀點與材料的關系審視名家作品。我想告訴學生,觀點與材料的關系是閱讀與寫作的基本規律,任何人都不能違反。我的體會是:
首先,教師對所教內容必須有真知灼見,方能在教學中出神人化。《我的“長生果”》是一篇較老的課文,我在10年前就教過它。當時我并沒有多少懷疑性思考。教學參考書及教師用書也沒有提出大的質疑。隨著我對觀點與材料問題的有意關注,我才發現了該文在選例取材上有些不夠嚴謹縝密,遂萌生了進行質疑性閱讀的念頭。本單元的教學重點為“質疑生發”,可以說給了我一個契機。所以,教師精深的思考,是課堂成功的前提。
其次,要相信學生。學生中蘊藏著巨大的潛能。學生的頭腦不是容器,而是火把,教師要做的工作不是填充它,而是點燃它。只要教師引導點撥到位,就能煥發出燦爛奪目的光彩。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朗讀品味,咀嚼詩歌語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義。
2、激活學生感知、想象、體驗、認識等潛在能力。
[教學方法]:
1、 朗讀感悟法。
2、 問題法。
3、 演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昨天就已經學習了的《沁園春長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催人奮進,有一種博大雄渾的美感。文學作品中的美所顯現出的形式是多樣的;不只是讓人愉悅的東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傷,能夠深深打動人心的東西同樣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雨巷》,從中體會詩歌給我們帶來的美感。
二、誦讀、整體感知。
1、集體朗讀,初步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
①相信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那就請大家一起帶著感情地朗讀一下這首詩。
②讀完全詩,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么?(憂愁的,哀傷的)
③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慷慨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輕快明麗,而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那么,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低沉的,感傷的)
④對,咱們把它概括為低沉幽怨,行嗎?(生表示贊同),那就讓我們讀出這種感覺來。
2、請一位學生單獨朗讀。
①那么誰愿意來給我們大家朗讀一下呢?
②表揚一下。節奏把握得較好,能體現感傷憂愁的感情基調。
3、這首詩中,詩人用了哪些詞語著意表現詩歌的這種凄美、感傷的基調?
①詩人在描寫我時,用了彷徨彳亍冷漠 凄清 惆悵等詞語來表現詩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寫姑娘時,用了哀怨又彷徨結著愁怨 凄婉迷茫表現了姑娘像我一樣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寫雨巷時,用了頹坦 寂寥兩個詞,描繪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圖
三、簡介創作背景,作者生平
1、大家讀了一遍,便有了這么多的感覺。的確,我們感覺到這首詩很低沉、傷感,充滿著愁緒和無奈。我為什么會這樣哀怨?為什么會產生這樣失落、惆悵的情感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
明確: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現代詩人。主要有詩集《我的記憶》(包括《舊錦囊》、《雨巷》、《我的記憶》三輯,與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國新詩發展中“現代派”的代表詩人,成名作《雨巷》被葉圣陶先生譽為“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作者也由于此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中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在陰暗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進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
四、內容理解。意象和象征。
1、《雨巷》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的,原來詩人有著這樣的情感和經歷。因而,他會在詩歌里選取一些形象來傳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些凝聚著詩人情感的形象,我們稱之為意象。下面我再請一位同學朗讀這首詩,其他的同學找一找這首詩中作者描繪了哪些意象?
①雨巷 ②丁香般的姑娘 ③我 ④油紙傘 ⑤頹圮的籬墻 ⑥太息一般的眼光
明確:詩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著詩人情感的形象。因此,這首詩中的主要意象有三個我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余幾個形象則屬于詩歌的細節。
2、在描寫姑娘這一意象時,詩人為什么把她比喻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明確:丁香類似于百合,是純潔、美好的象征。(美麗、高潔)。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別,(看圖片)一結一結的,人們習慣地稱為丁香結。丁香開在暮春時節,很容易引發文人的傷春情緒,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傷連在一起成為高潔、美麗、憂傷的代詞,
3、同學們了解在古詩詞中丁香的象征含義嗎?請同學們看到課后習題第四題。
明確:李商隱的《代贈》用“丁香結”也就是丁香的花蕾來象征詩中女子的愁心,詩人用春風反襯丁香的愁;李(王景)把“丁香”與雨中的惆悵連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為人的愁心的象征,詩人用迷離的細雨襯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丁香的淡雅、隱忍以及愁緒。總之,雖然寫法不同,但在古典詩詞中,丁香與愁結下了不解之緣。而這首《雨巷》用丁香來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憂郁、空靈之感,與整首詩的感情基調相符合。
4、現代詩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義,所以,我們在欣賞詩歌的時候一定要展開豐富的想象。每個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經驗以及藝術修養等條件的限制,對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們要盡力展開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盡可能豐富的生活內容。現在請同學們聯系詩人的'經歷和寫作背景,展開聯想,詩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讓你聯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到底是什么?
參考:
①:雨巷象征了黑暗壓抑的現實。
②: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敗后,革命事業陷入低谷。
③:雨巷象征了人生際遇上的低谷。
④:我是一個心事重重的知識分子形象。
⑤:我是一個苦悶的、人生的追求難以實現的知識分子形象。
⑥:我可理解為一個失戀者的形象,這是一首愛情詩,表現了我失戀后仍苦苦追尋的執著情感。
⑦: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詩人在大革命失敗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⑧: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詩人理想中的戀人形象。
⑨: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⑩: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實寫照。整首詩表現了詩人渴望遇上與自己有同樣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⑾:整首詩可理解為詩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
⑿:整首詩還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尋的心路歷程。
5、總結: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確實,詩歌的鑒賞就是欣賞者通過藝術想象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剛才同學們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創意,同學們對詩歌的主題有多種理解,但是任何詩歌的欣賞都不能離開詩人的個人經歷和創作背景,大革命失敗的背景以及被通緝的經歷一定會在詩作中得以體現。因此,有同學將這首詩理解為委婉地表現了詩人在黑暗現實中找不到出路卻又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我認為這樣認識更 為準確、合理。
五、從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葉圣陶先生曾經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如果我們從音樂性的角度來欣賞這首詩,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明確:①讀起有一種一唱三嘆、迂回反復、回腸蕩氣的感覺。
②聽起來悅耳、和諧,讀起來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
明確:①從全詩看,第一節和最后一節除“逢著”改“飄過”之外,其它語句完全一樣,這樣,同一主調在詩中重復出現,起結復見,首尾呼應,不僅加重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也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性。
②全詩從頭至尾沒有換韻,每一節共六行,每節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等,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復,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回蕩的旋律和流暢的節奏。
③另外,語言上用反復,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迂回往復,悅耳和諧,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復回響,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六、布置作業。
結合詩歌,寫一段文字。你可以假設自己是詩人,也可以假設自己是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也可以假設自己是雨巷中的一塊青磚。總之體裁不限,大家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七、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22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社戲的教案08-27
語文荷花教案09-02
語文《風箏》教案11-14
語文燕子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