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上冊教案14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上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上冊教案 篇1
《新聞兩則》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新聞兩則
●教學目標
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并從中獲得有益啟示。了解新聞特點,復習記敘文六要素知識。
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從題材上抓住戰爭的主題,從遣詞造句上體會準確精練的語言。
●課前準備
預習生字詞,查閱有關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的資料。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報道了解放戰爭中渡江戰役的勝利戰況。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的奇觀,千里江面上萬船齊發,人民解放軍冒著炮火奮勇挺進,沖破敵陣,橫渡長江。毛澤東親自撰寫了這則新聞,給全軍戰士和全國人民以極大的鼓舞,今天讀來依然令人回腸蕩氣。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了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斗志。
(學習這兩則新聞不僅要抓住戰爭的主題,也要抓住新聞的特點)
教學過程:
整體感知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教師檢查預習字詞情況,布置思考題:
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說說新聞報道了什么內容。
再讀課文,理清記敘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指出記敘的六要素也是新聞的要素)
精讀課文(可分讀、齊讀),具體說說新聞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報道渡江情況的?按什么順序報道,為什么?
學生讀課文后,分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三個思考題分別針對新聞結構的三部分:標題、導語、主體)
教師導學
(討論了以上三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要想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就要看標題。要比較詳細地了解新聞的內容,就要看導語。要更為細致地了解新聞的內容,就要看主體。
新聞的要素也是記敘的要素,只要把記敘的六個要素變成六個問題,閱讀的時候注意這六點,養成留意要素的習慣,再讀其他敘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內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師布置思考題:
閱讀這則新聞后,你以為新聞具有怎樣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討論后明確:
新聞的作用,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
新聞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
新聞的寫法,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新聞的特點,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報道及時、語言簡明準確。
拓展延伸
教師導學:要求學生快速默讀第二則新聞《中原我軍解放南陽》,了解新聞內容。再讓學生運用前面所學的新聞知識學習第二則新聞,并提出思考題。
默讀第二則新聞,理清記敘的六要素。
運用所學的新聞知識具體分析第二則新聞,并說說兩則新聞在寫法上有哪些不同之處?
品味兩則新聞語言的特點,完成課后練習三。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學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師就給予鼓勵。
教師小結
《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
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了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體
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相關作業
語文上冊教案 篇2
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了解一詞多義的語言現象。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2、理解文章概括具體的表達手段。體會概括敘述的句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過程與方法:
讀中體會,讀中感悟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內容:
樂園
教學重點:
了解一詞多義,理解文章概括具體的表達手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說說每組加點詞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按組讀詞,讀熟練,將不懂的詞語畫下來,先和同桌討論。
2、檢查朗讀,說說每組詞語的意思。
3、以“走”為例,引導學生了解詞語的本義和引早義。
4、學生分組講座理解多義詞詞義的方法。 師小結:一詞多義是指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義不同,平時不斷積累多義詞在語境中的意義。引申義是由本義引申出來的。比喻義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詞義。理解時要以本義為基礎。掌握聯系語境中推斷具體含義的'方法。
二、讀一讀,想一想,體會加點詞語的作用。
1、讀,
2、分組討論:加點詞語的作用。
3、介紹概括具體式的表達手段。
4、小結:閱讀時抓住概括性的總起句和總結句,就能很快把握語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時使用概括具體式的表達手段,就能全面,具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讀一讀,記一記。
1、學生正確流利地讀句子。
2、討論句子的意思。
四、讀一讀
1、自主學習:要有自己的見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過什么例子具體說明的? 2、怎樣閱讀才有自己的見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獨到見解的是思維深刻的表現。
語文上冊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學習用列表格的試做單元小結。
2、推薦好書《森林報》,培養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一張白紙,學習列表格。
導入
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一組說明性的文章,你一定增長了不少知識,和同學們一起交流一下這方面的收獲吧!
這一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一些說明文的方法,你能填寫一下這張表格嗎?(課文中涉及到的盡可能都填上)
說明的`方法
課文中的例子
舉例子
用數字
做比較
打比方
除了課文中的,在其他的習作或課外書中的例子你還能找到嗎?
除了以上四種方法,你還發現什么好方法了嗎?是這填一填。
說明的方法
習作或課外書中的例子
舉例子
列數字
做比較
打比方
日積月累
1、讀讀這首小詩,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查查字典。
2、這首小詩向我們展現了怎樣的畫面?和你的同桌說說。
3、你還知道描寫四季的諺語和詩歌嗎?向大家推薦推薦。
課外書屋
1、默讀課外書屋的介紹,明確閱讀要求。
2、你喜歡《森林報》嗎?挑選你印象最深的章節介紹給同學聽。
語文上冊教案 篇4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應該放手讓學生去讀,去學,去領會任務性格。讓學生們在讀中學,在讀中理清課文脈絡。引導學生領會人物形象。作為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讓學生們有重新的認識,深入體會人物的特點。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
2、朗讀課文,講講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武松豪放倔強、勇敢機智的英雄性格。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閱讀要求
1、(播放《好漢歌》,由電視劇主題曲導出名著《水滸傳》。)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兩篇根據名著改編的課文,讓我們再來讀讀節選自名著的《水滸傳》里邊的文章(板書:20景陽岡)請同學們自由讀讀文后的“資料袋”。
2、指名讀課文前的導語,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導語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小黑板出示)
(1)認真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打虎的部分,多讀幾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么關系?
(3)武松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通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據閱讀要求,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理解重點詞語。
指出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近代白話文,個別語句表達上與現代白話文有所不同。
如何:為什么。但凡:凡是,只要。豈不枉送:難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請勿自誤:請不要使自己受傷害。誤,受傷害。豈:表示反問,有“難道”的意思。
2、閱讀情況匯報。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武松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找出相關段落。
(課文的第八至第十三自然段寫“武松打虎”,除此之外,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主要寫武松在酒店喝酒,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寫武松上景陽岡。)
一、激趣導入,明確閱讀要求
1、(播放《好漢歌》,由電視劇主題曲導出名著《水滸傳》。)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兩篇根據名著改編的課文,讓我們再來讀讀節選自名著的《水滸傳》里邊的文章(板書:20景陽岡)請同學們自由讀讀文后的“資料袋”。
2、指名讀課文前的導語,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導語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小黑板出示)
(1)認真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打虎的.部分,多讀幾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跟打虎有什么關系?
(3)武松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通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據閱讀要求,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理解重點詞語。
指出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近代白話文,個別語句表達上與現代白話文有所不同。
如何:為什么。但凡:凡是,只要。豈不枉送:難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請勿自誤:請不要使自己受傷害。誤,受傷害。豈:表示反問,有“難道”的意思。
2、閱讀情況匯報。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武松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找出相關段落。
(課文的第八至第十三自然段寫“武松打虎”,除此之外,第一至第四自然段主要寫武松在酒店喝酒,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寫武松上景陽岡。)
學習第三部分(打虎部分)。
你覺得寫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認真閱讀,然后和大家交流,談談自己的理由。
(2)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斗,終于打死了老虎。
默讀課文,思考這部分可以分為幾層?每一層就是一個要點。
(猛虎出現、猛虎進攻、痛打猛虎。)
(3)這一段表現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點?從什么地方最能體現出來?
(表現了武松機智勇敢,武藝超群的特點。)
① “那只大蟲又饑又渴,把兩只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撲,從半空里躥下來……”
“躥、掀、吼”寫出了虎的氣勢,虎的聲勢,寫虎是為了寫人,虎如此有氣勢。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這是反襯的手法。
②武松把半截哨棒丟在一邊,兩只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能看出武松機智勇敢、武藝超群。)
(4)小組討論:這段是通過什么表現人物性格特點的?
(這段是通過人物的行動來表現武松的機智勇敢、英勇無畏、武藝超群的性格特點的。)
(5)朗讀指導。
讀時速度可以快些,讀出虎的聲勢、氣勢以及武松的勇敢無畏。
三、學習第二部分(上岡)
1、指讀提問: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具體寫了武松打虎的經過。我們仔細閱讀過了,同時也體會到了人物的性格特點,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有什么聯系?
2、默讀第二部分,思考:這一段主要寫的是什么?(武松的心理活動。)
3、武松的心理活動表現了他什么性格特點?
用筆圈畫出武松心理活動的句子加以體會。(通過武松的心理活動,表現了武松好強、無畏的特點。)
4、這一部分并不是重點,它有什么作用呢?
(這一部分雖然不是重點,但是對于武松性格的刻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過思想活動使武松勇敢無畏的性格特點更加鮮明,也為下文作了鋪墊,對于人物的刻畫是必不可少的。)
四、學習第四部分(下岡部分)
1、指讀課文,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動,想道:“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蟲來,卻怎么斗得過?”)
2、此時武松的心里有點畏懼,這與武松勇敢無畏、武藝超群是否矛盾?有何作用?
(討論歸納:武松畢竟是個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老虎相當艱難,況且此時已精疲力盡了。如果再寫他精力旺盛,準備再戰猛虎就不真實了,不能叫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實地對武松這個英雄人物作了補充,使這個人物更真實、更具體,讓讀者更喜歡他。)
五、弄清事情的前因和后果
1、店家只給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三碗不過岡。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的原因是——這條景陽岡少說也走過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就有大蟲,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3、武松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原因是——勇敢無畏,武藝超群。
4、武松能打死老虎,卻提不動那只被打死的老虎的原因是——武松耗盡了力氣,手腳都酥軟了,打虎時已經將力氣用完了。
六、再讀課文,總結分析武松的性格特點
1、豪放性格特點:豪放倔強、勇敢的性格。
2、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充分自讀自悟,然后組織交流,通過交流,理解課文內容和武松的性格。
語文上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生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并說說詩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跡。
2、能力目標:學生能憑借詩歌語言文字,感受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精神。結合作者生平及當時時代背景體會作者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并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學重難點】
1、能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走近古詩。
1、同學們,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朝氣蓬勃,彌久不衰。我們從小一直學古詩,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你還記得哪些詩?(指名吟誦兩至三首古詩)
2、賀知章寫了一首《詠柳》,大家會背嗎?(齊背),詩中的“剪刀”可以換成“菜刀”嗎?(學生說說理由,教師用“推敲”和“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典故引導學生體味詩歌語言的精煉及韻味)
二、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石灰吟》(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2、了解詩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公元1421年,考中進士,歷任監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撫,兵部尚書等職。為官清正,不畏強暴,深受人民愛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誣陷殺害,1465年,明朝政府為于謙平反昭雪,并賜謚號為“忠肅”
3、釋題:吟:吟誦,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頭吟》等。
4、質疑:作者為什么要吟誦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嗎?
課件出示《石灰的自述》,引導學生了解石灰的相關知識。
三、初讀古詩,抓字眼,明詩意。
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正確。
2、指名讀,正音。學習生字“焚”,描紅。
3、范讀,明確節奏。
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4、指名讀,要讀出韻律美。
5、默讀,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集體交流:(預設)
(1)“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板書:千錘萬擊、烈火焚燒)
千錘萬擊:形容開采石灰原料非常艱難。錘,錘打。擊,擊打、開鑿。若等閑: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擊才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采石灰巖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制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
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閑”,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板書: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三、再讀古詩,品悟詩情。
1、討論交流:讀1、2兩句你想到了什么樣的情景?“千、萬”說明次數多,這個詞說明了什么?(抓住“千錘萬擊”引導學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見到此情此景,你體會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質?(不怕磨難、不畏艱險)齊讀1、2兩句。
2、過渡:石灰還受到了什么磨難?讀3、4兩句,這時你看到了什么畫面?這兩句寫出了石灰的什么特點?(勇于獻身、清白留世、潔身自好)齊讀3、4兩句。
3、小結石灰的高貴品質并指導學生練讀全詩,讀出對石灰的尊敬。
4、由這樣的石灰你會想到什么樣的'人?(剛強勇敢、勇敢奉獻、勇于犧牲的英雄)于謙是不是這樣的人呢?
四、三讀古詩,升華情感。
1、于謙僅僅是寫石灰嗎?他為什么要寫這首詩呢?(他要做個像石灰一樣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齊讀全詩,讀出贊揚之情。
2、于謙是個怎樣的人呢?(出示于謙生平事跡)了解于謙生平事跡及當時時代背景,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朗讀古詩,深入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情感。
(1)(出示)于謙:明代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進士,他為官清正,不畏強暴,救濟災荒,關心百姓,深受人民愛戴。于謙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幾百個囚犯。這樣的人值得我們景仰嗎?齊讀全詩,讀出景仰之情。
(2)(出示)正統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舉入侵,宦官王振挾持英宗親征導致英宗被俘,震動朝野。于謙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京師防御。當時朝廷中有些人主張南遷,于謙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反對南遷,并擁立景帝,率京師群眾擊退瓦剌軍,使千百萬人民免遭涂炭,局勢轉危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復位,于謙卻遭受誣蔑被定為謀逆罪,判處死刑。
此時,于謙后悔了嗎?他會對自己說些什么嗎?引讀第3、4兩句。
(3)(出示)于謙被殺之后,按例應該抄家,可抄家的官員到于謙家時,才發現于謙家里什么也沒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沒有多余的錢財。于謙死的那天,陰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齊聲為他呼冤。
看到這兒你有什么感想?于謙的一生正像他詩中寫的一樣:(引讀全詩)。
3、這樣的古詩就叫言志詩,誦讀古詩,并試著默寫。
五、總結拓展,布置作業。
1、小結古詩意境,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深化對古詩及詩人的認識。
2、補充閱讀于謙的《入京》以及鄭燮的《竹石》。
六、板書設計
石灰吟
千錘萬擊不怕磨練
烈火焚燒清白留世不畏艱險
粉骨碎身勇于獻身
附:石灰的自述
我叫石灰。
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里,勤奮的工匠經過千錘萬鑿把我與大山分離。將石灰石放入石灰窯中與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燒,就變成了生石灰。經過烈火的考驗,我的主要成分發生了變化,由碳酸鈣變成了氧化鈣。這時的我外形仍然象一塊塊石頭,但渾身雪白。
如果把生石灰放進水中,水立即就沸騰起來,像水燒開了一樣。如果這時碰到人的肌膚,其燙傷程度要遠遠超過沸水的燙傷程度。經過這次巨變,我成了另一種形態——熟石灰。這個過程把我由塊狀的石頭變成了粉末狀的白灰。我的主要成分也由氧化鈣變成了氫氧化鈣。
不過,這個過程對我而言不算什么。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人們把我灑在豬舍、雞舍或刷在樹上用于消毒殺菌;把我與沙子混合攪拌均勻后用來砌磚,這樣砌的磚較為牢固;房子修建好后,還要用石灰漿來粉刷墻壁,讓墻壁變得潔白堅硬;許多化工廠用我來處理酸性污水;果農也用我和硫酸銅配成藥液來殺菌除蟲。
語文上冊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復習字母表,正確識記大、小寫字母。
2誦讀古詩,積累優美詞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3學寫留言條。
4利用部首查字法自主識字。
教學重點
學寫留言條。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一本新華字典。
教師:供學生練習語序變換的句子,創設一個供學生練習寫留言條的情景。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比一比、記一記
1復習。
(1)唱一唱《漢語拼音字母歌》。
(2)背一背《漢語拼音字母表》。
2請仔細觀察字母表中的字母,你發現了什么?
3找出紅圈里的大、小寫字母,引導學生發現它們不同的地方,自己想辦法記住它們。
4教師范寫大小寫不相同的字母,提醒學生注意它們在寫法上的不同。
5鼓勵學生抄寫或默寫大、小寫字母,同桌互相檢查,培養學生細心的好習慣。
二、你還認識我嗎
1學生自讀詞語,遇到不認識的字問一問同桌。
2抽讀,檢查是否讀準了每個音。
3同桌互讀,當小老師檢查同桌是否讀對了。
4選擇你喜歡的詞語,用它練習說話。
三、讀一讀,寫一寫
1生讀第一組中的`兩個句子,自己試著找出兩個句子的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
2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知道兩個句子的特點是:語序不同,但句子意思不變。
3讀第二組句子,試著將這個句子變換語序,但意思不變。
4讀一讀這兩組句子,并正確、工整地抄寫。
5教師可另增加幾個類似的句子,讓學生多加練習。如:
(1)山坡上,小羊在吃草。
(2)在小河里,魚兒快樂地游來游去。
(3)在春雨的滋潤下,小草發芽了。
(4)在父母的關心下,我們長大了。
四、讀讀背背
1借助拼音,自讀詩句。
2教師范讀,學生對照檢查自己有沒有讀錯的字音。
3采用抽讀、齊讀、比賽讀等形式朗讀全詩。
4鼓勵學生詩文結合,嘗試著去理解詩的大意,能理解多少算多少。
5生一邊聽教師描述古詩內容,一邊展開想象,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活的畫面。
6師生賽讀、配樂讀,直至讀出詩的韻味,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當堂背誦詩句。
五、學寫留言條
1激趣導入:讓學生讀情景短文,告訴學生什么叫留言條,什么情況下寫留言條以及留言條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2讀媽媽寫給胖胖熊的留言條,再采用小組討論、指名回答、教師點撥的程序,讓學生掌握寫作方法。
①先寫稱呼,要頂格寫,稱呼后用冒號。
②再寫需要告訴對方的事,要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注意要把事情寫清楚、明白,包括事件中應具備的時間、地點。
③最后寫留言人的姓名及日期,寫在右下角。
3再讀胖胖熊想的內容,按照寫留言條的要求,幫胖胖熊給媽媽寫留言條。先抽優生講,給學習困難的學生起示范作用。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寫,寫完后引導學生自我檢查是否正確。
4升華小結:讓學生總結怎樣才能寫好留言條,教師可再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練習寫。
六、自主識字園地
1自讀詩歌,從中圈出本文的6個生字。
2利用部首查字法查出本文的6個生字,把音節寫在四線格里,比比誰查得又快又準確。
3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本文生字認清、記牢。
4采用自讀、抽讀、賽讀等形式讓學生熟讀詩歌。
5讓學生回家后把詩歌讀給家長聽聽,鼓勵學生背誦。
語文上冊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8個一類生字及10個二類字,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能讀懂課文的內容。
2、利用多種方法識字,理解字義,能從多角度感受到小老鼠旅行過程中的危險與收獲。
3、通過讀文,能夠深深感受到小老鼠身上所具備的那種為了實現自己目標和夢想不怕艱險與困苦的堅韌不拔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乏、要、受”三個一類生字,并理解課文所的寓意。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
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識記一類生字。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1、師范讀課文,領讀難以讀準的字音。
2、采取多種方法讀文。
指導學生讀文時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二、識認一類生字。
乏:小篆像是“正”字的反寫。《說文》:“反正為乏”。所以乏的本義是“不正”。不正則不完善,于是有“缺乏”的.意義。這是本義的引申,后來成了乏的常用義。又引申為疲乏、困乏,人困馬乏,乏味、不乏其人。
要:會意字。小篆像雙手叉腰的形象。這是“腰”的本字,因為腰是人體的重要部位,于是引申為中樞、關鍵。又引申為要點、綱要。又引申為概括、總括。
要還是多音字:yào需要、重要yāo要求
阻:本義指“險要的地方”,又指道路的難行。引申為阻礙;阻止。阻止、阻礙、阻擋;山川險阻,通行無阻。
望:登高遠望、望塵莫及、拜望、盼望、望子成龍、喜出望外、豐收有望、威望
但:形聲字。本讀作tǎn,是脫衣露出上身的意思。后來借作“只”、“反”或“徒然”的意思。其本義便寫作“袒”來表示。但愿、但是、但凡
受:甲骨文、金文的受字,上面一只手,下面又是一只手,中間為“舟”,表示一方給予,一方接受的意思。所以受字的本義,既有給予的意思,又有接受的意思。在古書中兩種用法并存。后來在受字旁再加手旁,另造一個“授”表示給予的意思。這樣,受字后來就專作“接受”的意思來使用了。
受用、受命、受寵若驚、受賄、忍受痛苦、受害、受風、受暑
晚:本義是日暮、傍晚。引申指夜間。又引申指相對意義的“晚”,即“遲”。又引申為將終了、一個時期的后一段滲入:晚年;晚期;晚唐、晚輩。
沉:甲骨文中。間像牛,周圍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的意思。上古把牛沉入水中,以祭祀山林川澤,這是一種祭祀儀式。沉,本義是“沒入水中”,與“浮”相對,沉重、沉淀、沉思、沉醉、下沉。
三、練習
1、讀課后“讀一讀”詞語,并試著造句。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感悟文章內容。
教學過程:
一、鞏固復習。
1、讀一讀一、二類字,詞語卡片。
2、齊讀課文。
二、讀課文、感悟文章內容
(一)自由讀文、小組討論
1、()——()自然段講了旅行前的準備。
2、()——()自然段講了旅行中遇到了危險。
3、()——()自然段講了小老鼠旅行的收獲。
(二)多種方法讀1—4自然段。
1、指導朗讀,注意幫助學生把握對話時的語氣。
2、你想對小老鼠的父母說些什么?
(三)讀5—9自然段,思考問題:
1、旅行中小老鼠遇到了哪些危險、困難?
2、讀讀重點詞語,如:幸免一死、數次迷路、受盡驚嚇。
(四)讀10—12自然段,思考問題:
1、找出你最喜歡的詞語或句子讀一讀,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2、讀完文章你最想對誰說一說心里話?
三、鞏固練習。
1、完成“連一連”練習題。
2、熟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指導書寫,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
讀生字詞卡片。
二、指導書寫。
要:注意“西”的正確寫法。
受:與“愛”區別講解。
乏:共四筆
三、完成練習。
1、完成課后習題“讀一讀”、“背一背”。
2、熟讀課文。
四、作業設計:
請你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一聽。
五、板書設計:
小老鼠去旅行;
海濱旅游遇到危險咬斷尾巴;
數次迷路爬上山頭貪婪觀望;
安寧滿足。
語文上冊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極具生活情趣的記敘文,共有四段。
第一段總的說在美國西雅圖有一個特殊的魚市場,在那里買魚是一種享受。第二段主要寫作者在魚市場的所聽、所看、所感,展現了一幅魚販們充滿樂趣和歡笑的和諧生活圖。第三段主要寫作者了解到魚販們這樣快樂生活的原因。第四段主要寫魚販們把自己的快樂傳遞給附近的人們。全文雖然篇幅較長,但語言淺顯,讀來倍感親切、自然,讀者容易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借助旁批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地對待生活的態度,激發學生在生活中傳遞快樂的意識。
教學目標:
1、自主學會本課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積累語言。
3、聯系上下文或生活經驗,借助旁批領會課文內容,感受魚販們的快樂。培養學生面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借助旁批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地對待生活的態度,激發學生在生活中傳遞快樂的意識。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注意課前觀察附近的魚市場,說說自己在魚市場的感受。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自探談話導入,審題質疑。
1、今天,老師帶同學們漂洋過海,去西雅圖一個特殊的魚市場走走。
2、板書課題,請同學們齊讀課題兩遍。
3、看到這個課題,讀了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預設: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魚市場的快樂表現在哪兒?
魚市場里怎么會有快樂?
這節課我們就帶著這三個主要問題走進課文,探究魚市場的快樂,來感受魚市場的快樂。
二、提示引路,自讀探究。
1、出示自學提示。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遇到難讀難記的生字新詞畫出來。再次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借助批注理解問題,畫出有關語句,用心讀一讀,并仿照文中的批注寫下自己的體會。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輔導。注意留足時間,要特別關注學困生。
三、合探解疑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在初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遇到哪些自己覺得難讀難記的生字新詞?學生自主交流,自主識字。
2、那么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說評結合,以評促說。
體會魚販的快樂
1、同學們,在這個異國他鄉的西雅圖魚市場的快樂表現在哪兒?(魚販)你從課文哪些句子體會到魚販的快樂?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他們面帶笑容,讓冰凍的魚像棒球一樣在空中飛來飛去。大家互相唱和:“啊,5條鱈魚飛到明尼蘇達去了。”“8只螃蟹飛到堪薩斯。”這是多么和諧的生活,充滿樂趣和歡笑。”
2、指名朗讀,評價,讀出快樂了嗎?
3、情景模擬魚販們的唱和,感受魚販充滿樂趣和歡笑的生活,體會魚販的快樂心情。
4、讓我們都快樂起來,快樂地讀讀魚販們們的快樂。
5、填空:現在魚販們的一天是XXXXX的一天。這一天中,他們忘記了XXXXXXX,忘記了XXXXXXX,忘記了XXXXXXXX??
6、魚販們為什么這樣快樂?先然學生自己說說,然后填空。填一填。(可以用課文中的話,頁可以用自己的話)從快樂的生活中,魚販們發現了XXXXXXXXXXXXXXXX,感悟到XXXXXXXXXXXXX。從快樂的生活中,魚販們發現了并不是生活虧待了自己,而是自己的.期望太高,以至忽略了生活本身。感悟到與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愉快地對待工作,把苦日子過甜。采用不同形式的讀,讀出自己的理解。
7、小結:魚販們懂得了:生活的本身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我們不能改變生活的本身,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為什么不快快樂樂地過好每一天呢?于是,他們不再抱怨,而是把賣魚變成一種有趣的游戲,愉快地對待,把苦日子過得甜蜜、輕松。于是,一個創意接著一個創意。
8、啟發想象:魚販們還會想出哪些創意?
小結:魚販們可真是快樂的使者,他們把一個充滿魚腥味、又臟又臭的魚市場變成了快樂樂園,這怎能不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呢?
體會顧客的快樂
1、魚市場的快樂僅僅體現魚販身上嗎?還體現在哪些人身上?
2、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顧客是快樂的?(抓住重點詞語理解)
3、角色體驗。
(1)如果你是一個參加接魚游戲的顧客,你來快樂地讀讀。指導學生理解“意猶未盡”、讀出“意猶未盡”的感覺。
(2)你是讓魚販排憂解難的顧客,讀出你此時的感覺。
4、感悟顧客快樂原因。
出示:在魚市場里,顧客能夠XXXXXXXX,能夠XXXXXXXXXXX,能夠XXXXXXXX還能夠————。
師:顧客能夠參觀市場,享受快樂;參加游戲,體驗快樂;交流談話,獲得快樂,在買魚的同時將快樂打包帶回家去,在這里買魚怎能不是一種享受呢?齊讀“與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愉快地對待工作,把苦日子過甜。”
四、質疑再探
1、這節課,我們讀懂了在魚市場魚販們創造快樂,快樂賣魚,顧客們體驗快樂,快樂買魚。因為他們都感悟到出示:與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愉快地對待工作,把苦日子過甜。
齊讀這句話。
2、再看看課文,你還有什么問題?引導學生解疑。
五、運用拓展
1、回顧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一定兼顧寫作方法)
2、請你根據課后生字、課文中的四字詞語、重點語句、課文內容,給自己設計一份作業來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3、教師補充題:同學們,回想我們的學習生活,要聽講、要寫字、要背書、要算題、要摘抄、要記單詞,常聽同學們抱怨,看了魚販們的快樂,你們打算怎樣對待自己的學習、生活呢?可以以名言的形式寫在課題的旁邊。
學生寫名言并交流。
教師:同學們,只要我們樂觀地對待學習、生活,積極地享受學習、生活,那咱們處處都會擁有快樂。
板書設計:
魚市場的快樂
魚販顧客我們
愉快地面對生活
語文上冊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閱讀欣賞原詩,感受詩人情感,體會詩歌意境。
2、理解評論內容,學習如何表達自己閱讀詩歌的感受。
3、嘗試寫作評論性文字,表達閱讀后的感受和認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閱讀欣賞《一個深夜的記憶》感受詩人抒發的感情,思考一些詩句的內涵。
2、體味《一個深夜的記憶》“寧靜而深沉”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鏈接中考,明確學習目標。
中考考試要求明確指出,閱讀文學作品,能說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說出從中獲得的有益啟示。第四單元內容設計“閱讀有獨特的感受”正是落實這一要求。
詩歌是濃縮的智慧,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審美享受。如何把握詩歌特有的含蓄和意境,由文字感知上升到心靈的體味,進而表達閱讀后的感受和認識呢?學習了《詩人談詩 寧靜而深沉的意境》,同學們會大有收獲。
釋題:“詩人”和“詩”都是特指。意境:所謂意境,就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事物或畫面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意”是詩中抒發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中所描繪的事物或畫面。
二、反復誦讀,賞析、交流。
1、反復誦讀詩歌《一個深夜的記憶》。
2、先不看作者的評價,把自己對詩的感受、體會甚至困惑,用“讀書摘記”的形式寫在書旁。
3、小組交流,互相評價。
三、對比閱讀,學習方法。
1、讀曾卓的評論。
①評論中哪些見解與你的一致,哪些比你的'更深入,哪些你原來的理解不夠準確?
②聯系原詩,說一說曾卓的評論為何會如此深刻?
抓住要旨,體味意境;展開聯想,豐富內涵;聯系時代,深化主題。
2、小結:曾卓,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詩人。他以詩人的身份寫下的這篇評論,雖然只有五六百字的篇幅,卻以其精練明晰的文字,深刻獨到的眼光,為我們如何閱讀和評論詩歌做出了示范。
四、嘗試賞析,學寫評論。
1、設疑:文學評論者認為,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為什么呢?
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就詩歌而言,可從立意、構思、形象、感情、意境、語言、手法這些角度對詩歌評論)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不會變成李爾王。(文藝欣賞中客觀差異性和主觀一致性相對統一)
2、自讀余光中的《鄉愁》,先用一個短語或句子表達自己閱讀感受。
3、課后寫一篇評論——《中學生談詩》。
要求:
1、對詩的理解要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體會。
2、要進入詩的意境通過自己的獨特感受產生聯想,進一步豐富詩的內涵。
3、要做到簡練明晰。
五、板書設計:
寧靜——月光 沉睡 動中有靜
意境
深沉——對時代最敏感 盼黎明最迫切
語文上冊教案 篇10
一、齊讀
學生齊讀課文,溫習鞏固,加深理解。
二、研討
作者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探究,表現了怎樣的精神?后人認為,作者的結論也是片面的,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讓學生查閱有關石鐘山得名由來的資料,或發給學生有關資料,讓學生閱讀、思考、討論,暢所欲言。
[明確]蘇軾為了弄清石鐘山得名的真相,不避艱險,親身探訪,是難能可貴的。雖然由于種.種原因,他考察得出的結論,不完全正確,但這種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段提出結論,也就是本文的中心:“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這話無疑是正確的。
雖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認為石鐘山是因山形像覆鐘而得名的,今人經考察又認為石鐘山是因“形”和“聲”兩方面而得名的。蘇軾的說法不完全正確。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蘇軾的努力。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本來就有一個過程,而且后人對蘇軾說法的懷疑、察疑、釋疑,正是和蘇軾的不迷信古人,不輕信舊說,不主觀臆斷,而自愿親身實地觀察的精神一致的。
三、比較
比較《石鐘山記》與《游褒禪山記》兩篇文章。
讓學生思考、討論,暢所欲言,老師引導、點撥、歸納。
相同點——
通過記游來說明道理,敘議緊密結合,前后呼應,事、理渾然一體,這是兩篇文章寫法的相同之處。它們與一般游記不同,不重山川風物的描繪,而重在因事說理。它們也不同于一般議論文的寫法,而是通過記游來說明事理。
不同點——
1.敘議結合的安排和文章的結構不同。《石鐘山記》全文分為議論、記游、議論三部分,先議淪,由議論帶出記敘,最后又以議論抒發感想。它的第一段是質疑,對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兩種說法表示懷疑,屬議論部分;第二段是解疑,通過實地考察探究石鐘山得名由來,屬議論部分;第三段是結論,在質疑、解疑的基礎上得出要認識事物真相必須“目見耳聞”,切忌“臆斷其有無”的事理,屬議論部分。第一段議論是第二段記敘的前提,第二段記敘是上下兩段議論的中間環節,第三段議論是第一段議論和第二段記敘的自然歸結,全文為“議論——記敘——議論”的三段式線性結構,一脈相承。這是與《石鐘山記》具有考察性質這一特點分不開的,《游褒禪山記》的文章主體分為記游和議論兩部分,前面記游山,后面發議論,它的記敘和議論是上下相對、兩相配合的二合結構。
2.議論事理的'不同。《石鐘山記》通過質疑、釋疑得出事理,事理極其簡明,僅為一句話,不加闡釋,也無須闡釋。《游褒禪山記》借記游內容為喻,對事理作邏輯嚴密的深入闡釋,充分論說,有更多的說理成分、更強的論說文特點。
3.記游的不同。《石鐘山記》的記游部分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從整體來說是記敘,但其中又有不少描寫,既以敘事過程的波瀾起伏取勝,又以景物描寫的生動形象取勝,敘事、描寫交相烘托。夜游石鐘山的一段記敘,既貫穿了考察的完整經過,又通過對怪石鳴禽的逼真描寫渲染環境氣氛,也有探究兩處聲響原因的描寫,還有作者議論兼抒情的躊躇滿志的感慨,寫得饒有興味。《游褒禪山記》的記游部分扼要地交待游山的經過,概括地敘寫景物,以記敘的簡要明白取勝。
4.文章風格不同。前者緣事寓理,將記敘、議論與描寫、抒情熔于一爐,率性而至,毫無凋琢痕跡,行文簡潔而又隨筆揮灑,輕快自如,寫得頗有情致。后者借端說理,記敘、議論絲絲入扣而毫無旁騖,刻意追求,邏輯嚴密,析理精微,說理透辟,筆鋒剛健有力。
四、作業
將本單元所學的詞類活用進行整理。
語文上冊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認讀7個字。
選擇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讀課文。
能用冒號,引號寫一句話。
懂得在生活中,學習之中遇到困難要堅強、勇敢。
教學重難點
分角色朗讀,在熟練朗讀中體會大山說的話。
體會冒號引號的用法,并試寫一段對話。
教學準備
結合具體內容復習冒號引號用法。
準備圖片,課上寫話練習。
學生準備
鞏固復習冒號引號用法。
課前分組,準備練習分角色朗讀。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二、自學生字、新詞。
自由學習生字生詞(借助字典等。)
三、學習交流。
1、到題目你想問些什么?
2、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3、次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說話的方式:誰做了什么,結果怎樣)
4、次細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注意收集問題
5、讀課文,說一說課文都介紹了誰?
(出示課件,分角色朗讀)(課前分組)
四、分角色朗讀。
以小組為單位,讀。然后選擇較好的小組展示,大家評議。要讀出語言行動,形象,活潑,有感情地朗讀。指名答,寫了小河、小溪、瀑布、大山之間的對話。
五、讓學生說說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懂得到了什么?
六、指導學生進行寫話練習。
全文運用了冒號、引號,在寫句子前,可讓學生自選一兩句,讀一讀,體會用法,然后再寫。
1、一看,選一幅你最喜歡的圖片。
2、一想,這幅圖中都有哪些動物?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3、揮想象,它們可能會說些什么?
(充分利用說的機會激發學生想象力,并且引導理解較慢的同學,給他們做示范,時間要給足。先讓擅長發言的同學說,之后讓理解較慢得說,實在不好的要復述別的同學發言,做到學說,學寫,以促進全面協作)
4、它們之間的對話寫出來,不會寫的字用拼音,然后查字典注意正確使用冒號,引號(小組內自己交流,把好的作品再集體展示。)
七、作業:
1、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完成寫話。
教學反思
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深刻的體會到小河的快樂,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了解了小河的堅強與勇敢。
語文上冊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聽讀、聯系生活、看圖想象等方法,認識“一、二”等7個生字。
2、認識田字格,會寫“一、二”等4個字和橫、豎2種筆畫。
3、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聽讀等方法,認識生字。認識田字格,學寫漢字。
教學難點:
讀準“三、四、上”的字音。觀察、仿照范字,能在田字格中寫準位置。
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本課以朗朗上口的兒歌形式,引導學生學習漢字“一、二、三、四、五”和“上、下”。要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在聽讀課文中識字正音。
通過聽讀兒歌,讓學生說說詩中有哪些事物和數字。7個生字中,“三、四”的聲母是平舌音,“上”的聲母是翹舌音。由于學生還未學習拼音,需要教師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日常用語,在多種語境中正音,激發學生認讀的興趣。
(1)逐句聽讀。教師逐行示范讀,引導學生逐行傾聽并跟讀,隨機出現四行對韻歌。在聽讀中,可以采用全班讀、同桌讀、個人讀等多種形式,教師及時糾正生字讀音。
(2)語境誦讀。采用播放錄音、師生對讀、拍手對讀等多種語境誦讀方式,如教師讀第一行,學生讀第二行;教師讀第一句,學生讀第二句。在語境中鞏固讀音,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
教師可以借助圖片、做動作等方式,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字義,識記字形。“一、二、三、上、下”這5個漢字學生熟悉,“四、五”的字形相對復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聯系生活識字。“一、二、三、四、五”是常見字,可聯系生活多認讀。有的學生學前已認識這些字,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這些字,還可以讓會認的同學帶大家認讀。
(2)簡筆畫識字。學習“上、下”時,可以提供大地、綠樹、小鳥和蚯蚓的圖片,引導學生認識大地、樹干和樹根,最后通過找鳥和蚯蚓的位置,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3)語境識字。可以用熟字組成新詞的方法,引導學生鞏固生字、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如“天上、地下、上下”等詞語。
2、寫字。
認識田字格。本課是學生首次學寫漢字,要讓學生認識田字格的橫中線、豎中線,可以用《田字格拍手歌》幫助認記。
田字格拍手歌
田字格,四方方,
寫好漢字它來幫。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橫中線、豎中線,
各個方位記心間。
培養良好習慣。寫字教學要注意良好寫字習慣的培養。本課是學生第一次動筆寫字,寫字姿勢很重要,要關注每個學生執筆和寫字姿勢。執筆方法的掌握是難點,有些學生在幼兒時期已形成了不規范的執筆方法,需要教師手把手地教,一對一地去糾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我愛學語文”中了解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對照圖片擺好執筆和寫字姿勢,并要求學生在動筆前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不同筆畫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本課要求寫的都是結構簡單的獨體字,結合“一、二、三、上”的書寫,認識橫、豎兩種筆畫,并按“從上到下”的筆順規則學習書寫。教學時,可讓學生觀察獨體字的筆畫占位,然后教師范寫,同時讓學生也跟著書空,幫助學生鞏固筆畫名稱,記住筆順。
本課4個字書寫要點:
二、課文學習
1、朗讀指導。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在語文課上學習兒歌。教學時,教師要重視示范和帶讀,引導學生能根據兒歌的節奏讀正確,讀流利,不唱讀,不拖調。
在聽讀、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試著自己讀一讀,鼓勵學生看清文字后,把每個字讀準確。這時允許學生以較慢的速度讀,以認讀漢字為主,重點是讀正確。本課語句排列整齊,朗朗上口,具有韻律美。朗讀時,可以按兒歌的特點適當停頓,句末稍延長,第二行“金木水火土”可以讀得略重。
2、理解運用。圖文結合,在語境中理解詞句。文中先后出現“金、木、水、火、土、上下、日月”等詞語,其中“金木水火土”可以利用圖片和生活實際,讓學生初步感知,請學生在圖中和生活中找一找有關的事物,了解生活中和它們相關的事物。“上下”可以利用事物之間的位置關系加以理解,如“鉛筆在桌子上”“凳子在桌子下”,學生知道天在上、地在下即可。“日月”不僅可以理解本意,還可以聯系生活說說今天是“×月×日”,明天是“×月×日”,昨天是“×月×日”。
對于“金木水火土”的理解,要避免對五行的介紹。重在讀讀背背中識字、積累,適當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相關的事物。
3、課后練習。課后安排了兩道練習題。第一題“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提出了本課的閱讀要求,引導學生在語境中識字,在讀讀背背中積累。課內要采用多種方式朗讀,從熟讀到背誦,做到不漏字、不添字,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第二題“認識田字格”,這是第一次練習寫字,教材呈現了一個帶生字“上”的田字格,并注明田字格中關鍵的兩條線,幫助學生借助“橫中線”和“豎中線”來把握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導學生按照規范認真寫好字,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一、問題提示
雙橫線中的字和田字格中的字要求有什么不同?
本冊教材在課后安排了兩類字,雙橫線中的字只要求認識,田字格中的字要求會寫。要求會認的字,結合語境能正確認讀、換一個語境也能認讀就可以了,不要求書寫。
本冊教材寫字部分出現了筆順跟隨,對它的學習要求是怎樣的?
從本課開始,教材對每一個要求寫的字都標注了筆順跟隨,用顏色的變化動態呈現每個字的筆順。筆順是用來指導和幫助學生正確寫字的,不要當作考試內容,以免給學生增加額外的負擔。【3】2 金木水火土
設計說明
這是一篇短小的兒歌,前兩行數字與五行相對,后兩行天地與日月相應。朗朗上口的誦讀極易引發學生的興趣,本課堪稱識字小文的典范。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是課程標準著力強調的基本理念。因此,本節課教師以自主交流、小組互動為主體,努力將學生的識字愿望與課程標準理念相結合,引導學生“學習獨立識字”,獲得識字過程的豐富體驗。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師生)
2、本課生字相對應的圖片。(教師)
3、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頻激趣,誦讀導入
1、導言:聽,一群小朋友在誦讀什么呢?
2、播放《金木水火土》音頻文件,組織學生認真傾聽3遍。
3、交流:你聽清小朋友誦讀的內容了嗎?你能嘗試著說一說嗎?
4、播放《金木水火土》視頻文件(帶有字幕),學生看著文字,跟著聲音誦讀。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對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尤其對朗朗上口的兒歌更是充滿興趣,上課伊始,就將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學內容上,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自主交流,了解韻文
1、自由朗讀兒歌,遇到讀不準的生字,先圈起來,再請教老師或者同學,反復讀幾遍。
2、指名朗讀,集體訂正后齊聲誦讀。
3、小組合作:
(1)自由朗讀小文,一邊讀一邊想一想:每一句話講了什么內容?
(2)你讀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訴小組同伴。
4、集體匯報,教師相機指導,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第一行中“一二三四五”是數字。除此以外,你還知道哪些數字?(六七八九十等)
(2)第二行中“金木水火土”指的是五行。教師講解:古代的人喜歡用五行代表自然萬物,他們認為自然界的一切都和“金木水火土”有關。
(3)第三行中“天地分上下”,“天地”指的是“天和地”,頭上為天,腳下為地。我們就生活在天和地之間。
(4)第四行中“日月照今古”,“日月”指的是“太陽和月亮”,太陽和月亮從古代照到今天,永久不變。
5、齊聲誦讀。
設計意圖:韻文內容簡單,教師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展開小組合作,在互動交流中獲得對韻文內容的大致理解,教師再針對重點和難點加以點撥,必然實現水到渠成的教學效果。
三、合作學習,識記生字
1、小組合作:仔細觀察老師發給同學的7張字卡,怎樣能又快又準地記住它們?
2、學生匯報:大聲朗讀生字,并說一說你是怎樣記住這個生字的。
預設:
(1)“一、二、三”是三個長得很像的兄弟,一個橫就是“一”,兩個橫就是“二”,三個橫就是“三”。教師相機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動畫。
(2)“上、下”也是兩個長得很像的兄弟,豎、短橫在“一”的上面,就是“上”;豎、點跑到了“一”的下面,就成了“下”。教師相機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動畫。
(3)“四”和“田”長得很像,把“田”里面的“十”換成“”就是“四”。
(4)“五”字可以用猜字謎的方法識記——一個“工”人腰里掛著一把折尺()。
3、出示字卡,學生領讀、自由讀、小組讀、開火車讀。
4、生字運用,在7個生字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字,為它組詞,比一比誰組的詞語最多。如果這個字的詞語較少,可以用其中一個詞說一個完整的句子。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小組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演示、資料補充,使學生對7個生字的字形和字義獲得整體上的認識。
四、指導書寫,掌握筆順
1、復習書寫姿勢:書寫時要做到哪“三個一”?(胸離桌子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
2、認識田字格:
(1)引言: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練習寫字了!我們先來認識一個寫字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田字格。
(2)動畫展示田字格,學生一邊觀察動畫中變紅色并閃爍的部分,一邊傾聽田字格的自我介紹。
我叫田字格,我中間的橫線叫“橫中線”,橫中線把我均勻地分為上下兩部分。我中間的豎線叫“豎中線”,豎中線把我均勻地分為左右兩部分。橫中線和豎中線交叉,又把我分成了“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四部分。
(3)學生觀察田字格,用手指一指田字格的每一部分,再說一說它們的名字。
(4)教師小結:寫字時,要注意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導書寫“一、二、三、上”。
(1)動畫展示“橫”“豎”兩個筆畫的書寫,學生先觀察它們的筆畫走向,書空模仿,再觀察兩個筆畫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最后在練習本中練寫。
(2)動畫展示“一”“二”“三”“上”的筆順,學生一邊觀察一邊用右手模仿書空。
(3)觀察例字: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語文書第8頁中的書寫范例,看一看,每一個筆畫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師范寫,請同學們當小老師給老師講一講每一個筆畫應該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學生說不準的地方,教師重點講解。
(5)學生完成書中寫字練習,先書空筆順,再觀察每一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點看清難寫筆畫的寫法,然后描紅,最后練習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書寫姿勢)
(6)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予以指導。
(7)利用投影儀進行書寫展評,鼓勵學生多觀察,掌握“橫”“豎”的寫法。
設計意圖:本節課是一年級學生第一次書寫,因此教師的書寫指導必須到位。教師在本環節采用動畫演示、課本觀察、集中講解、教師示范、自由練寫等方法指導學生書寫,并針對關鍵筆畫進行了反復強調,使學生準確掌握所學漢字的書寫,為后續的漢字書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反思
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入學,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本節課我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1、以動畫視頻化解教學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剛入學的孩子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拼音基礎,有些孩子識字量少,又不會拼音,他們讀起韻文來困難較多。小韻文音頻和視頻就解決了這一難題。另外,在寫字過程中,我利用動畫展示生字的筆順,利用動畫突出筆畫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這都起到了直觀示范的作用。學生的感知是清晰的,學生的理解是輕松的,學習的效果是實在的。
2、注重書寫姿勢的指導和要求,為學生夯實基礎。現在的孩子大多不注重書寫姿勢,不注重握筆姿勢,寫著寫著,姿勢就發生了變化。因此,我在寫字指導過程中反復強調書寫習慣,反復糾正學生的錯誤習慣,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語文上冊教案 篇13
教學目的: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飛”、“馬”、“鳥”三個字,認識1 個筆畫“ ”,和五個偏旁“ ”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認識有關影子的一些現象。
教學重點:
1、 學會本課的生字。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 了解有關影子的一些知識。
2、 分清前、后、左、右這幾個方向。
教學準備:
1、 找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師生共同在操場上做”踩影子”的游戲 .
2、 <<影子>>這課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談話揭題,學習“影”。
同學們,上次老師帶你們在操場上做了踩影子的游戲。誰知道什么時候會有影子呢?(學生可能會說:在太陽底下會有影子;燈光下會有影子;月光下會有影子等。)
3、 大家講得都對,你們看一輪紅日當空照,地上有一棟高大的建筑物,旁邊有一影子。(板書:影子)
課件出示:
4、(用紅筆畫出”影”的”彡”)這個新偏旁叫“三撇兒”,它多像建筑物工地上的影子啊。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影子》。
二、自己讀課文,對照生字表畫本課的生字,看看還有什么生字你能用有趣的方法記住它。
三、激疑導讀,整體感知。
同學們,你們想了解有關“影子”的哪些知識呢?帶著這個問題,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四、質疑討論,把握重點、難點。
1、 再讀課文,想想為什么影子有時在前,有時在后,有時在左,有時在右?(課件出示太陽在小朋友前面,影子就在后面。太陽在左邊,影子在右邊。幫助學生理解太陽和人的位置變化了,影子也隨著變化)。
2、 在掛圖上找一找,小朋友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
3、 聯系實際分小組說一說。
我的前面是( ),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面是( ),我的右邊是( )。
4、 為什么說影子是“小黑狗”“好朋友”呢?
(利用課件演示:只要太陽照著,這個小朋友無論走到哪,影子都得隨他前后左右)。
五、指導朗讀,熟讀成誦。
1、 圖上這個小朋友的`表情是怎樣的?(微笑,活潑的)
他為什么會“笑”?(他很喜歡影子陪著他把影子當成了好朋友)
2、 自己讀一讀,注意你也像圖中的小朋友一樣,喜歡影子,笑瞇瞇地讀一讀。
3、 同桌對讀,比比誰讀得好。
4、 全班有感情地齊讀。
5、 (出示配樂課件,圖為文中活動插圖,音樂基調活潑)
看圖表演讀,熟練的試看背下來。
第二課時
一、 有感情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二、 復習檢查字音。
1、 抽讀生字卡。
2、 同桌互相檢查字音。
三、小組合作探討記字形的方法。
1、 說說有哪些記字形的方法。
2、 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記憶字形。
四、指導書寫。
語文上冊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了解物候學的內容、意義、規律和發展前景等有關知識,培養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2、學習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的一般規律來安排文章順序的方法。
3、掌握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4、讀準“翹”“衰”“落”“觀”“差”等多音字。
5、學習說明語言的準確、生動和恰當地運用對偶、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動地有條理地說明事物。
2、學習寫讀書摘要。
3、了解物候知識的掌握和物候學的研究在農業上的重要意義,激發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難點:
本文的邏輯順序及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過《春》和《濟南的冬天》這兩篇課文,還記得里面是怎樣分別描寫小草的嗎?[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春天,小草“嫩嫩的,綠綠的”;冬天草色“暗黃”。從“綠綠的”知道春天到了;從“暗黃色”知道冬天已經降臨。大自然仿佛會告訴我們氣候的信息似的。這是怎樣回事呢?今天學習的《大自然的語言》這篇課文,將給人們解釋其中的道理。
[板書課題]
(二)通讀全文。
同學們課前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對一些難字難詞也已經查閱過字典詞典,下面一起讀讀課文中這幾個字詞。
[利用課文“預習提示”內的5組字詞,讓學生個別讀,齊讀。]
接下來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這篇課文介紹了什么知識?
2、“大自然的語言”比喻什么?
3、對照注解①,說說看,原文標題是《一門豐產的科學——物候學》,課文為什么把它改為《大自然的語言》?
[學生發表意見后教師歸納]
1、課文介紹了物候知識,說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語言”用來比喻無比豐富的物候現象。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把大自然中種、種物候現象比作“大自然的語言”,形象地說明了認識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3、課文把原來的標題改為“大自然的語言”,把大自然擬人化了,顯得生動而有情趣,又很新穎,比直接說“物候學”更容易吸引讀者;也更合乎“科學小品”這類文章的特點。
下面再通讀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標上序號(一至十二),用5分鐘時間快讀一遍,并思考第一道練習題中的4個小題,填寫段的序號。
[學生讀、練后簡要討論。]各小題后括號內應填的序號為
第1題(一至三);第2題(四至五);
第3題(六至十);第4題(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層次,剖析條理。
說明文要把事理說明得清清楚楚,讓人讀了容易理解,就必須講究條理性。請同學們圍繞課文的中心——物候現象的介紹,劃分段落,簡要歸納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題的基礎上,引導討論,然后歸納]
第1大段(一至三段):從一年四季中自然現象的變化說明什么是物候,并進一步說明物候學和它研究的對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說明物候觀測對于農業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項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課文中心明確,條理清晰。請再進一步思考:決定物候現象來臨四個因素的說明順序是怎樣安排的?為什么這樣安排?
[討論后歸納]
說明應有條理,即使是并列的幾個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測,而是要以一定的標準理清條理,依恰當的順序逐項說明。課文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四個因素,是按照從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從空間(七、八、九段)到時間(十段)的順序來安排的,并分別用了“首先”、“第二個因素”、“第三個因素”、“此外”等詞語,表明四個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學習編寫讀書摘要。
同學們通過幾次通讀課文和討論內容、層次,對課文已經大致理解。在閱讀實踐中,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點,或是為了記錄資料,以備日后使用,我們常常會在大致理解內容之后,做一些讀書摘要。摘要,實質上就是對信息進行篩選,要把文章的要點或主要的內容摘錄在卡片或筆記本上。摘錄的形式,可以是分條的提綱,也可以是濃縮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語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話概括。
今天我們先練習最簡單的讀書摘要;從課文中選出一些重要的語句,分條抄錄在筆記本上,構成本文的“摘要”。第一步,先圍繞課文第一道練習中的4個小題,從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關的句子下劃一條曲線。第二步,把這些句子分別摘抄在筆記本上,有時可適當調整語句或在句子前、后加上一些詞語,使表達完整。
[學生練習,完成后相互交換閱看,訂正、補充,加深理解課文內容。再將預先準備的寫有“摘要”的小黑板掛出,供學生參考,但要求不必抄教師做的“摘要”。]
《大自然的語言》摘要
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是大自然的語言。這些自然現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
2、物候觀測應用在農事活動,比較簡便,容易掌握,它對于農業的重要性就在這里。
3、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于四個因素:首先是緯度,第二是經度,第三是高下差異,此外還有古今的差異。
4、物候學研究,首先是為預報農時,選擇播種日期。此外,還利于安排農作物區劃,確定造林和采集樹木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物候條件相同的地區,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的農業發展。
第二課時
(一)交流讀書摘要,加深對課文理解。
〔交流二三人后歸納,鼓勵學生向課外閱讀延伸,經常自覺地做讀書摘要〕
(二)繼續研討寫法。
這篇課文的寫法,除了層次清晰、有條有理這個特點外,還有一個寫法特點也值得理解和學習。說明事物的時候,常常要用舉例子的方法,舉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舉一個,也可以舉兩個甚至更多些。這篇課文在多數情況下只舉一個例子,而說明經度差異對物候的影響卻舉兩個例子。[學生讀課文]舉兩個必要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
說明文中例子舉多舉少是有講究的。讀者容易明白的地方舉一個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舉兩個例子。近海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溫和,如果依次類推,就會誤以為春天也一定來得早,一定溫暖,但是事實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連舉了“大連——北京”和“煙臺——濟南”兩個例子加以說明,使人確信無疑。
(三)理解語言的生動性。
這篇說明文的語言很生動。生動的.說明才能讓人愛讀易懂。先請同學們把第一、二段仔仔細細地輕聲讀兩遍。
[同學們自讀后教師范讀一遍,然后掛上預先準備的小黑板]
1、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回暖。
2、再過兩個月,燕子飛來了。
3、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掉到地上。
4、杏花開了,就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叫了,該及時耕作。
要求學生通過比較對照,指出上述語句同課文中相應的語句有什么不同,啟發學生了解;兩者表達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課文的語句要生動得多
[討論后歸納。]
第1句沒有課文中“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這一句生動。“漸漸回暖”是一般的說法;“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則很自然地運用擬人的寫法,“沉睡”、“蘇醒”兩個詞用得貼切而生動,具體地喻寫了嚴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態。
第2句沒有課文中“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這一句生動。“飛來了”是一般的動態敘述;而“翩然歸來”是輕松、活潑的動態描寫,而且還包含有親切歡迎回到家來的感情。
第3句沒有課文中“……在秋風中籟籟的落下來”這一句生動,“掉到地上”是一般的動態敘述;而“在秋風中簌簌的落下來”則是具體、生動的描寫,黃葉在秋天紛紛落下的情景,仿佛彩色電影的鏡頭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第4句沒有課文第二段中幾個原句生動。那幾句緊扣“大自然的語言”,先后用了比喻、擬人的寫法,還模仿布谷鳥的叫聲,寫成催促農民耕作的話“阿公阿婆,割麥插禾”,比直接說“及時耕作”要新鮮、生動得多。
(四)復習、復述。(略)
備注
1、黑體部分的問題和答案必須抄寫在語文筆記本上。
2、三班和六班的學生參考講過的筆記,原來已經記下來的不用抄寫。原來沒講過的的需要補充在筆記本上。
【語文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上冊教案02-19
語文上冊教案03-05
人教版語文上冊教案06-16
為什么語文上冊教案08-12
蘇教版小學語文上冊教案06-14
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10-28
語文上冊課文教案12-10
上冊《語文園地三》教案06-04
小學語文上冊翠鳥教案06-04
2023上冊語文教案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