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掌握詞語
2、抓住要點、復述課文
3、結合語境、理解感悟
重點:
1、抓住要點、復述課文
2、探究性、多角度閱讀
一、導入
人生的旅途,總難免有磕磕碰碰、坎坎坷坷,常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那么該如何去面對這些困難哪?或許你會感到困惑、感到迷茫、抱怨上天,其實,這都是人生的必修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從中,我們能獲得一些啟示。
二、疏通字詞、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
要求聲音洪亮、讀音準確、停頓合理,較恰當的表達出語氣
2、學生在5分鐘左右的時間閱讀課文,疏通字詞,把握要點,特別要注意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數字等一些重要的信息,把握好閱讀的速度
a、故事發生在美國的哪個城市(費城)
b、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七月的一個悶熱的天氣)
c、爬懸崖的共有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有幾個(5個、內德和杰利)
d、那座懸崖有多高?巖石架有多高?(約高20米,約7米)
e、課文主要記敘了什么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f、這件事情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g、“我”為什么“一時拿不定主意”?后來又為什么跟著伙伴們去爬山了呢?
h、“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當時“我”是怎么想的?
i、后來“我”又是怎樣脫險的?脫險以后“我”有什么感覺?
三、研討主旨
1、從課文內容看,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3、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為什么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
參考:
1、無論怎樣的危險和苦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
2、你只要想著你是再走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來,
3、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不難戰勝的,一步一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后就是戰勝了巨大的苦難,當然,重要的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的走下去。
走一步、再走一步4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4、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人生經驗,給人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
四、小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作者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得到的一種經驗,更是戰勝一切困難的人生整理。
我的祈禱
印度(泰戈爾)
讓我不要祈禱在險惡中得到庇護,
但祈禱能無畏地面對它們,
讓我不乞求我的痛苦會靜止,‘
但求我的心能征服它。
讓我的生命在戰場上不盼望同盟,
而使用我自己的力量。
讓我不在憂慮的恐怖中渴念被救,
但希望用堅忍來獲得我的自由。
允準我,我雖是一個弱者,
只在我成功中覺到你的仁慈,
但讓我在失敗中找到你手握緊。
作業:用兩百字左右寫下你的一次冒險經歷
語文教案 篇2
課前預習:了解本文作者及作者的相關知識。
相關課程標準: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課文的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本文的純潔樸素的語言風格,對作品中感人的故事、人物形象能夠分析,感受文本中人與人之間的愛。
教學目標:
1.把握作品的細節描寫,體會其語言魅力。
2.學習本文生動傳神的語言,純凈樸素的語言風格,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3.仔細感悟貫穿全文的純樸的人性之美。
4.體會文中作者蘊涵的思想情感。
教學思路:整體感悟——研讀賞析——深入探究
評價任務:
1.把握作品的細節描寫,體會其語言魅力,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2通過揣摩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提高審美賞析能力。
3.理解文中關鍵語句的深刻含意
教學方法:問題教學法,討論法,講解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語入: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愛:希望得到父母的疼愛,希望得到師長的關愛,希望得到朋友的友愛……每個人都是一個追尋愛的小溪,而每個人又是付出愛的源泉,千萬條小溪匯聚成愛的海洋,這個世界才充滿愛!作家張潔就是其中一條默默追尋愛的小溪,她的作品使人要讓世界充滿愛。我們通過品味她的作品《揀麥穗》來體味她對愛的追尋。
作者簡介:張潔1937年生于北京,原籍遼寧,當代女作家。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等。其中《沉重的翅膀》獲得第二屆茅盾文學獎。她的作品以“人”和“愛”為創作主題,常在文壇中引起爭論。她的作品以濃烈的感情筆觸探索人的心靈世界,細膩深摯,優雅醇美。作者在以童年生活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個憨知、純樸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與事的故事,《揀麥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學指導:
1、字詞積累:
字音: 揀麥穗 (suì) 磕(kē)碰 戲謔(xuè) 害臊(sào) 山坳(ào) 蹣跚(pánshān)
詞義: 戲謔:開玩笑; 步履:步行,步伐; 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艱難的樣子。 約莫:推測,估計。 企望:期盼,盼望。 死乞白賴:糾纏個沒完。 大言不慚:說大話而毫不感到難為情。
三.整體感知,梳理結構
1.首先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四個同學一組)
思考討論:
1.課文已自然地分成三個部分,請給三個部分擬上小標題.
①.第一部分:直接入題,敘寫農村姑娘揀麥穗時的幻夢以及幻夢破滅,姑娘們揀麥穗或姑娘們的夢想;
第二部分:回憶“我”童年揀麥穗的幻夢以及得到溫愛,我要嫁賣灶糖的老漢或我的夢;
第三部分:賣灶糖老人的離去,“我”渴望愛的幻想破滅,賣灶糖的老漢去了或夢幻的破滅
②.結合文章標題思考:誰揀麥穗?在揀麥穗時她們有著什么樣的夢?夢實現了嗎?兩者對夢的.態度有怎樣的不同?
“我”:和姑娘們;我:嫁賣灶糖老漢 姑娘們:換取嫁妝,憧憬幸福的婚姻; 夢想破滅;我: 寄托對人間至真、至善、至美的信念;姑娘們:麻木、順受.
③.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么?
明線,暗線
明線:揀麥穗;暗線:愛。匯成一曲催人淚下的人間摯愛的歌.
四.精講精練:.
A.精讀第一部分.討論思考下面的問題:
1、課文開頭部分寫到農村姑娘揀麥穗時的夢,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引導:a.為故事提供了一個背景: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講解: 前者是一個廣闊的大背景,在這個表面美好,實則灰暗的背景下,作者不僅巧妙地暗示了世俗婚姻的愚昧和廣大農村婦女在愛情婚姻方面的不幸,更哀嘆了人生美好事物的易逝——連自己都不自覺地就放棄了,就像那些農村姑娘一樣。這也是全文的情感基調(令人傷心、惆悵)。而后者表現的是一個具體的“個案”,表達的是一個天真爛漫幼女純真的愛心。對比描述兩種美夢的破滅,我們不難發現,兩種美夢實際上有著巨大的反差。
b.總領全文,并貫穿全文,為下文寫“我”兒時幼稚,純真的夢作鋪墊。
2、 請同學分角色朗讀第二部分(獨白,“我”,二姨,老漢各一位同學).
討論思考下面的問題:
⑴.我是怎樣的女孩?天真爛漫,幼稚純真. 天真無邪
⑵.怎樣理解“我”的夢想——嫁給一個賣灶糖的老漢?
正因為“我”天真爛漫,幼稚純真,才會有那樣天真的想法。“我”的夢想和一般的農村姑娘的夢想不同,更讓人同情,“我”也因此得到老漢的愛護。
⑶.老漢是一個怎樣的人?
這位老漢是一個十分慈祥和善的人,以賣灶糖為生,勤勞而樂觀,對“我”很好,并非是真的想要娶“我”,“他那樣樸素地疼愛我——沒有任何希求,也沒有任何企望的”。
⑷.老漢真是為了要娶“我”嗎?怎樣理解老漢對我的愛?
不是.老漢對我的愛是沒有任何希求,沒有任何企望的.這才是人世間至真,至善,至美的愛.也是作者才謳歌的愛.
3、精讀第三部分,討論思考下面的問題:
真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個皺皺巴巴的,像豬肚子一樣的煙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丟到哪里去了。
1.“煙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為什么作者常常想找到那個象豬肚子一樣的煙荷包?
①“煙荷包”寄托了作者對老漢的思念與感恩之情。
②“煙荷包”雖然粗糙、丑陋,但它飽含了作者對老漢所給予的那份樸素的疼愛的回憶,作者想找到它,就是想找到生活中樸素的溫愛,這種溫愛是作者一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4.品味語言,品味細節描寫:
⑴.等到田野騰起一層薄霧,月亮像是偷偷地睡過一覺重又悄悄地回到天邊,她方才挎著裝滿麥穗的籃子,走回自家那孔破窯的時候,她想的又是什么呢?唉,她能想什么呢!
學生讀,然后四個同學一組思考討論問題:
去掉加點的部分,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月亮升起仿佛是隱秘的,羞澀的,猶如少女揀麥穗時的心情。
②突出“能”,她們沒有太多的奢望,只想嫁個好人。)
⑵.覺得多少年來,她們揀呀、縫呀、繡呀,實在是多么傻啊!她們要嫁的那個男人,和她們在揀麥穗、扯花布、繡花鞋的時候所幻想的那個男人,有著多么大的不同,又有著多么大的距離。但是,她們還是依依順順地嫁了出去,只不過在穿戴那些衣物的時候,再也找不到做它,縫它時的那種心情了。
學生讀,四個同學一組思考討論問題:
第一處加點部分與前文“揀呀、縫呀、繡呀”似乎有些重復,換成“當初”,不是更簡潔嗎?“依依順順”去掉之后,表情達意有什么不同?作者在這里流露出怎樣的感情?
(①強調她們為準備嫁妝做了許多,而這一切在她們出嫁時全都成為一場虛空,更顯出惆悵和傷感。
②“依依順順”有這樣的意味:夢幻破滅就破滅吧,認命吧。這里有對現實的無可奈何,屈服和認同。作者對她們依依順順的出嫁有否定,更多的是同情和理解。)
⑶.真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那個皺皺巴巴的,像豬肚子一樣的煙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丟到哪里去了。
學生讀,思考討論問題:
把“常常”換成“很”,好嗎?“皺皺巴巴的,煙肚子一樣的”用詞既不美,又與前文重復,刪掉也不影響句子表達,那么可否刪掉?最后一個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①“很”表明感情的程度深,刻骨銘心,“常常”指從那時到現在思念頻率之高,過去的經歷,和老漢之間純真的情意從未忘懷,表達“我”對逝去的美好事物仍抱有不滅的懷念與追求。
②多次提到“皺皺巴巴的,煙肚子一樣的”煙荷包,是因為它會讓人想到純真的童年時代,寄托了“我”兒時純真的夢想和對美好感情的憧憬。最后一句傳達出作者對美好感情和美好事物逝去的惆悵與感傷,與作品開頭營造的淡淡的哀愁這種感情基調相一致。)
五、拓展提高:
前段時間報紙報道了一則新聞。馬路上一位老婆婆被一輛出租車所撞,肇事司機迅速逃逸。一位男子自告奮勇要送老婆婆去醫院,想請路人留下個聯絡方式證明事情經過,誰知路人無人肯簽。后來男子與另一不留姓名的貨車司機送老婆婆到醫院之后被老婆婆家屬反咬一口,認定他就是肇事司機。
提問:為什么現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會這樣?你心目中理想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應該是怎樣的?
學生思考,并相互交流。
師總結:在現實中,村姑們幻滅的夢是生活的常態,我們經常遭遇愛的幻滅,但是我們對于真愛的追求從來沒有中止過,雖然這種真愛可能失落過。
七、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深刻理解作者的感情。
2.思考寫作上作者是通過什么方法來形成這樣的感情基調的。
3.提問學生:讓每個小組談一談所找的喜歡句子,談談他們的感受。以小組為單位,多鼓勵,一個成員發言,其它成員可以補充。看哪一個小組說得好。
八.小結教師總結:
這篇記事散文的特別之處在于用一種舒緩從容而略帶傷感的語調敘述童年的往事,渴望用自己的筆幫助讀者走向充滿同情、友愛、關懷、信任的純凈世界。其實張潔的作品長于以濃烈的感情筆觸探索人的心靈世界,細膩深摯,優雅醇美。她的許多小說意境含蓄深沉,文筆清新,富有散文的抒情,如同一幅幅“幽雅淡泊的潑墨山水畫,詩情畫意被罩于一層由溫柔的憂郁和纏綿所構成的朦朧薄霧之中,有點難以捉摸,卻又強烈地撥動讀者的心弦”。
教學反思:由于這篇文章的故事所發生的年代比較的久遠,對于現在的孩子來說比較陌生,這在教學中感到比較吃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加大對時代背景的講解,讓他們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故事所發生的情景。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自學研討,掌握本課的生字。
2、準確、生動地復述課文。
3、幫助學生樹立要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做大官的思想。
樹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高尚思想。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難點
文言詞句的分析講解。聯系背景評價包拯這一形象。
教學突破
通過小組討論,教師引導,結合課下注釋自主將文言文變成自己的話通譯下來;引入學生平時看電視書刊以及傳說中了解的包拯的故事,互相講述,教師及時給予合理評價。
教學準備
有關字詞、文言方面的投影片,課文朗讀帶。學生搜集有關包拯的故事。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1、電視臺曾熱播過電視劇《包青天》,哪位同學能在此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能,唱唱《包青天》的主題曲,哪位同學又能根據本部電視劇的情節對包青天做簡明扼要地評價。(教師給予適當的評價與獎勵)
2、這些故事都是編導們演繹的,與歷史有一定差距,今天我們來看看史學家是怎樣記述這一人物的,板書課題。
3、簡介文學常識:本文選自《宋史·包拯傳》。“傳”是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敘述傳主的生卒、地位、官職、生平事跡等內容。包拯的事跡長期流傳民間,是封建清官的典型。
二、 指導初讀課文
1、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閱讀課文。結合注釋、詞典自主解決字詞,疑難之處可質疑或討論。(巡視、點撥)
2、檢查自學效果
(1)給下列字詞注音:
鬻、徙、硯、率、遺、耶、斂、憚、惡、嫉惡、茍、贓、塋
(2)解釋下列加點字:
a、第歸,殺而鬻之。
b、徙知端州,遷殿中丞。
c、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d、舊制,風訟訴不得徑造庭下。
e、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三、 示范朗讀
1、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閱讀課文。結合注釋、詞典自主解決字詞,疑難之處可質疑或討論。(巡視、點撥)
2、檢查自學效果
(1)給下列字詞注音:
鬻、徙、硯、率、遺、耶、斂、憚、惡、嫉惡、茍、贓、塋
(2)解釋下列加點字:
a、第歸,殺而鬻之。
b、徙知端州,遷殿中丞。
c、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d、舊制,風訟訴不得徑造庭下。
e、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
四、引導復述
1、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每段重點寫了包拯的一個特點。有的.段落記敘具體,有的段落記敘較概括。請同學們選取一個段落來復述,要求準確,生動。
2、根據學生復述情況,做具體評價,既要鼓勵,又要指出改進方法。
五、本課小結
學習文言文有個規律:從機械性朗讀到理解性朗讀再到表演性朗讀,本節課我們就是按這幾個步驟進行的,同學們對本課內容還有哪些不清晰的地方,請大膽提出、大膽思考、大膽質詢,大膽必“大得”。
六、板書設計參考
人物傳記
包拯
脫脫(元代史學家)
鬻、徙、硯、率、遺、耶、割牛舌案進貢硯臺
斂、憚、惡、嫉惡、茍、贓、出使契丹嚴峻執法
塋克己奉公
七、作業設計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1)前守緣貢率取數十倍以遺權貴
(2)聞者皆憚之
(3)與人不茍合
(4)雖貴,衣服、器用飲食如布衣時。
2、翻譯下列句子。
(1)拯命制者才足貢數,歲滿不持一硯歸。
(2)京師為之語日:“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3、把包拯比作什么?為什么?(用自己的話)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二、 1、啟發發言:同學們對《包拯》一課提出了哪些疑問,是怎樣解決的?還有哪些問題尚未解決?
2、肯定學生解疑的方法,并做恰如其分的指導。
三、 引導評價
啟發:在第二單元,我們已經接觸了幾篇傳記,(投影:學習傳記要在了解人物事跡的基礎上,結合人物所處的背景,做出恰當的評價)。請你結合課文評價一下包拯這個人物?
四、 誘思導學
五、 1、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我們已接觸過幾篇,哪位同學們能舉例談談。(引導學生注意本文運用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來表現人物)
2、提問:包拯的作法受到肯定了嗎?試從文中找出答案來。
五、拓展鞏固
1、 包拯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請舉出他審過的其它著名的案例。
2、 你知道歷史上有哪些清官?他們有哪些事跡?請你用正側面相結合的寫法向同學們講述。
六、本課小結
這篇文章通過寫包拯的典型事例,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為民請命的好官形象。寫人離不開寫事,寫事運用正側面相結合的手法,表現效果更佳。
七、作業設計
填空
課文共有——個段落,分別記敘了割牛舌案、________、________、
公開審案、平日為人幾方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段記敘較具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記敘較
概括。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寫,第________段穿插了側面描寫。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中的八個一類字,理解“逼視、煉獄、蒸發、湮滅、壅住”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文章感情,學習作者的寫法。
二、難點及重點:
1、理解句子的意思。
2、了解托物言志的方法。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主教案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猜謎語:活著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爛,打一植物。
2、板書課題:
3、從謎語中,你感受到胡楊有哪些特點。
4、出示胡楊的課件。
5、導入新課學習。觀看了這么多美麗的畫面,下面我們再去文字中感受胡楊之美。
二、自讀課文,學習字詞。
1、初讀課文,圈出生字詞和不理解的詞。
2、利用工具書或其它書,嘗試自已理解。
4、集體交流。師重點指導。
區分并掌握字的寫法:摧-催;燥-躁;橢-隨;練-煉。
理解字義:森森然;煉獄;干燥;湮滅;壅住。
三、先讀讀含有這些字詞的句子,再整體讀課文,比一比,是否比第一次流利。
四、默讀課文,加深對內容的了解,并整體感知。
1、說說胡楊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找出相關的句子再讀一讀,談一談。
2、找出課文的中心句。
3、齊讀中心句,加深理解。
第二課時
一、深入學習課文,了解胡楊的特點。
1、默讀全文,找出概括胡楊特點的.關鍵語句。
胡楊是沙漠里的巨樹。
胡楊倒下了一千年不爛。
活著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爛。
二、賞析課文,感悟胡楊的。
1、學習第2-4自然段。自由讀,思考: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胡楊是沙漠中的巨樹?
(1)從課文中的描寫,理解胡楊外形之“巨”。
(2)抓重點句理解:大生命是搬不動的,更是不可肢解的。(胡楊堅不可摧,強不可撼,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2、學習5-6自然段。
A、指名讀,思考:
你是如何理解一千年不爛的?
造成胡楊千年不爛的原因是什么,找課文中的句子,并結合自己的理解談一談?
B、你想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你最感最深的句子?試著讀一讀,大家來評一評。
3、自學第7-8自然段。
老師談談自己的感受:即使一棵胡楊倒下了,那也是一聲轟然的巨響;那也是一幅壯美的畫面;那也是一首不屈的樂章!
4、朗讀7-8自然段,讀已的感悟來。
三、拓展延伸,升華主題。
1、再讀中心句,說說此時你心中有何感受。
2、出示胡楊的畫面,此刻,你想對胡楊說些什么?
四、課文的特點,加深理解托物言志的方法
板書設計:
千年不死
胡楊 千年不倒 力不可催 生命不朽
千年不爛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生字,重點理解“晶瑩、和藹、慷慨、枯竭”等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3.結合關鍵語句了解課文講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4.體會說明文用語的準確、嚴謹,學習說明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教學難點理解文中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進一步懂得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瑩、裹、籃”等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晶瑩、搖籃、壯觀、半徑”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語句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3.理解標題“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重點體會地球的美麗與渺小。
教學難點
1.讀寫并積累、運用生字新詞。
2.理清課文脈絡,結合關鍵語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激趣談話,引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世界的雜志《時代周刊》每年都要在世界范圍內評選一位年度新聞人物。評出的這個人,肯定是這一年中在全世界影響特別大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法國的戴高樂將軍等都入選過。有一位中國人在1978年和1985年兩次入選,他就是我們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但是,1988年《時代周刊》卻評選了一位非常特殊的新聞人物。當時結果一公布,幾乎所有人都大吃一驚,你們想知道是誰嗎?(課件呈現《時代周刊》的封皮。)對,就是瀕危的地球。想知道為什么嗎?答案就在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中。請同學們一起齊讀課文。(同時板書。)
2.出示課題,理解課題。
思考:我們還可以把地球稱為什么?(搖籃、水球、母親、家園……)
過渡:地球,母親!這是多么親切的稱呼啊!就像親生母親對我們來說都只有一個一樣,寶貴的地球對我們來說也只有一個。那么,地球這位“母親”給予了我們什么?她的寶貴又體現在哪些地方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2.教師檢查生字、詞語預習情況。同桌間互查,小組輪讀。
(1)出示生字,學生交流讀音,教師正音。
瑩、裹、籃、藹、資、慷、慨、貢、濫、基、睹
過渡:在這些生字中,你認為哪個字在讀音和書寫時要提醒一下同學們?(學生自由發言。)
預設:“瑩”是后鼻音;“資”是平舌音;“籃”和“濫”是邊音。“瑩”的最后一筆是點,不要寫漏;“睹”意為“看”,和眼睛有關,是“目”字旁,不要寫成“日”字旁。
(2)出示詞語卡,學生朗讀。
晶瑩、包裹、搖籃、和藹、資源、慷慨、貢獻、濫用、基地
目睹、壯觀、半徑、有限、礦物、地質、無私、礦產、節制
開采、枯竭、毀壞、生態、設想、例如、破碎、子孫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地球的?
自讀提示:
(1)抓住關鍵句來理解。在說明文中往往有一些說明主要內容的句子,它們多位于一段文字的開頭或結尾處。
(2)組成四人學習小組,小組內交流答案。
2.全班合作解疑。
明確:文章主要是從四個方面來介紹地球的:
r地球的美麗——“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r地球的渺小——“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r地球資源有限——“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
r地球是的,人類目前無法移居到其他星球——“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
預設:如果學生的交流情況不錯,可進一步提問:文中有一句話把這四個方面都概括進去了,你能找到這句話嗎?(“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課文的一個重點句,在此可以提一提,讓學生有初步的印象。
3.感受地球的美麗與渺小。
過渡:“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是宇航員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時發出的感嘆。那么,宇航員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樣子的呢?宇航員在太空中為我們拍下了地球的照片,我們來看一看。
(1)幻燈片展示在太空中拍攝的地球圖片,學生結合課文自由描述地球的外觀。
預設:晶瑩的球體;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可引導學生留意這里的比喻句和擬人句,感受語言的生動。科學小品文雖然也是說明文,但語言比較生動形象,常常是融科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于一體。
(2)理解句子: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明確:這是作者對地球的贊美,突出表現了地球的可愛與美麗,體現了作者對地球的喜愛之情。句中將地球比作“母親”“搖籃”,說明了地球是人類及萬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闡明了地球與人類及萬物生存的密切聯系。
(3)結合舊知,閱讀第2自然段,體會地球的“渺小”。
過渡:在教材第10課《宇宙生命之謎》中,有一段文字顯示了地球之小,同學們還記得嗎?(課件出示相關段落。)請大家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再結合本課第2自然段,說說地球的“小”。
從理論上說,宇宙是無限的。地球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而太陽系只是銀河系中一個極小的部分,銀河系又是宇宙的滄海一粟。整個銀河系中有幾千億顆恒星,類似太陽系這樣的天體系統為數不少,其中肯定有與地球類似的行星。——《宇宙生命之謎》
(4)出示例句,學生指出說明方法。
①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個半徑約為六千四百千米的星球。(列數字)
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作比較)
預設:學生在前面曾學過兩篇說明文,所以說明方法在此可不作為重點來學習了。但可以簡單地考查一下,加以鞏固。
4.概括大意,初解課題。
(1)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聯系主要內容,討論交流:為什么課題說“只有一個地球”?
(3)師生合作,概括課文內容。
小結:通過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它的外觀(美麗壯觀),但同茫茫宇宙相比又顯得非常(渺小)。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如果它被破壞,人類根本(無法移居到別的星球)。正是基于這些認識,作者在文章中向人類發出了呼吁(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四、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1.課后搜集更多關于地球的資料。
2.通過網絡了解全球生態環境的現狀,感受地球面臨的巨大危機。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2.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謹,學習說明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聯系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
2.結合語句感受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提出問題,復習檢查。
教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前兩個自然段,知道了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是美麗而渺小的。作者是用哪些說明方法來介紹這些知識的呢?(生回答: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相信同學們在以后介紹事物的時候,能夠運用這些方法將事物介紹清楚。
2.引入新課。
(1)過渡:課文前兩個自然段向我們描述了宇航員遨游太空時所見到的地球,我們也看了一些地球的圖片。我記得同學們在欣賞文字和圖片時發出了不少感嘆,大家能說說當時的感受嗎?
預設:指名學生回答,答案可以是多樣化的:地球真美啊!地球真像宇宙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2)設疑:宇航員在太空看到地球時也有感嘆,大家能把宇航員的感嘆找出來讀給老師聽聽嗎?
(指名讀第8自然段。)
指導朗讀:應該帶著什么樣的`感情來讀呢?(討論后引導學生在該段落旁標注:自豪而又擔憂。)
(3)質疑:地球的可愛僅僅是因為它看上去美麗壯觀嗎?宇航員的擔憂是多余的嗎?
過渡:同學們,要真正理解宇航員的感嘆,理解他的自豪和擔憂,我們就要認真學習下文。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進一步感悟地球的“可愛”,從“自然資源有限”的角度感悟“只有一個地球”。
學生自讀課文第3—4自然段,思考問題:
(1)地球用哪些資源養育了人類?
(討論交流后板書:自然資源——礦產、水、土地、生物)
(2)文中哪句話生動地寫出了地球的慷慨無私?
(“地球是無私的,它向人類慷慨地提供礦產資源。”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無私、慷慨”都是人具有的品格。)
(3)自然資源是無窮無盡的嗎?課文在說明這一點時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自然資源不是無限的,如礦產資源是經過幾百萬年,甚至幾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有會枯竭的一天。這里用的是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小結:地球為人類提供了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等各種資源,它是多么無私啊!從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呢?(學生交流,如:地球真是太可愛了。)
2.討論交流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感受地球是“容易破碎”的,領悟“憂慮”之情。
(1)提問: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找出相關語句。
預設:提示學生礦產資源為不可再生資源,而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等為可再生資源,所以課文是從“不可再生資源的枯竭”和“可再生資源遭受破壞”兩方面來寫的。
(2)學生交流關鍵字詞,感受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及嚴重后果。
預設:不加節制、枯竭、隨意毀壞、不顧后果、濫用、生態災難、嚴重的威脅。
(3)教師引入其他資料,或讓學生交流他們搜集的相關資料,感受地球所承載的重負與壓力。
你聽說過“地球生態超載日”嗎?“地球生態超載日”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合作伙伴,國際民間組織“全球足跡網絡”發起,旨在提高人們對生態“超支”的認識,鼓勵大家積極采取可持續的行動。地球生態超載日是人類在一年之內生態資源開始入不敷出的時間指標。通過對時間和資源消耗走勢的粗略估算,地球生態超載日以科學的方法測算出人類對生態資源和生態服務的需求(支出)和地球的生態承載力(收入)兩者之間的差值。
在1961年,人類一年只消耗大約2/3的地球年度可再生資源,大多數國家還有生態盈余。然而全球消費及人口數量都在增長。自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人類對地球資源的需求超過了地球資源再生的能力,這一情況就是生態超載。大約從1970年起,人類對自然的索取開始超越地球生態的臨界點。1994年的地球生態超載日為10月22日,20xx年提前到了9月20日。20xx年的地球生態超載日為8月20日,意味著在8月20日人類用完了地球本年度的可再生資源,剩下的4個多月進入了生態超載階段,在生態赤字的狀態下,人類將透支自然產品和生態服務。20xx年8月12日是地球生態超載日:在這一刻,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消耗量超出了地球生產和再生自然資源的能力。20xx年的地球生態超載日為8月8日,比20xx年提前5天,這意味著本年度剩下的4個多月里,人類將背上更加沉重的生態欠債,更多地透支地球的生態產品和服務。20xx年的地球生態超載日為8月1日,212天就用完了20xx年的份額。20xx年的《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人類每年消耗著1.5個地球的生態資源,并且到20xx年之前將達到2個地球。在生態系統開始退化并可能崩潰之前,生態超載只能維持有限的時間。
3.從“目前人類無法移居”感悟“只有一個地球”。
過渡:既然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地球是非常容易破碎的,那么我們能不能離開地球,去別的星球上生活呢?
(1)學生自讀第5—7自然段,討論“人類為什么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
預設:在第10課《宇宙生命之謎》中,學生已了解到人類目前還無法移居到別的星球上,也掌握了相關知識,這里可借機復習一下,加深認識。
(2)結合相關句子,體會說明文語言的嚴謹性。
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四十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
明確:這句話引用了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四十萬億千米”直觀地表明了范圍很大,大到人類根本無法到達。“至少”一詞則強調了目前的研究成果還只限于這個范圍,“四十萬億千米”以外的情況還不能確定,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嚴謹性。同時,“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進一步說明了距離遙遠,從而簡潔有力地證實:目前還找不到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既易于理解,又讓人信服。
4.再次體會課題的深意,提升情感。
過渡:由我們剛才的討論來看,宇航員的擔心不是多余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板書:精心保護。)這是因為這個美麗可愛、為人類無私奉獻的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只有一個”。讓我們再一起讀一讀宇航員的話,體會地球的美麗與脆弱,感受地球的珍貴。
(1)結合全文理解宇航員的感嘆。
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預設:課文中引用的宇航員的感嘆是學生理解的一個難點。教學時,可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可愛”“破碎”“同時”來理解。
明確:這句話引用了宇航員的感嘆,既與前文照應,又簡潔、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說地球“可愛”,是因為地球無私地養育著人類,孕育著萬物。“破碎”一詞一般用來形容玻璃、瓷器之類的易碎品,在這里可理解為因各種原因造成的對地球的傷害,如文中提到的資源枯竭的危機。強調“同時”,就是強調地球的兩重性:它既有可愛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們如果“不加節制”“隨意毀壞”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破碎”,所以我們要懂得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2)學生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深入體會課題的含義。
過渡:同學們,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但我們可親的地球母親正在遭受著無情地破壞,她需要我們一起去精心保護她。請同學們帶著對地球母親的一片愛心,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生讀)
小結:善待地球,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只有一個家園。所以,我們回過頭來看《時代周刊》將地球評為年度風云行星,不正是在呼吁大家珍愛我們的地球嗎?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共同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
三、拓展閱讀,讀寫結合
1.課件出示文段,學生自讀。
過渡:寫了《花之歌》的詩人紀伯倫還曾寫過一篇的文章《田野中的哭聲》,訴說了田野的悲傷。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課件出示或分發紙質材料。)
東方欲曉,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傾心交談。在那返璞歸真、美不可言的時刻,我在綠茵茵的草地上,向我看到的一切探詢什么是美的真諦,讓眼前的一切告訴我,什么是真實的美。
這時,一陣陣風從樹叢中徐徐而來,像一個貧苦無靠的孤兒在嘆息。我問道:“輕柔的微風啊!你為什么嘆息?”它答道:“炎炎烈日迫使我逃進了城里,可在城里,我純潔的軀體沾滿了病菌,到處都是有毒的氣息。因此,我才這樣傷心。”
我回眸向萬紫千紅的花兒望去,只見它們簌簌滴下的不是露珠,而是淚水。我問道:“美麗的花兒呀,你們為什么要哭?”花兒抬起她那俏麗的臉,說:“我們哭,是因為人們來到這里,掐斷我們的粉頸,把我們帶進城里,又把我們丟進垃圾堆里。人類殘酷的手將使我們離開故土——田野,我們怎能不哭泣?”
過了一會兒,我聽到溪水在號哭,于是我問道:“甘美的溪水呀,你為什么哭泣?”他答道:“因為我不得不流進城里,在那里,人們鄙視我們,他們用我們的身體為他們洗滌污垢。不久,我這冰清玉潔的身體就會變成污泥濁水。我怎能不號哭?”
隨后,我側耳傾聽,又聽到鳥兒在唱著傷心的歌,我就問道:“漂亮的鳥兒啊!你們在為誰悲傷?”鳥兒說:“人們將要像用鐮刀割草似的把我們消滅掉。我們在相互訣別,誰都不知道誰會幸免于難。我們走到哪里,死神就跟隨到哪里。我們怎能不悲傷?”
旭日從山后冉冉升起,為樹叢戴上了一頂頂金冠,我不由得想:“人類為什么要破壞大自然創建的東西呢?”
2.閱讀與交流。
(1)詩人聽到了哪些哭聲?(微風、花兒、溪水和鳥兒的哭聲。)
(2)詩人真的聽到了這些哭聲嗎?他是想表達什么?(沒有。詩人假借自然界中的哭聲,對人類破壞自然的行為發起了控訴。)
(3)你想對破壞自然的人們說些什么?你想對大自然或地球母親說些什么?想一想,再寫下來。
(4)指名讀話,集體評議。
四、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1.選擇作業,課堂延伸。
(1)畫一幅環保宣傳畫,配上一句環保宣傳語。
(2)假如你是一朵花,或一棵樹,或一塊煤……,你想對人類說些什么?
(3)搜集一首贊美大自然的詩歌,讀出情感。
2.摘抄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語文教案 篇6
語文教案-兩個名字兩個名字(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句式"( )有兩個名字,小時候叫( ),長大了叫( )。"
2、知道青蛙小時侯叫蝌蚪,竹子小時侯叫竹筍。能用句式介紹竹子和青蛙的名字。
3、讓學生知道大自然中很多東西有兩個名字。只要細心觀察,一定會發現更多更有趣的現象。
教學重點:
學會用句式介紹竹子和青蛙的名字。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www.3edu.net):
做口腔操
一、說話引入,出示課題
1師:小朋友,今天有那么多老師來聽課,我們都介紹一下自己,說說自己的名字。
2出示:名字
師:每個人、每一樣東西都有自己的名字。(出示媒體)
指名說說動物的名字,說說家用電器的名字。
3師:有兩個朋友,也想來介紹一下自己。這兩個朋友是誰呢?
(出示圖及課文錄音)
他們的名字與我們剛才介紹的有什么不一樣?
4板題,讀題。
二、媒體演示,學習句式
1師:竹子和青蛙怎么會有兩個名字呢?我們先來聽一聽竹子是怎么說的。
(1)問:竹子說了什么?指名說
(2)出示:( )有兩個名字,小時候叫( ),長大了叫( )。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句式。誰能用這個句式介紹一下竹子。
(3)師:想不想了解竹筍是怎么長成竹子的?(媒體演示)
(4)師:剛才我們看了、聽了竹筍是怎么長成竹子的。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它的成長過程,好嗎?(模仿操)
(5)小結:我們小朋友通過看、聽、做,知道了竹子有……,小時候叫……,長大了叫……。
2師:青蛙等不及了,他也想來介紹自己。(聽錄音)
(1)問:青蛙是怎么介紹自己的?
用句式說話
(2)媒體演示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
(3)小結:現在我們又知道了,青蛙也有……,小時候叫……,長大了叫……。
(4)小青蛙說小朋友學得真不錯,他想邀請我們到他家做客,在他家的.小池塘里游一游。("游")
3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用"( )有兩個名字,小時候叫( ),長大了叫( )。"這個句子說話。知道了竹子有……,小時候叫……,長大了叫……。青蛙也有……,小時候叫……,長大了叫……。
青蛙和竹子回家了,我們跟他們再見。
接下來,我們聽課老師想聽一聽你們會不會清楚地介紹青蛙和竹子,說得就像他們一樣好。
小組說一說,說給聽課老師聽
三、拓展練習,鞏固句式
1師:其實我們小朋友當中也有很多人是有兩個名字的。誰能用今天學的句式來介紹一下。
找好朋友介紹一下。
問:你分享到了多少小朋友的名字?
2問: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有兩個名字?老師為大家找了幾個,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1)師生共同學習禾苗長成稻子。(看媒體-練句式)
問:這是什么?那是什么?
師說句子
指名用句式說話
(2)學生學習毛毛蟲長成蝴蝶,蠶長成蛾
問:這是什么?誰能用今天學的句式介紹一下。
四、小結談話,提出希望
師;小朋友,今天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一個句式,知道大自然中很多東西有兩個名字。我們的世界真奇妙,我們的世界真可愛。只要大家細心觀察,一定會發現更多更有趣的現象。接下來,小青蛙和竹子還要說話了,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解課文內容,了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14個生字,學會7個生字。
4.領悟文章將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在一起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凡卡寫信的內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難,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理解寫信過程中凡卡的聯想和文章結尾的含義。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準備:《童年》、《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渴睡》、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并解題。
1.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來命題的。
二、出示要求,課內自學。
1.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及主要表達方式。
2.理清思路,找準寫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內容與聯想;在找準寫信的段落的基礎上給課文分段。
3.借助課后思考題,逐段細讀,嘗試讀懂課文。
4.自學生字新詞。
三、聽教師范讀課文,疏通文章的內容。
1.邊聽邊想:課文寫了凡卡什么事?
(課文主要寫了凡卡給爺爺寫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脈絡。
以信為線索,課文講了哪幾部分內容?你能試著給課文分段嗎?
3.學生匯報分段情況。
四、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最令你感動的地方多讀幾遍。
第二課時
一、探尋寫作思路,整體感知。
1.回憶:《凡卡》一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課文主要寫凡卡寫信的事。是按準備寫信??寫信??寫信后的順序寫的。)
2.圍繞這件事,你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質疑。
3.默讀課文,找找哪兒是作者的敘述?哪兒是凡卡寫信的內容?哪兒是寫凡卡在寫信中所想到的?
二、從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體會情感。
1.默讀凡卡寫信的內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寫了什么?
提示:可根據他寫道、接著寫下去、他繼續寫道、凡卡接著寫道把信的內容分層來理解。
2.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第一層:凡卡思念爺爺;第二層:凡卡在鞋鋪受盡折磨;第三層: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層:凡卡再次哀求爺爺帶他回鄉下及他對村里人的問候。
3.了解凡卡的悲慘生活。
(1)默讀凡卡在鞋鋪受盡折磨一層,你有什么問題?
三、從凡卡的心情中了解凡卡的生活,體會感情。
1.讀作者的敘述部分,想想凡卡在寫信時,心情是怎樣的?有什么變化嗎?
2.出示投影:理解重點句子。從重點詞中體會凡卡的'內心活動。
①凡卡撇撇嘴,拿臟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②他很滿意沒人打攪他寫信,就戴上帽子,連破皮襖都沒披,只穿著襯衫,跑到街上去了。
③過了一個鐘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第1句對凡卡訴說自己受折磨情況后的動作描寫,突出表現凡卡極度痛苦的心情。第②句說明凡卡急于要把信寄出去,好讓爺爺快點來接他,快點脫離苦海的內心活動。第③句由于寫信沒有被打攪而滿意,寄信也很順利,心情肯定輕松了許多。所以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3.再讀讀這三個句子,把你的體會讀出來。
四、感情朗讀,深化理解。
老師引讀,凡卡向爺爺訴苦,請求爺爺帶他回村請一位同學讀,從他的讀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凡卡孤苦無依,受盡折磨,凡卡迫切希望離開這里。)
五、從凡卡的聯想中了解凡卡的生活,體會情感。
六、研討本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1.學生討論。
七、讀寫。
凡卡睡醒后會發生什么事?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22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的教案11-16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園地教案03-16
語文《荷花》教案11-26
語文天地教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