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

時間:2023-02-14 12:58:05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5篇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⒈指名背誦二節(默寫第二節)

  ⒉過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與眾不同之處。

  二、依據自學提綱,學第三節(出示學習要求:1、自由讀課文;2、畫出描寫山的特點的句子讀一讀,體會桂林山的特點;3、說說桂林的山與泰山、香山有什么不同;有感情的朗讀。)

  ⒈用學習第二節的方法來自學第三節,把課文讀懂:

  目的:讀出感情,理解語言文字,作者是怎樣把漓江山的特點寫具體的。

  學習方式:讀讀、議議、圈圈、劃劃

  還要交流一下你們是怎樣讀懂課文的'方法。

  ⒉匯報交流學習情況:

  ⑴詞義:奇峰羅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麗

  ⑵分層:二層

  ⑶寫法:

  寫法上與第2節相似,顯示了結構上的對稱。第一句用“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體地寫桂林山的奇、秀、險的特點。

  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山形

  色彩明麗――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勢

  有形態的描摹,有聯想比喻,有親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勢寫得非常生動逼真。引讀。

  ⑷有感情地朗讀。

  ⑸匯報交流學習方法:

  【讀課文→分層→找特點→怎樣寫具體(讀讀議議)→有感情朗讀】

  ⑹背誦第三節,交流背誦方法。

  三、略讀第三段,再進行匯報交流

  ⒈師引讀:第三段從整體上寫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體,交相輝映,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受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⒉最后這句古詩是什么含義?

  ⒊這句詩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對全文的總結,與第一段的內容相呼應。

  ⒋背誦第三段。

  四、總結

  ⒈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述了桂林美麗的山水,寫下了自己觀賞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讓我們齊讀課文

  五、鞏固練習,檢測反饋,培養能力

  1、課后練習二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補充說明的方法寫具體,即“清得”怎么樣。兩個小題分別要求寫出“黑得怎么樣”和“干凈得怎么樣”。如:“黑得伸手不見五指”“黑得看不見屋內的陳設”;“干凈得看不見一張紙屑”等。

  2、背誦課文比賽

  課后反思: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通過課前和課上的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不是難事。但如果在課前沒有預習,在課上的朗讀就會出錯,費時自然就多。因此,在第一課時就要讓學生讀熟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分清楚段落。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2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字詞。

  2.教師訂正。

  二、深入品讀、感悟母愛。

  (一)這到底是一只怎么樣的母雞,會讓作者一開始討厭它,后來卻不敢再討厭它呢?讓我們一起去文中尋找原因,在文中用“____”劃出討厭母雞的主要詞句,用“ “劃出不敢再討厭母雞的關鍵詞句。

  (二)體會作者討厭的理由。(1—3小節)

  文中母雞最讓你覺得討厭的地方是什么?為什么?

  1.”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兒成績;就是聾子也會被吵得受不了。“

  特別是”就是聾子也會被吵得受不了。“聾子是聽不到聲音的,都被它吵得受不了,從這句話里感受到母雞真的很愛夸耀自己,吵得讓人心煩。

  2.”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

  從中感受到,當我們在工作,寫作業時,母雞不停地叫著,影響我們。

  3.”更可惡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雞的時候,它會下毒手,趁其不備,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兒毛來。“

  由此可以想象,兩只母雞為了搶吃的廝打起來,兩敗俱傷。

  4.”它永遠不反抗公雞。有時候卻欺侮最忠厚的鴨子。“

  由此可以看出母雞欺軟怕硬。

  小結:作者舉了這些例子來說明”討厭“母雞的理由,作者能寫得如此真實,離不開他對母雞的仔細觀察。如此讓人討厭的母雞為什么作者最后又不敢討厭了呢?

  (三)體會作者”不敢再討厭“的理由。(4-10小節)

  1.文中有一段總的寫了作者不敢討厭母雞的理由,你能找出來嗎?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文中母雞具體做了什么,使作者說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呢?

  3.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課件出示合作學習要求:文中哪些句子具體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找出來多讀幾次,讀出自己的感受。

  4.反饋、交流

  (1)哪些句子體現母雞的負責?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1負責:不論是在院里,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著脖兒,表示出世界上并沒有可怕的東西。一只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①課件提示“挺著”。

  引導理解:它總是挺著脖兒,這個樣子看上去好像是在告訴所有的人什么?指名回答(好像是在告訴所有的人我什么都不怕。)

  ②課件提示“歪著、挺著、看看”。引導理解:只要有一點點聲音,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兒,挺著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后,它好像是在聽什么?為什么要預備作戰?它為什么還要到處看看?

  指名回答(它好像在聽是不是有抓小雞的壞蛋接近發出了聲音;為了保護小雞雛做好準備作戰;它還不放心所以到處看看是不是真的來了抓小雞的壞蛋。)

  ③師問:母雞的一舉一動,讓你感覺到它是一只怎樣的母雞?(負責)板書

  ④小互動:老師讀,學生做母雞的動作。

  ⑤看到一只這么負責的母雞你們會討厭嗎?(不會),所以作者說——(課件出示讓學生齊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2)它不僅是一只負責的母雞,還是一只慈愛的母雞,哪些句子又具體寫了母雞的慈愛?(指名匯報)

  出示句子2慈愛:發現了一點兒可吃的東西,它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叫它的兒女吃。結果,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兒似的,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

  ①課件提示“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引導理解:它為什么要先啄一啄?又為什么要放下呢?

  指名回答(啄一啄是為了試試能不能吃;放下是為了讓小雞吃。)

  ②課件提示“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引導理解:它為什么消瘦了?

  指名回答(因為它把吃的都讓給了小雞雛,自己還餓著,所以消瘦了。)

  ③師:母雞為了自己的兒女,寧可自己挨餓,很明顯的讓我們感覺到它是一只怎樣的母雞?(慈愛)板書

  ④所有的女生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

  ⑤身邊有一只那么慈愛的母雞你們還會討厭嗎?(不會)所以作者說——(課件出示學生齊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3)它負責、慈愛還很勇敢,哪些句子能體現它勇敢呢?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3勇敢:假若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擊,把它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

  在夜間若有什么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無論多么貪睡的'人都得起來看看,是不是有了黃鼠狼。

  ①課件提示“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引導理解:為什么大公雞會怕它?

  指名回答(因為為了讓小雞能吃飽,它敢和大公雞拼命,所以大公雞怕它。)

  ②課件提示“在夜間若有什么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引導理解:“頂”是什么意思?它發出那么大的聲音難道不怕黃鼠狼發現,首先就把它吃掉嗎?

  指名回答(“頂”是“很”、“非常”的意思;為了小雞它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所以它不怕被吃掉。)

  ③它的每一次放聲啼叫、每一次出擊都是為了兒女,你們認為它是一只怎樣的母雞?(勇敢)板書

  ④帶著這種感受,男同學讀上一句,女同學讀下一句。

  ⑤師:身邊有一只如此勇敢的母雞你還能討厭它嗎?(不敢)所以作者要大聲告訴所有的人——(課件出示齊讀)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4)它不但負責、慈愛、勇敢,而且十分辛苦,哪一句最能體現它辛苦?(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4辛苦:它教雞雛們啄食,掘土,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①課件提示“多少次”。

  引導理解:“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雞為什么一天要教雞雛這么多次?它累不累?

  指名匯報(很多次、無數次;它很累。)

  ②它為了兒女,任勞任怨,你感覺它是一只怎樣的母雞呢?(辛苦)板書

  ③帶著這種感受,學生比賽朗讀。

  ④看到如此辛苦的母雞你還忍心討厭它嗎?(不忍心)所以作者說——(課件出示齊讀)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⑤課件出示:比較“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和“我不再討厭母雞了”哪句更好?為什么?

  指名匯報(前一句好,因為可以看出作者不僅僅喜愛它,還帶著對它的崇敬。)

  ⑥師:它有什么值得作者崇敬的?指名回答(因為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帶著崇敬之意分男、女角色朗讀這一句。

  ⑦小結:是啊,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雞雛的母雞所有的品質的最好濃縮。

  ⑧返回到課件: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小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師問:當你讀到“它偉大,因為它是母親。一個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時難道你還僅僅認為作者只是在贊美母雞嗎?他還在贊美誰?

  學生一起回答(贊美母親)

  三、比較課文,對比寫法

  雖然都是寫動物,《貓》一課作者從頭到尾都是寫了對貓的喜愛之情,而《母雞》卻使用了先抑后揚的寫法。但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是相同的,以后同學們自己寫動物時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四、拓展文本升華母愛

  1.說說自己的媽媽為自己做了哪些令你感動的事?(讓學生自由說)

  2.你們還想聽有關母愛感人的故事嗎?(想)那就靜下心來好好聽吧!課件出示:地震中的感人圖片2張,邊看邊講。

  3.指名說說聽完故事后的感受。(母愛偉大)板書

  4.師引:是啊,天下所有的母親為了兒女,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當災難來臨時,她毫不猶豫地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換取兒女活的希望,如果一定要給母親下一個定義的話,我想你們一定會說——(課件出示齊讀):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分組讀,再齊讀。

  5.最后我提議大家說一句贊美媽媽的話。(讓學生自由說)

  課件出示:

  ①說說贊美媽媽的話。

  ②把贊美媽媽的話謄寫在精美的卡片上,送給自己的媽媽。

  板書設計

  母雞

  討厭:沒完沒了

  喜歡:負責慈愛勇敢辛苦

  對母雞的喜愛

  教學反思

  文章有多處看似自相矛盾的表述,通過設疑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發現這些矛盾并聯系上下文解決矛盾。矛盾1:文章第五小節中說到母雞總在院里挺著脖兒,表示出一副世界上并沒有什么可怕的樣子,但下文又將母雞在遇到異常情況時警戒的樣子寫得栩栩如生?母雞到底怕嗎?矛盾2:文中第二節明確了母雞對公雞的態度——永遠不反抗,可第6小節中又說假如遇上大公雞搶食,母雞是一定出擊的,這勁頭兒連大公雞也怕三分。母雞和公雞,到底誰怕誰?在引導學生發現并解決這些疑問時,可始終以體會母雞叫聲所表達的意思為抓手逐步展開。

  在教學中,我能抓住重點句理解作者對母雞的感情:討厭到不敢討厭,再切入課文抓住重點句學習,理解作者討厭母雞是因為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點理解作者為什么不再討厭母雞的,讓學生從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決為什么用“不敢”,讓學生體會到因為母雞的辛苦、勇敢、慈愛、負責,所以作者敬佩母雞。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二、三段的學習,了解航天飛機的特點和作用。

  2、能應用讀懂兒童科普文章的閱讀方法閱讀課文,初步培養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銀色飛機和航天飛機的對話。

  教學準備:

  課件、知識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課文第一段,現在老師先檢查你們詞語的掌握情況,出示詞語。

  高興

  羨慕

  擔憂

  惋惜

  驚喜

  龐然大物

  雄壯威武

  一掠而過

  專程來往

  你覺得哪個詞容易寫錯,要提醒大家注意。(慕、憂、惋)

  2、咱們用半分鐘的時間把這些詞記住,等會兒請大家默寫出來。

  3、學生默寫后,進行校對。

  二、自主合作,深究課文

  1、同學們,這是一篇兒童科普文章,我們讀這篇文章要學什么?怎么學?

  2、同學們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也可以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學習課文,再現銀色飛機與航天飛機的兩次見面情景。我們先默讀課文,認真自學,想想你能讀懂什么,提出不懂的問題,等會兒到小組中討論,可以運用知識盒中的資料解決某些問題。

  許多同學都能邊讀邊想,做點記號,找到不懂的'問題,現在可以請教其他同學。小組重點討論一兩個部分,等會兒用各種形式匯報。

  3、匯報交流

  同學們的合作精神很好,下面請各小組匯報學習成果,(可以運用各種形式,老師建議大家先來匯報第一次見面的情景)。

  (1)第一次見面

  a、生讀對話

  b、評一評。

  c、為什么把這幾個詞讀成重音呢?突出航天飛機的快。

  〔快〕

  d、航天飛機是一掠而過,該怎么讀他說的句子呢?

  “再見吧!”越來越輕,好像聲音從遠處傳來。

  現在老師和大家合作,我讀敘述語,你們讀航天飛機,你發現了什么?

  e、從這組對話的寫法上看,你能發現航天飛機飛得快嗎?

  f、為了表現航天飛機的速度快,作者把說的話寫在一起,把第二句的敘述語放在后面。以后在表達速度快或情況緊急等都可采用這種方式。

  (2)第5自然段

  外形特點是“雄壯威武”,指名讀,讀出了航天飛機的雄壯威武。

  “銀色飛機為結識了這樣一個新朋友而感到高興”。

  a、讀

  b、銀色飛機感到高興的原因是什么?

  c、把這個句式換成“因為……所以……”

  d、作者就是抓住銀色飛機的心情變化來寫的。讀讀下文,你還發現了什么?(羨慕擔憂惋惜)

  e、選一個詞語說說心情變化的原因。在說羨慕原因時播放課件,演示課件。(航天飛機飛出大氣層情景)

  f、選擇一兩句讀讀,讀出不同的心情。

  指名讀。

  g、引讀。你把老師的心讀得癢癢的。我也和大家一起讀,好嗎?

  (3)航天飛機作用

  “他專程來往于地球和空間軌道之間。”

  a、讀了這句話,有什么問題嗎?

  b、下面老師請個同學來演示一下航天飛機的作用?

  他演示得對嗎?(不止一次,是多次,這就是“專程”,指名學生板書航天飛機的作用。)

  c、有一個詞直接告訴我們“能去能回”——來往

  d、3、4兩句話講航天飛機為人類做同一件事,請兩位同學一起讀,大家邊聽邊想,能從這兩句話中找到兩個字,合起來類似“來往”這樣的詞。(接送)

  e、從資料中查明,航天飛機的作用不止這些,請大家說說你知道航天飛機現在有哪些作用?將來還可能會做什么事?

  f、大家真像一個個科幻家。航天飛機的作用說得完嗎,這有待于大家不斷去研究,去探索,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航天飛機的歷史也將寫上嶄新的一頁。

  (4)第二次見面

  a、讀

  b、朗讀時你注意了什么?

  c、銀色飛機為航天飛機還能回來嗎感到擔憂之時,迎面又碰到了航天飛機,心情自然格外驚喜。

  4、經過大家的合作學習,我們已了解了航天飛機的特點和作用。請大家看著板書以第一人稱自述。(如:我是一架航天飛機……)

  5、說說作者是怎樣用生動的語言來寫的。

  作者把兩架飛機當作人來寫,會說話,有復雜的心情變化,就把一篇枯燥的說明文變成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我們要學習這種寫法。

  三、拓展延伸,續編故事

  一個月后,航天飛機經過維修保養,補充燃料,又請來兩個仆人——助推器和一個管家——燃料箱,再次點火上天,與銀色飛機相遇。兩機相見,他們會說些什么?怎么做呢?請找兩個伙伴說說第三次機見的情景。自由準備指名一組說。

  把第三次見面的情景寫下來,注意提示語位置。

  板書:

  航天飛機

  外形

  雄壯威武

  特點

  快、高、能去能回

  用途

  送衛星、做實驗、接送病人……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感受大榕樹的美,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2、提高學生圍繞研讀專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感情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熱愛南國風光的感情。

  4、學習“靜動”結合的方法。

  5、進行保護環境的教育。

  二、教學重點:感受大榕樹的美,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三、教學難點:感受作者熱愛南國風光的感情。

  四、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鳥的天堂》這課文,并分了段,老師檢查一下,上節課大家學得怎么樣?出示黑板:填空:記敘了作者和朋友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的不同景象。

  2、作者游覽鳥的天堂后,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出示句子“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前面一個“鳥的天堂”為什么加引號?(引用別人的說法)指什么?(大榕樹)后面一個鳥的天堂是什么意思?(鳥兒生活的樂園)

  3、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么想提的問題?(為什么說大榕樹是鳥的天堂?榕樹為什么能成為鳥的天堂?)

  (二)帶問題研讀課文第一部分

  1、大榕樹能成為鳥的天堂是與它本身特點有關的,自由讀第一部分大榕樹有什么特點?(大、茂盛、生機勃勃)從哪里看出來?邊讀邊用筆畫。

  A、河面變窄了,一簇簇的綠葉伸到水面來。(原本寬闊的河面,被大榕樹變窄了,其樹之大可想而知)

  B、那是許多株茂盛的榕樹,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其實只有一棵大榕樹,但由于支干太多,使人產生錯覺)

  C、真是一顆大樹……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解釋“氣生根”,看榕樹圖片)

  2、這棵榕樹到底有多大呢?(資料:在廣東新會市城南部的天馬河中有一株500多年樹齡的大榕樹……高15米,相當于5層樓,樹冠面積1.15公頃相當于100間教室)

  3、樹很大,一棵樹簡直成了一片樹林,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獨木成林)

  4、大榕樹不光大而且生機勃勃,從哪看出來?(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就有生命在顫動)哪些詞看出茂盛?哪些句子是者怎么到?哪時作者想聯想的?你仿佛看到什么?(體會生命力和色彩的美麗)難怪作者由衷贊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5、你是不是也和巴金爺爺一樣喜歡這棵樹呢?齊讀描寫大榕樹的句子,讀出榕樹的大、美、生機。

  6、作者為什么能把大榕樹寫得那么美?(觀察仔細、喜歡)

  7、為什么大榕樹成為鳥的天堂?

  1樹大、茂盛,為鳥兒廣闊的生存環境;

  2樹密,充滿生機,為鳥搭窩繁衍條件;

  3大榕樹四周是寬敞的清澈的天馬河,無污染,良好生存環境;

  4水中魚、樹上的蟲為它食物;

  5幽靜的環境適合生存;

  6人們愛護小鳥,小鳥自由生活。

  8、:這么美的環境,我們只有好好保護才能永遠擁有他。

  (三)帶問題研讀第二部分

  1、為什么說大榕樹是鳥的天堂?

  A、鳥多、鳥樂,找出句子,從哪看鳥多?從哪看出鳥樂?理解“應接不暇”,為什么作者寫得這么好?(愛鳥、細觀察)

  B、“鳥的天堂”中到底有多少鳥?交流資料(在這棵樹上大約生活著10萬只鳥,光鶴類就達7.8萬只……)

  2、播放鳥的叫聲,想像這一場景,說說,你仿佛看到什么?

  3、這些鳥兒在這兒自由自在地生活,多么快樂!讀一讀這段話,讀出熱鬧、壯觀(賽讀、齊讀)

  4、看課件,感受鳥多。說話:“鳥的天堂”中的鳥真多啊!有的,有的,有的,它們生活得真快樂!

  5、看到鳥兒這么多,生活得這么快樂,你想說什么?(保護鳥,愛護鳥)

  6、:“鳥的天堂,一個多么美好的地方,寬闊清澈的天馬河,生機勃勃的大榕樹,活潑可愛的小鳥……這一切組成一幅多么賞心悅目的`畫面,讓愉陶醉,令人向住”,難怪作者說:這“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呵護這種美,一起來創造這種美,讓我們永遠做小鳥的朋友,讓愛心永駐人間!

  7、繼續填空:作者向我們講述所看到的情景時,還告訴我們他的情感,填空:表達。

  8、寫法指導:作者不光向我們展示了人與自然、樹與鳥的和諧相處、相互依存的生命。他愛鳥、喜歡自然,還展示他特別的方法,你發現了嗎?(第一部分描寫大榕樹的大、茂密、美的靜態描寫,第二部分寫樹上的鳥活躍,是動態描寫,動靜結合課文生動而有趣)

  9、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同一個地方,為什么第一次去沒看到鳥?第二次去卻看到許多鳥?

  板書:

  18、鳥的天堂

  大榕樹:大、茂密、美(生機勃勃)(靜態描寫)

  鳥的天堂鳥多:熱鬧、到處……到處……應接不暇(動態描寫)

  鳥樂:叫、飛、撲、興奮地唱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5

  一、品味領悟第一、三段

  1.齊讀第一、三段

  2.領悟:

  (1)讀了這兩段,頤和園給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課文開頭就點明了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頤和園景色優美;頤和園很大,占地范圍廣。)

  (2)作者有什么希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親自到頤和園去細細游賞。因為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所以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夠到頤和園去游覽那里的美景。)

  3.師: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首尾呼應,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二、品味領悟第二段

  1.過度語:雖然頤和園的景色美得看也看不完、說也說不盡,但是作者還是怕我們沒有時間去游覽,所以還是選擇幾處重點作了具體介紹。下面,我們來讀第2-5自然節,看看作者重點給我們介紹了那幾處景點?又是按怎樣是順序敘述的?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游覽順序。)

  2.劃分層次

  第一層(2):介紹長廊的景色

  第二層(3、4):介紹萬壽山的景色

  第三層(5):介紹昆明湖的景色

  3.研讀領悟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讀,思考介紹長廊時,先介紹什么,然后介紹什么,最后介紹什么?(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然后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

  (2)按照上述給第二自然段分層。

  分層的結果:

  第一層是第1-3句:從整體上和外部介紹長廊;

  第二層是第4句:從內部介紹長廊;

  第三層是第5、6句:講長廊兩旁風景宜人。

  由此可見,長廊的主要特點是什么?(長、美)

  (3)怎樣講長廊的“長”的'?(“一眼望不到頭”,通過游人的感覺表現長廊的長;“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運用具體數字表現長廊的長。)

  (4)怎樣講長廊的“美”的?

  ①長廊內部: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且內容各不相同。

  讀句子,提問:畫的內容包括“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說明了什么?(總共有8000多幅彩畫。說明畫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形式多姿多彩,這是一種藝術美,體現了我國古代文化園林藝術的燦爛和勞動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②長廊兩旁:風景宜人。“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這句說明了什么?(說明長廊兩旁的花木品種多、數量多,長年都有盛開的鮮花,這是環境美。 “開”和“謝”是一對反義詞,形象地說明了長廊兩旁鮮花常開的景色特點。)“使人神清氣爽”的:“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這句話間接地說明了長廊是昆明湖邊的一處美景。長廊在昆明湖的右邊。

  (5)小結:一進頤和園的大門,長廊就把它那富有特點的美,展現在我們面前了。這一部分主要介紹了長廊的長和美之特點,其美包括藝術美(彩畫美)和環境美。

  4.研讀領悟第3、4自然段

  (1)指名分節朗讀3、4自然段,思考介紹萬壽山時,先介紹什么,再介紹什么?(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的壯觀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景色。)

  (2)作者游完長廊,站在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觀?它們各是怎樣的?

  佛香閣:八角形寶塔,建在半山腰,三層頂上所鋪的黃色琉璃瓦閃閃發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輝煌。

  (說明其巍峨壯麗,建造精美。)

  (3)作者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不同的三個方向望,分別看到了什么?(由近及遠:蔥郁的樹叢、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朱紅的宮墻、昆明湖、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4)為什么說“大半收在眼底”?(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往下看,能把前山的景色看得清清楚楚,后山還有些還有些景色看不到,所以說“大半收在眼底”。)

  (5)最美的景色在哪兒?美在什么地方?

  (昆明湖。理解兩個比喻句。說明其平靜幽美。)

  (6)品味、感悟“滑”字:

  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畫舫”是指裝飾華美、專供游人乘坐的船。這句話運用動態描寫,反襯出昆明湖水的靜。一個“滑”字,頗有情味,妙筆生花,與前面一句“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相襯托,一靜一動,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靜。)

  (7)說說“遠眺”與“隱隱約約”之意及內在聯系。(因果)

  (8)小結:

  5.研讀領悟第5自然段

  (1)指名分節朗讀5自然段,思考介紹昆明湖時,分別介紹了什么?(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

  (2)按什么順序介紹的?(湖外圍→湖中心→十七橋)

  (3)重點介紹了什么?有何特點?(十七孔橋有十七個橋洞,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并且這么多獅子姿態不一,各不相同。)

  石柱上雕刻著眾多的獅子且姿態不一,這說明了什么?(共544只。獅子“姿態不一”的特點,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小結

  6.本段總結(2-5)

  找出標志游覽順序(落腳點轉移或移步換景)的詞語?

  (進了……繞過……來到……,走完……來帶……,登上……站在……,從……下來……就是……)

  三、總結全文

  1.中心:《頤和園》這篇課文通過描繪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贊美了祖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2.寫作方法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游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就是作者的游覽順序。)

  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四、作業布置

  1.選背自己欣賞的段落。

  2.抄寫優美詞句。

  板書設計

  長廊:長、美(藝術、環境)

  腳下:佛香閣、排云殿

  頤和園 萬壽山

  山上:樹叢、屋頂、宮墻、昆明湖、城樓、白塔

  昆明湖: 長堤→小島→十七孔橋(石柱、獅子)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6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中優美詞句,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2.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有關桂林山水的風光圖片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 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積累了許多有關祖國風光的諺語。誰能為大家背誦幾句?(1、上有天堂,下有蘇杭。2、峨眉天下秀,三峽天下雄。3、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4、桂林山水甲天下。)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現在讓我們蕩舟漓江,仔細觀賞桂林山水(板書:桂林山水)

  二、 品讀感悟 暢游山水

  師:在上節課的閱讀中,很多同學被桂林的美景深深吸引了。誰能說說課文的哪部分寫得最精彩?(山、水)老師贊成你的想法。

  (一) 觀賞漓江的水

  師:我們先來觀賞漓江的水(板書:漓江水)。播放漓江水的風光片。談談漓江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自己的話來講。

  師:同學們眼中的漓江美不勝收,作者筆下的漓江水更是獨具豐韻。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并思考:漓江的水有哪些特點?(板書:靜、清、綠)播放漓江的水靜、清、綠特點的風光片。

  師:同學們想一想,在靜、清、綠之間用上什么關聯詞,就可以組成一句話?(同桌交流)(1、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2、漓江的水不但靜,而且清,還很綠。)

  師:其實這句話就是這段的主要意思。這樣概括地寫,能使讀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嗎?

  師:如果把靜、清、綠這三個形容詞重疊一下,句子該怎么說?(漓江的水靜靜的。漓江的水靜靜的,清清的,綠綠的。)

  師:詞語一重疊,程度加深了一些,但還不具體。我們看著漓江的水不禁贊嘆起來,如果使它變成感嘆句,句子該怎樣組織排列?(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

  師:這樣寫,語氣是加強了,但是漓江的水靜得怎么樣,清得怎么樣,綠得怎么樣,讀者能感受到嗎?課文是怎么寫的呢?誰來讀一讀?

  師:在感嘆句的后面補充說明,這樣寫就很具體了,而且給我們美的感受。同學們,你能讀出那種美嗎?出示漓江的水圖。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那是一種怎樣的意境?我們瞇著眼,看著圖畫想象一下,漓江的水怎么靜,你們看見漓江的水在流動嗎?(看不到,好靜啊!)師讀生跟讀。

  師:你們往下看,仿佛看到了什么?師讀,生讀。

  師:現在讓我們抬起頭,放眼江面,漓江的水該有多綠啊!書上打了個什么比方?翡翠就是綠色的玉石,這塊玉石上有斑點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無瑕瑕指玉石上的斑點。)看得出同學們特別想用聲音再現漓江水的風姿。師讀前半句,女生讀后半句。

  師:欣賞了你們的朗讀,我覺得漓江水美得生動,美得具體,美得形象。為什么會有這種效果嗎?(表達方法上:作者恰當運用了排比和比喻修辭方法。)老師為你豎大拇指。的確如此,生動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見的景物變得栩栩如生,恰當的排比讀起來語氣更加強烈。請女同學讀第一分句,男同學讀第二分句,齊讀第三分句。

  師:讀了這段話,我覺得作者已經把漓江的水勾畫得淋漓盡致了,為什么還要說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

  師:大海的雄偉壯麗,西湖的寧靜柔和。都無法與漓江水相媲美,這樣寫更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誰能讀一讀這句話?作者先說沒見過漓江這樣的水,然后抓住特點具體介紹,在今后的習作中,我們也可以這樣布局謀篇,請同學們齊讀第二段。

  師:學了這段我不禁贊嘆:真靜真清真綠漓江水。(板書:三個真)

  (二) 觀賞桂林的山

  師:桂林的水美,山更美,請同學們默讀第3段,思考:桂林的山有哪些特點,還有哪些疑問?(板書:桂林山)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板書:奇、秀、險)

  師:桂林山的特點,課文是怎樣寫的?(運用排比句和一連串的比喻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寫出山的奇)還會像什么?隨著你們的想象可以變幻成各種各樣神奇的事物。

  師:你們看桂林的山,姿態各不相同,變化很多這就叫形態萬千。播放桂林山奇圖。這一座座形態萬千,奇特的山峰,分開排列叫什么?(奇峰羅列)。奇峰羅列,各不相同,好像從地上拔起來,就叫拔地而起。作者從山形實現了奇。請女同學看圖片,男生齊讀這一分句。

  師:可愛的男同學啊!你們太了不起,都把文字讀活了,一個個文字仿佛一個個跳躍的生命。課文是怎么寫秀這個特點的?讀出秀美的感覺。女生讀。作者體現山的 秀是從山色入手的。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峰非常險峻,書上說危峰兀立這個危是什么意思?是危險的危嗎?字典里有三種解釋,選擇哪一種恰當?1、不安全;2、損害;3、高的,陡的。

  師:這些形態萬千的奇峰中,有許多怪石疊在一起,這就叫怪石嶙峋。面對這樣險峻的山峰,不用說零距離接觸,就是老遠望著它也會叫人心驚肉跳。你能讀出那份險嗎?

  師:關于山這段還有哪句話沒有談到?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用這句話烘托出桂林的山甲天下。我們用聲音再現這甲天下的`桂林的山吧!師讀第三段的第一句,男生讀奇、險句子,女生讀秀句子。

  師:這真是好奇好秀好險桂林山哪!(板書三個好)

  三)山水合一 景色宜人

  師:游覽了桂林的山,難道你不想說點什么嗎?(讓你感覺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師:你與作者產生了共鳴,同時也道出了大家的心聲,齊讀第4段,用心體會作者那強烈的感受。

  師: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仿佛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教師一邊有感情地朗誦,一邊板畫山、水、云霧、竹筏。(師隨手為真靜真清真綠漓江水和好奇好秀好險桂林山勾出框)這是什么?(對聯)缺什么?(橫批),橫批一般幾個字(四個)展示你的文采的機會到了,添橫批。

  師:現在什么都在改革,咱們對橫批也進行一次改革,幾個字都可以。

  師: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游覽勝地,老師準備了一組圖片,請同學們領略它的獨特風韻。你能不能用一句話表達你此時的心情,就一句話,發自肺俯的!( 1、桂林山水,真是人間仙境啊! 2、桂林山水,風景如畫。 3、啊!風景秀麗的桂林,我愛你! 4、的確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5、桂林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我多想永遠與你想伴哪! 6、桂林的美景,令我陶醉,令我癡迷,令我心曠神怡! 7、我愛你桂林,我贊美你桂林! 8、桂林太美了,我做夢都想去。 9、桂林山水要多美有多美! 10、桂林山水真是美不勝收! 11、桂林山水你是祖國錦繡河山的典范。我為你驕傲。)

  師:讓我們牢記這副對聯,把桂林山水的美永遠留在心中(齊讀對聯)。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好奇好秀好險桂林山

  天下第一

  真靜真清真綠漓江水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7

  【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18課《頤和園》。

  【教學設計的理念】

  這篇課文按游覽的順序,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展示了我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圍繞景色的特點,讓學生在不同方式的閱讀中進行感悟、體驗,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合作與交流的快樂、同時進行信息的搜集和匯集,感知課文內容和領悟課文中所體現的情感,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內容的重組加工】

  在新課標的教學觀念下,光是讓學生弄會、弄懂是不夠的,而應該教給他們更多的了解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必須改變以往的面面俱到、串講串問,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做法,要以學生為主體,要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前提,以探究發現、自讀感悟為手段,變教師的“講”為教師引導下的“感悟”。因此,學習本篇課文,改變逐段講解的方法,而讓學生憑借自己的學習興趣進行合作交流,抓住重點句子來體會所寫景物的特點,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感受頤和園大而美的特點,另外讓學生感悟、學習本課觀察和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方式的構建】

  這節課是以學生學習過程為主線,以教師的引導作用為輔,來完成學習任務。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就是想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整體感悟和重點探究結合起來。

  1、合作感悟、加深理解:

  通過復習的提問導入,回憶作者的游覽路線和各個景點,接下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喜歡哪一個景點就重點研究哪一個景點,進行分小組合作學習,這也是課文學習的重點部分。這是學生獨立分析理解教材的過程,是個性化學習的過程。

  然后,分小組匯報,這是充分展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環節。學生不是按照老師設計的順序來理解課文,而是按自己的理解來講解和品讀課文,完全是自主的、能動的、不受約束的,無論誰都可以盡情地表白自己的意見,按自己的理解朗讀和體會。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我把課文中提到的各處景點的圖片做成課件,配合學生的匯報。每匯報一個景點,都重視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景色的美,還要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重點句子,探究課文是怎樣描寫景物特點的。

  2、擴展訓練、培養能力: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樣本,是教學的依據和參照,但它不是唯一的內容,語文教學應該擴展開來,放開學生的眼界,使他們了解更多的知識。我設計了讓學生交流自己了解的有關頤和園的其它資料,讓學生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內容。

  僅僅這樣的延伸是不夠的,接著,我給學生們放一段錄象,讓學生們嘗試做小導游,這既是對課文內容的深化,又給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自由展現他們的個性風采。在這樣的訓練中,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適應了素質教育的需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8課《頤和園》,通過上節課的學習,頤和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它是一個美麗的大公園。

  板書:

  美、大

  2、師: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他是從哪些方面寫它的美、大呢?

  生:作者是按照游覽路線的順序介紹的。他去了長廊,接著去了排云殿、佛香閣,然后又到了昆明湖邊,踏上了十七孔橋……

  板書:

  長廊、排云殿、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

  二、自讀感悟、交流體會

  1、師:頤和園有這么多的美景,真吸引人呀!快速瀏覽一下課文,說說你最喜歡哪個景點?

  生讀課文,自由匯報自己喜歡的地方。

  2、小組學習:

  師:好,請大家合作學習,喜歡同一個景點的同學你們前后桌幾個人可以自由組成小組去學習那一部分內容。

  (引導學生自由組合,臨時指派組長。)

  師:學習的時候可以按照老師給你們的提示:

  課件出示導學提示:

  自讀、感悟、交流、朗讀

  ⑴ 讀讀課文:

  說說你最喜歡哪一處景點?

  ⑵ 這處景點的景物特點是什么?你從哪些語句當中體會到的?談談自己的理解。

  ⑶ 你怎樣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生進行合作學習,讀課文的語段,交流各自的理解。

  3、學生匯報:

  匯報──補充──朗讀。

  師引導(配合出示課件):

  重點抓住以下語句,感受特點,進行朗讀感悟:

  ⑴ 長廊:

  很長、很美

  ① 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運用數字寫出了長)

  ②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

  (寫出了長的特點)

  ③ 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載滿了花木,這一種花沒謝,那一種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感受美)

  ⑵ 佛香閣、排云殿:

  華麗、華美,金碧輝煌

  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⑶ 昆明湖:

  清、靜、美

  ①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象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劃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

  (比喻句寫出了昆明湖很靜、很清。從中也說明昆明湖很美。)

  ② 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樣式不同的石橋,兩岸栽著數不清的倒垂的楊柳。湖中心有個小島,島上一片蔥綠。

  (說明昆明湖很美、很寬闊。)

  ⑷ 十七孔橋:

  橋洞多,獅子姿態不一、數量多

  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不一,也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4、師:好,同學們感悟的真不錯,老師問你們,游覽了頤和園,你有什么感受?

  生:頤和園真美呀!

  生:修建頤和園可真不容易!

  師小結:是呀,頤和園是我國的名園之一,它體現了我國古代園林藝術的美,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從這篇文章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作者對頤和園的什么情感?

  生:贊美、喜愛……

  三、拓展訓練、提高能力

  1、師:同學們,我們跟著作者游覽了幾處景點,其實老師告訴大家,它還有很多美景,課文并沒有寫全,你們能不能結合自己知道的知識給補充一些呢?

  生自由談自己掌握的資料。

  2、導游介紹:

  師:你們知道的可真多,老師還從來沒有去過頤和園呢,在座的許多同學也沒有去過。你們能不能做一個小導游,領大家去參觀參觀呢?老師這里給你們準備了一段錄象,你們先跟著錄象練習說一說,當然也可以加進自己的想象。選出最優秀的導游領我們去游覽。

  師放錄象,參與指導。

  生練習說。

  選一、二名小導游,運用口頭語言,自然講述。

  3、小結:

  師:你們講的真好,已經把我們帶到了頤和園的美景之中。同學們,你們認為是不是這樣呢?好,但愿頤和園的美景永遠留在我們心里,希望大家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去看一看。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8

  教學目標:具體了解爬山虎的特點,感受作者生動具體的描寫和長期細致的觀察;學習觀察和描寫的方法,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重點:了解爬山虎的葉子的特點;爬山虎腳的樣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教學難點:了解爬山虎腳的樣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大自然的植物是多種多樣的,是形形色色的。這節課我們就接著來認識爬山虎這種植物。繼續學習《爬山虎的腳》。板書課題。

  二、品讀課文

  (一)了解爬山虎的葉子的特點:

  1、出示爬山虎葉子的圖片,提問:這滿墻的爬山虎,首先引起你注意的是爬山虎的哪個部分?你覺得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

  指名答。(預設:爬山虎的葉子很多,鋪滿了墻面。葉尖一順朝下,沒有重疊的。)

  2、葉圣陶爺爺筆下的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呢?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

  生自讀第二自然段。

  3、交流:預設:

  A色美:綠得那么新鮮。由“嫩紅”到“嫩綠”再到“綠得新鮮”。

  B形美:那些葉子綠得那么新鮮,看著非常舒服,葉尖一順朝下,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縫隙。

  從“新鮮”和“那么”體會出來的。“新鮮”就是說葉子水靈,鮮嫩;加上“那么”就說明葉子非常鮮嫩。從“均勻”體會到葉子分部得很勻稱,葉子之間間隔一般大。看起來葉子很美。

  從“一順朝下”體會到葉子很美。葉子尖都朝著一個方向,非常有條理,看起來很美。

  C動態美:一陣風拂過,一墻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4、作者能夠把葉子寫的這么美,是與作者的一種好習慣分不開的,你知道是什么好習慣嗎?(認真觀察)

  所以我們要學習作者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二)過渡:課文題目是爬山虎的腳,為什么先寫葉子呢?(預設:因為葉子靠爬山虎的腳才能夠爬滿墻。我們通常會從遠處先看到爬山虎的葉子,走近才能看清爬山虎的腳。如沒人回答則說:我們在這畫一個問號,先來看看爬虎山的腳)那么,爬山虎的腳又是什么樣的呢?

  1、大家仔細閱讀寫爬山虎腳樣子的段落,找出描寫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的詞語,做上標記。板書

  位置:長在莖上。

  形狀:像蝸牛的觸角。

  顏色:嫩紅的。

  2、佳句欣賞: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

  出示蝸牛觸角的圖片,感受爬山虎腳的細。

  3、這一段的哪個詞語可以看出作者進行認真仔細觀察了呢?(注意)

  4、過渡:那么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根據以下幾方面小組合作學習: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B找出爬的動詞,在底下畫上標記。C演示爬的過程。

  小組合作學習。

  交流:小組匯報,指名一人到前面來演示爬的過程,其他同學跟著演示。師朗讀給以提示。

  板書:爬:觸——巴——拉、貼(牢固)

  師:把“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好嗎?為什么?

  預設:不好,因為腳的步子大,是交替著走的,而爬山虎不是。

  師小結:爬山虎就是這樣長一只腳,巴住墻,再長出一只腳,再巴住墻,它要不停地向上爬,就要不斷的長出新腳來,所以葉圣陶爺爺說“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

  5、出示爬山虎的腳和蛟龍爪子的圖片

  進一步感知爬山虎的腳的樣子

  6、過渡: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能爬,沒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又怎么樣呢?我們趕緊來看一看課文最后一自然段,指名讀。

  交流:(沒觸著墻的腳萎了,觸著墻的牢固,腳與墻有密切的關系)

  三、理清順序,總結全文,拓展思維

  1、回顧前面的問題,為什么葉圣陶爺爺要先寫葉子再寫爬山虎的腳?思考,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葉圣陶爺爺就是這樣按照由遠及近的順序留心觀察,才給我們寫出了爬山虎的腳這樣美的文章。

  3、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4、生活中還有哪些與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課下我們也學一學葉圣陶爺爺留心細致觀察的方法,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注意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么特點,再具體地寫出來。

  四、板書

  爬山虎的腳

  葉子的特點:色美、形美、動態美

  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反面

  腳的特點 形狀:像蝸牛的觸角

  顏色:嫩紅(灰色)

  爬 觸→巴→拉、貼(牢固)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9

  【學習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積累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學習作者按游覽順序有序觀察,抓住景物特點準確描寫的寫作方法。

  【重點難點】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作者按游覽順序有序觀察,抓住景物特點準確描寫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收集頤和園相關資料。

  2.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

  聽寫“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等詞,讀詞語糾正錯誤。

  二、從游覽順序入手,了解文章結構和課文內容。

  (一)從詞入手,了解課文描寫的主要景點和游覽順序。

  1.思考:為什么要按“長廊、萬壽山、昆明湖”這樣的順序寫?文中又是哪些句子說明了作者游覽的順序?

  2.學生自讀課文,勾畫文中表示游覽順序的句子。

  (二)從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結構,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1.學生自讀中3—9段段首表示游覽順序的句子,從中感受移步換景的游覽觀察順序。

  2.給表示游覽順序的這幾句話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學生自讀感受課文總分總的結構形式,并根據段落提綱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師生共同根據板書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并提出進一步的學習要求: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綱,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課文。現在,我們就移步換景,依次游賞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去領略頤和園這個皇家園林的獨特之美。

  三、抓住重點詞句邊讀邊想象,從不同的觀察角度欣賞頤和園美景的不同特點,體會頤和園是一個美麗的皇家園林的同時,學習作者簡潔準確的表達方式。

  (一)“游賞”長廊。

  1.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出示課文三、四段文字,試著從不同觀察角度去欣賞長廊,發現長廊的特點并試著用自己的朗讀把感受表達出來。

  2.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老師重點指導學生通過填詞練習,邊讀邊想象,理解“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一幅五彩的畫……”這個句子,體會長廊所包含的中華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點簡潔表達的寫法。

  3.配合由此段文字看到的景象圖片,學生練習做導游介紹長廊。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比賽。

  4.背誦本段句子,體會表達順序,達到段的積累。

  5.小結:作者移步換景,從不同的角度寫出了景物不同的特點。讓我們繼續隨著文字去感受。走完長廊,就來到萬壽山腳下。這一次,作者又是從哪個角度去看萬壽山?又賞出些什么呢?自己讀一讀吧。

  (二)“游賞”萬壽山。

  1.學生自讀第五自然段,抓重點詞語體會萬壽山的美麗。從“抬頭一看”、“聳立”、“金碧輝煌”、“金光閃閃”等詞想象仰望萬壽山建筑群的感受,體會皇家園林的宏偉氣勢。

  2.抓住重點詞,通過朗讀表達感受,體會作者用詞準確。

  3.小結:這一次,我們跟著作者從抬頭一看這個觀察角度賞到了頤和園華美、宏偉的特點。

  (三)學生自讀自悟,從不同角度“游賞”昆明湖景區(6—9段),感受昆明湖的特點和作者的表達方式。

  1.占頤和園總面積2/3的煙波浩渺的昆明湖又可以從哪些角度去欣賞它呢?請學生跟隨一組圖片從不同的角度去直觀地看看作者描寫的不同景色。

  2.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觀察角度,練習邊讀邊想象,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

  3.學生交流分享朗讀及感受。老師通過對比組詞等語言訓練,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滑”與“劃”的意思差別,從而理解作者準確的用詞以及生動的比喻。

  通過和學生一起想象不同獅子的形象,讀好描寫十七孔橋的句子,體會精湛的藝術和勞動人民的智慧。

  4.今天這堂課我們按游覽順序,依次從不同的觀察角度游賞了頤和園,你覺得移步換景究竟有什么妙處?(引導學生自己感受從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四、總結全文。

  1.為什么說頤和園“不愧為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結合課文和你所搜集的資料說一說。

  2.你還可以說( )的頤和園?

  五、拓展作業。

  把文中自己特別喜歡的句段讀一讀,記在讀書筆記上,積累背誦。

  六、板書設計

  長廊 長、美、奇

  佛香閣 閃閃發光 按順序、

  頤和園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0

  一、教學要求

  (一)聯系實際,理解課文。

  從田忌兩次賽馬轉敗為勝的事情中,使學生懂得遇事要細致觀察,認真思考,采用恰當的方法才能取勝,做到勝不驕敗不餒。

  (二)熟讀課文,分析內容。

  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說出各段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課文。

  (三)學懂課文,掌握生字。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掃興、挖苦、垂頭喪氣、胸有成竹、疑惑、輕蔑、轉敗為勝、目瞪口呆”等詞語。

  詞語注釋——

  掃興:正當高興時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興致低落。

  垂頭喪氣:形容失望的神情。在課文中是寫田忌缺乏再賽的信心。

  挖苦:用尖酸刻薄的話譏笑人。在課文中是說田忌此時連好朋友的誠摯幫助都錯誤地理解了。

  疑惑:懷疑不解的意思。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主意,有打算。在課文中,是說孫臏經過對主客觀情況的分析,已有轉敗為勝的策略和把握。

  譏諷:用尖刻的話嘲笑對方的錯誤、缺點或某種表現。課文指齊威王嘲笑田忌賽馬輸了。表現出齊威王驕傲自滿的弱點。

  輕蔑:輕視;不放在眼里的意思。文中指齊威王只憑馬力不善智謀的盲目驕傲。

  目瞪口呆:眼睛直盯著不動,嘴說不出話來。形容齊威王吃驚而發愣,覺醒過來為時已晚了。

  (四)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生字新詞。初讀全文,感知課文大意。

  第二課時:逐段講讀、深入理解,把握中心思想。

  第三課時:研究寫作方法,如何表達中心思想。

  二、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學過程:

  1.解題入手,理清脈絡,感知全文。

  (1)主要寫什么?(賽馬)

  (2)“田忌賽馬”是寫誰和誰賽馬?

  (3)課文怎樣寫賽馬的經過?比賽的結果怎樣?

  (4)教師邊提問邊板書

  2.分段講讀

  【第一段】首先放手讓學生根據板書自讀課文,然后提問:

  (1)田忌為什么都失敗了?體會“垂頭喪氣”是寫田忌一敗涂地的情緒。

  (2)你認為田忌要怎樣才能賽過齊威王?組織學生議論,各抒己見,最后讓學生帶著求知欲望學習第二段。

  【第二段】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然后講解體會三個人的對話。提問:

  (1)孫臏是根據什么安排出場順序的?

  (2)孫臏想出的比賽方法是什么?

  板書設計

  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答案后,幫助學生理解孫臏是在觀察賽馬的同時,認真分析,從中找出取勝的可能性。突出孫臏善于觀察,認真思考、深入分析的好品質。

  (3)齊威王為什么失敗?講解描寫齊威王情緒變化的語言,指出他盲目驕傲自滿,只憑馬力、不善智謀。孫臏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安排了田忌賽馬的出場順序才取得勝利的。

  (4)齊讀最后一小節后,啟發思考:

  第二次比賽,馬還是原來的馬,田忌為什么能戰勝齊威王?

  讓學生統觀全文從第一次賽馬田忌失敗的原因是“齊威王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來領會以強賽的方法不當,必然要失敗。孫臏的賽法是在不同等馬出場順序上想出最佳方案幫助孫臏準備再賽。最后田忌按著孫臏的指點,終以二比一戰勝了齊威王。

  (5)從田忌第二次與齊威王賽馬的勝利,你認為孫臏是怎樣的人?(善于觀察、分析、全面思索、多謀善斷的人)

  (6)說說你還從這篇課文中受到了什么啟發?

  (7)教師總結:田忌和齊威王賽馬,是智力的比賽,不是力量的.比賽,田忌的勝利是孫臏智慧的勝利,齊威王的失敗是不善于動腦思考的失敗。因此,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細致觀察、認真思考采用恰當的方法,才能取勝。總結后完成全部板書。

  3.通讀全文,每讀一段后說出段意,讀全文后明確本文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板書設計

  三、提示

  (一)講讀重點:

  1.全文抓住“賽馬”這一線索進行講讀。

  2.第一段抓住賽馬失敗的原因講讀。第二段抓住再賽轉敗為勝的原因講讀。第三段抓“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一句講讀。同時講清比賽方法。

  (二)教法建議:

  教學時,可以圍繞“賽馬”這條主線抓住三個“順序”安排教學步驟:

  1.抓情節發展順序。緊扣題目,從田忌的角度,理清“初賽失敗”“孫臏獻策”“再賽勝利”三個層次,使學生明確課文是按“田忌賽馬”的故事情節發展順序記敘的。

  2.抓馬匹對應順序。根據“初賽失敗”和“再賽勝利”的原因理清出場順序,使學生明確馬匹對應順序的改變才轉敗為勝的。

  3.抓再賽勝利的輸贏順序。根據馬匹對應順序、理清輸——勝——勝的順序。明確田忌是在孫臏賽馬的巧妙策略下的指點后取得再賽勝利的。

  (三)朗讀建議:

  1.(老師)講前讀:讀全文,粗知課文主要內容;分節讀,要扣住教師提問讀。

  2.(老師)講后讀:分角色讀“孫臏獻策”部分,要讀出兩個人物不同的感情;分角色讀田忌和齊威王的對話,要讀出人物的不同感情。全班齊讀每次比賽結果的語言。結尾句是中心句,在教學中要結合講解反復讀。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1

  【學習目標】:

  1.通過觀看圖片,感情朗讀,說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2.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方式寫話。

  【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第一句話是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第一)

  本課最后一句話是什么?是什么意思?(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下面我們就來觀賞桂林的山是什么樣的山,水是什么樣的水。

  二、學習新課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請學生單獨讀課文,并請同學回答:這一段講了什么?(漓江的水)(板書)(老師讓該同學自我評價,讀得好不好?)

  2、教師引導:學生自由發言(一邊觀賞影片,一邊進行。)

  (1)作者一開始就直接寫漓江的水嗎?(沒有),先寫什么?(大海西湖)為什么這樣寫?(對比)(板書)相比較:結果是什么?(還是漓江的水美)(指出前半句用贊嘆的口氣,后半句用驚奇、驚訝的語氣)

  (2)漓江的水這么迷人,它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呢?(特點)

  a:靜(板書)靜到什么程度?(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感覺)

  b:清(板書)清的怎么樣?(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視覺)

  c:綠(板書)綠成什么樣子了?(一塊無瑕的翡翠)(想象)

  出示卡片,討論:什么是翡翠?無瑕又是什么意思?這是一個什么句?(玉石;沒有斑點;比喻句)

  (3):真靜啊……都用了三個真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真清啊……(熱愛、贊美)句式相同又是一組什么句式?(排比句)

  真綠啊……強調漓江水的特點,讀的時候一定要讀出贊嘆的感情來。(讓學生輕聲讀、找感覺)(板書:對比、排比、比喻;熱愛、贊美)

  (4):指導背誦(圖畫法、串連法)

  (5):小結:這樣的水只有漓江有:看!作者觀察的多么仔細呀!表達的多么生動具體呀,同學們不妨也學學他的這種表達方法,相信會收獲不少。

  (二):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學習桂林的山

  1:作者用了什么樣的方法寫桂林的山。

  學生討論后自由回答(可適當動筆操作畫出直觀圖)

  2:指導朗讀(驚奇的語氣)

  3:指導背誦。

  三、總結

  多美的'山呀!奇、秀、險,再加上又靜又清又綠的水環繞其中,中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整整83公里,一路如此,蕩舟其中,就像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除了桂林,還有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跡,像長城、故宮等等;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要想建設祖國,為中華民族爭光,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

  這樣靜、清、綠的水,繞著這樣奇、秀、險的山,讓人領悟的是桂林擋不住的誘惑。同學們,讓我們懷著無限的向往齊讀《桂林山水》。

  四、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思考、練習2、3題。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2

  課堂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沉寂、盤問、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漢子、燒毀、木屑、蘑菇、呻吟、宛轉”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3、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堂教學重點:

  1、了解被稱為“夜鶯”的孩子是怎樣幫助游擊隊殲滅一伙德國法西斯強盜的。

  2、了解開頭三個自然段和最后兩個自然段之間的相互照應。

  課堂教學難點:

  “小夜鶯”的機智來自思維敏捷,敏捷的思維來自熱愛祖國的感情,這一點難于理解。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通過上網、翻閱書籍、請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關蘇聯衛國戰爭的資料。(歷史背景、有關故事)

  2、沒見過“夜鶯”的同學,通過查字典,了解一下夜鶯這種鳥。

  3、預習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什么。

  4、回顧自己熟悉的小英雄的故事。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學生,你們了解“夜鶯”嗎?誰來說一說。

  老師過渡:體態小巧玲瓏,叫聲清脆宛轉,每當月上高樓,它就會放開歌喉縱情歌唱。今天,就讓我們穿過時光隧道,一起走進1941年的蘇聯衛國戰爭,走近一只勇敢的夜鶯,去聆聽他神奇、機智的歌聲吧!(板書課題)

  二、學情調查

  1、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對于前蘇聯的衛國戰爭,你了解多少?

  三、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指名朗讀課文,糾正讀音,指導學生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什么,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讀后印象。

  過渡:這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下面,我們就來講講這個故事,爭取講得和故事一樣精彩。

  四、把握故事的基本內容

  1、再讀課文,注意課文中的空行。想一想:“夜鶯”是怎樣巧妙地和敵人周旋,為游擊隊送情報的?

  2、重點讀課文的一、二部分,看看“夜鶯”是怎樣迷惑敵人,為敵人帶路和怎樣與游擊隊聯絡的。

  3、試著把這篇故事的基本內容講一講。可在準備的基礎上分小組講,講后評價,主要看是否把握了故事的基本內容。

  設計意圖:抓住主線,理清脈絡。老師首先引導學生初讀全文,概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小夜鶯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此基礎上再默讀全文,抓住主線,要求學生試著把這篇故事的基本內容講一講,從而理清課文脈絡。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聯系上下文,初聞歌聲。

  ⑴學習課文第一段,讓學生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老師出示:“夜鶯的歌聲打破了夏日的沉寂。這歌聲停了一會兒,接著又用一股新的勁頭唱起來。”鼓勵學生質疑。

  學生問:“‘沉寂’是什么意思?”

  老師讓學生聯系上下文讀讀,體會體會。

  學生從讀中體會到戰斗剛剛結束,樹木、房屋被破壞,空曠的花園里空無一人,死一般的靜寂。

  ⑵讓學生分角色讀課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兩生上臺演一演和小夜鶯,從對話中去體會、去品味。

  “怎么會就剩下我一個?這里有麻雀、烏鴉、貓頭鷹,多著呢。夜鶯倒是只有我一個。”小夜鶯把問話故意岔開,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樣子,卻有著格外清醒的頭腦。

  “剛剛一開火,村子就著火了,大家都喊:‘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小夜鶯巧妙的回答,既保護了群眾,又痛罵了敵人。從字里行間流露出小夜鶯的乖巧、機智。

  學生進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誦,心而維”,邊朗讀邊揣摩,從中體會到這是有意吸引敵人的歌聲。

  2、自問自答,理解歌聲。

  ⑴學習課文第二段,讓學生繼續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⑵老師出示:“小孩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著路旁的樹枝,有時候彎下腰去拾球果,還用腳把球果踢起來。”引導學生自問自答,同桌練習一個問一個答,擴大了訓練面,人人都得到了訓練的機會,學生各有所得。在此基礎上,老師充當“向導”的角色,引領學生比較:“他好像把身邊的完全忘了。”“他把身邊的完全忘了。”這兩句話意思有什么不同?學生展開討論。

  3、比較異同,破譯歌聲。

  ⑴學習課文第三段,學生繼續找出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⑵四人小組討論歌聲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譯歌聲的含義。結合語境,讓學生探究既然那歌聲已經沒有什么新鮮的意思了,為什么夜鶯還是興致勃勃地唱著?通過朗讀,學生感悟出小夜鶯為了不引起敵人懷疑,發出信號后仍繼續唱歌,同時也表達了他臨戰前的興奮。

  4、探究尋根,深挖歌聲。

  ⑴齊讀課文第五段中描寫夜鶯歌聲的句子。

  ⑵老師出示:“從孩子的嘴里飛出宛轉的夜鶯的歌聲。那歌聲即使是聽慣了鳥叫的人也覺察不出跟真夜鶯的叫有什么兩樣。”

  ⑶問學生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探究尋根,表面贊揚宛轉的歌聲,實則頌揚小夜鶯勇敢、機智和熱愛祖國的品質,悟出語言文字背后所蘊藏的深意,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設計意圖:夜鶯的歌聲是課文的一條紅線,抓住夜鶯歌聲的句子展開課堂教學,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導學生以讀為主,以讀促悟,重點深究夜鶯歌聲的含義成為本課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

  二、以讀引說,遷移運用

  文章以濃重的筆墨譜寫小夜鶯引誘敵人進入游擊隊的伏擊圈,而對游擊隊員的描寫則著墨極少,這給學生提供了想像的空間,老師可設計這樣的訓練題練說:“戰斗勝利了,幾個游擊隊員圍著小夜鶯,。”

  設計意圖:老師抓住這一語言“空白”,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所描繪的語言情境之中,去朗讀,去感受,去想像,貼近書中的人物,與他們一同分享勝利的喜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從而水到渠成地稱贊了小夜鶯,在語感訓練中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布置作業

  1、練寫生字,讀寫、讀記“詞語盤點”中本課的詞語。

  2、閱讀其他的小英雄的故事。

  板書設計:

  吸引敵人

  14夜鶯的歌聲麻痹敵人

  傳遞情報

  ︱

  小男孩──機智勇敢、熱愛祖國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3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今天,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與巴金爺爺一起去欣賞海上日出,作者在晴天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象是怎樣的呢?

  二、精讀第二、三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用筆勾畫表示日出前天空景色變化的詞語,并展開想象。

  課件出示: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顏色很淺。轉眼間天邊出現了一道紅霞,紅霞的范圍慢慢地擴大,越來越亮。我知道太陽就有從天邊升起來,便目不轉眼地望著那里。

  (一片淺藍、轉眼間、一道紅霞、慢慢擴大、越來越亮)

  2、理解“目不轉睛”“知道”的含義以及在文中說明了什么?

  (說明作者通過多次、細致地觀察、了解了日出前天空、云霞的變化規律。)

  3、用投影片幫助理解插圖,學生觀察并作詳細描述。

  投影圖1:天空還是一片淺藍

  投影圖2:(覆蓋片)天空出現紅霞

  投影圖3:(覆蓋、抽拉片)在天水相接處出現太陽的小半邊臉,紅紅的。然后,太陽一跳一跳地往上升。最后,定格為本課圖1的景象。

  4、默讀第三自然段,討論:太陽升起時的顏色、亮光有何變?

  課件出示句子1:

  “果然,過了一會兒,那里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紅是紅得很,卻沒有亮光。”

  思考:日出時太陽的形狀、顏色和亮光各發生了怎么的變化?(小半邊臉—圓東西)課件演示

  (紅——深紅)

  (沒有亮光——奪目的亮光)

  “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向上升。”

  (1)讀句子,縮句。

  (2)再擴句,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從所填詞中體會到了什么?(太陽在上升的過過程中很費勁、很吃力的樣子)

  課件出示句子2:

  “到了最后,它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真紅得可愛。”

  從“沖、跳”這兩個詞體會到什么?(“沖”體現了太陽上升時有力量、勢不可擋、“跳”體會到太陽沖破云霞,如釋重負、可愛)

  總結:1、顏色:紅得很、紅得可愛、深紅;

  2、亮光:沒有亮光、發出奪目的亮光、;云彩也突然有了光彩。

  3、上述內容從色彩和亮光方面讓學生體會到海上日出的“壯觀”。

  課件出示句子3:

  天空還是一片淺藍,顏色很淺。轉眼間天邊出現了一道紅霞,紅霞的范圍慢慢地擴大,越來越亮。我知道太陽就有從天邊升起來,便目不轉眼地望著那里。(日出前天空、云彩的顏色)

  太陽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向上升。(日出時的動態美)

  到了最后,它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真紅得可愛。(日出后)

  觀察順序: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

  有感情朗讀這段課文,使人頗感壯觀。

  三、總結、擴展

  1、聯系全文思考:為什么作者感嘆海上日出是偉大的奇觀?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無論是晴朗的天氣還是有云的`天氣,太陽都能最終沖破云霄,給世界以光明,所以這樣感嘆,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和美的熱愛。)

  2、日出日落其實是很平常的事,為什么作者把很平常的事物寫得很細致傳神、變化萬千呢?

  (由于作者善于觀察并能抓住景物的特點,多方面地展開描寫。)

  3、要獲得豐富的作文內容,寫好文章還要講究方法,聯系全文思考作者是怎樣觀察的?

  4、作者運用語言有什么特點?

  四、總結全文寫法指導

  師:同學們,這篇課文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順序來寫。

  那我們觀察日落、刮風、下雨等自然景象時,有XX前、XX時、XX后的順序,用一段話將你最喜歡的自然景觀記錄下來。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巨人”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充分利用課外資源,緊密聯系生活,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巨人”的含義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興趣,培養熱愛科學的情感

  教具:

  多媒體課件、課文朗讀帶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學流程:

  一、復習鞏固

  聽寫新詞,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師評議

  二、探究賞析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將不懂的問題進行整理。

  2、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相互討論交流不懂的`問題。

  3、師巡視,收集整理學生的問題,形成問題組:

  什么是巨人?

  說說“當我們領到巨人的身份證,才有資格在時代的舞臺上微笑”一句話的意思。

  學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想?

  4、針對以上問題再次展開討論,師指導

  5、指名學生回答問題,師評議、點撥

  6、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加深印象

  三、拓展創新

  1、出示多媒體課件---古代人的生活情況和現代社會的高科技術,學生學生在對比中說一說科學的力量。

  2、未來社會將是怎樣的?科學將發展到怎樣的程度?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充分發揮想象,先說一說,再寫一寫。

  3、查閱資料或請教別人,用事實證明“能上銀河摘星,可入龍宮尋寶,改天換地的‘盤古’傳人,天天把新的神話創造”這句話。

  四、課堂小結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走月亮》是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抒情散文。課文描寫“我”和阿媽在月光下“走月亮”時的所見和所感;全文語句優美,意韻悠長,情感深沉,充滿了詩情畫意。

  重點:通過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作者在“走月亮”的過程中的所見,所感,所想。通過課程的講解,能與作者感同身受。

  難點:因為“走月亮”這種習俗對于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陌生的,如何聯系孩子的實際,讓他們感受到文章中作者走月亮的快樂?

  全篇文章思路:先切入孩子們散步經驗,然后再讓孩子們聯系實際,然后抓住“奇妙”二字,貫穿全文的所見,所思,所感。

  二、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重點指導“卵”“俗”的書寫;

  2.弄清楚作者走月亮時的所見、所思、所感。

  3.聯系自己生活體會,通過文字,感受作者為何在走月亮時感覺特別的快樂?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

  三、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

  1.(月亮圖)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來了,它是那樣明亮,那樣柔和,古往今來,這一輪明月讓無數的文人墨客為之沉醉,為之贊嘆;李白曾經在月色寫下了《古朗月行》,蘇軾在月色中寫下來《水調歌頭》。如今的月色和那時的月色幾乎也無太大的區別,那我們現代人會在月色下做什么呢?

  2.請同學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在月色下做過什么事?

  預設答案:散步、逛街、看星星

  3.下面,老師給你們介紹一位好朋友,他叫吳然,是白族人,生活在云南普洱,我們一起來看文章,看他在月色下做什么。

  預設答案:走月亮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我們從題目知道了,吳然啊,他在月色下和阿媽走月亮。那請同學們將文章默讀一遍,然后告訴老師,作者和阿媽“走月亮”的意思是他們在月色下做什么?

  預設:我和阿媽手拉手在月光下散步還可以怎么說?

  2.你從哪里知道的?

  預設①:我從書上的第三小節中的這句話知道的(你可真會讀書,觀察的真仔細啊!)

  預設②:書上說的'——書上哪里告訴你的?——哪句話告訴你的?(追問)

  師:你能把這段文字找出來讀一讀

  (ppt出示)——這時候,阿媽喜歡牽著我,在灑滿月光的小路上走著走著......啊,我和阿媽走月亮!

  3.老師在課前也去查了“走月亮”,引出資料——中國很多的地方,大家出于對月亮的喜愛,在月明之夜,身著盛裝,一起在月光下散步,欣賞風景;(出示課文插圖)

  4.看——我和阿媽身著盛裝,在月光下走著走著……這就是——“我和阿媽走月亮”

  5.那,老師想問同學們,假如現在有個機會讓你和媽媽去鄉下,一個非常美的地方,晚上媽媽帶著你在一個月色皎潔的夜晚,悠閑地在月色下散步,你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聞到什么?感受是什么?

  預設:各種鄉村的經歷,目的是喚起孩子農村的經歷。

  6.那,我們的作者吳然,他在和阿媽走月亮的過程中,又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請從書中找出作者告訴我們的內容。

  首先,我們來講講作者看到了什么?

  預設:

  ①看到了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來了,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

  教師引導:那作者是如何描寫從洱海那邊升起來的月亮的?(教授寫作方法)

  預設答:是在洱海里淘洗過嗎?月盤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柔和,照亮了高高的點蒼山,照亮了村頭的大青樹,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間的大道和小路。

  教師引導: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了嗎?作者不僅寫自己看到的月亮,還寫了在這種情況下看到的月亮照亮的其他景物,真的是美啊。這個美,來自于哪里?來自于作者使用的排比,這些景色從遠處,寫到近處,直接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月色 圖啊。

  出示相應景色PPT圖片

  其他看到的景色,也是用這種“看到了什么?——作者如何描寫?”(從修辭、從構圖等方面評價。)

  ②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著月光。(從單個字,去感受作者語言的精妙。)

  老師引導:這是什么景色?“流”字是不是用錯了?換成其他的“散”字行不行?為什么?

  其次,作者聽到了什么?

  類似分析……

  再此,作者聞到了什么?

  類似分析……

  最后,作者想到了什么?

  四、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作者在與阿媽一起走月亮的過程中,感嘆了很多次。這句飽含作者情感的話是什么?

  預設:啊,我和阿媽走月亮。

  2.我想問一下同學們,你們在什么時候會感嘆?

  預設:開心、激動、難過、悲憤……

  教師引導:總之,就是心情不平靜的時候。那作者是在什么心情下感慨?

  預設:高興

  教師引導:為何高興?

  預設:因為和阿媽走月亮。為何和阿媽走月亮就高興,不僅高興,還非常高興。

  教師引導:那作者為何不斷地在感嘆?而且還不止一次?你覺得他可能在感嘆什么?

  預設:因為月色太美了,因為月色下的景色太美了,因為月色下我想起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因為與我一起走月亮的人是媽媽。

  教師引導:所以,作者真的是單純的在感嘆月色嗎?在感嘆走月亮這種形式嗎?

  預設:并不是,是在感嘆此時此刻的景色,此時此刻的心情,此時此刻的我和媽媽,此時此刻的美好。

  教師總結:所以,同學們。很多時候,同樣一件事情,我們在不同心情下和不同的人的陪伴下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啊。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卻對經常陪伴著我們的父母熟視無睹,不知道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時光。老師希望你們從今天開始,能夠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去感受與特別的人在一起時享受到的美好時光,并將這美好的時光記錄下來。我想同學們回憶一下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事,一定會覺得特別溫暖。也迫不及待的想跟別人分享或者是記錄下你與你最喜歡的人在一起時度過的美好時光。

  請同學們以“美好時光”為主題,結合自己實際生活寫一段話來分享你的快樂時光,下節課我們請同學給全班同學分享你的快樂和幸福。

  五、作業布置

  請同學們以“美好時光”為主題,結合自己實際生活寫一段話來分享你的快樂時光,下節課我們請同學給全班同學分享你的快樂和幸福。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09-26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09-26

四年級語文第二課教案(通用12篇)07-14

《語文園地六》第二課時教案04-11

《語文園地七》第二課時教案01-20

小學語文《aoouiu》第二課時教案06-18

上冊語文《anɡ enɡ inɡ onɡ》第二課時教案01-21

《白鵝第二課時》語文教案12-07

四年級語文上冊《蟋蟀的住宅》第二課時教案01-03

四年級語文《蝙蝠和雷達》第二課時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