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閏土這一人物形象,了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干、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通過聯系上下文、時代背景、同學相互討論等方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感受少年閏土這一人物形象,了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干、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通過聯系上下文、時代背景、同學相互討論等方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我國有一位大文豪: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發刷子似的直立著,濃密的胡須成一個隸書的"一"字……你們知道他是誰嗎?(魯迅)
學生回答后,出示課本75頁圖。讓我們隨著本組課文的學習去認識、了解魯迅先生吧!
今天我們先來學習魯迅先生寫的一篇文章《少年閏土》。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學生分段朗讀課文,糾正字音。
默讀課文,在課本空白處作簡單的批注,在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并想一想少年閏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學生自讀圈畫,教師巡視指導。
3、質疑。(學生可能會提出不理解"其間、無端、素不知道、如許"等詞語,教師可通過后面的練習幫學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課文時解決)
出示練習:把下面的詞語與正確的解釋連線:
其間只知道
無端稀奇
素不知道如此
如許從來不知道
希奇其中
單知道無緣無故
4、說說少年閏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能談多少就談多少)
三、初識閏土,了解特點
1、"我"和閏土第一次見面時,閏土是什么樣子的?速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出示:
(1)他正在廚房里……用圈子將他套住了。
(2)他見人很怕羞……我們便熟識了。
2、閏土的外貌有什么特點?
教師適時板書:紫色的圓臉頭戴小氈帽頸套銀項圈
3、從閏土的外貌特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少年?
(1)若學生不知從哪說起,可引導學生做一個小練習:拿鉛筆將"圓臉"的"圓","小氈帽"的"小"和"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一句話輕輕劃掉,進行對比閱讀。
(2)如果學生沒有新發現,再做一個練習:用鉛筆將"紫色的"劃掉,換上"蒼白的""蠟黃的"一類詞語,讀后說說有什么體會。
板書:年少健康天真活潑
(3)結合"他見人很怕羞……我們便熟識了"體會閏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潑的特點。
四、隨文練筆,進行仿寫
1、讓學生結合對閏土外貌描寫的學習,說一說描寫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點)
2、用幾句話描寫一位同學的外貌。
一位學生讀,其他同學猜一猜他寫的是誰。(如果同學們能很快猜出來,就說明他寫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點)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2
學習目標
1、回顧本單元所學課文,交流對魯迅的認識。
2、交流體會本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總結體會這類句子的方法。
3、積累魯迅的名言。
4、通過閱讀“魯迅巧對先生”的故事,感受魯迅的敏捷才思。
教學過程
交流平臺
1、談談心目中的魯迅
(1)學了本單元的課文,我們被魯迅先生的才學和人格魅力所折服,這節課我們就來談談自己心目中的魯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課文來談,可以結合課外學習的收獲來談;可以講同魯迅有關的人和事,也可以說說讀魯迅作品的體會。
(3)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4)匯報交流,師生評議。
(5)教師小結。閱讀了魯迅先生的文章,認識了魯迅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學們能從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超越自我。
2、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1)學生讀教材中的內容,談理解。
師:含義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層意思,卻暗含著更深的意義。那么本組課文中有哪些類似的句子,我們都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這些句子的?
(2)學生找句子,交流體會方法。
(3)教師歸納總結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方法:
聯系上下文。
聯系生活實際。
結合時代背景。
展開豐富聯想。
……
師: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繼續運用我們總結的這些體會句子的方法去學習課文,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日積月累
過渡:魯迅先生的文章無疑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一筆財富,這節課我們一起細細品讀魯迅先生文章中的膾炙人口、發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1、學生自讀。指名讀。
2、理解重點詞語:
千夫:眾多的人。
孺子:小孩子。
無端:沒有來由地;無緣無故地。
空耗:白白地消耗。
無異:沒有不同;等同。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課外再搜集一些魯迅先生的名言。
趣味語文
1、過渡:魯迅先生的童年發生過許多故事,這節課我們就來讀一個魯迅巧對先生的故事。
2、學生自讀。指名讀。
周樟壽的對子妙在哪里?他為什么對得好?
文人巧對對聯的故事還有很多,課后搜集此類故事,與同學們交流。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3
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課標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四組的第四篇課文。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求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這篇文章語言生動優美,現實和過去相互對照,敘述與描寫互相輝映,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奇跡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于子孫后代的可貴精神。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均來自偏僻的山區農村,整體看語文基礎比較差,參差不齊,學習主動性不強,大部分膽子較小,不敢勇于回答問題。
1、學習興趣與基礎。只有少部分人喜歡語文學習,大部分學生不太喜歡語文學習。整體上學生基礎不夠扎實,兩極分化較大。
2、課堂發言情況。課堂上絕大部分學生回答問題不夠主動、積極,還有少部分從不發言。
3、朗讀感悟的基礎。大部分學生對課文感悟不深少數基礎較好的學生朗讀水平還可以,但有很多學生的朗讀能力差到令人不敢相信。,朗讀水平一般而且積極性不高。
4、主動學習情況。絕大部分學生主動學習意識不足,預習課文的任務不完成;課堂自主學習效率不是很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認識生字詞,理解詞語意;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青山不老的意思,領悟老人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認讀、理解詞語的意思達到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圍繞學習目標通過閱讀引發思考,敢于質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激發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青山不老的真正含義。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對比圖片,導入新課
1、播放土地沙漠化的課件,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出示青山圖,提問:這幅畫面又讓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3、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1、觀看圖片、暢談感受。
2、觀看圖片,暢談感受。
3、朗讀課題,激發興趣,進入新課學習。
通過圖片的對比,感受奇跡,激發學習興趣。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讀閱讀提示,找出本課要解決的問題,帶著問題自學課文:
(1)這位老人創造了咋樣的奇跡?
(2)這一奇跡是在
什么樣的情況下創造的?
(3)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2、檢查自學情況,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1、在閱讀提示的啟發下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根據思考問題,勾畫答案,批注感受。
2、交流字詞,概括課文內容。
讓學生自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教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三、指導閱讀,感受奇跡。
1、老人創造了咋樣的奇跡?重點引導:
(1)窗外是參天的楊樹。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提問:這段描寫有什么作用?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2)15年啊,綠化了。一臺電視機。
引導學生感知老人所做的事有多么了不起。
(3)楊樹、柳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引導學生切實感受老人所種的樹在防風沙及水土流失方面所起的作用。
2、組織討論:老人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造這些奇跡的?
3、組織討論: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引導學生從老人身上所體現出的精神上去思考作者這樣說的含義。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4
一、目標:
1、積累詞語,學以致用。
2、體會句子,說明事物時,明白要注意用語準確,選擇恰當的句式。
3、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讓學生在思想和認識上受到啟迪。
4、了解學習毛筆書法的意義,了解習字姿勢要領和選帖、臨帖的注意事項。
二、重難點:
積累詞語,學以致用。
三、課時數:
一課時
(一)第一題
1、學生反復讀,在多種形式的讀中感知詞語并說說自己的發現。
2、想想什么情況下會用到這些詞語。
(二)第二題。
1、學生反復讀。
2、比較兩句話的區別。
3、教師歸納小結。
(三)讀一讀,記一記。
1、讓學生把兩句話讀通讀順。
2、讓學生對照注釋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3、熟讀成誦。
(四)第四題
1、讓學生熟讀短文,了解短文每一段講了什么,。
2、學生交流讀了短文后了解到哪些知識。
3、建議學生在課余練練毛筆書法,培養興趣特長。
口語交際“與校長對話”
目標要求:1留心生活,善于發現的主人翁精神。
2鍛煉學生直面校長,直陳感受,直述問題和建議的自信和勇氣,提高與人對話的能力。
課時數:一課時
課前準備:以班級名義給校長寫一封言辭懇切的邀請函。學生整理歸類對學校的建議。
1、小主持人隆重介紹校長,致歡迎辭。
2、校長講話。
3、學生就自己在校學習生活的感受、學校在教育教學安全衛生,制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4、校長回復學生提問。
5、評價小結
6、主持人總結,歡送校長。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5
一、教材說明
本課是一首新體詩,抒發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詩的一、二兩節寫對于延安精神的追尋,三、四兩節寫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兩節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意義。用形象說話,用一系列事物構成鮮明的意境,是本課主要表達特點。了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意義和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是教學重點。
選編這首詩,一是引導學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認識新體詩,接受語言美的熏陶。
二、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了解全詩內容,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學生搜集閱讀有關延安的資料,對抗戰時期的延安有更多的了解。教師準備課文掛圖,或把課文掛圖,課文重點語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2、先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再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作者到延安追尋什么?為什么追尋?把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找出來,在讀中想象,體會它的意義,然后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
3、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可讓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邊讀邊思考:為什么這首詩聽起來這么悅耳,讀起來瑯瑯上口?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隔句押韻,并用“· ”把韻腳“ang”標出來。朗讀時,把韻腳適當加以突出。第一節:光、陽,第二節:香、場,第三節:瑯、炕,第四節:響、梁,第五節:煌、翔,第六節:想、陽。還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多用排比句,朗讀起來節奏感很強。朗讀時,要讀出排比句的氣勢。
4、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教學。
(1)第二節的四個“追尋”。
可用投影片或錄像幫助學生了解“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了解延安精神。放映錄像或投影片時要加以簡要的解說。“延河”,清晨、傍晚,人們常在延河邊上漫步,討論革命道理;“棗園”,曾是黨中央的所在地;“南泥灣”,當年359旅曾在這里懇荒種糧開展大生產運動;“楊家嶺”,那里有中央禮堂和黨中央辦公樓,許多重要會議在這里召開。追尋“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就是追尋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力求上進、永不滿足的精神,執著地追求理想并為之獻身的精神。
(2)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坑。
“告別破舊茅屋”就是告別落后,忘不了“溫熱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黨群關系,干群關系,軍民關系。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6
學習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哈爾威船長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體會他的偉大人格。
學習重點:
“諾曼底”號被碰撞后船長是怎樣做的?
學習難點:
船長為什么要用槍威脅逃生的人?(抓住相關的段落反復讀、感悟,小組討論并聯系《跳水》一課中船長的做法去考慮,交流中加上教師巧妙地引導、點撥。)
課時安排:2課時
學習過程:
(一)檢查預習初步感知
(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1、聽范讀錄音,進入意境,感受故事內容。
2、自己讀課文,繼續感悟。
(1)讀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說說為什么印象最深)
(2)說出給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說說為什么)
(3)說說還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圍繞中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問題:船長為什么要用槍威脅逃生的人?“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義?)
(三)合作學習深入探究
1、帶著問題,再讀課文,深入感悟。
2、小組交流。
3、匯報探究結果。
關于“船長為什么用槍威脅逃生的人”這一問題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進行:
(1)船長開始是怎樣指揮救助工作的?
(“……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后。必須把60個人救出去”)
引導:從這簡短有力的語言中,悟出點什么?
(能悟出至少兩點:工作安排得有順序,有目標;船長一心為他人著想,絲毫沒有考慮自己。)
指名朗讀船長的這番話。
(2)船長在怎樣的情況下用槍威脅逃生的人?效果怎樣?
(“船員趕緊解開救生艇的繩索。大家一窩蜂擁了上去,你推我搡,險些把小船弄翻了。……人們都像瘋了似的,亂得不可開交。”在這樣的情況下,船長想到用槍幫助維持秩序。“那個男人膽敢沖在女人前面,我就開槍打死他。”這樣一威脅,效果果然不錯。“大家立刻不作聲,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進行得井然有序,幾乎沒有發生什么爭執。”
(3)議一議船長采取用槍威脅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樣?
(在當時的情況下很必要。因為如果亂下去,可能死路一條,誰也法救不出去。船長用槍威脅男人,是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內的船上一切人。結果證明船長沒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員當中。船長采取這種做法反映了他的機智,和《跳水》一文中的船長一樣機智。)
疑惑一:哈爾威船長說:"必須把60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實際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給忘了。"船長真的把自己忘了嗎?
疑惑二:哈爾威船長,他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猶如鐵鑄,紋絲不動,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哈爾威船長在沉沒之前,就沒有辦法救出自己嗎?
4、揭開兩個疑惑我們逐漸開始了解哈爾威船長,我們用四字短語來概括你心中哈爾威船長的形象?
針對“這尊黑色的雕像”,應探究出如下內容:
(1)“這尊黑色的雕像”,指隨船深入大海的船長的形象在黑夜中像雕像。
(2)把結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反復讀,抓住“鋼鐵鑄成的,紋絲不動”體會船長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的形象;再聯系前面船長爭分奪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認識船長的人品。
引導:綜合全文,船長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在被救助的人眼里呢?
(3)船長是一個舍己救人、臨危不懼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長則更加可敬可愛,他的形象與品質將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4)用“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長這一人物的品質與壯舉深深刻在人們心中,永不磨滅。
(四)深化認識升華情感
1、如果你是生還者之一,你想對船長說什么?
2、如果你是船長,當你隨著船慢慢下沉,你會在心里說什么?
3、讀了這篇課文后,你想對自己說什么?
(五)總結拓展布置作業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復述這個感人的故事。
2、把學文后的感受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
3、摘抄最使你感動的句子或段落。
板書設計
21、“諾曼底”號遇難記
指揮救人:鎮定自若
船長臨危不俱、舍己救人
壯烈殉職:紋絲不動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和略寫的好處。
重點難點:
1、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2、難點:學習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采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師準備老北京過春節的有關圖片,資料等
2、學生搜集、整理并熟悉春節的來歷、傳說、習俗等圖片,資料
3、生認真預習并完成好本課的導學稿
4、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難忘的寒假生活
二、學習“單元導讀”,導入新課
1、組織學習“單元導讀”,了解本組主題、學習目標。
2、師談話導入:“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春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隆重最傳統的節日,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不過了。那么,關于春節的來歷、傳說、習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3、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關春節的資料。
4、師小結學生發言導入、揭示并板書課題。
三、學習字詞,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文中重難點詞語(含生字表中要掌握的生字新詞),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重點引導學生交流識記生字、理解新詞的方法。)
2、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并說說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北京的春節的“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四、合作探究,品讀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生默讀課文,完善導學稿,做好小組內交流的準備。
(自學內容以導學稿為藍本,要求學生課前充分自學完成)
2、小組內討論、交流,確定中心發言人和匯報形式。
3、小組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1)、課文按怎樣的順序寫老北京過春節的?重點寫了哪些日子人們的活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引導歸納:點面結合,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2)、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描寫,展示朗讀。
(重在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五、拓展對比,感受寫作特點
1、認真閱讀文后“閱讀鏈接”,思考在寫法上與《北京的春節》與何不同。
2、小組內交流后全班匯報,相機點撥學生從文章的結構、表達的情感、語言的特色等方面來體會。
3、師小結并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
課堂小練筆:運用自己學到的表達方法,寫一寫自己過春節的情景。
(若時間充足可展示部分學生已完成的練筆作業)
布置作業:
1、繼續完成小練筆的作業
2、讀《理想的風箏》中第51到65頁文章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獨特的民俗文化
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點面結合 重點突出 詳略得當 主次分明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8
學習目標
1.圍繞“難忘的‘第一次’”這一話題進行口語交際,交流時能抓住重點,內容要真實,敘事要具體,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要適當;聽他人說話時要認真耐心、尊重對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2.根據習作提示,從三個內容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習作,能圍繞所選內容的寫作要點分段表達,內容要具體,感情要真實。
課前準備
和家人交流自己曾經第一次做過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經過敘述清楚,最好能談談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啟示。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談話:同學們,你們現在已是12.3歲的少年,從你們呱呱墜地到現在,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許許多多個“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動手做飯,第一次單獨睡覺,第一次得獎……這許許多多個“第一次”, 就像一個個腳印,記錄下我們成長的經歷。今天,我們來一起說說自己的“第一次”好嗎?
2.學生朗讀要求。
3.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經歷過的“第一次”,師及時板書,以拓展學生的思路。
二、創設情境,喚醒記憶
1.提出問題:在這么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個呢?為什么這個“第一次”你忘不了呢?
2.學生選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進行口語交際。
(1)明確說話要求
①交流時要說清楚“第一次”的經過。
②要說出自己當時的真實感受或得到的啟示。
③也可以說說現在對當時“第一次”的看法。
(2)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準備。
三、課內交流,取長補短
1.小組交流:組內的同學依次講述自己的“第一次”,每個組員講完后,其他組員及時評價,可以質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2.各組選派一兩個同學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個,師生及時評議、質疑。教師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交際習慣。
四、拓展延伸,課外交際
1.課后,與其他同學或者你的伙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
2.放學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說的,也可以是同學、伙伴說的)講給父母聽,也可以請他們講講自己最難忘的“第一次”。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一、談話導入,明確要求
1.上節課,我們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不僅有難忘的“第一次”,還有許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們留心觀察、細細感受和品味,我們同樣也會從中獲得感悟和啟示。
2.指生朗讀習作要求,明確本次習作要求。
(1)可以記寫自己“難忘的‘第一次’”,要寫清楚經過和啟示。
(2)可以學習《手指》一文的寫法,選擇生活中的一個使你有所感觸的事物,要寫清楚事物的特點和從中得到的啟示。
(3)可以描寫一幅漫畫的內容(可以是書上的這幅,也可以是自己帶來的),要寫清楚圖意和自己的想法。
二、自選內容,分組交流
1.學生各自選擇自己習作的內容,思考寫什么,怎么寫?
2.根據所選擇的習作內容把學生分組,組內交流習作內容,其他組員及時質疑評價,提出意見或建議。
三、全班交流,拓寬思路
1.每一個內容選擇2.3名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要求盡可能把內容說具體。
2.師生評議:評議要點(1)是否按照具體的要求抓住了重點。(2)表述是否具體、流暢。(3)啟發或感悟是否真實。
四、再次明確習作要求,學生習作
1.再次明確寫作每一個內容的具體要求。
2.寫作內容要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3.學生各自習作。
4.修改草稿。自己或同學互相修改寫作草稿。
5.謄寫習作,努力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第三課時 寫作講評
一、小結習作,提出任務
1.總結本次習作總體情況,并表揚習作優秀,進步明顯的同學。
2.提出評議重點:(1)是不是把事情的經過,事物的特點,漫畫的圖意寫具體了。
(2)是不是真實的寫出了自己的啟示、感悟和想法。
二、欣賞佳作,師生互動
1.欣賞佳作片斷,共同評議。(選擇3―4位學生的習作片斷,進行欣賞,說說值得學習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賞析兩篇學生的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兩點評議。
三、小組交流,互議互評
1.自讀習作,互相指出優點和不足。
2.各自修改,繼續完善習作。修改中,提醒如語句、標點、字等也要修改;訂正老師和同學對修改提出的意見。
四、拓展練習,強化運用
1.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片綠葉可以顯示大地的生機,一件平凡的小事常常使我們因有所感悟,受到啟發而難以忘懷。今后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就一定會有許多感動、啟示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2.把自己的習作重新修改一遍后,謄抄后張貼在班級的學習園地上。
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的作文是《難忘的第一次》,我感覺題目不是很難,因此,上課簡單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難忘的第一次,就開始說作文了。經過一個寒假,學生的能力沒什么變化,讓我很滿意。
我認為做得好的方面有:
一、選材獨特廣泛
在學生充分介紹自己經歷的難忘的一件事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告訴他們在成長的經歷中,有很多難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帶給自己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敗;有歡笑,有淚水;有滿足,也有遺憾……選材時要選自己最難忘的,一定是自己的親身感受。學生通過回憶,互相交流了各自不同的第一次,寫作時選材很獨特,很廣泛。
二、 描寫真實感人
在習作指導時,我注重指導學生要寫出真情實感。如劉博林寫的是發生在小時候除夕夜發生的故事,自己本來不喜歡吃餃子,但是媽媽說在餃子里放了錢,誰吃到錢誰在今后的一年里有好運,所以自己就拼命吃,結果撐得肚皮都圓了,媽媽才說忘了忘餃子里放錢了。我覺得自己上當了。字里行間流露出童真童趣,能喚起讀者的共鳴。還有的學生寫了自己學會了一項新本領,學會了一項新技能,還有的同學寫自己第一次當家,第一次撒謊等。其實,作文的過程是學生學習做人的一種歷練,是他們心智的反映,是人格的體現,是他們內部深藏著的情感的沖動。他們在作文中表述真、善、美,鞭撻假、惡、丑,能夠在作文過程中不斷審視自己,校正自己的精神航向。習作中要有學生真實的生活,讓學生用正確的眼光去審視生活,去體驗生活的滋味,抒發自己的情感。
不足的之處是:拓展題材的指導用得多了,對寫作氛圍的渲染少了。因為選材時間過長,致使無法對學生謀篇布局進行細致指導。大部分學生的激情調動起來了,靈感被激發了,但還有幾位學生沒有大膽發言,因而沒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指導。 這節課雖已結束,但它留給我的思考卻有很多:在教學的過程中,不管在什么情況下,不管遇到多么簡單的問題,永遠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學生,踏踏實實,做好本職,真心對待學生。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9
一、課堂導入
同學們,我們第一單元的前三篇課文,我們已經隨作者進行了一場奇異的游歷,我們探訪山中的好友;聆聽了大自然美妙的音韻;參觀了草蟲獨特的住宅。今天,我們將跟隨作者曹敬莊,走進張家界的索溪峪,去探尋那里的獨特的美景。(板書課題《索溪峪的“野”》。
同學們齊讀課題。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當你第一次看見課題時,曾產生過什么問題?(歸納并板書:怎么野?)你們很會發現問題。那這樣一來,我們要在課題上加一個大大的問號了。誰再來讀一讀課題。
既然我們有問題,那我們就在文章中去找答案吧!
二、疏通字詞,理清文章脈落。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再次把文章讀通、讀順。
2、同學們已經讀完了課文,我們一起檢視一下,看大家有沒有和文章中的字詞交上朋友。(出示幻燈片,齊讀字詞,重點糾正亙、宨、璞。)
3、通過初讀課文,索溪峪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篇文章的結構很清晰,作者是通過哪幾方面去寫了索溪峪的“野”?
三、引學第2自然段。
俗話說“有山皆成畫,無水不文章”,我們就以山開頭,看看作者是怎么寫出索溪峪的山野之趣的。我們學案當中有這樣一個問題,第二自然段是從哪三個方面寫出山之野的?誰來匯報一下,你們四人小組討論的結果。(板書:驚險之美、磅礴之美、隨心所欲不拘一格之美)
師:驚險什么意思呢?驚險就是不安全,索溪峪的山哪點讓你感到不安全呢?課前哪個小組對驚險之美感興趣,主要學習了這一部分的,請你們匯報一下,你們找到了哪些重點詞語,體現這種驚險之美的?
四、自學第3、4、5段。
智者樂山,仁者樂水。看罷索溪峪的山,我們一起去賞索溪峪的水。
1、學習第三自然段
關于水野這部分,哪個同學來匯報,你們小組的研究成果?(板書:野孩子)你們抓住了“蹦跳、繞著山奔跑”等動詞來體現索溪的活潑,靈動之感。哪個同學來扮演一下這個野孩子,以第一人稱介紹一下自己。
2、學習第四自然段
關于物野這部分,哪個同學代表他們學習小組匯報一下。課文第四自然段,
作者通過寫索溪峪的猴子,特別是通過描寫小猴子這一惡作劇,使讀者領略了山上野物的。你們找得真不錯,從這一處細節描寫,讓我們看出,索溪峪的猴子果然調皮。師:索溪峪的山水如此之美,猴子如此可愛,可是卻有人把他們告上了法庭,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么回事?
現在他們想請律師為他們辯護。二審馬上就開始了,你們能幫助他們嗎?生:想
師:下面小猴子的命運就握在你的手中,你可以保持沉默,但是你的每一句話都關系他們的命運。只有感情是不夠的,法律更相信證據,能運用你們的課本和資料。
學生辯護。
師:我宣布撤消原判,重新宣布:索溪峪的猴子無罪。
3、學習第五自然段
師:同學們,正因為這里的山水是野的,物是野的,就連來到索溪峪的人也野了起來。哪個小組的同學想來介紹一下你們的學習成果。
什么叫返璞歸真?文中都有誰返璞歸真了?張家界作為一個景區,每天去游玩的人成千上萬,為什么作者著力去寫老人,姑娘呢?
試想想還有些什么人會在索溪峪返璞歸真呢?
4、同學們,在我們的學案上還有這樣一個問題:仔細觀察文章各段的寫法,說說作者在謀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樣的描寫方法。
誰來匯報一下,你們小組討論的結果。
本文在布局謀篇時,采用先概括后具體描寫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紹索溪峪的野的特點后,再分山、水、物、人四個方面進行具體描寫。每一方面的描寫也采用同樣的方法。
五、小結
看來同學們真是讀懂文章了,我們課前的問題也解決了,剛才那個問號也該擦掉了。讀課題。你們想不想去,再讀,你們有沒有想到那只淘氣的小猴子,再讀。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在語境中理解“詛咒、珍藏、指點”等詞語的意思,積累描寫琴聲的語句。
2、聯系“我”的感受,品讀描寫老婦人語言的語句,感受她的美好心靈。
3、感受老教授對“我”真誠無私的鼓勵和幫助令“我“終生受益。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復習引入
1、揭示課題
2、復習課文主要內容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課文講述了發生在我和一位老教授之間的感人故事,誰來給我們簡要介紹一下。
3、復習對“我”和“唯一的聽眾”的了解
過渡:對于文中這兩位主要人物也已經有所了解,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
1)唯一的聽眾
◆交流
◆板書: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
樂團首席小提琴手
◆引讀體會老教授的身份之高
“聲望”就是——(名望),首席小提琴手則是一個樂團的靈魂人物。這位老人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而且還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可見她是多么受人尊敬啊!
2)“我”
◆交流
◆板書:熱愛音樂
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
◆理解“音樂白癡”
父親和妹妹一開始認為“我”是一個——(詞卡:音樂白癡)說明他們覺得——(生:我在音樂方面沒有天分。)
4、理解“指點”并質疑
1)結合妹妹前后評價的的兩句話
2)理解“指點”
師:昨天我們已經查過字典,誰來說說“指點”是什么意思?
(在技藝上進行指導、點撥。)
3)對照妹妹的話質疑
5、小結:
老教授究竟有沒有指點“我”?這是妹妹想要知道的,也是這節課我們要了解的。一般我們會通過什么指點別人?(語言傳授,動作示范)。今天課文主要描寫了老教授的`語言,只要我們讀懂了她的語言,就能解開這個疑問,進而感受她美好的心靈。
二、深入學習老教授的話,體會對“我”的鼓勵和指點
1、初讀老教授的話,理清線索
1)默讀課文,用直線劃出老教授說的話,并大聲念出來
2)交流,出示:
◆我發現這四句大家都找到了,看看是不是?
“是我打攪了你嗎?小伙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里坐一會兒。”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的話,請繼續吧。”
“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就在每天早晨。”
“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伙子。”
◆可是還有一句很多同學都漏掉了,有誰找到了?
出示:有一次,她竟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
◆為什么你認為這句也是老教授說的話?
3)自讀,讀通句子
4)引讀,理清線索
由于父親和妹妹說聽我拉琴是種折磨,于是,有一天清晨,我獨自躲在林中練琴,恰巧遇見了一位老人,在我準備溜走時她對我說了這么幾句話——(男生讀)我被這幾句詩一般的語言打動了。此后,每天清晨我都會去林中拉琴給她聽,而她也總不忘對我說——(女生讀)我的心里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漸漸地,我開始變了,有一次,她竟對我說——(齊讀,隨機改成直接對話)
2、細讀老教授的前3句話,體會“詩一般的語言”
過渡:初次見面時,“我“就被老教授那幾句詩一般的語言打動了,因此才會有以后的每天清晨都去拉琴給她聽的事情發生。
1)你覺得怎樣的語言稱得上是“詩一般的語言”
(節奏明快,語句優美)
2)自讀句子,你覺得這些句子讀起來感覺優美嗎?
3)指名讀讀2-7節,劃出老婦人看到和聽到的內容
師:這些話看上去很平淡,為什么會令我覺得像詩呢?老人是怎么會想到說這些話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初次見面的那天她看見并聽見了什么。
◆交流,出示:
我在一棵樹下站好,莊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一個隆重的儀式,拉響了第一支曲子。
琴聲就像在鋸桌腿。
我不由得詛咒自己:“我真是一個白癡!”
我的臉頓時紅起來。
4)結合看到和聽到的內容,想像老教授說這番話時的心理活動
◆想像說話
師:現在你就是這位老教授,請聯系看到和聽到的內容,說說此時你會怎么想?
出示:老教授看到……聽到……,心想……
◆隨機理解“詛咒”,體會“我”的自卑
☆“詛咒”就是咒罵的意思。“我”為什么要“咒罵”自己?(懊惱、沮喪到了極點。)
☆指導讀句,讀出懊惱的語氣。
◆小結:
剛才大家都說得很好,通過彼此之間的互相補充,明白了老教授對“我”說這些話的用意。
5)體會“每天早晨”,感受老人告訴“我”拉琴貴在堅持
老人最后還囑咐我——(就在每天早晨),從這句話中你有沒有聽出來,老人其實是在告訴我什么?
6)再讀,體會“我”的內心感受
◆自讀,現在你就是“我”,聽了老教授的這3句話之后,分別會有哪些感受?(同桌配合讀讀、議議。)
◆師生配合讀,體會“我”的內心感受
7)體會“詩一般的語言”
現在你明白為什么這些話讀起來感覺并不優美,但卻令我覺得是詩一般的語言了嗎?
8)小結:
她真是一個善解人意的老人啊。
9)指導朗讀
◆自由讀句
這是一位老教授用心良苦的指點,自己試著讀好句子,要注意語氣、語調。
◆指名讀
3、理解第一個“秘密”
自從和老人初次相遇之后,我的心里便珍藏了一個秘密,這個秘密是什么?你知道了嗎?
4、細讀老人的后兩句話,體會對我的鼓勵
1)第一句
◆引讀:
我每天都會如約來到林中,面對著耳聾的聽眾拉起難聽的琴聲,而她總不忘說——
◆指導讀句
老人的這句話該怎么讀,才會讓聽的人產生一種從未有過的幸福感呢?
自己練、指名讀
2)第二句
◆引讀:在老人真誠的鼓勵下,我開始漸漸發生變化,有一天——
◆再來一次,要讓聽的人深受鼓舞。
三、學習第9節,感受“我”的巨大變化,進一步理解“指點”,體會老人的美好心靈
1、老教授的話有沒有令我發生變化呢?自由讀第9節,結合重點句子說說。
◆交流,出示:
我又在家里練琴了,從我緊閉門窗的房間里,常常傳出基本練習曲。……而現在,我已經不在乎了。
(充滿自信)
我不再坐在木椅上,而是站著練習。我站得很直,兩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濕透了襯衣。
(認真練習)
有一次,她竟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
(大長琴藝)
2、聯系老教授的話進一步體會“指點”的方式
1)看來“我”的身上的確有了非常明顯的進步,現在你覺得老教授有沒有指點“我”?
2)聯系老教授的話說說她是用什么方式指點“我”的?
交流,板書:
耳聾贊美
3)深入體會老人的“美好心靈”
◆體會老教授裝聾的良苦用心
☆借助提示練習說話
這樣的指點方式,給了“我”什么?又令老教授失去了什么呢?借助提示說一說。
出示:
老教授______________,使“我”_____________,她卻失去了(必須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么做)
☆小結:
老教授是為“我”而“聾”啊!
(在“聾”上加上雙引號。)
◆師生配合練習說話,進一步體會老人的美好心靈
☆雖然老人是——(引讀板書:最有聲望的教授,首席小提琴手),但是——(學生說話)
3、理解第二個“秘密”
4、聯系下文體會珍藏的方式
◆讀讀第12節,你覺得我是用什么方式把這個秘密珍藏在心里?
(不道破,每天拉最好聽的曲子給老人聽。)
5、引讀第12節
于是,——,每天都這樣堅持著,我漸漸找到了音樂的感覺——(音樂起)我和老人之間的配合也越來越默契,——看到老人——(透過老人的這些動作和表情,猜猜她此刻是什么心情?——而此時我的內心也充滿了對她的——)后來——
五、總結全文,情感升華
1、引讀老人的5句話
我總會想她對我起用心良苦的指點,記得初次相遇時她曾對我說——,每天清晨,我拉完曲子停下來時,她總不忘對我說——,有一天,她竟對我說——,這些都成了我永遠無法抹去的、美好的回憶。
2、總結:
今天我們學了一個美麗的故事,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用自己博大的胸懷、美好的心靈呵護了“我”對音樂的熱情。生活中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演奏家,但是每一個熱愛音樂的人都應該能從音樂中感受快樂、感受生活的美好。讓我們一起記住這位每天清晨里“我”——(再讀課題)
板書: 指點
唯一的聽眾 “我”
美好的心靈 (裝耳“聾”贊美)
音樂學院最有聲望是教授 熱愛音樂
樂團首席小提琴手 面對成百上千觀眾演奏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11
一、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25課,請一位同學讀課題,最后一個字怎么讀?誰再讀? 大家一起讀。 (設計意圖:“弦”字的正音,建立在對學情的預知,因為“弦”字音很難讀準,必須強化。)
二、初讀課文。
1、這是一篇古文。我們先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因為是古文,再加一條:根據提示讀出恰當停頓,按自己的語速去讀,讀好了就坐正。多媒體出示
(設計意圖:“老套的初讀要求”真正做到,很不容易,要課課落實才能培養學生嚴謹的自學意識與能力。)
2、檢查讀書
(1) 誰讀第一句。預設:口齒清楚、聲音響亮!
(2)誰讀第二三句?預設:哉和“兮”老師用紅色標示強調,都是語氣詞,這樣的詞后邊一停頓,一延長,古文的味道就出來了。聽老師讀 自由練讀。誰再來讀。
(3)誰讀第四句。預設:有一處重音強調要讀好--------“必”得之
(4)誰讀最后一句。預設:要讀好”謂/世/”這里的連續性,語氣停頓 。
3、就這樣,語速放慢,適當停頓。我們齊讀。讀的有點意思了,感到自己越讀越好的請舉手。把掌聲送給自己。
(設計意圖:第一句預設看是評價語,實際是讀書基本要求。以此為“榜樣”,學生知道該怎樣努力達到要求。后幾句的預設,目的在于教師心中有數。教師的主導如何體現?此處留有點撥的可能。若學生達到,教師不需贅言;若學生達不到,教師則進行精當的點撥。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所以教師要在備課時進行這樣的預設。)
三、說說課文大意。
1、課文讀得有點基礎了,同學們可以根據課文下方注釋,聯系上下文,自己去試說每句話的意思了。 (設計意圖:學生先學。“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學生能力從何而來?不是教師教出來,學生要有踏踏實實的自學過程。)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設計意圖:巡視不是無所事事,是快速把握當下學情,班級上中下三個層次學生學力如何?進度效率如何?難點在何處?通過巡視實現對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把握。教師要思考原先預設是否需要調整?通過巡視、調查、調整以使下一步分層教學更有針對性。)
3、我們來交流一下:多媒體出示。
(1)第一句。這句關鍵要理解哪一個字?組個詞理解--善于。善于近義詞---擅長。
(2)第二句。(這里又出現兩個“善”字。屬于一詞多義的詞語,大家要聯系上下文理解。善哉何意?泰山有了解嗎?泰山古名“岱宗”,春秋時始稱泰山,在當時享有“五岳之首” “天下第一山”的稱號。
(3)第三句。注意這里的古文中的江河是有特指的。長江、黃河。
(4)第四句。必得之的“必”是什么意思? 都的意思,連起來再說5)最后一句。聯系上下文可以推斷“復”是什么意思?再。不復鼓呢?
4、同學們剛才較好地理解了這篇古文,真棒!運用借助注釋說句意,聯系上下文進行了理解的方法。今后閱讀古文,也可這樣進行。
(設計意圖:每句都有相應的預設,有的是方法滲透,有的是背景資料補充,有的是古文特指知識講解,有的是與課文重點相關關鍵詞語的強化,還有的是連詞成句的示范。預設之,以達心中有譜,教學交互,信手拈來,渾然天成的教學實效。)
四、學習想象
1、大家剛才較好地理解了古文,就為下面深入學習課文內容打下了基礎。請快速用波浪線畫出最能體現鐘子期是伯牙知音的語句。來讀讀你劃的句子。 (設計意圖:不動筆墨不讀書。“下手”才知深淺。)
2、找準了,現在我們邊練讀句子邊想象情境。請一位同學讀子期的贊嘆,咱倆要配合好!怎么配合,你要聽懂我的心思來讀你的感嘆。多媒體: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高山—-志在高山 志在流水--志在流水-志在流水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惡作劇、不拘一格、年過花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表述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通過想象和聯想來表達對索溪峪美的獨特感受。
教學重點:
通過體悟關鍵句段,讓學生感受索溪峪的“野”,從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的教學,可以從學生的旅游經歷入手,然后緊扣課題,讓學生充分質疑。“野”是什么意思?索溪峪的“野”體現在哪兒?為什么說索溪峪是“野”的?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在探究索溪峪的“野”體現在哪兒時,可采用學習小組的形式,小組選擇內容,讀書討論:索溪峪的山怎么“野”?索溪峪的水怎么“野”?索溪峪的動物“野”表現在什么地方?游人的“野”表現在什么地方?分別說說自己的理解。
注意在教學時讓學生盡量用朗讀表達出自己的體會,其他學生作適當評價。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要繼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教學時可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朗讀,如,個別讀、齊讀、賽讀、合作讀,讓學生入情入境,讀中想象,從而讀出感受,讀出韻味。另外,先總體概括再進行具體描述的寫作方法,也是本文的一個重要特點。老師可由第二自然段的討論交流擴展開去,讓學生從描寫水野、動物野、游人野這三段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舉例說說領悟到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相關的自然風光和課文內容的課件。
學生準備:搜集張家界和索溪峪的資料,課前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xxx
教學過程:
一、課前演講
主題:感受自然
題目:
演講者:
得分:
評價:
三.檢查預習:
1、判斷下列注音是否正確,對的在( )里畫“√”,錯的打“×”。 suǒ xī gǔ duàn bì xuán yá jìng huà
索溪峪( )斷壁懸崖( )凈化( ) bǎi zhàng yá ping ping zhí tiào tiáo pí
百丈峽( )怦怦直跳( )調皮( )
2、根據詞義寫詞語。
(1)不局限在一個標準、一種規格或一種方式上。( )
(2)任憑自己的心愿,想要怎么干,就怎么干。( )
3、聽寫:雕琢倩影崛起賭氣同胞蕩滌
千峰萬仞綿亙蜿蜒亭亭玉立窈窕淑女
4、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作者身處美麗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個字──“野”:山野,水野,動物野,游人野。作者選取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景,表達了暢游于大自然時愉快的心情。
四、引入新課(多媒體展示)
我們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因為它太秀美了,而泰山作為五岳之首,又太尊貴了,黃山又以黃山奇石而聞名世界,它太珍貴了。今天,我們來觀賞一些精美的圖片,你也用一個字來總結這里的景色給你的感受。
張家界森林公園,是我國第一個森林公園,它與天子山索溪峪
構成了山奇、水奇、石奇、云奇、樹奇的武陵源。這里千峰竟立,爭奇斗研,山勢之雄偉,山色之秀麗,讓人稱奇叫絕。這里哪兒都是一副如詩如畫的天然絕景。
張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武陵山區。是我國第一個
國家森林公園。具有雄、奇、險、秀的特點。總面積約360平方公里,該地區經長期地質變化,水流切割,風化侵蝕,形成罕見的砂巖峰林峽谷地貌。數以千計的石峰危巖平地拔起,形態各異,亭亭玉立。峰上奇松挺拔,灌木叢生,時有云霧蒙繞,景色神奇。區內山奇水秀,湖潭溪瀑比比皆是,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索溪峪便是其中的一個景區。
其中的索溪峪,更是別具一格,有著其他景點無法比美的魅力。想去看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游覽“索溪峪”。
五.自主學習設計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借助詞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謎語導入
五個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長短不齊。謎底(手指)
2.成語競賽。
男女生分組搶說含有“手”字的成語,不能重復。最后老師出示部分“手”字成語字幕。手疾眼快愛不釋手白手起家不擇手段措手不及垂手可得觸手可及赤手空拳大打出手丹青妙手大手大腳額手稱慶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拱手讓人拱手聽命高抬貴手舉手之勞毛手毛腳妙手偶得躡腳躡手拿手好戲棋逢對手親如手足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自由快速朗讀課文,學生結合語句理解以下詞語意思。
搔癢窈窕穢物紐扣渺小鼻涕愛憎堂皇附庸養尊處優
2、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口頭完成填空:課文先總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各有不同的姿態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_;然后分別具體寫姿態、性格;最后總結告訴我們_團結就是力量_。
3、課文主要圍繞那句話來寫的?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探究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點,完成下列表格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2、品析:作者是如何介紹這五根手指各具不同的姿態與性格的?
(學生自讀課文相關段落,交流討論其結果。)
大拇指:運用排比的句式,列舉生活實例,說明其吃苦耐勞,默默奉獻。
食指:運用排比句式,舉例說明其作用,表現食指勤奮賣力、敢于探險、不怕犧牲的性格特征。
中指: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其優美的姿態和高傲的態度。
無名指和小指:列舉實例,運用設問,強調了無名指和小指在蘭花狀姿態中最優美,表現其附庸、享樂的性格。
3、學生總結概括:
作者通過描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團結就是力量。)
4.適時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根據手指不同的特點,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14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教學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高山流水》的樂曲 課件
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1、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游戲,老師說一個“楊柳依依”,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
課件出示:“清風徐徐 楊柳依依 明月皎皎 炊煙裊裊 ” 這些詞都是描寫什么的?(引導學生歸納:都是描寫美麗的自然景物)
2、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記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文言文《伯牙絕弦》。
3、師生共同釋題。
伯牙:晉國上大夫,琴藝高超。絕:斷絕。弦:琴弦。
4、質疑:一代琴師為何從此不再彈琴?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
2、生再讀課文,根據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
3、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奏。
4、師范讀,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三、讀懂課文內容
1、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習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學會用自己的話讀懂意思等)
2、師:說說課文記敘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3、學生自學,弄懂課文的意思。
4、通過學習,你讀懂了什么?你從哪里看出的?不懂的可以同學再交流。
(在生與生的交流中,教師作點撥、指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意思,并繼續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5、出示課件:“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6、質疑:后面的“善哉”中的“善”可以怎么說? 相當與現代的什么?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
總結: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第一次是擅長;后面表示贊嘆。
7、學到此時,我們能理解“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的含義了嗎?
8、課堂練習:選字填空(善的不同用法)。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2、概括課文中心思想,體會作者論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學會本課生字。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中論述的各個層次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思想之間的關系。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讓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教學重、難點:
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
學生自己初讀課文,并畫出文中生字新詞。
(二)細讀課文
教師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并注意糾正讀音。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課文當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別引起注意。如“悼”讀d4o,不讀di4o;“炊”讀chu9,不讀cu9,應通過反復練習幫助學生讀準字音。練習時可以采用選擇正確讀音的形式。如
2、指導學生分析字形結構。
本課共有4個生字,數量不多。其中有3個字可以用比較的方法來記憶。如
這樣可以利用熟字幫助學生很快記住生字。
3、課堂討論識記難字的方法。
應該注意“鴻”字由三部分構成,是一個左中右結構的字,不要把“氵”誤寫成“冫”。
“鼎”字比較難寫,可分成這樣兩部分來記:“目”和“”,記憶“”這部分時應抓住這部分左右基本對稱的特點。特別要強調這個字的筆順:目、鼎。
(三)理解詞語。
1、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質疑。
可讓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然后提出來小組討論或查字典,在小組中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提出來集體討論。
2、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1)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以“死得其所”這個詞為例,在這個詞中“所”原指地方、處所。教師可以讓學生找到這個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聯系上下文想一想,進而聯系實際討論,體會“死得其所”一詞在課文中指的是死得有價值,有意義的意思。
以“鴻”字為例,“鴻”字在課文中組成“鴻毛”一詞,這個詞的字面意思并不難理解,指的就是鴻雁的毛。教師可引導學生找到帶有“鴻毛”一詞的句子進一步理解,鴻毛是很輕的,有的人的死比鴻毛還輕,實際上暗含了這種人的死是很輕微的,是微不足道的,進而使學生理解到鴻毛一詞的引申義:輕微,微不足道。
(2)出示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完全:就是的意思。在課文中這個詞指的是除了為人民服務以外,再沒有別的其它的目的。
徹底:是貫徹到底的意思,也就是說,不管在什么時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應該完全徹底地為人民謀利益,而不是出于其它的目的。
五湖四海:這個詞泛指全國各地。聯系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隊伍的人來自全國各地,四面八方。
追悼:指的是懷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哀思”這個詞可以用分別解字再解詞的方法理解。“哀”指“悲哀”;“思”指“思念”;“哀思”這個詞就是指悲哀、思念的感情。
固:本來的意思。
于:比的意思。
或:“有的”的意思。
通過對以上重點詞語的理解,通過讓學生在讀書的同時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可以培養學生認真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
(四)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1、讓學生自己按自然段順序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2、指名按自然段順序朗讀課文,讀完一段,說說這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通過讀課文讓學生知道課文先講了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及黨領導的軍隊的根本宗旨;接著講了人的死有兩種不同的意義;又講了為了人民的利益要堅持好的,改正錯的;然后講了為了人民的利益要搞好團結,提高勇氣,不怕犧牲,互相愛護;最后講了開追悼會的目的。
全文以“為人民服務”為線索,分五個自然段,從五個方面進行論述,這樣便理清了文章的層次,為下一步深入閱讀課文,學習課文做了準備。
(五)指導難句的朗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然后畫出讀不好的句子。
2、小組交流,如何來讀好畫出的難句或長句。
3、提出讀不好的句子,全班共同練習朗讀。
課文中有這樣幾句話學生讀起來可能有困難。
(1)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教師指導學生讀這句話時,可以采用范讀的方式,讓學生聽讀,然后再讓學生自己練讀。可以這樣停頓: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這句話中引用了一句古文,讀好這句話,首先要了解這句古文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讀好這個長句。可以這樣停頓: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讀讀寫寫的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
2、概括課文中心思想,體會作者論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中論述的各個層次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思想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回憶課文結構層次。
1、自由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的題目是《為人民服務》,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應如何為人民服務?
首先講了我黨及人民軍隊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接著講了人的死有兩種不同意義;然后講為人民服務要堅持好的,改正錯的;又講為人民服務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最后講開追悼會的目的。
2、教師小結:這五個自然段講了五層意思,每一個自然段都可以獨立成為一段。
(二)學習第一段。
1、自由讀第一段,結合這一段中的詞語說說什么是為人民服務?
學生能夠說出為人民服務就是為了解放人民,為人民利益工作的就可以了,不要求學生的回答深入詳盡。
2、板示
我們這個隊伍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板示出這兩句話后,讓學生讀一讀,比較比較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從帶點的詞語中能體會出什么?請同學們談一談。
“完全”說明我們這個隊伍是地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別的目的。“徹底”則說明了我們這個隊伍無論在什么時候,做什么工作,時刻都想著人民。這句話揭示了黨和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為人民服務的要求和標準,黨和軍隊與人民群眾有著密切關系。
(三)學習第二段。
1、學習第二段,可讓學生先自己讀一讀第二段,畫一畫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問題。
2、學生的問題可能集中在這兩句話上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總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價值、有意義,比“泰山”還重,有的人的死無價值,無意義,比“鴻毛”還輕。
學生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可再讓學生說說什么人的死比“泰山”還重?使學生深入領會“為人民服務”的含義。
(2)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這句話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理解。張思德同志1933年參加革命,經過長征,負過傷,是一個忠實地為人民利益服務的共產黨員。1944年9月5日,在陜北安塞縣山中燒炭,因炭窯崩塌而犧牲。張思德同志牢記革命隊伍的宗旨,活著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為人民的利益犧牲,體現了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因為他為人民的利益而死,雖然一生中沒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卻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所以說“比泰山還重”。
3、學生領會了這兩個難句的意思,教師可讓學生帶著體會到的感情再讀課文,通過朗讀,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學習第三段。
1、讓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缺點?從課文中畫出有關語句。
2、學生可能畫出這幾句話。
(1)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
教師可將這些句子板示出來,然后提問,這段話共有幾句?每句說的是什么?句與句是怎樣連起來的?
教師可以幫助、指導、啟發學生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為人民服務,要善于接受別人的批評。無論是自己的同志,親密的朋友,還是平日相處時有矛盾的人、反對過自己的人,這些人的批評都要聽得進去。只要是正確的批評和意見,我們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辦。這就表明了衡量是與非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對人民有好處。
(2)學生還可能畫出這句話
只要我們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
學生提出這句話,教師可啟發學生結合對上面幾句話的理解來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這句話講的是: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對錯的標準。要使我們的隊伍興旺起來,就必須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堅持好的,堅持對人民有益的,改正錯的,改正對人民無益的。
3、學生理解了這幾個難句,教師可再組織學生自讀課文,進一步深刻體會文章的含義,同時為后面的背誦奠定基礎。
(五)學習第四段。
在前面三段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教學生讀書,找難句,提問題;點撥啟發學生,理解難句。在第四段的學習中可以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討論,自己學習。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第四段,畫出你認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組中說說你對重點句的理解,最后再把不懂的句子提出來,小組里的幾個同學共同討論,互相補充。
2、集體討論。
(1)請學生讀自己畫出的重點句,再談談自己的理解。
(2)把小組討論后理解仍有困難的句子提出來集體討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這幾句話的點撥。
①我們今天已經領導著有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萬人口的根據地”指的是當時的陜甘寧邊區和華北、華中、華南等抗日根據地。當時這些根據地的人口總和是九千一百萬。這句話是說,還要擴大抗日革命根據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國的解放。可見,當時為人民服務的共同目標就是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②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這句話是說,革命斗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要遇到艱難困苦。但是,我們為了人民利益,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難,要看到成績和光明,要樹立信心,鼓足勇氣。
③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革命隊伍的人是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論是干部對戰士,還是戰士對戰士,都要互相關心、愛護和幫助。這樣才能更好地團結起來,共同奮斗,實現我們的目標。
3、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1)背誦之前應先讓學生將這兩段話再讀一讀,對這兩段話有一個整體的印象。
(2)出示填空
①()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我們()有缺點,()不怕別人批評指出。()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行。()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我們()。
背誦這幾句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抓住這幾句話中的關聯詞語及重點詞語,利用這些詞語指導學生記憶。
②這一條意見,就是黨外人士()先生提出來的;他提得好,(),我們就采用了,只要我們為(),為(),我們這個隊伍就()。
③我們都是來自(),為了一個(),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走這一條路。我們今天已經領導著有(),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要(),要提高()。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解救他們,我們要()。要奮斗就會(),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想到(),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不過,我們應當盡量地減少那些()。我們的干部要(),()都要(),(),()。
在指導學生背誦時,教師可采取多種形式。如讓學生自己對照課文口頭填空,熟讀,或同桌互相填空,小組填空等。也可以教學生一起背的方法,如先熟讀再背誦、抓重點詞背、分層背等等。
(六)學習第五段。
讓學生自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為什么要開追悼會?
指導學生理解開追悼會為了懷念死者,懷念那些曾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做過貢獻的人,同時開追悼會也能使人民更加團結,使整個民族團結起來。
(七)總結課文中心思想。
提問:這篇講話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這個中心是怎樣一層一層表達出來的?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再讀課文,然后按板書提示指名談一談。
【六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a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8-26
六年級語文的教案08-25
語文六年級教案01-07
六年級語文《窮人》教案06-25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06-16
六年級語文窮人教案08-20
六年級語文上教案08-25
六年級語文《匆匆》教案01-07
六年級語文《青花》教案11-26
六年級語文《窮人》教案08-26