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年級語文《說屏》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說屏》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說屏》教案1
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古代“屏”的實用功能和藝術裝飾功能。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條理清晰地說明事物的寫法。
3、理解作者對屏風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條理清晰地說明事物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屏風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導學
1、正音
屏風( )納涼( )傖俗( )忒( )休憩( )帷幕( ) 擅長( )
2、釋義
傖俗:粗俗鄙陋。
擅長:在某方面有特長。
雅俗之別:高雅與粗俗的分別。
二、指導學習?研討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
(2)作者簡介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感知內容,試用一句話歸納大意。
明確:本文介紹了屏的特點、作用、種類和設置。
3、研討
(1)本文在結構上有何特點?
(2)先用文中語句回答什么是“屏”?然后用自己的話作一解釋。
(3)根據課文,說一說“屏”有何作用?
(4)“屏”可以怎樣分類?
(5)作者認為“屏”的設置應注意些什么?
4、賞析
(1)深入體會作者在介紹“屏”的時候,為什么用上了“富有詩意”、“令人銷魂”、“心生向往之情”等詞句? 明確:體現了作者對屏的喜愛之情,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2)本文是介紹“屏”的說明性小品文,但也有些記敘內容穿插其中,從文中找出來,說說其作用。
(3)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詩詞句,你覺得這樣有什么好處?
三.延伸遷移
完成語段閱讀
能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之一。20世紀以來,全球的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大大增加了對能源的需求。在各種能源中,化石燃料中的石油、天然氣是當今世界的主要一次能源。據世界能源委員會統計,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可采儲量,按1992年各國的'產量計算,分別只能開采44年和60年;雖然可采儲量還可能會有新的發現,但社會需求也在增長,特別是考慮到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發展,油氣燃料可供開采的時間不會很長。在化石燃料中,盡管煤炭的蘊藏量最豐富,但燃煤造成的嚴重污染使其不大可能成為世界范圍的主要能源。雖然核聚變反應可提供清潔的能源,在海洋中蘊藏著約42萬億噸核聚變的主要物質氘,但核聚變堆研究的難度很大,估計要到下一世紀后期核聚變電站才有可能實現商品化。因此,在展望21世紀能源問題的前景時,可能不得不面對油氣資源面臨枯竭、核聚變發電又未能商品化的一段時期。為保證這一時期內人類有充足的清潔能源供應,利用太陽能來發電是一種必然的選擇。 太陽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各種能源無不與之密切相關。事實上,太陽在地球的演化、生物的繁衍和人類的發展中,起了無比重大的作用,也為人類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能源。太陽內部不斷進行的高溫核聚變反應釋放著功率為3.8×1026兆瓦的巨大輻射能,其中只有二十億分之一到達地球大氣高層;經過大氣層時,約30%被反射,23%被吸收,僅有不到一半的能量8×1016兆瓦到達地球表面。盡管如此,只要能夠利用其萬分之幾,便可滿足今日人類的全部需要。
1.本文主要運用的兩種說明方法是什么?
2.本文是按什么順序來說明的?
3.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寫在下面。
4.結合選文說出太陽能發電的主要優勢。
八年級語文《說屏》教案2
●教學目標
,看注釋,掌握重點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體味本文生動的語言,弄明白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以屏風為媒介,激發學生審美情趣。
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屏”的有關知識,體味語言,弄清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上網查找。如果學生家中有屏的小藝術品,也可借來一用,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人新課。
學生拿著自己找的圖片或小屏風,向同學作介紹,語言可能不生動,教師可以就此導人,看做者是怎樣介紹的。也可以用古詩詞中有描寫屏風的詩句導人。
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教師正音。
教師配古箏樂曲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并思考:
a.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b.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有關屏的知識?
聽讀完后,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
b.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研讀與賞析。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討論明確:
a.引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向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牡丹亭》中“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放在屏風的定義后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愿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說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學生還可以再舉出一些。)
小結: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煥發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
拓展延伸
在古詩詞中,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說到屏,你還找到了哪些圖畫描繪了屏,全班交流,請你引詩配畫作解說。
比如:李商隱的《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詞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想像一下,屏風將會有怎樣的用途?
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作業
把課堂上所說的“想像屏風的用途’’整理好,寫在作業本上,學著用上古詩詞佳句,要用得得體。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回答問題。
自主回答: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
明確:“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
解釋緊扣屏的用途。
(2)作者介紹了關于屏的那些知識?
明確: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
作用:遮擋視線;起分隔作用;藝術點綴;擋風。
種類: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多媒體展示不同種類的屏的圖片,讓學生獲得直觀印象,加深對屏的了解。)
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屏的設置,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
合作討論回答
(3)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
抓住以下關鍵語句把握:“富有詩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明確: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向往之情;后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贊賞之情。
二、探究理解文中古詩詞的意思,感受濃濃的詩意。
1、理解詩意
(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出自唐詩人杜牧《秋夕》詩。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首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生活圖景的詩。整首詩描繪出寂靜凄清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痛苦。
(2)“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游園”一出。杜麗娘為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讀“tuī”“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著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
三、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么好處?
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七) 研讀賞析
1、 文中運用哪些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確:舉例子、分類別、引用等
2、 體味語言,把握寫作特色。
明確:本文是一篇輕松、隨意的小品式的說明文。
(1)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了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2)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為說明對象服務,且使說明語言更生動。
四、總結拓展
(一)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和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 遠散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二)拓展延伸
查找積累與屏風有關的詩句。
例:南朝 《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賀 《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板書設計:
避免直視
屏的作用: 藝術點綴
可以擋風
說屏 屏的分類:按屏風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巧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
教學后記:學生對屏的知識把握,審美情趣的培養等方面有較好的效果,但對作者的情感體會得不是很深刻。
八年級語文《說屏》教案3
教學目的:
1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體會作者對屏的感情。
2 體會本文生動富有文采的說明語言 。
3 以屏風為媒介,激發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1體會文章詩情畫意的說明語言。
2 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工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生活引入,激發興趣
我們的城市是一方民間藝術頗為繁榮的熱土,有讓我們十分自豪的(嘉興的民間藝術)。
放眼華夏,我們更會驚奇中國藝術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形式多樣。瑰麗多姿的中國藝術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請大家欣賞幾幅圖片,請同學說說這些藝術形式的名稱。
這是扇來徐徐清風,讓生活詩意無比的折扇;
這是歷經水與火的考驗,蕩漾著濃郁生活氣息和獨特藝術風格的陶器;
這是將智慧與靈氣凝聚,將愿望與生活濃縮,美侖美奐巧妙絕倫的剪紙。
今天我們不說折扇、陶器,也不說剪紙,單來說“屏”。(2分鐘)
“屏”有什么好說的呢?假如是你,你會說說“屏”的'什么?(屏的作用,屏的種類等) 那么英雄是否所見略同呢?下面就請大家跟隨古建筑園林專家陳從周先生,走進“屏”的世界,去感受中國屏風的無窮魅力。
(二)整體感知,把握結構
1.快速閱讀(800字文章90秒速讀)、把握內容
這是一篇散文,也可以當成一篇說明文來讀。我們不妨先當做說明文來讀。說明文主要給人以知識,閱讀說明文我們要培養快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這種能力特別需要著力培養。下面我們用快速閱讀的方式來感知課文的基本內容。
①什么是“屏”(找出課文中的語句)
似隔非隔,在空間中起著神秘作用的東西。
屏者,障也。
補充了解“屏”的意思:
屏——大門外或大門內對著大門起遮擋作用的墻。
屏——屏風:放在室內用來擋風或隔斷視線的用具。
屏——形狀像屏風一樣的東西;如孔雀開屏,熒光屏,屏幕。
屏——遮擋,像屏風一樣起著遮蔽作用的東西;如“屏障”。
②排序梳理要點,把握課文內容、結構、順序。
生活中誦詩研究覺屏有味( ); 總說:引出對象,點出特點
功能上實用裝飾結合并重( ); 作用
分類里材料裝飾雅俗有別( ); 分說:種類 邏輯順序
設置時風格位置得體才是( ); 設置
結尾處暢想期望超越前人( )。 總結:強調作用,點明用途
(三)精讀課文(800字文章60秒細讀)、賞析美點
這篇文章,它的語言太美了,用詞用語非常的雅致,詞匯很豐富。
本環節的主要內容:
(1)選一組詞兒讀一讀;(積累詞語) (5分鐘)
示例:微妙:深奧玄妙,很難捉摸。擅長:在某方面有專長。稱道:贊許,夸獎。點綴:襯托,裝飾,使更好看。韶光:美好的春光,喻指美好的青春年華。造型:塑造人或物體的形象。得體:恰當,恰如其分。休憩:休息。
這個“休憩”和“休息”一比,那種很雅致的色彩就出來了,它就比“休息”漂亮。你看“造型”這個詞,我們常說這個學校的大門模樣很好看,就不如說“造型很別致”。再比如我們可以說有的同學“擅長”做什么。所以說,書面語用在口語的表達上就能顯示這個人的文化修養較高。再讀。
(2)選幾個句子說一說;(理解詩詞) (5分鐘)
①“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出自唐詩人杜牧《秋夕》詩。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這是一首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生活圖景的詩。整首詩描繪出寂靜凄清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痛苦。
明確:引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的向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②“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游園”一出。杜麗娘為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這句話凝聚著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
明確:
《牡丹亭》“游園”一出中有“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一句,用錦屏人來代指閨中女郎。
這里引得實在有味了——引用之前有一句話很關鍵,“從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屏者,障也”,障什么?障視線!NO!障風!NO!看一下引用的原文,你就會品出引用之妙——“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封建禮教阻礙了杜麗娘對美好事物包好青春、愛情的追求和向往。韻味無窮。
《牡丹亭》中“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放在屏風的定義后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
③“抱膝看屏山”。
出于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
明確:
“愁多轉覺心閑。紙窗竹戶屋三間,垂簾無個事,抱膝看屏山。”真是引得妙!閑來無事,擺一張小椅,優哉游哉,搖啊搖,視線轉到屏風處,這里有天光云影,有風云人物,有世間稀奇怪事,天下間凡所應有都可以無所不有地呈現在那小小的一方屏風上,這是多么愜意的生活啊!
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愿望。
④補充:
南朝《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3)選幾個美段品一品。(體悟情感) (10分鐘)
體會對屏的感情要抓角度,可以抓時間角度,分別從“小時候,研究時,現在生活中”三個角度找出相關句子,認真品味句子中的關鍵詞,體會其間的情感表達。
①小時候:“其情境真夠令人銷魂的了”,“ 心生向往之情”。
銷魂——為什么銷魂?向往什么?
明確:對一個小孩來說,詩中描繪的情景不能不讓人“銷魂”(形容人極度興奮、歡樂或極度悲傷、苦惱時情緒難以控制的狀態):“銀燭、秋光、畫屏”多么美妙的景象,還有“輕羅小扇撲流螢”這種讓兒童著迷的事情,更誘人的還有“臥看牽牛織女星”的神話傳說相伴,這不銷魂都不能。
向往有屏相伴,向往見到更多的屏,向往長大后能夠研究屏。
②研究時:“神秘作用”,“實在微妙”。
神秘、微妙——功能多多;阻隔人際;遮擋隱私。
直接稱贊:我們的先人,擅長在屏上做這種功能與美感相結合的文章,關鍵是在一個“巧”字上。
側面烘托:怪不得直至今日,外國人還都齊聲稱道。
③現在生活中:總勾不起我的詩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夠輕巧,色彩又覺傖俗,繪畫尚少詩意。這是因為制作者和使用者沒有認識到屏在建筑美中應起的作用,僅僅把它當作活動門板來用的緣故。
屏是真夠吸引人的,“閑倚畫屏”“抱膝看屏山”,也夠得一些閑滋味,未始不能起一點文化休憩的作用。
缺少詩意的屏風制作和審美素質的下降,深感遺憾。期盼改變現實,超越前人。
④穿插介紹陳從周:古建筑、古園林專家,并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昆曲。著有《說園》、《蘇州園林》。
⑤總結:
小時候:喜愛、向往; 研究后:癡迷、贊賞; 生活中:遺憾、期盼。
課文小結: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和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四)鋪排拓展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說我們每一件傳統器物里都浸潤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屏風只不過是一個例子,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好些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個迷人的大世界。想一想,說一說,我們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傳統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國人民的智慧。
如:尺牘、茶具、漆盒、根雕、木雕、竹雕、瓷雕、篆刻、石繪、匾、佛像、塑像、國畫、盆景、刺繡、剪紙、景泰藍等。
(五)精彩總結
網上有句流行語:哥抽的不是煙,是寂寞;而今天我們品的不是物,是文化!
八年級語文《說屏》教案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相關知識。
2、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詩詞的意思。
3、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4、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5、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更美好。
重點難點:
1、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2、體味本文生動的語言,理解引用的古詩詞的詩意。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上網查找。
2、教師制作課件。
課時設計: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輕松走入“屏世界”
1、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展示古代的屏并配樂欣賞。(觀后感受,引出屏的話題。)
2、用《口技》中的句子引出屏的作用。要求學生說說屏的作用,初步感知屏。
3、導語
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著神秘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于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古建筑園林專家陳從周先生一道說“屏”。
二、細心積累生字詞。(投影:識記)
wéi cāng tuī qì
帷幕 傖俗 忒:太 文化休憩:文化享受,身心休息。
韶光:美麗的春光。韶:美 誠:這里是“果真”的意思。
根據所給的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1.無益地耗費勞力。__徒勞__
2.恰當,恰如其分。__得體__
3.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措施。_因地制宜_
4、果真如此。誠如是
三、示范朗讀了解屏。
(視頻朗讀,學生聽讀、賞讀并勾劃關于介紹屏的知識的句子或段落)
四、深情美讀說說屏
自主回答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
2、作者介紹了關于屏的那些知識?
明確:“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解釋緊扣屏的用途。
明確: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
作用:遮擋視線;起分隔作用;藝術點綴;擋風。
種類: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 竹屏等。
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屏的設置,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
(多媒體展示不同種類的屏的圖片,讓學生獲得直觀印象,加深對屏的了解。)
五、大膽實踐介紹屏
根據文中關于屏的知識,用以下的形式說話。
△假如時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風店的老板,
a、你將如何向顧客介紹屏風這種器具?
b、你將如何向顧客介紹擺放屏風的注意點?
c、你將進購什么特點的屏風,使你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明確要點:a、向顧客介紹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即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藝術上有雅俗之別,使用人可根據不同的經濟與文化水平選購所需的屏風。
b、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c、屏的主要特點:功能與美感相結合,造型輕巧,色彩不傖俗,繪畫富有詩意。
六、用心感受作者情
速讀課文,勾劃體現作者情感的詞語。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1、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
抓住以下關鍵語句把握:“富有詩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明確: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向往之情;后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贊賞之情。
2、探究理解文中古詩詞的意思,感受濃濃的詩意和作用。
理解詩意
(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投影全詩)
出自唐詩人杜牧《秋夕》詩。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首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生活圖景的詩。整首詩描繪出寂靜凄清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痛苦。“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向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2)“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游園”一出。杜麗娘為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讀“tuī”“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著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牡丹亭》中“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放在屏風的定義后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愿望。
小結: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么好處?
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3、文中運用哪些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確:舉例子、分類別、引用等
4、體味語言,把握寫作特色。
明確:本文是一篇輕松、隨意的小品式的說明文。
(1)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了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2)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為說明對象服務,且使說明語言更生動
七、發揮想象設計屏(投影:作創意性引導)
請發揮你的想象,自己動手設計一道屏,并為它取一個合適的名字。
舉例:錦上添花 事事如意 胸有成竹 難得糊涂
八、拓展延伸尋找屏
拋磚引玉 朗讀積累
例:南朝《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 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 賀《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九、深入挖掘來尋根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也孕育了一代代中國人,每一個中國人的身心中都留下了傳統文化的烙印,每一件傳統器物里都浸潤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屏風只是一個例子,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許多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個迷人的世界。想一想,說一說,我們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傳統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國人民的智慧。
提示:扇子、椅子、床、窗、土炕、中國結、陶器、木雕、剪紙、戲曲等。
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和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讓中華文化
十、課外閱讀長技能
1、記誦積累與屏風有關的詩句。
2、閱讀《中國結》。
中國結年代久遠。漫長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國結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純粹的文化精髓,富含豐富的文化底蘊。“繩”與“神”諧音,中國文化在形成階段,曾經崇拜過繩子。據文字記載:“女媧引繩在泥中,舉以為人。”又因繩像蟠曲的蛇龍,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神的形象,在史前時代,是用繩結的變化來體現的。“結”字也是一個表示力量、和諧,充滿情感的字眼,無論是結合、結交、結緣、團結、結果,還是結發夫妻,永結同心,“結”給人都是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結”與“吉”諧音,“吉”有著豐富多采的內容,福、祿、壽、喜、財、安、康,無一不屬于吉的范疇。“吉”就是人類永恒的追求主題,“繩結”這種具有生命力的民間技藝也就自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興盛長遠,流傳至今。
中國結不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盤長結、藻井結、雙錢結等,體現了我國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濃郁的宗教色彩,體現著人們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在新婚的帖鉤上,裝飾一個“盤長結”,寓意一對相愛的人永遠相隨相依,永不分離。在佩玉上裝飾一個“如意結”,引申為稱心如意,萬事如意。在扇子上裝飾一個“吉祥結”,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煙袋上裝飾一個“蝴蝶結”,“蝴”與“福”諧音,寓意福在眼前,福運迭至。大年三十晚上,長輩用紅絲繩穿上百枚銅錢作為壓歲錢,以求孩子“長命百歲”。端午節用五彩絲線編制成繩,掛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稱為“長命縷”。本命年里為了驅病除災,用紅繩扎于腰際。所有這些,都是用“結”這種無聲的語言來寄寓吉祥。中國人在表達情愛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隱晦的形式,“結”從而義不容辭地充當了男女相思相戀的信物,將那縷縷絲繩編制成結,贈與對方,萬千情愛,綿綿思戀也都蘊含其中。《詩經》中關于結的詩句有:“親結其縭,九十其儀。”這是描述女兒出嫁時,母親一面與其扎結,一面叮囑許多禮節時的情景。這一婚禮上的儀式,使“結縭”成為古時成婚的代稱。唐朝著名詩人孟郊的《結愛》當屬這方面的代表之作:“心心復心心,結愛務在深,一度欲離別,千回結衣襟。結妾獨守志,結君早歸意。始知結衣裳,不知結心腸。坐結亦行結,結盡百年月。”“結”字,使我們同祖先思緒相連;“結”字,使我們與古人情意相通。正可謂是:“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八年級語文《說屏》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看注釋,掌握重點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3.體味本文生動的語言,弄明白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朗讀和勾畫圈點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以屏風為媒介,激發學生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屏”的有關知識,體味語言。
教學難點:
弄清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上網查找。如果學生家中有屏的小藝術品,也
可借來一用,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5分鐘
學生拿著自己找的圖片或小屏風,向同學作介紹,語言可能不生動,教師可以就此導入,看做者是怎樣介紹的。也可以用古詩詞中有描寫屏風的詩句導人。
二、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教師正音。 15分鐘
教師配古箏樂曲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并思考:
a.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b.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有關屏的知識?
聽讀完后,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
b.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
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
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三、研讀與賞析 20分鐘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
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討論明確:
a.引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向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牡丹亭》中“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放在屏風的'定義后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愿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說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學生還可以再舉出一些。)
四、課堂小結: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煥發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
五、布置作業;
A組(學優生): 完成練習冊基礎部分。
B組(中等生):完成書后習題。
C組(后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一、課前復習: 10分鐘
1.陳從周:
(1918—20xx),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園林專家,并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
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
2.作者對“屏”的感情:
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向往之情;后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贊賞之情。
3.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么好處?
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二、授課過程: 20分鐘
1. 在古詩詞中,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說到屏,你還找到了哪些圖畫描繪了屏,全班交流,
請你引詩配畫作解說。
比如:李商隱的《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詞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2. 想像一下,屏風將會有怎樣的用途?
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3. 研讀賞析
文中運用哪些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確:舉例子、分類別、引用等
三、課內外比較閱讀練習。10分鐘
將《說“屏”》與《文房四寶》比較閱讀。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A組(學優生):把課堂上所說的“想像屏風的用途’’整理好,寫在作業本上,學著用上古詩詞佳句,要用得得體。
B組(中等生):完成練習冊。
C組(后三分之一學生):整理筆記。
教學反思:
板書設計
說“屏”
陳從周
作用
分類 → 設置
八年級語文《說屏》教案6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2、了解中國古代的屏風,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傳統文化。
3、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詩詞的意思。
二、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2、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3、掌握說明文的基本寫法,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
4、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堂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5、在活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語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6、初步學習推銷的方法,增強競爭意識。
三、情感目標
1、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體會作者的感情,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2、體味語言,弄清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3、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堂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4、在活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語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教學難點】
1、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堂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2、在活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語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上網查找。如果學生家中有屏的小藝術品,也
可借來一用,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課件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展示一組屏風的圖片,并輔以簡單介紹。(課件展示)
2、這些圖片很漂亮,有誰知道它們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也許我們有的同學家中還在使用,但對于我們大數同學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它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道說“屏”。
二、走近作者
陳從周:(1918~20xx),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園林專家,并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通過預習說說你對作者感興趣的地方。)
三、檢查預習
四、整體感知
1、在生活中,你見過屏風嗎?在哪里?
2、教師配古箏樂曲,學生聽音樂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課文并思考:
⑴ 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
⑵ 作者介紹了關于屏的那些知識?
3、讀后學習小組討論明確:
⑴ “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
⑵ 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
五、研讀賞析
1、請你來當設計師:了解屏的作用——遮擋視線;起分隔作用;藝術點綴;擋風。
2、但是,你能告訴我,我應該買什么樣的屏風呢?它有什么樣的分類嗎?
明確: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3、你們能告訴我,總的說來,屏風的設置要注意什么樣的問題呢?
明確: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4、所以,難怪作者說,“屏風”,是一個很富有詩意的名詞?可見,作者對“屏”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呢?(提示:抓住關鍵語句把握:“富有詩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5、文中引用了不少與“屏”相關的詩句,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句,說說為什么喜歡?
⑴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放在文章的開頭的作用是…………)
⑵ “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放在屏風定義后是起了……的作用)
⑶ “閑倚畫屏”“抱膝看屏山”
(放在文章結尾是為了說明……)
6、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么好處?
本文多處引用古詩詞,為文章增加了濃濃的詩意和韻味,和所介紹的古色古香的屏風相稱,突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由此我們體會到了作者古典詩歌的深厚底蘊。
7、賞析歸納
⑴ 文中運用哪些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確:舉例子、分類別、引用等
⑵ 體味語言,把握寫作特色。
明確:本文是一篇輕松、隨意的小品式的說明文。
① 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了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② 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為說明對象服務,且使說明語言更生動。
六、總結拓展
1、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和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2、拓展延伸:積累與屏風有關的詩句。
南朝《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賀《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七、課堂拓展活動:“屏風”推銷會
1、根據文中所介紹的關于屏風的知識,每個學習小組設計一座屏風并向同學說明自己的設計意圖。
2、分組準備發言材料:畫好設計圖、寫好發言提綱。
3、學生聽完介紹后投票評出最具創意設計獎,并談談本次活動的收獲。
八、布置作業
思考:是否也有一些如屏風一樣,曾牽動過古人絲絲情懷,但已經在今天這個主流生活中逐漸退卻的物品呢?請以“說?”為題寫一篇說明文。(提示:可以寫扇、銅鏡、繡、瓷、墨、硯、陶……)
八年級語文《說屏》教案7
●教學目標
查字典,看注釋,掌握重點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體味本文生動的語言,弄明白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以屏風為媒介,激發學生審美情趣,
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屏”的有關知識,體味語言,弄清文中古詩句的
含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上網查找。如果學生家中有屏的小藝術品,也
可借來一用,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導人新課。
學生拿著自己找的圖片或小屏風,向同學作介紹,語言可能不生動,教師可以就此導人,看做者是怎樣介紹的。也可以用古詩詞中有描寫屏風的詩句導人。
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教師正音。
教師配古箏樂曲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并思考:
a、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b、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有關屏的知識?
聽讀完后,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
b、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
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研讀與賞析。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
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討論明確:
a、引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向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牡丹亭》中“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放在屏風的定義后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愿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說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學生還可以再舉出一些。)
小結: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
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
中煥發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
拓展延伸
在古詩詞中,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說到屏,你還找到了哪些圖畫描繪了屏,全班交流,
請你引詩配畫作解說。
想像一下,屏風將會有怎樣的用途?
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作業
把課堂上所說的“想像屏風的用途’’整理好,寫在作業本上,學著用上古詩詞佳句,要用得得體。
八年級語文《說屏》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2、品味文中生動、富有文采的語言,體會作者對“屏”的感情。
二、課前自學
(一)讀一讀,識記下列字詞的讀音、寫法和意義。
屏風(Píng fēng):室內陳設。用以擋風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常有字畫。
納涼(nà liāng)乘涼。
帷幕(wéi mù):懸掛起來用于遮擋的大塊布、綢、絲絨等。
緩沖(huǎn chōng):減緩沖擊力。
傖俗(cāng sú):粗俗鄙陋。
雅俗之別(yǎ sú zhī bié):高雅和低俗的區別。
(二)了解關于屏風的知識。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課堂活動
(一)、導入:
1、介紹課前了解到的有關“屏”的知識。
2、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二)、研習課文。
1、整體感知:朗讀課文,
(1)說說介紹了有關“屏”的哪些知識?(說明:什么是“屏” ;“屏”特點、作用 ;“屏”的分類 ;和寫“屏”的`目的)
(2)劃出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的詞語。
2、句段品讀:
(1)文中開頭寫母親納涼時總有背誦唐詩有什么作用?(點明說明對象、引起讀者的興趣、引出作者對屏的感情)
(2 )文中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各舉一例分析其作用?
3、探究質疑:
(1)根據課文內容,給“屏”下一個定義。
“屏”即屏風,是室內擋風或作為屏障的用具。
(從文中“屏” 可以分隔室內室外,既是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和“屏者,障。也可以概括)
(2)文中為什么說“進來我也注意到了,屏在許多餐廳、賓館中用得很普遍,可是總是勾不起我的注意。”?
(因為餐廳、賓館中的“屏”造型不夠輕巧,色彩有傖俗,繪畫尚少詩意。制作者和使用者沒有認識到它在建筑美中應起的作用。)
(3)文章結尾說“我寫這小文章,也就不為徒勞了”,想一想:怎樣做才能讓作者不徒勞?
(制作者和使用者認識到它在建筑美中應起的作用。)
【八年級語文《說屏》教案】相關文章:
說屏語文教案11-17
說屏語文教案01-14
初中語文《說屏》教案05-28
【熱】八年級語文《說屏》教案02-09
說屏的教案07-12
《說“屏”》教案03-04
《說屏》的教案04-14
《說“屏”》教案11-01
《說“屏”》教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