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通用21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練習六》安排了如下的內容:處處留心、讀讀背背、寫好鋼筆字、口語交際、學寫毛筆字等五項內容。處處留心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辨別形近字的詞義和用法;讀讀背背,安排學生積累八個成語和古詩《小池》;寫好鋼筆字,要求學生正確、美觀的書寫左右結構的字;口語交際,要求學會鼓勵;學寫毛筆字,安排了書字“裝”、“幫”。
二、教學要求:
1、會辨別詞義和用法,同時區別形近字。
2、熟記八個成語和古詩《小池》。
3、寫好鋼筆字。
4、練習口語交際,學會鼓勵。
5、學寫毛筆字。
三、教學重難點:
處處留心、口語交際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部分
(1)小芳正在調查有關噪聲的問題,她查到了一段有關噪聲的資料。
(2)出示這段語。
(3)自己讀一讀這段話,借助工具書,把每個字的字音都讀準。
(4)指名讀,師生共同正音,齊讀這段話。
(5)在文中畫出下題所提到的詞語。
二、教學第二部分
1、把這些詞所在的句子多讀幾遍。
2、首先我們來區別“需要”和“須要”。
(1)讀讀這兩個詞語所在句子,并想想講了什么意思?
(2)指名讀句子,指名說意思,其它同學補充。
(3)比較一下,“需要”和“須要”有什么區別。
(4)“需要”是要求得到,一般與某個事物搭配,而“須要”則是一定要的意思,一般與“干什么”“怎么樣”搭配。
(5)你能用這兩詞語各說一句話嗎?
3、利用查工具書理解“頻率”“分貝”的意思。
三、教學第三部分
(1)你能幫助小芳編個順口溜嗎?
(2)首先看這四個字,偏旁部首表示什么意思?
(3)讀讀以前學過的`順口溜,找出其中的規律。
即字的偏旁與意思巧妙的結合在一起。
(4)試著給其中一個字編順口溜。
(5)小組合作編順口溜。
(6)互相匯報、交流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2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12個生字。
2、正確讀寫"小鎮、診所、嬰兒、徐徐、凍僵、多余、忠滅、哀鳴、碾雪"等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正確讀寫12個生字
教學難點:
正確讀寫"小鎮、診所、嬰兒、徐徐、凍僵、多余、忠滅、哀鳴、碾雪"等詞語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方法:
導析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課件播放相關畫面:在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沿路人家的燈都亮著,僅僅是為了給一個出診的醫生照明回家的路!這情景多讓人感動啊!
2、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一《寒夜的'燈光》這個感人的故事吧!
(板書課題:寒夜的燈光)
3、學生齊讀課題,圍繞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通順、流利。
2、畫出生字。
(1)學生交流記憶字形的方法。
①加偏旁記憶的字有:
真-一鎮息一一熄至→一致展一一碾
②換偏旁記憶的字有:
珍一一診韁一一僵
(2)指導書寫。
"鎮"是左右結構,右邊"真"里有三橫,不要少寫。
"雜"是t下結構,上面是"九","水"。
"荒"是上下結構",非""亡",不要寫成"~"。
3、交流對生詞的理解。
4、再讀課文,思考: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自由交流)
三、再讀課文,初探故事背景
1、指名讀課文第1-2自然段。
討論:
(1)這兩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寒冷的夜晚,有人請"我"出診)
(2)說說你從文中還讀懂了些什么?
(夜晚很冷;農民家住在偏僻的地方)
2、學生自由讀這兩個自然段。
四、課堂
1、學生之間互相質疑、釋疑。
2、學生自己這節課的學習方法和收獲。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學會本課的生字,認清字形,讀準字音,學會運用。
3、理解關鍵詞,理解課文,感悟作者情感。
4、能仿照詩歌結構,語言風格進行仿寫。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體會詩中蘊含的大地母親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難點:
能根據關鍵詞,理解詩意并仿寫。
課時布置:
兩課時
教具準備:
小黑板自制卡片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讀準字音,了解字形,學會運用。
2、初讀詩歌,交流感受。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春天到了,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到處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面對此情此景,你最想說什么?
引出課題《大地的話》,板書課題。
2、分析課題,提出問題
文章介紹的誰說的話?對誰說的?都說了些什么?
歸納同學提出的問題。
(二)帶著問題讀課文
要求
1、邊讀邊圈畫生字。
2、根據自身的學習方法,學會生字。
3、自學匯報,課堂反饋。
(1)找出注音有誤的讀音并改正過來。
花蕊(ruì)嫌棄(qiān)墜落(duì)
(2)借助字典學會課文中的生詞。
(三)報交流
1、理解“清脆”“精靈”的意思。
2、本文共幾小節?每小節都講了什么?贊揚了大地母親什么精神呢?
3、再讀詩歌,回答問題。
4、小組討論,指名代表回答問題。
(四)帶感情朗讀,試著背誦詩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地母親廣博的胸襟,母親般的寬容與慈祥以及無私奉獻的情懷。
2、朗讀、質疑,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和感受詩歌的.意思。
3、積累語言,能仿照詩歌結構,語言風格進行仿寫。
教具準備:
自制小鳥、草、魚、種子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復習引入
拿著自制的卡片上講臺朗讀喜歡的小節,看誰讀的最棒!
(二)討論
1、拿著你手中的卡片,假如你是他們中的一員,你想對大家說什么?跟俺們講講你的煩惱。
2、大地對他們說了些什么?分別讀相關小節。
考慮:哪些詞語,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1)標出重點詞句。
(2)說一說你的感受。
(3)有感情地讀一讀。
重點點撥:
(1)請到俺的懷里睡,這里有新鮮的空氣,軟綿綿的被。(平安、舒適)
(2)任你在俺胸前飛,這里有落腳的大樹,清清的湖水。(激勵)
(3)俺也要給你足夠的水。(關心、保護)(感受不同,答案不)
3、 導讀出真情實感。
4、師生一起合作仿寫。
假如俺是落葉
(三)學習結尾段,提高認識。
(1)讀本小節,你有什么感受?
(2)聯系上下文補充省略號內容。
(四)帶著感情,大聲朗讀課文。
以第四小節為例仿寫,同桌互讀,誰仿寫的最棒!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其中3個多音字“著zhuó”“轉zhuàn”和“看”kān)及新詞,認讀7個字。
2.學習辨析“同音字”與“形近字”。
3.繼續學習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的方法。
4.朗讀課文。
5.了解課文內容,懂得自覺遵守法規。
二、教學重點
了解小女孩是怎樣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
三、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能夠如此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人,就是一個文明的人”這句話的意思。
四、查閱資料
搜集有關新加坡的資料
五、教學具準備
課件
六、教學課時數
2課時
板書設計
環境小女孩表現
天氣傾盆大雨任憑打濕衣衫
紅燈亮等綠燈亮才過路口
路口無交通警察
無汽車駛過
行人不多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其中3個多音字“著zhuó”“轉zhuàn”和“看”kān)及新詞,認讀7個字。
2.學習辨析“同音字”與“形近字”。
3.讀熟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齊讀課題,什么是見聞?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師:作者到了新加坡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有怎樣的感受呢?相信學完課文,你一定能弄懂這些問題。
二、初讀課文,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11’)
(一)同學們自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二)檢查學生讀書情況。把字音讀正確。
三、檢查自學學習生字新詞:(20’)
(一)讀生字組本課詞語。
(二)哪些字在寫時應該注意什么?
旅留遵
(三)對于哪些字你有好的記憶方法?
(四)多音字組詞。
Zhuó(衣著)zhuǎn(轉身)kān(看守)
著轉看
zhe(看著)zhuàn(轉動)kàn(看見)
(五)選字填空,再說說你發現了什么。64頁。
四、讀課文
提出不懂的詞語。
五、作業:
1、抄生字詞。
2、讀課文。
教學反思:
生字的書寫學生有一點難度,對于多音字的教學方法多樣,學生能夠基本掌握。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9新加坡街頭見聞,齊讀課題
師: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初步體會新加坡城市交通管理得好。
(一)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讀后填空。
一天清晨,下起了傾盆大雨,當時街頭沒有______,也沒有______________,可小女孩任憑大雨把衣衫打濕,也__________________.
(三)讀了這個小故事,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肯定有兩種意見:一是認為女孩模范遵守交通法規,是個高度文明的人;二是認為小女孩太傻了。
三.展開辯論“小女孩究竟是傻,還是一個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是文明的人?”從而深刻了解課文所講明的`意義。
1.正反雙方,馬上要展開辯論了,為了更好地說服對方,你們要從課文中找依據,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做簡單的批注。
2.同樣意見的人自愿結組討論。
3.辯論開始。在學生辯論時,教師適時點播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體會其表達的含義。
△一個穿著普通的小女孩,正站在路口斑馬線的紅燈前,一動也不動地等待著,此刻周圍既沒有交通警察,也沒有汽車行駛。而她只打了一把很小的雨傘,任憑大雨把衣服打濕打透,直到紅燈滅,綠燈這亮起來,才慢慢地沿著斑馬線穿過路口。
(1)生可能抓住既沒有……也沒有……來說女孩傻,也可能抓住這句話說小女孩是個文明的人。
(2)在辯論中師:沒有警察說明沒人看管,沒有車輛通過,說明沒有危險,在沒人看客又沒有危險的情況下仍等到綠燈亮才走,說明她就是一個高度自覺的人。
(3)指導朗讀這句話。
4.小女孩僅僅是新加坡千百萬個城市市民中的一個,你認為其他的人也會像她這樣嗎?請你讀書找出根據。
5.生讀書批注
6.交流。
理解下面兩句話:
“既然紅燈亮著,怎么可以跑過路口去呢?”
(1)這句話什么意思,把它變成句號說一說。
(2)課文中為什么用“?”呢?你覺得哪個標點好。(“?”加強了語氣)
(3)指導朗讀這句話。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讓我們這樣做。”
A你從這句話體會到了什么?“這樣做”“怎樣做?”
B朗讀這句話。
7.聽了吳小姐的話,親眼看了小女孩的一舉一動又親自體會到了新加坡城市的一切,你樣這個城市,這里的人民呢?
新加坡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加坡的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朗讀全文,再次體會這里的文明。
五.作業
(一)自讀課本相關課文讀。
(二)朗讀課文,摘抄自己感受深的句子。
教學反思:
學生能夠理解課文的最后一句話,在學習中感受到,應該自覺的去做,這樣才能是一個文明的人。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5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蜿蜒、依據、突兀森郁”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并領悟按照游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積累好詞佳句。
3.能夠大致復述“雙龍洞”的景象,了解“雙龍洞”的特點;感受大自然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教學重難點]
1.感受溶洞的奇觀,學習按游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并學習如何運用恰當的詞句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2.理清課文的脈絡,感受雙龍洞的特點,尤其是體會“雙龍洞”內孔隙的特點。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分享經歷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優美、壯觀。你們去過哪些美麗的地方?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記金華的雙龍洞》就是作家葉圣陶先生寫的一篇游記。讓我們一起沿著他的足跡去觀賞這神奇的溶洞吧。(板書課題: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并與同桌互讀檢查。
2.請8名同學按自然段先后順序輪流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本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在文中畫出判斷依據。
3.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本文的行文線索:一是作者的游覽順序;二是泉水流經的路線。
4.讓學生默讀課文,按照游覽順序理清作者記敘的思路,并嘗試畫出作者的游覽示意圖。(按游覽順序寫)
5.學生自由舉手匯報交流,理清作者游覽的路線。出示畫好的示意圖,并按圖說清圖意,然后相互補充或糾正不當之處。對照示意圖,找到相應段落再次朗讀。(金華→羅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6.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課文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之情。)
三、品讀交流,深化理解
1.品讀路上的見聞。
2.游覽外洞和內洞。這里重點學習作者如何描寫孔隙的窄、小的特點。
(1)抓住文章細致描寫的部分,讓學生通過朗讀初步體會。
(2)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從、到、沒有、才”等關鍵詞語,讓學生反復品讀重點詞語,加強體會,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的特點。
(3)理解通過“船的小、孔隙的險、自我感覺”三者相結合來突出孔隙的特點的表現手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溫習舊知,導入新課
1.我們來看圖說說作者的游覽過程,再重點講講內洞的情景。
2.文章在講述作者的游覽過程中,運用了許多優美的句子。品讀文中的優美語句,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及作用。
二、整體感悟,劃分層次
1.簡單交代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的內容。
2.根據圖示,對照課文,按照游覽的順序給課文劃分段落,歸納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游覽的時間和目的地。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講路上的見聞。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紅、油桐、山上的沙土、溪流。映山紅開得茂盛、精神,油桐花也很多,粉紅色的山獨具特色,溪流隨著山勢不斷變化。)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介紹游覽洞口和外洞的情景。
(1)洞口可用“寬”字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板書:寬大)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生了什么感覺?(板書:突兀森郁有氣勢)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介紹從外洞進入內洞的經過。
(3)從外洞到內洞要經過一段路,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導學生理解“孔隙”。)
(4)作者用什么方法通過孔隙?(小船)坐這樣小的船通過孔隙說明了孔隙的什么特點?(板書:窄)
(5)坐小船經過孔隙時的感覺是怎樣的?用“”畫出有關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擠壓過來”一句,自由朗讀,讀后問:“擠壓”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這又說明了孔隙還有什么特點?(板書:矮、險)
第五部分(第6—7自然段):介紹游覽內洞的情景。
經過孔隙就進入了內洞,內洞又有什么特點呢?(板書:黑奇大)
第六部分(第8自然段):講乘船出洞。
3.我們跟著作者游覽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了解了洞口、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你有什么感受?
三、整體回歸,學習寫法
1.貫穿全文的兩條線索:一是游覽的順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經的路線:一直緊跟著作者的腳步,起著指引路線的作用。這與作者的'游覽順序正好相反。
2.作者移步換景,情隨景變,既描述出雙龍洞的神奇景色,又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四、情境再現,總結延伸
1.觀看游外洞內洞的視頻。
2.說話訓練:假如讓你當一個小導游,你準備怎樣向旅客介紹雙龍洞呢?(根據游覽示意圖,注意導游的用語。先四人小組練說,再個別上臺表演。)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典型的游記類散文,條理十分清晰,描寫具體生動。教學本課時,在導入部分,我出示雙龍洞剖面圖,讓學生通過示意圖,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及路線。我采用了“找特點,讀特點”的方法,引導學生讀書,談談“孔隙”給自己的印象,并在書上勾畫,找出孔隙窄、矮、險的特點,讓學生反復體會。為了突破難點,讓學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細致描寫的部分,讓學生通過讀初步體會。通過“船小,孔隙險,自我感覺”三者相結合,突出孔隙的特點。讓學生通過前后句子的比較,學習作者細致描寫的方法,讓學生研究作者的寫法,從內容回到語言,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進一步深化。
此次教學,我讓學生先理解,后積累,再運用。將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找特點,讀特點。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并讓學生分清文章主次,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6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認識10個生字,學寫8個字。
2、讀懂課文,了解人物的不同特點,使學生體會作者對邪惡貪婪的人憤怒鞭撻的思想感情,認識真善美,憎恨假惡丑。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故事。
教學難點
了解詩歌中的人物特點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前搜集普希金的有關資料、磁帶、錄音機。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作者,揭示課題。
1、讓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普希金的資料。
普希金(1799—1837),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出身貴族,童年時代開始寫詩。1820年,因《自由頌》等詩篇反對沙皇暴政而被流放。1826年被赦免回到莫斯科。他一生寫了800多首抒情詩和十幾篇敘事詩。共創作了6部童話詩。他的優秀作品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他的抒情詩內容豐富、感情深摯、形式靈活、結構精巧、韻律優美。他的散文及小說情節集中、結構嚴整、描寫生動簡練。他的創作對俄羅斯文學和語言的發展影響很大。高爾基稱之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2、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朗讀。
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答思考題。(漁夫打到一條會說話的金魚,金魚哀求漁夫放了它,并許諾要用貴重的報酬答謝老人。漁夫的妻子老太婆向金魚提出各種要求,金魚一一答應了她。當老太婆提出要當海上的女霸王時,金魚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從前,變得一無所有。)
3、分組分節朗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理清線索。
1、快速閱讀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理清全詩線索。
第1節:交代故事的起因。(老頭兒打魚網上了一條會說話的金魚,金魚哀求漁夫放了它,并許諾要用貴重的報酬答謝老人。)
第2—9節:講述事情發展的經過。(老太婆向金魚提出要木盆、要木房子、要當貴婦人、要當女皇,金魚一一答應。)
第10、11節:講述事情發展的結果。(老太婆提出要當海上的女霸王,金魚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從前,變得一無所有。)
2、按“起因——經過——結果”三部分讀課文。
四、學習生字詞。
1、自由識記。重點注意“磚、奴、檻”的讀音。
2、交流識記方法。
3、指導書寫。“脾”字要注意右邊“卑”的寫法。
五、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提問激疑。
1、復習提問: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激疑:課文中的人物各有什么特點?
二、細讀課文,探究人物特點。
1、自由讀課文。
思考:①課文的人物各有什么特點?
②用“____”標出老太婆提出要求的詩句;用“____”標出老太婆態度變化的詞。
2、討論交流。
(1)研讀描寫老太婆的詩句。
①老太婆向金魚提出了幾次要求?每次的要求是什么?(五次。她向金魚“要新木盆——要木房子——要做貴婦人——要做女皇——要做海上女霸王”。)
②她的態度有哪些變化?(指著老頭兒就罵——罵得更厲害——指著丈夫破口痛罵——打了老頭兒一個耳光——脾氣發得更厲害。)
③老太婆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貪得無厭、兇狠殘暴)
(2)研讀描寫漁夫和金魚的詩句。
①漁夫做了哪些事情?說明了什么?(幫助老太婆做了不安守本分的事。如:幫助老太婆向金魚不斷地索要不屬于自己的物品、權力、地位:要洗衣服用的木盆子;要住的木房子;要貴婦人的.名分;要女皇的地位;要女霸王的權力,甚至要求金魚供她使喚。說明他心地善良,但對老太婆一味遷就,顯得過分軟弱。)
②金魚面對老太婆的要求是怎樣做的?(老太婆提出的前四次要求金魚都一一答應了。當老太婆提出要當海上的女霸王,金魚收回了她的一切。)
3、課文中的幾個人物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么?(老太婆兇狠殘暴、貪得無厭;漁夫心地善良,但過分軟弱;金魚心地善良,知恩圖報,并信守諾言,言而有信。)
4、引導學生了解“大海”在詩中的態度變化和它的象征意義。
(1)用著重點標出描寫大海風浪變化的語句。(輕微地起著波浪——海水發起渾來——海水不安靜起來——海水變得陰暗起來——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風浪,激怒的波濤翻動起來,奔騰、狂吼。)
(2)理解“大海”的象征意義。(詩中“大海”沒有說一句話,但在全詩中它是“正義”的化身。“蔚藍的大海”有強烈的愛憎情感,隨著老太婆“蠻橫無理、貪得無厭”一步步升級,大海隨之變化:輕微地起著波浪——海水發起渾來——海水不安靜起來——海水變得陰暗起來——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風浪,激怒的波濤翻動起來,奔騰、狂吼。它在詩中的態度變化既代表著金魚姑娘,也代表著人世間一切正義人們的共同心聲。)
三、表演故事,深化理解。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生自由組合,自選角色表演全詩。
①指導學生把握詩中不同人物形象的語氣,展開想象,補充情節、補充語言。
②在小組內表演。
③指名表演,評議。
四、總結全詩,拓展延伸。
1、讀了普希金的這首詩,你體會到了什么?(貪得無厭終歸是沒有好下場的。美好的生活要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去創造。)
2、如果請你去和課文中的角色交談,你準備和誰說些什么?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續編故事或改寫課文。
板書設計:
32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老太婆 木盆→木房子→貴婦人→女皇→女霸王(貪得無厭)
罵→罵得厲害→痛罵→打耳光→差點砍死(兇狠殘暴)
漁夫: 心地善良、過分軟弱
金魚: 心地善良、知恩圖報、言而有信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先扶后放的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小組合作學習。
3、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徐帥樸實無華、平易近人、嚴格要求子女,甘為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研讀第二則小故事,幫助學生理解“布衣”的含義,結合人物的情緒變化進行個性化的朗讀。
教學準備:
音樂、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從課題入手,談話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板書課題)課前已經預習了課文,說說這布衣元帥指的是誰?(出示課件)
質疑:你覺得元帥平時的衣食住行會是什么樣?布衣指的又是什么?
引語:徐向前為什么會被稱為“布衣元帥”,我們一起到文中去了解一下。
二、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現在我們檢查一下同學們的讀文情況:邊聽邊思考:1、指出讀錯的字音。2、用心觀察這篇課文與以往所學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師:其實3個小故事表達的都是同一個主題,那就是第一自然段的內容。(課件)這是全文的總起段。在這段話中你覺得哪兩個詞語最能概括徐帥的精神品質。(板書:功高蓋世、樸實無華)能用上這兩個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三、精讀第二個故事《看門老人》
這三個故事中哪個故事充分體現了“徐帥比普通人還普通的布衣情懷”?我們就一起走進《看門老人》請大家看閱讀提示。
(一)默讀“看門老人”這個故事。
(二)畫:新娘在去見徐帥時想到了什么?令她沒想到的是什么?(做好標注)
(三)想:從新娘的想法前后變化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抓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
(四)讀:結合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新娘想法的句子。(讀出自己的感受)學生匯報,老師指導。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8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本課生字。
2 、了解本課內容,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自讀理解,討論交流,朗讀感受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良好的讀書、學習習慣。
2、學習列寧自覺鍛煉意志,培養良好的品質。
3、以讀為主,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聯系列寧走險路的經過,體會最后一段的含義。
教學難點
弄清列寧為什么還要走那條險路。
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字幕投影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背景介紹,倒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預習了關于偉大導師列寧的文章《登山》這一課,這個故事發生在1917年蘇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之前,列寧因從事革命活動被當時的反動政府逮捕,就改名換姓來到波蘭,繼續革命工作。這個登山的故事,就是寫他在波蘭時和波蘭的革命者巴果茨基一起登山看日出的情景。現在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你想知道的.問題和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正音正字。
(1)剎(cha四聲)的剎閃爍(shuo四聲‵)的爍解釋(shi‵四聲)的釋
(2)區分多音字。
剎薄似得
2、學生提出問題,根據學生的發言,老師總結幾個問題。
(屏幕)
1、從哪看出路險?
2、列寧第一次是怎樣走小路的?
3 、課文的題目是登山,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在山上看到的美的景色?
4、下山時列寧為什么還要走那條險路?這兩次走有什么不同?
“一個革命者不應該讓害怕壓倒自己自己,咱們得每時每刻鍛煉自己的意志。”這兩句話應該怎樣理解?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學生四個人一組,自讀以后,針對以上問題進行討論探究。
2、集體交流。
(1)師:列寧和巴果茨基為了看日出,他們只有走小路才來得及。從哪里看出路的險?
生:路寬只能容一只腳,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深淵。“路太窄,又太危險,要經過深淵邊上。”師點評
(2)師:列寧第一次是怎樣走小路的?誰來讀一讀?(生讀,評價讀的怎么樣。)生:列寧動作的詞:貼、扭、不去看、移動。列寧的感覺:“頭暈目眩”。
師:讀這一段你有什么感觸,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師:走完小路列寧的心情怎樣?生:高興、激動。
(3)師:第三個問題明白了嗎?大家一起讀一讀,和列寧一道欣賞美景。(出示幻燈片)(齊讀這一段)使我們感悟到:鳥兒的歌唱,不僅是為列寧看到自然風光而唱,它仿佛為列寧勇敢地走過小路而慶賀,更使人體驗到了“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意境。作者通過景物描寫,抒發了列寧為自己走險路,飽覽到美麗景色而欣喜的心情。
(4)重點理解列寧的話。
師:請學生讀課文,數列寧說的幾句話,怎么理解?生自由回答,老師總結:
A 、列寧坦率承認自己害怕走這條路;B、作為一個革命者,要勇于戰勝困難,而不是回避困難;C作為一個革命者要時時處處鍛煉自己的意志。
第二次走險路,與第一次不同:A、不必走,而列寧仍舊走;B、列寧先走;C、列寧在最先的地方沒有停下來,毅然決然地走了過去。
師:大家齊讀最后一自然段課文。聯系實際,談談你受到的啟發。
四、深化內容,拓展延伸。
1 、師:面對困難不要逃避,你在生活中怎么做的,誰給大家說一說?生自由回答(利用課間改錯題,想玩沒去;幫小同學往樓上提水;雙休日作業一股作氣寫完再玩……)
2 、師:堅強的意志,對與一個人的成功很重要。在生活中我們要像列寧那樣時時鍛煉自己的意志,又要注意安全。我認為這就是作者選編這一課的目的。
最后送給大家幾句名言共勉: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_
對于一個意志堅強的人來說,無事不能為。——海伍德
偉大人物的最明顯的標志,就是他堅強的意志,不管環境變換到何種地步,他的初衷與希望仍不會有絲毫的改變,并能終于克服障礙,達到期望的目的。 ——愛迪生
人最兇惡的敵人,就是他的意志力的薄弱和愚蠢。 ——高爾基
板書設計:
登山
看日出(必須)走險路
列寧回去(不必走)仍走險路鍛煉自己的意志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本課6個生字,學寫14個生字。
2、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
教學重難點
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里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學媒體
收集有關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孟子說過: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這是講中國人做人要有尊嚴。本課中,有一位外國年輕人的身上,也體現了這樣的`做人品質。
二、質疑激趣,引導了解課文梗概
1、接下來,請同學們好好讀讀這篇課文,讀完后想一想,你最想問同學們一個什么問題,并想一想,自己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2、學生各自讀書,思考問題;教師巡回,發現學生的問題。
3、學生提問讓其他學生回答,在回答過程中逐漸學生理解新詞,讀通課文,讀懂課文。
4、讀一讀: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讀比較,從具體語言中體會人物性格
1、縱向比較。
哈默的神態、語言、動作散見于課文之中,比較體會,如,年輕人“臉色蒼白,骨瘦如柴”,可是當食物送到他面前時,他問的是:“您有什么活兒需要我做嗎?”當聽到“沒有”時,他的“目光頓時昏暗了”“喉結上下動了動,說‘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在杰克遜提出先吃飯再干活時,他仍堅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為了加深學生對年輕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啟發學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動。如,當食物擺在他面前時,從他說的話里想象他是怎么的想的,當聽到“沒活”干時,他會怎么想;當杰克遜大叔要他捶背時,他又是怎么想,從而深入體會他自尊自強的品格。
2、橫向比較。
將哈默與其他逃難的人進行比較。同樣是疲倦不堪,饑餓難忍,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勞動換取食物,別人則是“連一句感謝的話都顧不上說,就狼吞虎咽的吃起來。”比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愛,卓爾不群。
四、體悟主題,拓展升華
1、用自己的語言來評價哈默和杰克遜。
2、以《尊嚴的感受》為題寫一段話。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0
一、復習導入。(4分鐘)
1.揭題:請大家把今天所學的課題齊讀一遍。齊讀、評價。
2.復習詞語:孩子們,昨天回家認真完成作業的請舉手。(師評:嗯,我們要養成每天課后認真復習的好習慣。)余老師得檢查一下,你們能夠把大屏幕的詞語都讀正確嗎?
3.回顧課文第一部分
師生接讀課文
請打開課本87頁。昨天我們一塊學習了課文的第一部分。一起認識了課文里兩位主要人物,他們是(板書:臺風和衛星),在波浪滔滔的海面上它們初次在相遇。臺風脾氣可不太好,剛睡醒就大聲嚷道,一二組讀(你是誰……),可小衛星卻鎮定得很,他笑了笑說,三、四組讀(我是……)
二、精讀感悟3-7段。
過度:同學們,小衛星這一笑可惹來麻煩了!狂暴的臺風能繞過他嗎?(不會)你怎么知道的?那臺風緊接下來要說些什么?干些什么?衛星被欺負了嗎?
1.默讀體驗。請同學們輕聲默讀課文3-7自然段,拿起筆用橫線畫出描寫臺風的有關句子,用波浪線畫出描寫衛星的有關句子。想想你從這些句子里你知道了什么,讀懂了什么?
2.自主默讀,師訓堂指導。
3.指名匯報,相機解詞品句。個人指導—小組指導——全班指導
【a.指名匯報】
【b.樹典型,教有感情朗讀。】
(_如果學生朗讀很出色,可請其到講臺前,示范:語氣、動作、神情等。)
(預設1:他讀書很流暢,聲音也很響亮,還很有感情。——師: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啊,你瞧他在讀書的時候,很會抓住“狂怒”這個詞語讀,語氣上用重音強調,表情也十分豐富。這就有是有感情的`朗讀。你也想學學嗎?)相機套上頭飾
小結:看吧,朗讀是十分有趣的。你們可得要把這兩招牢記于心,熟能生巧啊。
【C.鞏固內化,自由朗讀。】
【d.全班交流,指導讀第六段,解詞:談笑風生】
三、略讀8段。
經過一番較量,臺風最后(泄氣逃跑)齊讀第八段。
四、課堂升華,總結。
同學們,在課外收集資料的時候,你還知道衛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有密切的聯系嗎?(衛星電視,手機通訊,衛星定位,)
是啊,本領超群的衛星,你想用句什么話來夸一夸它呢?
余老師也作了首小詩:
臺風狂暴危害大,多虧衛星報告早。跟蹤監視甩不掉,科學防備災難少。
只要你對科學不管的探索和追求,不久你也能夠設計出為人類造福的衛星。下課。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1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為什么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從而懂得母愛的偉大。
3.對比老舍的《貓》,體會兩篇課文在表達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教學重難點]
為什么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從而體會到母愛的偉大。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朋友——母雞。(出示母雞圖片)母雞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動物,說說它給你留下過什么樣的印象。
在老舍筆下這又是一只怎樣的母雞呢?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吧。(師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在學習課文前,老師先來檢查下你們預習的情況,我們先來讀讀這些詞語。(課件出示詞語)全班齊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聽課文朗讀錄音,找出作者對母雞兩種不同的情感態度。
3.學生匯報。(我一向很討厭母雞——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4.生齊讀這兩句話,請你們根據這兩句話把課文分成兩個部分。(指生答)
5.會學習的學生會思考,會思考的學生會提問。讀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
三、學習感悟“討厭母雞”的段落
1.請大家默讀第1—2自然段,思考:“我”為什么一向討厭母雞?
(1)學生匯報,隨機出示句子,邊匯報邊指導朗讀。
(2)理解詞語:沒完沒了、如怨如訴。
2.師問:它真的是一只令所有人都感到()的母雞?生(討厭)
(1)指生讀。(指導朗讀出討厭的語氣)
(2)齊讀。
3.母雞一開始“令人討厭”,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四、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畫出“我”對母雞的態度前后變化的句子,說說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為什么一向討厭母雞,作者后來為什么又不敢再討厭它了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
二、研讀“不敢再討厭母雞了”的段落
1.作者為什么后來又不敢再討厭它了呢?
2.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在課文的第4—10自然段列舉了很多具體事例,請以同桌為單位,小組合作學習。
3.匯報交流一:哪些句子體現母雞的負責?
(1)課件提示“挺著”。
引導理解:“它總是挺著脖兒”,這個樣子看上去好像是在告訴所有的人什么。
(2)課件提示“警戒”。
①母雞如何警戒,找出表示母雞動作的詞語。(做動作)
②想象母雞咕咕地警告什么?(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4.匯報交流二:哪些句子體現母雞的慈愛?
(1)想象母雞“咕咕地緊叫”,那你覺得它在叫什么呢?
(2)引導理解:它為什么要先啄一啄?為什么又放下了呢?
5.匯報交流三:哪些句子體現母雞的勇敢?
(1)根據“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指導理解:為什么大公雞會怕它?
(2)“在夜間若有什么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理解:“頂”是什么意思?它發出那么大的聲音難道不怕黃鼠狼發現,首先就把它吃掉嗎?
6.匯報交流四:哪些句子體現了母雞的辛苦?
(1)“它教雞雛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理解:“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雞一天要教雞雛這么多次,它累不累?但是它怕累嗎?
(2)課件出示:比較“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和“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哪句更好?為什么?(前一句更好,可以看出作者不僅僅喜愛它,還帶著對它的崇敬。)
7.“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雞雛的母雞所有品質的最好濃縮。你認為作者僅僅只是在贊美母雞嗎?他還在贊美誰?(贊美母親)
8.總結:對呀,所有的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都能無怨無悔、默默付出,你能說說你的媽媽為你做了哪些令你感動的事嗎?
9.讓我們帶著對母雞的喜愛,和對媽媽點點滴滴愛的感受,再次齊讀第7自然段。
三、比較《貓》與《母雞》的異同
1.《貓》和《母雞》這兩篇課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寫小動物的,它們在情感表達方面分別有什么特點?
明確:在情感表達上都是對小動物的喜愛,《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從始至終都是一種喜愛之情;而寫《母雞》則寫了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后的強烈對比,加深了對母愛的贊頌。
2.除了情感表達方面,兩篇文章在寫法上還各有哪些特點?
明確:
(1)兩篇文章的結構都非常清晰。(2)在敘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于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時,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3)表現小動物特點時,用事實說話,通過點滴小事的具體生動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4)在語言的.運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貫的樸實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在《母雞》中,運用的幾乎都是群眾口語,有著濃郁的“京味兒”,讀這些文字時,使人感覺不是在讀,而是在聽街坊鄰居說,是那樣的生動鮮明而又通俗易懂。
[教學板書]
14.母雞
討厭—母雞—不敢討厭
無病呻吟勇敢、負責
欺軟怕硬慈愛、辛苦
拼命炫耀偉大
[教學反思]
《母雞》這篇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讀書體會,對比《貓》的寫作手法。
教學中,我還抓住重點句來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從“討厭”到“不敢討厭”,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學習,理解作者為什么討厭母雞。然后,重點理解作者為什么不再討厭母雞,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明白為什么用“不敢”,讓學生理解因為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人物語言、動作和外貌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
4、憑借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體會愛因斯坦對科學事業的執著追求,學習他謙虛好學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愛。
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
2、體會愛因斯坦熱愛科學事業、謙虛好學的品質以及小女孩的活潑率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1、了解愛因斯坦。設問:愛因斯坦是誰??
(出示文字資料:愛因斯坦(1879—1955)德國人,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他的相對論對世界科學史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物質粒子可以轉變為巨大能量的理論,已由原子彈、氫彈的威力得到確證。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被確認為整個人類歷史上的科學巨人。)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有關愛因斯坦的課文。(板書課題:愛因斯坦與小女孩)
3、設疑。齊讀課題后提問:看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小女孩是個怎樣的人?他們倆是怎么認識的?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與一個小女孩之間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從中又可看出愛因斯坦是個怎樣的人?)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看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2、檢查自讀情況: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愿意讀哪部分就讀哪部分,我們其他同學可以來當小評委。
(指名分節朗讀課文,相機正音再讀)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
評議:請我們的小評委們作一番評議吧!當然,可以是值得表揚之處,也可以指出欠缺的地方。
讀的同學很認真,聽的同學也真不賴!
3、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發表觀點。
(指名交流課文大意)
4、他們之間有過幾次交往?(三次)請大家速讀課文,找出愛因斯坦與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交流:一遇(1—3)二遇(4—5)三遇(6)
那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又寫了什么呢?
三、再讀課文,感悟欣賞
1、請大家再讀讀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話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話,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的。(學生自由朗讀)
(出示四句話:①1940年的一個下午,一個12歲的小姑娘邊走邊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來的一個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愛因斯坦在路邊等待放學回家的小姑娘。
④從此,小姑娘每天放學回家,都要到愛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指名交流(從“時間先后順序”、“不同情況下見面”、“關系越來越密切”等方面交流)。
教師相機評議(如“你讀得很仔細”、“你很會動腦筋”)
板書如下(用箭頭表示關系):
撞(愛因斯坦遇小女孩)等
聯系前三句,最后一段的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呢?
(出示句子:④從此,小姑娘每天放學回家,都要到愛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他們最后熟悉到了什么程度,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每天……都……坐坐)你看到他們倆在做些什么呀?
板書:教穿戴
教放東西和布置房間
教數學作業
2、大家真會讀書,能邊讀書邊思考,下面我們要通過朗讀來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通過朗讀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請大家再讀課文,自由選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反復朗讀,看看能讀出哪些新體會?
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時間的先后順序)
(學生自找、自讀、自練,準備交流)
3、咱們來交流一下讀后的體會(指名交流談體會,相機出示有關句子)
句1:聽了這話,愛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窩里突然放射出溫柔的目光,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裝束,兩手一攤,肩膀一聳,沖小姑娘做了個鬼臉:“你說得對,我是不會對付衣服鞋子這類玩意兒,但愿你肯教我。”
句2:“我說也是嗎,瞧你,穿衣服還不會呢,怎么談得上偉大?”
句3: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長,,整個人就像裹在一張大被單里,腳下趿拉著一雙臥室里穿的拖鞋。
句4:他一邊埋頭走路,一邊像是在思考著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頭沉思。
問題設計:讀了這句,你體會到了什么?他的目光那么溫柔是因為聽到了小女孩在說(出示句2,引說)小女孩認為(引導生為反問句換個說法)對此愛因斯坦感到很欣慰,因為他也需要一種平等的交流,他認為自己碰到了知音。那么,試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偉人又該是怎樣的呢?(衣著整潔,知識淵博,完美無缺的)而眼前的愛因斯坦的裝束卻是(出示圖片,引說“衣衫不整”)能結合上文說具體些嗎?(出示句3)你能演示一下愛因斯坦當時的言行舉止嗎?(指名表演)你認為他會對付的又是什么呢?怎么對付的?(出示句4,補充有關資料:愛因斯坦就是這么一位惜時如金的人,他幾乎分分秒秒都用來探索自然奧秘:年輕時的他推著兒子的小車在街頭邊走邊思考問題,差點被馬車撞了;在橋頭等一位學生時,掏出紙進行計算,雨水淋濕了他的衣服也沒有覺察;躺在病床上,朋友問他最需要什么?他雙眼閃亮,低聲說:“我現在只希望有幾個小時時間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讀到這,你想對老人說些什么?又想對小女孩說句什么話?
(板書:善良可愛平易近人天真活潑樂于助人)
多么可敬可愛的老人,態度又是那么的誠懇,讓我們再次來感受一下吧(齊讀這句)。
4、同桌準備分角色選讀其中一次相遇。
哪一桌愿意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當評委。
四、小結
我們只讀了一節課,大家就有這么多的感受和體會,相信通過下一節課的朗讀,定會讀得更好,定會有更多的收獲的。
愛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偉大的人呢?這個問題我們放在下節課討論。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說說你對愛因斯坦的了解。
2、一個世界上很有名氣的科學家和一個12歲的小姑娘,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長期相處,成了好朋友)
二、精讀訓練
(一)快速通讀全文,用“——”畫出描寫他們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據學生的交流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個12歲的小姑娘邊走邊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來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愛因斯坦在路邊等待放學回家的小姑娘。
(1)讀讀三句話,說說有什么新發現。
(2)“撞”——“遇”——“等待”說明什么?
(從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說明什么?
(時間在推移)
“隨著……愛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從三句話中體會到的內容說一說。
(4)指導朗讀這三個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詞語。
2、讀到這里,你還想知道什么呢?
(愛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二)精讀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讀第一段。
(1)用“——”畫出寫愛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出示:老人蓄著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雙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窩里,長著一頭蓬亂的灰白頭發。
A、照樣子寫詞語:短而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你覺得這是怎樣的一個人?
(2)用“~~”畫出寫愛因斯坦動作的句子。
A“一邊……一邊……”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B、齊讀。
(3)提問:小女孩第一次遇到愛因斯坦,她怎么會想到“這個人簡直就是從我的童話故事書里走出來的”?讀課文,用“因為……所以……”說說原因。
(4)學生回答后,指導朗讀寫愛因斯坦外貌和穿著的句子。
出示:女孩望著老人,只見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長,整個人就像裹在一張大被單里,腳下趿拉著一雙臥室里穿的拖鞋。
A、照樣子寫詞語:又肥又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從這段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體會愛因斯坦在外貌、穿著上很不講究。)
C、指導朗讀寫愛因斯坦穿著的句子。
2、當小女孩把這件事告訴父親后又怎樣呢?教師引讀父親的話。
3、什么叫“納悶”?(因為疑惑而發問)小女孩為什么“納悶”?
4、根據回答出示:
這個連衣服也穿不整齊的人,怎么能是“最偉大的'人”呢?
把反問句換一個說法(這個連衣服也穿不整齊的人,不可能是最偉大的人)
5、引發討論:你認為愛因斯坦是不是一個最偉大的人呢?說說理由。
6、分角色朗讀這一段。(由三名同學分別讀愛因斯坦、小女孩、父親的話)
7、小結:這一段寫小女孩一遇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潛心科學研究事業,不拘生活小節的偉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關愛孩子,樂于和孩子相處的一顆童心。
小女孩天真好奇和訥悶不解
父親對愛因斯坦的由衷贊嘆
(三)精讀第二次相遇部分
1、過渡:小女孩第一天遇到愛因斯坦,第二天他們又遇上了。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樣的呢?
2、找出課文中有兩個“仍是”的句子。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頭沉思。
(1)讀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體描述愛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頭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說的哪句話?(“他一邊埋頭走路,一邊像是在思考著什么。”)
(3)說說“一面……一面……”體現了什么?(都是表示一個動作跟另一個動作同時進行)
3、找出這一段中愛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對話,同桌分角色讀一讀。說說從這一段對話里讀懂了什么?
(愛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認自己是偉人,還請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關的語句進一步體會。
4、分角色讀第二段。
5、引發討論:你認為愛因斯坦是不是一個最偉大的人呢?說說理由。
這一段說的是小姑娘二遇愛因斯坦,教給愛因斯坦穿戴要領。
(四)精讀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讀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愛因斯坦的情況。寫了哪兩點?
(愛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齊齊,小姑娘教愛因斯坦收拾房間)
2、從那些詞語句子中反映出愛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齊齊?
(從“小姑娘簡直嚇了一跳、整個變了一個人、年輕了20歲”等語句體會愛因斯坦“穿戴整整齊齊”。)
3、什么叫“一塌糊涂”?(亂或糟到不可收拾)愛因斯坦的工作室內怎樣亂?
4、分角色讀第三段
5、引發討論:你認為愛因斯坦是不是一個最偉大的人呢?說說理由。
“仍”字說明了什么?(說明過去就是這樣)
有詳有略
注意避免重復的寫法
愛因斯坦是一個謙遜和平易近人的人
偉大而又平凡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借助工具書和聯系上下文讀懂詞句、積累語言。
3.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夏天獨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課前準備:
制作介紹天山美景的多幅圖片及相應文字的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初識天山,引入課題
1.師:在我國西北邊疆,有一條連綿幾千里的大山脈,那就是天山。它橫貫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之間,把廣闊的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它終年積雪。盛夏,茫茫戈壁灘上雖然暑氣逼人,但一進入天山,便涼爽宜人,是另一番天地了。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天山山脈,去領略那奇異風光。
2.師:(課件呈現)這就是咱們祖國的天山,這盆地,這谷地,這山林,是不是已經吸引了你的眼球了呢?就讓我們翻開書本,去盡情地讀讀課文吧。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初識天山美景,產生強烈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真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然后把七月的天山最吸引你的段落多讀幾遍,想一想作者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學生充分讀課文,并交流初讀所得。
(1)師:把你最喜歡的一段話讀給大家聽。
(2)學生展示自己的朗讀。教師指導學生把語句讀正確,讀流暢,并引導學生說說三個段落分別展示了哪三個不同的畫面。
①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流。(讀時注意讀準“白緞”的“緞”,“山澗”的“澗”,“俯視”的“俯”,讀準多音字“飲”。)
②天山密林幽靜的美景。(讀準“白皚皚”的“皚”,“馬蹄”的“蹄”,“濺起”的“濺”,讀準多音字“重”。)
③天山深處的景象。(讀準“綿延”的“延”,“離鞍”的“鞍”。)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意在通過學生的自讀發現,掃除閱讀阻礙,以獲得對課文的整體性了解。教師的隨機檢查,要落實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整體感知課文。)
三、再讀課文,展示畫面
1.師:同學們,你們已經走進了天山,也看到了那一幅幅奇異的風光畫。請你再仔細讀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怎么說的?你又想說些什么呢?
2.學生默讀課文,并在段落旁寫上自己想說的一個詞、一句話。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初步感受。
3.交流、評價。
4.引讀。
①天山是那樣的充滿生機。我是從“……”讀出來的。(學生接讀)
②天山正是有了雪峰、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流,才會有秋天般的涼爽。我是從“……”發現的。(學生接讀)
③天山是那樣的幽靜,那樣的相映成趣。我是從“……”感受到的。(學生接讀)
④天山真像一個巨大的春天花園啊!我是從“……”感受到的。(學生接讀)
(設計意圖:問題引路,再讀課文,并寫上自己的點滴印象和感受,為研讀課文、品讀天山美景預做“熱身”。)
第二課時
一、研讀課文,細品美景
1.師:是呀,天山是那樣的生機勃勃。請同學們再次輕聲讀一讀課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作者又是怎樣把這些景物呈現在我們眼前的?
(1)學生潛心讀文,邊讀邊思。
(2)交流品味。
①這一段話中作者寫了雪峰、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流,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天山既是寂靜的,又有著無限的生機。(從內容的把握上去評價)
②這一段話中作者用了許多比喻,把雪峰比作白緞,把雪峰間的云影比作花朵,把雪水比作銀鏈,把浪花比作白蓮,多么形象,多么生動,我眼前的這些景物變得栩栩如生了,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從寫法的理解上去評價)
③這一段話中有許多好詞,用得很巧妙,很準確。如“拋”這個詞就直接寫出了天山的涼爽;“飛瀉”這個詞寫出了雪水直流而下的氣勢;“匯成”這個詞又寫出了溪流的湍急。(從用詞造句的感悟上評價)
④這一段話作者寫得很有條理,從高處的藍天、雪峰寫到低處的雪水和溪流;從遠處的戈壁灘寫到近處的飲馬溪邊。(從布局謀篇的發現上評價)
2.師:同學們學得可真好,不但把課文讀懂了,還有自己的體驗、感悟和理解,與天山來了一次近距離的接觸。相信大家同樣能學好第3、第4兩個自然段。現在各小組圍繞下列要求展開學習:讀一讀,說一說,品一品。
(1)學生按四人小組展開合作學習,教師巡回參與并指導。
(2)分組展開交流;點評合作學習情況,作如下歸納。
①第3自然段:內容——天山密林幽靜的美景;寫法——比喻;用詞造句——用“漏”而不用“照”;謀局布篇——從近到更近。
②第4自然段:內容——天山深處的野花;寫法——比喻、排比、反問;用詞造句——“柔嫩”、“柔美”、“矯健”、“精神”;謀局布篇——從更近到深處。
(設計意圖:在教材的.處理上,把第2自然段作為學生閱讀的重點,引導學生潛心會文,與文本展開充分的對話,既從內容、寫法、用詞等方面深入地閱讀課文,同時也品味了天山美景。而第3、第4兩個自然段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先前的學習方法得到運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略讀課文的課型特點。)
二、美讀課文,體會寫法
1.再自由讀課文,相信你一定會把這夏天的天山獨特的風光從你的讀中表現出來,注意把一些好詞佳句讀得更有味。
2.學生誦讀課文。自由讀、同桌讀、展示讀。師生評價。
3.師:同學們,我們把這么美的天山讀出來了,也發現了作者是如何把天山的美景表現出來的。現在我們再從以下幾方面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
①從重點詞中感受。如“拋”、“飛瀉”等詞的準確性、形象性。
②從重點語句中感受。如作者豐富的想象、確切的比喻。
③從段落、全文上感受。作者用了移步換景的方法,從高到低,由遠及近來寫景。
(設計意圖:以讀悟情,以讀悟法,這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方法,情感目標的達成還得依靠朗讀,表達方法的學習還得引導、滲透。這是真實的語文課堂。)
三、閱讀整理,寫法遷移
1.背誦自己喜歡的一個或幾個段落,感受文中那天山夏天的奇異風光,積累文中的優美語句,增加文化積淀。
2.課外嘗試用想象、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來寫一處自己熟悉的景物。
(設計意圖:積累是為了更好地使用,有了積累和悟得方法,再學以致用,這是閱讀教學由吸收到表達的具體體現。)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4
教學目標:
1、感受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學研究上的精神。
2、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理解“支撐”等9個詞語的意思;初步學會用“只有……才……”等寫句子。
3、能根據提供的情節復述課文第一、二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簡介竺可楨生平
二、初讀課文
1、學生通讀課文,遇到帶拼音的生字,多拼讀幾遍
2、指名朗讀全文
3、竺可楨是一位怎樣的科學家?(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說,不要求說得很完整)
三、學習詞語、生字
1、比較形近字:篇——騙——偏——扁。注意“融”的左下部分
2、理解“與世長辭、山桃始花”等詞語的意思。
四、指導分段
1、課文介紹了竺可楨哪些事例?分別是哪幾個自然段?
2、自由討論分段,說說分段的理由。
五、學習課文第一、二段
1、朗讀第一段,思考:竺可楨在去世的前一天還在干什么?劃出寫竺可楨動作、神態的詞語。
2、討論交流,指導感情朗讀。
3、自由朗讀第二段,思考:竺可楨是怎樣觀察大自然的變化,記錄大自然的筆記的?
4、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詞語:平時,重病
5、指導朗讀“竺可楨就像一位在大自然……每一個變化。”
6、指導理解第四自然段。
“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楨可能會記些什么內容呢?
六、布置作業
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請學生讀課文
2、說說課文怎樣分段
3、每一段各講了什么?
二、學習第三、四段
1、學習第三段
(1)默讀課文,概括這一段內容。
(2)指導朗讀第六自然段。
研究句群:“他從街道旁……看到第一只南來的'燕子……”
自由讀讀句子,發現這一組句子有什么特點?
為什么要寫“第一片、第一聲、第一只”呢?
作者寫了樹上的綠葉,水中的蛙鳴,空中的燕子,竺可楨還可能觀察到什么?(請學生仿說句子)
學生讀句子,試背句群。
2、學習第四段
(1)讀課文第四段,說說這一段寫了什么。
(2)理解“幾十年如一日、精心、凝聚”等詞語的意思
(3)學生自由朗讀這一段的內容
三、總結全文
1、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竺可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氣象科學的研究上?
2、你讀了課文,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背誦
1、學生自由朗讀
2、點名讀,你覺得讀得的一部分來讀
3、其他學生評議
4、教師提供一些情節,指導學生復述課文第一、二段
5、指導背誦竺可楨步行上班觀察大自然變化的句子。
五、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本中的作業,有困難的可以舉手提問。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5
教學目標
1.借助批讀語,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文章框架,整體感知華山的險。
2.運用賞析詞句的方法,抓關鍵詞句,體會作者寫法的精妙,進一步感受華山的險。
3.將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讀中,讀出自己的感受。
4.從文中得到啟發,感受到挑戰困難,戰勝自我,會有所超越,品味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
1、從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中感受到華山的險。
2、在關鍵詞句旁試著批下自己獨特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談話引入課題。
2.回顧批讀文的學習方法。
二、學習批讀,理清脈絡
1.問:
齊讀第一處作批,體會問的精妙。
2.第二到五處作批:
抽生讀,談這幾處旁批的`發現;教師點出這是概括式旁批,滲透作者的寫法。
3.交代學習任務:
這節課將重點用賞析詞句的方法去批讀。
4、師范讀全文,學生勾畫好詞好句。
三、賞析旁批,體會情感
第二段:
1.自讀第二段,思考:哪些詞句能體現華山的險?用相關符號做記號,在結合上下文寫感受。
2.交流展示,重點理解:“峭壁林立,橫空出世,夾,龜縮”,體會山路的險,相機指導朗讀。
3.教師小結。
第三段:
1.繼續運用剛才的方法賞析描寫華山險的詞句。
2.學生展示,交流。教師抓住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引導學生細細品讀。
第四段:
1.激情談話創設情景:當你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征服華山時,你想說什么?想喊什么?盡情表達自己的感受。
2.作者怎么寫的?齊讀最后一段。
3.出示課件,學生欣賞華山美景。
4.齊讀課文已有的旁批。
5.寫自己的感受、想法,交流。
四、總結升華
在生活中做強者,去品味更多挑戰的快樂。
板書設計
7 華山的險
華山天下險 山崖險
山路險 贊嘆 熱愛
峰巒險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6
教學目標
1、自主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句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麗,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邊讀邊想象,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
教學過程
一、欣賞雪景,質疑導入
1、配樂欣賞松坊溪雪景圖,導入課題,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3、帶著你的疑問,讓我們和作家一道去感受松坊溪雪景的美吧!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松坊溪的雪景,讓作家郭風印象深刻,他用非常優美的文字記錄了那片雪景。讓我們來讀讀他的作品,讀了課文,松坊溪的雪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邊讀邊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雪的?先寫(下雪)時的景色,再寫(雪止)時的景色。請同學們打開課本,開始欣賞美文吧。
3、課文哪些段寫下雪時的景色?哪些段寫雪后的景色?
三、研讀課文,感悟景美
(一)研讀“下雪了”一層。
1、自由、有感情地朗讀描寫雪中美景的段落,一邊讀一邊想象,然后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讀給你的同桌聽聽,最好能講講喜歡的原因,互相交流一下學習感受。
2、朗讀、交流。
剛才大家讀得很認真,交流得也不錯,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現在咱們在全班交流。
根據學生交流的順序分別投影重點句子點撥:
(1)“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蘆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帶絨毛的種子一般的雪,在風中飛舞。”
課文把在風中飛舞的雪比作柳絮、蘆花、蒲公英帶絨毛的種子。連用三個比喻寫出了雪花輕、柔而潔白的特點,還寫出了雪下得很大,雪在空中飛舞有許多種姿態。
帶著你們的體會再來讀句子。抽讀。學生相互評價,是否讀出雪花的美、雪的大。再全班讀。
(2)“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都覆蓋著白雪了:
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飲水;好像有兩只白色的獅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幾只白色的熊,正準備從溪中冒雪走上岸。”
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增強了動感,把溪石寫得栩栩如生。
溪中的'大溪石和小溪石上都覆蓋著白雪,還會像什么呢?展開你們想象的翅膀,看誰想得最美妙。
(3)“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來的橋,搭在松坊溪上了。”
想象白玉雕出來的橋是什么樣子的。這樣比喻有什么作用?(石橋落滿雪,潔白如玉,描寫出了雪中石橋的美麗。)
(4)你們看,置身于這么美的雪景中,你們的心情會怎么樣?
指導讀“下雪了……落在松坊溪上了”,讀出歡快喜悅之感。
(二)研讀雪后美景一層。
讀書是做“學問”的,邊學邊問,邊讀邊動腦。讓我們來看看描寫雪后景色的有關段落,把你喜歡的句子寫一寫、讀一讀、背一背,讀出你的感受來,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來。
重點研讀:
1、“我看見溪中有一個發亮的白雪世界。”“發亮的白雪世界”是指遠山、石橋、溪石的雪影倒映在溪水中的美麗景象。溪中映著雪白的世界,雪白的世界又在溪水旁,不禁使人想到“這樣的山倒映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圍繞著這樣的山”的句子。這樣美麗的畫卷足以和桂林山水媲美。這不就是一幅畫、一首詩嗎?真是“畫意在眼前,詩情在心中”啊!詩一般的文字怎么能讓它只躺在書里呢?讓我們美美地讀讀吧。配音樂朗讀第9段(詩情畫意,無限深情)。
2、水中還有小生靈呢,溪魚又有什么特點?(多、美、活。)
小魚兒們是那么漂亮,那么活潑。同學們,如果將你們自己想象成這一條條小魚兒,那么你們在這么美麗的溪水里暢游,心情會是什么樣的?你最想對你的家園松坊溪說什么?
3、為什么寫雪后景色要寫溪魚呢?
這樣描寫使靜中有動,寒中有暖,潔白中有色彩,嚴寒中蘊含著生機。魚兒們使這原本恬靜、雪白的世界變得豐富多彩了。魚兒們,你們繼續向前游吧,去飽覽松坊溪周圍無限的冬日風光吧。你們又看到了什么呢?又能聽到什么呢?請寫下來好嗎?
4、交流賞析。
5、同學們寫得真棒,讓老師身臨其境了,仿佛看到一幅幅美麗的畫卷,真不知道該用什么話來表達此刻的心情,這樣吧,請允許老師用作者郭風的一首散文詩來表表心聲吧。(師讀散文詩)
四、積累拓展,讀寫遷移
1、這么美的雪景,這么生動的文字,讓我們牢牢地記在心里吧!選擇你最喜歡的句段讀背。
2、教師配樂讓學生有感情地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3、師生交流課前搜集的其他寫雪景的詩文或作家郭風的作品,課后可辦成小報。
板書設計
8 松坊溪雪景
下雪了:雪花 輕盈柔美
溪石 千姿百態
石橋 潔白如玉
雪止了:村莊 溪水 溪魚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7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描寫年輕人的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里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教學重點:
培養獨立理解課文的能力。
教學難點:
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和語言的句子中,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杰克遜大叔對女兒的談話中,認識到這種自尊的可貴。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自學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興趣。
同學們,你們想成為富翁嗎?(想)
誰能給老師說出幾位世界首富的名字?(比爾蓋茨......)
他們是怎樣成為世界首富的?
老師通過講故事,最后點出"尊嚴"一詞。
二、點上探究,體驗"尊嚴"的內涵。
通過故事,學生知道了成為富翁必須具備的條件--也就是尊嚴的內涵。
聚焦點一:一個信念——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1.老師開始講故事,并把難理解的詞、不認識的字隨機板書,學生反復讀并理解。講述內容:"從頭......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停下來設置問題開始辯論)
板書:沃爾遜、逃難、面呈茶色、疲憊不堪、狼吞虎咽
2.問題: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
觀點一:連一句感謝的話也顧不上說,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觀點二:不吃,堅信勞動得來的才是自己的。
(一)支持第一個觀點的同學,一起討論。
討論結果可能是:
1.不吃白不吃。
2.死要面子活受罪。
3.這個時候是選一張臉,還是選一條命。
4.吃完有了力氣再干活。
(二)支持第二個觀點的同學,一起討論。
學生討論結果可能是:
1.人活臉,樹活皮,人的面子重要。
2.勞動得到來才是自己的,不勞而獲雖然活下來卻像個乞丐。
3.寧愿餓死不吃白食。
4.吃完不讓干活呢?]
(三)兩組開始辯論。
學生辯論時,教師首先應尊重他們的獨特感受,同時捕捉有代表性的信息進行價值取向的引導,如"勞動得來的才是自己的"這種說法十分符合孩子的認識水平,會有很多同學表示贊同。可以組織討論:人該不該有這種信念,讓學生聯系實際(自己父母的勞動)充分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一個信念。"
聚焦點二:一種品格——堅強的毅力
1.老師接著講故事,并把難理解的詞、不認識的字隨機板書,學生反復讀(目的是讓學生和文中情感進行碰撞)
故事內容:"只有一個人例外……我再給您派活兒"
(停下來設置問題辯論)
板書:臉色蒼白、骨瘦如柴、目光灰暗(理解完反復讀)
2.問題:如果是你,你該怎么辦?
觀點一:吃完再干
觀點二:干完再吃
(1)支持第一個觀點的同學,討論自己的理由。
(老師設想:通過上一步的引導,大部分學生不會選這組)
[估計理由:吃完再干有力氣.......]
(2)支持第二個觀點的同學,討論自己的理由。
[估計理由:
1.吃完不讓干呢?
2.自己既然有堅定的信念,就應該干完再吃。]
(3)兩組開始辯論,辯論時教師捕捉雙方有價值的信息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的價值取向。人都這么餓了,先干活會很累的也干不好,這就需要人有堅強的毅力——一種品格。
隨機引出第三個話題:這活該不該認真干?
聚焦點三:一種態度——做事認真
1.老師接著講故事,邊講邊板書難理解的詞、不認識的字。
(根據上面辯論,讓學生和課文主人公對照的過程)
故事內容:"不,我現在就做……完"
板書:贊賞、愜意、羨慕、尊嚴(理解完反復讀)
2.問題:什么是尊嚴?
聚焦點四:富翁=尊嚴
1.翻書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并互相檢查。
2.互相交流、互相研讀,畫出重點詞、句。
3.討論什么是尊嚴?
(通過討論問題,讓學生基本達成這樣一個共識: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那些擁有豪華的物質享受或百萬金錢的人,而是擁有著尊貴的人格魅力、相信勞動才能創造財富的人。這樣的人的貧窮只是一時的,他會靠自己的尊嚴,憑自己的雙手一點一滴的把財富創造出來,成為既有物質財富,又有精神財富的富翁。)
三、課文內化,使"尊嚴"成為學生的行為。
簡短的故事告訴我們:勞動可以創造美好的生活,形成一個人獨特的人格魅力;勞動更能推動歷史的進步。我們應該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好的生活。
四、作業。
運用本班圖書、電腦,小組共同完成小論文《談"富翁"》。
五、學生進行信息收集。
1.世界首富的故事
2.石油大王哈默的資料
六、板書設計。
一個信念——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一種品格——堅強的毅力
一種態度——做事認真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8
學習目標:
1、會認“娶、逼”等7個生字,會寫“淹、官”等14個字,正確讀寫“管理、田地”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西門豹是怎樣勇于破除迷信、為民除害的,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學的教育。
課前準備:
1、收集關于西門豹的資料。
2、投影片。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觀察掛圖(或播放課件),說說圖中人物及其神態、動作。
2、揭題談話。你知道西門豹為老百姓做了哪些好事嗎?是從哪里知道的?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讀準字音。“綢”是翹舌音,“尚”是后鼻字,“麻煩”的“煩”讀輕聲。
認清字形。“渠”是上下結構,“灌”是左右結構,不要和“罐”相混,注意“溉”與“概”的區別。
2、自讀課文,想想課文講的是件什么事,這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是怎樣的。
讀后小組討論、交流。教師相機輔導,理清課文脈絡。按“摸清底細、破除迷信、興修水利”的.提示,找出課文中相應的部分。
三、課文釋疑,學習“摸清底細”部分(第1~9自然段)
1、帶著問題默讀。
問題:西門豹到了鄴這個地方以后是怎樣“摸清底細”的?讀后開展合作學習,共同探討四次問答的內容。
2、在學生自讀、討論及教師點撥的基礎上,概括出西門豹四次發問的主要內容
(1)了解原因。
(2)了解作惡的壞人及其頭目。
(3)了解受害者。
(4)了解漳河的情況。
3、分角色朗讀四次對話。
4、引導學生探究。
(1)從哪里可以看出西門豹已“摸清底細”?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2)西門豹說“河伯還真靈啊”,你認為他真這么想嗎?為什么?
(3)西門豹說“我也去送送新娘”,他真的是去“送”新娘嗎?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19
一、說教材: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復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并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文中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能激發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拓寬視野,并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于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正確讀寫“蝙蝠、清朗、捕捉、飛蛾、蚊子”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與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3、激發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形成運用科學為人類造福的價值觀。
三、說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科學家的實驗過程,正確讀寫12個生字。 難點是:弄清蝙蝠探路和飛機空間安全飛行的聯系。
四、學法指導:
本課教學重點采用學生自讀自悟的方法,用多種形式理解課文內容,并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試驗與原理,鼓勵學生大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
五、教學過程:
(一)從課題入手,激發學習興趣。
出示課題《蝙蝠和雷達》,簡介“蝙蝠”和“雷達”后質疑:蝙蝠和雷達兩者一為動物,一為電子設備,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其中的奧秘。
(意圖:通過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主動地獲取知識。)
(二)初讀課文,找到聯系。
請學生自讀課文。教師提出要求:
1、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讀得正確、流利。
2、從文中找出能簡要概括蝙蝠和雷達關系的句子。(引導學生找到文章第二自然段的語句回答:在漆黑的夜里,飛機怎么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
(意圖: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初步理解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合作閱讀,理解“試驗”。
1、人們到底是怎么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的呢?先來了解蝙蝠飛行的特點。(課件出示“閱讀一”)
思考:蝙蝠飛行有什么特點?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
(意圖: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從而做到平時用語準確。)
2、難道真是蝙蝠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所有物體嗎?為了弄清這個問題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做了試驗。哪幾自然段寫“試驗”?做了幾次試驗?(指名回答)
3、讓我們也來當回小科學家,隨著課文與科學家一起去做試驗好嗎?學 生默讀文章4——6自然段,然后教師出示課件,學生與教師一起做試驗。(意圖:這樣設計,是想通過試驗激起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4、出示表格,讓學生根據先前的試驗填表。
(意圖:這樣設計,是為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5、引導分析三次試驗得出的結論,理解“配合”,體會用詞準確。(出示“閱讀二”)
(四)自主閱讀,訓練語言。
1、現在你最想知道什么?(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引導學生自 主閱讀第七自然段,讀后教師播放蝙蝠飛行的動畫引導學生得出蝙蝠飛行的原理。
2、這個秘密是科學家一下子研究出來的嗎?從哪個句子知道的?引導學生體會“反復研究,終于”的意思。
(意圖: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懂得任何一項科學成果,都是來之不易的,只有不怕困難,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摘下科學王冠上一顆顆閃光的寶珠,從而激發學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3、 科學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雷達是怎么工作的 呢?(出示“閱讀三”)
學生齊讀第8自然段,然后播放飛機飛行的動畫,讓學生自己歸納得出雷 達工作的原理。
(意圖:這樣設計,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知識的遷移能力。)
4、課件出示“比較”,讓學生通過對比思考:雷達天線的作用就像蝙蝠的什么?熒光屏的作用呢?
5、我們班準備辦個“小小科普展”,要招聘講解員,你想應聘嗎?先考一考:講解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達的工作原理。小講解員們準備準備吧!(指名講,再評議。)
(意圖:通過招聘講解員這樣新穎的形式,檢測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激發興趣。
1、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發明了( ),用它來( )。
2、我知道( )的發明是從( )身上得到啟示的。
3、我覺得還可以從( )得到啟示,來發明( ),用它來( )。
4、(結合本單元“綜合性學習”)回家可以繼續收集有關仿學生學的資料,或動手做工小實驗,小發明。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20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這塊琥珀的樣子及價值;
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及必備條件;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及必備條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揭題,板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簡介琥珀
1、PPT:琥珀之謎一:琥珀是什么?
琥珀的簡介以及圖片欣賞。
2、過渡:那么課文是怎么描述琥珀的呢?
三、學習課文首尾段
1、PPT展示:琥珀之謎二:這一塊琥珀是什么樣子的?它的科學價值是什么?
2、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描寫琥珀樣子和價值的句子在哪一個段落。生答:20自然段。
3、師讀20自然段,學生邊聽,邊用橫線和波浪線畫出琥珀樣子和價值的句子。指名讀所畫的句子。
4、PPT展示20自然段的段意。
5、要求學生找出本段中的“一萬年”還在哪里出現過。生答:第一自然段。
6、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問:“約摸算來”能不能刪除?為什么?
生答,明確答案。
7、師引導學生說出第一自然段段意: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
四、學習課文,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
快速默讀2—19自然段,思考,填空:寫了哪兩層意思?生答。
PPT展示:
(1)琥珀 形成 的過程;(2—13)
(2)琥珀 發現 的過程。(14---19)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21
【活動目標】
1.讓學生嘗試收集,調動學生運用語文知識進行課外學習的積極性。
2.培養學生用較恰當的語言描敘自己的見聞、表達自己的情感。
3.通過活動,加深學生對大自然的了解,激發學生關心、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課前播放音樂。
一、活動導入
師:同學們,隨著美妙的音樂,我們進入了這節課的學習。老師對同學們提一個要求:請同學們在這節課上認真地聽,大膽地說。
[點評:學生伴隨音樂進入課堂學習,心情愉悅,氣氛活躍。在課前教師提出明確的要求,既為本堂課的教學作好了準備,長期對學生提出這樣的短期目標,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大有幫助。]
二、整體回顧
師:上星期我們學完了第六單元,第六單元一共有幾篇課文?大家回憶一下。(課件出示五篇課文的題目)《浪花》《大自然的語言》《要下雨了》《紅領巾真好》《小狐貍賣空氣》。
1.你最喜歡哪篇課文?把你最喜歡的部分大聲地背給大家聽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個部分。
2.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想不想對大自然有更多的了解呢?
那我們就一起走進大自然吧!(課件出示課題。)
[點評:語文綜合性學習,盡管涉及自然、社會、生活等內容,但它的落腳點在語,其目的是讓學生在語文課上學到的知識形成的能力,在實際運用中得到鍛煉,課內學到的在課外得到延伸。此環節在回顧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過渡到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將學習內容與活動聯系起來。]
三、走進大自然
(一)說說你所了解的大自然是什么樣的
課件出示兩扇大門,一扇大門上寫著美麗的大自然,另一扇大門上寫著神秘的大自然。
師:同學們,大自然既神奇,又美麗,你們是想先欣賞大自然的美麗,還是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呢?(學生用鼠標點開大門。)
[點評:課件設計兩扇大門,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讓學生自己選擇,完全將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欣賞大自然的美麗(課件出示大自然風景圖)
1.看了這些美麗的圖片請你說說大自然中什么最美?
2.面對美麗的大自然你最想說什么?
3.游覽祖國秀麗的自然風景區。(課件出示祖國自然景區圖,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點評:教師以教材為依托,拓展教學空間,開闊學生的眼界。運用課件收集的大量圖片讓學生領略大自然的美麗,口頭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長期訓練積累,學生的語言材料會越來越豐滿。]
(三)探索大自然的神奇
播放錄音:大自然的語言啊,
真是妙不可言。
不愛學習的人總也看不懂
粗心大意的人永遠看不見。
師:大自然的神奇就在于它有自己的語言,它用獨特的語言告訴我們許許多多。上星期老師布置大家回去收集大自然的語言,收集好了嗎?
1.將你們組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語言,用你們組喜歡的方式告訴大家。(學生分組討論。有的組畫畫,有的組編兒歌,有的組寫句子。)
2.分組匯報,組長代表本組展示收集的內容。教師點評。
[點評:此環節的設計通過小組搜集信息,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投入到學習中去,創造才華得以淋漓盡致的表現。]
四、保護環境大行動
面對如此美麗,如此神奇的大自然,我們應該怎么做?
請你學習《紅領巾》一課,為這些地方寫警示牌:(課件出示草坪、森林、花園、動物)
[點評:學生在課內學到的東西在生活實際中馬上能用,獲得了鍛煉的機會,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五、總結
美麗神奇的大自然是人類的朋友,是我們生存的環境,我們只有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大自然才能更好地為我們服務,才能帶給我們更舒適的環境。
【評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是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互相合作能力等。此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創造了一種氛圍,讓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參與狀態之中,用口頭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表達自己的情感,學會查找資料,并用各種形式匯報查找的結果,在豐富多采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教案12-14
語文下冊的教案01-10
語文下冊教案12-13
四年級語文下冊經典教案02-04
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03-22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2-13
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03-16
人教版語文下冊教案01-06
四年級語文下冊授課教案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課文教案12-22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